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华东理工大学金融学论述题(一)
论述题:通货膨胀的影响有哪些?
对就业和产出的效应
1.促进论:温和的通胀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原因:存有“货币幻觉”或通胀未被充分预期
因此:企业主增加投资和储蓄,扩大产出;工人增加劳动供给和消费支出。
2.促退论:非爬行式的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增长。
扭曲国民经济价格机制,造成效率损失
打乱产业结构合理分布秩序
通胀的持续发展将使社会实际投资减少
通货膨胀的财富和收入分配效应
1.固定收入者吃亏,浮动收入者得利。
领取工资的准固定收入者的实际工资降低,实际购买力下降。
领取救济金、退休金、依靠转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的固定收入者的实际收入下降。(解决方法:工资和养老金支付的指数化(与某些价格指数挂钩))
利润收入者的收入变动取决于生产成本上涨与物价上涨的相对规模与速度。
2.债务人得利,债权人吃亏。
债权人受损:储蓄者、(购买债券、优先股的)投资者。
债务人获利:如借款人、债券的发行人(企业、国家)。
3.实际财富持有者得利,货币财富持有者受损
真实资产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均增加。
货币财富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债券,其实际价值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4.国家得利,居民受损。
一方面,国家通过发行公债,已欠下居民大量债务,通货膨胀将其债务的实际价值缩减了; 另一方面,由于累进税制,通货膨胀能提高税级,纳税等级上升,政府税收增加,相当于征收了一笔“通货膨胀税”。
通货膨胀与效率损失
持有现金成本增加,人们会想方设法将现金转为实物资产,或名义收益率随通货膨胀上升的存款或债券,增加了“皮鞋成本”。
名义利率不会充分调整,“费雪效应”短期不成立。
许多国家对某些行业实行价格管制,导致产业发展不平衡,价格放开的行业具有较高的利润。投资决策和消费决策趋向短期行为
导致税收负担扭曲
案例分析题:
(1)央行推出的SLO属于什么类型的金融工具?
(2)这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什么业务?优点有哪些?
(3)简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
第二篇: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学和震旦学院,是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1956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5年中国石化参与共建,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1997年上海市参与共建共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国家首批实施自主招生改革的22所高校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建设,现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现有徐汇校区、奉贤校区和金山科技园区三部分,占地面积2653亩,各类建筑总面积86.7余万平方米,建有一批标准体育设施;图书馆总藏书量284万余册,收订中外文期刊28,000余种,具有CA、EI等84种大型中外文文献数据库和网络镜像数据库;建有教育部科技项目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上海市科委科技查新站、上海高校外国教材中心、上海市研究生电子文献检索中心等机构,校分析测试中心、珠宝检测中心为国家计量认证单位。
学校设有化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和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5个专业学院,以及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德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工程教育学系等非专业院系。
学校学位授权点覆盖理、工、农、医、法、管、哲、经、文、史、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38个一级学科。有 64个本科专业;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EMBA)、法律(JM)、社会工作(MSW)、国际商务(MIB)、药学(M Pharm)、中药学(MCMM)、会计(MPAcc)、艺术(MFA)和工程(含18个领域)的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一流学科(1个A类、6个B类)。
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近2.48万人,其中在校全日制研究生8450人(其中博士生1416人),全日制本科生16355人。教职员工3550人,其中两院院士4名,双聘院士4名,国家教学名师2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6名,国家“863”计划领域主题专家组成员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2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上海市教育功臣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名,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学校以“培育英才,服务社会;注重过程,勤奋求实;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为办学指导思想,以面向企业为主,不断深化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质量居全国及上海市高校前列。现有国家精品课程20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65门;2000年以来,主持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7项,完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2部,10部教材获国家级奖励;现有国家特色专业12个,建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程教育中心中国分中心、国家级工科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实验区,以及3个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
多年来,学校以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社会英才”为目标,重视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国际国内数模竞赛多次名列上海市乃至全国参赛学校之首,1997年、2005年两获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特等奖,成为国际上少数两获殊荣的高校之一;1993年、1999年和2007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三捧“优胜杯”;在历年全国和上海市级各类英语比赛中屡获大奖,在 2007年“国际英语辩论大赛中国赛区”比赛中获冠军队、季军队和最佳辩手;女子乒乓球队多次在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冠。同时,在物理、数学、计算机编程、电子设计、机器人制作、科技发明、英语演讲等方面的竞赛中也成绩斐然,均名列国内和上海市高校前列。
