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薄弱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4 15:5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薄弱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薄弱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实践研究》。

第一篇:农村薄弱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实践研究

农村薄弱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实践研究

摘要:校长课程领导力是学校特色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但在当前的课程领导中,农村薄弱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不足,主要表现为课程领导意识不,课程开发铜佛不,课程校本化实施水平不高,课程资源整合力不强等。提升农村薄弱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并积极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素养、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最终形成特色的课程文化。关键词:农村

中小学校长

课程领导力

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时代背景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14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由此,我国构建“三级课程体系”改革的帷幕全面拉开。2001年,随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分布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制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开始重新进入“纲要”与“标准”所代表的国家课程体系阶段。最重要的是“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从政策层面让地方、学校重新具有了课程开发的权力。对于这个权力的规定是这样的:“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更加明确地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证。最重要的是“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让地方、学校重新具有了课程开发的权力。

《国家中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深入、持续的变革是我国培养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路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课程结构在纵向层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国家课程一统天下变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足鼎立。这种背景,尤其是校本课程的繁盛兴起,对农村薄弱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农村薄弱中小学梦笔生花课程领导力的现状

校长课程领导力对学校课程改革的成败所具有的核心意义已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界的共识。有关教育革新的研究报告指出:“学校教育革新实施之际,起关键的是校长。受校长支持和教师理解的考试革新,远比不支持、不理解的教育革新容易实施。”史密斯等人在研究中也发现,即使在最佳的教师领导模式中,也必须靠校长不断地提供必需的领导才可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我国此次课程改革使学校的课程权利日益明晰并不断加强,这必须强调诉诸学校发展负有教育整体责任的校长,必须走出传统课程管理的范式,从忙于行政事务性工作回归课程与教学;从以往的“行政权威”走向“专业权威”,从课程领导的角度推进和实施课程改革。

但在农村薄弱中小学校教育的现实中,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整体现状并不是十分理想,虽然大多数校长在主观上正经历着角色转变,但在课程领导的过程中许多校长还是凭借经验行事,课程领导力不强的现实客观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领导意识不浓。许多校长主观认为,学校头等重要的工作是保障学校平安无“事”,或者亮出有上级领导认可的“特色”工作,为此,这些校长就很少去关注国家课程的执行与落实,很少去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有一些校长错误认为学校的三级课程由专门科室在操作实施,由一线教师在具体落实,校长无需再去过问。这些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校长的课程责任意识,也弱化了校长实施课程改革的主动性。二是课程领导知识欠缺。许多农村薄弱中小学校长都是因教学业绩显著而被提拔到校长岗位的。但毋庸讳言,许多从教师岗位上提拔上来的校长,缺乏课程方面的基本理论素养,其课程领导力更是捉襟见肘。并且与课程领导相关的内容在校长培训过程中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校长在课程领导方面的专业知识先天不足,已成为校长知识结构中的一块“短板”。三是课程领导能力不足。笔者调查发现,校长课程领导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缺乏执行力。例如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有些校长对政策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导致在执行时产生失真、失误的现象,也使得课程改革“貌合神离”;有些校长则完全按上级的“指令”办事,缺乏必要的课程政策具体化能力,特别是校本课程创新开发能力尤为欠缺。四是课程开发行为不规范。一些学校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理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具体表现为:课程开发无序与随意,不按教育教学规律,教师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设置课程,课程结构松散、缺乏系统的课程规划的体系,有的校长将个人的爱好肆意扩大为课程,有些学校为了迎合领导的事发中社会时尚,盲目开设课程并发展为所谓的特色课程。

第二篇: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实践与探究

——执行新课程的几点做法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说“学校的校长在精心培育人才方面富有特殊的责任。”李岚清同志也曾说“一个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这些观点集中说明一个问题:新课程能否如实的推行,效果能否明显,关键在校长。

校长既是学校的一家之长,又是学校发展的设计师。一个学校的发展潜力、发展规模、发展前景与有一个什么样的校长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有思想的校长对学校的发展会有一个科学的远景规划,会带领他的管理团队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制度来实现它的规划。

