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资产损失所得税扣除办法对比表(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3:2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旧资产损失所得税扣除办法对比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旧资产损失所得税扣除办法对比表》。

第一篇:新旧资产损失所得税扣除办法对比表

新旧资产损失所得税扣除办法对比表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2009]88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

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财政部、(以下简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

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等税收法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以下简称

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通知》)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资产是指企业拥有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资

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且与取得应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

税收入有关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包括应收票据、各类垫款、企业之间往来

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等货币资款项)等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

产,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形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非货

物资产等非货币资产,以及债权性投资和股币性资产,以及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

权(权益)性投资。

投资。

第三条 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以下简称实际资产损失),以及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

让上述资产,但符合《通知》和本办法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以下简称法定资产损失)。

第三条企业发生的上述资产损失,应在按税收规定实际确认或者实际发生的当年第四条 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

申报扣除,不得提前或延后扣除。

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

因各类原因导致资产损失未能在发生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

当年准确计算并按期扣除的,经税务机关批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

准后,可追补确认在损失发生的年度税前扣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已符

除,并相应调整该资产损失发生年度的应纳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

所得税额。调整后计算的多缴税额,应按照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

有关规定予以退税,或者抵顶企业当期应纳税款。

第五条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规

第四条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按本办法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

规定须经有关税务机关审批的,应在规定时能在税前扣除。未经申报的损失,不得在税

间内按程序及时申报和审批。

前扣除。

第六条 企业以前年度发生的资产损失未能在当年税前扣除的,可以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税务机关说明并进行专项申报扣除。其中,属于实际资产损失,准予追补至该项损失发生年度扣除,其追补确认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五年,但因计划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遗留的资产损失、企业重组上市过程中

因权属不清出现争议而未能及时扣除的资产损失、因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而形成的资产损失以及政策定性不明确而形成资产损失等特殊原因形成的资产损失,其追补确认期限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可适当延长。属于法定资产损失,应在申报年度扣除。

企业因以前年度实际资产损失未在税前扣除而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可在追补

确认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中予以抵扣,不足抵扣的,向以后年度递延抵扣。

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发生年度扣除追补确认的损失后出现亏损的,应先调整资产损失发生年度的亏损额,再按弥补亏损的原则

计算以后年度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并按前款办法进行税务处理。

第二章 申报管理

第二章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审批

第七条 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

第五条企业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按税汇算清缴申报时,可将资产损失申报材料和务管理方式可分为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纳税资料作为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失和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的附件一并向税务机关报送。损失。

第八条 企业资产损失按其申报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分为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两种申报形式。其中,属于清单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可按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归类、汇总,然后再将汇总清单报送税务机关,有关会计

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留存备查;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应逐项(或逐笔)报送申请报告,同时附送会计核算资料及其他相关的纳税资料。

企业在申报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过程中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税务机关应当要求其改

正,企业拒绝改正的,税务机关有权不予受理。

第九条 下列资产损失,应以清单申报

下列资产损失,属于由企业自行计算扣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除的资产损失:

(一)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

(一)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因销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

售、转让、变卖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失;

存货发生的资产损失;

(二)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

(二)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

(三)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

(三)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

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

(四)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

(四)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

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

(五)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

(五)企业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证券交易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

场所、银行间市场买卖债券、股票、基金以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六)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确认不需经

税务机关审批的其他资产损失。

第十条 前条以外的资产损失,应以

上述以外的资产损失,属于需经税务机专项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企业

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

无法准确判别是否属于清单申报扣除的资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凡无法准确辨别产损失,可以采取专项申报的形式申报扣

是否属于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可向税除。

务机关提出审批申请。

第六条税务机关对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审批是对纳税人按规定提供的申报材料与法定条件进行符合性审查。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不实行层层审批,企业可直接向有权审批税务机关申请。税务机关审批权限如下:

(一)企业因国务院决定事项所形成的资产损失,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资产损失的具体审批事项后,报省级税务机关负责审批。

(二)其他资产损失按属地审批的原则,由企业所在地管辖的省级税务机关根据损失金额大小、证据涉及地区等因素,适当划分审批权限。

(三)企业捆绑资产所发生的损失,由企业总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审批。

第七条负责审批的税务机关应对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申请即报即批。作出审批决定的时限为:

(一)由省级税务机关负责审批的,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

(二)由省级以下税务机关负责审批的,其审批时限由省级税务机关确定,但审批时限最长不得超过省级税务机关负责审批的时限。

因情况复杂需要核实,在规定期限内不能作出审批决定的,经本级税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期限,但延期期限不得超过30天。同时,应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九条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在企业自行计算扣除或者按照审批权限由有关税务机关按照规定进行审批扣除后,应由企业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实地核查确认追踪管理。各级税务机关应将资产损失审批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体系,根据本办法的要求,规范程序,明确责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十一条 在中国境内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以下规定申报扣除:

(一)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除应按专项申报和清单申报的有关规定,各自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外,各分支机构同时还应上报总机构;

(二)总机构对各分支机构上报的资产

损失,除税务机关另有规定外,应以清单申

报的形式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

(三)总机构将跨地区分支机构所属资产捆绑打包转让所发生的资产损失,由总机构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专项申报。

第十二条 企业因国务院决定事项形

第六条(一)企业因国务院决定事项所成的资产损失,应向国家税务总局提供有关

形成的资产损失,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资产资料。国家税务总局审核有关情况后,将损

损失的具体审批事项后,报省级税务机关负失情况通知相关税务机关。企业应按本办法

责审批。的要求进行专项申报。

第十三条 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的时限内报送相关资料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同意后,可适当延期申报。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资产损

第八条税务机关受理企业当年的资产失内部核销管理制度,及时收集、整理、编损失审批申请的截止日为本年度终了后第制、审核、申报、保存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证45日。企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申请审批据材料,方便税务机关检查。的,经负责审批的税务机关同意后可适当延

第十五条 税务机关应按分项建档、分期申请。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

管理台账和纳税档案,及时进行评估。对资

产损失金额较大或经评估后发现不符合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规定、或存有疑点、异常情况的资产损失,应及时进行核查。对有证据证明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不真实、不合法的,应依法作出税收处理。

第三章 资产损失确认证据

第三章 资产损失确认证据

第十条企业发生属于由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应按照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要求,做好资产损失的确认工作,并保留好有关资产会计核算资料和原始凭证及内

第十六条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证据包

部审批证明等证据,以备税务机关日常检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和特定事项的查。

企业内部证据。

企业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资产损失

税前扣除申请时,均应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

第十一条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

第十七条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

指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专业技术鉴定部门指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专业技术鉴定部门

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

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

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

(一)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

(一)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

(二)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

(二)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

(三)工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

(三)工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

证明;

证明;

(四)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或清偿文件;

(四)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或清偿文件;

(五)行政机关的公文;

(五)行政机关的公文;

(六)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六)专业技术部门的鉴定报告;

鉴定报告;

(七)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

(七)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定证明;

鉴定证明;

(八)仲裁机构的仲裁文书;

(八)经济仲裁机构的仲裁文书;

(九)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

(九)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保险单据;

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

(十)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证据。

(十)符合法律条件的其他证据。

第十二条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是

第十八条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是指会计核算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指会计核算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企业,对各项资产发生毁损、报废、盘亏、企业,对各项资产发生毁损、报废、盘亏、死亡、变质等内部证明或承担责任的声明,死亡、变质等内部证明或承担责任的声明,主要包括: 主要包括:

(一)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原始凭证;

(一)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原始凭证;

(二)资产盘点表;

(二)资产盘点表;

(三)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

(三)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

(四)企业内部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文

(四)企业内部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数额较大、影响较大的资产损失件或资料; 项目,应聘请行业内的专家参加鉴定和论

(五)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证); 明;

(五)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

(六)对责任人由于经营管理责任造成明; 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六)对责任人由于经营管理责任造成(七)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财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务负责人对特定事项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七)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财的声明。务负责人对特定事项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的声明。

第四章 货币资产损失的确认

?

