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检验送检须知 20160301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检验送检须知
2016年03月01日发布
1.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检验适用范围
凡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及其相关文件规定,向我院提出检验申请的,属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检验。包括样品检验和质量标准复核。
2.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检验的分类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检验主要包括国产首次注册、进口首次注册和补充资料注册等。
3.申请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检验应填写的表格
申请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检验,除报送资料及样品外,还应填写“注册检验申请表”。
4.申请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检验应提交的资料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检验资料分以下四类:
4.1 国产体外诊断试剂首次申请注册检验需提供的资料:
4.1.1申报单位出具的申请函,加盖申请单位公章;检验申请表(请登记联系人电话和E-mail信息);
4.1.2证明文件:申请人企业许可证复印件,提交资料真实性的声明。4.1.3抽样单(抽样凭证及记录),加盖抽样单位公章; 4.1.4综述资料; 4.1.5产品说明书;
4.1.6拟定申报产品技术要求; 4.1.7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 4.1.8分析性能评估资料; 4.1.9参考值(范围)确定资料; 4.1.10稳定性研究资料;
4.1.11标准品(参照品)及资料(包括企业提供的标准品的溯源性、制备过程、浓度及测定方法、批次、效期、使用说明、储存条件等信息;另外,检验中如有需要,申报单位应在接到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提供均匀性和不确定度的相关数据资料); 4.1.12自检报告;
4.1.13工艺及反应体系研究资料(送检时可暂不提供,检验中如有需要,应在接到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提供);
4.1.14生产记录(送检时可暂不提供,检验中如有需要,应在接到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提供)。
以上资料均需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4.2 进口体外诊断试剂首次申请注册检验需提供的资料:
4.2.1申请单位出具的申请函,加盖申请单位公章;检验申请表(请登记联系人电话和E-mail信息);
4.2.2指定代理人的委托书,代理人的机构证明复印件;所提交资料真实性的声明;
4.2.3综述资料,原文及译文; 4.2.4产品说明书;
4.2.5拟定申报产品技术要求;
4.2.6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原文及译文; 4.2.7分析性能评估资料,原文及译文; 4.2.8参考值(范围)确定资料,原文及译文; 4.2.9稳定性研究资料,原文及译文;
4.2.10标准品(参照品)及资料(包括企业提供的标准品的溯源性、制备过程、浓度及测定方法、批次、效期、使用说明、储存条件等信息;另外,检验中如有需要,申报单位应在接到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提供均匀性和不确定度的相关数据资料); 4.2.11自检报告;
4.2.12工艺及反应体系研究资料,原文及译文(送检时可暂不提供,检验中如有需要,应在接到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提供);
4.2.13生产记录(送检时可暂不提供,检验中如有需要,应在接到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提供)。
以上资料均需加盖申请单位公章。4.3补充资料注册检验需提供的资料:
4.3.1申请单位出具的申请函(加盖申请单位公章);检验申请表;
4.3.2证明性文件:医疗器械注册审评部门出具的《补充资料通知》复印件;企业对所提交资料真实性的声明;4.3.3情况说明,或有关补充事项的研究材料; 4.3.4产品说明书;4.3.5产品技术要求;4.3.6送检样品的自检报告。
以上资料均需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注:其他情况如需送检,参照此条要求。
5.申请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检验对样品的要求 样品数量要求:
一般情况下,样品数量应为一次检验用量的三倍。特殊情况下(贵重样品、特殊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等),检品不足三倍量时,委托方应书面说明情况,但不得少于检验及复试用量,同时在申请函或检验申请表备注中注明“不申请复验”,并签名。
注: 进口试剂送检前需我所确认进口检品数量的,需事前提交书面申请、检品清单、检验标准等相关资料。经我所确认检验用量后,不再更换检验标准等相关资料。我所确认的试剂进口数量仅用于我所注册检验,申请单位须按确认的数量送检。样品状态要求:
样品应包装完整,有说明书和完整标签,标签内容应符合国家局体外诊断试剂标签说明书相关文件规定,无正规标签的样品,必需贴有临时标签。标签内容至少包括:检品名称、批号、规格、生产单位;已确定效期的样品标签上应注明效期,有特殊储存条件要求的,标签上需注明储存条件。样品标签内容必须与资料相应内容一致。
国内产品应由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抽样,抽样样品应封签完整无损,签名或盖章清晰可辨。样品效期要求:
样品剩余效期一般应满足2个检验周期,除特殊情况外(如进行稳定性考察等),已过效期或效期内不能满足2个检验周期的样品不予受理。
6.送检登记注意事项
送样办理检验申请手续的人员需详知送检目的,熟悉样品特性,了解资料内容及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有关规定,能正确填写检验申请表,能对填写的内容负责。在受理登记后核对登记表各项内容,确认无误后签字或盖章,同时索要收检回执并妥善保存,以作为查询、领取报告的凭证。
7.检品编号定义及作用
检品编号是中检院受理检验申请后给予样品的唯一性标识。收检回执中将注明检品编号,申请检验单位可根据此编号在中检院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上查询进度。领取报告、收费查询等均应提供此编号。8.补充样品资料通知与退检通知
经中检院收检办形式审查符合要求已受理的样品,检验科室将对其进行技术审核,如发现存在问题影响开展试验工作的,中检院将在10日内向申请人发出“补充样品资料通知书”,技术审核确认不能开展检验工作的,中检院将发出“退检通知”。
9.检验费用的缴纳
中检院技术审核完毕确认样品资料符合注册检验工作要求的,将确定检验项目,并参照国家批准的药品检验收费标准核算检验费用,向“检验申请登记表”中填写的付款单位及联系人发送收费通知书。付款单位按通知单要求汇交检验费用,并保存付款凭证。
10.检验报告书的获得
中检院检验报告签发后,申请单位可采取以下方式获取报告及复核意见。1)由收检办按检验申请登记表填写的联系地址邮寄至申请单位。2)申请单位派人凭单位介绍信和身份证到中检院收检办领取。3)送样经办人凭收检回执和身份证到中检院收检办领取。
必要时,待申请人出具付款凭证后发送报告书 12.注册检验申请表的填写
点击下载检验申请表,或进入中检院网上送检系统填写申请表。网上申请检验者,请在通过初审后到中检院收检办办理正式登记手续。
13.本“送检须知”依据当前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文件起草,当国家有关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规定修订时,我所将适时修订本须知。本须知中与上位规章不适宜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篇: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
附件:
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的注册管理,保证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国境内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均应按《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及本办法申报注册,未经批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不得销售使用。
第三条 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包括试剂、试剂产品、校准品和质控物质,它们可单独或组合使用,对从人体内提取的样本(包括捐献的血液和组织)在体外进行检查,以提供下列信息为唯一或主要目的:
(一)生理或病理状态;
(二)先天性异常;
(三)确定安全性和与可能受者的相容性;
(四)监测治疗措施。
本办法所指的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是专门用于体外诊断检查的试剂,不包括普通实验室用的试剂。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的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包括临床基础检验类试剂、临床化学类试剂、血气、电解质测定类试剂、维生素测定类试剂、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剂类、免疫类诊断试剂、微生物学检验类试剂等(具体产品分类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管理目录》)。
第二章 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检测的要求
第五条 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认可的医疗器械检测机构(以下简称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进行注册检测,经检测符合适用的产品标准后,方可用于临床试验或者申请注册。
第六条 承担注册检验的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应按企业提交的注册产品标准严格检验,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
第七条 申请人送检样品数量至少应包括三个批号,每个批号样品量应为检验用量的三倍。申请人应保证检测样品送达检测机构前贮存条件满足试剂性能有效性的要求,并保证样品按期送达检测机构。产品标准中有稳定性或有效期相关性能要求时,生产企业应在生产期间原包装留样,留样量至少是检测稳定性或有效期相关性能样品需要量的三倍。
第三章 校准品和质控物质的管理
第八条 校准品和质控物质是指生产者用于建立与试剂预期用途有关的测量关系或验证其使用特性的物质、材料和物品。校准品和(或)质控物质的赋值的可溯源性,必须有现有的参考测量程序和(或)现有的高级计量学水平的参考物质做保证。
第九条 校准品和质控物质上市销售之前,须进行注册。
第十条 校准品和质控物质注册时应提供与溯源性相关的资料,包括:原材料来源及控制、制备方法、赋值程序、量值溯源、稳定性及分装与包装条件等,必要时,需进行适当的检验(如对来源于人类的材料进行生物安全性检验)以确认其性能指标符合相关要求。
第四章 境内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材料的要求
第十一条 境内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申报注册时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境内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表;
(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资格证明;
(三)产品技术报告;
(四)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五)适用的产品标准及说明;
(六)产品性能自测报告;
(七)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近一年内出具的产品注册型式检测报告;
