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协管控办法[共5篇]

时间:2019-05-14 15:2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协管控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协管控办法》。

第一篇:外协管控办法

新疆昆仑钢铁有限公司

Xinjiang kunlun steel co.,ltd

外协管控办法

目的:加强现场管控力度,强化外协队伍,降低生产成本,有效的、高效的服务于生产工艺。

第一章 新疆昆仑钢铁公司外协管理原则

1、公司的外协一律采用书面合同和技术协议的方式进行管理。

2、外协管理办法暂行期间,所有外协合同必须经过总经理审批。

3、集中控制、归口管理的原则。所有的外协业务由公司集中对外,并由生产服务中心负责相关业务管理归口管理,其他任何单位以及个人不得私自签订外协技术协议。

第二章 生产服务中心归口管理职责

1、贯彻落实公司外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确定专职或兼职的外协业务管理专责人。

2、负责归口外协技术协议的谈判、起草、审核、签约、变更、解除、验收、考核等工作,并对合同及技术协议内容履行过程进行检查、监督。

3、外协技术协议在履行中发生争议时,由生产服务中心召开分析会并根据事实情况作出仲裁并向分管副总汇报。

4、外协厂商协调负责人要按照合同执行单位的要求参加相应的协调会,合同执行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要求外协厂商提供工作进度日报表及相关数据。外协厂商派遣的人力、机具必须满足公司的需要,由生产服务中心监督管理。

5、生产服务中心拥有对外协厂商的检查、监督、考核权力。生产服务中心将定期检查,检查中如发现有违反本办法或合同规定的情况,检查单位必须当场纠正,违反相关罚则的要开具“罚单”,由生产服务中心统一保管并报送财务部门结算;同时书面通知外协厂商按我公司相关制度考核并限期整改。第三章 外协合同管理

1、外协合同管理流程

外协合同的具体管理流程为:生产工序外协需求申请——招投标或议比价选定外协厂商——草拟技术协议——签署技术协议——起草商务合同——合同送审——合同签订——合同备案——合同履约——合同纠纷处理——合同变更或解除——合同存档。外协合同管理流程图(见附件一)。

2、外协作业考核仲裁流程 新疆昆仑钢铁有限公司

Xinjiang kunlun steel co.,ltd

外协作业考核仲裁流程为:外协作业中出现事故——分厂组织分析——分厂考核意见——生产服务中心仲裁考核意见——报生产副总审批——报总经理审批——报公司财务部门执行。外协作业考核仲裁流程(见附件二)。

3、例外事项

公司突发事件的外协项目,可以在项目实施期5个工作日内按外协合同管理流程补办外协合同,但必须由外协项目发生单位向归口管理部门提出补办外协合同书面报告。

4、外协合同的违规处理

在外协合同的订立、履行过程中有违反程序并产生较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由生产服务中心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并追究责任单位(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外协厂商未经我公司同意不得将工作转包给第三方。

附 则

本制度的相关附件有:

附件一:外协合同管理流程图 附件二:外协作业考核仲裁流程图

生产服务中心

2016年6月12日

附件一: 新疆昆仑钢铁有限公司

Xinjiang kunlun steel co.,ltd

外协合同管理流程图

外协合同管理流程生产厂生产服务中心外协单位采供部门生产副总总经理N N Y Y N 提出外协作业申请初审审核审批组织生产厂共同协助制定技术协议N研拟合同草案厂商选择、制定标书、订底价N 审批议、比价或招标Y Y 技术协议签署研拟正式合同N NY 外协合同审核复审审批Y 合同生效执行外协合同的执行监管外协单位合同执行情况外协单位工作绩效评价以及重新评价注1:采供部门具有合同签署权力,生产服务中心具有外协合同执行归口管控权力。

附件二: 新疆昆仑钢铁有限公司

Xinjiang kunlun steel co.,ltd

外协作业考核仲裁流程图

外协作业考核仲裁流程总经理生产副总外协单位生产厂生产服务中心采供部门财务部门派遣专业人员参加事故分析会议事故现场情况汇报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议派遣人员参加事故分析会议事故分析报告(仲裁部门)Y一级主管审核仲裁审批Y存档审批Y考核执行结算备案注1:生产服务中心对外协单位有考核评价仲裁权力。注2:外协单位事故考核单财务部门按照生产服务中心及生产副总、总经理签署意见执行。

