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防震减灾专业知识试题范围-天津地震局
防震减灾专业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17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对
2、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中。
错
3、震中距是指从地面上的一点到震中的距离。震中距越大,也就是离发生地震的地方越远,地面造成的损失越小。
对
4、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政府统一发布制度。
对
5、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形成震灾的原因主要有:没有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防,将建(构)筑物建在活断层上、建(构)筑物位于软弱地基上、抗震设计不合理、不按抗震设计施工、施工质量达不到标准等。
对
6、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地区,今后绝对不会发生强震。错 7、1976年唐山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的破坏性地震。
错
8、《防震减灾法》的立法目的和宗旨是: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防震减灾法》第一条)。
对
9、在天然地震中,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的地震是构造地震。
对
10、地震时,地面遭受破坏的程度叫烈度。同一个地震由于距离发生地震的地方远近不同,受到的破坏程度和人对地震的感觉也不一样,因此烈度也不相同。
对
11、解放后,我国发生的灾害性地震,如邢台、海城、唐山都在东部地区,所以我国地震分布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多。
错
12、地震部门专家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向社会发布他做出的地震预测意见。
错
13、震级是对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
对
14、地震预报包括4种类型: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
对
15、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必须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或者规划选址阶段进行。
对
16、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震烈度复核、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地震动时程曲线)、地震小区划、场区及周围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场区地震灾害预测等。
对
17、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即可直接作为该具体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错
二、单选题(28题)
1、地震是地球(D)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烈度和震级的区别(A)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3、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B)
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4、(D)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 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
B、1974年7月28日
C、1975年7月28日
D、1976年7月28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灾法》是我国人民防震减灾基本经验的结晶,也是党中央关于防震减灾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法律化、制度化,它的实施,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它的施行时间是(B)。
A、1997年12月29日
B、1998年3月1日 C、2000年1月1日
6、《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A)A、2002年1月1日
B、2001年11月15日
C、2003年1月1日
D、2002年6月1日 7、2007年地震局、建设部联合发的《关于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实施农居工程的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使全国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A)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的能力。
A、6
B、7
C、5
D、6.5
8、我国防震减灾十年目标是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C)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A、5
B、7
C、6
D、6.5
9、目前,我国共划分为8个地震区和25个地震带,其中大震主要发生在(B)
A、华中、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B、华北、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C、华北、华西、新疆、青藏和海南地震区
D、华西、华中、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10、《防震减灾法》规定,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D)
