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陵川县石佛沟新型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简介
陵川县石佛沟新型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简 介
陵川县石佛沟新型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位于崇文镇曹庄村,承包曹庄、七峪、吴水、井坡四个村的荒山荒地2685亩,下设石佛沟农业生态园、石佛沟大磨坊,公司成立以来,秉承“打造朝阳低碳产业,建设和谐绿色家园,实现合作发展双赢”的理念,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于2010年7月成立石佛沟新型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并联合周边11个农村党支部组建石佛沟生态园党总支,拥有固定职工40名,厂房、休闲、教室及办公场所等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现在总资产已达1000万元,公司注册了“石佛沟”、“幸福沟”商标,开发出了具有陵川特色的拳头产品“陵川小麻籽油”、生态园石磨面粉、石碾小米、玉米粉条、蜂蜜、牛肉丸、韭菜花等十余种农副产品,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正常运转一年多时间,发展了1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360多户农民致富。用五年时间,计划投资3000万元建设佛爷沟、玉皇庙游览区、精品农业采摘园、休闲垂钓园、农业体验园等园区。
石佛沟农业生态园设有种植和养殖观光园,依托吴水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绿润林木华北种植专业合作社等8合作社在生态园内共种植侧柏、火炬等树5万余株,种植连翘、黄芪等中药材500亩,栽植核桃苗100亩干果经济林,种植1000亩优质牧草。依托崇文镇七峪养牛专业合作社、昌鑫养殖合作社等6家合作社在园区内大力发展养殖业,年出栏肉鸡10万只,散养土鸡5000只,土鸡蛋6万斤,肉牛500头,养蜂200箱。
石佛沟大磨坊利用曹庄中学闲置场地,投资200万元新建年产1500吨的小麻籽油生产精炼设备,已通过立项、可研等,设备已安装,并进行调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投资100万元安装石磨面粉设备、石碾和玉米粉条等设施,现在可年生产小麻籽油40万斤,石磨面粉9万斤,石碾小米2万斤,玉米粉条20万斤,牛肉丸10万斤,实现产值1000万元。
公司2009年被陵川县总工会确定为“农民工培训就业基地”,团市委确定“青年创业见习基地”,市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目前,公司已初步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良性循环产业链条,具有陵川地域特色的小麻油、石碾米、石磨面、牛肉丸、韭菜花等纯绿色产品已打入周边县市市场,产品质量受到用户一致青睐。
第二篇:河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简介
河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简介
河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位于交通便利、风光秀丽的“全国优美乡镇”——河北省×××镇,公司现有员工158人,其中,高级园艺师、农艺师职28名,拥有优质林果种植基地2200亩,注册资本金1200万元,具有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二级资质,现已建成千亩优质核桃示范园以及千余亩白蜡、法桐、北栾、速生国槐等上百个品种的优质绿化苗木绿化苗木基地,是集果树种植、苗木生产、农业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农林科技公司,为“××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北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公司地处黑龙港流域滏阳之畔,土地资源丰富,农田水利配套完善,周边无环境污染,发展果林产业得天独厚。公司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向科技要效益,先后引进8518等优质果苗,与河北农业大学开展广泛技术合作,公司产品品种多、规格全、纯度高、质量优,深受客户欢迎,远销北京、山东、天津、黑龙江等10多个省市。在经营上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开拓了群众的视野,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新路子。根据《××市太行山百里百万亩薄皮核桃产业带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邢台市将在临城县、沙河市、邢台县、内丘县的低山丘陵地区,集中建设薄皮核桃生产加工销售产业基地,规划2015
年以前新发展58.2万亩,每年需要发展核桃苗圃3000亩以上。公司抓住当地核桃苗供应缺口巨大这一有利时机,正在积极筹备500亩优质核桃苗圃繁育基地。该项目的实施可进一步促进当地核桃产业化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优化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第三篇:清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简介
武汉清海农业开发有限
公司简介
清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梁湖大道西侧,北接五里界新城“中国光谷”依托邦和汤逊湖,南靠梁子湖,交通便捷通畅,风光幽雅秀美,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土沃水美,尽显乡村田园风光,公司充分开发利用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科学桂花,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环抱、绿色、健康为经营理念,以打造梁子湖风景区的明珠农庄为目标,坚持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把现代科技与优势产业结合起来,把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把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社会注意新农村结合起来。二0一0年被区委、区政府再度列入重点实施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版块。
我公司是集旅游观光、休闲住宿、垂钓、佳果、香莲采摘、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农业基地。目前公司有员工118人,其中:高级管理人才3人,中级技术人才10人,初级职称26人,公司注册资金800万元。2009年公司资产总额812万元,实现主营业收入1122万元,实现利润175万元。公司总体规划投资一个亿,2010年公司将投入3000多万元,第一期已投入1086万元,初步建成500亩的采摘园、200亩的渔乐园、800亩的花卉苗圃景观园,同时完善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后的绿色生态休闲农庄,可以尽情地享受农家乐趣,吃有——绿色野生蔬菜、野