第四章 现金等货币资产损失的认定

第十九条 企业货币资产损失包括现

第十三条企业货币资产损失包括现金金损失、银行存款损失和应收及预付款项损损失、银行存款损失和应收(预付)账款损失失等。等。

第十四条企业清查出的现金短缺扣除

第二十条 现金损失应依据以下证据

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确认为现金损失。现材料确认:

金损失确认应提供以下证据:

(一)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

(一)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 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

(二)现金保管人对于短缺的说明及相

(二)现金保管人对于短款的说明及相关核准文件; 关核准文件;

(三)对责任人由于管理责任造成损失

(三)对责任人由于管理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 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

(四)涉及刑事犯罪的,应有司法机关出

(四)涉及刑事犯罪的,应提供司法机关具的相关材料; 的涉案材料。

(五)金融机构出具的假币收缴证明。

第十五条企业将货币性资金存入法定

第二十一条企业因金融机构清算而发

具有吸收存款职能的机构,因该机构依法破生的存款类资产损失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

产、清算,或者政府责令停业、关闭等原因,确认:

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确认为存款损失。存

(一)企业存款类资产的原始凭据;

款损失应提供以下相关证据:

(二)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的法律文件;

(一)企业存款的原始凭据;

(三)金融机构清算后剩余资产分配情

(二)法定具有吸收存款职能的机构破况资料。

产、清算的法律文件;

金融机构应清算而未清算超过三年的,(三)政府责令停业、关闭文件等外部证企业可将该款项确认为资产损失,但应有法

据;

院或破产清算管理人出具的未完成清算证

(四)清算后剩余资产分配的文件。

明。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收及预付款项坏

第十六条企业应收、预付账款发生符合账损失应依据以下相关证据材料确认:

坏账损失条件的,申请坏账损失税前扣除,(一)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

应提供下列相关依据:

(二)属于债务人破产清算的,应有人民

(一)法院的破产公告和破产清算的清法院的破产、清算公告;

偿文件;

(三)属于诉讼案件的,应出具人民法院

(二)法院的败诉判决书、裁决书,或者的判决书或裁决书或仲裁机构的仲裁书,或

胜诉但被法院裁定终(中)止执行的法律文者被法院裁定终(中)止执行的法律文书;

书;

(四)属于债务人停止营业的,应有工商

(三)工商部门的注销、吊销证明;

部门注销、吊销营业执照证明;

(四)政府部门有关撤销、责令关闭的行

(五)属于债务人死亡、失踪的,应有公

政决定文件;

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对债务人个人的死亡、失

(五)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死亡、失踪证踪证明;

明;

(六)属于债务重组的,应有债务重组协

(六)逾期三年以上及已无力清偿债务议及其债务人重组收益纳税情况说明; 的确凿证明;

(七)属于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而

(七)与债务人的债务重组协议及其相无法收回的,应有债务人受灾情况说明以及

关证明;

放弃债权申明。

(八)其他相关证明。

第十八条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企

第二十三条 企业逾期三年以上的应

业有依法催收磋商记录,确认债务人已资不收款项在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

抵债、连续三年亏损或连续停止经营三年以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

上的,并能认定三年内没有任何业务往来,告。

可以认定为损失。

第二十四条 企业逾期一年以上,单笔

第十七条逾期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中,数额不超过五万或者不超过企业年度收入

单笔数额较小、不足以弥补清收成本的,由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会计上已经作为

企业作出专项说明,对确实不能收回的部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

分,认定为损失。

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

第五章 非货币资产损失的确认

?

第五章 非货币资产损失的认定

第二十五条 企业非货币资产损失包

第十九条企业非货币资产损失包括存括存货损失、固定资产损失、无形资产损失、货损失、固定资产损失、在建工程损失、生在建工程损失、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等。物资产损失等。

第二十六条 存货盘亏损失,为其盘亏

第二十条存货盘亏损失,其盘亏金额扣金额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证据材料确认: 认定损失:

(三)盘亏存货的价值确定依据(包括相

(一)存货计税成本确定依据; 关入库手续、相同相近存货采购发票价格或

其他确定依据);

(二)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

(四)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三)存货盘点表;

(一)存货盘点表;

(四)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

(二)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

第二十一条存货报废、毁损和变质损

第二十七条 存货报废、毁损或变质损

失,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及保险赔偿或责任失,为其计税成本扣除残值及责任人赔偿后

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相关证据认定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损失:

(一)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

(二)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

(四)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残值情况说明及核销资料; 质情况说明及审批文件;

(三)涉及责任人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

(三)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况说明; 理赔情况说明;

(四)该项损失数额较大的(指占企业该

(二)单项或批量金额超过上述规定标类资产计税成本10%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

准的较大存货,应取得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上,下同),应有专

鉴定报告或者具有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定证明; 的专项报告等。

(一)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小(占企业同类存货10%以下、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

加亏损10%以下、或10万元以下。下同)的存货,由企业内部有关技术部门出具技术鉴定证明;

(五)残值情况说明;

(六)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赔偿

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第二十八条存货被盗损失,为其计税成第二十二条存货被盗损失,其账面价值本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依据下列证据认定损失:

(一)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

(一)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

(二)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

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二)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

(三)涉及责任人和保险公司赔偿的,应况说明; 有赔偿情况说明等。

(三)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

理赔情况说明。

第二十九条 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损

第二十三条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损失,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依据下列证据确认损失:

(一)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

料;

(二)固定资产盘点表;

(一)固定资产盘点表;

(三)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二)盘亏、丢失情况说明,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盘亏、丢失,企业应逐

(四)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情况说明;

项作出专项说明,并出具具有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定证明;

(五)损失金额较大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报告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

告等。

(三)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内部核

准文件等。

第二十四条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损失,第三十条 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损失,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和责任人赔为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和责任人赔偿后的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相关证据认定损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失:

(一)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二)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

料;

(三)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材

(一)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证料; 明;

(四)涉及责任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

(五)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的说明; 理赔情况说明。

(二)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小的固定资产报废、毁损,可由企业逐项作出说明,并出

(五)损失金额较大的或自然灾害等不

具内部有关技术部门的技术鉴定证明;

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

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报废、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

毁损,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并出具专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业技术鉴定机构的鉴定报告,也可以同时附送中介机构的经济鉴定证明。

(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当有相关职能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如消防部门出具受灾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事故现场处理报告、车辆报损证明,房管部门的房屋拆除证明,锅炉、电梯等安检部门的检验报告等;

(四)企业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

第三十一条 固定资产被盗损失,为其

第二十五条固定资产被盗损失,其账面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净值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损失:

(一)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二)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

(一)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二)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

(三)涉及责任赔偿的,应有赔偿责任的况说明; 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等。

(三)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

理赔情况说明。

第三十二条 在建工程停建、报废损

第二十六条在建工程停建、废弃和报失,为其工程项目投资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后废、拆除损失,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后的余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损失:

(一)工程项目投资账面价值确定依据;

(一)国家明令停建项目的文件;

(二)工程项目停建原因说明及相关材

(二)有关政府部门出具的工程停建、拆料;

除文件;

(三)因质量原因停建、报废的工程项目

(三)企业对报废、废弃的在建工程项目和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停建、报废的工程出具的鉴定意见和原因说明及核批文件,单项目,应出具专业技术鉴定意见和责任认项数额较大的在建工程项目报废,应当有专定、赔偿情况的说明等。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

(四)工程项目实际投资额的确定依据。

第二十七条在建工程自然灾害和意外

事故毁损损失,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损失:

(一)有关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证明;

(二)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理赔说明;