A、当地地震部门
B、省地震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省 级人民政府
11、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设在(A)
A、中国地震局
B、国务院
C、建设部
D、国务院办公厅
12、(C)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
B、5
C、6
D、7
13、创伤现场急救技术(A)。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 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14、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B)。
A、火山地震 B、构造地震 C、陷落地震 D、人工地震
15、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A)。
A、抗震设防要求
B、抗震设防标准
C、抗震设防设计
D、抗震设防规范
16、我国采用的地震烈度表最高烈度为(D)度。
A、Ⅷ
B、Ⅺ
C、Ⅸ
D、Ⅻ
17、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A)。
A、各类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
B、大地震动
C、地面开裂
D、火灾
18、我国较大规模地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从(A)后开始的。A、1966年邢台地震
B、1975年海城地震
C、1976年唐山地震
19、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C)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A、三个月
B、1-2年
C、10年
20、震中区从感到地动到房屋倒塌之间的时间一般为(A)。A、10~20秒
B、1分钟左右
C、几分钟左右
21、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一年约有五百万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地震约有(C)次左右。A、10000
B、5000
C、1000
22、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A)。
A、台湾、西藏、新疆、云南
B、台湾、西藏、云南、河北
C、台湾、西藏、云南、四川
23、我国约有(B)的国土处于基本烈度Ⅵ度及其以上的地区,因此,提高我国城镇和企业的综合防御地震灾害能力非常重要。A、60%
B、80%
C、90%
24、我国处于(A)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国家。
A、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欧亚地震带和台湾地震带
25、世界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B)。
A、1923年日本关东8.3级地震
B、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 C、1964年阿拉斯加8.4级地震
26、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将地震灾害事件分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较大地震灾害、一般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C)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
A.50人以上、200人以下
B.50人以上、300人以下
C.50人以上、350人以下
27、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中国地震局负责全国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B)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督管理工作。
A、乡镇以上政府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地震工作管理机构
C、市级以上计划部门
2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颁布实施时间为:(B)。
A、2001年
B、1997年
C、1995年
三、填空题
1、震中距是指从地面上的一点到震中的距离。震中距越大,也就是离发生地震的地方越远,地面造成的损失越小。
2、地震时,地面遭受破坏的程度叫烈度。
3、震级是对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
4、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必须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或者规划选址阶段进行。
5、《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是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
四、简答题 1、2007年地震局、建设部联合发的《关于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意见》提出的农居工程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经济实用、抗震安全;坚持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2、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形成震灾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没有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防,将建(构)筑物建在活断层上、建(构)筑物位于软弱地基上、抗震设计不合理、不按抗震设计施工、施工质量达不到标准等。
