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社部劳动关系司主要负责同志 就劳务派遣行政许可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人社部劳动关系司主要负责同志 就劳务派遣行政许可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明确规定,“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为贯彻落实法律要求,规范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下发了《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日前,记者就有关问题专门采访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主要负责同志。
问:制定实施办法的背景是什么?
答:劳务派遣作为劳动合同法规范的一种用工方式,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由于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单位设立的市场准入“门槛”过低,只要求“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没有赋予劳动行政部门有效监管手段,导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增长较快,一些不具备经营能力的劳务派遣单位甚至“皮包”公司进入派遣行业,无力承担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侵害了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针对上述问题,考虑到劳务派遣单位是经营劳动力的特殊用人单位,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借鉴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决定对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实行行政许可,并对取得许可的条件作了具体规定。为切实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行政许可职责,有必要对有关规定进行细化,以增强法律的操作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部制定了实施办法。在起草实施办法过程中,我们多次召开 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有关协会参加的座谈会,同时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以及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全国工商联的意见。4月中旬,将实施办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在对各方面意见进行深入研究并积极吸收合理建议的基础上,6月14日第10次部务会审议通过了该实施办法,决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问:请您介绍一下实施办法的主要内容。
答:依据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实施办法主要从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管辖、申请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条件、行政许可审批程序、监督检查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范。
问: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管辖权是如何划分的?
答:实施办法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对全国的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县级以上地方人社部门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务派遣行政许可。考虑到各地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实施办法没有对地方人社部门的许可管辖分工作出统一规定,而是将其交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定。
问:劳务派遣单位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答:实施办法规定,申请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申请人应当向许可机关提交下列材料: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申请书;营业执照或者《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公司章程以及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或者财务审计报告;经营场所的使用证明以及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办公设施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等清单;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劳务派遣管理制度,包 括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纪律等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文本;拟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样本。
问:在行政许可程序方面,实施办法做了哪些规定?
答:依据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实施办法对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受理审查、受理决定、审查期限、许可决定与告知、变更与延续等各个环节的程序、条件和期限均作出了具体规定。
在受理环节,实施办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规定当场或者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在审查环节,实施办法规定,许可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对于符合条件的劳务派遣单位,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领取《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
在变更环节,实施办法规定,对劳务派遣单位有关事项改变并符合法定条件的,许可机关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依法办理变更手续,并换发新的《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或者在原《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上予以注明。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许可机关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不予变更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在延续环节,实施办法规定,行政许可机关应根据劳务派遣单位的申请,在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 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如何加强劳务派遣监管?
答:加强劳务派遣监督管理是实施办法中的一个亮点。劳务派遣单位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规范劳务派遣不仅要审批劳务派遣单位的经营资质,更重要的是要对其履行劳动法律义务、保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加强监督。为防止行政许可机关可能出现的“以批代管”、“只批不管”等问题,实施办法建立了劳务派遣单位定期报告制度,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许可机关提交上一年度劳务派遣经营情况报告。同时,规定许可机关应当对劳务派遣单位提交的报告进行核验,依法对劳务派遣单位进行监督,并将核验结果和监督情况载入企业信用记录。
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如何保障依法实施行政许可? 答:为依法规范行政许可机关的行为,防止可能出现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等问题,实施办法规定,实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应遵循权责统一、公开公正、优质高效的原则。权责统一,就是要做到“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行政许可机关是日常监管的责任人,要负责到底。公开公正,就是要做到许可条件、许可程序、许可结果等公开,公正地对待所有申请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优质高效,就是要以服务对象为本,为申请行政许可的单位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按时限办结相关手续,让申请行政许可的单位满意。同时,实施办法还明确了行政许可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规定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以及在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 检查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问:哪些情形下,行政许可机关可以撤销劳务派遣行政许可? 答:实施办法规定了三种情形和一个兜底条款,即:许可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给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发放《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的;超越法定职权发放《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的;违反法定程序发放《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的;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只要符合以上情形之一的,行政许可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可以撤销劳务派遣行政许可。
问:哪些情形下,行政许可机关应当办理劳务派遣行政许可注销手续?
答:实施办法规定了三种情形和一个兜底条款,即:《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劳务派遣单位未申请延续的,或者延续申请未被批准的;劳务派遣单位依法终止的;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或者《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依法被吊销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只要符合以上情形之一的,行政许可机关应当依法办理劳务派遣行政许可注销手续。
问:哪些情形下,行政许可机关可以吊销劳务派遣行政许可? 答:实施办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并吊销其《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问:无证经营、违法取得以及非法使用许可证的劳务派遣单位应负哪些法律责任?
