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设计-----设计说明滨水公园
设计说明
镇江古运河滨水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摘 要
滨水公园景观设计从生态的角度出发,着重对当地绿色景观的缺乏进行治理规划,改善该区域景观环境匮乏现状,有效地防止生态的破坏欲恶化。提高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环境质量,提供优美静雅的城市滨水景观,满足市民对户外活动的需求。同 时将该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向联系起来,打造成城市对外展示的门窗,运用滨水公园设计主题中蕴含的交流合作思想与充实的文化底蕴,来树立城市形象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既迎合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城市景观欣赏的眼光需求,同时运河文化也得以延续和体现。
1.现状分析
如果把城市比做人体,那么古运河就是人体的血脉,古运河在城市中蜿蜒流淌了1300多年,滋润着城市的一草一木,养育了无数英雄儿女。该地块位于古城风貌区内,周边有众多的历史古迹、人文传说。随着城市的开发,周边地块已经规划为城市高尚住宅区、商业区等,该地块在城市规划中控制为城市滨水公园。
2.设计理念与构思
2.1.设计理念:滨水公园景观设计采用生态景观设计理念,来展现运河的文化,对规划用地进行合理的绿色有机设计,从而改善生态与景观的缺乏,提高规划地的绿化覆盖率,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与科学的娱乐活动景观场所。
2.2.设计构思:2.2.1.主题思想立意于镇江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结合,采用较为抽象的手法来表达主题设计理念。主题由两环相叠贯穿于景观轴线的造型来分别表示两条弧形主干道和 中心凸起的主广场以及一条与运河相通的溪流的穿于主广场的构思来营造公园的主体空间结构。寓意镇江的发展离不开历史悠久的运河文化。
2.2.2.人流由弧形主干道汇聚到中心广场。市民从中观赏景观、参与各项娱乐活动与广场景观相结合,展现人为鱼,路为水,两环相叠的柔畅动态美与石材坚韧美的意境。
寓意镇江的经济、文教、医疗等各方面的发展和谐顺畅,如鱼得水。2.2.3.(1)广场中的水体是从运河引流而来穿过广场再流向运河,使水体循环流动于整个滨河公园,营造出整体动态景观的气势,暗语悠久的水上发展历史与未来前景。
(2)中轴线地面铺装采用米花色、橘红色、赤红拼花(传统花纹)铺设。暗寓玉米之乡的美誉和镇江发展的未来之花,将传统与现代化发展再次相结合,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景观结合更好的表达主题设计思想。
3设计原则
3.1.以人为本的原则:滨水公园的设计应使之成为市民良好的场所,无论是阳光明媚的日间,还是幻彩期房的夜景,都使市民感受到功能使用的便利和无度的舒适,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要求。创造出一个安全舒适方便的休闲场所。
3.2.自然优先的原则: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的情况下,突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共存关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做工过程与布局的协调来减少设计中对生态的影响。
3.3.因地制宜的原则: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充分利用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组合统一以适应场所功能需求的自然过程。就地取材植物主体是用乡土树种,合理与当地自然背景想协调,便于分期建设和日常的管理维护。3.4.公众参与性原则:更好的使人们参与各项活动之中,与客体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满足人们的自我实现。从而提高场所活动的内容,进一步的加强活动的广泛性和深化。在符合人们户外活动的意愿的情况下,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规划场所更富有弹性。3.5.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以生态性的生活方式为中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尊重自然发展的战规律,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
3.6.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原则:在尊重传统,延续历史,继承文脉的情况下,以统筹发展的前瞻性进行规划,创新,发展,并保留有发展空间。通过各个景观的细部片段内容隐喻,来传达城市中蕴藏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发展的信息。
4.总体布局规划设计
根据规划要求和立地条件,将本区环境分为八个小的功能区,即主广场景区,文化展示区,亲水景观区,老年活动区,花卉观赏区,健身区,儿童活动区。
人流由主入口进入沿着景观轴线到达主广场景区,主广场右侧分散的支路可到达儿童活动区,老年活动区,健身区。由主广场继续向前可见到与广场形成对景的运河大桥。沿着桥下的樱花道可来到亲水休闲区。亦可从广场左侧的分布的支路到达活动区,观赏区、亲水区及次入口广场。由次广场左侧的主路可到达观景平台,观景平台的南向为富贵亭,北向是花卉区。满足人们的休闲游赏需求。5.景点分析
5.1.主广场景区:主广场为椭圆形与圆形造型相结合的中心活动场地,在中心的圆形表演区的地面铺装中采用米花色、橘红色、赤红拼花(传统花纹)铺装,以及广场中间加入了地面浮雕,充分体现了镇江的特色“鱼米之乡”的文脉和运河文化的展示。四株10cm胸径棕榈展示出蒸蒸日上的精神面貌,建设良好的城市形象。人们在休闲廊架里休息观赏景观。5.2.文化展示区:由入口广场至主广场之间为文化展示区,即在景观中轴线处有两道弧形的文化展示景墙,迎合整个设计的主题设计。
