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宗族势力的影响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15:1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宗族势力的影响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宗族势力的影响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农村宗族势力的影响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宗族势力的影响的调研报告

08本科法学 金伟标 曹隆焕 胡晓宁 杨芝莉 陈跃俊 金斌武

【摘要】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中国的宗族势力有着国家政权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宗族势力与地方政权、经济、文化、教育,以及与其族人的社会生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宗族势力受民主政权抑制,其影响力才有所减弱。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推行农村村民自治政策的出台实施,农村的宗族势力悄然复兴,并逐渐扩大影响,有的甚至可以左右基层民主选举与政策的制定。在现代法治文明社会下,宗族势力死灰复燃,我们需要学会理性地去面对宗族势力与法治社会的冲突,从而更好地推进农村社会正常、稳定、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农村 宗族势力 权威冲突 引导

一、引言

《世纪风采》2010年第3期中有这么一个真实故事,1926年,胡耀邦刚刚读完初小,正好赶上家乡方圆百里颇有名气的文家市里仁高小招生。胡家一远房长辈胡祖荣看胡耀邦聪明,一定要胡的父亲送儿子去应试,说“这孩子读书肯定有出息”。当时要交一块钱的报名费,可是家里拿不出来,最后还是找胡祖荣借的钱。结果,胡耀邦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上了这所学堂。当时,胡氏家族七八十户人家没有一个是做官的,就连上过小学和中学的也很少,常常受到其他有权有势的大型家族的欺负。因此,胡耀邦考第一名的消息,令胡氏家族是兴奋不已。族人们在祠堂开会,决定由小宗族人结成的“久如会”支付胡耀邦上学的费用。

看完这则故事我们不禁要问,一个远方长辈为什么会这么关心胡耀邦的成长成才,而胡氏家族又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要联合起来赞助胡耀邦上学,开会的地点为什么是选在宗祠?

其实,这是中华大地上自古就普遍存在的宗族势力在发挥作用。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致力于通过儒家伦理与封建宗法制的结合,建立起一套严密的社会等级秩序,利用农村的宗族势力巩固封建社会的基层统治,宗族势力在农村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因此,研究当代农村宗族势力的作用与影响,对于当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农村宗族势力对村民生活和农村社会影响的实际情况,我调研小组的成员在温州市瓯海区陈岙村,苍南县营垟村、横浦村,永嘉县前三村、岩头村这5个村庄共发放了80份问卷调查,其中回收且有效的为77份。本次问卷的调查地点:都属于温州偏远或城郊典型的贫困村,村民传统观念较重。

调查对象:上述5个村中的村干部及普通村民,以男性为主,所从事的职业有村干部、务农村民、村中的一些商品零售商、牲畜养殖户、建筑工人和餐馆经营者等,年龄从18至70周岁。

二、宗族的概念与历史 宗族亦称“家族”、“族”。指父系单系亲属集团,以传统的血缘关系联合起来的人类共同体,也是聚族而居的地缘单位。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自周朝开始,封建与宗法关系结为一体。每个诸侯 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它成为地区上神圣之殿宇。”中国古代法制文明的的起源,亦与家族、宗族为纽带的宗法等级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显著的的宗亲关系和宗法伦理特色。因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深刻地认识到,“提倡家族团结”在农民大众之中构成基层组织的重要性,他们都希望通过加强儒家伦理与封建宗法制的建设,从而建立起一套严密的社会等级秩序,进而利用各种农村宗族势力来巩固封建社会的基层统治。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早年通过在湖南、江西调查,就指出了“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他认定族权是中国革命的阻力和革命的对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也都把宗族势力作为打击对象,宗族组织和宗族活动在国内的地位和活动也不再合法。然而,宗族势力虽然得到抑制却并没有消失,解放后至改革开放这段时期的宗族势力变得隐蔽,且仍保留了其有限的组织和协调功能。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和政治体制的转变,特别是人民公社的取消,公权力对农村宗族势力的高压解除了。于是,有着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宗族势力悄然复兴。农村宗族复兴的主要表现为祭祖联宗、编纂族谱、组织农村乡俗活动、控制社区秩序等。于是我们便会惊讶地发现,虽然国家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前进,国家法治化建设也不断推进,但象征着封建守旧的宗族势力也越发膨胀,纠其原因,主要在于:

(一)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并未消失。在广大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依旧占很大比例。农村生产力不高,生产条件落后,现代化发展步伐缓慢,村民的社会生活相对封闭。所以当村民进行着如婚丧嫁娶、盖房以及一些农事活动时,宗族成员自然就成了可动员的有效的社会资源。其次,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是个体生产经营,单个家庭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需要支持或帮助,而宗族成员间在这时便自然而然的发挥了生产互助的作用。根据沉石在《中国农村家庭的变迁》中的调查,血缘关系仍是农村最重要的可利用互助资源。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农村宗族势力延续和蔓延的思想基础。孟子有言:“无父无君,禽兽也。”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分“长幼尊卑,贵贱有序”,而农村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千百年来形成的以礼治秩序为特征,主要依靠宗族长老的权威、教化以及村民对社会规矩的熟悉和传统习惯作为维持社会秩序的保证。而这些传统文化至今仍然影响着现代农村社会的意识形态,同时成为了宗族势力在农村发展的思想盾牌。

(三)村民自治制度尚未成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广大农村推行村民自治制度,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在1998年才正式开始实行。国家政治权力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减弱,这给了农村的宗族势力得到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并且越发有所作为。本次的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在被问及“你觉得下列哪个组织对你生活的影响比较大 ”时,村民们认为影响最大的是政府,占38%;紧随其后的便是宗族,占35%;而作为国家政权在基层代表的村委会,被调查者觉得影响最大的只占到了27%,由此可见,在当代农村社会,宗族势力的影响力并没有完全让位于国家政权。在一些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村落,宗族势力利用村民民主意识不强,出现了宗族势力不受法制约束的局面,有的甚至代替了国家公权力成为村落的实际权力组织。我们国家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农村宗族势力对基层组织的影响

(一)对基层民主选举的影响

1998年,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民自治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全面有力的推进。农村的基层民主选举的程序和组织,一般都由上一级政府部门一手主导和规定,村两委充当重要的组织与协调角色。农村的基层民主选举一般都能正常有序的进行,只是诸如人为的操作与贿选等时有发生,偏激的地方甚至发生过械斗。

对于选举的形式,农村的宗族势力并不太关注,但它对选举候选人资格的确定及选民的投票发挥着微妙的作用。本次调研的问卷调查中,村民们在被问及“村委会选举的时候,以下候选人,你更愿意把票投给谁”时,多数村民会在投票时把宗亲血缘的因素考虑在内,有40%的被调查者选择“同姓的族人,因为有血缘关系,将来好办事”这一选项,另有44%的被调查者则是“看大多数人选谁就跟着投票给谁”。在很多农村,宗族大多是聚居而住,地缘性和血缘性非常强,村民与宗族往往关系紧密,因此村民为了自身的利益一般也都会把票投给本族的候选人,希望能选出维护本族利益的“代理人”。但传统上的贤人观念也是存在的,村民们包括宗族的大家长在推荐或投票的时候,也会考虑候选人的贤能及口碑。故在一般的民主选举中,即使受到宗族势力的影响,也是能够选举出合适的人选组成村委会。而且选上来的人一旦有了宗族势力的支持,其日后在村里的管理工作也会更加方便。只是,它的一个弊端是可能会发生为维护本族利益而欺压小姓族群的现象。

