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岑绍礼再审申请书
民事再审申请书
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岑绍礼,男,1962年8月17日生,布依族,小学文化,贵州省兴义市人,农民,住兴义市洛万乡一心村坝树组,联系电话:***。
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被审上诉人)岑加文,男,2001年11月25日生,布依族,贵州省兴义市人,系死者岑友坤之子,住兴义市洛万乡一心村坝树组。
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岑思琦,女,2007年2月27日生,布依族,贵州省兴义市人,系死者岑友坤之女,住兴义市洛万乡一心村坝树组。
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暨岑加文、岑思琦的法定代理人)付兴梅,女,1977年1月13日生,布依族,小学文化,贵州省兴义市人,系死者岑友坤之妻,住兴义市洛万乡一心村坝树组,联系电话:***。
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杨华美,女,1947年11月13日生,布依族,文盲,贵州省兴义市人,系死者岑友坤之母,住兴义市洛万乡一心村坝树组。
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王兴安,男,1954年12月19日生,布依族,小学文化,贵州省兴义市人,教师,住兴义市洛万乡一心村平街组,联系电话:***。
申请人岑绍礼与被申请人岑加文、岑思琦、付兴梅、杨华美、原审被告(二审上诉人)王兴安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贵州省兴义市人民法院于2008年8月6日作出(2008)黔义民初字第1288号《民事判决书》,因申请人岑绍礼、一审被告(二审 上诉人)王兴安不服该民事判决而上诉,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于2008年12月8日作出(2008)兴民终字第636号《民事判决书》,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申请人认为该案的一、二审民事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遗漏需承担民事责任的当事人付兴荣,所作出的错误判决,严重损害了不应承担任何民事责任的申请人岑绍礼的合法权益。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八条、第一百七十九条等有关规定申请再审,敬望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查明本案事实后,作出公正的终审判决并依法驳回被申请人岑加文、岑思琦、付兴梅、杨华美对申请人岑绍礼的诉讼请求为谢!
一、本案的事实经过:
2003年3月10日(农历二月初二),申请人岑绍礼与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王兴安,在兴义市洛万乡一心村未罗兰码头万峰湖内合伙经营抬网捕鱼(一种利用部分鱼类具有趋光性的原理,进行灯光夜间诱捕的方式)。投资方式为二人共同投资、平均分利,每月电费平均分担。同时约定,双方轮流每人捕一天鱼,各捕各要,人身安全各负其责。到2004年农历正月,该抬网便已破烂了。从2004年农历正月至2005年农历10月,都没有对该破烂的抬网进行修复和利用。
2005年农历冬月间,本案死者岑友坤(系本案申请人岑绍礼的堂侄子)便与申请人岑绍礼及(本案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王兴安合伙重新购买了一铺新网在原址进行抬网经营,其合伙投入资金和分成比例均为:王兴安占50%,岑绍礼、岑友坤各占25%,并明确王兴安经营第一天后交由岑绍礼、岑友坤经营第二天,如此类推;各捕各要,人身安全各负其责。并于2007年3月29日,由王兴安与岑绍礼补签了一份协议,但岑友坤未在该协议上签名(该证据已附原审卷宗)。该抬网经营至2007年5月便已破烂不能使用,加之当时申请人岑绍礼身体有病(左腿痛风及关节炎)不能劳动,便自行退出合伙关系。从此申请人岑绍礼便从未参与捕鱼,也未参与分成,这有本案的当事人王兴安以及当地的大多数群众可以证实。