第二篇:外协质量管控

为有效进行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并尽可能的在事前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确保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外协加工产品过程质量控制的控制要求、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成品的质量控制、不合格的控制、质量情况的统计分析和改善等内容,并针对于每一过程所需要形成的相关文件和记录进行了阐述,同时还对具体的操作与执行作出了指导。

一、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

1.对外协加工厂的质量管理能力进行认定,认定合格后方可承担公司产品的加工任务。认定的内容主要从原物料采购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检验能力和检验控制等方面着手,同时还需进行以下的审定。

——外协加工厂的组织结构,主要是组织的“规模”和质量管理机构的“独立自主性”;——是否建立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需提供有效的体系认证证明及相关的体系运行情况记录;

——产品的质量认证情况,是否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包括产品的品牌、产品的知名度等;——资源配置情况,主要是质量管理(或控制人员)的资质与能力,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的提供与管理;

——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控制情况,主要是如何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检测的标准和依据、检验能力和检验控制、生产操作人员的技能、生产设备的性能、维护和保养、产品的防护等等;

——质量异常情况的处理,主要是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处理方式;

——质量异常的纠正和预防,针对不良问题采取的控制措施;

——数据统计分析,使用的统计、分析方式等。

2.外协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产品外协加工厂进行技术、质量等管理能力检查。——检查不合格时,被查工厂应在规定时间内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经复查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

——连续两次检查不合格时,应停止加工本公司产品,整改达到要求后,才能恢复加工公司产品。

——必要时,可取消其加工本公司产品的资格。

3.外协加工本公司产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辅料事先必须经本公司认可后定点采购。并且主要原材料、辅料更换规格型号或厂家时,须事先通知本公司,经公司有关部门确认,方可执行。

4.外协加工厂应制订完整的技术文件和质量控制文件,并按文件要求组织生产。同时应做好加工产品的质量统计和分析工作,保存质量控制的原始记录。其中需要形成的几个主要文件如下:

a.生产用的技术文件

——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产品防护的控制程序;

——相关机台或工序的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

b.质量控制文件

——产品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数据统计分析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相关的检验标准和检验规程,包括进货、生产过程、最终成品等。

5.外协加工厂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所有产品的检验和试验,以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

——质量管理机构需独立于其他部门,并且直接对最高领导人负责;

——质量管理机构需参加公司各类相关的会议;

——检验机构的岗位设置与人员配备情况(健全性),现场检验人员的配备需符合相关岗位的人员配备需求;

——检验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检测能力和对不良产品的处理能力。

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原材料进厂后由采购部门的相关人员或仓库保管人员,按有关标准的要求完成初步的物料核实及数量验收后,放置于原物料“待检区”,并通知质量管理部门的检验人员进行检验。

——对于原物料的进货需制定相应的《进货检验规程》,其中主要的原物料必须由专职的质量检验人员负责检验,检验规程中需明确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外观检验、物理性能检测、型式试验及判定准则等内容。

——进货检验时,应形成的相关记录主要有《来料通知单》、《原物料进货检验单》及相关的原始《检测报告》。

2.进货质量检验人员都必须按有关标准规定,对原材料的性能、规格尺寸、外观和缺陷等进行检验,并做好原材料检验的原始记录,经检验人员检验合格及签字后的原材料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原物料到货时,随货同行的还应有质量检验报告、生产厂家、产品合格证等相关质量证明;

——对于主要的原物料还应由供应商提供当批产品的相应检测数据;

——主要原物料的进货检验一般不允许采用“验证”的方式进行检验,生产厂商应该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特殊情况例外)。

3.对进入公司的原材料、外协加工件及外购零配物品等物料,经检验确属不合格的,应由检验人员填写相应的不合格处置单或退料单(退料原因写清楚)反馈给采购部门进行相应的处理,凡物料进入公司后应及时检验,以便采购部门将不合格的物料、零配件及时调换或向外协、外购单位要求退货。

