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公园设计说明12.18资料

时间:2019-05-14 13:5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沙湾公园设计说明12.18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沙湾公园设计说明12.18资料》。

第一篇:沙湾公园设计说明12.18资料

沙湾公园设计说明

一.项目背景

体育新城位于长沙市雨花区东北部,现有跳水馆,网球馆等体育场馆及美林景园,丽景香山,绿城桂花城等高档住宅小区,人口多,逐渐形成集体育,文化.,休闲,娱乐,居住,经营商贸于一体的健康,环保,高档次的新区。

二.项目现状解读

1.规划的范围:

项目位于长沙市雨花区东北部的体育新城区域,整个区位是体育新城的核心区,东距京珠高速不到700米,距武广客运站2Km,南距圭塘风光带2.5Km,距离湖南省植物园7公里,总用地面积293393.13㎡,净用地面积281425.97㎡,四周均为地产开发项目,其中北跨长沙市妇幼儿童活动中心及京武公司房地产项目用地,临城市主干道劳动东路(绿线宽90米,红线宽60米);东临城市支路星城路(待建);南跨国中新城地产项目用地,临城市次干道曲塘路,局部地段与道路直接相接;西跨京武公司房产项目用地,临城市次干道高岭路。

2.场地概貌:

项目基地呈狭长形东西向分布的山体,东西向的长约1200米,南北宽约100m-300m不等。场地周边已经开发各种地产,所以原有山体与周边的开发形成了各种高差地势,其中场地最高处标高为89.7m,位于公园中部;最低标高为40.2m位于公园北角,基地内高程在60m以上的面积有234306.9㎡,占规划净用地面积的78.92%。,8度以下的缓坡地带较少,坡度最大值是76.8,在公园中部的南侧。其中坡度在8度以下的占地面积为64324.97㎡,占规划净用地面积22.86%;坡度在8-14度的占地面积102940.1㎡,占规划净用地面积36.58%;坡度在14度以上的占地面积114160.9㎡,占规划净用地面积40.56%.三.规划依据

1、《城市绿化条例》

2、《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3、《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

4、《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7、《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

8、《湖南省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

9、《长沙市城市总图规划2003-2020》

10、《劳动东路两厢控制性详细规划》

11、《沙湾公园总体规划》

12、《沙湾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总体设计方案设计任务书》

四.目标与设计原则

1.设计目标:

通过对该项目场地的保护与场地破坏严重区域的修复,打造一个以人为本以及把生态,运动,娱乐和防灾避险功能等融为一体,引导市民健康快乐生活的体育公园。

2.设计的原则:

1)生态性原则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2)适用性原则

经济适用,设施齐全

3)主题性原则

主题突出

特点鲜明

4)经济性原则

节能环保

符合’两型社会”要求

5)趣味性原则

趣味十足

个性突出

五.总体的设计与构思

整体性构思:

沙湾公园整体定位为开放性的体育公园,是整个体育新城片区的“绿肺”,规划设计不仅着眼于本身的性质和功能,而且更应该考虑与整个城市大景观效果的融合,与周边环境统一,以运动为主旨,打造一个山地市民休闲公园。

1.主题构思:

沙湾公园的设计以“呼吸沙湾,运动沙湾”为主题,打造一个以生态为依托,具备时尚休闲的体育公园。

2.生态特点构思:

通过对场地的调查研究,基地内山丘起伏,部分生态条件好,植被成林,设计中规划保护好原有地形山貌和植被,对被破坏的山体进行修复,使得整个公园的整体性和生态完美的结合,另外对公园雨水收集,形成完整的收集系统,建设节水型城市公园。3.以人为本的构思:

整个公园的是设计在功能是为市民提供一个天然的健身氧吧,同时还兼有防灾避险的功能,着力打造能满足市民健身娱乐,安全避险的公园,同时在公共设施方面,公厕,小卖 健身等设施的综合考虑,充分体现尊重人以及相关的行为,活动的准则,六.总体布局与详细设计

1.规划布局

将整个沙湾公园分为“一带四区多点”。

一带:一条贯穿整个公园的游览路线。

四区:入口区,运动区,生态区,观光休闲区

多点:多处满足市民活动的节点活动区

一带:公园的主游路贯穿于整个沙湾公园,同时在主游路两边设计多出景观节点,形成步移景异,趣味生动的完整的游览带。

入口区:整个公园主要是东北广场,西南入口广场和东面入口广场。

运动区:规划布置的体育运动项目有:童趣坡,七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

观光休闲区:位于公园中心地带,设置一个茶楼和观景湖面,提供休憩场所。

生态区:规划的景点有:桃花坡,梨花坡,漫步道,登山道等。

1)北广场

北广场与星城路口相接,是个全开放性的入口,广场铺装形式把田径跑道的元素融入其中,体现其主题性,广场内设计有水景观,特色浮雕墙等,服务房的设计融管理,小卖,监控管理房等功能与一体。2)儿嬉园

儿嬉园的设计依据大的地形变化,采用弯曲的道路和地形结合,形成趣味性的草坡,整个形式上的设计具有个性特点,游乐设施摆放其中,设计有儿童沙池,滑草区,缓坡攀岩,浅水戏水区和儿童活动器械区等。

2)桃源里(桃花坡)

该区域所处的地形现状以毛草居多,乔木稀少,桃花坡可依据地形,采用台阶退级处理的方式,观光构架依地形穿梭在林间保证整个景观的完整性和观赏性,供游人休憩和游览欣赏。4)山林馆(茶楼观景区)

该区域主要是提供市民休息,交流的场地,利用原有的自然形成的水塘,在幽静的山林中形成一个自然驳岸的湖面,与茶楼,香花田形成山林中独特的美景。曲尽通幽的林间小道穿梭其中,形成整个环湖道,使得整个市民除了可以在茶楼欣赏风景外,还可以参与到美丽的风景中。

5)运动场地区

运动场区域位于茶楼观景区西侧,该区域地势平坦,共设计有4个足球场和5个篮球场,增加整个体育公园的室外活动空间,同时增加公园的活力,倡导市民健康生活。

6)极限运动

极限运动区主要是为年轻的市民提供一个极限运动和时尚运动的空间,可以在场地内组织滑板,涂鸦,自行车等年轻人喜爱的活动。

7)攀岩崖:

在达人坡的西边设计有高矮不一的攀岩墙,为攀岩爱好者提供一个活动的场所。

8):登山道:

位于公园西南入口的连接处,台阶的设计上设计有2种不同形式的登山道,市民可以自行选择难易程度来健身,顶端设计一个以树根为元素的的雕塑,形成整个登山的道的一个端头景观。