(三)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

偿说明和核准文件。

第三十三条 工程物资发生损失,可比

第二十八条工程物资发生损失的,比照照本办法存货损失的规定确认。本办法存货损失的规定进行认定。

第三十四条 生产性生物资产盘亏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盘点表;

第二十九条生产性生物资产盘亏损失,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确认损失: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盘点表;

(二)盘亏情况说明,单项或批量金额较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盘亏情况说明; 大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

说明;

(三)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金额较大的,企业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和责任认定、赔

偿情况的说明等。

(三)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内部核

准文件等。

第三十五条因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

第三十条因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而而产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为其账面净产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其账面净值扣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除残值、保险赔偿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分,依据下列相关证据认定损失:

(一)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证

(一)损失情况说明;

明;

(二)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企业应逐

(二)责任认定及其赔偿情况的说明;

项作出专项说明,并出具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

(三)因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生产性生物资产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应当有相关

(三)损失金额较大的,应有专业技术鉴职能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如林业部门出具定意见。的森林病虫害证明、卫生防疫部门出具的疫

情证明、消防部门出具的受灾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事故现场处理报告等;

(四)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

(五)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

理赔情况说明。

第三十六条对被盗伐、被盗、丢失而产

第三十一条对被盗伐、被盗、丢失而产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其账面净值扣除除保险赔偿以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保险理赔以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下列证据认定损失: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被盗后,向公安机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被盗后,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或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关的报案记录或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的证明材料;

(二)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

(二)责任认定及其赔偿情况的说明。

况说明;

(三)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

理赔情况说明。

第三十七条企业由于未能按期赎回抵

第三十二条企业由于未能按期赎回抵押资产,使抵押资产被拍卖或变卖,其账面押资产,使抵押资产被拍卖或变卖,其账面净值大于变卖价值的差额,可认定为资产损净值大于变卖价值的差额部分,依据拍卖或失,按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变卖证明,认定为资产损失。

(一)抵押合同或协议书;

(二)拍卖或变卖证明、清单;

(三)会计核算资料等其他相关证据材

料。

第三十八条被其他新技术所代替或已经超过法律保护期限,已经丧失使用价值和

转让价值,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损失,应提交以下证据备案:

(一)会计核算资料;

(二)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

明;

(三)技术鉴定意见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无形资

产已无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的书面申明;

(四)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期限文件。

第六章 投资损失的确认

?

第六章 投资损失的认定

第三十九条 企业投资损失包括债权

第三十三条企业投资损失包括债权性性投资损失和股权(权益)性投资损失。投资损失和股权(权益)性投资损失。

第四十条企业债权投资损失应依据投

第三十四条下列各类符合坏账损失条资的原始凭证、合同或协议、会计核算资料

件的债权投资,依据下列相关证据认定损等相关证据材料确认。下列情况债权投资损

失:

失的,还应出具相关证据材料:

(一)债务人或担保人依法被宣告破产、(一)债务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关关闭、被解散或撤销、被吊销营业执照、失闭、解散或撤销,并终止法人资格,企业对踪或者死亡等,应出具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债务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产清偿证明。无法出具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权,应提交债务人和担保人破产、关闭、解产清偿证明,且上述事项超过三年以上的,散证明、撤销文件、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或债权投资(包括信用卡透支和助学贷款)政管理部门注销证明和资产清偿证明。余额在三百万元以下的,应出具对应的债务人和担保人破产、关闭、解散证明、撤销文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证明或查询证明

(二)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宣告失踪或以及追索记录等(包括司法追索、电话追索、者死亡,企业依法对其资产或者遗产进行清信件追索和上门追索等原始记录);

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应提交债务人和担保人债务人死亡失踪证明,资产或者遗产清偿证明。

(三)债务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

(二)债务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事故,企业对其资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无力偿还的债务;或者保险赔偿清偿后,确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应出具债务人实无力偿还的债务,企业对其资产进行清偿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证明、保险赔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偿证明、资产清偿证明等; 应提交债务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

故证明,保险赔偿证明、资产清偿证明。

(四)债务人和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及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企业对债务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收回的债权,应提交债务人和担保人被县及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或吊销证明和资产清偿证明。

(三)债务人因承担法律责任,其资产不

(五)债务人和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的,产、关闭、解散或撤销,但已完全停止经营应出具法院裁定证明和资产清偿证明; 活动或下落不明,连续两年以上未参加工商

年检,企业对债务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收回的债权,应提交县及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询证明和资产清偿证明。

(六)债务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资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经追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应提交法院裁定证明和资产清偿证明。

(七)债务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诉诸法律,经法院对债务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债务人和担保人均无资产可执行,法院裁定终结或终止(中止)执行后,企业仍无法收回的债权。应提交法院强制执

(四)债务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行证明和资产清偿证明,其中终止执行的,务,企业提出诉讼或仲裁的,经人民法院对还应按市场公允价估算债务人和担保人的债务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债务人和担保人资产,如果其价值不足以清偿属于《破产法》均无资产可执行,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或终止规定的优先清偿项目,由企业出具专项说(中止)执行的,应出具人民法院裁定文书;明,可将应收债权全额确定为债权损失;如

果清偿《破产法》规定的优先清偿项目后仍有结余但不足以清偿所欠债务的,按所欠债务的比例确定企业应收债权的损失金额。

对同一债务人有多项债权的,可以按类推的原则确认债权损失金额。

(八)企业对债务人和担保人诉诸法律后,因债务人和担保人主体资格不符或消

(五)债务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

亡,同时又无其他债务承担人,被法院驳回务,企业提出诉讼后被驳回起诉的、人民法

起诉或裁定免除(或免除部分)债务人责任,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的,或经仲裁机构裁

或因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等权利凭证遗失或决免除(或部分免除)债务人责任,经追偿后

法律追溯失效,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无法收回的债权,应提交法院驳回起诉的证

经追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应提交法院明,或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证明,或仲

驳回起诉的证明,或裁定免除债务人责任的裁机构裁决免除债务人责任的文书;

判决书、裁定书或民事调解书,或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证明。

(九)债务人由于上述一至八项原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依法取得抵债资产,但仍不足以抵偿相关的债权,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金额,应提交抵债资产接收、抵债金额确定证明和上述一至八项相关的证明。

(十)债务人由于上述一至九项原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依法进行债务重组而发生的损失,应提交损失原因证明材料、具有法律效力的债务重组方案。

(十一)企业经批准采取打包出售、公开拍卖、招标等市场方式出售、转让股权、债权的,其出售转让价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提交资产处置方案、出售转让合同(或协议)、成交及入账证明、资产账面价值清单。

(十二)企业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操作程序不规范或因业务创新但政策不明确、不配套等原因而形成的损失,应由企业承担的金额,应提交损失原因证明材料或业务监管部门定性证明、损失专项说明。

(十三)企业因刑事案件原因形成的损失,应由企业承担的金额或经公安机关立案侦察2年以上仍无法追回的金额,应提交损失原因证明材料,公、检、法部门的立案侦察情况或判决书。

(十四)金融企业对于余额在500万元以下(含500万元)的抵押(质押)贷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为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抵押(质押)贷款,经追索1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金额,应提交损失原因证明材料、追索记录(包括电话追索、信件追索和上门追索等原始记录,并由经办人员和负责人签章确认)等。

(六)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债权,应

(十五)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债权,提供国务院批准文件或经国务院同意后由应提交国务院批准文件或经国务院同意后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文件。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文件。

第三十五条金融企业符合坏账条件的银行卡透支款项以及相关的已计入应纳税

所得额的其他应收款项,依据下列相关证据认定损失:

(一)持卡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资

产经法定清偿后,未能还清的款项,应提交

法院破产证明和资产清偿证明。

(二)持卡人和担保人死亡或依法宣告失踪或者死亡,以其资产或遗产清偿后,未

能还清的款项,应提交死亡或失踪证明和资产或遗产清偿证明。

(三)经诉讼或仲裁并经强制执行程序

后,仍无法收回的款项,应提交诉讼判决书

或仲裁书和强制执行证明。

(四)持卡人和担保人因经营管理不善、资不抵债,经有关部门批准关闭,被县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吊销营业执

照,以其资产清偿后,仍未能还清的款项,应提交有关管理部门批准持卡人关闭的文件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持卡人营业执照的证明。

(五)余额在2万元以下(含2万元),经追索2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款项,应提交

追索记录,包括电话追索、信件追索和上门

追索等原始记录,并由经办人员和负责人签章确认。

第三十六条金融企业符合坏账条件的

助学贷款,依据下列相关证据认定损失:

(一)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宣告失踪或者死亡,或丧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劳动能力,无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在依法处置其助学贷款抵押物(质押物)及债务人的私有资产,并向担保人追索连带责任后,仍未能归

还的贷款,应提交债务人死亡或者失踪的宣

告,或公安部门、医院出具的债务人死亡证明;司法部门出具的债务人丧失完全民事能力的证明,或经县以上医院出具的债务人丧失劳动能力的证明,以及对助学贷款抵押物(质押物)处理和对担保人的追索情况。

(二)经诉讼并经强制执行程序后, 在依法处置其助学贷款抵押物(质押物)及债务人的私有资产,并向担保人追索连带责任

后,仍未能归还的贷款,应提交法院判决书

或法院在案件无法继续执行时作出的终结裁定书,以及对助学贷款抵押物(质押物)处理和对担保人的追索情况。

(三)贷款逾期后,在企业确定的有效追索期限内,依法处置其助学贷款抵押物(质押物)及债务人的私有资产,同时向担保人

追索连带责任后,仍未能归还的贷款,应提交对助学贷款抵押物(质押物)和对担保人的追索情况。

第三十七条企业符合条件的股权(权

第四十一条 企业股权投资损失应依

益)性投资损失,应依据下列相关证据认定据以下相关证据材料确认:

损失:

(一)股权投资计税基础证明材料;

(二)被投资企业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

(二)有关被投资方破产公告、破产清偿件; 文件;工商部门注销、吊销文件;政府有关

部门的行政决定文件;终止经营、停止交易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吊销被投的法律或其他证明文件; 资单位营业执照文件;

(四)政府有关部门对被投资单位的行

政处理决定文件;

(五)被投资企业终止经营、停止交易的法律或其他证明文件;

(六)被投资企业资产处置方案、成交及

入账材料;

(七)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

(一)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投资(权益)性损失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投资损失的书面声的书面申明; 明;

(八)会计核算资料等其他相关证据材

料。

(三)有关资产的成本和价值回收情况

说明;

(四)被投资方清算剩余资产分配情况 的证明。

第四十二条 被投资企业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吊销营业执照、停

止生产经营活动、失踪等,应出具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

上述事项超过三年以上且未能完成清算的,应出具被投资企业破产、关闭、解散

或撤销、吊销等的证明以及不能清算的原因说明。

第三十八条企业的股权(权益)投资当有确凿证据表明已形成资产损失时,应扣除

责任人和保险赔款、变价收入或可收回金额后,再确认发生的资产损失。

可收回金额一律暂定为账面余额的5%。

第四十三条 企业委托金融机构向其

第三十九条企业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他单位贷款,或委托其他经营机构进行理

单位贷款,接受贷款单位不能按期偿还的,财,到期不能收回贷款或理财款项,按照本

比照本办法进行处理。

办法第六章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十条企业委托符合法定资格要求的机构进行理财,应按业务实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规定

区分为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并按相关投资确认损失的条件和证据要求申报委托理财损失。

第四十四条企业对外提供与本企业生

第四十一条企业对外提供与本企业应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担保,因被担保人不能按纳税收入有关的担保,因被担保人不能按期期偿还债务而承担连带责任,经追索,被担偿还债务而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经清查和追保人无偿还能力,对无法追回的金额,比照索,被担保人无偿还能力,对无法追回的,比本办法规定的应收款项损失进行处理。照本办法应收账款损失进行处理。

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担保是

与本企业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担保是指指企业对外提供的与本企业应税收入、投企业对外提供的与本企业投资、融资、材料资、融资、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生产经营采购、产品销售等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活动相关的担保。关的担保。

企业为其他独立纳税人提供的与本企业应纳税收入无关的贷款担保等,因被担保

方还不清贷款而由该担保人承担的本息等,不得申报扣除。

第四十五条企业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而发生的损失,或向关联企业提供借款、担保而形成的债权损失,准予

扣除,但企业应作专项说明,同时出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第四十六条下列股权和债权不得作为

第四十二条 下列股权和债权不得确认损失在税前扣除: 为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损失:

(一)债务人或者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

(一)债务人或者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未按期偿还的企业债权; 力,不论何种原因,未按期偿还的企业债权;

(二)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各种形

(二)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各种形式、借口逃废或悬空的企业债权; 式、借口逃废或者悬空的企业债权;

(三)行政干预逃废或者悬空的企业债

(三)行政干预逃废或悬空的企业债权;

权;

(四)企业未向债务人和担保人追偿的(四)企业未向债务人和担保人追偿的债权; 债权;

(五)企业发生非经营活动的债权;

(五)企业发生非经营活动的债权;

(六)国家规定可以从事贷款业务以外 的企业因资金直接拆借而发生的损失;

(六)其他不应当核销的企业债权和股

(七)其他不应当核销的企业债权和股权。权。

第七章 其他资产损失的确认

?

第四十七条 企业将不同类别的资产捆绑(打包),以拍卖、询价、竞争性谈判、招标等市场方式出售,其出售价格低于计税成本的差额,可以作为资产损失并准予在税

前申报扣除,但应出具资产处置方案、各类资产作价依据、出售过程的情况说明、出售合同或协议、成交及入账证明、资产计税基础等确定依据。

第四十八条 企业正常经营业务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而出现操作不当、不规范或因业务创新但政策不明确、不配套等原因形成的资产损失,应由企业承担的金额,可

以作为资产损失并准予在税前申报扣除,但应出具损失原因证明材料或业务监管部门定性证明、损失专项说明。

第四十九条企业因刑事案件原因形成的损失,应由企业承担的金额,或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两年以上仍未追回的金额,可以

作为资产损失并准予在税前申报扣除,但应出具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的立案侦查情况或人民法院的判决书等损失原因证明材料。

第七章 责任

第四十三条税务机关应按本办法规定的时间和程序,本着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和方便纳税人的原则,及时受理和审批纳税人申报的资产损失审批事项。非因客观原因未能及时受理或审批的,或者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和核实造成审批错误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上一级税务机关应对下一级税务机关每一纳税年度审批的资产损失事项进行抽查监督。

第四十四条税务机关对企业申请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的审批不改变企业的依法申报责任,企业采用伪造、变造有关资料证明等手段多列多报资产损失,或本办法规定需要审批而未审批直接税前扣除资产损失造成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因税务机关责任审批或核实错误,造成企业未缴或少缴税款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税务机关对企业自行申报扣除和经审批扣除的资产损失进行纳税检查时,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有关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对有确凿证据证明由于不真实、不合法或不合理的证据或估计而造成的税前扣除,应依法进行纳税调整,并区分情况分清责任,按规定对纳税人和有关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罚。有关技术鉴定部门或中介机构为纳税人提供虚假证明而税前扣除资产损失,导致未缴、少缴税款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本办法没有涉及的资产损失事项,只要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

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也可以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第四十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

第五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

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以根据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以根据

本办法,对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制定具体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前年度未扣除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处

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信企业坏账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96号)同时废止。本办法生效之日前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资产损失事项,也应按本办法执行。

