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与分配复习题:学生稿

时间:2019-05-14 01:4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收入与分配复习题:学生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收入与分配复习题:学生稿》。

第一篇:收入与分配复习题:学生稿

收入与分配

1、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对中新网记者分析,在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平均工资并不能反映差距的问题,中位数可能比平均工资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众多网友吐槽自己“拖后腿”,恰恰一定程度反映出当前收入差距大的情况。李实建议,要在经济增长上多下功夫,保证就业和工资合理稳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把“提低、扩中、限高”落实好,精准发力,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阅读材料,从“个人收入的分配”的角度简述如何把“提低、扩中、限高”落实好。(12)

2、(1)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安徽财政资金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的经济意义。(8 分)、3、《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数十倍,行业、区域方面表现突出》一文指出,目前,我国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已经上升到23倍,行业差距达到8倍,城乡差距近3倍。机关单位养老金高于企业2-3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严重不合理,成为社会生活的突出矛盾。解决这一矛盾需要:

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②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③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格局④逐步增加公共物品的供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我国计划提高技术工人工资,以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技术工人工资属于:

①初次分配措施 ②再分配措施 ③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④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今年以来,不少人的工资单发生了变化,多数

央企高管的工资缩水了,部分央企全员降薪了,近4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开始调整了,330多万乡村教师也将迎来“最无争议的涨薪”。一张小小工资单,见证着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进程,也折射着中国经济和民生改革的重点和路径。(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8分)

6、国务院决定,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A.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B.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C.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7、在股市处于牛市期,王先生炒股,从100万元本金炒到了200多万元。王先生炒股所得: ①属于按劳分配②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③属于福利性分配④体现了资本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15年7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指出,在基础研究收入保障机制外,还要创新收益分配机制,让科技人员以自己的发明创造合理合法富起来。这一要求是基于:

①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③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④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公务员工资收入是社会的焦点。新一轮公务员工资改革已经启动。

材料一 在2015年初下发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申明确提出,要建立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原则上,今后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将每年或每两年调整一次,主要依据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结果,并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和物价变动等因素,来确定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的调整幅度。

(1)运用“效率与公平”的知识,谈谈对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进行调整的必要性。(10分)

10、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对中新网记者分析,在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平均工资并不能反映差距的问题,中位数可能比平均工资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众多网友吐槽自己“拖后腿”,恰恰一定程度反映出当前收入差距大的情况。

“这也凸显出需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过高的不合理差距,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李实建议,要在经济增长上多下功夫,保证就业和工资合理稳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把“提低、扩中、限高”落实好,精准发力,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2)阅读材料,从“个人收入的分配”的角度简述如何把“提低、扩中、限高”落实好。(12分)

11、公正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从收入与分配的角度看,守护杜会公正,政府要()①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②实行结构性减税,提高企业利润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积极发挥国家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中的作用④充分发挥市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2、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砖和重要支柱。中央政治局会议于2014年6月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功能、稳定宏观税负、推进依法治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结合材料,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说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

13、小周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49000元,奖金9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6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7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9000元 22000元 B.58000元 28000元 C.64000元 13000元 D.58000元 13000元

14、近年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政府着眼全局统筹,更加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小,更加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更加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11分)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5分)

第二篇:收入与分配教案

收入与分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我国分配制度 2.社会公平3.财政作用 4.增值税

二、复习提问

1.我国分配制度 2.社会公平3.财政作用 4.增值税

三、知识结构

1.我国分配制度 2.社会公平3.财政作用 4.增值税

四、例题分析

材料

某市政府打出扶贫攻坚的组合拳。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政策,制定支持茶叶、蔬菜、樱桃、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的意见方案,聚集旅游资源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业、林果业、传统手工业。筹集近1.62亿元财政产业扶贫资金,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和扶贫资金、山林、土地入股的经营模式。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新路子,提供富民贷款5118万元,新增电商400多户,拓宽商品销售渠道。加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支持,强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提高贫困家庭子女素质和就业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于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由社会保障进行兜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该市扶贫攻坚系列措施的合理性。(10分)

①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政策,实施科学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3分)

②增加产业扶持资金,实施兜底社会保障,支持教育发展,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们生活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3分)

