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请示

时间:2019-05-14 13:3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制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请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制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请示》。

第一篇:关于制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请示

关于制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请示

为了通过制造费用的归集,能够全面、合理反映核算项目的真实成本,并监督各项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将其正确、及时地计入产品成本;根据成本核算的原则,我公司对生产过程中各项支出进行分类核算,将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支出按经济用途归类反映;现将有关情况和我们的意见报告如下:

一.目前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中发现制造费用分配不合理;

二.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基本生产车间(或辅助生产车间)为提供产品和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不能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一般包括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其他;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应通过设置“制造费用”账户核算,分别反映各车间、部门各项制造费用的支出情况。

三.现将制造费用按照制管车间、加工车间、金结车间、下料车间、技术开发部、质量管理部进行归集,具体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车辆使用费、工资、福利费、五险一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折旧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设备管理组人员的工资、福利费、五险一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进管理费用核算,直接为生产发生的修理费、检测费、验收费、招待费进制造费用核算;将生产管理部、运营管理中心、物资部和仓储部发生的费用进管理费用账户核算,具体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车辆使用费、工资、福利费、五险一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折旧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低值易耗品摊销。

四.制造费用按生产工人工资分配,其分配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车间各产品生产工人工资合计 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 x 制造费用分配率

当否,请批示。

资产财务部

2016年9月6日

第二篇: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教案

第6章 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下)

第二节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教学目标】

1.了解制造费用的概念及其包括的内容。2.了解制造费用的归集

3.重点掌握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制造费用的分配。【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 【讲授课时】 45分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除了产品直接耗用的各种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其他费用外,还会发生各种间接费用,也就是制造费用。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的制造成本,就必须要正确地核算制造费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6章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下)第二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二、教学过程

(一)制造费用的内容

1.制造费用的概念

指为组织管理产品生产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这类费用虽然也是由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发生的,但是不能直接归集于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而是通过先设置制造费用账户进行登记和归集,而后向分批成本单位分配转账。2.制造费用包括的项目

包括三部分:一是间接原材料;二是间接人工;三是其他费用;

(二)制造费用的归集

1.制造费用的归集,可以在制造费用发生时,通过借记“制造费用”,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银行存款等”科目,把所发生的费用都归集起来。(三)制造费用的分配

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车间,制造费用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的车间,制造费用则应该采取合适的方法,分配计入各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般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1.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制造费用分配基础(如生产工时、人工工资、机器工时)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总额/机器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在此只以生产工时比例法为例。

例1:苏达公司的基本生产车间12月份发生的制造费用总额为145 952元,基本生产车间甲产品实际生产工时为12 000小时,乙产品实际生产工时为6 244小时。分配制造费用的计算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145 952/(12 000+6 244)=8 甲产品制造费用=12 000×8=96 000(元)乙产品制造费用=8 000×8=49 952(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96 000 ——乙产品 49 952 贷: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145 952 2.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计划分配率=计划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数

某月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月该种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计划分配率

例2:苏达公司装配车间全年制造费用计划为167 200元,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甲产品5 600件,乙产品4 160件;单件产品的定额工时:甲产品3小时,乙产品4小时。本月实际产量为:甲产品400件;乙产品512件。本月实际发生的费用为12 100元。(1)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

甲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5 600×3=16 800(小时)

乙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4 160×4=16 640(小时)(2)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

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167 200/(16 800+16 640)=5(3)各种产品本月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

甲产品本月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400×3=1 200(小时)乙产品本月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512×4=2 048(小时)(4)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该月甲产品分配制造费用=1 200×5=6 000(元)该月乙产品分配制造费用=2 048×5=10 240(元)该车间本月按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为: 6 000+10 240=16 240(元)

采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时,每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与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金额不等,因此,”制造费用“可以一般月末有余额。

三、小结

本次课我们学习了制造费用的概念及其包括的内容,在制造费用发生时,如何进行归集和账务处理。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运用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正确地核算制造费用,从而正确核算产品的制造成本。

