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撰写项目申请报告》考点总结
《如何撰写项目申请报告》考点总结
1、戴小枫博士(研究员、博导、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期从事棉花病虫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研究。两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农业生物安全国家科学中心(在建)。一个国际合作中心:中日农业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代表性作品:一篇讲话稿——江泽民主席讲话稿(2002年国际水稻大会)、一个文件——中共中央一号文件(2005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部分)。主持工作:重大项目发展、条件平台建设、学科建设(院学科建设计划、实施方案)、创新体系建设(计划、实施方案)、战略研究(基础研究与973计划和高技术发展与863计划)、概念与内涵研究、预测和设计、支撑3个国家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和高技术产业化)决策。主持课题: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专题“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国家攀登计划专题“棉铃虫在不同作物间转移危害规律及化学生态学机制研究”等。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我国棉铃虫兼性迁飞的理论假说,设计证明棉铃虫兼性迁飞的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2、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诞生历程:1977年产生想法、1978年开始筹建、1979年诞生、1980年正式招生。目标: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培养一流的高级科研人才!
3、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爱国奉献、团结奋斗、求实创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4、新世纪的中国是仅仅像亚洲四小龙那样在经济上取得成功,成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还是在成功的基础上向卓越迈进,全面接近或超越美国的科技、教育和国民收入水平,成为新的超级强国?其实,成功和卓越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我们解决好了科技、人才和教育这三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中国就必将会在新的世纪里创造出新的辉煌。(李开复)
5、教育产生人才,人才催生科技,科技强盛国家,国家福祉人民。在新世纪里,中国在学习美国成功经验的同时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科技、人才和教育事业。只要坚持走这一道路,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研究院所和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未来的中国就能在科技创新方面接近和赶超美国,进而实现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
6、新时期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奋斗目标: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农业科技转化中心、农业高级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
7、农业科技面临的新形势
(1)知识经济时代:建设技术替代型、资源节约型、自主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知识创新、技术发明、产品创制、创新人才培养、智力支持、知识扩散、技术专业和产业化应用等,创造新产业、新价值和新生活,提供更丰富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2)全球化:自然资源与生产全球化配置,市场的全球化细分,人力资本与技术资本的全球化流动,国家、地区间知识与信息的共享,科学技术研究合作/协作变得越来越迫切、越广泛和越容易,国际贸易重要的组成部分。
(3)新的科技革命:大大拓展和丰富了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领域、内容、理论、思维、方法和手段,提供了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原始创新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高技术研究在农业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是先导和基础,生物技术是主导和潮流。
8、全新的国家需求:粮食安全与耕地安全长效机制、食物安全与营养健康、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资源高效利用、低投入高产出的低碳模式、生物安全与公共安全、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力(农业、农产品、农业科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农业科技)
9、制约瓶颈长期存在:人多,高素质劳动者少,农业耕地少,农业灌水资源少、占总消耗量的比重高,石油能源少,其他矿产资源(如铁、铜、金)少。
10、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农业面源污染、立体污染,过分耕耘、过分砍伐、过分放牧、过分捕捞、过分抽取。
11、经济发展进入高成本期:劳动力成本、技术成本(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土地价格、生产资料、物流成本、城市化成本(基础设施、公共支出、社会保障)、和谐成本(社会利益关系、生态环境)、全球化成本(经济风险、贸易摩擦、外交成本)。
12、现代农业多元的目标、多重的挑战:增产(增产、增收、增效)、生产(生产、生活、生态)、产中(产前、产中、产后)、粮食(食品、能源、药品、材料、环保)
13、解决方法:扩大耕地、淡水、能源投入,增加化肥、农药投入,大幅度增加投资,完善市场与服务体系,完善体制与政策,依靠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劳动工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延伸产业链条、开辟新的产业领域),根本出路是科学技术进步、自主创新。
14、基因组学带来深刻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科技研究方法和组织方式的革命、新的产业革命和深远的社会革命、构筑国家未来核心竞争力(各国竞相建立以生物基因为核心的知识产权财富作为国家战略,如欧洲尤里卡计划、美国面向21世纪的生物技术和国家基因组计划、日本官、产、学一体化推进21世纪的生物技术计划)。
15、基本判断:生物技术必将在解决人类所面临食物、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其它重大问题上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带来人类社会空前革命性变革。农业生物产业在21世纪肩负着国家前途、民族未来,承担着神圣战略使命。
16、新时期中国取胜的法宝:改革开放、自主创新、科学发展。
17、邓小平:要确立以农业基础,为农业服务的思想,工业越发展,越要把农业放在第一位。发展农业是我国这个人口大国的永恒主题。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在充分利用国外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18、农业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交织。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生物生命活动以获得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农业生产的根本特征: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有机交织,土地的特殊重要性,自然环境的区域性影响生产的季节性、年度性、周期波动性。
19、原始农业(公元前9000年——公元前300年)
(1)大大增加了食物的供应,从而加快了人类自身的增长速度。(2)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经济的发展。
(3)使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部落、村落和一夫一妻的家庭。
(4)农业的出现产生了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也为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
20、古代农业(传统农业)(公元前300年——公元1700年前后)(1)导致了城市、国家的兴起;
(2)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财富的增加和集中,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市场和交换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
