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燃气取暖器:冬天里的一把火
燃气取暖器:冬天里的一把火
向明
燃气取暖器是以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等为燃料的冬季取暖设备,一般以为它适合于燃气比较富足的地区,而非我国居民冬季取暖的首选,这实在是节能和健康消费的大误区。因为电能转换为热能和燃气直接生成热能,所产生的热效率不可同日而语。早在十几年前,欧美发达国家的冬季取暖,就已经选择了健康、快速、舒适的燃气取暖器。
今年6月份,一份燃气具市场2006年需求分析报告称,2006年我国市场燃气取暖器产品需求总量为35万台至40万台,比去年增长109%。而入冬以来,正如业界预测的那样,燃气取暖劲头十足、如日中天,大有取代其它取暖方式的势头,各地市场上国产和进口燃气取暖器纷纷亮相,一方面让燃气取暖器成为产业的一个新增长点;一方面也让用户冬天取暖有了更多的选择。
升温快、能效比高
与电暖器和空调取暖相比,燃气取暖具有能效比高、升温速度快、节约能源的特点,此外,燃气取暖器使用的气体适应性更强,天然气、液化气均可,随着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开展,气源越来越丰富,费用自然会越来越低。相关部门在对进口品牌——韩国SK液化气取暖器检测后认定,在能耗费用方面,液化气取暖器比用电节约60%,比用油节约40%。(注:未考虑电暖器价格比燃气取暖器便宜等因素。)
同时,燃气取暖发热量大,升温迅速,无论是家庭、办公场所、家庭、旅馆、酒店、咖啡厅、茶楼、社区岗亭、垂钓区、步行街等各种室内、室外场合都适合使用,亦是燃气取暖器的一大特点。
燃气取暖能量转换和运送过程中损失能量最低、供热效率最高。一台电暖器的使用面积只有4平方米左右,如果要保证10平方米房间的取暖效果,就需要功率为1500W的取暖器2台,这样算下来,使用电暖器的费用比燃气取暖要高,因此,电暖器主要还是一种较小空间、辅助式的取暖工具。不过,由于燃气取暖器价格比电暖器贵,以及一些地方燃气费用高等因素,上述性价比的计算可能会有所不同。多项安全保护装置
长期以来,我国消费者多半只知道燃气炉和燃气热水器,对燃气取暖器始终不大熟悉。这是因为我国燃气取暖器生产企业一直将目标盯在欧美市场上,几家领先企业的产品虽已出口到几十个国家,但内销数量十分有限。加上一些地方主管部门对于燃气取暖性能认识不够,甚至以保障安全为由,发文禁止销售燃气取暖器,也挫伤了生产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热情。实际上,燃气取暖器一直是欧美发达国家所青睐的取暖产品,如今的燃气取暖也都设有多项安全保护装置。比如,使用燃气取暖器时,所产生的微量废气和耗费的氧气,尚在安全限额内,在人还未有不适时,安全设施便会启动,熄火并切断气源;不慎使取暖器倒斜或受到撞击时会自动熄火,切断气源;因点火不着或者风力等原因熄火时,自动切断气源„„同时,燃气取暖器本身带有缺氧保护装置,可促使在取暖时每隔一两小时开窗通一次风,保证空气的平衡。
进口和名牌唱主角 据介绍,这几年国外进口品牌如SK、杰尔斯、金昌帝、罗帕卡开始纷纷进入国内抢占市场。加上我国出口产品利润的下滑,让一部分生产企业的市场重点向内转,一些企业甚至将今年的销售重点,放在开拓国内的燃气取暖市场上。近日,有记者在北京市场走访时发现,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燃气取暖器新品的身影,但产品以商用化居多,家用产品偏少。在一家暖气超市总店大门处,就看到几款伞式和箱体式的燃气取暖器。箱体式燃气取暖器的供暖面积在20-60平方米,伞式的大多达到60-100平方米。其中一款产品称伞式取暖器辐射采暖,辐射直径8-10米,适合于露天餐厅、大型会议室和聚会休闲场所。而上网浏览查阅,似乎也以进口名牌燃气取暖器和几家出口企业的产品为主。冬季取暖的新亮点
“2006第二届上海国际家庭净水科技及家庭供热采暖展览会”,提出了“为现代家居进入绿色领域”的口号,认为燃气取暖器作为一种节能健康的产品,必将成为我国冬季取暖的主角之一。据悉,“燃气取暖器”经过欧洲市场20年、中国市场4年的孵化,已成为燃气具行业中的一个新产业。目前国内燃气取暖器生产企业对燃气取暖器的生产基本是实行“两头在外”:即核心部件采购在外、主销市场在外,燃气取暖器的制造标准也大多按欧洲和美国标准。与此同时,作为家庭和单位的取暖用户,选择更节能、更健康、更环保的燃气取暖器,又何尝不是今年冬季取暖的一个崭新亮点呢!
