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阳市农业综合开发助力新型农业现代化
南阳市农业综合开发助力新型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南阳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坚持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为方向,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实行集中投入、规模开发、整体提升,实现了项目区粮食持续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业显著增效,有力推动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已经成为引领南阳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我市相关涉农部门时刻牢记确保国家粮食战略安全的政治责任,切实把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重中之重,把“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作为中心任务,为全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土地治理项目资金6.1亿元,累计改造中低产田86.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63.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2.9万亩,新增除涝面积43.3万亩,改善除涝面积34.1万亩,改良土壤58.9万亩,完善农田防护林(折实)4.89万亩。据测算,在单位生产能力上,每改造一亩中低产田可提高粮食产量100公斤以上,棉花20公斤以上,油料40公斤以上。
“十一五”期间,我市通过大规模农业综合开发,实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2亿公斤,占全市同期新增粮食产量的40%以上;同时新增棉花556万公斤、新增油料1180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3.5亿元。通过开发治理,一片片农田呈现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生产设施配套齐全的崭新面貌,项目区已成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示范区、样板田。农业综合开发为全市粮食连续七年增产、连续五年超100亿斤,为南阳稳定成为全国19个粮食总产超百亿斤地市做出了重大贡献。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
近年来,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牢牢把握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南阳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紧紧围绕优质粮、棉、油、烟、蔬菜、中药材、林果、畜牧、食用菌、水产等十大特色产业,坚持打特色牌、走特色路的产业发展战略,大力扶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努力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有力促进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5年累计扶持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项目73个,迅速形成了一大批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具有明显南阳地域特色的支柱产业。
扶强扶优龙头企业
强力拉动农业产业化
扶持的西峡“果药菌”、新野蔬菜、桐柏茶叶、淅川小辣椒、卧龙月季、宛城奶业、唐河黄牛、栀子及内乡种猪繁育等农产品基地项目,均已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据统计,全市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内,已形成了一村一品专业村322个一村一品专业乡镇27个和一批跨区域的特色产业带。
扶强扶优龙头企业
强力拉动农业产业化
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的着力点。在实践中,我市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运作模式,特别是针对粮食、棉花、畜牧、林果、乳品等产业优势明显,但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扶持,在做强龙头企业的同时,辐射带动了基地农户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迅速推动了产业发展层次的整体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投放产业化经营资金4.6亿元,共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44个,新增总产值128249.8万元,实现利税7971.9万元,扶持的龙头企业中,已进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15家、市级27家。带动形成了以天冠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以宛西制药、福森药业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以龙大牧原、科尔沁牛业为龙头的畜产品加工,以三色鸽乳业为龙头的乳制品加工,以新野蔬菜为龙头的无公害农产品加工等多个产业链,实现了农产品多层次转化增值,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大力推广农业科技
加快科技长入步伐
坚持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落实到农业综合开发实践中,以科技项目为平台,在加大良种引进、加快品种更新换代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组装节水技术、栽培技术、农机技术、耕作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项目区科技含量和成果转化率。配合全市农业科技“千人包千村”活动,加强与农业科技部门合作,组织高层次的农业技术专家深入项目区,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成为科技人员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要阵地。“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用于科技措施的资金达到2200多万元,项目区累计进行农业技术培训13.8万人次,先后建成75个科技推广项目,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2项,项目区每个农户家庭都有一个科技种田明白人,科技在项目区粮食增长份额中的比重达56%以上比非项目区高出近10个百分点。
不断创新完善机制
