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铜山县2008年度农桥建设自评报告
铜山县2008年度农村桥梁建设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为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管理,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铜山县财政局关于开展2009年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通知》(铜财绩[2009]4号的任务要求,依据《铜山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铜财绩[2009]1号)和《关于印发〈铜山县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铜财绩[2009]2号)文件规定,铜山县财政局绩效评价科开展了2008年度农村桥梁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现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对我县2008年度农村桥梁建设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并形成自评报告。
一、农村桥梁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2008年度省下达我县农村桥梁建设计划90座(其中:新建3座,重建84座,改建1座)。第一批计划建设83座、第二批增补指标计划建设7座。2008年度实际建设88座(其中有房村窦家东桥是一个指标实际改建两座).第一批实际建成82座,第二批实际建成6座。根据农业科提供的数据来看,项目总投资计划为1041.29万元,实际投资1043.56万元,整个工程超支2.27万元。从水利局提供的数据来看,项目总投资计划为1041.29万元,实际投资995.94万元,资金结余45.35万元。全县已建成的88座农桥合同价982.29万元,决算价941.92,节约资金40.37万元。平均单座桥梁造价10.7万元,建设桥梁总面积达10897平方米,平均单位桥面面积造价0.09万元/㎡。
(二)项目立项情况:
一是项目库筛选制度在实地考察、现场勘察的基础上建立农桥项目库,2008年度修建的农桥是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从2007—2010年农桥项目库中筛选出来列入当年改造计划的危桥,每个乡镇基本上是4座,损毁农桥多的乡镇4—5座,在现有财力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使乡镇干部乐意,农村群众满意,让农民充分感受到党的惠民政策和阳光财政的实惠。
二是统一设计图纸对老桥原设计标准、毁坏情况逐一进行现场查勘,根据勘察结果,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的原则,由徐州市水利设计院统一设计。在设计中还充分结合农村实际,体现“安全、实用、经济、美观、超前”的特点,对大中沟上的桥梁一般按农村生产桥的规格设计,本次建设的88座农桥中,全部设计为板梁桥。对一些地理位置较特殊、过往车辆较多的桥,则适当增加桥面宽度,提高荷载设施能力,方便农副产品的外运。总之,做到一桥一图、定点定位,贴合实际,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三是统一招标农桥建设是一项专业技术极强的工作,为确 保工程质量,采取了招投标制的办法,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原则。考虑到农桥分布乡镇广、跨度大,为便于管理把64座农桥分为两个标段,按照“公开、公平、公证”的原则,通过严格的招标程序,铜山县水利工程处和铜山县土方机械化施工管理处分别中标。
四是建立公示制度农桥建设计划确定后,通过新闻媒体或以其他形式,向当地群众公示项目建设地点、建设标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督电话以及桥梁造价、资金来源等内容,接受各界群众的监督和指导。
五是统一施工同中标商签订施工合同后,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组织施工,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目前2008年度的90座农桥除2座银特殊情况没有施工,其余的82座农桥建设已于2008年12月份全面完工,增补的6座农桥也于2009年的4月份完工,并经过县级验收为合格等级。
六是统一监理为确保农桥的施工质量,避免农桥设计、施工、管理在铜山境内封闭运行,经过考查和观看监理工程,确定具有桥梁管理资质的徐州保平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徐州华夏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作为我县农桥建设质量监理部门。同时,对监理部门按照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提出对农桥工程依图纸为依据在施工过程中用材规格、标准、抗压及工程质量等一系列项目的严格要求,监理工程师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监 理工作,制定监理工作制度,认真做好监理记录及各种材料的测试,建立一桥一档的监理档案管理制度。同时,农桥所在地村选出一名群众代表作为农桥质量监督定点联系人,监督施工质量和监理工作。
七是项目竣工验收考核制度项目完工后,由施工单位向县财政局、水利局提出书面申请验收报告,县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按照验收标准逐桥打分,评出优良、合格、不合格等级,对于被评为优良等级的桥梁给予奖励,不合格的桥梁限期整改或重建。通过验收88座农桥全部被评为合格等级。
八是建立资产移交管护责任制度建是基础,管是关键。农桥建设竣工后,办理了资产移交,明确镇政府为农桥管理责任人,实行终身负责制,制订管护制度,并将管护责任落实乡镇和村组,以确保农桥发挥长久效益。
九是建立工程审计制度为使工程资金充分发挥效益,从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决算等环节严格把关,工程设计完成后,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委派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对每座桥梁按设计图纸,统制工程概算,做好工程预算,序时同步搞好工程决算,并以此作为同施工单位预算工程价款的依据。2008年通过评审,总体节约资金42.16万元,真正把资金用在刀刃上,监督使用到位,杜绝浪费、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现象发生,把财政小公益农桥项目建设得让上级放心、让群众满意。通过社会调查可以看出,群众对农村桥梁建设满意率很高,总体满意率达到了98%。它大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更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如同“乡间彩虹”成为新农村的亮点。综合以上的情况,2008年度农村桥梁建设绩效较好。
