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宣传内容精选
1、申请使用宅基地的条件有哪些?
根据《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宅基地:
(1)农村民居户无宅基地的;
(2)农村居民户,除身边留一子女外,其他成年子女确需另立门户而已有的宅基地低于分户标准的;
(3)集体经济组织招聘的技术人员要求在当地落户的;
(4)回乡落户的离休、退休、退职的干部职工、复退军人和回乡定居的华侨、侨眷、港澳台同胞,需要建房而又无宅基地的;
(5)原宅基地影响规划、需要收回而又无宅基地的。
2、你了解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的工作流程吗?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是在已有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村庄范围内的宅基地使用权进行权属调查(核查),对调查成果进行实测,获取村庄内部每宗宅基地和其他土地权属、界址、用途、面积、分布及土地利用情况等信息,将宅基地使用权地籍调查成果在行政村范围内公告,公告无异议的,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确认使用情况和权利归属,在查清确认宅基地使用权的基础上,按照《土地登记办法》的规定进行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并向使用权人发放土地证书。
3、你了解农村宅基地的审批程序吗?
农村村民建住宅需要使用宅基地的,应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并在本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张榜公布,公布期满无异议的,报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经依法批准的宅基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应及时将审批结果张榜公布,其中,占用农用地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44条的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
/ 6
手续。
4、农村宅基地如何确权?
(1)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公布之前建房使用的,虽然超过规定的面积,但可维持现状。今后拆迁、改建、翻建房屋时,要严格按当地政府规定的面积标准审批。
(2)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公布以后到1987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宅基地超面积的,要以地方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政策处理后,再行确权。
(3)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按照实际批准面积进行确权登记,其面积超过各地规定标准的,可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标准的面积,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并按照各地规定的面积标准重新进行确权登记。
(4)符合规定分户建房标准而未分户,现宅基地不超过分户合计面积的,不作为超面积处理。
(5)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华侨)原在农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及房屋,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经该农民集体出具证明并公告无异议的,可依法办理土地登记,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非本农民集体成员”。
(6)已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本农民集体成员、非本农民集体成员的农村或城镇居民,因继承房屋占用农村宅基地的,可按规定登记发证,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本农民集体原成员住宅的合法继承人”。
(7)非本农民集体的农民,因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等
/ 6
集中迁建,在符合当地规划的前提下,经本农民集体大多数成员同意并经有权机关批准异地建房的,可按规定确权登记发证。
(8)已经确权的宅基地,在以后房屋拆迁、改建、翻建时,按政府规定的面积标准重新确定使用权。
(9)对于没有权属来源证明的宅基地,应当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公告30天无异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属于合法使用的,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5、你知道目前我省宅基地使用规定的面积标准吗?
根据《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农村居民建设住宅,每户宅基地用地标准:
(1)城镇郊区和人均耕地六百六十七平方米以下的平原地区,每户用地不得超过一百三十四平方米。
(2)人均耕地六百六十七平方米以上的平原地区,每户用地不得超过一百六十七平方米。
(3)山区、丘陵区每户用地不得超过二百平方米,占用耕地的适用本款(1)、(2)的规定。
6、你知道宅基地怎么指界?户主外出怎么办?
宅基地由户主指界、签字,加按手印,并出具户主身份证明和户口本。户主外出的,可委托成年家庭成员指界、签字,村组负责人或村民代表作为指界委托和指界结界见证人在备注栏签字;户主或其成年家庭成员均无书写能力的,可按指印,由村组负责人或村民代表作为见证人在备注栏签字,并注明按指印者姓名;整家外出或只有未成年人在家时,先由村组负责人或村民代表按照实地现状指界测量,待户主或其委托的成年家庭成员认可后,再完善签字手续。委托指界的一定要记得填写《土地登记委托书》。
/ 6
7、如果违约缺席指界,知道会怎么处理吗?
(1)如一方缺席,其宗地界线根据土地权属来源资料及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
(2)如双方缺席,其宗地界线由调查人员依据土地权属来源资料、实际使用现状及地方习惯确定。
(3)将现场调查结果及违约缺席定界通知书送达违约缺席者。违约缺席者对调查结果如有异议,须在收到调查结果之日起15日内,重新提出划界申请,如逾期不申请,经公告15日后,则上述(1)、(2)两条确定的界线自动生效。
8、指界的结果是怎么处理的?