3、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地震烈度复核、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地震动时程曲线)、地震小区划、场区及周围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场区地震灾害预测等。
第二篇:地震局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一、法制工作:
1、重视对《防震减灾法》、《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
2、向市政府再次申请出台《连云港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3、依据《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解决塔山水库工程对赣榆地震台的影响。
4、按照《防震减灾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了《连云港市地震局职位说明书》。
5、制订和完善了系列地震行政执法管理程序。
6、制订了田湾核电数字地震监测台网中心《值班制度》,为整个数字地震台网顺利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监测工作:
1、田湾数字地震监测台网建设
经省政府批准并投资,由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和省地震局共同承担建设任务的田湾核电站数字地震监测台网于2001年4月正式开工,同年底基建工程基本完成,2002年台网建设进入仪器设备安装调试的关键阶段,7月底,包括5个子台、一个信号中继站、一个数据处理中心基本建成,8月份开始试运行。工作中,我们通过一抓“落实”,二抓“措施,落实到位”,三抓“检查督促落实到位”,解决在台网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成立了“市地震数据处理中心”。
2、立足发展提高,力争做强做大
中国地震局和各地震局在“十五”期间拟对观测环境和观测条件较好的国家基本台连云港地震台按国家基准台的建设规模和管理要求进行改造和扩建。届时,连云港地震台将建成集监测、预报、科研、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地震台。
“十五”期间,我市拟建“地震前兆台网”,届时,我市以MDCB电磁波和地热观测为主的前兆观测项目将成网布局。
3、信息资料传输系统建设。
田湾数字地震监测台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配套环节——数据传输及处理问题,必须与台网的5个子台同步建设。在市政府的关心协调下,市职业技术学院无偿提供二间教室作为台网中心用房,解决了各子台的传输和数据处理问题。
4、市地震局内部建设局域网,各办公室微机与服务器相连并与省局前兆网、信息网联网,可随时调用省局地震目录、震情报告、会商意见等信息。在市政府网站中设有市地震局网页,经常发布防震减灾工作动态和科普知识,为各部门及广大网民了解地震知识,关心和支持防震成灾工作架起了一座空中桥梁。
5、预报方案与震情跟踪、会商
制定了《连云港市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印发了“连云港市震情监视和短临跟踪工作措施”的通知。
每季度一次震情会商,并及时以《震情》简报形式向市四套班子、市有关单位发放。11月中旬,完成《江苏省~地震趋势研究报告。
6、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及培训
群测群防是我国防震成灾工作的重要特色,我市的群测群防工作主要是依靠和发挥企业台的作用,并把它作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市局重视对企业台站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先后请市国土资源局张传藻、市气象家冯家沛、省地震局谢华章、卢永、缪发军、徐戈等来讲授有关方面的科学知识,通过学习培训,不但提高了我市专业地震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对企业台站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震灾防御
l、田湾数字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是我局目标的计划实施项目,该项目在2002年基本完成。
2、我市市区建设项目之一的市行政中心于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市局2002年年初委托省地震工程研究院承担并完成了新区局部2.3平方公里区城内一条断层探测工作。及时递交市国土局和规划局,保证了新行政中心土建工程如期施工。
四、地震宣传
本着工作有计划性,适时、适度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2002年全市投入宣传经费5.6万元,受教育人数达百万人次,散发宣传材料3.5万份,举办科普知识讲座15场次,编佣连云港防震减灾》4期,更换市地震局网页内容3次,完成年鉴编写。
五、地震应急
l、建有40多平方米的连云港市防震减灾指挥中心。
2、在市数据处理中心安装震后趋势快速判定相关软件系统,设有投影仪等配套设备。市局和数据处理中心明确分管领导和技术人员负责应急工件。
3、认真做好应急数据收集工作,及时上报。
4、认真做好全省第二次应急工作检查工作,协助新海发电有限公司和南化连云港碱厂的应急检查。两个企业台向省检查组作了地震应急工作专题汇报,并接受了省检查组的各项检查。地震应急工作受到了检查组的肯定和表扬。
第三篇:县地震局防震减灾自查报告
XXXX防震减灾
自查报告
根据池州市地震局《关于报送安徽省XXXX防震减灾目标考核材料的通知》(池震[XXXX]20号)文件要求,我县高度重视,及时组织人员,对照《安徽省XXXX防震减灾目标考核细则》各项内容,认真开展自查工作。现将自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防震减灾组织领导
(一)建立健全议事制度
XXXX年9月13日,县长
在县政府第一会议室主持召开XXXX第 12 次县长办公会。(县人民政府县长办公会议纪要〔XXXX〕12 号),经会议讨论决定,一是同意县职业教育学校申报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XX镇XX社区申报市级地震安全示范区;二是在财政预算安排的基础上,据实增加地震工作经费,用于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示范区和居民示范区建设。
(二)加强队伍能力建设
1、成立防震减灾领导小组