本次我们调研小组专门走访调查的文成县龙川乡中村,该村面积约62500平方米,人口1102人,人均GDP4000元

。龙川乡临近文成县城,正好处在快速现代化发展的城镇和地形封闭发展相对滞后的山村之间。中村是龙川乡三大村庄之一,村里有三大姓,分别是赵、陈、黄,其中赵姓为大姓。而我们采访的村长赵士林也告诉我们,他是三年前竞选当上村长的,中村的前任村长是他的一个亲戚,由于其两个儿子都常年在外地经商,换届选举时,就推荐他竞选村长。从赵村长的口中,我们也了解到,中村的村长人选历来一般由赵姓族人当任,村委会一般也由赵陈两姓掌控。而小姓黄姓在村里的村干部甚至还是在前些年村选举时乡镇下派的工作组指示要发展的,黄姓在村里到现在也只发展了一名党员干部。

中村的村长赵士林有高中文凭,在村里合伙承包了一片土地,用于经营一个草莓基地,一年有不少的收入。他的文化素质、精明能干的头脑还有在村里良好的口碑是他竞选村长的资本,但他最终能顺利当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姓赵。

(二)对基层政权权力运作的影响

宗族势力与基层政权普遍存在的三种关系是:

1、村委会主管,宗族势力起辅助的作用;

2、村委会与宗族相互独立,互不干涉这两种关系;

3、村委会和宗族重叠型。王兆军所著的《黒墩屯--------一个中国村庄的历史素描》指出:宗族势力在农村是一股不大不小的力量。说不大,是因为宗族不能合法的代表什么;说不小,是因为村委会要想把政令贯彻下去,完全不考虑宗族势力的影响是不行的。一事当前,如果能将大家族中那些有影响力的人说服,事就比较容易做好。否则,就会产生诸多麻烦。

宗族的一个重要功能便是它可以在农村这样一个熟人社会中很容易地动员社会力量去完成一件事而且发生在农村的纠纷也能够通过宗族的调解得到很好的解决,它的这一功能是农村稳定的保障。但我们也须清醒的认识到宗族势力这一作用也易使一些矛盾升级从而给基层组织带来不小的麻烦。有的宗族仗着势力庞大,挑拨离间干群关系,蔑视法律法规,有的甚至联合起来暴力抗法,公然凌驾于基层政权之上。如搜狐新闻网上有这样一则新闻: 2006年,江西万载县龙、丁两个宗族因墓地起纠纷,万载县株潭镇的龙姓不顾潭埠镇池溪丁姓的反对,纠集近千人准备强行前往池溪村虎形山举行祭扫活动,并在龙姓祠堂打灶做饭,还预备了铁棍钢管等不少凶器。潭埠的丁姓也动员了数百名群众,手持梭镖、砍刀等严阵以待,双方还到处串联同姓同宗人帮斗。4月26日一早,事先得到消息的万载县政府组织260多名警力、500多名机关干部赶到株潭和潭埠,成立了现场处置总指挥部。在宜春市委的统一调度下,由宜春市公安局和周边县市抽调的400多名特警、武警等警力也赶到了现场。26日上午10时左右,株潭龙姓600多人扛着旗帜,手持凶器敲锣打鼓强行冲过了公安人员的第一道防线,又先后3次冲击第二道防线,部分带头闹事者还用铁棍等殴打公安人员。现场总指挥部果断下令,依法将2名为首分子当场抓捕,龙姓队伍这才一哄而散。到27日止,警方共收缴铁棍、刀、梭镖等凶器200多件,拘捕和传讯近10人,迫于压力,丁、龙两姓的会长等人均投案自首。

四、基层公安工作中如何应对农村的宗族势力

(一)正确看待农村的宗族势力

1、充分认识农村宗族势力的积极作用

就像我们应正确看待宗教势力一样,宗族也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水平而产生的。宗族势力虽然是封建残余,但以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村民们的思想文化程度,宗族势力的经济和思想基础都还存在,并且短时间内,它得以滋生的土壤并不会消失。宗族势力在广大农村的存在,有它消极的一面,也有它积极的一面。对于它的积极作用,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加以利 用:

(1)根据本次问卷的调查,在被问及若要在农村宗族势力要修建祠堂或举办一些祭祀活动是获得大多数村民的认可和支持的,有73%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为这些活动捐钱。宗族势力有着天然的号召力,在组织上它能使大多数的族众在血缘的召唤下形成一个整体,必要时在诸方面达到行动上的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基层的公安机关应该对此类活动进行把关,统筹安排,建立完善的登记审批制度,设立必要的程序,宗族活动的组织者要负责,同时也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把安全保护工作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到具体的民警个人,保证宗族活动在公安机关的监督下的安全进行。而且如果我们能对宗族势力加以引导,使之在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上发挥作用,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那么等于无形中我们加强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以及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随着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就像都市化了的城市社区一样,宗族势力的也必将越来越淡出村民们的生活。

(2)发挥农村宗族势力对各种矛盾的调节作用。宗族都有自己的权威,对广大族众有较强的约束力。中国的农村历来是法律难以延伸到的一个角落,而农村的宗族势力在村内部有时也能发挥协调各方,缓和矛盾的作用。在农村,许多的小事都有可能引发民事甚至刑事的纠纷,在这一情况下,村委会往往会请村里的调解委员会的人前来处理。他们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双方找到一起,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而充当调节人的,往往是村干部或是族群中具有较高威望和品质的人。宗族的协调功能是一种以宗族权威为主体、以乡规民约为基础的,协调宗族内部关系、调解族内纠纷的功能,它常常能与村委会一道解决农村的纠纷,化解矛盾。

(3)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无讼>》中举过一个例子,说有个人因妻子偷汉子打伤了奸夫。在乡间这是理直气壮的,但是和奸在现代法律看来是没有罪的,而殴打他人是有罪的。如果是善良的乡下人,自己知道做了坏事决不会到衙门里来的。这些凭借一点法律知识的败类,却会在乡间胡作非为,法律却还要去保护他。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农村法治秩序建设还不成熟不完善,农村的思想观念也还没有改变,而如果不考虑农村的客观条件和现实问题,硬生生地把法律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然发生了。而此时,宗族势力就可以大有作为,用他们固有的一套价值标准仁义善恶的标准,惩恶除奸,保证农村社会的安定和谐。宗族势力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宗族对族人的诫约,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宗族的这一教化功能以传统儒家的道德人伦为核心,其中“孝父母,睦宗族,尊老爱幼”是主要宗旨,教化族人们要相亲和睦,互助互利,做事重仁义,行善积德,这对于农村社会的和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次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宗族的族规对87%的被调查者会发生作用,其中表示会尽量遵守的达到37%,这也告诉我们,宗族族规在乡间的影响还很大,我们不妨让它发挥作用,作为在农村推广法制的过渡期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保护膜。

