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收入与分配教学反思
从课堂辩论中寻求理性的共识
——《兼顾效率与公平》案例
吴瑕
一、主题与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但由于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和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如何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两者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都是重要和有着一定难度的。为此,与老教材对于这一分配原则一笔带过相比,新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作了重点阐述,用一框内容来说明什么是效率和公平,它们两者的关系及如何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通过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重在促使学生理解、判断、甄别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分配现状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改强调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我认为,对学生的分析很重要。学生在初中就接触过这块知识点,但知识点零碎,没有形成系统;另外,现在高中生接触社会的范围有限,对知识点的理解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误区。所以,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分寸,多利用真实事例来进行情境假设,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用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增进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知、能的迁移。
二、情境描述
(一)新课导入
收入分配与高中生的生活距离较大,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在教材处理上没有直接采用教材里“李家村”的例子,而是设置了一个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引出“效率”与“公平”的概念:聪明好学的小李来自西部某省,高中毕业后因为家境贫寒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来到宁波找工作,一天他看到2个招聘启事。
启事1:颐高数码城A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报酬:30元/天
启事2:颐高数码城B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报酬: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展示
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所见的招聘启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1、效率与公平
这部分知识点我主要是结合上述的两份招聘启事来展开。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1)关于效率,我设置问题:“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采取哪种分配方式?为什么?” 引发学生思考,回答,从而得出效率的含义。接着,我又设置问题:“如果你是应聘者,你更愿意到哪家店工作?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得出结论:“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社会财富是一块蛋糕,效率问题是一个“如何把‘蛋糕’做大的问题”。
(2)关于公平,我同样结合招聘启事,设置问题:“推销一套软件你能获得10元的佣金,而老板的收益是你的20倍。你认为这公平吗?你还愿意干下去吗?” 并结合三个问题:“公平是平均主义吗?”、“公平允许差异存在吗?”、“坚持公平的收入分配有何意义”引发讨论,得出公平的含义及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公平问题则是一个“如何把‘蛋糕’分得合理的问题”。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这部分知识点我设置了一场辩论。正方观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是讲求效率。反方观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是维护公平。
学生课前根据自己所持的观点,找了很多论据,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肯定学生观点的基础上,我又指出学生辩论中的误区:效率与公平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论点强调的是更重要的是哪个。学生在辩论中也领悟到,效率和公平有着紧密的联系。最后我简单总结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A、效率与公平是一致的
①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②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B、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的
效率是前提,公平是保证,如果只重视一方忽视另一方的话,都是违背社会主义本质。辩论为学生搭设了一个发表见解、调查成果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活起来,本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在自主思考、共同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这部分知识点我设置了问题:“为什么要把‘效率’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公平?”让学生思考、讨论,并结合我国资源利用率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材料说明:要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那就要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原则。
“兼顾公平”则从社会和谐角度出发,结合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东西部发展的差距的图片来分析兼顾公平的重要性。(3)如何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
这部分知识点我结合教材中关于“李家村”的两段例子,设疑:“请大家对李家村的例子进行思考,李家村是怎样做到既坚持效率又兼顾公平?”。在学生分析材料的过程中形成了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见解。
幻灯片展示:怎样才能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对材料进行分析,在讨论中提升观念,从而体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三)知识巩固
课堂讨论:假如你是我们城市的管理者,结合本课知识,谈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既保证私营企业老板的利益,不影响效率的实现;又保障打工者的利益而不失公平,做到兼顾效率和公平?通过学生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的知识学活,学实。
三、问题讨论
(一)关于导入设计
心理学家把认识或接触某种事物,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称为“首因效应”。这种特殊的效应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志趣选择。在政治教学中,这种效应尤为重要。对于学生来说,是否对这节课感兴趣也就取决于课堂的导入是否能激发他们兴趣。因为学生对于分配问题较为陌生,所以我选择了他们身边熟悉的事例进行导入。很多学生可能曾经或将来面临打工中的报酬问题,用“招聘的启事”导入并引出思考,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尽情发表自己的言论。
(二)关于概念的阐述
对于问题一: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采取哪种分配方式?为什么?学生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会选择A店的方式,理由是如果应聘者很能干的话老板不用拿出额外的提成;一种认为会选择B 店的方式,理由是这样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意见,这两种分配方式各利弊,作为老板就是让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这就要提到“效率”的概念。