5.3.老年活动区:老年活动区利用假山石置石、传统的植物配置和供老年人娱乐休闲的长廊,更好的创造适合老年人的活动空间。
5.4.儿童活动区:活动空间的设置上主要采用木质、塑材及软质铺装为主材进行制造,设置尺度适宜的儿童娱乐活动设施。色彩采用明快鲜明的颜符合儿童的心理。
5.5.健身活动区:活动空间中的地面铺设材料采用强度适中的地面材料,并设置了适量的活动健身器材,在健身活动区西向的涉水开放空间来提供清新的水面空气,形成天然的绿色氧吧,并满足人们户外健身活动的功能需求。
5.6.花卉观赏区:此 景观的特点主要为植物丛植的群落效果与单个的特色园亭来塑造空间氛围,植物以月季、牡丹、贴梗海棠、垂丝海棠为主,展示景观效果。在周边点以玉兰、杜丹、桂花表达玉棠富贵的设计思想。人们可以在传统的六角亭(富贵亭)里进行休息观赏。
6.专项分析
6.1.植物配置:植 物设计在尊重生态基础的原则上大部分采用当地乡土树种,以便苗木供应有稳定的来源保障,降低病虫害的几率,使苗木健康的生长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从植物配 置的整体性原则上,在道路部分采用以对称的方式种植为主,辅以地被植物补充下层空间,中部空间由植物的枝干来表现弥补,以达到视线的通透性,便于对景观的 观赏和控制。
各部分景点与景区则采用散植、孤植和群植的方式表现。利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坪形态和植物属性的差异形成错落有致的层次感来表现植物搭配形成的景观效果。与人们对户外活动的各项需求相协调建立密切的联系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6.1.1.观花植物:杜鹃、木瓜海棠、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山茶、紫叶李、迎春、樱花、金钟、碧桃、月季、广玉兰等。
6.1.2.观叶植物:红枫、桂花、鸡爪槭、红叶李、银杏、八角金盘等。6.1.3.观果植物:石榴、板栗树、枸骨、火棘、南天竺等。6.1.4.观形植物:雪松、水松、垂柳、棕榈、圆柏、苏铁等。6.1.5.芳香植物:丁香、四季桂、风信子、樱花等。
6.2.景观小品:园林绿地中,许多建筑小品都是具备特定文化和精神内涵的功能实体,如装饰性小品中的雕塑物、景墙、铺地,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表达了特殊的作用和意义。这里的植物配置,应该要通过选择合适的物种和配置方式来突出、衬托或者烘托小品本身的主旨和精神内涵。按照功能来分,园林建筑小品可分为四种类。
6.2.1.服务小品:供游人休息、遮阳用的亭、廊架、座椅,为游人服务的电话亭、洗手池等,为保持环境卫生的废物箱等。
6.2.2.装饰小品:各类绿地中的雕塑、铺装、景墙、窗、门、栏杆等,有的也兼具其他功能。
。6.2.4.照明小品:以草坪灯、广场灯、景观灯、庭院灯、射灯等为主的灯饰小品。而建筑小品与植物一起配置,处理得当,不仅可以获得和谐优美的景观,而且还可突出单体达不到的功能效果。
6.3 道路系统:在此景观方案的设计中,对于道路系统的设计采用传统的环形道路系统进行对人流的组织,分级疏导人流,从而改善由于空间小造成的交通疏导困难的因素。使的各景区、景点在有限的空间里有序列的循环产生一步一景的景观效果,更好的发挥道路的引导性和交通性。
结 语
“城市是文化的集中体表现,现代化带来了城市文化创新的契机,现代化过程中的城市规划,应 把城市看作一种文化存在,以自然为底蕴,理性地对待科学技术,使城市不仅成为人们生息的场所,而且是精神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李晓敏,建筑绿色景观——现代建筑环境设计思想发展例证,新建筑,2002 No.3 [2] 汤振宁,《城市景观河道设计》[A],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俞孔坚,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J],建筑学报,2006(10)
[4] 沈蔚,《室外环境艺术设计》[A],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5] 卢新海,《园林规划设计》[A],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
第二篇:愉水公园设计说明
愉水公园景观设计
一、总体概况
该公园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规划绿地率达到60%。绿地类型属于集休闲区、娱乐区、老年区、健身区、儿童区、中心区、艺术区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绿化绿地。
二、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
“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要有利于全厂工作环境,减少建设中的种种矛盾,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要求。
2.“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率,体现自然生态。
设计中主要采用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茂密的灌木,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应是“适地适树”、“适景适树”最重要的立地条件。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纵观古今中外的庭院环境设计,都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三、设计构思
从整个城市环境要求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强调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设计要求景观优先,同时满足防洪与休闲绿地的建设要求,实现“城在园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的设计效果。
以水系贯穿全园,一路行进之中赏水戏水,于水中找到快乐,因水而体味宽容!