同时,宗族也能够很好的传承乡间传统礼俗,“以形式多样的宗族活动为载体,唤起广大族众历史感、道德感和归属感的功能。在乡村社区,宗族活动都是传承村落家族文化的有效形式,如赛龙舟、祭祖、修族谱祠堂、婚丧嫁娶等等。”

2、充分认识到农村宗族势力的消极作用

农村宗族势力的积极作用对于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当然,对于它相对应的消极作用,也要加以抑制:

(1)宗族的具有较强的内部凝聚、相互依靠和群体自我保护,这一内部功能与对外抗争的意识结合在一起在个别情况和条件下也会产生一些极端的负面作用,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5%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家族利益受侵犯时会支持家族采取行动,其中,表示为了家族的利益会直接参与对抗的达到了28%,有57%的被调查者表示“为了家族的利益,我会支持但不直接参与”。前述案例中龙丁两姓族群因墓地纠纷聚众械斗,政府多次劝阻无效,他们公然挑战政府和组基层织的权威,践踏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认为,无论是宗族势力积极或是消极的功能在发生作用时,一旦发生它与基层政权的权威相冲突的情况,我们应毫不犹豫地采取措施抑制其进一步膨胀,维护人民民主政权的权威,就像案例中处理的一样,该控制的控制,该法办的法办。

特别是对于一些势力庞大的高危宗族势力,平时就应该要注意对其进行教育和劝导,多管齐下,软硬兼施,紧盯严防。它一旦触犯法律,就该严厉打击,毫不手软。

(2)根据我们调研小组所查阅的所有资料,发现所有的宗族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 其与生俱来的小团体主义。所以它虽能起到协调利益、调解矛盾的作用,但一旦这个矛盾是与外界相关联的,维护“自家人利益”的护短的行为就可能发生,从而导致矛盾升级纠纷更加复杂化,使解决的途径更加艰难。而且就算家族内部的矛盾,也往往不是那么简单的被“和谐”掉,一个宗族内也分各房族,分有大家和小家,各房各家也都有着各自的利益,宗族长老们在调解内部利益和纠纷时也不一定会做到客观公平公正。因此,对于宗族所发挥的的调

解纠纷平衡利益的作用,我们认为适当的行政性和法律性的权威的介入和监督还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次问卷调查显示:在产生纠纷时,被调查者愿意找派出所民警来调解的占到了52%,占最多数,愿意找村委会来调解的占29%,而原本被认为有效率且成本低的宗族内部调解的只占到了19%,这也充分地表明在农村这样的熟人社会,宗族势力解决纠纷固然有效率且成本低,但也免不了会出现偏袒,而且无论是调解人或是被调解人往往都会在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里出现两难的局面,也许会使得矛盾发生微妙且复杂的变化,问题往往得不到很好地解决。随着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大多数村民也已经接受了民警援引法律、走程序来解决纠纷,他们可能认为这样更加公平,解决矛盾后更加有保障。这也对我们的基层民警提出了现实的更高的素质要求------要学会做好群众工作。

(3)宗族虽然对其族人有着很好的教化作用,但传统宗族文化中的封建等级观念和道德伦常色彩很浓。少数人以续家谱、攀宗亲、“拜把子”等活动拉帮结派,搞目光狭隘的小团体主义,修祠建庙和祭祀活动规模越来越大,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不仅加大了农民群众的负担,而且也不利于村民的思想文化素质进步。有些地方的宗族势力甚至助长了封建迷信活动,阻碍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破坏农村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被调查者抓到一名小偷时,他们的做法是多样的,虽然选择叫送派出所的占到多数,但也只占到了39%;有15%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先把他交给族里有威望的人,由他们讨论如何处置”,24%的被调查者表示“念在同族同宗的份上,这次就先警告他一次,饶他一次”,把小偷交给村委会的占22%。在社会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温州地区的农村,村民们在遇到相关案件的时候,并不是个个都相信政府公权力和司法,他们处理的方法多种多样,甚至仍然有一部分被调查者会采用古老的办法,把问题交给长老解决,基层的派出所和司法机关似乎并没有得到村民完全的信任。

(二)基层公安机关对于宗族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处置原则

处置宗族性事件,要按照“统一领导、部门联动”的要求,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依法妥善进行处置。处置中应坚持以下原则:(1)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处置的原则。既是掌握事件动态,向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报告。(2)防止矛盾激化原则。及时出动警力,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疏导化解工作。(3)慎用警力和强制措施原则。注意工作方法。(4)依法果断处置原则。处置中应把握好局势,必要时,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处置措施,控制局势,平息事态,重点打击煽动群众滋事的策划者和“挑头扛旗”者。

(三)如何引导宗族势力,使其为基层公安工作服务

1、作为公安机关,首先要对宗族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要多和宗族成员接触,摸清宗族的底细,多了解宗族成员的思想动态,特别是有威望的长老,主要的带头人,这样才能在遇到宗族事件时,快速提出合适的对策,妥善处理,维持农村的稳定。

2、在日常的公安工作中,要以理服人,要讲道理,要树立公安机关工作的威信,提升公安基层民警在宗族成员当中的地位,树立良好的口碑,要受到宗族成员的认可,打好牢固的群众基础,做到这点,在开展公安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得到宗族成员的支持,广大宗族成员的力量是巨大的,得到宗族势力的帮助,警民合作,更好地农村的治安稳定工作服

3、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和保障机制。强化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文化素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和村委会的作用。切实贯彻好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的施行,加快健全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建设农村各种福利组织和机构,通过各种现代化的科学的制度来保障村民的权益,从而减少村民对宗族势力的依赖性。

4、高度关注并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要坚持宜粗不宜细原则,慎重处理村与村、姓与姓之间的权属问题。做到既尊重历史,又面对现实,以和为贵,不纠缠问题的细枝末节。二要坚持宜实不宜虚原则,快速处置涉及宗族问题的纠纷。应树立宗族纠纷无小事的观念,做到闻警即动,快速反应、快速出击、快速处置,领导靠前指挥。

5、加大普法力度。要逐步实现农村社会事务由注意依靠行政管理向注意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同时,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预防宗族性群体事件的“第一道工序”来抓,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结合乡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文明创建活动,把农村各场所变成预防宗族械斗等群体性事件的普法阵地,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思想道德水平。

