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办法
黑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国有资产处置行为,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黑龙江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使用管理办法(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0号)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其他各类事业单位及其所属事业单位(以下简称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注销的行为。第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范围包括:
(一)闲置的资产。
(二)因技术原因并经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或淘汰的资产。
(三)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以及资产调剂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
(四)需要转让、核销或注销的商标、商誉、专利技术、科研成果、矿业权、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
(五)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
(六)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七)已达到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
(八)因城市规划改造需拆迁的房屋构筑物资产。
(九)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处置的其他资产。
第五条 国有资产处置方式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处置的国有资产权属应当清晰。权属关系不明确或者存在权属纠纷的资产,须待权属界定明确后予以处置。
事业单位提出处置被设置为担保物的资产,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规定。第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重大国有资产处置事项,须事前报省政府批准。
第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省财政厅按照规定权限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事项进行审批(审核)或备案。
第十条 省财政厅或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文件既是财政部门安排行政事业单位有关资产配置预算项目的参考依据和行政事业单位办理产权变动的依据,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调整相关资产、资金账目的原始凭证。
第十一条 各级房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须根据省财政厅批复文件(或审批单),办理省级行政事业单位房屋所有权变更(灭籍)登记和车辆档案注销、转籍过户手续。未经省财政厅批复,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章 无偿调拨(划转)和捐赠
第十二条 无偿调拨(划转),是指在不改变国有资产性质的前提下,以无偿转让的方式变更资产占有、使用权的处置行为。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无偿调拨(划转)国有资产,应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拟无偿调拨(划转)资产的原始价值凭证及相关明细账页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二)政府或有关部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以及资产调剂的批准文件。
(三)撤销、合并、分立、隶属关系变更单位的资产清查表。
(四)拟划转资产清册,包括资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和单价等内容。
(五)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四条 捐赠,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自愿无偿将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赠予合法受赠人的行为。包括实物资产捐赠、无形资产捐赠和货币性资产捐赠等。
第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与受赠人就捐赠财产的种类、数量、质量和用途等订立捐赠协议,并按照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将捐赠财产转移给受赠人。
第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捐赠资产应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拟捐赠资产原始价值凭证及相关明细账页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二)捐赠单位关于捐赠事项对本单位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影响的分析报告。使用货币资金捐赠的,应提供货币资金来源说明等。
(三)捐赠申请报告。内容应包括捐赠事由、捐赠对象、捐赠方式、捐赠责任人,捐赠财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和金额等,以及捐赠交接程序。
(四)捐赠单位审议、决定捐赠事项的有关会议文件。
(五)意向性捐赠协议。
(六)其他相关材料。实际发生的捐赠支出,应当依据受赠方出具的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捐赠票据或者捐赠资产交接清单确认;对无法取得财政部门印(监)制捐赠票据的,应当依据受赠方所在地城市街道办事处、农村乡镇政府等出具的证明确认。
第三章 出售、出让、转让和置换 第十七条 出售、出让、转让,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以有偿方式变更其占有、使用的资产所有权、使用权的处置行为。
第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出售、出让、转让国有资产,应当采取公开拍卖、挂牌出售、协议转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公开处置。
对于拟出售、出让、转让单项账面原值在10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不含100万元)资产的,经评估后应当依法以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交易。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出售、出让、转让国有资产,应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拟处置资产原始价值凭证及相关明细账页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二)资产出售、出让、转让方案。方案应当包括拟出售、出让、转让资产的基本情况,出售、出让、转让的原因、方式。
(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单位审议、决定资产出售、出让、转让事项的有关会议文件。
(四)资产评估报告及有关资产评估备案表。
(五)出售、出让、转让意向性协议。协议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双方单位名称,出售、出让、转让方式、价格、价款支付时间、涉及的有关税费分担、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违约责任、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条件等。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条 事业单位将所持有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给境内外法人单位、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管理,参照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事业单位将所持有的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产权和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转让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资产置换,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单位或企业、自然人以非货币性资产为主进行交换的处置行为,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差价)。
第二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置换国有资产,应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拟置换资产原始价值凭证及相关明细账页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二)行政事业单位审议、决定资产置换事项的有关会议文件。
(三)对方单位或企业、自然人出具的身份证明材料及置换资产基本情况说明,如资产名称、数量、账面价值、购置日期、使用情况,是否拥有产权,是否存在权属纠纷或已被设置为担保物等。
(四)双方拟置换资产的权属证明资料。
(五)意向性置换协议。
(六)资产评估报告及有关资产评估备案表。
(七)其他相关材料。第二十三条 公开出售、出让、转让、置换国有资产,应以资产评估报告所揭示的评估价值作为市场竞价的参考依据。在交易过程中,当意向交易价格低于评估价值90%(不含90%)时,应当暂停交易,由行政事业单位报省财政厅重新确认后方可再次交易。
第四章 报废、报损和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
第二十四条 报废,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或经有关部门、专家鉴定,对已不能继续使用的资产进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第二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报废国有资产,应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拟报废资产原始价值凭证及相关明细账页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二)报废资产明细表,应当包括资产的名称、数量、账面价值、购置日期、规格等内容。
(三)报废汽车的,应提交机动车行驶证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报废房产的,包括房屋构筑物拆迁的,应提交相关职能部门出具的危房鉴定材料或当地政府建设项目拆建立项文件、拆迁单位的房屋拆迁许可证、双方签订的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以及拟拆除房屋的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
(五)报废锅炉、电梯等特种设备的,应提交专业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报告。
(六)报废单台(件)账面原值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设备的,应由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3人以上(含3人),对拟报废资产进行技术鉴定出具鉴定材料;报废单台(件)账面原值在50万元以下的,由单位组成鉴定小组进行技术鉴定,并由鉴定小组出具鉴定材料。
(七)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六条 已达到报废标准但尚能使用的资产,单位申请报废时,由省财政厅收回统一处置。
第二十七条 报损,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发生呆账损失、非正常损失等原因,按有关规定对资产损失进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第二十八条 国有资产报损应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拟报损资产原始价值凭证及相关明细账页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二)盘亏或非正常损失资产明细表,应当包括资产的名称、数量、账面价值、购置日期、规格等内容。
(三)资产盘亏或损失的情况说明和有关证明材料。
(四)造成资产非正常损失的责任事故鉴定材料。