答:实施办法规定,对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或个人,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涂改、倒卖、出租、出借《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的,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交虚假材料取得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问:实施办法施行前已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能否继续经营? 答:按照实施办法规定,从2013年7月1日起,本办法施行前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取得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后,方可经营新的劳务派遣业务。但是,2013年6月30日前已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可以继续履行至期限届满。其中,在2012年12月28日至2013年6月30日之间订立的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2013年7月1日后应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执行。
问:你们将从哪些方面做好实施办法的贯彻工作?
答:为贯彻落实实施办法,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我部日前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的通知》,重点指导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实施办法的宣传和培训 工作。二是严格按照实施办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的服务和监管。三是认真梳理分析实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积极研究做好应对工作,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切实维护就业和劳动关系稳定。此外,我们将抓紧出台《劳务派遣规定》,进一步增强法律规定的操作性,更好地促进劳务派遣规范发展。
第二篇:社部劳动关系司主要负责同志就劳务派遣行政许可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社部劳动关系司主要负责同志就劳务派遣行政许可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人社部
2013-6-21 10:39:00 点击 156
我要评论(0)关键字: 负责
劳动关系
劳务派遣
同志
问题
行政
许可
有关
主要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明确规定,“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为贯彻落实法律要求,规范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下发了《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日前,记者就有关问题专门采访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主要负责同志。
问:制定实施办法的背景是什么?
答:劳务派遣作为劳动合同法规范的一种用工方式,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由于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单位设立的市场准入“门槛”过低,只要求“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没有赋予劳动行政部门有效监管手段,导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增长较快,一些不具备经营能力的劳务派遣单位甚至“皮包”公司进入派遣行业,无力承担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侵害了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针对上述问题,考虑到劳务派遣单位是经营劳动力的特殊用人单位,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借鉴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决定对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实行行政许可,并对取得许可的条件作了具体规定。为切实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行政许可职责,有必要对有关规定进行细化,以增强法律的操作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部制定了实施办法。在起草实施办法过程中,我们多次召开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有关协会参加的座谈会,同时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以及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全国工商联的意见。4月中旬,将实施办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在对各方面意见进行深入研究并积极吸收合理建议的基础上,6月14日第10次部务会审议通过了该实施办法,决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问:请您介绍一下实施办法的主要内容。
答:依据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实施办法主要从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管辖、申请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条件、行政许可审批程序、监督检查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范。
问: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管辖权是如何划分的?问:劳务派遣单位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答:实施办法规定,申请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申请人应当向许可机关提交下列材料: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申请书;营业执照或者《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公司章程以及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或者财务审计报告;经营场所的使用证明以及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办公设施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等清单;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劳务派遣管理制度,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纪律等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文本;拟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样本。
问:在行政许可程序方面,实施办法做了哪些规定? 答:依据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实施办法对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受理审查、受理决定、审查期限、许可决定与告知、变更与延续等各个环节的程序、条件和期限均作出了具体规定。
在受理环节,实施办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规定当场或者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在审查环节,实施办法规定,许可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对于符合条件的劳务派遣单位,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领取《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
在变更环节,实施办法规定,对劳务派遣单位有关事项改变并符合法定条件的,许可机关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依法办理变更手续,并换发新的《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或者在原《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上予以注明。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许可机关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不予变更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在延续环节,实施办法规定,行政许可机关应根据劳务派遣单位的申请,在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如何加强劳务派遣监管?
答:加强劳务派遣监督管理是实施办法中的一个亮点。劳务派遣单位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规范劳务派遣不仅要审批劳务派遣单位的经营资质,更重要的是要对其履行劳动法律义务、保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加强监督。为防止行政许可机关可能出现的“以批代管”、“只批不管”等问题,实施办法建立了劳务派遣单位定期报告制度,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许可机关提交上一劳务派遣经营情况报告。同时,规定许可机关应当对劳务派遣单位提交的报告进行核验,依法对劳务派遣单位进行监督,并将核验结果和监督情况载入企业信用记录。
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如何保障依法实施行政许可?