21、现代农业(1840年工业革命至今)(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市场条件为前提): 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
22、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1)产品生产与经营商品化:市场经济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和前提。
(2)生产装备与管理工业化:农业全程工业化装备和石油化、电气化动力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3)生产要素投入集约化:要素的集约投入与高效产出是现代农业的生产特征与追求目标。(4)生产动力科学技术化: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与核心要素。(5)生产组织与服务社会化:完善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6)发展可持续化:追求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的统一与协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7)投入与补贴福利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府全程补贴、提供保护与服务是现代农业的政策特征。
23、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
(1)现代工业技术与装备全面应用,机械、工程、设施、通讯、网络、海洋等补充、延长、改善、扩大和取代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时间、空间和范围,极大提高了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2)现代市场科学、管理科学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组织农业,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企业化的方式管理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效率和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3)现代产业发展理论武装农业产业及其相关的综合支撑体系,用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服务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单位农产品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4)用现代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武装农民,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素质。
(5)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全面应用农业,实现产业技术的革命,农业生产方式的历史变革,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空前提高。
23、有机农业:在欧洲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的不使用化肥/农药及其他化学合成制品、维护土壤系统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注重纯天然产品、产出率较低
24、观光农业:在主要依托大都市、服务大都市、为大都市提供优质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服务、集约化水平较高的区域性都市农业,以产品、效率、资源、环境、经济、文化、旅游、社区建设并重。
25、生态农业:合理利用、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创造有利于子孙后代永续生存与发展等。
26、发展现代农业(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1)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2)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3)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4)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5)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6)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7)提高农业水利、机械、信息化水平;
(8)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9)提高农业素质、效益、竞争力。
27、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与效率指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资本收益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
28、现代农业衡量指标体系:
(1)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2)用于农业的年总投资到农业年净产值的40%以上;(3)一个农民至少能养活10人/年以上;(4)农民收入指标;(5)产业结构指标;(6)农民素质指标;(7)生态环境指标;(8)生活居住指标;(9)公共基础设施指标。
29、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崭新的产业体系、公共产品和公益服务、全球化、自主创新(市场竞争的核心)、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政府干预和支持。30、建设创新型国家,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重大战略决策,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1、建设创新型国家,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建立在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充分发挥我国拥有的经济科技实力的基础之上。
32、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全球化:
(1)内容:资本流动、投资、贸易自由化(2)形式:跨国公司生产、国际贸易
(3)代价:发展中国家贫困化、经济殖民化(4)本质:富国/集团对穷国/集团的剥削(5)手段:金融、技术资本
(6)战略:技术(雁行转移)输出抢滩占点金融输出紧随其后、本土化。
33、新经济
(1)定义:信息技术等高技术带来的新的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2)形式:研究开发经营一体化、高技术、大资本(3)结果:产业国际分工、人力资本流动国际化(4)代价:发展中国家技术发输血、技术殖民化(5)本质:富国/集团对穷国/集团永远的剥削(6)手段:人力、金融、技术资本(7)核心:高新技术产业化
(8)作用:国力、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9)战略:源头原始创新、高技术前沿
34、“十二五” 主题:科学发展
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主攻方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重要支撑:自主创新、科技进步 根本出发点落脚点:保障改善民生 重要着力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强大动力:改革开放
35、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
36、技术创新:研发新工艺或新产品,并使之产业化和市场化,从而优化组合生产要素,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率的经济过程。
37、自主,是民族企业或由民族资本控制的企业的自主,自主的主体是民族企业或民族资本控制的企业,而不是跨国资本和跨国公司。为实现该企业利益,选择设定、组织实施、控制完成的技术创新过程。
38、自主创新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国家利益和资本的功能。自主创新的主体:政府、企业、其他社会机构和个人。核心是民族企业或民族资本主导的技术创新过程。
39、技术轨道:技术创新过程中,同行企业共同采用的技术选择方法、技术解决方法(包括技术路线、设计模式、技术整合方式、技术标准、产品制式)以及与此相应的工艺流程。技术轨道是产业链的基础,产业链建筑在技术轨道之上。
40、技术路线图:把一个需求驱动的技术计划过程,利用视图工具通过时间纬度反映技术及其相关因素的发展,以提供利益相关者对技术发展的一致看法。按内容可分为:产品技术路线图、产业技术路线图、破坏性技术路线图、科学路线图。按主体可分为:企业技术路线图、产业技术路线图、国家技术路线图。