总之,我们调研小组一致得出的结论是:以当前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农村现阶段的社会生活条件,村民对宗族的“认同感和依赖感”还很强,短时间内我们没有办法完全从根本上除去农村的宗族势力及其影响。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辨证地认识宗族势力在农村社会中的正反两个方面作用,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宗族势力的发展和积极地引导宗族势力发挥作用,做到扬长避短,使之服务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服务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而当农村的经济文化得到一定发展了,村民的民主权利意识和文化素养提高了,农村法制化建设趋于成熟,到那时宗族问题将自然而然不成为问题!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贺雪峰 吴思红:《温州乡村治理若干问题研究》,中国农村研究网,2002年 [3]苏力 :《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4]杨方泉: 《塘村纠纷.一个南方村落的土地、宗族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5]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6] 佚名: 《宗族势力与村民自治》,全球化论坛----全球政经(www.xiexiebang.com),2006年

[7]吕世辰:《农村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8]赵军:《警务实战组织指挥》,群众出版社,2007年

第二篇: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因素调研报告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因素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三农”发展的优惠政策,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农村发展有了明显好转,农村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农民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及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特地对**县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了解。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态势。**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130万亩,人口9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2.7万,占总人口的84.9%。今年上半年**县经济总量保持强劲势头,共完成农业总产值20.98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农业和牧业所占比重较大,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44.1%和44.6%。

**县农业产业基本情况表

单位:人、万元、万亩

时间总人口农业人口第一产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占总值比例 耕地面积

2005年***524 43.2 128.27

2006年***008 41.2 128.68

2007年***103 41.1 129.60

2008年

6月底97493***20 41.3 130.0

5(二)当前存在的不足。全县农村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不足,主要有:一是冰雪灾害影响。年初突如其来的冰灾使全县农业生产遭受到极大损失,冻死牲畜5.4万头,家禽5.6万羽,损毁房屋4328间,直接损失达10.4亿元,一部分企业的生产能力也因此受到影响;二是引资效果不佳。上半年县内共争取引资项目49个,引资金额24000万元,但目前到位的仅有20个,资金6200万元;三是乡村债务包袱沉重。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但乡村债务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县乡村级债务有10.4亿元,对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及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的资金筹措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人才缺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专家、技术人才的缺乏。**县虽然聘请了一部分专家和技术人员作顾问,并经常开展技术培训,但内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懂技术、会管理、开拓市场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仍然短缺,估计缺口近800名;另一方面是缺少具有高瞻远瞩开拓性领导人才。一些乡村干部大都认为乡镇经济落后,农产品规模小,农业发展

后劲不足,对经济发展长远目标没有系统规划,对未来信心不足,因而工作主动性差,开拓意识不强,少数乡村干部处于混日时状态,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农产品认证知名度不高。目前,**县农业“三品”认证的产品总数在全市居后几位,“三品”产值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很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播种面积仅占全县播种面积的16.0%。现代农业讲究“生态、优质、安全”,但目前全县获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仅为9个,绿色食品11个,有机食品20个,在全市仅占13.2%。“三品”总产量、产地面积基本处于“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总量偏小”状况,发展差距仍较明显。

(三)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全县共有2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市级17家,县级2家。但是目前的现状是:第一、龙头企业规模小,影响力弱。果蔬、茶叶、水泥、粮棉等主导产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小、生产能力不强,对产业基地的龙头牵动作用十分有限,再加上年初的冰冻灾害天气的打击,仍有部分企业没有恢复到原来的生产水平。第二、企业缺少具有丰富市场运营能力的人才。目前,农产品的一些加工企业仍停留在不规范的、混乱的家族式管理方式上,束缚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国家针对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组织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处于滞后状态,部门组织仅仅还只停留在形式上。在扶持政策上倾向于重点龙头企业,对弱势群体的合作组织、协会却关注较少。目前全县有9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多数均由农民自发组成,虽然内部实现了技术互助、信息互通、统一购销,但在产品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加工增值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政府扶持力度不大。

(五)支农信贷资金不足。截止今年上半年,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14.9亿元,比年初增加

1.6亿元。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逐步落实到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农业投入明显扩大,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业信贷资金需求增加,据初步估计,目前**县“三农”信贷资金缺口达3.0亿元,信贷支农资金明显不足。

三、对策建议

针对**县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一是龙头企业发展的目标要对 准高、精、深技术领域,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积极申请政策扶持,找准项目积极申报,取得政策支持。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地域、原材料等优势吸引县外资金投资建厂,帮助企业与农民建立合作关系,形成龙头带动作用。三是确定大叶茶、粮食加工、辣椒、楠竹、水果等主导产业的发展,相关部门给予贷款、贴息、税收等优惠政策促进其迅速扩大生产规

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效应。

(二)积极推进农产品认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与其它建设项目同步发展,制定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以“生态、优质、安全”作为发展方向,对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施行财政补贴,调整支农资金支出结构,建立对农产品认证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加

大政府推动力度,建立以市场为本,政府为盾,各方组织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带动中小企业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全方位加快对产品认证。

(三)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一是出台相关政策,落实对合作组织的税收减免、银行贷款、绿色通道及用地审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合作组织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绿色通道。二是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坚持“自主经营、科学管理、自负盈亏”的方针,借助龙头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生产加工能力、对农产品吸纳能力,为农产品提供稳定的销售市场,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加强培训,为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要着力培养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管理队伍和辅导员队伍,提高其合作理论知识、合作技巧和专业技能水平,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四是树立典型,加强引导。认真总结并推广成功的经验,调动更多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增加对有意兴办或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各种社会力量的吸引力,带动更多的合作组织发展。

(四)抓好领导班子建设,造就一批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一是党的基层组织要从当地的特色出发,结合实际,找准地方经济的增长点,调整产业结构,帮助农民科技生产,搞好产后的销售,充分开发和培养新的消费市场,带领农民共同富裕。二是提高农民素质。主要是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在硬件和软件上改善学习条件,鼓励农民自学和专业人员指导相结合,提高农民素质。三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除了生产风险外,还要增强对天气,地质等突发性灾害的风险防范意识,制定并保证落实的应急方案,帮助农民渡过灾害。

(五)加大金融支农力度。让支农银行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银行,首先要降低“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建立资金回流机制,将支农银行只存不贷的资金“抽水机”改变为信贷支农的资金“引水渠”。其次银行监管部门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的准入政策,鼓励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农村设立分支机构等。此外,化解乡村债务也是很好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举措。

第三篇:农村宗族势力问题的几点法律认识

农村宗族势力问题的几点法律认识

2008-09-13 06:05:02|

韩和平

近年来,”和谐社会”和”稳定发展”的观念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共识。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之下,稳定成为压倒一切的命题,农村的稳定至关重要,诚如梁任公先生所敏锐察觉到的那样,“西方社会是建立在城市的基础之上,而中国社会的基础确在农村”,所以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是关乎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福祉的。然而当今农村的宗族势力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诸多因素之一。宗族势力抬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人口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宗族势力强大、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基层组织往往受到宗族势力的把持和胁迫。农村宗族势力使农村许多矛盾和问题难以得到公正、公平、合理解决,严重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合法地位和管理能力,损害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农村宗族势力再度逞强,不仅成为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而且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作用,必须正视农村宗族势力的危害,遏制农村宗族势力的活动,打击农村宗族势力的破坏,消除其对农村社会的危害。