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引入工业化管理理念,逐步建立了按市场机制运作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和经营管理模式。一方面,在项目管理中,先后建立和完善了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及专家评审选定项目为核心的立项管理机制;以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和项目公示为核心的建设管理机制;以县级报账、新会计核算为核心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以目标管理、奖优罚劣为核心的约束激励机制等,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在经营管理中,对工程设施普遍实行先定业主后开发、边定业主边开发的办法,明晰产权主体,做好资产移交,落实管护责任,确保了项目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同时,按照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在项目区积极研究土地流转的机制和办法,大力扶持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全市农村改革发展探索积累经验、探索路径。
当前,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南阳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不久前召开的省九次党代会提出,“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加速富民强省步伐,持续探索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这为新时期做好全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面对保证国家粮食战略安全的光荣任务,面对推动“三化”统筹发展的崭新形势,面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农业综合开发将继续发挥项目资金优势,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方向,加大投入,提升标准、集中开发,努力提高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物质装备水平,为建设开放富裕魅力和谐新南阳再立新功。
第二篇:农业综合开发
**镇召开2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
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
**月**日上午,20**年**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于**镇府召开。**市水利工程监理设计院、**县农业局等领导成员,**镇主要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各村支部书记、施工方项目经理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中,**镇党委书记***强调,各有关单位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抓好群众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清楚了解这一民心工程。加快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进度,抓紧在明年春耕前完工,避免影响农民耕作灌溉。施工过程中,要与当地村委和群众沟通、协调好工作,取得群众配合,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推进,保质保量、如期圆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据了解,这次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涉及**、**、**、**等*个村委,总投资达**多万元,水田受惠面积过万亩,受益群众两万多人。工程完成后,实现涝能排、旱能灌,有利于机械化耕种,确保农业生产高产、稳产。随着项目的建设完善,将极大地改善**镇水利环境和耕作条件,为**镇的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利用“三资”开发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利用“三资”开发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2003年,我市积极利用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全市农业利用“三资”累计达到13.17亿元,其中合同利用外资2.16亿美元,实际到位0.53亿美元,投入工商资本5.2亿元、民间资本3.6亿元,引进农业开发项目165个。“三资”开发农业,加快了我市建设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一是带动了农业园区建设,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三资”的导入,建设了一批生态农业园区、旅游休闲农业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全市利用“三资”已建成各类农业园区25个。江阴阳光集团投资1亿元,在新桥建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和苗木引繁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种植各类优质苗木7000多亩。锡山安镇科技示范园吸收福建客商投资800万元用于高档花卉种植。惠山区引进民间资本4000多万元,在洛社镇建成全省科技含量最高、种猪规模最大的综合型生态养殖企业,已成为我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之一。滨湖区
2003年建设的太湖花卉园、龙寺生态园成为农业旅游的热点。
二是促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加速了优势产业的形成。在“三资”带动下,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极富活力的优势产业。全市已建成万亩农业园区4个,万头猪场16个,万亩以上特种水产乡镇12个,5000亩以上优质蔬菜规模乡镇11个,千亩以上苗木镇10个。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精细蔬菜、特种水产、水蜜桃、林特产、花卉苗木、奶牛养殖等优势产业。由于“三资”的大量参与,全市经济作物面积已占总面积的60%,亩均产出比纯粮食作物高出许多。
三是推进了龙头企业发展,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我市通过引进“三资”,同时制订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培植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到2003年底,全市共有龙头企业4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达116家,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达12家。列入考核的46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利润实现同步增长。我市龙头企业已涉足粮油、蔬菜、水果、花卉、苗木、茶叶、竹制品、畜禽、水产等众多农产品加工领域,广泛带动了本地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是加快农产品质量建设,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依托“三资”开发农业,发展起来一批农业企业,通过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无害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市已制定各级各类农业标准32个;新通过省级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0.7万亩,累计已达52万亩;新增省级认定无公害农产品73个,累计已达143个,其中部级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8个;无公害生态畜禽养殖场5个。