2008年农历正月间,死者岑友坤与岑绍美(男,住兴义市洛万乡一心村未舍组,系死者岑友坤的二叔、也系申请人岑绍礼的堂兄)两人便到兴义市洛万乡一心村未罗兰码头肖家买了一铺新网后,与王兴安合伙在原址继续经营抬网进行捕鱼。其投资和分成比例均为岑友坤、岑绍美各占25%,王兴安占50%。经营一段时间后,岑绍美退出合伙关系,便由付兴荣(男,住兴义市洛万乡一心村未舍组,系死者岑友坤之妻付兴梅的堂弟)接替岑绍美的股份,分成比例仍为岑友坤、付兴荣各占25%,王兴安占50%。岑友坤、付兴荣、王兴安在共同经营抬网捕鱼的过程中,岑友坤、付兴荣又在他们安放抬网的附近用网箱养了几箱鳙鱼(当地俗称:“大头鱼”或“胖头鱼”)和鲶鱼(当地俗称:“盐巴螂”),他俩共用与王兴安合伙用于抬网捕鱼的电线(塑料外皮花线)照明。
2008年5月30日晚9时左右,死者岑友坤与付兴荣两人划船到他们与王兴安共同经营抬网及岑友坤、付兴荣两人网箱养鱼的湖面时,不知何故导致岑友坤死亡。岑友坤死亡后,死者家属并未向公安机关报案,便自行于次日焚烧尸体,并于2008年6月7日(农历五月初四)安葬。
死者的家属在将岑友坤安葬后约十天左右,才向当地村民委反映要求解决赔偿问题。因当地村、组干部解决未果,死者家 属才向兴义市洛万乡人民政府反映,并由洛万乡司法所的王成益、王安文于2008年6月25日-26日进行调查,并于同年7月1日召集死者家属及申请人岑绍礼、王兴安、罗仕勇、付兴荣到场进行调解。当时经调解申请人岑绍礼出于道义自愿补偿死者安葬费300元,王兴安自愿补偿死者安葬费200元,罗仕勇(系王兴安的女婿,与王兴安共同分成抬网捕鱼所得利润)自愿补偿死者安葬费400元,付兴荣自愿补偿死者安葬费400元。但因死者家属要求以上人员赔偿死者安葬费及小孩抚养费10万元,而调解未果,该所便于2008年7月1日出具《介绍信》到兴义市人民法院仓更法庭解决。
二、贵州省兴义市人民法院于2008年8月6日作出(2008)黔义民初字第1288号《民事判决书》,以及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于2008年12月8日作出(2008)兴民终字第636号《民事判决书》,主要存在如下错误:
1、事实不清,裁判错误:
兴义市洛万乡一心村未罗兰码头距该乡人民政府及派出所不足15公里,交通方便,座机及移动电话均已普及。岑友坤死后与他同行的目击证人(也可能是犯罪嫌疑人)付兴荣,在第一时间内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但他并没有报案;死者家属知道岑友坤死后,也未在第一时间内向公安机关报案(附注:死者岑友坤的亲兄弟岑有权就在兴义市公安局洛万派出所当协警员),在未经有关部门勘查现场及进行尸检的情况下,便于岑友坤死亡次日(2008年5月31日)将尸体焚烧,并于2008年6月7日草草安葬。按照民事案件“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被申请人一方无论在一审还是在二审中,均未提交岑友坤因何死亡的 《死亡报告》,显属事实不清、死因不明,可二审法院对此不仅未加审查,而且还在“本院认为”中称“无论岑友坤是触电死亡、还是溺水死亡,……二上诉人无充分证据证实岑友坤不是在与王兴安、岑绍礼共同投资的抬网处捕鱼时死亡,也无证据证实岑友坤系酒后溺水死亡或者其他原因死亡……”,这种“举证倒臵”明显不符合法律规定,明显是在故意偏袒被申请人所作的错误裁判,申请人不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
2、有关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及法律地位被忽视和遗漏: 申请人岑绍礼于2003年3月10日至2007年5月期间,与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王兴安合伙经营抬网捕鱼是事实,但从2007年5月以后,便自行与王兴安解除了合伙关系,从此申请人岑绍礼便从未参与捕鱼,也未参与分成。事后,死者岑友坤与岑绍美两人便到兴义市洛万乡一心村未罗兰码头肖家买网后,到申请人岑绍礼与王兴安及死者岑友坤原合伙经营抬网的位臵重新安放抬网捕鱼,他们两人继续与王兴安合伙,分成比例为岑友坤、岑绍美各占25%,王兴安占50%。经营一段时间后,岑绍美退出合伙关系,便由付兴荣接替岑绍美的股份,分成比例为岑友坤、付兴荣各占25%,王兴安占50%。这些事实充分证明,本案申请人岑绍礼不应成为本案的适格被告。即便原审原告错误地将本案的申请人岑绍礼列为本案的被告或第三人,人民法院也应判决申请人岑绍礼不应承担本案的任何民事责任。
农村乡镇司法所人员的文化和法律素质较差(本案最初组织调解的兴义市洛万乡司法所的王成益、王安文都是当兵转业安臵及招聘干部,并未经过系统的法律专业学习),他们在调解时大多采取“先入为主”的方法,这从他们2008年6月25日、26 日所作的《调查笔录》,便可看出其所作笔录较为粗糙,没有问清案情真相,便草率作出结论,利用“和稀泥”的方式召集申请人岑绍礼及王安兴、罗仕勇、付兴荣进行调解,一旦调解不成便将矛盾上交。
