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研究

时间:2019-05-14 14:5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研究》。

第一篇: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研究

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研究

【摘要】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管理监督的制度亮点。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领导干部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的基本框架,一些地方对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申报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不仅面临着思想观念方面的障碍,还遭遇了很多现实制约和制度掣肘。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在制度设计方面,要明确公开对象、主要内容、公开时间等;在配套制度体系建设方面,要建立信息申报机制、信息核查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并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码号】1674―0351(2015)03―0076―0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管理监督的重要制度亮点。2014年,北京市委组织部联合东城区委组织部,抽调专人成立课题组,组织专家学者和市、区部分领导干部进行座谈讨论,在全市范围内对1102名局、处、科级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在认真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国外新任公职人员有关事项公开的基本情况及经验启示

(一)基本情况

财产申报制度是一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要求特定人群对其财产和收入情况进行如实申报的制度。国外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基本形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终端反腐”之称。本文主要从申报主体、申报内容、申报方式、公开管理、法制建设五个方面,对国外公职人员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进行梳理。

1.申报主体。财产申报的主体在各国、各地区有很大差异。其中涉及公职人员类别、申报者关系人两方面问题。可分为三类情况:第一类集中于政务官,如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层次较高的官员,而对普通公务员不做申报财产的硬性要求,日本、英国、美国等属于这类情况;第二类集中于事务官,要求行政系统中的普通公职人员申报财产,而不涉及民选政治官员,如新加坡等;第三类是要求所有公职人员统统申报和登记,如俄罗斯、菲律宾等。关于申报者关系人的问题,多数情况下,被要求一同申报的包括配偶或事实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等家庭成员。

2.申报内容。财产申报的内容与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市场经济发育水平和金融活动的复杂程度有关。如:法国公职人员申报的财产情况包括:① 不动产,②有价证券,③人身保险,④银行账户(包括往来账户、储蓄账户、存折、住房公积金、现金等),⑤家具,⑥收藏品(包括艺术品、珠宝、玉石和黄金),⑦机动车辆、船只、航空器,⑧无形资产(包括品牌、客户等),⑨海外不动产(包括有价证券和银行账户),⑩收入,债务,其他财产,财产变动的重大事件等情况。相形之下,发展中国家要求公职人员申报的财产内容要简单一些。

3.申报方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财产申报是申报主体以书面形式向有关机构提出的,也有直接向社会及媒体公开的极少数情况。财产申报的方式一般分为:任期申报、定期申报等。任期申报是指一些国家民选政务官,在任职后至离职前以及离职后一定期限内分若干次申报财产。如泰国担任政治职务的人员,包括总理、部长等,通常要结合任期进行三次财产申报,依次是在就职后30日内,离职后30日内,以及离职满一年后的30日内。定期申报多针对行政官员或公务员,一般在每年的规定日期内申报财产情况。

4.公开管理。财产申报和财产公开是两个关系微妙的范畴,二者的关系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实际操作中各国做法差别很大,其基本倾向是:申报范围大,公开范围小。英国、日本主要是要求议会议员公布财产或相关利益。美国原则上只要求高级官员、公务员登记财产。部分发展中国家中有追求大面积实行财产公开的倾向,越南政府规定:在职干部由本单位领导决定或宣读或张贴财产;国会代表及地方各级人民议会代表的申报表需要在代表的办公地点和居住地公示;即将当选的国会或议会代表候选人的申报表须对当届国会代表或议会代表公开。

5.法制建设。为了体现财产申报制度权威性、公信力、强制力,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以法律规范来保障的。1776年瑞典全体公民就可以查看上至首相下至一般公职人员的纳税清单。英国在1883年通过了《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开财产申报的立法先河。之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也以立法形式规范了公职人员的财产申报。

(二)经验启示

国外实行公职人员有关事项特别是财产申报公开制度的实践,对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借鉴意义。