9):东面广场

东广场是个次入口广场,主要的功能是游人出入,设计有1组体育运动符号的雕塑。体现公园的性质。

10):西南广场

南广场位于公园的西南角,设计中依据地形分为两个界面,主要起到一个集散作用和广场活动等,绿化种植池和铺状的设计上,我们都是采用线形感很强的流线型设计,打破原有场地的僵硬的感觉,使得整个场地的设计形成一个动感的感觉。从平面到立面上的转换,设计是考虑用一种人运动的各个阶段的姿态,做成雕塑的形式,一直延伸到中心主广场的位置。在体育精神上得到一个很好的体现。广场下设计一个地下停车库约4168.56平方米。

2.防灾避险的设计: 沙湾公园的设计,同时还兼备防灾避险的的功能,结合活动场地的设计,整个公园的设计共设计有指挥中心,应急棚宿区,储备区和停机坪等。主要的游览路线作为应急消防通道,设计5个应急入口,方便市民快速通行。

指挥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平时为服务点,应急时做指挥中心和医疗室用。

停机坪:设置在极限运动区,该区域是提供给年轻人开展涂鸦,滑板运动等的一个区域,应急时做为停机坪用。

应急储备室:设置在茶楼观景区,应急时有足够的面积可以提供物质储备。

应急棚舍区:共设计3处,运用场地的大草坪和空旷的位置,规划的面积大概约为21000平米,按3*4米的帐篷大小计算,共可以搭建1200多顶。预计可以提供3600人的流量。

七.交通设计:

公园的的入口共设有4次,其中主入口的分别为东北入口和西南入口,与城市的主要干道相连接,是人流的集中地区,两个次入口分别为东南入口和西北入口。

停车场设计受地形的影响,数量不多,在西南入口和入口设计有停车位共计230个(含地下地上)。

公园内部道路系统,一条贯穿于整个公园的主游路,设计为6米,连接于整个公园的各个景点,并且设计有自行车道。其余的小园路穿插于具体的景点,形成“一带,多环”的格局。

八.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上,保持原有的地形,依山造势,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的高差变化来规划设计公园布局,场地最高的标高位于观景平台的位置,其标高为89.0M,最低的位置位于两个主入口,其标高为45.0M。

公园的主园路,纵坡小区12%,超过12%的作防滑处理。次游路和小路,纵向坡小于18%,纵坡超过15%的路段,路面做防滑处理,纵坡超过18%的,设台阶。

九.植物设计

1、植物设计理念

为彰显体育公园的景观设计风格,植物配置设计的目标是打造一处生态,运动,娱乐和防灾避险功能等融为一体,让市民健康快乐生活的景观空间。

设计充分考虑项目的功能性,生态保护,运动休闲,娱乐聚会及防灾避险为主要功能。配置的乔木选择湖南本地适宜的树种,常绿与落叶搭配,考虑四季变化;植物层次根据场所特征和

需求,或疏朗开敞,或绿荫如盖,或群植密林,或花草如茵。多样而统一的植物景观打造具有时代和区域特色的山地市民休闲公园。

2、植物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从生态角度考虑植物种类及配置,实现植物品种丰富多样性。植物种类多选用乡土树种,适地适树,前期低成本和后期低维护,有效节约能源的前提下并未损失环境品质。

(2)文化性原则:运用植物的文化属性,展现沙湾公园的体育精神,倡导健康同自然结合的理念,丰富景观的内涵特征。

(3)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植物景观的观赏性和服务功能性,注重人的感受,植物空间类型和尺度同景观环境需求相结合。

(4)景观多样性原则:植物空间生态自然,优美舒适,塑造多样化的个性与趣味兼备的景观空间。

3、植物现状概况

沙湾公园场地内现状植被资源分布不均。自然条件下的边坡地带植被生长良好,主要分布在用地边缘的山坡、山脚地带(土壤条件较好);土方开挖处土壤贫瘠,植物生长不良;中部山顶平地处和公园东北部(区域土壤条件极差)多为以杂草为主的荒地;北部、两部、两南部植被较多;南部、东部、东北部植被较少。

4、种植条件分析(1)植被保留区,现有植被完好且人行为干扰较少的区域,保留现状植被。

(2)植被疏减区,现状植被相对较好,建群种有较好的观赏性,疏减部分长势不佳,凌乱且观赏性差的乔灌木,适当增加优良的景观树种。

(3)植被增加区,树种单一且数量较少,林相不佳的区域增加建群树种和观赏品种。

(4)植被更新区,现有植被为杂草或长势孱弱的树林,或完全无准备覆盖的空地等区域,需对现场准备进行清理后,根据景观布局和功能需求,进行植物群落的更新及营造。

5、种植系统分类分析

(1)休闲密林:常绿树种有绒柏、木荷、枇杷、等; 落叶树种有金钱松、南酸枣、栾树等。

(2)花林草坡区:常绿树种有柚树、杨梅、香樟等;落叶树种有朴树、枫香、水杉、樱花、碧桃、紫玉兰、梨花等。

(3)广场树阵区: 常绿树种有桂花、景烈白兰、粉单竹等;落叶树种有银杏、二乔玉兰、樱花等。

(4)植被保育修复区:对此区域的边缘和林下进行梳理,适当增加色叶植物,丰富林相,突出生物多样性,并对公园边缘采取软质绿化挡墙,保持山林的完整性。

6、植物品种的选择

植物种类选择,沙湾公园现有植被为自然分布植物群落,均为湖南乡土植物,共有近60余种,分属于松科、杉科、樟科、冬青科、壳斗科、玄参科、芸香科、桑科、大戟科、楝科、豆科、榆科、金缕梅科、无患子科、杨柳科、桦木科、鼠李科、胡桃科、漆树科、马鞭草科、山茶科、茜草科、木犀科、蔷薇科、千屈菜科、山矾科、禾本科等27个科,常绿树与落叶树种类之比为3:10。根据现状植被和景观需求,增加各类品种优良具有一定观赏和经济价值的品种。具体情况如下: 常绿乔木:红果冬青、杨梅、香柚、湿地松、高杆石楠、深山含笑等。落叶乔木:银杏、榉树、栾树、马褂木、榔榆、合欢、青桐、朴树、重阳木、垂柳、水杉、无患子、乌桕等。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桂花、夹竹桃、山茶、山茶、云南黄馨、粉团蔷薇、毛鹃、金森女贞、金丝桃、小叶栀子花、铺地柏等。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碧桃、梨花、红梅、垂丝海棠、红枫、紫荆、紫玉兰、紫薇、鸡爪槭、腊梅、木芙蓉、金钟等。草本地被:鸢尾、水果篮、波斯菊、红花酢浆草、蓝花鼠尾草、吉祥草、大花萱草、麦冬等。湿生、水生植物:美人蕉、黄菖蒲、再力花、千屈菜、花叶芦竹、浅水藕、水葱、鸢尾、马蔺、香蒲等。