第二篇:冬天里的一把火
冬天里的一把火
——看央视大型纪录片《高考1977》感怀
夏传寿
一切已经十分遥远,一切仿佛就在眼前。感谢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组精心制作的五集纪录片《高考1977》,把亿万观众带回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招生考试历史上那场唯一在冬季举行的高考是40年前冬天里的一把火,给千千万万下放和回乡的知识青年及其老师和家长带来了朝思暮想的光明和希望,给13届570万考生带来了来之不易的公平竞争机会,给27万优胜者带来了梦寐以求的深造机缘,也给失利者带来了终身难忘的励志经历。
可以实事求是地说,央视纪录片《高考1977》是2017年冬天里的一把火。它给千千万万的男女老少观众带来了温暖和启迪,给老年观众尤其是那场考试的亲历者带来了甜蜜和温馨的回忆,给青年观众带来了厚重而又新奇的故事。2017年12月4-8日的黄金时间,海内外多少家庭的成员们围坐在一起,锁定央视4套。爷爷奶奶们随着它追寻和回味自己当年的脚步,孩子们则伴随着它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
这部大型纪录片节目组的工作人员纵横千万里、历时百余日,通过寻找亲历者、查阅档案材料,深入挖掘出许多珍贵的史料;以纪实的手法,既全景似地展示了当年那场特殊考试的全过程,又特写镜头般地讲述了决策和考试过程中的许多细节,揭秘了有关那场考试前前后后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和故事。他们运用先进的虚拟技术,带领观众穿越回历史场景;使用逼真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还原历史关键细节„„多种视觉元素的融合、先进的后期制作技术,使得《高考1977》打破了历史纪录片沉闷单一的色调,带领观众触摸到有温度的历史。这部别具匠心的纪录片,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讲故事,从“停废高考” 到“决策内幕”,从“突破禁区”到“走上考场”,直至“改变命运”,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使得亿万观众十分喜爱,看了首播看重播,看了重播看(五集)连播„„《高考1977》真的火了!
我和妻子虽然不是翘首企盼恢复高考的知识青年,但是作为中学老师,我们一听到恢复高考的喜讯,还是激动得夜不能寐,欣然秉烛赋诗――
中央决定复高考,知识青年拍手笑。白天战天并斗地,夜晚擦枪又磨刀。
一颗忠心红又红,两种准备牢上牢。身居乡村小茅屋,心怀四化大目标。作为1977年高考的监考和阅卷教师,我对1977年高考,对《高考1977》,更是有着别样的深情,1977年高考阅卷是我从安徽大学毕业后参加的第一次高考阅卷。笔者当时在皖南山区广德县誓节中学任高中语文教师,有幸被抽调参加这一神圣的工作。当时我虽教书已近十年,可参加高考阅卷还是大姑娘出嫁――头一回。当时所在的学校也是第一次有幸派员参加这一神圣而又神秘的工作。所以,自己和学校的领导、同事的自豪感和高兴劲溢于言表。妻子替我精心准备了行装,还奢侈地花了半个多月的工资特意买了条当时流行的毛料裤子给我换上。临走的那天,她挈女将子,送了又送,叮嘱了又叮嘱,惹得同事们笑话我,笑得我和妻子都面红耳赤。学校的老师还不失时机地用全校唯一的一台“海鸥牌”120相机给我们拍下了两张全家福,留下了那难忘的岁月印痕,留下了我和妻子青春的身影,留下了我们一双儿女稚气的笑容,也留下了妻儿和我依依惜别的深情„„
明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总书记已在很多场合表态,我们要隆重庆祝。而1977年邓小平恢复高考的决策,实际上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
由衷地致敬历经沉浮、主动请缨、敢于担当、拨乱反正的小平同志以及所有 1977年高考的决策者、组织者、命题者、阅卷者„„正是这些在幕后默默忙碌的人们,守护和支撑着社会的公平和希望。如今,1977、1978级的大学生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精英、中流砥柱,已经并正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们的安居乐业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由衷地致谢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组倾情打造的《高考1977》,在给我们国家留下珍贵记忆的同时,也给许多那场特殊高考的亲历者带来了甜蜜的回忆,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它更是带给亿万观众许多启迪。知识改变命运,人才创造历史。