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职责分工的通

时间:2019-05-14 14:5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职责分工的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职责分工的通》。

第一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职责分工的通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5〕8号 【发布日期】2005-01-14 【生效日期】2005-01-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

(粤府办〔2005〕8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我省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07年底前我省高速公路阶段性建设任务如期完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按照“依法依规、特事特办”的原则,现就各有关部门在加快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中的职责分工问题通知如下:

一、项目业主单位

(一)认真做好项目报批的有关工作,制定专门的工作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前期准备工作时间,同步开展相关前期工作,确保及时出具符合要求的项目报批材料。

(二)于2005年1月30日前完成环保、水土保持、文物、地质灾害、地震安全、林业、农业、压覆矿床等专项评估工作,并报有关部门审批;未办理土地预审的项目,要于2005年1月25日前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

(三)于2005年2月20日前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并取得规划、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的审批意见,一并报省交通厅审核后转报省发展改革委审批或核准。

(四)积极配合省有关部门对上报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审批的事项的跟踪落实工作。

二、省发展改革委

(一)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19号令)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我省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确项目审批、核准有关程序。

(二)对尚未立项的高速公路项目,在省交通厅和项目业主单位上报完备的申请材料后,于20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或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或转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核准);对转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核准的项目,负责会同省交通厅等有关部门以及项目业主单位做好跟踪落实工作,力争在2005年3月底前完成项目的审批或核准工作。

(三)对个别难度大的控制性工程,如江肇高速公路西江特大桥、广珠西线高速公路二期容桂水道特大桥、小榄水道特大桥及软基工程、广梧高速公路二期石牙山隧道、佛开高速公路加宽工程九江特大桥等工程,由省交通、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分别提出行业审查、用地预审、环评意见后,作为独立项目办理审批或核准手续。

(四)对项目所在地的征地拆迁款的使用与支付情况,由省重大项目稽察办会同省监察、财政、国土资源、建设、交通、审计、农业等部门加强检查和监督,确保有关补偿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确保各项征地款的合法、合理使用,防止截留和挪用。

三、省国土资源厅

(一)在接到项目业主单位经县、市国土资源部门上报的资料完备的用地预审申请报告后,于15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查意见及向国土资源部呈报初审意见。

(二)在接到项目业主单位关于建设项目是否压覆矿床的查询申请后,如无压覆重要矿床的,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如压覆重要矿床的,视情况适当延长审查工作时间。

(三)在接到地质灾害评估单位备案申请及评估报告审查意见后,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登记工作。

(四)负责协调组织用地单位于2005年3月底前上报完备的用地报批材料,并于2005年8月底前按规定程序做好用地(控制性先行用地或整体用地)报批工作,满足项目开工要求。省交通厅以及项目业主单位予以配合。

四、省交通厅

(一)积极配合项目业主单位和省有关部门做好项目的上报和审批工作,并做好有关跟踪落实工作;协调或配合协调解决项目报批中出现的问题。配合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对上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审批和核准的事项的跟踪落实工作。

(二)督促项目业主单位抓紧开展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招投标工作,力争在2005年6月底前完成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工作,确保所有项目在2005年底前开工建设。

五、省水利厅

在接到项目业主单位报送的资料完备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送审稿后,于15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评审;在接到水土保持方案报告报批稿15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工作。

六、省文化厅

(一)在接到项目业主单位报送的资料完备的文物调查和评估报告后,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工作。

(二)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对项目沿线可能存在的文物埋藏提出处理建议;在项目征地红线确定后的1个月内完成文物普查工作,确需挖掘、保护文物的,于3个月内完成有关工作,移交工程用地。

七、省环保局

(一)在接到项目业主单位按规定程序报送的资料完备、符合审批要求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等文件后,于7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或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工作。

(二)对上报国家环保总局审批的事项,负责做好跟踪落实工作,力争国家环保总局在2个月内批复。

八、省林业局

(一)在接到项目业主单位按规定程序报送的使用林业用地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完备齐全的征占林地申请材料后,于7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或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工作。

(二)对上报国家林业局审批的征占林地事项,负责做好跟踪落实工作,力争国家林业局在2个月内批复。

九、省地震局

在接到项目业主单位报送的资料完备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后,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审定和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等工作。

十、广铁集团

在接到项目业主单位报送的达到初步设计深度,包含拟采用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资料完备的邻近、跨(穿)越既有铁路建设技术方案报告后,于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工作,并给予答复。

