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居家养老是国内养老的主要方式
居家养老是国内养老的主要方式,所以在2013年政府在养老事业推进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社区养老中新型的养老模式尤其是微型养老院更让人关注。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个层面的支持和帮助。
日前北京海淀出现了利用社区租赁房屋,一种微型的养老机构在海淀悄然兴起。床位不必多,满10张床就可以登记注册,同时还可以连续3年享受补贴待遇。据了解海淀区民政局副局长李杰介绍,养老院一般位置比较偏远,老人住进去普遍有一种被儿女遗弃的感觉。而微型养老机构让老人不出社区,就地实现养老,儿女也没有精神上的负担。
这种微型养老机构,包括“万福年华”在内,海淀区已经建成5家,每家可辐射周边五六个社区。
相关信息表明早在2011年成都市就出台了有关政策,将社会养老机构的开建门槛从30张床位降低为10张,成为全国首个探索社区养老的城市。
剧中新社相关报道成都“微型”养老院发展遇困 每月亏近万元。
这种社区养老机构在当地被称为“微型养老院”。仅2012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就先后开办了82家,今年还要再建成125家。这些微型养老院大部分都建在中心城区的社区内,根据成都市民政局的规划每个街道内至少设立1家。除了托养服务,它们还可为居家老人提供送餐、护理等众多服务,这也是成都市养老规划的重点布局。
微型养老院的经营成本
水,电,煤,气,员工薪水及福利,伙食,房租,日常损耗,在石家庄地区举例,一个中小型养老机构前期的投入在十几万元左右
。按一名护工管理5到6人为例一个规模20人的养老机构需要3-4名护工和一名有经验的护士。厨师两名足够。
微型养老院的运营方法
宣传方法,社区的线下宣传为主,简单实用。养老院价格一般不是很贵,大部分三个档次,最高约700元左右,价格上下差1-2百元,即便是档次中上的也高不到那里去.一般的老百姓基本上可以接受.饮食上各院大致相同,每周饭簿上墙,早中晚分别搭配营养,基本上保证了老人们的健康需求,对个别有特殊饮食要求的老人,还要单独开小灶.医疗服务上有一些差别.有的配备有高质量的退休医生,给老人们在医疗.保健方面做些保障.而有的只是简单地做些护理, 对一些有老年疾病的不能自理的老人,院方都会指定专人护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特护,从每天早晨到晚上24小时专护,以保障老人不出意外.另外,临终关怀也是养老院的特色服务.养老是个现代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观念的难题;大部分人们对进养老院还颇有为微词.资金的难题;大部分养老院并不是很盈利的.数量的难题;人口老龄化增长加快,养老院建设缓慢.高档,豪华的养老院并不适合普通的老百姓.养老不离家,近在咫尺的微型养老院明年春节前后将出现在闵行区颛桥镇的银桥社区。日前,颛桥镇政府与上海万福年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意向书,建设一家约600多平方米,有30张床位、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和康复医疗师的养老院,这一模式有可能为解决“夹心层”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供一种模式。
所谓“夹心层”老年人,指的是家庭经济条件尚可,不符合居家养老申请条件,却亟需养老服务的人,尤其是瘫痪、半自理、轻度失智失能的老人。颛桥镇副镇长袁家勤表示,对于难以进入政府居家养老服务门槛的“夹心层”老人,子女往往只能聘请保姆或者将老人送到离家较远的养老院,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并不理想。“能否为他们提供近在咫尺的养老服务,光靠政府的力量还不够,还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袁家勤说。
颛桥镇的做法是拿出公建配套房屋或小区内闲置建筑,引入社会力量,整体嵌入养老院、日托所和居家养老服务。“一方面,企业可以借用微型养老院这个平台,为更多的„夹心层‟老人提供专业服务。另一方面政府的居家养老服务也可以通过购买服务转交给专业化的企业。”在与万福年华的合作中,政府要求这家微型养老院不仅向小区及周边行动不便或不愿走出家门的老人提供专业居家生活照护服务,而且还必须兼顾完成日托、助餐等小区养老的“托底”服务。“政府作为老服务并不专业,且费精力。”在委托企业运作之后,颛桥镇政府将从为老服务的“一线”退到“裁判员”的位置,将微型养老院纳入到民政的监管体系之中,保障微型养老院的正常运营。
至2012年底,颛桥镇60岁以上老年人有14154人,占全镇总人口数的22.97%,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2511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日益增多。
据介绍,建设中的银桥花园社区养老院,除了政府托底部分,面向市场的养老费用初定在每人每月3500元。袁家勤说,若从家政市场上雇一个保姆,面上的费用可能与微型养老院差不多,但细究下去大有不同,保姆吃住都是成本,最大的问题是保姆往往没有医疗知识。而微型养老院提供的都是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让子女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可靠的专业人士提供疗护康复、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人的照料风险。据介绍,养老院建成后,还将根据老人个性、健康状况和需求不同,提供精准服务,收费标准也各有不同。
银桥花园社区养老院计划在明年春节前后运营,有望在1年内达到80%的入住率。据此,颛桥镇将以点带面,在全镇范围内条件成熟的小区逐步推广该种模式。同时,微型养老院若能连锁经营,其运营成本也将大大降低,有利于市场的孕育和开发。
用地、补贴等利好政策吸引众多社会力量关注居家养老市场,虽有经营风险,但仍有民办机构布点抢滩市场
这是机遇风险并存的市场
发挥各自优势两民办机构抢滩市场
朗力总经理朱庆海称,养老这项“夕阳事业”,现在是“朝阳产业”,很多企业都有意进入。然而,由于自负盈亏的经营风险,居家养老市场,观望者多,入市者少,目前只有晚霞与朗力两家民办机构在正式开展布点工作……
输血都有其他产业支撑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院基本都是由社区免费或者廉价提供场所,民办机构改建后自负盈亏。一个站点的改建费用在几万到几十万之间,而仅靠托老服务收取的费用,不足以弥补人工和运营成本。新建的居家养老服务点将有较长一段时期处于亏损状态。