(1)现场指界无争议的,填写地籍调查表,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2)权利有争议的宗地,由调查人员和乡镇国土资源所负责人作为本宗地指界人签字盖章。
(3)界址有争议的土地,由调查人员和乡镇国土资源所负责人根据调查情况和结合实地状况,划定争议界线,并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4)指界人在指界后,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的,参照违约缺席指界规定执行。
9、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处院落作为宅基地的怎么处理?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处院落作为宅基地的,由各使用人协商确定使用范围和界线,按协商结果,为各使用人划分宅基地宗地;各使用人协商同意为共用的,确定为宅基地共同宗地,各使用人为共同使
/ 6
用人。各使用人协商未果,又不同意共同使用,且与四邻无争议的,确定为争议宗地。
10、对城市规划区内与规划区外的农民住宅有什么不同要求?
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村民住宅小区,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迁”。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在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审批新建、重新、改建住宅。
11、对农村存在的违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问题如何处理?
违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必须依法依规处理后方可登记。对于违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应当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以及有关用地政策的,经有批准权的单位批准并依法补办用地批准手续后,准予进行登记发证。
12、城镇居民能否到农村购置宅基地?
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
13、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如何确权登记发证?
村委会办公室、医疗教育卫生文化等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及其他经依法批准用于非住宅建设的集体土地,应当依法进行确权登记发证,确认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将集体土地使用权依法确认到每个权利主体、凡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单位或个人均应申请确权登记。
/ 6
对于没有权属来源证明的集体建设用地,应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认定合法使用的,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公告30天无异议的,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确权登记发证。
14、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否包括“小产权房”的建设用地也可以发证?
在这次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部门出台的文件政策不仅都没有涉及对“小产权房”的建设用地可以发证的问题,同时,要求严格禁止对违法用地未经依法处理就登记发证。对于借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或者擅自通过“村改居”等方式非经法定征收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出让或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等违法用地,一律不得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进行登记发证,严禁将“小产权房”等违法建设用地通过登记合法化,凡是不依法依规进行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或登记发证不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视情节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15、此次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发放的宅基地使用权证是免费的吗?
此次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其中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惠农、便农、利农,为了贯彻落实不增加农民负担,宅基地使用权证是由政府统一购置,免费发放的。
/ 6
第二篇: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管理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管理
【摘要】 1987年我国实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国有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然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却相对滞后。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如果能进一步规范管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土地使用机制上进行合理的改革,那么对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生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现行农村集体土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村集体土地
使用权
流转
一、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管理中问题普遍存在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新事物、新课题,对问题与探讨,是理论和实践的要求。
1.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问题
1.1.认识不,政策不
实践证明,认识问题是制约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首要问题。一,农民很强的恋地情结。长期的对土地的依附性,农民想将承包土地的使用权流转而又心有疑虑,害怕彻底失去土地,当其外出打工或无力耕种时,往往选择私下协商代耕,临时性转包,甚至干脆撂荒,也不愿意放弃土地使用权,让其流转,农民把土地在行业混不下去时的退路。另一,干部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认识,不支持,不无所,听其自然;规范工作性、超前性,必要的行政。政策法规不健全,不配套,无章可循,地方政策违规。地方所谓的招商引资,置党和的承包土地30年不变的政策不顾,擅自延长承包期,耕地租包期长达 50年、70年,甚至地非耕地包租期长达120年,作了若干代人以后的事,“超前”得令人啼笑皆非。