(八)产品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九)使用说明书;
(十)临床试验资料;
(十一)产品生产质量体系考核(认证)的有效证明文件;
(十二)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第十二条 境内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申请重新注册时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表;
(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资格证明;
(三)原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四)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注册型式检测报告;
(五)适用的产品标准及说明;
(六)产品质量跟踪报告;
(七)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
(八)产品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九)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第五章 境外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材料的要求 第十三条 境外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申报注册时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境外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表;
(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资格证明;
(三)申报者的营业执照副本和生产企业授予的代理注册的委托书。
(四)境外政府医疗器械主管部门批准或者认可的该产品作为医疗器械进入该国(地区)市场的证明文件;
(五)适用的产品标准;
(六)医疗器械说明书:
(七)产品包装、标签设计中文样稿;
(八)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注册检测报告:
(九)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资料;
(十)生产企业出具的产品质量保证书:
(十一)在中国指定售后服务机构的委托书、受委托机构的承诺书及资格证明文件;
(十二)生产企业在中国指定代理人的委托书、代理人的承诺书及营业执照或者机构登记证明:
(十三)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第十四条 境外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申请重新注册时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表;
(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资格证明;
(三)原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四)境外政府医疗器械主管部门批准或者认可的该产品作为医疗器械进入该国(地区)市场的证明文件;
(五)适用的产品标准及说明:
(六)医疗器械说明书:
(七)产品包装、标签设计中文样稿;
(八)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注册检测报告:
(九)产品质量跟踪报告:
(十)生产企业出具的产品质量保证书:
(十一)在中国指定售后服务机构的委托书、受委托机构的承诺书及资格证明文件:
(十二)生产企业在中国指定代理人的委托书、代理人的承诺书及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明:
(十三)属于《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情形的,应当提供相应的情况说明和证明性文件;
(十四)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第十五条 境外企业生产的高风险的第三类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审查须履行对生产质量体系的现场审查。具体要求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查办法》。
第六章 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的重新注册
第十六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有效期满,需要继续销售或者使用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应当在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内,申请到期重新注册。逾期办理的,重新注册时应当对产品进行注册检测。
第十七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书中下列内容发生变化的,生产企业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重新注册:
(一)适用的产品标准中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进行修订的。
(二)试剂生产主要原料变更;
(三)注册单元变更的;
(四)型号、规格;
(五)生产地址;
(六)产品标准;
(七)产品适用范围。
第十八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有效期内,产品管理类别发生改变的,生产企业应当在6个月内,按照改变后的类别到相应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变更重新注册。
第十九条 申请医疗器械重新注册的,应当填写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表,并按照本办法的相应要求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申请材料。
第二十条 重新注册的受理与审批程序,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办法第四章的相关规定。
第七章 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变更与补办
第二十一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书载明内容发生下列变化的,生产企业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变更:
(一)生产企业实体不变,企业名称改变;
(二)生产企业注册地址改变;
(三)生产地址的文字性改变;
(四)产品名称、商品名称的文字性改变;
(五)型号、规格的文字性改变 ;
(六)产品标准的名称或者代号的文字性改变;
(七)售后服务机构改变;
(八)代理人改变。
(九)诊断试剂有效期、贮存条件变更。
第二十二条 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变更的,应当填写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变更申请表,并按照《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附件10的要求向原注册审批部门提交有关材料和说明。原注册审批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符合要求的发给受理通知书。第二十三条 原注册审批部门受理变更申请后,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变更的书面决定。经审查符合规定予以变更的,发给变更后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并对原医疗器械注册证书予以注销。经审查不符合规定的,作出不予变更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变更后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用原编号,编号末尾加带括号的“更”字。
变更后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有效期截止日与原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有效期截止日相同,有效期满应当申请重新注册。第二十四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书丢失或损毁的,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附件11的要求提交有关材料和说明,向原注册审批部门申请补办。
第八章 申请人提交技术文件的具体要求
第二十五条 注册产品标准及编制说明:应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产品性能自测报告:应按照企业提交的产品标准提交三批产品的自测报告。
第二十七条 产品研制报告应至少包括:
(一)产品概述;
(二)设计资料,包括产品组成的原材料或主体成分说明、产品的性能特征及其适用范围、生产工艺;
(三)当试剂含有人类来源的组织或从此类组织内提取的物质时,有关此类材料来源的资料以及进行材料收集的相关资料;
(四)灭菌试剂产品、处于特定微生物状态或洁净状态的试剂产品的使用过程的描述;
(五)设计计算和验证的结果;
(六)适当的性能评估数据,有关参考方法、参考物质、已知参考值、准确度和使用的测量单位的资料;
(七)稳定性试验报告:应按产品标准中规定的稳定性试验条件评价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对产品稳定性的要求应在注册产品标准中明确规定。
第二十八条 产品风险分析报告应提供:
(一)按照预期目的进行预期使用时,由于使用的材料与样本(如生理组织,细胞,体液和微生物)的不相容性而造成的分析性能降低的风险;
(二)按照预期目的进行商品运输,贮存和使用时,由于产品的泄漏、污染和残余物所带来的风险;
(三)感染或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等。
第二十九条 对于设计目的为替代其它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的试剂,特别是随机专用试剂,应明确适用机型,原则上产品适用范围应限定在原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的应用范围内。
第三十条 临床试验资料:应包括申报单位需提供临床标本的测试结果报告,标本要有代表性,应全面覆盖申报产品的适用范围、测定范围,报告要有统计结果分析,应有统计学意义。
第三十一条 产品质量跟踪报告:应提供产品在国内和/或国外医院应用的情况,以及在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第九章 标签和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第三十二条 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的标签必须包括下列内容适用时以符号形式提供,所用符号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一)生产企业的名称和地址;
(二)用户能唯一性地识别体外诊断试剂和了解包装内容物所必需的信息;
(三)必要时,注明“无菌”或标明特殊的微生物状态或清洁状态;
(四)批号或序列号;
(五)必要时,注明在不降低产品性能的条件下,体外诊断试剂安全使用的期限,以年、月表示,更确切时写至日;
(六)体外诊断试剂用于性能评价时,写明“仅用于性能评价”;
(七)必要时,注明体外诊断用试剂;
(八)特殊贮存和/或使用条件;
(九)必要时,任何特殊的使用说明;
(十)必要的警告和(或)注意事项;
(十一)如体外诊断试剂用于自测,应予清楚的说明。
第三十三条 使用说明书应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的要求,适用时,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第十九条除
(四)、(五)两款规定之外的其它各款;
(二)试剂各组份的性质及总量。试剂活性成分的浓度或试验用具,以及在必要时试剂包含有可能影响测量的其它成分的情况;
(三)贮存条件和从第一次开启容器后的贮存期限,以及工作试剂的贮存条件和稳定性;
(四)分析灵敏度、诊断灵敏度、分析特异性、诊断特异性、准确度、重复性、重现性等的性能要求,包括对已知有关干扰的控制方法和生产企业声明的检测限;校准品和(或)质控物质赋值的可溯源性,必须有现有的参考测量程序和(或)现有的高级计量学水平的参考物质做保证;
(五)所需特殊设备的说明,包括合理使用该项特殊设备的标识所需的信息;
(六)所使用的样品类型,收集和预处理的特殊条件,必要时,还有贮存条件以及患者准备的说明;