1.要循序渐进地推进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从多数国家和地区开展财产申报与公开的经验看,公职人员的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基本上都经过了一个渐进的过程,都经过了一个比较长的探索和磨合期。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社会工程,需要完善经济、社会和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条件,仅就完善其自身的法律、制度建设而言也是相当复杂的,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制度内容的相容性、协调性问题。

2.实行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公职人员的诚信体系。事实上,从多个国家施行公职人员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的实践情况看,其主要社会功能,首要的并不在于发现腐败现象,而在于通过提高公职人员的道德责任感,促使公职人员诚实守信。从一定意义上讲,有关事项申报与公开属于公职人员的诚信系统,实施这一制度的过程是一种征信行为。而真正通过财产申报和公开来发现公职人员腐败,并进行惩处的情况并不多。

3.建立普遍的监管体系是有效实行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的重要技术前提。事实上,发达国家的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并不比发展中国家更为严密完备,甚至有的还不如发展中国家的法律制度体系健全,但发达国家的实施效果明显好于发展中国家。究其原因,除了发展阶段、国民素质等更加宏大的社会条件、文化背景等原因外,一个国家普遍的财务与金融监管体系的水平是极为重要的技术性原因。在全面系统完整的信息采集和统计基础上,当全体国民和整个经济流程都处于监管之下时,采取措施监管少数特殊群体是容易奏效的。但在经济整体过程缺乏严格监管的情况下,对公职人员这类少数人进行监督则相对比较困难。

二、我国关于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的实践探索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实践探索

在我国近年来的廉政建设中,干部财产申报与公开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一些地方政府也进行了少量的财产申报与公开的试点工作。我国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先后起草或通过了《国家行政工作人员报告财产和收入的规定草案》(1988)、《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1995)、《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1997)、《关于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的规定(试行)》(2001)、《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2006)以及《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2010)等制度文件,初步确立了我国领导干部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的基本框架。

自2009年开始,有些地方和基层大胆进行领导干部财产申报的改革探索。新疆、湖南、宁夏等省区先后在县、市乃至副省级城市,开始了新提任领导干部家庭财产申报公开改革试点。2009年初,新疆阿勒泰地区率先在全国试行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包括工资、奖金、补贴、礼金、大额动产、不动产购置、交易、租赁收入情况及资金来源等都作为公开的内容,在实际操作中选取其中的一部分在网上公开。2009年4月,湖南省浏阳市建立领导干部财产申报示廉制度,对拟提拔的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网上公布年收入、房产、投资、车辆等财产情况,在申报内容和公开范围上都有较大突破。2010年,宁夏银川市在全国率先实行新提拔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接着,青铜峡市又推行新提任干部个人事项公开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陕西省出台了《关于对新提拔领导干部实行个人重大事项和家庭财产申报备案的意见》,新增加了车辆和银行存款两项申报内容。

(二)问题分析

在当前严峻的反腐败背景下,全国一些地方大胆实施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申报公开探索,取得了不少实践效果,但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

1.思想障碍。一是公众利益与个人隐私的碰撞。一种观点强调公务员是社会的公仆,其权力来自于国家和人民授权,其个人利益要服从于公共利益;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务员的个人有关事项公开制度侵犯了公民个人的隐私权,这种观点不论在立法层面还是在公务员队伍中都有很高支持率,因为个人有关事项公开的实施确实意味着其权力和利益空间的压缩。

二是传统“官本位”文化的制约。在中国历史上,官本位思想无论在上层社会还是在民间,都较之西方国家要强烈得多。在对待个人有关事项公开制度时也体现出这种官本位思想。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权力的拥有者,漠视与其权力对应的职责。在个人有关事项公开制度上,这种情形表现为,不按照政策规定的要求如实申报,对申报义务视而不见,不愿意申报。

