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2012年大学生暑期夏令营

时间:2019-05-14 13:4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2012年大学生暑期夏令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2012年大学生暑期夏令营》。

第一篇: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2012年大学生暑期夏令营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2012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

暨2013年研究生自主招生提前选拔工作的通知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是我国较早开办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以培养具有远见与创新精神的卓越管理人才,推动中国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为美好愿景。为增进国内高校优秀本科生对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了解,加深对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管理学科的认识,我院将于2012年7月4—6日在上海举办“2012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暨2013年研究生自主招生提前选拔工作”。

本次夏令营聘请了资深专家、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在此期间,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优秀大学生将与学院的教授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参观访问、专题讲座、师生交流和专业面试等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帮助学生了解经济和管理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感受华理商学院的研究气氛,并从中选拔优秀学生继续深造。

夏令营期间的住宿及往返交通费(火车硬座标准)由商学院提供。夏令营学员在全程参加活动后将获得华东理工大学颁发的“2012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结业证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将享受相应的招生优惠政策。

一、申请资格

1.教育部或国防科工委直属高校相关专业201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

2.政治思想品德合格、身体健康;

3.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及综合评价优秀,志愿进入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深造;

4.有两名本科学校教师书面推荐;

5.国家大学英语四级480分或六级425分以上。

二、申请材料

1.《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2012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暨2013年研究生自主招生提前选拔工作申请表》,下载地址:http://gschool.ecust.edu.cn或http://bs.ecust.edu.cn;

2.学校教务处盖章的本科成绩单,含本科2年半成绩; 3.相关获奖证书复印件;

4.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如: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TOEFL或GRE/GMAT成绩等);

5.申请人可提交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研究成果等。

三、申请办法及截止时间

1.以电子邮件提交申请表:申请人填好申请表后,发邮件至syb@ecust.edu.cn。电子邮件名称为夏令营申请+学生姓名。

2.提交材料:所有申请材料(含本人签字的申请表)装入A4大信封,信封正面注明姓名、所在学校及院系,以快递方式寄至: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114信箱,收件人:仇宜,邮编:200237,电话:021-64253644。

3.申请截止日期:2012年6月10日,以寄达地邮戳时间为准,过期不再接受申请。

四、资格审核

商学院专家组根据申请者提供的材料进行筛选。通过资格审查,入围者将被邀请参加商学院组织的“2012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暨2013年研究生自主招生提前选拔工作”的活动。

入围夏令营活动名单、日程安排及相关通知将于2012年6月20日在商学院网站公布,不另行通知,网址:http://bs.ecust.edu.cn 请入围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于2012年6月24日前回复邮件至syb@ecust.edu.cn确认,报到时须随身携带学生证、身份证、申请表中所涉及的本科成绩单原件、相关证书以及证明材料原件。

五、优惠政策

商学院将综合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面试考核情况,提供相应的招生优惠政策。优惠政策分A、B、C三档

1.A档

(1)申请者如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且身体健康,根据本人志愿,可直接录取为我院硕士研究生;

(2)申请者如未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报考我院硕士研究生时,达到我院报考专业复试基本分数线(含总分和单科分数)标准,进入复试后,初试笔试成绩加40分进行排序录取。

2.B档

(1)申请者如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且身体健康,可直接录取为我院硕士研究生;

(2)申请者如未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报考我院硕士研究生时,达到我院报考专业复试基本分数线(含总分和单科分数)标准,进入复试后,初试笔试成绩加30分进行排序录取。

3.C档

(1)申请者如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且身体健康,可直接录取为我

院硕士研究生;

(2)申请者如未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报考我院硕士研究生时,达到我院报考专业复试基本分数线(含总分和单科分数)标准,进入复试后,初试笔试成绩加10分进行排序录取。

4.属设有研究生院高校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如未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报考我院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基本要求,可直接进入我院报考专业进行复试。复试后,根据获得的A、B、C优惠等级,对初试总分加分后进行排序录取。

享受自主选拔招生优惠政策的考生名单将于2012年9月上旬,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示。

六、夏令营规模

本次夏令营招收学生50名左右。

七、费用

商学院将提供夏令营学生的往返交通费(需提交车票报销,汽车或火车硬座)和住宿费,在沪高校学生不提供住宿。

八、其他

1.学员报到后要求全程参加夏令营的活动。

2.参加夏令营的学生必须遵守华东理工大学相关规定,按照学院统一安排进行工作和活动。

3.有关夏令营的活动可咨询仇宜老师,电话:021-64253644、021-64253209,传真:021-64253644,邮箱:syb@ecust.edu.cn。