第三篇:生产部门制造费用归集办法

生产部门制造费用归集办法

一、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其内容包括:

1.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是指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辅助后勤人员等非一线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工资;一线直接生产人员非生产期间的工资也计入本项目,非一线生产员工提供直接生产时,其相应的工资应从本项目转入生产成本中的直接工资项目。

2.职工福利费:按第一项所定义的生产管理人员工资的14%提取。

3.交通费:是指企业为车间职工上下班而发生的交通车辆费用,主要指汽油费、养路费等。

4.劳动保护费:指按照规定标准和范围支付给车间职工的劳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保健饮食品(含外购矿泉水)的费用和劳动保护宣传费用。

5.折旧费:是指车间所使用固定资产按规定计提的折旧费。

6.修理费:指生产车间所用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包括大修理费用支出。

7.租赁费:是指车间使用的从外部租入的各种固定资产和用具等按规定列支的租金。

8.物料消耗:指车间管理部门耗用的一般消耗材料,不包括固定资产修理和劳动保护用材料。

9.低值易耗品摊销:是指车间所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10.生产用工具费:是指车间生产耗用的生产用工具费用。

11.试验检验费:是指车间发生的对材料、半成品、成品、仪器仪表等试验、检验费。

12.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是指因生产的季节性需要而必须停工,生产车间停工期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13.取暖费:是指车间管理部门所支付的取暖费,包括取暖用燃料、蒸汽、热水、炉具等支出。

14水电费:是指车间管理部门由于消耗水、电和照明用材料等而支付的非直接生产费用。

15.办公费:是指车间生产管理部门的通讯费用以及文具、印刷、办公用品等办公费用;政府部门的宣传经费,包括学习资料、照相洗印费以及按规定开支的报刊订阅费等。

16.差旅费:是指按照规定报销生产车间职工因公外出的各种差旅费、住宿费、助勤费;市内交通费和误餐补贴;按规定支付职工及其家属的调转、搬家费;按规定支付患职业病的职工去外地就医的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贴等。

17.运输费:是指生产应负担的厂内运输部门和厂外运输机构所提供的运输费用,包括其办公用车辆的养路费、管理费、耗用燃料及其他材料等费用。

18.保险费:是指应由车间负担的财产保险费用。

19.技术组织措施费:是指生产工艺布局调整等原因发生的费用。

20.其他制造费用:除前述1~19项所列的,零星发生的其他应由车间负担的费用。

二、凡企业各个生产车间发生的上述内容,都可列为制造费用。

三、制造费用明细科目设置:

★1.制造费用—工资—基本工资

—加班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两个三级科目,“基本工资”指是指公司生产部职工应得工资扣除“加班费”之后的全部工资,“加班费”意指生产部职工的加班工资。

★2.制造费用—职工福利费—福利费

—医疗补助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两个三级科目,“福利费”指公司生产部职工节日礼金,慰问金,工伤医疗费等,“医疗补助”指公司和个人按一定工资比例交纳的一种医疗基金。★3.制造费用—折旧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生产部使用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每月底计提的折旧费用。★4.制造费用—修理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生产部机器设备修理维护费,办公设备修理安装费等。

★5.制造费用—机物料消耗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生产部车间加工产品所需零配件,印刷胶带,不干胶标签,进口零配件关税,生产用酒精、电缆、电线、夹具以及其他副材等。

★6.制造费用—办公费—书报费

—印刷费

—日常办公用品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三个三级科目,“书报费”指生产部门订购图书杂志的费用,“印刷费”指生产部门标签印刷费,手机说明书印刷费等,“日常办公用品费”指生产资材部职工每月按照预算标准购买的必备办公品。

★7.制造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公司对生产资材部使用的低值易耗品依据公司财务制度规定每月底结转费用。

