第一篇:农村工作调研报告(共6篇)
篇一: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仓上镇鱼塘村
徐
军
2012-3-25 鱼塘村调研报告
按照镇党委政府提出的 “讲政策、抓落实、比发展”的工作要求,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和开展 “百名干部下基层,三问三解惠民生” 主题实践活动,在村干部和全体村民的配合下,本人对我村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下面就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鱼塘村地处仓上镇的西北部,与旬阳县棕溪镇武王相邻,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218户,857人,22名共产党员,耕地1000余亩。由于长期的劳务输出,人口大批外迁,拒不完全统计,目前常年在家的仅81户,130人,且70%以上的人为50岁以上的老人。
二、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
1、村级经济薄弱。鱼塘村经济来源主要靠劳务输出和烤烟,经济基础较差。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来源,村级积累基本为零,在加上前几年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外债几十万。
2、常驻人员老弱严重。村内青壮劳力多外出务工,或因为子女入学到集镇和县城租房或买房居住,常年在村里居住生活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
3、致富手段相对单一。村民收入主要是外出打工、烤烟等产业,而烤烟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停留在靠天收。2011年因为连阴雨导致很多农户的烟叶烂在烟地,损失惨重。
4、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近几年来鱼塘村的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公路、通讯、饮水、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都有明显的改善。但是,各组之间的道路有的还是土路,影响群众通行,并且位于山沟里,农产品的外运受到严重的影响;四个村民小组在吃水上都有一定的困难,四组尤为严重,很多村民依旧是老式的浅井水。
5、贫困户发展难。在了解情况中发现四个村民小组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户,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种表现:一是家庭人口人口数量多、病号多,患病者缺医少药。二是家庭劳动力少,文化水平低。三是就业、从业门路窄,本身没有一定的技能,导致非农就业比例低,并且一部分的贫困户多数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把经济来源限制在农田收入上。
6、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7、村级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活动难开展,党员大会都难以执行。
三、应对措施
1、认真贯彻各级党委政府精神,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建设。协调新一届两委班子关系,加强班子的凝聚力;深入各家各户,及时了解村民反映的突出问题,并配合村两委班子给予合理解决,保证小的矛盾不出村,大的矛盾不出镇,从而切实搞好农作稳定工作;为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每个月至少组织党员收看远程教育一次、召开民主生活会一次,通过不断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各方面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2、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通村公路及时维修和清扫,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保持交通畅通,物资运输安全便利。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好通往太平山旅游风景区的公路。
3、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重点做好烤烟产业的发展,力争全面完成政府下达的650亩、120000斤烟叶的任务。同时,积极争取镇政府政策和信用社资金的支持,大力发展鸵鸟和生猪的养殖,力争郑荣平的养猪场实现现代化和生猪存栏量100头,招商引资项目鸵鸟养殖落户我村。
4、“两费”收缴摆脱落后局面。农作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两费”收缴工作一直是鱼塘村的大难题。2012年度必须提前准备,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政策的宣传,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作用。力争实现两个收费项目的100%缴纳。
5、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由于鱼塘村人口大量外迁(人常年在外地,没有办法联系),计划生育三查率一直达不到政府的要求。2012年度前两个季度的三查率和手续率仍然不够理想,今后加强宣传,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联系外出人员,力争实现三查率达到95%。
6、民主法治进步。坚持依法治村,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落实;村民知法懂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实现无赌无盗,无斗殴等违法行为。实现社会秩序良好,和谐守信的社会环境。
7、倡导文明新风。实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遵守法纪、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建立图书室,文娱活动室,提供农业技术信息,开展全程便民代理等服务进组入户,惠及每个农户家庭。
8、搞好双创工作。实现“三清”,即: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成立环境督导队,使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实现户户庭院整洁,村容村貌美化。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村“两委班子”人员,同时深入发动群众,形成建设合力也非常重要。作为选派干部,首先团结好村支两委成员;其次深入宣传到农户;再次与全村农户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调动全体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农户关心鱼塘村、建设鱼塘村、美化鱼塘村。
篇二: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明思路 真帮实扶促致富
李 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之际,为积极响应县、镇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深入基层听民声、身体力行迎国庆”活动的号召,我分别深入到沟口村、雷湾村、张庄村、落沟村,与村两委干部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主要干部多次接触商讨,与联系结对帮扶对象促膝谈心,与村部分干部群众聊天交谈,听取各组负责人对本组情况的汇报和发展经济的设想与建议;深入村民小组和贫困农户家中,进行家庭状况、收支构成和增收思路的了解;并且走访了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和群众代表。
一、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1、村级经济薄弱。这四个村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经济基础较差,特别是位于西部山区的张庄村和落沟村,村落不整,经济基础差距较大,经济滞后,一直是省级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来源,近年来在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同时,村集体经济相应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2、常驻人员老弱严重。青壮年多数在外打工或读书,在西部的两个村里尤为明显,村内青壮劳力多外出务工,或因为子女入学到县城租房或买房居住,常年在村里居住生活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
3、致富手段相对单一。村民收入主要是外出打工、农
田收入。九月初,由于龙卷风灾害,这四个村的树木、庄稼在不同程度受到了重创。张庄和落沟去年干旱,秋作物几乎绝收,玉米保险赔付过低,群众对农业投资信心受到打击,怕担风险。
4、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近几年来各村的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公路、通讯、饮水、沼气池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都有明显的改善。但是,西部的两个村子各组之间的道路有的还是土路,影响群众通行,并且位于山沟里,农产品的外运受到严重的影响;四个村子在不同程度上由吃水有一定的困难,张庄和落沟村尤为严重,很多村民依旧是老式的浅井水;沟口村地表浅水还受到周边工业污染,居民用水受到影响。
5、贫困户发展难。在了解情况中发现四个村里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户,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种表现:一是家庭人口人口数量多、病号多,患病者缺医少药。贫困家庭人口健康状况的一个明显特征是长期患重病的人较多。二是家庭劳动力少,文化水平低占人口的比重低、文化程度低,三是就业、从业门路窄,本身没有一定的技能,导致非农就业比例低,并且一部分的贫困户多数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把经济来源限制在农田收入上。
二、帮扶对策措施
村子要增收确实收需要创新。这几个村子都是以传统种植为主,自然的经济来源单一农田收入,一旦受灾,收入剧减。帮扶按照 “十七大”大的要求、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市委“真学真干,福民强市”为指导,用实际行动帮助村民致富。村子要发展确实需要指导。相对来说,农村信息不灵、眼界不高、思路不宽。特别是现在的经济欠发达山区,年轻的人,要么在外读书,要么在外打工,常年生活村里的除了小孩之外大多数是年老体弱的。要又好又快发展,也需要相应的进行点拨、指导和帮助。
贫困群众确实需要帮扶。经过这次深入调研,发现村里的的确确还有一部分群众,生活比较艰苦。对于这一大批,生活存在困难,特别是那些年老多病的群众,确确实实需要我们党委政府给予帮助,确实做到从根上脱贫。
在入村了解情况的过程后,通过听取该村目前的发展现状、并进行实地察看后,总结出该村今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和办法。
一是重点发展集体经济。结对帮扶,重点是思想上帮扶,作为集体经济为零的村,首先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其次,要从项目、调整种植结构上下手,多想办法、多出点子,想方设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全村经济发展。四个村子的工作重点是发展集体经济,只有集体经济壮大了,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在张庄和落沟村薄皮核
