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时间:2019-05-14 13:0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第一篇: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第一部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

通俗地说,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使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就是地质灾害。发生了的是灾害,将要发生的是灾害隐患。

2、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

发生地质灾害有两大因素,一种是自然因素,一种是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岩(石)土的坚固性、雨雪、台风、山洪等。山体坡度大,岩(石)土松散或不完整,遇到雨雪或台风天气就容易发生山体崩塌、滑坡。地下有溶洞,就可能会发生地面裂缝或塌陷。在山区,周围是山,水只能从一个口子外流,当山洪暴发,夹带土石,就会形成泥石流。

人为因素主要有:开山建房,房子后山开荒、蓄水等破坏山体的活动,修路、开矿等工程建设开山挖沟、堆土(石)、地下挖洞、抽水、放炮、建设等。这些人为活动,有的是开挖山脚,或者是在斜坡上加重,破坏了山坡的稳定;有的是使水更容易进入山体,增加了崩塌、滑坡的可能性。有的形成了地下空洞,排空了地下溶洞的水等,容易引起塌陷。有的是在山谷形成了大量的废土石,遇山洪会形成泥石流。

3、地质灾害有什么特点? 地质灾害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自然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短,很突然,可预见性差。有的还会多次发生。

山区丘陵地区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尤其是房屋后形成了高陡坡或者房屋建在沟口;地下水较多和地下工程较多的地区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雨季尤其在汛期、台风影响期间容易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干旱季节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4、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山坡岩土体沿着一个面(带),顺坡下滑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5、滑坡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滑坡,要看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和人为作用等条件。

有一定坡度(一般大于10度、小于45度)的斜坡;坡体上的岩土松软,遇水容易变化,不完整、裂缝(痕)多、软硬相间的岩层;振动和水的浸泡、冲刷;人为破坏坡体等是形成滑坡的主要原因。

6、滑坡发生前有什么异常现象?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3)滑带岩土体因磨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

(4)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枯;

(5)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

(6)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7)滑坡前缘出现鼓丘;

(8)房屋倾斜、开裂,出现树木东倒西歪(醉汉林)、马刀树等。

7、哪些人为活动容易引发滑坡?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的人类活动都会引发滑坡。主要有以下几种行为:

(1)开挖坡脚。最常见的是山区丘陵地区农村傍山切坡建房,修建铁路、公路、水库、水渠,开矿等工程建设开挖坡脚,使其失去稳定而下滑。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溢水、漏水,农田灌溉以及其它排放水,使水流渗入坡体,软化了土石,增加了重量,引起滑坡。(3)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兴建楼房、修建工厂、大量堆填土石、矿碴等,使斜坡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而滑坡。

(4)破坏山坡。在山坡上松土、开荒种植,或者乱砍滥伐,使水容易渗入坡体而引起滑坡;放炮使山坡上的土石振动、破碎而引起滑坡。

8、如何避免滑坡造成灾害?

避免滑坡灾害,一方面要避开滑坡,另一方面要治理滑坡。

一是在不会产生滑坡的地方活动。比如在建房或活动时,选择地势较平或山体较稳固的地方,避开陡坡和避免开挖坡脚。房子不要靠山脚太近,房后要留出一定的防滑空地。在农村,建议选择地势较平缓的地方集中连片进行规划建房。在工程选址时,尽量避开已有或容易产生滑坡的地方。在工程建设中,不要形成新的不稳定斜坡。

二是在可能会产生滑坡的地方,要经常对周围的情况进行检查(比如看是否出现裂缝,裂缝有没有变化等预兆),尤其在雨季要更加注意。要避免引起滑坡的破坏活动。

三是对已经有滑坡预兆的地方,要时刻注意异常现象,并对滑坡进行监测,选好撤离路线、撤离信号。同时要向当地乡镇或县级国土资源(地矿、矿管部门)报告。在雨季要有人值班监视,出现异常及时发出信号,组织人员和财产转移。一些容易治理的滑坡,要在雨季前进行治理。难以治理的滑坡,人员和财产趁早搬迁是理智的选择。在出现小崩小塌现象时,可能大的滑坡就将发生。这时,千万不能进入滑坡影响区,去清理塌下来的土石、清水沟和抢救财物。

9、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有哪些? 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有很多,归纳起来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设物;三是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

(1)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的主要工程措施

在滑坡体外围筑截水沟,在滑坡体上筑排水沟,尽快尽量排出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特别注意水沟不能有渗漏,否则反而有害,可以用水泥沙浆摸底摸面或压盖塑料薄膜。对坡体上的裂缝、空洞,要及时填补。

用肓沟或埋带孔眼的塑料管疏干滑坡体内的地下水。

(2)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设物的主要工程措施

削坡减重,可以分成几个台阶;筑挡墙(要预留缝和泄水孔)、埋抗滑桩(有木桩、钢管桩、混凝土桩等);在坡脚填方压脚,注意使地下水能通畅排出。

(3)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的措施有焙烧法和爆破灌浆法。

由于滑坡的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具体采用哪种措施,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常常需要几种方法同时使用、综合治理。

10、当遇到正在滑坡时怎么办?

当发生滑坡时,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安全的地段撤离。最佳方向是向两侧跑离,向上和向下跑都很危险。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方法。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通知受威胁的人赶紧撤离,并向当地乡镇或县级国土资源(地矿、矿管部门)报告。当地政府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及可能的影响区和进行抢险救灾,组织专家实地调查滑坡的活动情况和影响范围。

11、什么是崩塌?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的岩土体突然崩落的现象或者过程。发生在土体中的叫土崩,发生在岩体中的叫岩崩;规模大,涉及到山体的叫山崩;发生在河流、湖泊等的叫岸崩。

12、什么时候容易发生崩塌?

崩塌发生的时间大致有以下规律:

(1)降雨过程中或稍微滞后。特大暴雨、大暴雨、较长时间连续降雨,是出现崩塌最多的时间。

(2)强烈地震过程中。

(3)开挖坡脚过程中或滞后一段时间。

(4)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

(5)强烈的机械震动及大爆破之后。

13、怎样识别可能的崩塌体?

主要根据坡体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特征进行识别。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通常有以下特征:

(1)坡度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

(2)坡体内裂隙较多,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缝较多、顺坡裂隙或软弱带较多,坡体上部已有裂缝,并且切割坡体的裂缝已经或可能即将贯通,形成了分离之势;(3)坡体前部有一定临空空间,有松散物。

当上部裂缝不断加长、加宽、加深,速度突增,小型坠落不断发生时,预示着崩塌很快就要发生,已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

14、崩塌发生的前兆特征?

(1)前缘时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2)山坡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3)偶尔听见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的声音;

(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5)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15、怎样避免和防止人为因素导致滑坡和崩塌?

(1)主动学习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知识,增强防灾减灾的自我意识,自觉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避免引发地质灾害的人为活动。

(2)坚持预防为主。避免或禁止在斜坡上修建路坝、厂矿、建筑物,设堆积场等使斜坡“加载”的工程;避免或禁止在斜坡下部修路障、挖沟切坡、挖洞采矿等削弱坡脚稳定的工程;避免或禁止大量爆破等引发滑坡、崩塌的活动。对于工程建设,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农村建房先要对周围的地形仔细察看,尤其要弄清斜坡的稳定情况,最好选择地势平缓、岩土坚固稳定、较开阔的地方建房。

(3)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时间,避免破坏斜坡的稳定性。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最小程度地破坏斜坡稳定性的施工程序和方法。如开挖时,边开挖要边砌筑加固。尽量避开雨季施工。(4)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在工程建设期间或建好后,要加强对周边地形的检查,及时发现不稳定迹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治理,控制其发展。

(5)避免或禁止无规划、不合理地向斜坡引流、排泄地表水及地下水和生产、生活废水,也要防止坡体上的蓄水池、渠道等输水、蓄水设施向坡体渗漏,并严禁在稳定性差、裂隙多的斜坡体上进行农业灌溉。

(6)严禁在山坡上不合理地开荒造田、乱砍滥伐,破坏山坡保护层。

16、当发现了滑坡、崩塌的一些可疑的异常现象后,该怎么办?