二、组织绩效评价的实施过程
首先,我们下达了农村桥梁建设项目绩效评价通知书,明确了该项绩效评价工作的负责人及财政局农业科与县水利局的责任。制定了农村桥梁建设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方案。为做好全县农村桥梁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我局于7月17日召开了农村桥梁建设项目绩效评价专题会议,会议由绩效评价科崔科长主持,财政局分管绩效评价工作的孙明桂副局长到会并讲话,水利局的领导耿庆宏同志也表态讲话,县财政局农业科的朱副科长也参加了会议,为实施农村桥梁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次,认真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由水利局安排专人对全县2008年度的所有农村桥梁的基础资料进行全面的统计汇总,由农业科安排专人提供农村桥梁建设项目投入总量等。之后在房村、伊庄、黄集、郑集等四个镇发放了200份农村桥梁建设项目绩效调查问卷,获得了最基础、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第三,我们根据水利局提供的相关桥梁资料,选取了10 个小农桥作为核查对象,到现场进行实地核查,获取了真实的资料信息。
三、主要绩效
(一)在资金投入方面
农桥建设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投入。2008年农村小公益桥梁建设项目总投资1041.29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资740万元,市财政投资44.88万元,县财政投资256.41万元。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分别占项目总投资的71.1%、4.3%、24.6%,其中,县财政投资比去年增长了1.5个百分点。
(二)在资金支出方面
2008年度分两批拨付工程款941.92万元、勘测设计费31.67万元、监理费22.35万元,累计拨付995.94万元,余额45.35万元为农桥质保金。农桥质保金待桥梁使用一年后无质量问题再进行拨付。
(三)在组织施工方面
认真落实农桥建设的各项制度,确保农桥建成一座质量合格一座,杜绝豆腐渣工程。使财政资金充分发挥效益。全县2008年度建成88座农桥,质量合格数为88座,投入使用87座,投入使用率达98.9%。
(四)社会满意率方面
通过对4个镇进行随机抽样,发放社会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群众对农村桥梁建设满意率很高,总体评价的满意率 达98%。它大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更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存在的问题:
我们县在农村桥梁建设方面总的来说成绩斐然,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也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和加强管理。
(一)个别农村桥梁引桥的建设质量有一些不足。大沟里桥和窦家东桥的引桥都是土质,在夯实路基方面质量没有足够的保障,桥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凹陷。这些从侧面反映出在农桥引桥的质量监理方面还是薄弱环节。详见附图第3页。
(二)农桥的管护力量薄弱,个别农桥损坏后不能及时修复。郑集镇肖楼村的焦新庄桥,因被车撞导致多处裂痕和损坏;没有及时修复。详见附图1、2页。
(三)个别农桥建成后不能投入使用。伊庄的二八河二号桥是我们投入了51万元的资金建成的。但是因为某些原因导致桥的一端被砖头堵住,不能正常使用。详见附图第4页。
五、相关建议:
(一)对于农村桥梁的引桥方面加强质量监管,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填一层土,夯实一层,确保桥面完好无损,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对于不能按照进度施工、工程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不服从监理管理、存在问题不及时整改到位的施工队伍,将清除出场,该队伍今后不得再从事财政投资项目工程施工。同时,施工单位还要确保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确保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和工程质量事故。
(二)加强农桥的管护力度,严格管护人员的职责。目前管护方式都是在农桥建成验收完工后,把农桥的管护职责移交到当地村委会。也没有拨付资金。建议今后各村都安排专人管理负责农村桥梁的管护,每年适当地安排拨付管护奖励金,没有损坏就把奖金发放给管护人员,出现损坏问题由管护人员负责维修。这样,虽然是多支付了一些财政资金,但是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延长了农桥的使用年限,同样也是节约财政资金的一个管理办法。
(三)及时处理化解当地群众之间的矛盾,确保农桥正常使用。对于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农桥堵塞不能通行的,应当及时化解矛盾,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切实让农村桥梁给百姓带来实惠。
铜山县财政局 2009年8月26日
第二篇:农远工程自评报告(本站推荐)
农远工程自评报告
我校是农村中心学校,农远工程为我校配备了模式
一、模式
二、模式三的所有设施。我校农远设备正式运行,也有一个学期了,教师门能正确利用资源进行备课,上课,真正体现了农远工程在教育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最近我校对校内的农远工作进行了自评,我校的自评结果如下:
一、组织机构与制度
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了教研组并真正做到了教研落实在行动上,并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并且上墙。
二、设备集成及安全情况
我校为农远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占教室四间,校内设有齐备的卫星接收单元,建有完整的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做到了相关软件齐备局域网结构合理,线路畅通。安全设施完好。