2.现实困境。一是公开主体的层级较低,规模较小。在先期开展领导干部财产申报的地区中,区、县级政府占了绝大多数,就申报主体的级别来看,大多集中在科级干部,而且绝大部分将公开对象限定在党政部门领导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不在此列,与改革的初衷和民众的期待仍相去甚远。虽然陕西省在对新提拔领导干部审报范围作了界定,涵盖省管正、副厅级领导干部和县(市、区)党政正职,以及省直机关正处级领导干部的考察对象,但是陕西此次出台的规定强调的是“申报”,离“公开”尚有距离。

二是公开财产范围有限。从公开范围来看,当前试点地方公开内容主要还是针对领导干部个人,不包括配偶、子女的财产状况,并且多数试点地区的申报范围仅限于某一对象,或是某一内容。由于公开对象有限、范围狭窄,不能真实反映领导干部的家庭财产状况,可能导致一些人将非法所得转移给自己的父母、子女或其他亲属,或者转换财产保存方式,从而规避了上述规定,总体上难以取信于民。

三是公开方式以内部为主,群众监督有限。尽管一些地区采取了多种公开方式,如网络、广播电视、报纸、单位公示栏、手机短信等,但主渠道仍然限于单位内部。从方便公众监督的角度来看,通过网络或者广播电视、报纸来公开领导干部财产,要比单位公示栏公开更为有效,但不少试点地区却将公开方式从社会公开转为内部公示。

四是社会稳定因素的考虑。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财富渠道增多,一些领导干部及其家庭成员通过合法的、非法的,或介于合法和非法之间的灰色手段,积累了数额不小的财产,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目前贫富差距大、仇官情节严重、民众对政府和公职人员信任度较低的情况下,如果一旦将个人财产等有关事项如实地向全社会公开,可能因民众一时难以接受而引起社会波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3.制度掣肘。一是法律体系不完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有着不同的位阶和效力。政府出台的领导干部有关事项报告的规定属于规章性质,立法层次较低,实施的权威性、强制性不足。而且从制定和颁布规范性文件的主体来看,既有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有中纪委、中组部,还有地方立法机关,立法规范不明确、立法权限划分不清楚,缺乏统一的立法依据作指导,不仅影响到立法效益的正常发挥,也影响到国家法制权威的维护。

二是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领导干部有关事项申报与公开制度有效运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一系列配套制度共同编织而成的严密的制度之网。这就要求在构建申报公开制度的同时,着手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注意制度实施的联动性。然而,我国在构建和运行申报制度时,外部配套制度尚不健全。主要有,社会信用制度的缺失,难以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良好的信用咨询、信用认证和信用监督的风气。金融监管制度还需加强,比如金融实名制有利于压缩这些灰色金融的生存空间,也对查处政府公职人员腐败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各相关部门之间及部门内部的信息相互封闭,这种现状无疑增加了申报制度执行的难度。

三、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在借鉴和学习国外、各试点省市经验的同时,还必须结合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严谨的可行性分析,要循序渐进,注重探索,逐步完善。从北京市目前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的社会呼声、制度成熟度,以及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抽查核实工作情况来看,在全市开展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时机初步成熟,问卷调查显示,93.4%的人赞成进行公开,73%的人认为宜采取试点先行、由点到面、稳步推进的方式开展。

(一)制度本身的设计

1.公开的主体。在公开主体的选择上,作为试点,并不一定面向全部的新提任领导干部,而只需要从一部分人开始。由于申报制度目前只适用于所有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因此,试点公开在新提任干部也应当符合这个职级要求,问卷调查显示,52.6%的人认为应当在新提任的县处级干部中开展,46.2%的人认为在厅局级干部中开展。考虑到公开的效果,突出监督的重点,试点公开在新提任的厅局级领导干部中开展,更有示范性和影响力,而且在公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肯定会比在处级、科级等较低层次中试点更多也更复杂,破解这些难题能更好地全面推行这项工作。45.8%的人认为应以全市新提任领导干部为公开的范围,最好不要按照行政区划进行试点,不同行政区划中的公开与不公开的差异性,必然会带来负效应,可能造成制度执行不力,使试点始终在区域试点的范围内流转。