纵观本案,应该作为当事人的付兴荣(与死者岑友坤各占股份25%的实际合伙人)、罗仕勇(没有管电技术资质,其岳父王兴安、死者岑友坤及其合伙人付兴荣合伙经营的抬网是从罗仕勇家接的电,并且罗仕勇在岑友坤死亡附近经营的抬网也是使用这条线路照明捕鱼获利,他在2008年6月26日的《调查笔录》上还说“电源原来是开的,他们去看抬网也没有断开电源,也没有给我讲断开电源”)被遗漏,也是导致本案事实不清的原因之一;另外,申请人岑绍礼在一、二审中均要求法院将付兴荣作为本案的被告之一,可一、二审法院均称他是死者岑友坤的“帮工”,却将已退出与王兴安、岑友坤合伙多时的申请人岑绍礼列为被告,并判决承担24580.16元的民事赔偿责任,申请人岑绍礼永远也是不会同意这个错误的判决。
2009年8月12日,兴义市人民法院仓更法庭在执行过程中,将申请人岑绍礼司法拘留16日(即2009年8月12日至8月27日),并于2009年12月28日以(2009)黔义执字第195-2号《民事裁定书》裁定“拍卖被执行人岑绍礼所有的坐落于兴义市洛万乡(未)罗兰码头街上房地产平房一栋”(现因各种原因未拍卖成功),申请人仍然不服从这个错误的判决和有关的拘留决定及查封、拍卖等法律文书。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1、申请人岑绍礼的文化及综合素质问题: 申请人岑绍礼是兴义市南盘江畔的一个布依族农民,平时与人交流都是使用布依话,汉话都讲不大清楚。虽然在他的《户口簿》及一、二审《民事判决书》中均记载为“小学文化”,但实际上应属“文盲或半文盲”,这从仅有“初小文化”的本案另一当事人王兴安便可担任教师职业,便可看出当地汉文化的缺乏。由于申请人岑绍礼的文化和综合素质较低,当地司法所的干部在2008年6月25日对他进行调查时的笔录有一句话“问:你和哪几家合伙买抬网?答:我们这是水淹的第二年,我就买抬网,后来王兴安找我合伙。再后来,有岑友坤、罗仕勇找我合伙经营抬网。”但对相互经营的时间,合伙经营的前后情况,如怎样投资、怎样分利并没有问清楚。而实际上从2007年5月起,申请人岑绍礼便未参与经营抬网,也未参与分利,故岑友坤的死亡根本与申请人岑绍礼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这也是申请人岑绍礼一直不服一、二审民事判决的根本原因。而一、二审法院在没有详细核实的情况下,竟以此“调查笔录”为依据草率作出判决,是极其错误的。这从该份笔录中的另一句话“问:村干部调解的时候,是否叫你支付岑友坤的安埋费?答:岑友坤触电与我无关,村里调解的时候没有叫我支付安埋费。”也可看出一个诚实农民的真实本色。
2、证据的相互印证问题:
2008年6月25日,申请人岑绍礼的《调查笔录》“你们几家买抬网,每家投资多少钱?答:我家投资7000多元,王兴安投资2000元、岑友坤投资1000元、罗仕勇投资1000元。”而2008年6月26日,本案另一当事人王兴安的女婿罗仕勇的《调查笔录》“问:你是否知道岑绍礼、岑友坤、王兴安三家合伙购抬网 投资情况?答:我不知道。”2008年6月25日,本案另一当事人王兴安的《调查笔录》“问:你们合伙购买抬网有哪几家?怎样投资?答:开始是岑绍礼合伙投资购买的,原来总的是3000多元,后来修理各方面投资去6000多元。后来网片更换购买网片3200元,按两股份摊,每股份1600元,一股是岑绍礼(经向王兴安核实系指岑绍美)、岑友坤共同承担,另一股份是我一个人承担”、“问:你们在哪里购买网片?答:我们在未罗兰码头肖家购买的。”、“问:你们买网片去多少钱?答:我们买购网片3200元包括绳子在内。”从这些笔录的相互矛盾可以看出,王兴安对2007年5月申请人岑绍礼退出合伙后未参与经营及投资的情况特别清楚,而申请人岑绍礼和证人罗仕勇的陈述相互矛盾,不能相互印证。这从一个侧面也可证实岑友坤的死亡与申请人岑绍礼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不应承担本案的任何民事责任。
3、其他证据问题:
本案提起诉讼后,申请人岑绍礼由于文化和综合素质较差,不懂得依法收集证据,只是将当地村民罗仕文、吴会金、吕元刚、查仕学的《证明》提交给二审法院,作为一个农民由于不懂得民事诉讼的技巧,未申请这些证人出庭作证,加上我们国家现在对证人的保护措施不完善,许多证人不敢出庭作证,这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在基层人民法院特别是基层人民法院的人民法庭审理民事案件,若审判人员不能以案释法,面对农村实际加强调查研究解决纠纷,那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案结事了”将难以得到落实,一件简单的民事纠纷案件可能会因为审判人员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而酿成流血事件!
