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经营情况报告

时间:2019-05-14 13:2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经营情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经营情况报告》。

第一篇:2013年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经营情况报告

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2013年度经营情况报告

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位于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茶店子镇窑坪村二组。是一家集特色生态养殖、农产品种植、加工、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合作组织。合作社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在运营上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管理方式上,推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在经营方式上,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统一产品销售,实行集约化、标准化经营。

一、(一)依托农业特色产业的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 合作社最初由5人共同出资成立,经过五年的发展壮大,社员现达到579人,带动周边农户2280余户,年综合产值1020万元,可分配盈余达120余万元。合作社现有存栏特种野猪5430头,山羊6350只,规模养殖效益可观,发展势头强劲。

(二)依托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合作社效益明显

合作社始终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把特色生态养殖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来抓,加强引导、强化服务、开拓市场。在种植上因地制宜,采取适宜地块零星种植和优势地块连片种植相结合,同

时加强与湖北楠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实现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的生产模式,大大降低了特色生态养殖产业和零散种植业的市场风险。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原料,降低生产成本;统一生产技术,提高产品品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效益,野猪的市价是家猪的二倍以上,达到40元一斤。

(三)依托市场机制的产销结合型合作社经营前景好 合作社能够内联农户、外接市场,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了保障,使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合作社按职能实行分工负责制,种植户负责种植,贩销户负责销售,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单家独户销售难问题,达到了“卖得出、卖得好”的良好效果。

二、主要成效

(一)合作社“五个统一”见实效

一是“统一购买生产资料”,2013年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统一为社员购买种子、农药、肥料、农膜、饲料等三农物资共计119.86万元,相比单个购买节约10.5万元;二是“统一技术服务”,合作社聘请有畜牧技术专家2名,农业种植技术专家1名,每季度对社员定期进行培训指导和跟踪技术服务,全年共计培训6次,发放培训技术资料12000多份。三是“统一产品包装”,合作社注册了

“巴野、三里城”两个商标,对所加工的产品全部进行了精包装,而后在进行销售,利润率在原有基础上翻一番。四是“统一产品销售”合作社通过订单式、旅游专卖、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的方式进行大力销售,全年共计完成销售收入1020万元,可分配盈余达到120多万元。五是“统一提供信贷支持”,合作社针对想发展的困难社员进行联户担保小额贷款,全年共为合作社12户困难社员担保贷款60万元。

(二)合作社建立全县首家肉制品深加工生产线,效益明显。

2013年初,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建起了一条具有土家特色的肉制品深加工生产线,主要以加工特色生态土猪、特种野猪、山羊、小黄牛这四种畜禽产品为主,全年生产力达到500吨,销售收入达到1020万元。吸纳就业人员60多人,带动周边农户180余户。

合作社生产的“巴野牌”特种野猪肉和茶店小牛肉,通质量技术监督所检测,都是富硒食品,富硒含量达到32.7%和92.6%,在2013年底举办的中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被专家评委“中国特色硒产品”。

(三)合作社增加了成员收入

通过县、州、省、国家级示范社的创建,使合作社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合作社帮助成员增收的能力得

到了快速提升。据统计,2013年实现产品销售总收入1020万元,比上年增长28%,可分配盈余120万元,比上年增长33%,成员户均收入33580元,比非成员户高出收入12700元。

(四)合作社增强了带动能力

合作社在增加成员收入的同时,带动农民合作社发展和农户增收。据统计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2280多户,比去年增长了37.5%,辐射周边2个县,8个乡镇、23个行政村、196个村级小组。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将继续以国家级示范社建设为契机,着力围绕“五大”建设目标,遵循“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市场运作,多元发展”的原则,突出本地特色,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使专业合作社在规模、质量、服务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上下贯通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一是继续完善扩社方案,树立建社成功典型,不断提高全县合作社社员思想认识,2015年底社员人数要达到1000人以上。

二是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三年内合作社养殖特种野猪要达到10000头,山羊达到12000只。

三是聘请华中农业大学的肉类研发技术专家团队对合

作社的肉制品深加工项目进行深度研发,全面开发休闲旅游食品。

四是合作社在今后三年内要实现生产力达到1000吨以上,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以上,吸纳就业人员100人以上,带动周边农户3000户以上。

五是在合作社内部成立社员资金互助部,吸纳富裕社员的存款资金,通过合作社有效进行监管来帮扶困难社员进行发展致富。

六是合作社注册的两个商标,力争在2014年创恩施州知名商标,2015年创湖北省著名商标。

七是合作社将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的认证工作。

理事长:邓绍南

二0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营情况报告

篇一:专业合作社2014年经营情况 卓尼县xxxxxxxx专业合作社 2014年经营情况

一、基本情况

卓尼县xxx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xxx年xx月xx日,是卓尼县工商局批准注册登记,报经卓尼县农牧局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位于卓尼县卓尼沟自然村,合作社法人xxx。总占地面积xxxxx平方米,建有标准化养殖种植暖棚xxx间(15座)共xxxx平方米,注册资金xxxx万元。截止2014年底存栏牛xxx头,羊xxx只。

