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府〔2009〕190号 关于加强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和用地性质变更规划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
印发
关于加强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和用地性质变更规划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苏府〔2009〕190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苏州市监察局、规划局制定的《关于加强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和用地性质变更规划管理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十二月十六日
关于加强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 和用地性质变更规划管理的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通知》(建规〔2008〕227号),省建设厅、监察厅《关于切实加强经营性用地容积率规划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通知》(苏建规〔2007〕150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的要求,为切实加强建设用地容积率和用地性质的规划管理,有效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保障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现就加强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和用地性质变更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加强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和用地性质变更的管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及省建设厅、监察厅对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等规划条件的变更管理均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省、市关于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的相关意见也把城乡规划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有利于维护规划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有利于提高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水平,对于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构建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切实规范辖区内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和用地性质变更项目的统一管理,并实施项目批准后的跟踪管理;各地行政监察机关要会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加强对辖区内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和用地性质变更程序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各地政府、国土部门、土地储备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辖区内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和用地性质变更项目的管理工作。
二、严格规范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和用地性质变更的条件和程序
规划条件是政府出让土地的约定条件,容积率是规划条件的关键性指标。土地出让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擅自调整和变更容积率等规划条件和用地性质。
(一)土地出让后,规划条件确定的容积率指标和用地性质确需调整和变更的,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城乡规划调整或修编造成地块发展条件变化的;
2.因城市基础设施、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需要导致已出让地块的大小及相关建设条件发生变化的;
3.国家、省和市的有关政策发生变化的。
符合以上条件的,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按规定程序重新核定经营性用地的容积率指标和变更用地性质。
(二)调整规划条件确定的容积率指标和变更用地性质须按下列程序进行:
1.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调整和变更的理由;
2.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调整和变更的必要性和规划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论证;
3.在本地主要媒体进行公示,征求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必要时应组织听证;
4.经专家论证、征求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容积率调整和变更用地性质的建议并附论证、公示(听证)等相关材料作为控规调整申请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5.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批准正式下文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方可办理后续的规划审批,并及时将依法调整和变更后的容积率和用地性质抄告国土等部门备案;
6.建设单位或个人应根据调整、变更的容积率和用地性质的规划部门意见等材料,到国土部门完善相关用地手续。
涉及容积率和变更用地性质的相关批准文件、调整和变更理由、调整和变更依据、规划方案以及专家论证意见、征求意见、公示(听证)材料,与国土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文函等资料均应整理归档。
(三)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经营性建设用地项目进行竣工规划验收时,应当对项目规划审批档案的完整性、一致性进行检查,并重点审查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总建筑面积是否符合规划许可确定的容积率和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超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定的总建筑面积的,应当依法查处。对于没有按规定整改到位、行政处罚未完成的建设项目,规划部门不应核发规划竣工验收合格证,房产部门不应准予房屋产权登记,国土部门不应准予分割及登记。
(四)土地出让后,涉及其他规划条件和指标调整变更的,须按下列程序进行:
1.建设单位向所在地区级政府书面申请,区级政府审议同意后向市政府书面申请;
2.市政府审议批准正式下文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原审批程序进行审批。
三、严肃查处违反规定擅自调整和变更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和用地性质的行为
各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行政监察机关要把规范经营性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作为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明确并有效建立规划、国土、房产、监察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制约机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规划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
对不按规定程序擅自调整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和变更用地性质的,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违纪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篇:太原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规定
太原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规定
《太原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规定》已经太原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12月16日以并政发【2010】54号文件批准,全文内容如下:
太原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规划管理工作,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建设市场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太原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依据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用地规划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规划用地性质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进行分类。容积率是指在一定建设用地范围内,地面以上建筑物建筑面积总和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第四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规划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工作。市监察部门负责对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履行规划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规划条件是政府出让土地的约定条件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用地性质和容积率指标是规划条件中的核心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应当严格按照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准的规划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等规划指标进行开发建设。