2011年4月20日直播课程的相关法规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煤矿企业维简费和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6号)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已废止)

4.《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前年度未扣除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2号)(已废止)

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发生坏账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0〕945号)(已失效)7.《关于印发<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准则(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7]9号)

8.《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号)(已失效)9.《国家税务总局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0号)10.《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通知》(财会〔2009〕8号)11.《企业所得税法》(主席令第63号)12.《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1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264号)(已失效)

第二篇:新《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解读

新《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解读

为进一步做好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工作,国家税务总局近日下发《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以下简称《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办法》共分八章五十二条,分别对申报管理、资产损失确认证据、货币资产损失的确认、非货币资产损失的确认、投资损失的确认和其他资产损失的确认等问题做出具体规定。

国家税务总局下发2011年第25号公告重新制定了《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原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前未扣除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2号)、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信企业坏账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96号)文件同时废止。研读这一文件,笔者认为新《办法》有以下8个亮点。

亮点一:资产损失范围扩大

新《办法》将资产损失范围扩大至无形资产损失、各类垫付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损失、不同类别的资产捆绑(打包)出售损失、企业自身原因及政策原因而发生的资产损失、因刑案原因或立案两年以上未追回资产损失等其他各类资产损失。办法没有涉及的资产损失事项,只要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也可以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这样就把原来88号文件未列明的无形资产、其他应付款等损失均包含其中,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争议。

亮点二:自行申报扣除及审批制改为申报制

新《办法》由原来的自行申报扣除和审批扣除改为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扣除。征收管理上的重大改变,即都要报备,如果出现问题,责任在企业,税务机关有追查的权利。企业应特别注意《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纳税人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亮点三:实际资产损失与法定资产损失的概念性界定

不是所有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都是法定可以扣除的资产损失。新《办法》明确,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是企业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资产损失。法定资产损失强调实际发生或未实际发生但符合办法限定的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可以在税前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

亮点四:增加以前未报损的处理规定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前未扣除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2号)废止,新《办法》规定,企业以前发生的资产损失未能在当年税前扣除的,应做专项说明进行专项申报扣除。追补确认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五年,特殊原因(因计划经济体制转

轨过程中遗留的资产损失、企业重组上市过程中因权属不清出现争议而未能及时扣除的资产损失、因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而形成的资产损失以及政策定性不明确而形成资产损失)追补确认期限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可适当延长。

明确多缴税款的处理方式只能是抵扣而不能退税。追补后发生亏损的处理方法,应先调整资产损失发生的亏损额,再按弥补亏损的原则计算以后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多缴税款只能抵扣。

亮点五:增加了汇总纳税资产损失的管理规定

新《办法》规定,分支机构要双重报送,即要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又要向总机构报送。总机构对分支机构上报的资产损失以清单申报形式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

亮点六:对报送资料细节的修订

新《办法》强调计税基础资料报送要求等。对各类资产损失确认证据提供时的具体要求进行细划。明确假币没收可以作为现金损失扣除,而不是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支出不能扣除。

亮点七:增加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而发生的损失资料要求

新《办法》规定,企业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而发生的损失,或向关联企业提供借款、担保而形成的债权损失,准予扣除,但企业应作专项说明,同时出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亮点八:办法适用2011年汇算清缴

25号公告自2011年汇缴时适用,企业应在平时注意相关资料的收集。2010年汇缴适用此前的规定。

第三篇: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规定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所得税处理

2009年4月1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财税[2009]57号 <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该通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的有关规定,对企业资产损失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政策进行了明确规定。

一、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资产损失,包括现金损失,存款损失,坏账损失,贷款损失,股权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被盗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二、企业清查出的现金短缺减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现金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三、企业将货币性资金存入法定具有吸收存款职能的机构,因该机构依法破产、清算,或者政府责令停业、关闭等原因,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作为存款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四、企业除贷款类债权外的应收、预付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应收、预付款项,可以作为坏账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一)债务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其清算财产不足清偿的;

(二)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其财产或者遗产不足清偿的;

(三)债务人逾期3年以上未清偿,且有确凿证据证明已无力清偿债务的;

(四)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或法院批准破产重整计划后,无法追偿的;

(五)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收回的;

(六)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五、企业经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实施必要的程序之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贷款类债权,可以作为贷款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一)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并终止法人资格,或者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二)借款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依法对其财产或者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三)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者以保险赔偿后,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者全部债务,对借款人财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四)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经追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

(五)由于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诉诸法律,经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执行程序终结或终止(中止)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六)由于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诉诸法律后,经法院调解或经债权人会议通过,与借款人和担保人达成和解协议或重整协议,在借款人和担保人履行完还款义务后,无法追偿的剩余债权;

(七)由于上述

(一)至

(六)项原因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依法取得抵债资产,抵债金额小于贷款本息的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八)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发生垫款时,凡开证申请人和保证人由于上述

(一)至

(七)项原因,无法偿还垫款,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垫款;

(九)银行卡持卡人和担保人由于上述

(一)至

(七)项原因,未能还清透支款项,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透支款项;

(十)助学贷款逾期后,在金融企业确定的有效追索期限内,依法处置助学贷款抵押物(质押物),并向担保人追索连带责任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

(十一)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贷款类债权;

(十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六、企业的股权投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股权投资,可以作为股权投资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一)被投资方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的;

(二)被投资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连续停止经营3年以上,且无重新恢复经营改组计划的;

(三)对被投资方不具有控制权,投资期限届满或者投资期限已超过10年,且被投资单位因连续3年经营亏损导致资不抵债的;

(四)被投资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完成清算或清算期超过3年以上的;

(五)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七、对企业盘亏的固定资产或存货,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或存货的成本减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盘亏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八、对企业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或存货,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或存货的成本减除残值、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毁损、报废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九、对企业被盗的固定资产或存货,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或存货的成本减除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被盗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十、企业因存货盘亏、毁损、报废、被盗等原因不得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与存货损失一起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十一、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已经扣除的资产损失,在以后纳税全部或者部分收回时,其收回部分应当作为收入计入收回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十二、企业境内、境外营业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应分开核算,对境外营业机构由于发生资产损失而产生的亏损,不得在计算境内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十三、企业对其扣除的各项资产损失,应当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具有法定资质的专业机构的技术鉴定证明等。

通过公益性群众团体进行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问题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通过公益性群众团体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4号):

一、企业通过公益性群众团体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大于零的数额。

二、个人通过公益性群众团体向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按照现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准予在所得税税前扣除。

三、本通知第一条和第二条所称的公益事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下列事项:

(一)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三)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四)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四、本通知第一条和第二条所称的公益性群众团体,是指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群众团体:

(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至第(八)项规定的条件;

(二)县级以上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直接管理其机构编制;

(三)对接受捐赠的收入以及用捐赠收入进行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且申请前连续3年接受捐赠的总收入中用于公益事业的支出比例不低于70%。

五、符合本通知第四条规定的公益性群众团体,可按程序申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一)由中央机构编制部门直接管理其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申请;

(二)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直接管理其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税务部门提出申请;

(三)对符合条件的公益性群众团体,按照上述管理权限,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税务部门分别每年联合公布名单。名单应当包括继续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和新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群众团体,企业和个人在名单所属内向名单内的群众团体进行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可以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六、申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群众团体,需报送以下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县级以上各级党委、政府或机构编制部门印发的“三定”规定;

(三)组织章程;

(四)申请前相应的受赠资金来源、使用情况,财务报告,公益活动的明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或注册税务师的鉴证报告。

七、公益性群众团体在接受捐赠时,应按照行政管理级次分别使用由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印制的公益性捐赠票据或者《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收据联,并加盖本单位的印章;对个人索取捐赠票据的,应予以开具。

八、公益性群众团体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按以下原则确认:

(一)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算;