发现了滑坡、崩塌的一些可疑的临滑、临崩的异常现象(即前兆)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根据这些现象的发生程度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立即向所在地村委会、乡(镇)政府或县级国土资源局(地矿局、矿管局)报告。同时,告诉周围的人注意不要靠近滑坡、崩塌区域。有关国土资源局(地矿局、矿管局)会及时派技术人员前来调查,发放“避险明白卡”,提出防治建议。(2)以乡(镇)为单位,落实防治和监测责任,做到责任到人,落实防治建议,建立群测群防体系。汛期要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公布值班电话,保证电话畅通。要选派责任心强、有一定素质的人进行巡查和监测。巡查和监测人员按要求做好巡查和监测,并做好记录,雨季或雨后要加密监测,发现变异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对要避让的,要主动避让或配合乡(镇)做好搬迁安置工作。

(3)编制好应急避险救灾方案。方案要明确撤离路线、信号和避险场所,组建抢险救灾队伍。方案要向群众公告,并进行演练。

(4)要密切关注天气和周围情况,增强防灾自救能力。

17、如何监测滑坡、崩塌?

对滑坡、崩塌的监测,包括斜坡开裂变形、整体变形、地下水和应力等方面的监测。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在最容易发生变形的地方监测其变化情况。(1)监测方式

1)设桩观测地表裂缝:在斜坡变形开裂大的裂缝两侧布置几对观测桩,定期用尺子量每对桩的距离、高差。

2)设标尺观测地表裂缝:与设桩观测相似,是把做好的标尺固定在桩上,定期观测标尺上的水平和垂直数据。

3)刻槽(或划线)观测:在已经产生裂缝的地方(如墙壁、地面)刻槽(或划线),定期量槽(或线)的距离。注意每次要在同一个点上测量,最好是同一把尺子。

(2)观测时间

一般情况下,设立观测点的最初1个月内每5天观测一次,如果发现开裂是在缓慢变形阶段,以后观测间隔时间可以为半个月或1个月一次;如果发现变形在加快,观测应加密为3天或每天一次。

在雨季或连续阴雨季节,要加密观测。在连续2天中雨以上或遇暴雨,并发现变形在加快,要加密到每天一次至每小时一次,加密观测至少要持续到雨停后10天以上,如未出现变形加速才能逐渐加长时间间隔。

(3)观测记录

要用专门的记录本,每次观测都要详细记录测量数据、天气情况及相关迹象(如渗水、垮塌、出现新裂缝等),并计算和对比变化量,分析斜坡活动状态。

18、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要形成泥石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陡峻的便于汇集水、物的地形地貌;大量的松散堆积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雨季,尤其是连续降雨、暴雨、特大暴雨等集中降雨时期,有明显的季节性。泥石流的暴发多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在连续降雨稍后。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矿和修路等工程建设的大量弃渣,也为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

19、泥石流发生有什么异常迹象?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特征有: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山谷中传出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意识到泥石流就要到来,并立即采取逃生措施。

地有微微的颤动,很清的水浑了,有时能闻到一股火药的味道,听到山沟内有轰鸣声,或看到主河洪水上涨、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木,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的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还有轻微震动感,这些迹象都能确认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

20、泥石流发生时该怎么办?

在逃避时,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方向:不要顺沟方向朝上游或朝下游跑,应该朝着沟岸的两侧山坡跑,但注意不要停留在凹坡处泥石流发生之后应立即逃逸,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径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切忌顺着泥石流前进方向奔跑;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不要上树躲避,因泥石流可扫除沿途一切障碍;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不要躲在陡峻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发生;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渐小之后或雨刚停不能马上返回危险区,泥石流常滞后于降雨暴发;白天降雨较多后,晚上或夜间密切注意雨情,最好提前转移、撤离;人们在山区沟谷中游玩时,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游客切忌在危岩附近停留,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能攀登危岩。

21、什么是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突然向下陷落,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现象或者过程,也常有地面下沉、地面开裂现象。地震、降雨以及地下开挖采空,大量抽水等容易引起地面塌陷。地面塌陷又分为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及黄土湿陷。

岩溶塌陷是指覆盖在溶蚀洞穴之上的松散土体,在外动力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突发性地面变形破坏,其结果多形成圆锥形塌陷坑。岩溶塌陷是地面塌陷的主要类型,也是一种岩溶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多发生于碳酸盐岩、钙质碎屑岩和盐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以碳酸盐岩塌陷最为常见。岩溶塌陷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的特点。

采空塌陷是指地下开采矿产资源形成的采空区顶板冒落塌陷。

22、为什么会发生地面塌陷?

发生地面塌陷要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地下有一定的空洞,如岩溶洞隙、土洞和采空区。

(2)一定厚度的松散覆盖层。

(3)破坏地下洞室稳定的动力因素,如地下水变化、振动、地表加重和地表水渗入等。

23、地面塌陷有什么征兆?

地面塌陷发生的前兆特征:

(1)井、泉的异常变化。井、泉水位的突然升、降,水色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

(2)地面变形。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产生局部的地鼓或下沉现象。微微可听到地下土层的垮落声。

(3)附近建筑物作响,出现开裂或倾斜现象。

(4)地面积水引起地面冒气泡、水泡、旋流等,地表水位下降或干枯。

(5)植物变态、动物惊恐。

24、如何监测地面塌陷?

一般选择有异常变化现象的点(如井、泉水位,地面和建筑物裂缝等)进行监测,在变形的不同部位布点,形成监测点网,以全面掌握变化情况。

监测的方法和工具可根据具体条件确定,以能取得观测数据为原则。对水位的观测,可设立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标尺;对地面裂缝的观测可在裂缝两侧钉小木桩,木桩上划出十字作为观测基准点;对墙上的裂缝可在墙上直接划线测量,可以观测裂缝的宽度,也可以观测裂缝的延伸。测量数据精确到1毫米。从发现异常时起开始观测,一般每天1次,如变化加剧,要加密观测,每天可增至2到3次。出现险情及时报告,并果断采取应急措施。

要用专门的记录本记录每次的数据、天气情况、降雨起止时间、地表水的变化等情况,最后以时间为横坐标、观测数据为纵坐标画出曲线图,分析变化情况。

第二部分新农村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

一、房屋选址安全

新建住房时,选址非常重要,除了看风水、生产生活方便,更要注意安全。否则,可能人财两空。

从预防地质灾害的角度看,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形

为了避免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首先应选择在常年洪水位以上一定高度的平缓平地上建房。当斜坡有陡崖或土质坡坡度大于40°,岩石坡坡度大于45°时,容易发生崩塌、滑坡,还应避免在陡坡下、沟谷口和塌陷区建设。

当不得不选择在山坡或溪沟边建房时,注意以下事项:

一要了解掌握以前有没有发生过崩塌、滑坡、山洪泥石流。二要仔细查看周围情况。查看后山和房前坡地是否稳固,如果有裂缝、陡坎,岩土松散,或者岩石顺坡分层明显,又有涌水,或者山体成“大肚子”凸起,就容易发生崩塌、滑坡,不宜建房。如果树木东倒西歪,成了“醉汉林”、“马刀树”,说明斜坡表层有动,快要滑坡了,应马上避开。了解附近修路、采矿、水渠和山塘水库等情况,看坡体的稳固性、是否堆放大量土石和有没有渗水;松散泥石多或者有渗水,就可能会崩塌滑坡;地下采空或有溶洞,就可能会塌陷。在山口、溪沟边选址建房,主要是了解选址区山洪水位,察看行洪迹印,了解沟谷的汇水范围、沟谷坡度、堆积物、植被发育等情况,判断遭遇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及程度。位置要高于历史最高洪水位,与岸边应保持5—10米的安全距离。一般不宜在汇水范围大、沟谷坡度大,沟内地形较陡又容易崩滑,沟谷内存在较多松散岩土,山上植被较少,历史上发生过泥石流的沟口及边部建房。禁止在行洪通道中或边缘修建房屋。