对于问题二:如果你是应聘者,你更愿意到哪家店工作?为什么?同样会有两种不同的答案。选择A店的考虑到不可能总能保证高效率的推销成果,这样的分配可以有较高的保障。选择B店的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在这样的分配方式下一定能有更高的收益。我同样肯定了两种意见,选择A的学生考虑周全,选择B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从中也得出,小之对于一家店收益,大之对于国家的经济来说,分配方式对于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能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分配方式则能提高效率,反之则降低效率。
对于公平的概念仍旧沿用电脑店的例子。小李选择了B店,但工作中发现一套学习软件市场价是500元,而包括各方面的成本总共才300元,而从300元转化为500元的过程绝大部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得以实现的。但是B店的老板却轻而易举就获取净利润200元,自己辛辛苦苦推销一套软件才获得10元的佣金,老板的收益是你的20 倍。这公平吗?你是小李,你愿意干下去吗?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但也有少数学生会认为这是作为经营风险的承担者应该得的。我们不能忽视这少数的声音,不然会扼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不同的思维火花正是我们可以抓住的教育契机。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样才算公平。通过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得出平人人平均,否认差别 不是公平;差别过于悬殊也不是公平;有差别,且差别合理是公平。然后归纳出公平的含义和表现。再利用情境:小李了解真相后,与老板的关系日益紧张;工作积极性下降,工作热情荡然无存,销售情况直线下降,老板的收益也大受影响;甚至产生过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思考:处理好公平有什么意义? 这样的设计使得概念的呈现变得顺理成章,浅显易懂;使概念不再是老师强加灌输,死记硬背的产物,而是通过自身思考、体念的结果。这也正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所提倡的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
(三)关于重点难点的处理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对效率和公平的含义能够正确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主要通过课堂辩论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学生根据自己所持的观点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正方认为效率更重要的学生展现的观点主要有: 观点1: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必然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观点2: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而社会财富的增加是从事社会其他活动的基础,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效率优先是实现生活富裕的客观需要。所以,效率是公平的前提,观点3:过于讲公平,把一部分人的财富分给其他人,这对于前者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而且会打击前者的生产积极性,必然妨碍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导致共同贫困。
观点4:贫富差距对经济的发展利大于弊。一是从经济发展的成就及人民生活的提高来证明;二是适当的差距可以优化资源的使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观点5:事例证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能带动更多人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把“蛋糕”做大、做强。目前的贫富差距,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的反映,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市场经济秩序、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收入差距会随之缩小。
反方认为公平更重要的学生展现的观点主要有:
观点1: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就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收入分配重要的是应该坚持公平。而目前贫富差距悬殊(事例证明),这与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公平原则是相悖的。
观点2:个人收入差距悬殊弊大于利。只追求效率,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于悬殊,带来了人与人之间新的利益矛盾,给社会安全造成隐患,有损社会道德水准和人的素质,成为经济发展的消极因素。
观点3:先富不能带动共富(事例证明)。事实上经济发展了,财富增加了,但没有实现共同富裕,反而差距更大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相对贫困人口却在增加。
激烈的辩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也领悟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单需要效率,也需要公平,他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时我再归纳出两者的关系,学生就更易理解。
对于如何处理两者关系的问题我让学生回归课本,利用课本的现有资源“李家村”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分析材料,有利于学生解答问答题。
四、教学反思
本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设疑问引发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讨论、引导、探究发掘出问题的实质,让学生学会辨证的看待现实生活中收入分配不公平和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把所有的问题在课堂上全部解决,因而,我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课前对辩论的观点寻找论据,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课堂上很多老师也会用提问来实现名义上的师生互动,但往往在学生回答时过于急切地往自己想要的方向上引,导致学生不是思考问题的答案,而是思考老师希望我回答什么答案。特别对于一些封闭性问题(封闭式问题是有指向性的问题,学生只能按照既定的方向思考,可以用类似“是”或“否”等一些简单的语言回答的问题),这种现象就更为明显。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上应该多设置一些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是没有明确指向性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较广的范围内思考),让学生有话可说的问题,不要局限于标准答案或书本的表述,让学生各疏己见。对于学生的不同答案,即便不是老师希望的答案也要予以肯定,从中找出可取之处,增强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辩论是这堂课上采用的新形式,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生生互动的良好途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时间的控制,新课程教材中一节课的内容本身就很多,辩论时间不宜过长;二是对于学生的观点要及时予以肯定和支持;三是对于学生辩论时产生的误区要在辩论后指出并加以纠正。我的做法是在辩论进行时把学生的观点简要地书写在黑板上以便于辩论后的分析整理。