7、植物色彩规划

红色主调区选用植物: 枫香

紫荆

红枫

红叶石楠 一串红

黄色主调区选用植物: 银杏

朴树

金桂

黄花槐

腊梅

金森女贞

绿色主调区选用植物: 杨梅

桂花

柚树

含笑

龟甲冬青

粉色主调区选用植物: 合欢

梨树

桃花 樱花 二乔玉兰

木芙蓉 粉花绣线菊

8、分区植物设计:

(1)入口广场区:南广场,北广场和东面入口广场等区域,植物造景舒朗大气,色彩亮丽,吸引市民进入。本区主色调为红色。

(2)运动区:园区的童趣坡,七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区域,植物造景讲究 运用植物来对活动空间的软性分隔,植物群组相对简洁以方便市民活动。本区主色调为黄色。

(3)观光休闲区:位于公园中心地带,植物造景突显公园舒适优美的自然景观环境,植物层次丰富,物种多样,四季有景可赏。本区主色调为绿色。

(4)生态区:主要有桃花林,梨花坡,漫步道,登山道等区域,植物造景以营造大面积群落景观为主,营造大气整体的公园植物景观。本区主色调为粉色。

十.建筑设计

1、建筑小品设计原则

从沙湾公园的整体风貌考虑,采用以公园整体风貌相统一的方法对建筑风格进行控制。公园内景观建筑、服务建筑,均采用现代自然风格,以木材、天然整石配以现代的钢架、玻璃,形成自然清新、创意独具、简洁实用的现代建筑风格,并在环境设计上紧密结合植物特点,形成建筑与环境融合的生态型园林建筑的典范。

2、管理房

2.1建筑风格:现代自然风格

2.2设计要点:分布于两个主入口.管理房由管理建筑、售卖建筑、公厕组成,提供咨询和售卖等服务;建筑占地面积1106.93平方米,建筑柱子采用天然石材、混凝土和木材组合,墙面主要采用木材,风格与整体环境相融合。

3、公厕

3.1建筑风格:现代自然风格

3.2设计要点:分布在儿童游乐区附近和部分游步道叛变,结合管理房公园内共有6处公厕。公厕屋面采用坡顶灰色平板瓦,墙面采用天然石材、木材和玻璃,地面及汀步采用混凝土等材料。

单体公厕占地面积约为129.66平方米。

5、桃花坡科普教育馆

5.1建筑风格:现代自然风格 5.2设计要点,两层建筑,下层为科普教育馆结构为钢结构,顶部设木质构架,设置铁艺栏杆,样式简洁。立面材料以木条装饰为主,与周边环境融合。

6、公园市民文体服务房

6.1建筑风格:现代自然风格

6.2设计要点:采用一个围合的形式,形成一个三角关系,建筑外面的采用与其它的建筑形式统一,上面设计有运动符号在上面,服务房内设计有部分室内运动场地。面积有732.53平方。

十一:照明设计:

1.设计原则:

符合国家,国际照明委员会(IEC)的相关规定及要求。

符合国际及我国有关规定:广场10—30Lx,道路15—20Lx 对光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

注重艺术性

2.设计构思

东北和西南两个主入口广场:两个主入口广场人流集中,场地空间较大,所以对照明的要求照高,在利用道路路灯作基础照明外,适当的布置些功能性的灯光照明,同时,还根据铺装的形式设计一些LED灯带,草坪上设计有草坪灯。

1)主园路采用3.5米庭院灯,30WLED庭院灯,间距25米

2)游路采用草坪灯,间距12—15米

3)建筑的亮化根据其形式采用LED灯对其外轮廓进行亮化装饰。

4)水景:水下等结合涌泉喷头设置,采用多彩水下射灯,DC12安全特低电压

5)雕塑小品为了体现其艺术和观赏性,采用射灯。2.灯具的选择与安装

1.灯具的选择上做到设备与环境的融洽性,使整个亮化设计能融入整个设计中

2.避免灯光的污染:尽量做到避免光源对人视线的影响—炫光。

3.绿色节能:采用节能光源和灯具,在回路上增加时控装置

十二: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6.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设计资料

二、给水 1.供水现状

与景区相邻的二条道路上给水管网完善,供水压力0.3MPa。因此,拟从二个入口处的市政给水管网引水。

2.用水量预测

景区内用水主要有管理用房、公共厕所等;用水类型包括生活用水,绿化用水,景观水,环卫用水等。

景区供水规划按最高日用水量进行估算,根据不同性质用水场所分别采用不同用水量定额标准。

3.给水系统

1.从公园西门、北门两个入口处市政给水管网接入水源,分别供两入口附近范围内生活、消防用水。

2.在西门或北门任意一处设一座蓄水池和一套加压设备,在公园最高处设一座蓄水池。供公园地势较高范围内生活、消防用水。

3.在西门和北门分别设置雨水收集站,另和中部的水塘收集雨水供景区灌溉用水。

4.给水管线的铺设:管道沿车行道埋设,给水主管管径DN100。以枝状铺设为辅,供给各需用水单体,管径DN80~管材选用给水PE管。管顶覆土按0.7~1.0m控制。

5.给水主管道上每隔100米距离内及园内建筑周边设地上式室外消火栓。6.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所需的单体建筑设置室内消火栓。

7.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在相应场所配置干粉灭火器。

三、排水

1.排水现状

在与景区相邻的道路上有雨、污水分流管道。2.排水原则

景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排入雨水收集站及水塘,污水排入相临污水管。

3.排水量预测

污水总量按日最大生活用水量的85%计。

雨水量按长沙暴雨强度公式计算。4.污水设计

(1)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分片排入就近的市政污水管网。(2)景区内污水干管管径为DN300。5.雨水设计