三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比如,屋后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可以削坡或分成几个台阶,来降缓、降低坡度;尽量尽快将房前屋后的水排走,在可能滑塌的坡体边界外围,挖筑1条或多条环形截排水沟,特别提醒的是,要用水泥沙浆摸底摸面,防止水从沟中渗入山体;在坡脚砌筑挡墙,墙内预埋导水管;对在坡面摸一层薄的水泥沙浆或临时盖薄膜,防止水渗入坡体;对出现的裂缝及时填埋压实,以防水渗入;对沟溪岸坡应作适当的块石防护墙,在地势较低处修建新的行洪通道等。

具一定规模的村镇房屋新址,应进行规划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二)岩土

一般山体表面分为均质土质边坡、均质岩质边坡和非均质的土质边坡、岩质边坡、岩土质混合边坡。

均质土质边坡是所有边坡类型中,整体稳定性偏差的一类。土层干燥时,强度一般较高,边坡相对稳定;而在有水如雨季情况下,更容易下滑。对均质土质边坡区的选址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宜选择开挖高度小(一般不超过6m),且山体相对平缓的地段;

2、宜选择土质性质较好的地区;

3、宜选择坡顶无常年积水(渠、沟等)或自然排水条件好的地段;

4、不选择类似地段曾出现地质灾害的地段;

均质岩质边坡是所有边坡类型中,整体稳定性最好的一类。它的稳定性主要看岩石是否有顺坡向的裂缝和裂缝有没有渗水软化作用。对均质岩质边坡区的选址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宜选择岩石强度高的地区;

2、宜选择整体性好岩层,单层厚度大的比厚度小的好,裂缝少的比多的好;

3、宜选择坡顶无常年积水(渠、沟等)或自然排水条件好的地段;

4、宜选择坡顶岩石风化程度不与下部岩差异过大的地段。非均质边坡是最常见的边坡类型,也是最易出问题的边坡类型。它的稳定性主要是看其中最差的部分,要看是不是容易导水、遇水软化程度、有没有顺坡向的夹层等。

(三)降雨

降雨往往是引发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首要因素。在强降雨期及较陡斜坡地段,粘性土层厚度大于2米时,当土层水量过饱和时,易产生滑动;粘性土层厚度小于2米时,在土层与岩石接触处,雨水的冲刷润滑易产生滑动。雨水进入裂缝,最容易使不稳定的山体发生崩塌滑坡。暴雨、长时间降雨,易形成山洪而引发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四)植被

植被根系对斜坡土层的水流冲刷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使土层的整体性加强。在沟谷中上游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明显抑制泥石流的形成,在沟谷下游或房屋附近周围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可以为避免泥石流危害提供安全屏障。但房屋后面斜坡一定范围内适宜种植草皮或低矮的灌木;高大的竹林及乔木经风吹摆动,会松动土体和促进水体的渗入,导致山坡稳定性下降,甚至直接诱发滑坡发生。

二、房屋建筑施工安全

房屋新址选定后,不合理的房屋建筑施工也会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主要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切坡 房屋建筑施工应尽量减少切坡,同时切坡不能过高过陡,土质切坡高度不宜大于3米,坡度不宜大于45度。新切坡要及时采用砖石浆砌护坡,并预埋地下水的排泄孔;切坡与房屋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崩塌滑坡直接危及房屋和居住人员安全。

(二)填方

一些建筑在山腰的房屋,施工时要填方。填方时要注意前坡是否稳定,可先清除松散不稳定的岩土,在平台前缘用砖石浆砌作防护墙,预埋好排水管孔。填方不能过厚过高过陡,要及时压实,以防形成新的滑坡隐患。

(三)截水、排水和导水

水会引发和加剧滑坡,因此,要使房屋周围的水迅速排放出去。新建房屋施工时,要根据地势和集水情况,及时在新形成的切坡后缘斜坡挖筑截排水沟,水沟应做好防渗处理,否则,反而会起相反作用。房前院场的水应挖沟集中排放。填方时,及时设置排水导水设施。(四)结构

在斜坡上建房,应选择适当的建筑方式,可采用桩柱、框架结构,形成人造地坪作基础,从而避免切坡破坏斜坡的稳定。但要注意的是,桩柱应落入较硬而稳定的岩土层。桩柱框架可采用木质结构,也可用砖木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三、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特别注意的地质灾害防治事项 农村建房,要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使房屋错落有致。乱挖乱填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挖、填方形成的坡处理不好很容易有滑坡的危险,填方厚时,还可能引起基础不均匀下沉,造成房屋开裂等。

人为缩小河道宽度,或改变河流方向,也可能引发山洪与泥石流灾害。

随意兴建池塘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当池塘建设在不稳定的斜坡上,加重了斜坡,斜坡变形拉裂时,池塘的水容易渗入坡体,加剧了汛期的形成。因此,特别要注意房屋后部的池塘。在一些农村,没注意生活废水和雨水的排放设施建设和管理,形成常年不断的渗水,导致房前屋后坡体稳定性大大降低,地面裂缝增加增大。特别是后山拦山堰、水渠、山塘水库等的地基处理较差时,很容易拉裂破坏,汇集地表水渗入坡内,引起滑坡崩塌。因此,要采取措施避免坡体积水、沟渠堵塞和水库水沟等渗漏。

随意选择绿化植物也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当斜坡较陡、表层土体松软时,过密的植被、过高的树木反而更易引起表层滑坡。后山绿化是防治坡面泥石流的好方法,但要经常查看树木的形状,出现“马刀树”、“醉汉林”表示斜坡不稳定。遇到台风,“树大招风”,树木摇摆时土体易松动,使水渗入,山坡稳定性下降甚至滑坡。因此,房屋后面斜坡一定范围内最好不要种茂密的竹林或高大树木。

不可在滑坡前缘随意开挖坡脚,不得随意在滑坡后缘堆弃土石,注意控制滑坡体上的建筑密度,避免在冲沟内排放垃圾,禁止挤占行洪通道。

第三部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一、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地质灾害的防治以预防和避让为主。各级政府对管辖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矿管部门进行监督、组织、协调和指导。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承担责任。

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山区丘陵地区,点多面广,发生的时间短。加上地质环境的变化、地质灾害的预兆,最先被当地群众所发现。要进行应对,也是当地干部群众行动最快。因此,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制度,这也是当前农村地质灾害减灾防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县、乡政府和村委会,组织当地单位和群众,通过宣传培训、建立防灾制度等手段,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的前兆和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巡查和监测,从而及时发现、快速预报和有效避让的一种主动减灾措施。

县级群测群防工作,在县政府领导下,矿管局(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乡级群测群防工作由乡政府组织实施;村级群测群防工作,由村委会组织群众,针对具体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群测群防。

二、村级群测群防网络职责

由村委会主任担任村级群测群防网络负责人。主要职责是:

(一)按照乡镇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方案的要求,组织本村干部群众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二)根据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具体安排、管理各隐患点的监测人员;落实临时避灾场地和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准备预警器具;在上级指导下,填写避灾明白卡,向受威胁村民发放。

(三)按要求做好隐患点的监测、记录和资料上报。分析隐患点变化,根据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监测工作,并上报调整情况。

(四)按照上级命令,及时组织群众转移避灾;危急时,直接组织群众迅速避灾自救。

第四部分地质灾害应急

一、应急准备

因为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短,速度快,所以要预先做好应对准备。主要的准备工作有以下几方面。

(一)防灾预案及明白卡

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县以上各级政府和重点乡镇,在每年年初发布本区域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年度方案要求:一是明确领导机构和抢险救灾队伍,落实防灾责任;二是部署全年的防灾工作,落实防灾措施;三是摸清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划出易发区、危险区段,列出防治重点,对全年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四是布置群测群防工作,明确监测人和预防责任人,公布联系电话。