41、国家技术路线图:探索一种方法,把“目标-战略任务-关键技术-发展重点”之间的隐形关系用图示的方式显现出来。对关键技术进行系统评价,包括:优先序、研发基础、与领先国家差距、对产业的作用、发展路径、实现时间等。
42、产业技术路线图:以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联合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和政府等技术创新主体,对某一特定领域技术及其变动因素做出判断,确认产业的技术需求,选择技术发展路径和发展重点,指出未来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以及未来市场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四要素:时间、技术、产品或流程、市场。架构:技术层面、产品/流程层面、产业层面。
43、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道路选择
政:战略决策和宏观调控,营造创新环境,服务 企:技术创新主体,国家创新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学:知识创新主体之一,以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基础研究,学术研究为主。研:知识创新基地、重点科学目标研究和高技术创新为主 介:促进创新资源要素的流动和创新主体的互动。
44、基本矛盾: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不能满足新阶段“三农”发展对农业科学技术供给的巨大旺盛需求。
45、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目标:(1)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2)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3)建设区域创新中心
(4)加快农业科研高级人才培养基地(5)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46、建设新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框架设计: 核心——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支撑——国家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网络——国家农业综合实验站和区域专业试验站 内容——遵循农业科技发展规律,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按照强化中央级的基础部分、发展省级的优势部分、吸纳地级的强势部分,确立创新体系的组织架构,建设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功能完备、协作高效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47、大学的普遍主义精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世界人才皆为我所用、百花齐放、容忍异类的胸怀和气度之中。大学最根本任务是追求真理,真理的本身,而不是去追随任何派别,时代或局部的利益。
48、现代院所制度/大学制度:思想体系、制度体系、文化体系、管理体系。
49、科技部的五大计划:科技条件与平台建设,基础研究973、高技术发展863、支撑计划(重大科技攻关)政策导向性计划、16个重大专项。50、973项目主要面向国家需求,围绕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的重大关键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性基础研究。
51、攀登计划主要围绕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的科学前沿研究。
5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要围绕学科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前沿、交叉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实施。
53、国家基础研究专项(973前期)主要为973培养预备项目、依托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开展相关基础性研究工作。54、973项目的三条定位
(1)围绕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需求,解决国家中长期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关键问题的基础性研究。
(2)瞄准科学前沿重大问题,体现学科交叉、综合,探索科学基本规律的基础性研究。(3)发挥我国的优势与特色,体现我国自然、地理与人文资源特点,能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基础性研究。55、973项目的四项条件
(1)创新的学术思想,可行的技术路线或方案。
(2)明确的研究目标,研究重点突出,能针对关键性科学问题组织多学科科学家合作开展交叉综合研究。
(3)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思想活跃、科研业绩优秀、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团队。(4)良好研究条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基地和工作基础开展研究工作。56、973项目设计核心:科学问题、科学目标、研究内容(突出重点和整体性)57、973项目总体目标与思路:深刻把握动态,瞄准前沿,以常规技术难以解决重大难题为重点,技术为主线,原始创新为核心。带动性强、覆盖面广、关联度高。(1)力争在现代农业若干原创性技术研究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
(2)创建现代农业高技术共性平台,整体提升现代农业高技术研究水平。
(3)在现代农业若干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促进技术升级换代。发展生物质能源关键技术(能源植物的选育和品种改良技术、生物柴油、沼气发酵、乙醇发酵和生物制氢技术)。(4)实现重大产品创制突破,大幅度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58、生物与医药领域设计框架:A类(前瞻性层面: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结构生物学与代谢组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纳米生物技术与健康微系统)、B类(前沿性层面:生物反应器)、C类(战略性层面:现代生物研究中关键设备与试剂的研制、水稻等重要农作物的分子性状与转基因植物、家猪等畜禽重要分子性状与转基因动物、生物催化与规模化生物化工工艺、生物质能源的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生物安全与生物反恐)、主题设置、专项设置。
59、重大科技支撑(攻关)计划:定位“需求导向、集成创新、统筹协调、有效支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主体和核心,着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紧迫的重大问题;引导项目:主要满足行业(部门)、区域(地方)的科技发展需求。60、行业科技计划:定位“前瞻预研、基础性工作、应急保障”;重点:支撑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能力、支撑农业科技持续发展的能力、行业重大支撑性技术、应急保障技术。61、国家创新能力建设计划:重大科学工程/设施、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站、台、库、圃、馆。
62、温总理: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是承载社会良知与公正的主体和脊梁。
63、一流人才:德——世界观、人生观、修养、品行;识——见识、胸怀、通情、达理、懂法;才——才华、才能、技能、能力;学——学与习、知识容量。64、德的作用:人发展的终极目标,“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以德治国”,“唯此为大,克己复礼”,“四书五经,伦理纲常”。周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舞……人情、事理、世故、法理
65、识的作用:见识——多、视野——宽广、胸怀——博大、洞察透视能力——深刻、多思。才华——天资、智商、情商,才学——学问,才能——能力、技能、技巧,经验——实践出真知,理实结合。
66、学的作用:学问——不耻下问,吾日三省吾身;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知——积累知识;学习知识的知识——信息:在哪、谁、如何;科学精神、思维、方法和手段。67、一流/复合型人才:经济头脑、全球意识、战略思维、服务精神、懂管理、善科研、会经营。
68、如何撰写项目报告: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思维敏锐、行动快捷、大胆申请项目、放宽设计项目眼光、上级发文…
69、人才成长的要素与环境:人文精神、科学方法、创新环境 70、事业成功的四大秘笈:天分、学习、忠诚、勤奋。71、战略思维、科学前沿、重大需求 72、一流人才的素质与修养
(1)全面专业知识、强的动手能力
