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析、化验及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分析、化验及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目的
为保证分析、化验及实验仪器设备的有序购置、合理配置、正常使用和维护、维修、报废等工作的有效开展,满足过程检测、产品质量检验的要求,加强和规范仪器设备的管理,发挥分析、化验及实验仪器的最大效能,制订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分析、化验及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调试、验收、运行检查、流转、维护、维修、报废的管理。2 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仪器设备的采购、配置、使用、维护、维修及报废。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检化验设备及气体分析设备。3 引用文件
Q/ST-G07-045 设备管理职能 Q/ST-G07-003 设备资产管理制度
Q/ST-G10-001 设备安装、调试、验收、交接管理制度 4 定义
本办法中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荧光仪及其附属设备、光谱仪及其附属设备、碳硫仪及其附属设备、煤气分析仪、图像分析仪、氮氧氢分析仪、定硫仪、气相色谱仪、铁矿石冶金性能综合测试装置、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等用于分析、化验的实验仪器设备。5 职责
5.1 装备部作为仪器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其职责:
a)负责仪器设备的资产管理工作;
b)负责仪器设备技改、大、中、项修等委外维修的监督、服务; c)负责仪器设备的报废和购置计划的管理; d)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的制定及修订。5.2物资部负责仪器设备的采购及验收,其职责:
a)负责新购仪器设备的招标采购、开箱验收; b)负责新购仪器设备的资料收集及归档;
c)新设备购置进厂后,负责组织设备厂家对使用单位、技术部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d)负责仪器设备报废后的处置;
e)当质保期内仪器设备出现质量问题,负责组织、联系供货厂家处理问题。
5.3技术部是检化验仪器设备的专业技术管理部门,其职责:
a)检化验设备的配置(如型号、规格、数量、厂商等),无论工程、技改或年度零购,由技术部制定配置方案(包括技术协议的签订)和意见,配置时要平衡公司相同或相近仪器设备的数量、备件等; b)负责新购仪器设备安装条件的确认工作;
c)负责编制、修订检化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及其他标准等相关作业文件;
d)负责对公司分析、化验及实验仪器的精度进行抽检; e)负责仪器设备的故障处理、报废鉴定,出具鉴定报告;
f)负责监督、指导使用单位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校验工作,确保仪器设备运行正常,检测、分析数据准确、可靠;
g)负责新购、技改、大修仪器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的验收。5.4使用单位要保障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日常维护,其职责:
a)提出仪器设备的购置需求和大、中、项维修申请;
b)按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使用分析、化验及实验仪器,客观公正地出具检测数据;
c)按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进行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d)积极配合仪器设备的验收、检查、维修及报废的管理工作。6 仪器设备的采购与验收 6.1 购置仪器设备程序 6.1.1 仪器设备的申报与购置
仪器设备的购置必须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技术部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评审,提供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报告,并制定仪器设备的配置方案,由装备部进行备案、审核,装备部审核后报公司领导批准,批准后由物资部负责采购。可行性论证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仪器工作任务的必要性及工作量预测分析,属于更新的仪器设备,使用单位要提供原仪器设备发挥效益的情况;
b)所购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包括仪器设备适用范围,所选品牌、档次、规格、性能、价格及技术指标的合理性; c)所购仪器设备的附件、零配件、软件配套设备情况; d)仪器厂家的服务态度及响应速度; e)仪器设备工作人员的配备情况;
f)安装场地、使用环境及各项辅助设施的安全、完备程度; g)效益预测及风险分析。
6.1.2物资部负责签订采购合同,需要招投标的由物资部组织,并负责采购合同商务部分的确认和签订,根据使用用途由技术部和使用单位共同签订技术协议。
6.2 仪器设备的验收
6.2.1设备到货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周密的安装验收方案,阅读消化技术资料,熟悉仪器性能、技术指标,准备场地和测试仪器、辅助设备及专用工具,进行操作及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等。
6.2.2设备到货后,物资部应在三日内组织物资部、技术部、装备部、使用单位开箱验收,依照装箱单清点随机配件、附件、工具和技术资料,并认真填写“开箱验收单”,参加开箱验收的人员履行签字手续,办公室收集、整理、归档。
6.2.3安装调试完成后,仪器设备厂家出具安装调试报告,技术部、物资部、装备部管理科与使用单位共同对仪器性能及各指标进行审核验收,并签字确认。安装调试报告交装备部管理科备案。