(五)对承担资产非正常损失责任人员的处理文件以及保险公司的赔付文件。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九条 对外投资、担保(抵押)损失报损处置,应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被投资、担保(抵押)单位的清算审计报告及注销文件。
(二)债权或股权凭证、形成呆死账的情况说明书和具有法定依据的证明材料。
(三)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须提交相关法律文书。
(四)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十条 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对确认形成损失的货币性资产进行核销的处置行为。第三十一条 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应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债务人已被依法宣告破产、撤销、关闭,用债务人清算财产清偿后仍不能弥补损失的,提供宣告破产的民事裁定书以及财产清算报告、注销工商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的证明、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关闭的文件。
(二)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的,公安部门出具证明并提供其财产或遗产不足清偿的法律文件。
(三)涉及诉讼的,提供判决裁定申报单位败诉的人民法院生效判决书或裁定书,或虽胜诉但因无法执行被裁定终止执行的法律文件。
(四)其他文件资料。第五章 重大国有资产的处置 第三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重大国有资产处置事项是指:
(一)省直机关办公用房(含土地)以出售、转让、置换、拆迁等方式进行处置的。
(二)因单位撤销合并、转企改制等,整体处置国有资产的。
(三)处置单项账面原值在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下同)固定资产的,达到规定使用年限、正常报废的专用设备除外。
(四)政府、部门举办大型会议、活动,投入财政性资金在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形成的资产进行专项处置的。
(五)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其持有的矿业权及以矿业权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转让价格在1000万元以上的。
(六)向非国有方转让股权(产权)或转让股权(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
(七)历史遗留的、未经省财政厅审批已处置资产价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
(八)其他重大国有资产处置事项。
第三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要对重大国有资产处置事项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对提报省政府申请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负责。
第三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重大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报批,应由主管部门向省财政厅提出申请,说明拟处置资产的基本情况、处置方式、处置原因等,并提交相关材料;拟转让资产产权(股权)的,还应说明转让方式等。
省财政厅根据主管部门申请及相关文件资料,对重大国有资产处置事项提出初审意见,报省政府审批。
第三十五条 省财政厅根据省政府意见和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履行重大国有资产处置事项审批程序,并以正式文件进行批复,批复文件同时报省政府备案。
第三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重大国有资产处置涉及土地使用权、矿业权的,同时还应当依法向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拟处置的土地使用权、矿业权的基本情况、处置方式进行审查,符合法定条件准予处置的,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处置结果向省政府报告。涉及权益分配的由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按有关规定办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将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处置土地使用权、矿业权的文件,于批准后7个工作日内报省财政厅。第六章 审批权限和程序
第三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单项账面原值在1000万元以下的房屋建筑物、交通运输工具及单台(件)账面原值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其他固定资产,由省财政厅审批。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单台(件)账面原值在50万元以下的其他固定资产,以及将统一采购的资产进行无偿调拨(划转)的,由主管部门进行审批。主管部门应当于批复之日起30日内,将批复文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三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处置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重大事项之外的股权等,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第三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以正式文件向主管部门或省财政厅提出申请,按本办法规定的审批权限填写《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单(授权)》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单》(样表附后)并附相关材料,向主管部门申报;无主管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包括主管部门本身)处置本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权限内的资产,直接报省财政厅审批。
(二)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提交的申报处置材料进行合规性、真实性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或备案。
(三)以出售、出让、转让、置换等方式进行资产处置的,须经省财政厅同意后,由行政事业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重大事项中以出售、转让、置换等方式进行资产产权(股权)处置的,由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必要时由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评估结果进行复核;矿业权有偿处置的,其价款评估机构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商财政部门统一委托;资产评估项目单项账面原值在100万元以上(不含100万元)的,评估报告应报省财政厅资产评估管理机构备案。
(四)省财政厅对主管部门报送的资产处置事项进行审查,出具批复意见。
第四十条 本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资产处置事项,由主管部门参照第三十九条
(一)、(三)、(四)项规定进行审批。第四十一条 省财政厅或主管部门收到行政事业单位提交的资产处置申请,以及必备的文件、资料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第七章 处置收入收缴管理
第四十二条 资产处置收入,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等处置国有资产过程中获得的收入,包括出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保险理赔收入等。
第四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规定上缴省级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四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收入上缴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资产处置收入,扣除相关税费后,应在7个工作日内,按资产处置审批权限报省财政厅或主管部门确认上缴金额后,填写《黑龙江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在5个工作日内上缴省财政厅非税收入归集专户。第四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当年取得的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缴入省财政厅非税收入归集专户后,由省财政厅按规定统一缴入省级国库。支出由省财政厅按照相关规定审核后,纳入部门预算。第八章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省财政厅、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国有资产处置的管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督管理机制,纠正和制止资产处置中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第四十七条 省财政厅、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进行处理。
第四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发生未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擅自处置国有资产、未将处置收入上缴国库等行为的,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事项的审计工作,对在审计中发现的违反本办法规定进行资产处置的单位和个人,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有关情况及时通报省财政厅。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政府、部门举办大型会议、活动或行政事业单位组建临时机构购置的国有资产,由主办、组建单位在临时机构撤销或会议、活动结束时,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报批程序后进行处置。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黑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黑财行资2009〕13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云南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云南省财政厅公告
第30号
《云南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9年7月27日云南省财政厅厅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
云南省财政厅
二00九年七月二十七日
云南省财政厅文件
云财资〔2009〕73号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省级行政事业
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省直各部、委、办、厅、局:
现将《云南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云南省财政厅
二00九年七月二十七日
云南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国有资产处置行为,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障国家所有者权益,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云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云政办发„2008‟173号),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各民主党派机关(以下统称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移或注销的行为。