(2)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与战略方向的敏锐捕捉、深刻透视与准确把握(3)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4)灵活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73、如何准备科技报告
(1)明确主题、内容,锁定目标
(2)了解对象、时间、场合、目的,有的放矢(3)充分准备、有备而来
(4)逻辑分明,层次清晰,聚焦核心,一条主线(5)紧扣主题,图文并茂(6)举止端庄,彬彬有礼(7)抑扬顿挫,妙趣横生
(8)准确、坦率、简洁、余地VS四顾言他
参照老师的ppt总结的,仅供大家参考哈。。2010-12-14
第二篇:如何撰写创新类项目申请报告(精选)
如何撰写创新类项目申请报告
创新项目源自于集思广益,创新项目有别于其他项目,因此在编写创新项目申请书的时候我们大家一定要好好了解创新项目立项书 58jihua.com/的写作要点如下: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验收创新项目申请书内容和申请
第三章 验收方式和程序
第四条创新项目申请验收,需提交以下资料:
第四章 验收结论
第一条验收结论分为优秀、通过、不通过三个等级、第二条上级单位会对验收通过的创新项目,颁发结题证书,办理结项手续,拨付创新项目预留经费。
第三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申请创新项目终止:
第四条对提供验收资料、数据不真实,经费使用弄虚作假或挪作他用的,上级单位将追究项目承担人和依托单位的责任。如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的,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第五章 附则
第一条本实施细则自颁布之日起生效、第二条本实施细则的解释权属于XX
项目立项书
第三篇:如何撰写项目实施的总结
如何撰写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总结
一、农业推广项目总结的形式
农业推广项目总结要同时提供项目实施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一)农业推广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是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是纲领性的,要求观点明确、概念清楚、内容充实、事实确凿、重点突出、科学性强,高度概括、条理清楚、数据可靠、结论恰当,重点对完成项目任务、采取的措施、使用的方法、存在问题及建议等进行阐述,其中也包括有技术方面的内容,但只是对关键的、重要的部分提几句,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项目的技术先进水平、实用性、科学性和效益的显著性。
(二)农业推广项目实施技术总结
技术总结是对所推广技术的情况、过程、发展、改进、提高进行全面的总结。着重于技术实施的路线、方法、理论依据以及可行性、先进性、科学性等方面,是确定项目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项目实施总结的内容及格式
(一)农业推广项目工作总结内容及格式
一般包括:
1.立项依据和意义。主要把项目来源和立项的重要作用交待清楚。
2.交待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凡是经过申请报批立项的项目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总结时,首先要对照合同或任务书规定完成的指标,逐项逐项的检查,看项目实施结束,是否全面地完成和超额完成指标任务,或部分没有完成,或没有完成,或总指标完成,部分分项指标未完成,或总指标未完成,但有些分项指标完成情况良好,等等。对指标完成与否情况,凡是合同书上已经规定的,一点也不能含糊,也没有迂回、调和之余地。完成的情况,系用具体数字来说明。总体、大项完成情况用数字直接表述,小项可用表格式说明,对比多用直观图来表示。① 对总结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要求。合同书怎么规定的就怎么进行,要原原本本按照合同书要求办,该定量的就用具体数据说明完成情况,不能定量的,按合同要求用准确的定性来说明完成的程度、水平和情况。
② 对分项指标的要求,如分实施面积、范围、产量、产值指标、经济效益等,都应按合同要求进行。
3.项目的主要技术与改进。这部分提纲式的交待一下,留给技术工作总结全面阐述。4.项目实施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写项目得以顺利开展所使用的有效方法,包括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
① 技术实施管理方面。
⑴项目实施技术的来源与根据。
⑵适应性的试验、示范结果材料的说明。
⑶技术的改进、提高、发展与突破。
⑷实施技术路线。
⑸培训、咨询、指导、检查、服务与推广。
② 行政管理方面
⑴组织形式
具体包括:项目的组织负责单位,主持单位,参加单位;项目区的组织管理情况以及与项目实施的结合情况;项目区的农业推广服务组织及社会化服务组织情况以及与项目实施的结合情况;项目主持人、项目参加人员的组成情况;组织管理方面的经验、问题及改进意见。
⑵管理形式
具体包括:合同管理的具体做法与经验;有偿与无偿服务的具体做法与经验;其他值得总结的有效管理形式。
⑶管理方法
具体包括:经济管理手段与方法;行政管理手段与方法;法律与教育管理方法;其他值得总结的有效管理方法。
③ 资金、物资、设备的使用及管理情况。
5.农业推广项目实施的主要经验、问题和展望。
① 主要经验
总结主要经验,应注意三点:
⑴坚持实事求是。
⑵要有新意、创建和有新突破。
⑶要有充足的理论立论根据。可信、可仿效操作。
② 主要问题及改进意见
⑴首先总结主观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经过主观努力可以达到,而没有积极努力;经过努力可以创造的条件而没有去认真地做;以及工作的失时失误等等。
⑵客观上存在的问题,如某些方面的技术路线、方案、措施、方法等有不完善的地方;外界自然条件,如旱、涝、雹、病、虫灾害的影响;投入不足、设施不全等。
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改进意见,包括主观努力,对上级的建议,以及对有助于项目实施的建设性的意见。
③ 提出展望
提出展望,就是提出带有继续前进,获取更大成绩的希望的可能性,含有可持续发展的鼓舞性,也是给领导和决策层提供的参考。这方面写作应注意的是:
⑴坚持不断发展的观点。按期完成项目任务只是一个阶段,但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科技是在不断发展的。继续完善项目实施手段和方法,项目目标任务可以再进一步提高。
⑵坚持阶梯论。完成了项目任务,只是上了一个阶梯,提出设想和展望,可以接着向上一级阶梯攀登。例如实现了亩产皮棉120公斤的目标任务,再实现亩产皮棉130公斤的目标呢,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或者在原有的产量基础上,把项目实施范围扩大1/2或者1/3也是可以做得到的,或者进一步提高品质,或者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等。
⑶展望要有可行性。提出展望未来的设想,要有可行性,因此要充分考虑原有的基础,实事求是的提出。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足。特别是在解决存在问题上找潜力更有说服力,使农业推广项目不断地登上新的台阶。
(二)农业推广项目技术总结内容及格式 1.2.项目实施之前的基本情况。实施项目技术取得的成绩,反映在逐年推广规模、产量、质量和效益等各个方面。3.4.项目实施技术的依据和意义,项目采取的技术路线。实施中对项目技术的改进、提高与发展。主要写技术路线的提出缘由,以及对支撑该技术路线的试验数据进行周密分析,包括与技术相连接的操作技术的改进、提高。5.6.经济效益分析。要求提供计算依据,并有详细的计算过程。结论与建议。对完善和提高项目技术的建议等。
三、农业推广项目总结的写作要求
(一)工作总结
1.要充分占有资料。在动笔前,先广泛占有各种资料,资料有序,避免零乱。分析研究,提炼观点。
2.正确评估工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总结工作。对成绩要肯定。不可夸大其辞,对不足之处也要反映出来,不可文过饰非。
3.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是非常重要的。总结工作不是简单地罗列现象、堆砌资料,而要注意研究新问题、新情况、新特点,概括出新的特点,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出来。
(二)技术总结1.分析素材、形成概念,要通过大量资料分析,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概念,体现出新的技术的学术水平。否则就会一般化、很平淡,使人感觉不到有什么新的、值得别人学习和效仿的东西。
2.突出重点和创新点。项目实施中的关键环节是什么,项目技术在实施过程中的改进,提高和创新是什么,应重点总结,不能简单地罗列资料,平铺直叙,要能总结出有规律性的东西来突出总结的主题。
3.反复推敲,形成观点。运用丰富的事实资料,揭示事物规律,在形成概念和观点的过程中,要反复推敲研究,使之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不能盲目求新。
第四篇: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范文一
关于报送《×××工程项目申请报告》的报告
×××公司(企业名称)
××发【××】××号
省(市)发改委:
×××工程位于××河上,属于××流域,工程规模为××××,坝型为××。××工程主要包括大坝枢纽、溢洪道、灌溉(供水)发电洞等主要建筑物组成。工程的主要任务是××,××。该工程的初步设计报告、防洪规划报告、取水许可报告及水土保持报告经省水利厅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经省(市、县)环境保护局批准,水库用地预审报告经省(市、县)国土资源厅(局)批准。