2.公开的内容。理想的公开内容应该是所有报告事项,但考虑到目前的现实条件和环境以及保护个人隐私,可以主要公开财产类事项,而且有必要对公开信息做一定程度的模糊化处理。例如,房产信息细化到小区、楼号、面积;收入信息仅公开收入来源,而不必公开具体的数额;投资事项仅公开投资的产业领域、公司的产权性质等。通过以上信息基本上就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利益冲突、收入来源是否正当等。在非财产类事项中,可重点公开新提任领导干部配偶及共同生活的子女从业、移居国(境)外信息等。

3.公开的程序。从法律意义和伦理意义上说,设定新提任领导干部应当公开有关事项,就赋予了该制度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任职的前置性条件,而非提任以后再进行公开。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程序规定,在考察期间,对拟提拔的考察对象,应当查阅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情况。所以,对新任领导干部任前公开有关事项的时间,最好选定在组织确定考察对象,开始考察前或者进行组织考察期间。如果公众没有提出质疑,即可通过该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的民主考察程序。凡公众提出质疑并要求审查的,组织部门应启动审查程序,得出相应的审查结论,作为衡量其是否符合新提任领导干部任用的依据。

4.公开的方式。基于稳妥可控、防止炒作等考虑,在试点阶段,可以采取在内网公开或在拟提任干部所在单位党务政务公开栏张贴等方式,并注明举报监督电话,也可以先向党政机关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开。公示时间与任前公示时间一致,为5个工作日。同时,要考虑到确认有关事项是否真实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故对在考察阶段没有发现问题的新提任领导干部,只要其在任职试用期一年内,被发现有瞒报和故意提供虚假信息伪造法律文书等较为严重行为的,可直接取消其正式任职资格。

5.结果的运用。可参照《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办法(试行)》规定,采取客观认定原则,对虚报、漏报、瞒报和故意提供虚假信息等行为,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整改、责令做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者调整岗位等组织处理。对涉嫌违纪违法的,按照有关规定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上述处理情况应当在受理网站上向社会公开。

(二)配套制度体系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强调要“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的同时,提出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的统一平台,在某种程度上为建立有关事项申报、公开制度创造了条件。

1.信息申报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抓好“三个报告”,做到监督零缝隙。一是抓常年度报告,要求领导干部每年初集中报告上一年度财产、婚姻、出国境等重大事项,及时全面地了解干部信息,形成常态报告、常态监督。二是抓实离职报告,要求辞去公职的领导干部在离职前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切实将报告制度与干部的进退留转有效挂钩,促使干部慎终如始。三是抓细动态报告,要求领导干部在个人事项发生变化后30日内如实报告变化情况,有效跟踪掌握干部情况,动态更新干部监督信息库。

2.信息核查机制。严把抽查核实关,健全完善抽查核实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定期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抽查,对在廉情公示中干部群众有反映的进行重点抽查。每年年初将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情况进行梳理、审核、汇总和分析,重点研究分析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3.责任追究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报告人填报不认真、不全面、不规范、不准确的,责令报告人限期补报或者重新填报;对瞒报或漏报的,经有关部门查明情况后,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对不及时报告或者拒绝报告的,经督促未落实的,责令单位负责人进行谈话或通报批评处理,并书面说明情况。特别是在公示期间,对因申报不实被核查出来的,不予提拔;已提拔的,予以取消任职资格;涉嫌违法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4.其他制度机制。包括公民信息制度、金融实名制、全国房产信息登记制度、信息共享机制等,其中有些制度机制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做好顶层设计。

5.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包括宽松的舆论环境、宽容的社会公众、较高的政府信任度、较弱的干部抵触等。一方面,要把党员干部还原为普通个人,他们与普通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弱点,一旦拥有不受监督的权力,也会造成“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从而为个人有关事项公开制度扫清意识形态的阻力。另一方面,要引导民众认识到,判断国家公务员廉洁与否,主要并不在于看其拥有财产的多少,而在于其财产来源是否合法。