③支持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创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2分)④创新生产要素流转和经营模式,完善分配机制,促进增收。(2分)

五、当堂练习

1.2017年我们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赤字拟安排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我国扩财政赤字规模以促进经济发展的传导途径是 ①消费需求增加,内需扩大 ②企业自扩大生产,就业扩大 ③劳动者收入增加,购买力提高 ④政府投资增加,形成新的需求 A.④一②一③一④ B.③一②一①一④ C.④一①一③一②

D.④一②一③一①

2.2016年3月,多省出台的关于省级国企员工持股的意见指出,持股员工应是在关键岗位工作并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员工可以现金或法律规定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出资,不得采取低价折股、送股、垫资等方式。该改革的预期效果是

①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员工的财产性收入 ②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③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激励员工作出更大的贡献

④更好地实现股权多元化,促进公司治理的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就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基础设施,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督。这一模式的实施将

①提高公共服务价格,增加民营企业利润 ②发挥国家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发挥市场的作用,提高项目融资成功可能性 ④提高社会资本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4.零工经济是指由工作量不多的自由职业者构成的经济领域,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主要包括群体工作和经应用程序接治的按需工作两种形式,“零工经济”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有志者自主创业的主基调。零工经济 ①降低了就业成本,能够大帽度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②增强了劳动者就业的灵活性,但也会增加劳动者维权的风险性 ③进一步推动了创新经济的发展,也给法律和政策的完善提出挑战 ④解放了人的时闻和创造力,改变了当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5.2016年10月1日,根据国家部署,财政部全面上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工资标准,并计划每隔一至两年进行一次工资普调。上述政策 ①是国家合理提高职工收入,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举措

②是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的重大进步 ③有利于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落实分配政策 ④有利于优化工资结构,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6年我国GDP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6%,比2015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1.8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比2015年提高4.9个百分点。由此可推导出

①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有所减少 ②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③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④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重要信号,即我国的货币政策告别宽松时代,转向中性稳健。该转变发生的原因可能是

①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PPI指数大幅上升 ②2017年美元升值预期仍然强烈 ③央行不断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④近年我国GDP增速呈下滑态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6年我国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发挥税收作用。下列关于税收作用的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①推进资源税改革→提高资源开采费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节个人收人分配→实现社会公平③优化财税结构→拓宽财政收入增长空间→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④对高档消费品征收消费税→高档消费品价格上涨→高档消费品消费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提高城乡医疗救助补助标准,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范围。上述改革措施

①发挥了宏观调控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②旨在实现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 ③体现了政府对医药市场秩序的重视和维护 ④有效提升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6年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下列能正确反映国家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是

①降低企业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降低→实体经济得到发展 ②降低企业税收标准→企业税负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从供给低端迈向中高端 ③强化中性信贷政策→打击过度加杠杆套利行为→资金脱虚向实→降低企业融资难度 ④提高企业社保缴费比例→保障劳动者权益→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分享经济”正逐渐成为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意义是 ①推动公共产品和服务资源共享,扩大居民消费选择 ②提升供给弹性和灵活度,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③保障传统企业经济安全,推动企业平稳转型 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为响应中央“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推进互联网+跨境物流企业经营创新和转型,全国铁路拟开发新的列车运行图。新运行图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列车运行方案,新增中欧班列和中亚班列等运行线。由此将带来的影响是

①运输成本降低→物流迅速增加→生产规模扩大→产品质量提高 ②游客出行方便→刺激旅游业发展→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③对外运输便利→跨境物流增加→国际合作加强→开放水平提高 ④运输服务加快→跨境物流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生活水平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以下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的变化图。从中可以推论出我国

①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减少,致使能耗不断下降 ②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③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必须加快推进能源节约集约利用 ④能源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2016年8月11—13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贬值幅度达4.66%。美元持续升值有利于扩大中国商品出口的优势,但会增加我国对外投资的压力

②2011年至今,我国煤炭价格持续下跌,有人据此建议下调电力价格,原因是电力和煤炭作为互补商品价格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③中共中央连续11年发布“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对种粮农民实施直接财政补贴,这种财政补贴政策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④2017年3月1日,国务院公布《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明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发挥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16 年11 月13 日,中巴经济走廊联合贸易车队首次自北向南成功穿越巴基斯坦落后的西部地区,这是中国控股和建设的瓜达尔港第一次大规模向海外出口集装箱,中国货物运到中东、非洲将比原先节约一个多月的时间,巴基斯坦也由此成为亚洲大陆的交汇点。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说明