第四条 省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综合管理部门,结合工作需要,由省财政部门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事项审核(审批)权限进行划分。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权限实施国有资产处置事项批复或报备案管理。
第五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
第六条
省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以及省级行政事业单位按规定处置国有资产报主管部门备案的文件,是省财政部门重新安排省
级行政事业单位有关资产配置项目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依据其办理产权变动和进行账务处理。账务处理按照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拟处置的国有资产权属应当清晰。权属关系不明确或者存在权属纠纷的资产,须待权属界定明确后予以处置;被设置为担保物的国有资产处置,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 资产处置范围和基本程序
第八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范围包括:
(一)闲置资产;
(二)报废报损的资产;
(三)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的资产;
(四)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处置的其他资产。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方式包括无偿调拨(划转)、转让、出售、出让、置换、报废报损、对外捐赠、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第九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
(一)由省财政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审批的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事项:处置土地使用权的;处置资产单位价值(账面价值,下同)在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下同)或一次性处置总值在2000万元以上资产的。
(二)由主管部门审核,报省财政部门审批的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事项:核销货币性资产损失和处置房屋建筑物、车辆的;行政单位处置资产单位价值10万元以上或一次性处置总值20万元以上资产的;事业单位处置资产单位价值20万元以上或一次性处置总值100万元以上资产的;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处置资产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或一次性处置总值100万元以上资产的。
(三)主管部门审核,省财政部门授权审批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事项,审批结果每半年和终了后30日内报省财政部门备案。
本条规定涉及土地处置的,应当按照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程序:
(一)单位申报。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须填写《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并附相关材料,以正式文件向主管部门申报。
(二)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的申报处置材料进行合规性、真实性等审核后,报省财政部门审批。
(三)省财政部门审批。省财政部门对主管部门报送的国有资产处置事项进行审核批复。数量较大的国有资产处置,省财政部门将对国有资产处置有关情况进行实地核查。
(四)评估备案与核准。省级行政事业单位根据省财政部门的批复,与省财政部门协商,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按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权限报省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备案或核准。
(五)公开处置。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对申报处置的国有资产进行公开处置。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处置规定限额以下的国有资产,按照单位申报—主管部门审批—评估备案与核准—公开处置的程序,由主管部门审批后,报省财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 无偿调拨(划转)和捐赠
第十一条 无偿调拨(划转)是指在不改变国有资产性质的前提下,以无偿转让的方式变更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权的行为。
第十二条 无偿调拨(划转)的资产包括:
(一)长期闲置不用、低效运转、超标准配置的资产;
(二)因单位撤销、合并、分立而移交的资产;
(三)隶属关系改变,上划、下划的资产;
(四)其他需调拨(划转)的资产。
第十三条 无偿调拨(划转)应当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同一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之间、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之间以及事业单位对企业的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按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权限审批。
(二)跨部门国有资产的无偿调拨(划转)。划出方和接收方协调一致(附意向性协议),分别报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划出方主管部门报省财政部门审批,并附接收方主管部门同意无偿调拨(划转)的有关文件。
(三)跨级次国有资产的无偿调拨(划转)。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给州市的,应附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和财政部门同意接收的相关文件,由省级行政事业
单位主管部门报财政部门审批;州市单位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给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的,经州市单位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办理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手续。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将接收资产的有关情况报主管部门备案。主管部门应在15个工作日内报省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申请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无偿调拨(划转)申请文件;
(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因单位撤销、合并、分立而移交资产的,需提供撤销、合并、分立的批文;
(五)拟无偿调拨(划转)国有资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价等清单;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五条 对外捐赠是指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自愿无偿将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赠与给合法的受赠人的行为,包括实物资产捐赠、无形资产捐赠和货币性资产捐赠等。
第十六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捐赠,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对外捐赠申请文件;
(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捐赠报告,包括:捐赠事由、途径、方式、责任人、资产构成及其数额、交接程序等;
(四)捐赠单位出具的捐赠事项对本单位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影响的分析报告,使用货币资金对外捐赠的,应提供货币资金的来源说明等;
(五)主管部门、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决定捐赠事项的有关文件;
(六)能够证明捐赠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及产权证明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七)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七条 实际发生的对外捐赠,应当依据受赠方出具的同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捐赠收据或者捐赠资产交接清单确认;对无法索取同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捐赠收据的,应当依据受赠方所在地城镇街道、乡镇等基层政府组织出具的证明确认。
第十八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国有资产,应及时办理入账手续,并报主管部门备案。主管部门应在15个工作日内报省财政部门备案。
第四章 出售、出让、转让和置换
第十九条 出售、出让、转让是指变更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权并取得相应收益的行为。第二十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应当通过产权交易机构、证券交易系统、协议方式以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应当严格控制产权交易机构和证券交易系统之外的直接协议方式。
第二十一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以按规定权限由省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备案或核准的资产评估报告所确认的评估价值作为市场竞价的参考依据,意向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90%的,应当按规定权限报省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重新确认后交易。
第二十二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申请出售、出让、转让国有资产,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出售、出让、转让申请文件;
(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出售、出让、转让方案,包括资产的基本情况,处置的原因、方式等;
(五)出售、出让、转让合同草案,属于股权转让的,还应提交股权转让可行性报告;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三条 置换是指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单位以非货币性资产为主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第二十四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申请国有资产置换,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置换申请文件;
(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对方单位拟用于置换资产的基本情况说明、是否已被设置为担保物等;
(五)双方草签的置换协议;
(六)对方单位的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七)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近期的财务报告;
(八)其他相关材料。
第五章 报废报损和核销
第二十五条 报废是指按有关规定或经有关部门、专家鉴定,对已不能继续使用的资产,进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第二十六条 报损是指由于发生呆账损失、非正常损失等原因,按有关规定对资产损失进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第二十七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申请国有资产报废、报损,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报废、报损申请文件;