(1)景区雨水系统,在两入口设置雨水收集站及公园中部水塘,根据规划地形,分三个区域就近排入雨水收集站及水塘。

(2)车行道路上沿道路坡向设排水明沟,末端处由雨水管接入雨水收集站及水塘。

(3)入口广场、停车场设雨水口,由雨水管引至雨水收集站。

(4)景观水景设溢流、放空管,接入雨水系统。

(5)雨水管管材选用排水UPVC双壁波纹管。管径为DN400、DN300。连接雨水口的支管为DN200。

十三:经济技术指标和投资估算

第二篇:公园景观设计说明1资料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

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中心景观带

为开发区城市中轴上的绿带,保持两座山体的连续性。

本市居民及开发区居民。

城市绿地

自然风景生态区

以生态植被与自然风景为主,山坡上分布有台地园、生态竹林,山顶上建立石塔,成为公园标志物,也是市西北区中的标志性景观。

本市居民及游客。

自然气息强烈,设计中体现自然生态特色。

娱乐休闲景区带

绿色教育、健身康体、结合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等。

本地区市民,特别是北山附近的居民区、各类学校、厂矿。

娱乐休闲的典型范例、生态恢复的先进代表

入口景区

结合北山面水的优美环境,创造品味高雅的休闲环境,成为反映城市文化面貌的窗口

本市居民及游客。

文化品味高雅,档次高、优美的滨水环境。

(一)休闲观景区

位于南部山体的北端,这里植被相对稀疏,视野开阔,是俯瞰全市的绝佳景点。依附照山形走势在地势较高处规划三处观景建筑,彼此分隔,相得益彰。

1、观景平台:在山顶相对开阔的地方开辟设置观景平台,其上构造钢架、张拉膜搭建的观景亭,供居民及游人休息、聊天、饮茶等使用,观景亭既考虑人与建筑的尺度,同时自身也是体现城市景观形象的小品。

2、观景亭:在近中心区的峭壁处建构两处膜结构亭,形状似展翅欲飞的仙鹤,游人可登高远眺,亦可在亭中休息,两亭之间遥相呼应,夜晚灯火通明,成为都市中的亮点。

(二)生态文化景区

位于南部山体的西南部,这里林木茂盛、有一个村落和两处寺庙:上林庙和山塘庙,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宗教文化色彩。本区利用现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塑造地方文化景观。

1、上林庙博物馆

确保原上林庙寺院的环境氛围,保护其视线走廊和空间环境效果。在道及门区等视线敏感区避免设置大型构筑物及各种与景点氛围不和谐的元素;对已有影响景观的构筑物应予以拆除或改造。大力挖掘寺庙的历史文化内涵,修建上林庙博物馆,充实馆藏内容,全面展示上林庙的历史背景、社会作用,充分体现中华古老的文化艺术风格与成就及道教的特点。

2、山塘庙

现状中是以杨家将为主题的宗教建筑,规划中建议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利用和改建,对所在的区域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保留部分原有的寺庙建筑,新增老年活动室,户外布置健身广场,放置健身器械,使整个区域的性质转向公共性,强化其宗教色彩,使之成为老年人活动场所。

3、山居风情度假村

增建各档次度假别墅,运用乡土性建筑材料如天然石材、木材等体现原始自然的建筑风格,外观协调统一、统中有变,室内装设施则各有特色,风格鲜明。别墅建筑为在此度假的游客提高质量的住宿条件,昼保留周围现有植物,在别墅周围点缀花灌木,以构成优美、恬静的别墅群。

在原有山地民居的基址上改建各档别墅,其风格外拙内秀,设施齐全,造型各弄,以古朴自然的造型将游客带入山野林间,倍享温馨。别墅依山势而建,有平台直挑入山谷中,别墅之间可由小路通达,改造村庄木屋条件,住宅内设卫生设施,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成为旅游综合服务区。

控制别墅度假村建筑规模,禁止肓目扩建乱建,保护现有的景观和植物资源,建立完善的电力给排水设施系统,保护水源不受污染和破坏。

(三)中心景观带

进一步完善北山公园中心景观带的植被建设,增强其城市绿带的功能,为市民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立意别致,造型典雅的综合性的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建立起联系两山之间的绿色桥梁。

(四)自然风景生态区

位于北部山体的东南部,景区内生态环境良好,有大量的自然野趣环境,规划在植物群落学和景观生态学的指导下,依据不同的景观规划要求,规划不同的植物群落,从而创造出不同景趣的景点。

1、自然风景园:

面向中心景观带的北山山坡,此处林地开多于合,林地山坡间有较多的空旷地,在此处沿坡向上开辟一道亮丽的透景线,将山下的景色一直延续到山顶,两侧宜建风景林带,以秋色叶为主,配以常绿阔叶乔木和针叶树,乔灌草结合形成高郁闭度的生态风景林。

2、台地园:

在山顶制高点开辟一跌落式台地园,层层台阶随山型跌落,在最高处设一石塔,成为全园的视觉中心,同时也成为城市中借景的对象。

3、生态竹林:

北部山体以北的山坡以竹林景观为特色,点缀秋色叶和针叶类植物,在园路交叉口和景观优美的地段设立景亭和弧廊等景观小品,成为游人观景休息,改造现有园路,使其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同时形成本区朴野、自然的景观特色。

(五)娱乐休闲景观带

本区是北山山脚近居民区沿线地势相对平坦的带型绿地,由于靠近居民区,规划中加强了娱乐休闲的功能。

1、水景广场(山底公园休闲区)

展示“水”主题,广场开敞、明朗、以水景环境小品、精致的铺装地面为表现对象,创造与人们心中温泉感觉相呼应的形象。

2、林荫水景道

将空旷的道路改造为步行与车行两部分,沿步行道利用旅游区经生态处理形成的中水,做一条景观水道,以林荫树与花草植物美化水道两侧的环境,并在适当地点修建一到两处表现本地特点的建筑文艺小品,作为点晴之笔激活居住区的环境。

3、体育游乐场

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及障碍等条件,结合自然材料(原木、绳索、废轮胎等)设计各项独特的游乐设施,让人们在其间跳跃、攀爬、摇荡,尽情游戏于天地之间。为山林增添不少野趣。由于该项目占地面积小,建议在施工时采用密集式运动设施,在狭窄的基地,以立体构筑方式将数项活动设立于一处。

4、采石场生态重建区

大力整治现有采石场,推平、推缓陡坡,利用石料修路、填坑,增加可建设用地,利用石料堆山障景,改变景区整体环境。设置各项游戏设施,使之成为宜人的休憩环境。

科学植树造林,改良区域气候。当整体环境有了大幅度改善后,本区将成为区域环境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但这是一项前期投入较大、投资回收期长,需要下大力气,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作为规划建设的长期目标,必须加以重视并长期坚持。