桃、花椒小范围的种植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特别是落沟村的花椒种植已初见成效,得到了实惠。在雷湾和沟口发展大棚蔬菜,特别是雷湾村在六月中旬开工建设的蔬菜大棚项目,带动了村民建棚的积极性;沟口村的村民引进上河图西瓜,取得了较好明显的成果。推广新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比如:进行牛、羊育肥等项目,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和引进外部资源,努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努力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一村一品”品牌,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
二是及时解决群众面临的吃水难和行路难问题。首先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维护和管理。通过修建蓄水池、泵房,铺设用水管路,改善硬件环境的同时,做好设备技改和维护保养工作。干群合力,村民积极参与。村两委班子,充分发动群众,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群策群力,带领村民共同解决吃水难、行路难的问题。
三是落实举措,加快贫困家庭脱贫。我们在深入剖析农户贫困原因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抓好组织协调,实施贫困户一户一策的增收策略。对有劳动力而无致富门路的困难户,加大扶持力度,介绍致富门路和经验,通过引导发展生产和转移就业等方式,实行开发式扶贫。对家庭人口数量多、病号多,患病者缺医少药致贫的,无劳动能力的困难户,采取救济式扶贫,在争取低保补助的同时,由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以及村里的企业对困难户进行救济。与镇党委政府的党组织、党
员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帮扶活动相结合,结对帮扶困难家庭。对就业、从业门路窄,没有技能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多提供就业信息,并联系上级劳动部门,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让尽可能多的贫困劳动力掌握技能,增长才干,增加收入,加快致富步伐。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要激励和促进劳动自救,鼓励部分劳动自救人员积极退出低保。把低保工作的输血功能与造血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救助低保与扶持低保脱贫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把低保人员的进与出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低保农户摆脱贫困,打造动态性低保。
篇三:农村工作调研报告20110420 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市区“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领导小组的指示精神和局党委的具体部署,我们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精,对“三农”感情深的干部与汪集街复兴村两委班子经过两年的努力为复兴村的“三个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我们的贡献。
基本情况
复兴村座落于涨渡湖湿地保护区北滨,东与国营涨渡湖农场交界,南与双柳街接壤,西与安仁湖毗邻,北与洪寨村相连。全村十一个村民小组(一湾一组)1211人,263户,国土面积3.86平方公里,二轮延包面积3200余亩(其中精养淡水养殖面积1700余亩,优质莲藕面积450亩),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为主,水产业优势明显,农业经济相对发达的农业村。
刘挖线横穿全村,南与团阳公路,东、北与106国道,318省道均只二十分钟车程;西到汉施线也十分方便,到武汉市仅一小时车程。全村有大专以上毕业生132人,目前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占人口总数的40%以上,达到509人。打工经济收入占全村农民纯收入的60%以上。全村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固定电话197户,移动电话使用人数达到70%,有线电视,宽带覆盖率达到90%以上,村民自购小汽车13部,代步摩托车200余台,楼房203栋,空调已在105户中使用,全村显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团结和谐的良好态势。
几个主要方面的现状调查
紧抓上级调研工作要实现“访民情、摸实情、增感情、促发展”的目标,我们着重从五个方面对复兴村进行反复多次,八十余人次的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复兴村在汪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直接领导下,经复兴村两委的努力,该村各方面的工作成绩突出。二00九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家园建设“示范村”,市民政局授予民主管理创建“百优村”,党支部是汪集街道的“红旗基层党组织”,社会治安“优胜单位”,特别是在如下五个方面成绩显著:
一、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二轮延包政策,土地流转政策程序合法,操作具体,方案合理。国家的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宣传到位,步骤、方式、方法深得民心,民主管理、公开信息到位。无一例上访案例。同时对特困户,五保户,低保户,留守子女、空巢老人的各项关照令村民高兴和满意。
二、农业生产发展日新月异。复兴村的农业生产做到了以农为主,强农为主,水产为主,确保粮食生产不减弱的基础上突破性发展水产种养业,强力推进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加快发展名特优农、水产品,彻底解决好农业生产、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这几年该村共投入三十余万元为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农业产值以每年13%的增速雄居汪集农业单项增速前茅,加上打工经济社员人平纯收年递增12%以上。
三、农民就业工作情况。该村有劳动力787人。随着农业、水产业、种植、养殖结构的调整,和生产经营条件的改善,机械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全村有500余人从土地中剩余出来,对于这些农村劳动力,我们与复兴村委会商议,动员他们已有180余人参加了相关部门的劳动技能培训,有20余人在市二技校等技工学校毕业,截止2011年三月底,已有509人在省内外打工就业,我们又在与复兴村协调准备成立一个建筑施工队伍在我公司部份分公司严格培训合格后让他们再安排30人左右从事建筑工作。
四、农村基础建设方面。复兴村的公共设施建设这几年随着国家改革的大量投入和“家园建设”的实施取得了重大突破,全村电网架设基本能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用电要求,通村公路2.3公里,通湾公路和村民出行路也较其它村更加完善,饮用水建设步伐也在加快,住房建设基本达到了发达农村的居住水平,抗旱排涝设施因年久失修显得滞后,问题突出,但已纳入重点改造计划中。
五、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复兴村两委会的四人均系中共党员,他们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忠实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对农村工作 经验丰富,特别是原支部书记余正东同志,虽然年近六十仍然各项工作独挡一面,带头垂范,是一个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老支部书记。在复兴村一提起村两委一班人,村民均称赞不已。同时根据农村发展的要求,已支持具有一定能力的农户成立了“武汉市新兴惠民水产专业合作社”和“复兴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使种养殖业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的生产经营上规模、上档次,社会服务化、产品商品化率明显提高。
几点不足和建议
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调查了解到,复兴村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受诸多因素制约,仍有一些不可忽视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部分村民对农业种、养殖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部份农户对名、特、优种养业缺乏生产技术和投入资金严重不足,融资困难,国家扶持资金、政策渠道不畅。严重制约了生产经营的效率与效益提高。
二是农民就业层次低,技术水平掌握面小,部分农民工从业盲目,整体就业素质偏低。同时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年和儿童又是新的社会问题,农业生产缺少人耕种,导致请工代种代价高、效益差,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土地效益未充分发挥出来,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减少,急功近利思想严重。
三是原村级债务沉重和家园建设又新增几十万元债务,导致复兴村两委负担重,压力大,不敢大规模改善村民的生产经营条件和村民的生活质量,自然条件变化和基础设施滞后。加之村干部整体待遇过低,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长期为村民服务的年轻干部人数少。
四是村民的综合素质、整体素质偏低。具体反映在生育观念、养老观念等方面。复兴村除2010年外,连续三年均有计划外生育,计划生育工作在汪集街严重影响了复兴村各项工作的排位位次。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还未完全绝迹。
五是由于疾病和其它原因,导致全村还有6户,18人未完全脱贫或返贫,有的困难户或残疾人的生活比较艰难,对于这此弱势群体,村集体没有财力让他们一同享受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建议:
1、党和政府要从政策、法律机制上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加大从政策、技术资金等倾斜,各级组织特别是村两委应把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原原本本贯彻落实到千家万户。
2、建章立制,加强民主管理。把强民富民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对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要确保变成长效机制。
3、强力加大生产、生活基本建设力度,特别是迅速完全彻底解决饮用水问题,请求有关部门查明消化系统癌症较
多的病因,迅速维修好抗旱排涝设施和破损路面的修补。集体确有困难,应探讨其它解决问题的作法。
4、研究和学习推广外地提高农民工素质,关爱留守儿童、老人的经验,真正使打工经济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村两委应利用春节民工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做好市场用工调查并组织好技能培训,让农民工的挣钱本领再上台阶。
5、建立和健全、鼓励能人带头走向市场、鼓励各专业合作社广泛联合相关农户,让农民从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既与市场节拍同步,又能最大限度的为农民增收服务。同时政府出面稳定农资、饲料价格,严惩假化肥、农药、种子。
