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申报论证报告(共)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证报告
我校自开设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以来,按照教育部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严格落实专业教学计划,结合当地企业用工的需求,不断更新理论与技能教学,服务于襄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具有打字、排版、系统维护、网络、编程等方面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在企事业单位,计算机销售维修单位从事计算机操作、销售、维护的中高级等专业应用型人才。取得计算机中、高级资格证和其它技术等级证书。几年来,本专业经过了不断的完善,现已发展为学校的重点专业。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成立了专业建设论证工作小组,通过走访企业,外出学习等方式,对本专业进行了认真的论证。
一、社会需求分析
首先,由于中、小企业中不可能配置众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要求毕业生具有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在实践工作中一专多能。我们专业设置灵活,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及几乎所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都需要的技术,本专业在立足于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稳定的前提下,保持专业课程开设的灵活性。
其次,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本专业的灵活性同时表现在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上。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中一般不低于总学时的50%。编制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考核办法,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通过教学中的大型实训、课程设计等流水线式实践环节的训练,逐步形成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动手能力培养。同时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学生提高处理和解决各种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需要。
因此,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大、中、小企业的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岗位为主,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的应用与维护、计算机设备维修、网页制作、软件编程、销售等,同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综上所述,我校开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有较大的社会需求,它将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
二、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可行性
1、专业设置的思路与方向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用人单位在考察一个人时,都非常重视其学历背后的综合素质。“我们需要的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要始终能跟得上知识更新的步伐,能够不断发展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是我们在对用人单位调查时经常听到的话。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校生,也同样都非常关注个人素质的培养。学生毕竟是学校教育的“产品”,培育合格的人才是我们的基本任务。经过这几年对素质教育的提倡,各个学校都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我们要树立质量意识,把质量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这不仅可以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而且提高了学校自身的办学竞争力。
为使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熟练从事有关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工作,显然仅靠开设一门课是不能做到系统学习的。面向中职教育开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立足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术训练为内容,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本专业决定建立稳定、扎实的专业基础课群,经过努力,做到课目不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形式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做到精讲多练,陆续将其建设成精品课程。专业课设置体现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方向,围绕各种计算机软件课程,形成相应的专业课群。通过学习具有理论、实验、测试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分析能力。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多年来办职业教育的经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服务于社会。我们要选好方向,以特色专业技能教育在人才市场竞争,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
面对众多的用人单位,往往对同一专业的不同岗位业务重点要求不同。另外,就是同一热门专业会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要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减少同一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拥挤和竞争程度,就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自我定位、并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在制定教学计划突出“技能”特色,要做到:从能力培养出发开发教学计划、以能力为本来构筑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2、开设本专业所具备的条件
专业的设置,从专业论证定名、确立培养方向、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实训等一整套总体设计方案,我们都要经过专题调研、反复论证。其中,根据专业开设的基本要求,搞好专业基础建设,为专业教学提供条件,是一项重要内容。从目前来看,在我校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
(1)、教学设施:我校设有7个大机房,300多台电脑,高档配置,液晶显示器,双核CPU、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等教学设施。对实验室及计算机设施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各类设施齐全、先进,能满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另外,我校还投入巨资,建成了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规模大的校园网,并与社会联网,形成了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建构了能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
(2)、图书资料:我院拥有一座阅览、借书、计算机情报收集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图书馆。可满足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科研对图书资料的需要。
(3)、师资配备:我校有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教研成果丰硕。近年来为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充实了师资力量,经过严格的考察和筛选,培养和引进了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他们将成为教学科研上的骨干力量。我校有不少的研究生或在读研究生,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实训课基本上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承担。师资是实施专业教学的主力军,有雄厚的师资队伍能保证专业教学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己配备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能胜任本专业教学科研的教师队伍。