新课程理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这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促进学生的知行转化。发展学生主体性的能动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在学习知识培养认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接受知识的思路和提高认识能力的途径,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启发学生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在发表不同见解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立体交流,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起积极作用。而对于高一政治教师而言,方法创新是适应新课改的关键之策。必须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旧观念,应根据课程模块的特性,不灌输,而要广开言路,大胆试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互信,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既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第二篇:教学反思《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学反思--《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013年11月29日上午第四节,我在船寮高中高一(2)班上了一堂县级公开课,课题为《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对这节课进行了自我反思,具体反馈如下:
总的来讲,我觉得这堂课自己上的还是比较满意的。准备很充分,材料也新颖,在教学中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本课的重难点把握准确,并立足于解决落实重难点知识。
本框内容理论性、政策性比较强,和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感觉比较生疏,兴趣不大。所以,如何设置情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就成为我在备课时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切入口要小,尽可能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一材多用,可以将本框生涩,零散的内容串联起来,使学生在探究体验中,理解掌握知识。
本课内容归纳成为三个部分:一是公平问题,二是效率问题,三是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其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均分别可以设计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到主线突出,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节课内容。本节课我组织学生展开了三次讨论,第一次是在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处,引导学生根据材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第二次在怎样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处,设计探究活动“假如你是富人中的一员,你会怎样去回报社会?”从而解决国家怎样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一重点问题。最后,根据仇富心理这一现象引发学生思考:该不该仇富?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结束本课内容。
当然,自己在本次公开课中也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对于材料的选择应该更有重点,课堂环节的衔接可以做的更好。
第三篇:《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教学反思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教学反思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这一框题,我当时设计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教学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高考常考察什么?怎么样通过我的讲解把重难点很简单明了的突破,并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明白这一框体的试题主要考察的是哪些内容,问题一般会如何设计。所以我的整节课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导入新课】:通过漫画《天价薪酬》让学生感受到目前社会个人收入分配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引出本课内容。
【讲授新课】:首先,讲解“公平”这个概念。尤其是在讲解与“平均主义”的根本区别和“不能过分悬殊,保证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时,仔细分析。探讨“公平的意义”,我借助书上的漫画,分析它有助于社会和谐,经济发展。
接下来,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结合书上的三段内容(三个要点),以及书上的例子,逐一分析。其中第二点,同学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突破“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这个难点时,我就通过图示法,为同学分析讲解“国民收入的分配从环节上可以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具体到初次分配包括什么?再分配包括什么?并举例讲解说明。又通过另外一个图,结合上一框体多种分配方式的内容,分析讲解“居民收入中包括劳动报酬和非劳动报酬”,并举例说明。最后一个问题是重点:“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先解释“效率的含义”,再辩证分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最后探讨“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其中设计了很多学生回答问题的环节,但因为问题都是书上直接涉及到的,所以同学们也基本上都是照书上念。
【课堂延伸】:结合练习册,正确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和分配政策的关系”。
【本课小结】:本堂课讲了公平的含义、意义、举措及效率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但是当我看完“教学设计”环节里的这一框体,和案例分析里涉及这一框体的评析,感觉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在是存在很多保守和偏差的地方:
第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体现新课程的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这是政治课的最大特点,其次是能力,最后是知识目标。本课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提高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效率与公平意识;自觉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让学生加深对“效率与公平”这一问题的理解,寻求二者之间的统一,并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
而我的设计,一味的追求“知识目标”的达成,对教学重难点的讲解和突破倒是做得还比较细致;但能力目标明显不足,没有给学生很好的锻炼发挥的机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就更是几乎没有设计在课堂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实是这是政治课的最大特点,如果不关注一到这方面,那政治课最大的优势和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以后在进行本部分内容复习和讲解时,我一定不会忘记借助最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引导学生不仅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更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奉献回报社会的人生观。
第二、设置的“探究问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原来设计的探究问题主要是“
1、公平与平均主义有何区别?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3、公正与效率是什么关系?”这三个问题都来自于教材所提出的问题,是专家们根据知识的内在结构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所提出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不同学生的眼里是不是需要探究呢?或者说这些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探究呢?