总之,两年的农村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党中央三令五声把农村工作放在首位,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关注三农工作是非常英明正确的。
新洲区汪集建筑工程总公司
驻复兴小康工作队
二〇一一年四月
篇四:关于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胡集镇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组织部《关于乡科级后备干部进行民意调查的工作方案》要求,我于5月11日到胡集镇进村入户开展为期一周的民意调查,在进行民意调查的同时协助胡集镇党委搞好村干部述职评议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胡集镇位于利辛县西南部,与阜阳市颍东区、颍上县接壤,全镇辖19个村(居)委会,236个自然庄,464个村民组,总人口75315人,耕地面积89295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23元,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在这次民意调查工作中,我共调查了常郢、谭庄、高杨3个村委会的33个自然庄,按照每村总人口1%的比例采取随机调查方式走访党员、村组干部、老教师及群众101人。在民意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常郢、谭庄、高杨三村现有干部整体素质较高,在没有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情况下各项工作也能正常开展,他们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农村通达工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卫生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年他们还积极组织群众抗旱保苗、麦田防治病虫害,在农村工作中发挥了带头和领导作用,深受该村群众好评。
二、存在问题
(一)新农合管理不规范
虽然所调查的三村上报参合率均达到90%,但实际没有真正达到90%,普遍存在村级干部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垫付参合资金现象,如高杨村参合对象3120人,共上报2800人参合,但村干部为600人垫资12000元,实际参合人员2200人,参合率为70.5%。相当一部分农民未能参合,原因主要表现为“三不”:一是“不知道”。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与家乡失去联系,不知参合;二是“不相信”。部分农民对新农合持怀疑态度,有些年轻、身体好的农民存在一定侥幸心理。三是“不理解”。由于政策各项具体内容的传播有个过程,部分农民甚至部分基层干部对相关政策规定理解得不深刻不透彻,甚至存在一些误解。走访中,有不少农民反映:报销标准高,一般生病不需要住院,但花钱又不少,这样不给报销;报销范围窄,有许多情况被限制不能报销;报销比例低,尤其是需要转诊到县以外医院就诊的,花费多报销比例反而低。定点医疗机构布点少,医疗技术和设备还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再加上一些村庄距定点医疗机构较远,路况不好,看病就医十分不便;对于《转诊证明》的开具,程序繁琐,手续麻烦,实际上是给农民患者及家人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
(二)村委会换届工作亟待解决
常郢、谭庄、高杨三村都没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村委会工作都是由村支部人员负责,临时用一部分原村干部。高
杨村村委会工作由村支部副书记临时负责,谭庄村村委会工作由原计生专干代理,常郢村由原庙前村委会主任主持,村委会班子都是临时搭建,由于没有进行换届选举,一些干部待遇问题没落实,干工作的也因没有合法身份心里没底,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今年遇到百年罕见特大旱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暴露无遗,在抗旱救灾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谭庄村耕地离水源较远,没有排灌站和水渠,临时组织抗旱设备进行四级提水多花费资金8000多元;常郢村龙湾排灌站年久失修,在抗旱救灾中基本没发挥作用;高杨村的郑庙等几个自然庄没有地表水源也没有机井,抗旱工作一筹莫展。
(四)新的村级债务不断增加
随着村村通工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村卫生室及新农合等工作的逐步开展,有些工程需村级配套,而群众“一事一议”筹资很难,新的村级债务不断增加。高杨村为修路欠款2万元,村室及卫生室建设欠款4万元,为新农合垫资1.2万元;谭庄村修路欠款0.7万元,村室及卫生室建设欠款3万元,抗旱工作形成债务0.8万元,计生工作完不成任务交罚款3600元。这些都将形成新的村级债务,为今后工作留下隐患。
(五)新农村建设缺乏规划
经调查三村都没有进行新农村规划,农民建房随意性大,有的新建房选择在基本农田里进行,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有的群众不愿在老村庄居住又不知该在哪里建房,老村庄荒废而又因有部分经济困难家庭居住,难以复垦。
三、几点建议
(一)新农合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使新农合政策深入人心。一是抓住典型事例来宣传,将参合受益的典型事例、受益者的现身说法等筛选整理,打印张贴到村庄农户。二是通过补偿公示来宣传,特别是在村一级,要定期向农民公布补偿兑现情况。三是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将参保办法、参保人的权利义务、审核结算流程等总结提炼,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广为宣传。四是将新农合的基本规定、政策制度编印成册,发给农户。尤其要抓好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宣传,通过亲友书信、同行者转告等途径与他们建立联系,要利用春节前后、农闲时期进行宣传。
全面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切实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珍惜新农合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的发展机遇,首先要抓好医德医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决不允许个别医护人员从中牟取不正当利益;其次要通过优惠的政策稳定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积极引进医疗技术人才,以精湛的医术和热忱的态度获
取农民的信任;再次要抓好村级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和改善村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环境。
进一步加强部门配合,真正形成工作合力。要重视医疗救助与新农合的协调互补作用,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民政、计生部门要对五保户、特困户、低保户、计生户的参合资金做到及时到位,同时要加大对医疗救助资金的开辟渠道,多方筹资增强救助能力。卫生部门要规范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供应和监督管理。
(二)切实搞好村委会换届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届满应当及时举行换届选举。”由于村委会合并的特殊情况,所调查的三个村村委会届满后没能及时进行换届选举,有的换届不成功,老班子继续运转,直接由镇政府指定某人主持村委会工作。建议镇党委、政府加强对村委会换届的领导和指导,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宣传协调工作。乡镇与村的关系,党是领导关系,政府是指导关系,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作用,一方面要提高认识,转变工作方式,严格程序,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以村支部为核心,建议由村支部成员、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充分酝酿,听取合并前原村各方意见及建议,然后推出合适人选,这样在选举过程中才能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另一方面要解决换届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富余人员的安
置,村委会所在的确定等,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三)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当前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国家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投资要逐年加大,同时又要鼓励民间投资,教育、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从而建立起国家、民间多元投资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一、增加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国家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倾斜。要用好财政支农资金,统筹安排好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基建、水土保持等各项资金,确保有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改善农田水利设施。
二、加快农村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积极推进农村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放活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经营管理权,明确责权利,切实保护、开发和建设好农田水利工程,真正实现投资经营者、农民及生态环境的三方共赢。
三、加强管理,努力开创农田水利建设新局面。农村两工曾经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发挥过很大的作用。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取消两工,一些地方和群众将投工投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加重农民负担等同起来,片面地认为改革后农田水利建设应该由国家和
集体包揽、农民不再承担义务,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开展。新的形势下,未能找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办法,造成难组织、难发动的被动局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发扬自力更生的好传统,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本地农田水利建设。
(四)积极化解新的村级债务
现在各村都存在村级债务,这是村级组织工作中的一大隐患。老的债务没化解,新的债务又不断出现,直接影响到村级组织的稳定。老债务慢慢消化,新的债务大都是由各项民生工程配套产生,建议一方面,上级政府加大对各项民生工程的财政投入,逐步取消村级配套要求;另一方面,对村内集体资产进行统计摸底,对村塘、村委会旧址、集体林产等进行拍卖或者出租,用于偿还因配套民生工程发生的新的村级债务。今后各项工作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群众承受力及村内现有资源,确保不发生新的债务。(五)科学合理进行新农村规划
