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移动通信报告[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13:5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星移动通信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星移动通信报告》。

第一篇:卫星移动通信报告

卫星移动通信阅读报告

李振坤

学号S201301104

GMR为地球同步轨道移动无线接口,利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进行移动卫星服务。GMR是由地球数字移动标准GSM得来的并且支持接入GSM核心网络。由于地球与卫星之间的信道的不同,所以很有必要对GSM标准进行一些修改。一些GSM规范是可以直接采用的,而有些是需要经过修改才能采用,还有一些根本不能用,所以GMR中有很多规范在GSM中是找不到对应的。GMR系统由GMR的诸多规范和GSM的规范的整合来定义。如果一个GMR规范存在,那么它比GSM中对应的规范享有优先级。这条优先原则适用于任何能在GSM中有对应项的规范。如果GMR中无此规范,那么GSM中对应的规范也未必适用。该文档旨在介绍GMR-1系统以及相关的空中接口规范。并意图指出GSM与GMR-1之间的区别。GMR-1系统的设计是为了能够实现通过单一地球同步卫星来实现移动服务。正好类比于GSM使用地球上数以千计的基站来实现该目标。这既是我们需要克服的挑战,也是我们加强服务与特有性的机遇。

空间段

信关站

点波束

馈电线路

PSTN

覆盖区域

信关站

PSTN

GS

PSTN

SOC PSTN

移动地球站

简单地说,GMR-1系统就是地面上GMS蜂窝系统的拓展。该系统能够提供跟GSM相似的服务,比如:声音,数据,传真以及点对点短信服务,小区广播短信消息业务,还有介于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补充服务。它还可以通过公共与自建的电信交换网络实现世界范围内的互联。固定网络连接包括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s),以及私有网络(PN)。

该系统的组成包括一个或多个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卫星控制中心(SOC),一系列信关站(GS)以及大量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在GMR-1系统中被称为移动地球站(MES)。移动地球站的种类包括手持终端,车载终端以及固定终端。信关站拥有外部接口来连接固定的电信设施以及GSM移动管理网络。一个信关站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关收发子系统GTS(该子系统对应于GSM中的基站收发台BTS)和一个或多个信关站控制器GSC(对应于GSM中的基站控制器BSC)以及多移动交换中心MSC(对应于GSM中的移动交换中心),此系统还包括一个流量控制子系统TCS,然而这个在GSM中是没有找不到的。GMR-1的流量控制子系统需要支持基于位置的服务,最佳路由以及其他的相比于GSM来说卫星特有的服务与特点。在一个大区域内所能提供的移动服务是由同步卫星的轨道位置以及卫星的有效载荷决定的。只要用户在卫星的覆盖区域内,都能享用GMR-1的全部服务。

卫星点波束不同于GSM蜂窝之处就是点波束覆盖范围大,通常形状规则而且产生统一源点--卫星,所以点波束都是同步的。由于点波束直径通常达数百公里,所以它们的服务区域有的是跨国的。然而GSM蜂窝系统却是非常小的,而且由于地形和建筑物导致其形状不规则,另外不同地点的蜂窝还不同。GSM通常覆盖范围只限于国家之内。二者的这些区别注定了二者不同的待遇。空闲模式下的行为正是适应于这些区别。2系统架构与外部接

不管是在用户终端与信关之间传送还是直接在用户终端之间互传,用户的声音与数据都是经由业务信道传输的。每个信关站能够提供自己特有的公共控制信道CCCH。

第一,GMR-1系统提供介于用户终端与固定网络用户之间的双路连接,该链接通过L带和通往卫星的馈线实现。连接固定电信网络的通路是由信关站之间的链接实现的。固定网络连接包括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s,以及自有网络PN。

第二,GMR-1系统能够通过卫星中两个L带的直接连接实现处于相同或不同点波束中的用户终端之间的双路连接

3系统部件的功能描述

卫星控制中心是卫星子系统的一部分。信关站包括信关站子系统,移动交换中心以及一个业务控制子系统。

GSS信关站子系统

信关站子系统是信关站设备的组成。它由MSC通过A接口监测,并作为负责在一定覆盖区域内与移动地球站连接的主体。GSS的无线设备能够支持一个或多个点波束。GSS包括一个信关站控制器GSC和一个或多个信关收发站GTS。信关站控制器是卫星网络中的一个网络组件,它控制一个或多个GTS并在A接口运行。一个GTS作为一个网络组件为一个卫星点波束服务。

MES移动地球站

MES包括GMR-1用户使用的物理设备,它包含移动设备以及用户识别模块。移动设备包括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取决于应用与服务,它能够支持终端适配器与终端设备功能组之间各种形式的组合

地球同步轨道移动无线卫星

GMR-1卫星由物理设备组成。这些设备能够实现信关到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到信关,以及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互联。

AOC先进的运营中心

AOC体现着集中功能的服务。这些服务包括系统的管理,监测与控制信通往关站的资源分配。AOC能够搭配其中之一的信关站。

TCS业务控制子系统

TCS控制着由AOC分配到信关站的实时的资源。TCS掌控者GMR-1的特有的加强的服务与特点,通常,GSM都不具备这些东西,比如终端之间的单跳呼叫,最佳路由,高穿透警报,以及基于位置的服务等。

呼叫流程主要是,移动终端首先发出信道请求命令,中继卫星接收到信号之后进行透明转发,将信令转发给信关站,信关站控制中心对信令进行分析对移动用户做出响应,并向地面网中的被呼叫用户发出命令,被呼叫用户接收到命令后做出响应,并发出相关请求命令给信关站的控制中心,通过卫星中继转发给地面发出呼叫的移动用户,经过一系列的请求、命令与响应之后,最终在呼叫用户与地面网的被呼叫用户之间建立连接,连接完成之后,进行呼叫进程。

卫星

GSC

GTC

GSM

MES

TCS

MSC GMR-1外部接口

CM

CM GSM SIM

MM

MM

GPS

RR

RR

BSSMAP

BSSMAP rcvr DLL

DLL

SCCP

SCCP

PHYS

PHYS PHYS

PHYS

MTP

MTP

L带点波束

Ku or C带馈线

GSM

A接口

GMR-1外部接口为移动终端与地面信关站使用卫星信道通过卫星中继进行信号的传输的接口,A接口为地面移动网交换中心与信关站的接口。

信令在保证通信正常的进行起着关键作用,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涉及的信令很多,L3层各子层涉及的信令总结如下:

1)RR层 信道请求,呼叫请求,信道建立,加密模式及相应,信道分配与切换,信道释放,RR层状态信息,已经状态诊断信息(包括卫星波束信息、电源控制信息、版本信息以及各种错误信息等)。