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到今天的高考,毋庸置疑,考试一直是选拔人才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它使许许多多社会中下层有才能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和抱负的机会。尽管它也许还存在着一些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过,总的说来,它还是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况且有关部门和人员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改革和完善它。正是有了恢复高考,正是有了改革开放,才使得我们的教育战线从当年的“鸭蛋滚滚来”到今天的“桃李朵朵开”,才使得我们祖国大家庭繁荣富强、蒸蒸日上,才使得我们的人民丰衣足食、迈入小康,也使得我们小家和谐美满、幸福安康„„
如果您因故没有及时看到央视纪录片《高考1977》,建议您抽时间上网搜索观看,相信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作者为安徽省当涂一中退休高级教师、马鞍山市政协文史研究馆顾问、首届全国书香之家、安徽省最美家庭)
第三篇:网评:冬天里的一把火
冬天里的一把火——评李林森同志精神财富
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西塞罗曾说,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无疑,党的好儿子李林森是懂得生命真谛的,他用自己看起来不长的一生——42年,完成了别人或许用240年也达不到的精神高度,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的财富。“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无疑,李林森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从乡村教师到四川达州万源市组织部长,李林森历经9个岗位,无论什么职务、不管什么岗位,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他身患癌症却隐瞒病情近两年,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顽强毅力和生命斗志,把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的事业和人民。他的事迹,细微中见精神、平凡中见伟大,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从四川省组织部长柯尊平的评价中,就可看到李林森同志去世后引起巨大反响的原因。
当前,社会上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没能以身作则,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从“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到广西来宾烟草专卖局韩峰局长的香艳日记,再到江苏溧阳局长“微博直播开房”,各种腐败案件让党群干群关系经受考验。
幸好,我们还有像李林森这样的好干部,他们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燃烧,照亮黑暗,驱除寒冷,令人坚定前行。
第四篇:冬天里的一把火散文
生活中时常会发生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有时也会出现异想不到的结果,有时也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
1971年,我12岁那年冬天,一场大火差一点烧毁了父母刚建6年,饥荒还没还清的房子,多亏解放军战士及时救援才挽救了我家的一场灾难。
生产队时期,集体劳动,按劳分配,秋后除去交公粮,社员再分粮、分柴禾,日子虽然清贫,但大多数人也都乐观。
我村,北临滦河,南面靠山。山区分:小山——骆驼岭、小盘子;小山南是海家沟。过了海家沟就是附近最高峰——将军墓岭。将军墓岭脚下被村民开出坝台山地有的栽果树、有的种地。旧社会私有,合作社后归集体,分到生产队。
将军墓岭海拔200多米,阳坡陡直有四道沟,传说挺神秘。北坡——阴坡,坡缓,不长树木,只长柴禾,是大队的“封山区”,大队集体管理。每年秋后入冬,大队宣布开山拾柴,各队社员都集中到各队所分到的那片山地,男男女女分布在山上各个角落,山坡河沟人山人海,如同会战,人多而不乱。山下有树的地方,只许割柴不许放树。大队有专门看山的,治保主任把关,如谁破坏树木,捣乱,就揪出来开会批判。
不上学时,我同小伙伴随队到山里游玩。我喜欢山峦沟壑的自然景观,喜欢在草丛里抓蚂蚱,喜欢跳跃着到别的队片观看。自然景色多么优美,心情多美畅快;不知有责任,只知享受这热闹的场面,这是多么美好的少年生活!