新农村建设规划要着眼经济发展,应与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相结合。村的规划都要
紧密围绕这个目标,服务这个目标。目前各村普遍存在边建边看,边看边等的局面,往往主观上都有争创新农村示范点的要求,却又缺乏长期又切合实际的规划。新农村规划的不仅是规划农民的住房,更要着重考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在规划中要重点做好农民土地的调整,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合理流转农民土地,维护农民利益,同时对荒废老村庄进行复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这是关键所在。
这次调查活动时间短任务重,加之调查方法不够灵活,调查了解的问题可能不够深入,也有可能不够准确,建议以后开展此类工作时,成立专门调查小组,制定详细调查方案,合理安排调查时间,进行重点调查,调查面不要太大,但调查点的调查内容要深、要全面。调查时采取社会化管理模式单独进行,不要其他工作交织在一起。
篇五: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文城乡文城村
牛
建
梅
2009-8-14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 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搞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随着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村党组织建设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对我村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
研,下面就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文城村位于吉县西北部,是乡政府所在地。我村有两个
自然村,文城村和姚家畔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980口人,耕地面积有4299亩,其中耕地面积3056亩,退耕还林面积567亩,小杂粮及经济作物面积有376亩。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1、党员基本情况:。我村共有人口980人;有1个农村党支部,农村党员有---名,占全乡党员总数的----占全乡农民总数的----在这----名农民党员中,55岁以上的76名,占50%;文盲、半文盲党员8名,占5%;高中及以上的25人,占16%;
困难党员9人,占6%;致富无门的5人,占3%;致富带头人60人,占39%。
2、农村党支部班子情况:村党支部委员总数为12人,35岁以上的9人,占委员总数的7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0%。
3、农村党支部作用的发挥情况:两委班子成员均能在自身致富上起一定的带头作用,能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存在问题
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2、存在干部不作为现象。一是“不想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由于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连续担任村主干长达二十余年,思想疲软,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只停留在上传下达、敷衍应付的基点上,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经济上没有大的贡献。二是“不会作为”。现在农村工作当中,日常事物比较多比较杂,而且需要登记在案的东西需要写出 来,不能及时的备案,有些工作我们确实干了,但检查的时候拿不出东西来证明,影响了
3、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是班子年龄结构老化。这一点普遍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的重视,有些村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及时为班子输入新鲜血液。但目前班子老化现象还比较严重,村党支部书记已经60岁,村委会计现已64岁,两委干部都在50岁以上。二是村级后备干部缺乏。村里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把眼光放在经济发展上,真正愿意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三是年轻党员政治意识淡化。一些年轻党员经常在外,不能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不清。村40岁以下的党员大都出门在外,不参与村里事务。四是农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
4、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有些村党支部书记对村里事情基本不管,支部对村委工作不支持,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
5、村级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农村党组织普遍反映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一课三会”制度难落实,活动难开展,党员大会都难以执行了。三.农村党员状况 农村党员很大一部分都是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他们
有的是低保护,有的受政府补贴。其中流动党员不是特别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流动党员外出流向难以掌握,关系难以接转。有的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接受党组织管理的意识起来越淡,不开具党员证明信,也不转组织关系,不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回来后也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成了“挂名党员”和自由党员;也有的党员在外不愿暴露党员身份,一直自己装着组织关系,成为名副其实的“口袋党 ”,2、流动党员不能按时缴纳党费,基数难以把握。3.是流动党员中预备党员转正难。近年来,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转业军人预备党员由于一时无法安置工作,经常到异地寻找工作,成为流动党员的一部分。由于党组织无法了解他们的日常表现,支部内其他党员也因为不了解情况而难以发表意见,给预备党员转正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4.是织组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有的流动党员在外务工期间,无法正常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又不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两边组织生活都不参加,成为管理上的“真空地带”。有的个别党员在脱离了党组织的监督管理后,生活、工作作风比较散漫,相对缺乏自我约束力,党性意识淡化,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农村经济社会情况
我村主要是以苹果为主导产业,苹果的种植面积可观,而且销路也很好,农民的收入来源也主要靠苹果,每季下来 每亩苹果可买一万元左右, 在教育方面,由于我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孩子们上学都比
较方便,幼儿园 ,小学, 初中都有,今年我村中学新修建教学楼一座, 医疗卫生方面,我村980口人,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与了900 口人,参与率是92%.今年计划全部参与.社会保障方面,国家现在很重视民生问题,关注的不仅仅
是一家一户、一时一事的小民生,而是包括了大到发展战略、小到老百姓“柴米油盐”的大民生。对此,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我村在社保方面存在以下问题:①广大农民群众缺乏社会保障的意识,对参与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②家庭保障能力下降。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传统的家庭保障面临威胁,家庭的一些基本功能如抚养、赡养、教育等受到了很大冲击,传统的“养儿防老”保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和家庭“倒金字塔”结构的形成,将给未来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③农民享受到的实惠少.,农村社会保障门路很多。有民政、卫生、农业、扶贫办等部门承担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从表面上看,好像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多部门负责,易形成合力,共同解决问题。而实际上,各部门从本部门利益出发,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决策及管理上的摩擦和矛盾。对此,农民心存顾虑。多部门管理还造成农村社会保障苦乐不均,操作不规范,短期行为多。逢年过节,各有关部门倾巢出动,发钱发物,好不热闹,其它时间则不闻不问。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没有统一部署,各部门各行其是,造成部分贫困户接受多家接济,而有些贫困户则什么也没有得到,救助效果不明显。同时在全市开展了“一助一”富民工程,“领导干部联系困难户”活动,以及“联民心”工程等多种活动,也存在热热闹闹开张,冷冷静静收场,雷声大,雨点小,扶助部门做官样文章,走过场,农民得到的实惠少。
五、热难点问题
1.农民对当前经济形式持乐观看法,在主导产业方面,对
于苹果销路,希望政府帮助提供信息,找市场,减少农产品无销路的后顾之忧,为今后农业生产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在资金上,希望金融部门帮助农民解决小额贷款,缓解农民因生产资金不足制约生产发展的矛盾。在农产品价格上,农民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多从农民利益出发,防止“谷贱伤农”。巩固和稳定税费改革政策措施,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平抑物价,严防生产资料价格暴涨。据农民反映,今年四季度,随着粮食价格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扬,与去年同期相比每吨尿素价格增加260元,农民因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喜悦的同时,也带有几分忧虑。
2.科技作用得到广大农民认知,加强农村科教文化事业建设是农民所盼
据调查,农民对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巨大作
用有共同的认识。相信科学,渴望技术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但农民感到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少,学而所用和用