6.2.4在安装、调试与验收过程中,如发现有质量、数量指标等不符技术要求的问题,物资部应及时联系供货厂家,根据技术部与使用单位的处理意见,物资部负责办理相关事项。7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7.1 岗位操作人员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及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7.2 一般情况下,仪器设备24小时连续运转的,使用寿命应不少于7年,仪器设备配置备用设备的情况下使用寿命不少于10年,涉及上级部门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复检不合格的,使用寿命以上级部门出具的检定意见为准。
7.3 各种仪器设备的备件的提报与准备,由各使用单位根据自身的情况自行决定,各生产厂及其他有关使用单位要在公司内部或与周边企业做好调剂备件的沟通,在保证设备运行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备件储备成本。7.4 所有仪器设备,严禁从事规程以外的工作。
7.5所有仪器设备的校验应依据厂家的手册为准,如因故障诊断需要可以缩短校验时间。8 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
8.1 使用单位是设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设备的随机技术资料和操作规程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发生的一般故障首先由各使用单位自行排除、确认,无法排除的由使用单位向技术部提交维修申请,技术部安排技术人员组织处理。技术部无法处理的,由使用单位或技术部向装备部提交委外维修申请单,装备部负责联系设备厂家工程师现场技术服务或送修。
8.2对仪器的检测精度有显著影响的光路、真空、恒温、检测系统及仪器参数设定分析软件中的重要系统文件、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等重要部件或数据,除上级主管部门或设备厂家的专业工程师外,其他任何人不得随意拆卸或改动,其他部件的维修须经技术部确认后各使用单位方可自行维修。8.3技术部根据仪器状况随时确定、调整小、中、大修周期及具体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年对仪器设备做1~2次的年度维护。
8.4在质保期内的仪器设备,如发现存在质量问题,使用单位应及时向技术部、物资部反映,并将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现象书面报送技术部、物资部,技术部负责出具判定意见,并将最终处置意见反馈给物资部,物资部负责联系厂家按照合同办理维修、换货、退货、索赔等事项。9 仪器设备的报废管理
9.1报废是指经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进行科学技术鉴定,并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鉴定为不合格,已不能继续使用,需进行产权注销的一种资产处置方式。
9.2 符合报废条件的,资产处置根据公司设备管理办法执行。
9.3 由于操作、维护、维修不当,导致仪器设备报废的,按照《事故管理条例》考核有关单位和责任人。10 考核
10.1 岗位操作人员违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扣罚责任人200元,扣罚班组长或分管技术人员100元。
10.2使用单位因仪器设备的管理不到位而产生故障的,扣罚仪器所在岗位的班组长200元,造成事故的按公司《事故管理条例》执行。
10.3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并且无法排除的,不及时上报使用单位负责人或装备部的,扣罚分管技术人员200元。10.4 使用单位每年必须为仪器设备安排保养维护计划,并严格落实设备年度维护计划,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
10.5 因仪器操作不当、维护不及时造成设备故障,请厂家服务时装备部必须分清操作、维护责任,并按公司《事故管理条例》考核相关单位和责任人。
第二篇: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1、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学院的仪器设备属国有财产,是保证学院教学、科研等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第二条 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应贯彻“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 ” 的原则,做到合理配置、物尽其用,提高完好率和利用率。
第三条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是学院仪器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其设备管理的主要职责是:
1.根据学院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需要编制仪器设备购置计划。
2.对仪器设备占有、使用单位进行督促、检查,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
3.负责仪器设备的计划管理、帐务管理、档案管理、维修管理、使用调剂、报废处理和投资效益考核。
4.制定仪器设备采购方案,组织采购供应。
5.负责仪器设备数据报表的编制工作。
第二章 仪器设备范围的界定、分类与计价
第四条 仪器设备的范围界定:
1.能独立使用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单价在 500 元以上的一般仪器设备及单价在 800 元以上的专用仪器设备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
2.单价在 500 元以下的一般仪器设备及单价在 800 元以下的专用仪器设备列入低值仪器设备管理范围,不入固定资产帐。