(4)、我们在专业教学中进行了很多探索,积累中职教育的一些办学经验。这几年,我们采用“知识够用、技术过硬、证书多样”模式,狠抓职业教育特色,遵循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的原则,强化教学管理,认真做好教学文件的编制和实施工作,这为开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实习方面:让学生到计算机类、电子类、通信类的企业去进行教学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大专业建设投入力度,挖掘教学潜力,促进教研教改,踏踏实实地做好专业的各项基础建设工作,积极而又稳妥地开设新专业,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开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必要的、可行的。我校已具备开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条件,并将继续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分析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该专业应用十分广泛,它以计算机基本理论为基础,突出计算机和网络的实际应用。[1]
目前中国计算机专业主要分为三大类:计算机基础专业、与理工科交叉的计算机专业、与文科艺术类交叉的计算机专业。根据各专业开设课程不同,获得这些专业的学士学位可以相当于计算机等级三级或四级水平。
1. 计算机基础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这些专业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应用开发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开发、维护等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
2. 与理工科交叉的计算机专业
与理工科交叉而衍生的计算机专业很多,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自动化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等。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和上升的平台,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的专业之一。该专业就业面相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来说宽得多,不但适用于IT 领域,也适用于数学领域。
推荐院校: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深圳大学
2)自动化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归并了多个自动控制领域专业的宽口径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并立足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控制这一新兴应用领域制定专业课程体系,是工业制造业的核心专业。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就业基础和优势。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重庆大学
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这是一个由信息科学、计算数学、运筹与控制科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专业,就业面涉及到教学、商业、网络开发、软件设计等各个方面,就业率高达95%以上。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4)通信工程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通信工程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通信基础理论和基本基础,掌握微波、无线电、多媒体等通信技术,以及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在信息时代有着极佳的就业优势。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5)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宽口径专业,主要培养信息技术、电子工程、网络系统集成等领域的高级IT 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推荐院校: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
3. 与文科艺术类相交叉的计算机专业
如果选择艺术类院校的上述专业,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报考人数众多而招生人数有限,中国美术学院的报名与录取比例在2~5%是很正常的事,由此可见竞争之残酷,门槛之高。
1)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美术设计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广告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及电视三维动画制作等美术设计工作。学生毕业后可在设计部门、广告公司、装潢公司、网络公司、软件公司、动画公司、企事业广告部及学校等从事美术设计策划与制作、电脑绘画、动画制作、网页设计及教学工作和计算机系统日常维护与管理等工作。
推荐院校:四川美术学院、云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重庆师范大学
2)网页设计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互联网融入我们的生活,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网络以其自身信息传递的高效快捷、多样化、互动性等优势,深受人们的欢迎,已经成为速度最快、覆盖面最广的媒体传播方式。因此,网页设计专业对广大青年学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推荐院校:首都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
3)影视动画设计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动画原画创作、动画设计、广告设计、软件开发、影视节目制作等工作,还可以从事传媒设计、管理及商务方向。
推荐院校:北京电影学院、成都大学
4)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本专业是以美术造型能力为基础,以装饰、建筑等专业为设计依据的创造性专业学科,培养能够独立从事居住环境和商业环境的设计以及其他环境艺术设计与施工的专门型、应用型人才。
推荐院校: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极为广泛的科学,在它应用的每一个学科中都已经诞生并继续诞生新的学科和专业。同时,在计算机的应用中又快速产生着新的专业,像比较时兴的电子商务专业、信息安全专业、办公自动化专业等都有着良好发展势头和前景。
第三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市场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家庭化、普及化,信息产业的规模化,推动了计算机技术人才市场的发展;计算机应用人才更是供不应求。
主要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Visual Basic语言、专业英语、计算机平面与动画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局域网络的建设与管理、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广告设计与制作、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计算机应用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交通系统各单位、交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部门、各类计算机专业化公司、广告设计制作公司、汽车营销技术服务等从事IT行业工作。
计算机应用有:平面设计,3D设计;计算机网络应用,网络营销;IDC类。
第四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通过系统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上机操作、软件设计,综合实践等能力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具有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开发和设计能力,以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概论、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微型机与接口技术、网络编程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组网技术与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第五篇:201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调研报告
201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课程体系调研报告
一、前言
(一)调研背景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世情、国情不断发生的深刻变化,我国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料的风险与挑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技工,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好这项工作,可以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经济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专业定位和专业内涵必须立足于当前的行业企业发展现状,根据经济发展调节专业方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面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管理人员和应用型人才,让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奔赴生产“第一线”,担任相应岗位的工作。
(二)调研目的意义