而所学之间还存在差距和矛盾。看电视是农民获取科技知识的主要渠道,农业频道是农民最喜爱的节目。但农民反映“电视播放农业科技知识时间短,记不住,理解不透”。农民希望村里有个固定的学习场所,能有科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知识和技术。还应该多发放一些科技书籍和科普光盘,增加致富信息来源渠道。农民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科教文化事业的投入,普及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多举办一些类似“科技之冬”活动。农业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农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3.在农村文化生活上,农民反映文化生活馈乏,在农村看电视是农民的唯一文化娱乐,农民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和扶持乡村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的建设,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4.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和社会风气有所好转,农民渴望农村社会治安进一步稳定.我村农民对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总的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过去,在农村发生的盗窃、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现象已明显好转,社会风气也越来越纯正。邻里之间、干群之间比较和协。在农村赌博现象较为严重,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盛行,人情礼往给农民带来沉重负担。
篇六: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认真做好帮扶工作
梁金泉
一、曹渠村当前的主要问题:
1、村级经济薄弱。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生产,经济基础较差,村落不整,经济基础差距较大,经济滞后,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来源。
2、常驻人员老弱严重。青壮年多数在外打工,常年在村里居住生活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
3、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近几年来各村的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公路、医疗卫生条件都有明显的改善。但其与城镇相比,基础设施仍很不完善,相对薄弱。
4、贫困户发展难。村里仍有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户,具体情况是:一是贫困家庭健康状况的一个明显特征是长期患重病的人较多。二是家庭劳动力少,文化程度低。三是就业、从业门路窄,本身没有一定的技能,并且一部分的贫困户多数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经济来源限制在农田收入上。
二、帮扶对策措施
村子发展确实需要指导。相对来说,农村信息不灵、眼界不高、思路不宽。要搞好发展,也需要相应的点拨、指导和帮助。
贫困群众确实需要帮扶。村里还有一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特别是那些年老多病的群众,确确实实需要我们党委政府给予帮助。
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和办法。
一是发展集体经济。结对帮扶,重点是思想上帮扶,作为集体经济为零的村,首先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其次,要从项目、调整种植结构上下手,多想办法、多出点子,想方设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全村经济发展。只有集体经济壮大了,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推广新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发展高效农业,努力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一村一品”品牌,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维护和管理。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群策群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三是落实举措,加快贫困家庭脱贫。立足实际,抓好组织协调,实施贫困户增收策略。对有劳动力而无致富门路的困难户,加大扶持力度,介绍致富门路和经验,通过引导发展生产和转移就业等方式,实行开发式扶贫。对无劳动能力的困难户,采取救济式扶贫,在争取低保补助的同时,由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对困难户进行救济。对就业、从业门路窄,没有技
能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多提供就业信息,并联系上级劳动部门,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让尽可能多的贫困劳动力掌握技能,增长才干,增加收入,加快致富步伐。
第二篇: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县第十期青干班的计划安排,xx镇调研组一行五人通过走访和座谈等形式对xx镇的农村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xx镇农村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003年xx镇与B乡、A乡合并后,现有行政区域面积1396.44平方公里,全镇总户数9482户,共有人口34600人,其中农业户数6104户,23880人。全镇辖47个行政村,67个自然屯,18个镇直单位,22个州县直单位。全镇有耕地面积6397公顷,镇党委辖65个党支部,968名党员(农村党员731名)。全镇共有致富能手和大户339个。200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16500万元,其中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6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00元,财政收入达到370万元。
xx镇在合并后,区域面积的增多,人口数量的增大,使整个农村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经调查表现在:
1、机构庞大,人员众多,对村屯的指导力度加大,但也相应存在人浮于事的不足。新组建的xx镇政府共执行行政编制58名,现有在职人员55人,其中副乡(局)级领导共有 人,事业单位各站所共有人员107人。这些人员中行政编制工作人员是按照原乡镇合并的三定方案进行安排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是将原先的各部门按照行业隶属进行了合并,没有进行机构改革。由于合并后,原本相同的工作由三套人马来运作,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力量,虽然所辖面积增加人口增加了,但是一些基础工作由于已经完成,虽然对村屯、基层的指导上力量得到了增强,但是由于工作量有限造成了人浮于事的现象的存在,忙的人总是在忙,清闲的人总是清闲,有些人甚至无所事事。
2、经济发展和村屯建设的互补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乡镇合并前,B乡和A乡在整体经济上与xx镇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局部上却各有长处,如:B乡的养殖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农民对养殖的认可程度远远超过其它两个地区。A乡的人参市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小沙河以至周围地区的幅射效用已形成。xx镇的小城镇建设以及它独特地理优势,长期以来已形成了这个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物产品的集散地。这些在合并前都是较为突出的特色。合并后,由于新一届xx镇党委、政府及时调整视角,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三个地区的资源进行整合,既发挥各自的条处,调动其积极性,又注意从全局出发,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使资源和优势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三大主导产业的定位,使整个xx稳步向农业大镇的方向迈进。xx镇党委、政府通过对全镇整体形势的分析,将xx镇总体发展定位为:以药材、畜牧、特色经济三大产业为主,以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旅游、商贸、土特产品加工为辅的生态经济强镇。号召全镇人员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一条主线,促进两个转变,实现六个突破,加快一个进程。这样的定位及发展思路,我们认为是完全符合xx实际情况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xx虽然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兴镇的氛围,但由于xx造纸厂及一些企业的陆续下马和破产,导致xx镇的财政税收完全依靠于农业。如何在农业上大做文章,通过农业增效来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这应该是作为乡镇当家人考虑的事情,虽然我们现在是需要跨越式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是要我们本末倒置,完全抛开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味地去空喊口号,空谈跨越,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xx镇把自己定位于一个生态经济强镇,是符合农业乡镇的情况的,作为一个粮食的主产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质量高,农民对于在土地上耕作有着无比的亲切感,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去刮风式的种这种那,不如踏踏实实的种粮食这样安全放心。
4、实现六个突破为镇域经济的增长找准了切入点。
药材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落脚点之一。xx镇在药材业的突破上用建设药材大县的理念来谋划全镇的中药材发展,通过依靠科技提高产品的质量,依靠大户拉动形成群体规模。他们注意到大户的典型带头作用是发展整个药材业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共为大户协商资金达430余万元。这方面xx镇从技术革新着手,发挥科技能人李洪洲的力量在全镇推广人参重茬技术,解决人参种植业发展资源不足的问题。另外,由于xx镇附近没有工业污染源,土壤质量高,生态环境优良,适于种植道地药材,因此把发展药材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方面,在稳步发展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通过附加值高的药材业的突破可以为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畜牧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落脚点之二。xx镇现有牛24645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8个;猪16942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34户;鹿969头,大户发展5个;蜂5285箱,大户有22户。由此可见,xx镇畜牧业的基础有一定的基础。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把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一是加快牧业小区建设步伐,计划兴建一个投资100万元,养牛300头的规范化、科学化的牧业小区。培育三道村的暖棚养猪产业,引导他们建立养猪协会,实行科学养猪,规模养猪,变一家一户的单独养殖为全村一个品种,不同梯次出栏的整村化养殖,尽最大努力提高农民养猪的效益。二是抓好模式户、标准户和专业户的培育工作。通过各方面的扶持,一些大户的示范标准得到了提高,邻里效应开始产生。如:王连红有养牛已达到300多头,出栏270头;郑兆梅养猪达到300多头,出栏240头,带动周围9户人家进行生猪养殖。王德清的养鹿已发展到110多头,今年共接待参观达600多人次。正是由于这些标准户和模式户的带动和影响下,xx镇的畜牧业才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的突破提供的保障。