4.商学院2013年研究生自主选拔招生工作,将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具体方案、实施办法和最终录取结果均须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委员会审批;学校招生监察小组也将参与督察工作,以确保此项工作的公正、公平和有效性。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2012年4月28日

第二篇:华东理工大学夏令营通知

化工学院关于举办2014年大学生

暑期夏令营活动的通知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由化学工程系、石油加工系、产品工程系、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型工业反应器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化学工程研究所、石油加工研究所组成。

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为化学工程与技术、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专业学位)。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包括化学工程、化学工艺、能源化学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过程系统工程、材料化学工程六个二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国家首批重点学科之

一、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之一,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化学工程、化学工艺专业,首批批准的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博士、硕士点,首批博士后流动站,首批工程硕士招生点。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将于2014年7月8日至7月10日举办“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以下简称夏令营)。本次夏令营旨在促进高校间优秀大学生的交流,帮助优秀大学生了解化工学科前沿动态,拓展视野,增强科研兴趣,发掘科研能力与潜力,增进大学生对我校化工学院的了解,为应届本科毕业生构建继续深造和发展的平台。

本次夏令营活动拟定共招收50人。本学院夏令营招生专业代码及名称:081700化学工程与技术。

一、招收对象

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政治思想品德合格、身体健康;

2.国内高水平大学相关专业优秀三年级本科生,本科平均成绩应在本专业排名前40%;

3.国家大学英语四级480分或六级425分以上。

二、申请程序

申请者即日起可登录夏令营报名系统,填写相关信息,报名截止时间:6月20日。报名网址为:http://59.78.108.51/tm2/webxly_login.asp。由学院对其教育背景、学业水平、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审查。通过审查后,由学院邀请其参加夏令营的活动。

三、报到时须提交的材料

报到时间地点通过审核后另行通知。

1.“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2014年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申请表” 1份(可登陆化工学院网站http://hgxy.ecust.edu.cn/下载)。

2.学校教务处盖章的成绩单原件(本科两年半成绩)。

3.推荐信2封,需要两名本科学校教师分别推荐,装入信封密封并在封口骑缝处签名。

4.其他证明材料(学生证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已发表论文的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英语4/6级成绩单复印件等)。

四、活动安排

暑期夏令营期间,将举办研究生座谈、专业介绍、参观访问、专业知识面试等活动。学校将为营员提供夏令营期间在沪食宿、往返车旅费(按汽车或火车硬座标准)。

五、联系咨询

化工学院:孙莉,电话:021-64252359,E-mail: sunli@ecust.edu.cn

化工学院

2014年6月3日

第三篇: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学和震旦学院,是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1956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5年中国石化参与共建,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1997年上海市参与共建共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国家首批实施自主招生改革的22所高校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建设,现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现有徐汇校区、奉贤校区和金山科技园区三部分,占地面积2653亩,各类建筑总面积86.7余万平方米,建有一批标准体育设施;图书馆总藏书量284万余册,收订中外文期刊28,000余种,具有CA、EI等84种大型中外文文献数据库和网络镜像数据库;建有教育部科技项目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上海市科委科技查新站、上海高校外国教材中心、上海市研究生电子文献检索中心等机构,校分析测试中心、珠宝检测中心为国家计量认证单位。

学校设有化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和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5个专业学院,以及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德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工程教育学系等非专业院系。

学校学位授权点覆盖理、工、农、医、法、管、哲、经、文、史、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38个一级学科。有 64个本科专业;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EMBA)、法律(JM)、社会工作(MSW)、国际商务(MIB)、药学(M Pharm)、中药学(MCMM)、会计(MPAcc)、艺术(MFA)和工程(含18个领域)的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一流学科(1个A类、6个B类)。

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近2.48万人,其中在校全日制研究生8450人(其中博士生1416人),全日制本科生16355人。教职员工3550人,其中两院院士4名,双聘院士4名,国家教学名师2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6名,国家“863”计划领域主题专家组成员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2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上海市教育功臣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名,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学校以“培育英才,服务社会;注重过程,勤奋求实;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为办学指导思想,以面向企业为主,不断深化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质量居全国及上海市高校前列。现有国家精品课程20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65门;2000年以来,主持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7项,完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2部,10部教材获国家级奖励;现有国家特色专业12个,建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程教育中心中国分中心、国家级工科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实验区,以及3个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