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确保防震减灾的组织领导工作落到实处。
2、健立健全地震机构
2012年6月,根据石科技〔2012〕10 号文,经县委、县政府同意,以石编〔2012〕29 号《关于县地震局机构设置的批复》成立了县地震局,增加了2名事业编,提高预算经费。2013年通过公开招,考招了1名,XXXX年在全县事业编制人员选调了1名,现人员已配齐。各乡镇人民政府安排镇村两级防震减灾助理员,随时做好防震减灾日常工作。
(三)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一是,2015年11月份,我县石科技字[2015]14号文《关于印发<县科技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十三五”规划编制中,落实经费,结合“5.12”防震减灾日,在各中小学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加大对防震减灾示范点基础设施投入建设。二是地震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逐年提高,经费用于地震知识普及宣传、地震台运行维护、网络通信及抗震设防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等,以确保防震减灾工作正常运行。
二、地震监测预报
(一)台网建设、运维及环境保护
白果树地震台始建于1976年,是当时皖南地区省属3个台站之一,1991年撤销。在省、市地震局关心支持和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县地震台得以复建,2015年7月10日,并网运行,完成“一县一台(站)”目标。同时不定期抽查各宏观观测点、地震监测设备及周边检测环境,并配合省地震局对地震台内部环境进行优化,更好的保障地震台内检
测仪器运行。
(二)建立健全“三网一员”机制
1、建立群测群防体系
根据我县地震地质特点、地震活动图及动物对地震的敏感度建立宏观震情观测点,按照考察分级分类管理、动态监控预警和宏观震情月信息报告制度进行管理,要求观察员按照“有宏观异常现象即时报,没有宏观异常现象天天记录”的基本要求,认真地开展工作,每天填报观测日志。并多次对观察员进行业务培训,按时发放群测群防网点人员工作补助。
2、建立防震减灾助理员制度
全县按要求建立健全三网一员体系,推进地震宏观观测网、灾情速报网、知识宣传网建设。全县8个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均配齐,实现管理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各乡镇在各自的行政村也建立了防震减灾助理员,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工作队伍。
3、加强“三网一员”的业务管理和培训
为提高“三网一员”业务素质,我们采取“请上来”集中培训和“送下去”面对面传授相结合。一年来,我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余次。
三、震灾预防
1、设立行政审批窗口,落实抗震设防并联审程序
经县政府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将县科技局(地震局)纳
入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参加县规划会议。2015年第二次县长办公会议纪要第九项“同意将建设工程防震设防纳入联审联批程序”,并在行政服务大厅设立行政审批窗口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核定、竣工验收进行审批。XXXX按照设防要求对我县共有25起新建工程进行抗震设防核定,记录备案。
2、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
我县严格执行《安徽省农房建设抗震技术规定(试行)》要求,对城镇老旧区和棚户区改造进行落实加固、维修、拆除改造,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保证建筑材料和施工质量,改造后房屋达到了应有的抗震性能。XXXX年我县在仁里镇和平社区新建一处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11月1日已通过省地震厅、民政厅、省科协联合评审并发文(皖震发[XXXX]230号)。
3、农村居民抗震示范点建设
为全面推进抗震减灾农村居民示范点工程建设,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农民群众居住条件,努力提高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能力,我县多部门合作,在农村居民示范点工程建设上加强选址、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抗震设防指导和监督工作。我县XXXX年在仁里镇新建一处农村居民抗震示范点,示范点面积7039.44M2,涉及农户72户,该示范点建设也为我县后期农村居民点工程抗震建设起到很好示范带动作用。
四、地震应急救援
1、建立完善应急指挥系统
设立了县地震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政府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兼任;一般地震灾害发生后,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局(地震局),办公室主任由县科技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并建立了地震应急救援协作联动机制。
2、建设城区紧急避难场所
为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能力,我县对城区紧急避难场所、物资储备场所进行规划,进一步完善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我县改造后主要避难场所共计三处,分别为东方红广场、第二中学体育广场、县人防工程,总面积达3.2万平方米。
3、建立了应急救援队伍
依托县消防大队专业力量,组建了23人的地震紧急救援专业队伍,依托各乡镇民兵、护林防火小分队组建了8个地震应急救援小分队,并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
4、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开展预案演练。
2015,我县参照省、市编制地震应急预案要求,重新修订防震减灾预案,下发防震减灾指导文件,指导镇街、社区、及企业和学校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指导有关单位编制防震减灾工作方案。