合作社自建社以来,主要以发展藏羊、牦牛养殖、育肥、销售为一体的合作社。合作社设有防疫、财务室和办公室等固定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齐全。设有理事会、理事、监事,合作社每年定期召开社会代表大会,建立完善了《合作社章程》和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按规定进行盈余返还。合作社交通便利,距离卓尼县城1公里。

合作社成立近三年以来不断发展完善,由原来的xxx个成员发展到现在的xxx个成员,现有员工xxx人,截止2014年12月底资产总额xxxx万元,其中:固定资产xxxx万元,销售收入xxxx万元,实现利润xxxx万元。

二、生产与管理

合作社位于木耳镇xxxx村,当地草畜资源得天独厚,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有丰富的牦牛、藏羊资源,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味美无膻味。独特的畜种资源是长期以来在当地草原特定的生态条件下,经过当地藏族群众辛勤选育和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适应高寒严酷条件、生产性能良好的地方优良畜种,其对严寒、低氧的高山草原生态环境有极强适应性。在合作社的龙头带动下,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参与到养殖队伍中,养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12月底,全村累计建成暖棚xxx个,累计养牛xxxx头以上规模户xxx户,养羊xxx只以上规模户xxx户。在大力发展养殖业发展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依托当地条件,因地制宜,鼓励和支持养殖群众种植牧草,种养结合,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养殖效益。截止12月底,全村共种植牧草xxx亩,为大力发展草食动物养殖提供了物质基础。

为了加强合作社的生产与管理,建立了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养殖管理、选配与繁殖、卫生与防疫、粪便与废弃物的处理、记录档案等方面,完善技术操作规程,在建设方面、生活区管理、垃圾区、粪便处理等设施完善。在饲养管理方面,完善饲养规程,按牛羊大小分别饲养、严格按照饲料的加工及合理配比确保质量,建立严格的卫生及防疫制度,包括免疫和预防接种、消毒、定期检查制度,建立全档案管理制度,完善生产记录。加强卫生防疫工作,通过畜禽排泄物的治理,减少病原微生物到处传播的途径,使畜禽粪便、生产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建立科学严格的产品质量检测制度,定期进行相关产品的质量检测,防止不合格的产品生产和流通,确保生产安全。

三、合作社生产经营情况

卓尼县道知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主导产品是牛羊畜产品生产销售。2014年,合作社已出栏、销售牛xxx头,藏羊xxxx只,销售收入xxxx万元,盈利xxxx万元。

四、2014年财务收支状况

合作社2014年累计销售额xxxx万元、扣除人工工资、牛羊饲草料费、机燃费、水电费、招待费等其他费用后,实现利润xxxx万元,分配给合作社社员盈余返还xx万元,提取公益金xx万元,下余xxx万元,转入合作社扩大规模运转。

五、合作社未来规划

2014年,大力发展以牛羊养殖为主导发展产业,到2015年卓尼县道知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养殖藏羊力争达到xxx只,牛达到xxxx头,对现有的牦牛、藏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管理,年实现合作社销售年收入达到xxxx万元以上,实现利润xxxx万元以上。2015年合作社将积极发展其他农户入社,计划新增入社员xxx户,扩大合作社养殖规模,增加合作社收入,确定规划目标、任务、规模和重点的同时,注重科技配套,提高建设成效和水平,使合作社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卓尼县xxxxxxx专业合作社

二〇一五年四月十日篇二:2014年经营情况报告 武穴市金福巢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2014年经营情况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社员大家好: 截至2014年年底,武穴市金福巢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有资本金815万,合作社社员125户,我们位于武穴市团山村大洲上湾细洲上的基地,总建筑面积十亩,已建成投产,本社成员遍布本市,共养殖了商品蛋鸡12万只,2014年向武穴市场供应鲜蛋5894吨,2014年销售额达2321万元。辐射带动了本市几百户农户发展蛋鸡养殖。

一、现有的生产经营模式 合作社自创建以来,在市、县林业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本社紧紧围绕 “科技兴农,产业致富,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利用武穴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优势,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由合作社建立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组建技术服务队伍,建立建立优质种苗基地和配送中心,开展多元化经营:一是为养殖户提供产业技术培训、优质种苗和饲料供给;二是养殖户可以用鸡舍和存栏蛋鸡入股加入合作社开展联合经营,而合作社积极引导社员树立科学环保及市场化养殖观念,坚决执行“一分六统一”,即:分户饲养,统一育雏,统一饲料,统一品种,统一品牌,统一防疫,统一销售。三是与合作社签订合作服务协议,由合作社帮助建立标准化养殖基地,提供标准化养殖管理服务。以合同为纽带,以维护成员利益为目的,采取农(农民)超(超市)对接模式,执行防疫达标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市场化,环境生态化,产品绿色化。合作社积极为各位社员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其主推品种“罗曼粉”是国家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的蛋鸡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经过大家几年努力,在生产上合作社己建立了科学细致的养殖体系,在销售上具有完善的营销网络与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其产品与本市的 同心超市 中百仓储 黄商 明心超市 新春超市 成丰超市 喜多多超市(花桥)振兴超市(四望)家福超市(龙坪)武穴师范 武穴理工中专 振雄食品 美雅食品 金仁旺食品 武月大酒店 南洋花园酒店 新天缘酒店 华新水泥(武穴)有限公司,等签订了供销合同,并积极辐射黄梅 瑞昌 九江等邻近县市市场。