★8.制造费用—租赁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公司生产资材部租用厂房、仓库、机器设备等发生的费用。★9.制造费用—运输费—国内

—国外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公司进出口材料或产品所发生的海运费、空运费、陆运费等,它分为“国内”,“国外”发生的运费。

★10.制造费用—保险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生产资材部进出口货物的保险费,生产部使用机器设备的保险费以及车辆保险等。

★11.制造费用—差旅费—国内

—国外

—培训差旅费

—市内交通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四个三级科目,“国内”指生产资材部职工国内出差发生的长途交通费、住宿费和出差补助,“国外”指生产资材部职工国外出差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和出差补助,“培训差旅费”指生产资材部职工培训期间发生的住宿费和交通费等,“市内交通费 ”指生产资材部职工市内办公发生的交通费等。

★12.制造费用—水电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生产资材部车间水电消耗费用。

★13.制造费用—招待费—招待费

—活动经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两个三级科目,其中三级科目“招待费”指生产资材部发生的招待客户费用,“活动经费”指生产部职工内部餐费。

★14.制造费用—车辆费—加油费

—养路费

—租车费

—修理费

—车辆维护用品费

—过路过桥等杂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六个三级科目,“加油费”指生产部车辆使用汽油、机油的费用,“养路费”指生产部使用的车辆按国家规定所交的公路维护费,“修理费”指生产部车辆的修理维护费,“车辆维护用品费”指生产部为车辆购买的日常维修用具及轮胎等,“过路过桥等杂费”指生产部车辆过路过桥费、停车费、交通违章罚款等费用。

★15.制造费用—通关费—通关费

—商检费

—其他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括三个三级科目,“通关费”指生产资材部的通关费,免税表费,办理机电证费,换单费,手册预录费,关封费,铅封费,港杂费等,“商检费”指生产资材部发生的商检费,(手工)外检费等,“其他”指通关过程中发生的杂费。

★16.制造费用—邮电费—快递费

—上网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两个三级科目,其中“快递费”主要指生产资材部门日常发快件的费用(例如EMS),”上网费“指Internet使用费,LGE-NET使用费。

★17.制造费用—电话费—固定电话费

—手机费

—传呼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三个三级科目,其中“固定电话费”指生产资材部门办公室有线电话使用费,“手机费”指生产资材部门移动电话使用费,“传呼费”指生产资材部门使用传呼的服务费。

★18.制造费用—职工教育经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公司按照一定标准计提的公司生产部职工教育基金。

★19.制造费用—待业保险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阐述的是公司和个人按一定比例交纳的社会保险的一种。

★20.制造费用—劳动保险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阐述的是公司和个人依据一定比例交纳的社会保险的一种。

★21.制造费用—工会经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的是公司和个人按一定工资比例交纳的工会费。

★22.制造费用—住房公积金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公司和个人按一定工资比例交纳的购房基金。

★23.制造费用—劳动保护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公司为生产部职工购买劳保用品所发生的费用。

★24.制造费用—实验研究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验研究费用。

★25.制造费用—外部加工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主要指支付给其他公司的加工费。

★26.制造费用—培训费—讲师费

—资料费

—餐费

—其他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括四个三级科目,其中“讲师费”指聘请讲师的讲课费,“资料费”指购买培训材料的费用,“餐费”指培训期间公司员工发生的餐费,购食品费用,“其他”包含培训期间的场地使用费及其他杂费。

★27.制造费用—其他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生产资材部发生的费用,但不归属于“制造费用”其他二级科目范围内的费用。

第四篇:原材料的归集和分配

原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原材料的分类

1.材料按其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分为:

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2.运用的帐户包括 “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帐户。