(校内微机室内有学生机30台、教师机一台、服务器一台、交换机一台,稳压电源一台、服务器资源一套。)
(校内光盘播放室有DVD一台,电视机一台,电视柜一个,教学资料一套)
(校内多媒体教室有投影机一台、计算机一台,多媒体控制台一个,音箱、话筒各一对。)
(卫星接收计算机一台、打印机一台、刻录机一台、电视机一台,VGA分配器一个、UPS电源一台,室外有卫星接收天线一个。)
三、教学应用和管理:
三年级每周一节信息课,我校每位教师每个教室每周上一节运用农远设备课,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当中,充分利用资源学科覆盖面比较广。教研组真正起到了教研组作用,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效果良好。
四、教师培训及应用能力:
教师培训:学校积极听从上级的安排,指定人员参加了市县级培、首先是专职技术人员,之后是管理者、最后是骨干教师,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中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之后,学校又组织了校本培训,使教师们对农远设施运用有所了解,部分教师能够会用。逐步熟练。
应用能力:经培训的教师熟悉了设备性能后,掌握了教学应用方法,经过校本培训后,四十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能运用相应的农远设备进行教学。
通过自评,我看到我校教师能认真运用农远设备进行教育教学,并能看到用农远设备对学校工作的进步,学生成绩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把农远工程的设备用好,管好。
徐楼中心学校
2006年9月
第三篇:特色学校建设自评报告
特色学校建设自评报告范文
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优化学校管理,提升办学品位,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转变教育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一条适合我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以课改求生存、以课改求质量,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寻求农村学校生存之路。现对照《XXX特色学校评估实施细则》,对我校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自评如下:
一、办学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校在XXX校长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农村教育新模式,大胆尝试走新路子,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摸索,在‚让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办学理念的指引下,结合我校实际选定‚以课改求生存、以课改求质量,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寻求农村学校生存之路‛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牢固树立‚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的办学思想,坚持走课改之路,办特色教学。
XXX校长为将特色之路成功走下去,组织教导处制定了《XX初中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将课改确定为学校的特色项目,明确了目标、措施和步骤。在《实施方案》的引领下,教师转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纷纷利用各种渠道钻研学习,学校课改氛围浓厚,逐步打造出一支具有较高专研能力和反思能力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具有自我特色的快乐课堂‚四步教学法‛。
二、特色规划
我校地处定远县东北角一个偏僻的乡镇,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随着教育观念的滞后,学生厌学情绪重,流生现象比较严重。为了让学生愿意学,有人管,学校领导班子我校结合校情,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经过深思熟虑,最后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学校困难的关键。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实践者,更是学习的主体。学校特色建设将这一理念引入到学校的管理中,让学校‚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让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全员参与到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把课改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切切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在特色创建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推进学校的整体发展。为了落实课堂教学改革,课改领导小组制定了《XX初中学习杜郎口模式实施方案》,将课改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我校将特色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实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一是认真做好老师们思想转变工作,让全体教师认识到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让全体教师能积极投入到课改实践当中去。二是通过各种方式让教师们掌握相关的理论,理解掌握杜郎口教学改革的实质,掌握杜郎口各科各种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中实践,使教师们能逐步适应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三是让学生初步适应这种学习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四是认真总结实验推广的成功做法,不断积累实验推广的经验。