二、今年的生产经营效益

2014年,上接天时下应地利是合作社成立以来效益最好的一年,共盈利518万元,其中: 普通鸡蛋盈利303万元,土鸡蛋盈利93万元,绿壳鸡蛋盈利51万元,无公害鸡蛋盈利49万元,经营服务收入22万元。

三、本年的社会、生态效益 合作社建立以来,为社会提供了63个就业岗位,同时还签订了116份临时就业劳务合同,2014年向社会提供劳动工作日13800个,年发放劳务工资154余万元,促进了本市闲置劳动力就业。合作社在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同时,还向社会提供了1600人次技术培训,带动了本地区禽类养殖技术的提升和经营观念的快速发展,2014年底,本地区新建养殖基地12个,带动农户680户发展蛋鸡养殖,意想不到的辐射带动本地区有机种植面积10000余亩,极大地减少了化肥使用对自然环境污染压力。

四、2014年的自查自纠

(一)在引进先进技术,加强科技服务方面有不足之处,其表现为:建设高标准养殖示范区有部分失准﹔纵向和横向联合不足难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对打造共同品牌价值表现不力。

(二)基础管理模式和标准,很多社员不达标。

很多社员眼里只盯高科技、新种苗,日常基础管理不到位,对大肠杆菌、球虫等简单平常慢消耗疾病警觉意识不足,对日常的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管理不到位,从而严重影响了生产性能,致使产生丰年亏本柽现象。

(三)粪便及病死禽无害化处理意识不足

个别社员病死禽乱甩乱放忽传播疾病视群体利益,粪便高温发酵不足及乱排乱污染环境和传播寄生虫。

五、2015年规划

2015年很难再有今年年景,各养殖小组和社员不要被2014年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利用好年景抓紧更新生产设备,备足生产资料,同心不忘修修补补,请大家记住日常管理是重点,紧跟市场是焦点。谢谢大家!饶卫东

2014年12月26日篇三:2013年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经营情况报告 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 2013经营情况报告

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位于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茶店子镇窑坪村二组。是一家集特色生态养殖、农产品种植、加工、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合作组织。合作社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在运营上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管理方式上,推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在经营方式上,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统一产品销售,实行集约化、标准化经营。

一、(一)依托农业特色产业的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

合作社最初由5人共同出资成立,经过五年的发展壮大,社员现达到579人,带动周边农户2280余户,年综合产值1020万元,可分配盈余达120余万元。合作社现有存栏特种野猪5430头,山羊6350只,规模养殖效益可观,发展势头强劲。(二)依托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合作社效益明显

(三)依托市场机制的产销结合型合作社经营前景好

合作社能够内联农户、外接市场,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了保障,使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合作社按职能实行分工负责制,种植户负责种植,贩销户负责销售,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单家独户销售难问题,达到了“卖得出、卖得好”的良好效果。

二、主要成效

(一)合作社“五个统一”见实效 一是“统一购买生产资料”,2013年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统一为社员购买种子、农药、肥料、农膜、饲料等三农物资共计119.86万元,相比单个购买节约10.5万元;二是“统一技术服务”,合作社聘请有畜牧技术专家2名,农业种植技术专家1名,每季度对社员定期进行培训指导和跟踪技术服务,全年共计培训6次,发放培训技术资料12000多份。三是“统一产品包装”,合作社注册了“巴野、三里城”两个商标,对所加工的产品全部进行了精包装,而后在进行销售,利润率在原有基础上翻一番。四是“统一产品销售”合作社通过订单式、旅游专卖、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的方式进行大力销售,全年共计完成销售收入1020万元,可分配盈余达到120多万元。五是“统一提供信贷支持”,合作社针对想发展的困难社员进行联户担保小额贷款,全年共为合作社12户困难社员担保贷款60万元。

(二)合作社建立全县首家肉制品深加工生产线,效益明显。2013年初,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建起了一条具有土家特色的肉制品深加工生产线,主要以加工特色生态土猪、特种野猪、山羊、小黄牛这四种畜禽产品为主,全年生产力达到500吨,销售收入达到1020万元。吸纳就业人员60多人,带动周边农户180余户。合作社生产的“巴野牌”特种野猪肉和茶店小牛肉,通质量技术监督所检测,都是富硒食品,富硒含量达到32.7%和92.6%,在2013年底举办的中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被专家评委“中国特色硒产品”。