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市级农、水、畜产品检测中心全面建成,对生猪“瘦肉精”、蔬菜残毒等重点指标进行抽查。宜兴万昌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与日商合资兴建的创汇企业,总投资500多万美元,主要产品是速冻蔬菜,在宜兴太华、茗岭、张渚镇建立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按无公害标准组织300多户农户生产各类适销对路的蔬菜品种,全面实行订单收购,栽培技术、加工流程和包装质量都按出口标准严格把关,目前该公司生产的速冻蔬菜90%出口日本,年创汇350万美元。宜兴兴立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已获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滨湖唯琼园艺发展有限公司从日本独家引进培育的葡萄新品种日本紫提,在超市售价达每公斤
30元,且供不应求。
我市积极引进“三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产业升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的体会有四点:
一、加强领导,强化“三资”开发农业的组织保证。加强组织领导,把引进“三资”开发农业摆上重要位置。市成立了全市农业利用“三资”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农业利用“三资”的组织工作。加强政策扶持,先后出台《无锡市开放型经济目标考核及奖励办法》、《农业利用“三资”项目责任制考核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对外商投资农业在产业导向、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市财政每年专设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用于扶持科技示范园区、龙头企业,而这些扶持对象绝大多数是我市“三资”投入和外向型生产基地。各级党政部门都把农业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重要内容来部署,极大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宜兴市创新引资方法,改善投资环境,2003年新批外资项目13个,合同利用外资908万美元,是近年来引进外资最好的一年。惠山区通过政策扶持、编制优质项目,大力引进工商、民间资本开发农业,全区引进工商、民间资本
1.3亿元,开发农业项目350个。
二、发挥优势,着力培育招商引资的亮点。按照“统一规划、集约开发、构筑优势、形成特色”思路,推出优势项目,形成招商引资整体优势。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精心组织项目编制,建立全市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着力对项目进行广泛推介。宜兴市茗岭镇依托资源优势,精心策划引资项目,先后引进日资、德资和工商、民间资本
5个项目落户园区,总投资达5亿元。
三、狠抓载体,构筑“三资”引进高地。以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完善和提升基地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提高农产品品质,如宜兴茗岭国家科技项目万亩经济林示范区已成为出口企业配套的竹、茶、梅基地.江阴科技示范园成为苏南地区高档苗木的主要供应基地。目前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成为农业招商引资和外向农业的主力军,成为农业招商引资的产业高地、政策洼地、投资福地。
四、形式多样,全方位开展招商活动。一是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类农博会、农洽会等专项招商洽谈会,着力推出无锡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项目,在北京国际农展会、省农业综合开发成果展示会、江苏国际农洽会、江苏省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上海)、上海新春农副产品大联展等专项大会上,我市农业招商和农产
第四篇:利用“三资”开发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利用“三资”开发农业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2003年,我市积极利用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全市农业利用“三资”累计达到13.17亿元,其中合同利用外资2.16亿美元,实际到位0.53亿美元,投入工商资本5.2亿元、民间资本3.6亿元,引进农业开发项目165个。“三资”开发农业,加快了我市建设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一是带动了农业园区建设,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三资”的导入,建设了一批生态农业园区、旅游休闲农业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全市利用“三资”已建成各类农业园区25个。江阴阳光集团投资1亿元,在新桥建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和苗木引繁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种植各类优质苗木7000多亩。锡山安镇科技示范园吸收福建客商投资800万元用于高档花卉种植。惠山区引进民间资本4000多万元,在洛社镇建成全省科技含量最高、种猪规模最大的综合型生态养殖企业,已成为我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之一。滨湖区2003年建设的太湖花卉园、龙寺生态园成为农业旅游的热点。
二是促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加速了优势产业的形成。在“三资”带动下,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极富活力的优势产业。全市已建成万亩农业园区4个,万头猪场16个,万亩以上特种水产乡镇12个,5000亩以上优质蔬菜规模乡镇11个,千亩以上苗木镇10个。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精细蔬菜、特种水产、水蜜桃、林特产、花卉苗木、奶牛养殖等优势产业。由于“三资”的大量参与,全市经济作物面积已占总面积的60%,亩均产出比纯粮食作物高出许多。