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周围居民的不同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园区中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实用。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周围的绿地不仅可以对小品起到延伸和衬托,又独立成景,使全园的绿地形成以集中绿地为中心的绿地体系。
四、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
(一)规划结构
(1)根据功能定位及空间景观序列,将公园相对划分为七个区域:1中心区、2艺术区、3老年区、4儿童区、5健身区、6休息区、7娱乐区。
(二)功能分区 1中心区
公园入口到滨海广场此轴线周围区域为中心区。首先一入园内便是两侧排列整齐而大气的造型花柱,直线视野内看见的便是“思源广场”广场伴随着喷泉逐级上升,大气而又提亮视线。喷泉前侧为百草园绿地,其间各种时令花卉点缀其中,使人为之心动。思源广场后侧为红枫园,其中部分硬质铺装延伸与草坪间于一片绚烂中奔跑嬉戏,乐不思蜀。2老年区
中心区左侧为老年区,设有露天剧场供老年人一起欣赏新老电影回味年轻时的甜蜜,品味现在的温馨。露天剧场直通张拉膜广场,供游人休息和欣赏湖边的风光。湖边还有垂钓台供人们钓鱼散心,右侧还有看护区,供老人们看护孙儿和休息。3艺术区
艺术区的主要景观为五彩绘画广场,南邻茶室,靠湖。四周皆充满浓厚的艺术气息体味艺术体味人生。4儿童区
儿童区紧靠中心区给予以换了好动为主体的孩子们方便快捷又安全的区域。儿童区内入口便为沙坑,沙坑内有秋千、滑梯等各种儿童玩具完全符合孩子们的天性,同时还有小书包广场,广场接文化长廊,且广场和长廊内侧区置有百孝雕塑,如卧冰求鲤等。长廊壁上刻有百孝故事。是孩子们很生动的学习孝文化,在欢乐中成长。广场绿化以柿树为主,孩子们与父母一起采摘果实,让孩子与父母更好的互动。4健身区
健身区靠湖边因此多水上活动,如水上冲浪,游泳,划船。另外还配有室内游泳馆,水上活动俱乐部,使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效和谐统一。健身区内还有健身广场,篮球场,及乒乓球场,溜冰场。使健身与娱乐一体化既提高心情值又提高健康值。5娱乐区
娱乐区内的街角广场,设计以现代、活力与积极向上为理念使以青少年为主的活力派在此娱乐活动,可以跳舞、交友、派对、唱歌,尽情的放纵自己,释放活力释放青春,释放新一代少年的朝气蓬勃,似丛林中的精灵,为自然化的公园更添一份活力。6休息区
休息区毗邻健身区与娱乐区,让游人在健身与娱乐后回归幽静放松的环境让身于心都处于休息的状态下,于山水丛林间荡涤心灵回归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奥妙与深远,从而得到更加健康的强大的精神。
五、道路交通规划:
1、规划原则:
道路的选线、走向以展示唐山并满足游人的活动需要为首要条件。缓坡地道路设计以造景及满足人们需要为首要条件。
2、规划内容:
(1)游步道线型切合的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奇岩异石景观、山体景观和峰峦变化,同时利用阶梯、坡道、栈道、等道路设施,触发游人的兴趣,增加景观的变化,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游览线和观景点。
(2)道路分级:公园道路分二级:一级为主干道路,宽8米左右,;二级为各景观小道,以碎石、块石、原木路面、铺装为主,宽2-3米。六总结
公园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还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信誉的投资并维护城市生态的平衡。愉水公园使游人在娱乐中放松,在娱乐中学习在娱乐中学会思考与宽容,远离尘埃荡涤心灵给喧嚣快速的城市一片安宁与放松!