十一、省广电集团

在接到项目业主单位报送的资料完备的电线、电缆拆迁方案报告后,于3个月内完成审批工作,并于项目开工前完成110千伏、220千伏或500千伏高压线的拆迁工作。

十二、各级人民政府

(一)要积极主动支持项目业主单位、各有关部门做好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各项工作,负责协调解决辖区内高速公路建设中需政府出面协调解决的有关问题。

(二)要严格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实施办法的通知》(粤府办〔2003〕46号)等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征地拆迁补偿的各项工作。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一月十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B2(模版)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4〕102号 【发布日期】2004-11-12 【生效日期】2004-11-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

(粤府办〔2004〕102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下称《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4〕24号)和《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粤府〔2004〕83号,下称《意见》)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省有关单位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的职责分工问题通知如下:

一、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积极研究科学界定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事权,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决策程序以及行政决策的监督制度和机制,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省府办公厅,省编办、监察厅、法制办,广东行政学院、省社科院)

二、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一)围绕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按照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做到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统一,立法进程与改革进程相适应。(省法制办会同有关部门)

(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实行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立法征求意见制度。研究建立有关听取和采纳意见情况的说明制度。探索建立有关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省法制办会同有关部门)

(三)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方便公众对公开的政府信息的获取、查阅。(省府办公厅,省法制办、信息产业厅、财政厅)

(四)建立健全政府规章修改和废止的工作制度以及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和定期评价制度。(省法制办组织有关部门)

三、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科学划分和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科学、合理设置政府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实现政府职能、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加强对各级行政机关职能争议的协调。(省编办、法制办)

(二)完善各类市场监管制度,确保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能,保证市场监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打破部门保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研究进一步转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方式,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省发展改革委、工商局、物价局、质监局、经贸委、劳动保障厅、外经贸厅、信息产业厅、建设厅、国土资源厅、食品药品监管局、金融办)

(三)研究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实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能分开的具体措施,加强对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引导和规范。(省编办、发展改革委、人事厅、民政厅、国资委、外经贸厅、工商局、财政厅、监察厅,广东行政学院、省社科院)

(四)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省劳动保障厅、卫生厅、民政厅、人事厅、财政厅、发展改革委)

(五)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省府办公厅组织有关部门)

(六)建立健全有关集中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和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规范政府资金和投资管理,实现规范的政府预算和支出。(省财政厅、审计厅、发展改革委)

(七)清理和规范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收费。(省物价局、财政厅)

(八)规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和津补贴,解决同一地区不同行政机关相同职级工作人员收入差距较大的矛盾。(省人事厅、财政厅)

(九)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减少行政许可项目,规范行政许可行为,研究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省发展改革委、监察厅、编办、法制办会同有关部门)

(十)加快电子政务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上网工程的建设和运用,扩大政府网上办公的范围,逐步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省府办公厅,省编办、信息产业厅、发展改革委)

四、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一)研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继续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完善行政执法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省编办、法制办、财政厅、监察厅会同有关部门)

(二)建立健全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监督检查记录、证据材料和执法文书进行立卷归档。(省法制办组织有关部门)

(三)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清理、确认并向社会公告行政执法主体。(省法制办、人事厅、编办)

(四)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抓好对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权的依法核准、界定和公告工作,科学设定行政执法岗位,规范行执法程序。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探索建立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奖惩机制和办法。(省法制办、编办、监察厅、人事厅)

五、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

(一)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探索解决民事纠纷和劳动争议的新机制。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和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探索建立信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相衔接的机制以及社会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分析制度,提高政府预防和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稳定。(省司法厅、信访局、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劳动保障厅、法制办)

(二)进一步规范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责任及信访事项的办理程序、要求,促进信访事项及时有效解决,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依法维护信访秩序,确保社会稳定。(省信访局、监察厅)

六、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一)完善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制度和机制,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改进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方式,实行事前审查与事后备案相结合,研究建立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前置审查和统一发布制度;总结推广政府法制机构设立政府法律顾问室的做法和经验。建立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出异议的处理机制和办法。(省法制办)

(二)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严格执行有关行政复议程序和工作制度,加强行政复议机构的队伍建设,提高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素质,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探索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的新方式、新举措。完善行政复议责任追究制度。(省法制办、监察厅)

(三)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制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得赔偿。建立健全行政补偿制度。(省财政厅、法制办)