2)MM层 注册信息(包括身份注册与位置更新),安全信息(包括鉴权、身份认证与临时身份分配),连接管理信息,MM层与CM层状态信息。

3)CM层 CM业务请求信息,呼叫建立,呼叫过程,拆链,状态信息(包括拥塞状态,DTMF等)。

物理层一般组成和工作流程 信道描述

一、射频信道

移动带宽的使用频率可以是处于34MHz L带的任意值,1525GHz到1559GHz(下行链路)16265GHz到16605GHz;每个载频将会被集中在31.25kHz的整数倍的频率上。L带射频载波为每个点波束成形,这依赖于业务需求,频率重复使用的考量,以及空闲频谱,这需要与其他使用相同频谱的系统的相协调。

在频分复用的方案中,从卫星到移动地球站方向的L带下行链路(前向)射频载波常常与移动地球站到卫星的L带上行链路(后向)射频载波配对并配以101.5MHz的频率补偿。

34MHz的使用频带被分为1087对载波,载波空间为31250kHz。当分配载波到个点波束时,最小的可寻址单元为一个子带。子带包含5个载波。每一个子带都可以在不考虑点波束位置的情况下分配到任意点波束。

除运载业务外,射频载波的一个子集被分配去控制信道。一个载波既可以被分配去一个控制信道也可以同时用来进行业务与控制用途。

二、逻辑信道

与GNR-1系统联系的逻辑信道既可以当做业务信道也可以作控制信道。1)业务信道

业务信道通常携带编码后的语音或者用户数据这些都是双向的信道 TCH3,TCH6,TCH9 2)控制信道

控制信道通常携带信令或者同步数据。有三种不同种类的控制信道

1广播信道:下行链路信道,包含频率纠正信道FCCH,GPS广播控制信道GBCH,广播控制信道BCCH;小区广播信道CBCH.2公共控制信道,除随机接入信道外都是下行链路,包含:寻呼信道PCH,随机接入信道RACH,允许接入信道AGCH,基本警报信道BACH,公共空闲信道CICH。

3专用控制信道DCCH:该信道资源适用于移动地球站。除TACCH外都是双向信道,TACCH信道为下行链路信道。慢速随路信道SACCH3信道是同快随路信道FACCH3信道有相同物理突发结构的逻辑信道。

4慢速率随路控制信道

编码与交织

信道编码包括以下几步。这些步骤准确的实施方法因信道不同而不同,依赖于信息比特块的尺寸,编码增益的大小,这也是信道需要达到的技术标准。

1外部编码-循环冗余校验

2内部编码:卷积码,格雷码,所罗门码

3穿孔:按照一定的模式,去掉bit流中的冗余,调整比特率,实现速率匹配。而且不影响译码

4交织:把一个较长的突发差错离散成随机差错,再用纠正随机差错的编码FEC消除随机误差。交织深度越大,抗突发差错能力越强,处理时间越长,造成数据时延大以时间为代价

5加扰:扰码就是用一个伪随机码序列对扩频码进行相乘,对信号进行加密 6加密

调制

对所有突发类型来说,调制符号速率大约为23.4ksps。符号周期T定义为1/23.4毫秒 调制方案为所有业务与控制信道所用,除去DKAB,BACH,FCCH,不管这些是上行或者是下行链路,调制方案都为下面的一种:1

π/4-CQPSK偏置四相相移键控,在突发信号模式下,具有峰均比小、抗多径能力强、易实现的特点。成形滤波采用滚降系数为0.35的平方根升余弦函数

π/4-CBPSK 链路控制

射频功率控制

GMR-1系统中的功率控制保障所有活跃的业务信道不管是从信关站到移动终端,还是移动终端到信关站,亦或是从移动终端到移动终端。CCCHs公共控制信道没有功率控制。移动地球站在RACH随机接入信道和SDCCH独立专用控制信道以满功率传送。射频功率控制能够用来在保持链路质量的情况下减小发送所需的功率。功率控制链路拥有两个终端。一个是MES,另一个是GS或者是MES。在开环功率控制中,如果发现接收端信号质量发生陡降,每个功率控制终端都会提升发送功率。在闭环功率控制中,接收端会估计接收信号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向发送端发出提升发送功率的请求。

空闲模式任务 在空闲模式下,MES可以执行点波束的选择与重复选择的程序。这保证了MES能够在某一点波束上顺利地解码下行数据。准确的点波束选择对最小化卫星功率耗费以及时隙分配拥塞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点波束的选择与复选,MES需要能够监测并同步BCCH载波,以及在一定敏感性与干扰下读取BCCH数据

无线链路度量

MES将会为射频功率控制进行度量,无线链路误判,空闲波束选择/复选程序,空闲模式选择判决,以及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而GS对射频功率控制的度量主要是:接收信强度指示RSSI,信号质量指示SQI,链路质量指示LQI,接收信号时间与载波频率补偿,干扰与噪声水平INR。

同步

GMR-1系统是多点波束,多载波的同步系统。通常把卫星上的时间与频率作为同步发给MES以及GS等其他组件的TDMA的参照。同步过程在GMR-1中主要有三个方面:时间同步,频率同步,信息同步。

1时间同步

对于GMR-1时间同步的一般要求就是MES需要将时间与帧数都校准之后的信号发送出去。整个系统都是在卫星上进行同步的。整个网络通过调整FCCH和BCCH发送程序来保证每个信道都在特定的时间离开卫星。MES设备通过从卫星发来的信号调整本地时间基准以实现同步。而鉴于不同MES的位置不同而导致与卫星之间的往返延迟不同,每个延迟经测量后都会通过允许接入信道AGCH发送到MES作为本地时间基准的修正。

2频率同步

前向与后向链路信号都需要在卫星上校准他们的标称频率。频率补偿的任务便是在星上与补偿发送信号以校准标称频率,跟踪接收信号并保证能顺利解调。通常通过由网络提供的信息调整发送频率来实现MES的频率校准。在最初的频率捕捉阶段,MES利用最高的信号水平来寻找一个控制载波,在获取FCCH之后,MES会将BCCH作为其参考频率来锁定BCCH载波。在呼叫过程中,MES如果发生频率漂移,网络都将通过对比实际到达频率与期望频率检测出来,而且如果漂移值超过网络定义的门限水平,网络将会向MES发送一个频率修正信号。

3信息同步

为了单一的信息发送,多个信道中的信令信息需要多个帧来实现。信息同步的目的在于在发送与接收端识别信令信息的开始部分。

第二篇: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文号】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19号 【发布日期】2011-04-21 【生效日期】2011-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管理办法