新课程要求校长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为此我从四个方向抓落实。

一、把准课程方向,转变观念

新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社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要教师“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解决几个问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兴趣,发展个性,培养品德。作为管理者的校长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充分的了解。学校教学中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是什么?并因此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规划,加大宣传和动员的力度,取得党政,社会,家长的支持。比如我校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方面所做的工作就足以说明观念转变重要与艰难。执行之初,我提出全面发展学生,不把学生摁在书本里,可以通过发扬他们的兴趣爱好,(成立器乐队,舞蹈队,运动队,课前三分钟讲、演、唱来促进文化教学,提升学生得实践和动手能力)。党政担心了,社会责怪了,家长不理解了。这不是把成绩抛开“不务正业”了吗?为此我积极宣传,耐心解释,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校园多彩了,活力重现了,吸引力增强了,辍学率降低了,教学成绩上去了,家长和老师笑了,党政和社会满意了。

二:理解新课程内涵,改革旧的评价制度。

“应试教育”方式方法已深入人心,教师已习惯“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加以强化,家长已习惯以成绩论英雄与成败。

校长在新课程推行的领导力就体现在否定原有的评价体系,建立新的评价制度。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校长要从课堂教学手段着手改变,我们的做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前提下,围绕重点、难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小结;教师只是提示,归纳。课堂上要求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嘴。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乐趣,在学习中摸索方法。在成功中体验真快乐。

其次,改变单一的“分数”评价学生优劣的体制。每学年,学校都要对上学年做一个小结,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表彰。我们就抓住这个新评价制度宣传的大好时机,严格把关评优口,对那些爱思考,勤动手,品德优良,个性鲜明,特长突出的学生进行隆重表彰。把这些学生的业绩,模仿名人字画制成“校园风云人物”条幅在校园内予以张贴并赠送给家长。让学生,家长体验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转变其观念和努力的方向。

三,精心组织,带头落实

计划不是用来看的,应付检查的,而是用来实施的。我校为实行新课改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课程安排上足额安排,日常检查必须照课表进行查验。领导小组经常检查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我兼任的是初三历史,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我不仅认真钻研教材,还经常给教师上示范课。示范课严格按照集体备课时设置的统一模式上课。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先自学,再讨论,然后演示,教师只是指导。在疑难问题的讨论中一般都有争论,我也只是让学生去发挥。形成定论后,学生一般印象深刻,学生在这种方式中学会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了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落实常规,注重实效。

新课程要求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实践探究和扩展知识面上,教材中常会出现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改变以往以“灌“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动嘴。为了能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新课程的执行力度,我们通过集体备课,设计了各种课型的基本模式、流程。要求教师按设计步骤授课,教务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思考,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课堂上解决问题,认真写好课后反馈,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注重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

五,树立典型,全面推进 新的教学模式有了,也配套了相应的检查措施,我们每学期还坚持搞好几个比赛。一是新课程优质课竞赛。比的就是哪位教师能熟练地运用集体备课设计的教学流程,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二是新课程教学效果竞赛。比的是哪位教师在课堂教学后的检测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比例大。然后对这些获奖者进行表彰,树为典型,立为骨干;优先晋级,晋职;拨给其教研经费,选送其外出学习、考察;通过集会,板报展示精英风采,介绍其成功经验,推广其做法,号召大家都来学习以点带面,全面提高。

六,持之以恒

一天做好某件事情不难,一年做好也不难,难就难在一辈的坚持。校长调走了,做法不能改变;大方向定了,只能不断地改进、完善。一个民族有其特殊的文化底蕴,但是其形成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优良传统,良好氛围的形成也要靠长久的积淀。所以这种模式确定之后我们不作轻易改变。熟能生巧,只有教师教得越来越轻松,学生学得越来越有兴趣,教学效果越来越 好,学生学习能力越来越高。新课程的课标才真正得到落实。