2、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县以上各级政府发布了专门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对领导指挥机构、部门职责、信息传送与灾情险情速报制度、应急机制和程序以及应急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各乡镇编制了《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对做好防御山洪灾害进行了具体部署。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达到指挥应急更协调快捷,措施更有力。

3、具体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要编制具体的避险应急行动方案(预案)。明确灾害类型、受威胁对象,应急指挥机构和抢险队伍,监测与信息传送责任人,紧急避险的信号,选定安全撤离路线和避险场所等。

(二)排查巡查与监测

每年汛前,在乡镇政府统一部署下,依靠广大群众,要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掌握各隐患(危险)点情况。逐点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测人和防灾责任人。雨天及滞后几天要加密对各隐患点的巡查、监测,发现变化要及时通知周围群众和上报情况,做好应急准备。

(三)信息监测网络建设

主要是乡村两级的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政府逐步建成与防汛监测网络、气象监测网络、地震监测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时沟通和传送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汛情和气象信息。确保应急期间灾害现场应急指挥通讯联络畅通。

(四)物资与抢险救灾队伍准备

乡村要建立以武装部、基干民兵为主,群众自觉参加的抢险救灾队伍,有条件的要进行演练。

(五)主动学习、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的知识,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和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自觉服从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安排。面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突然发生,要保持冷静,首先判断崩塌、滑坡、泥石流威胁的范围,然后及时撤离险区。具体来说,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时,滚石、坡体或泥石流都是从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运动,所以,应选择向左右两侧撤离,而不要选择顺着滚石、坡体或泥石流运动的方向逃生。如果身处正在运动的滑坡体上,无法脱身时,可抱紧附近粗大的树木以求自保。

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中播报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等级为:

3级为注意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加强巡查监测; 4级为预警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要密切关注周围情况,做好避灾准备; 5级为警报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很大,要时刻准备避灾。

二、临灾应急处置

当出现山体明显变形,即将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要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一)立即撤出危险区。

(二)迅速发出信号、告诉周围人员撤离。

(三)马上向监测人、防灾责任人和当地政府报告。

(四)帮助其他人员撤离,阻止人员进入危险区。

(五)参与抢险救灾。

三、灾后应急自救

地质灾害发生后,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避灾措施。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以免再次发生滑坡、崩塌。滑坡、崩塌发生突然,有的会多次发生。因此,不能立即进入灾害区去挖清水沟、塌方和搜寻财物。

(二)立即派人报告将灾情政府。

(三)迅速组织人员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发生的危险。

(四)查看天气,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关注是否还有暴雨。

汛期地质灾害,主要与降雨有关,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和多发区内居住的居民,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特别是要注意与降雨有关的气象预报。一些已开展地质灾害天气预报的地区,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地质灾害天气预报。专家认为,一般情况下,当连续降水达到150毫米或日降水100毫米以上时,崩滑流灾害可能开始发生;当连续降水达到200毫米或短时间(1日或数小时)降水150毫米以上时,崩滑流灾害将大量发生。降雨时和降雨之后的2-3天内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五)有组织地搜寻附近受伤和被困人员

四、应急抢险

一般情况下,应急抢险处置应有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组织专业队伍实施。常见的应急抢险处置有:

(一)开挖排水和截水沟将地表水引出危险区。在未稳定的滑坡、崩塌堆积体上修砌排水渠时,要注意基础的稳定性和水沟的防渗措施。

(二)及时封堵裂缝防止地表水的直接渗入。

(三)利用重物反压坡脚减缓滑动。当山坡前缘出现地面鼓起和推挤时,表明滑坡即将滑动,这时可尽快在前缘堆积砂石压脚。

(四)在后缘实施简易的减载工程。如,拆除危房,清除部分土石。

山区防治地质灾害要诀

台风暴雨,山洪暴发。地质灾害,尽早防范。

崩塌滑坡,泥沙俱下。冲毁家园,房倒人亡。

房后砍树,危险增加。切坡建房,地灾难防。土坯砌墙,更要提防。暴雨来临,提前避让。

发现地裂,加强监测。出现险情,及时撤离。

听到异响,跑出屋外。科学防范,安全保障。

第二篇: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学习感想

1月17日上午参加了由县委组织部、县国土资源局、县规划建设局、县教育局共同举办的县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班。认真听了由“省万村培训行动”宣讲团成员、省国土资源厅高级工程师同志作的《新农村建设中如何防范地质灾害》的辅导讲课。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乡镇国土员对农村地质灾害防治担负的责任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到农村家家户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聆听了专家的授课后,我个人受到了以下启发。

一、作为一名乡镇国土员,深感责任重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重于泰山,要切实增强自身防灾抗灾的意识。要认真学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常识,掌握正确的防灾手段和措施,正确的指导群众防灾抗灾。要确确实实的掌握好全镇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预防措施及时有效,确保农村生产建设、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对农民反映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巡视检查,编制治理方案,绝不能对涉及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不闻不问,要把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摆在第一位抓实抓好。

三、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危害性。地质灾害是可以有效防范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公众了解、把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因此在平时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科普知识,促使群众对地质灾害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群众在紧急灾情发生时的应变能力。

四、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措施。认真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网络建设,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左右互通的联动性防治网络。要坚持日常巡查制度、灾情速报制度、值班制度、预案编制制度、防灾工作台帐制度,因为“有备”,才能“无患”。

第三篇: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资料

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资料 目录

第一部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

2、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

3、地质灾害有什么特点?

4、什么是滑坡?

5、滑坡是怎样形成的?

6、滑坡发生前有什么异常现象?

7、哪些人为活动容易引发滑坡?

8、如何避免滑坡造成灾害?

9、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有哪些?

10、当遇到正在滑坡时怎么办?

11、什么是崩塌?

12、什么时候容易发生崩塌?

13、怎样识别可能的崩塌体?

14、崩塌发生的前兆特征?

15、怎样避免和防止人为因素导致滑坡和崩塌?

16、当发现了滑坡、崩塌的一些可疑的异常现象后,该怎么办?

17、如何监测滑坡、崩塌?

18、什么是泥石流?

19、泥石流发生有什么异常迹象? 20、泥石流发生时该怎么办?

21、什么是地面塌陷?

22、为什么会发生地面塌陷?

23、地面塌陷有什么征兆?

24、如何监测地面塌陷?

第二部分新农村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

一、房屋选址安全

(一)地形

(二)岩土

(三)降雨

(四)植被

二、房屋建筑施工安全

(一)切坡

(二)填方

(三)截水、排水和导水

(四)结构

三、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特别注意的地质灾害防治事项 第三部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一、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二、村级群测群防网络职责 第四部分地质灾害应急

一、应急准备

二、临灾应急处置

三、灾后应急自救

四、应急抢险 山区防治地质灾害要诀

第一部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

通俗地说,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使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就是地质灾害。发生了的是灾害,将要发生的是灾害隐患。

2、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

发生地质灾害有两大因素,一种是自然因素,一种是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岩(石)土的坚固性、雨雪、台风、山洪等。山体坡度大,岩(石)土松散或不完整,遇到雨雪或台风天气就容易发生山体崩塌、滑坡。地下有溶洞,就可能会发生地面裂缝或塌陷。在山区,周围是山,水只能从一个口子外流,当山洪暴发,夹带土石,就会形成泥石流。

人为因素主要有:开山建房,房子后山开荒、蓄水等破坏山体的活动,修路、开矿等工程建设开山挖沟、堆土(石)、地下挖洞、抽水、放炮、建设等。这些人为活动,有的是开挖山脚,或者是在斜坡上加重,破坏了山坡的稳定;有的是使水更容易进入山体,增加了崩塌、滑坡的可能性。有的形成了地下空洞,排空了地下溶洞的水等,容易引起塌陷。有的是在山谷形成了大量的废土石,遇山洪会形成泥石流。

3、地质灾害有什么特点?