综上所述,特依法申请再审,敬望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在 查明本案的事实后,依法作出公正的终审判决为谢!
此致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岑 绍 礼 2010年4月16日
附:
1、申请人岑绍礼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一份,证明申请人岑绍礼的基本情况。
2、一、二审《民事判决书》复印件各一份,证明该案发生后已经兴义市人民法院及黔西南州中级人民法院解决过的事实。3、2010年3月10日,本案当事人及证人王安兴的《证明》一份,证明本案的部分事实经过;同时该证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的规定,是本案申请再审的关键所在。
4、兴义市人民法院《拘留决定书》复印件一份,证明申请人岑绍礼被司法拘留16日的事实;该份拘留决定书无字号,同时也证明一审法院的部分执行工作人员在执行工作中极为草率的事实。5、2009年12月28日,兴义市人民法院作出的(2009)黔义执字第195-2号《民事裁定书》复印件一份,证明兴义市人民法院裁定查封、拍卖申请人岑绍礼房屋的事实。6、2010年2月8日,兴义市人民法院《拍卖公告(第一次)》复印件一份,证明因各种原因导致申请人岑绍礼被查封的房屋未拍卖成功的事实。
第二篇:再审申请书
再审申请书
再审申请书
再审申请人张建勤,男,1957年4月出生,汉族,住徐州市铜山新区圭山路9号楼2单元501室。
被申请人韩方彬,女,1976年3月出生,汉族,住江苏省沛县沛城镇冯楼141号。
申请再审的事由:申请人申请再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二)、(三)项和第二款人民法院应当再审的情形。
再审的请求事项:再审申请人不服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0)苏民申字第222号民事裁定书,请求再审撤销之前所有裁判,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事实与理由:
一、申请人申请再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原判决只凭庞素云的证言,认定张建勤收到了韩方彬的由庞素云转交的38万元购房款。庞素云只能证明她收到了韩方彬的购房款,她自己不能证明她自己把款交给了张建勤。该裁定书称,“
一、二审法院也并非以庞素云的证词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而是结合其他证据综合予以认定。”而实际上,本案没有可以认定张建勤收到38万元购房款的证据。
二、申请人申请再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三)项,“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原审一、二审判决均称,“经审理查明,原告韩方彬、被告张建勤均与案外人庞素云系朋友关系。”庞素云与张建勤是曾经的朋友关系,而诉讼时已经成了有严重利害冲突的人。她与张建勤因借款发生诉讼对抗关系(见铜山县人民法院(2008)铜执异字第76号民事裁定书),而且庞与其女儿卞玲玲共同诈骗张建勤47万元,被张控告追回了37万元,庞对张怀恨在心。
原审判决称,“2003年2、3月份,经庞素云介绍,原告韩方彬欲购被告张建勤位于铜山新区圭山路的房屋一处。2003年4月2日,铜山县同人法律服务所出具见证书一份,对甲方(卖方)为张建勤、乙方(买方)为韩方彬的《房地产买卖契约》一份进行了见证。该见证合同内容如下 :‘由于甲方已收到乙方予付的购房定金人民币叁拾捌万整。双方同意就下列房地产买卖事项,订立本契约,共同遵守。
一、甲方自愿将座落在徐州铜山新区圭山路的房地产(房屋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出售给乙方。……
二、甲乙双方议定的上述房地产成交价格为人民币叁拾捌万元。乙方由03年3月13日前一次付清给甲方,购房定金将在最后一次付款时冲抵。付款方式:一次付清。
三、双方同意于03年3月28日由甲方将上述房地产正式交付给乙方……’”