校长,校长。一校之内仿效其长。校长的思想和做法,还有执行的力度都是教师仿效的标准,新课标的落实关键看校长的执行力。

第三篇:实践校长课程领导力

实践校长课程领导力,打造学校特色

娄底三小 李晓敏

常人都说学校其实就是一个“家”,校长乃“家长”。一位教育局长说,校长要做好“当家人”就要读好“五本书”:读好“心理学”——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读好“财会学”——充分发挥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读好“社会学”——充分调动社会最广泛的力量支持教育;读好“廉政学”——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读好“教育学”——充分挖掘、打造学校特色。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因此,我认为校长尤其要读好“教育学”,提升自己的课程领导力,做一位有理念、有思想的校长。因为,校长是教育思路的引领者,正确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校长的领导力的核心。下面,就实践校长课程领导力,构建高效课堂,打造学校办学特色,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我校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爆满,平均班额达88人以上,面对这样拥挤的课堂,教师勉强看管住学生已很不易,何谈新课程理念的落实,高效课堂的构建?这样的困境,考验着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上任后,我从如下几方面实践校长课程领导力,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师生发展,打造学校特色。

一、做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

引领教师提高课程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核心。校长不仅要促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有效的平台。我们通过“学习、研究、实践” 三部曲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在读书中思考,在研讨中成长,在交流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在展示中锤炼,在研究中提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校引导教师经过“困惑”——“问题”——“课题”三步曲催生一个个小课题,促进大研究。国家级课题《依托学校特色的的小学绿色环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的成果集获国家级一等奖;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以人为本,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班集体研究》《网络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获二等奖,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资源共享的研究》正在研究中。“大研究催生小课题,小课题促进大研究”的科研氛围正在形成。

二、做课堂问题的发现者和构建新课堂的开拓者

深入课堂,加强领导,是优化校长办学行为的关键。对于校长到底是教学和课程建设方面的领导或专家,还是巧于平衡学校各项工作的“经理”,我认为,校长应该加强对课程建设的领导,尤其应该深入课堂,并以课堂为轴心,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实现办学行为的优化。校长光自己走进课堂还不够,还要倡导学校行政班子走进课堂,并组织听课研究,从中发现好经验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是校长进行有效教学领导的重要途径。

上期开始,我校实行了行政领导值周巡课制度。查教师是否严格按表上课,查教师的课堂是否高效,学生的学习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愉快。我经常深入班级找学生座谈,了解他们上课的感受,让他们畅谈课堂学习中的苦与乐;经常观察学生的课间活动与课上表现的差异,寻找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经常深入教研组和老师交谈,了解他们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辅导、在教学上有什么困惑、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情况。通过广泛听课我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高年级在实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之初,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自学意识自学能力不足,拿着预习题茫然无措,不会向别人学习,有问题不知道怎样询问;老师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辅导意识淡薄,课堂教学上对于学生的不展示,不能温和有效引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设立了《预习环节师生任务分担问题研究》,实现了老师把预习题第次设计降低问题难度,学生利用早自习课自主学习或者同学合作学习,重点解决了学生无处下手“不能学”问题。

以“同上一堂课”活动为载体,进行“听课与观课”。“听课”就是首先和老师座谈,就某个教学内容听授课老师说教材、说目标、说重点、说方法、说过程、说策略;其次和学生座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学习过程是否轻松愉快。“观课”就是深入课 堂观察课堂教学全过程,观察师生活动,掌握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课堂目标达标程度。“听课与观课”是我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必做功课。通过 “听课与观课”掌握最直接最详细的第一手材料,提高自己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做到有的放矢。

校长深入课堂,有利于校长真正走近教师、了解教师,真切把握教学中的问题、困惑和需求,找出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完善教学管理的目标、过程、方法,制定和修改教学管理措施、规则和制度,充分运用管理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避免“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晕晕乎乎”的课堂教学状况,我们着力构建好四种课堂: ①情感课堂:教师上课充满激情,神采飞扬,精力旺盛,以教师激情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②和谐课堂:教师上课要充分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积极主动创设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使学生感觉充满愉悦的、气氛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③动态课堂:教师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要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合理地、大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④高效课堂:实行新课程以后,我们在教学上仍然要坚持走轻负担、高质量之路,坚持教学创新,通过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强调有效教学,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减少无效时间,实现有效时间最大 化,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做学校办学特色的引领者