[责任编辑雒社扬]

第二篇: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中国将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中国将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

级纪委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对同级党委负责的纪检工作局面将被打破。

《决定》提出,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专家表示,双重领导将强化纪委权力,反腐监督将更加深入。大事记 1949年11月

中共中央决定设立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为中国共产党最高纪律检查机关。1955年3月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决定设立中央监察委员会,代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978年12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重新设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1993年2月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监察部与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此后,地方各级监察机关开始与纪委合署办公。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改革内容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各级纪委要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

◎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等方面法律法规,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解读

纪检双重领导强化纪委权力

“应该说,这次中央深化改革的决定中,关于反腐的部分有很大的突破。”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介绍,总书记多次讲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而从严治党其实就是交给了纪委监察部门,“纪委是党的一个重要的权力部门,它不是一个附属部门,而是一个职责权力部门。”

李成言说,从这个原则出发,此次中央关于反腐的决定中,提出了“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并将基层纪委的权力上移,明确由上级纪委机关去领导下级纪委,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过去不这么提,过去提的是党委领导下的纪检监察工作。”

李成言表示,此次提出的双重领导体制,一方面没有打破党章规定中纪委要归党委领导,另一方面纪委系统的领导得到加强,“实际上是一个加强监督权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一个机制体制的改革。” 部门全面覆盖利于反腐深入

中央此次的决定提出,要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这意味着今后所有的部门都不能幸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周淑真说,现在的巡视是点状的,而今后所有的单位、部门都会被全部巡视,实现全覆盖,这将更有利于反腐监督的深入。

同时,在派驻纪检机构的改革方面,李成言认为,过去中纪委对派驻机构是业务指导,不存在直接领导的问题,且以前派驻机构的工资都是由派驻单位来负责发放,有些纪委干部还在派驻单位担任干部管理的工作,“这是非常不妥的,完全无法实现独立监督。”

李成言表示,今后,则可以真正将派驻机构的权力收回到中纪委,不光是直接领导,还直接派驻,“派驻的人不接受部委党组的领导,也不能在党组部门兼职。” 监督独立性公正性将加强 据了解,目前各级纪委都是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并主要是对同级党委负责,其人员编制、财政经费、工作生活待遇等也主要是由同级党委、政府决定。在这样的体制下,纪委存在独立性差、权威性弱等问题,很难有效地履行其监督同级党政组织和领导成员的职责。

此次决定明确,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这就使得纪委部门可以相对超脱同级党委的制约,独立性和公正性都会进一步加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

“中央这次深化改革的决定可以说让人看到了希望,而且非常具体化。”李成言表示,改革是一个全面的深化改革,肯定是要涉及到政治领导体制,而中央此次提到有关纪检权力体制的改革问题,对推动纪检工作以及推动纪检工作的相对独立将会有重大意义。官员家庭财产信息或将公开

在专家们看来,此次有关反腐的决定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提出了“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

“官员财产公示一下子在全国推开比较困难,但官员是流动的,不可能一辈子只任一个职务。”周淑真说,只要他愿意往上走,只要出任新的领导职务,那就应该申报自己的财产,让大家知道他的家底,“如果不愿意公开,就不要出任这个职务,不要掌握这个公权力。”周淑真说,上述方案更利于实际操作。周淑真表示,此前各地虽然也有官员财产申报的试点,但推行并不顺畅,且中央一直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没有对此发表意见。此次中央提出试点,对于地方将是非常大的推动。

不过,此次中央提出的推行“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在周淑真等专家看来,含有更大更多的信息量,“它并没有说是要报告财产事项,下一步很可能不仅仅只限于公开官员财产,还会包括领导干部的家庭信息情况。”周淑真表示,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下一步肯定会有具体的细则出来