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19号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17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部 长:苗 圩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的设置使用,避免和减少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之间、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与其他无线电业务系统之间的干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置使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以下简称“移动地球站”),是指使用卫星移动业务频率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民用的船载终端、航空器载终端、车载终端、固定终端、便携式终端和手持机。

第三条 设置使用移动地球站的,应当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或者卫星移动业务频率,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的境内关口地球站进行通信,并通过国家批准的在境内经营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的服务提供者(以下简称“境内经营者”)办理入网手续。但是,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条 设置使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车载终端、固定终端、便携式终端和手持机(以下统称“陆地移动地球站”)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无线电管理机构申请办理无线电台注册登记手续,领取电台执照。

在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船舶或者航空器上设置使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船载终端、航空器载终端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设置使用无线电台手续,领取电台执照。

第五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受理陆地移动地球站无线电台注册登记手续的申请,核发电台执照。

第六条 陆地移动地球站的设置使用人可以自行办理无线电台注册登记手续,也可以委托为其办理入网手续的境内经营者代办。

第七条 陆地移动地球站的设置使用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向设置使用人住所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申请办理无线电台注册登记手续,领取电台执照。

申请办理无线电台注册登记手续,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移动地球站注册登记申请表》(附录一);

(二)单位证明或者个人身份证明材料的原件、复印件或者扫描件;

(三)已办理相关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入网手续的证明材料的原件、复印件或者扫描件。

受理单位在验证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材料的真实性后应当及时将原件退还申请人。

申请人可以通过受理单位指定的信息系统,进行网上申请。

第八条 申请材料不全、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和本办法规定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当场或者在二十个工作日内核发电台执照;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核发电台执照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 变更已领取电台执照的陆地移动地球站的设备或者使用人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办理无线电台注册登记手续,换发电台执照。

停止使用已领取电台执照的陆地移动地球站的,应当到原发照机构办理注销手续,交回电台执照,并告知设备处理情况。

第十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自核发、换发或者注销电台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将相关陆地移动地球站的有关资料和电台执照编号录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无线电管理相关数据库。

第十一条 境内经营者入网开通各种类型或者型号的陆地移动地球站设备,应当提前四十五日填写《移动地球站技术资料备案表》(附录二),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资料齐备、真实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在相关设备入网使用前将上述陆地移动地球站技术资料录入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相关数据库,并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

第十二条 境内经营者为陆地移动地球站设置使用人办理入网手续,应当告知其需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无线电台注册登记手续,领取电台执照。

第十三条 境内经营者应当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要求报送系统中移动地球站的有关资料,配合无线电管理机构对系统中移动地球站进行的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应对突发事件、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紧急情况的,可以临时设置使用未取得电台执照的陆地移动地球站,但是应当及时向临时设置使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报告。紧急情况解除后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无线电台注册登记手续,领取电台执照。

第十五条 临时设置使用移动地球站,涉及使用未经批准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或者卫星移动业务频率的,应当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领取电台执照后方可设置使用,使用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十六条 境外短期来华的团体和个人拟临时入境使用已在境外办理入网手续的陆地移动地球站的,由国内接待单位或者对口的业务主管部门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书面申请、使用人身份证明材料和相关技术材料。经审查批准、领取电台执照后方可在境内设置使用,使用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十七条 外国船载、航空器载移动地球站需要在我国境内使用的,其使用的频率应当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规定。

第十八条 移动地球站的设置使用人,应当接受无线电管理机构对其使用的设备和无线电台执照的核验和监督检查。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擅自设置使用陆地移动地球站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一款、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一条 各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使(领)馆和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国际组织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机构设置使用移动地球站、外国领导人访华临时设置使用移动地球站的,应当事先通过外交途径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申请。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移动通信报告zzl

组网技术问题的研究

组网技术中需要解决的五个方面的问题:

1、对于给定的频率资源,大家如何来共享。

2、覆盖技术的问题

3、移动通信采用什么样的网络结构

4、如何解决移动性管理的问题

5、在移动通信网中应采用什么样的信令系统。

常规的多址方式有三种: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空闲信道的选取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用呼叫信道方式;另一类是标明空闲信道方式。专用呼叫信道方式适用于大容量的移动通信网,是公用移动电话网所用的主要方式。我国规定900MHz蜂窝移动电话网采用专用呼叫信道方式。标明空闲信道方式可分为:循环定位、循环不定位、标明多个空闲信道的循环分散定位、标明多个空闲信道的循环不定位。

时分多址:是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系。在频分双工(FDD)方式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帧分别在不同的频率山。在时分双工(TDD)方式中,上、下行帧都在相同的频率上。TDMA系统既可以采用频分双工(FDD)方式,也可以采用时分双工(TDD)方式。在TDMA系统中,每帧中的时隙结构的设计通常要考虑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控制和信令信息的传输;二是信道多径的影响;三是系统的同步。

码分多址是以扩频信号为基础的,利用不同码型实现不同用户的信息传输。常用的扩频信号有两类:跳频信号和直接序列扩频信号。对应的多址方式为跳频码分多址(FH-CDMA)和直扩码分多址(DS-CDMA)。基站的两种激励方式:中心激励、顶点激励。模拟和数字的区别(不懂)

信道分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分区分组配置法;二是等频距配置法。分区分组配置法的缺点:主要出发点是避免三阶互调,但是未考虑同一信道组中的频率间隔,可能会出现较大的邻道干扰。

为了进一步提高频率利用率,使信道的配置能随移动通信业务量的地理分布的变化而变化,有两种办法:一是“动态配置法”、二是“柔性配置法”。HLR中存储的用户信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用户的参数信息、另一类是有关于用户当前位置的信息。信令:和通信有关的一系列控制信号的统称。

信令的作用:保证用户信息有效且可靠地传输。信令的分类:一种是用户到网络节点间的信令(称为接入信令);另一类是网络节点之间的信令(称为网络信令)。越区(过区)切换:是指将当前正在进行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从当前基站转移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越区切换包括三方面的问题:

1、越区切换的准则,也就是何时需要进行越区切换。

2、越区切换如何控制。

3、越区切换时的信道分配

越区切换分为两类:硬切换、软切换。越区切换的准则:

1、相对信号强度准则

2、具有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

3、具有滞后余量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位置管理包括两个主要的任务:位置等级、呼叫传递。动态位置更新策略有三种:基于时间的位置更新策略、基于运动的位置更新策略、基于距离的位置更新策略。模拟系统的频道间隔多数为25kHz、数字系统频道间隔为200kHz。GSM标准包括两个并行的系统:GSM900和DCS1800。GSM蜂窝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移动台、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基站子系统由基站收发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组成。它通过无线接口与移动台相接,进行无线发送、接受以及无线资源管理。另一方面,基站子系统与网络子系统中的移动交换中心(MSC)相连,实现移动用户与固定网络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