地质灾害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自然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短,很突然,可预见性差。有的还会多次发生。

山区丘陵地区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尤其是房屋后形成了高陡坡或者房屋建在沟口;地下水较多和地下工程较多的地区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雨季尤其在汛期、台风影响期间容易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干旱季节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4、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山坡岩土体沿着一个面(带),顺坡下滑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5、滑坡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滑坡,要看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和人为作用等条件。

有一定坡度(一般大于10度、小于45度)的斜坡;坡体上的岩土松软,遇水容易变化,不完整、裂缝(痕)多、软硬相间的岩层;振动和水的浸泡、冲刷;人为破坏坡体等是形成滑坡的主要原因。

6、滑坡发生前有什么异常现象?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

(3)滑带岩土体因磨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4)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枯;

(5)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

(6)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7)滑坡前缘出现鼓丘;

(8)房屋倾斜、开裂,出现树木东倒西歪(醉汉林)、马刀树等。

7、哪些人为活动容易引发滑坡?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的人类活动都会引发滑坡。主要有以下几种行为:

(1)开挖坡脚。最常见的是山区丘陵地区农村傍山切坡建房,修建铁路、公路、水库、水渠,开矿等工程建设开挖坡脚,使其失去稳定而下滑。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溢水、漏水,农田灌溉以及其它排放水,使水流渗入坡体,软化了土石,增加了重量,引起滑坡。

(3)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兴建楼房、修建工厂、大量堆填土石、矿碴等,使斜坡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而滑坡。

(4)破坏山坡。在山坡上松土、开荒种植,或者乱砍滥伐,使水容易渗入坡体而引起滑坡;放炮使山坡上的土石振动、破碎而引起滑坡。

8、如何避免滑坡造成灾害?

避免滑坡灾害,一方面要避开滑坡,另一方面要治理滑坡。

一是在不会产生滑坡的地方活动。比如在建房或活动时,选择地势较平或山体较稳固的地方,避开陡坡和避免开挖坡脚。房子不要靠山脚太近,房后要留出一定的防滑空地。在农村,建议选择地势较平缓的地方集中连片进行规划建房。在工程选址时,尽量避开已有或容易产生滑坡的地方。在工程建设中,不要形成新的不稳定斜坡。

二是在可能会产生滑坡的地方,要经常对周围的情况进行检查(比如看是否出现裂缝,裂缝有 没有变化等预兆),尤其在雨季要更加注意。要避免引起滑坡的破坏活动。

三是对已经有滑坡预兆的地方,要时刻注意异常现象,并对滑坡进行监测,选好撤离路线、撤离信号。同时要向当地乡镇或县级国土资源(地矿、矿管部门)报告。在雨季要有人值班监视,出现异常及时发出信号,组织人员和财产转移。一些容易治理的滑坡,要在雨季前进行治理。难以治理的滑坡,人员和财产趁早搬迁是理智的选择。在出现小崩小塌现象时,可能大的滑坡就将发生。这时,千万不能进入滑坡影响区,去清理塌下来的土石、清水沟和抢救财物。

9、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有哪些?

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有很多,归纳起来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设物;三是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1)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的主要工程措施

在滑坡体外围筑截水沟,在滑坡体上筑排水沟,尽快尽量排出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特别注意水沟不能有渗漏,否则反而有害,可以用水泥沙浆摸底摸面或压盖塑料薄膜。对坡体上的裂缝、空洞,要及时填补。

用肓沟或埋带孔眼的塑料管疏干滑坡体内的地下水。(2)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设物的主要工程措施

削坡减重,可以分成几个台阶;筑挡墙(要预留缝和泄水孔)、埋抗滑桩(有木桩、钢管桩、混凝土桩等);在坡脚填方压脚,注意使地下水能通畅排出。(3)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的措施有焙烧法和爆破灌浆法。

由于滑坡的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具体采用哪种措施,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常常需要几种方法同时使用、综合治理。

10、当遇到正在滑坡时怎么办? 当发生滑坡时,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安全的地段撤离。最佳方向是向两侧跑离,向上和向下跑都很危险。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方法。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通知受威胁的人赶紧撤离,并向当地乡镇或县级国土资源(地矿、矿管部门)报告。当地政府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及可能的影响区和进行抢险救灾,组织专家实地调查滑坡的活动情况和影响范围。

11、什么是崩塌?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的岩土体突然崩落的现象或者过程。发生在土体中的叫土崩,发生在岩体中的叫岩崩;规模大,涉及到山体的叫山崩;发生在河流、湖泊等的叫岸崩。

12、什么时候容易发生崩塌? 崩塌发生的时间大致有以下规律:

(1)降雨过程中或稍微滞后。特大暴雨、大暴雨、较长时间连续降雨,是出现崩塌最多的时间。(2)强烈地震过程中。

(3)开挖坡脚过程中或滞后一段时间。(4)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5)强烈的机械震动及大爆破之后。

13、怎样识别可能的崩塌体?

主要根据坡体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特征进行识别。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通常有以下特征:(1)坡度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

(2)坡体内裂隙较多,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缝较多、顺坡裂隙或软弱带较多,坡体上部已有裂缝,并且切割坡体的裂缝已经或可能即将贯通,形成了分离之势;(3)坡体前部有一定临空空间,有松散物。

当上部裂缝不断加长、加宽、加深,速度突增,小型坠落不断发生时,预示着崩塌很快就要发生,已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

14、崩塌发生的前兆特征?

(1)前缘时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2)山坡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3)偶尔听见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的声音;(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5)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15、怎样避免和防止人为因素导致滑坡和崩塌?

(1)主动学习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知识,增强防灾减灾的自我意识,自觉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避免引发地质灾害的人为活动。

(2)坚持预防为主。避免或禁止在斜坡上修建路坝、厂矿、建筑物,设堆积场等使斜坡“加载”的工程;避免或禁止在斜坡下部修路障、挖沟切坡、挖洞采矿等削弱坡脚稳定的工程;避免或禁止大量爆破等引发滑坡、崩塌的活动。对于工程建设,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农村建房先要对周围的地形仔细察看,尤其要弄清斜坡的稳定情况,最好选择地势平缓、岩土坚固稳定、较开阔的地方建房。

(3)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时间,避免破坏斜坡的稳定性。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最小程度地破坏斜坡稳定性的施工程序和方法。如开挖时,边开挖要边砌筑加固。尽量避开雨季施工。(4)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在工程建设期间或建好后,要加强对周边地形的检查,及时发现不稳定迹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治理,控制其发展。

(5)避免或禁止无规划、不合理地向斜坡引流、排泄地表水及地下水和生产、生活废水,也要防止坡体上的蓄水池、渠道等输水、蓄水设施向坡体渗漏,并严禁在稳定性差、裂隙多的斜坡体上进行农业灌溉。

(6)严禁在山坡上不合理地开荒造田、乱砍滥伐,破坏山坡保护层。

16、当发现了滑坡、崩塌的一些可疑的异常现象后,该怎么办?

发现了滑坡、崩塌的一些可疑的临滑、临崩的异常现象(即前兆)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 根据这些现象的发生程度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立即向所在地村委会、街、(镇)政府或县级海淀国土分局报告。同时,告诉周围的人注意不要靠近滑坡、崩塌区域。海淀国土分局会及时派技术人员前来调查,发放“避险明白卡”,提出防治建议。

(2)以街(镇)为单位,落实防治和监测责任,做到责任到人,落实防治建议,建立群测群防体系。汛期要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公布值班电话,保证电话畅通。监测人要进行巡查和监测。巡查和监测人员按要求做好巡查和监测,并做好记录,雨季或雨后要加密监测,发现变异及时报告海淀国土分局及街(镇)地政府。对要避让转移的,要主动避让或配合街(镇)做好搬迁安置工作。

(3)编制好应急避险救灾方案。方案要明确撤离路线、信号和避险场所,组建抢险救灾队伍。方案要向群众公告,并进行演练。

(4)要密切关注天气和周围情况,增强防灾自救能力。

17、如何监测滑坡、崩塌?