让课程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必然选择。我校以全国科研课题《依托学校特色的小学绿色环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为龙头,坚持开展了一系列以环保科技教育为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与研究。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步从小组活动进入常态化开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利用专题日开展专项实践活动

每年的世界气象日组织学生、家长参观市气象台,了解了天气预报的观测及发布情况;4月22日地球日组织学生开展了家庭节约水电的调查;春天组织学生开展了春游、野炊和风筝大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拓展了学生的视野;5月组织学生开展环保科技和中华传统文化读书活动,读伟人传记,学伟人精神,同时组织学生参观韶山、曾国藩故居等,开展《走进伟人故里,感受伟人精神》综合实践活动;六五环境日带领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使学生了解污水处理的全过程,带领绿色小记者团成员开展限塑令的调查,并就限塑令的实施展开讨论;9月19日全国科普日,组织学生开展上街宣传;11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小学生环保网络知识大赛。我校以环保科技教育为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与研究,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实践与创 新能力;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的知名度得以提高,学校的办学品牌得到显现:在杭州举行的全国第七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暨名师名校长论坛上,谢爱华老师以《十年磨励——我亲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题在大会上作经验交流;谢爱华在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培训上作经验介绍。尹虹参加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录象课比赛获二等奖,熊熊的论文《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七次研讨会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六五环境日组织三(1)班学生家长及绿色小记者团成员共150余人参加市环保局组织的娄星广场环境日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清扫广场环境卫生,学生还就环保问题采访了市长张硕辅,获得了市长的高度肯定,娄底电视台综合频道和零距离、《娄底日报》、《娄底广播电视报》都作了报道。

(二)利用常规假期开展常规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大局意识,每年寒、暑假,学校要求四—六年级学生用小眼睛看大社会,留心身边社区的发展变化,实地考察、探究写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同时学校成立了环保科普考察、调查小组,先后组织学生对城区的垃圾污染状况,中兴市场的环境卫生状况,苦株山、仙女寨的生态植被状况,涟水河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查阅资料,与市环保局等有 关单位取得联系,写出了致市长和全体市民的公开信,呼吁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救救涟水河。这一呼吁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救救涟水河》考察报告获省优秀项目二等奖;学校活动《加强校园环境管理,创建节约型校园》获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活动二等奖;在历届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学生16人次获奖。娄底电视台以《垃圾分类——多些这样的谢老师》作了重点报道;《娄底日报》和《娄底广播电视报》对此也作了专门的报道。

(三)以课题为龙头,开展研究性学习

2011年10月至今,学生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岩石的秘密——湄江地质公园岩石探秘》《病从口入——校园食品安全调查》《国藩故里辣酱香》《希望在眼前——从城乡孩子近视情况谈近视眼的预防》《吃营养早餐 铸健康体魄》等多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中《岩石的秘密——湄江地质公园岩石探秘》获湖南省第三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作为娄底市小学唯一的一个入围项目参加了终评展示,胡剑宁、盛紫樱的解说得到了广大参观者的好评,娄底公共频道和都市频道的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病从口入——校园食品安全调查》获湖南省第三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国藩故里辣酱香》获湖南省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二等奖,我校获湖南省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研究比赛优秀组织奖;《病从口入——校园食品安全调查》《岩石的秘密——湄江地质公园岩石探秘》《国藩 故里辣酱香》《希望在眼前——从城乡孩子近视情况谈近视眼的预防》《吃营养早餐 铸健康体魄》分别获娄星区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五幅科幻画作品获娄星区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三等奖,曾李老师的科技制作《水土流失教具》获娄星区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曾李老师和谢胜波老师被评为娄星区优秀科技辅导员。谢爱华撰写的题为《以绿色教育为抓手,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在综合实践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一文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并在大会上进行交流;国家级课题《依托学校特色的的小学绿色环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的成果集获国家级一等奖; 学校被评为“全国校园环境管理项目成员学校”。

陶行知先生说:“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说:“对学校,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对学生,有一个好校长就有许多好老师;对国家,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批好学生。” 因为我们是校长,所以为国家培养明天的优秀人才,我们责无旁贷!因为我们是校长,所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义不容辞!