网络子系统(NSS)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原籍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移动设备标识寄存器(EIR)、操作维护中心(OMC)。GSM系统的主要接口是指A接口、Abits接口、Um接口。网络子系统内部接口包括:B、C、D、E、F、G接口。GSM数字蜂窝网的无线接口即Um接口,是通常所称的空中接口。GSM系统工作在以下射频频段:上行890~915MHz,下行935~960MHz,载频间隔0.2MHz。

蜂窝通信系统按逻辑功能而言,可分为业务信息和控制信息。控制信道(CCH)用于传送信令和同步信号,主要分为三种:广播信道(BCH)、公共控制信道(CCCH)、专用控制信道(DCCH)。话音编码主要由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编码(RPE-LTP编译码器)组成。位置登记(或称注册):是通信网为了跟踪移动台的位置变化,而对其位置信息进行登记、删除和更新的过程。GSM系统为了保证通信安全,采取了特别的鉴权与加密措施。主要采用四种方式:鉴权、加密、设备识别、用户识别码(IMSI)保密。过区切换:是指在通话期间,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小区时,网络能进行实时控制,把移动台从原小区所用的信道切换到新小区的某一信道。GSM系统采用的过区切换办法称为移动台辅助切换(MAHO)法。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在CDMA通信系统中,不同用户传输信息所用的信号不是靠频率不同或时隙不同来区分的,而是用各个不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的。码分多址蜂窝通信系统的特征如下:

1、根据理论分析,CDMA蜂窝系统与模拟蜂窝系统或TDMA数字蜂窝系统相比具有更大的通信容量。

2、CDMA蜂窝系统的全部用户共享一个无线信道,用户信号的区分只靠所用码型的不同,因此当蜂窝系统的负荷满载时,另外增加少数用户只会引起话音质量的轻微下降,而不会出现阻塞现象。

3、(软切换与硬切换的区别)CDMA蜂窝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即在过区切换的起始阶段,由原小区基站与新小区的基站同时为过区的移动台服务,直到该移动台与新基站之间建立起可靠的通信链路后,原基站才中断和该移动台的联系,CDMA蜂窝系统的软切换功能既可以保证过区切换的可靠性,又可以使通信中的用户不易察觉。如果移动台处于小区的边缘,软切换能提供正向业务信道分集,也能提供反向业务信道分析,从而保证了通信的质量。

4、CDMA蜂窝系统可以充分利用人类对话的不连续特性来实现话音激活技术,以提高系统的通信容量。

5、CDMA蜂窝系统以扩频技术为基础,因而它具有扩频通信系统所固有的优点。软切换的优点:

1、CDMA系统的软切换是“先切换后中断”,而其他系统的切换是“先中断后切换”

2、采用分集接受技术,对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十分有利。远近效应:系统的许多电台共用一个频率发送信号或接收信号,近地强信号压制远地弱信号的现象。

功率控制:根据通信距离的不同,实时地调整发射机所需的功率。

CDMA蜂窝通信系统进行功率控制的原则:不但在反向链路上要进行功率控制,而且在正向链路上也要进行功率控制。

功率控制的分类:反向功率控制、正向功率控制。

CDMA蜂窝系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时标。

IS-95 CDMA蜂窝系统开发的声码器采用码激励线性预测(CELP)编码算法。CDMA蜂窝系统的信道组成:导频信道、同步信道、寻呼信道、正向业务信道、接入信道、反向业务信道。

导频信道:传输由基站连续发送的导频信号。

同步信道:主要传输同步信息。当通信业务量很多,所有业务信道均被占用而不敷应用时,此同步信道也可临时改作业务信道使用。

寻呼信道:在呼叫接续阶段传输寻呼移动台的信息。在需要时,寻呼信道可以改作业务信道使用,直至全部用完。

正向业务信道:共有四种传输速率,业务速率可以逐帧改变,以动态适用通信者的话音特征。

接入信道:接入信道和正向传输中的寻呼信道相对应,以相互传送指令、应答和其他有关信息。

基站和移动台支持三种切换方式:软切换、CDMA到CDMA的硬切换、CDMA到模拟系统的切换。

第四篇:移动通信课程报告

移动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GSM网络测试及数据分析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3年11月19日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目 录

一、设计目的.....................................1

二、设计要求和指标...............................2

三、设计内容.....................................3 3.1 GSM网络分析...............................3 3.1.1 GSM网络基本原理.........................3 3.1.2 GSM网络分析.............................3 3.2 优化调整方案..............................6 四、TEMS测试....................................7

五、总结........................................11

六、主要参考文献................................12 附录1:.........................................13 附录2:.........................................14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一、设计目的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本课程设计练习移动通信的一般原理与组网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设计之后,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二、设计要求和指标

对正式投入运行的GSM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调整或采取某些技术手段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取最佳效益,同时也对GSM网络今后的维护及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对数据进行详细采集、分析和研究后,常常会涉及到天馈系统的调整、基站的调测、频率规划的调整、系统参数的调整、话务均衡以及增加一些微蜂窝等优化方案实施活动。

1、天馈系统调整

2、基站调测

3、频率规划调整

4、参数调整

5、话务均衡

6、利用微蜂窝完善网络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三、设计内容

3.1 GSM网络分析

3.1.1 GSM网络基本原理

在GSM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室内覆盖的主要方法-设计直放站或建立微蜂窝。直放站以其灵活简易的特点成为解决简单问题的重要方式。直放站不需要基站设备和传输设备,安装简便灵活,设备型号也丰富多样,在移动通信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微蜂窝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小、传输功率低以及安装方便灵活等,可以作为宏蜂窝的补充和延伸。两种技术各有千秋,具体的实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在最小的投入情况下以期得到最好的覆盖效果。3.1.2 GSM网络分析

路测时应记录出现问题处路段地点名称,观察是否存在阻挡,有没有水面、大玻璃墙等反射物存在并记录天气情况。无线问题主要有设备与参数问题。

一、频率干扰问题

网络的频率干扰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系统的内部干扰;一是外部干扰。

1、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

(1)不合理的频率规划或过覆盖,引入同频干扰或邻频干扰。(2)天馈线反射驻波比过大,过强的反射信号引入交调干扰。(3)基站硬件故障引起的交调干扰(比较明显,话音质量持续很差)。(4)未经网络规划统一严格设计的直放站和有源天线引入干扰,直放站容易造成上行干扰。