3.一般仪器设备指教学、科研、办公和业务通用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工具、配套家俱等。
.专用设备是指各种具有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包括各种仪器和机械设备、医疗器械、文体设备等。
第五条 符合第四条规定的自制、捐赠或调拨的仪器设备,均应计价列入资产帐。
第六条 仪器设备的分类,以国家教育部 1993 年编制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目录及编码》为准,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应按此分类编号、入帐、建卡。
第七条 仪器设备的计价
1.计价
(1)建造、购入、调拨和捐赠的仪器设备,分别按造价、购价、调拨价、捐赠价入帐。
(2)自制的仪器设备,按加工费、材料费的总价入帐。
(3)仪器设备的运杂费,一次性安装费计入固定资产价内。
(4)仪器设备价值不明且无法查明其原因的,可依据实际情况估价入帐。
(5)按规定支付的车辆购置附加费及社控费计入固定资产价内。
2.仪器设备价值的增减变动
仪器设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增减其原值:
(1)原有的仪器设备,因加工改造而增加附(部)件数量、使用功能或提高质量时,按所开支的成本费增加原值。
(2)成套设备因毁坏或拆除其原有部分时,应减少其原值。
(3)仪器设备的维护或修理,不管开支多少,均不增加固定资产原值。
“仪器设备”原值的增减,均有设备管理科负责办理,并及时通知财务处调帐,保证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第三章 仪器设备的计划管理与购置
仪器设备的购置经费实行预算制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按照学院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需要,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于每年年底向经费主管部门和院长提报下一所需购置仪器设备经费预算。学院仪器设备经费来源包括:国拨经费(教学、科研、专项等)、自筹经费(捐赠和各种基金)、自有资金等。
第九条 计划管理
1.计划编制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组织需求单位根据教学、科研、行政办公等工作需要和经费情况,编制仪器设备购置计划。
2.计划审批
利用预算经费、专项经费购置单价在 1 万元以下的仪器设备,由申请部门或项目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审核,院长审批。利用预算经费、专项经费购置单价在 1 万元以上 10 万元以下的仪器设备,申请单位应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提交论证报告,由申请部门或项目负责人签署意见,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审核,呈主管院长和院长批准。
无论利用何种经费购置单价在 10 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申请单位应提交可行性论证报告,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组织有关专家对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全面、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呈报主管院长和院长审批。
3.计划的调整与变更
由于计划提报单位任务变更或预测不准确,需对仪器设备规格、型号作变动时,应及时按原报批程序办理购置计划的增减、调整手续。计划提报单位未及时办理变更手续,采购供应部门已按原计划订货或进货而造成的损失,由计划提报单位负责。
4.根据教学、科研需要,确需自制仪器设备的应在提报购置计划的同时提出申请(包括图纸资料,经费预算,关键配套器材,加工条件以及计划完成日期等),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审批后方可施工。完成后由本单位组织三人以上技术鉴定小组进行鉴定,确已达到技术设计指标且运行质量可靠的,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组织专家验收,核实经费开支,设备科登记固定资产帐。
第十条 设备购置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会同有关单位组成采购小组,按照批准的购置计划进行市场调研,制定采购方案,按照《仪器设备采购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选择生产厂家与供货单位,确保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第四章 仪器设备的验收与维护
第十一条 仪器设备的验收
仪器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科会同使用单位就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外观、质量等进行验收,建立使用单位仪器设备管理帐簿,并及时办理设备登记和财务报销手续。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索赔或退换。贵重仪器设备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组织专门人员进行验收。进口仪器设备必须按外贸、商检部门有关规定在索赔期内办理验收手续,若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索赔或退换。
第十二条 仪器设备的维修与保养
1.要加强仪器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作,对仪器设备进行经常性的检查、检测、保养工作。
2.维修、保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建立切实可行的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2)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修,做好检修记录;