生鱼类,玩有——独特风情自然景观,采有——诱人鲜花、四季美果,住有——舒适宜人的休闲别墅,让游客亲身体验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带来的的自然灵气,让您心旷神怡,流连忘返。2010年我们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000多万元,实现利税1600万元,净利润1200万元。
为了加快武汉近郊现代化都市农业的发展进程,我们将在三年内,把农庄所在的区域建成武汉南部规模最大的郊游地、现代都市农业的集中展示区,和农庄建设的示范区,最终实现农村环境面貌大改观,农业现代化水平大改观,农民收入和集体收入大改观,为江夏农业经济发展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武汉清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第四篇:秀山盛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简介
秀山盛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简介
秀山盛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重庆市秀山县清溪场镇南龙村,紧靠国道326线。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主要从事以“渝蕾一号”优质金银花为主的种苗培育、种植及加工开发,是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连续4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盛达公司自主选育的灰毡毛忍冬新品种“渝蕾一号”,2009年3月被重庆市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金银花良种,这是重庆市审定通过的首个药用植物新品种。
盛达公司目前有“渝蕾一号”种植基地1.2万余亩,在县内外推广“渝蕾一号”已达15.6万亩,公司拥有金银花烘干设备20套,厂房2.1万平方米,职工270人,固定资产2500万元。公司以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为技术支持单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5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2名,科研力量雄厚。
盛达公司拥有“渝蕾一号”原种植基地5000余亩,种苗基地500亩。2010年,公司加工鲜花2500吨,培育种苗300万株,年总产值5000万元以上。
“渝蕾一号”金银花品种简介
2003年,秀山盛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合作,在传统灰毡毛忍冬的基础上,通过选育,成功地培育出新品种“渝蕾一号”。2009年3月被重庆市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金银花新品种(审定号渝S-SV-LM-005-2008),这是重庆市审定通过的首个药用植物新品种。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将“渝蕾一号”在秀山、武隆、酉阳、巴南、奉节等不同海拔进行种植,连续进行了三年的花期测产、取样测定药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渝蕾一号”在各点栽培表现性状稳定一致;各项药效成分均达国家要求,绿原酸含量稳定在7.1%左右,木樨草苷含量达0.41‰;产量高,三年进入盛产期,丰产示范块亩产鲜花1000公斤以上,较传统灰毡毛忍冬增产30~80%;“渝蕾一号”二代及二代以上种苗与一代种苗相比在质量、产量上有很大的差异性。“渝蕾一号”的产量、质量堪称全国金银花之冠。
公司通过几年的示范推广,“渝蕾一号”的产量在县内县外栽植面积已达15.6万亩。种植户普遍认为:“渝蕾一号”高产高抗,花期在20-30天,不开花,结蕾整齐,采摘省工省时,便于采摘用工安排和加工时间安排。“渝蕾一号”有利于秀山金银花种植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发展路子,为秀山金银花产业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并为中国集约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品种选择。
盛达公司4块牌子
一:银花新品种选育研究基地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示范基地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三:现代农业科学青年示范基地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四:现代农业产学研合作基地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秀山盛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第五篇:山西龙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简介
山西龙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简介
山西龙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7月。公司主要业务是农业项目咨询,农业科技推广。为帮助中小企业,特别是涉农企业获得国家(项目)资金支持,特组建中国山西农•金网()。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在申报资金,融资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1、中国山西农•金网在中国农民日报•中国绿页、cntv、江苏雨润集团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今日正式开始运营,网站名称。
2、中国山西农•金网与诸多科研机构合作,充分、深入地在探讨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普及与应用,把其研究成果力争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
3、中国山西农•金网与江苏雨润集团等致力于中国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努力开拓其模式在全国的布局、推广及实施。
4、农•金网联合山西金融专修学院、山西科技报金融周刊,独创农•金视野专刊,急三农所急,想三农所想,从金融角度协调国家职能部门、金融机构、投资机构解决涉农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问题,培育新时代金融服务人才、企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