1.2.机制不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中自发性和强制性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已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但土地流转有形无形市场都尚未,转出、转入之间足够的信息,阻碍着土地流转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转包费、租赁费科学依据,也市场机理,在许多地方都还与土地使用权流转联的评估、咨询、公证、仲裁等中介机构,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顺。政策和法规赋予了农业主管对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职能,但职责并不,无法地行使监督管理职责。,土地本身涉及到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等众多职能,而又各有各的法律和政策,使得土地流转之间法律、政策制约、互相掣肘再所难免。土地、荒山、水面、林地等的流转包租,需要哪些审批,办理何种手续才合法性、权威性,承包者和包租者都不清楚。机制不健全,管理不顺,了土地使用权流转实践中的自发性和强制性并存。工作位,乏力,乡和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对土地流转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完全自发状态,流转主要在农户之间自发地。与此相反,地方乡和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出于产业结构,生产规模而急于求成,不尊重农民的意愿,随意收回农民的承包地,重新发包,出租或集体经营,乡和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扮演了土地流转的主导者角色,强制性土地流转。地方使土地连片,在农户不情愿的情况下服从多数的办法强行,或者以人子的土地向外出租。
1.3.合同不科学,流转不规范,业主经营的盲目性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合同不科学,不规范。据调查,地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无约定或口头约定合同的占到了60%,签订合同但并未经合同管理机构审查监证的占1/4,也说,法律的无效合同几乎占到土地流转合同的近90%。还有地方的土地流转合同业主与农户之间的责、权、利关系都的规定,也无违约责任和保障条款,流转期限与土地轮承包期不,也考虑今后市场的因素。合同业主的生产费的负担主体和业主所的临时建筑物将来复耕费用的负担主体,合同甚至与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相违背。并且,大多数的合同在租金、生产性、公益性投入、基础设施投入、税费等重大问题上都长远考虑,留下了许多隐患。与之联,农村土地流转也不规范。一是流转的程序不规范。不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确认便私自转包租赁土地者有之,不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便将集体的“四荒地”与机动地转出去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亦有之。另一是流转的主体不规范。在地方,业主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农村土地经营者、使用权拥有者签订协议,而是与乡镇或县级某签订协议,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及的法律、政策相违背。业主并不熟悉农业生产过程,在项目选择上并未的市场调查,在品种选择上科学性,既不经引种试验,又不经当地农技推广认可,盲目的从外地,从差异甚大的不同气候类型区引进并大面积种植,必要的技术。此外,还业主管理低,项目选择不准,科技含量不高,产业趋同,品种单一,了种植失败、经营亏损,投资无法收回,租赁费无法兑现。经营盲目性、项目无利可图,使得业主撕毁合同撒手而去,给农民丢下了烂摊子。
1.4.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着土地农业用途的
农民了土地使用权,拥有对承包土地自主经营的权利及其利益。而现实是,外来企业不愿与村社及众多农产打交道,乡镇急于招商引资,不经农户同意擅自与业主签订土地包租合同,并代企业先行垫付土地租金;还有村社以集体的名义随意终止承包合同,无偿收回或强迫农民转让、出租承包地,从而使承包农户的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无形中被基层剥夺了。,农民的经济利益也保障。如外来业主开发、租赁农民和集体的土地,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预期,对农户和集体土地收益的补偿绝大多数都一年一给付的办法,农业的自然风险是市场风险,业主一旦经营失利,多数情况下是逃之夭夭,合同义务,无法兑现农民的承包和补偿费用。并且,许多地方在转让、租赁土地时价格偏低,而且一订20年、30年、50年,农民眼前了实惠,但从长远看,在业主经营收益大幅度增长时,农民的土地租金却只能维持原来的,农民的长远利益。的是,业主成片租赁土地后,擅自在耕地上建造永久性固定建筑物,甚至干脆租用耕地办厂,从上了土地的农业用途。
2.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对策措施
2.1.把农村土地流转纳入各级党和的工作日程
土地使用权流转,已在事实上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认识,是农村土地使用权健康流转的前提。各级党和应“”的要求,把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到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发展和,改造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业结构,产业化经营,土地,农民收入的,摆上农村工作的日程。抓住有利时机,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放活农村土地使用权的途径。的主要要过问,分管直接抓,农业主管抓,抓,典型的带动和示范效应,为土地流转必要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
2.2.制定政策和法律,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已农村经济发展的,而且势必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政策扶持、法律规范和已是当务之急。在调查的基础上,有性地制定出与土地使用权流转相的政策措施,土地使用权、健康、迅速流转。在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保护农民的承包权和流转利益,不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和农地用途,流转期限不超过承包期限,受让人具备经营农业的能力等原则的基础上,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受地域和所有制限制,都可以到农村合法的途径土地使用权,开发农业项目。“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到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组织、个人农业开发的投资与收益受法律保护;在合同期内,土地使用权可以继承、参股,经发包方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再转让;合同到期后同等条件下有优先延租权。