二、绿化规划

(1)规划原则

生态环境保全原则:建设和维护本地区的生态平衡,育林、造林、保林、杜绝任何可能的破坏、毁林行径。绿化、美化、采花一体化,注意形成多种组合的形式各异的植物空间。

1、道路绿化:

2、公路绿化:选择枫香、黄山栾树、香樟等作为行道树,沿线种植,留出透景线。

3、游览道路沿线绿化:作为联系园内各点的通行用地,其绿化配置主要考虑对游人的引导及沿途相关景物的适时展示。种植方式上以自然式风景林带为主,强调路口绿化。

4、山林地绿化:在公园的山坡地及外围可视范围内营造风景林、防护林,选择乡土速生树种,快速形成森林景观,以良好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服务于其它景点。

5、树种选择:

(1)常绿乔木:柳杉、湿地松、马尾松、深山含笑、香樟、杜英、女贞、紫楠、浙江樟、香泡、棕榈、桂花、楷杷、杨梅、柑桔。

落叶乔木:青冈栎、杂交鹅掌揪、白玉兰、板栗、三角枫、枫杨、榔榆、柿树、银杏、麻栎、无患子、花榈木、苦槠、枫香、乌桕、黄连木、黄山栾树、鸡爪槭、罗汉松、水杉、珊瑚朴。

(2)灌木:木芙蓉、红叶李、山麻杆、六月雪、山茶、茶梅、栀子花、中华胡枝子、胡颓子、紫荆、紫薇、金钟、中华绣线菊、黄馨、腊梅、垂丝海棠、山茶、杜鹃、映山红、阔叶十大功劳。

(3)藤本:常绿油麻藤、凌宵、爬山虎、山葡萄、络石、辟荔。

(4)花卉地被:鸢尾、二月兰、红花苕子、白花三叶草、红花酢浆草、石蒜、葱兰、麦冬、玉簪。

(5)竹类:毛竹、箬竹、粉单竹、淡竹。

第三篇:公园设计说明

哈尔滨某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认知

1.1区位关系

此基址位于哈尔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开发区占地面积较大,但是在这里目前还没有综合性公园。今年政府决定拟在开发区内建一开放型综合性公园,公园占地面积11.12公顷。

南面、西面为公司云集的高楼大厦,北面和东北是新建的住宅小区。

其中西面街道为城市交通干道,其余三条街道人流量并不是很大。

1.2区域自然条件 1.2.1气候条件

哈尔滨位于最北端,是中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大城市。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而夏季则显得短暂凉爽。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

哈尔滨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集中降雪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四季分明,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14] 4-6月份为春季,易发生春旱和大风,气温回升快而且变化无常,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10℃左右。气温月际变化强烈,一般在8~10℃左右。

7-8月份为夏季,气候温热湿润多雨,7月份平均气温19-23℃,最高气温达38℃。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气温月际差异很小,为各季之最。

9-10月份为秋季,降雨明显减少,昼夜温差变幅较大,9月份平均气温为10℃,10月份北部地区已到0℃,南部地区2-4℃。

11-次年3月份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有时也会出现暴雪天气。1月平均气温零下15℃-零下30℃,最低气温曾达零下37.7℃(1985年1月26日)。

1.2.4地形地貌

哈尔滨市区及双城区、呼兰区地域平坦、低洼,东部县(市)多山及丘陵地。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区,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第一级阶地海拔在132~140米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和道外区,地面平坦;第二级阶地海拔145~175米,由第一级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和香坊区的部分地区,面积较大,长期流水浸蚀,略有起伏,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哈尔滨市重要农业区;第三级阶地海拔180~200米,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再往东南则逐渐过渡到张广才岭余脉,为丘陵地区。1.2.3水文条件

哈尔滨市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呼兰河、阿什河、拉林河、牤牛河、蚂蜒河、东亮珠河、泥河、漂河、蜚克图河、少陵河、五岳河、倭肯河等。松花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其干流由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市地区中部,是全市灌溉量最大的河道。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解放以来,全市最大水利工程——西泉眼水库工程,1996年已经合龙蓄水,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库面面积40.86平方公里。水库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积15133.3公顷。哈尔滨水资源特点是自产水偏少,过境水较丰,时空分布不均,表征为东富西贫。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1630立方米。1.2.2土壤条件

受地形、气候、植物等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全市土壤类型较多,共有9个土类、21个亚类、25个土种。黑土,是郊区及12县(市)的主要土壤,也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土壤类型。黑土在全市分为2个亚类(黑土和草甸黑土)、3个土属(粘质黑土、砂质黑土、草甸黑土),共7个土种。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丰富,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黑钙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川地和岗平地上,在全市分为3个亚类:黑钙土、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共8个土种。黑钙土养分含量仅次于黑土,适于作物栽培。草甸土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多数分布在沿江河低洼淋溶地带和松花江台地漫滩地带。草甸土在全市分为6个亚类:草甸土、碱化草甸土、泛滥地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硫酸盐草甸土,共10个土种。草甸土大部分宜耕性较差,宜发展草场和栽植薪炭林。砂土及沼泽土,主要分布于江河两岸河滩和低洼地块,适于发展渔业、牧业。

1.3历史文化

1.3.1历史沿革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区)建都。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与此同时,中华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建立起哈尔滨在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地位。

哈尔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较早、工人和学生运动比较活跃的城市。1923年,哈尔滨成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1927年,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代会,并成立满洲临时省委。哈尔滨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后来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哈尔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涌现出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人口70余万。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正式建立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发展国民经济,在“一五”时期,哈尔滨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新兴工业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1996年,国务院批准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市。哈尔滨市辖七区十二县(市),行政区划面积5.3万平方公里。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动力、平房、松北和呼兰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代管五常、双城、阿城、尚志等4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272平方公里。

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香坊区;撤销阿城市,设立阿城区;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道外区管辖。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尚志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

2014年5月,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县级双城市,设立双城区。[8] 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双城9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尚志2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

二、场地现状分析

2.1现状山体改造

由于场地内自然山体的存在,在公园设计中对部分等高线进行了改造,挖湖堆山--在场地内设计一水域,在水体内设计了岛,在布置场地时将原油等高线进行了小的改动,保证场地内部的平整,同时进行了大量的竖向设计,增强立面景观的丰富性。

2.2场地适宜性分析

1、该场地周边建筑是居民区和办公楼,为了满足周围居民及工作人员休息娱乐的需要,将该公园设计成一综合性质的公园。

2、场地地势有平坦,也有山体。所以将中心景区及广场、老人休闲活动区设置在平坦地区。设计标高比义峰路低,植被尤其是大树比较丰富,宜挖湖形成水面加大景观的纵深,避免单一,另将挖出的土方堆在垂直的山脚形成缓坡。