进行材料的归集,应做好如下基础工作: 建立和健全发出材料的计量制度;建立健全领、发料凭证制度;建立健全材料退库和盘点制度。

(二)材料消耗的计量与计价

1、材料消耗的原始记录

领料凭证: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领料登记表、退料单等。

2、材料消耗量的计算

(1)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必须按材料的具体品种设置材料明细账,逐笔或逐日登记收入和发出的数量,因而随时可以从帐上结算出每种材料的收、发、存数量。材料的收入、结存、发出均逐笔登记入帐。其计算公式如下: 期末结存数量=期初结存数量+本期收入数量-本期发出数量(2)实地盘存制也称实地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是在期末通过实地盘点实物来确定材料发出的数量。材料出库不入帐,当期材料消耗量通过期末盘点后倒挤算出。其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发出数量=期初结存数量+本期收入数量-期末结存数量 3.消耗材料的计价(1)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

运用的帐户 “原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消耗材料的实际成本=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消耗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

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实际消耗量×计划单价

消耗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 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 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2)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

材料一般分批分次购入,其单价并不一致,材料发出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认定法。

(三)材料费用的分配

企业应定期编制发出材料汇总表,并对材料的发出进行财务核算。成本核算人员还要对材料进行分配,并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材料费用的分配又有广义分配和狭义分配。广义分配,是指材料在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狭义分配是指材料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发料凭证汇总表既可以用于财务核算也可以用于成本核算。

1.材料费用分配的标准

分配材料费用常见的分配标准有:重量、体积、产品产量、定额耗用量、定额费用等。

2.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其余分配法略)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定额费用是指定额耗用量与材料计划单价的乘积。计算公式如下:

定额耗用量=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消耗定额 定额费用=定额耗用量×材料的计划单价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 材料单价

以上方法可考核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为了简化核算工作,也可采用按定额消耗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材料单价÷各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 材料单价

3.材料费用其帐务处理。应按材料费用的用途,将其费用计人相应的成本、费用帐户:

在实际工作中,材料费用的分配是通过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并根据分配表进行帐务处理 :

借:基本生产成本--××产品

辅助生产成本--××车间

制造费用--××车间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原材料

第五篇: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产成品分配过程

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产成品分配过程

第一步存货成本的核算方法:

1.存货取得成本的核算。

在实际工作中,影响企业存货人账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购存货的成本。

①购货价格应根据发票金额确认购货价格,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

②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就是指企业购入存货在入库以前所需要支付的各种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③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

(2)加工取得的存货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构成。

(3)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①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②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存货成本,按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

③盘盈存货的成本,应按其重置成本作为入账价值,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会计处理,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冲减当期管理费用。

2.存货支出成本的核算。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合理确定当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1)个别计价法。这样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

(2)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人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

(3)加权及移动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因此从管理角度看这种方法并不是很严谨。而移动加权平均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4)计划成法。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

方法比较

存货成本的方法比较:

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先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其成本属于实物成本,计算机处理时成本价格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出货时用户只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成本单价。为此,计算机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购货数量及成本额。该方法的出货成本是按最早的购货价格确定的,用户不能随意挑选存货价格以影响当期利润,因此其存货成本最接近现行的市场价格,能较好的反映资产负债表存货的价值。

2.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是后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和先进先出法一样,其成本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为此,计算机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购货数量及成本,出货时由用户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按照和先进先出法相反的顺序分析获得成本。该方法的出货成本是按最近的购货价确定的,用户也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影响当期利润。由于后期的价格在正常情况下可能较早期高,因此计价成本可能较高,故可使本期利润降低,但该方法也因此符合会计上的稳健性原则。

3.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对出货成本进行个别计价,适合于对成本较敏感的企业,如大型医院,存货部门购入存货后,要由各部门领用,在成本核算较严格的情况下,各部门的领入成本直接和效益奖金挂钩,这时候必须对成本进行个别计价,即必须按照部门所需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计价。在计算机处理上,必须使用户既能录入数量,又能录入成本单价。该方法最接近会计上按成本进行计价的原则,但相对也比较复杂,即使采用计算机,工作量可能也比较大,适用于一般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或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格较高的产品。