第六条因建设条件变化,确需调整规划用地性质和容积率指标的,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因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
发生变更,地块开发条件发生变化的;
(二)因城市基础设施、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或重大项
目建设需要,地块建设条件发生变化的;
(三)因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发生变化的;
(四)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五)按城乡规划有关规定应当修改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建设单位或个人申请规划用地性质或容积率指标调整,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或个人向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和可行性研究调整方案;
(二)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规划用地性质或容积率调
整的必要性和调整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初审;
(三)经初审同意调整的,由申请人委托具有规划编制
资质的单位编制正式方案,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
(四)经专家论证同意的方案,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通过政府网、规划网、规划展示大厅、建设项目现场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5个工作日,法律法规规定需要保密的除外),征求利害关系人意见,必要时组织听证;
(五)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公众和利害关系人意见进
行梳理,有听证要求的,在方案公示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按听证程序组织听证;
(六)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将调整报告、调整方案、专
家论证意见、公示及听证情况上报市政府审定;
(七)市政府批准后,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市政府
批准意见,5个工作日内为申请人核发规划用地性质或容积率指标《规划条件变更通知书》,同时将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变更通知书》抄告市国土部门备案;
(八)建设单位或个人持《规划条件变更通知书》到市
国土部门办理土地使用相关手续,同时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收入补缴等手续;
(九)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建设单位或个人与市国
土部门签订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或重新签订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为建设单位或个人办理后续规划相关手续;
(十)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城建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将涉及规划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的相关批准文件、调整理由、调整依据、规划方案及专家论证意见,公示(听证)等材料及时归档。
第八条规划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未获市政府批准,或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认定不予调整的,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书面答复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规划用地性质调整必需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片区主导用地性质。
第十条容积率指标调整幅度必需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街区总容量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调整幅度控制在20%以内,并满足建设用地周围的技术控制要求。
第十一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将批准的规划用地性质和容积率指标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进行动态维护。
第十二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应根据建设项目情况,合理确定专家专业结构、人员数量,专家名单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论证会意见附参会专家名单和专家本人签名。
第十三条同一建设用地申请规划用地性质或容积率指标调整获批后,不得再次申请调整。
第十四条建设单位或个人有违法建设行为的,违法建设行为未得到处理前不得申请规划用地性质或容积率指标调整。
第十五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进行建设项目竣工规划条件核实时,必需对规划用地性质及建设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是否符合规划条件进行严格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按违法建设依法查处。
第十六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将规划用地性质或容积率指标调整情况定期抄报市监察部门,接受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建设、勘察、设计单位或个人在建设用地上违规调整规划用地性质和容积率指标的,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查处,并记入诚信档案;情节严重的,在媒体曝光。
第十八条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在调整规划用地性质或容积率指标工作中违反规定操作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予以批评纠正;失职渎职、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行政监察机关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本规定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太原市容积率计算规则
一、容积率是指在一定建设用地范围内,地面以上建筑物的建筑面积总和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二、建设用地面积是指能直接用于或附属于该建设项目的用地面积,不包括城市红线、蓝线、绿地等控制线内的城市公共用地面积。
三、建筑面积计算值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的规定执行;遇有特殊情况,按照本规则下列规定执行。
四、建筑底层架空作为通道、公共停车、布置绿化小品、居民休闲、配套设施等公共用途的,不论层高多少,其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为公众开放的并具有社会公益活动内涵的架空空间,可按其投影面积的两倍奖励建设面积并不计入容积率。
五、建筑物顶部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结构(设备管道夹层)转换层,底层车库、杂物间等。当层高在2.2米及以上的按全面积计入容积率,若层高不足2.2米的按1/2面积计入容积率。
六、建筑物的阳台,不论是凹阳台、挑阳台、封闭阳台、不封闭阳台均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当阳台进深(阳台围护结构与外墙面或柱外皮间的距离)超过2.2米的各类阳台,均按全面积计入建筑面积并计入容积率。
七、地下空间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1.5米以上时,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地下空间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不足1.5米的,其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如建筑室外地坪标高不一致时,以最低的室外地坪为准。
八、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净高超过2.20米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50米至2.20米(包括2.20米)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净高不足1.50米的部位不应计算面积。
九、建筑物外墙外侧有保温隔热层的,应按保温隔热层外边线计算建筑面积。
十、当住宅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等于3.6米,小于4.9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1.5倍计算;当住宅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等于4.9米(2.7米+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当住宅建筑层高大于等于7.6米(2.7米×2+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的3倍计算。
十一、当办公室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等于5.6米(3.4米+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当办公建筑层高大于等于9.0米(3.4米×2+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3倍计算。
十二、当普通商业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等于6.1米(3.9米+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当普通商业建筑层高大于等于10米(3.9米×2+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3倍计算。