(三)合作社增加了成员收入

通过县、州、省、国家级示范社的创建,使合作社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合作社帮助成员增收的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据统计,2013年实现产品销售总收入1020万元,比上年增长28%,可分配盈余120万元,比上年增长33%,成员户均收入33580元,比非成员户高出收入12700元。

(四)合作社增强了带动能力

合作社在增加成员收入的同时,带动农民合作社发展和农户增收。据统计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2280多户,比去年增长了37.5%,辐射周边2个县,8个乡镇、23个行政村、196个村级小组。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将继续以国家级示范社建设为契机,着力围绕“五大”建设目标,遵循“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市场运作,多元发展”的原则,突出本地特色,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使专业合作社在规模、质量、服务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上下贯通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一是继续完善扩社方案,树立建社成功典型,不断提高全县合作社社员思想认识,2015年底社员人数要达到1000人以上。二是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三年内合作社养殖特种野猪要达到10000头,山羊达到12000只。三是聘请华中农业大学的肉类研发技术专家团队对合作社的肉制品深加工项目进行深度研发,全面开发休闲旅游食品。

四是合作社在今后三年内要实现生产力达到1000吨以上,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以上,吸纳就业人员100人以上,带动周边农户3000户以上。

五是在合作社内部成立社员资金互助部,吸纳富裕社员的存款资金,通过合作社有效进行监管来帮扶困难社员进行发展致富。六是合作社注册的两个商标,力争在2014年创恩施州知名商标,2015年创湖北省著名商标。七是合作社将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的认证工作。

理事长:邓绍南

二0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情况报告

篇一:水城县新绿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 水城县新绿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 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非常感谢你们百忙之中来对水城县新绿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作评审,同时,也真心希望你们常来我们合作社做客,今天,我受理事长吴长敏的委托,向在座的领导,专家汇报我合作社的情况,望各位领导,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水城县新绿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水城县发耳镇木角寨村箐口组,是经水城县工商局批准注册登记,报经水城县农业局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由成员12人发起注册,注册资金30万元,设有理事会、理事、监事;下设种植产业部、养殖产业部、培训部、各部门对各同类种养殖基地进行专业化技术管理。各部由合作社统一部署,直接与厂方、市场对接,基本达到管理较为规范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合作社现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一栋,面积200平方余米。合作社基地选择在水城县发耳镇木角寨村箐口组,基地周围环境无污染源,土壤、质地较好、灌溉水源均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的环境要求。交通便利,合作社基地距离六盘水市市中心60公里,二级公路从合作社门前经过,距发耳农产品交易中心3公里、发耳火车站2公里,距水盘高速发耳互通出口0.3公里。合作社现有成员22人,其中,农民成员18名,占成员总数的81.8%以上;非农民成员4名。非农民成员及部分农民成员中,高中文化7名,大、中专文化5名,初中文化10名。2012年,合作社成员平均实现利润60000元,带动周边农户186余户,户均多增收800元。

二、合作社产生的背景

发耳镇的基本情况: 水城县发耳镇位于水城县南部,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东接杨梅乡和玉舍镇,西连鸡场镇,南抵新街乡,北邻都格乡,距市中心区76公里;辖15个行政村,154个村民组,11237户,38141人;境内主要居住有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民族,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45%,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乡镇;全镇总面积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210亩,其中水田9810亩,旱地11400亩;北盘江自北向南成为发耳镇、鸡场镇分界线;平均海拔1200米,平均温度18.5℃,平均降雨量1100-1200mm,气候温热,雨量偏低,干湿季节明显,属典型亚热带河谷气候,素有“天然温室”之称;省道、水柏铁路和水盘高速公路从发耳镇境内穿过,交通十分便利;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生姜、甘蔗、花生、水果、早熟蔬菜、反季节蔬菜为主,养殖以牛、羊、猪、鸡为主。

合作社紧邻水盘高速公路发耳出口,天然水源富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达310天,年日照时数1560小时,年总积温4970℃,年均温17℃,≥10℃有效积温4500~5500℃,年平均降水量1100~1200毫米,平均海拔1200米,小气候特征明显,属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区,可发展种植的土地资源7000亩以上,土壤疏松肥沃,酸碱度适中,是发展种植业的理想区域。

但是,发耳的种养殖业在2012年前都是各为其主,随心所欲,虽然有了几家合作社,但也不成规模,这家种一小点,那家养一小窝,品种单一,缺乏创新,不成规模,销售都是坐地销售,等待商贩上门收购,造成种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任上门商贩宰割。看到这种情况,合作社发起人之一吴长敏组织了12户农民,把发耳的现状分析给大家听,希望大家组织起来成立一个比较规范的种养殖合作社,聘请农业经纪人,农业技术顾问,把产品推出去,把新东西引进来,从而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种想法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意组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考虑到今后人们对消费需求的提高,对健康食品的认可,合作社取名“新绿叶”,代表着新鲜、无公害,这样,水城县新绿叶专业合作社就诞生了。