学校有8个国家级研究基地、21个省部级研究基地、2个国际合作科研基地、55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全国6所首批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之一。每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000多项,科研经费逐年增加,2011年超过5亿元。历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56项,省部委科技进步奖550多项,国内外专利1400余项。取得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在技术转移与产学研合作方面特色鲜明,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入选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加盟“新一代煤(能源)化工”等六个国家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别是向美国最大的炼油企业Valero公司进行的“石油焦气化技术”实施许可,标志着中国大型化工成套技术首次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技术转移,也是中国高校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海外技术许可费用项目。
学校重视并不断拓展对外合作交流空间,已与美、德、日、法、英、加、韩、澳等国的150多个高校、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学术交流关系,特别是与一批海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或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实施教师互访、学生交换以及联合培养的合作机制。
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学校始终坚持花大力气,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学校率先进行“两课”改革,改革成果分别获得上海市和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上海市组织的学习邓小平理论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连续五年获得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获得“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拓奖、“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奖,是“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示范中心”。在营造育人环境、创新育人机制,发挥整体育人优势的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上海市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上海市群体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是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996年以来连续八次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半个多世纪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17万余名毕业生(含网络、继续教育毕业生),校友中15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人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高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的领军人才和高级技术专家。同时还涌现出许多诸如获得“2006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等各种荣誉的海外杰出校友。1988年,在学校庆祝石油加工系成立三十周年时,江泽民同志欣然题词:人才辈出。
今天,华东理工大学正昂首阔步,在未来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特色鲜明、多学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前进。
第三篇: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学和震旦学院,是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1956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1997年上海市参与共建共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国家首批实施自主招生改革的22所高校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建设,现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现有徐汇校区、奉贤校区和金山科技园区三部分,占地面积2653亩,各类建筑总面积91.2万平方米,建有一批标准体育设施;图书馆总藏书量299.8万册,收订中外文期刊4.3万余种,具有CA、EI等84种大型中外文文献数据库和网络镜像数据库;建有教育部科技项目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上海市科委科技查新站、上海高校外国教材中心、上海市研究生电子文献检索中心等机构,分析测试中心、珠宝检测中心为国家计量认证单位。
学校设有化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和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5个专业学院,以及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工程师学院(中德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工程教育学系等非专业院系。
学校学位授权点覆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艺术、哲学、教育11个学科门类,38个一级学科。有 65个本科专业;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工商管理(MBA、EMBA)、公共管理(MPA)、法律(JM)、社会工作(MSW)、国际商务(MIB)、药学(M Pharm)、中药学(MCMM)、会计(MPAcc)、艺术(MFA)和工程(含18个领域)的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