(四)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行政赔偿程序中的听证、协商、和解制度。(省法制办、财政厅)

(五)建立健全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经常性监督制度,探索层级监督的新方式,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省监察厅、法制办,省府办公厅)

(六)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确保专门监督机关切实履行职责,依法独立开展专门监督,并与检察机关密切配合,及时通报情况,建立各监察机关之间的联动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能。(省审计厅、监察厅)

(七)探索拓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渠道,完善监督机制,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监督创造条件。完善群众投诉、举报违法行政行为的制度,及时纠正和查处违法行政行为,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研究建立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依法及时作出处理的工作机制。(省监察厅、省府办公厅,省信访局、法制办)

七、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

(一)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对领导干部进行依法行政知识培训。探索对领导干部任职前实行法律知识考试的制度。(省人事厅、法制办、司法厅)

(二)进一步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强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通用法律知识以及专门法律知识等依法行政知识的培训。(省人事厅、法制办、司法厅)

(三)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把依法行政情况作为考核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省人事厅、法制办)

(四)采取各种形式,加强普法和法制宣传,增强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意识,积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逐步形成与建设法治政府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省司法厅、法制办)

八、完善措施,切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一)研究建立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贯彻《纲要》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对贯彻落实《纲要》不力的,要严肃纪律,追究有关人员相应的责任。(省府办公厅,省监察厅、法制办)

(二)研究建立各级人民政府定期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以及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的具体办法。(省府办公厅,省法制办)

(三)研究切实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确保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并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省编办、财政厅、法制办)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常抓不懈。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纲要》和《意见》以及本通知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妥善安排,狠抓落实。各牵头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统筹协调的职责,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好所承担的任务。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创新流通模式形成的现代流通新业态,是我省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推动全省电子商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注重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依托我省产业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服务支撑体系,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电子商务又好又快发展,为促销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二)发展目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应用领域明显扩大,交易额持续快速增长。到2015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比2010年翻两番,突破3.2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超过10%;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市场辐射力明显增强,涌现出一批国内外知名、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和产业集聚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地位基本确立,东西北地区电子商务加速发展。

二、加快培育一批电子商务平台和网商

(三)加快发展网络零售平台。重点发展企业与消费者间的网络零售(B2C),规范发展消费者间网络零售(C2C)和网络团购。支持建设若干个在国内领先、特色鲜明、定位清晰、错位发展的大型网络零售平台。打造一批以网络交易为核心、以供应链管理为支撑,网络零售平台与网络新“广货”品牌协同发展的网络零售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大型快递、物流企业利用物流配送优势发展网络购物平台。

(四)大力发展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依托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着力在电子产品、家电、陶瓷、服装、家具、灯饰、皮具等优势产业领域发展壮大一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重点支持广东商品国际采购中心发展行业电子商务。鼓励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向社会开放,引导现有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向集交易、支付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支持规范发展钢铁、煤炭、塑料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

(五)培育发展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培育一批交易商品类别齐全、市场覆盖面广、特色明显的大型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大型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集团利用会员及资金等优势,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打造大型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依托我省外贸和品牌优势,支持打造一批高端的跨境综合电子商务平台。

(六)发展壮大网商队伍。优化网商发展环境,推动创建网商发展集聚区,支持大学毕业生、个体工商户通过电子商务创业,壮大我省网商队伍。积极开展培训教育,指导和支持网商提升整体运营水平,由“创业团队”、“家庭网商”向管理先进、设施完备、制度完善的现代电子商务企业转型。大力挖掘和推介一批网商成功案例,宣传推广网商发展成功经验。

三、大力普及和深化电子商务应用

(七)实施“广货网上行”工程。深入推进“广货网上行”活动,大力推介我省电子商务平台、网上商城和广货网店,推动“万家名优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上网触电”,提升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和影响力。进一步完善广货网上行官网,打造广货电子商务综合门户。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树立广货网上行“实惠、优质、安全”的品牌形象,在全省形成应用电子商务的良好氛围。

(八)支持制造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支持制造业企业通过第三方零售平台开设旗舰店、专卖店,开展网络直销、网上订货等业务,开拓网络零售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建平台。积极培育发展面向制造业企业的电子商务外包服务。指导大型骨干制造业企业发展供应链电子商务,提高供应链协同和商务协同水平,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九)支持传统商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支持传统大型商贸企业利用品牌信誉、采购分销和运营管理优势,通过自建、收购、兼并等方式建设网上商城,开展“线上市场”与“线下市场”良性互动的网络零售业务(O2O)。鼓励大中型批发市场的商户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销售。