第三篇: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研究

锦州市委组织部、市党建研究会2016重点(自选)课题报告

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研究

中共黑山县委组织部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提出一系列新要求,突出强调“全党必须严格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全面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对于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的重要性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是深化党建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创新举措,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1、塑造领导干部良好形象。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不仅可以揭开领导干部“家事”、“家产”等情况的“神秘面纱”,还可让社会对领导干部的“偏见”不攻自破,维护党和领导干部的形象,拉近干群距离,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2、保护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根据领导干部报告的个人事项变化,分析领导干部可能出现的腐化堕落情况,提前介入,打好“预防针”,增强免疫力,让那些思想上认识不够、行动上小错不断的领导干部悬崖勒马,真正回到健康的轨道上来。

3、建设廉洁自律干部队伍。领导干部把“家事”、“家产”等基本情况报告出来,不仅是请示报告制度的需要,更是加强干部 队伍建设的需要。只有自觉接受监督,才能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始终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二、我县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的主要做法

今年是县乡党委集中换届年,按照“凡提必核”的要求,我县把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作为落实从严监督管理干部,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重要抓手。

1、加强宣传,解决填报内容“不想报”的问题。通过印发文件、各单位召开会议学习制度内容、组织集中观看省委组织部宣传片《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那些事儿》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拧紧“总开关”,让领导干部认识到实施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其报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今年以来,我县参加制度内容学习601人次,组织领导干部集中观看省委组织部宣传片171人次。

2、强化指导,解决填报对象“不会报”的问题。为保证每一位领导干部能够从严从实填报,我县通过印发《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填报样表》、《填报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注意事项》、《给领导干部的一封信》和组织对各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等方式,确保领导干部报告内容全面、真实、准确,并重点就不按时报告、不如实报告或隐瞒不报的后果及处理措施进行强调。对初步审查过程中发现的50余份填报不规范、不完整的报告表作退回处理,要求严格按照标准重新填报。

3、落实责任,解决填报态度“不严肃”的问题。加大问责力度,形成倒逼机制,进一步明确报告表由本单位党委(党组)书记或者由行政主要领导进行审核把关、签字认可,单位的党委(党 组)书记或行政主要领导对班子成员报告的个人有关事项内容及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今年,我县委托市场监督局、出入境管理局、住建委、证监会等部门对261名领导干部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进行抽查核实,有21名领导干部因抽查核实结果与填报情况不一致、存在漏报等问题被批评教育、限期改正;7名审签责任领导被约谈。

三、我县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的主要问题 我县在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侥幸心理。个别领导干部认为个人事项是自己的事,与单位业务工作无关,无需向组织说明和报告;有的不能充分认识一些腐败问题往往与领导干部的生活圈、工作圈、社交圈等有密切联系,认为领导干部主要是在工作中行使权力,应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实际工作情况的监督,实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与个人生活自由和隐私权相矛盾;有的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是加强组织监督,是组织对广大领导干部的关心和爱护,防止领导干部犯错误的重要举措,认为报不报无关紧要;有的领导干部存在侥幸心理,怕麻烦,认为抽查核实也不一定涉及到自己,在思想上麻痹大意、敷衍了事、瞒报、漏报,总想把自己置于组织监督之外,我行我素。

2、配套制度不完善,可操作性受限。房产、投资是领导干部个人事项瞒报、漏报的高发领域。由于领导干部的信息未得到公开,全方位的监督也就无法落实。个人事项报告涉及的婚姻、收入、劳务所得等多方面信息还未启动核查,房产查询仅限于领导干部现任职地和曾任职地以及配偶和子女的现任职地或学习地 等,还存在着信息登记不全面、不准确,产权归属认定难等瓶颈问题,成为掌握领导干部实际情况的障碍和干部监督管理的阻力。个人事项报告是领导干部每年年初例行填报一次,给申报者留下了太多的游移空间。如果错过了报告时间,而又没有及时补报,就出现了报告真空。另外,一些权大职低易发生腐败的“特殊”部门仍游离在报告的范围之外。

