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步下放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管理权限的请示
关于进一步下放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管理
权限的请示
鞍山市人民政府: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我们建设了基础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工业园,现已有200余家工业企业在园区落户,其中20余家超亿元的大项目。我们还建设了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现也已有20余家企业在开发区中落户。各镇场区也都建设了工业小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两年再造一个新台安的宏伟目标已经全面完成。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已达21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8亿元,同比增长40.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亿元。为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招商政策。狠抓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上亿元的投资建设项目大量增加。
目前,我县现行的环境保护审批工作执行的是2004年鞍山市委《中共鞍山市委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下放市级管理权限的决定》鞍委发【2004】16号文件。“县环保部门可以审批政府投资1000万元以下建设项目,非政府投资200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已经不适应我县经济工作的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县区环保局对县域经济建设的服务水平。加快招商引资项目尽快落地实施,我们恳请市政府下放环评审批权限,使我县环保部门可以审批污染较小,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的1亿元以下的建设项目。
特此申请
台安县人民政府 二O一二年二月九日
第二篇:环评审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
一、办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
二、办理条件:
1.项目选址符合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与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抵触。
2.各类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3.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4.符合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的要求。5.项目的建设不引起污染投诉。
三、办理程序:
网上申报→预受理→窗口受理→审查(包括现场踏勘)→审批经办人拟制审批意见→审核人审核(包括处务会议讨论、联席会议讨论)→签发人核准签发(包括局重点项目集体审批会议审查)→窗口取件。
四、审批时限:
1.环境影响登记表: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
2.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
3.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
五、收费标准:不收费。
六、报批需提交的材料:
1.建设单位申请报批项目环评文件的申请书。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一式3份。(报告书电子版光盘)
(1)工业项目及重点工程项目的环评文件,需提供项目所在区环保部门的初审意见。
(2)报告书(表)技术评估意见。
3.建设单位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前,通过论证会、听证会或采取其他形式征求的有关单位、专家或公众的意见。
4.规划部门对项目选址、场地使用功能的证明文件(属部队场地的,要有相应使用功能的部队后勤部对外经营许可证和部队土地权属证明;属农村用地的,应提交农村经济发展用地证明)。
5.国家规定需要审批、备案的,应提供有关部门的立项文件或备案证明;需要核准的,在申请书上说明依据文件(或提供核准部门证明)。
6.三产(包括:餐饮、商业、娱乐业、汽车维修、加油、加气站等)服务业类项目,应提交工商部门对项目的核名核准通知书。
7.房地产开发项目应提供规划部门的批复意见、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图和有污染源的楼层的平面布置图。
8.属租用场地的项目,应提交出租和承租双方已签署的租用合同或意向书。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俗称“环评台帐表”)。
10.凡委托申请的应提交由申请人签字或盖章的委托书(一式2份)。委托书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姓名、名称、权限、委托事项(申报、领取批文等)及委托期限。
11.其他部门意见:
项目建设地点在市政集水范围内,必须提供市政部门排水方案咨询答复。
注:1.凡提供的资料是复印件的,应在复印件上加注“该复印件与原件相同”的字样,并加盖建设单位的公章,必要时需加盖发文机关的公章加以确认。
2.环评单位需到窗口办理资质及印章备案手续。
(环评文件报批申请书范本)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申请书
广州市环保局:
我单位拟于×××××(地点)建设××项目(项目名称)。该项目的建设内容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我单位已经【委托×××××(环评单位名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填报了环境影响登记表】。现呈报贵局,请予审批。
附件:1.×××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
2.××××
××××
×××(申请单位名称)
年月日
申请单位(人)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注:凡提供的资料是复印件的,应在复印件上加注“该复印件与原件相同”的字,并加盖建设单位的公章,必要时需加盖发文机关的公章加以确认。
联系电话:020-38920928 传真电话:020-38920930
办公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华利路61号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6楼广州市环境保护局行政许可事项统一受理窗口。
办公时间:星期一至星期四上午9:00~12:00,下午13:00~17:00 ;星期五上午9:00~12:00,下午13:00~15:00
办事网址: www.xiexiebang.com 投诉电话:83203215 投诉处理时限:15个工作日
第三篇: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申请书1(范文)
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申请书
中山市港口镇环保局:
我单位拟于中山市港口镇下南村大滨口二基围建设中山市创通墙体材料有限公司项目(项目名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单位填报了环境影响登记表,并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提交资料清单》要求提交所需资料,现呈报贵局,请予审批。
我单位全权委托代理人 同志(工作单位:中山市创通墙体材料有限公司;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
中山市创通墙体材料有限公司(盖章)
2014年8月6日
建设单位联系人: 电话:
第四篇:环评审批阶段-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原则[范文模版]
环评审批阶段-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原则
项目名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
审批机构:广州市环境保护局
审批内容:
(审批条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建设单位申报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审批意见。审批条件如下:
1、项目选址符合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与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抵触;
2、各类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3、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
4、符合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的要求;
5、项目的建设不引起污染投诉。
申报材料
1、广州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许可申请表;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式三份);
3、申请报告;
4、专家咨询意见(按项目要求);
5、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文件、规划部门意见、建设建设项目的公众征询意见等(可在报告书中载明)。
审批程序:
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的第一阶段,程序为:经办人拟办→审核人审核→签发人核准签 审批期限:(分三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受理后15个工作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后30个工作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后60个工作日
审批结果 出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
收费情况:无
监督措施:内部监督实现三级审批管理制度,对于不依法行使审批职权的审批人,给予处分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外部监督:环评审批公示制度,审批结果通过珠江环境报,广州市环境保护网站,广州市建设项目申报审批子项公示。
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http:///
第五篇:建设项目管理和环评文件审批的原则
建设项目管理和环评文件审批的原则
严格环境准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中央强调,转变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把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着力点由去年的“保增长”转向今年的“促转型”。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要在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上发挥更加主动有效的作用。
认真落实规划环评条例。会同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专项规划环评指导意见,以及关键领域、重点行业规划环评规范性文件。重点抓好“两高一资”行业、重点流域区域开发规划环评。继续推进环渤海、海峡西岸、北部湾、成渝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等五大区域战略环评。
深化建设项目环评。坚持“疏”“堵”结合,实行分类审批,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疏”就是对符合中央政策和环保准入要求,有利于保民生、促转型的项目,加快环评审批进度;对已开展规划环评的项目,适当简化环评程序。“堵”就是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对高耗能、高排放及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从严把关,坚决管住新上项目;对未批先建的项目进行严肃查处,并公开曝光;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煤化工等产能过剩、重复建设行业以及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凡未依法开展规划环评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一律不予受理。
强化环保验收管理。坚持关口前移,要针对重点行业、敏感区域和敏感问题,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项目验收的环境监管。积极推进施工期环境监理,建立健全环保验收全过程管理制度,进一步理顺验收管理程序,从今年开始,用2~3年时间抓好“三同时”验收工作。着力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政府投资和国有资金支持的项目为重点,全面排查2008年以来,规模以上投资项目环保要求落实情况及环保资金使用情况。分期分批清查“十五”以来审批的所有建设项目,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审批的产能过剩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执行情况,集中整改突出问题。
健全环境标准体系。加快推进环境标准管理体系建设,着重提高标准体系的协调性、完整性和适用性,努力构建新时期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污染源监控标准体系和清洁生产标准体系,引领技术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