“5·12”期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计开展了防震减灾
应急演练20余次,参与人数达3000人次。9月10日,县科技局(地震局)联合县人武部、教体局、县消防大队在中学开展了XXXX级高一新生“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鲁俊现场观摩指导。
五、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1、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
我县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事业,防震减灾意识逐步提升。“5·12”期间,县科技局(地震局)借助县电视台在我省12个电视频道巡回播放防震减灾宣传标语,增强全民防灾减灾观念,在池州日报专版刊登地震自救求生方法,提高全民防灾减灾能力,同时通过电信编辑宣传短信,向全县县乡干部,防震减灾助理员,各村、社区支书、主任,企业法人进行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县科技局(地震局)、县教体局联合发文,要求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在农村和社区宣传栏张贴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画,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走访小区住户,向他们发放材料,宣传防震常识及小知识。防震减灾宣传基本上做到了长流水,不断线。
2、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示范学校建设 县实验小学2014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学校,2015年XX中学被评为省级示范学校,XXXX年10月31日我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通过省地震厅、民政厅及省科协三家联合评审,被授予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师范学校(皖震发[XXXX]299
号)。
六、附加
县地震局荣获2015安徽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称号。XXXX被市地震局推荐申报全省地震系统先进集体。
第四篇:地震局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一、法制工作:
1、重视对《防震减灾法》、《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地震局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2、向市政府再次申请出台《连云港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3、依据《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解决塔山水库工程对赣榆地震台的影响。
4、按照《防震减灾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了《连云港市地震局职位说明书》。
5、制订和完善了系列地震行政执法管理程序。
6、制订了田湾核电数字地震监测台网中心《值班制度》,为整个数字地震台网顺利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监测工作:
1、田湾数字地震监测台网建设
经省政府批准并投资,由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和省地震局共同承担建设任务的田湾核电站数字地震监测台网于2001年4月正式开工,同年底基建工程基本完成,2002年台网建设进入仪器设备安装调试的关键阶段,7月底,包括5个子台、一个信号中继站、一个数据处理中心基本建成,8月份开始试运行。工作中,我们通过一抓“落实”,二抓“措施,落实到位”,三抓“检查督促落实到位”,解决在台网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成立了“市地震数据处理中心”。
2、立足发展提高,力争做强做大
中国地震局和各地震局在“十五”期间拟对观测环境和观测条件较好的国家基本台连云港地震台按国家基准台的建设规模和管理要求进行改造和扩建。届时,连云港地震台将建成集监测、预报、科研、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地震台。
“十五”期间,我市拟建“地震前兆台网”,届时,我市以MDCB电磁波和地热观测为主的前兆观测项目将成网布局。
3、信息资料传输系统建设。
田湾数字地震监测台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配套环节——数据传输及处理问题,必须与台网的5个子台同步建设。在市政府的关心协调下,市职业技术学院无偿提供二间教室作为台网中心用房,解决了各子台的传输和数据处理问题。
4、市地震局内部建设局域网,各办公室微机与服务器相连并与省局前兆网、信息网联网,可随时调用省局地震目录、震情报告、会商意见等信息。在市政府网站中设有市地震局网页,经常发布防震减灾工作动态和科普知识,为各部门及广大网民了解地震知识,关心和支持防震成灾工作架起了一座空中桥梁。
5、预报方案与震情跟踪、会商
制定了《连云港市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印发了“连云港市震情监视和短临跟踪工作措施”的通知,工作总结《地震局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每季度一次震情会商,并及时以《震情》简报形式向市四套班子、市有关单位发放。11月中旬,完成《江苏省2003地震趋势研究报告。
6、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及培训
群测群防是我国防震成灾工作的重要特色,我市的群测群防工作主要是依靠和发挥企业台的作用,并把它作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市局重视对企业台站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先后请市国土资源局张传藻、市气象家冯家沛、省地震局谢华章、卢永、缪发军、徐戈等来讲授有关方面的科学知识,通过学习培训,不但提高了我市专业地震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对企业台站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震灾防御