4.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它是根据期初存货结存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和进价成本,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的全月加权平均单价,以求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成本。这种方法必须到月底才能获得成本价格,和计算机即时即得的管理特点相违背,因此没有采用其管理的必要性,加权平均成本=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存货实际成本+本月进货实际成本)÷(月初存货数量+本月进货数量)

5.移动加权平均法:这种方法因为其简单性,是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软件工程师在设计存货管理程序时,可能不知道这种管理方法的会计学名称,但都采用该方法的管理思路。按照这种方法,在入库时,计算机增加存货的库存量和库存额,在出库时库存额除以库存量即为单位成本。该方法是手工管理下非常繁琐的一种方法,但在计算机管理下却是程序设计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因此大多数软件供应商都把这种方法作为存货管理的主要方法,存货单位成本=本次发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前一笔结存金额+本次购入金额)/(前一笔结存数量+本次购入数量)。

6.计划成本法:这种方法按计划成本进行度量,在每一种产品上设置该产品的单位计划成本额,出库时由计算机自动获得该成本。计划成本法下计划成本额的确立需要相当的可操作性,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使之具有充分可行性的基础上,但确立的存货计划成本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存货管理软件中和实际管理工作中并不多见。

7.毛利率法和零售价法(商业企业包):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由计算机计算出上期毛利率,然后算出出货成本,用户只需录入数量。零售价法是指用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和加权平均法一样的弊端,是一种由月末推算月初的管理方法,并不适合用计算机来处理。

1.购入材料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1)货款已经支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付,同时材料验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税额)

收入库 说明:在计划成本法下不管材料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是否验收入库均需要先通过“材

料采购”科目核算

借:在途物资(实际成本)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2)货款已经支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付材料尚未验收税额)额)

入库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3)货款尚未支借:原材料(实际成本)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付材料已经验收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入库(发票账单税额)额)已经收到)贷:应付账款 贷:应付账款

(4)材料已经验借:原材料(暂估价值)借:原材料(计划成本)收入库,月末发贷:应付账款等科目 贷:应付账款等科目 实际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

票账单尚未收

到,需暂估入账(2011年多选)

(5)结转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无此处理 本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仅仅是验收入库部分的材料(不包括在途材料的计划成本和暂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说明:该步为材料成本差异的形成阶段。

借方表示超支差异,贷方表示节约差异

按照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

按照计划成本:

权平均法(实际成本)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2.发出材料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原材料(实际成本)

3.计划成本法下的单独核算

四个数据:

(1)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1)(2)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3)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4)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超支差异(正号)

(2)

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节约差异(负号)

材料成本差异率(含义,每单位计划成本负担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节约差异用负号,超值差异用正号。(四个公式记住即可)

(3)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

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

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

说明: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期初计划成本+本期入库计划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4)发出材料应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负担的材料成本借: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差异

贷: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说明:此步骤为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阶段

商业企业的毛利率法和零售价法

毛利率法是指根据本期销售总金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常用于商品批发为企业计算本期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成本。商品流通企业由于商品种类多,一般来讲,其同类商品的毛利率大致相同,采用毛利率法能减轻工作量。计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风华-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售价金额核算法又称“售价记账、实物负责制”,是指平时商品的购进、储存、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成本的差额通过“商品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商品分摊的减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售价金额核算法的主要计算公式(兼职可用,跟医院算成本一样)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商品售价)*100% 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进销差价率=(期初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售价)×100% 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第二步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

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通过加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它们的使用价值随之变成了另一种使用价值;直接人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可用工资额和福利费等计算;制造费用则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车辆及设备等设施及机物料和辅料,它们的耗用一部分是通过折旧方式计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过维修、定额费用、机物料耗用和辅料耗用等方式计入成本。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行政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固定资产维修费列“管理费用”。)具体有以下项目:各个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房屋建筑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生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制造费用一般是间接计入成本,当制造费用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归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去,而须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先行归集,月终时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中。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制造费用是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般有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