土地使用权流转后,遇到征占或退耕还林,其土地补偿费或退耕还林补偿归原承包户,土地上附着物补偿归经营业主。获农村土地使用权开发经营耕地或“四荒”地,前3年免征农林特产税。业主在使用权的土地修建直接用于生产和管理服务,且与使用年限相同的非永久性建筑物及设施,占地不视为建设用地,免去手续和费用。对到农村经营土地的业主,各的收费能减的要减,能免的要免。金融要政策对经营土地的业主尽的信贷支持。对撂荒土地,集体应收回使用权重新发包与流转。《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条例》等法律修改时,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及其内容纳入。条件成熟时应考虑制定《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条例》等法律,把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原则、方针、程序、合同规范、监督管理、双方的责权利及法律责任等用法律的固定下来,有法必依,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有序、、健康、地。
2.3.把土地使用权流转与转移安置农村劳动力有机起来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为农业劳动力转移了条件,农业劳动力了稳定、大规模的转移,才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进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劳动力新的非农就业岗位,即使有可以维持生活的土地流转收益,无所事事的农村劳动人口过多农村社会不稳定的隐患,而且很整个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城市(镇)发展进程,努力发展二、三产业,农业非农化、农村城市(镇)化,着力解决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问题。大规模地农民,是农村土地使用权大规模流转的基础。各级都应机构,和组织农村劳务输出,劳动力需求的市场调查,市场需求对劳动力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工作,把有组织、成建制的劳务输出与农民自发性转移输出起来,依法保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发展二、三产业,着力抓好中、小城市,是建制镇和农村集镇建设,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条件。城乡通开,允许、鼓励在城市有谋生手段和能力的农民进城落户,城乡一体化发展。
2.4.营造外部环境,业主开发,土地流转
实践表明,业主已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途径,营造业主开发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业主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意义。,安排好农业项目资金,业主投资硬环境。调查表明,农业基础设施好,硬环境好的地区,业主的性就高,土地流转的步伐就快。相反,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较差的地方,土地流转就且缓慢。调动业主经营土地、开发农业项目的性,应各地的搞好农村经济发展区域规划,选好支柱产业,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和以工代赈资金区域规划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注重项目资金的投资效益,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的投入,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为业主开发的硬环境。,服务工作,为业主开发的软环境。在业主证照办理,协议(合同)公证,鉴证、资产评估等要简化办事程序,一站式服务,只收工本费。用税收优惠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化经营的土地流转。把业主私营企业主对待,挂牌保护,依法打击破坏业主合法经营的犯罪。把业主经营土地的水利灌溉、中低产田地改造等设施纳入扶持的范畴。金融要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业主的信贷支持。农民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尊重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业主的正当权益。,土地权属,业主投资权益。凡所有权属于村社集体经济的非耕地流转应征得农民同意。
2.5.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不农民最的生产资料,农民最的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是农民最大的利益所在,农村最大的稳定因素。,尊重农村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尊重土地流转的内在规律,尊重农民的意愿,从各地的条件,因地制宜,稳妥,任何和个人,都强迫命令,一刀切、刮风式地强制性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的价格机制,农民持续增收。的土地流转价格体系,才能统筹兼顾、科学地土地流转,进而从整体上土地的使用效益。流转土地的价格,应合同双方协商议定,兼顾双方利益的公平原则,为防止因农产品涨价而损害农民利益,可考虑以谷物量为计价。土地流转的价格机制,土地流转价格测评工作,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和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兼顾的原则,不同的土地类型、区位条件,使土地的价值较为客观的体现。市场供求、经济运行状况和受让方的投资收益情况,的收益分配办法,不但要的反映投资成本,而且要农民收益稳定增长,使农民和长远都能增收。业主投资金。农业是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的产业,一旦经营失败,业主的投资无法收回,而且农民的土地租金也会落空,基础设施将给农民收回土地后复耕带来不便。为防止业主经营失败对农民利益的伤害,建议向业主收取每年每亩的风险金,从而使农民的利益损失补偿和农民承包地复耕保障。
2.6.健全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机制,强化管理与服务、健全机制,强化管理,是合同管理,服务与质量,是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步伐的关键环节。,应当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机构。农业主管为土地流转的管理主体,并设置机构,的关系,土地流转管理、业主开发和招商引资的中介服务工作,合同(协议)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及其联的信息、咨询、评估系统,土地流转和业主开发的规范化、有序化。,合同管理。土地流转按法律程序合同手续,在流转主体双方协商的基础上,经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后签订流转合同,报乡镇农业合同管理鉴证备案后生效。应以县(区)为,制定的流转合同文本和土地流转证书,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鉴证的程序,搞好造册登记工作,搞好调查,调解合同纠纷,合同严肃性。,服务与质量。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及其,通力合作,协助农业主管为土地流转服好务,与监督,帮助土地经营开发者解决问题与,严禁任何和在土地流转中借机乱收费和乱摊派。