——对于采购部通知检验的产品,检验人员应及时进行检验(一般情况下不得超过2天);

——进货检验不合格时,应形成的相关记录主要有《不合格品处理单》或《退货通知单》以及相关的原始检验、检测数据。

4.当生产急需使用而来不及检验的原材料,在可追溯的前提下,可采取“紧急放行”的方式进行操作,但必须经有关部门领导批准。

——对于生产急需使用的原材料,可由采购部仓库管理员或生产部门填写相应的《紧急(例外)放行申请单》,并经相关部门领导批准后放行。放行的同时应按规定的要求留取一定数量的送检“样品”,以提供给检验人员进行检测;

——针对于采取“紧急放行”使用的原物料,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需进行质量的全程监控,一但发现质量异常可及时处理。

5.在采取“紧急放行”操作的同时,检验人员应按规定的标准要求继续完成该批原材料的检验或验证,不合格时可由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负责对该批“紧急放行”的产品进行追踪处理。

——对于“紧急放行”后留取的样品,检验人员同样按常规进行检验、检测。

6.经过检验的原材料(零部件)应及时作出合格、不合格等状态标识,以避免不良原材

料的误用。

——合格与不合格的标识分为“区域”标识和“产品”标识两种; ——区域标识主要有“待检区”、“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及“待处理品区”; ——产品标识主要有“合格品”、“不合格品”和“待处理品”; ——对于标识可采取“颜色”管理,如不合格、待处理等不良产品(或区域)采用“红色”进行标识,合格品(或合格品区)采用“绿色”标识等。

7.质量管理部门每月、每季度、每年应根据原物料品名、规格、类别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并记录在供应商供货质量等相关记录表内,以提供给采购部门作为选择供厂商或要求供应商整改的参考资料。

——进货产品的质量检验月报,对每个供应商的供货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相应的质量记录主要有《度供应商供货质量情况统计表》。

三、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1.生产部门在生产或加工各类产品的过程中,应按照相应的订单要求和程序文件进行生产。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相应技术规定,同时按工艺要求对技术参数进行设定。

——产品生产的依据主要是由“客户订单”转换而来的《生产流程单》、《生产计划单》及相关的质量技术标准;

——需制定相应的《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和各工序的《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对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参数进行记录。

2.外协加工厂应制定生产过程的相关质量控制文件,并按文件的要求进行生产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

——应制定相应的《产品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产品防护的控制程序》、《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数据统计分析控制程序》及《记录控制程序》等主要质量控制文件;

——生产过程应按文件的要求执行质量控制,当文件不适应(或不可操作)时应及时予以更新。

3.在按文件进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时,生产中的每一位作业人员应对所生产的在制产品实施自主检查,以提早发现异常,迅速处理,避免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出厂,进而确保在制品的质量。

——制定相应的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度。

4.各种规格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首件和首批必须检验,凡未经首检的产品不准批量生产。

——涉及的检验记录主要有《产品首检表》和《产品生产日报表》。

5.在生产的过程中,生产操作人员还应全程关注生产的产品质量情况,并进行定时与不定时的抽检,发现质量异常立即调整生产工艺或停止生产,直到不良问题解决为止。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和质量控制点需设置专职(或兼职)检验人员,当发现质量异常时能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

6.生产部门的各加工工序在执行本工序产品的自主检查的同时,还应对上道工序转入的半成品予以查验,以避免因上道工序质量的失控而导致后道工序不良品的产生。——要求后道工序的生产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质量检验与控制能力;

——生产操作人员应经过设备结构与运行原理的相关培训。

7.各生产加工工序在自主检查及上下道工序检查中发现质量异常或工序间半成品移转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向所在部门主管报告和处理,同时反馈到质量管理部门。

——对于质量异常情况应形成相应的记录,其中应当包括不良原因分析与改善措施。

8.生产过程中应设有专职的过程检验人员负责半成品的质量检验,并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品按相关的不良品控制文件进行处理,同时做好相应的质量检验记录。