①以双边合作带动多边合作成为经济全球化新常态 ②我国主动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 ③区域互联互通共同发展加速,国际产能合作深化 ④区域经济发展日趋开放稳定,贸易保护主义被打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六、总结反思

第三篇:收入与分配教学反思

从课堂辩论中寻求理性的共识

——《兼顾效率与公平》案例

吴瑕

一、主题与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但由于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和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如何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两者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都是重要和有着一定难度的。为此,与老教材对于这一分配原则一笔带过相比,新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作了重点阐述,用一框内容来说明什么是效率和公平,它们两者的关系及如何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通过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重在促使学生理解、判断、甄别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分配现状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改强调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我认为,对学生的分析很重要。学生在初中就接触过这块知识点,但知识点零碎,没有形成系统;另外,现在高中生接触社会的范围有限,对知识点的理解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误区。所以,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分寸,多利用真实事例来进行情境假设,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用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增进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知、能的迁移。

二、情境描述

(一)新课导入

收入分配与高中生的生活距离较大,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在教材处理上没有直接采用教材里“李家村”的例子,而是设置了一个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引出“效率”与“公平”的概念:聪明好学的小李来自西部某省,高中毕业后因为家境贫寒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来到宁波找工作,一天他看到2个招聘启事。

启事1:颐高数码城A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报酬:30元/天

启事2:颐高数码城B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报酬: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展示

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所见的招聘启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1、效率与公平

这部分知识点我主要是结合上述的两份招聘启事来展开。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1)关于效率,我设置问题:“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采取哪种分配方式?为什么?” 引发学生思考,回答,从而得出效率的含义。接着,我又设置问题:“如果你是应聘者,你更愿意到哪家店工作?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得出结论:“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社会财富是一块蛋糕,效率问题是一个“如何把‘蛋糕’做大的问题”。

(2)关于公平,我同样结合招聘启事,设置问题:“推销一套软件你能获得10元的佣金,而老板的收益是你的20倍。你认为这公平吗?你还愿意干下去吗?” 并结合三个问题:“公平是平均主义吗?”、“公平允许差异存在吗?”、“坚持公平的收入分配有何意义”引发讨论,得出公平的含义及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公平问题则是一个“如何把‘蛋糕’分得合理的问题”。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这部分知识点我设置了一场辩论。正方观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是讲求效率。反方观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是维护公平。

学生课前根据自己所持的观点,找了很多论据,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肯定学生观点的基础上,我又指出学生辩论中的误区:效率与公平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论点强调的是更重要的是哪个。学生在辩论中也领悟到,效率和公平有着紧密的联系。最后我简单总结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A、效率与公平是一致的

①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②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B、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的

效率是前提,公平是保证,如果只重视一方忽视另一方的话,都是违背社会主义本质。辩论为学生搭设了一个发表见解、调查成果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活起来,本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在自主思考、共同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这部分知识点我设置了问题:“为什么要把‘效率’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公平?”让学生思考、讨论,并结合我国资源利用率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材料说明:要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那就要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原则。

“兼顾公平”则从社会和谐角度出发,结合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东西部发展的差距的图片来分析兼顾公平的重要性。(3)如何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

这部分知识点我结合教材中关于“李家村”的两段例子,设疑:“请大家对李家村的例子进行思考,李家村是怎样做到既坚持效率又兼顾公平?”。在学生分析材料的过程中形成了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见解。

幻灯片展示:怎样才能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对材料进行分析,在讨论中提升观念,从而体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三)知识巩固

课堂讨论:假如你是我们城市的管理者,结合本课知识,谈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既保证私营企业老板的利益,不影响效率的实现;又保障打工者的利益而不失公平,做到兼顾效率和公平?通过学生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的知识学活,学实。