二、我国农村土地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上述这些现象与现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联系,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内在需求,有其深刻的合理性,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又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违规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然而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自发流转会引发诸多土地纠纷,因为缺少合法性,某些流转合同属《合同法》规定的无效合同。一些经营业绩不佳的企业钻法律或者管理制度的空子,在合同期满之前,故意不交租金,诉讼时,农民集体利益得不到保障,从而引发纠纷。这种由于土地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农民集体利益蒙受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
2.地方政府在土地管理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在我国土地管理方面,政府处于绝对优势,而农民则处于绝对劣势。同时,政府也是双层经济利益的载体,一方面为公共利益服务于广大人民,另一方面其自身也可以通过政治、行政等手段实现经济利益的增长。例如,个别政府官员为征地托关系、私自降低土地征用标准、拿回扣、强征、强收,使农民敢怒不敢言。通常情况下,由于政府为了实现自身经济利益而将人民公共利益置之脑后,是农村集体土地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其危害不仅仅是损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农民失去土地,减少生活来源与经济收入,而且使蒙受损失的农民对地方政府产生不信任,表现在对今后政府在土地管理上的行为不理解和不支持,可谓“民心不可违”。
三、对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几点对策建议 1.制定相应的土地管理制度
严格立法监督,做到有法可依。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建立委员会,对土地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加强对征用土地程序的审批,规范土地征用制度,坚决维护村民群众的知情权,使之土地资源公开化、透明化、公平化。在土地管理制度的制订上寻找政府、土地使用者、农民群众间的利益结合点,尽量做到合理化,完善化。以土地用途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确立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和利益分配。要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的运作机制,加强资产管理,将集体收益与村民经济利益联系起来,保证村民对集体经济财产的拥有权,保证集体经济稳定增值,农民不断受益。
2.地方政府官员应严格按照国家土地政策和法规办事 地方政府必须自觉重塑服务型政府形象,党员干部和领导干部应当认真学习土地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提升农村干部的法律以及政治觉悟,端正作风,努力做到不折不扣,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合理运用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廉政建设,反腐倡廉,防止个别村官为土地使用者开绿灯,私自降低征用土地标准而吃回扣的现象发生,严厉制止妨碍或者强迫农户依法对承包地进行流转的行为,加强土地执法措施,对违反国家土地政策和法规的人,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一般群众违规行为应严肃处理,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行为,坚决维护农户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的稳定。3.健全农村宅基地审批制度
要用战略眼光科学规划农村宅基地。应当完善现有农村宅基地规划和用地管理,结合本地农村建设用地发展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村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宅基地面积要适当缩小,布局要合理,做到既保证当代人居住,又能保证节约土地资源。对闲置的宅基地的流转要按照自愿、合法、有偿的原则进行,充分保证农民的自主决策权,同时严格规定宅基地使用者的条件,严厉查处霸占宅基地者。对于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城市近郊农村可以建农村公寓楼,实行农村公寓化管理。农民按一定的置换标准以其宅基地换取一套住房,同时集体组织必须赋予农民房产权,这样也就使闲置宅基地发挥了作用。对原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复耕,节约出来的土地资源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集体经济组织把节约出来的土地整合后按一定的制度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所得收益用于农村公共事业建设。
四、总结 马克思指出:“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民的最根本利益与土地密切相关。强化农村土地管理,积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任重而道远。只有以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依法行政,转变思想,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才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陈发扬,王金梅.对农村土地管理使用中出现问题的思考.云南农业大学.昆明650201 [2].刘剑.农村居民宅基地现状分析与建议.IAE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2006年第15期(总第157期)
2006年9月20日
[3].王建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管理若干问题初探[J].山东
国土资源,2010,(02).[4].黄花.我国现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思路[J].科学社会主义,2010,(01).[5].付志旗.关于我国土地管理改革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 2010,(01).[6].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农村城市土地使用流转程序及土地管理改革[J].四川改革,2010,(04).[7].谭善凯.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德州市国土资源综合服务中心.