这导致居家养老市场虽然观望者众多,真正入市者却很少。目前,只有晚霞与朗力两家民办机构在正式开展布点工作。老牌机构晚霞已建立11个点位,并有7个点位正在洽谈之中。而“新秀”朗力则有3个点位。两者都打算以连锁经营模式进行扩张推广。
如果要连锁经营,必须有足够资金。记者了解到,无论晚霞还是朗力,都有其他产业经济作为支撑。高敏告诉记者,晚霞的股东有做外贸与房地产的,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朱庆海也表示,自己主要的经营项目是广告与工程,能为养老项目输血。人才方面,晚霞与朗力都与相关护理院校达成合作协议,并在积极筹建自己的培训机制。据了解,朗力提供的待遇在整个行业属于中上水平,一名基础护士底薪1700,吃住全包还有绩效考核和保险。同时,朗力为员工制定了较为明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努力构建具有亲和力的企业文化。朱庆海说,要留住人,就要提供可观的待遇和良好的平台。高敏认为,大型养老机构之所以吸引不了年轻人,是因为大多在偏远地带,远离市中心,而年轻人则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和消费习惯。
侯丹从英国留学回来后就加入朗力团队。她说,自己在国外时就一直想从事与养老相关的工作。理疗师谢仪出身中医世家,他是从阆中市中医院辞职来到朗力的,他说,“我想上门为更多的老人服务”。
竞争 一个有基地一个团队年轻
晚霞采用的是后台加前端的管理模式。晚霞拥有一个养老基地,已形成成熟的运作机制。这个基地可以为前端的社区服务站点输送人才和物资,再加上布点较多,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站点之间的资源共享也能够节约成本。
朗力的优势则在于团队的年轻化且专业化程度较高,采用的是“肯德基式”的人才管理方法,为每个员工建立明晰的职业规划,最后通过站点扩建,年轻员工能很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站长。
不过,当下的首要任务还是占领市场。对晚霞和朗力来说,这半年将非常忙碌,与各个街道的洽谈正在逐步提上日程。双方都希望将成都所有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揽入囊中,一场针对微型养老院经济的抢滩行动已经呼之欲出。
合作:不是每个街办的邀请都会很快答应
民办养老机构在寻找街道合作,部分街办也在主动寻求合作对象。晚霞就接到了来自石羊场、五块石等街道的邀请。但高敏表示,并非每个街办的邀请他们都会很快答应,他们也需要对合作场地进行考察,结合实际情况看是否适合修建托老所。
朱庆海也表示,部分街道挑选的场地并不适合修建托老所,他们就不会盲目承接下来。“朗力很认同„三近原则‟,即离家近,离医疗机构近,离公共设施近,所以我们在修建托老所的时候也会尽量去考虑这些要素。”此外,朱庆海也希望,街道办在提供场地的时候能够提供更多支持,减低朗力场地改建的成本。
总之,两家机构在与街道洽谈的过程中,既有请求,也有要求。有机构预计,中国养老服务产业规模将在2015年超过4500亿元。巨大的市场机会已吸引各类资本的目光。今年9月,国务院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已印发,我省的实施意见正在加快制定中,养老服务业蓄势待发。但要涉入这个新兴行业,各类资本也还有诸多顾虑,既有国家政策的顾虑,也有要素保障的顾虑,还有商业模式的顾虑。今日起,本报推出《谁来争抢千亿“夕阳”商机?》系列报道,从投资者的视角对养老服务业的市场机会、进入路径和风险、期待的产业政策等方面进行调查,并邀请规划政策制定部门、业内专家等共同为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推动形成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出谋划策。
以下是来源于四川日报的信息:
这种社区养老机构被称为“微型养老院”。仅去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就有82家“微型养老院”,今年还要再建成125家。“很人性化,老人容易接受。”成都西部老年联合会会长袁晓源很认同微型养老院。
按文件规定,投资者开办社区养老机构的门槛不难测算:场地由社区提供,并不收取资金;200平方米的装修改建费约12至15万元;再加上家具设施购置费,减去每床5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初期投入10至20万元就可以建一个10张床位的“微型养老院”。成都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副处长黎文强解释了这一政策的初衷:市区寸土寸金,各社区只需挤出200多平方米的空间,通过“公建民营”的模式,可以大大降低投资者进入养老产业的投入门槛,发展市内养老。
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型养老院面临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
第二篇:完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方式
完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方式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科学发展
—吴中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建议
吴中区民政局陆丽娜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时代,而苏州市吴中区同样面临这一现实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渐弱化,建立完善新形势下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方式已势在必行。本文旨在通过对吴中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从而促进我区养老事业不断发展。
一、吴中区老龄人口情况
吴中区下辖7个镇、8个街道,81个社区、84个村,地域面积2229平方公里,总人口577001人。全区城乡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共10.1万。其中,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65813人,70―79岁之间的老年人30640人,80―89岁之间的老年人11060人,90―99岁之间的老年人1257人,100岁以上的老年人14人。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17.5%。其中农村老龄