第三篇:毕业设计设计说明
毕业设计说明书
一、中文摘要
摘要:依据城市综合体的设计理念,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引导城市良性发展,努力创建一个集居住和商业的于一体,其中街区既要提供居住,又要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使用方便;景观丰富,环境优美;集商务办公、休闲购物、娱乐、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活中心,达到人—城市—自然和谐有序共存、发展的目标。关键词: 综合体
居住和商业相结合
二、英文摘要
Abstact: Based Rational planning and design, guid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strive to create a set of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integration, which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residential neighborhood, but also a fully equipped, fully functional;rational layout easy to use;landscape rich and beautiful environment;business office, leisure and shopping, entertainment, residential and other functions into one center of life, reaching peoplenatural harmonious and orderly co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goals.Key words: Urban Complexes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integration 项目概况
基地西北侧为商丘市长征路人民医院。基地西侧为现存居住区明珠花园小区。地块现状大部分为六七十年代建筑。其中大部分为2-3层民用建筑,建筑质量较差,存在安全隐患;土地利用率低,不符合节约用地;环境较差,影响市容。但地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环境塑造潜力大。具有重要的城市景观地位,需要做出该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为该地段的城市建设提供规划管理依据。
1.1 区位分析
商丘位于中国中东部、河南省东部,是中原地区东部门户和中心城市,简称商或宋。商丘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发展中地区的过渡地带,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商丘区位优越、交通发达。商丘地处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的过渡地带,东临黄海、西扼中原、北接齐鲁、南襟江淮,是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两纵两横经济带的四大交汇城市之一。陇海铁路、京九铁路、郑徐高铁、商杭高铁、连霍高速、济广高速、310国道、105国道等国家交通主干道在商丘交汇,是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
区位分析
1.2 项目名称
和谐名城居住综合体规划设计
1.3 项目位置
本规划地块位于商丘市梁园区,规划地块位于梁园区东侧,规划基地位于商丘市中心城区的旧城区域,东至纱厂二街,西到长征路,北临民主路,南接团结路,地块相对规整。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8.7公顷。基地地理位置优越,距离火车站2.8公里交通便捷。设计依据
(1)《商丘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2)《商丘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4)钟其峰.城市综合体研究.MBA智库文档,2011(5)王宁.城市综合体类型初探.能源期刊网,2011.[12]
(6)塑造活力街区——沈阳中街商业步行街人性化研究分析,现代城市研究,2008.[12] 设计理念
依据f 城市综合体的设计理念,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引导城市良性发展,努力创建一个集居住和商业的于一体,其中街区既要提供居住,又要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使用方便;景观丰富,环境优美;集商务办公、休闲购物、乐、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活中心,达到人——城市——自然和谐有序共存、发展的目标。
3.1 设计原则
生态性原则: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区域景观规划,对规划范围内的景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创造适时、适
地的街道,广场环境,步移景异的休闲环境,并且建设生态性停车位。文化延续性原则:
商丘市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充分提取文化元素,将该地块营造成文化底蕴醇厚的生活广场,使该生活中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经济性原则:
在植物选择上尽量选择具有经济效益的本土植物,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道路规划上多采取地下停车。
3.2核心理念
3.2.1 Shopping mall
集美食、娱乐、购物于一体的超大规模的购物中心,包括主力百货店、大型超市、专卖店、美食街、快餐店、高档餐厅、电影院、影视精品廊等。本次规划商业区以大型商业建筑为主,提供不同功能的销售场所,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其中底层为购物消费场所,高层主要布置影院,餐厅,娱乐场所。
3.2.2城市综合体
所谓“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是以建筑群为基础的“城中之城”
3.3空间模式