l、田湾数字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是我局目标的计划实施项目,该项目在2002年基本完成。
2、我市市区建设项目之一的市行政中心于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市局2002年年初委托省地震工程研究院承担并完成了新区局部2.3平方公里区城内一条断层探测工作。及时递交市国土局和规划局,保证了新行政中心土建工程如期施工。
四、地震宣传
本着工作有计划性,适时、适度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2002年全市投入宣传经费5.6万元,受教育人数达百万人次,散发宣传材料3.5万份,举办科普知识讲座15场次,编佣连云港防震减灾》4期,更换市地震局网页内容3次,完成年鉴编写。
五、地震应急
l、建有40多平方米的连云港市防震减灾指挥中心。
2、在市数据处理中心安装震后趋势快速判定相关软件系统,设有投影仪等配套设备。市局和数据处理中心明确分管领导和技术人员负责应急工件。
3、认真做好应急数据收集工作,及时上报。
4、认真做好全省第二次应急工作检查工作,协助新海发电有限公司和南化连云港碱厂的应急检查。两个企业台向省检查组作了地震应急工作专题汇报,并接受了省检查组的各项检查。地震应急工作受到了检查组的肯定和表扬。
第五篇:连云港市地震局2009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3、依据《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解决塔山水库工程对赣榆地震台的影响。
4、按照《防震减灾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了《连云港市地震局职位说明书》。
5、制订和完善了系列地震行政执法管理程序。
6、制订了田湾核电数字地震监测台网中心《值班制度》,为整个数字地震台网顺利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监测工作:
1、田湾数字地震监测台网建设
经省政府批准并投资,由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和省地震局共同承担建设任务的田湾核电站数字地震监测台网于XX年4月正式开工,同年底基建工程基本完成,XX年台网建设进入仪器设备安装调试的关键阶段,7月底,包括5个子台、一个信号中继站、一个数据处理中心基本建成,8月份开始试运行。工作中,我们通过一抓“落实”,二抓“措施,落实到位”,三抓“检查督促落实到位”,解决在台网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成立了“市地震数据处理中心”。
2、立足发展提高,力争做强做大
中国地震局和各地震局在“十五”期间拟对观测环境和观测条件较好的国家基本台连云港地震台按国家基准台的建设规模和管理要求进行改造和扩建。届时,连云港地震台将建成集监测、预报、科研、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地震台。
“十五”期间,我市拟建“地震前兆台网”,届时,我市以MDCB电磁波和地热观测为主的前兆观测项目将成网布局。
3、信息资料传输系统建设。
田湾数字地震监测台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配套环节——数据传输及处理问题,必须与台网的5个子台同步建设。在市政府的关心协调下,市职业技术学院无偿提供二间教室作为台网中心用房,解决了各子台的传输和数据处理问题。
4、市地震局内部建设局域网,各办公室微机与服务器相连并与省局前兆网、信息网联网,可随时调用省局地震目录、震情报告、会商意见等信息。在市政府网站中设有市地震局网页,经常发布防震减灾工作动态和科普知识,为各部门及广大网民了解地震知识,关心和支持防震成灾工作架起了一座空中桥梁。
5、预报方案与震情跟踪、会商
制定了《连云港市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印发了“连云港市震情监视和短临跟踪工作措施”的通知。
每季度一次震情会商,并及时以《震情》简报形式向市四套班子、市有关单位发放。11月中旬,完成《江苏省XX地震趋势研究报告。
6、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及培训
群测群防是我国防震成灾工作的重要特色,我市的群测群防工作主要是依靠和发挥企业台的作用,并把它作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市局重视对企业台站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先后请市国土资源局张传藻、市气象家冯家沛、省地震局谢华章、卢永、缪发军、徐戈等来讲授有关方面的科学知识,通过学习培训,不但提高了我市专业地震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对企业台站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震灾防御
l、田湾数字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是我局目标的计划实施项目,该项目在XX年基本完成。
2、我市市区建设项目之一的市行政中心于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市局XX年年初委托省地震工程研究院承担并完成了新区局部2.3平方公里区城内一条断层探测工作。及时递交市国土局和规划局,保证了新行政中心土建工程如期施工。
四、地震宣传
本着工作有计划性,适时、适度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XX年全市投入宣传经费5.6万元,受教育人数达百万人次,散发宣传材料3.5万份,举办科普知识讲座15场次,编印《连云港防震减灾》4期,更换市地震局网页内容3次,完成年鉴编写。
五、地震应急
l、建有40多平方米的连云港市防震减灾指挥中心。
2、在市数据处理中心安装震后趋势快速判定相关软件系统,设有投影仪等配套设备。市局和数据处理中心明确分管领导和技术人员负责应急工件。
3、认真做好应急数据收集工作,及时上报。
4、认真做好全省第二次应急工作检查工作,协助新海发电有限公司和南化连云港碱厂的应急检查。两个企业台向省检查组作了地震应急工作专题汇报,并接受了省检查组的各项检查。地震应急工作受到了检查组的肯定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