×××工程的概算总投资为¥¥¥¥万元。《×××工程项目申请报告》已由×××工程咨询单位编制完成,现随文上报,请予核准。
年 月 日(企业章)
《项目申请报告》主要内容
第一章、项目申请单位概况及项目建设机构组建方案
叙述项目筹建企业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拟建项目公司的母公司现有公司的基本情况,项目法人组建方案,项目贷款和资本金比例,公司资金情况,人员构成,以往类似工程业绩,社会对公司的信任度等情况。
第二章、拟建项目情况
主要阐述拟建项目的设计情况,应按照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编写。
第三章、防洪安全
重点分析说明工程流域内的洪水特征、防洪现状和防洪要求,选定防洪标准,确定防洪工程的总体方案及对上下游主要防洪对象的影响等。
第四章、工程安全
重点分析工程主要建筑物的设计情况,工程的安全稳定性是否达到国家现行的规程规范要求等。
第五章、水资源开发利用
重点论述水库工程所在流域的基本情况、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对上下游用水户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不利影响等。
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
重点论述拟建工程对流域生态的影响,评价其有利和不利的因数,需要进行环境整治的要提出环境治理方案并估算其投资。
第七章、水工程布局
根据初步设计报告编写拟建水库的总体情况,应重点说明水库的总体布置和主要建筑物的设计方案。对涉及水库淹没和征地移民的项目应论述水库淹没和征地移民现状及处理方案,并估算其投资。
第八章、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
说明项目总投资和筹资方案情况,对工程进行经济评价。本章应着重分析水库建成后其经济和财务的合理性,特别是对政府补助性项目,要重点分析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利用外资项目,叙述利用外资的途径和使用额度,提出偿还外资能力的分析成果,说明利用外资的合理性。
项目申请报告范文二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括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括。
包括姓名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二、项目概括。
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二、产业政策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三、行业准入分析。
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二、资源利用方案。
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圹、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三、资源节约措施。
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源准入标准的要求。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包括项目建设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防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二、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三、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一、环境和生态现状。
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四、地址灾害影响分析。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五、特殊环境影响。
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经济影响分析
一、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二、行业影响分析。
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三、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入、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四、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社会影响分析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评价该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三、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针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社会分析,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社会关系、规避社会风险、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措施方案。
第五篇:《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发改投资[2007]1169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项目申请报告
通用文本的通知
国务院各部门、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各计划单列企业集团、中央管理企业:
为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指导企业做好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工作,规范项目核准机关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行为,特编写“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和“关于《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说明”,现印发你们,供有关方面借鉴和参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是对项目申请报告编写内容及深度的一般要求;关于《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说明,是对通用文本的详细解释和阐述。在编写、审核项目申请报告时,应同时借鉴和参考通用文本及说明的有关内容。
二、企业在编写具体项目的申请报告时,可根据拟建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通用文本中所要求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如果拟建项目不涉及其中有关内容,可以在说明情况后,不进行相关分析。
三、项目核准机关在核准企业投资项目时,应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主要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 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进行审查。
四、为了适应各行业的具体情况,我委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通用本的基础上,逐步制定和完善特定行业的项目申请报告文本。行业本的制定,既要遵循通用本的一般要求,又要充分反映行业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需要对通用本的内容进行适当增减。
五、此次所发布的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适用于在我国境内建设的企业投资项目,包括外商投资项目。境外投资项目申请报告的文本将另行编制。
六、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我委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时核准招标内容的意见的通知》(发改办法规[2005]824号)的要求,凡需报我委核准招标内容的企业投资项目,应在项目申请报告中包括有关招标内容。
七、2007年9月1日以后报送我委的项目申请报告,原则上均应按本通知的要求进行编写。
附件:
一、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二、关于《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〇七年五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项目 申请 报告 文本 通知