——涉及的记录有《半成品检验记录》和《不合格品处置单》。

9.过程检验人员应采用合理的抽检方式,认真检查各道加工工序产品的质量,并对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跟踪,严禁不合格的半成品转入下道工序或出厂。

——针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检验可采用“全检”和“抽样”的方式进行,如采用“抽样”则需按GB/T2828.1—2003的标准进行,一般检验水平为Ⅱ级,AQL值可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采用2.5或4.0。

10.现场各级主管均有督促所属生产操作人员确实执行自主检查的责任,随时检查所属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情况,一旦发现有不良或质量异常时除应立即处理外,还应指导操作人员如何进行改善和控制,同时追究相关人员疏忽的责任,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及降低不良的重复发生。

四、成品出厂前的质量控制

1.最终的成品检验是对生产过程最终加工完成的制成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要求所进行的检验,并为产品符合规定质量要求提供证据,外协加工厂应设立专职的检验人员进行检验,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首先应该明确检验的依据和标准(如生产流程单、图稿或样品、合同评审单、检验标准等);

——必须设立专职的成品检验人员进行成品检验。

2.成品检验人员应根据相关的文件规定实施质量检验,检验时应按照相关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等标准要求,对产品的整体外观、规格尺寸或物理性能进行全面检查。

——检验人员在检验的过程中,需确保检验项目的“全面性”(如在检验印刷成品箱时,同样需要检查瓦楞纸板的质量情况);

——检验一般情况下由外观检验、物理性能检测、型式试验三项组成种,其中可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选择性”重组。

3.对检验人员在成品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按照相关的程序文件进行处理,同时根据不合格情况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对检验发现的不合格品在处理时,按问题的严重程度一般分为两类:“一般不合格”和“严重不合格”,对于判定为“严重不合格”的应按《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整改。

4.每批产品在检验的过程中必须记录检验的原始数据、观察的技术状态和检验的环境条件等,产品入库前,必须经检验人员签字、确认后始可办理入库手续。

——涉及的相关记录主要有《成品出厂检验记录表》、《物理性能检测报告》等。

5.检验人员根据检验记录所记载的检验结果和出厂检验依据的有关标准文件,按规定程序对成品是否合格,能否放行出厂作出判定,还应对检测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有效性进行确认后,出具“检验报告”。

——涉及的相关记录主要有最终成品出厂的《检验报告》。

五、不合格的控制

1.外协加工厂在进行不合格控制时,应制定相关的程序文件,并按照文件的要求对不合格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对于严重不合格必须制定相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应制定相关的《不合格控制程序》,其中不仅包括对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的处理,同时还应涉及对质量异常问题的处理;

——对于严重的“不合格”(包括不合格品与质量异常)应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2.在制定相关的程序文件中,应明确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处理步骤、处理审批人员等。

——在处理不合格品时还应明确处理的“时效性”,也就是需要确定处理的完成期限。

3.在原物料进货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由质管部门检验人员填写相应的不合格品处理表单转交采购部门确认后,联系供应商进行处理。

——在采购部门联系供应商进行不良品的处理时,还应要求其进行不良原因分析,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进货检验人员对随后的几批产品检验中应加严检验;

——涉及的相关记录主要有《进货质量异常处理单》。

4.对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和成品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应由相关检验人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表单,并立即向有关人员反应质量异常情况,以便于能迅速、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解决,进而确保产品质量。

——涉及的相关记录主要有《不合格品处理单》和《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置单》。

5.生产部门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不良品时,除应依正常程序立即进行不良品剔除,以杜绝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外,还应追踪不良产生的原因,以便制定措施予以改进。

——在进行不良原因调查后,需形成相关的原因分析与改善措施,一般包括不良原因描述、不良原因分析、改善措施等,同时有关人员还要对改善过程和结果实施跟踪验证。

6.在对轻微不合格品采取放行的方式处理时,事先必须征得客户(本公司)的同意后才可以入库出货。

——轻微不合格品主要表现为,不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不影响产品的各项性能、仅在产品的边角或里面有轻微的不良。

——对于轻微不合格品在初步判定采取“放行”前,必须与客户进行协商,并且只有经客户同意后才能“放行”,否则仍按不合格品处理。

7.对于在运输过程中或交付使用后发生的不合格品,应由有关部门确认后按相应的文件处理。并且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处理、改进和预防措施,同时所采取的措施应与不合格品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程度相适应。