答:为依法规范行政许可机关的行为,防止可能出现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等问题,实施办法规定,实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应遵循权责统一、公开公正、优质高效的原则。权责统一,就是要做到“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行政许可机关是日常监管的责任人,要负责到底。公开公正,就是要做到许可条件、许可程序、许可结果等公开,公正地对待所有申请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优质高效,就是要以服务对象为本,为申请行政许可的单位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按时限办结相关手续,让申请行政许可的单位满意。同时,实施办法还明确了行政许可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规定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以及在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问:哪些情形下,行政许可机关可以撤销劳务派遣行政许可?
答:实施办法规定了三种情形和一个兜底条款,即:许可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给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发放《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的;超越法定职权发放《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的;违反法定程序发放《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的;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只要符合以上情形之一的,行政许可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可以撤销劳务派遣行政许可。问:哪些情形下,行政许可机关应当办理劳务派遣行政许可注销手续?
答:实施办法规定了三种情形和一个兜底条款,即:《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劳务派遣单位未申请延续的,或者延续申请未被批准的;劳务派遣单位依法终止的;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或者《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依法被吊销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只要符合以上情形之一的,行政许可机关应当依法办理劳务派遣行政许可注销手续。
问:哪些情形下,行政许可机关可以吊销劳务派遣行政许可?
答:实施办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并吊销其《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
问:无证经营、违法取得以及非法使用许可证的劳务派遣单位应负哪些法律责任?
答:实施办法规定,对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或个人,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涂改、倒卖、出租、出借《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的,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交虚假材料取得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问:实施办法施行前已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能否继续经营?
答:按照实施办法规定,从2013年7月1日起,本办法施行前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取得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后,方可经营新的劳务派遣业务。但是,2013年6月30日前已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可以继续履行至期限届满。其中,在2012年12月28日至2013年6月30日之间订立的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2013年7月1日后应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执行。
问:你们将从哪些方面做好实施办法的贯彻工作?
答:为贯彻落实实施办法,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我部日前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的通知》,重点指导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实施办法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二是严格按照实施办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的服务和监管。三是认真梳理分析实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积极研究做好应对工作,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切实维护就业和劳动关系稳定。此外,我们将抓紧出台《劳务派遣规定》,进一步增强法律规定的操作性,更好地促进劳务派遣规范发展。
第三篇:人社部就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等问题答问
人社部就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等问题答问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等问题答问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明确规定,“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为贯彻落实法律要求,规范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下发了《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日前,记者就有关问题专门采访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主要负责同志。
问:制定实施办法的背景是什么?
答:劳务派遣作为劳动合同法规范的一种用工方式,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由于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单位设立的市场准入“门槛”过低,只要求“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没有赋予劳动行政部门有效监管手段,导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增长较快,一些不具备经营能力的劳务派遣单位甚至“皮包”公司进入派遣行业,无力承担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侵害了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针对上述问题,考虑到劳务派遣单位是经营劳动力的特殊用人单位,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借鉴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决定对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实行行政许可,并对取得许可的条件作了具体规定。为切实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行政许可职责,有必要对有关规定进行细化,以增强法律的操作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部制定了实施办法。在起草实施办法过程中,我们多次召开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有关协会参加的座谈会,同时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以及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全国工商联的意见。4月中旬,将实施办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在对各方面意见进行深入研究并积极吸收合理建议的基础上,6月14日第10次部务会审议通过了该实施办法,决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问:请您介绍一下实施办法的主要内容。
答:依据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实施办法主要从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管辖、申请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条件、行政许可审批程序、监督检查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范。
问: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管辖权是如何划分的?
答:实施办法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对全国的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县级以上地方人社部门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务派遣行政许可。考虑到各地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实施办法没有对地方人社部门的许可管辖分工作出统一规定,而是将其交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定。
问:劳务派遣单位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答:实施办法规定,申请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申请人应当向许可机关提交下列材料: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申请书;营业执照或者《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公司章程以及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或者财务审计报告;经营场所的使用证明以及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办公设施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等清单;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劳务派遣管理制度,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纪律等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文本;拟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样本。
问:在行政许可程序方面,实施办法做了哪些规定?
答:依据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实施办法对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受理审查、受理决定、审查期限、许可决定与告知、变更与延续等各个环节的程序、条件和期限均作出了具体规定。
在受理环节,实施办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规定当场或者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在审查环节,实施办法规定,许可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对于符合条件的劳务派遣单位,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领取《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
在变更环节,实施办法规定,对劳务派遣单位有关事项改变并符合法定条件的,许可机关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依法办理变更手续,并换发新的《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或者在原《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上予以注明。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许可机关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不予变更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在延续环节,实施办法规定,行政许可机关应根据劳务派遣单位的申请,在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如何加强劳务派遣监管?