附件一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资源开发方案。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 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l、环境和生态现状。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治理措施,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5、特殊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行业影响分析。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2、社会适应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评价该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针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社会风险分析,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社会关系、规避社会风险、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措施方案。
附件二
关于《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说明
一、编写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主要目的
为贯彻落实投资体制改革精神,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帮助和指导企业开展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工作,规范项目核准机关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和《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特编写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供有关方面借鉴和参考。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是对项目申请报告编写内容及深度的一般要求。企业在编写具体项目的申请报告时,可结合项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通用文本中所要求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如果拟建项目不涉及其中有关内容,可以在说明情况后不再进行详细论证。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通用本的基础上,逐步制定特定行业的项目申请报告文本。行业本将充分反映不同行业的特殊情况,并根据工作需要对通用本的内容进行适当增减。
二、项目申请报告的性质及研究思路
按照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政府不再审批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产品技术方案等都由企业自主决策。尽管不需再报政府审批,但为了防止和减少投资失误、保证投资效益,企业在进行自主决策时,仍应编制可行性研究 报告,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论证,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投资体制改革之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企业自主投资决策的需要,其内容和深度可由企业根据决策需要和项目情况相应确定。
项目申请报告,是企业投资建设应报政府核准的项目时,为获得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的行政许可,按核准要求报送的项目论证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应重点阐述项目的外部性、公共性等事项,包括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众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内容。编写项目申请报告时,应根据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对拟建项目从规划布局、资源利用、征地移民、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为有关部门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核准提供依据。至于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产品技术方案等内容,不必在项目申请报告中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证。
三、“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的编写说明
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申报单位及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是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进行分析评价以决定是否予以核准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能充分了解有关情况,就难以做出正确的核准决定。因此,对项目申报单位及拟建项目基本情况的介绍,在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 成、主要投资项目情况和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的阐述,为项目核准机关分析判断项目申报单位是否具备承担拟建项目的资格、是否符合有关的市场准入条件等提供依据。
通过对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的阐述,为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的相关核准事项进行分析、评价奠定基础和前提。
四、“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的编写说明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等,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核准企业投资项目的重要依据。本章编写的主要目的,是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的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目标及功能定位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与项目相关的各类规划要求,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等规定,是否满足行业准入标准、优化重大布局等要求。
在发展规划方面,应阐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行业发展规划等各类规划中与拟建项目密切相关的内容,对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要求、项目建设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等进行分析论证。
在产业政策方面,阐述与拟建项目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空间布局、产业技术政策等内容,分析拟建项目的工程技术方案、产品方案等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如贯彻国家技术装备政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情况等。在行业准入方面,阐述与拟建项目相关的行业准入政策、准入标准等内容,分析评价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五、“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的编写说明
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资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于开发和利用重要资源的企业投资项目,要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等角度,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论证。
对于资源开发类项目,要阐述资源储量和品质勘探情况,论述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方案是否符合有关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是否符合保护资源环境的政策规定,是否符合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及综合利用的相关要求。在资源开发方案的分析评价中,应重视对资源开发的规模效益和使用效率分析,限制盲目开发,避免资源开采中的浪费现象;分析拟采用的开采设备和技术方案是否符合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要求;评价资源开发方案是否符合改善资源环境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要求。