1.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这里的生产工时是各种产品的实际耗用的生产工时,如果产品的工时定额比较准确,也可以是定额工时。

优点:资料容易取得,核算比较简便;能够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产品负担费用的多少联系起来,分配结果比较合理。

缺点:在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程度相差悬殊的情况下采用这咱方法分配制造,制造的机器设备折旧费和修理费,将大部分由机械化程度低的产品来负担,显然不合理。

适用范围:在组织好产品生产工时的记录和核算资料等基础工作的情况下适用。这是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车间产品生产工人工时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人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可以是各种产品实际耗用的生产工时(实用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如果产品的工时定额比较准确制造费用也可以按定额工时的比例分配。

假设某基本生产车间甲产品生产工时为12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8000小时,计算分配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21000/12000+8000=1.05

甲产品制造费用=12000×1.05=12600(元)乙产品制造费用=8000×1.05=8400(元)

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优点:由于生产工人工资资料比较容易取得,所以该种分配方法核算工作简便。

缺点:由于机械化程度低的产品,所用工资费用就多,分配的制造费用也就多;反之,机械化程度高的产品,所用工资费用少,分配的制造费用也就少。所以,如果各种产品的机械化程度相差圈套,采用这种方法会影响分配结果的合理性。

适用范围: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的程度大同的情况下适用。

这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由于工资成本分配表可以直接提供生产工人工资资料,因而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核算工作比较简便。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车间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分配率 3.机器工时比例法

适用范围: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车间。

这是按照生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采用这种方法,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用机器工时的原始记录。)采用这种方法,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用机器工时的原始记录。

制造费用分配率=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机器运转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4.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法,即按照各种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总数,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5.直接成本(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比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直接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6.产成品产量比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实际产量(或标准产量)×制造费用分配率

为简化核算,企业也可以采用计划分配率法进行分配,计划分配率=月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月该产品实际产量定额工时数×计划分配率

以上各种分配方法,通常是对各月生产车间或部门的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进行分配的。为简化核算,企业也可以采用计划分配率法进行分配。计划分配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月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月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计划分配率第二种和第四种用的比较多,因为核算起来比较方便一般用的是第四种。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投入产品生产:借:生产成本--XXXX 贷:原材料--XXXX发工资:

分配工资:借:生产成本 借: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月末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销售产品是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结转销售产品的成本是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销售原材料借: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此处千万不能做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结转销售材料的成本是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出租设备获得租金是借: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结转出租所计提的折旧费是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折旧 收到罚款的金额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支付罚款,违约支出,捐赠支出应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制造费用结转到生产成本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乙产品 贷:制造费用

生产成本生产完结转到库存商品,结转完工产品业务会计分录一定要设明细科目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乙产品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乙产品

结业产品销售成本会计分录,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甲产品、乙产品 结转材料销售成本会计分录,借:其他业务成本 货:原材料-甲材料、乙材料

第三步、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

一、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成本的归集,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或汇总。成本的分配,是指将归集的间接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的过程。费用分配的基本原理为:

被分配对象 分配方法 材料费用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费用)=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分配率 人工费用 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种产品实用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工资费用=该种产品实用工时×分配率

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实用(定额、机器)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实用工时数×分配率

领用某种原材料2 106千克,单价20元,原材料费用合计42 120元,生产甲产品400件,乙产品300件。甲产品消耗定额1.2千克,乙产品消耗定额1.1千克。分配结果如下:

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甲产品:480×52=24 960(元)

乙产品:330×52=17 160(元)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辅助生产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主要是为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使用和服务的;但在某些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也有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情况。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一)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是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辅助生产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不相互分配费用。分配的计算方式为:

某车间、部门(或产品)应分配的辅助生产用费=该车间、部门(或产品)耗用劳务(或产品)总量×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