三、问题讨论

(一)关于导入设计

心理学家把认识或接触某种事物,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称为“首因效应”。这种特殊的效应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志趣选择。在政治教学中,这种效应尤为重要。对于学生来说,是否对这节课感兴趣也就取决于课堂的导入是否能激发他们兴趣。因为学生对于分配问题较为陌生,所以我选择了他们身边熟悉的事例进行导入。很多学生可能曾经或将来面临打工中的报酬问题,用“招聘的启事”导入并引出思考,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尽情发表自己的言论。

(二)关于概念的阐述

对于问题一: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采取哪种分配方式?为什么?学生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会选择A店的方式,理由是如果应聘者很能干的话老板不用拿出额外的提成;一种认为会选择B 店的方式,理由是这样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意见,这两种分配方式各利弊,作为老板就是让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这就要提到“效率”的概念。

对于问题二:如果你是应聘者,你更愿意到哪家店工作?为什么?同样会有两种不同的答案。选择A店的考虑到不可能总能保证高效率的推销成果,这样的分配可以有较高的保障。选择B店的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在这样的分配方式下一定能有更高的收益。我同样肯定了两种意见,选择A的学生考虑周全,选择B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从中也得出,小之对于一家店收益,大之对于国家的经济来说,分配方式对于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能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分配方式则能提高效率,反之则降低效率。

对于公平的概念仍旧沿用电脑店的例子。小李选择了B店,但工作中发现一套学习软件市场价是500元,而包括各方面的成本总共才300元,而从300元转化为500元的过程绝大部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得以实现的。但是B店的老板却轻而易举就获取净利润200元,自己辛辛苦苦推销一套软件才获得10元的佣金,老板的收益是你的20 倍。这公平吗?你是小李,你愿意干下去吗?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但也有少数学生会认为这是作为经营风险的承担者应该得的。我们不能忽视这少数的声音,不然会扼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不同的思维火花正是我们可以抓住的教育契机。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样才算公平。通过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得出平人人平均,否认差别 不是公平;差别过于悬殊也不是公平;有差别,且差别合理是公平。然后归纳出公平的含义和表现。再利用情境:小李了解真相后,与老板的关系日益紧张;工作积极性下降,工作热情荡然无存,销售情况直线下降,老板的收益也大受影响;甚至产生过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思考:处理好公平有什么意义? 这样的设计使得概念的呈现变得顺理成章,浅显易懂;使概念不再是老师强加灌输,死记硬背的产物,而是通过自身思考、体念的结果。这也正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所提倡的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

(三)关于重点难点的处理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对效率和公平的含义能够正确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主要通过课堂辩论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学生根据自己所持的观点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正方认为效率更重要的学生展现的观点主要有: 观点1: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必然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观点2: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而社会财富的增加是从事社会其他活动的基础,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效率优先是实现生活富裕的客观需要。所以,效率是公平的前提,观点3:过于讲公平,把一部分人的财富分给其他人,这对于前者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而且会打击前者的生产积极性,必然妨碍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导致共同贫困。

观点4:贫富差距对经济的发展利大于弊。一是从经济发展的成就及人民生活的提高来证明;二是适当的差距可以优化资源的使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观点5:事例证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能带动更多人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把“蛋糕”做大、做强。目前的贫富差距,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的反映,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市场经济秩序、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收入差距会随之缩小。

反方认为公平更重要的学生展现的观点主要有:

观点1: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就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收入分配重要的是应该坚持公平。而目前贫富差距悬殊(事例证明),这与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公平原则是相悖的。

观点2:个人收入差距悬殊弊大于利。只追求效率,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于悬殊,带来了人与人之间新的利益矛盾,给社会安全造成隐患,有损社会道德水准和人的素质,成为经济发展的消极因素。

观点3:先富不能带动共富(事例证明)。事实上经济发展了,财富增加了,但没有实现共同富裕,反而差距更大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相对贫困人口却在增加。

激烈的辩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也领悟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单需要效率,也需要公平,他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时我再归纳出两者的关系,学生就更易理解。

对于如何处理两者关系的问题我让学生回归课本,利用课本的现有资源“李家村”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分析材料,有利于学生解答问答题。