人口占全区老龄人口的71.5%。
二、当前我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的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从总体上看还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服务内容比较单一。目前,我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虽然承诺的服务内容和项目较多,但实际上真正提供给老年人的往往比较单一,由此所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与老人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另外,老年服务设施规模较小,档次不高,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二是宣传工作不够到位。由于缺乏足够的宣传力度,个别部门对社会化居家养老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在居家养老组织体系中有关部门之间还缺乏有效配合,各涉老部门之间缺少足够的协调沟通,没有真正形成合力。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
三是养老社会化程度不够。社区老年福利设施由国家、集体包办,民政部门直办直管的做法还没有根本改变。开辟政府、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筹资渠道,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的力度还不够。
四是专业人才比较缺乏。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绝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执业资格,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项
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我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
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走政府、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养老保障道路。鉴于此,在今后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方面,我们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广泛宣传,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首先,应当紧密结合贯彻以德治区战略,在全区上下广泛开展系统、持久、深入的有关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使社会各界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形成共识,进一步提升为老服务的社会荣誉感和责任感,努力营造一个社会关心支持,个人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其次,做好向居家老人的宣传教育,逐步改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消极的消费理念,增进老年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消除顾虑和偏见,鼓励更多的老年人主动融入社区大家庭,乐于接受服务;再次,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尊老爱老教育,教育他们从身边做起,从家庭做起。学校、共青团组织要鼓励、动员、组织青少年参加一些援助困难老人的活动;要支持并推动社会志愿者义务为老年人服务,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困难,进而在全区逐步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2、建设一支热心于居家养老的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工作队伍。要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人才培养,重视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培训,适时引入社会工作职
业资格和职业技能认证制度,民政、劳动等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充分调动和发挥发挥团区委、区妇联、区老龄办、区残联等部门在养老工作中积极性,通过岗前培训与在岗轮训等方式,分期分批地对管理人员和服务员进行培训。同时,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动员、组织、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和广大居民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积极倡导低龄健康老年人参与为老志愿服务。要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和管理,在充分尊重志愿者意愿的基础上,对志愿者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进一步调动和发挥社会志愿者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3、鼓励和创建多元投资的养老服务机制,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益补充。