第四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农村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指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团队在明确的课程思想指导下,通过制订和实施学校课程规划,调控课程管理行为,实现课程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新课程管理体制要求学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将国家提供的课程框架转变成学校的课程规划,以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因此,制订和实施学校课程规划是校长课程领导的核心工作。

结合本校的办学实际,我认为,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升校长认识课程的理解力

对课程准确的理解表现在国家课程的正确理解、校本实施上。对国家课程的忠实执行,既体现在对精神的领悟、思想的统一和步调的一致上,也体现在根据学校自身的教育背景、教育文化形态、教育特色和教育能力,甚至根据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教学追求、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和不同经验基础、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发展速度的学生对国家课程作符合实际的校本实施。国家课程的权威性、指导意义和强制要求并非排除课程应具有的因地制宜的可选择、可创造的空间。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和不同学生对国家课程在准确领会精神的前提下的不同理解和实施,才使国家课程呈现它的丰富内涵和多元价值,呈现它的教育魅力和弹性空间。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的水平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对课程准确的理解还体现在对校本课程的准确理解。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一种个性化补充、拓展、延伸和丰富。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办学理想和培养目标,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强调的是国家课程的指导性、学校的主体性、资源的多样性和学生的选择性。

2.提升校长对课程现状的判断力

分析判断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学校的课程文化形态,主要是指学校管理层,尤其是教学管理部门的课程意识、课程设计能力、课程管理组织能力;二是全体教师对国家课程的理解力、忠诚度和执行力;三是课堂教学状况;四是学生对课程的需要度与满足度;五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六是学校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丰富度。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度有赖于校长对获取途径的用心设计和实施。最有效的手段是走进课堂,校长可以走进课堂广泛听课,与师生对话,倾听师生的心声;可以与师生、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面对面地交流;或直接参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某些课程管理工作。

3.提升校长对课程氛围的营造力

首先,校长应该致力于营造民主、开放和合作的氛围。校长应在广泛征求教师和其他成员的意见前提下,在对学生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拟定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规划,公开地、经常地加以阐述和说明,让学校全体成员对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目的、构想和操作方案有全面、深入和一致的理解,从而达到情感认同和目标集合的目的。

同时,校长要通过培训或其他形式,让全体成员感受到课程实施与教师自身发展的关系,从而产生紧迫感;让全体成员感受到课程实施是校长对全体成员的一种深层的长远的关心,从而产生信任感;让全体成员感受到课程实施是关及自己更关及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从而产生认同感;通过切实有效的课程实施的培训,支持、服务、引导教师的课程实施,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全体成员产生依赖感;要鼓励尊重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创造性劳动,让全体成员产生幸福感。还要作广泛宣传和讲解,赢得学生及家长的认同和支持。

4.提升校长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力

学校课程资源主要依赖于学校自身的资源开发,其中教师资源是最需要开发的资源。教师是课程的具体执行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创造者,其中既包括对国家课程的创造性的实施,也包括利用自己的专业和非专业优势,在学校的课程框架内,按课程的基本要素,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教育教学资源。校长要充分认识到这个资源的意义和价值,并按课程建设的逻辑和要求开发好、管理好教师资源。学生是课程开发的受惠者,同时也应该是参与者,有时甚至是执行者。

学校的制度文化、教师的职业道德、人际关系、环境布置等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非显性环境资源。如果学校能按课程的要素对它们加以整合和利用,让它以课程的形式呈现,就能激活学校对课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立体的课程形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5.提升校长对课程实施的规划力

课程实施规划的制定,首先要求制定者有个完整的、多维的课程概念,要考虑到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搭建,课程内容的挖掘,课程实施方案的设定,课程评价方案的跟进,以及课程管理组织机构、工作程序、改进机制的建立等。