(十)推动中小微企业应用电子商务。鼓励中小微企业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在线采购、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中小微型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水平。培育一批集报关、退税、汇兑、国际物流、海外仓储等服务于一体的外贸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为中小微企业开展国际电子商务特别是外贸零售电子商务提供支撑。

(十一)拓展电子商务应用领域。推动电子商务向物流、会展、旅游、教育、医疗、农业、文化、数字出版、服务贸易、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领域拓展,大力发展网上展会、电子旅游、网络教育、网上医院、网上菜市场、社区电子商务等电子商务应用。鼓励电子商务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药品采购等公共领域推广应用,研究建设全省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平台。

四、完善电子商务发展支撑体系

(十二)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标准化工作。加强电子商务标准化研究,制订广东省电子商务标准体系规划,抓紧出台网络(电子)发票管理规范、电子支付互联互通与安全保障规范、投诉举报处理规范、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等标准规范。加快开展电子商务标准化试点和应用,通过标准化促进电子商务规范化。

(十三)加强认证和信用建设。完善电子认证体系,强化电子商务数据安全保障。推进跨境数字证书互认,积极推动粤港澳数字证书互认互通。支持信用调查、认证、评估、担保等中介组织对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开展独立的网络消费信用评价,强化电子商务信用信息与其他社会领域信息的对接和共享,打造线上线下信用互通的电子商务信用服务平台。完善电子商务纠纷处理、争议调解、法律咨询等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公平交易环境。

(十四)增强电子支付能力。推进第三方支付平台建设,鼓励支付服务机构提供基于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多终端的支付服务,推动形成多元化的电子支付体系,促进电子支付服务健康发展。

(十五)提升物流协同水平。加快推动物流信息化的普及应用,构建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增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协同能力,形成电子交易和实物配送融合发展的格局。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物流企业对接,支持有条件的大型电子商务企业适度自建物流配送体系和物流基地(中心)。

(十六)加强专业服务机构建设。培育引进一批电子商务服务商,支持其整合国内外电子商务资源,以产业集群、专业镇等为重点,提供策划、设计、代运营、物流、信用、认证、安全、咨询、培训等一站式电子商务服务,帮助传统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五、推动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十七)推进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快推动云计算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广泛应用,积极研发、推广适用于电子商务的射频识别、二维码、红外感应器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整体应用,鼓励电子商务运营商与物联网企业加强对接,提高电子商务智能化水平。大力推进无线网络的普及。

(十八)推动经营模式创新。支持发展制造业网络直销(M2C)、社交网推广、网络团购、物联网应用等电子商务新模式,积极探索发展“线上营销、线下成交”、“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等经营模式。支持开展网络拍卖、数据托管、数据分析、网上培训等新业务。

(十九)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积极发展基于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更加个性化、实时化、社交化、精准化的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大力支持电子商务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提供商和金融服务机构的对接,拓宽移动电子商务覆盖面。探索构建面向全国的移动支付体系和结算中心。

六、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二十)培育引进电子商务龙头示范企业。培育和引进一批技术先进、商业模式新、规模大、资源整合力强、辐射范围广的电子商务标杆企业。重点支持国家和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吸引国内外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区域总部、技术创新中心、服务中心和营运中心落户广东。

(二十一)打造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城市。重点支持我省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基地或园区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开展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加快建成一批国内知名的集研发、设计、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重点支持条件成熟的地市创建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城市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支持建设一批电子商务创业园,打造中小电子商务企业孵化器。

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二十二)强化财政支持。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在我省注册的标杆性电子商务企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知名品牌。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认定为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并按规定给予资助。对新引进的知名电子商务企业总部,给予一次性奖励。以电子商务企业当年实际缴纳入库的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省级实得部分的一定比例为标准,从省财政专项资金中对其总部企业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措施另行制定。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要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地政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安排专项资金,出台相应奖励措施,扶持电子商务发展。

(二十三)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电子商务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符合税法规定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的50%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积极研究解决物流企业代理采购、电子商务税收管辖、税务登记和电子发票应用等相关问题。符合规定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可优先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二十四)加强融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采用无形资产和动产质押融资方式,扩大电子商务企业贷款抵质押品范围,探索发展网络联贷联保等中小企业网络融资产品。支持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境内外证券市场融资,符合条件的可列为重点上市培育企业。支持和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引入风险投资、战略投资,发行电子商务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推动设立广东省电子商务风险投资基金。