社员们边割柴边打诨逗趣,累了直腰,有的卷纸烟。封山一年,疯长的野草,经过集体三天的收割,山坡如剃的一般。男的担柴,妇女背柴,集中到山脚下平地,队里按人劳分柴。收工后,父亲挑,母亲背,我和十六岁的姐姐也各背一捆,到家同分到的秸秆码到一起留冬天过冬。
贫民百姓的生活,春种,夏耪,秋收,冬藏,老婆孩子热炕头,也是人生一种别样的幸福。
父母平凡的不能在平凡,但在明媚的阳光下,再累再苦也是甜。姐姐16岁,我12岁,妹妹6岁,弟弟3岁,可谓儿女双全,虽然人多劳少,每年都掏钱,但父母有了希望,孩子有大,生活再难,人人也都能吃上饭。
冬天社员就往山地里担粪,自从有了小弟,姐姐就不上学到生产队下地劳动,挣3分。我上四年级,妹妹和弟弟在家由姥姥哄着玩。我家住在村南,西边的小学校离我家不足200米。一天上午,学生正在篮球场玩耍时,有个孩子说:“看,东边失火了”!我回头一看:“坏了,我家的柴禾垛着了!“我撒丫子就往家里跑,孩子们也跟在后面。我老远就看见姥姥,在大街用苕召打着洗脸盆,嗓子都喊哑了:“失火了,快来救火啊!”妹妹和弟弟吓得紧紧跟在姥姥身边。村里的劳力都下地去了,家里剩的的都是老弱妇孺,瞅着光着急但没有办法。
滚滚浓烟升向天空,火苗从下面吐着火舌向上扩展,发出“咯吧咯吧”的响声。在场的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有的拿着脸盆端水、有的拿着铁锹,都跑来救火。远处的人看到浓烟也都急忙聚到这里。
突然,火前出现十几名解放军战士。解放军战士的出现,给焦急救火的村民带来了希望,战士从村民手中接过铁锹。可天寒地冻,到处硬邦邦的。只见墙边有一堆刚过完的粪,战士们猛劲的往火里埋压。几个战士接过村民手中的水桶,如少林弟子练功夫一般,一手拎一桶,“噌”的跳到猪圈墙上去,从上往下泼水,火舌几乎都够向了战士的身体。水粪和烟灰搅合在一起,等到将火控制住,每个战士的脸上分不清是汗还是水,浑身溅满了粪泥!
父母与社员在往山里担粪回来的途中,见村中起火,急忙赶回来。母亲到家一看,就爹呀、妈呀、天啊、地啊的哭起来。这是母亲过冬的烧的,房子着了还了得!父亲沉痛的在废柴堆里拍打着残余的火星。母亲突然不哭了,忙找解放军。有人说,救完火,就回去了。母亲再也控制不住感激的心情。越想越后怕:如果不是解放军,这房子就着了,因为柴垛离房子不足十米远!
母亲从姥姥的诉说中知道是小儿子点的火,来不及教训儿子,母亲就急忙满大街的找人写感谢信。
大队干部也来到我家里。母亲拿着别人写的感谢信,非要让妇女主任领着去河北驻地去感谢解放军。
全村人都知道了解放军英勇救火的行为,格外感激:真是人们的子弟兵!原来,河北新店村驻扎着解放军某坦克部队,在河北沙滩野战练习作战。这一班人由河北过河到南部山区拉练练习,遇到村中失火。救灭火后,每名战士如泥人一般回到驻地。
母亲在船上听摆渡的说解放军战士过去还没有半小时,母亲下船就与妇女主任快步向5里地开外的解放军驻地走去。
北面是巍峨壮观延绵的万里长城,有山海关,铁门关,喜峰口等著名关隘。长城南面是广阔的平原,一条滦河将两岸的人村民分开。这地方是古战场,是战争的前沿,我村的封山区就是将军墓岭,但无人能说清是哪朝哪代的将军牺牲在这里,将军墓岭的山名一直沿用至今。
母亲与社员担粪时总看到河北广阔的沙滩上有坦克部队训练,从上到下尘土中裹着浓烟。人们不敢接近也不能过问。
自从珍宝岛冲突以来,全国人民全民皆兵:“深挖洞,广积粮”准备对付苏联。
部队领导热情地接待了妇女主任和母亲。母亲双手敬上感谢信,诚恳的要见见保住家园的解放军战士。
救火的战士回到驻地,换好了军装,排着队来见村代表和母亲。母亲哪受过这样的尊重,在村中是个女能人但没见过大世面的母亲,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应对;还是14岁就参加游击队的老干部——妇女主任,将这场面圆解的相当得体。
部队领导收下了妇女主任代表大队送的锦旗和母亲的感谢信;同时也收下了大队代表的敬意和母亲感恩的心。部队领导留村代表和母亲吃了午饭,领导的和蔼可亲和领导的陪同,母亲吃了半辈子苦,受了半辈子气,哪受过这等贵宾似的待遇!