在课程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中,要充分强调构成课程基本要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程的设计、开发、整合、执行、评价、反思、修正过程中,校长要特别提醒学校全体成员对构成课程基本要素的重视和遵循。课程的基本要素主要涉及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式、课程评价等因素。另外,学校课程体系的建立也是校长需要精心规划的重要工作。课程体系的建立首先要观念先行,要改变长期以来的教师中心、学科中心、课堂中心的弊端,要努力探索以学生的人性需要为出发点,以满足、提升作为成长中的人的需要的课程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为重点,以形成将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统一起来的新的教学方式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体系。

6.提升校长对课程文化的构建力

课程文化的构建首先是学校全体成员对学校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规划的情感认同和精神归属,让全体成员产生一种自觉和内驱力,并内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最终通过艰苦的历练,这样课程实施才有精神保障,才能持续积极地发展。课程文化的形成需要艰辛的沉淀和积累,并在沉淀和积累的过程中形成鲜明的特色,这个过程的积累与沉淀必须是全体成员经过认同、实践、创造、反思后的感性体悟和理性认识。它是许多有亮点和特色的个体经验的集合,也是有体系、有序列的优化组合。它具有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有推广意义和示范作用。同时,课程文化的构建过程也是个开放、变化、调整、充实的动态过程。学校需要不断总结,适应时代的变迁,吸纳有利于学校课程建设的各种积极因素,及时调整实施策略和方案,以期课程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总之,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是校长学校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校长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素质、专业知识的素质以及学校行政管理和实践决策能力的综合素养。

第五篇:提升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调查与思考

提升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调查与思考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

马伟中

内容摘要: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推动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不强的现状普遍存在:如课程领导意识淡薄、课程领导知识欠缺、课程领导作为失当、课程领导能力不足等。剖析其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制度的制约,以及校长自身的原因等。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主要有:一是刷新观念——增强校长的课程领导意识;二是优化制度——改善校长的课程领导行为;三是创新实践——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

关键词:校长 课程领导力 问题 原因 策略

校长课程领导力作为校长领导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校长课程领导意识、课程领导知识、课程领导能力、课程领导作为的统一体,也是推动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整体现状并不是十分理想,虽然大多数校长在主观上正经历着角色转变,但在课程领导的过程中许多校长还是凭借经验行事,课程领导力不强的现实客观存在。本文就校长课程领导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作一剖析,并对提升策略谈些个人观点。

一、校长课程领导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领导意识淡薄。一些校长主观认为,学校头等重要的工作是保障学校平安无“事”,或者亮出有上级领导认可的“特色”工作,为此这些校长就很少去关注国家课程的执行与落实,很少去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有一些校长错误认为学校的三级课程由专门科室在操作实施,由一线教师在具体落实,校长无需再去“插上一足”。这些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校长的课程责任意识,也弱化了校长实施课程改革的主动性。

2.课程领导知识欠缺。许多中、小学校长都是因教学业绩显著而被提拔到校长岗位的。虽然他们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甚佳,专业引领能力较强。但毋庸讳言,许多从教师岗位上提拔上来的校长,缺乏课程方面的基本理论素养,其课程领导力更是捉襟见肘。并且与课程领导相关的内容在校长培训过程中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校长在课程领导方面的专业知识先天不足,已成为校长知识结构中的一块“短板”。

3.课程领导作为失当。我们不难发现,如今有些校长“官僚气”越来越重,“人文气”越来越淡,“思想味”却越来越少。一些校长往往以事务繁忙为借口,渐渐远离了教学,远离了课堂,只忙于指挥,不善于指导,也就逐渐缺失了课程领导的话语权。还有一些校长习惯纠缠于事务性管理,因为上级部门要对事务性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所以会特别用心用做,而课程领导却被旁落为可做可不做的“小事”。

4.课程领导能力不足。笔者调查发现,校长课程领导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缺乏执行力。例如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有些校长对政策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导致在执行时产生失真、失当、失误的现象,也使得课程改革“貌合”而“神离”;有些校长则完全按上级的“指令”办事,缺乏必要的课程政策具体化能力,特别是校本课程创新开发能力尤为欠缺。