四、教学反思

本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设疑问引发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讨论、引导、探究发掘出问题的实质,让学生学会辨证的看待现实生活中收入分配不公平和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把所有的问题在课堂上全部解决,因而,我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课前对辩论的观点寻找论据,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课堂上很多老师也会用提问来实现名义上的师生互动,但往往在学生回答时过于急切地往自己想要的方向上引,导致学生不是思考问题的答案,而是思考老师希望我回答什么答案。特别对于一些封闭性问题(封闭式问题是有指向性的问题,学生只能按照既定的方向思考,可以用类似“是”或“否”等一些简单的语言回答的问题),这种现象就更为明显。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上应该多设置一些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是没有明确指向性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较广的范围内思考),让学生有话可说的问题,不要局限于标准答案或书本的表述,让学生各疏己见。对于学生的不同答案,即便不是老师希望的答案也要予以肯定,从中找出可取之处,增强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辩论是这堂课上采用的新形式,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生生互动的良好途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时间的控制,新课程教材中一节课的内容本身就很多,辩论时间不宜过长;二是对于学生的观点要及时予以肯定和支持;三是对于学生辩论时产生的误区要在辩论后指出并加以纠正。我的做法是在辩论进行时把学生的观点简要地书写在黑板上以便于辩论后的分析整理。

新课程理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这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促进学生的知行转化。发展学生主体性的能动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在学习知识培养认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接受知识的思路和提高认识能力的途径,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启发学生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在发表不同见解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立体交流,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起积极作用。而对于高一政治教师而言,方法创新是适应新课改的关键之策。必须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旧观念,应根据课程模块的特性,不灌输,而要广开言路,大胆试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互信,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既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第四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 收入与分配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八课)

【知识结构】 班级___高二()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考点解析】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

(1)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制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知识拓展】①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成分中,但不能认为凡是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就一定是按劳分配。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劳分配,而股息、红利、专利补贴、专有技术补贴、管理岗位奖励则属于非按劳分配。②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③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考点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A)

(1)生产要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和信息要素等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知识拓展】①按劳动要素分配:如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②按资本要素分配:如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③按技术要素分配:如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④按管理要素分配:如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⑤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⑥信息要素: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2)意义: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②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特别提醒】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这一分配制度,归根到底,是由我国现阶段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考点3: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意义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B)(1)要求: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注意: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2)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①根本举措: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增加社会财富

②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重要举措之一: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一举措,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④重要举措之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⑤兼顾效率与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知识拓展】①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首先,二者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其次,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考点4:我国财政的作用(B)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如:免费义务教育、抗震救灾、帮助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职工等。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国家通过财政支持一些资源不足的行业和地区,以及国家的一些重要行业和重要领域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如: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的基础设施行业。(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供大于求)制约时,政府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发行国债,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供小于求)制约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知识拓展】国家为了履行对内对外的职能,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考点5:财政收入的来源(A)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来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1)税收收入: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2)利润收入: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及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取得的分红收入。(3)债务收入:是国家通过借贷(债券)方式,从国内外取得的收入。(4)其他收入:主要包括收费、罚款和公用事业收入中上缴国家的部分。

▲注意: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②在社会 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财政收入和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考点6: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A)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有三种情况:

(1)财政盈余: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注意:“年年有余”并非财政运行的最好状态。)(2)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注意: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容易引发通货膨胀。)

(3)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注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因此,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知识拓展】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按照具体用途,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考点7: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A)

1.含义: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1)有国就有税。国家通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2)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2.基本特征:

(1)强制性: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2)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3)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4)三者关系: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考点8: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A)

(1)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2)纳税人: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3)税率: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教材P71)

(4)特点: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高收入者多纳税,少收入者少纳税)(5)意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考点9: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B)1.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1)从税收的性质来看: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从税收的作用来看:税收是国家兴旺发达、繁荣富强和国家项职能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

(3)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来看: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公民增强纳税意识的要求:①自觉主动依法诚信纳税。②勇于和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③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和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注意: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违法税法的现象:①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②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③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

第五篇:收入与分配

收入与分配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不同社会群体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日益成为中国经济转型非常关键的一个趋势。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这种趋势在过去10年间显得尤为突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日益发展的“国家主义”的经济结构,它所导致的权力和垄断成为收入差距的一个根本结构性来源。在新一轮的收入差距扩大化进程中,尚未完全反映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灰色收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与此同时,收入差距扩大化的后果已经远远超越分配领域,对整个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大部分经济学家对中国基尼指数的估计在0.45和0.5之间,远高于0.4的世界警戒标准。如此大的收入差距也将中国和东亚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分配结构区分开来,例如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即使是比起金砖四国(BRIC),中国的收入差距也仅仅略低于巴西,而高于俄罗斯和印度。