(3)对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并存档。
3.学院每年划拨一定数量的仪器设备维护及保养经费。其额度可根据仪器设备的新旧程度,按仪器设备造价的 0.5% ~ 1% 提取,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管理使用,用于全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
第五章 仪器设备的帐、物管理
第十三条 对无正当理由长期闲置不用、使用不合理或利用率低下的仪器设备,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有权重新调配使用。专业调整、教学科研任务变动时,由设备管理科对仪器设备进行统一调配。
第十四条 使用单位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并制定相应操作规程和使用办法,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对不遵守规定,造成仪器设备丢失、损坏者,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赔偿,并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对贵重仪器设备,应建立专门管理档案,进行使用效益考核。未经专门培训的人员不准进行贵重仪器设备操作。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要相对稳定,在业务上接受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的指导。未经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同意,不准擅自使用、移动、调换或出借学院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发生变动,必须事先通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第十五条 使用单位和设备管理科应按照教育部 1993 年编制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目录及编码》对仪器设备进行编号登记,建立仪器设备卡片和明细帐。财务部门应根据设备管理科填写的《潍坊学院新增固定资产证明单》、《潍坊学院固定资产调拨单》办理登记、报销手续,按一级分类要求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帐。
第十六条 在不影响本单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经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批准,可按有关规定,通过租赁、对外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仪器设备的有偿使用活动。
第十七条 设备管理科和财务部门每年对帐一次,保证帐、帐相符。使用单位与设备管理科应保持帐、物长期相符。
第六章 仪器设备的变更
第十八条 仪器设备的变更,系指仪器设备的校内外调拨、出售、报损、报废、报失、改造等。仪器设备的变更必须按资产计划审批权限严格审批。
第十九条 仪器设备因使用年久或任务变更导致不能使用以及因设备更新而闲置的,可以进行调拨。调拨手续由设备管理科办理。若无偿对外调拨,须经学院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 失去使用价值,需要报废处置仪器设备,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交专家进行技术鉴定,提出处置意见,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审核后,报学院领导批准填写报废单,到设备管理科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 仪器设备发生损坏、丢失或其它事故,要迅速报告主管单位、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保卫处,查清原因,填写损坏、丢失报表,办理清帐手续。
因使用人员或管理人员玩忽职守、保管不善导致仪器设备损坏、被盗、遗失的,应严肃认真地查清责任,视情节轻重,责令赔偿,并给予适当处分。对损坏、丢失仪器设备不报告者,除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还应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仪器设备一般不准拆改,如确需拆改,需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批准。拆改的仪器设备按原价注销,改装后重新计价入帐。
经批准报废、报损、多余积压的仪器设备均由设备管理科负责回收、调剂、处理,其残值上交学院财务,列专户管理使用。
第七章 仪器设备管理人员
第二十三条 各部门要重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培养工作。各实验室应配备仪器设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
第二十四条 专职或兼职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配备情况应在设备管理科备案,因工作需要须调整变动时,应先办理交接手续,并将变动情况书面通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第二十五条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经常组织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积极开展工作经验交流以及检查评比活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表彰先进管理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以上办法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解释。