答:加强劳务派遣监督管理是实施办法中的一个亮点。劳务派遣单位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规范劳务派遣不仅要审批劳务派遣单位的经营资质,更重要的是要对其履行劳动法律义务、保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加强监督。为防止行政许可机关可能出现的“以批代管”、“只批不管”等问题,实施办法建立了劳务派遣单位定期报告制度,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许可机关提交上一劳务派遣经营情况报告。同时,规定许可机关应当对劳务派遣单位提交的报告进行核验,依法对劳务派遣单位进行监督,并将核验结果和监督情况载入企业信用记录。
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如何保障依法实施行政许可?
答:为依法规范行政许可机关的行为,防止可能出现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等问题,实施办法规定,实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应遵循权责统一、公开公正、优质高效的原则。权责统一,就是要做到“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行政许可机关是日常监管的责任人,要负责到底。公开公正,就是要做到许可条件、许可程序、许可结果等公开,公正地对待所有申请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优质高效,就是要以服务对象为本,为申请行政许可的单位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按时限办结相关手续,让申请行政许可的单位满意。同时,实施办法还明确了行政许可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规定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以及在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问:哪些情形下,行政许可机关可以撤销劳务派遣行政许可?
答:实施办法规定了三种情形和一个兜底条款,即:许可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给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发放《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的;超越法定职权发放《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的;违反法定程序发放《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的;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只要符合以上情形之一的,行政许可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可以撤销劳务派遣行政许可。
问:哪些情形下,行政许可机关应当办理劳务派遣行政许可注销手续?
答:实施办法规定了三种情形和一个兜底条款,即:《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劳务派遣单位未申请延续的,或者延续申请未被批准的;劳务派遣单位依法终止的;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或者《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依法被吊销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只要符合以上情形之一的,行政许可机关应当依法办理劳务派遣行政许可注销手续。
问:哪些情形下,行政许可机关可以吊销劳务派遣行政许可?
答:实施办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并吊销其《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
问:无证经营、违法取得以及非法使用许可证的劳务派遣单位应负哪些法律责任?
答:实施办法规定,对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或个人,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涂改、倒卖、出租、出借《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的,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交虚假材料取得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问:实施办法施行前已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能否继续经营?
答:按照实施办法规定,从2013年7月1日起,本办法施行前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取得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后,方可经营新的劳务派遣业务。但是,2013年6月30日前已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可以继续履行至期限届满。其中,在2012年12月28日至2013年6月30日之间订立的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2013年7月1日后应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执行。
问:你们将从哪些方面做好实施办法的贯彻工作?
答:为贯彻落实实施办法,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我部日前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的通知》,重点指导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实施办法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二是严格按照实施办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的服务和监管。三是认真梳理分析实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积极研究做好应对工作,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切实维护就业和劳动关系稳定。此外,我们将抓紧出台《劳务派遣规定》,进一步增强法律规定的操作性,更好地促进劳务派遣规范发展。
第四篇:人社部负责人就国务院批转促进就业规划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明确行动纲领 促进履行职责
——人社部负责人就国务院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有
关问题答记者问
(2012年2月10日)
问:就业是改善民生的大事。请您介绍一下国务院批转《规划》的意义。
答: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是每一个劳动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其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实施促进就业专项规划,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全局作出的重要决策,是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要支撑,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个《规划》也是首部由国务院批转的促进就业专项规划。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就业工作成功克服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取得了显著成效,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就业总量压力将继续加大,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任务更加繁重。促进就业专项规划在总结“十二五”就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十二五”就业形势,明确了“十二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未来就业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做好“十二五”时期就业工作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促进就业职责的重要依据。我们将按照《规划》部署,全力以赴抓好落实。问:请问《规划》有哪些特点?