(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能够证明盘亏、毁损以及非正常损失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盘点表及产权证明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报废、报损价值清单;
(五)非正常损失责任事故的鉴定文件及对责任者的处理文件;
(六)因房屋拆除等原因需办理资产核销手续的,提交相关职能部门的房屋拆除批复文件、建设项目拆建立项文件、双方签定的房屋拆迁补偿协议;
(七)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八条 省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抵押)发生损失申请损失处置的,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对外投资、担保(抵押)损失处置申请文件;
(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被投资单位的清算审计报告及注销文件;
(四)债权或股权凭证、形成呆坏账的情况说明和具有法定依据的证明材料;
(五)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提交相关法律文书;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九条 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是指单位按现行财务与会计制度,对确认形成损失的货币性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进行核销的行为。
第三十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申请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申请文件;
(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债务人已被依法宣告破产、撤销、关闭,用债务人清算财产清偿后仍不能弥补损失的,提供宣告破产的民事裁定书以及财产清算报告、注销工商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的证明、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关闭的文件;
(四)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的,提供其财产或遗产不足清偿的法律文件;
(五)涉及诉讼的,提供判决裁定申报单位败诉的人民法院生效判决书或裁定书,或虽胜诉但因无法执行被裁定终止执行的法律文件。
第六章 处置收入和支出管理
第三十一条 处置收入是指在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等处置国有资产过程中获得的收入,包括出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保险理赔收入、转让土地使用权收益等。
第三十二条 按照《预算法》规定,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在扣除相关税金、评估费、拍卖佣金等费用后,直接上缴省级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收益,按照《财政部关于将中央单位土地收益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综[2006]63号)规定,上缴省级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出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保险理赔收入等上缴省级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科技成果转化(转让)收入,按照《国务院办公部门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9]29号)的有关规定,经核定,在扣除奖励资金后上缴省级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三十三条 省级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收入,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利用现金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属于省级事业单位收回对外投资,股权(权益)出售、出让、转让收入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二)利用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收入,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1.收入形式为现金的,扣除投资收益,以及税金、评估费等相关费用后,上缴省级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投资收益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2.收入形式为资产的,上缴省级财政部门。
3.收入形式为资产和现金的,现金部分扣除投资收益,以及税金、评估费等相关费用后,上缴省级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资产部分上缴省级财政部门。
(三)利用现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混合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收入,按照本条第(一)、(二)项的有关规定分别管理。
第三十四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上缴的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在取得处置收入后5个工作日内全额上缴省级国库。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需求,在编制部门预算时由省财政部门根据有关资产配置标准及省级财力情况统筹安排。
第七章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省财政部门对主管部门在授权范围内审批的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情况进行监督,可定期或不定期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第三十六条 主管部门应建立国有资产处置事后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 主管部门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按规定程序申报,擅自越权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置;
(二)对不符合规定的申报处置材料予以审批;
(三)串通作弊、暗箱操作,压价处置国有资产;
(四)截留资产处置收入;
(五)其他造成单位资产损失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 省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应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涉及国有资产处置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省驻外办事机构涉及国有资产处置,参照本办法执行。州(市)以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办法由同级财政部门制定。
第四十条 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授权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一定限额的国有资产处置权限,报财政部门备案。
第四十一条 对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制度的规定,做好保密工作,防止失密和泄密。
第四十二条 事业单位所办全资企业及控股企业的国有资产处置,按照《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1]325号)、《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等有关规定,由省财政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9年10 月 1日起施行。此前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第三篇:辽宁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施行办法
关于印发《辽宁省省级行政事业 单位国有资产配置 使用及处置施行办法》的通知 省直各单位: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工作,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作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我们制定了《辽宁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 使作及处置施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省财政厅反映。
二00八年七月八日
辽宁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配置 使用及处置施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工作,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规定,结合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施行办法。第二条 本施行办法适用于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等活动。
第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原则。第二章 资产配置
第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履行职能的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通过购置或者调剂等方式配备资产的行为。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现在资产无法履行职能的需要;
(二)难以与其它单位共享、共用相关资产;
(三)难以通过市场购买产品或者服务的方式代替资产配置,或者采取市场购买的方式的成本过高。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采用按标准配置、超标准调剂的原则,推行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促进资产的合理、节约、有效使用。
第八条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低效运转或者超标准配置的资产,省财政厅可根据情况调剂,按资产无偿转让程序办理。对拒不授受调剂的部门和单位,省财政厅将对其资产购置申请不再审批,不再列入部门预算,同时可以停拨或缓拨经费。第九条 国有资产配置的范围包括:
(一)房屋及构筑物:包括对占有使用房屋及构筑物的修缮;
(二)通用设备:指办公和事务用的通用性设备。包括交通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家具用具等;
(三)专用设备:指各种具有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包括各种仪表和机械设备、医疗器械、文体设备等;
(四)其他:不属于以上的其他各类固定资产。第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用财政性及自有资金购置固定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按照下列程序报批: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根据资产、使用及其绩效情况,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测算经费额度,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提出资产购置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包括相关资产存量和占用情况说明及购置资产的理由报主管部门审核。
(二)主管部门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提交的资产购置申请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报省财政厅审批,无主管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向财政厅报送资产购置申请。
(三)省财政厅部门预算管理处按照合理节约、有效使用的原则,根据相关规定以及单位需求、资产存量和使用情况、资金情况对资产购置进行审核或审批。