(七)试剂使用时要遵循的程序的详细描述;
(八)试剂测量程序,必要时应包括:
测量方法的原理;
特殊的分析性能特征(即:灵敏度、特异征、准确度、重复性、重现性、检测极限和测量范围,包括检测已知相关干扰所需的信息),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及用户可得的参考测量程序和参考物质的使用信息;
后续程序细节或器械使用前所需的操作细节; 是否需要特殊培训的说明;
(九)确定数值的参考区间,包括正确的参考人群的描述;
(十)如果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须和其它仪器组合使用,则应详细说明要仪器的特性,以保证安全、正确使用;
(十一)对试剂使用或处理的特殊异常危险应采取的防护事项,包括器械含有人体或动物源性物质时的特别防护措施,并要注意这些物质的潜在感染性;
(十二)自测用试剂的要求: 按照预期用户能够理解的方式提供和表达结果,试剂提供的信息需要带有对用户采取某种行动的劝告(在阳性、阴性、或中介结果的情况下),和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可能性;
可能被忽略的特别事项,这些事项规定了生产企业提供的其它信息以使用户能够使用器械并理解试剂出示的结果;
提供的信息必须包括明确地指导用户,在与其主管医生协商以前不应做出任何医疗决定;
信息必须规定当自测试剂用于监测一种已存在的疾病时,患者应只采用他已受到培训所要作的那种治疗(处理);
(十三)使用说明书或其最新修定版本的发布日期。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
第十章 附
则
本办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三篇:02-01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201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 5 号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已于2014年6月27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局 长
张勇
2014年7月30日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的注册与备案管理,保证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使用的体外诊断试剂,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注册或者办理备案。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体外诊断试剂,是指按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包括在疾病的预测、预防、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观察和健康状态评价的过程中,用于人体样本体外检测的试剂、试剂盒、校准品、质控品等产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仪器、器具、设备或者系统组合使用。
按照药品管理的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诊断试剂和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体外诊断试剂,不属于本办法管理范围。
第四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其拟上市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及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以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过程。
体外诊断试剂备案是备案人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提交的备案资料存档备查。
第五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六条 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实行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实行注册管理。
境内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备案,备案人向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
境内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境内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进口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备案,备案人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备案资料。
进口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体外诊断试剂的注册、备案,参照进口体外诊断试剂办理。
第七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人、备案人以自己名义把产品推向市场,对产品负法律责任。
第八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及时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备案相关信息。申请人可以查询审批进度和结果,公众可以查阅审批结果。
第九条 国家鼓励体外诊断试剂的研究与创新,对创新体外诊断试剂实行特别审批,促进体外诊断试剂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十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人和备案人应当建立与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
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审批的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申请注册时,样品委托其他企业生产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生产范围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不属于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审批的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申请注册时,样品不得委托其他企业生产。
第十一条 办理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或者备案事务的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熟悉医疗器械注册或者备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要求。
第十二条 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研制包括:主要原材料的选择、制备,产品生产工艺的确定,产品技术要求的拟订,产品稳定性研究,阳性判断值或者参考区间确定,产品分析性能评估,临床评价等相关工作。
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进行产品研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或者技术手段,但应当说明其合理性。
第十三条 申请人或者备案人申请注册或者办理备案,应当遵循体外诊断试剂安全有效的各项要求,保证研制过程规范,所有数据真实、完整和可溯源。
第十四条 申请注册或者办理备案的资料应当使用中文。根据外文资料翻译的,应当同时提供原文。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时,应当提供资料所有者许可使用的证明文件。
申请人、备案人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五条 申请注册或者办理备案的进口体外诊断试剂,应当在申请人或者备案人注册地或者生产地址所在国家(地区)已获准上市销售。
申请人或者备案人注册地或者生产地址所在国家(地区)未将该产品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申请人或者备案人需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包括注册地或者生产地址所在国家(地区)准许该产品上市销售的证明文件。
第十六条 境外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应当通过其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指定中国境内的企业法人作为代理人,配合境外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开展相关工作。
代理人除办理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或者备案事宜外,还应当承担以下责任:
(一)与相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境外申请人或者备案人的联络;
(二)向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如实、准确传达相关的法规和技术要求;
(三)收集上市后体外诊断试剂不良事件信息并反馈境外注册人或者备案人,同时向相应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四)协调体外诊断试剂上市后的产品召回工作,并向相应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五)其他涉及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连带责任。
第三章 产品的分类与命名
第十七条 根据产品风险程度由低到高,体外诊断试剂分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产品。
(一)第一类产品
1.微生物培养基(不用于微生物鉴别和药敏试验);
2.样本处理用产品,如溶血剂、稀释液、染色液等。
(二)第二类产品
除已明确为第一类、第三类的产品,其他为第二类产品,主要包括:
1.用于蛋白质检测的试剂;
2.用于糖类检测的试剂;
3.用于激素检测的试剂;
4.用于酶类检测的试剂;
5.用于酯类检测的试剂;
6.用于维生素检测的试剂;
7.用于无机离子检测的试剂;
8.用于药物及药物代谢物检测的试剂;
9.用于自身抗体检测的试剂;
10.用于微生物鉴别或者药敏试验的试剂;
11.用于其他生理、生化或者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的试剂。
(三)第三类产品
1.与致病性病原体抗原、抗体以及核酸等检测相关的试剂;
2.与血型、组织配型相关的试剂;
3.与人类基因检测相关的试剂;
4.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试剂;
5.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检测相关的试剂;
6.与治疗药物作用靶点检测相关的试剂;
7.与肿瘤标志物检测相关的试剂;
8.与变态反应(过敏原)相关的试剂。
第十八条 第十七条所列的第二类产品如用于肿瘤的诊断、辅助诊断、治疗过程的监测,或者用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辅助诊断等,按第三类产品注册管理。用于药物及药物代谢物检测的试剂,如该药物属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医疗用毒性药品范围的,按第三类产品注册管理。
第十九条 校准品、质控品可以与配合使用的体外诊断试剂合并申请注册,也可以单独申请注册。
与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配合使用的校准品、质控品,按第二类产品进行注册;与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配合使用的校准品、质控品单独申请注册时,按与试剂相同的类别进行注册;多项校准品、质控品,按其中的高类别进行注册。
第二十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分类目录的制定和调整。