该判决书以此伪造的房产买卖契约为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酿成冤案。
判断该房地产契约是伪造的理由:
1、自相矛盾。
契约一开始就称,“由于甲方已收到乙方予付的购房定金人民币叁拾捌万整。”但后面又称,“
二、甲乙双方议定的上述房地产成交价格为人民币叁拾捌万元。…………”甲方已收到乙方付的人民币38万元,这就是收到了全部房款,不是定金。再约定付款期限,于理不通;契约约定只能约定签约以后的行为,约定签约日之前的行为于理不通;已经付清了全部房款还约定“购房定金将在最后一次付款时冲抵。”于理不通;
2、以此见证的房产买卖契约主张诉求不能成立。
契约规定“双方同意于03年3月28日由甲方将上述房地产正式交付给乙方,房屋移交给乙方时,其该建筑物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一并转移给乙方”见证日期是2003年4月2日,见证书已经见证了甲方将上述房地产正式交付给乙方,并将该建筑物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一并转移给乙方。原告以此见证的房产买卖契约为证据,诉求返还房款,该判决书竟能支持,实在令人吃惊!
3、无效的见证行为
江苏省司法厅1999年《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法律服务所见证工作的通知》规定,基层法律服务所不得对当事人之间的房屋买卖协议进行见证。见证的作用是要证明其行为真实、合法,被告对房产没有所有权和使用权,又没有所有权人的委托书,原告没有到场,该见证书从形式到实体都不符合见证的条件,而且实际上见证书没有达到见证真实合法事实的条件,因之属于无效的见证。
4、原告向法庭提供的“见证书”是伪造的。
由于司法行政部门不准基层法律服务所对当事人之间的房屋买卖协议进行见证,同人法律服务所对此见证没有存档。当时负责该见证业务的牛建华向法庭出具了证明:“当时合同双方当事人没有到场,合同原件没有改动痕迹,系手写体。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签字原来就有,不是现场签字。合同见证后,双方没有款项的交接……”而原告向法庭提供的合同却是打字的复印件,多处改动的痕迹。原告向法庭提供的该见证的契约书,不用鉴定,智力正常的人一看便知道是伪证。一审判决称,“按照交易习惯,一般情况下收到款项的一方应当给付款方出具收条,或者以合同条款等方式确认已收到对方付款。本案中原告虽然未能提供被告出具的38万元的收条,但如果有其他证据能够证实被告收到了38万元购房款,其主张也能成立。原告提供了双方经过见证的房地产买卖契约及被告张建勤填写交付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但是该判决忽略了该房地产买卖契约上的多处明显的篡改、伪造的痕迹和合同本身的无法解释的自相矛盾。该判决书称,‘对于合同第一、二行及第二条同时出现的原因原告的解释相对于被告的解释更为合理 ”,但是判决书从头到尾,却看不到原告是怎样解释的叙述。为了以伪证真,该判决书对原告提供的所谓被告填写的土地使用证称,“该土地使用证无论真假,均可以印证原告已付购房款的事实”,这就是说,假币也能当真币用!到了蛮不讲理的地步!
三、申请人申请再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叫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二款“对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情形,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腐败院长亲手导演,酿成离奇冤案。
原告是一美女。与原铜山县人民法院院长,现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蔡柯勇是同一个村子的,原本关系很好。如果不是她有特殊的本领,很难想像她这样的起诉能够立案。更别说胜诉了。
试想,仅凭一个六年半之前的自相矛盾、漏洞百出、有多处篡改,明眼人一看便知是伪造的“见证合同”,就能够讹诈素不相识的被告张建勤五十万元。除了原告的犯罪动机之外,如果没有一个依官仗势,甘愿共同犯罪的官吏,原告断不会得逞!