答:《规划》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结合”上:一是促进就业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紧密结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推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和鼓励创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使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又以扩大就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二是解决现实就业问题与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相结合。《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注重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就业领域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同时又注重与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长远目标相衔接,提出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并着力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完成这一阶段性目标,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重要基础。三是扩大就业规模与提高就业质量相结合。《规划》坚持扩大就业与稳定就业并重,在广开就业门路的同时注重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就业环境,通过统筹城乡、群体就业促进就业公平和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通过预防和调控失业降低失业风险、增强就业稳定性,通过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关系、收入分配、监察执法、争议调处等体制机制加强就业保障,推动实现促进就业发展与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统一、扩大就业规模与提升就业质量的统一。
问: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在指导思想上,《规划》强调要紧密结合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切实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以此谋划未来5年就业事业的发展。在基本原则上,《规划》确定了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促进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促进相结合、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劳动者权益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推进就业工作发展。在发展目标上,综合考虑未来就业发展趋势和条件,《规划》围绕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有效控制失业,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就业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市场,保障劳动者权益6个方面,提出了多项具体量化指标,主要有:城镇新增就
业4500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6800万人等。其中,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等重点指标完成情况将纳入政府综合考核体系。
问:请问《规划》提出的“十二五”时期促进就业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是哪些?
答:《规划》提出了8项促进就业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一是提高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着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二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保障、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对外贸易等政策,以及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的扶持政策,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三是统筹做好城乡、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城乡和区域就业统筹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其他青年群体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安置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等各类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四是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健全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快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五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快形成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六是加强失业预防
和调控。建立失业统计制度和失业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失业预防和调控机制,努力降低失业风险。七是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八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体制建设,健全违法行为预防预警和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依法、公正、及时解决争议。同时,《规划》还以专栏的形式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计划、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行动计划、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计划等若干工作计划,提出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公共就业综合服务等重大工程,着力推进重点和关键领域的工作。问:请问人社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积极创造条件,以保证贯彻落实《规划》并做好就业工作?
答: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把贯彻落实《规划》、做好就业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抓紧抓好。一是切实加强《规划》落实的组织领导。一方面抓紧在全国人社系统动员部署,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任务分工、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争取社会各方支持形成实施《规划》的合力,共同做好就业工作。二是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把《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逐级逐项分解到地区、落实到部门、具体到岗位,层层抓好落实;建立健全监测评估、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调度和督查,研究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进展。三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支持《规划》重大工程实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公共就业综合服务能力,夯实工作基础,为落实《规划》提供有力保障。四是加强学习培训和舆论宣传,通过深入学习使系统干部职工全面、深刻地理解《规划》精神,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结合各类就业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使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深入人心,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第五篇:人社部就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答记者问
人社部就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答记者问
[人民网]:今天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主题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出席记者会接受媒体采访。敬请关注!
[08:50]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副主任吴高盛]: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记者会现在开始。本场记者会的主题是“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我们很高兴地请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先生、副部长胡晓义先生。今天采访时间是一个小时左右。会议不提供英文翻译,请大家用汉语提问。如果用英文提问的,我们有翻译问题的译员。每位记者提问时请先报出自家媒体,原则上只提一个问题。先请尹部长讲几句。
[09:01]
[尹蔚民]: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和我的同事胡晓义副部长非常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见面,共同就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一些问题进行交流。今天又是一个好日子,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在这个地方,我也向在座的女记者、女工作人员,以及电视机前的女同胞,致以三八妇女节的敬意,向你们表示祝贺!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09:03]