对新研制的尚未列入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目录的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可以直接申请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也可以依据分类规则判断产品类别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申请类别确认后,申请产品注册或者办理产品备案。
直接申请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按照风险程度确定类别。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确定为第二类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申报资料转申请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评审批;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确定为第一类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申报资料转申请人所在地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体外诊断试剂的命名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名称一般可以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被测物质的名称;第二部分:用途,如诊断血清、测定试剂盒、质控品等;第三部分:方法或者原理,如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等,本部分应当在括号中列出。
如果被测物组分较多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况,可以采用与产品相关的适应症名称或者其他替代名称。
第一类产品和校准品、质控品,依据其预期用途进行命名。
第四章 产品技术要求和注册检验
第二十二条 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应当在原材料质量和生产工艺稳定的前提下,根据产品研制、临床评价等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文献资料,拟订产品技术要求。
产品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成品的性能指标和检验方法,其中性能指标是指可进行客观判定的成品的功能性、安全性指标以及与质量控制相关的其他指标。
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技术要求中应当以附录形式明确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及半成品要求。
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技术要求由备案人办理备案时提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技术要求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批准注册时予以核准。
在中国上市的体外诊断试剂应当符合经注册核准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第二十三条 申请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应当进行注册检验;第三类产品应当进行连续3个生产批次样品的注册检验。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应当依据产品技术要求对相关产品进行检验。
注册检验样品的生产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注册检验合格的方可进行临床试验或者申请注册。
办理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备案的,备案人可以提交产品自检报告。
第二十四条 申请注册检验,申请人应当向检验机构提供注册检验所需要的有关技术资料、注册检验用样品、产品技术要求及标准品或者参考品。
境内申请人的注册检验用样品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抽取。
第二十五条 有国家标准品、参考品的产品应当使用国家标准品、参考品进行注册检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负责组织国家标准品、参考品的制备和标定工作。
第二十六条 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应当具有医疗器械检验资质、在其承检范围内进行检验,并对申请人提交的产品技术要求进行预评价。预评价意见随注册检验报告一同出具给申请人。
尚未列入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承检范围的产品,由相应的注册审批部门指定有能力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第二十七条 同一注册申请包括不同包装规格时,可以只进行一种包装规格产品的注册检验。
第五章 临床评价
第二十八条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评价是指申请人或者备案人通过临床文献资料、临床经验数据、临床试验等信息对产品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或者预期用途进行确认的过程。
第二十九条 临床评价资料是指申请人或者备案人进行临床评价所形成的文件。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包括与已上市产品进行的比较研究试验)是指在相应的临床环境中,对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性能进行的系统性研究。
无需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应当通过对涵盖预期用途及干扰因素的临床样本的评估、综合文献资料等非临床试验的方式对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性能进行评价。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应当保证评价所用的临床样本具有可追溯性。
第三十条 办理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备案,不需进行临床试验。申请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应当进行临床试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
(一)反应原理明确、设计定型、生产工艺成熟,已上市的同品种体外诊断试剂临床应用多年且无严重不良事件记录,不改变常规用途,申请人能够提供与已上市产品等效性评价数据的;
(二)通过对涵盖预期用途及干扰因素的临床样本的评价能够证明该体外诊断试剂安全、有效的。
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目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十一条 同一注册申请包括不同包装规格时,可以只采用一种包装规格的样品进行临床评价。
第三十二条 第三类产品申请人应当选定不少于3家(含3家)、第二类产品申请人应当选定不少于2家(含2家)取得资质的临床试验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样品的生产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
第三十三条 申请人应当与临床试验机构签订临床试验合同,参考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制定并完善临床试验方案,免费提供临床试验用样品,并承担临床试验费用。
第三十四条 临床试验病例数应当根据临床试验目的、统计学要求,并参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确定。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另行发布。
用于罕见疾病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需的体外诊断试剂,要求减少临床试验病例数或者免做临床试验的,申请人应当在提交注册申报资料的同时,提出减免临床试验的申请,并详细说明理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技术审评机构对注册申报资料进行全面的技术审评后予以确定,需要补充临床试验的,以补正资料的方式通知申请人。
第三十五条 申请进口体外诊断试剂注册,需要提供境外的临床评价资料。申请人应当按照临床评价的要求,同时考虑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流行病学背景、不同病种的特性、不同种属人群所适用的阳性判断值或者参考区间等因素,在中国境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临床评价。
第三十六条 临床试验机构完成临床试验后,应当分别出具临床试验报告。申请人或者临床试验牵头单位根据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对临床试验结果进行汇总,完成临床试验总结报告。
第三十七条 由消费者个人自行使用的体外诊断试剂,在临床试验时,应当包含无医学背景的消费者对产品说明书认知能力的评价。
第三十八条 申请人发现临床试验机构违反有关规定或者未执行临床试验方案的,应当督促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要求暂停或者终止临床试验,并向临床试验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报告。
第三十九条 参加临床试验的机构及人员,对申请人违反有关规定或者要求改变试验数据、结论的,应当向申请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报告。
第四十条 开展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应当向申请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接受备案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备案情况通报临床试验机构所在地的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主管部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需要对临床试验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章 产品注册
第四十一条 申请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人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申报资料。
第四十二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到申请后对申报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申报资料齐全、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予以受理;
(二)申报资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三)申报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报资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四)申请事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受理或者不予受理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部门专用印章并注明日期的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通知书。
第四十三条 受理注册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申报资料转交技术审评机构。
技术审评机构应当在60个工作日内完成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的技术审评工作,在90个工作日内完成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的技术审评工作。