区域性:生活区的基本构架,标志着主体共同生活的最大范围,区域性使生活区初步奠定自身的意义。要形成生活区,首先要有一个空间范围。构成区域性的因素非常复杂模糊,往往是精神与物质的混合体。它的存在机制在于生活区主体的共同认同。区域性包容的范围无疑为主体提供了归属感,在此感情的共同体验下,生活区的主体彼此萌发同属感,这是走向共同生活的心理基础。
向心性:向心性可以是空间的,场所性的,也可以是实体的,标志性的。向心性是公共生活区的秩序焦点,是主体共同生活的动力意向根源,使生活区开始发生向心性,没有向心性,生活区内部就是混沌的
有序性:生活区是一个动态结构,环境的断裂必然导致主体行为中的隔阂,这隔阂将削弱生活区群体交流活动。在有序性的环境中,主体的行为也是有序性的,而这种有序性就形成运动中的秩序,这样生活区不仅是空间构成的静态有机整体,也是生活构成的动态有机整体。在各种有序性中,空间序列的有序性最重要。
3.4 总体布局
3.4.1 总平面布局
规划中商业办公区在地块西侧临长征路,保留原有法院、公安局及消防用地。地块北侧南侧为商住结合区、地块中部为居住用地,结合中心景观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地块保留原有小学并在地块东侧景林小区核心景观区建设一所幼儿园。
规划形成“一环一轴多节点”的格局。以组团间道路串联南北两大分区,沟通两片之间的联系,并在两片的基础上分为居住、规划概况 商业、办公三个主要功能区,从而构成居住、商业、办公、公共中心四核心,以一轴为骨架,形成吸引力与辐射力通道,带动整个区域及周边地区的发展。3.4.2功能分析
设计以“一环一轴多节点”为骨架,考虑地块内部功能混合将其分为四大片区,分别为商业办公区、商住结合区、教育用地、居住用地。通过丰富的景观绿化、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人们打造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集居住、工作、休闲、娱乐、购物、健身、社会交往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活广场中心。在这里,人的情感得以安然释放,轻松愉悦的生活价值得以凸显。
功能分析
3.4.3道路分析
规划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方便居民出行为宗旨,合理规划地块的道路,本地块道路设计考虑人流和车流的流向,采用人车分流设计,并充分考虑绿色交通和各建筑的消防安全。
商丘师范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2015届毕业设计 设计依照控规要求,保留内部区间路,同时规划新建一条组团环路串联各个功能分区,交通组织方便分级明确。地块内规划新建一条主要步行景观大道,实现人车分流。地块内部停车分为路侧停车和地下停车两部分,规划地面停车488个,地下停车1000个。
车行道设计,主要集中于住宅区,主要功能一是满足用户的临时停车,二则主要为消防车提供必要的通行道;商业办公区则多为步行铺装,一方面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为市民营造一种良好的景观效果,另一方面满足人们对绿色出行的要求,这样不仅有利于改善周边环境,并且对当前经常在办公桌前的办公一族也有很大的帮助。
另一方面对于消防问题做了充分考虑。住宅区主要是以车行道为主要消防车道,方便及时对各个建筑进行安全疏散和抢
救工作;在商业和办公区主要是以不同材料的铺装作为分界。
交通分析 3.4.4绿化分析
结合功能分区、人行步道、广场,将绿化系统设计为“一环一轴多节点 ”的绿化系统格局。规划景观分为三大系统,分别为轴带景观核系统、环路景观渗透系统、组团多节点景观系统。
轴线景观核心区主要为位于小区步行轴线上,是小区内部节点核心区域。
环路景观渗透系统为商务办公区和住宅区两个区域,其中以住宅区为主,建有竹林,花廊,草坪等休闲放松区。
组团多节点景观系统主要分布在规划组团路两侧,组团景观节点主要分布在各个居住组团之间。分别为住宅中心绿化,商业入口的树阵广场及步行街绿化和办公入口的广场绿化。
绿化分析
4.结论
商都新城综合体规划设计,是一个集商务办公、休闲购物、娱乐、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生活广场,设计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城市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合理的功能分区、人车分流的道路交通设计、多层次的景观绿化,谋求人——城市——自然,和谐有序共存、发展的商住生活中心,从而增强城市活力,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
5.参考文献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
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1] 李德华.同济大学出版社.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M]
[2]周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M]1999:10-22 [3] 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4]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主编.住区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 徐肇忠.城市环境规划[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6] 郑强、卢圣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7] 夏云、夏葵、施燕.生态与可持续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8] 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建筑设计院 [9] 董贺轩城市立体化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
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商丘师范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2015届毕业设计
第四篇:公园设计说明
哈尔滨某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认知
1.1区位关系
此基址位于哈尔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开发区占地面积较大,但是在这里目前还没有综合性公园。今年政府决定拟在开发区内建一开放型综合性公园,公园占地面积11.12公顷。
南面、西面为公司云集的高楼大厦,北面和东北是新建的住宅小区。