而且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实际的收入分化程度远远大于建立在官方统计数据之上的估值。这主要是因为大量的“灰色收入”实际上并未计入官方统计,使得官方统计大大低估了最富阶层的收入水平。根据王小鲁博士过去三年对灰色收入所作的系统取样和研究,中国城市家庭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要大大高于根据官方数据所作的估计,可能远超过0.5这个危险临界点。根据王小鲁的最新估计,灰色收入可能占到国民收入的15%,其中90%更是被收入最高的10%家庭所占有。

近10年来收入差距的扩大还伴随着私人财富(以及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急剧增长。经济学家们根据家庭收入和财富的独立取样调查,对当今中国的财富分配格局做出了比收入分配更加惊人的估计。即使是从最乐观的结果看,10%的家庭实际控制了私人财富的45%以上。私人财富分配与灰色收入紧密相关。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不同社会群体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日益成为中国经济转型非常关键的一个趋势。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这种趋势在过去10年间显得尤为突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日益发展的“国家主义”的经济结构,它所导致的权力和垄断成为收入差距的一个根本结构性来源。在新一轮的收入差距扩大化进程中,尚未完全反映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灰色收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与此同时,收入差距扩大化的后果已经远远超越分配领域,对整个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大部分经济学家对中国基尼指数的估计在0.45和0.5之间,远高于0.4的世界警戒标准。如此大的收入差距也将中国和东亚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分配结构区分开来,例如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即使是比起金砖四国(BRIC),中国的收入差距也仅仅略低于巴西,而高于俄罗斯和印度。

而且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实际的收入分化程度远远大于建立在官方统计数据之上的估值。这主要是因为大量的“灰色收入”实际上并未计入官方统计,使得官方统计大大低估了最富阶层的收入水平。根据王小鲁博士过去三年对灰色收入所作的系统取样和研究,中国城市家庭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要大大高于根据官方数据所作的估计,可能远超过0.5这个危险临界点。根据王小鲁的最新估计,灰色收入可能占到国民收入的15%,其中90%更是被收入最高的10%家庭所占有。

近10年来收入差距的扩大还伴随着私人财富(以及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急剧增长。经济学家们根据家庭收入和财富的独立取样调查,对当今中国的财富分配格局做出了比收入分配更加惊人的估计。即使是从最乐观的结果看,10%的家庭实际控制了私人财富的45%以上。私人财富分配与灰色收入紧密相关。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不同社会群体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日益成为中国经济转型非常关键的一个趋势。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这种趋势在过去10年间显得尤为突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日益发展的“国家主义”的经济结构,它所导致的权力和垄断成为收入差距的一个根本结构性来源。在新一轮的收入差距扩大化进程中,尚未完全反映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灰色收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与此同时,收入差距扩大化的后果已经远远超越分配领域,对整个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下载收入与分配复习题:学生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收入与分配复习题:学生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收入分配与公平》教案

    3.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导学案 一.课前新知导学 1.了解效率和收入公平的含义。 2.理解并识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及其重要举措。 3.理解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以及如......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关键词】 提高劳动报酬 公平正义 社会和谐 【背景链接】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今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

    收入分配改革

    收入分配改革 热点分析 基于个人能力和公平竞争导致的效率和收入差距不是社会争议的焦点,真正引起人们不满或加剧社会分配失衡的根源,在于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不平等以及竞......

    收入分配问题

     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最敏感) 1. 现状: 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但是存在一系列问题:初次分配不太合理;二次分配缺乏力度与公平;第三次分配格局没有形成 六中全会公报明......

    浅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浅谈“收入分配改革”之提高工资待遇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贫富差距被逐渐拉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段时间,连续有媒体报道有关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有望出台的消息。......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学界争论如何改革收入分配: 初次分配还是二次分配 收入分配制度如何改革,目前学界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应该把初次分配作为改革重点;另一派认为,着力点应放在二次分配。 厉以宁......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案 一、 知识回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据此回答例1——例4 [例1]下列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

    高中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的内容。该框在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