三、合作社种、养殖情况 水城县新绿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猕猴桃300亩、杨梅200亩、梨100亩、现在都全部挂果,2012年蔬菜(小葱)种植300亩,中药材80亩,2012年到9月15日止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98万元。合作社有黑山羊养殖基地一个,有黑山羊350余只。2012年合作社实现猕猴桃销售收入12.28万元,杨梅销售收入6.8万元,蔬菜(小葱)销售收入68万元,全年实现利润72.6万元,合作社成员平均实现利润6.1万元。

四、农业技术培训情况

2102年,合作社受水城县阳光办委托,共培训农民农业技术人员500人,涉及的乡镇有水城县滥坝镇、发耳镇、董地乡、杨梅乡、龙场乡;培训的专业有:村级动物防疫员、精品水果、沼气工、茶叶园艺工、玉米栽培技术。本次培训得到各界的好评,水城电视台、水城报都作了报道。2013年,合作社与水城百花苑合作办学,计划在培训农业技术人员600人,现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

五、合作社未来规划

合作社计划在2012年至2017年五年中,大力发展以中药材(板蓝根)为主的主导发展产业。到2015年新绿叶种养殖农民合作社将组织种植中药材(板蓝根)1000亩,养殖黑山羊达到1000余只,对现有的猕猴桃、杨梅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管理,新种植精品水果李子100亩、樱桃100亩。准备试种红梨、橄榄、蓝莓、人参果60亩。到2018年实现合作社销售年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实现利润500万元以上。发展合作社成员100名以上。

合作社未来发展目标:重点接收种养殖大户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市、民营科技组织和人员加入我社,建成科学种养殖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链条式发展。

重点对合作社成员及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形成一支具有一定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农民队伍,使我社发展的农产品生产成本低、质量优,具有较好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全力打造贵州西部的中国农业品牌,从而成为创建“四在农家”的农村又一新亮点。

争取在两年内被选定为国家?农超对接试点单位,共同实施农超对接试点项目,实现售卖、采集、物流、信息等优势,架设水城农民专业合作社优质农产品与各地大型超市之间的对接桥梁,铺设优质农产品与市场终端的快速通道。最终实现水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农产品直供基地,使农产品进入进出口贸易市场,早日实现中国梦。

水城县新绿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3年9月7日篇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 强化扶持 深化服务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区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加快培育一批、努力规范一批、着力提升一批”的思路,落实扶持措施,加强引导服务,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10年底,全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2个,农民成员总数3500多人,带动农户7000多户。综观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依法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培育典型,抓好示范,激励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的2007-2010年四个中,我区分别成立合作社2家、10家、18家和72家。

二是专业特色十分明显。绝大多数合作社立足于本地优势特色产业组建,与特色产业互相促进,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纽带。我区专业化生产程度和商品率较高的蔬菜、果茶、生猪、禽类、水产等本地主要特色产业都有一定数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是发展形式多种多样。我区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类型除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外,还包括农产品加工、农业病虫害防治服务、农业旅游等多个方面。从创办类型看,大体有农户自发创办型、村级组织牵头创办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等,最主要的是农村能人领办型。在区农业局的协调、指导下,由几个示范社牵头,召集20多家合作社联合创办了以销售成员单位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产销联合社,提高了合作社群体发展资源利用率和产品统一销售率,增大与超市对接口径。

四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多或少兴办了成员急需的服务项目,多数合作社由成立初期单纯向成员提供技术、信息服务,逐步延伸到储运、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解决了成员“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缺的是技术,愁的是销路”的实际难题。一些合作社建设了育苗基地,一些合作社建设了产品保鲜冷藏或加工包装项目,还有一些合作社利用财政扶持资金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基础。

二、主要做法

强扶持,重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加快发展中不断规范,在规范发展中不断提升。

(一)强化扶持,推动发展。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突破点来抓。建立“一村一品”以奖代补扶持基金,每年由区财政拿出100万元,对承担“一村一品”项目的村委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奖励。对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农民成员规模每家给予补助1-3万元启动资金;对注册商标并统一产品包装销售的,给予奖励补助2万元;承担示范项目、获得“三品”认证和参加省级以上展销推介的,都给予一定的奖励补助。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农业项目优先给予立项扶持,支持合作社在基地建设、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2007年以来,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00多万元,用于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

(二)加强宣传,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专门召开学习贯彻座谈会,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集中开展了法律精神和专业合作典型的宣传报道。2007年3月份,区政府配合市有关部门在我区召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场会。2008年以来,连续三年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月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法律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形成关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培育典型,带动发展。培育典型,靠典型引路,是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类指导,选择一些产业特色明显、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合作社开展试点示范,突出规范章程、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民主管理,指导办好合作社成员急需的服务项目。有4家合作组织承担全国示范项目,6家合作组织被确定为省、市级示范单位。通过总结示范单位的典型经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提供样板。我们从抓好示范社民主管理入手,通过典型样板,示范带动更多的合作社规范内部管理。重点抓好“四个一”的落实:一是建立一套内部管理制度,强化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合作社内部规范化管理;二是健全一个权力机构,社内重大事项由社员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三是健全一个财务审核监督机制,由监事会负责实施对合作社发生的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事项进行逐项审查;四是设臵一个社务公务栏,及时公布合作社重要事项,按季公开财务收支明细情况,接受社员监督。