第三篇: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研究院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暂行)
2014年5月15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对单位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其使用效益,根据《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协同创新中心)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是我校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在主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全校的设备管理工作,我院(中心)设专职人员担任仪器设备管理员,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仪器设备,所有权归大学,包括来自各种渠道、使用各种经费购置,以及接受捐赠和其它依法确认为学校所有的仪器设备。
第四条 凡单价单价在1500元(含1500元)以上的专用设备和单价在1000元(含1000元)以上的一般设备均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专门登记建账管理,明确使用人,做到账物一致。
第五条 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
1、申请:各部门根据需要,本着勤俭节约的方针,有计划、科学严谨地制定所需仪器设备购置申请,有部门负责人报请主管领导审批,并邮件抄送设备管理人员。
2、购置:已经审批的设备购置申请由设备管理人员从市场选型、询价、比较,提交拟购置计划,报送院领导(管理委员会),同意后执行。
3、如果购置设备总额超过5万元,需报请院领导审批后按照学校设备管理处相关规定,走学校招标采购流程。
第六条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1.仪器设备到货后要尽快组织安装调试验收工作,认真填写《仪器设备验收报告》。
2.各部门要充分保障仪器设备运行,盘活资产,发挥仪器设备的效益。
3.保持教学科研设备周围的环境卫生,保证仪器设备干净清洁,确保仪器设备应有的性能和精度。
4.充分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腐等防护措施。
5.正常使用的仪器设备,不得随意拆修、调换、外借。设备的升级、改造、改装、测试等要经设备管理人员批准。
6.为充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防止设备闲置浪费,我院(中心)实行仪器设备专管共用制度,对于闲置积压设备,及时做出调剂并进行账目调整。
7.如果仪器使用人变更,及时与设备管理人员登记,不得私自调换、外借仪器设备。
第七条贵重设备,单价在人民币10万元(含10万)以上的仪器设备为贵重设备。贵重设备在申购、使用、管理上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执行。
第八条 仪器设备的报废处置按《仪器设备处置实施办法》执行。
第九条 仪器设备的损坏、丢失按《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条 教职工调出、离退休、辞职前,需到设备管理人员处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后,方可办理其他手续。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未尽事宜,由院(中心)领导负责解释,并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研究院
协同创新中心
第四篇:煤质化验管理办法
煤质化验管理办法
一、对燃料监督的要求:
1、燃料特性测试结果的准确度,用国家一、二级标准物质来加以检验。
2、燃料检验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未获岗位合格证者,所出的试验报告无效。
3、入厂燃料经检验不合格或不符合供货合同者,不得入厂。
二、入厂煤分析项目及周期
1、每日每批来煤进行全水分、工业分析和全硫含量及发热量测定。
2、新煤种:对于新煤种,进煤前应采样送交局中心化验室进行工业分析、发热量、全硫、元素分析、灰熔融性、可磨性等指标.以确定是否适合我厂的需要。确定后方可进煤。
3、主要入厂煤按矿别每半年对累积混合样进行全分析一次即(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发热量、全硫含量、灰熔融性、可磨性)
4、对主要入厂煤按矿别每季度对累积混合样进行氢值测定。
二、入炉煤、煤粉、飞灰分析内容与周期:
1、根据火力发电厂化学技术监督要求:入炉煤每日测定综合煤样的全水分、工业分析、全硫含量及高、底位发热量。
2、每值进行一次煤粉细度测定
3、每值进行一次飞灰可燃物的测定
三、电厂煤质质量监督的分工:
采样、制样、化验是煤质监督工作中的相互联系有相互独立的三个环节,对煤质检验结果影响来说,采样影响占80%,制样占16%,化验占4%。煤质监督的关键和重点是采样,其次是制样,作为煤质监督人员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抓好采制样工作,才能做好煤质监督工作。
1、采样工作范围:入厂煤采样、入炉煤采样、入炉煤粉采样、飞灰采样。
入厂煤、入炉煤、飞灰采样后送交制样室,做好采样时间、地点、样品名称的记录。
入炉煤粉样品采集后送交煤质化验室并做好采样时间、地点、样品名称的记录。
2、制样工作范围:对采样工送来的煤样、灰样进行登记、验收工作。接受原煤样品后,按照电力技术法规燃料篇要求,制备全水分煤样、分析煤样、备查煤样,全水分煤样、分析煤样送交煤化验室。备查煤样封口存放,保存期2个月。
3、煤化验室工作范围:及时接收采、制样人员送来的样品,做好登记,根据化学技术监督法规对煤样及时进行化验,并在接收样品8个小时内、完成化验,将煤质分析报告送交有关部门。
四、责任:
1、采样人员必须根据国家燃料采样技术要求进行采样,样品必须具备代表性,对样品的代表性负责。