二、校长课程领导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位校长曾感言:“新课改提倡校长走进课堂,其实有些勉为其难!这倒不是说我们不能教学或不想教学,而是现实的客观环境不容我们静下心来去钻研教学。学校每年必须参与或接待的各种评估、考核、考察、会议等,对校长、对学校来说已成为一种负担。”

K.D.Peterson曾在研究中发现,小学校长花在课程问题上的平均时间不足7%。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李朝辉、马云鹏二位学者作出了如下解释: 一是社会对校长认同的影响。从社会角度看,校长被定位为行政领导,拥有不同的行政级别,享有不同的行政待遇。这就导致校长往往忽视了自己在课程领导方面应担当的角色;二是学校生存对校长的影响。学校面临许多现实的困境,如人力、物力、财力的匿乏,学校内部管理与外部沟通的矛盾等,这些致使校长难以厘清自己的角色与任务。三是社会、学校、家长对校长的要求过高。这种过高的要求使校长大多时间沉积于事务堆中而不能问及课程领导。2.教育制度的制约

在传统的课程管理下,所谓课程领导即指课程行政。校长无需作出什么改变,其本质工作即是执行相应的教育政策、法规,主要充当行政和教学领导角色。正如一位中学校长所言:“对我们普通中学而言,中心任务就是保质保量地执行上级部门的各种政策,完成规定好的课程目标,努力提升高考合格率,对得起家长和社会。什么研究性学习、拓展性课程、校本课程开发都是园中红花,点缀一下,仅此而已。”

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无论是什么话题的访谈,也无论是在中学还是小学,“应试”是出现频率较多的词语。由于应试现状的存在,校长们在课程领导中,应该如何协调并处理好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何权衡学科、学生、社会三种课程取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干扰了校长们课程领导力的发挥。3.校长自身的原因

课程领导是一项专业工作。校长要扮演好课程领导者的角色,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专业素养,对课程有系统的思考,整体的把握。但是,当前一些校长的专业素养并不尽如人意:一些校长旧有的课程管理思想根深蒂固;有些校长知识狭窄,课程意识狭隘,无法超越传统课程的局限去思考和行动;还有一些校长课程能力不足,面对复杂的、难以确定的未知领域,往往是力不从心、束手无策。总之,校长自身的专业素养不高,成了校长课程领导难以达成的重要原因。

笔者还发现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校长们的心理极其复杂,既有对未来的憧憬,又存在着对现实的焦虑与不安。有些校长想通过学校变革来实现教育理想,但是往往缺少勇气,认为改革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与其进行不能预测结果的改革还不如维持现状。这些都成为了制约校长课程领导的因素之一。

三、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

1.刷新观念——增强校长的课程领导意识

(1)课程观:促进课程品质的提升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最终落脚点都在学校,学校是课程实施的真正主体。对学校来说,创造高品质的课程也就自然成为其追求的目标之一。课程领导思想主张每个人都是课程的建构者。因此,校长课程领导必须把握课程的发展性、开放性,坚持动态式、生成性的课程观。鼓励师生在教育情景之中通过探讨、反思等方式对课程知识进行理解和把握,并以自己的主观经验削减课程的预设品性,把已有的书本知识与自己的情感体验等结合起来,使课程与师生的教学情景产生积极互动,使课程的价值更加丰富化。

(2)教师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传统的课程管理模式认为,教师是没有智慧和能力进行课程决策和开发的,而且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何对课程的发展无关紧要,他们只是既定课程的忠实实施者。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作为课程实践的最直接参与者,作为拥有相当智慧和创意的群体,应该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与实施者,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在本真意义上,教师即课程。校长要充分相信教师的实践智慧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变课程管理为课程领导,也才能使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3)学生观: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课程领导的最终理念是:一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指定与实施都必须考虑学生能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程无论在设计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应以学生为本,努力构建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学校课程。首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了解学生的愿望和需求,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其次,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智能水平相当,还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乃至全面发展,是校长课程领导理念的重要内容。