“一村一品”建设的突破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在xx镇的调查中,我们对“一村一品”的建设颇为赞赏。在现代农业中,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是站稳脚跟,就得在规模上、科技含量上达到一定的层次,这既利于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也利于对其进行科学的跟踪指导,一家一户的单兵作战在现代农业中是形成不了气候的。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认可程度不同,搞全面的统一也是不可行的。如何处理这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xx镇党委政府在这方面就坚持了一个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发展特色农业,一个村屯或几个条件相似的村屯发展一个适合本村(本地区)的品种,即“一村一品”。这个作法非常符合当前我县农村的形势,更符合“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即不搞“大一统”,又避免单而薄的处境,提高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现在“一村一品”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其中:“土豆村”有三道白河村和木条村,面积达到300公顷;“瓜果村”有胜利、杨木和德化村三个,种植面积达到120 公顷;“蔬菜村”有四合、xx屯、东风村等三个,种植达到80公顷;“葵花村”有山后和东南村二个,种植面积达到200公顷。“养猪村”有三道村,养殖生猪达到3000头;另外,如“苏子村”、“白瓜籽村”、“细辛村”等也都相应地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这些“一村一品”的建设,经过预测计划收入4950万元,人均收入900元,同比增长9.8%,可见只有农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农业的增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农民才有抵御自然灾害,抗击疾病的能力,否则只依靠一个单一的粮食作物,一旦遇上灾年,摊上疾病就会很容易返贫,给自己和亲人以及社会带来负担。
股份制农业和劳务输出工作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结合点。xx镇党委、政府通过搞活经营机制,放开经营主体,镇机关干部直接与农户联系,发展股份制农业,机关干部共出资354万元,投入到药材业、畜牧业、林业和第三产业上来,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注入的资金,使农民一些想干没钱的事业得以实现,而且由于机关干部的出资,也相应地增加了机关干部对农业关注程度,对产业发展的前景预测和中期监控以及后期的销售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好处,形成了干部与农民经济利益一体化的格局,提高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劳务输出工作方面,如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xx镇党委政府也有了很好的尝试。针对镇里土地相对集中,一些种、养、加工业的大户需要一些季节性用户的现状,引导农民成立劳务市场,鼓励一些土地不多的农户靠为大户打工的形式来增加收入,这样既促进了一些大户的发展,又相应地为小户、散户创造了收入,使镇内资金的流转合理化。
培育市场功能,增强经济调节能力是发展经济的一个着力点。xx镇原为老县城,是这一带经济中心,对平衡三地之间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xx镇党委政府从兴办xx“万人大集”着手,打造xx在整个乡镇经济中心的地位。引建和扩大建xx中心市场,整治市场流通环境,使其成为了区域性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使xx地区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得到了良性循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xx镇在发展农业大镇上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农业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一些方面还存在的一些差距,主要有:
1、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一村一品”建设中,许多项目还只是追求面积的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也忽视了品牌效应,有时还存在效仿和低水平的重复等现象。
2、科技含量不够,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农作物、产品及其它轻工产品多是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与原材料生产水平上,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不高。
3、没有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xx镇在实行“三大主导产业”,定位于农业大镇,但是农业产品本身就是初级产品,产品加工性强,xx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带农业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各产业之间的有机结合还没有形成。如粮食的流通还仅仅停留在农村经纪人的自发性的流通环节,没有在镇办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农业所获的效益不大。
4、缺少高税收的工商企业。今年以来,由于农业税和特产税(除烟叶外)的全面免征,使xx镇的财政收入锐减,这使xx这个靠农业吃饭的乡镇,现在吃饭成了问题,如果能充分挖掘资源,引进一两个高利税的企业,一方面镇财政收入有了保障,另一方面对于劳动力的转移也有了途径。
三、几点建议
通过几天来在xx镇的调查,我们发现xx镇在做大作强农业大镇的工作上还在很大的潜力可挖,如果一如既往地贯彻好现在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农业大镇的前景一定会实现的。这里根据我们的调查提几点建议:
1、发挥产粮大镇的优势,严格落实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xx镇地大物丰,粮食产量在全县位居前列,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关键是在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上来。一是狠抓政策宣传。要进一步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宣传两个“一号文件”,通过大张旗鼓宣传政策。使党的惠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狠抓政策落实。做农业税的免征和粮食直补款的发放工作,严格兑现程序,严格阳光操作。三是规范涉农收费,防止负担反弹。坚持把规范涉农收费巩固税改成果、推进配套改革的重大举措来抓,从源头上控制涉农收费反弹。www.xiexiebang.com第~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由于粮食价格的上调,及中央优惠的粮食政策,成为一个粮食大镇也是xx的发展出路,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同时,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把土地向大户集中,探索新的农村全作方式,把一部分农民变成劳务型农民,使掌握新型农业技术和头脑灵活的农民作为粮食种植业的领头人。在相同的土地是创造最大的效益。
2、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板块经济。
据调查现在xx镇农村经济的现状是大而全,品种多,规模相对来讲还是小。许多“一村一品”的项目的建立还是靠村屯支部或一两个带头的影响下形成的,有的也许一两年内取得了短期效益,但是不能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当中政府应发挥管理的职能,组织专家对整个乡镇的土壤、气候、矿产等资源进行规范,必要性打破村屯的界限,因地制宜,因时而宜,发现板块经济,既要注重粮经结构比例,又要注重当地实际情况,既要注重稳产高产,又要注重经济效益的平衡。
市场调研报告 ·安全生产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报告 ·会计调研报告 ·产品调研报告
3、充分挖掘镇内资源,盘活镇内资金,培育新的投资主体。
当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后,他们的眼光不是放在效益农业上,而是大部分钱投在房地产、餐饮、零售和娱乐业上,直接在农业的投资规模小,而且投资的人群相对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这部分人在刚脱离土地时,对土地的一种解脱感和认为自己以前吃苦太多,现在应该享受的满足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当前农村投资主体的单一,许多有钱农户不知道该把钱投向何处,由于意识和眼光的局限性,他们只能在别人已有的例子上寻求答案,这就造成了商店建了一家又一家,批发的零售的;住宅楼盖了一幢又一幢,地暖的楼中楼的;网吧开了一个又一个,纯平的液晶的;人们只是在别人的成功中去寻求思路,而没有去创新,去创造一个独有的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来发展。因此,作为党委、政府应当去培育新的投资主体,把老百姓手中的钱流通起来,引导农民向小型企业(如加工业)进行投资,多建设一些前店后厂式的中小型企业。加工业的建设上不妨在打造xx品牌上下功夫,如xx镇的“干豆腐”口感好,质量优,被许多老安图人所认可,应该把这个品牌打出去,要把质量再提高一个层次使其绿色化,无公害化,用公司+农户的方式,与农民签订大豆的订单,与企业签订销售的订单,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这个品牌的发展。多开发一些新的品种,把干豆腐的形式多样化,包装艺术化,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相信这也是一个阳光产业。
4、抓住“东边道”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建设利税大户,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注入活力。
xx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资源丰富,加之“东边道”铁路的修建更是给xx带来了无比的发展机遇,应当审时度势,应当借这个机会把xx的优势展现出来,尽可能地引进一些大公司到xx来安家落户。政府多营造企业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务公开,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手续。加强信用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既要注重招商,又要注重留商、亲商,这样才能为税改后的政府财政收入的保障上开辟财源。