2、制样人员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缩分、制样,对分析样品、全水分样品和备查样品的质量负责。
3、化验人员必须安国家标准进行化验,对来煤样品的分析结果负责。
五、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采样:根据电力标准DL/T 567.2-1995的要求,电厂入炉煤应采用机械采样装置,不得使用人工采样,我厂入炉煤采样装置已经订货,但是至今未安装完毕,应加紧施工并早日投入运行。
2、按照规程要求,入炉煤粉样品的监测结果只用于监督制粉系统运行工况,不能代替入炉原煤质量,并且不能用于计算煤耗。因此建议取消入炉煤粉的工业分析、发热量和含硫量的测定。
3、煤质化验的及时性:现在我厂煤质化验室设化验员2人,上长白班,不能及时化验来煤样,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建议煤质化验室增加4人,按照零点、八点、四点三班制安排,保证煤样来到能及时化验并及时送交结果。
4、煤质的快速分析:根据现国家标准,煤质化验结果比较滞后,特别是入炉煤样。如需要及时监测煤质,则应安装入厂煤、入炉煤在线监测设备(此设备采用核射线技术)以便随时监测煤质情况。但是此项监测未列入国家标准,只能作为参考数据,不能作为仲裁结果和计算煤耗的依据。
第五篇: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要在统一领导、归口分级管理和管用结合的原则下,由一位校(院)长分管仪器设备工作,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体制,明确机构和职责。
第三条 学校的仪器设备均为学校财产,对各种渠道购置、经营或非经营型的仪器设备应按照统一规定管理。仪器设备根据价格、性能等因素分别确定为部、省、校、院、系级管理。
学校配备仪器设备要实行优化配置的原则,要根据本校的实际,制定仪器设备申请、审批、购置、验收、使用、保养、维修等的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第四条 学校采购仪器设备,要做到力争优质低价,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学校。进口仪器设备,到货后要在索赔期内完成验收工作,不合格的要及时提出索赔报告。
所购仪器设备在校级主管设备的部门入帐后,财务部门方可予以报销,做到各部门仪器设备帐物相符。管理范围的价格起点与财政部规定的固定资产价格起点一致。
第五条 仪器设备在使用中要保持完好率,根据需要做到合理流动,实行资源共享,杜绝闲置浪费、公物私化。仪器设备的调拨、报废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经技术鉴定和主管部门审批(备案)。有关收入交学校按照财务管理规定执行。
第六条 学校要对仪器设备的资料建立档案,实施计算机管理。对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金额、分布及使用状况经常进行分析、研究和汇总,并按有关规定如期、准确上报各类统计数据。要加强校内、外网络资源建设,逐步做到有关数据网上传输,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对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和科学化管理。
第七条 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必须贯彻勤俭办学的方针,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现有仪器设备潜力,重视维修、功能开发、改造升级、延长寿命的工作。学校要积极鼓励自制新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技术鉴定合格后登记入帐。
第八条 学校从事仪器设备工作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学校要重视仪器设备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提供各种参加培训、研讨、考察活动的机会。对在实验技术方面作出成绩并取得成果的人员应给予奖励。要制定行之有效的业务考核及技术等级晋升办法,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努力提高业务及管理水平。
第二章 贵重仪器设备的购置
第九条 单价在人民币10万元(含)以上的仪器设备为贵重仪器设备。
第十条 教育部所管的贵重仪器设备范围。
1、单价在人民币40万元(含)以上的仪器设备;
2、单台(件)价格不足40万元,但属于成套购置或需配套使用,整套在人民币40万元(含)以上的仪器设备;
3、单价不足人民币40万元,但属于国外引进、教育部明确规定为贵重、稀缺的仪器设备。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各自所管贵重仪器设备的范围。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根据教育事业和学科的发展规划,合理制定仪器设备的购置方案。
1、购置仪器设备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1)仪器对本校、本地区工作任务的必要性及工作量预测分析(属于更新的仪器设备要提供原仪器设备发挥效益的情况);
(2)所购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包括仪器设备适用学科范围,所选品牌、档次、规格、性能、价格及技术指标的合理性;
(3)欲购仪器设备附件、零配件、软件配套经费及购后每年所需不低于购置费6%的运行维修费的落实情况;
(4)仪器设备工作人员的配备情况;
(5)安装场地、使用环境及各项辅助设施的安全、完备程度;
(6)校、内外共用方案;
(7)效益预测及风险分析。
2、仪器设备的审批程序
(1)校内申请单位提交可行性论证报告;
(2)校级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及学校有关人员对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提出具体意见;
(3)报主管校(院)长审批;