一、新形势下农村宗族势力再度抬头的表现 要解决农村宗族势力的问题,首先必须要正确认识农村宗教势力的定义。何为农村宗教势力,即指基本上按血缘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存在某种组织形式和宗族色彩的活动,有着一种内部认同和外部边界的社会组织。宗族是家庭、家族的扩大或延伸,宗族中的成员一般有血浓于水的情感,对内有较强的凝聚力,对外则有较强的排异性。宗族势力大,宗族成员就能获得较多的利益。但是,这种宗族情感也极易被人利用,以达到自己的不法目的。

有的人以成立宗族组织为名,诱迫更多的人卷入宗族活动。而少数人不满足于当本宗族的族首,极力插手基层组织事务。在一些宗族势力强大、经济又不发达的农村地区,那里的基层组织往往受到宗族势力的把持和胁迫。在这里,基层组织中往往缺乏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乐于奉献的带头人。有的则认为农村工作难度大,怕得罪宗族势力。在宗族势力影响下,有的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制度不规范,漏洞多,或者形同虚设,如政务不透明,财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等。

有些地方的少数宗族头领,经常煽动本族群众以集体上访为名,无视《信访条例》第16、18、20条的相关规定,冲击乡镇以上党政机关。在农村集体上访事件中,往往是一些群众受本宗族族长的煽动而集体上访。他们倚仗人多势众,采取过激行为,冲击基层机关,干扰正常的工作秩序,甚至影响国家行政、司法职能的正常实施。

在一些农村地区,宗族组织在一些基层干部的默许下公开地开展活动,如续家谱、修宗祠、祭祖等活动公开化。参与农村宗族活动的党员干部也日益增多,有些农村党员认为参与宗族活动不违法,近而成为宗族组织的骨干。

农村党支部建设也受到农村宗族势力的干扰。在有些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成了几家大姓宗族的联盟。有的村党支部很少研究党内事务,不能开展有效的组织活动。村支部失去活力,党员失去了对支部的信任感,党组织处于涣散状态,自身没有了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使宗族势力笼络人心,拓展空间有了可乘之机。

二、农村宗族势力抬头,并日趋膨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为了遏制农村宗族势力对农村治安形势的影响。我们首先必须找出导致农村宗族势力抬头的原因。

第一,我国农民长期以来形成了以血缘或地缘为纽带的社会群体,为稳定社会、抵御自然灾害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农民的群体意识更强,更加注重选择以群体的方式表达意愿。同时,封建宗族观念在农村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的群体不外乎移民迁居和同族聚居,彼此之间有天然的凝聚力,利益具有自然的相关性。

第二,现代化带来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也加速了乡村文明的荒漠化。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真正秉持儒家文化、具有一定道德自觉意识的传统士绅逐渐消亡;另一方面,新教育体系培养的社会精英们,无论其来自乡村还是城镇,大部分都不原再回到乡村。乡村社会几乎与外部切断了知识、道德的联系,而坚持着自身粗陋的、狭隘的价值观的“本土精英”们四面出击,成为一些农村社会的“中流砥柱”。

第三,目前农村基层政权的组织建设不得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影响弱化,不能很好地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过去,农村是以高度集中的集体形式同外部发生联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相连,政府通过对集体的控制而实现了对个人的控制。改革开放后,农民成为新的、独立的利益主体,享有完全的自主决策权,有较大的利益选择权,使得原有的依赖关系相对减弱。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一方面由于一些基层政权组织对群众干预和控制能力大为减弱,基层干部失去了以往对农民群众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群众对其缺乏信任;另一方面在少数地方基层组织和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腐败问题确实增加了部分农民的不合理负担,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部分农民由此产生了对党和政府的怀疑、失望甚至不满。农村宗族势力乘机抬头,大肆煽动群众的不满情绪,对抗基层政权和政府,甚至抗拒法律。

三、农村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严重危害

第一,对抗基层政权,干扰正常工作

在农村宗族组织较多、势力猖獗的地方,宗族势力为了维护宗族利益,严重干扰基层组织对农村事务的管理。有的将宗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对抗基层组织,干扰正常工作。一些地方的基层组织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时,常会遇到宗族势力的干扰。如上级制定的政策,通过党支部、村委会往往很难贯彻落实,甚至拒不执行,而经过宗族组织认可的执行起来就较容易。一些村干部开展工作,先要征求大姓族长的意见,若是族长不同意,这项工作就很可能无法落实。乡村两级政府在处理政治权力的分配、经济利益的划分、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治安案件的处理等问题时,如果不能满足某个宗族的要求时,宗族势力就寻衅闹事,阻挠乡村干部开展正常工作,甚至殴打执法人员、冲击政府机关。这种公然抗法的事件,近几年呈上升趋势。

第二、成立非法组织,架空基层政权,无视国法,实行宗法统治

在一些宗族势力强大的地方,少数长年热衷于宗族活动的人,被本族人封为族长,这些人往往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煽动能力,他们成立非法组织,采取定族规、喝血酒、咏族歌、祭祖宗办法擅自设立一套机构,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组织法》第20条的强制规定,强迫本族的群众听从他们的安排,架空基层政权,轻视、绕开、排斥国家法律和基层政权的“权威”,这就出现了族权大于地方政权的现象,基层政权被架空。(列举实例„„)他们不依法办事及解决纠纷,更愿意依靠最直接最“有效”的“拳头”去解决。

根据我国宪法的精神,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要求依法办事,尊重法律的最高权威,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然而,宗族势力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法律的贯彻执行,他们蔑视法律,绕开法律,甚至扬言国家法在这不顶事、农民不了解、不承认也不知道为由,在族群内实行差别待遇,公然违背法治精神(列举事例„)。

他们往往把乡镇组织和基层政权排斥在外,有的地区族长的权力大于村长,族长不到问题休想得到解决,基层政权已失去了它应有的组织和管理权威。

第三、插手农村基层选举,操纵农村基层组织。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4、15条和《江西省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修正)》的有关规定,选举村民委员会有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然而,在一些宗族势力较大的地方,每当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或村党支部换届改选时,宗族势力总要插手基层选举或者操纵基层选举,各宗族为本姓侯选人拉选票的事时有发生。有的地方的宗族族长就是通过在本族内拉选票的方式,以“合法”的形式掩盖下的非法手段,谋取到村干部的位置,近而操纵基层政权,影响正常工作。在农村,一个行政村中大姓、小姓和杂姓的村民聚居在一起,大姓人多势众,社会地位较高,他们想方设法使自己宗族的人进入基层组织,于是农村的民主选举活动在宗族势力强大的地方,常常蜕变为各宗族之间为本宗族寻找代理人的势力较量。有的则采取软硬兼施的方法强迫杂姓村民选举自己宗族的人当官;有的以暴力相威胁,迫使基层干部让位于他们。1991年,一位姓刘的村民因文化水平高,人缘好,被选为村委会主任。但他上任后,遇到的阻力特别大,凡是有损王姓村民利益的事情,都统统被否定或推翻,基层工作陷于停顿,终于在任职的半年后自动辞职。有的宗族如果没有直接控制基层组织,则会设法在基层组织班子中寻找和培养其代言人,表面上是村干部在行使村级权力,实际上他们的一些决策和工作都受到族长的操纵。当基层组织不能满足宗族势力的要求,或某些工作出现一些失误时,宗族组织就借机闹事,煽动族人谩骂、殴打村干部,或越级上访,给上级政府施加压力。这样,在宗族势力比较强大的地方,基层政权要么被宗族势力把持,要么其成员受到宗族势力的胁迫,一些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在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多响大政方针时,阻力很大,使班子工作无法实现其原有职能,甚至不得不屈从于宗教势力的无理要求。