多年来,学校以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社会英才”为目标,重视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国际国内数模竞赛多次名列上海市乃至全国参赛学校之首,1997年、2005年两获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特等奖,成为国际上少数两获殊荣的高校之一;1993年、1999年和2007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三捧“优胜杯”;在历年全国和上海市级各类英语比赛中屡获大奖,在 2007年“国际英语辩论大赛中国赛区”比赛中获冠军队、季军队和最佳辩手;女子乒乓球队多次在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冠。同时,在物理、数学、计算机编程、电子设计、机器人制作、科技发明、英语演讲等方面的竞赛中也成绩斐然,均名列国内和上海市高校前列。

学校有8个国家级研究基地、21个省部级研究基地、2个国际合作科研基地、55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全国6所首批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之一。每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000多项,科研经费逐年增加,2011年超过5亿元。历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56项,省部委科技进步奖550多项,国内外专利1400余项。取得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在技术转移与产学研合作方面特色鲜明,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入选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加盟“新一代煤(能源)化工”等六个国家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别是向美国最大的炼油企业Valero公司进行的“石油焦气化技术”实施许可,标志着中国大型化工成套技术首次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技术转移,也是中国高校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海外技术许可费用项目。

学校重视并不断拓展对外合作交流空间,已与美、德、日、法、英、加、韩、澳等国的150多个高校、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学术交流关系,特别是与一批海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或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实施教师互访、学生交换以及联合培养的合作机制。

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学校始终坚持花大力气,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学校率先进行“两课”改革,改革成果分别获得上海市和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上海市组织的学习邓小平理论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连续五年获得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获得“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拓奖、“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奖,是“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示范中心”。在营造育人环境、创新育人机制,发挥整体育人优势的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上海市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上海市群体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是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996年以来连续八次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半个多世纪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17万余名毕业生(含网络、继续教育毕业生),校友中15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人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高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的领军人才和高级技术专家。同时还涌现出许多诸如获得“2006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等各种荣誉的海外杰出校友。1988年,在学校庆祝石油加工系成立三十周年时,江泽民同志欣然题词:人才辈出。

今天,华东理工大学正昂首阔步,在未来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特色鲜明、多学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前进。

第四篇: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学和震旦学院,是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1956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1997年上海市参与共建共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国家首批实施自主招生改革的22所高校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建设,现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现有徐汇校区、奉贤校区和金山科技园区三部分,占地面积2653亩,各类建筑总面积91.2万平方米,建有一批标准体育设施;图书馆总藏书量299.8万册,收订中外文期刊4.3万余种,具有CA、EI等84种大型中外文文献数据库和网络镜像数据库;建有教育部科技项目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上海市科委科技查新站、上海高校外国教材中心、上海市研究生电子文献检索中心等机构,分析测试中心、珠宝检测中心为国家计量认证单位。

学校设有化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和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5个专业学院,以及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工程师学院(中德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工程教育学系等非专业院系。

学校学位授权点覆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艺术、哲学、教育11个学科门类,38个一级学科。有 65个本科专业;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工商管理(MBA、EMBA)、公共管理(MPA)、法律(JM)、社会工作(MSW)、国际商务(MIB)、药学(M Pharm)、中药学(MCMM)、会计(MPAcc)、艺术(MFA)和工程(含18个领域)的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

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近2.48万人,其中在校全日制研究生8541人(其中博士生1441人),全日制本科生15425人。现有教职员工3504人,其中两院院士4名,双聘院士4名,国家“千人计划”5名,国家教学名师2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7名,国家“863”计划领域(主题)专家组成员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3名、讲座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名,上海市教育功臣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名,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学校以“培育英才,服务社会;注重过程,勤奋求实;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为办学指导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质量居全国及上海市高校前列。现有国家精品课程20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65门;2000年以来,主持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7项,完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2部,10部教材获国家级奖励;现有国家特色专业12个,建有国家级工科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实验区,以及3个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

多年来,学校以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社会英才”为目标,重视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国际国内数模竞赛多次名列上海市乃至全国参赛学校之首,1997年、2005年两获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特等奖,成为国际上少数两获殊荣的高校之一,2011年、2012年又两次获得国际大学生数模竞赛特等奖提名;1993年、1999年和2007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三捧“优胜杯”;在历年全国和上海市级各类英语比赛中屡获大奖,在 2007年“国际英语辩论大赛中国赛区”比赛中获冠军队、季军队和最佳辩手;女子乒乓球队多次在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冠。同时,在物理、数学、化学、计算机编程、电子设计、机器人制作、智能车、先进成图技术与信息建模、过程控制仿真、科技发明、英语演讲等方面的竞赛中也成绩斐然,均名列国内和上海市高校前列。