(4)教育部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所管的仪器设备,必要时由教育部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同行专家进行评审。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仪器设备购置和监督机制,实施公开招标或集团采购等方式,在节约学校经费的同时确保所购仪器设备的质量。
第三章 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三条 各校购置仪器设备,要选择能明确完善仪器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索赔、保修,并能随时提供零配件的公司或厂家,保证所购仪器设备符合所需要的技术指标,并在验收合格后,能在可用期内正常运转。
第十四条 仪器设备要逐台建立技术档案,要有使用、维修等记录。要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有关规定,定期对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校检和标定,对精度和性能降低的,要及时进行修复。
第十五条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要实行专管共用、资源共享。各机组要在完成本校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努力开展对社会各单位的协作咨询、分析测试、培训等技术服务工作。要在开展校内、校际和跨部门协作共用的同时,积极培训能独立操作仪器设备的人员,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努力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要尽量使用外单位已有的仪器设备,避免出现区域性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
第十六条 高等学校使用仪器设备的收费标准应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区别。
学校对内教学使用仪器设备不得收费,科研使用仪器设备可收取部分机时费。学校仪器设备对外服务应按有关规定收取机时费,所收经费由学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学校主管部门将其中大部分经费返还有关实验室,实验室应根据学校、省级、国家级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管理办法,将返还的经费用于补偿仪器设备的运行、消耗、维护、维修及支付必要的劳务费用。
第十七条 仪器设备一般不准拆改和解体使用。确因功能开发、改造升级或研制新产品需拆改解体时,应经学校主管设备的部门批准。
第十八条 仪器设备配备人员的数量和结构层次,应以能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充分发挥效益为原则。
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制”,并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办法。
第四章 贵重仪器设备的报损和报废
第十九条 因技术落后、损坏、无零配件或维修费过高确需报废的仪器设备,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及时报损报废。
学校仪器设备报废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1、学校仪器设备所属单位提交报废申请;
2、学校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审议,提出技术鉴定报告和意见;
3、报主管校(院)长审批;
4、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审批或备案。
第二十条 报废仪器设备收回的残值,应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纳入学校设备经费。
第五章 贵重仪器设备的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一条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要实行考核制度。
1、每年年终,由学校院、系(所、中心)根据《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效益评价表》,对部管仪器设备进行自考核工作,对校管仪器设备的考核范围和内容可做适当调整;
2、学校主管部门组织检查、核实,并向全校公布;
3、教育部每年公布部管仪器设备(03类)使用情况,并不定期组织检查和评估工作;
4、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定每年检查所管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的办法。
第二十二条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要实行奖惩制度。对在申请购置、使用管理、保养维修、技术改造等各项工作中成绩优秀的机组和个人,学校应及时予以奖励;对严重失职者要依情节轻重,依法追究当事人及负责人的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应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仪器设备的管理办法。
第二十四条 属于财政部规定的固定资产起点线以下的,属高等学校材料、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工作,各高校可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当前实际状况,自行制定管理办法。其中对于学校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危险品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进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0年4月1日起开始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