三是推进了龙头企业发展,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我市通过引进“三资”,同时制订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培植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到2003年底,全市共有龙头企业 4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达116家,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达12家。列入考核的46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利润实现同步增长。我市龙头企业已涉足粮油、蔬菜、水果、花卉、苗木、茶叶、竹制品、畜禽、水产等众多农产品加工领域,广泛带动了本地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是加快农产品质量建设,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依托“三资”开发农业,发展起来一批农业企业,通过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无害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市已制定各级各类农业标准32个;新通过省级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0.7万亩,累计已达52万亩;新增省级认定无公害农产品73个,累计已达143个,其中部级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8个;无公害生态畜禽养殖场5个。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市级农、水、畜产品检测中心全面建成,对生猪“瘦肉精”、蔬菜残毒等重点指标进行抽查。宜兴万昌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与日商合资兴建的创汇企业,总投资500多万美元,主要产品是速冻蔬菜,在宜兴太华、茗岭、张渚镇建立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按无公害标准组织300多户农户生产各类适销对路的蔬菜品种,全面实行订单收购,栽培技术、加工流程和包装质量都按出口标准严格把关,目前该公司生产的速冻蔬菜90%出口日本,年创汇350万美元。宜兴兴立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已获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滨湖唯琼园艺发展有限公司从日本独家引进培育的葡萄新品种日本紫提,在超市售价达每公斤30元,且供不应求。
我市积极引进“三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产业升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的体会有四点:
一、加强领导,强化“三资”开发农业的组织保证。加强组织领导,把引进“三资”开发农业摆上重要位置。市成立了全市农业利用“三资”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农业利用“三资”的组织工作。加强政策扶持,先后出台《无锡市开放型经济目标考核及奖励办法》、《农业利用“三资”项目责任制考核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对外商投资农业在产业导向、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市财政每年专设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用于扶持科技示范园区、龙头企业,而这些扶持对象绝大多数是我市“三资”投入和外向型生产基地。各级党政部门都把农业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重要内容来部署,极大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宜兴市创新引资方法,改善投资环境,2003年新批外资项目13个,合同利用外资908万美元,是近年来引进外资最好的一年。惠山区通过政策扶持、编制优质项目,大力引进工商、民间资本开发农业,全区引进工商、民间资本1.3亿元,开发农业项目350个。
二、发挥优势,着力培育招商引资的亮点。按照“统一规划、集约开发、构筑优势、形成特色”思路,推出优势项目,形成招商引资整体优势。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精心组织项目编制,建立全市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着力对项目进行广泛推介。宜兴市茗岭镇依托资源优势,精心策划引资项目,先后引进日资、德资和工商、民间资本5个项目落户园区,总投资达5亿元。
三、狠抓载体,构筑“三资”引进高地。以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完善和提升基地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提高农产品品质,如宜兴茗岭国家科技项目万亩经济林示范区已成为出口企业配套的竹、茶、梅基地.江阴科技示范园成为苏南地区高档苗木的主要供应基地。目前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成为农业招商引资和外向农业的主力军,成为农业招商引资的产业高地、政策洼地、投资福地。
四、形式多样,全方位开展招商活动。一是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类农博会、农洽会等专项招商洽谈会,着力推出无锡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项目,在北京国际农展会、省农业综合开发成果展示会、江苏国际农洽会、江苏省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上海)、上海新春农副产品大联展等专项大会上,我市农业招商和农产品出口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二是积极走出去开展上门招商和对口招商。2003年我市组团赴台湾开展境外农业招商活动,江阴市、滨湖区组团赴日本、韩国开展境外招商活动。在开展招商月活动中,我市组织精干人员,优选招商项目,到温州、福州、深圳等地区开展招商,在温州市还举办了无锡农业投资说明会,与福州市食用菌行业协会、浙江福清市华国水产有限公司当场签订了投资意向书,现项目已开始实施。三是加强横向联系,充分利用其它部门的招商资源,拓展农业招商渠道,形成招商合力。市、县两级农林部门积极主动地和其它部门联系,了解招商信息,及时通报农业招商项目和招商意向。每年我市举办的城市投资洽谈会、个私企业高新技术洽谈会等都增设了农业洽谈交易区,市、县在境外开展经贸招商活动时都把农业招商作为内容之一,2003年有3个外资项目通过委托招商取得成功。
从总体来看,我市利用“三资”开发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农业自身的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围绕争创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的奋斗目标,建设“大而美、富而强”的无锡,继续把利用“三资”开发农业放在首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我市今年利用“三资”开发农业的目标是:全年全市新增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到位外资分别为1亿美元和5000万美元,农业利用工商资本、民间资本6亿元。我市将强化“三资”投入农业的目标考核,明确农林部门主要领导是“三资”投入农业的第一责任人,设立农业招商引资奖励基金。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项目规划和项目编制,把规划和项目贮备工作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大力培育创汇农业企业,对规模较大、起点较高、效益较好、带动力较强的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和外向型龙头企业优先立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自建出口基地,带动农户生产出口产品,形成“农业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国际市场的外向型农业产业集团。