——制定相关的不合格品《退货处理程序》,并根据退货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和处理;——在调查分析出不良原因,制定相关的改善措施时,需综合考虑不合格品处理对客户和供应商双方的影响程度。

六、质量情况的统计分析和改善

1.外协加工厂应制定质量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程序文件,并且明确质量数据的来源、收集、分析与处理。

——制定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控制程序》,明确需要统计的数据,数据的类型、来源、统计方式、数据分析方法等等;

——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主要是针对质量管理涉及的相关数据、信息。

2.质量管理部门应对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及每年的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记录,并以书面或邮件的方式反馈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最新的质量状况,针对质量异常情况应由相关责任部门进一步分析不良原因,制定改善措施。

——在进行月度、季度及数据统计分析的过程中,不仅需反应出公司当前的整体质量情况,还需显示出已往的质量情况,并通过不同的统计对比方式反应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主要可以通过对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提交相应的改进措施或改善方案。

3.在进行质量数据的统计过程中,数据的来源必须具有唯一性,并且统计分析的数据可追溯到最原始的数据。

——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必须确保数据反应的“真实性”与“唯一性”,不允许进行人为的调整,当总的数据需要拆分时,可以分解到各个子数据,并且可以追溯到最原始的数据。

4.质量管理部门对各类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应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并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制定改善措施或整改方案予以改进。

——须制定质量改进方案或质量改进计划。

第三篇:质控办工作制度

质控办工作制度

一、在主管院长、医务部领导下,做好全院临床、医技的医疗、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

二、严格按照行业标准,结合本院实际拟定全院医疗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控制标准及考核办法,经医务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审定后实施。

三、严格按照临床、医技、护理各部门质量控制与考核细则,对各类医疗过程及医疗文书进行质检与信息反馈工作。质检认定有缺陷的要限期改正、并定期复核。

四、病区架上病历和急诊留观病历,每周每科抽查不少于一次,抽查率不少于20%;每月抽查一次处方和各项检查申请与挂号单质量;每月抽查一次终末病历,其中死亡病历全部,C、D型病历不少于25%,A、B行病历15%。

五、认真做好每月医疗质量小结,写出书面总结交医务部存档。每月召开一次质量讲评会,将质检中发现的共性缺陷、错误进行通报点评,每季出版一期《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通报》,每半年进行一次病历质量评比与奖励,每进行一次质量表彰奖励。

六、协助医务部解决有关医疗质量问题。热情接待临床、医技、护理人员查询。”

七、做好认真实施住院医师强化质控训练工作。做到有专人指导,有考试成绩,出科有鉴定等,交医务部备案。

八、按时参加医院行政与质控查房。

九、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四篇:质控办管理制度

第三章 质控办管理制度

质控办工作制度

1.根据医院质量安全管理规划、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标准,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进行全程有效监控,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2.定期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检查医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保证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随时协调医院各部门、科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督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4.参与医院质量行政督导查房,组织全院性医疗质量检查,监督各个质量管理环节具体工作的落实。

5.定期深入临床及医技科室、检查各环节质量,查阅门诊、住院病历记录,检查检验报告单书写和医疗仪器使用维护记录等。

6.检查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执行情况,规范医疗行为。

7.针对医院发生的医疗缺陷问题,进行跟踪检查分析,制订改进和控制措施,降低医疗风险。

8.完善医院质量评价标准以及配套的实施方案或措施,适时修改医院质量管理标准。9.建立各个工作环节的快捷、有效、规范,建立系统的质量评价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反馈与各部门科室有效沟通,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10.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监督、管理。11.定期组织医院质量教育、培训和考核,确保全院人员能够贯彻执行医院质量管理制度。12.完善医院质量管理档案,做好医院质量管理资料的登记、保管、整理、归档工作。

质量控制工作制度

1.建立健全医院质量管理量化标准和保证措施,并根据要求适时修订和完善。

2.加强质量管理教育,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利用典型质量案例进行教育,总结经验教训,增强质量管理的自觉性。