而学生进行自学教材,合作学习以后共同提出来的问题,才是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是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让课代表整理了一些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1、教材第61页第3段有这样一句话: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什么是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
3、什么是国民收入?
4、如何理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5、在现实生活中收入分配不公平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
6、同工不同酬是不是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表现?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这是教师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必须去作出选择。作为教师,应该而且也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是最好的选择,除此别无它法。以后再做教学设计时,一定努力先深入学生,调查学生,结合学生最关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解决教学大纲要求的重难点问题。
第三、设计多种有效形式让学生有序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权。
继续教育网站上展示给我们的《教学设计1.第七课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我仔细研究了一下,里面设计的学生活动十分丰富。导入新课部分就通过两个案例引入本课收入的分配公平问题,并设计活动(设计几种分配方案,看谁设计的更能体现公平?),教学过程中有设计了“谈一谈”“观看视频谈感受”“讨论发言”等很多环节。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引导总结了知识,更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合作探究等综合能力。
而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就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去设计学生活动,只是更多的设计了教师的活动,上课时也让学生参与、讨论了,但更具随意性。
现在想来,我的教育理念太保守。其实最后一个知识点“处理好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具体措施”,书本上只是比较笼统地抽象地阐述了一下,枯燥乏味。如果让学生充分讨论发挥,效果会更好,大家七嘴八舌,畅所欲言,学生们积极调动自己的脑细胞,充分发扬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度过了这一内容,也许还会提到很多书上没有的更具体的建设性意见,这才是我们教育真正要达到的效果。
第四篇:收入与分配教案
收入与分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我国分配制度 2.社会公平3.财政作用 4.增值税
二、复习提问
1.我国分配制度 2.社会公平3.财政作用 4.增值税
三、知识结构
1.我国分配制度 2.社会公平3.财政作用 4.增值税
四、例题分析
材料
某市政府打出扶贫攻坚的组合拳。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政策,制定支持茶叶、蔬菜、樱桃、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的意见方案,聚集旅游资源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业、林果业、传统手工业。筹集近1.62亿元财政产业扶贫资金,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和扶贫资金、山林、土地入股的经营模式。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新路子,提供富民贷款5118万元,新增电商400多户,拓宽商品销售渠道。加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支持,强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提高贫困家庭子女素质和就业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于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由社会保障进行兜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该市扶贫攻坚系列措施的合理性。(10分)
①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政策,实施科学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3分)
②增加产业扶持资金,实施兜底社会保障,支持教育发展,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们生活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3分)
③支持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创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2分)④创新生产要素流转和经营模式,完善分配机制,促进增收。(2分)
五、当堂练习
1.2017年我们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赤字拟安排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我国扩财政赤字规模以促进经济发展的传导途径是 ①消费需求增加,内需扩大 ②企业自扩大生产,就业扩大 ③劳动者收入增加,购买力提高 ④政府投资增加,形成新的需求 A.④一②一③一④ B.③一②一①一④ C.④一①一③一②
D.④一②一③一①
2.2016年3月,多省出台的关于省级国企员工持股的意见指出,持股员工应是在关键岗位工作并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员工可以现金或法律规定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出资,不得采取低价折股、送股、垫资等方式。该改革的预期效果是
①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员工的财产性收入 ②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③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激励员工作出更大的贡献
④更好地实现股权多元化,促进公司治理的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就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基础设施,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督。这一模式的实施将
①提高公共服务价格,增加民营企业利润 ②发挥国家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发挥市场的作用,提高项目融资成功可能性 ④提高社会资本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4.零工经济是指由工作量不多的自由职业者构成的经济领域,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主要包括群体工作和经应用程序接治的按需工作两种形式,“零工经济”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有志者自主创业的主基调。零工经济 ①降低了就业成本,能够大帽度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②增强了劳动者就业的灵活性,但也会增加劳动者维权的风险性 ③进一步推动了创新经济的发展,也给法律和政策的完善提出挑战 ④解放了人的时闻和创造力,改变了当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5.2016年10月1日,根据国家部署,财政部全面上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工资标准,并计划每隔一至两年进行一次工资普调。上述政策 ①是国家合理提高职工收入,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举措
②是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的重大进步 ③有利于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落实分配政策 ④有利于优化工资结构,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6年我国GDP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6%,比2015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1.8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比2015年提高4.9个百分点。由此可推导出