(5)系统外载波干扰(比较明显,话音质量持续差,IOI大)。(6)联通频点(多见于边缘频点)。

2、解决方案

干扰会造成掉话、切换失败、接入失败、阻塞、话音质量差、回声、单通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等。

(1)对于外部干扰,应该到现场通过扫频工具找出干扰源并进行排除。(2)对于内部干扰,通过GI我们可以找出那些成为干扰源的小区,确定造成干扰的原因。

造成干扰的原因一般有:基站位置不合理、天线不合理(高度、倾角、方位角)、基站功率设置不合理和频率设置不合理等。

二、局部话音质量问题

在日常DT测试中,经常发现有很多微小的区域内,话音质量相当差,信号弱或不稳定以及频繁切换和不断接入。这些地方往往是很多小区的交叠区、高山或湖面附近、许多高楼之间等。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频带资源有限,基站分布相对集中,频点复用度高,覆盖要求严格,必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局部的频率干扰。另一方面是由于在高层建筑林立的市区,手机接收的信号往往是基站发射信号经由不同的反射路径、散射路径、绕射路径的叠加,叠加的结果必然造成无线信号传播中的各种衰落及阴影效应,称之为多径干扰。此外,无线网络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造成上述现象。RxQual为1、2是比较良好,3、4为正常、5、6为一般、7为差。如果某个小区域RXQUAL为6和7的采样统计数高而RXLEV大于-85dBm的采样数较高,一般可以认为该区域存在干扰。并在Neighbor_List中可分析出同频、邻频干扰频点。

局部话音质量问题分析:

1、外部干扰或同邻频干扰(可能为过覆盖引起)。

2、上、下行信号电平偏低。

3、天馈线反射驻波比过大,过强的反射信号引入交调干扰。

4、硬件故障(比较明显,话音质量持续很差)。

5、若无线网络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影响通话质量。如在DT测试中常常发现切换前话音质量较差,即RXQUAL较大(如5、6、7),而切换后,话音质量变得很好,RXQUAL很小(如0、1),而反方向行驶通过此区域时话音质量可能很好(RXQUAL为0、1),因为占用的服务小区不同。对于这种情况,是由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于基于话音质量的切换的门限值设置不合理,减小RXQUAL的切换门限值。

三、微蜂窝技术

微蜂窝技术是在宏蜂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是目前解决高话务量地区容量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微蜂窝的覆盖半径大约为30m-300m;发射功率较小,一般在1W以下;基站天线置于相对低的地方(一般高于地面5m-10m),传播主要沿着的视线进行,信号在楼顶的泄露小。因此,蜂窝可以被用来加大无线电覆盖,消除宏蜂窝中的“盲点”。同时由于低发射功率的微蜂窝基站允许较小的频率复用距离,每个单元区域的信道数量较多,因此业务密度得到了巨大的增长,且RF干扰很低,将它安置在宏蜂窝的“热点”上,可满足该微小区域质量与容量两方面的要求。

微蜂窝在初期一般是提高网络覆盖,应用在零散的“热点”地区,即话务量比较集中,且面积较小的地区,此时对容量的提高很有限。随着容量需求增大,高话务量地区已由点逐渐变成片时,宏蜂窝已无法满足时,微蜂窝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连续覆盖,此时效果就很明显了。

在实际设计中,微蜂窝作为无线覆盖的补充,一般用于宏蜂窝覆盖不到又有较大话务量的地点如地下会议室、娱乐室、地铁、遂道等。作为热点应用的场合一般是话务量比较集中的地区,如购物中心、娱乐中收、会议中心、商务楼、停车场等地。

随着微蜂窝和微微蜂窝的发展,分层小区技术迅速提出来。它提供更多的“内含”蜂窝,形成分层小区结构,主要解决网络内的“盲点”和“热点”问题,提高网络容量。在一个分层小区结构中,不同大小的小区相互重叠,不同发射功率的基站紧密相邻并同时存在,整个通信网络呈现出多层次的结构。每一层分配不同的频率段,以保证各层之间独立运作,不会相互干扰。相邻微蜂窝的切换都回到所在的宏蜂窝上,宏蜂窝的广域大功率覆盖可看成宏蜂窝上层网络,并作为移动用户在两个微蜂窝区间移动时的“安全网”,而大量的微蜂窝则构成微蜂窝下层网络。当有用户接入时,系统根据所测得的信号强度和各蜂窝的容量为某一呼叫选择恰当的蜂窝(宏蜂窝、微蜂窝或微微蜂窝),层间切换与普通的蜂窝切换一样,切换点由系统决定,由GSM移动台自动辅助切换测量来完成,切换过程还取决于当时各级的容量,如果微蜂窝和微微蜂窝已饱和,业务将切换至更高一级的蜂窝。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一个分层小区网络,往往是由一个上层宏蜂窝网络和数个下层微蜂窝网络组成的多元蜂窝系统。它包括宏蜂窝、微蜂窝和微微蜂窝。每种蜂窝执行早已定义好的不同功能。一般来说,宏蜂窝用于处理快速移动车辆的业务,微蜂窝处理慢速移动,集中于步行或交通阻塞车辆的业务,微微蜂窝用于覆盖商场和办公区等室内区域。将负载按这种方式分层的原因与切换功能有关,因为车载电话在微蜂窝间快速移动会产生频繁切换,加重网络的负担,从网络管理出发,将产生频繁切换的业务转移到较小切换的宏蜂窝,将提高网络效率;慢速移动的车辆,由于它穿过蜂窝边界需花较长的时间,产生切换的可能性较小,因此由微蜂窝来处理这类业务。

微蜂窝组网简单,可直接加入到现有系统中,而不需改变现有网络结构。其设备体积小,容易安装,因此应用灵活,可直接在需要的地方进行建设,从而快速解决覆盖盲点、热点地区通信问题。它对容量的提高是明显的,但需要较大的投资。

3.2 优化调整方案

在对数据进行详细采集、分析和研究后,常常会涉及到天馈系统的调整、基站的调测、频率规划的调整、系统参数的调整、话务均衡以及增加一些微蜂窝等优化方案实施活动。(1)天馈系统调整(2)基站调测(3)频率规划调整(4)参数调整(5)话务均衡

(6)利用微蜂窝完善网络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四、TEMS测试

一、测试系统连接

1.将K790测试手机、电脑连接线、GPS设备连接到笔记本电脑后,运行TEMS Investigation9.0.3软件。

2.通过主菜单的Configuration选择Equipment Configuration窗口,以进行设备连接。

3.单击在工具栏上的Connect all equipment选择框,或者分别选择需要连接设的对象,单击连接选择对象框,也可以进行有选择行的设备连接;连接好后,整个TEMS Investigation GSM系统已经进入测试了。