农村宗族势力有的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有没有本族人当干部作为宗族势力强弱的标志;有的是在经济上富裕之后,想在政治上谋取发展。一旦这些宗族势力的企图得逞,就会改变基层组织性质,成为少数人为所欲为的工具。

第四,拉帮结派,败坏党风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基层政权组织运行的有关规定,村组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但一般村级党支部书记由上级党委任命,村长与组长则采取上级提名与村民选举相结合的办法产生。由于一些乡镇干部本身就出身于某自然村,他们与自然村的宗族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族意识比较浓,他们往往与宗族势力结成帮派,扰乱、祸基层工作。在宗族势力强大的地方,他们的一些政治行为常会受宗族势力左右,如他们在选拔或任命村干部时,偏向于同宗同族人,在重要部门或有利可图的岗位上安插自己的亲信,搞“裙带风”和“关系网”等不正之风,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引起了当地群众的强烈不满。

如在有的村里,某一家族的人当了本村的村主任或村支书后,破坏民主制度及法制原则,安排自己家族的人为村组干部,实行宗族统治,有的发展自己家族的多数为党员,从而使其个人意见和决策常能以多数的票数得到“合法”的通过,然而在这种形式上的“民主合法”背后,却是一种专断作风,是违法乱纪。加之这些所谓的党员、干部本身极不合格,素质低下,道德败坏,严重败坏党和政府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导致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良反应,严重破坏大局稳定和基层工作。当族人犯法时设法为其开脱,导致贪污、腐败、个人主义、专断作风盛行,严重威胁当地基层政权的党风廉政建设。

四、解决农村宗族势力危害的措施

针对当前宗族势力活动的现状,要清除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的危害,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农村基层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政权组织建设

一方面对宗族中的成员进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准,使其知法、懂法、守法,增强自律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无理取闹和干扰基层政权正常工作的人,要严肃处理,触犯法律者,依法严惩,坚决打击,及时遏制宗族势力的嚣张气焰,避免宗族势力的滋长和蔓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工作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工作,建立廉洁、高效、勤政务实的基层政府,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素质。同时对那些治安秩序不好、干群矛盾突出、家族势力强大、不断出现上访案件的“重灾区”,要对干部队伍中与宗族势力沆瀣一气,欺压百姓的干部,一经查处,严肃处理,不管其有什么背景、做出多大的贡献都要坚决打击,触犯法律者,一律依法惩处。

第二、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等村民自治制度的建设,实现真正的民主治理,是消除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影响的一种有效措施,有了民主机制,宗族势力就很难介入到村务治理和决策中去,从而可以保障农村基层政权发挥其政权组织作用和权威作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的:“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地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就很好的诠释了上述观点。当然,这里所说的民主自治的前提是民众自己可以决定最贴近自己的共同体的治理模式,只是以其治理活动不对社区成员的基本自由及整体社会秩序构成显著损害为限。惟有这样的自治,才是构成现代宪政治理体系的基础。

同时,要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民主观念教育。使他们能积极参与民主政治活动,维护有效民主制度,敢于同破坏民主的宗族势力作斗争,使其没有生存的空间。

在村民决定村里的重大事项时,要善于把党的意志转变为人民群众的行动,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吸收为党组织的决策依据,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在农村得到真正的贯彻、巩固和确立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第三、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消除宗族势力存在的社会基础

农村基层政权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宗族势力发展的强与弱,如果当地党政机关组织健全,措施得力,就能有效地遏制宗族势力的不良影响。要消除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的危害,就必须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的组织建设,发挥作用,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从而使宗族势力失去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同时,要彻底惩治基层政权中的有关宗族势力人物、净化干部队伍,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

第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消除宗族势力存在的经济基础(有待于详述)

宗族势力的存在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在经济发达的地方宗族势力较弱,并且正不断被削弱,因此要削除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的危害,必须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消除农民思想中的宗法观念。

第五、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搞好科普宣传,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

实践证明,文化层次越高的人,越不容易受封建宗族势力的影响,越是积极参与、配合基层政权活动,自觉抵制宗族势力。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并大力宣传科学,普及科学技术,使农民远离封建残余文化和愚昧,努力提高农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建立完善的农村文化生活管理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第六、要在现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加大对以宗族关系而形成的农村流氓恶势力打击力度

要力争早发现早铲除,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的优势作用,发现苗头及时处理。对依仗宗族的势力横行乡里的村霸、路匪要及时展开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力争掌握其全部违法犯罪事实,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重从快处理。除恶务尽,凡认定属于农村流氓恶势力犯罪的,都要下决心将全部人员抓获归案,力争做到彻查严办,不留后患。要搞好震慑工作,对查获的农村流氓恶势力,坚持从重从快打击处理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审大会,充分做足审判前的宣传造势工作,对那些意欲成为流氓势力的社会人员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当然,不容否认,宗族在农村社会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它能很好地团结组织群众,有时能协助基层政权处理民事纠纷,有些宗族受其传统的熏陶,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并对其它群体产生积极影响。有些族规如“不孝敬父母者罚款若干”“ 猪未看管好吃了他人树苗的罚款若干”“ 烧毁他人坟地草木者罚款若干”等等。这类规约多没有法律依据,但都出自乡民的提议,且经“民主”程序产生,因而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族人中有威望、有身份的人主持纠纷双方的调解,说的不一定是法律术语,但能有效地化解乡民间的矛盾和纠纷。目前,我国一些农村的现状是,法律和制度放在处理农村事务的层面上,有时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而村规民约显得更为管用。当然,当今农村中的宗族势力往往是消积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21世纪的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管理社会的手段也不应局限,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宗族势力也不例外,我们要做的就是合理引导其发展以利于化结矛盾、为司法辅助手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构建社会的和谐贡献一份力量。

2008年 9月 04日

第四篇:农村宗族势力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村民自治是一种社会管理制度,也是一种现代的政治文明。随着农村宗法观念和宗族势力的抬头,农村宗法活动大行其道,宗法的、封建的、迷信的与现代社会生活格格不入的东西充斥其间。宗法观念与现代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是矛盾的,民主要求平等,宗法讲究阶层等级;民主要求人民主权,表达个人意愿,宗法讲究少数权威。在这些原则上,宗法和民主表现出强烈的冲突,严重地阻碍了村民自治的建设。宗族活动和家族文化使族人对家族文化的认同感大大加强,使农民的个体社会化镀上了厚厚一层家族化的色彩,不利于现代农民的培养,具有潜在的政治后果,它的消极影响不仅仅影响农村的政治走向,而且影响到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二)经济上的影响