3、场地北侧为居民区宜设计绿色屏障,减少公园对商业及居住区的影响。

4、场地西侧为商场,所以在此设置公园主入口。东侧设置次入口,入口处为老年活动区。

5、湖体南侧栽植大量密林,打造生态绿林。

三、设计定位

3.1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植物资源丰富,环境优雅,是休闲漫步佳地。人文景观——体现金源文化。

交通方面——四面临街,交通便利。

城市依托——体现哈尔滨文化特色,别具一格。3.2不利因素

虽然具有众多有利条件,但是由于自身山体比较大,为设置场地及湖体增加了困难。3.3功能定位

将不利因素化为有利条件,体现生态主题,打造大型生态主题综合性公园,因此公园不仅可以为附近居民服务,还可吸引周边城市的游客,为他们提供青山绿水、田园人家的自然生态型休闲公园,兼顾城市公园性质,突出生态公园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特色,具有生态游览、度假休闲、娱乐健身、和素质教育等功能综合体。

四、主题概念

4.1 设计理念

尊重自然、生态为先,合理利用自然景观 遵循场地肌理,遥记沧海桑田

尊重场地精神,塑造精神溯源地和文脉延续场所 4.2 设计原则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保护性开发原则 特色性原则 经济实用原则 4.3 主题概念 生态 自然 休闲

五、整体布局

5.1 景观分布

“一核”以某为生态绿核,大量绿色植被与主体功能区共存的景观核并由此向四周发散,在原有山体的基础上进行挖湖堆山,建立起来的“生态水轴”,将城市的自然绿地景观界面和山体自然景观界面有机的贯穿起来,再由数个景观节点点缀其中,形成清晰的空间格局、动态的室外空间,层次丰富多样。5.2功能分区

根据场地条件及项目所需功能的要求,方案分为四个功能区——滨湖景观区、主题广场景观区、办公休闲区。

六、景区景点设计

根据场地的功能布局及各自所处位置的独特禀赋,方案大致形成六个不同特色的景区——“稻香盈岸”景区、“花田叠翠”景区、“绿谷拥翠”景区、“花潭草坪”景区、“义峰耸翠”景区和“义门庄园”景区。

七、道路交通设计

场地的交通系统实行了人车分离,严格控制机动车上山,给予游客充分的安全感和自然的宁静,故可分为车行交通系统与人行交通系统两大部分: 车行交通系统主要分布在场地周边,由于山体景区严格控制机动车上山,故场地内的车行路较少,只集中在花谷、新宾馆、休闲度假村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四处,因此主要车行入口及停车场也位于这四个节点位置。

人行交通系统可分为主要人行步道和次要人行步道。主要人行步道主要环绕某景区,并联系车行路和各重要节点的枢纽,供人们散步休闲、晨练健身之用。其中从主入口到中心这段路设计12米,其他主路宽8米,平时管理不允许机动车进入,紧急情况下满足消防车与急救车的通行。人行小步道1.5—3米,主要加强主要步行道之间的联系,以青石板和石汀为主。

八、水景设计

水是整个场地重要的景观特征,水岸的处理也成为设计中重点考虑的部分。根据水体位置和性质的不同,水岸设计分成溪水岸,亲水岸,涉水岸。溪水岸是在水似小溪时,轻轻的流过,柔柔的,让人能感到它的清澈、它的温顺。亲水岸是在汇集的大的水面处,大片的木栈道——亲水平台伸向水面,让人感受水的自然灵性。涉水岸是缓坡草坪入水,浅浅的水岸,人们可在其中自由自在的嬉戏。

九、植物绿化设计

9.1绿化设计原则

1、保留场地内的原有植被,以利于保持景观的连续性,同时可以降低费用,节约成本。

2、适地适树,在原有植被基础上添加的树种均以乡土树为主,并从本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树种,便于粗放管理;草坪选用当地生长良好的草种,减少维护。

3、在植物空间设计上,利用植物维和空间,在平面上有聚有散;在竖向上,进行分层设计,形成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的空间模式。

4、植物品种的选择与相应的功能区相协调,满足不同功能、景观的需要。

5、强调植物季相性变化,注意各类植物的花期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注意秋色树在造景上的搭配,如忍冬、白桦等。

十、景观小品设计

11.1 休息设施

该项目中的休息设施主要包括景观构筑物和休息座椅。景观构筑物设计——景观构筑物设计取向造型朴实,结构突出明显,空间组织丰富合理,材料选择以木材、石材、钢材为主,内配设施(如座椅、照明器)齐全,形成自然质朴大气的效果。

休息座椅设计以木质材料为主,造型简洁现代,考虑符合人体特征的亲切尺度。休息设施的设计在符合人体工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进行个性化处理,以提高艺术趣味,直线造型、硬朗边角,呼应主题。座椅的设置还必须以不阻碍行人活动为原则。在林下空间设置集中的休息设施,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座椅,设置间距为25-50米,为行人提供必要的休息设施;方形造型与整体设计元素呼应;椅面以防腐木为材料,冬暖夏凉,更为人性化;椅墩采用天然石材为材料,结实耐用;椅墩内设置照明设施,保障夜间安全。

11.2 标识设施

以钢材为主要材料,绿色、桔黄色、灰色相结合;外形采用直线、方形硬朗的设计元素;设计为一系列标识,统一风格,其中包括停车场标识、方向标识、位置标识、指示标识等,设置在路口等较为醒目的地方,起到很好的引导、指示作用。

11.3 夜景灯光

灯光是公园景区的夜妆!灯光让公园景区的夜景更迷人!独特而有效的灯光设计能让公园景区充满魅力,使人流连忘返。灯光的设计原则以人性化设计原则为先导,以合理有效的照度、色温、光色、光照角度体现人文关怀。结合艺术性的视觉需求和审美需求,艺术地创造人性化的光环境。

公园景区光环境区域照度设三个层次,按照度的强弱依次为(1)广场群众性的交流和纪念性的标志构筑物需求的强照度区(依功能需求而定)。(2)主要入口处交往区的次强照度区(依功能需求而定)。(3)沿河的休闲交往区及主要景观节点艺术性照明(依视觉审美需求而定)。

道路照明照度分四个层次:车行道双侧设置高杆灯泛光照明,一级人行道双侧设置多种装饰性照明, 二级人行道单侧设置地脚灯。主要出入口和景观节点根据设计的需要设计装饰性景观灯光效果,突出景观夜景的装饰性,沿河岸广场和花田台地肌理采用装饰性照明,部分湖岸边和水生植物生态区设计了装饰水下灯,突出湖岸边界和水景观柔美和变幻的效果,纪念碑、主题雕塑、景观墙、标志性构筑物等根据需要照明。