二、测试数据收集

测试手机和GPS设备连接好以后,TEMS Investigation 8.0.3系统已经进入可测试阶段,收集记录当前无线环境数据。

1.开始记录:通过主菜单的Logfile选择Start recording,或者单击工具栏上的Start recording圆点选择框。

2.开始记录:接着会出现下面“另存”的窗口,即保存的logfile文件可以存放到任意目录,单击保存后,就开始记录测试数据。

3.停止记录时,可以在主菜单的Logfile选择Stop recording,或者单击工具栏上的Stop recording方点选择框。

4.通过在主菜单里Logfile选择Recording Properties对话框,可以设置默认的保存目录,自动记录以及记录的每个文件的大小。

三、测试数据回放

测试数据可以回放分析,步骤如下:

1.通过主菜单的Logfile选择Open Lofile选项,或者单击工具栏上的Open Lofile选择框。

2.接着会出现下面“Open Lofile”的窗口,打开选择具体的文件。3.然后选择工具栏上的Play选择框,文件开始回放。

四、语音业务测试

语音业务测试,收集相关的无线环境数据,包括主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和话音质量、邻区信号强度、C/I和C/A性能、服务小区TA值、当前信道状态和无线参数、事件与第3层信息等。具体步骤如下:

1.进入Overview[MS1]界面,当然界面的内容是可以修改的,但是Overview[MS1]界面一般是提供给语音测试的无线环境状态显示,打开测试记录文件。

2.在这个功能界面,可以通过Presentation选择GSM选项,GSM选项可以提供各种无线环境窗口:

Serving + Neighbors:主小区和邻小区的BCCH、BSIC及信号强度,空闲状态还有C1和C2值。

Radio Parameters:主小区的Full Rxlev及Sub Rxlev、Full Rxqual及Sub Rxqual,FER、SQI、C/I、MS Power Control Lever、DTX、下行链路掉失Counter等。Current Channel:主小区的CGI、BCCH、TCH、BSIC、信道组、跳频组和跳频序列等。

C/I和C/A:同频与邻频干扰比。

Line Chart:显示各无线参数,可以任意编辑组合。3.可以同时打开地图、事件及第三层信息等窗口。语音测试业务的模板设置

4.主叫Dial模板的设置,被叫Answer模板的设置,设置呼叫次数和两个呼叫的间隔时间。设置如图4-1: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图4-1 ctrl&config界面设置

五、地图数据导入

TEMS Investigation GSM提供一定格式的地图数据,结合地图数据来对问题进行定为分析,具体地图数据导入。

配置小区数据库文件:导入TEMS Investigation系统的小区数据库需要按照一定格式,该件为格式化制表符分隔文本文件,可以通过任何文本编辑器生成小区文件。其缺省扩展名为“.cel”。

1.将建好的小区数据库文件存放在相应的目录,然后通过主菜单的Configuration选择General窗口。

2.双击General窗口中的Cellfile Load标识,就出现Properties窗口。3.点击add,出现打开小区数据库的窗口,然后到相应目录打开小区数据库文件,小区数据库就导入系统中。

4.显示地图数据:在Map界面或者在Presentation选择Positioning选项中的Map,进入地图管理窗口,然后通过Layer Control(图层管理)增加TAB文件格式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的地图文件。

六、生成报告

1.路测记录文件转换成文本格式:选择菜单Logfile中的Export Logfile,再选择 Export Logfile 的增加输出序列。选择输出文件格式为tab格式,选择输入记录文件,输出目录和输出文件后,执行转换输出。其实可以使用另一个软件MCOM来对TEMS Investigation转换出来的tab文件进行分析。

2.生成统计报告:选择菜单Logfile 中的 Report Generator,选择需要统计的记录文件,输出至html 格式。这里统计是TEMS Investigation自带的,在输出统计数据过程中不要改变默认的输出路径。可以在Properties中设置需要输出的参数统计图。3.输出的电平值分布图

图4-2电压值分布图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五、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学到了许多东西。通过老师耐心的讲解,我学到了许多关于移动通信的知识。我们小组通过良好的合作精神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设计。首先,我要感谢此次课程设计指导我们的老师,他们都非常认真负责,我们有不懂的问题都耐心的给我们讲解。另外,也要感谢我们的同学们,在设计过程中,相互帮助,互相传递知识,保证了课程设计的顺利完成。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实践的机会,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本次课设对我的帮助非常的大,是对移动通信的一次总结,实验中发现了了很多的问题,最后通过老师耐心的指导,组员们的团结协作,还有同学们的互相帮助,解决了这次课设遇到的所有问题,从而能很快的,很有质量的完成。

另外老师想的非常周到,还把过程录成了录像,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看录像,对我帮助非常大。本次实验我受益匪浅。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六、主要参考文献

[1]、《移动通信》,郭梯云、邬国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吴伟陵,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3] 彭利标.移动通信设备(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 啜钢.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5] 孙孺石.GSM数字移动通信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附录1: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附录2: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第五篇:基于移动通信系统报告

关于移动通信发展的调查报告

班级:电信姓名:李忠凯

学号:091

090819311

在世界范围内,移动通信的发展如日中天。从用户规模来看,目前全球的移动用户数已达到7亿户,并仍以每天新增70-80万户的速度增长着。在我国,截至2001年12月底,已有移动用户1.45亿户,而且还在以每月新增500万用户的速度不断增长着。在这种情况下,对现有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技术改进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一方面要求通过采用新的技术,不断提高

系统容量,以支持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数,另一方面要求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移动业务,满足移动用户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移动通信系统正是在这两个需求的驱动下,不断得到发展的。

一、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从所提供业务的角度来看,移动通信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提供移动语音业务,包括在2001年底已停止运行的模拟TACS系统、早期的GSM系统和IS-95系统等。

第二阶段是提供电路型数据业务,如GSM系统的电路型数据业务平面和IS-95A/B系统的电路型数据业务平面。所能提供的业务包括传真和其他承载业务,如WAP等。电路型数据业务中移动用户独占一定的无线资源,由于无线资源的限制,移动系统所能分配给某一个移动用户的无线资源有限,因此电路型数据业务的速率往往较低,如GSM系统能提供的业务速率约为10kbit/s。由于速率较低,数据量较少,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得较少。联通公司在新建立的CDMA系统中就没有建设电路型数据平面,为提高电路型数据业务的速率,GSM和CDMA系统都考虑使用多信道捆绑的方式来提高业务速率,如GSM系统曾发展为HSCSD,IS-95A系统发展为IS-95B,支持最多8个信道的捆绑,但由于无线资源的限制,在实际运行中仍难以达到较高的速率。HSCSD尚未进入商用阶段就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分组数据业务GPRS。