在宗法观念和宗族势力重新抬头的地方,宗法活动频繁。在宗族的组织下,族人对修谱溯宗、整坟祭祖、盖祠堂、游神赛会等宗族活动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这些活动往往耗资巨大,如果这些巨额资金用来发展经济或者公益事业,则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虽然宗族承担了一定的经济互助功能,但是它带有小农经济明显的封闭保守特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违背,从根本上与开放创新、民主自由的现代生活不相适应。

三、消除宗族势力影响的对策

马克思说:“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 3 ]43-44纵观中国历史,宗族作为农村一种传统的自在组织,主体上是一种经济形态,农村社会的组织形态和管理体制不管怎样变化,农村的宗族组织总是顽强地生存着,宗法组织活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成为农村社会的一个基本特质。解决农村的宗族问题,单靠农村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外在力量的推动,要消除农村宗法观念和宗族势力的影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解决农村的宗族问题,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运用现代文明引导农民形成现代理性思维,打破宗族存在的经济和文化基础,弱化农民对宗族的认同。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宗族势力的消极影响,搞好村民自治建设。(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实行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伟大创举。党的领导,既是村民自治建设的政治前提,也是村民自治发展的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政党,代表着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农民心目中是崇高和伟大的,其组织原则和意识形态使其能够有效制约农村宗法观念和宗族势力的负面影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也明确规定了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对村民自治制度实施的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解决好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领导、支持、保证村委会充分行使职权,消除农村宗法观念和宗族势力在农村社会的不良影响。历史和实践证明,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政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二)规范村民自治制度建设

任何自治都是相对的,村民自治不得与宪法、法律和法规相抵触。村民自治只能限定在“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的工作范围内,同时,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因此,实行村民自治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而且制度的实施还需要政府的推动和指导。实际上,越是宗族势力猖獗的地方,村民自治越是薄弱,越是需要政府资源的援助,政府的指导可以有效地减少宗族势力的消极影响。乡镇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引导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制度的制订和实施,使村民自治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在村民自治“四个民主”环节中,要着重于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并带动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解决村民自治运作中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要及时有效地处理一些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尽量减少宗族势力对村委会直选的干扰和操纵。财务问题是广大农民最关心,也是村民自治最敏感的问题。政府的引导更应该注重村级财务的公开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建设。目前,农村许多地方普遍建立了村的经济联社和村民小组的经济社等经济组织,以代替以前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经济功能,广大村民在这些经济组织中存在着自己的经济利益。虽然,村民自治容易受到农村宗族势力的影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 广大村民总是希望和要求村委会能够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的,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他们必然要求实行经济上的民主,经济上的民主必然要求政治上的民主。因此,村民自治一定要坚持村务、财务公开,现阶段乡镇人民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会计服务中心,实行村账(乡)镇记、社账村记管理制度,通过村民理财小组,定期张榜公布财务情况,使村委会及其成员和村务活动,特别是财务活动情况置于广大村民和有关部门的监督之下。(三)加强农村“两委会”干部的培训

经过20多年的实践,村民自治基本上完成了制度建设,形成了国家、省、地、县、乡五级政府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关键在于选什么样的人和选人以后怎样做。农村“两委会”干部一般文化素质较低,而且由于村委会干部采用直选的方式产生,许多农村干部缺乏必要的岗前培训,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掌握不多;再者,由于村委会干部采用直选的方式产生,任期时间短,选举上任之后刚熟悉工作又面临换届选举,许多村委会干部工作缺乏连续性,而且,宗法观念也表现在基层干部身上,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村民自治工作的开展。所以,加强农村“两委会”干部的培训工作相当重要。重点在于,必须使农村“两委会”干部了解党对农村工作的统一领导、村民自治的性质和范围、村民委员会与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系,以及一些必要的法律法规知识,廉洁自律,杜绝村干部产生“捞一把”的思想。(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民主政治进步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农村民主与农村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村民自治的发展,村民自治的发展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宗族主体上是一种经济形态,它的最终变化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因此,农村宗族势力的消长从根本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只有物质生产力才能真正冲击农村宗法组织的内在机制。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能够使农民有更多的机会离开土地而从事其他类型的工作,增加农民的社会流动和交往,打破血缘和地缘关系,宗族的影响必然减弱;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也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物质基础,增加社会管理资源,带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社会事业的发展,公共权力才能得以正常运转,村委会正式组织的权威才可能确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壮大了,还可以提高农村干部的经济待遇,使他们更加安心地工作。因此,大力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扼制宗族势力渗透,提高村委会权威的有效途径。(五)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众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力量源泉和基础。农民的文化素质还比较低,民主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容易受宗法观念的影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宗法组织活动泛滥,农村的思想文化道德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对村民自治建设在思想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加强村民自治建设必须提高村民对村民自治建设的参与度,而村民参与村民自治建设的程度取决于他们的素质和思想文化状况。列宁曾说过,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因此,在发展农村民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从我国社会现实的条件出发,正确认识农民的思想文化现状,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六)加强对宗族势力的控制和引导 农村宗族势力之所以长期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农村社会过于广阔,国家行政控制力量和社会资源不足;其次,在政策和具体立法上不足,对宗族问题的处理缺乏明确的、操作性强的规定;第三,在执法上被动,一般只能在出现严重的宗族纠纷或非法的宗族活动时才介入处理,存在着“法不责众”的思想,难以完全将宗族势力掌握在可控范围内;第四,宗法观念和宗族势力对社会生活的渗透深刻,宗法观念不仅表现在一般村民身上,也表现在基层干部身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在社会控制力量和行政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宗族势力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发挥着某些不可替代的功能性作用。因此,当前对待农村宗族势力应坚持三项原则。第一,教育引导。最重要的是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以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和力量荡涤一切封建的、迷信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培养和提高农民的科学精神和民主意识,特别要注意区分一般的宗族头面人物和宗族黑恶势力头目,教育引导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宗族头面人物身上,这些人往往有思想、有能力、有号召力,可以影响和带动一大批人,教育引导好了,可以起到正面的带头作用,引导他们多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如果这些人站在政府的对立面,则会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乃至破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第二,合理利用。宗族组织是一种自在的社会组织,有着合作互助的传统,有其可利用的地方。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村的许多公益事业必须通过合作互助来解决,这个时候,宗族组织在农村的公益事业中就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用宗族组织的号召力来推行一些工作,比如修建老人院、学校、道路,建立农村合作医疗等,通过引导其举办公益事业实现宗族的“功能转换”,从内部功能上遏制其消极影响。

第三,重点打击。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注意到宗族势力的存在,充分考虑到它的影响,要把农村宗族势力的影响限制在政府可控制的范围内。要加强立法工作,使执法部门取缔非法宗族组织有法可依。要特别警惕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宗族组织进行非法组织活动, 对于已经形成的农村“黑金政治”、“村霸政治”和黑恶势力的宗族势力等非法的宗族组织活动必须进行坚决的打击,决不能手软,以免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增加社会控制的成本。