(二)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应当以其公允价值计算。捐赠方在向公益性群众团体捐赠时,应当提供注明捐赠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证明,如果不能提供上述证明,公益性群众团体不得向其开具公益性捐赠票据或者《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收据联。

九、对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公益性群众团体,应取消其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一)前3年接受捐赠的总收入中用于公益事业的支出比例低于70%的;

(二)在申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时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三)存在逃避缴纳税款行为或为他人逃避缴纳税款提供便利的;

(四)存在违反该组织章程的活动,或者接受的捐赠款项用于组织章程规定用途之外的支出等情况的;

(五)受到行政处罚的。

被取消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群众团体,存在本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情形的,3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对存在本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情形的公益性群众团体,应对其接受捐赠收入和其他各项收入依法补征企业所得税。

十、对于通过公益性群众团体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主管税务机关应对照财政、税务部门联合发布的名单,接受捐赠的群众团体位于名单内,则企业或个人在名单所属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可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接受捐赠的群众团体不在名单内,或虽在名单内但企业或个人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属于名单所属的,不得扣除。

十一、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群众团体,应自不符合本通知第四条规定条件之一或存在本通知第九条规定情形之一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可暂时明确其获得资格的次年内企业向该群众团体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得税前扣除,同时提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或省级财政、税务部门明确其获得资格的次年不具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十二、本通知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本通知发布前已经取得和未取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群众团体,均应按本通知规定提出申请。

关于企业取得财产转让等所得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9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现就企业以不同形式取得财产转让等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公告如下:

一、企业取得财产(包括各类资产、股权、债权等)转让收入、债务重组收入、接受捐赠收入、无法偿付的应付款收入等,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非货币形式体现,除另有规定外,均应一次性计入确认收入的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2008年1月1日至本公告施行前,各地就上述收入计算的所得,已分5年平均计入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的,在本公告发布后,对尚未计算纳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应一次性作为本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

特此公告

二○一○年十月二十七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3号

现就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公告如下:

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是指承租方以融资为目的将资产出售给经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后,又将该项资产从该融资租赁企业租回的行为。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时,资产所有权以及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报酬和风险并未完全转移。

一、增值税和营业税

根据现行增值税和营业税有关规定,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的行为,不属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范围,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二、企业所得税

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及有关收入确定规定,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人出售资产的行为,不确认为销售收入,对融资性租赁的资产,仍按承租人出售前原账面价值作为计税基础计提折旧。租赁期间,承租人支付的属于融资利息的部分,作为企业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

本公告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此前因与本公告规定不一致而已征的税款予以退税。

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 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0]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房地局),西藏、宁夏、青海省(自治区)国税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建设局:

经国务院批准,现就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个人所得税有关优惠政策通知如下:

一、关于契税政策

(一)对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下同)唯一住房的,减半征收契税。对个人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减按1%税率征收契税。

征收机关应查询纳税人契税纳税记录;无记录或有记录但有疑义的,根据纳税人的申请或授权,由房地产主管部门通过房屋登记信息系统查询纳税人家庭住房登记记录,并出具书面查询结果。如因当地暂不具备查询条件而不能提供家庭住房登记查询结果的,纳税人应向征收机关提交家庭住房实有套数书面诚信保证。诚信保证不实的,属于虚假纳税申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具体操作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税务、房地产主管部门共同制定。

(二)个人购买的普通住房,凡不符合上述规定的,不得享受上述优惠政策。

二、关于个人所得税政策

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1年内重新购房的纳税人不再减免个人所得税。

本通知自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房地产市场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字[1999]210号)第一条有关契税的规定、《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37号)第一条、《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建设部关于个人出售住房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8号)第三条同时废止。

国务院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的通知

国发[2010]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了进一步统一税制、公平税负,创造平等竞争的外部环境,根据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的决定》,国务院决定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自2010年12月1日起,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适用国务院1985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和1986年发布的《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1985年及1986年以来国务院及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法规、规章、政策同时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

凡与本通知相抵触的各项规定同时废止。

国务院

二○一○年十月十八日

2010年4月: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辅导期管理办法》

自2010年3月20日起,新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小型商贸批发企业实行纳税辅导期管理的期限为三个月;其他一般纳税人实行纳税辅导期管理的期限为六个月。实行纳税辅导期管理的小型商贸批发企业,领购专用发票的最高开票限额不得超过10万元;其他一般纳税人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核定。辅导期纳税人专用发票的领购实行限量控制,主管税务机关可根据纳税人的经营情况核定每次专用发票的供应数量,但每次发售专用发票数量不得超过25份。辅导期纳税人取得的增值税抵扣凭证应在交叉稽核比对无误后,方可抵扣进项税。

点评:小型商贸批发企业是指注册资金80万元以下、职工人数在10人以下的批发企业。纳税辅导期办法规定了增值税预缴政策:辅导期纳税人一个月内多次领购专用发票的,应从当月第二次领购专用发票起,按照上一次已领购并开具的专用发票销售额的3%预缴增值税。预缴的增值税可在本期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纳税辅导期结束后,预缴增值税有余额的,税务机关应在辅导期结束后的第一个月内一次性退还纳税人。纳税辅导期办法还就上述政策执行后相关会计科目的设置作出了规定。

关于折扣额抵减增值税应税销售额问题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近有部分地区反映,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虽在同一发票上注明了销售额和折扣额,却将折扣额填写在发票的备注栏,是否允许抵减销售额的问题。经研究,现将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如下: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154号)第二条第(二)项规定:“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是指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的“金额”栏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未在同一张发票“金额”栏注明折扣额,而仅在发票的“备注”栏注明折扣额的,折扣额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金融商品买卖等营业税若干免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9]1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北京、西藏、宁夏、青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有关营业税优惠政策明确如下:

一、对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及其他个人,下同)从事外汇、有价证券、非货物期货和其他金融商品买卖业务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

二、个人无偿赠与不动产、土地使用权,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暂免征收营业税:

(一)离婚财产分割;

(二)无偿赠与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三)无偿赠与对其承担直接抚养或者赡养义务的抚养人或者赡养人;

(四)房屋产权所有人死亡,依法取得房屋产权的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

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简称境内)单位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以下简称境外)提供建筑业、文化体育业(除播映)劳务暂免征收营业税。

四、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外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完全发生在境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40号,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的劳务,不属于条例第一条所称在境内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不征收营业税。上述劳务的具体范围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

根据上述原则,对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外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文化体育业(除播映),娱乐业,服务业中的旅店业、饮食业、仓储业,以及其他服务业中的沐浴、理发、洗染、裱画、誊写、镌刻、复印、打包劳务,不征收营业税。

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暂免征收营业税:

(一)由国务院或者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政府性基金,由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二)收取时开具省级以上(含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财政票据;

(三)所收款项全额上缴财政。

凡不同时符合上述三个条件,且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或政府性基金应照章征收营业税。

上述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国家行政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为支持某项事业发展,按照国家规定程序批准,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包括各种基金、资金、附加和专项收费。

上述行政事业收费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有关规定,依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服务的过程中,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原则向特定服务对象收取的费用。

六、属于本通知第二条规定情形的个人,在办理免税手续时,应根据情况提交以下相关资料:

(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房地产交易个人无偿赠与不动产税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44号)第一条规定的相关证明材料;

(二)赠与双方当事人的有效身份证件;

(三)证明赠与人和受赠人亲属关系的人民法院判决书(原件)、由公证机构出具的公证书(原件);

(四)证明赠与人和受赠人抚养关系或者赡养关系的人民法院判决书(原件)、由公证机构出具的公证书(原件)、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证明材料(原件)。

税务机关应当认真审核赠与双方提供的上述资料,资料齐全并且填写正确的,在提交的国税发[2006]144号文件所附《个人无偿赠与不动产登记表》上签字盖章后复印留存,原件退还提交人,同时办理营业税免税手续。