第三篇: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关于加快我县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宅基
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
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关于依法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1]359号)文件精神。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充分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性
依法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保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依法确认农民集体经济组织长期而稳定的土地所有权和保护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是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的需要,也是激发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保护耕地积极性的需要,宅基地使用权登记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经登记后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是今后我县土地征收(用)补偿、房屋拆迁安置、宅基地依法流转、宅基地复垦整理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
工作,有助于依法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为此,各乡(镇)、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所要充分认识加本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加强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领导,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克服困难,确保本项工作如期完成。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范围
1、本县辖区内所有村委会;
2、本县辖区内已审批并且建成住房的宅基地,年全民发证遗漏的宅基地。
三、登记程序
1、申请。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或农村宅基地合法使用者应提交土地登记书面申请。
2、提交资料。(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应提交:土地登记申请书;土地登记法人身份证明书;土地登记委托书;土地权属界线核定书、协议书、确认书;土地权属证明材料和其他证明文件;
(2)农村宅基地合法使用者应提交土地登记申请书、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农村宅基地批准资料或其它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房屋所有权证或其它地上物权属证明等材料。
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上述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3、受理。由土地所用者或农村宅基地合法使用者向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所提交申请登记资料,经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所审查合格后出具意见并提交乡(镇)政府审批,完成后由国土资源管理所按批交县审批大厅国土资源窗口受理。
4、审核。由国土资源局地籍规划室对窗口受理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审查后,认为符合土地登记条件的,提出初审意见并报局务会会审。
5、登记。经国土资源局会审无异议的,由县国土资源局报经县人民政府核准后办理土地注册登记,填写土地登记卡、制证。
6、发证。由土地所有权单位法人或农村宅基地使用者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到县审批大厅国土资源窗口领取土地证。
三、宅基地使用权登记有关政策
严格落实199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法律规定,遵循“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妥善处理”的原则,切实解决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中存在的政策问题,严把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关口,坚持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必须达到 “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的要求,严禁通过宅基地使用权登记使违法用地合法化。
(一)根据《国土资源部善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宅基地登记面积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我县的宅基地
面积标准:山上乡镇0.4亩,平川乡镇0.3亩),对宅基地超占面积的,在办理登记时按下列情况处理:
1、《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1982年2月13日)以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至今未扩大用地面积的,可以按现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登记;
2、《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时起至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当时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处理后,可以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登记;
3、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按照实际批准面积进行登记。其面积超过规定标准的,可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标准的面积,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建、政府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并按照各地规定的面积标准重新进行登记。
(二)已领取集体土地使用权证的宅基地,其住宅房屋至今尚未迁建、扩建、翻建的,或者已领取的集体土地使用权证遗失,但能有效证明其住宅房屋至今尚未迁建、扩建、翻建的,可以按原登记宗地、面积,换证或补发土地证书。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宅基地不予登记发证:
1、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村)镇建设规划的;
2、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正在处理的;
3、土地权属有争议的;
4、地上住宅房屋权属不清的;
5、因依法查封地上建(构)筑物和其它附着物等原因限制土地权利的;
6、农村居民新建住宅,应当退出旧房所占宅基地而没有退出的;
7、除继承外,农村村民一户申请第二宗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
8、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住宅申请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
9、土地管理政策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如上级另有新规定的,由县国土资源管理局结合实际情况施行。
四、收费标准
1、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按每平方公里1000?元(包括地籍调查,测绘制图和登记费);
2、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每户取5元工本费。
五、各乡(镇)、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所要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设立专门的收件窗口,方便农民群众申请办理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要积极主动工作,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和面积;要充分利用二调资料和已有权属来源材料,加快办理登记发证;要着眼长效管理,探索建立规范的土地登记管理机制,确保土地登记资料的现势性和实用性。对权属存在争议的,要依法、及时进行调处,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严格执行土地登记收费标准,不得通过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收费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力争在2010年底前基本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宅基地使
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做到权属纠纷基本解决,集体所有权证和农民合法使用的宅基地证全部放。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七日
第四篇: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新机制