(四)深化服务,促进发展。相关部门依法履行好指导、扶持和服务的工作职能,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区农业局组织数十个合作社参加市首届和第二届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并会同工商局等部门多次组织开展“农超对接现场会”,帮助合作社拓展销售渠道。区农业局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亟需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能人。同时,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合作社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农业、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密切配合,狠抓农资市场管理,并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市场、技术等信息服务,保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订单履约率明显提高。区有关部门还多次组织部分合作社负责人参加全国、全省研讨会和培训班学习,并组织到南平市等地考察,进一步开拓了合作社管理人员的视野、学习了先进经验。区农业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并先后举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培训班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电算化》培训班,着力抓好合作社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区农业局举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培训班,同时组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专题调研,指导合作社完善章程、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运作机制,使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轨道。

三、初步成效

(一)主导产业得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对外销售,调动了农民发展主导产业的积极性。如**蔬菜专业合作社牵头建设紫长茄产地交易市场,推广嫁接紫长茄大棚栽培技术,带动本村及周边村2500多户种植嫁接紫长茄3000多亩,形成了以**村为中心的反季节嫁接紫长茄产业带。**蔬菜专业合作社牵头与龙头公司签订订单,带动本片区农民参与订单生产,当地水果玉米、生菜等订单蔬菜生产很快形成规模。**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与**镇养猪协会密切协作,抓住猪病防治、品种改良、生猪销售等三个制约养猪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开展有效服务,成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年出栏商品猪千头以上的成员养猪场有190多个。通过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等载体建设,示范带动“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全区蔬菜、水果、茶叶、商品猪、家禽、水产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二)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合作社普遍重视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改进工作,促进了科技成篇三:农民专业合作社报告表

农民专业合作社报告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

填写须知:

1、本表所填写内容应真实可靠,无虚假成份。经营者应对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

2、表中“行政许可情况”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应当取得的相关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或批准文件。

3、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选择“ 销售额或营业收入”、“ 盈余总额”、“ 纳税金额”、“ 获得政府扶持资金、补助”、“ 金融贷款”公示或者不公示。

4、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先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出变更登记决定后,报送报告。

第四篇:沂水县金宝珠杂粮专业合作社经营情况报告

沂水县金宝珠杂粮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

沂水县金宝珠杂粮专业合作社,由沂水县诸葛供销合作社和王见卫等人共同发起,于2010年6月份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10万元。截止目前已发展入社社员128户,在沂水县诸葛镇东西卞山村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600亩,产品主要包括小米、绿豆、红小豆、花豆等,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和要求,并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全镇谷子这一优势产业,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积极引导农民走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在品牌培育、农超对接和为农服务中实现了助农增收和自身的发展壮大。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达1428.3万元,实现利润23.6万元,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专业合作社资产达到232.2万元。现将2013专业合作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措施

(一)规范开展系列化服务

1、统一生产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统一农户的生产行为,改变传统种植习惯,特聘请专家教授制定了谷子标准化操作规程。

2、统一农资供应服务。为确保社员用上质优价廉放心的化肥,专业合作社专门成立了农资配送中心,根据测土结果,对社员进行农资配送,配送率达80%以上,低于市场同

类产品的10%,很好的解决了农民购肥难等问题。2013年,共配送大化肥20吨、有机肥80吨、富硒页面肥480公斤,专业合作社在为社员提供系列化服务中仅农资让利就使社员增效达4万元。

3、统一技术指导。合作社成立了农资科技服务中心,由服务中心对基地土壤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并聘请技术人员,对生产基地的耕种进行技术指导,做到统一标准要求,精耕细作,统一供应使有机肥作为底肥,按照科学方法进行无公害标准化种植。

4、统一收购。为切实保护社员经济利益,产前,合作社社员签订种植收购合同,明确规定了产后基地所产产品全部进行统一收购以及进行价格保障等事项,仅高于市场价收购这一项,社员亩净增500元左右,这也是非社员所不及的。

5、统一加工。合作社成立以后,为提高所产产品的附加值,在专业合作社办公场所,建设改造了谷子生产加工车间,购置了脱壳机、脱粒机和真空包装机等生产设备,对基地所产谷子进行集中加工,保证了社员利益的增值转化。

6、积极加强市场化对接。合作社成立以来,积极开拓市场,并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销售,改变了以往盲目销售、价值得不到应有体现的不利局面。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基地所产产品除在当地超市和专卖店设立专柜外,还与青岛、临沂等国内大中型超市和市场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基地所产产品受到了客商的一致好评,使小米等杂粮成为当地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新的增长点。