本次调研贯彻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相关文件精神,主要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展开。旨在了解本专业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体系、学生就业实习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听取企业相关部门和人员提出的针对性意见和建议。真正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搞清企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员工,需要学生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从而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同时,通过与企业广泛交流,教师可以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从而科学规划专业发展,对专业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
二、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组织方法
1.调研的组织
按照《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写启动会议的要求,根据走访地区,分成三个工作小组,每组成员包括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专家等。对河北省内多家IT企业进行了全面有效的调研工作,全面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岗位需求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校企合作开展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对省内其他高校、高职院校也进行了调研。
2.调研的基本方法
(1)文献搜索法
通过查阅与教学指导方案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以及网络资源,搜集专业教学和职业资格标准等资料,扩大信息量,从而为教学指导方案的编写提供充足的依据。
(2)问卷调查法
通过纸质问卷、电话问卷、网络问卷、座谈问卷、毕业生调查问卷等,对行业从业人员及已毕业就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信息。重点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调研。
(3)走访座谈法
调研人员深入行业、学校和企业,大量走访行业专家、学校领导和专业教师、企业中层和一线员工、近几年的毕业生和顶岗实习学生,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4)电话调查法
通过电话与毕业就业学生联系,了解岗位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技能等级证书等的要求,获取需要的一些信息,为教学指导方案的编写提供第一手资料。
(5)参观考察法
通过到省内IT企业、高职院校参观考察,获取相关信息。
(二)行业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
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的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国家信息化进程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大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大约需求100万各种类型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开发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调研,我们了解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大部分进入中小型IT企业,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网络维护,计算机相关产品的销售等工作。这些岗位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IT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随着部分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迫切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然而,该专业应用型技能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处于严重紧缺的状态,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三)职业岗位(群)的情况
调研发现,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很受企业青睐,适应的工作岗位类型也很广,主要有软件开发,网站设计与开发,软件测试员,系统维护,系统管理,计算机产品营销员、技术主管等。
调查信息表明:企业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除此之外,被企业提到频率较多的还有实习经验、吃苦耐劳精神等。
调查中还发现:大中小型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不尽相同。大中型企业实力雄厚,技术人才比较充裕,对技术岗位的划分较细,对人才的业务要求较专一;而小型企业由于人才数量不足,对招聘人才的业务要求较高,希望招聘到知识面宽、操作技能强、适应职业变迁和产品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分析与建议
(一)调研资料分析与结论
通过这次面向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的调研活动,我们收集了大量的企业信息,真正了解了企业,了解了企业文化,了解了企业的用工需求,知道应该去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去培养。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基本情况,与IT行业人才需求相比,专业建设还存在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1.学校的某些教学内容滞后于企业发展,如教材和教案上的部分内容在当今企业已不再有实际意义。
2.教师的思想亟待解放和统一。不但要求广大教师“走出去”,如经常下企业调研、学习,同时还要“请进来”,请企业的专家和能工巧匠来学校给教师和学生上课。
3.学校在技术和观念上有许多落后于行业、企业的地方。
4.学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很多学校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情况严重滞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淡化理论,重视实践,以就业为导向,强调行动导向和任务驱动,多采用项目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
(二)调研结论
1.通过此次调研,课题组进一步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理论,掌握软件开发、测试与维护的方法,能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从事技术应用工作,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2.根据教育部专业建设标准要求建立的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得到了企业认可。
3.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行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新形势下行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
4.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既要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要考虑学校教育自身的特点,把改革内容具体反映到课程设置及相关的教学文件中去。
(三)建议
1.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工学结合”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三段式”学科课程模式,从岗位需求出发,按照专业方向及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按生产、工艺的演进规律铺展,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承载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全面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营造一体化教学情境,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到实践环节中去。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设计合适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模拟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社会和生活环境中。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积极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对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确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在具体实施形式上按“工学结合”的原则设计教学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吸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保证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和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