(四)行政事业单位申请购置房屋、车辆和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设备等,要填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审批表》(附件1),经主管部门和省财政厅部门预算管理理处审核同意后送省财政厅资产处,由省财政厅资产处根据申请单位的资产存量、使用和资金情况及配置标准进行审批。
(五)行政单位车辆配置要按照《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辽委办发[1999]22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政机关小汽车配备使用管理的补充通知》(辽经发[2002]5号)标准实行“双控”(汽车排量,购车金额),严格实行用车编制管理,任何单位未经批准不得超标超编配备公务用车。
(六)凡符合上述条件需要更新车辆的,一律实行交旧配新,由省财政厅资产处在对车辆更新申请审批同时组织收缴,收缴的旧车用于统一调剂或进行集中处置。
第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申请用财政性资金进行房屋修缮,按照下列程序报批: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根据房屋使用状况,提出拟进行房屋修缮的内容范围,测算经费额度,填报《行政事业单位房屋修缮审批表》(附件2),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提出来房屋修缮申请,并提交材料,包括申请房屋修缮的理由和工程预算书等报主管部门审核。
(二)主管部门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提交的房屋修缮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报省财政厅审批,无主管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向省财政厅报送房屋修缮申请。
(三)省财政厅部门预算管理处按照合理节约、有效使用的原则,根据相关规定以及申请房屋设施状况和资金情况对房屋修缮申请进行审核同意后送省财政厅资产处,省财政厅资产处委托省投资审核中心审核预算额度后进行审批。
第十二条 经省财政厅资产处审批同意的资产购置和房屋修缮审批表,作为省财政厅部门预算管理处批复预算的依据并给予批复。
第十三条 经批准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抢险救灾等配置资产的原则是尽量使用单位现有的资产。如确有不足,能够调剂就不租赁,能够租赁就不购置。确实需要专项购置资产的,由主办单位提出购置资产申请,按照本施行办法规定程序报批,活动结束后,由省财政厅收回该项资产。
第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购置、调入以及接受捐赠的资产进行验收登记,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三章 资产使用
第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包括行政事业单位自用资产、出租(出借)资产以及对外投资、担保等方式。第十六条 单位自用资产
(一)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规范国有资产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等行为;
(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定期清查盘点,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清查盘点,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三)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将国有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对资产保管、使用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和监督;
(四)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认真做好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工作,经常检查并改善资产的使用情况,减少资产的非正常消耗,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使用中的不当损失和浪费;
(五)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本系统内各单位之间的资产共享、共用,并逐步向系统外开放,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第十七条 出租(出借)资产
(一)行政事业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必须报省财政厅审批,未经批准,不得出租、出借。
(二)行政事业单位申请出租(出借),按照本程序办理:
行政事业单位申请出租(出借)申请,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提交的出租(出借)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提出来审核意见后投省财政厅资产处审批;无主管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向省财政厅资产处报送出租(出借)申请;省财政厅资产处根据实际情况在会签相关业务处室后对省级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出租(出借)进行审批。
(三)行政事业单位提出出租(出借)申请,应提交以下文件和材料:
1、资产出租(出借)申请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出借)审批表》(附件3);
2、资产存量和占用情况说明;
3、资产权属和价值证明;
4、申请出租(出借)资产的理由;
5、出租(出借)土地房屋建筑物还需提供土地来源证明、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建设用地批准书以及拟出租(出借)房屋建筑物的坐落地、面积、规划用途等资料;
6、其他需要提交的文件及资料。
(四)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的事项获得批准后,应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行政事业单位应以评估报告提供的评估价格价格作为收取租金依据,并在具有国家产权交易资质的中介机构招租。
在本办法颁布前已经出租的国有资产,应到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并提交有关文件、证件、资料和原始出租协议。对符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原则的,可继续执行至协议期满;对不符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原则或长期欠缴租金的,按照有关法律程序终止协议。协议期满或终止协议后需继续出租的,按本办法有关程序报批。第十八条 对外投资和担保
(一)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占用、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不得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事业单位利用占用、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担保,报省财政厅审批,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投资和担保。
(二)事业单位申请对外投资和担保,按照本程序办理: 事业单位提出对外投资和担保,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对所属事业单位提交的对外投资和担保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后报省财政厅资产处。无主管部门的事业单位直接向省财政厅资产处报送对外投资和担保申请。省财政厅资产处根据实际情况在会签相关业务处室后对事业单位提出的对外投资和担保进行审批。
(三)事业单位申请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担保,应提交以下文件和材料:(1)对外投资和担保申请和《事业单位资产对外投资和担保审批表》(附件4)(2)可行性论报告;
(3)投资、入股、合资、合作意向书;(4)草拟的协议或合同;(5)资产权属和价值证明;
(6)以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的资产评估报告;(7)其他需要提交的文件及资料。第四章 资产处置
第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产权的行为。
第二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范围包括:
(一)闲置资产;
(二)因技术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
(三)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的资产;
(四)资产盘盈、盘亏、呆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五)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
(六)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处置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方式包括:无偿调拨、出售、出让、转让、置换、盘盈、报废、报损、对外捐赠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第二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将经主管部门或省财政厅批准报废和报损的各种实物形态资产上缴省财政厅资产处,实行集中处置。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经主管部门或省财政厅批准的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及资产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的出售、出让、转让等国有资产产权变动,应按照属地原则,统一到具有国家规定产权交易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交易,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公开处置(以下简称“进场交易”)。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行政事业单位经批准无偿转让(调剂)、协议转让和捐赠的国有资产、涉及国家相同之处及国家规定的不进行公开处置的国有资产可不进场交易。第二十三条 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
(一)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货币性资产损失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资产处置,由资产占用,使用单位提出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后,报省财政厅审批。具体程序:
1、行政事业单位整体产权转让、出售、置换等资产处置事项,由省财政厅资产处征求相关业务处室友意见后进行审批;
2、行政事业单位单项资产的转让、出售和资产盘盈、资产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由省财政厅资产处审批,送相关业务处室备案;
3、行政事业单位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资产处置需经省财政厅审核后,报省政府批准。
(二)行政事业单位除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货币性资产损失以外的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50万元以下资产的处置由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应在七日内将审批结果和批准报废、报损的各种实物形态资产清单报省财政厅资产处和相关业务处备案。
(三)凡没有主管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各主管部门机关本级的资产处置报省财政厅审批。第二十四条 资产无偿调拨(包括捐赠)
(一)资产无偿调拨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因分立、撤消、合并及隶属关系改变而发生的资产权属改变,或行政事业单位将长期闲置、低效运转或者超标准配置的资产进行无偿调拨或捐赠。同一部门内部(指行政事业单位,不含经营性事业单位和企业)跨部门之间的不改变资产属性的无偿调拨,均按本程序进行处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无偿调拨,应向主管部门或省财政厅提交以下文件和资料; 1.资产无偿调拨申请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转让审批表》; 2.