[主持人吴高盛]:今天是三八妇女节,第一个问题就给女记者吧。
[09:03]
[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我有个问题想问尹部长,春节后,许多地方出现了“招工难”和“用工荒”的现象,请尹部长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进一步采取的应对措施,另外请判断一下今年的就业形势。
[09:04]
[尹蔚民]:谢谢你的提问,招工难是当前就业领域结构性矛盾的一种反映。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我国就业问题的基本格局仍然是供大于求,就业总量的压力还是第一位的。与此同时,在部分地区、部分企业、部分行业,也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招工难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但是有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岗位缺口比较大的还是一线普通的操作工。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既有季节性的因素,也有其他一些因素,我想主要有这样几点:
[09:06]
[尹蔚民]:第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量增加。第二,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在增加,吸引相当多的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第三,随着这几年我们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人数确实在逐渐减少。第四,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预期在不断提高。
[09:10]
[尹蔚民]:为了缓解招工难的问题,我们比较早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前不久我们下发了一个通知,提出了六项具体要求。从目前的情况看,招工难的问题已经得到了缓解。我们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现在的招工难的情况和去年同期相比,情况好于预期。下一步我们准备采取这样几个措施来缓解招工难的问题:一是加强信息的引导,及时掌握劳动力供求变化信息,而且特别强调要加强输入地和输出地的直接对接。二是要加强职业培训。前不久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电视电话会议,对这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要求。三是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改进用工环境,特别是在薪酬待遇、劳动条件、劳动合同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加大措施。我想,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招工难的问题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改进。
[09:13]
[尹蔚民]:从当前整个的就业形势来看,还是供大于求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结构性的矛盾也比较突出。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就业的形势越来越复杂。从今年城镇的就业情况来看,大概需要安排的城镇劳动力有两千四百万左右,其中青年学生(也就是高校毕业生、技校的学生、初中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加起来近一千四百万人,所以应该讲就业压力是比较大的。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继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大约 在八百万人左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进一步把就业政策和产业政策相结合,扩大就业的岗位,加大就业的公共服务,加强创业的引导。我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整个就业形势一定会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也就是保持基本的稳定。谢谢。
[09:18]
[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记者]:最近媒体报道称,今年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就是建议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请问尹部长,政府在这方面有什么打算和具体的安排?谢谢。
[09:19]
[尹蔚民]:我们已经了解到,今年政协的一号提案是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所以我们非常感谢民主党派、社会各界对社会保障工作的关注,这也表明社会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记者朋友们可能已经注意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讲到“十一五”社会保障取得的成就时,用了“突破性进展”这样五个字,“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想至少可以有这样几点:第一,社会保险法正式颁布出台,这在社会保障领域是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第二,建立了新农保制度,这在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上是有实质意义的一步。第三,居民医保、新农合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加上城镇职工的医保,在医保方面已经做到了制度的全覆盖。第四,出台了养老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了农民工到年底集中退保的问题。第五,实现了基础养老金的省级统筹,在更大的范围内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实现资金的调剂。当然我们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进展,包括解决历史遗留的突出问题,也包括我们在事业单位已经开始养老保险的试点。所以从“十一五”社会保障的角度讲,确实有很大的进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当然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毕竟还比较短,在公平性、流动性和持续性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09:19]
[尹蔚民]: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加快推进。一是在推进的方针上,首先解决制度从无到有的问题,这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保三项制度,可以做到在养老保险制度上的全覆盖。二是在覆盖人群上要由少到多,虽然我们制度全覆盖了,但是人群还没有全覆盖,特别是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以及一些历史遗留的突出问题,我们要着力解决。三是要解决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由低到高的问题,包括养老的待遇,也包括医保的待遇。我想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社会保障体系在“十二五”期间一定会有一个更好更快的发展。谢谢。
[09:24]
[新京报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国家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请教胡晓义副部长,社会保险法对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养老保险采取了授权国务院规定的做法。我们了解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在起草一个公职人员的养老保险的草案,请问是不是在制定这样一个草案,对于国家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着力要解决的是什么样的问题,怎么样能够缩小和职工的养老保险待遇之间的差距?谢谢。
[09:24]
[胡晓义]:我回答你的这个问题。对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特别是城镇各类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党中央、国务院早就作出部署。当然,配合着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最早启动实施的是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之从单位的自我保障变成社会统筹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对于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党的十七大已经作出了部署,就是要求促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按照这样的部署,在深化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就是刚才尹部长指出的,比如提高统筹层次,比如解决转移接续的问题,比如提高养老金的待遇等等,也开始安排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同时,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进行有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既研究了很多国内的实际情况,也参考借鉴了国际上的很多做法和经验。应该说,去年10月颁布的社会保险法第10条当中关于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由国务院另行规定,这也是多年研究的成果。我们正在按照法律的授权和国务院的规定,加强和加快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使各个群体都能够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谢谢。
[09:25]