2.优化制度——改善校长的课程领导行为

(1)建立民主、合作、交流的课程领导机制

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实施后,学校课程管理既要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以及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又要协调、优化和整合三类课程。因此,“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是课程发展的必由之路”。[vi]新型学校课程管理模式首先要求学校课程管理信息沟通顺畅,校长要努力建立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机制;其次,要求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建立有利于全体教师主动参与的机制;最后,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课程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

(2)建立有利于学校课程领导的评价体系

学校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为此,必须改革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课程实施评价,努力构建新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第一,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的评价,以进一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第二,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改进以“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唯一指标的做法,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第三,建立促进课程不断提升的评价体系。课程评价的目的是调控实施质量和把握发展方向。因此,要认真分析课程执行的情况以及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时调整课程规划,改进教学管理,形成不断革新完善的机制。3.创新实践——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

(1)规划学校发展愿景

学校发展愿景是学校师生对本校发展的共同愿望和前景设想。学校发展愿景的规划主要依赖于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结合学校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整合教师、家长、学生的观点,经过反复讨论、真诚沟通而达成共识。一般将学校发展愿景规划设计为长远发展规划和短期实施方案,通过教代会制定X年发展规划和发展计划。学校发展愿景应成为一面旗帜,通过这面旗帜去团结人、激励人、引领人、成就人。学校课程设置其实是实现学校发展愿景的具本步骤。

(2)推动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是最能体现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容之一。学校必须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组织,包括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成员由学校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及教研组长组成,其职责是负责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与协调;校本开发课程指导小组,成员主要由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以及聘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其职责是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咨询,以保证校本教材的学术性;建立校本课程研究小组,成员包括校长、教师、学生代表共同组成。作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由于有了自己的组织,校长应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进行积极的探索。

(3)变革学校文化组织

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就催生学校文化的变革。新课程需要学校文化的支撑,同时也创造着学校文化。“不同学校文化会对事情有不同的判断、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行为选择。如果说学校文化似暮鼓晨钟,天天撞击在学校成员的心中,那么学校课程领导者就要做那个充满激情、持之以恒的敲钟人。”特别是当前要解决新课程所面临的各种矛盾与冲突,就必须重建学校的文化功能。学校不仅要追求升学率,更要注重和谐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也要造就教师;教师不只是从事教学,更要进行研究;学生不只是接受知识、服从于教育,还要受到尊重,享受幸福感。学校的目标定位正确了,新型文化创生了,校长课程领导也会一帆风顺,新课程改革才能一路风景。

下载农村薄弱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薄弱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的策略

    提升校长领导力要符合成长环境与规律李伟涛目前,方方面面实施的对于校长的培训有很多,其其重要目的是要提升中小学校长的领导力。这对于学校用好办学自主权,促进学校自主发展颇......

    浦东新区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实施方案2011

    浦东新区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实施方案 (2011—2013)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特制定《浦东新区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实施方案》。 一、指导......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 上传: 徐向阳 更新时间:2013-3-18 17:10:55 新课改背景下迫切需要校长具有较强的课程教学领导力。然而作为校长,该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地超越自我,提升......

    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方法

    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方法 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真正理解“课程”的内涵。课程绝不等同于课堂、科目,也不仅仅是指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

    浅谈提升校长领导力

    浅谈提升校长领导力 郑金洲《学校内涵发展与校长领导力》讲座,让我知道领导力是领导者在领导实践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能力总和,主要由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建设能力、执行能......

    如何提升校长领导力

    如何提升校长领导力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核心,他的领导能力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文化符号,他的领导能力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办学品位。校长的领导能......

    如何提升校长领导力

    浅谈如何提升校长领导力 校长的领导力,顾名思义就是校长在领导一所学校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是校长在处理各项事务中的工作技巧,更是校长自身散发出的,一种令人钦佩折......

    提升校长领导力

    提升校长领导力,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参加第三期高中校长提高培训心得体会 登封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张建超 校长领导力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提升校长领导力是当前教育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