甲企业某月配电车间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如表10所示:

表10 甲企业某月配电车间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用电单位:度 费用单位:元 各受益单位名称 机修车间 第一车间 第二车间 供销部门 厂部 仓库 合计 各单位用电度数 150 17 500 20 000 500 750 650 39 550 各单位应负担的费用 ─ 2 275 2 600 65 97.5 84.5 5 122

上列分配表中的分配率计算是扣除机修车间耗用150度电后计算的。

第一车间应分配的辅助生产用费=17 500×0.13=2 275(元)

其他车间和部分分配略。

(二)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是指对各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费用进行两次分配。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①交互分配,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

②对外分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交互分配前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成本费用),再按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

采用交互分配法,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全都进行了交互分配,从而提高了分配结果的正确性。但各辅助生产费用要计算两个单位成本,进行两次分配,因而增加了计算工作量。

(三)计划成本分配法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先按各受益车间实际耗用劳务数量乘以预先规定的各劳务计划单位成本进行一次分配;再计算出实际费用(包括辅助生产内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

月末如果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月初在产品生产成本与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之和,则应当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以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是已知的,根据不同的“月末在产品成本”核算的角度,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本月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一)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在产品数量是核算在产品成本的基础,在产品成本与完工产品成本之和就是产品的生产费用总额。

为确定在产品结存的数量,企业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二是做好产品的清查工作。

(二)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产品每月发生的成本,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其每月发生的成本之和即为每月完工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各月末在产品的成本固定不变。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但各月变化不大的产品或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3.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月末在产品只计算其所耗直接材料成本,不计算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直接材料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且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就全部投入的产品。

4.约当产量比例法

应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且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其计算公式如下: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单位成本

在产品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单位成本

【例13】甲公司的A产品本月完工370台,在产品100台,平均完工程度为30%,发生生产成本合计为80 000元。分配结果如下:

单位成本=80 000÷(370+100×30%)=200(元/台)

完工产品成本=370×200=74 000(元)

在产品成本=100×30%×200=6 000(元)

甲公司B产品单位工时定额400小时,经两道工序制成。各工序单位工时定额为第一道工序160小时,第二道工序240小时。为简化核算,假定各工序内在产品完工程度平均为50%。则在产品完工程度计算结果如下:

第一道工序:160×50%÷400×100%=20%

第二道工序:(160+240×50%)÷400×100%=70%

下载关于制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请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制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请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1)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企业的辅助生产主要是为基本生产服务的。有的辅助生产只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劳务,如供电、供气、运输等;有的辅助生产则生产......

    2014年土地估价师相关知识:土地开发归集与分配(5篇模版)

    2014年土地估价师相关知识:土地开发归集与分配 归集与分配 各项费用支出 企业在土地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除能直接计入房屋开发成本的自用土地开发支出在“开发成......

    计件工资与制造费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五篇材料]

    计件工资与制造费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

    涉企信息归集公示与共享工作总结

    涉企信息归集公示与共享工作总结 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工作长效化、制度化,促进政府部门间企......

    请示与批复

    请示与批复思考与练习(一)判断题: 1、请示具有强制回复的特点,且具有主动性,而批复不具有主动性。 ( ) 2、请示和报告都不要求强制回复。 ( ) 3、请示要求在事前行文,报告则不一定......

    报告与请示

    公文的基本常识 (整理:谷士禄) 第四课 报告与请示 第一节 报告 一、文体特征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或要求时使用的一个文种。 报......

    请示与报告

    (一)请示与报告 “请示”和“报告”都是上行文,是行政机关公文使用频率较高且容易混淆的文种。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将“请示”文种用“报告”文种呈送上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批复(答......

    报告与请示

    报告与请示 1.内容要求不同。请示的内容要求一文一事;报告的内容可一文一事也可一文数事。 2.侧重点不同。请示属于请示性公文,侧重于提出司题和请求指示、批准;报告属于陈述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