学校有8个国家级研究基地、23个省部级研究基地、2个国际合作科研基地、55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全国6所首批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之一。每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200多项,科研经费逐年增加,2013年超过6.5亿元。历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59项,省部委科技进步奖600多项,拥有各类国内外有效专利1500余项。取得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重视并不断拓展对外合作交流空间,已与美、德、英、法、日、加、韩、澳等国的180多个高校、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学术交流关系,特别是与一批海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或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实施教师互访、学生交换以及联合培养的合作机制。

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学校始终坚持花大力气,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学校率先进行“两课”改革,改革成果分别获得上海市和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上海市组织的学习邓小平理论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连续五年获得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获得“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拓奖”、“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奖,是“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示范中心”。在营造育人环境、创新育人机制,发挥整体育人优势的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上海市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上海市群体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是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995年以来连续9次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半个多世纪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19.93万名毕业生(含网络、继续教育毕业生),校友中15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人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高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的领军人才和高级技术专家。同时还涌现出许多诸如获得“2006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等各种荣誉的海外杰出校友。1988年,在学校庆祝石油加工系成立三十周年时,江泽民同志欣然题词:人才辈出。

今天,华东理工大学正昂首阔步,在未来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特色鲜明、多学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前进。

(本栏目内容由校长办公室于2014年4月18日更新)

第五篇:华东理工大学论文格式

论文格式

1、摘要和目录

摘要和目录单独编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形式为罗马数字。摘要要求先中文(“摘要”)后英文(“Abstract”),中文至少150字,英文至少500印刷字符。“摘要”、“Abstract”和“目录”用黑体小二号、Times New Roman粗体小二号和黑体小二号,居中。“摘要”设置段前为102磅,段后为12磅,摘要的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关键词”(“Keywords”)用黑体(Times New Roman粗体)小四号,内容用宋体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包含3至5个字或词组,中间用逗号分隔,结束时不用标点符号。关键词与摘要相距12磅。目录设置段前为0磅,段后为12磅。目录要求列出一、二级标题,一级标题用黑体四号,二级标题用黑体小4号。

2、论文正文

正文中所有非汉字均用Times New Roman体。

l、字间距设置为“标准”,段落设置为“1.25倍行距”。

2、每一章另起页。章节采用三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学连续编号,例如1,1.1,1.1.1。章名为一级标题,位于一页的首行居中。章名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距为0磅,与紧接其后的文字或二级标题间距为12磅。二级标题用宋体四号,左对齐,段前距12磅,段后距0磅。三级标题用黑体小四号,左对齐,段前距12磅,段后距0磅。

3、正文用宋体小4号。

4、表名位于表的正上方,用宋体小五号粗体;图名位于图的正下方,用宋体小五号粗体;图表按章编号,例如表2.7为第2章第7个表;图3—1为第3章第1个图。

1.数学公式用斜体,按章编号。

2.页眉从正文开始。页眉左端顶格为该篇文章的标题,右端右对齐为页码,用阿拉伯数字。

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另起一页。与正文连续编页码,“参考文献”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设置为0磅,段后设置为12磅,著录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标准(参见《华东理工大学学报》),主要格式如下:

期刊:[序号]作者(用逗号分隔).题名.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书籍:[序号]作者(用逗号分隔).书名.版本号(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论文集:[序号]作者(用逗号分隔).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博士(硕士/学士)学位论文].保存地:保存单位,授予年。

下载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2012年大学生暑期夏令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2012年大学生暑期夏令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华东理工大学简介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学和震旦学院,是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 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若干规定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本科生在校期间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精心设计、组织好这一环节,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提高......

    华东理工大学校训

    华东理工大学校训 华东理工大学(英文名: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华理、ECUST),创建于1952年, 原名华东化工学院,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的......

    华东理工大学--29

    第二十九届学生代表大会学联工作报告 [ 录入者:qcp | 时间:2008-11-23 11:32:49 | 作者: | 来源: | 浏览:13694 次 ] 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 团结引领广大同学成长为 志......

    华东理工大学章程

    华东理工大学章程 (讨论稿) 序 言 华东理工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发展中的多学科研究型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

    华东政法大学2014夏令营

    华东政法大学 2014年高端法律创新人才暑期夏令营营员名单 营员编号 姓名 14001 徐牧之 14002 秦慧敏 14003 牛妍 14004 张蓓 14005 张家琦 14006 濮云涛 14007 傅煜遥 14008......

    大学生暑期夏令营自我介绍[本站推荐]

    当进入一个新环境,我们总少不了要向他人介绍自己,自我介绍可以满足我们渴望得到尊重的心理。那么自我介绍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暑期夏令营自我介绍,仅供参......

    华东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考察队解散协议[5篇]

    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考察队解散协议 华东理工大学(队伍名称)已经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于今日就地解散,队员此后的活动均由本人自行负责。(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