其中西面街道为城市交通干道,其余三条街道人流量并不是很大。
1.2区域自然条件 1.2.1气候条件
哈尔滨位于最北端,是中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大城市。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而夏季则显得短暂凉爽。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
哈尔滨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集中降雪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四季分明,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14] 4-6月份为春季,易发生春旱和大风,气温回升快而且变化无常,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10℃左右。气温月际变化强烈,一般在8~10℃左右。
7-8月份为夏季,气候温热湿润多雨,7月份平均气温19-23℃,最高气温达38℃。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气温月际差异很小,为各季之最。
9-10月份为秋季,降雨明显减少,昼夜温差变幅较大,9月份平均气温为10℃,10月份北部地区已到0℃,南部地区2-4℃。
11-次年3月份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有时也会出现暴雪天气。1月平均气温零下15℃-零下30℃,最低气温曾达零下37.7℃(1985年1月26日)。
1.2.4地形地貌
哈尔滨市区及双城区、呼兰区地域平坦、低洼,东部县(市)多山及丘陵地。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区,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第一级阶地海拔在132~140米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和道外区,地面平坦;第二级阶地海拔145~175米,由第一级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和香坊区的部分地区,面积较大,长期流水浸蚀,略有起伏,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哈尔滨市重要农业区;第三级阶地海拔180~200米,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再往东南则逐渐过渡到张广才岭余脉,为丘陵地区。1.2.3水文条件
哈尔滨市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呼兰河、阿什河、拉林河、牤牛河、蚂蜒河、东亮珠河、泥河、漂河、蜚克图河、少陵河、五岳河、倭肯河等。松花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其干流由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市地区中部,是全市灌溉量最大的河道。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解放以来,全市最大水利工程——西泉眼水库工程,1996年已经合龙蓄水,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库面面积40.86平方公里。水库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积15133.3公顷。哈尔滨水资源特点是自产水偏少,过境水较丰,时空分布不均,表征为东富西贫。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1630立方米。1.2.2土壤条件
受地形、气候、植物等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全市土壤类型较多,共有9个土类、21个亚类、25个土种。黑土,是郊区及12县(市)的主要土壤,也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土壤类型。黑土在全市分为2个亚类(黑土和草甸黑土)、3个土属(粘质黑土、砂质黑土、草甸黑土),共7个土种。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丰富,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黑钙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川地和岗平地上,在全市分为3个亚类:黑钙土、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共8个土种。黑钙土养分含量仅次于黑土,适于作物栽培。草甸土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多数分布在沿江河低洼淋溶地带和松花江台地漫滩地带。草甸土在全市分为6个亚类:草甸土、碱化草甸土、泛滥地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硫酸盐草甸土,共10个土种。草甸土大部分宜耕性较差,宜发展草场和栽植薪炭林。砂土及沼泽土,主要分布于江河两岸河滩和低洼地块,适于发展渔业、牧业。
1.3历史文化
1.3.1历史沿革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区)建都。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与此同时,中华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建立起哈尔滨在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地位。