全面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里,认真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各学科教学基本上形成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全体教师对各种课型的模式与具体要求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并能熟练地在教学中加以运用。
总结深化阶段:经历了这一阶段的总结深化,老师和学生都能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部分老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家长的满意率高。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三、实施过程
1、组织领导
为切实推动课改工作的进行,加大监督及过程性管理和评估的力度,为此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小组成员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校制订课改检查制度,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考评,纳入班级和教师考评。
2、运作过程
根据学校工作的安排和课改工作的目标和规划,将课堂教学改革列入日程。2009年,除毕业班之外,全部采用‚杜郎口‛教学模式,学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对这种模式进行宣传,利用教研组活动进行教学比赛,每个教研组推荐课改比较好的在全校上教改观摩课。并邀请定远县教研室专家对我校进行实地考察、观摩、调研、指导。经过一年的努力,课改初显成效; 2009年9月,各年级全部采用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 2011年,经过近三年的模仿、探索、总结,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快乐课堂‚四步教学法‛。
‚快乐课堂‘四步教学法’‛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辐射到学校的各个领域,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的主动参与管理学校。学校以学生会为中心,下辖学习部、治保部、文艺部、生活部、体育部、卫生部等部门,涵盖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下,在‚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思想指导下,选拔学生干部和成员,让学生主动参与,管理班级和学校事务,整个过程中,教师不干涉,只起到监督的作用。这一做法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和支持。
快乐课堂‚四步教学法‛的实施,让死气沉沉的课堂重新找到了活力,得到了师生的一致拥护,学生纷纷说‚是快乐课堂让我上课再也不睡觉了‛、‚快乐课堂让我敢于在课堂上大声发言了‛,‚快乐课堂让我知道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等。
3、进行课改探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将课改之路走成功,学校将课改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每学期至少组织三次课改研讨会,教师撰写两篇课改经验反思或总结,并在2011年申报了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论文多人次获得市级二三等奖。教师撰写的课改论文,在市、县论文评选中,先后多人获得一二三等奖。
4、学校文化彰显特色
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承载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曾是:‚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学校围绕课改,积极创建学校校园文化,美化校园墙壁、布置班级文化、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处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念,逐步形成了独特鲜明的校园文化。
四、建设成效
通过近三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课堂教学改革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快乐课堂四步教学法‛,在‚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教师、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1、学校发展: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让我校教师在课改上不断摸索,求实创新,先后获得了市县多项荣誉,学校工作得到了县教育局的肯定和表彰,课改工作也先后吸引了XXX学校和多所兄弟学校来我校参观交流。
2、教师发展
随课改工作的深入,形成了‚敬业爱生、乐教善导‛的教风,师资力量增强。学校课改先锋秦玲玲、李茂林老师在县优质课评比中获得第一名;秦玲玲被评为定远县首届师德标兵,高明伍老师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教师,王德坤老师被评为市模范教师;多位教师教学作品在市县中获奖。
3、学生发展
在‚四步教学法‛的课堂影响下,形成了‚诚实友爱,博学多思‛的学风,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自2008年以来,每年中考考取省市重点高中的人学生都在近50人。有多位学生在在市县举行的各类活动中获奖。
XX初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也在不断的思索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将特色之路走下去。
第四篇:教材建设自评报告
*****系教材建设
项目自评报告
**************学院制
2014年 月
一、教材建设项目实施概况
我*****系领导及各专业带头人针对现目前电力系各专业的发展状况及我们目前教材的使用情况,认为以“示范建设”为契机,建设与我系办学特色相适应的教材已经迫在眉睫。于2013年3月提交了教材建设调研申请报告,得到了院领导的批准和支持。于2013年4月组建了以系主任为组长的教材调研组,分别针对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学生及任课教师设计了四套调查问卷;并对收集到的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了调研报告。