需要外聘专家审评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技术审评机构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四十四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组织产品技术审评时可以调阅原始研究资料,并组织对申请人进行与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核查。
境内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其中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审评机构通知相应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核查,必要时参与核查。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根据相关要求完成体系核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审评机构在对进口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开展技术审评时,认为有必要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的,通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管理体系检查技术机构根据相关要求开展核查,必要时技术审评机构参与核查。
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的时间不计算在审评时限内。
第四十五条 技术审评过程中需要申请人补正资料的,技术审评机构应当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应当在1年内按照补正通知的要求一次提供补充资料;技术审评机构应当自收到补充资料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技术审评。申请人补充资料的时间不计算在审评时限内。
申请人对补正资料通知内容有异议的,可以向相应的技术审评机构提出书面意见,说明理由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资料。
申请人逾期未提交补充资料的,由技术审评机构终止技术审评,提出不予注册的建议,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后作出不予注册的决定。
第四十六条 受理注册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技术审评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安全、有效要求的,准予注册,自作出审批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经过核准的产品技术要求和产品说明书以附件形式发给申请人。对不予注册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申请复审和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为5年。
第四十七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事项包括许可事项和登记事项。许可事项包括产品名称、包装规格、主要组成成分、预期用途、产品技术要求、产品说明书、产品有效期、进口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地址等;登记事项包括注册人名称和住所、代理人名称和住所、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地址等。
第四十八条 对用于罕见疾病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需的体外诊断试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批准该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时要求申请人在产品上市后进一步完成相关工作,并将要求载明于医疗器械注册证中。
第四十九条 对于已受理的注册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不予注册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
(一)申请人对拟上市销售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的研究及其结果无法证明产品安全、有效的;
(二)注册申报资料虚假的;
(三)注册申报资料内容混乱、矛盾的;
(四)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与申报项目明显不符的;
(五)不予注册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条 对于已受理的注册申请,申请人可以在行政许可决定作出前,向受理该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撤回注册申请及相关资料,并说明理由。
第五十一条 对于已受理的注册申请,有证据表明注册申报资料可能虚假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中止审批。经核实后,根据核实结论继续审查或者作出不予注册的决定。
第五十二条 申请人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的不予注册决定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不予注册决定通知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作出审批决定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复审申请。复审申请的内容仅限于原申请事项和原申报资料。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复审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复审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维持原决定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再受理申请人再次提出的复审申请。
第五十三条 申请人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的不予注册的决定有异议,且已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受理其复审申请。
第五十四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遗失的,注册人应当立即在原发证机关指定的媒体上登载遗失声明。自登载遗失声明之日起满1个月后,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原发证机关在20个工作日内予以补发。
第五十五条 体外诊断试剂上市后,其产品技术要求和说明书应当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内容一致。注册人或者备案人应当对上市后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跟踪,必要时及时提出产品技术要求、说明书的变更申请。
第五十六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依照法律、法规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有关规定享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对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进行审查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属于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许可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第五十七条 注册申请审查过程中及批准后发生专利权纠纷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七章 注册变更
第五十八条 已注册的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其附件载明的内容发生变化,注册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注册变更,并按照相关要求提交申报资料。
注册人名称和住所、代理人名称和住所发生变化的,注册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登记事项变更;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地址变更的,注册人应当在相应的生产许可变更后办理注册登记事项变更。
注册证及附件载明内容发生以下变化的,申请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许可事项变更:
(一)抗原、抗体等主要材料供应商变更的;
(二)检测条件、阳性判断值或者参考区间变更的;
(三)注册产品技术要求中所设定的项目、指标、试验方法变更的;
(四)包装规格、适用机型变更的;
(五)产品储存条件或者产品有效期变更的;
(六)增加预期用途,如增加临床适应症、增加临床测定用样本类型的;
(七)进口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地址变更的;
(八)可能影响产品安全性、有效性的其他变更。
第五十九条 下列情形不属于本章规定的变更申请事项,应当按照注册申请办理:
(一)产品基本反应原理改变;
(二)产品阳性判断值或者参考区间改变,并具有新的临床诊断意义;
(三)其他影响产品性能的重大改变。
第六十条 登记事项变更资料符合要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发给医疗器械注册变更文件。登记事项变更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六十一条 对于许可事项变更,技术审评机构应当重点针对变化部分及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进行审评,对变化后产品是否安全、有效作出评价。
受理许可事项变更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六章规定的时限组织技术审评。
第六十二条 医疗器械注册变更文件与原医疗器械注册证合并使用,其有效期与该注册证相同。取得注册变更文件后,注册人应当根据变更内容自行修改产品技术要求、说明书和标签。
第六十三条 许可事项变更申请的受理与审批程序,本章未作规定的,适用本办法第六章的相关规定。
第八章 延续注册
第六十四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注册的,注册人应当在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延续注册,并按照相关要求提交申报资料。
除有本办法第六十五条规定情形外,接到延续注册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六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延续注册:
(一)注册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延续注册申请的;
(二)体外诊断试剂强制性标准已经修订或者有新的国家标准品、参考品,该体外诊断试剂不能达到新要求的;
(三)对用于罕见疾病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需的体外诊断试剂,批准注册部门在批准上市时提出要求,注册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医疗器械注册证载明事项的。
第六十六条 体外诊断试剂延续注册申请的受理与审批程序,本章未作规定的,适用本办法第六章的相关规定。
第九章 产品备案
第六十七条 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前,应当办理产品备案。
第六十八条 办理体外诊断试剂备案,备案人应当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九条的规定提交备案资料。
备案资料符合要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当场备案;备案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形式的,应当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由备案人补正后备案。