居家养老服务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范畴和社会公益事业,要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居家老人的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和完善市场化运作养老机构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运行机制。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和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机构事业,并给予政策扶持,提高政策吸引力。对社会兴办的养老机构,建议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在用地、税收和公建配套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以调动其积极性。要大力拓宽养老工作的融资渠道,引导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和慈善机构资助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4、建立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一方面,在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管理上,建立评估和监督机制,通过建立质量标准,实行评估审核,并对实施过程及结果加以监督,从而确保此项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建立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的有效机制。建议成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予以科学量化,确保评估的公正、公平。根据评估结果,奖励符合质量标准的机构,监督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机构改进工作,对最终不能达到质量标准的机构取消资格或吊销执照。
5、有效整合社区资源,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一步拓展空间。充分挖掘、有效整合和利用社区现有的可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资源,不仅可大大节省政府的支出,而且又可提高社区资源的利用率。区政府应重视社区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努力做好可以利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资源拥有者和经营者的沟通、说服、教育、协调工作,使其当好牵头人。要协调各方利益,把我区现有的社区养老文化娱乐、卫生医疗保健、日常生活照料、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服务资源项目综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卫生、教育、文体、司法、心理干预等社会生活和精神慰籍层面的帮扶和服务,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使居家养老工作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
第三篇:居家养老
推广农村居家养老 全力破解养老难题
2009年年初,富阳启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广工作,在全市23个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完善市、街道(镇)和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2009年12月,社区养老的成功经验延伸到农村,逐步深化和拓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富春街道杨清庙村、春江街道山建村、新登镇塔山村和湘溪村、常安镇横槎村、湖源乡新三村6个行政村实施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服务对象主要是户籍在试点村内且常年居住的老年人。
目前富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有94724人,占总人口的14.75%,每年还以全市老年人总数3%的速度净增长。目前空巢独居的老年人有1.4万余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5.3%。从2007年起,富阳市除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外,还加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全力破解养老难题。去年12月,总投资1.26亿元含市社会福利中心和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开工建设,将主要解决城镇“三无”老人集中供养问题以及满足不同层次养老需求;孤残儿童康复寄养中心主要解决社会弃婴、孤儿的集中供养问题以及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和寄养业务。
第四篇:居家养老
红旗路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充分发挥计生服务技术和计生协会网络优势,把生育关怀行动向急需关注的老龄人群延伸,进一步积极探索、稳步推进计划生育家庭居家养老保障制度,为老年计生家庭提供包括疾病预防保健、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使老人们生活在温暖、舒心的环境里,逐步实现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基本需求。