11.4 公共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应该充分地体现人性化的设计,体现人性关怀!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应该从公园中各年龄层次的游客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结合公园科学、有效、方便的管理方法需求来决定。

景区公共服务设施系统的建立是以服务核心点网络为特征的,将小卖部、餐饮服务、厕所等服务设施组成服务核心点,集中便于管理,尽量少占绿地和破坏生态系统。其中小卖部与餐饮的服务半径为400到1500米之间,电话报警系统的服务半径为500到1200米之间,厕所得服务半径在500m以内,人行道路灯服务半径为50到80米之间,分布于公园里人流主要集散地,形成网络,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形成完善的现代公园功能体系。

同时,在道路交叉处、主入口处设立垃圾投放点,间距为200米以内,按颜色分类: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为城市清洁卫生提供保障。室外坐椅和其它服务设施根据游览路线布置在人流集散地和道路边及其它有需要的地方。

第四篇:公园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该园是一个规则式的小游园,设计布局合理,从功能角度出发,全园有休息广场,和儿童游乐场及老年人的活动区。该园前是校园图书馆,说以人口比较密集,必须有个大的广(不同的铺装突出风型图案)供人们集散,花坛供人们休息之余欣赏。从道路系统分析,园路成对称式,本园道路贯穿全园,设有大的入口,而且多个入口,减少了人流拥挤现象。园内景点多个,左右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景点,小型观景墙广场,组合型花架,设计巧妙的将这两个景点缩小和中央景点放大,从而突出主题。儿童游乐区配有儿童游乐的基本设施,地面是沙地,防止儿童受伤,老年活动区配有老年人健身的基本设备,园内还设有一个小水池假山,道路通过桥连接两侧,让人们在园中不尽能看到山还可以看到水,好比自己就生活在自然中。园内植物配置种类多样,为园内营造了一个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让游人不仅能观赏景色,更能享受生活。

(一)地理位置

游园位于河南城建学院校图书馆后面,游园东临十号教学楼,西邻山顶操场,北对校图书馆,南为学院教师公寓。

二、设计理念(一)绿地定位: 游园公共绿地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既是各座大学校园绿化景观的延伸和补充,更是展示多种学术风格、思想方式的公众舞台。

(二)我们的理念: 1.完整的生态理念——自然(1)尊重现实的自然观。“天人合一”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采取的态度,我们的生态理念也源于这一朴素的自然观。

(2)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在继承先人思想的基础上,我们融合了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现代的生态观。采用综合的、完整的生态设计方法,在各绿地所处位置、环境的自然地理条件下,绿地的要素设计均考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和对生态最大程度的改善。2.独特的文化理念——沟通与超越

(1)“游园喷泉区”的设计依托“沟通”和“超越”理念。人们获取信息是为了更好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自身以及整个团体得到提高。其后,终将实现自我的超越,这也是人类体育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最佳体现。

(2)我们希望这种对环境景观的体验与实践,能让莘莘学子们获得源于自然,超越自我的一种感悟。(3)植物配置说明1.绿化的分区

本标段的公共绿地是我们学院公共景观的核心部分。其位于整个学院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块地区,地块呈弧形状,分为

2.渗透“以人为本”的主题

植物配置中所谓的“开放式”,充分体现了1标公共绿地的共享属性,这是一片从功能和形式上都必须考虑其使用主体(广大学子以及教工)的热土。

第五篇:公园设计说明

综合设计论文—— 《综合性公园设计说明书》

东北农业大学 风景1102班 A02110037

姚苗苗

综合性公园设计说明书

一、综合公园的定义

综合公园是城市公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为城市提供大面积绿地,而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活动内容,适合于各年龄和职业的城市居民进行一日或半日的游赏活动。它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二、综合公园功能

综合公园除具有绿地的一般作用外,对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的功能方面更加突出。

1、政治文化方面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介绍时事新闻,举办游园活动,为集体活动,尤其少年、青年以及老年人组织活动提供合适的场所。

2、娱乐游憩方面

全面照顾到各年龄段、职业、爱好、习惯等的不同要求,设置游览、娱乐、休息设施,摄影人们的游乐、休憩需要。

3、科普教育方面

宣传科学教育成果,普及生态知识及生物知识,通过公园中个组成要素潜移默化的影响游人,寓教于游,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三、综合公园设计原则

1、生态性的设计原则:

该综合公园公园在景观要素与设计构思中,其生态功能是第一位的,它对于城市内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持着土壤的稳定性,减弱了汽车尾气对区域内大气的影响,是城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围绕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型城市景观的营造,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及形态、色彩、特性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植物配置运用乔、灌、草三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的构筑,在有限的绿地范围内,达到最大的绿量,使之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在城市中间形成一条充满绿色、生机盎然的“绿色公园”,成为城市景观的补充和完善。

2、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人有大半的时间是在居所和学习工作中度过的,所以公园应致力于创造出有自身风格,符合当地文化习俗的环境,而不单单是钢筋水泥的简单组合。融入很多的人文色彩,让恬静、质朴、自然的生活模式不再只存在于我们的梦想之中。设计一个小型的公园,其设计理念我注重于以“人”为本.3、休闲的设计原则:

休闲性是现代城市绿地设计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生活性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又是体现现代景观设计的“人本主义”原则的重要标志之一。任何设计都是为了人类能够更好的生存、生活,给人的生活带来欢乐、悠闲、幽雅的感受,所以在设计中精心设置了园路,休息观景亭、台等,达到道路线型流畅、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效果。一切园林要素的布置都要满足人们工作之余的放松和休闲。

四、综合公园设计构思

在设计中注重了景观的节律感,以符合人在运动中的视觉规律,园林小品采用现代的材质、现代的景观手法,营造一个简洁、美观、富有现代气息的休闲场所,真正体现出综合公园生态美的特色。

为使景观符合生态公园的景观效果,绿地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手法,保持绿地景观的生态性特色。适当点缀部分园林建筑小品,供游人观景、休闲之用。

五、综合公园设计概述

1、概况

此基址位于哈尔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面积11.12公顷。

南面、西面为公司云集的高楼大厦,北面和东北是新建的住宅小区,其中西面街道为城市交通干道,其余三条街道人流量不是很大。

2、设计目标

整体目标为创造景观型、生态型、文化型相统一的现代城市综合性公园。设计布局合理、使用方便、内涵丰富、景观优美、独具特色的城市居民游憩绿地系统,实现“服务市民。重塑绿城”的目标。