十三、住宅、办公、普通商业建筑的门厅、大堂、中庭、内廊、采光厅等公共部分,特殊用途的大型商业用房,工业建筑、体育馆、博物馆和展览馆类建筑暂不按本规则计算容积率,其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的规定执行。
十四、设计单位应在总平面图上分别注明建筑面积和建筑面积计算值,并附计算明细。
十五、已建成建筑的容积率计算也应执行本规则,房产测量成果应与容积率计算标准相一致。
第三篇:安徽淮北市建设用地性质变更和容积率调整管理暂行规定
安徽淮北市建设用地性质变更和容积率调整管理暂行规定
2011-5-11 13:46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安徽省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1-5-11 执行日期:2011-5-11
濉溪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淮北市建设用地性质变更和容积率调整管理暂行规定》已经市政府第五十八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五月十一日
淮北市建设用地性质变更和容积率调整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建设用地性质变更和容积率调整,保障城乡规划实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国有建设用地,涉及使用性质变更和容积率调整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建设用地使用性质(简称“用地性质”),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分类。
本规定所称容积率,是指一定地块内地上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第四条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用地使用性质变更和容积率调整的规划管理。市监察部门负责对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履行用地性质变更和容积率调整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 在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或者出让过程中,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选址意见书或者规划条件所提出的规划用地性质和容积率指标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规划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等指标,以及与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要求进行开发建设。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用地性质、容积率等规划控制指标,不得擅自变更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签订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建设单位在地块内有违法建设行为的,在对违法建设行为查处完毕之前,不允许调整规划用地性质或容积率。
第七条 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建设项目,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调整地块的用地性质或者容积率:
(一)修编或者调整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造成地块条件变化的;
(二)因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需要,导致已出让地块的范围及相关建设条件发生变化的;
(三)国家、省、市的有关政策发生变化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调整规划用地性质或者容积率后的建设项目,应当符合周围环境要求和设施承载条件,且必须满足消防、卫生、交通、文物保护等有关规定。
容积率调整针对已出让的整体地块,对于分期开发的建设项目,各期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筑面积的总和,应该与规划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确定的容积率相符合。
第八条 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申请在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的规划指标范围之内变更用地性质或调整容积率增加超过0.3的,用地单位应向淮北市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收储。
第九条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申请在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的容积率指标范围之内且容积率增加不超过0.3的,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向规划主管部门提交调整申请报告和调整方案,规划主管部门经初审同意受理的,由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提出专家论证意见;
(二)经专家论证同意调整的,由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对调整申请报告、调整方案和专家论证意见进行公示,必要时,可以组织听证;
(三)经专家论证、听证,征求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后,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提出调整容积率的建议,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审查,审查同意后,报市政府批准。市政府批准前,由市政府法制部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合法性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
(四)经市政府批准后,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及时将依法调整后的规划指标抄告市国土资源、监察等有关部门,告知建设单位办理相关手续;
(五)经批准调整容积率的,建设单位必须与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补交出让价款等相关税费,完善土地手续;
(六)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补充协议、补交的土地出让价款和相关税费等凭证,办理相关规划手续。
第十条 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经营性项目开发建设的,用地单位须向市政府申请土地收储,在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前提下,经市政府批准,由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土地收储后依法出让。
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不改变用地性质和供地方式,仍符合划拨条件,并且属于本规定第七条规定情形的,建设单位申请在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的范围之内调整容积率的,应当报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如因本规定第七条
(一)、(二)项确需改变土地用途或者调整容积率导致地块开发受到严重影响,建设单位或个人申请退还土地的,经市政府批准同意,原以有偿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共同依法拟定补偿方案和确定补偿金额,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达成补偿协议后,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工业用地,在不改变原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应当报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因规划需要,超过100米的建筑,100米以上的部分不计入容积率。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擅自增加容积率并超面积建设的建设项目,原则上超建部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规定必须拆除。对城市规划影响较小,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五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建设用地性质变更或者容积率调整工作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由市监察部门依法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自本规定实施之日前出让的土地需要调整容积率的,仍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监察部文件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通知》(建规〔2008〕227号)的要求程序办理。
第十七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外的建设用地性质变更或者容积率调整的可以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安徽省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第四篇: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办法
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我县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的规划管理,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提高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依法行政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贵州省城市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龙里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依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以出让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的国有建设用地,确需调整建设用地规划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建设用地规划用地性质,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分类。