5、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农业行业协会建设。
行业协会建设可以说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成型的行业协会,有的虽然制度健全了,但是执行起来的随意性,参加人员的无组织性,使行业协会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不大。因此政府要引导农民建立规范的行业协会,并且依靠这些组织为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产销信息服务,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互相压价,互相内耗。以往的农民产业化过程中,加工业或营销业没有与农户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一部分加工企业尽管与农户签订了合同,下了订单,但也很不规范,受经济利益驱动,市场价格高时,农户就把空气农产品卖到市场;市场价格低时,下单企业压价收购或废弃合同。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一种紧密、相互制约的合作关系,现在应当先由政府工作人员担任行业协会主要领导职务,逐步由行业业内人士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两到三年内政府工作人员逐步退出各类行业协会,由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另外,鼓励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加、销一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龙头企业的溶化加工、开拓市场的作用。通过以上办法逐步在xx镇形成一个行业协会发展促进农村发展的优良机制。
第三篇: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平朗乡黄强村
韦
维
哲
2012-4-
21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搞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村党组织建设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安排,对我村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下面就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黄强村位于横县西北部,距离乡政府5公里。全村共有1600多口人,耕地面积有1420多亩,其中水田面积1220亩,旱地面积200亩左右,山地面积有8600多亩。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1、党员基本情况:我村共有人口1600多人;有1个农村党支部,农村党员有26名,占全乡党员总数的----占全乡农民总数的----在这26名农民党员中,75岁以上的2名,占7.69%;文盲、半文盲党员0名,占0.00%;高中及以上的5人,占19.2%;困难党员2人,占7.69%;致富带头人6人,占23.07%。
2、农村党支部班子情况:村党支部委员总数为人,35岁以上的人,占委员总数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
3、农村党支部作用的发挥情况:两委班子成员均能在自身致富上起一定的带头作用,能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存在问题
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2、存在干部不作为现象。一是“不想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由于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连续担任村主干长达二十余年,思想疲软,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只停留在上传下达、敷衍应付的基点上,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经济上没有大的贡献。二是“不会作为”。现在农村工作当中,日常事物比较多比较杂,而且需要登记在案的东西需要写出来,不能及时的备案,有些工作我们确实干了,但检查的时候拿不出东西来证明,影响了工作进度。
3、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是村级后备干部缺乏。村里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把眼光放在经济发展上,真正愿意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二是年轻党员政治意识淡化。一些年轻党员经常在外,不能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不清。三是农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
三、农村经济社会情况
我村经济作物主要是以水稻、甘蔗为主,农民的收入来源也主要靠水稻,但每年的收入都不容乐观,所以年轻人大部分都选择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在教育方面,基本没有失学儿童,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9.6%。
医疗卫生方面,我村1600多人,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与了1598人,参与率是99.5%.今年计划全部参与.五保户有20户,其中有10户集中供养,贫困群众28户(每人平均收入1200元/年以下)。
没有什么特色经济,有一户养殖户,年养殖鸡有6000只左右,但没有形成带头人的作用。两户养蛇,每户投资有十几万左右。还有一个较大型的养猪场,有60-70头猪,但还没形成规模,亦没得到国家的有关的补贴。其他460户左右的人家也有一半以上的人养猪,但都是小型的养殖户,每家大概
养有8-10头。
四、发展优势
1、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和社会风气好,农村社会治安环境稳定.在农村发生的盗窃、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现象极少,被评为文明村。
2、六钦高速公路在建成之后,黄强村将是离高速路口最近的一个村,距离尽3000米左右,这对本村的发展将是一个契机。以后将结合本村的实际出发,争取得到各级部门的扶持,探索得出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致富之路。
五、热难点问题
1.科技作用得到广大农民认知,加强农村科教文化事业建设是农民所盼。
2.在农村文化生活上,农民反映文化生活馈乏,在农村看电视是农民的唯一文化娱乐,农民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和扶持乡村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的建设,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第四篇: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创先争优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搞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任重而道远。
根据镇党委组织部的安排,对我村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下面就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村位于XX县北部,全村共有2970人,耕地面积1484亩。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1、党员基本情况:我村共有人口2970人;有1个农村党支部,农村党员有45名,55岁以上的32名。
2、农村党支部班子情况:村党支部委员总数为6人,全部40岁以上。
3、农村党支部作用的发挥情况:两委班子成员均能在自身致富上起一定的带头作用,能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存在问题
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2、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是班子年龄结构老化。这一点普遍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的重视,有些村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及时为班子输入新鲜血液。但目前班子老化现象还比较严重,两委干部大都在50岁以上。二是村级后备干部缺乏。村里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把眼光放在经济发展上,真正愿意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三是年轻党员政治意识淡化。一些年轻党员经常在外,不能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不清。四是农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
3、村级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农村党组织普遍反映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一课三会”制度难落实,活动难开展,党员大会都难以执行了。
三.农村党员状况
农村党员很大一部分都是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他们有的是低保护,有的受政府补贴。其中流动党员不是特别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流动党员外出流向难以掌握,关系难以接转。有的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接受党组织管理的意识起来越淡,不开具党员证明信,也不转组织关系,不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回来后也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成了“挂名党员”和自由党员;也有的党员在外不愿暴露党员身份,一直自己装着组织关系,成为名副其实的“口袋党 ”,2、流动党员不能按时缴纳党费,基数难以把握。3.是流动党员中预备党员转正难。近年来,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转业军人预备党员由于一时无法安臵工作,经常到异地寻找工作,成为流动党员的一部分。由于党组织无法了解他们的日常表现,支部内其他党员也因为不了解情况而难以发表意见,给预备党员转正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4.是织组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有的流动党员在外务工期间,无法正常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又不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两边组织生活都不参加,成为管理上的“真空地带”。有的个别党员在脱离了党组织的监督管理后,生活、工作作风比较散漫,相对缺乏自我约束力,党性意识淡化,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农村经济社会情况
我村人多地少,主要以在县城务工为主。在教育方面,由于我村在XX镇,孩子们上学都比较方便。医疗卫生方面,我村2970人全部参与。