对于需要占用重要资源的建设项目,应阐述项目需要占用的资源品种和数量,提出资源供应方案;涉及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情况的,应根据资源特征提出合理的综合利用方案,做到物尽其用;通过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率等指标的国内外先进水平对比分析,评价拟建项目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分析评价资源综合利用方案是否符 合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分析资源利用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以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率。
在资源利用分析中,应对资源节约措施进行分析评价。本章主要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有关节能的分析评价设专章单独阐述。对于耗水量大或严重依赖水资源的建设项目,以及涉及主要金属矿、非金属矿开发利用的建设项目,应对节水措施及相应的金属矿、非金属矿等原材料节约方案进行专题论证,分析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阐述工程建设方案是否符合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政策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就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提出对策措施。
六、“节能方案分析”的编写说明
能源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企业投资涉及能源消耗的重大项目,尤其是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及高耗能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应重视从节能的角度进行核准,企业上报的项目申请报告应包括节能方案分析的相关内容。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应阐述项目所属行业及地区对节能降耗的相关规定,项目方案应遵循的国家和地方有关合理用能标准,以及节 能设计规范。评价所采用的标准及规范是否充分考虑到行业及项目所在地区的特殊要求,是否全面和适宜。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应根据国家有关节能工程实施方案及其他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分析项目方案在节能降耗方面存在的主要障碍,在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设计标准及产业政策等方面所采取的节能降耗具体措施,并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七、“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的编写说明 土地是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节约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项目选址和土地利用应严格贯彻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依法、科学、合理、节约用地。因项目建设而导致的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人口,是项目建设中易受损害的社会群体。为有效使用土地资源,保障受征地拆迁影响的公众利益,应制定项目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进行分析评价。
项目选址和用地方案,应阐述项目建设地点、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取得土地方式等内容,为项目用地的合理性分析和制定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规划方案提供背景依据。在选择项目场址时,还应考虑项目建设是否会对相关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对拟建项目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影响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是否影响军事设施安全等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解决方案。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应分析评价项目建设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保护耕地的要求,耕地占 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是否符合因地制宜、集约用地、少占耕地、减少拆迁移民的原则,是否符合有关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的要求。
如果因项目建设用地需要进行征地拆迁,则应根据项目建设方案和土地利用方案,进行征地拆迁影响的相关调查分析,依法制定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要简述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提出的主要依据,说明征地拆迁的范围及其确定的依据、原则和标准;提出项目影响人口和实物指标的调查结果,分析实物指标的合理性;说明移民生产安置、搬迁安置、收入恢复和就业重建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价;说明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补偿费用编制的依据和相关补偿政策;阐述地方政府对移民安置规划、补偿标准的意见。
八、“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的编写说明
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维护公共利益,对于可能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的企业投资项目,应从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角度进行环境和生态影响的分析评价,确保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并避免出现由于项目建设实施而引发的地质灾害等问题。
环境和生态现状。应通过阐述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特殊环境条件及环境容量状况等基本情况,为拟建项目的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提供依据。
拟建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分析拟建项目在工程建设和投入运营过程中对环境可能产生的破坏因素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 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粉尘和其他废弃物的排放数量,水土流失情况,对地形、地貌、植被及整个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等。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分析。应从减少污染排放、防止水土流失、强化污染治理、促进清洁生产、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能力的角度,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保护措施,对环境影响治理和水土保持方案的工程可行性和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治理措施方案的制定,应反映不同污染源和污染排放物及其他环境影响因素的性质特点,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应满足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等要求;环境治理方案应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对项目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提出回收处理和再利用方案;污染治理效果应能满足达标排放的有关要求。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应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的内容。