对滑坡、崩塌的监测,包括斜坡开裂变形、整体变形、地下水和应力等方面的监测。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在最容易发生变形的地方监测其变化情况。(1)监测方式

1)设桩观测地表裂缝:在斜坡变形开裂大的裂缝两侧布置几对观测桩,定期用尺子量每对桩的距离、高差。

2)设标尺观测地表裂缝:与设桩观测相似,是把做好的标尺固定在桩上,定期观测标尺上的水平和垂直数据。

3)刻槽(或划线)观测:在已经产生裂缝的地方(如墙壁、地面)刻槽(或划线),定期量槽(或线)的距离。

注意每次要在同一个点上测量,最好是同一把尺子。(2)观测时间

一般情况下,设立观测点的最初1个月内每5天观测一次,如果发现开裂是在缓慢变形阶段,以后观测间隔时间可以为半个月或1个月一次;如果发现变形在加快,观测应加密为3天或每天一次。

在雨季或连续阴雨季节,要加密观测。在连续2天中雨以上或遇暴雨,并发现变形在加快,要加密到每天一次至每小时一次,加密观测至少要持续到雨停后10天以上,如未出现变形加速才能逐渐加长时间间隔。(3)观测记录

要用专门的记录本,每次观测都要详细记录测量数据、天气情况及相关迹象(如渗水、垮塌、出现新裂缝等),并计算和对比变化量,分析斜坡活动状态。

18、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 水的区别是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要形成泥石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陡峻的便于汇集水、物的地形地貌;大量的松散堆积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雨季,尤其是连续降雨、暴雨、特大暴雨等集中降雨时期,有明显的季节性。泥石流的暴发多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在连续降雨稍后。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矿和修路等工程建设的大量弃渣,也为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

19、泥石流发生有什么异常迹象?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特征有: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山谷中传出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意识到泥石流就要到来,并立即采取逃生措施。

地有微微的颤动,很清的水浑了,有时能闻到一股火药的味道,听到山沟内有轰鸣声,或看到主河洪水上涨、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木,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的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还有轻微震动感,这些迹象都能确认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20、泥石流发生时该怎么办?

在逃避时,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方向:不要顺沟方向朝上游或朝下游跑,应该朝着沟岸的两侧山坡跑,但注意不要停留在凹坡处泥石流发生之后应立即逃逸,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径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切忌顺着泥石流前进方向奔跑;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不要上树躲避,因泥石流可扫除沿途一切障碍;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不要躲在陡峻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发生;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渐小之后或雨刚停不能马上返回危险区,泥石流常滞后于降雨暴发;白天降雨较多后,晚上或夜间密切注意雨情,最好提前转移、撤离;人们在山区沟谷中游玩时,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游客切忌在危岩附近停留,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能攀登危岩。

21、什么是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突然向下陷落,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现象或者过程,也常有地面下沉、地面开裂现象。地震、降雨以及地下开挖采空,大量抽水等容易引起地面塌陷。地面塌陷又分为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及黄土湿陷。

岩溶塌陷是指覆盖在溶蚀洞穴之上的松散土体,在外动力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突发性地面变形破坏,其结果多形成圆锥形塌陷坑。岩溶塌陷是地面塌陷的主要类型,也是一种岩溶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多发生于碳酸盐岩、钙质碎屑岩和盐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以碳酸盐岩塌陷最为常见。岩溶塌陷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的特点。采空塌陷是指地下开采矿产资源形成的采空区顶板冒落塌陷。

22、为什么会发生地面塌陷?

发生地面塌陷要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地下有一定的空洞,如岩溶洞隙、土洞和采空区。(2)一定厚度的松散覆盖层。

(3)破坏地下洞室稳定的动力因素,如地下水变化、振动、地表加重和地表水渗入等。

23、地面塌陷有什么征兆? 地面塌陷发生的前兆特征:

(1)井、泉的异常变化。井、泉水位的突然升、降,水色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2)地面变形。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产生局部的地鼓或下沉现象。微微可听到地下土层的垮落声。

(3)附近建筑物作响,出现开裂或倾斜现象。

(4)地面积水引起地面冒气泡、水泡、旋流等,地表水位下降或干枯。(5)植物变态、动物惊恐。

24、如何监测地面塌陷?

一般选择有异常变化现象的点(如井、泉水位,地面和建筑物裂缝等)进行监测,在变形的不同部位布点,形成监测点网,以全面掌握变化情况。

监测的方法和工具可根据具体条件确定,以能取得观测数据为原则。对水位的观测,可设立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标尺;对地面裂缝的观测可在裂缝两侧钉小木桩,木桩上划出十字作为观测基准点;对墙上的裂缝可在墙上直接划线测量,可以观测裂缝的宽度,也可以观测裂缝的延伸。测量数据精确到1毫米。

从发现异常时起开始观测,一般每天1次,如变化加剧,要加密观测,每天可增至2到3次。出现险情及时报告,并果断采取应急措施。

要用专门的记录本记录每次的数据、天气情况、降雨起止时间、地表水的变化等情况,最后以时间为横坐标、观测数据为纵坐标画出曲线图,分析变化情况。第二部分新农村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

一、房屋选址安全

新建住房时,选址非常重要,除了生产生活方便,更要注意安全。否则,可能人财两空。从预防地质灾害的角度看,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形

为了避免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首先应选择在常年洪水位以上一定高度的平缓平地上建房。当斜坡有陡崖或土质坡坡度大于40°,岩石坡坡度大于45°时,容易发生崩塌、滑坡,还应避免在陡坡下、沟谷口和塌陷区建设。

当不得不选择在山坡或溪沟边建房时,注意以下事项: 一要了解掌握以前有没有发生过崩塌、滑坡、山洪泥石流。

二要仔细查看周围情况。查看后山和房前坡地是否稳固,如果有裂缝、陡坎,岩土松散,或者岩石顺坡分层明显,又有涌水,或者山体成“大肚子”凸起,就容易发生崩塌、滑坡,不宜建房。如果树木东倒西歪,成了“醉汉林”、“马刀树”,说明斜坡表层有动,快要滑坡了,应马上避开。了解附近修路、采矿、水渠和山塘水库等情况,看坡体的稳固性、是否堆放大量土石和有没有渗水;松散泥石多或者有渗水,就可能会崩塌滑坡;地下采空或有溶洞,就可能会塌陷。在山 口、溪沟边选址建房,主要是了解选址区山洪水位,察看行洪迹印,了解沟谷的汇水范围、沟谷坡度、堆积物、植被发育等情况,判断遭遇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及程度。位置要高于历史最高洪水位,与岸边应保持5—10米的安全距离。一般不宜在汇水范围大、沟谷坡度大,沟内地形较陡又容易崩滑,沟谷内存在较多松散岩土,山上植被较少,历史上发生过泥石流的沟口及边部建房。禁止在行洪通道中或边缘修建房屋。

三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比如,屋后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可以削坡或分成几个台阶,来降缓、降低坡度;尽量尽快将房前屋后的水排走,在可能滑塌的坡体边界外围,挖筑1条或多条环形截排水沟,特别提醒的是,要用水泥沙浆摸底摸面,防止水从沟中渗入山体;在坡脚砌筑挡墙,墙内预埋导水管;对在坡面摸一层薄的水泥沙浆或临时盖薄膜,防止水渗入坡体;对出现的裂缝及时填埋压实,以防水渗入;对沟溪岸坡应作适当的块石防护墙,在地势较低处修建新的行洪通道等。

(二)岩土

一般山体表面分为均质土质边坡、均质岩质边坡和非均质的土质边坡、岩质边坡、岩土质混合边坡。

均质土质边坡是所有边坡类型中,整体稳定性偏差的一类。土层干燥时,强度一般较高,边坡相对稳定;而在有水如雨季情况下,更容易下滑。对均质土质边坡区的选址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宜选择开挖高度小(一般不超过6m),且山体相对平缓的地段;