(二十五)加强用地支持。各地级以上市的用地计划指标要优先保障本地电子商务标杆企业扩大经营、国内外龙头电子商务企业落户和重大电子商务项目建设。用足用好“三旧”改造政策,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情况下,鼓励利用空置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发展电子商务园区,在不改变用地主体、不重新开发建设等前提下,其土地用途可暂不变更。

(二十六)加强人才支持。加大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努力建设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队伍。鼓励和支持电子商务行业企业与省内高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合作,加强电子商务学科专业建设,共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培养精通电子商务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将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领军型人才和创新科研团队优先纳入省“珠江人才引进计划”、“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项目。国家和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聘用的部门经理以上人员,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二十七)降低准入门槛。创新登记注册服务方式,进一步放宽电子商务企业市场准入条件,允许企业在登记注册时冠“电子商务”行业名称。降低电子商务企业出资最低限额,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允许电子商务企业注册资本分期缴付,注册资本首期最低可缴纳20%,其余2年内缴足。

(二十八)完善配套措施。加强电子商务相关行业组织建设,落实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自律、统计、监测、技术推广、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作用。加快研究我省电子商务统计指标体系,积极开展统计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研究出台广东省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明确中长期发展方向和任务。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打击网络制假售假,引导电子商务规范有序发展。大力宣传我省支持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推广普及电子商务应用。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尽快出台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备注:此信息摘自官网,仅供参考www.xiexiebang.com_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范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省各地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快我省林下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

我省林地面积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1%,农村山区人口多。在广大山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以及森林景观综合利用等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掘农村经济新增长点,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带动山区扶贫开发;有利于改变过去单一木材经营格局,延伸林业产业链,加快林业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发挥林下经济见效快的特点,克服林木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问题,实现林地产出长短结合,以短补长,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巩固林改成果;也有利于广大农民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保护林业生态,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林下经济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的,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推动林下经济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绿色增长、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科学利用。以生态目标为第一位,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在保证森林资源安全的前提下,优先开发利用经济林和用材林地林下资源。在维持和提高生态功能的前提下,依法科学合理利用生态公益林发展林下经济。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紧密结合各地自然环境和市场经济条件,合理选择发展模式和发展项目,宜种则种,宜养则养,聚集生产要素,重点培育区域化的特色产业。

3.政策扶持,集约经营。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发展特色经营品种的种苗繁育基地和带动农民发展的龙头企业,确保农民得到实惠。实施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开发,注重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配套发展,加快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经营体系。

4.机制创新,持续发展。坚持机制创新,加快龙头企业、示范基地、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扶持龙头典型,抓好大户带动,发挥龙头带动、示范引导的作用,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引导林下产业科学发展,提高林下经济综合效益。

(三)总体目标。努力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生产基地;促进林下资源、技术、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创立特色品牌产品;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构建生产、加工、销售、经营配套完善的产业链;逐步建立不同区域的主导产业,形成“一区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林下产业发展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林下经济产值和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实现稳定增长,林下经济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显著提高。力争到2015年,全省发展林下经济面积2800万亩以上,林下经济产值450亿元以上。

三、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任务

(一)科学制定规划,统筹协调安排。各地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林地资源、农村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等相关规划,科学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把发展林下经济与森林资源培育、生态公益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林下经济与林业生态协调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从实际条件出发,分区域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模式。

(二)建设示范基地,带动产业发展。各地要加快培育森林食品、森林药材、森林旅游等不同类型、独具特色的林下经济基地,突出抓好2—3个连片规模大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林地面积10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要重点扶持建设1—2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大林下经济产品营销和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拓展产品市场。通过典型示范,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发展模式。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和大户参与发展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现代产业化示范基地、现代示范园区、“一区一业”、“一村一品”等建设活动,打造一批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林特产品生产基地。鼓励企业等在贫困地区建立基地,辐射带动贫困农民通过发展林下经济致富。

(三)优化林下经济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优化林下经济结构,支持发展市场短缺品种,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帮助相关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大力发展林业循环经济,促进林业资源高效、无害、综合利用。开展林下经济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工作。加强质量保证,确保产品使用和食用安全。在优化森林生态效益的基础上,鼓励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森林旅游、生态休闲项目。