2013年6月我们组建了“示范院校建设”教材编委会,并组织各门课程有经验的任课老师或相应的专业带头人担任教材主编,青年教师参编。形成以编委会统筹并集中审阅,编写工作落实到个人头上的教材建设团队,以保证我们的教材建设工作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参与教材编写工作的老师结合调查问卷和调研报告进行相应的课程标准的编写,结合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置与设计思路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教材编写的内容。
2014年3月我们的教材建设工作圆满完成,此次教材建设项目总共完成了电机技术、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单片机、线路设计等十六门教材的编写工作。并交由出版社进行出版,我们将尽快将这些教材投入到未来的教学活动中。
二、教材建设项目申报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技术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亦校亦厂、师徒传承”的办学模式已是我院的办学
特色和优势。根据教职成[2006]4号文: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面临着新的要求挑战。高职院校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强化实践课教学?怎样结合专业特点真正使“教、学、练、做”合一,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增强岗位对接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这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改革的重中之重。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各专业通过示范建设中的实践探索、经验汲取和有益尝试,依托“一中心”“两工厂”、“三公司”、校外实训基地等实施真实现场情景和师徒传承教学,融“产、教、学、做”为一体,探索创新了工学结合的专业标准模式:“三技能、两融合、一重点”,即以“教学过程的职业性为重点;“产、教、学、做”融合,理实融合;注重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
近年来,由于我系师资力量还不够充足,经费较为紧缺,教学任务重,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还不够多,没有足够的适应我系各专业教学特色的教材。从而不得不沿用或借鉴本科及其它高职院校的教材。这些教材大多注重理论而实践环节薄弱,比较强调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各门课程的教材之间关联性较差,有些内容重复交叉,缺乏科学知识在生产一线的应用实例。部分院校编写的教材能突出该院校的办学特色,能与该院校实训设备情况相适应,但无法与我系的实际情况相匹配。显然,原有本科及专科教材是不适合我系各专业教学特色的。要真正实现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建设我们自己的教材已迫在眉睫。
三、教材建设项目调研情况
我们在编写教材时要紧密结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要了解学生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对教材的评价,又要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优势和缺陷的反馈,还要摸清用人单位对人才专业知识的期望。因此,我们计划对有必要重新编写教材的各门课程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正在使用教材的学生及毕业已就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总,形成问卷调研报告。
根据调研报告结果,我们的任课教师及学生普遍认为我系近年通过示范建设,在教学面积,教学设备、教学师资、社会影响力,社会竞争能力等诸多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切的变化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益处。但对目前所使用的教材的评价普遍不够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没有真正的将实践教学环节融入到教材建设当中来,教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做得还不到位。目前所使用的教材还无法真正的与我系的实训设备配备情况相适应。
根据我们分别对企业、毕业生、任课教师和在校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再结合我电力工程系目前以工学结合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及我系实训设备的配备情况,编写我系各门课程的教材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首先,要与我系师生实际需求情况相适应。我们在编写教材时要紧密
结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们本次调研所了解到的在校生、毕业生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对教材的评价和期盼,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优势和缺陷的反馈。根据问卷调查的汇总结果来调整我们教材的编写内容。
其次,要具有高职特点。高职教材要突出高职教育特点,编写专业系列教材要紧密结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编写者应明确本教材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和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要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高职教材要摆脱理论分析长而深的模式,增加并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要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在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上多下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与实训,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融汇于教材之中,并贯穿始终。