本办法所称容积率,指一定地块内地上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因用地性质调整,容积率须一并调整的,纳入用地性质调整程序一并研究,不再单独履行容积率调整程序。
第四条 建设用地的规划设计条件,应当符合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设计条件确定的地块容积率指标不应突破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的容积率。容积率突破规划设计条件的,在规划许可审批中一律不予批准。
第五条 土地出让前,规划设计条件确定的容积率指标应当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一致;规划设计条件的容积率调整突破控制 性详细规划规定指标的,应当依法先行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一经出让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更改规划设计条件确定的容积率。
第六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方可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调整建设用地的规划用地性质或容积率:
(一)城市总体规划(分区、专业)调整或修编造成地块发展条件变化的;
(二)因城市基础设施、公益性公共设施或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导致地块的建设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的;
(三)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发生变化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符合以上条件的,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可以按规定程序重新核定容积率指标。
建设项目调整规划用地性质或容积率后,应符合周围环境要求和设施承载条件,且必须满足消防、环保、交通等有关规定。
第七条 建设单位申请调整规划用地性质或容积率的,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交调整报告,调整报告包括调整论证报告和调整论证方案。
调整论证报告应详细说明建设用地基本情况、规划许可情况、调整用地性质或容积率的理由、调整幅度等有关内容。
调整论证方案应表明调整后的用地总平面布局、建筑空间环境、与周围用地和建筑的关系等内容。
第十条 建设单位申请调整规划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的,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交调整报告、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土地使用权属证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现状地形图等材料,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符合调整 条件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邀请专家对调整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技术论证,提出专家论证意见;
(二)经专家论证同意调整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对调整报告和专家论证意见进行公示,必要时,可以组织听证,并形成公示或听证情况报告;
(三)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将调整报告、专家论证意见、公示及听证情况报告报县人民政府审定;
(四)县人民政府审定同意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县人民政府的审定意见,办理有关规划变更手续,同时将建设用地规划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情况函告土地主管部门。土地主管部门负责收缴土地出让收益,并按程序变更《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十一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做出不予调整决定的,应书面答复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会,根据我县情况抽调县级相关单位中级职称以上专业人员组成专家组。论证意见要附专家名单和本人签名,保证专家论证的公正性、科学性。
专家与申请调整建设用地性质或容积率的建设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
第十三条 调整报告和专家论证意见应在城乡规划公示栏、建设用地现场和县人民政府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在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的用地容积率指标范围之外调整容积率的,公示时间不少于15日。
重要地块的调整报告和专家论证意见应当在本地主要新闻媒体进行公示。
第十四条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进行听证的规划调整项目,按照《贵州省行政许可听证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五条 所有涉及用地性质或容积率调整的建设项目,其规划管理的有关内容必须依法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规划管理有关内容涉及保密要求的,按有关规定办理。第十六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地块的用地性质或容积率规定未发生变化的,该地块用地性质或容积率只能调整一次。
第十七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应当保持用地性质和容积率指标的延续性、一致性,对同一地块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规划方案审定、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项目规划核实,核定的容积率指标及相应的总建筑面积应当一致。
分期开发建设的用地,各期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筑面积总和,不得突破规划条件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规定的容积率。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进行建设项目规划核实时,必须审查用地性质及用地范围内的总建筑面积是否符合规划许可要求。不符合规划许可的,依法予以查处。
第十八条 违规调整规划用地性质或容积率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上级部门应撤销其相关规划许可。
第十九条 对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不按规定调整用地性质或容积率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纠正。
第二十条 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用地容积率指标调整的监督检查。凡未履行调整程序,建设用地容积率指标一律不得调整;凡擅自调整的,应当追究当事人和相关部门领导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行文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昆山市关于经营性用地容积率变更的管理规定
昆山市关于经营性用地容积率变更的管理规定(试行)
一、加强经营性用地的容积率规划管理,有利于规范城市规划的管理,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根据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和苏建规[2007]150号“关于切实加强经营性用地容积率规划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就经营性用地容积率变更事项制定本规定。
二、变更条件
规划设计条件是政府出让土地的约定条件,其中容积率指标是规划设计条件的核心内容之一。土地一经出让,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擅自更改规划设计条件确定的容积率,也不得依据政府会议纪要调整容积率。部分确需调整的,必须在政策法规和相关技术规定允许范围之内,且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城市总体(分区、专业)规划调整或修编造成地块发展条件变化的;
2、因城市基础设施、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需要导致已出让地块的大小及相关建设条件发生变化的;
3、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发生变化的。符合以上条件的,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规定程序重新核定经营性用地的容积率指标。
三、变更程序
(一)容积率变更突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当依法先行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容积率变更按下列程序进行:
1、建设单位向当地镇政府提出申请,并说明调整理由、提供相关资料。当地镇政府书面申请报市政府及市国有土地储备和招标拍卖工作领导小组。
2、由当地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对调整的必要性和规划调整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并向社会公示,必要时组织听证。
3、经专家论证、社会公示(听证),认为确需调整容积率的,由规划局提出调整建议并附论证、公示(听证)结论等相关材料报市政府及市国有土地储备和招标拍卖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4、经市政府及市国有土地储备和招标拍卖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规划局办理后续的规划审批,并抄告国土等有关部门,告知建设单位办理相关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