社会保障方面,国家现在很重视民生问题,关注的不仅仅是一家一户、一时一事的小民生,而是包括了大到发展战略、小到老百姓“柴米油盐”的大民生。对此,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我村在社保方面存在以下问题:①广大农民群众缺乏社会保障的意识,对参与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②家庭保障能力下降。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传统的家庭保障面临威胁,家庭的一些基本功能如抚养、赡养、教育等受到了很大冲击,传统的“养儿防老”保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和家庭“倒金字塔”结构的形成,将给未来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③农民享受到的实惠少.,农村社会保障门路很多。有民政、卫生、农业、扶贫办等部门承担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从表面上看,好像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多部门负责,易形成合力,共同解决问题。而实际上,各部门从本部门利益出发,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决策及管理上的摩擦和矛盾。对此,农民心存顾虑。多部门管理还造成农村社会保障苦乐不均,操作不规范,短期行为多。逢年过节,各有关部门倾巢出动,发钱发物,好不热闹,其它时间则不闻不问。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没有统一部署,各部门各行其是,造成部分贫困户接受多家接济,而有些贫困户则什么也没有得到,救助效果不明显。
五、热难点问题
1.科技作用得到广大农民认知,加强农村科教文化事业
建设是农民所盼
据调查,农民对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有共同的认识。相信科学,渴望技术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但农民感到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少,学而所用和用而所学之间还存在差距和矛盾。看电视是农民获取科技知识的主要渠道,农业频道是农民最喜爱的节目。但农民反映“电视播放农业科技知识时间短,记不住,理解不透”。农民希望村里有个固定的学习场所,能有科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知识和技术。还应该多发放一些科技书籍和科普光盘,增加致富信息来源渠道。农民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科教文化事业的投入,普及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多举办一些类似“科技之冬”活动。农业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农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2.在农村文化生活上,农民反映文化生活馈乏,在农村看电视是农民的唯一文化娱乐,农民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和扶持乡村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的建设,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3.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和社会风气有所好转,农民渴望农村社会治安进一步稳定.我村农民对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总的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过去,在农村发生的盗窃、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现象已明显好转,社会风气也越来越纯正。邻里之间、干群之间比较和协。在农村赌博现象较为严重,红白
喜事大操大办之风盛行,人情礼往给农民带来沉重负担。
针对我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两委班子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好事,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真正让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切实体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争做创先争优典型。
第五篇: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仓上镇鱼塘村
徐
军
2012-3-2
5鱼塘村调研报告
按照镇党委政府提出的 “讲政策、抓落实、比发展”的工作要求,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和开展 “百名干部下基层,三问三解惠民生” 主题实践活动,在村干部和全体村民的配合下,本人对我村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下面就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鱼塘村地处仓上镇的西北部,与旬阳县棕溪镇武王相邻,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218户,857人,22名共产党员,耕地1000余亩。由于长期的劳务输出,人口大批外迁,拒不完全统计,目前常年在家的仅81户,130人,且70%以上的人为50岁以上的老人。
二、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
1、村级经济薄弱。鱼塘村经济来源主要靠劳务输出和烤烟,经济基础较差。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来源,村级积累基本为零,在加上前几年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外债几十万。
2、常驻人员老弱严重。村内青壮劳力多外出务工,或因为子女入学到集镇和县城租房或买房居住,常年在村里居住生活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
3、致富手段相对单一。村民收入主要是外出打工、烤烟等产业,而烤烟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停留在靠天收。2011年因为连阴雨导致很多农户的烟叶烂在烟地,损失惨重。
4、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近几年来鱼塘村的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公路、通讯、饮水、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都有明显的改善。但是,各组之间的道路有的还是土路,影响群众通行,并且位于山沟里,农产品的外运受到严重的影响;四个村民小组在吃水上都有一定的困难,四组尤为严重,很多村民依旧是老式的浅井水。
5、贫困户发展难。在了解情况中发现四个村民小组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户,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种表现:一是家庭人口人口数量多、病号多,患病者缺医少药。二是家庭劳动力少,文化水平低。三是就业、从业门路窄,本身没有一定的技能,导致非农就业比例低,并且一部分的贫困户多数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把经济来源限制在农田收入上。
6、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7、村级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活动难开展,党员大会都难以执行。
三、应对措施
1、认真贯彻各级党委政府精神,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建设。协调新一届两委班子关系,加强班子的凝聚力;深入各家各户,及时了解村民反映的突出问题,并配合村两委班子给予合理解决,保证小的矛盾不出村,大的矛盾不出镇,从而切实搞好农作稳定工作;为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每个月至少组织党员收看远程教育一次、召开民主生活会一次,通过不断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各方面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2、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通村公路及时维修和清扫,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保持交通畅通,物资运输安全便利。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好通往太平山旅游风景区的公路。
3、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重点做好烤烟产业的发展,力争全面完成政府下达的650亩、120000斤烟叶的任务。同时,积极争取镇政府政策和信用社资金的支持,大力发展鸵鸟和生猪的养殖,力争郑荣平的养猪场实现现代化和生猪存栏量100头,招商引资项目鸵鸟养殖落户我村。
4、“两费”收缴摆脱落后局面。农作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两费”收缴工作一直是鱼塘村的大难题。2012必须提前准备,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政策的宣传,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作用。力争实现两个收费项目的100%缴纳。
5、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由于鱼塘村人口大量外迁(人常年在外地,没有办法联系),计划生育三查率一直达不到政府的要求。2012前两个季度的三查率和手续率仍然不够理想,今后加强宣传,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联系外出人员,力争实现三查率达到95%。
6、民主法治进步。坚持依法治村,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落实;村民知法懂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实现无赌无盗,无斗殴等违法行为。实现社会秩序良好,和谐守信的社会环境。
7、倡导文明新风。实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遵守法纪、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建立图书室,文娱活动室,提供农业技术信息,开展全程便民代理等服务进组入户,惠及每个农户家庭。
8、搞好双创工作。实现“三清”,即: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成立环境督导队,使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实现户户庭院整洁,村容村貌美化。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村“两委班子”人员,同时深入发动群众,形成建设合力也非常重要。作为选派干部,首先团结好村支两委成员;其次深入宣传到农户;再次与全村农户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调动全体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农户关心鱼塘村、建设鱼塘村、美化鱼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