(四)提高科技水平,加强技术指导。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科技扶持和投入力度,加强适宜林下经济发展的主导产品和优势品种的研究与开发,加快林下经济植物品种收集、评价与筛选、种苗繁育技术与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推动农民、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重点开展良种选育、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治、产品采收加工、储藏保鲜等技术研究开发和组装配套、先进实用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建立和完善林下经济产品生产、检验检测与质量标准体系。搞好林下经济的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强化农民自主经营能力。加快构建科技服务平台,加强技术指导,提供政策、法律、技术等咨询服务。

(五)加快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和相关专业协会,提高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共同参与的林下经济发展局面。加快林业产权交易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林权交易机制,规范林地林木流转,为农民提供林权评估、交易、咨询等服务。

(六)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引导产销衔接。积极培育林下经济产品的专业市场,加快市场需求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流通网络。鼓励“万村千户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利用农村流通网络优势,充分发挥农家店“一网多用、双方流通”的综合服务功能,及时、便民、统一收购当地特色的林下产品,促进林下经济产品流通模式多元化发展。依据“信息兴农”工程,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及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利用网上交易功能拓展市场范围,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现代流通方式向林下经济产品延伸,促进贸易便利化。

(七)加强林权保护管理,强化日常监督。进一步做好林地勘界、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切实维护林权证的合法权益,为林地林木流转、开展林权抵押,破解林农融资难打好基础。加快制定《广东省林权保护管理办法》,依法加强林地林木流转管理,建立健全林地林木流转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依法执行林木采伐制度,严禁以发展林下经济为名擅自改变林地性质或乱砍乱伐、毁坏林木。充分考虑当地生态承载能力,适量、适度、合理发展林下经济,注意防止造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防范森林火灾。

四、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加强对林下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

各地要建立林下经济发展协调机制,把林下经济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任务,完善政策措施,精心组织推进。要实行领导负责制,层层明确责任,并将其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督促指导,严格落实奖惩;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加强宣传,充分发动农民广泛参与,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二)建立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协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充分发挥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形成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合力。林业部门要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林下经济发展和相关督促检查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大力支持林下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经济和信息化、科技、林业、农业、旅游等部门要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广应用及政策、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扶持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等重点项目;水利、交通运输、电力等部门要支持发展林下经济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各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优先安排,为林下经济的发展创造基础条件;扶贫部门要将林下经济发展与产业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氛围。

(三)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要加快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企业和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对林下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与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通过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支持林下经济优势产品集中开发。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落实《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管理办法》规定的林下经济贷款贴息扶持政策。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水利、农业、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扶贫等部门要结合各地林下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相关资金渠道,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支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的作用,促进林下经济技术推广。对符合小型微型企业条件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合作林场等,可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符合税收相关规定的农民生产林下经济产品,应依法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申请国家相关扶持资金。

(四)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加大对我省林下经济发展的有效信贷投入,拓宽融资渠道,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户充分利用我省各类政策性贴息贷款项目的信贷支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林农小额信用贷款、林农联保贷款以及林业保险等业务,开发并积极推广以林权为抵押标的的金融产品,丰富信用增级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本实施意见的具体办法,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目标任务和各项工作要求落实到位,推动林下经济健康发展。

(备注:此信息摘自官网,仅供参考www.xiexiebang.com_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工作的通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5〕40号 【发布日期】2005-04-22 【生效日期】2005-04-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工作的通知

(粤府办〔2005〕40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过近几年的严打整治,我省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具有涉及地域范围广、参与人数多、人员构成复杂,以及隐蔽性强、流动性大、发展蔓延快、易于反复的特点,部分地区虽经多次打击仍然存在死灰复燃的现象。为有效遏制传销和变相传销在我省的蔓延势头,维护社会稳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工作协调机制

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工作事关我省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环境,事关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和谐广东的大局。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的危害性以及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克服厌烦和畏难情绪,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统一部署,紧密联动,确保打击传销工作思想不放松,力量不减。要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维稳及综治委、公安、工商等部门参加的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工作协调机制,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发挥主力军作用,各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要积极配合,形成社会参与、综合整治的工作格局。落实好各级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工作机构和人员,保障必要的办公条件。切实做好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工作经费的保障工作,将有关工作经费列入同级地方财政预算。