第五篇: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因素调研报告

焦伟(堆齐牛录乡人大副主席)

二O一二年十二月三日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因素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支农、助农和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但由于历史积累(包袱太重、基础太差)和发展趋势(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城镇化)的双重影响,这种发展与各级党政组织的要求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只有全面分析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才能谈得上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果一味地、大忽隆的采取过去可能有效的措施,在今天的现实环境中很可能起不到多少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6点因素:

人才匮乏因素:不论是壮大集体经济还是强化组织功能,人才都是开展工作、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由于整体上缺乏激励机制、待遇明显偏低、长期不断流失,导致农村人才培养不出、挽留不住、引进不到。这是根本性问题。有的干部虽然认识到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发展,但面临无资金投入、无发展路子、无土地开发利用等困难,畏难发愁,迈不开步子。还有不少群众集体观念淡薄,对集体事务不管不问。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主观因素,导致有一些村出现无人关心集体经济发展,无人负责抓集体经济的局面。受市场经济影响,农村许多懂经营、懂管理、有能力、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包括大学生村官,不愿长期扎根农村、干事创业,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调查发现,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相同的村,有的发展很慢、村集体经济收入很差,而有的则相反,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村两委没有能人、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人。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能否打好亲情牌,千方百计吸引与村里有亲情关系的各路“人马”回村帮扶是改善这一局面的关键。

组织不力因素: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依赖于集体这一组织本身的坚强有力,而组织本身的健全和完善也是提供服务功能的基础条件。调查发现,凡是村级组织开拓创新能力不足、战斗力不强、管理功能弱化的村,没有一个集体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壮大的。

当前,部分农村党组织不健全、自治组织不正常、合作组织不规范、市场组织不成网,这是关键性问题。有的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两手抓的自觉性,造成村级建设发展迟缓。在当前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齐帮共扶的情况下,各方面齐心协力为村集体加油、鼓劲和“松绑”的形势下,部分村仍然像“扶不起的阿斗”,村集体经济仍然维持在简单的生存状态,有的甚至一直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输血”才能使组织得以 “生存”。从调研情况来看,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好的地方的主要经验也是选准能人、配强班子,充分发挥好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政策偏差因素:虽然近年来各级也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但由于观念、历史和发展阶段的多重影响,对农村发展还存在着政策偏差甚至歧视的问题。农户承包长期不变,拍卖土地返还过少,村级组织不能贷款、现有粮食安全需要确保等等。这是核心问题。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贷款控制过严,使村里很难得到必需的资金支持;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又过于分散,不能集中财力解决发展问题。一些村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加上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集体经济的好建议,即使村里想发展也缺门路、无项目。另外,部分村集体债务负担还比较重,计划生育、报刊征订等非生产性支出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特别是目前村集体收入比较少的村和空壳村反映,村级没有什么收入,完全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而摊派的报刊征订费(这是一种权力无畏无耻的典型表现)过高成为这些村的负担。

当前,村干部、群众反映最强烈的“30年不变的土地”政策,对由于人口变化造成的土地占有差距反应越来越大,“减人不减地、增人不增地”是当前农村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严重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国家应该在保持土地总体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基层根据人口变动情况进行适度变通和微调)。另一方面,在仅有土地且人均占有较少的地方,要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就必然难以实现村民的致富目标,更不会使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

历史包袱因素:陈年旧帐压、基础设施弱。这是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问题。部分村过去由于兴办集体企业、响应号召被动进行结构调整、建设基础设施、欠收“三提五统”、发展公益事业,甚至支付干部报酬等历史原因,负债情况比较严重,加之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空壳村”,为保证村级工作的正常运转,只得借债,逐渐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许多村干部普遍反映由于历史原因,村集体在农信社等金融部门都有欠款,目前村里都不能在金融部门开设集体账户,只能以个人名义开设账户,更不能获得贷款支持。部分村集体积累底子薄,集体几乎全部来源于县乡财政补助经费,稳定的收入较少,缺乏良性的可持续收入来源,多数依靠补助款、单位扶持等不确定性收入苦撑局面,缺乏自身造血功能。没有相应的政策措施,这样包袱沉重的村几乎没有翻身的可能。

市场竞争因素: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农产品受保护程度很低,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很弱。长期以来,金融单位只吸不吐或大吸少放,国外产品挤压冲击,经营单位太过弱小,市场信息掌握不准,不论是经营规模还是品牌的打造,都使得我们的农产品本身在激烈的市场中缺乏竞争实力。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加之过去兴办企业、结构调整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的长期存在,有的村干部就只好局限于就农村抓农村、就农业抓农业,“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子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有的村存有短期行为,不打长谱,经营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价拍卖集体的山林、“四荒”等资产,影响了村里的稳定和发展。也有许多村办企业由于发展刚刚起步,企业发展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企业规模有待于进一步扩大,销售的产品有待于进一步深加工,抗风险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没有强有力的帮扶就不能扭转这种局面。

自然环境因素:农业产业方面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太多,原有的年久失修、损毁严重,使得农业靠天吃饭的成份多,而相应的农村保险业务缺乏,范围狭窄,使得集体经济发展的风险难以有效化解和控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一些环境污染大的项目己难以落脚,原有的现在也难以生存下去。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好顶层规划和设计,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上推进改革。

下载关于农村宗族势力的影响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宗族势力的影响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的调研报告

    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的调研报告 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的主要方面1、土地问题。......

    农村工业化对区域空间结构影响调研报告

    农村工业化对区域空间结构影响调研报告摘要:自1978年以来,我国在农村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先到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组织形式、产权等方面不断向着市场化发展的乡镇工......

    农村情况调研报告

    我们的调研报告也主要围绕着我市农村如何开展社区化服务和管理工作这一核心主线来展开。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布局规划等工作,虽然为农村社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不......

    农村调研报告范文合集

    农 村 调 研 报 告云和县祟头镇农村工作指导员魏秀章根据镇党委、政府统一部署,通过双推,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的意见,由本人担任云和具崇头镇三望栏村农村工作指导员.在镇党委、......

    农村调研报告

    xx年12月4日早晨,我带着组织部发给的报到函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了xx镇政府,向党委副书记报到。副书记看了函后,随即吩咐了一名文员带我去上班处,xx阵东蔡村。不一会儿就到了村办......

    农村调研报告

    农村调研报告 按照培训班的学习安排,全班30余人通过走访入户和座谈等形式对临夏县新集镇赵牌村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赵牌村地处临夏县新集镇北部山区,距镇政府2.5......

    农村调研报告

    农村牧区消防工作调研报告科左后旗公安消防大队 齐晓飞主题词:农村牧区消防工作调研报告简要内容:本文从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地理形势和近几年来消防工作在农村牧区的开展情况的......

    农村调研报告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 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合丰村 调 研 报 告 武汉说唱团驻村工作队 2011年5月 前 言 2011年3月,湖北省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