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新机制
文章来源: 《理论前沿》2004年第4期 [作者: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翀] 发布时间:
08-06-16 10:33:06 27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农村土地承包法》特别强调了农民的土地流转权,不仅在政治上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权益,还给占中国人口73%的广大农民提供了一个法律武器。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这对我们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确保农业基础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研究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健全、完善和创新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是当前我国土地政策法律研究的重点。
一、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内涵
土地权利的流转,一般是指土地所有权的流转,如政府征用土地,致使农民 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在现阶段,我国土地流转更多的表现为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在农村主要表现为农用地的内部流转(指由已承包土地的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将该土地的使用权在一定的限期内转让给其他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按照我国《宪法》和现行的土地管理法,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流转是不合法的。因此,在研究农用地使用权的流转时,最狭义、最典型的土地流转的概念,是指得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再把承包经营权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其他主体的行为,这也是本文讨论的主题。
二、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得到了分离,土地流转开始活跃起来。但是,目前的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折时期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主要依靠农民群众的自发力量推动建立的,这就注定了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性以及后续补充、修改、完善工作的长期性。家庭经营承包尽管有效地解决了劳动和报酬的脱节问题,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但终究还不是完整的农地制度,特别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种制度的缺陷就越发明显地表现出来,诸如因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造成了实施现行农地制度的困难;土地变动频繁、人地关系不稳;农户土地规模小,地块细碎,效益低;土地转让收益分配不公与失序;土地纠纷多等问题。特别是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现行制度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趋势不相适应。反映到土地流转领域,由于农户的土地权利过小过少,土地产权不明晰,土地使用者不能够依照法定程序自主地有偿转让、出租、抵押土地,因而大大阻碍了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同时也造成了土地隐性市场和投机活动的猖獗,影响了土地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因此,建立、完善和创新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机制,不仅是土地资源配置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贯彻“十六大”精神、促进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农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乃至整个土地制度的重要内容
根据土地流转的本质特征,不论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流转(国家征用),还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都属于土地流转的范畴,从理论上不能否定其中任何一种形式的土地流转。现阶段,弱化所有权、强化使用权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土地问题上也是如此。落实农民土地权利的根本之策,就是在法律上认可农民得到的承包权是物权,因此,在农户依法取得了农用地的承包权后,承认农户具有将使用权再次转移的权利,这是尊重农民权利,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措施,合于逻辑,合于法理,有助于从理论上理顺产权关系,促进土地流转制度乃至整个土地制度的科学研究,是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乃至整个土地制度的重要内容。具体表现在:
(一)农用地使用权的流转有助于稀缺和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更优配置。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促使土地这一基本资源升值,变得愈加珍贵。只有建立实施科学、合理的农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潜在价值。
(二)农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将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降低
生产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后,农民在自己保留承包权的前提下,从自身利益出发,自愿地将无力耕种或不愿耕种的土地及时转让出去,将土地调整的决策权分散到各个农户,有利于促进土地的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的实现。同时,明确农户自己有决定土地流转的权利,也可消除农民害怕集体频繁调整土地的顾虑,从而增加农业投资,加强土地集约化经营。
(三)土地使用权流转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进一步优化组合。土地流转可以使经营中发生的劳地比例失调得以及时自然调整,从而使农业生产力要素在总体上保持动态的优化组合。
(四)完善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农村土地流转是实际土地使用权的再分配和优化过程,它有利于使那些劳动力紧张的农户或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在保留其承包权的前提下,将土地使用权流转出去,让种田大户去专门集中经营土地,促进农业的整体发展。
(五)新的土地流转制度具有强大的农村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保障功能。随着城镇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和新的工程项目的实施,农用地的非农化使用规模越来越大,违法转让和剥夺土地承包者受偿权的现象相当普遍,由此而引发的干群矛盾甚至冲突相当严重。如果以法律形式明晰土地的支配权和转让收益权,那么必定有利于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
四、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新机制的主要途径
(一)要建立有利于保护农民群众利益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农用地流转法律法规体系,为依法建立新的农用地流转市场提供法律保护和政策依据。
目前,我国土地产权流转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尤其在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方面存在较多的“空白”,而这些权利的流转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将变得越来越频繁,因此,急需研究和制定这方面的政策,以完善产权流转制度的法律体系。
(二)加快建立、健全农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体系建设。
土地使用权流通市场,一方面发挥着中介作用,为转让方和受让方牵线搭桥,促成交易;另一方面又发挥着市场监督作用,防止发生土地投机等非法交易的行
为。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农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具有以下功能:第一,优化农用地资源的配置,即运用价格的机制来引导农用地的供给与需求;第二,沟通农村土地经济关系,评价土地价值;第三,传导经济信息,沟通供需,促成交易,活跃经济;第四,协调土地收益分配与平衡供求的矛盾。