资产权属和价值证明;
3.拟无偿调拨资产的情况说明; 4.
转入单位同意无偿调拨的文件;
5.涉及单位分立、撤消、合并、隶属关系改变等情况的,应提供相关批准文件。6.其他需要提交的文件和资料。
(三)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捐赠,应向主管部门或省财政厅提交以下文件和资料: 1.资产对外捐赠申请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转让审批表》; 2.
资产权属和价值证明; 3.
拟捐赠资产的情况说明;
4.受赠方就捐赠财产的种类、数量、质量和用途等内容订立捐赠协议; 5.捐赠单位出具的捐赠事项对本单位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影响的分析报告; 6.部门、单位决定捐赠事项的有关文件; 7.其他需要提交的文件和资料。第二十五条 资产出售
(一)行政事业单位部分或全部出售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均按本程序进行处置。
(二)资产出售单位应向主管部门或财政厅提交以下文件和资料; 1.资产出售申请表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转让审批表》; 2.
资产权属和价值证明;
3.拟出售资产的基本情况和出售资产的原因; 4.
经省财政厅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报告;
5.涉及单位分立、撤消、合并、隶属关系改变等情况的,应提供相关批准文件;
6.涉及职工安置的,需要提供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的《职工安置方案》; 7.其他需要提交的文件和资料。第二十六条 协议转让
(一)协议转让是指资产处置的买卖双方经过共同协商或谈判取得一致意见后,以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合理价格,依法妥善处理转让中所涉及的相关事项而进行资产转让。同一部门内部(指行政事业单位,不含经营性事业单位和企业)和跨部门之间不改变资产属性的有偿转让,按本程序进行处置。
(二)资产协议转让单位应向主管部门或财政厅提交以下文件和资料; 1.资产协议转让申请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转让审批表》; 2.资产权属和价值证明;
3.转入、转出单位双方签定的协议;
4.拟协议转让资产的基本情况和协议转让原因; 5.经财政部门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报告; 6.其他需要提交的文件和资料。第二十七条 资产置换
(一)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单位资产与资产之间的交换,同一部门内部(指行政事业单位,不含经营性事业单位和企业)和跨部门之间的资产置换,均按本程序进行处置。
(二)资产置换应向主管部门或财政厅提交以下文件和资料; 1.资产置换申请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转让审批表》; 2.资产权属和价值证明; 3.置换单位双方签定的协议;
4.拟置换资产的基本情况和置换原因; 5.经财政部门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报告; 6.其他需要提交的文件和资料。第二十八条 资产盘盈
(一)行政事业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对无账面记载,但由单位实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其中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存货、有价证券、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往来款项和固定资产的盘盈等,按本程序进行处置。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盘盈申报时,应向主管部门或省财政厅提交以下文件和资料: 1.资产盘盈申请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盘盈审批表》(附件5)2.资产盘点表; 3.对帐单; 4.询证函;
5.盘盈情况说明; 6.经济鉴证证明; 7.盘盈价值确定依据;
8.其他需要提交的文件及资料。第二十九条 资产报废、报损
(一)行政事业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已不能继续使用或已丧失使用价值以及非正常原因造成的资产损失报废,按本程序处置。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废、报损申报时,应向主管部门和省财政厅提交以下文件和资料; 1.资产报废报损申请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废、报损审批表》; 2.报废、报损资产价值清单; 3.资产权属和价值证明;
4.对国家规定有使用标准的,需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
5.非正常损失责任事故的鉴定文件及对责任者的处理文件;
6.因房屋拆除等原因需输资产核销手续的,要提交相关职能部门的房屋拆除批复文件、建设项目拆建立项文件、双方签定的房屋拆迁补偿协议等;
7.报废车辆的处置原则上按照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公安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调整汽车报废标若干规定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0]1202号)和公安部《关于实施〈关于调整汽车报废标准若干规定的通知〉有关问题的通知》(公交管[2001]2号)执行;因车辆无法达到交通管理部门检验标准及无法通过环保部门审验,使用年限或行驶里程未达到国家报废标准等原需要办理车辆核销手续的,要提交公安交警车辆管理部门或车辆检验部门的技术鉴定证明; 5.
其他需要提交的文件及资料。
(三)经主管部门或省财政厅批准的报废报损资产,原使用单位要填写《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处置资产移交单》(附件
6、附件7)(以下简称《移交单》),将经批准处置的资产送到指定地点,按《移交单》的要求,提交相关证件票据和物品等,说明待等处置资产存在的瑕疵和需要说明的其他情况,经省财政厅资产处核对后,办理移交手续。第三十条 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
(一)行政事业单位对现金短缺、各类存款损失、坏帐损失、存货损失、有价证券损失、对外投资损失等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按本程序进行处理。
(二)现金短缺的核销,应向主管部门和省财政厅提交以下文件和资料; 1.
现金短缺的核销申请;
2.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 3.
经济鉴定证明;
4.现金短缺说明及核准文件; 5.
赔偿责任认定及说明; 6.
司法涉案材料;
7.其他需要提交的文件及资料。
(三)各类存款损失的核销比照现金短缺执行。
(四)坏帐损失应依据债务情况的不同,除坏帐损失核销申请外,还应向主管部门和省财政厅提交以下文件和资料;
1.因债务单位破产、被撤消、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政府责令关闭等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核销,应提供法院的破产公告、破产清算文件、工商部门注销吊销证明、政府部门有关文件等。
2.因债务人失踪、死亡的应收款项核销,应提供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
3.因战争、国际政治事件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核销,应提供单位做出的专项说明。
4.其他预期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核销,应提供生效的法院判决书、裁定书。
(五)有价证券和对外投资损失核销,应向主管部门和省财政厅提交以下文件和材料: 1.