7、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基地产品的质量安全。专业合作社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从谷子等杂粮的生产种植、收购、加工到销售,实行完整的记录,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确保基地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合作社运行机制

合作社成立后,我们依托专业合作社,积极创新运营机制,形成了“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

1、建立和完善合作社民主决策、财务管理、会员登记、社员年会和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两次成员(代表)大会,研究决定重大事项,理事会负责执行,监事会跟踪监督,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2、制定收益分配方案,增加会员收入。合作社根据市场等情况制定详实的收益分配,并为每位成员设立成员账户,进行盈余返还。将合作社盈利中的70%提取再对社员进行返利。2013共实现盈利78.5万元,提取54.9万元对社员进行了返还,社员人均收入比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高20%。

3、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实现品牌化销售。合作社成立以来,依托联合注册的“益馨园”商标,打造了专业合作社的自有品牌,实行以质量带品牌,以品牌促销售,全力拓展无公害小米的增值空间。

4、积极进行产品质量认证,提高基地农产品附加值。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5月对基地所产小米、绿豆、红小豆、花豆等产品进行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专业合作社每年还对小米产品进行富硒认证,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和富硒认证,极大的提高了所产产品的附加值。

二、工作成果

1、通过走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经营的路子,极大的扩大了合作社在农民中的影响,辐射带动了周边6个村庄700余户农民从事谷子标准化生产种植,带动面积达到1200余亩,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以小米等杂粮为主的粮食产业的全面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大批的杂粮种植户,将全镇的大部分杂粮种植户和致富带头人吸纳到合作社中来,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多次被省市县有关部门评为优秀经济合作组织。2011年和2012年合作社连续两年被临沂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临沂市市场协会、临沂市消费者协会以及临沂市企业信息和责任协会评为临沂市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2012年被临沂市供销合作社评为优秀合作经济组织等荣誉称号。

合作社下设理事会、监事会、办公室、财务科、检测室、咨询服务室等。该专业合作社拥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独立的银行账号,齐全的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社务公开制度、议事决策记录制度等内部规章制度,规范的章程,较完善的组织机构以及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和较强的服务功能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在专业合作社标准生产基地现有规模的基础上,通

过土地流转,签订租赁协议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

2、通过申请上级扶持等方式,扩大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搞好基地建设和基地产品销售工作。

3、进一步学习兄弟合作社的先进管理水平和经验,切实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社员的业务素质。

4、本着做大做强的经营思路,按照“合作、发展、共赢”的经营理念,把专业合作社建设成优秀示范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当地农民走标准化生产经营的路子,真正起到为“三农”服务的作用。

合作社下设理事会、监事会、办公室、财务科、检测室、咨询服务室等。该专业合作社拥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独立的银行账号,齐全的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社务公开制度、议事决策记录制度等内部规章制度,规范的章程,较完善的组织机构以及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和较强的服务功能

第五篇:卓尼县卓玛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2013年经营情况报告(模版)

卓尼县卓玛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2013年经

营情况报告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卓尼县卓玛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卓尼县柳林镇寺台子村35号,是卓尼县工商局批准注册登记,报经卓尼县农牧局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由成员100人发起注册,注册资金1080万元,设有理事会、理事、监事;下设种植产业部、养殖产业部、培训部、各部门对各同类种养殖基地进行专业化技术管理。各部由合作社统一部署,直接与厂方、市场对接,基本达到管理较为规范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合作社现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一栋,面积200平方余米。合作社基地选择在卓尼县柳林镇寺台子村35号,基地周围环境无污染源,土壤、质地较好、灌溉水源均符合无公害玉米、苜蓿地的环境要求。交通便利,合作社基地距离卓尼县城中心5公里,二级公路从合作社门前经过,距柳林镇农产品交易中心10公里。合作社现有成员100人,其中,农民成员95名,占成员总数的95%以上;非农民成员5名。非农民成员及部分农民成员中,高中文化10名,大、中专文化80名,初中文化10名。2012年,合作社成员平均实现利润60000元,带动周边农户302余户,户均多增收800元。

二、合作社产生的背景

卓尼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介于东径10246′-10402′,北纬3410′-3510′之间,东邻定西地区的岷县、漳县和渭源县,北靠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康乐县、和政县,西连本州合作市和碌曲县、夏河县;南接迭部县和四川省的若尔盖县;中部与本州所属临潭环接。

卓尼县是全省十二个重点林业县和重点牧业县,是黄河上游主要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也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草原禁牧休牧工程的重点地区之一。全县辖3镇14乡、98个村委会、46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419.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333公顷,林地面积240650公顷,草场面积273956公顷。全县总人口10.3万人,卓尼县城共有人口2.6万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2.1 自然资源