①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有所减少 ②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③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④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重要信号,即我国的货币政策告别宽松时代,转向中性稳健。该转变发生的原因可能是
①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PPI指数大幅上升 ②2017年美元升值预期仍然强烈 ③央行不断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④近年我国GDP增速呈下滑态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6年我国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发挥税收作用。下列关于税收作用的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①推进资源税改革→提高资源开采费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节个人收人分配→实现社会公平③优化财税结构→拓宽财政收入增长空间→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④对高档消费品征收消费税→高档消费品价格上涨→高档消费品消费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提高城乡医疗救助补助标准,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范围。上述改革措施
①发挥了宏观调控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②旨在实现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 ③体现了政府对医药市场秩序的重视和维护 ④有效提升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6年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下列能正确反映国家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是
①降低企业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降低→实体经济得到发展 ②降低企业税收标准→企业税负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从供给低端迈向中高端 ③强化中性信贷政策→打击过度加杠杆套利行为→资金脱虚向实→降低企业融资难度 ④提高企业社保缴费比例→保障劳动者权益→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分享经济”正逐渐成为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意义是 ①推动公共产品和服务资源共享,扩大居民消费选择 ②提升供给弹性和灵活度,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③保障传统企业经济安全,推动企业平稳转型 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为响应中央“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推进互联网+跨境物流企业经营创新和转型,全国铁路拟开发新的列车运行图。新运行图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列车运行方案,新增中欧班列和中亚班列等运行线。由此将带来的影响是
①运输成本降低→物流迅速增加→生产规模扩大→产品质量提高 ②游客出行方便→刺激旅游业发展→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③对外运输便利→跨境物流增加→国际合作加强→开放水平提高 ④运输服务加快→跨境物流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生活水平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以下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的变化图。从中可以推论出我国
①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减少,致使能耗不断下降 ②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③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必须加快推进能源节约集约利用 ④能源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2016年8月11—13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贬值幅度达4.66%。美元持续升值有利于扩大中国商品出口的优势,但会增加我国对外投资的压力
②2011年至今,我国煤炭价格持续下跌,有人据此建议下调电力价格,原因是电力和煤炭作为互补商品价格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③中共中央连续11年发布“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对种粮农民实施直接财政补贴,这种财政补贴政策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④2017年3月1日,国务院公布《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明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发挥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16 年11 月13 日,中巴经济走廊联合贸易车队首次自北向南成功穿越巴基斯坦落后的西部地区,这是中国控股和建设的瓜达尔港第一次大规模向海外出口集装箱,中国货物运到中东、非洲将比原先节约一个多月的时间,巴基斯坦也由此成为亚洲大陆的交汇点。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说明
①以双边合作带动多边合作成为经济全球化新常态 ②我国主动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 ③区域互联互通共同发展加速,国际产能合作深化 ④区域经济发展日趋开放稳定,贸易保护主义被打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六、总结反思
第五篇: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西游记后续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效率的含义、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能使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如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教学重点、难点
1、社会公平的主要表现;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熟悉情景导入法、教师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西行归来看变化:
大唐元年,取经胜利归来的唐僧开办了一所经院开始收徒讲学,孙悟空和猪八戒进入师傅的经院工作,工资是500文(开元通宝);
大唐十年,孙悟空辞职后与六耳弥猴合办了一家高科水果加工厂,此时孙悟空的收入是3100文,猪八戒的工资涨到了5500文。
大唐二十年,猪八戒感觉工资太少也进入孙悟空的水果加工厂工作,此时孙悟空的收入 25000文,猪八戒的工资是7800文。
如今,孙悟空已经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年收入300万文,猪八戒年薪2万文。
(注:唐朝1000文=1贯=1两白银)
探究问题:(1)20多年来,孙悟空与猪八戒发生了什么变化?(2)你认为孙悟空与猪八戒各自的收入由哪些形式构成?(3)你认为孙悟空与猪八戒两人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4)如果原师兄弟两人的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新课教学】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
(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并在小组内进行分工讨论;学生进行总结展示)
1、公平的含义、表现和意义(教师板书)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从经济角度来讲,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学生自主研究,讨论,总结。
【生活链接】(1)2008福布斯中国明星收入排行榜