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近2.48万人,其中在校全日制研究生8541人(其中博士生1441人),全日制本科生15425人。现有教职员工3504人,其中两院院士4名,双聘院士4名,国家“千人计划”5名,国家教学名师2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7名,国家“863”计划领域(主题)专家组成员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3名、讲座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名,上海市教育功臣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名,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学校以“培育英才,服务社会;注重过程,勤奋求实;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为办学指导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质量居全国及上海市高校前列。现有国家精品课程20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65门;2000年以来,主持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7项,完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2部,10部教材获国家级奖励;现有国家特色专业12个,建有国家级工科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实验区,以及3个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
多年来,学校以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社会英才”为目标,重视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国际国内数模竞赛多次名列上海市乃至全国参赛学校之首,1997年、2005年两获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特等奖,成为国际上少数两获殊荣的高校之一,2011年、2012年又两次获得国际大学生数模竞赛特等奖提名;1993年、1999年和2007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三捧“优胜杯”;在历年全国和上海市级各类英语比赛中屡获大奖,在 2007年“国际英语辩论大赛中国赛区”比赛中获冠军队、季军队和最佳辩手;女子乒乓球队多次在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冠。同时,在物理、数学、化学、计算机编程、电子设计、机器人制作、智能车、先进成图技术与信息建模、过程控制仿真、科技发明、英语演讲等方面的竞赛中也成绩斐然,均名列国内和上海市高校前列。
学校有8个国家级研究基地、23个省部级研究基地、2个国际合作科研基地、55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全国6所首批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之一。每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200多项,科研经费逐年增加,2013年超过6.5亿元。历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59项,省部委科技进步奖600多项,拥有各类国内外有效专利1500余项。取得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重视并不断拓展对外合作交流空间,已与美、德、英、法、日、加、韩、澳等国的180多个高校、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学术交流关系,特别是与一批海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或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实施教师互访、学生交换以及联合培养的合作机制。
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学校始终坚持花大力气,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学校率先进行“两课”改革,改革成果分别获得上海市和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上海市组织的学习邓小平理论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连续五年获得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获得“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拓奖”、“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奖,是“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示范中心”。在营造育人环境、创新育人机制,发挥整体育人优势的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上海市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上海市群体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是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995年以来连续9次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半个多世纪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19.93万名毕业生(含网络、继续教育毕业生),校友中15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人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高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的领军人才和高级技术专家。同时还涌现出许多诸如获得“2006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等各种荣誉的海外杰出校友。1988年,在学校庆祝石油加工系成立三十周年时,江泽民同志欣然题词:人才辈出。
今天,华东理工大学正昂首阔步,在未来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特色鲜明、多学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前进。
(本栏目内容由校长办公室于2014年4月18日更新)
第四篇:华东理工大学知名校友(一)
华东理工大学知名校友
(一)(一)国家领导人(列举)成思危
(二)省部级领导(列举)
方毓棠 华 建 顾传训 高云龙 刘志峰 任德权 王基铭 吴锡军 吴亦新
夏克强 阳安江 朱道本 章建华 张人为 张学兵 张永根
(三)诺贝尔获奖者(列举)
Alan J.Heeger(阿兰·J·黑格尔),现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名誉教授。Alan J.Heeger 教授,曾为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四)两院院士(列举)
顾真安 胡 英 蒋士成 舒兴田 沈寅初 苏元复 王基铭 颜德岳 杨胜利
袁渭康 朱道本 周 俊 周其林 钱旭红 田 禾 南策文 谢克昌 汪燮卿
(五)海外院士(列举)
陈 德 胡国华 胡培君 列文斯比尔 王金安
(初步统计,排名不分先后)
(六)央企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石化化工事业部主任 吴海君
中石化科技部副主任 徐惠
中石化炼油部副主任 王树德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院长 张勇
中国石化北京工程公司副总裁 王子宗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工程建设部主任 张克华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部办公室 吕长江
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公司经理办 唐苏欣
中国石化集团物资装备公司党委办 陈国福
中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 方向晨