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发挥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作用,大力组织多种形式的农业招商引资活动。通过大力利用“三资”,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第五篇:利用“三资”开发农业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利用“三资”开发农业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2003年,我市积极利用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全市农业利用“三资”累计达到13.17亿元,其中合同利用外资2.16亿美元,实际到位0.53亿美元,投入工商资本5.2亿元、民间资本3.6亿元,引进农业开发项目165个。“三资”开发农业,加快了我市建设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一是带动了农业园区建设,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三资”的导入,建设了一批生态农业园区、旅游休闲农业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全市利用“三资”已建成各类农业园区25个。江阴阳光集团投资1亿元,在新桥建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和苗木引繁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种植各类优质苗木7000多亩。锡山安镇科技示范园吸收福建客商投资800万元用于高档花卉种植。惠山区引进民间资本4000多万元,在洛社镇建成全省科技含量最高、种猪规模最大的综合型生态养殖企业,已成为我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之一。滨湖区2003年建设的太湖花卉园、龙寺生态园成为农业旅游的热点。
二是促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加速了优势产业的形成。在“三资”带动下,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极富活力的优势产业。全市已建成万亩农业园区4个,万头猪场16个,万亩以上特种水产乡镇12个,5000亩以上优质蔬菜规模乡镇11个,千亩以上苗木镇10个。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精细蔬菜、特种水产、水蜜桃、林特产、花卉苗木、奶牛养殖等优势产业。由于“三资”的大量参与,全市经济作物面积已占总面积的60%,亩均产出比纯粮食作物高出许多。
三是推进了龙头企业发展,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我市通过引进“三资”,同时制订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培植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到2003年底,全市共有龙头企业 4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达116家,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达12家。列入考核的46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利润实现同步增长。我市龙头企业已涉足粮油、蔬菜、水果、花卉、苗木、茶叶、竹制品、畜禽、水产等众多农产品加工领域,广泛带动了本地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狠抓载体,构筑“三资”引进高地。以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完善和提升基地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提高农产品品质,如宜兴茗岭国家科技项目万亩经济林示范区已成为出口企业配套的竹、茶、梅基地.江阴科技示范园成为苏南地区高档苗木的主要供应基地。目前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成为农业招商引资和外向农业的主力军,成为农业招商引资的产业高地、政策洼地、投资福地。
四、形式多样,全方位开展招商活动。一是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类农博会、农洽会等专项招商洽谈会,着力推出无锡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项目,在北京国际农展会、省农业综合开发成果展示会、江苏国际农洽会、江苏省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上海)、上海新春农副产品大联展等专项大会上,我市农业招商和农产品出口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二是积极走出去开展上门招商和对口招商。2003年我市组团赴台湾开展境外农业招商活动,江阴市、滨湖区组团赴日本、韩国开展境外招商活动。在开展招商月活动中,我市组织精干人员,优选招商项目,到温州、福州、深圳等地区开展招商,在温州市还举办了无锡农业投资说明会,与福州市食用菌行业协会、浙江福清市华国水产有限公司当场签订了投资意向书,现项目已开始实施。三是加强横向联系,充分利用其它部门的招商资源,拓展农业招商渠道,形成招商合力。市、县两级农林部门积极主动地和其它部门联系,了解招商信息,及时通报农业招商项目和招商意向。每年我市举办的城市投资洽谈会、个私企业高新技术洽谈会等都增设了农业洽谈交易区,市、县在境外开展经贸招商活动时都把农业招商作为内容之一,2003年有3个外资项目通过委托招商取得成功。
从总体来看,我市利用“三资”开发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农业自身的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围绕争创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的奋斗目标,建设“大而美、富而强”的无锡,继续把利用“三资”开发农业放在首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我市今年利用“三资”开发农业的目标是:全年全市新增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到位外资分别为1亿美元和5000万美元,农业利用工商资本、民间资本6亿元。我市将强化“三资”投入农业的目标考核,明确农林部门主要领导是“三资”投入农业的第一责任人,设立农业招商引资奖励基金。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项目规划和项目编制,把规划和项目贮备工作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大力培育创汇农业企业,对规模较大、起点较高、效益较好、带动力较强的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和外向型龙头企业优先立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自建出口基地,带动农户生产出口产品,形成“农业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国际市场的外向型农业产业集团。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发挥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作用,大力组织多种形式的农业招商引资活动。通过大力利用“三资”,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