IS-95B在日本和韩国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业务速率可以达到64kbit/s。

第三阶段是提供分组数据业务,如GPRS系统和cdma2000-1x系统。Internet是一种典型的分组数据业务,随着Internet用户的快速增长,对移动Internet接入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几年来,全球几乎所有的移动运营商和设备开发商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分组数据业务的开发和试验上。GSM系统希望首先演进为GPRS技术,实现分组数据业务,并最终过渡到W-CDMA技术,以进一步提高业务速率。IS-95系统将升级为cdma2000-1x系统,然后随着业务速率的提高,将逐步升级为1xEV DO(HDR)或1xEV DV技术。

与电路型数据业务下移动用户长时间独占一定的无线资源不同的是,在分组数据业务下,所有的移动用户共享无线资源,并且每个用户只在有业务数据传送时才动态地申请和占用无线资源,因此采用分组数据方式可以做到“永远在线”。如GPRS的峰值速率为115.2kbit/s,cdma2000-1x系统的峰值速率为153.6kbit/s,因此与电路型数据业务平面相比,分组数据业务平面更适于支持移动Internet业务。但另一方面,由于在分组业务下,多个移动用户共享一定的无线资源,因此尽管分组业务可以有较高的峰值业务速率,但在用户进行数据传送期间内的平均业务速率仍然较低,而平均业务速率与峰值业务速率的比值也成为衡量系统技术的一项重要指标。从近一年多的试验来看,GPRS的平均业务速率可以达到20kbit/s-40kbit/s,cdma2000-1x技术的平均业务速率为70 kbit/s-80kbit/s。相比较而言,cdma2000-1x技术较GPRS技术成熟。三代技术的核心就是解决如何更好地支持分组数据业务,一方面需通过采用更先进的空中接口技术提高峰值传输速率,同时还要通过改进资源调度算法提高平均业务速率,以满足移动通信发展的需求。

二、三代及三代增强技术

1999年11月,ITU确定了三代标准的五种技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种基于CDMA的技术,即DS0-CDMA(WCDMA)、MC-CDMA(cdma2000)、TDD-CDMA(HCR TDD和LCR TDD)。这三种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MC-CDMA(cdma2000)

MC-CDMA(cdma2000)由美国提出,是由IS-95系统演进而来的,并向下兼容IS-95系统,主要技术掌握在Qualcomm公司手中。IS-95系统是世界上最早的CDMA移动系统,已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10多年的试验和运营,现已被证明是十分稳定的系统。cdma2000系统继承了IS-95系统在组网、系统优化方面的经验,并进一步对业务速率进行了扩展,同时通过引入一些先进的无线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系统容量。

cdma2000系统在空中接口方面完全向下兼容IS-95系统。在核心网络方面,cdma2000系统继续使用IS-95系统的核心网作为其电路域来处理电路型业务,如话音业务和电路型数据业务,同时在系统中新增加分组域设备(PDSN和PCF)来处理分组数据业务。因此在建设cdma2000系统时,原有的IS-95的网络设备可以继续使用,只要新增加分组域设备即可。在基站方面,由于IS-95与1x的兼容性,可以做到仅更新信道板,并将系统软件升级,即可将IS-95基站升级为cdma2000-1x基站。联通公司在其CDMA网络建设中就是采用了这种升级方案。由于cdma2000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因此现在已有多家厂商可以提供cdma2000-1x的商用设备。在韩国已经开始了cdma2000-1x的商业运营,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对于语音业务,1x系统的容量是IS-95系统的1.6倍。现对cdma2000技术的增强,即1xEV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正在进行,其第一个增强版1xEV DO(HDR)已被ITU接纳为国际标准,1xEV DV标准正在制定中。HDR是完全针对分组数据业务设计的无线技术,在一个1.25MHz带宽内可以提供的峰值速率为2.4Mbit/s,已达到ITU对三代系统的速率要求。使用HDR技术时,分组数据业务仍然利用分组域设备(PDSN和PCF)来处理,无需再增加网络单元。由于HDR在射频方面与cdma2000-1x/IS-95完全相同,因此只需在原cdma2000-1x基站中更新HDR信道板,再将软件升级即可。现在Qualcomm公司、日本和韩国已开始进行现场试验,峰值速率可达到2.4Mbit/s,平均速率可达600kbit/s-1.2Mbit/s。

HDR需使用一个独立的1.25MHz载波来传输分组数据业务,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并利用基于传输质量的调度算法实现多个移动用户共享全部的无线资源。从理论上讲,将资源占用较少的话音业务与短时资源占用较高的分组数据业务放在同一个载波内进行传输,通过合理的优化可以实现更高的无线资源利用率,但由于话音业务和分组数据业务对服务质量(QoS)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异,优化算法将变得十分复杂。1x EV DV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预计2002年上半年可以完成标准化工作。

(二)DS-CDMA(W-CDMA)

DS-CDMA(W-CDMA)由日本和欧洲提出,从事W-CDMA标准研究和设备开发的厂商最多,其中包括爱立信、诺基亚、北电、摩托罗拉、三星、西门子/NEC和阿尔卡特/富士通等。在W-CDMA的市场前景尚无法预知的情况下,Qualcomm公司也已开始着手进行W-CDMA基站和终端芯片的开发。为打破Qualcomm公司对CDMA技术的垄断,W-CDMA在最初设计时,采用了一些技术试图绕过Qualcomm公司的专利,如基站间不采用GPS进行同步、不采用连续导引信道的系统/小区搜索方法等。但这些技术的采用将直接影响到CDMA的一些固有优势的发挥,如软切换等,因此这些技术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还需验证。尽管理论上W-CDMA系统在异步的情况下仍可以进行软切换,但几乎所有现在开发的设备都使用了GPS进行同步,或使用较高代价实现基于网络的同步方案。随着标准化工作的展开,在W-CDMA系统中也逐渐引入了连续的导引信道,使得终端系统得到简化。现在W-CDMA将连续导引信道和不连续导引信道的方式都保留在标准中,具体使用哪种方式可以由厂家自行决定,因此W-CDMA未来可能会出现较多的互联问题,而且两种导引信道同时存在增加了系统的开销。有消息说,Qualcomm公司在开始开发W-CDMA芯片前,曾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研究需开发W-CDMA的哪些功能项,但最终难以决定。如,若使用连续导引信道方式,则系统性能最佳,且与IS-95/cdma2000-1x十分相似,开发也很容易,但考虑到由于专利问题,其他厂家极有可能使用非连续导引信道的方式,则将来在终端的互联上可能存在较大的问题。上述担心造成Qualcomm公司的W-CDMA芯片开发计划一再推迟。尽管Qualcomm公司现在已着手开发W-CDMA芯片,但仍将很多问题留到未来互联时再确定。国内一些制造商现正在进行W-CDMA设备的开发,也将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由于开发W-CDMA设备的厂家很多,因此造成投资比较分散,技术问题没有得到集中解决,这又将给未来系统互联造成较多的问题。同时W-CDMA的核心专利被21家公司掌握,因此对国内的设备开发厂商来说,未来在专利问题的处理上也将会十分复杂。