3、监督职责不明确,缺乏惩戒措施。在个人事项报告填报过程中,未如实报告的存在一定比例。从今年抽查核实的情况来看,接受抽查核实的干部中,漏报、错报或填报不规范的比例接近10%。其中,涉及房产、投资、理财等方面的漏报、错报事项相对较为集中。目前,我们对“不严不实”的申报人,主要采取批评教育为主、纪律处分为辅的方式,过于“温柔”。中央规定由组织部门负责受理本级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现实中往往由于同级监督难以奏效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由于怕给领导干部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一般情况下对报告的内容都予以保密,不向群众公开,导致大部分是以组织监督为主,群众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的建议

为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现提出以下建议:

1、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宣传学习是提高认识的“推动器”,是减少无意漏报、错报的“防火墙”,是防止有意不报的“紧箍咒”。一是组织引领培训学。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是关心和爱护干部重要举措,在每年集中报告和平时提拔报告个人事项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举办培训班、小型研讨会组织领导干部以 及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负责人全方位学习,既防止有人故意蒙混过关,也防止有人无意漏报。二是单位组织自身学。各党委(党组)要组织干部认真学习《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填报样表》、《填报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注意事项》、《给领导干部的一封信》以及组织部门下发的相关政策等内容,把定期报告个人事项,随时检查自身行为,置身阳光之中,消毒杀菌、日省吾身。三是典型案例自查学。梳理全年未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典型案例,对照案例详细自查、严已律己,确保无意疏忽的漏报、错报造成影响提拔任用情况的发生。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对个人事项报告制度持正确的态度,明白“瞒报漏报”和“不报错报”都是对党不忠诚的表现,引导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实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加强监督,确保严肃。一是加强监督检查。组织部门要加强对领导干部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组织部门要把领导干部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情况作为领导班子考核和选人用人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检查活动,以保证此项制度的顺利贯彻执行。二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把关不严,监督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加大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核查力度,对个人事项抽查未完成的,坚决不考察、不上会、不研究,坚决防止有硬伤的人蒙混过关,形成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三是加强抽查核实结果运用。在抽查核实中,要对未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领导干部严肃处理,通过谈心谈话、批评教育、暂缓任用、调查、函询和诫勉等处理,进一步提高领 导干部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让老实人得实惠,让对党不忠诚的干部受处理。使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成为领导干部信念是否坚定、德行是否优秀、品行是否端正的重要衡量标准,是领导干部对党忠诚的试金石。

3、完善制度,寻求创新。要使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高效运行,就要有完善的制度作强力支撑。一是建立“联合监督”制度。依托干部监督信息沟通制度,将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作为党风党纪、评价干部的关键内容,视瞒报事项就是举报信,也是反腐线索。对瞒报个人有关事项房产套数较多、基金股票数额较大,不能止步于停止选拔任用,还应给予组织处理甚至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的还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置。组织部门与纪检部门或检察机关要问题共享,全面介入,综合处置。按照程序把瞒报个人事项情节较重的问题作为违法违纪线索进行纪律监督和法律监督。通过全面彻底的“联合监督”,使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成为干部监督管理的利器。二是建立适当公开制度。从目前情况来看,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对领导干部,尤其是科级干部心理来说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加之当前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存在差距,如果将干部个人、家庭财产等敏感信息全部一次性公开到位,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现阶段实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不能盲目的一开了之,需要合理分析,科学界定,采取逐步试点,循序渐进方式,做到内外有别,稳妥可控。三是建立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电子档案制度。通过更新现有报告手段,建立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电子档案,实现组织部门在机要网络对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分类、分级管理和数据接收移交工作,保证工作连贯性。课题组组长:李 毅

成 员:张丽丽

杨 坤

吕 拓

第四篇:新提任科级领导干部廉政谈话

新提任科级领导干部廉政谈话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6月6日,青阳县举行了新提任科级领导干部廉政谈话会,56名新担任科级领导干部参加了会议,县纪委副书记***主持会议。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出席会议并对新提任科级领导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