在母亲的词典里,经常翻到的是什么?是解放军。我亲眼见证了那场大火的威力,如果不是解放军急救,烧毁的不只是我的家园还会涉及周围的邻居。
冬天里的一把火,先不论起火的原因,在我少年心灵里扎根的是:谁是最可爱的人?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就会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五篇:冬天里的一把火抒情散文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转眼间,又将踏入那白雪皑皑的冬季了。
在这既平凡又真诚的季节里,有许多人期盼她,希望她早些来临;可也有人讨厌她、不希望这季节的轮回中有了这寒冷的冬季。这样一正一反的思想反差又能说明些什么呢?或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普遍性与差异性吧!但是,在我看来,我是喜欢她、爱她的。因为她的存在各抒其志、各发其表,共同构造出一幅迷人的冬季之美图。
冬天,她给我们带来了在任何季节都无法展露的欢一悦;同时她也会给我们带来希望。希望些什么?冬天既然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像圣火一样神圣,象征着希望的春天就在这冬天的尽头顽皮地眨巴着眼睛。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会伴随历史的车轮在不知不觉地前进着,与时针的转动而影随其后。因此,这四季的更替,对于我来说,足以只是泰然自诺罢了!但在心灵的深处,对于春天,却又有着更加独特的偏爱。
冬天是平凡的,更是朴实的,她没有春天那葱葱绿色的陪衬,也没有夏天那骄陽似火的笼罩,更不会有秋天那树叶杂草泛黄的萧条景象。冬天她就像一位不修理刘海的姑娘的匆匆划过,令你久久回味。也许您从未许诺过什么,也从没有什么令您期待。但是若真有一位姑娘使您的心浮动得有些急促,我想您定会产生不该有的“多情”。能有这种多情的冲动,此时您肯定会许诺,会期待的,您的许诺会是爱这个冬天“一生一世”,就像您对恋人的许诺那般诚恳,您的期待,我想也是很真切的。
冬天的美是我们无法临摹的,她直接给我们最迷人最惊颤的景色,这更能唤一起我内心的向往和感悟之情。您看,那淡淡的陽春之色挥洒在每一片土地上,难道不是一年中最灿烂最绮丽的季节吗?当地面不知不觉的铺满白花花的雪像珠宝般在陽光下闪闪发光,让游人眼花缭乱,醉眼惺忪,这时的感悟又会是如何呢?或在房檐下凝冻成奇异而令人无法描绘的水晶柱,再加上陽光的陪衬,又有什么东西还能与之媲美?还有,在这寒冷的冬天,恰是家人一团一聚的时刻。一家人围炉而坐,欢声笑语,此起彼伏,犹如那贝多芬的生命交响乐。共享天伦之乐,难道这又不是件让人神往的乐事吗?所以,我把冬天当做自己为之骄傲的一部分,把好运都寄托在冬天这个特殊的季节。
于是,我对冬天赋予了一种期望,简直就成了我快要被冻死的灵魂的一丝希望;诚然,我更加渴望冬天,渴望之心犹如那燃一烧起的熊熊烈火。泰然,相比之下,我很爱冬天,爱的就是她的那一份圣洁,那一片晶莹,那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