哈尔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较早、工人和学生运动比较活跃的城市。1923年,哈尔滨成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1927年,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代会,并成立满洲临时省委。哈尔滨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后来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哈尔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涌现出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人口70余万。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正式建立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发展国民经济,在“一五”时期,哈尔滨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新兴工业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1996年,国务院批准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市。哈尔滨市辖七区十二县(市),行政区划面积5.3万平方公里。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动力、平房、松北和呼兰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代管五常、双城、阿城、尚志等4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272平方公里。
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香坊区;撤销阿城市,设立阿城区;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道外区管辖。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尚志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
2014年5月,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县级双城市,设立双城区。[8] 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双城9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尚志2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
二、场地现状分析
2.1现状山体改造
由于场地内自然山体的存在,在公园设计中对部分等高线进行了改造,挖湖堆山--在场地内设计一水域,在水体内设计了岛,在布置场地时将原油等高线进行了小的改动,保证场地内部的平整,同时进行了大量的竖向设计,增强立面景观的丰富性。
2.2场地适宜性分析
1、该场地周边建筑是居民区和办公楼,为了满足周围居民及工作人员休息娱乐的需要,将该公园设计成一综合性质的公园。
2、场地地势有平坦,也有山体。所以将中心景区及广场、老人休闲活动区设置在平坦地区。设计标高比义峰路低,植被尤其是大树比较丰富,宜挖湖形成水面加大景观的纵深,避免单一,另将挖出的土方堆在垂直的山脚形成缓坡。
3、场地北侧为居民区宜设计绿色屏障,减少公园对商业及居住区的影响。
4、场地西侧为商场,所以在此设置公园主入口。东侧设置次入口,入口处为老年活动区。
5、湖体南侧栽植大量密林,打造生态绿林。
三、设计定位
3.1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植物资源丰富,环境优雅,是休闲漫步佳地。人文景观——体现金源文化。
交通方面——四面临街,交通便利。
城市依托——体现哈尔滨文化特色,别具一格。3.2不利因素
虽然具有众多有利条件,但是由于自身山体比较大,为设置场地及湖体增加了困难。3.3功能定位
将不利因素化为有利条件,体现生态主题,打造大型生态主题综合性公园,因此公园不仅可以为附近居民服务,还可吸引周边城市的游客,为他们提供青山绿水、田园人家的自然生态型休闲公园,兼顾城市公园性质,突出生态公园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特色,具有生态游览、度假休闲、娱乐健身、和素质教育等功能综合体。
四、主题概念
4.1 设计理念
尊重自然、生态为先,合理利用自然景观 遵循场地肌理,遥记沧海桑田
尊重场地精神,塑造精神溯源地和文脉延续场所 4.2 设计原则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保护性开发原则 特色性原则 经济实用原则 4.3 主题概念 生态 自然 休闲
五、整体布局
5.1 景观分布
“一核”以某为生态绿核,大量绿色植被与主体功能区共存的景观核并由此向四周发散,在原有山体的基础上进行挖湖堆山,建立起来的“生态水轴”,将城市的自然绿地景观界面和山体自然景观界面有机的贯穿起来,再由数个景观节点点缀其中,形成清晰的空间格局、动态的室外空间,层次丰富多样。5.2功能分区
根据场地条件及项目所需功能的要求,方案分为四个功能区——滨湖景观区、主题广场景观区、办公休闲区。
六、景区景点设计
根据场地的功能布局及各自所处位置的独特禀赋,方案大致形成六个不同特色的景区——“稻香盈岸”景区、“花田叠翠”景区、“绿谷拥翠”景区、“花潭草坪”景区、“义峰耸翠”景区和“义门庄园”景区。
七、道路交通设计
场地的交通系统实行了人车分离,严格控制机动车上山,给予游客充分的安全感和自然的宁静,故可分为车行交通系统与人行交通系统两大部分: 车行交通系统主要分布在场地周边,由于山体景区严格控制机动车上山,故场地内的车行路较少,只集中在花谷、新宾馆、休闲度假村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四处,因此主要车行入口及停车场也位于这四个节点位置。
人行交通系统可分为主要人行步道和次要人行步道。主要人行步道主要环绕某景区,并联系车行路和各重要节点的枢纽,供人们散步休闲、晨练健身之用。其中从主入口到中心这段路设计12米,其他主路宽8米,平时管理不允许机动车进入,紧急情况下满足消防车与急救车的通行。人行小步道1.5—3米,主要加强主要步行道之间的联系,以青石板和石汀为主。
八、水景设计
水是整个场地重要的景观特征,水岸的处理也成为设计中重点考虑的部分。根据水体位置和性质的不同,水岸设计分成溪水岸,亲水岸,涉水岸。溪水岸是在水似小溪时,轻轻的流过,柔柔的,让人能感到它的清澈、它的温顺。亲水岸是在汇集的大的水面处,大片的木栈道——亲水平台伸向水面,让人感受水的自然灵性。涉水岸是缓坡草坪入水,浅浅的水岸,人们可在其中自由自在的嬉戏。
九、植物绿化设计
9.1绿化设计原则
1、保留场地内的原有植被,以利于保持景观的连续性,同时可以降低费用,节约成本。
2、适地适树,在原有植被基础上添加的树种均以乡土树为主,并从本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树种,便于粗放管理;草坪选用当地生长良好的草种,减少维护。
3、在植物空间设计上,利用植物维和空间,在平面上有聚有散;在竖向上,进行分层设计,形成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的空间模式。
4、植物品种的选择与相应的功能区相协调,满足不同功能、景观的需要。