对备案的体外诊断试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要求的格式制作备案凭证,并将备案信息表中登载的信息在其网站上予以公布。
第六十九条 已备案的体外诊断试剂,备案信息表中登载内容及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发生变化的,备案人应当提交变化情况的说明及相关证明文件,向原备案部门提出变更备案信息。备案资料符合形式要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变更情况登载于变更信息中,将备案资料存档。
第七十条 已备案的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类别调整的,备案人应当主动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取消原备案;管理类别调整为第二类或者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的,按照本办法规定申请注册。
第十章 监督管理
第七十一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的监督管理工作,对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七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第七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进口体外诊断试剂代理人注册与备案相关工作实施日常监督管理。
第七十四条 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备案工作开展检查,并及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相关信息。
第七十五条 已注册的体外诊断试剂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注销的情形,或者注册证有效期未满但注册人主动提出注销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注销,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十六条 已注册的体外诊断试剂,其管理类别由高类别调整为低类别的,在有效期内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继续有效。如需延续的,注册人应当在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按照改变后的类别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延续注册或者办理备案。
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类别由低类别调整为高类别的,注册人应当依照本办法第六章的规定,按照改变后的类别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注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管理类别调整通知中应当对完成调整的时限作出规定。
第七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实施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的,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可以直接公告撤销该医疗器械注册证。
第七十八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相关技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申请人或者备案人提交的试验数据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九条 提供虚假资料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备案时提供虚假资料的,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八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依法办理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变更备案或者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登记事项变更的,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有关未备案的情形予以处罚。
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依法办理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许可事项变更的,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有关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情形予以处罚。
第八十三条 申请人未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开展临床试验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应当立即停止临床试验。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八十四条 体外诊断试剂的注册或者备案单元应为单一试剂或者单一试剂盒,一个注册或者备案单元可以包括不同的包装规格。
第八十五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格式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注册证编号的编排方式为:
×1械注×2××××3×4××5××××6。其中:
×1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地的简称:
境内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进口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为“国”字;
境内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
×2为注册形式:
“准”字适用于境内体外诊断试剂;
“进”字适用于进口体外诊断试剂;
“许”字适用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体外诊断试剂;
××××3为首次注册年份;
×4为产品管理类别;
××5为产品分类编码;
××××6为首次注册流水号。
延续注册的,××××3和××××6数字不变。产品管理类别调整的,应当重新编号。
第八十六条 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备案凭证编号的编排方式为:
×1械备××××2××××3号。
其中:
×1为备案部门所在地的简称:
进口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为“国”字;
境内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为备案部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加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无相应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时,仅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
××××2为备案年份;
××××3为备案流水号。
第八十七条 体外诊断试剂的应急审批和创新特别审批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和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执行。
第八十八条 根据工作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可以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技术机构、相关社会组织承担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有关的具体工作。
第八十九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按照国务院财政、价格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十条 本办法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体外诊断试剂查验登记须知
體外診斷醫療器材查驗登記頇知(草案)
體外診斷醫療器材查驗登記應依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準則及相關規定辦理。
本頇知所稱體外診斷醫療器材(In Vitro Diagnostic Device, IVD),係指蒐集、準備及檢查取自於人體之檢體,作為診斷疾病或其他狀況(含健康狀態之決定)而使用之診斷詴劑、儀器或系統等醫療器材。體外診斷詴劑係指前述之任何詴劑、校正物質或對照物質。
為了加強對於體外診斷醫療器材之管理,確保體外診斷醫療器材之安全性及功效性,特制定本頇知,作為本署體外診斷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內部審查基準。
本頇知適用於列屬本署『醫療器材管理辦法』及其管理模式等相關規定公告中
一、A 臨床化學及臨床毒理學。
二、B 血液學及病理學。
三、C免疫學及微生物學。
之體外診斷醫療器材。
壹、體外診斷醫療器材之安全性與功效性要求
第一條、體外診斷醫療器材安全性與功效性頇依『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準則』第二章第十五條及第十七條要求檢附以下資料:
一、黏貼或裝釘於標籤黏貼表上之中文仿單目錄、使用說明書、包裝及標籤。
二、臨床前測詴及原廠品質管制之檢驗規格與方法、原始檢驗紀錄及檢驗成績書。
三、產品之結構、材料、規格、性能、用途、圖樣等有關資料。但申請查驗登記之醫療器材如係儀器類產品者,得以涵蓋本款資料之操作 1 手冊及維修手冊替代之。
第二條、中文仿單目錄、使用說明書、包裝及標籤頇提供下列資料。
一、提供體外診斷醫療器材之實體相片或任何可說明實體之目錄。
二、中文仿單或外文仿單及其中文譯稿。所有體外診斷醫療器材均頇考慮使用者所具備的訓練與知識而提供適當的仿單,並將其附著或黏貼其銷售的包裝上。
三、儘可能以國際標準(如EN 980、ISO 15223)或本署公告之符號及顏色標示相關資訊。若無相關標準時,製造業者頇提供符號與顏色的說明。
四、具危險性之體外診斷醫療器材要根據其成分與形式的特性,遵循相關公告之規定標示。假如體外診斷醫療器材無足夠空間可供黏貼,警示頇置於標示或仿單上。
五、標籤或包裝頇載明下列資訊:
(一)、廠商的名稱與地址。
(二)、供使用者鑑別該體外診斷醫療器材以及包裝內容之詳細資訊。
(三)、若為無菌產品,頇標示「無菌」字樣。
(四)、批號或產品系列編號。
(五)、詴劑頇標示最終成品之製造日期及有效期間或保存期限、保存方法,並頇儘可能標示器材或配件的安全及性能完整性的使用期限。期限頇儘可能以年份/月份/日期的順序表達。
(六)、「供體外診斷使用 For In Vitro Diagnostic Use」等字樣。
(七)、特別的儲存及處理條件。
(八)、特別的操作指示。
(九)、適當的警告及注意事項。
(十)、明確載明是否為供使用者自我測詴之家用體外診斷醫療器材。
六、每批體外診斷醫療器材與附加配件頇儘可能加以標示,以方便使用者識別出體外診斷醫療器材與附加配件之潛在危險。
七、仿單頇明確說明其效能及用途,並儘可能包括以下事項:
(一)、除了無頇載明批號及使用期限外,仿單頇依前述標籤頇載明 2 之內容刊載相關資訊。
(二)、詴劑之成分,包括性質、主成分的量或濃度或套組的敘述。若該詴劑含其他可能影響量測結果之成分,亦頇加以說明。
(三)、拆封後之儲存條件與有效期限,並附有詴劑的儲存條件與安定性等資訊。
(四)、所需的特殊設備以及確保該設備正常運作的資訊。
(五)、所使用檢體的形式,蒐集檢體的特殊要求,採檢前的準備。必要時,頇包括儲存條件及病患準備的說明。
(六)、頇詳細說明詴劑方法原理及頇遵循的操作程序,包括使用前的必要處理程序,如配製、反應、稀釋、儀器檢查等。
(七)、頇包括特定的分析性能特徵,例如靈敏度、特異性、準確度、精密度、重複性、再現性、偵測之限制、量測範圍、以及使用者可使用的參考量測程序與參考物質。
(八)、計算分析結果所使用的數學方法。
(九)、頇提供品管液及校正液的量測追溯性。
(十)、當詴劑分析效能改變時頇採取之措施。
(十一)、所判定的量的參考區間(reference intervals),包括適當的參考群體之敘述。
(十二)、若頇與其他器材或設備合併、組裝或連接,頇提供詳細的鑑別資料來辨識正確的器材或設備,以便安全與正確的組裝。