七、本通知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此前已征、多征税款应从纳税人以后的应纳税额中抵减或予以退税。《国家税务局关于经援项目税收问题的函》(国税函发[1990]884号)有关营业税部分、《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必须严格执行税法统一规定不得擅自对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减免营业税的通知》(财税字[1995]6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字[1997]5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发不征收营业税的收费(基金)项目名单(第二批)的通知》(财税字[1997]117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育林基金不应征收营业税的通知》(财税字[1998]17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发不征收营业税的收费(基金)项目名单(第三批)的通知》(财税[2000]31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车辆通行费有关营业税等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0]139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发不征收营业税的收费(基金)项目名单(第四批)的通知》(财税[2001]144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发不征收营业税的收费(基金)项目名单(第五批)的通知》(财税[2002]117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发不征收营业税的收费(基金)项目名单(第六批)的通知》(财税[2003]1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办学经费收费不征收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03]138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代办外国领事认证费等5项经营服务性收费征收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03]169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民航系统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征收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03]170号)同时废止。

关于加强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的通知

国税函[2009]38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为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9]16号)文件精神,加强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要组织开展白酒消费税政策执行情况检查,及时纠正税率适用错误等政策问题。

二、各地要加强白酒消费税日常管理,确保税款按时入库。加大白酒消费税清欠力度,杜绝新欠发生。

三、加强纳税评估,有效监控生产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堵塞漏洞,增加收入。

四、为保全税基,对设立销售公司的白酒生产企业,税务总局制定了《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试行)》(见附件),对计税价格偏低的白酒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

各地要集中力量做好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工作,确保自2009年8月1日起,执行核定的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

五、各地要加强小酒厂白酒消费税的征管,对账证不全的,采取核定征收方式。

六、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强领导,加强对本通知提出的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各项工作要求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上报。

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白酒生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下同)70%以下的,税务机关应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

第三条 办法第二条销售单位是指,销售公司、购销公司以及委托境内其他单位或个人包销本企业生产白酒的商业机构。销售公司、购销公司是指,专门购进并销售白酒生产企业生产的白酒,并与该白酒生产企业存在关联性质。包销是指,销售单位依据协定价格从白酒生产企业购进白酒,同时承担大部分包装材料等成本费用,并负责销售白酒。

第四条 白酒生产企业应将各种白酒的消费税计税价格和销售单位销售价格,按照本办法附件1的式样及要求,在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时限内填报。

第五条 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由白酒生产企业自行申报,税务机关核定。

第六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将白酒生产企业申报的销售给销售单位的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70%以下、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各种白酒,按照本办法附件2的式样及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逐级上报至国家税务总局。税务总局选择其中部分白酒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

第七条 除税务总局已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的白酒外,其他符合本办法第二条需要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的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核定。

第八条 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标准如下:

(一)白酒生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高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70%(含70%)以上的,税务机关暂不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

(二)白酒生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70%以下的,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由税务机关根据生产规模、白酒品牌、利润水平等情况在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50%至70%范围内自行核定。其中生产规模较大,利润水平较高的企业生产的需要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的白酒,税务机关核价幅度原则上应选择在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60%至70%范围内。

第九条 已核定最低计税价格的白酒,生产企业实际销售价格高于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的,按实际销售价格申报纳税;实际销售价格低于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的,按最低计税价格申报纳税。

第十条 已核定最低计税价格的白酒,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持续上涨或下降时间达到3个月以上、累计上涨或下降幅度在20%(含)以上的白酒,税务机关重新核定最低计税价格。

第十一条 白酒生产企业在办理消费税纳税申报时,应附已核定最低计税价格白酒清单,式样见附件3。

第十二条 白酒生产企业未按本办法规定上报销售单位销售价格的,主管国家税务局应按照销售单位销售价格征收消费税。

第四篇: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第十六条 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

第十七条 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

(一)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

(二)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

(三)工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

(四)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或清偿文件;

(五)行政机关的公文;

(六)专业技术部门的鉴定报告;

(七)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定证明;

(八)仲裁机构的仲裁文书;

(九)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保险单据;

(十)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证据。

第十八条 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是指会计核算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企业,对各项资产发生毁损、报废、盘亏、死亡、变质等内部证明或承担责任的声明,主要包括:

(一)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原始凭证;

(二)资产盘点表;

(三)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

(四)企业内部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

(五)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

(六)对责任人由于经营管理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七)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财务负责人对特定事项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的声明。

第五篇: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实务(下)

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实务(下)

谁应该参加:财务经理/主管 税务经理/主管 课程介绍:

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愿景都是收益最大化的和风险最小化。但是在实际经营中,风险是非人力所能完全控制的。当风险不可避免的发生时,作为企业财务人员,从税收的角度所应该考量的是如何充分利用现行的税收政策,充分享受税收政策的“红利”,使已经发生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从而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如果因为财务人员对于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理解不到位,实务操作不规范,反而给企业带来了涉税风险,将使原本已经遭受损失的企业“雪上加霜”!铂略财务培训《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实务》系列课程中,将为财务和税务管理者系统梳理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税收政策,使财务人员能够准确把握政策要求,在实务操作中规避税务风险,充分利用税收政策给企业“减负”。相关文件:(条款失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主要地区的文件

《上海市国家税务局 上海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申报事项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沪国税所[2011]101号)《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公告》(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公告2011年第16号)流程:

资产损失实务案例税务处理

案例1:现金损失的确认与涉税实务处理

Y公司为经贸公司,2014发生如下现金损失:

1.2014年5月出纳员小马从银行提取现金5000元,在回单位途中不慎遗失。2.2014年8月在对库存现金盘点时发现现金短缺1600元,无法查明原因。3.2014年12月单位保险柜被盗,丢失现金150000元,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但案件一直未侦破。

请问:上述现金资产损失是否能够全部在税前扣除?Y公司应准备何种资料、证据以备税务机关检查?现金损失所依据的证据材料都有哪些?如果追回损失,应该如何进行税务和会计?处理?

案例2:应收账款损失的确认与涉税实务处理 T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成品油经销的大型油品批发企业。对2014年业务进行审计,T公司聘请某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发现: 1.A公司是T公司的客户,有一笔200万元的应收账款。A公司在2013年2月份申请破产并清算。T公司在2013年2月对此笔应收款项确认为坏账损失并进行账务处理。但经过调查发现,A公司在2014年8月才完成破产清算程序且无可收回款项。

2.T公司对Q公司有一笔46万元应收账款,系2012年10月形成,经过屡次催款,Q公司均以资金紧张拒不付款。T公司遂将Q公司起诉至法院,经过法院审理,判决T公司胜诉,但因Q公司无可供执行的财产,2014年6月裁定终止执行。

3.2013年9月,T公司销售给同一地区的C公司一批成品油,应收账款为12万元。经税务机关确认,C公司已经是非营业状态,据此T公司将此笔应收账款作为资产损失在2013年进行税前扣除。

4.2013年有三笔会计分录为“借:营业处支出,贷:应收账款---HY公司”,对应的金额合计是15万元,摘要内容是“债务重组”。经检查此项债务重组损失已经所得税前扣除,后附原始凭证仅有双方所签的债务重组协议。

5.在审计中发现一笔形成于2008年的应收账款,经询问相关人员,这笔款项一直未收回,但没有做为坏账损失进行处理。

6.T公司2013年自行申报营业收入总额为8000万元,营业外收入200万元,被税务稽查机关专项检查发现少计收入300万元。在2013年按照8500万元的万分之一作为标准,将8500元以下且逾期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全部作为坏账损失进行处理并税前扣除。

请问:

1.T公司对A公司应收账款的损失处理是否合规?T公司应准备哪些证据、资料以备检查?