***要求新提任科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五个“必须”:即必须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必须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必须始终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必须要有大局意识增进班子的团结和谐;必须始终坚持干干净净履职尽责。

***告诫新提任科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三个带头”、“四个对待”,即带头规范从政行为,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带头管好家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脱离低级趣味,做一个纯洁的人。

***强调,新提任科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遵守《廉政准则》,牢记“八项禁止、52个不准”规定,秉公用权、廉洁 1

从政,坚决反对只讲面子,不讲真话;只讲感情,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不讲党性的错误倾向,保证通过制定科学的制度还权于民,确保权力为人民服务。决不能把权力变成谋私的工具。

会上,对新提任科级领导干部进行廉政知识培训并进行了测试。杜村乡、县安监局新提任科级领导干部代表作了表态发言。

第五篇:为新提任领导干部配送“廉政套餐”

固阳县为新提任领导干部

配送“廉政套餐”

为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增强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能力,固阳县创新举措,提前筑牢“防腐墙”、打好“预防针”、敲响“警示钟”,为新提任领导干部配送“廉政套餐”,切实加强干部的廉政教育管理。

话廉,筑牢“防腐墙”。采取集体谈与个别谈相结合的形式,由县委主要领导、纪委书记和组织部长,对新提任的56名领导干部进行集体勤政廉政谈话。县委主要领导就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廉洁自律开展廉政谈话教育,重点围绕“注重学习提高,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牢记权为民用,做一个服务于民的人;时刻严守小节,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不忘知廉明耻,做一个情趣健康的人”进行。并要求被谈对象将自己近几年来的廉政情况,如实向组织进行全面回顾和反思。同时,对一些重点领域的干部进行了约谈,负责约谈的领导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形势和新任岗位工作特点、廉政风险,帮助检查剖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着重注意的事项,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学廉,打好“预防针”。对新任领导干部进行集体廉政培训,通过收看廉政教育警示片、赠送廉政丛书和廉政手册、发送廉政短信等形式加强对新提任干部的廉政教育。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组织新提任干部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增强他们为民服务的意识。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将条框式的廉政行为规范化为生动形象的案例和情景教育,增强他们的党性修养和廉洁从政意识,提高其拒腐防变的能力。

考廉,敲响“警示钟”。组织新提任领导干部进行廉政知识考试,内容涵盖《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纪法规,测试结束后试题将统一批卷整理,存入本人廉政档案,作为考廉的重要依据,纳入对领导干部考核考察的内容。建立廉政档案,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房产变动情况、配偶子女从业情况、廉政测评情况、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结果、个人及家庭重大事项报告和办理情况、参加廉政教育、廉政事迹及受奖惩情况等。每个新提任的领导干部在履行新的职务时,都要在班子及干部会上进行廉政承诺,同时要向县委、县纪委递交廉政承诺书,向组织做出廉洁从政的承诺。

下载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城召开新提任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

    运城召开新提任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 2011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运城市委对全市207名新提任县处级领导干部分两期进行了专题培训。 这次培训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领导高度重......

    提任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承诺书

    xxx年度 xxx县新提任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承诺 承诺书人:中共xx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签定日期:xxx年xx月xx日新提任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承诺书作为一名新提任的领导干部,本人将认真执行......

    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模版)

    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为了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制定本制度。领导干部有以下行为的均应向巴州国税局和博湖县纪检委报告。对领导干部......

    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为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强化领导干部自我约束意识,促进党风......

    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为加强我公司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特制订本制度。 一、 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适用范围 公司处级以上领导干部。 二、 个人重......

    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穴坊中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为加强对学校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强化党风监督机制,促进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根据教育实际情况,建立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并作......

    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关于领导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一、报告对象 现象两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监察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科级以上干部和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中相当......

    计划生育事务公开制度和事项

    计划生育事务公开制度和事项一、需要村民直接监督的计划生育事项。 1、出生名单、申请再生育村民名单。 2、违法生育处理及执行情况。 3、享受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奖励优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