四、教材编写工作实施情况
根据上述调研报告结果,我系组建了“示范院校建设”教材编委会,并组织各门课程有经验的任课老师或相应的专业带头人担任教材主编,青年教师参编。形成以编委会统筹并集中审阅,编写工作落实到个人头上的教材建设团队。具体各门教材的编写工作安排情况如下:
五、教材建设项目成果分析
电力工程系教材建设,有利于专业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对电力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有不少的贡献。新编教材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更加符合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人才。
电力工程系在教材的建设中,更注重最基础的专业教育,使得到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有最基本的识图技能、计算技能、操作技能、电子线路技能、设备元器件英文识读技能等。我系近年通过示范建设,在教学面积,教学设备、教学师资、社会影响力,社会竞争能力等诸多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切的变化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益处。提高了办学条件,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提高学习质量;增加了教师资源,直接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到实用专业知识;增加了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场地和条件;加大了专业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学校影响力的提高,为学生更好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编写教材时要紧密结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们本次调研所了解到的在校生、毕业生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对教材的评价和期盼,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优势和缺陷的反馈。根据问卷调查的汇总结果来调整我们教材的编写内容。此次教材的编写更加突出高职教育特点,编写专业系列教材更加紧密结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编者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和实训配套等方面更加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理论分析长而深的模式,增加并充实了应用实例的内容。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了恰当的设计安排。在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上多下了不少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与实训,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融汇于教材之中,并贯穿始终。
六、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缺乏管理办法和政策支持,国家没出台相应的资金使用办法,学院
也就没有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和政策支持,造成各系部不知道资金的具体使用方法。
2、缺乏激励机制,教师参与编写教材的积极性还不够高。
3、各门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不够多,造成部分内容在编写上与我系各专业实际情况的契合度还不够高。
4、由于我系师资力量还不够充足,经费较为紧缺,教学任务重,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还不够多。造成了少部分的章节在知识点的描述上还不够详尽、在内容的编排上还不够科学。
七、后续工作的推进及整改措施
我系在此次教材建设工作中,总共完成了电机技术、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单片机、线路设计等十六门教材的编写工作。并交由出版社进行出版,我们将尽快将这些教材投入到未来的教学活动中。
另外,教材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为我系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经过几年的努力,电力工程系各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在自查过程中发现了以下问题亟需解决,如师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需要进一步明确社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等。现特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第一:引进。与学院人事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广纳贤才,尤其是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引进,充实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拟逐年引进技术型研究生或者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本科生1~3名,使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
外聘退休教师1~2名。
第二:共享。加强和其他高校的合作,共享其电力类专业的优秀师资;另一方面拟每年从电力企业聘请1~2名兼职教师参加课堂教学,并每年邀请2~3名电力企业的专家为学生举办专场讲座。