3、设计布局

两条主轴线将公园分为四个区域,左右分别为广场区和绿地区,上下分别为特定人群服务区和公共服务区。

4、功能分区

(1)左上方蓝色区域 —— 周围居民游憩区

该区局紧邻居民区,人流浪不是很大,以满足周围居民休闲游器为主。上部为健身活动区,设有篮球场、乒乓球场,网球场,还有各种健身器材,使大家都能加入全民健身的行列。中部是广场舞池,可以中、老年人集体跳舞休闲娱乐,也可以作为组织宣传活动的开放性场地。左下方为儿童游乐区,设有滑梯、秋千、沙坑等活动场地,满足各个年龄段儿童的需求,景观小品设立的独具特色,寓教于游。儿童活动区旁边为休息观赏区,家长可以在此区域等待玩耍的儿童,此区域设立了很多形式的座椅,周围设立丁香花,夏日香气四溢,半开敞较为私密,是休息小坐的主要场所。该区域可满足周围各个年龄段居民的游憩和娱乐。

(2)右上方黄色区域 —— 办公人群游憩区

此区域一半半开敞,一半开敞左侧设立了大面积的半开敞场地,可以供人休息,一边面对办公楼,一半用灌木丛与园路分割,使周围办公人群在在办公室的压抑后,能看到些许绿意,半开场的环境也可以使人心情放松,豁然开朗。此外,该区域还设有咖啡厅,让人民在享受绿色的同时享受生活。右半部分为开敞式,建造模式是借鉴玛莎施瓦茨的雅克博.亚维茨广场。设立大量S形座椅,一面开敞一面私密,满足不同办公人群的需求。

(3)中间蓝色区域 —— 公共休闲游憩区

此区域以绿地为主中间设计小的广场。以地形为主,通过地形营造山林特色。该区域以还原城市生态为主,打造城市园林为主。

(4)下方粉色区域 —— 主入口及流动人群休憩区 由于紧邻商场,马路人流量大,所以此区域以广场为主。可以满足大量人群的集散。商场正对主入口。为开敞性广场,可以在此处举办公众活动。周围设立众多的树池座椅,满足流动人群的休息需要。此区域上部分以灌木丛分割公园绿地区和广场区。此外,此区域还设立了咖啡厅,茶室,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5、竖向设计

地形的设立主要在中间的公共游憩区,此区域以绿地为主,用地形的变化体现景观层次的变化。

六、景观分区的说明

充分体现现有地形,以重点与一般布置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别各年龄段游人的活动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对绿地进行功能分区。主要为芳香花草区,景观树丛区,露台活动区三大板块。

各功能分区即可以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景观,又通过连贯的游览路线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集休闲、游览、趣味于一体。

各功能分区说明:

1、芳香花草区 芳香花草区可根据季节,栽植各类芳香植物,如丁香、暴马丁香等。即可观赏又可实用,使游人在游览途中充分感受芳香的乐趣,是夜花园的主要模式。

2、景观树丛区

景观树丛区的设置,遵循的是“风吹气散,树挡气聚”的原理。树林就像是一道绿色的墙,夏天遮荫,冬天挡风。其间榆叶梅、树锦鸡儿、茶条槭等植物,让人感受到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自然和谐之美。树下地被植物的运用,不仅创造了生态的多样性,也是为了打破方形广场空间的呆板,使整个公园设计显得灵活而富有变化。

3、露台活动区

露台活动区是以小亭子、露台为主体的多功能区域。露台采用木质纹样,再加一现代桌凳,方便与夏日高温时的消夏活动。在园中利用不同造园材料的质感和线条的对比,产生丰富的变化,增添情趣。

七、植物设计说明

植物配置力求做到乔、灌、草结合,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绿,体现植物的季相变化。让园主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无穷魅力。

植物种植采用丛植,列植为主要形式,使整个公园显得简洁、自然.为丰富景观,也采用了多种种植形式,有对植,孤植等,选用的树种多为常用的乡土如树种,如丁香、紫椴、榆树„„并配以糖槭、百花花楸等叶色叶形丰富的植物,强调园中色彩的变化。

公园中大块草坪的设置,均一的颜色、细腻的质感、以及可以踩踏和让人亲近,给人一种惬意的享受。这也是别的地被植物所无法比拟的。草坪还把树、灌木、花草有机联系在一个和谐的背景中,统一视觉。

垂直绿化。利用一切空间,采用多种形式扩大绿化拥有量,围墙都布置了五叶地锦,做到墙体的垂直绿化,即丰富了景观层次。

春景:连翘树篱,榆叶梅、毛樱桃灌木丛等 夏景:丁香,暴马丁香,树锦鸡儿等

秋景:糖槭,蒙古栎,茶条槭树篱,四大观果树种等 冬景:红瑞木树篱

下载沙湾公园设计说明12.18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沙湾公园设计说明12.18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范文大全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述 某某县位于江西中部偏东,抚州地区南部。地处东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东接南城,南丰县,南接乐安,崇仁县。西毗宁都县,北靠临川市。地......

    广场公园设计说明

    城市广场设计说明 作者:严鹏 Q Q:345269294 城市广场,被称为城市的客厅,是提供人们散步休息、接触交往和娱乐等的公共活动场所。 ⒈文化原则 广场设计力求挖掘高安历史文化底蕴......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聚龙山湿地生态园景观设计说明 湿地是生命的摇篮、自然之“肾”、水禽舒适的乐园、物种的基因库、粮食和原料之乡、暂时储水和舒缓洪水的宝地,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和多......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

    ××公园初步设计说明1(范文大全)

    长兴县龙山公园设计说明 第一章 基地的概况 一、基地的位置 长兴县地处浙、苏、皖三省交界地带,拟建的龙山公园位于龙山开发新区西南部,北面为规划中的体育文化休闲中心,东面为......

    荀林公园设计说明

    “许昌市荀林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许昌市荀林公园”景观设计的创意来源 一个公园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人们......

    愉水公园设计说明

    愉水公园景观设计 一、总体概况 该公园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规划绿地率达到60%。绿地类型属于集休闲区、娱乐区、老年区、健身区、儿童区、中心区、艺术区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丁兰公园设计说明

    丁兰公园设计说明 毕业设计/创作说明书 题 目 丁兰公园设计说明 艺术学院 (系) 环境设计 专业 摘要 位于杭州丁桥镇的丁兰公园为综合性公园,通过对其区位、现状、地域特色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