3.开展新职工、进修生、实习生上岗前质量管理教育,适应医院的发展,修订完善和补充各项工作质量管理标准。

4.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分析、反馈、整改,促进各项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5.按月组织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全院质量督查,重点做好住院运行病历和出院归档病历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按有关规定督促兑现奖惩。

6.认真进行质量统计分析评价,汇编质控简报和医疗信息月刊。

7.协助分管领导定期深入各科进行质量管理调查,了解和掌握全院质量管理工作(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努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病历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各科住院运行病历及归档病历质量的主要责任人为科室主任。2.住院归档病历每月定期进行检查,集中汇总和反馈。3.住院运行病历书写依据卫生部2010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安徽省《病历书写规范》及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执行。

4.住院运行病历和归档病历检查由质量控制管理办公室组织质控专家执行。5.质控办定期对运行、归档病历检查,随机抽查病历,重点检查病历书写质量,病历首页填写质量,病历完成及时性,医技检查报告质量,诊断符合率,治疗治愈符合率,用药,检查和治疗的合理性等。

6.质控办设专人每月负责组织运行、归档病历的质量检查,重点在病历书写的内涵质量,将各科室的死亡病历、疑难危重患者病历、三甲技术专业技术项目病历、输血病历作为重点监控病历。

7.科室应配备质控医师和质控护士,由专人担任,负责科室对内对外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定期接受培训,熟练掌握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和质量监控标准,对本科室病历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8.经过检查后,对病历中存在的缺陷及问题,及时登记、反馈给有关科室和责任人。9.对病历质量检查不合格或病历有重大缺陷的科室和个人,除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处理外,并做为重点监控对象,实行追踪监查。

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各科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医院质量管理工作。

2.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必须以规章制度为准则,把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纳入到医院的各项医疗工作中,全面落实。

3.质量控制管理组织应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和本院医疗工作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监控方案,主要包括医、技、护质量控制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等。

4.全院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的诊疗护理常规和相关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医疗工作,规范医疗行为。

5.根据医疗质量形成的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医疗质量的因素和薄弱环节,采取预防性管理,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医疗过程,实行不间断的质量控制。

6.全院医务人员定期参加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教育培训,提高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7.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办公室监督、检查全面医疗质量管理,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岁末质量进行全程有效监控。定期检测,分析各项医疗质量指标,根据效果评价,针对医疗缺陷,制定整改方案,改进工作。

8.全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必要时形成文件。定期通报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情况,并由质量控制管理办公室按规定上报。

质量与安全管理分析评价制度

1.按照质量管理标准,实事求是地评价各部门、各科室工作质量。

2.质控办根据日常检查、抽查、追踪检查资料,及时分析、评价医院各部门、科室工作质量,有记录。

3.按月收集、登录、汇总各部门、科室的医疗信息报表,并对月度汇总表进行初步评估,对信息报表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向质控办主任报告。

4.质控办主任根据检查记录,月、季度报表,评价各医疗科室工作质量,分析存在的工作质量缺陷、隐患,提出整改建议,形成书面材料。定期向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情况。

5.医疗质量分析评价结果按时上报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

6.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质量检查例会,分析评价医院工作质量。7.对已出现的有争议的医疗问题进行分析和定性。

质量与安全管理检查追踪制度

1.质控办不定期地对医疗工作中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抽查,发现工作质量缺陷、隐患,随时提出。

2.对医院各科室报告的有明显隐患的信息报表,组织现场调查,分析异常原因,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和向各科室反馈。

3.各科室质控员应积极配合质控办组织的医疗科室、医技科室的工作质量检查。4.加强重点科室、重要岗位的质量管理检查。

5.对存在重大质量缺陷、隐患的科室以及工作环节和多次出现的工作缺陷或重大缺陷的个人做为重点监控对象,实行追踪监查,有详细记录。

6.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采取边检查,边整改的办法,以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风险。