有价证券和对外投资损失核销申请; 2.
法院的破产公告; 3.
破产清算文件;
4.工商部门的注销吊销证明; 5.
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决定; 6.
债权或股权凭证;
7.形成吊死帐的情况说明书;
8.已进入诉讼程序的,应提交法院判决书;9.
其他需要提交的文件及资料。
第三十一条 事业单位转企后为国有独资企业,且不涉及变现资产用于偿还债务的,按照资产无偿划拨有关程序办理产权转让手续。凡涉及资产出售的,按照资产出售有关程序办理。行政事业单位在转制(转企)的资产处置申请时,还应向主管部门和省财政厅提交以下文件和资料:
1.事业单位转制(转企)申请和方案; 2.
拟转制(转企)单位资产的基本情况; 3.
事业单位转制(转企)批准文件; 4.
事业单位转制(转企)形式;、5.
资产处置方式;
6.职工安置方案及有关转制(转企)行为的论证情况。涉及职工安置的,需要提供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事业单位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的决议; 7.转制(转企)单位财务审计、法人离任审计等。第三十二条 罚没资产
(一)罚没物资属于国有资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隐瞒、截留、挪用、调换、私分或擅自处理;
(二)执法单位在罚没物资收缴后,应按《辽宁省罚没财物管理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54号)第七条中规定,除由相关部门处理的罚没资产外,其他资产应由执罚单位将没收物品清单、有关图象资料以及处理预案在15日内报省财政厅资产处,在省财政厅资产处的监督下进行处置;
(三)罚没物资处置应遵循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采取调剂和公开拍卖等方式进行。第五章
资产评估
第三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工作,按照《辽宁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辽财资[2007]654号)(以下简称评估办法)施行。
第三十四条 符合行政事业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核准范围的,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收到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后,填写《辽宁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申请表》,报主管部门审核;
(二)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财政厅资产处,由资产处审核并会签相关业务处室,提出是否核准的意见(其中,对重大的资产评估项目由资产处组织有关专家审核后提出是否核准的意见);
第三十五条 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范围的,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收到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后,填写《辽宁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简称《备案表》),报主管部门审核;
(二)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财政厅资产处备案,并抄送业务处室。
(三)经省财政厅备案的《备案表》是占有单位依法履行法定资产评估程序的有效证明。第三十六条 符合资产评估范围的国有资产处置必须以经省财政厅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在产权交易机构挂牌。经公开征集没有产生意向受让方的,可以在不低于资产评估结果90%的范围重新确定挂牌价格;经公开征集仍然没有产生意向受让方的,拟确定的挂牌价格低于资产评估结果的90%时,应由主管部门向省财政厅资产处提出申请并提交产权交易机构关于两次流拍的说明文件,省财政厅资产处在会签相关业务处室后,对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批。第六章 收益管理
第三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主要包括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是指在出售、出让、转让、报废国有资产过程中获得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包括出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收入、拆迁补偿收入、出让土地使用权收益和转让国有产权(股权)收益等;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是指在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和提供担保过程中取得的收入,包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出租、出借取得的收入,对外投资和担保取得的收入等;
第三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归国家所有,按照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省财政厅据单位资产配置和实际需要,统筹安排。
第三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用政府债务资金形成国有资产的国有资产收益应计入省政府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还贷准备金或经省财政厅批准作为本单位还款资金使用。
第四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省财政厅实施综合管理,负责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监督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实施监督管理,督促各单位按规定缴纳国有资产收益;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实施具体管理,依法合理组织并及时足额缴纳国有资产收益,按预算和相关规定安排使用。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认真执行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的各项规定,切实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依法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第四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
第四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省级社会团体及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五条 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省级事业单位,按照企业财务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十六条 对涉及国家安全的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管理活动,要按照国家有关保密制度的规定,做好保密工作,防止失密和泄密。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山东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办资料
附件1:
山东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处置申办资料
一、调拨国有资产应提供的资料:
(一)《山东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拨审批表》(省级单位之间);
(二)申请报告(不同预算级次之间);
(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原始发票、固定资产卡片、记账凭证、工程决算副本、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权证、机动车行驶证、股权证等资料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申请调拨资产原因及对本单位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影响情况说明;内部决议或者外部文件;调拨资产(资金)来源说明;接受调拨单位意向及情况说明等;
(五)《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六)资产处置事项审批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二、有偿转让国有资产(股权)应提供的资料:
(一)申请报告;
(二)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原始发票、固定资产卡片、记账凭证、工程决算副本、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权证、机动车行驶证、股权证等资料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三)资产使用状况及资产有偿转让原因、方式说明;转让对外投资股权的,提供股权转让可行性报告、同意转让股权的股东会决议以及被投资方近期财务报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
(四)拟采取协议方式转让的,提供协议或者合同草案;
(五)《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六)资产处置事项审批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三、报废国有资产应提供的资料:
(一)《山东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废审批表》;
(二)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原始发票、固定资产卡片、记账凭证、工程决算副本、房屋所有权证、机动车行驶证等资料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三)资产报废的原因及有关规定或者有效证明,如国家或者相关职能部门强制拆除、强制淘汰、强制报废的有关文件、规定或者报废标准;有关职能机构出具的资产报废专业技术鉴定证明或者专家鉴定意见;
(四)资产盘点表;
(五)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
(六)《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七)资产处置事项审批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四、报损国有资产(实物)应提供的资料:
(一)申请报告;
(二)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原始发票、固定资产卡片、记账凭证、工程决算副本、房屋所有权证、机动车行驶证等资料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三)资产报损的原因说明及有效证明,如公安、法院、国家行政机关及有关职能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专家鉴定意见等;
(四)资产盘点表;
(五)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
(六)涉及保险理赔的理赔凭证;
(七)责任方赔偿或者补偿协议及赔偿或者补偿凭证;
(八)《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九)资产处置事项审批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五、报损国有资产(非实物)应提供的资料:
(一)对外投资损失
1、申请报告;
2、被投资单位依法破产或者被依法停止经营的法律文书及工商登记注销证明;
3、清算报告;
4、《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5、资产处置事项审批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二)货币性资产损失
1、申请报告;
2、债务人被依法破产、撤销、关闭法律文书、文件、证明和工商登记注销证明及清算报告等;