5、强调植物季相性变化,注意各类植物的花期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注意秋色树在造景上的搭配,如忍冬、白桦等。
十、景观小品设计
11.1 休息设施
该项目中的休息设施主要包括景观构筑物和休息座椅。景观构筑物设计——景观构筑物设计取向造型朴实,结构突出明显,空间组织丰富合理,材料选择以木材、石材、钢材为主,内配设施(如座椅、照明器)齐全,形成自然质朴大气的效果。
休息座椅设计以木质材料为主,造型简洁现代,考虑符合人体特征的亲切尺度。休息设施的设计在符合人体工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进行个性化处理,以提高艺术趣味,直线造型、硬朗边角,呼应主题。座椅的设置还必须以不阻碍行人活动为原则。在林下空间设置集中的休息设施,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座椅,设置间距为25-50米,为行人提供必要的休息设施;方形造型与整体设计元素呼应;椅面以防腐木为材料,冬暖夏凉,更为人性化;椅墩采用天然石材为材料,结实耐用;椅墩内设置照明设施,保障夜间安全。
11.2 标识设施
以钢材为主要材料,绿色、桔黄色、灰色相结合;外形采用直线、方形硬朗的设计元素;设计为一系列标识,统一风格,其中包括停车场标识、方向标识、位置标识、指示标识等,设置在路口等较为醒目的地方,起到很好的引导、指示作用。
11.3 夜景灯光
灯光是公园景区的夜妆!灯光让公园景区的夜景更迷人!独特而有效的灯光设计能让公园景区充满魅力,使人流连忘返。灯光的设计原则以人性化设计原则为先导,以合理有效的照度、色温、光色、光照角度体现人文关怀。结合艺术性的视觉需求和审美需求,艺术地创造人性化的光环境。
公园景区光环境区域照度设三个层次,按照度的强弱依次为(1)广场群众性的交流和纪念性的标志构筑物需求的强照度区(依功能需求而定)。(2)主要入口处交往区的次强照度区(依功能需求而定)。(3)沿河的休闲交往区及主要景观节点艺术性照明(依视觉审美需求而定)。
道路照明照度分四个层次:车行道双侧设置高杆灯泛光照明,一级人行道双侧设置多种装饰性照明, 二级人行道单侧设置地脚灯。主要出入口和景观节点根据设计的需要设计装饰性景观灯光效果,突出景观夜景的装饰性,沿河岸广场和花田台地肌理采用装饰性照明,部分湖岸边和水生植物生态区设计了装饰水下灯,突出湖岸边界和水景观柔美和变幻的效果,纪念碑、主题雕塑、景观墙、标志性构筑物等根据需要照明。
11.4 公共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应该充分地体现人性化的设计,体现人性关怀!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应该从公园中各年龄层次的游客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结合公园科学、有效、方便的管理方法需求来决定。
景区公共服务设施系统的建立是以服务核心点网络为特征的,将小卖部、餐饮服务、厕所等服务设施组成服务核心点,集中便于管理,尽量少占绿地和破坏生态系统。其中小卖部与餐饮的服务半径为400到1500米之间,电话报警系统的服务半径为500到1200米之间,厕所得服务半径在500m以内,人行道路灯服务半径为50到80米之间,分布于公园里人流主要集散地,形成网络,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形成完善的现代公园功能体系。
同时,在道路交叉处、主入口处设立垃圾投放点,间距为200米以内,按颜色分类: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为城市清洁卫生提供保障。室外坐椅和其它服务设施根据游览路线布置在人流集散地和道路边及其它有需要的地方。
第五篇:公园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该园是一个规则式的小游园,设计布局合理,从功能角度出发,全园有休息广场,和儿童游乐场及老年人的活动区。该园前是校园图书馆,说以人口比较密集,必须有个大的广(不同的铺装突出风型图案)供人们集散,花坛供人们休息之余欣赏。从道路系统分析,园路成对称式,本园道路贯穿全园,设有大的入口,而且多个入口,减少了人流拥挤现象。园内景点多个,左右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景点,小型观景墙广场,组合型花架,设计巧妙的将这两个景点缩小和中央景点放大,从而突出主题。儿童游乐区配有儿童游乐的基本设施,地面是沙地,防止儿童受伤,老年活动区配有老年人健身的基本设备,园内还设有一个小水池假山,道路通过桥连接两侧,让人们在园中不尽能看到山还可以看到水,好比自己就生活在自然中。园内植物配置种类多样,为园内营造了一个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让游人不仅能观赏景色,更能享受生活。
(一)地理位置
游园位于河南城建学院校图书馆后面,游园东临十号教学楼,西邻山顶操场,北对校图书馆,南为学院教师公寓。
二、设计理念(一)绿地定位: 游园公共绿地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既是各座大学校园绿化景观的延伸和补充,更是展示多种学术风格、思想方式的公众舞台。
(二)我们的理念: 1.完整的生态理念——自然(1)尊重现实的自然观。“天人合一”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采取的态度,我们的生态理念也源于这一朴素的自然观。
(2)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在继承先人思想的基础上,我们融合了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现代的生态观。采用综合的、完整的生态设计方法,在各绿地所处位置、环境的自然地理条件下,绿地的要素设计均考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和对生态最大程度的改善。2.独特的文化理念——沟通与超越
(1)“游园喷泉区”的设计依托“沟通”和“超越”理念。人们获取信息是为了更好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自身以及整个团体得到提高。其后,终将实现自我的超越,这也是人类体育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最佳体现。
(2)我们希望这种对环境景观的体验与实践,能让莘莘学子们获得源于自然,超越自我的一种感悟。(3)植物配置说明1.绿化的分区
本标段的公共绿地是我们学院公共景观的核心部分。其位于整个学院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块地区,地块呈弧形状,分为
2.渗透“以人为本”的主题
植物配置中所谓的“开放式”,充分体现了1标公共绿地的共享属性,这是一片从功能和形式上都必须考虑其使用主体(广大学子以及教工)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