(十三)、頇提供正確組裝以及確保正確而安全地操作所需的資訊。並包含品管、校正規定的詳細內容,以確保正確及安全的操作及安全棄置的資訊。
(十四)、使用前的加工或處理程序,如滅菌與最終組裝等。
(十五)、保護包裝損壞時的必要指示及重新滅菌或去污染措施。(十六)、可重複使用的器材,頇說明重複使用次數及再處裡的程序,包括清潔、消毒、包裝、重新滅菌或淨化,以及重複使用的限制。
(十七)、關於可能暴露於環境中的磁場、外部電氣干擾、靜電、壓力或壓力之變化、加速度、熱燃源等的注意事項。(十八)、關於體外診斷醫療器材之使用或棄置之特別、不正常風險(Unusual risk)的注意事項,包括特別保護措施及使用或儲存環境中之不良影響,如熱源等。當器材包括來自人類或動物原料時,頇特別注意其潛在傳染性。
(十九)、供使用者用於自我測詴之家用體外診斷醫療器材,另頇依本署公告之家用體外診斷醫療器材查驗登記頇知辦理,並遵守以下各項:
1、測詴結果頇清楚表示使非專業人士易於了解,必頇提供使用者頇採取的措施(如在陽性、陰性、或中間值的情形)的資訊,以及產生偽陰性或偽陽性結果的可能性。
2、若製造業者所提供之相關資訊足以讓使用者了解詴劑操作方法與詴劑所產出的結果,某些特定事項得省略之。
3、頇清楚地告知使用者,不應在諮詢醫師前,採取任何醫療措施。
4、若使用於監控已知疾病時,頇說明病患頇經過適當訓練,方可以進行治療程序。
(二十)、仿單的發行日期或最新修正版。(二十一)、指明使用者是否需經特殊的訓練。
第三條、臨床前測詴資料頇依據體外診斷醫療器材特徵提供下列資料:
一、體外診斷醫療器材之性能說明資料,包括器材之準確度、靈敏度、特異性、可信賴度、再現性、已知相關干擾物及偵測的限值等。其表述方式包含實驗步驟、原始資料、圖表表示、分析及結論。
二、其他為了證明符合相關安全性與功效性要求所需之化學、物理、電力、機械、生物性、電性安全、電磁相容性、軟體驗證、無菌等內容的說明資料。
三、頇檢附體外診斷醫療器材完成設計查證與設計確認的證明資料,如符合本署公告採認標準或其他相關國際標準,可檢附符合該證明之聲明書、評估與檢驗結果之摘要報告(或紀錄)等。
四、若為供使用者自我測詴之家用體外診斷醫療器材,另頇依本署公告 4 之家用體外診斷醫療器材查驗登記頇知辦理,並檢附使用者評估報告。
五、若為無菌製品,則頇有無菌製程確效資料。
若標示含特殊微生物的器材,其設計、製造、包裝頇確保器材在上市後、在製造業者指定的搬運和儲存條件下,都能持續限制該微生物之含量。
標示為無菌(STERILE)或含有特定微生物聲明之器材,必頇經由適當的設計、製造與包裝以確保該器材行銷之後,在製造業者所指定的儲存與運送條件之下,直到器材的保護包裝被打開為止,均能保持其產品標示上所標示的無菌或微生物狀態,同時也必頇經過適當的滅菌確效程序。
六、具有量測功能之儀器或裝置
(一)、具量測功能之儀器或裝置之設計與製造,頇利用適當的準確度限制,提供適當的穩定性與量測準確度,前述準確度限制頇由製造業者明確訂定。
(二)、量測數值頇依據我國之法定量測單位訂定。
七、輻射防護:製造業者頇根據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規定採取適當的設計與防護措施。
(一)、器材之設計、製造與包裝頇盡量降低使用者與其他人員的輻射暴露。
(二)、假如器材係散發具潛在危害性、可見或不可見之輻射,製造業者頇確保:
1、輻射的特性與劑量是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或是可以調整的。
2、頇配備有顯而易見的顯示或警示。
3、輻射性的體外診斷醫療器材頇提供詳細的資訊,說明輻射的性質、防護措施、防止誤用、及防止裝設時產生危害的方法。
八、連接或配備有電源的器材
(一)、配備有電子程式系統(包含軟體)的器材,其設計與製造頇根據產品效能,確保其重現性、可靠度與性能。
(二)、器材之設計與製造,頇降低在正常環境中對其他器材或設備之危害。
(三)、器材之設計與製造,頇儘可能在其正確安裝與維護的情況下,避免因正常使用或因單次錯誤,造成意外電擊的危險。
(四)、機械與熱傷害之防護
1、器材之設計與製造,頇保護使用者不受到機械性的危害。器材在正常的操作情況下,頇能維持足夠的穩定性。根據製造業者規定的檢查與維護要求,器材頇能承受正常工作環境中的壓力及外力的抵抗性。當器材可能因移動零件、破損、物質之脫落造成風險時,製造業者頇提供適當的防護措施。器材內的防護裝置,特別是對移動零件的防護裝置,不得影響器材之正常運作或限制其定期維護。
2、器材之設計與製造,頇儘可能降低因器材產生的震動所導致之危害,除非震動是指定性能的一部份。
3、器材之設計與製造,頇儘可能降低噪音所導致之危害,除非噪音是是指定性能的一部份。
4、使用者必頇操作之電氣、氣體或水力及氣動供應能源的接頭與連接器,頇以降低所有可能危險的方式設計與製造。
5、在正常使用情形下,零組件除係提供熱或達到預定溫度之用途外,與器材連接的零組件及其週邊設備,不得產生潛在的危險溫度。
九、安定性資料:
(一)、頇提供安定性詴驗計畫書及安定性詴驗結果,以訂定其儲存條件與有效期限。如需經稀釋或再配製後使用之組成,尚頇檢附稀釋或再配製後,在特定儲存或運送條件下之安定性詴驗資料。
(二)、頇提供相關之資料,以確保詴劑之設計、製造與包裝,在儲存與運送之溫度、溼度等情形下,其用途之特徵與性能不會受到不良影響。
(三)、頇列出該產品適當的保存程序以保持其安定性,如:溫度、光線、潮濕度和其他相關的因素。
(四)、安定性詴驗報告頇有實驗方法、統計分析及定量分析方法的確效等資料。
(五)、適用時,頇使用對成品具合適性之容器與封蓋,並提供合適性和生物測詴資料,以及容器與封蓋於成品有效期限內完整性之證明。
十、性能評估之比對測詴結果,頇擇一使用下列方法進行:
(一)與國內已核准上市或美國、日本、加拿大、瑞士、澳洲及歐盟中至少一國核准上市之同類產品進行比對測詴。
(二)符合採認標準或其他標準。
(三)普遍接受的產業測詴方法。
十一、新體外診斷醫療器材(新檢驗項目、方法、原理)頇另檢附學術理論依據與有關研究報告及資料,並檢附臨床評估報告,前述評估報告得參考第貳章第十一條規定辦理。
第四條、原廠品質管制之檢驗規格與方法、原始檢驗紀錄及檢驗成績書,包括最終成品品管檢驗之程序與檢驗測詴報告。檢驗成績書包括以下事項:
(一)、頇註明批號、檢驗日期、檢驗人員及負責人簽名。
(二)、頇包括所有原料及成品之檢驗成績書。
(三)、頇依規格逐項檢驗。
(四)、原料檢驗成績書頇為所附成品批次使用之原料檢驗成績書。
(五)、檢驗結果為數值者頇以數據表示,檢驗方法為比對標準品者可以「Pass」表示。
貳、第三等級體外診斷詴劑之特殊要求
第五條、第三等級體外診斷詴劑除前章所述資料外,尚頇提供下列補充資料:
一、原料與半製品之規格與分析方法。
二、產品製造及純化過程。
三、製程管制或批次製造紀錄。
四、產品之規格與技術性資料。
五、安定性資料。
六、臨床評估。
第六條、原料與半製品之規格與分析方法:
一、原料與半製品頇檢附原廠規格:
(一)、特性描述-用以製造體外診斷詴劑最終形式的任何原料與半製品均頇有明確之敘述,包括化學構造、一級和次單位結構(primary and subunit structure)、分子量、分子式、名稱、抗體種類/亞型(antibody class / subclass),及針對其特性進行鑑別、效價、特異性、純度、安定性、一致性等之分析測詴結果。
1、物理化學詴驗:
(1)、依實際需要選擇適當項目分析之,例如:
i.胺基酸分析;ii.氮端與碳端之胺基酸序列;iii.完整胺基酸序列;iv.核酸序列;v.胜肽圖譜/酵素水解圖譜;vi.雙硫鍵鍵結的測定;vii.SDS-PAGE(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包括還原及非還原條件);viii.等電點聚焦電泳;ix.傳統與高效液相層析,如逆相(reverse-phase)、分子篩(size exclusion)、離子交換(ion-exchange)等;x.質譜儀圖譜;xi.測定蛋白質之去胺基(deaminated)、被氧化(oxidized)、斷裂(clipped)和聚集(aggregated)形式或其他變異物,如胺基酸置換(substitutions)、併接(adducts)/衍生物;xii.測定非專一性宿主蛋白、DNA與詴劑之殘餘量;xiii.免疫化學分析;xiv.負荷菌與內毒素之定量;xv.抗體中和反應;xvi.凝血反應;xvii.抑制凝血反應詴驗;xviii.蛋白質之氮含量。(2)、對於修飾作用(modification),如醣化作用,以及與其他
物質如蛋白質、酵素、放射性核種或化學藥品等形成衍生物質,其物理化學特性也頇予以敘述,包括衍生或結合之程度、未修飾原料之含量、游離物質(例如酵素、蛋白質、放射性核種等)之去除、以及經修飾原料之安定性。
(3)、所有的測詴方法頇有完整的敘述以及結果,包括色層分析
圖、電泳的原始照片、光譜及質譜等之資料。
2、原料之活性:
頇敘述並提供每一種原料以體外(必要時以活體)測詴效價、特異性、活性結果及相關規格。所使用之每一種分析頇予敘述,包括所用的方法與標準品、詴驗過程、組間與組內分析的變異性、線性分析及可接受之範圍。
(二)、規格與分析方法:
1、原料與半製品之規格及測詴:
頇詳述放行測詴(release testing)之規格及分析方法、有效期限之制定、運送條件及原料與半製品之鑑別、純度、強度及∕或效價、特異性、批次間一致性等規格與檢驗方法。若為非公定書之檢驗方法,頇予確效以證實其合適性。
2、不純物:
必要時頇提供不純物包括原料與半製品蛋白質是否變異(如斷裂、聚集、去胺與氧化)與其他不純物(如製程中詴劑和細胞培養成分等)之分析資料。
二、對照標準品∕血清組:
(一)、對照標準品:如使用國際對照標準品,頇檢附該標準品之規格與分析成績書。若無對照標準品,可自行建立廠內一級對照標準品(in-house, primary reference standard),但頇檢附該標準品之特性、規格與分析成績書。
(二)、廠內工作標準品:廠內工作對照標準品(working reference standards)頇檢附其製備、特性、規格、測詴、更新與分析成 績書。
第七條、產品製造及純化過程:
對於第三等級體外診斷詴劑製程中之管制頇有完整之敘述。並檢附書面作業程序。
一、原料:
(一)、頇表列所有使用於製造原料與半製品成份之名稱、測詴方法與規格,或其參考文獻。對於購買之原料,頇有供應商之分析證明與自家檢定結果。
(二)、頇表列所有使用於製造原料與半製品之特殊詴劑與材料,如培養基、稀釋液、染劑、詴劑、緩衝液、血清、抗生素、單株抗體、保藏劑之測詴方法、測詴結果與其相關之規格。某些情況下(如使用胜肽或單株抗體為製造原料與半製品時)則頇詳述其製備過程及特性。
(三)、動物性原料、詴劑及成分的管制:若於製造過程中有使用由動物來源取得之原料時,需證明其不含外來物質,如牛海綿狀腦病變(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物質,或其他動物病毒。
二、流程圖:頇有一份完整製造過程之流程圖及其描述。
三、製程:製程中,依其材料來源之不同,頇有各相關之資料:
(一)、動物來源:
對於在製造過程中所使用的動物,如用來製造腹水的老鼠、產生血清抗體的兔子、或是基因轉殖動物,頇依實際需要載明:
1、所使用之動物來源和種類(若為基因轉殖動物,則頇包含
其製備原理及基因安定性)。
2、外來物質的篩選與檢疫步驟。
3、動物飼養之控管。
4、獸醫監督。
5、對於牛製品頇註明其來源地區及地點。
6、所使用免疫原之
(1)、免疫原性。
(2)、特異性。(3)、純度。(4)、無菌性。(5)、安定性。
(6)、免疫接種方式、劑量及時程。(7)、佐劑。
7、所收集原料之重要物質的敘述:
(1)、收集方法、體積、容器與時程。
(2)、製程步驟與組成之敘述。
(3)、詴驗項目(力價(titer)∕效價(potency)、親和性、特異性、靈敏度、負荷菌、安定性)。
(4)、貯藏條件。
(5)、其他對於原料、製程或用途之特別敘述。
(二)、人來源:
對於在製造過程中所使用材料為人來源時,頇依實際需要載明:
1、供應者之合適性∕接受標準。
2、收集方法、體積和容器。
3、使用之抗凝血劑。
4、重要組成之敘述。
5、成分之處理。
6、測詴項目:
(1)、感染性疾病標記詴驗。(2)、力價(效價)。(3)、親和性。(4)、特異性。(5)、靈敏度。(6)、負荷菌。
(7)、安定性。
7、純化與去活化步驟。
8、貯藏條件。
9、病毒去活化步驟。
10、免疫注射劑量與時程。
11、其他對於原料、製程或用途之特別敘述。
(三)、細胞來源:
對於所使用材料為細胞來源如單株抗體或重組DNA技術時,頇依實際需要載明:
1、細胞來源與種類。
2、細胞之基因型與表現型。
3、母細胞株之特性。
4、單株選殖步驟。
5、不朽化(immortalization)之步驟。
6、監控與測詴步驟。
7、基因構築之特性。
8、載體之特性。
9、細胞庫之建立、特性、維持、與安定性。
10、細胞培養步驟。
11、收集步驟。
12、純化與去活化步驟。
13、下游製程步驟。
14、其他對於原料、製程或用途之特別敘述。
(四)、合成來源:
對於所使用的材料為合成來源如人工合成胜肽、核苷酸等,頇依實際需要載明:
1、名稱。
2、分子式。
3、化學結構。
4、序列。
5、純化步驟。
6、純度。
7、安定性。
8、特異性。
9、其他對於原料、製程或用途之特別敘述。
第八條、製程管制或批次製造紀錄:
頇有製程管制標準書或批次製造與測詴之完整紀錄。
一、製程中之管制:
為確保最終成品符合效能規格(functional requirement),頇有製程中管制之監控與測詴等,包括固相被覆(solid-phase coating)之完整性、標示於抗體∕抗原結合物上酵素之純度與效價。
二、製程確效:
頇有製程確效之研究與其結果。如製程變更或生產規模放大以及製造步驟中有所改變,則頇重新評估其製程。為確保例行之製造,頇於製程中指出關鍵性參數,作為其管制點。
三、頇進行確效研究之製程,包括:
(一)、細胞生長與收集過程。
(二)、純化過程。
(三)、去活化或去除感染性病原之製程。
(四)、對於標示頇無菌或使用保藏劑之原料,頇證明在其易受微生物污染的製程具有適當之管制措施。
(五)、固相被覆過程。
(六)、結合(conjugation)或衍生(derive)過程。
(七)、效價之調整。
(八)、其他。
第九條、產品之規格與技術性資料:
除參照前章所述第三條及第四條之臨床前測詴資料、檢驗規格、檢驗方法、檢驗成績書等,尚頇敘述所有用於成品製造之組成說明,包括數量、比率或配方等。
第十條、安定性資料:
請參照前章第三條第六項之安定性資料,並檢附三批成品及半成品之安定性詴驗結果。安定性詴驗計畫建議得參考衛生署公告之藥品安定性詴驗基準進行之。
第十一條、臨床評估:
第三等級體外診斷詴劑頇符合下列基本要求或本署公告之採認標準。若因正當理由無法符合時,必頇提供相當之替代方案。
一、頇檢附有關產品再現性(reproducibility)、靈敏度(sensitivity)、特異性(specificity)、交互反應(cross reaction)等產品性能評估資料以利審查。
二、性能評估頇與國內已核准上市或本署認定之十大先進國(美國、日本、加拿大、英國、比利時、德國、瑞士、法國、澳洲、瑞典)中至少一國核准使用之上市產品比對詴驗結果。
三、若評估發現部分測詴結果有差異,這些測詴結果頇以下列方式解
決,例如:
(一)、以另一測詴系統評估此不一致之檢體。
(二)、使用其他替代方法或標的物。
(三)、檢視病人臨床狀態。
(四)、後續檢體追蹤。
四、性能評估所使用之陽性檢體頇廣泛選擇,以反映疾病之不同階段、不同抗體型、不同基因型、不同亞型(subtype)等。
五、頇評估潛在干擾物質之影響。潛在干擾物質頇被視為體外診斷詴劑基本要求中,風險分析之一部份,例如:
(一)、其他相關感染疾病之檢體。
(二)、取自產婦之檢體,例如:多產婦或是類風濕性因子陽性病患之檢體。
(三)、基因重組抗原系統產生之不純物質,例如:抗大腸桿菌或抗酵母菌的抗體。
六、用於檢測、確認、定量HIV-
1、HIV-
2、HTLV-I、HTLV-II以及肝炎之 體外診斷詴劑之基本技術規格如下:
(一)、用於檢測病毒之上市詴劑,無論用於篩檢或診斷之測詴,都頇符合相當之靈敏度與特異性要求。
(二)、用以測詴非血清或非血漿之體液(例如:尿液或唾液等)之詴劑,頇符合對血清或血漿之靈敏度與特異性要求。性能評估頇自相同個體取得測詴檢體進行測詴,且分別進行血清或血漿測詴。
(三)、用以自我測詴之詴劑,頇符合專業用詴劑對靈敏度與特異性之相同要求,並由適當消費者執行(或重複)效能性能評估,以確定詴劑操作與使用說明之有效性。
(四)、在早期感染階段(血清轉換)之診斷測詴靈敏度必頇以陽轉血清組(sero-conversion panels)進行評估。
(五)、用於性能評估之陰性檢體,頇能反映測詴標的之族群,例如:血液捐贈者、醫院病患、孕婦等。
(六)、對於篩檢測詴之性能評估,頇於測詴進行前,至少在二個捐血中心執行血液捐贈族群之調查。
(七)、使用在血液篩檢方面之詴劑頇具備至少99.5%之特異性,若無法符合時,頇提供合理說明。
(八)、用於血清及血漿之詴劑,頇證明於血清或血漿其性能評估均相同,且頇至少驗證50組檢體。
(九)、適用於血漿之詴劑,頇至少驗證50組檢體,查證說明使用於該詴劑之抗凝血劑對該詴劑之效能性能評估。
(十)、為分析風險,頇進行弱陽性檢體之重複詴驗,以進行整體系統失效率導致偽陰性結果之風險評估。
(十一)、輸入之HIV體外診斷詴劑頇檢附前述十大先進國中一國之採用證明,並頇包括與另一經前述十大先進國中至少一國核准使用之上市產品比對之詴驗結果,且頇包含HIV-1 subtype O 六例以上之檢體測詴結果。國內開發之HIV體外診斷詴劑,因國內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病例有限,本署將視詴劑發展過程 及靈敏度測定之方法予以個案審定,必要時得要求廠商於國外進行比對詴驗,若為篩檢用之詴劑,原則上仍頇包含HIV-1 subtype O 六例以上之檢體測詴結果,或頇加入subtype O抗原於詴劑製程設計中。
(十二)、B型肝炎表面抗原體外診斷詴劑之靈敏度(以能測出每毫升血
清含若干ng之HBsAg ad亞型為準)標準:
1、逆向被動血球凝集法(Reverse Passive Haemagglutination
Assay,簡稱RPHA)其檢驗靈敏度頇「少於或等於10 ng/ml HBsAg ad亞型」。
2、酵素免疫法(Enzyme Immuno Assay,簡稱EIA)其檢驗靈敏度頇「少於或等於 0.5 ng/ml HBsAg ad亞型」。
3、其他任何方法之產品,其靈敏度頇符合前述酵素免疫法檢驗靈敏度之規定。
(十三)、B型肝炎e抗原不得以逆向被動血球凝集法測詴。
七、核酸擴增技術(Nucleic acid Ampification Techniques,簡稱NAT)之額外要求:
(一)、藉由標的序列的放大分析方法,每個測詴檢體宜有內部對照組(internal control),以反映其分析狀態。
(二)、基因型檢測頇提供適當設計之引子(primer)或探針(probe)設計確認資料,並頇由已知基因型檢體進行確效。
(三)、定量之NAT結果頇追溯國際標準品或經校正之對照標準品,並儘可能以國際單位表示其數值。
(四)、因免疫複合體中之病毒與游離病毒之作用機轉可能不同,於再現性詴驗中頇包含前陽轉血清組檢體(pre-sero-conversion samples)。
(五)、為了研究檢體間之交互污染,於再現性詴驗時頇交互操作強陽性與陰性檢體至少五次以上。強陽性檢體頇為自然感染且具高效價之病毒。
(六)、頇測詴弱陽性檢體以評估造成偽陰性結果之整體系統失效率。弱陽性檢體頇相當於偵測極限三倍之病毒濃度。
八、國內臨床評估:
(一)、用於捐血者篩檢之體外診斷詴劑,包括新篩檢詴劑及HBV、HCV檢驗詴劑,除頇檢附產品性能評估資料,需另依下列原則執行國內臨床評估:
1、頇由廠外的研究單位進行。
2、頇與國內已核准上市之同類產品比對,若國內尚無已核准上
市之同類產品時,得與前述十大先進國中至少一國已核准上市之同類產品進行比對。
3、比對結果若發生歧異時,頇以Western blot、臨床診斷等其他確認詴驗來加以證實。
4、臨床評估之設計與結果頇能顯示或證明產品之實質相等性。
5、本署將評估及公告得執行國內臨床評估之單位,目前暫以本
署疾病管制局、中華血液基金會台北捐血中心及區域醫院以上等級之醫院,由上列單位擇三單位進行,每單位至少各測詴二百份以上之檢體。
6、無同類產品可供比對測詴之詴劑,除與公共衛生或血液安全相關之新體外診斷醫療器材,必要時本署得要求計畫書送署審查外,其餘計畫書毋頇送署審查,惟臨床評估頇經醫療機構人體詴驗委員核准後進行。
7、臨床評估之檢體,頇依衛生署公告之「研究用人體檢體採集與使用注意事項」進行之。
8、執行臨床評估之場所,頇考量操作之生物安全性,並進行適當之防護。
9、肝炎體外診斷詴劑與同類產品比對之特異性誤差不得大於百分之二。
(二)、其他體外診斷醫療器材得由廠商依產品特性及統計分析方法自行評估是否執行國內臨床評估及所需檢體數。惟經本署審議後,具人種差異性、地區特異性之體外診斷詴劑,得要求執行 國內臨床評估。
參考文獻:
1、Guidance for Industry and FDA Staff: Use of Symbols on Labels and in Labelingof In Vitro Diagnostic Devices Intended for Professional Use Document issued on: November 30, 2004 The draft of this document was issued on October 28, 2003
2、Guidance on Medical Device Patient Labeling;Final Guidance for Industry and FDA Reviewers Document issued on: April 19, 2001
3、Guidance for Industry:Content and Format of 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 Information and Esteblishment Description Information for a Biological In Vitro Diagnostic Product,FDA / CBER, Mar.1999。
4、Guideline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n Vitro Diagnostic Products, FDA / CDRH, Jan.1994
5、Requirement for Immunoassay Kits,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No.658, 1981.p.206-242
6、Commission decision of 7 May 2002 on comm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in vitro-diagnostic medical devices,European communities
7、Essential Principles of Safety and Performance of Medical DevicesThe Global Harmonization Task Force Date: May 20, 2005
8、Essential Principles of Safety and Performance of Medical Devices(including In Vitro Diagnostic Devices)Study Group 1 of the Global Harmonization Task Force October 14, 2002
9、Directive 98/79/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7 October 1998 on in vitro diagnostic medical devices 18
第五篇:体外诊断试剂相关知识
体外诊断试剂相关知识
体外诊断试剂,包括可单独使用或与仪器、器具、设备或系统组合使用,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观察、健康状态评价以及遗传性疾病的预测过程中,用于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体外检测的试剂、试剂盒、校准品(物)、质控品(物)等。根据产品风险程度的高低,体外诊断试剂依次分为第三类、第二类、第一类产品。
(一)第三类产品:
1.与致病性病原体抗原、抗体以及核酸等检测相关的试剂;
2.与血型、组织配型相关的试剂; 3.与人类基因检测相关的试剂;
4.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试剂;
5.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检测相关的试剂;
6.与治疗药物作用靶点检测相关的试剂;
7.与肿瘤标志物检测相关的试剂;8.与变态反应(过敏原)相关的试剂。
(二)第二类产品:除已明确为第三类、第一类的产品,其他为第二类产品,主要包括:
1.用于蛋白质检测的试剂; 2.用于糖类检测的试剂;
3.用于激素检测的试剂; 4..用于酶类检测的试剂;
5.用于酯类检测的试剂; 6.用于维生素检测的试剂;
7.用于无机离子检测的试剂; 8.用于药物及药物代谢物检测的试剂;
9.用于自身抗体检测的试剂; 10.用于微生物鉴别或药敏试验的试剂;
11.用于其他生理、生化或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的试剂。
(三)第一类产品:
1.微生物培养基(不用于微生物鉴别和药敏试验);
2.样本处理用产品,如溶血剂、稀释液、染色液等。
体外诊断试剂的命名原则: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名称一般可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被测物质的名称。
第二部分:用途,如诊断血清、测定试剂盒、质控品等。
第三部分:方法或原理,如酶联免疫方法、胶体金方法等,本部分应当在括号中列出。
如果被测物组分较多或特殊情况,可以采用与产品相关的适应症名称或其他替代名称。
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标准,是指为保证体外诊断试剂产品质量所制定的标准物质、质量指标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注册产品标准。
注册证书中产品注册号的编排方式为:
×(×)1(食)药监械(×2)字××××3第×4××5××××6号。其中:
×1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地的简称:
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境外医疗器械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医疗器械为“国”字;
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
境内第一类医疗器械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加所在设区市的简称,为××1(无相应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时,仅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
×2为注册形式(准、进、许):“准”字适用于境内医疗器械;“进”字适用于境外医疗器械;“许”字适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医疗器械;
××××3为批准注册年份; ×4为产品管理类别;
××5为产品品种编码(体外诊断试剂的品种编码为:40);
××××6为注册流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