7.院长通过行政查房对全院医疗工作质量进行监控。

质量与安全管理反馈督办制度

1.质控办对全院各部门、科室质量达标、制度落实、服务效果等检查情况,每月、每季度进行反馈,重大问题随时反馈。

2.每季度召开质量管理会议,定期评奖,要求各部门科室主任、质控员认真参与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3.重视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评价,定期收集、汇总、分析患者意见,把患者不满意的工作作为重点督察内容。

4.通过质控简报定期向全院公布质量管理检查结果。

5.对存在医疗工作缺陷、隐患的科室及时提出整改措施,追踪监查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执行。

质量与安全管理资料保管制度

1.质控办应设专人负责资料管理工作。

2.收集、整理、保管医院质控办的工作资料,包括:上级部门正式文件,医院工作规划、质控办计划、工作总结、会议记录、医疗信息月报表、季度汇总表、医疗质量信息分析评价报告、调查报告等。

3.各项资料及时分类登记保存,不得随意丢失、涂改,如有遗失情况,应立即设法补齐。4.医疗质量信息和分析评价情况,未经.领导批准,不得擅自对外公布。

5.资料不得随意带出质控办,如因工作需要,须经主任同意,办理借阅手续。对归还的资料必须逐项检查,若发现丢失或由问题,立即调查。

第五篇:质控办岗位职责

质控办岗位职责

1、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质控科的行政管理工作。根据医院工作计划,制定本科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按期总结汇报。

2、建立健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确保运转有效。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实施方案,报请领导批示后,组织实施。

3、督促各职能部室(医疗、护理、院感、药事管理等)制定和完善各相关工作质量目标和考核标准。监督和检查各职能科室考核工作的落实情况。

4、定期组织开展质量考核工作,对各科室医疗文书书写、核心制度落实(危急值管理、不良事件上报、住院超过30天患者管理等)、环节质量控制和科室质量管理等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跟踪验证整改结果,并向主管院长汇报。

5、做好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督办、反馈及落实工作。每月组织召开考核通报会,反馈考核结果,实施奖罚兑现。

6、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促进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工作。定期组织会议手机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认真总结工作中经验、缺陷,及时向院领导反馈相关情况,并向有关部门质量控制结果。

7、定期通报医疗、后勤保障质量管理情况。

8、定期对科室管理人员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9、对住院病历终末质量进行三级质控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反馈相关职能科室。

10、负责本科室人员的考勤、考核及业务培训工作。

11、完善质量控制管理档案,做好医院质量管理资料的登记、整理、归档、保管工作。

12、实现绩效管理,合理拉开分配差距。

13、按时完成直接领导交办的临时性任务。

下载外协管控办法[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协管控办法[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质控办工作总结

    2011年质控办工作总结 本着为加强医院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医院服务水平,我科室对2011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工作 我科室成立于2011年3月,当时......

    监督法共分9章48条

    第十条 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前,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可以组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有关工作进行视察或者专题调查研......

    医院质控办工作总结(定稿)

    工作总结格式及要求表 1 2 3 4 5 篇二:医院质控办工作总结医院质控办工作总结院质控办工作总结 新年伊始,岁律更新,我们满怀豪情的跨入2010年。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极不平......

    医院质控办工作总结

    医院质控办工作总结 院质控办工作总结 新年伊始,岁律更新,我们满怀豪情的跨入2010年。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区委、区政府及区卫生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

    社控办工作总结[5篇材料]

    社控办工作总结我办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的指导带领下,日常工作按要求顺利开展,车改工作日渐完善,车辆管理更加规范。为了有利于今后开展工作,总结成绩找差距,其总结......

    质控办工作职责

    质控办工作职责 一、在院长的领导下的领导下负责全院医疗质控监控工作,其工作受医务部指导。 二、负责全院住院归档、运行病历质控,根据病历质控情况及时总结反馈给临床科室,并......

    质控办日常工作事项

    质控办日常工作事项 1.每周三跟随业务院长到科室查房,同时检查科室的质控情况,抽查部分运行病历,发现个别问题,随时与科主任及质控员反馈,发现是全院性问题则与医务科讨论,将结果......

    2011年质控办工作总结

    2011年质控办工作总结 我院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立至今已有一年多,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顺利推进,逐步深入,从环节质量监控到终末质量控制,质控办的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