综合排名:第1 姚明 运动员 收入:3.38亿人民币;(2)“晒工资”现象的冷思考
“晒工资”现象“晒”出了人们对收入差距扩大的关注,反映了人们对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呼声。(3)山东一家高度垄断的电力企业,其抄表工年收入可达10万元。原因在于,企业以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利润,有底气给员工这样发钱。
【拓展阅读】十七大报告——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2、从经济的角度,怎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教师板书)
教师引导,首先,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次,初次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拓展阅读】国民收入的两次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的分配。经过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分解为劳动报酬、企业收入、政府收入。
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继续进行的分配,主要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体现
1、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内容:满足社会公共部门的需要、满足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调节经济的需要
2、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1)国家财政
(2)经济杠杆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孙悟空的烦心事】孙悟空最近很头痛,最近很头痛!!公司里工人包括猪八戒在内都在磨洋工,干活一点都不积极!!合同不能及时完成,公司生意受到很损失,怎么回事?
探究问题:(1)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2)孙悟空公司职工最不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3)现在孙悟空公司职工工作态度怎样?
(4)孙悟空怎么做才能既让职工提高效率,企业利润增加呢?
1、效率的含义(教师板书)
经济活动中产出和投入的比率就是效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节约和社会财富增加。
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教师板书)
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3、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师板书)
(1)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2)初次分配和在分配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要注重公平
(3)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注意: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同等富裕,部分先富是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课堂总结、点评】
学生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既要讲效率,又要讲公平。这二者是对立统一的。重效率,使劳动者的收入和贡献挂钩,调动了劳动者创造财富的热情,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富裕,更加注重公平,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当堂练习巩固】
1、关于社会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成员收入要平均 B.要充分保护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益权
C.要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D.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分配不公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就必须()
①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完善分配制度 ③加大收入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④扩大就业,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胡锦涛指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这主要是()
A.由国家通过税收进行 B.在初次分配范围内进行
C.在再分配范围内进行 D.由先富起来的个人和地区进行
4、对效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效率是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B.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C.效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D.要效率就不能讲公平
5、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看来,孔子的话与我国现行分配原则相比较,其缺陷在于
A.不注重实现共同富裕 B.不注重社会公平C.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 D.不注重效率
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表现在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②社会公平的实现建立在提高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④效率和公平可以等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课后巩固练习]
1、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稳定得多。我国正在采取措施使收入分配结构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 A.促进效率提高 B.促进社会公平
C.促进生产发展 D.促进内需扩大
某企业老板,在办厂之初,要求大家共同出资办厂,并对大伙承诺:“以后工厂搞好了,不会亏待大家!”经过几年苦心经营,工厂挣钱了,企业老板讲排场、摆阔气,出门坐奔驰,吃饭下酒馆,大家的股息分红一拖再拖。结果,职工纷纷辞职,因为分配不公,导致企业破产。回答2-3题。
2、由于分配不公,导致企业破产。这说明 ①分配方式恰当,就会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效率 ②收入分配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③分配不当,则阻碍生产的发展,降低效率
④分配对生产有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3、上述材料启示人们
A.必须努力实现全体人们的共同富 B.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必须高度重视个人收入的分配问题 D.必须严格防止劳动者出现收入差距
4、十七大报告中就收入分配有两个重要的新提法,一是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有利于 A.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更加注重社会公平B.改变现有分配制度,实现同步富裕
C.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消除社会成员收入差距D.平等保护物权鼓励多种要素参与分配
5、“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6、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7、讨论探究:某公司招聘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报酬:30元/天。电脑城B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报酬: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采取哪种分配方式?为什么?
★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学生熟悉的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加强引导并组织好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