现阶段要建立农用地流转市场,促进农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研究建立农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运行机制,重点是农用地使用权的价格机制。要实行公平地价制度,运用科学的方法确定与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相协调的农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基准地价,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定期公布。可以委托具有地价评估资格的地价评估单位和评估师评估地价,并报请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就农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约束机制而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约束、金融约束、税收约束、产权约束、内部责任义务约束机制。就农用地使用权流转的中介机制而言,农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发展需要配套的市场中介服务体系,要建立包括咨询、评估、代理、仲裁等机构及其相关的制度,并做好农地保险等工作。就农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收益分配制度而言,应当使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收益在交易当事人之间合理分配,以保护各方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另外,还要采取措施,促使农用地使用权交易活动的公开化、契约化、货币化,提高农用地使用权市场的透明度。
(三)做好农用地产权管理工作。
1.准确界定土地所有权主体。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主体在法律上似乎早已确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实际上所有权的主体并不明确,这就给土地产权管理带来了困难,因此,必须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界定产权主体。对于集体土地,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建设乡、村、组各级以土地为主的股份合作公司等集体经济组织,并真正明确其法人地位,依法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使其成为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和市场规律,依法独立地进行土地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把乡级政府和村干部个人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支配权、收益分配权剔除掉。
2.理顺土地产权关系。要理顺土地产权与管理权之间的关系,一切土地产权的流通均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行。同时要理顺土地产权内部的关系,即所有权与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部分处置权以及租赁权、抵押权等权利的关系。
3.加强土地登记。一切土地产权的流转都必须进行土地登记,否则,土地产权人的权利就无法得到保证。但是,当前土地登记工作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在没有办理土地登记、领取土地权利证书前,土地权利人就已经实际上取得了用地的权利,这就造成了土地登记工作在人们心目中可有可无的印象,其原因除了有管理机制不顺外,还有土地登记的基础工作跟不上等。因此,加强土地登记工作,不仅要强化法律宣传、提高土地使用者的法律意识,而且要改革管理体制,并努力做好基础工作,使土地登记成为惟一的合法使用土地的前提条件。
4.抓紧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如根据农用地的位置和土地肥沃程度进行分等、定级。抓紧地籍管理和土地利用的规训工作,对土地利用以及权属的变动加以监督,同时跟踪土地数量和质量的动态变化,为土地流转提供准确信息。
(四)抓紧研究制定农用地使用权的抵押制度。
发展农业,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农业生产的各个关键阶段,为了不误农时,农民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为了生产的发展,必然向金融机构提出借贷的要求。但金融机构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民间借贷市场就趁机发展起来,农村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加。政府应当在赋予农民对耕地等集体土地使用权以物权地位的基础上,允许耕地等集体土地的使用权作为可以抵押的财产,以此作担保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贷款,从而使发展农业生产有可靠的信贷资金作保证。
(五)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地流转拉动力。
围绕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环节,国家和集体经济组织在保证农民有充分的决策经营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和社会化服务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作物布局,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与此同时,组织农户进入市场参与流通,搞活农产品的流通,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加大农村土地流转的拉动力。
(六)稳步推进农地股份合作制,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农业股份合作制在克服土地使用的分散性,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稳定农地关系,加速我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浙江、广东、江西、河北等地近年来已探索了几种农业土地股份制的模式或做法,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农地股份合作制前提是把土地作为一种商品,允许土地使用权入股,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这是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的深化,因而必须在稳定和完善家庭土地承包制的基础上进行。现阶段,在我国推进农地股份合作制,要在经济较发达、农地规模经营程度低下的地区积极试点、稳步推进,以促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七)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用地流转的监管。
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要认真执行现行土地制度,确保政策上的合法性。要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农户流转。要做到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国家对农户承包土地的流转,要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支持的同时,对流转的办法、程序、合同关系的变更及相关的制约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制定鼓励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或务工经商政策,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一定要保持农村土地的农业用途,要杜绝借流转之机,改变耕地性质的现象,确保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要高度重视农地流转的调查研究工作,对流转产生的原因、内在规律、客观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的流转管理的方式、方法,规范流转市场服务行为。参照国有土地流转市场管理的法规和办法,开展执法监管工作,引导集体土地市场健康发育。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的资本化运作,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又一次革命,只有让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起来,才能应对加入WTO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也才能为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
第五篇:《自编》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该宗土地的性质是属于农村个人承包地还是农村集体所有未承包地(非建设用地),现土地使用者是否可以获得全体村民(或村民小组委员会同意)认可该宗土地为其个人拥有永久承包权的许可。如需要,是否可以提供自然屯所有村民的签字或者村民小组委员会(屯长等人)共同签订同意受让人合理拥有该宗土地永久承包经营权。2.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管理部门是否对这宗土地出具有土地承包书等有效证书,如开荒者未有承包书,如何获得土地承包书,或者协助受让人获得该宗土地承包书或者使用权证。
3.该宗土地首次流转的相关备案(土地管理所 农业局经管站 村委),村民如何获得“四荒”土地使用权。
4.该宗土地必须是未受屯与屯、村民之间争议的集体所有土地,需要时经村委出具证明和公正,承认该宗土地为屯里集体所有土地或开荒人承包地。
5.拥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农户才可以自行决定土地的流转,如出租,出让等。但只能在有限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范围和期限内进行土地流转。首先要明确谁拥有土地承包权(或所有权),才能跟其签订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
6.集体土地流转须经过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签字同意才能流转给非本土地经济合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