W-CDMA系统每个载波占用5MHz的带宽,每个运营商在布置W-CDMA系统时仅能使用2-3个载波,因此W-CDMA在初始设计时,即考虑在同一个载波内支持话音和数据业务。为此,W-CDMA系统定义了十分复杂的MAC层,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使用不同的复接方案。由于MAC层过于复杂,众多的基站和终端厂商几乎都只能支持其中的一个子集,这就进一步增加了系统互联的难度和复杂程度。

另一方面,W-CDMA将不同QoS要求的业务在同一个载频内进行共同优化,其过程会比较复杂。另外,由于W-CDMA试图通过MAC层将不同QoS要求的业务复接在一个或多个物理信道上,这种复杂的复接方法削弱了业务的QoS与物理层的无线资源控制间的关系,增加了对无线资源管理的难度。因此W-CDMA在短时间内很难将其系统容量优化到可以与cdma2000-1x比拟的程度。

W-CDMA的主要运营商将会出自于现在的GSM运营商,对于GSM运营商来说,理想的演进方式是GSM→GPRS→EDGE/W-CDMA,即首先通过GPRS建立全新的分组域核心网络,再引入EDGE/W-CDMA提高业务速率。但由于GPRS在近期的试验结果不是很好,因此对W-CDMA的推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W-CDMA在开发中发现的问题较多,使得W-CDMA的商用计划一再推迟,所有这些问题都使得W-CDMA已不像两年前那样被广泛看好。如果W-CDMA不能尽快进入运营阶段,也不能排除原GSM运营商直接采用HDR技术提供分组数据业务,并过渡到全面使用cdma2000技术的可能。(三)TDD-CDMA(HCR TDD和LCR TDD)

TDD-CDMA包括两种制式,即欧洲提出的TD-CDMA(ITU标准中称为高码片速率TDD,HCR TDD)和中国提出的TD-SCDMA(ITU标准中称为低码片速率TDD,LCR TDD)。

HCR TDD最早由西门子公司提出,主要是针对解决微蜂窝和微微蜂窝覆盖的技术方案。但由于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西门子已逐渐放弃其HCR TDD的研究和开发,而转入与大唐合作开发TD-SCDMA。因此事实上TDD-CDMA的标准只剩下TD-SCDMA。

TD-SCDMA是由我国的大唐集团在原SCDMA技术上提出的一种TDD技术方案,并希望能够用于支持从微微蜂窝至宏蜂窝的各种应用环境。TD-SCDMA中使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如智能天线技术和联合检测技术等。所有这些技术以及TDD的组网方案都还未在其他系统中得到较好的运用,因此与W-CDMA相比,TD-SCDMA更不成熟,也更需要时间进行验证。

在标准中,智能天线技术和联合检测技术均为可选择使用的技术,但如果不采用这两项技术,TD-SCDMA的系统容量将远远低于cdma2000系统。除了这两项技术本身需要验证外,由于使用这两项技术,还使得基站间的同频覆盖变得较难解决,如不解决同频覆盖问题,则TD-SCDMA的系统容量也将远远低于cdma2000系统。

另外,在使用了智能天线技术、联合检测技术和TDD技术后,在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方面也与其他系统存在较大的差异,几乎没有可借鉴的经验,这也给TD-SCDMA的大规模商用设置了不小的障碍。

TD-SCDMA除空中接口技术外,高层沿用了W-CDMA的协议栈,只是针对物理层的改变作了适当的修改。TD-SCDMA是一种时分复用系统,在复用策略上与W-CDMA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沿用W-CDMA复杂的MAC层方案可能会产生比W-CDMA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无线资源管理和优化上会显得尤为突出。因此TD-SCDMA需要更大的投入来解决这些问题。

由于TD-SCDMA是时分复用系统,所以从技术的角度来看,GSM/GPRS的核心网络和高层协议更适合于TD-SCDMA,而不是3GPP的网络结构和高层协议。因此西门子和大唐也提出了TD-SCDMA over GSM(TSM)的技术方案,但该方案现在还未得到运营商的广泛认可。如果排除系统推出时间上的问题,TSM与EDGE相比应该有较大的技术优势。

由此可见,在所有的3G技术方案中,cdma2000技术较为成熟,具有最好的系统性能和最强的适用性,而且从2G向3G的过渡方案也是最平滑的,因此,cdma2000系统较W-CDMA和TD-SCDMA会最早投入商业运行。HDR技术是最成熟的基于微蜂窝和宏蜂窝的数据接入解决方案,并且能够满足运营商和用户的全部需求,现已开始技术试验,相信2002年底即可投入商业运营。

下载卫星移动通信报告[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星移动通信报告[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移动通信实习报告

    移动通信实习报告 移动通信实习报告1 一、专周内容:JC638面包型电话机的组装和调试二、专周目的和要求:目的:通过实训课程教学,达到让学生基本掌握JC638面包型电话机特殊焊接与......

    移动通信

    五、简答题: 1、 简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来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技术(最少两种) 答:同频复用和多信道共用、小区制; 2、 简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来提高抗干扰的几种技术(最少......

    移动通信

    1、什么叫移动通信? 答: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在移动情况下(或临时静止)的相互信息传输和交换。 2、移动通信的特点。 答: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2、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

    3G和4G最新的发展状况 一、3G的发展状况 “3G”(英语 3rd-generation)或“三代”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

    移动通信

    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答:区别:(1)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的进行收信和发信(2)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优缺点(1)双工《1》优点......

    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移动通......

    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按多址方式分为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按工作方式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双工方式。 频分多址(FDMA):基站接收、处理和转发移动台来的信号时,不同用户采用不......

    移动通信

    一、 说明 1、《移动通信实验》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以当前应用极为广泛的移动通信技术为背景,全面的实践了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使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