2、宜选择土质性质较好的地区;

3、宜选择坡顶无常年积水(渠、沟等)或自然排水条件好的地段;

4、不选择类似地段曾出现地质灾害的地段;

均质岩质边坡是所有边坡类型中,整体稳定性最好的一类。它的稳定性主要看岩石是否有顺坡向的裂缝和裂缝有没有渗水软化作用。对均质岩质边坡区的选址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宜选择岩石强度高的地区;

2、宜选择整体性好岩层,单层厚度大的比厚度小的好,裂缝少的比多的好;

3、宜选择坡顶无常年积水(渠、沟等)或自然排水条件好的地段;

4、宜选择坡顶岩石风化程度不与下部岩差异过大的地段。

非均质边坡是最常见的边坡类型,也是最易出问题的边坡类型。它的稳定性主要是看其中最差的部分,要看是不是容易导水、遇水软化程度、有没有顺坡向的夹层等。

(三)降雨

降雨往往是引发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首要因素。在强降雨期及较陡斜坡地段,粘性土层厚度大于2米时,当土层水量过饱和时,易产生滑动;粘性土层厚度小于2米时,在土层与岩石接触处,雨水的冲刷润滑易产生滑动。雨水进入裂缝,最容易使不稳定的山体发生崩塌滑坡。暴雨、长时间降雨,易形成山洪而引发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四)植被

植被根系对斜坡土层的水流冲刷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使土层的整体性加强。在沟谷中上游提高 植被覆盖率,可以明显抑制泥石流的形成,在沟谷下游或房屋附近周围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可以为避免泥石流危害提供安全屏障。但房屋后面斜坡一定范围内适宜种植草皮或低矮的灌木;高大的竹林及乔木经风吹摆动,会松动土体和促进水体的渗入,导致山坡稳定性下降,甚至直接诱发滑坡发生。

二、房屋建筑施工安全

房屋新址选定后,不合理的房屋建筑施工也会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主要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切坡

房屋建筑施工应尽量减少切坡,同时切坡不能过高过陡,土质切坡高度不宜大于3米,坡度不宜大于45度。新切坡要及时采用砖石浆砌护坡,并预埋地下水的排泄孔;切坡与房屋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崩塌滑坡直接危及房屋和居住人员安全。

(二)填方

一些建筑在山腰的房屋,施工时要填方。填方时要注意前坡是否稳定,可先清除松散不稳定的岩土,在平台前缘用砖石浆砌作防护墙,预埋好排水管孔。填方不能过厚过高过陡,要及时压实,以防形成新的滑坡隐患。

(三)截水、排水和导水

水会引发和加剧滑坡,因此,要使房屋周围的水迅速排放出去。新建房屋施工时,要根据地势和集水情况,及时在新形成的切坡后缘斜坡挖筑截排水沟,水沟应做好防渗处理,否则,反而会起相反作用。房前院场的水应挖沟集中排放。填方时,及时设置排水导水设施。

(四)结构

在斜坡上建房,应选择适当的建筑方式,可采用桩柱、框架结构,形成人造地坪作基础,从而避免切坡破坏斜坡的稳定。但要注意的是,桩柱应落入较硬而稳定的岩土层。桩柱框架可采用木质结构,也可用砖木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三、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特别注意的地质灾害防治事项

农村建房,要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使房屋错落有致。乱挖乱填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挖、填方形成的坡处理不好很容易有滑坡的危险,填方厚时,还可能引起基础不均匀下沉,造成房屋开裂等。

人为缩小河道宽度,或改变河流方向,也可能引发山洪与泥石流灾害。

随意兴建池塘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当池塘建设在不稳定的斜坡上,加重了斜坡,斜坡变形拉裂时,池塘的水容易渗入坡体,加剧了汛期的形成。因此,特别要注意房屋后部的池塘。有些村庄,未注意生活废水和雨水的排放设施建设和管理,形成常年不断的渗水,导致房前屋后坡体稳定性大大降低,地面裂缝增加增大。特别是后山拦山堰、水渠、山塘水库等的地基处理较差时,很容易拉裂破坏,汇集地表水渗入坡内,引起滑坡崩塌。因此,要采取措施避免坡体积水、沟渠堵塞和水库水沟等渗漏。

随意选择绿化植物也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当斜坡较陡、表层土体松软时,过密的植被、过高的树木反而更易引起表层滑坡。后山绿化是防治坡面泥石流的好方法,但要经常查看树木的形状,出现“马刀树”、“醉汉林”表示斜坡不稳定。遇到台风,“树大招风”,树木摇摆时土体易松动,使水渗入,山坡稳定性下降甚至滑坡。因此,房屋后面斜坡一定范围内最好不要种茂密的竹林或高大树木。

不可在滑坡前缘随意开挖坡脚,不得随意在滑坡后缘堆弃土石,注意控制滑坡体上的建筑密度,避免在冲沟内排放垃圾,禁止挤占行洪通道。第三部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一、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地质灾害的防治以预防和避让为主。各级政府对管辖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国土门进行监督、组织、协调和指导。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承担责任。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山区丘陵地区,点多面广,发生的时间短。加上地质环境的变化、地质灾害的预兆,最先被当地群众所发现。要进行应对,也是当地干部群众行动最快。因此,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制度,这也是当前农村地质灾害减灾防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街(镇)政府和村委会,组织当地单位和群众,通过宣传培训、建立防灾制度等手段,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的前兆和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巡查和监测,从而及时发现、快速预报和有效避让的一种主动减灾措施。

二、村级群测群防网络职责

由村委会主任担任村级群测群防网络负责人。主要职责是:

(一)按照乡镇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方案的要求,组织本村干部群众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二)根据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具体安排、管理各隐患点的监测人员;落实临时避灾场地和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准备预警器具;在上级指导下,填写避灾明白卡,向受威胁村民发放。

(三)按要求做好隐患点的监测、记录和资料上报。分析隐患点变化,根据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监测工作,并上报调整情况。

(四)按照上级命令,及时组织群众转移避灾;危急时,直接组织群众迅速避灾自救。第四部分地质灾害应急

一、应急准备

因为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短,速度快,所以要预先做好应对准备。主要的准备工作有以下几方面。

(一)防灾预案及明白卡

1、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街(镇)每年在汛前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方案要求:一是明确领导机构和抢险救灾队伍,落实防灾责任;二是部署全年的防灾工作,落实防灾措施;三是摸清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划出易发区、危险区段,列出防治重点,对全年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四是布置群测群防工作,明确监测人和预防责任人,公布联系电话。

2、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海淀区政府发布了专门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对领导指挥机构、部门职责、信息传送与灾情险情速报制度、应急机制和程序以及应急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明确。

3、具体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要编制具体的避险应急行动方案(预案)。明确灾害类型、受威胁对象,应急指挥机构和抢险队伍,监测与信息传送责任人,紧急避险的信号,选定安全撤离路线和避险场所等。

(二)排查巡查与监测

每年汛前,在乡镇政府统一部署下,依靠广大群众,要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掌握各隐患(危险)点情况。逐点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测人和防灾责任人。雨天及滞后几天要加密对各隐患点的巡查、监测,发现变化要及时通知周围群众和上报情况,做好应急准备。

(三)信息监测网络建设

主要是乡村两级的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政府逐步建成与防汛监测网络、气象监测网络、地震监测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时沟通和传送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汛情和气象信息。确保应急期间灾害现场应急指挥通讯联络畅通。

(四)物资与抢险救灾队伍准备

街(镇)要建立以武装部、基干民兵为主,群众自觉参加的抢险救灾队伍,有条件的要进行演练。

(五)主动学习、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的知识,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和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自觉服从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安排。