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副总经理 马伯文
中国石化上海工程公司党委副书记 江烈民
中国石化上海工程公司党委书记 汪镇安
中国石化上海工程公司总经理 吴德荣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史伟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建平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杜重骏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 谢在库
中石化股份公司广州分公司总会计师 周峰
中国石化股份茂名分公司总经理 王强
中国石化股份茂名分公司副总经理 卞凤鸣
中国石化海南长城机械工程公司总经理 杨龙文
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忠安
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总经理 赵日峰
中国石化股份杨子分公司总经理 马秋林
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副总经理 邬智勇
安庆石化总厂副厂长 朱建平
安庆石化总厂副厂长 成雷
中国石化股份安庆分公司副总经理 李继柄
中国石化股份安庆分公司副总经理 刘晓华
中国石化九江石化总厂总工程师 蔡智
中国石化宁波工程公司总经理 朱海兴
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江正洪
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戴宝华
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孙剑利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吉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段良伟
吉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周海峰
大连西太平洋集团党委书记 朱廉宝
(七)党委政府与媒体
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 许涛
国家质检总局国际司司长 戚秀琴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联络司司长 华建
北京空军技术一局副局长 吴洪棠
商务部科技司副司长 刘俊生
国防科工委二司司长 徐玉明
国家经贸委石化机关服务局局长 潘五星
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贺黎光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裘庆军
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 田锋
山东省团委书记 陈伟
威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高杰
青岛市政协副主席 周迪颐
山东济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陈颖
山东省经贸委副主任 孔繁礼
宁夏交通厅厅长 刘学军
宁夏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张玉英
广西百色市副市长 高云龙
河南省科技厅副厅长 黄布毅
上海化学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 陈兆麟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 朱匡宇
政协上海市副秘书长 周骏羽
上海市人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副主任 孔长明
上海市人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副主任 项伯龙
上海青浦区副区长 杨劲松
上海金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叶汝强
上海市经委副主任 杲云
上海市委组织部调研员 陈国华
原上海黄浦区区长 姜亚新
甘肃酒泉市委副书记 朱维繁
青海省外经贸厅副厅长 何少民
青海省科技厅副厅长 李华
青海格尔木市昆仑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张军
四川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陈桂生
贵州省交通厅副厅长 程孟仁
都市审计局局长 陈效全
原无锡市政协主席 韩军
南京市副市长 蒋裕德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陈千茂
株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廖铁生
湖南省经贸委副主任 陈锋
湖北荆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陈立洲
西安市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 贾军孝
沈阳市和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涵
安徽省技术质量监督局副局长 高宗宏
中国人民武警部队学院消防指挥系系主任 李建华
(八)科研
中国石油大学校长 山红红
上海海关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二级关务监督 石良平
洛阳黎明化工研究院院长 李志强
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党委书记 陈忠钰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黄向阳
上海化工研究院副院长 麦永懿
上海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 朱永明
中国轻工业上海设计院副院长 程天铿
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 朱威
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副所长 陈列胜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院长 卢冠忠
上海海事大学党委副书记 张川国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导,市评审委员会委员 何品晶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副所长 贾有良
四川省化工研究院院长 李辑超
四川省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院长 古共伟
重庆市化工研究院院长 吴渝
武汉科技学院副院长 王志贵
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宋箭
安徽省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袁淮海
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党委书记 周斌
化工部第二设计院院长 张庆庚
化工部第三设计院副院长 章敦辉
国家海洋局水处理中心主任 郑根江
浙江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院长 路永林
天津市药物(医药工业)研究院总工程师 邹美香
西安市轻工业研究所所长 陈荣
云南省化工设计院院长 杨绍兴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院长 张国才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施纯仁
(九)各行业(含私企)
长春一汽副总经理 陈辑
沈阳东北制药集团公司总经理 董增贺
大连化工集团副总经理 陈文臻
沈阳第一制药厂厂长 郑白水
中国烟糖酒业总公司总经理 谷深
中国银行业务部经理 高迎欣
中国化工供销总公司总经理 周德春