第三:培养。通过“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环节,增强教学经验。通过教学技能培训、示范课、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技能;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增强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每年选派数名青年教师进入实习基地锻炼,循序渐进地培育自有的“双师型”师资;鼓励教师参与专业教材编写;鼓励自有教师报考研究生。
(二)进一步明确社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应以“强能力,重应用”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优化课程体系和落实实训教学环节,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实现与社会需求更好地接轨,从而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提升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三)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推进院级优质和精品课程建设 电力工程专业示范建设以来,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来还将力争按照学院课程建设规划,建成数门院级优质课程。
第五篇:专科建设自评报告
针灸推拿科云南省重点专科建设自评报告
针灸推拿科自2012年底成为红河州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以来,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沿着“中医为主,中西并用”的发展思路,锐意进取,取得了长足的成绩。
一、科室基本情况
科室成立于1983年,自成立以来一直以传统的针灸、推拿、理疗为石屏县人民群众解除病痛,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现有医护人员15人,医生7人,护士8人,床位30张,2014年收治患者960人,年收入285万余元。孔庆明医生的《曲安奈德加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研究》荣获石屏县2005科技三等奖。科室制定了优势病种3个(面瘫、项痹、腰痛),同时已制定了3个优势病种的疗治方案及临床路径。现科室有各种针灸设备、全自动颈腰椎牵引床、中药熏蒸床、超声波治疗仪、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电脑康复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低频治疗仪等多种设备。开展了针灸、推拿、牵引、药物熏蒸、热敷、足疗、穴位埋线、穴位贴敷、穴位注射、拔罐、放血、刮痧、耳穴、火针、浮针、理疗等多种疗法。治疗病种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皮肤科的多种疾病,其中对面瘫、项痹、腰痛、肩凝、膝痹、中风、头痛、耳鸣、美容美体等具有特殊疗效。管理也可出效益。针灸推拿科坚持每日交班前进行一次知识培训,时间约15分钟,主要讲解针灸推拿科基础理论和相关中医药知识。每月进行一次业务学习,主要讲解针灸推拿科新理论和手法方式的最新进展。定期对全科医师和护理人员进行考核,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严格按照首诊负责制管理患者。疑难病例讨论,最大程度确保患者安全。严格实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制度,不越级使用,不超时使用。
二、人才建设
建立健全人才梯队,使每个人的特长充分发挥。不树立绝对权威:除科室主任外,科内分别确定了学科带头人和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并制定了详细的人才建设规划。医院确定了孔庆明老中医为针灸推拿科中医药学术指导老师,确定了后嘉良中医师为其学术继承人。科室今年准备申报石屏县《穴位埋线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科技进步三等奖。增强人员培训,2010派许芳医师到昆明市中医医院进修;2011年派王艳萍、后嘉良、张恩三名医师到云南省中医医院进修学习针灸推拿专业。2014年派王艳萍医生到昆明市中医医院进修学习全科医师。今年科室拟派遣一名中医师到省级医院继续培训针灸、推拿专业。除以上外,科内实行老中青医师传帮带活动,目前全科医师均能开展针灸、穴位埋线和中医辨证治疗。
三、学科建设
严格执行诊疗规范,优势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结合部颁标准,制定了常见病种面瘫、项痹、腰痛的中医诊疗规范。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和病历书写方面,均严格按照规范开展医疗活动。上述三个病种确定为针灸推拿科中医优势病种,均制定了严格的临床路径,自开展以来,实施临床路径率达到98%以上。制定了三年学科发展规划,并制定了部分自制制剂研发计划和科研计划,正逐步实施。加大力度,提高中医中药服务能力。除跟师学习外,定期开展老中医查房和科内讲座,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目前针灸推拿科病人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100%,其中,中药针灸治疗、闪罐加留罐治疗、穴位埋线治疗、熏洗治疗,疗效确切,优势明显,正逐渐形成品牌治疗方式。
四、仪器设备
不断增加新的仪器设备,满足临床需要。目前设置了专门的中医药综合治疗室。配备有颈腰椎牵引床、多功能推拿手法床、负重多功能训练器、熏蒸治疗机、足疗机、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中频脉冲治疗仪、低频电刺激治疗仪等专科设备。按照规划,正准备购置红外偏振光等更先进的诊疗仪器,更好地满足临床需要。
五、业务成绩
自成为州重点中医专科建设科室以来,门诊量、出院病人量均较上年有较大程度增长。其中2014年出院患者960人,是上一年618人的1.55倍;住院收入达235万余元,较上一年的140.08万元增长了168%;门诊收入50.38万元,较上年的19.69万增长255.86%;总收入285.61万元,较上一年的159.78万元增长178.75%,较预期的170万元增长115.61万元。治疗效果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步,特别是面瘫病和项痹病的治疗有较大突破。
我们将以此次申报省重点专科工作为契机,执行高标准、高要求,将针灸推拿科建设成全州中医特色明显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室!
石屏县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 2015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