对于建设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或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应结合工程技术方案及场址布局情况,分析项目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规避对策。通过工程实施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分析,评价项目实施可能导致的公共安全问题,是否会对项目建设地的公众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对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编制的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及地震安全评价文件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描述。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特殊环境,应分析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论证影响因素、影响程度,提出保护措施,并论证保护措施的可行性。
九、“经济影响分析”的编写说明
企业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主要是进行财务盈利能力和债务清偿能力分析。而经济影响分析,则是对投资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及其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论证,分析项目对行业发展、区域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判断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对于产出物不具备实物形态且明显涉及公众利益的无形产品项目,如水利水电、交通运输、市政建设、医疗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具有明显外部性影响的有形产品项目,如污染严重的工业产品项目,应进行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对社会为项目的建设实施和运营所付出的各类费用以及项目所产生的各种效益,进行全面地识别和评价。如果项目的经济费用和效益能够进行货币量化,应编制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内部效益率ElRR等经济评价指标,评价项目投资的经济合理性。对于产出效果难以进行货币量化的项目,应尽可能地采用非货币的量纲进行量化,采用费用效果分析的方法分析评价项目建设的经济合理性。难以进行量化分析的,应进行定性分析描述。
对于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重大投资项目,应进行行业影响分析,评价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进步、行业竞争格局等主要内容,特别要对是否可能形成行业垄断进行分析评价。
对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区域经济影响分析,重点分析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为分析投资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及融合程度提供依据。
对于投资规模巨大、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战略性资源开发等项目,应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角度,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如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重大产业布局、重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影响分析等。
对于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项目,应从维护国家利益、保证国家产业发展及经济运行免受侵害的角度,结合资源、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分析,进行投资项目的经济安全分析。内容包括:⑴产业技术安全,分析项目采用的关键技术是否受制于人,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壁垒方面的风险等;⑵资源供应安全,阐述项目所需要的重要资源来源,分析该资源受国际市场供求格局和价格变化的影响情况,以及现有垄断格局、运输线路安全保障等问题;⑶资本控制安全,分析项目的股权控制结构,中方资本对关键产业的资本控制能力,是否存在外资的不适当进入可能造成的垄断、不正当竞争等风险;⑷产业成长安全,结合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拟建项目是否有利于推动国家相关产业成长、提升国际竞争力、规避产业成长风险;⑸市场环境安全,分析国外为了保护本地市场,采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和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手段,对拟建项目相关产业发展设置障碍的情况;分析国际市场对相关产业生存环境的影响。
十、“社会影响分析”的编写说明
对于因征地拆迁等可能产生重要社会影响的项目,以及扶贫、区 域综合开发、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具有明显社会发展目标的项目,应从维护公共利益、构建和谐社会、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角度,进行社会影响分析评价。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应阐述与项目建设实施相关的社会经济调查内容及主要结论,分析项目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效果的种类、范围、涉及的主要社会组织和群体等。重点阐述:⑴社会影响区域范围的界定。社会评价的区域范围应能涵盖所有潜在影响的社会因素,不应受行政区划等因素的限制;⑵影响区域内受项目影响的机构和人群的识别,包括各类直接或间接受益群体,也包括可能受到潜在负面影响的群体;⑶分析项目可能导致的各种社会影响效果,包括直接影响效果和间接影响效果,如增加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力培训、卫生保健、社区服务等,并分析哪些是主要影响效果,哪些是次要影响效果。
社会适应性分析,应确定项目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研究目标人群对项目建设内容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评价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阐述各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方案确定、实施管理和监测评价的措施方案,以提高当地居民等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支持程度,确保拟建项目能够为当地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提高拟建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应在确认项目有负面社会影响的情况下,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的社会关系,避免项目投资建设或运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冲突和各种潜在社会风险,解决相关社会问题,减轻负面社会影响的措施方案。
十一、关于利用外资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
外商投资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按照《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除遵循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一般要求外,在项目概况介绍中还应包括经营期限、产品目标市场、计划用工人数、涉及的公共产品或服务价格、出资方式、需要进口的设备及金额等内容,以满足项目核准机关对市场准入、资本项目管理等事项进行核准的需要。
对于外商并购境内企业项目,如不涉及扩大生产及投资规模,不新占用土地、能源和资源消耗,不形成对生态和环境新的影响,其项目申请报告可以适当简化,但应重点论述以下内容:境内企业情况(包括企业现状、财务状况、资产评估和确认情况,并购目的和选择外商情况等);外商情况(包括近三年企业财务状况、在中国大陆投资情况及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同行业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公司业绩等);并购安排(包括职工安排、原企业债权债务处置);并购后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范围和股权结构;融资方案;中方通过并购所得收入的使用安排;有关法律规章要求的其他内容。
借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的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按照《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除遵循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一般要求外,在项目概况介绍中还应包括国外借款类别或国别、贷款规模、贷款用途、还款方案、申报情况等内容,以满足项目核准机关对外债管理等事项进行核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