一审时原告找到了时任铜山市人民法院院长的蔡柯勇,主审法官李静受蔡柯勇指使,专横的认定原告的伪证,对于被告鉴定伪造笔迹的申请不予准许。二审时,蔡柯勇又升任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他又指使二审主审法官郭宏不批准张建勤请求鉴定笔迹的申请。因为本案太荒唐,太明目张胆的枉法,张建勤的申诉已引起最高法院和江苏省高级法院的重视,也因为张建勤找法官论理,李静、郭宏都向张建勤叙说了她们受蔡柯勇指使的情况。郭宏说,蔡院长对她说了四次,不批准张建勤的鉴定申请。
经张建勤奋不懈的申诉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催办,2010年9月江苏省高院对此案立案复查,但蔡柯勇一方面对抗省高院的调卷令,另一方面又抓紧“做工作”,2011年2月,铜山县法院立案庭马庭长声称,受中院委托找张建勤谈话,“不要把事情闹大”……
该案的错误如此明显,却至今未能纠正,就是因为当初与原告共同犯罪的蔡柯勇院长,如今还在台上,他还掌管着对该案的复查的权力的很大部分,难怪张建勤的冤案一边申诉,一边被多次拘留,以判刑为威胁,逼其拿出了四十九万元。申请人强烈建议上级法院将对本案的复查与对本冤案的直接责任人与指使者的审查结合起来!
四、江苏省高级法院(2010)苏民申字第222号民事裁定书驳回再审申请的理由不成立。
其一,以张建勤的签名是真迹为由,认定复印件有效。张建勤签名只能证明其同意签名时协议上的内容,不能证明原告经过篡改又复印的伪造的房地产契约也是其真实的意思表示。该裁定认定一、二审认定伪证契约合法有效并无不当,是善恶不分,没有了公义。其二,该裁定以张建勤是完全行为能力人为由,视证人庞素云与原告合伙诈骗的事实于不顾,是对公正司法的亵渎。此致
最高人民法院
再审申请人张建勤 2012年12月13日
第三篇:再审申请书
再审申请人(一、二审诉讼地位):×××,男/女,××××年××月××日出生,×族,……(写明工作单位和职务或者职业),住……。联系方式:……。
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委托诉讼代理人:×××,……。
被申请人(一、二审诉讼地位):×××,……。……
原审原告/被告/第三人(一审诉讼地位):×××,……。……
(以上写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姓名或者名称等基本信息)再审申请人×××因与×××……(写明案由)一案,不服××××人民法院(写明原审人民法院的名称)××××年××月××日作出的(××××)……号民事判决/民事裁定/民事调解书,现提出再审申请。
再审请求: …… 事实和理由:
……(写明申请再审的法定情形及事实和理由)。此致
××××人民法院
附:本民事再审申请书副本×份
再审申请人(签名或者盖
章)
××××年××月××日
第二百条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八)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九)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一)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二)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十三)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第四篇:再审申请书
再审申请书
申请再审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何际平,男,1959年3月31日出生,汉族,住广东省连州市连州镇慧光路82号
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住所地广州市天河区林和中路168号
申请再审人何际平因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审批一案,不服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穗中法行终字第1408号行政判决,现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和第六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十二条,申请再审。
再审请求:
1.依法撤销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穗中法行终字第1408号行政判决;
2.依法撤销被申请人100972262《办理结果告知书》;
3.判决被申请人承担一、二及再审诉讼费用。
事实和理由:
何际平于2014年1月6日向省社保局提交了《参保人特殊工种工作经历审核申报表》,申报于1980年1月至1987年3月在连县造纸厂担任锅炉工及于1987年4月至1990年9月在连县水泥厂担任锅炉工期间为特殊工种经历,申请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省社保局于2014年6月26日作为编号为1000972262的《办理结果告知书》,认定何际平所申报的特殊工种经历不能列为特殊工种年限,决定对其提前退休申请不予审批。何际平不服,向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申请行政复议。该厅于2014年9月30日作出粤人社行复(2014)95号行政复议决定,维持省社保局《办理结果告知书》。何际平不服,向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该法院作出(2014)穗天法行初字第790号行政判决,驳回何际平的诉讼请求。何际平仍不服,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5)穗中法行终字第1408号行政判决,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申请人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依法申请再审。理由如下:
一、申请人在造纸厂工作期间“炉工、司炉、锅炉”属于特殊工种,应提前退休。主要基于以下文件:
(一)《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
“第一条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1)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二)《劳动人事部关于改由主管部门审批提前退休工作的通知》劳人护(1985)6号
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工人,无论现在或过去从事这类工作,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以按照<<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办理退休。
(三)《劳动人事部关于轻工业提前退休工种的复函(劳人护〔1983〕3 号)》。
该文件对<<轻工业提前退休工种范围表>>作出了解释和说明。轻工业提前退休工种名录中列入的67个轻工工种(其中包括造纸业的13个轻工工种)。该文件说明了轻工业提前退休工种名录的制定是按照行业归口的原则,根据原国家劳动部门规定的特殊工种范围,只划入属于轻工业部归口的行业。属于其他工业部门归口的行业没有划入。该文件也明确指出:"轻工业各行业中,常年直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非轻工业生产工种,以及高温,高空,井下,野外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种,可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何际平从事的高压高温工业锅炉司炉工种,属非轻工业生产工种,是符合原国家劳动部规定的特殊工种,同时也可以参照其他工业部门归口行业的对应同类工种。)
二、连县造纸厂锅炉工的工作性质特殊工种。
连县造纸厂的锅炉是8吨至20吨的工业生产锅炉,其性质是高温、高压、高危险的特殊工种,是当时造纸厂唯一在劳动部门备案的工种。司炉作业环境的热强度超过GB4200-84《高温作业分级》标准中的第四级,属高温作业工种,锅炉生产的蒸汽压力保持在10-13MPa,属高压危险工种。
造纸厂归属轻工业,但是,连县造纸厂的锅炉工不属于轻工业的轻工工种,是属于非轻工工种,其工作性质就是完全符合原国家劳动部规定的特殊工种。
三、与申请人在连县造纸厂同岗位同班组同工种工作过的多名工友已经提前退休。
何际平的锅炉工班长曾灶明、易福成及同事王东生、黎福友、邓友良、李加强、严尔格等人都先后办理了提前退休。一审时何际平向法院提交了黎福友、王东生的退休证复印件等材料。何际平的同事工友在连州当地买社保,可以按国家政策办理提前退休。为什么何际平在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买社保,就不能按国家政策办理提前退休?何际平在网上也查看了海南,湖南两个邻近省的社保局提前退休人员的部分公示表,表中就列有属轻工业系统的,从事非轻工业生产工种的人员名单,他们从事的工种是工业锅炉司炉工种。为什么同一个国家,同一个省,同一个工种,执行国家政策就不相同?何际平认为,是广东省社保局对其不公平,是剥夺国务院和原国家劳动部赋予何际平提前退休的权利,是对何际平权益的严重侵害。
综上,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无法律依据,严重侵害了申请人作为特殊工种从业人员享受的提前退休劳动权利,请求贵院行使司法监督权能,撤销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
附件:
1、《广东社保局对提前退休的适用违背公平、公正、平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提前退休人员名单公示(第十八批)
3、提前退休人员名单公示(第二十八批)
4、连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示
申请人:何际平二O一五年十二月日
第五篇:再审申请书
民事再审申请书
申请再审人(二审上诉人,一审被告):熊某某,男,汉族,1975年12月13日生,文盲,广东省某县人,农民,住某县东山乡东山村委会余子拉村82号。联系电话:
再审被申请人(二审被上诉人,一审原告):熊某某,男,汉族,1972年1月3日生,文盲,广东某县人,农民,住某县东山乡东山村委会余子拉村98号。联系电话:
再审被申请人(二审被上诉人,一审原告):熊某某,女,汉族,1973年2月20日生,文盲,广东某县人,农民,住某县东山乡东山村委会余子拉村98号。
再审申请人因与再审被申请人义务帮工人受害责任纠纷一案,不服广东省某某中级人民法院(2017)云07民终657号判决,现依法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再审请求:
1、请求依法撤销某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2017)云07民终657号民事判决,并依法进行再审。
2、一审、二审、再审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均由再审被申请人承担。
申请再审之事实与理由 一、二审判决对100元前之交付过程的认定事实不清楚
再审申请人交付了100元,且此100元确实到了受害人熊某某手中,二审判决认定再审申请人支付了受害人100元,确也不错。但实际交付过程比此要复杂。实则,综合本案有关证人证言、礼簿看不出上诉人直接交付了100元钱给了受害人熊某某100元,而是让车主(一审证人)海某某拿了100元。因此,此中交付过程当作这样的理解:上诉人再审申请人交付100元钱给了车主(一审证人)海某某,自以为可算作“包车费”了,而车主(一审证人)海某某则将100元如数给了平时就一直给其开车的受害人熊某某。——车主(一审证人)海某某因脚有残疾,未学驾驶、无驾驶证,其车子一直为其表弟(受害人)熊某某驾驶。
同时,再审申请人让受害人熊某某开车一事,其并未与受害人熊某某商量。因此,此中的100元钱性质有转化问题,再审申请人将100元钱以“油钱”名义交付了车主(一审证人)海某某,理解为支付了费用(包括消耗的油费20元以下),未欠车主(一审证人)海某某人情。而车主(一审证人)海某某将100元如数交给了受害人熊某某。车主海某某、驾驶员熊某某(受害人)均当知油已加满,故此时所转交付100元,实则全部转化为驾驶员熊某某(受害人)的酬劳。二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
(一)二审审判决对上诉人所支付的100元钱之法律性质未予认定,当确认为劳务费用。
上诉人再审申请人已通过升学宴上的记账人向受害者熊某某支付了100元钱,二审判决对此事实也已进行了确认,但对此100元之性质则认为:因“车辆系海某某所有”,故不能认定为加油费;又因在案证据“不能证明被告支付给熊某某的100元钱就是劳务费用”,故不宜认定为劳务费用。
在民事案子中,民事行为之意思内容之确定较为重要。而本案中,上诉人已向受害者熊某某支付了100元钱,且有证据证明东山—仁里的“包车费”为100元钱,申请再审人亦知道车辆为海某某所有且油亦加满,此种情形下,从申请再审人角度出发,支付100元钱即使不能确定是以“包车费”的意思,含有劳务报酬之意则无疑。从受害者熊某某的角度考察,则肇事车辆平时由其驾驶,且事发当天晚上亦由其驾驶至申请再审人家停着,且其开始发动车辆时亦当知道车辆已加满油的事实,其答应驾驶车辆并接受100元钱,即使不知道包车费系100元,故不知上诉人再审申请人支付的可能是“包车费”,亦当知道100元钱有劳务报酬之意。因此,从客观情况判断上诉人与受害者之意思,此100元即使不能认定为“包车费”,当可认定为劳务费。至于再审申请人系以油费名义支付,还是以其他名义支付,则可不问。
此外,关于100钱的性质亦可从交易习惯确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0条之规定,交易习惯系民事法律渊源之一。而起码在某某范围,广泛存在着为了顾全双方的面子,熟人间普遍存在着将“包车费”或车费称作“油钱”者,有时甚至半熟的人之间,也说“油钱”而不称作车费,但系“包车费”或“车费”则双方均心知肚明。此种习惯宁蒗汉族尤甚,有时半熟、面熟的汉族人间亦称车费为“油依普”(“油钱”),而不是车费或其他,如有人坐车,忘了给车费时,司机也就说,还没给“油钱”呢,如直接称作车费,则系不给对方面子了。因此,从交易习惯看,此100元亦当作“包车费”或酬劳。
(二)一审判决由于未认定100元钱之性质,造成本案法律性质之错误
本案中,对于法律性质的认定至关重要,一、二审判决均也注意到了此问题,并对义务帮工行为与提供劳务行为进行了辨别。但因对100元钱的性质未作认定,导致对本案法律性质之认定错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行为法》生效以前,司法实践将帮工分无偿(义务)帮工与有偿帮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行为法》生效以后,有偿帮工已被定性为提供劳务之行为,这在实务界与学界均无争议。鉴于本案争点100元钱系酬劳,本案之法律性质为提供劳务之纠纷,一审判决法律性质认定错误。而提供劳务合同,劳务接受方如无指示等方面的过错,则不应承当责任,本案中再审申请人无任何过错,故其不应承担责任。但鉴于上述人与被上诉人系邻居,再审申请人在此承诺将其已支付的款项3700元(大写三万七千元)作为人道主义补偿款,放弃返还请求权。
综上所述,请贵院依法查清事实并依法判决再审申请人除已自愿支付的人道主义补偿款外,不再承担其责任。此致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熊某某
二0一八年三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