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总裁 刘新来
中纺对外集团公司副总裁 贺凤仙
山东潍坊亚新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著名企业家)陈华森
盛大网络资深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董事 谭群钊
上海化学工业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训峰
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蓝先德
延华智能(002178)董事长兼总经理 胡黎明
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淳
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李国华
上海埃力生集团公司董事长 俞伯伟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总经理 王济明
香港裕昌集团上海办事处董事长 齐家珊
中国钢铁炉科华东公司总经理 杜炳建
陕西煤炭集团副总经理 尚建选
陕西星王企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王应虎
中信银行西安分行行长 刘小军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全国十大青年标兵)李小松
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顺福
贵阳鸿宝集团实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 郝鸿志
安徽淮南化工集团董事长 杜健
乐凯胶片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王英茹
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京源
深圳市科技工业园总公司副总经理 詹其乐
深圳中联广深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许邦威
深圳燃气集团公司总经理 李青平
深圳一可油墨涂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萍
深圳市国有免税商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钧厚
河南省第十一化工建设公司总经理 陈德塘
浙江省杭州市新纪元消防科技公司总经理 李深梁
(十)知名人士
中国著名维权律师 秦兵
山东省乒乓球管理中心主任 乔云萍
著名乒乓球运动员 帖亚娜
自由撰稿人,文艺界知名人士 陈万宁
中国著名绘画艺术家、《中国网》专栏作家 朱明
香港宏仑有限公司董事长 唐仑千
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曹其东
华尔街知名人士 索索
美国AC Optics Inc.General Manager 林翠莲
华盛顿华裔留学生知名人士 王彪
洛杉矶华人知名人士 袁锡民
美国贝尔斯登投资银行(美国前六位)董事长 唐伟
洁能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宁炬
南非警民联合中心主任 姒海
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 张志斌
英国北爱尔兰女王大学教授 胡佩君
澳大利亚国家科学院研究员 林勋国
新加坡化学与工程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韩一帆
(十一)艺术家
中国音乐舞蹈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李忠豪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 程建新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 王庆斌
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正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姚国禄
辽宁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 史联文
中国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学者 曹宝麟
中国流艺术家国画流派创始人,经济观察家 朱明
(十二)创业先锋
盛大在线首席运营官 朱继盛
上海五分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郜韶飞
上海泰坦化学有限公司总裁 张 庆
上海梵谋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孙绍瑞
上海昊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任鲁海
美国中华视频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 强 祥(待续)
第五篇:华东理工大学论文格式
论文格式
1、摘要和目录
摘要和目录单独编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形式为罗马数字。摘要要求先中文(“摘要”)后英文(“Abstract”),中文至少150字,英文至少500印刷字符。“摘要”、“Abstract”和“目录”用黑体小二号、Times New Roman粗体小二号和黑体小二号,居中。“摘要”设置段前为102磅,段后为12磅,摘要的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关键词”(“Keywords”)用黑体(Times New Roman粗体)小四号,内容用宋体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包含3至5个字或词组,中间用逗号分隔,结束时不用标点符号。关键词与摘要相距12磅。目录设置段前为0磅,段后为12磅。目录要求列出一、二级标题,一级标题用黑体四号,二级标题用黑体小4号。
2、论文正文
正文中所有非汉字均用Times New Roman体。
l、字间距设置为“标准”,段落设置为“1.25倍行距”。
2、每一章另起页。章节采用三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学连续编号,例如1,1.1,1.1.1。章名为一级标题,位于一页的首行居中。章名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距为0磅,与紧接其后的文字或二级标题间距为12磅。二级标题用宋体四号,左对齐,段前距12磅,段后距0磅。三级标题用黑体小四号,左对齐,段前距12磅,段后距0磅。
3、正文用宋体小4号。
4、表名位于表的正上方,用宋体小五号粗体;图名位于图的正下方,用宋体小五号粗体;图表按章编号,例如表2.7为第2章第7个表;图3—1为第3章第1个图。
1.数学公式用斜体,按章编号。
2.页眉从正文开始。页眉左端顶格为该篇文章的标题,右端右对齐为页码,用阿拉伯数字。
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另起一页。与正文连续编页码,“参考文献”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设置为0磅,段后设置为12磅,著录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标准(参见《华东理工大学学报》),主要格式如下:
期刊:[序号]作者(用逗号分隔).题名.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书籍:[序号]作者(用逗号分隔).书名.版本号(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论文集:[序号]作者(用逗号分隔).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博士(硕士/学士)学位论文].保存地:保存单位,授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