一、推行政策宣传服务。积极向老人们宣传省、市计生奖扶政策标准以及办事处推出的计生家庭优惠政策,并按时发放奖励扶助、独生子女父母金等,让他们优先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实施健康检查服务。定期开展义诊活动,并结合该区全民健身活动,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进行免费检查身体(测量血压、血糖、心电图等),对行动不便、偏瘫在床或家中无人照顾的老人,入户为其检查身体;对当时就能检查出的结果,当时告知老人,方便老人及时就医;对需要综合评价的诊断,待综合诊断出来后及早告知老人;对所有体检的老人进行健康评价,建立了健康档案,开出健康养生食疗处方,做到无病早预防,有病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三、开展志愿者零距离服务。各社区成立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号召志愿者上门为老人服务,为计生老人提供家政服务,例如:打扫卫生,帮助购买生活用品,*******让老年人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
四、开展文体娱乐服务。各社区利用老年活动室、室外活动场地、人口学校等精心举办老年人趣味活动、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等,使广大计生老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精心照料,在精神上得到关爱和慰藉,促进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五篇: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服务站自评
当社会进入老龄化以后,居家老人成了弱势群体。为顺应老龄化社会发展形势需要,更好地为村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我们村在镇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协助下,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并初步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已初步成效。以下是我村自居家养老服务站建立以来的四点主要做法:
①深入调查研究,明确服务对象。
为了更好了解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情况,我村根据老年人状况和需求进行了摸底排查。根据居家老人居住状况、养老意愿、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方面展开调查并确定了无偿、低偿、及有偿的服务对象。
②建立健全各项目制度和服务体系
首先成立了专门的居家养老领导小组,组长由村书记担任,副组长由村主任担任,下设成员5人的领导机构。由村全额出资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站内设有休息室、阅览室、棋牌室、兵乓球室等一系列服务项目。站长由德高望重的原村主任担任,下设常务副站长及成员共计10余人,明确工作职责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为有需求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提供精神慰藉、个人照顾、家居清洁等一系列力所能及的帮助。③创新服务,充实活动内涵
首先,居家养老服务站成员按照居家养老服务对象需求,合理调整创新服务计划和服务内容,有效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将政
府的爱老护老政策落实到实处,深入每个老人的心头。每逢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佳节来临之日,我站组织工作人员到老人身边送去慰问物品,并了解老人目前的生活情况,倾听老人对我站服务工作的开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关注老年人精神世界。站内阅览室、兵乓室、棋牌室全天为老年人开放,丰富业余生活;多次组织老年健身队伍参加广场舞等一系列活动,锻炼老年人的身体。
④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全社会都需要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社会氛围,人人都应有尊老、敬老、助老”意愿,为推进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我居家养老服务站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力量,依托党员群众,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逐步为老人构筑颐养天年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立了针对老年人生活需求和帮助的志愿者队伍。组织志愿者利用节假日、休息日等业余时间到居家养老服务站,为他们做一些在家庭中才能享受到的事情,诸如陪老人寻医问药、陪同聊天谈心、外出散步或娱乐等等,同时这些工作又是居家养老服务站日常管理工作中无法做到的,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于他们的服务是自发的、真诚的,没有功利性,普遍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我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运行至今,在队伍建设和各项服务开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传统美德的核心,为老人提供了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诠释了服务站关爱老人、服务老人的精神实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服务工作与领导的要求和老年人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因为养老服务社会化是一个全新亟待探索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在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展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良好氛围,把这项民心工程做的更加深入人心。
2014礼嘉桥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