卓尼县有森林、草场、矿产、水能、旅游五大优势资源。全县森林分布广,林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3.3%,林区针叶、暗叶及阔叶林混交,栖息着153种鸟类和77种哺乳动物。林区出产的蕨菜、狼肚菌、蕨麻、黑木耳久负盛名,野生党参、党归、麝香、冬虫夏草、贝母、藏红花等名贵中药材知名度颇高。县境草场广袤,总面积498万亩,生长着以禾本科和豆科为主的优质牧草408种,草原年载畜33.2万头(匹、只)以上,年产肉5980吨、奶9230吨、毛933.53吨,畜牧业是该县的主要支柱产业。县域内矿产资源密集,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铅、锌、汞、锑、大理石、洮砚石等金属、非金属矿藏14种,其中有铅、锌、汞、银等中型矿床18处,铅锌储量在10万吨以上,且伴生银矿储oooo

量在200吨以上。全县水能资源丰富,黄河一级支流——洮河流经县境8乡镇,长达174公里,境内车巴河、卡车沟河、大峪沟、康多峡河等大小26条支流呈网状分布,水流充足,流量稳定,水质清洁,落差集中,地表水资源总量达14.461亿M³,丰富的水利资源不仅涵养着境内的森林、草场等植被的茂盛生长,又有灌溉、发电之利。

2.2 社会经济

“十五”期间,卓尼县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十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0.9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7%;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5%。全社会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2001-2005年累计完成投资47834万元,比“九五”期间增长271%。以交通、水利、能源、通讯、城镇、社会事业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07年卓尼县国内生产总值为36330万元,同比增长11.5%,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比例为44:14:44,国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卓尼县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共有34栋,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其它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能耗情况:用水8.3万吨,用电23.9万度,用煤2.5万吨。从2007年开始已相应开展了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耗动态监测及制度建设工作、成果良好。

合作社紧邻卓尼县城,天然水源富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达310天,年日照时数1560小时,年总积温4970℃,年均温17℃,≥10℃有效积温4500~5500℃,年平均降水量1100~1200毫米,平均海拔1200米,小气候特征明显,属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区,可发展种植的土地资源7000亩以上,土壤疏松肥沃,酸碱度适中,是发展种植业的理想区域。但是,柳林镇的种养殖业在2012年前都是各为其主,随心所欲,虽然有了几家合作社,但也不成规模,这家种一小点,那家养一小窝,品种单一,缺乏创新,不成规模,销售都是坐地销售,等待商贩上门收购,造成种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任上门商贩宰割。看到这种情况,合作社发起人王工木组织了100户农民,把卓尼养殖的现状分析给大家听,希望大家组织起来成立一个比较规范的种植养殖合作社,聘请农业经纪人,农业技术顾问,把产品推出去,把新东西引进来,从而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种想法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意组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考虑到今后人们对消费需求的提高,对健康食品的认可,合作社取名“新绿叶”,代表着新鲜、无公害,这样,卓尼县卓玛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就诞生了。

三、合作社种、养殖情况

卓尼县卓玛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玉米300亩、苜蓿200亩、合作社有牦牛羊养殖基地一个,有藏羊350余只。201

2年合作社实现牛羊肉销售收入112.28万元,玉米销售收入28万元,全年实现利润140.28万元,合作社成员平均实现利润42.084万元。

四、农业技术培训情况

2102年,合作社受卓尼县阳光办委托,共培训农民农业技术人员500人,涉及的乡镇有木耳镇、叶儿镇、培训的专业有:村级动物防疫员、牛羊养殖专业户,玉米栽培技术。本次培训得到各界的好评,卓尼电视台、合作日报都作了报道。2013年,合作社与卓尼县柳林镇政府合作办学,计划在培训农业技术人员600人,现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

五、合作社未来规划

合作社计划在2014年至2017年四年中,大力发展以牛羊养殖、玉米、苜蓿种植为主的主导发展产业。到2015年卓尼县卓玛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将组织种植玉米、苜蓿1000亩,养殖藏羊达到1000余只,对现有的牦牛、藏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管理。到2018年实现合作社销售年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实现利润500万元以上。发展合作社成员200名以上。

合作社未来发展目标:重点接收种养殖大户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市、民营科技组织和人员加入我社,建成科学种养殖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链条式发展。

重点对合作社成员及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形成一支具有一定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农民队伍,使我社发展的农产品生产成本低、质量优,具有较好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全力打造贵州西部的中国农业品牌,从而成为创建“四在农家”的农村又一新亮点。

争取在两年内被选定为国家‚农超对接试点单位,共同实施农超对接试点项目,实现售卖、采集、物流、信息等优势,架设卓玛农民专业合作社优质农产品与各地大型超市之间的对接桥梁,铺设优质农产品与市场终端的快速通道。最终实现卓尼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农产品直供基地,使农产品进入进出口贸易市场,早日实现中国梦。

卓尼县卓玛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

2014年4月12日

下载2013年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经营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经营情况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兰巴地村关于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1

    兰巴地村关于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的 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广德公镇最西部,距镇政府8公里处,西与亿合公镇接壤。全村共有7个自然营子,9个村民组, 2037口人。总占地面积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