二、实行属地管理,落实领导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

坚决贯彻落实张德江同志关于打击传销活动“要实行属地管理,省里指导督查”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市为单位完善综合整治的工作格局。各级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有关部门负相关责任,确保目标一致,权责明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按照省维稳及综治办《关于把打击“六合彩”等私彩赌博、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工作纳入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查考评的通知》(粤维稳及综治委〔2004〕 9号)要求,把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工作纳入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查和考评的范围,对因工作失职、管理松懈、措施不力等,导致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猖獗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打击合力

各级政法委要积极组织和协调同级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开展工作。维稳及综治办要把此项工作内容纳入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查考评范围,切实落实“一票否决”制度。

工商部门对利用传销进行的各类经营活动进行查处,公安机关配合行动。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公安机关负责对经济诈骗性质的变相传销,以及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进行查处,工商部门配合行动。

检察院、法院分别负责做好对涉嫌犯罪的传销和变相传销组织及其头目、骨干开展侦察、批捕、起诉、审判工作。

银行监管机构负责认定利用传销和变相传销形式进行非法集资的行为,并组织各有关商业银行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对传销人员往来账目、资金进行查询、暂停结算、查封等工作。

经贸部门要把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工作纳入我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加大对新型营销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法制部门牵头做好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适用法律法规依据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监察部门要监督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基层组织认真履行职责,对传销和变相传销情况严重和整治不力的地区,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税务部门负责对传销组织及其策划者、组织者的偷、漏税行为进行税务稽查。

教育部门负责督促学校做好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宣传,防止传销和变相传销组织向学校渗透。

交通部门负责组织对车站、码头、港口以及交通运输环节的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的宣传和疏导工作。

民政部门要把预防、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工作列入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宣传部门要引导各新闻媒体曝光各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典型事例,增强广大群众对传销和变相传销危害性的认识,自觉抵制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

四、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确保各项工作整体推进

(一)继续实行分级管理的体制,做好重点地区的专项整治工作,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社区、镇、村等重点部位的联防联控。省打传办要按照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情况的严重程度,将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分为四类地区,一类地区是严重地区;二类地区是较重的地区;三类地区是一般地区;四类地区是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较少,甚至无传销活动的地区。省主要对一类、二类地区实施重点督办和检查。省打传办根据考核结果对21个地级以上市实行动态分类管理,督促列入一类、二类和三类地区的地市施行工作报告制度。

(二)做好督查考核工作。各地要参照省的考核标准,将辖区内的市、县(区)分类划分,采取层级考核的方式,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在重点区域挂点督查。

(三)逐级落实出租屋和外来人员管理责任制。各级公安机关、维稳及综治办、工商等有关部门,要根据公安部、中央维稳及综治办、国家工商总局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租房屋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公通字〔2004〕83号)要求,落实责任,加大对出租屋等重点区域的整治力度。发挥居(村)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作用,加强社区管理。居(村)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要及时报告传销活动情况,并将有关工作作为考核居(村)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干部的重要内容。

(四)积极查办大案要案。充分发挥公安机关“110”和工商部门“12315”投诉举报电话的作用,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现并查处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采取各种措施,加大侦察力度,积极抓捕传销头目和骨干,取缔传销网络,公开处理一批骨干分子。要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大案要案,依法重点打击利用传销活动进行的非法经营、经济诈骗等违法犯罪,严厉打击带黑社会性质的传销组织以及暴力抗法分子。

(五)依托现有网络信息平台组建省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工作信息系统。省打传办组织工商、司法等部门依托现有红盾网、金盾网及各级政府网络,尽快组建省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工作信息系统,并负责督促有关部门采集被查获传销人员的基本信息。

(六)区别对待,做好各类传销人员的分类处理工作。对参与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的有关人员,要依据其行为性质区别对待,既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或民事责任,又要积极争取有关人员的向善转变。对受骗参与传销的大多数群众,以教育为主,做好解救或遣散工作,使其自觉停止传销活动。

五、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不断拓展宣传空间,扩大宣传对象,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做好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的宣传工作。具体做到“四进”,即进学校、进工厂(工业区)、进社区(村)、进人才市场。特别要花大力气做好关键时期、重点地区和重点场所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给传销人员家乡一封信”的工作,揭露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的诈骗本质。要对大要案件和典型案例进行曝光,震慑违法分子,教育广大群众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识别能力,为杜绝传销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四月二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职责分工的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职责分工的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