3、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的,其财产或者遗产不足清偿的法律文件;
4、涉及诉讼的,法院判决、裁定本单位败诉,或者虽胜诉但被裁定终止执行的法律文书;
5、被盗、被骗、被挪用等,提供公检法机关出具的确已无法追回的法律文书及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
6、《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7、资产处置事项审批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三)无形资产损失
1、申请报告;
2、有关机构的专业技术鉴定报告;
3、超出法律保护期限的证明文件;
4、《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5、资产处置事项审批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六、置换国有资产应提供的资料:
(一)申请报告;
(二)双方拟置换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原始发票、固定资产卡片、记账凭证、工程决算副本、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权证、机动车行驶证、股权证等资料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三)以非货币性资产抵顶债权债务的,提供债权债务协议、相关凭证、期末资产负债表和相关明细表;
(四)置换协议或者合同草案;
(五)对方单位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六)《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七)资产处置事项审批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第五篇:安徽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业务规程
安徽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业务规程
省直各单位:
为加强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资产处置行为,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我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业务规程。
一、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是指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的转移及核销,包括各类国有资产的无偿调拨、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对外捐赠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1、无偿调拨,指以无偿转让的方式变更资产占有、使用权的行为,包括:省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在本部门内上下级或同级之间调拨;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因隶属关系改变而发生的资产上划或下划;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因撤销、合并、分立而发生的资产移交;经国家或省级有关部门因特殊事由批准的资产调拨以及省财政厅认可的其他方式。
2、出售、出让、转让,指变更单位所有权或占有权、使用权的一种资产处置行为。
3、置换,指以非货币性交易的方式变更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或占有权、使用权的资产处置行为。
4、报废,指经有关部门科学鉴定或按有关规定,对已经不能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5、报损,指单位发生的存货损失及各项资产的非正常损失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6、对外捐赠,指将尚能继续使用的国有资产,无偿支援公益事业及扶贫、赈灾等的资产处置行为。
7、货币性资产损失,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现行财务与会计制度确认的货币资金损失、坏账损失、对外投资损失等。
二、省财政厅负责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及监督管理。
三、省级主管部门负责所属单位(含机关本级)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审核,并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履行报批手续。
四、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不得进行账务处理。
五、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应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资产的出售、出让、转让资产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的,应当通过拍卖、招投标等市场竞价的方式公开处置。
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范围主要包括:
1、闲置资产;
2、因技术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
3、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
4、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5、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
6、组建的临时机构或因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而临时购置的资产;
7、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
七、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含主管单位本级及下属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按照以下权限处理:
1、单项固定资产价值量低于20万元的,由本单位提出处理意见报主管部门审批,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2、单项固定资产价值量超过20万元(含20万元)的,逐级上报,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3、省直机关公务用车的处置,在没有新的规定出台前暂按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和改进省直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工作的通知》(厅〔2007〕)14号)有关规定执行。
4、省级单位组建的临时机构或召开和举办重大会议、大型活动等而临时购置的国有资产处置,由组建或主办单位提出处理意见,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5、省级单位的存货损失、货币性资产损失(包括货币资金损失、坏账损失、有价证券损失、对外投资损失、无形资产损失等其他类资产损失),分类损失额低于5万元的,由单位提出处理意见,报经主管部门审批,并报省财政厅备案;分类损失额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八、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报批程序:
(一)申报。由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意见,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填报《安徽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内部申报表》(见附件一),经单位领导审核同意后,向主管部门提交资产处置书面申请报告,填报《安徽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见附件二);主管部门按规定权限提出审核意见后以正式文件上报省财政厅,并视不同情况分别提交以下相关凭据、报表和资料,包括:
1、资产价值凭证,如购货单(发票、收据)复印件、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单复印件、固定资产卡片复印件(复印件需加盖单位公章)、形成存货损失、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情况说明、对方单位情况说明等;
2、转让方、受让方草签的资产或股权转让协议;
3、拟转让、移交资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价、金额清册;
4、《安徽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内部申报表》。
(二)审批。省财政厅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三)评估。资产处置申报经批准后,对于按财政部令第35号及36号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相关资产进行评估,评估报告须报省财政厅核准或者备案。
(四)处理。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省财政厅、主管部门的资产处置批复文件进行资产处置,办理相关资产转移手续,并将资产处置时开具的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复印件报送省财政厅。资产处置价格低于评估价值90%的,应当事先报经省财政厅审核同意。
(五)备案。省级主管部门在规定权限以下进行资产处置,应于次年1月10日前将本资产处置结果集中报省财政厅备案。备案材料应包括主管部门批复文件、《安徽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备案汇总表》(见附件三)、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复印件等。
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的处理: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可视情况采取统一处置或自行处置两种方式,并逐步实行国有资产集中统一处置。资产处置收入属国家所有,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国库,支出按照履行职能需要由财政统筹安排。
1、省财政厅采取统一处置方式形成的资产处置收入,由省财政厅资产管理处填制《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全额缴入政府非税收入汇缴账户,再划解至财政专户或国库;
2、省财政厅核准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处置形成的资产处置收入,由单位在取得收入时,填制《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全额缴入政府非税收入汇缴账户,再划解至财政专户或国库。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资产处置收入,冲减资产评估费用及有关清理费用后,按现行财务
制度规定处理,并凭省财政厅或单位主管部门资产处置批复文件和实际交易价格调整有关账目。
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应在本单位职权范围内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依法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对违反本业务规程规定,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的单位和个人,将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理。
附件:1.《安徽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内部申报表》
2.《安徽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
3.《安徽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备案汇总表》
安徽省财政厅
二○○七年九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