面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突然发生,要保持冷静,首先判断崩塌、滑坡、泥石流威胁的范围,然后及时撤离险区。具体来说,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时,滚石、坡体或泥石流都是从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运动,所以,应选择向左右两侧撤离,而不要选择顺着滚石、坡体或泥石流运动的方向逃生。如果身处正在运动的滑坡体上,无法脱身时,可抱紧附近粗大的树木以求自保。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中播报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等级为: 3级为注意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加强巡查监测;

4级为预警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要密切关注周围情况,做好避灾准备; 5级为警报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很大,要时刻准备避灾。

二、临灾应急处置

当出现山体明显变形,即将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要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一)立即撤出危险区。

(二)迅速发出信号、告诉周围人员撤离。

(三)马上向监测人、防灾责任人和当地政府报告。

(四)帮助其他人员撤离,阻止人员进入危险区。

(五)参与抢险救灾。

三、灾后应急自救 地质灾害发生后,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避灾措施。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以免再次发生滑坡、崩塌。滑坡、崩塌发生突然,有的会多次发生。因此,不能立即进入灾害区去挖清水沟、塌方和搜寻财物。

(二)立即派人报告将灾情政府。

(三)迅速组织人员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发生的危险。

(四)查看天气,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关注是否还有暴雨。

汛期地质灾害,主要与降雨有关,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和多发区内居住的居民,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特别是要注意与降雨有关的气象预报。一些已开展地质灾害天气预报的地区,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地质灾害天气预报。

专家认为,一般情况下,当连续降水达到150毫米或日降水100毫米以上时,崩滑流灾害可能开始发生;当连续降水达到200毫米或短时间(1日或数小时)降水150毫米以上时,崩滑流灾害将大量发生。降雨时和降雨之后的2-3天内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五)有组织地搜寻附近受伤和被困人员

四、应急抢险

一般情况下,应急抢险处置应有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组织专业队伍实施。常见的应急抢险处置有:

(一)开挖排水和截水沟将地表水引出危险区。在未稳定的滑坡、崩塌堆积体上修砌排水渠时,要注意基础的稳定性和水沟的防渗措施。

(二)及时封堵裂缝防止地表水的直接渗入。

(三)利用重物反压坡脚减缓滑动。当山坡前缘出现地面鼓起和推挤时,表明滑坡即将滑动,这时可尽快在前缘堆积砂石压脚。

(四)在后缘实施简易的减载工程。如,拆除危房,清除部分土石。山区防治地质灾害要诀

狂风暴雨,山洪暴发。地质灾害,防范在先。崩塌滑坡,泥沙俱下。冲毁家园,房倒人亡。房后砍树,危险增加。切坡建房,地灾难防。土坯砌墙,更要提防。暴雨来临,提前避让。发现地裂,加强监测。出现险情,及时撤离。听到异响,跑出屋外。科学防范,安全保障。

第四篇: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大纲

《**市**县地质灾害防治“进千家入万户”

宣传活动大纲》

1.前言 1.1 任务来源

**省国土资源厅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意识,有效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拟在全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进千家入万户”活动。****公司作为**省地质灾害防治资质单位积极投身到本次活动当中,并与**市国土资源局、**县国土资源局、紧密配合,对**市**县的“前火山村地面塌陷”、“舍堂村滑坡”、“悬中寺不稳定斜坡”、“圪洞村地面塌陷”、“三角村地面塌陷”等五处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宣传。

1.2 目的任务

1.2.1 目的:采取集中宣传与分散宣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意识,有效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1.2.2任务

⑴.深入村庄、家庭、学校、厂矿企业进行面对面讲,手把手教,解决不懂、不会的问题;

⑵.突出老村庄、老住房、老人的宣传重点,确保宣讲言语通俗化,讲清面对隐患特点及危险,讲清成灾条件及征兆,讲清监测防范及措施,讲清避让方案及要求;

⑶.使村庄、家庭、学校、厂矿企业的人员,了解地质灾害防治常识,认清地质灾害的危害,识别征兆,学会监测,掌握避让本领,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⑷.结合实际情况,对各个村灾害进行具体分析讲解。1.3 活动概况

⑴活动名称:地质灾害防治“进千家入万户”宣传活动 ⑵地理位置:**市**县天宁镇三角村、岭底乡前火山村、岭底乡圪洞村、洪相乡舍堂村、洪相乡玄中寺。

⑶灾害类型: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滑坡。

2.工作部署及技术要求 2.1工作部署

⑴搜集资料:a**市**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核查工作总结报告b《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c《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 d国土资源部DZ/T0218-2006《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⑵室内准备: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有重点的编写地质灾害防治宣讲稿,做到语言通俗易懂;编排打印地质灾害宣讲海报,做到画面简洁明了;印刷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单。

⑶外业作业:a地质灾害现状进行调查了解;b集中讲授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c进村、入户手把手进行宣传讲解;

⑷室内资料整理:对宣传活动中的相关文字、影像资料进行整理,统一提交至**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2.2技术要求

本次评估工作,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及有关规程、规范执行。

3.组织管理 3.1人员组织

高级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3人。3.2工期安排

总工期37-38天。其中: ⑴准备阶段20天; ⑵野外宣传阶段2-3天;

⑶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制阶段15天。4.预期成果

⑴地质灾害防治“进千家入万户”宣传活动宣讲稿两份; ⑵地质灾害防治“进千家入万户”宣传活动传单1000张; ⑶地质灾害防治“进千家入万户”宣传活动宣传条幅一条; ⑷地质灾害防治“进千家入万户”宣传活动宣传海报二张; ⑸地质灾害防治“进千家入万户”宣传活动照片若干张; ⑹完成五处隐患点的地质灾害防治“进千家入万户”宣传活动; 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进千家入万户”活动汇报材料一份。

第五篇: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简报

简 报

五岔路乡国土资源所 2011年10月21日

五岔路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今年以来,我国气候极端异常,南方持续强降雨,部分地区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群死群伤事件时有发生。芒市政府与芒市国土资源局领导高度重视。

在五岔路乡政府与五岔路乡国土资源所的组织下,于2011年10月17日,利用街子天人员比较集中的优点,在乡政府门口搭建了简易的宣传平台,制作横幅一条,发放了宣传材料500余份,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2011年“五岔路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在加强宣传的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本次宣传的内容:一是宣传地质灾害的特性;二是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三是宣传成功避险案例。立足防大灾、抗大灾,坚持不懈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宣传活动期间召集各村委会负责人在五岔路乡文化站进行防震减灾专题培训会,由邵斌副乡长主持,会议主要内容为以下几点:

一、要认真领会学习,充分认识地质灾害监

测防治的重要性,认真做好监测防治工作;

二、各村负责人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工作,使群众明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三、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首位。通过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清晰明了地掌握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操作规程,提高了预防处理能力,同时对各自的职责也有了深刻认识,使群防群治队伍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为防大汛、抗大旱,更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预防、避让和应急抢险,降低地质灾害损失奠定了基础。

下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为了更广泛、深入地普及地质灾害的识别、观察以及临灾避让知识,开展好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险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我们收集整理了有关预防突......

    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文章标题: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开展情况报告XX县“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开展情况的报告省培训行动领导小组:根据省委组织部、省国土资源厅、建设厅、教育厅......

    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文章标题: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工作开展情况报告XX县“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省培训行动领导小组:根据省委组织部、省国土资源厅、建设厅......

    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先进集体-国土资源部5篇

    附件2 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先进个人名单 (153人) 河北省(8人) 尤凤春(女)河北省气象台副台长 郭宏光河北省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处长 高建基秦皇岛市国土资源局副......

    甘肃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工作总结-中国地质调查局

    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 中央宣讲团甘肃组工作总结 根据中央组织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和教育部《关于联合开展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的通知......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易发区?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

    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六盘水市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12‟11号)精神,切实做好2015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发布单位】国务院 【发布文号】国务院令第394号 【发布日期】2003-11-24 【生效日期】2004-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地质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