2.对于B公司起诉胜利却被终止执行,能否作为损失扣除?如果是中止执行呢?对于此种情形,T公司应准备何种证据、资料以备检查?

3.对于C公司的应收款项处理是否合规?如果取得税务机关对于C公司注销税务登记的证明是否可以?相关政策是如何归定的?

4.对于债务重组损失,税前扣除需要准备哪些证明材料?

5.已经形成六年的应收账款,能否税前直接扣除?应如何扣除?

6.T公司按照8500万作为收入总额,是否正确?逾期一年以上应收账款税前扣除的标准有什么?

7.上述应收账款损失税前扣除应采取何种方式申报? 案例3:存货损失确认与涉税实务处理

BM能源有限公司,主营经营煤炭批发业务,有自有煤场进行储存煤炭。2014年关于存货发生如下情况:

(1)2014年末对块煤进行盘点时,发现比账面数量少3吨,此笔块煤系8月份购进,成本价为450元/吨。无法查明盘亏原因。

(2)因煤场位于郊区,地处偏远,在2014年1月时被盗取块煤5吨,成本价为

500元/吨,猜测是附近村民盗窃的,已经报案但案件一直未侦破。

(3)在2014年雨季,由于煤场位于一条河流边上,因为河水暴涨,将该单位一批沫煤(铂略注:一种煤炭)全部冲走,总金额为20万元。

(4)2011年购进一批块煤,因为其中含有较多煤矸石,一直无法销售,到2014年品质已经下降到无法销售,准备作为报废处理。

请问:对于该单位上述存货损失,是否能在税前扣除?应分别采取何种申报方式?相关增值税应如何处理?对于不同损失,应分别准备何种证据、资料以备检查?对于较大额度的存货损失,税法是否有特殊要求? 案例4:固定资产损失确认与涉税实务处理

M重工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始建于1994年,主要承担重型机械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有关固定资产项目发生以下事项:(1)M公司第一生产车间2004年购入一台生产线,在购入时确定折旧年限为12年,预计净残值率为3%。但因技术发展,该生产线不适应生产要求,M公司决定在2014年对该生产线进行报废处理。(2)M公司2009年购入一台货车,购入价值为8万元,按照4年确定折旧年限,在2014年发生自燃,全部毁损。

(3)2013年10月购入一台小汽车,因管理疏忽在2014年5月被盗,已向公安机关报案,但案件至今尚未侦破,已计提折旧15239.58元。

(4)2014年12月,对全公司电子设备进行全面盘点,发现少了一台笔记本电脑,该电脑系2013年5月购入,应由技术部的小李负责保管使用,已经计提折旧625元。

请问:M公司上述固定资产事项,如果作为损失进行处理,分别应采取何种申报方式扣除?应分别准备哪些材料?是否需要做增值税的相应处理?在计算残值时,是按照预计净残值计算还是按照实际残值计算?对于第(1)项是按照12年来计算摊销来确定折余价值还是认为仅有残值? 案例5:在建工程损失确认与涉税实务处理

Z公司一项改造工程于2011年8月开工,概算投资4997万元。该项目的土建工程基本完工,部份设备已订货,合计预付款项866万元。由于某些安全原因,该工程于2012年1月停建。鉴于该工程已经停建,并且场地另作他用,预计将来多年内不会重新开工,故Z公司于2014年6月对此在建工程全额计提减值准备。请问:

该上市公司对于在建工程报废损失税前扣除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对于在建工程损失税前 扣除证据上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案例6:银行存款损失的确认与涉税实务处理 L公司2014年10月15日公告称,公司于2013年4月与某银行签订《协定存款协议》等四份协议。后L公司根据协议先后分四次以网银方式汇入公司在该银行的存款账户共计20000万元。该银行向公司出具了存款证明书、对账单。2014年4月,第一笔5000万元存款到期后,L公司通过一般存款户转回了该笔存款及相应利息。2014年9月,此帐户中剩余的15000万元存款到期,L公司财务人员在转款时却被银行告知L公司账户上已无该笔资金。为此,L公司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同年1月,B公司也发布类似公告,称其子公司H公司账户约1亿元存款被盗,已向公安机关报案。4月,B公司发布公告称,已经通过警方追回3699万元,但对于犯罪嫌疑人身份和案件详情未作批露。

请问:在现行政策下,上述的银行存款的损失是否可以税前扣除?企业应准备哪些资料、证据作为税前扣除的依据?B公司已追回的3699万应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案例7:抵押资产与无形资产损失确认与涉税实务处理

D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陶瓷电子元件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

2013年将一处房产抵押给某银行进行贷款,但由于资金紧张,没能按期将贷款归还,此处房产被银行公开拍卖,拍卖时房产账面净值为350万元,拍卖成交价格为315万元。

D公司拥有一项生产用专利权,依据现有技术,已经被其他新技术所代替,丧失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尚未摊销的金额为12万元。

请问:D公司拟将上述事项作为资产损失向税务机关进行申报扣除,应该采取何种方式申报?可扣除的金额分别是多少?应提供哪些证明材料? 案例8:债权投资损失确认与涉税实务处理

上海L公司于2009年向非关联的N公司出借资金100万元,同时签订借款协议,年息率7%,按年支付利息。2013年,N公司因资金链断裂引起破产,仅支付给L公司20万元。L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其他应收款——N公司”科目余额为80万元,L公司在2013年末对未能收回的债权损失向税务机关办理资产报损申报。L公司无法取得法院提供的N公司资产清偿证明,但在工商部门取得了N公司注销证明并保留了电话追索、信件追索和上门追索等原始记录。2011年,L公司将5万元款项借给本公司员工,至今仍未收回。

L公司为法人代表所拥有的另一家公司R公司进行贷款担保,因R公司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而承担连带责任;经追索,R公司无能力偿还此笔款项。

请问:L公司对N公司的此笔债权损失是否能在税前扣除?没有法院出具的资产清偿证明,仅有注销证明和追索记录,是否符合税法要求?对于个人债权仍未收回,能否作为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对外担保产生的损失,税务上应如何处理?是否能在税前扣除?如果债务公司尚未破产,是否需要对方的纳税证明才能扣除? 案例9:股权投资损失确认与涉税实务处理

J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主要从事煤炭(电煤)的批发业务,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J公司2012年对W实业有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投资额1000万元,持股比例30%。W公司在2012年亏损300万,J公司确认投资损失90万元。2014年,W公司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在清算完成后,J公司的股权投资收回金额为0元。

请问:J公司在2012年确认的投资损失能否税前扣除?对于被投资企业破产而产生的股权投资损失应采用何种申报方式?如何申报?应准备哪些材料? 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events.asp

下载新旧资产损失所得税扣除办法对比表(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旧资产损失所得税扣除办法对比表(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解读

    新《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解读近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第25号《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以下称新办法),原国税发[2009]88号《......

    查账申报07--《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表》填报说明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表》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本年度有资产损失申报税前扣除的纳税人填报。 二、填报依据和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得税汇算清缴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资料

    所得税汇算清缴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资料 2014-3-17 9:13:29来源:互联网作者:【大中小】 1、清单申报的范围 (一)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共5篇)

    文号: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 发文单位: 国家税务总局 发文日期: 2011-03-31 现将《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予以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报告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报告(范本) 业务约定书备案号:事务所鉴证报告号: __________: 我们接受委托,对贵单位____年度申报的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事项进行鉴证,并出具......

    第5节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所得税处理

    第五节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所得税处理 一、资产损失的概念 1.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规定

    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如何处理 一、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扣除管理办法 1、《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1年第25号)规定,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情况说明

    关于XXXX年度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情况的报告 XXX税务局: 按照国税发〔2009〕88号文有关规定,我司于XXX年发生资产损失 XXX元,符合资产损失认定条件,申请在XXX年度企业所得税税前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