[深圳卫视记者]:有问题想请问一下尹部长,全国“两会”召开的前一天深圳市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到了1320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的首位。这次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提出要完善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请问尹部长,人保部将会如何完善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在目前物价飞涨,社会成本和企业生产成本也不断上涨的今天如何保证企业职工的工资能够正常持续的增长?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留意到,现在很多毕业生择业的时候都会遇到两难的困惑,在大城市机会多,但是高房价、高成本,要过上轻松的生活可以说是遥遥无期;小城市成本小,机会也少。请问您作为人保部的部长,您有什么好主意?谢谢。
[09:27]
[尹蔚民]:实际上你这是两个问题。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问题,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明确提出,我们要在“十二五”期间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去年全国有30个省市自治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增幅大约在24%,应该说是比较高的。当然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金融危机以来,我们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有两年的时间没有调,所以去年的增幅比较高。进入今年以来,目前有六个省再次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据我们了解,今年还会有相当多的省区市要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于提高劳动者的报酬,特别是企业一线工人的工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将根据经济的发展、物价的上涨情况、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情况,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当然这是一个方面。
[09:30]
[尹蔚民]:另一方面,我们将加快建立正常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这里面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集体协商制度,通过集体协商确定职工工资的水平,确定职工工资增长的幅度。作为政府的主管部门,我们要加强在这方面的工作,使广大职工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09:32]
[尹蔚民]:第二个问题,关于你讲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在大城市工作比较难找,生活成本也比较高;到中小城市或者基层,工作比较好找,但是相应的薪酬待遇也比较低一点。从总体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还是比较好的,近几年的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也就是说每年毕业生离开高校时就业率在70%-75%之间,年底就业率基本上能够达到90%以上。今年高校毕业生有660万人,所以总量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09:37]
[尹蔚民]:在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方面,我们非常希望高校毕业生能够到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就业,因为那些地方需要人才,有大量的工作岗位,有大量的创业机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的矛盾,也就是说部分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和岗位不相匹配。下一步,我们仍然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放在整个就业工作的首位,我想主要有这样几个措施:第一,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努力扩大和挖掘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比如说服务外包企业,去年我们国家就新增了37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容纳了70多万人就业。70多万人里近50万人是高校毕业生。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措施。第二,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当然我们会采取一系列的相关扶植政策。比如说现在有4个国家项目:“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岗”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计划,这四个国家大学生下基层项目计划,每年大约能够吸纳20万人左右。当然,这只是示范性的、引领性的。我们还是希望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能够走这条道路。因为基层需要人才,而且我们也特别强调,大学生到基层去,经过一段时间实践锻炼、磨炼、经验的积累,逐步再把这些人才向其他岗位再进行输送。第三,鼓励、引导大学生创业。从目前大学生创业比例来看,还是非常低,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前不久几个部门又刚发了一个文件,就是在大学生创业的税收、费用、场地、创业辅导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第四,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能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更高效率的服务。谢谢。
[09:44]
[工人日报记者]:请教尹部长关于劳务派遣的问题,《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务派遣一般是在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上实施,现下许多企业甚至包括大型国企都在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一些代表委员提出这是企业为了规避用工风险,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请问您如何看待劳务派遣被滥用的问题?有人担心在未来几年用 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关系的基本用工制度会不会被劳务派遣所替代,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另外劳务派遣用工目前的总量以及所占职工总数的比例有没有最新统计数据?谢谢。
[09:50]
[尹蔚民]:劳务派遣,应该讲也是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它的最大好处是灵活用工和促进就业。当然从现在劳务派遣用工的情况来看,也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和劳务派遣用工不规范的问题。对此,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劳务派遣用工都有明确的规定。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制定劳务派遣办法,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的行为,就是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使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第二,进一步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对劳务派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地加以纠正和解决。第三,深入研究劳务派遣当中存在的问题,怎么能够从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出发,形成既有利于企业用工,有利于促进就业,也有利于维护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的这样一种比较规范的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就是从长远机制上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刚才你讲的数量问题,劳务派遣用工主要还是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比较多。但是整个的比例是非常小的。谢谢。
[09:53]
[中国县域经济报和中国经济网记者]:我们知道,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又一大惠农政策,这项工作是从2009年开始试点的。请问,两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另外我注意到三天前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请问为实现这一目标,人保部将采取哪些措施呢?谢谢。
[09:54]
[尹蔚民]:这个问题请胡晓义副部长来回答。
[09:54]
[胡晓义]:建立新农保制度,确实是我们国家社会保障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中国农村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就是把老年农民也纳入到养老保险的范围里面来。从2009年国务院部署开展第一批试点之后,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但是已经有了快速的推进。现在全国第一批试点和去年部署的第二批试点,已经有838个县开展了养老保险试点。同时,还有一批县市虽然没有列入到国家的试点计划里来,但是地方政府出资自行开展了试点,这样加起来,进行新农保试点的地区已经参保了1.43亿农民,其中有4000多万老年农民已经领到了由政府发给的每月最少55块钱的基础养老金。这样一个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农村几千年来仅仅靠养儿防老、家庭养老的模式,所以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各地要求加快试点的呼声也很高,国务院已经作出决定,今年把新农保的试点扩大到40%的地区,我们部正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进行试点的有关准备工作。
[10:01]
[胡晓义]:一是确定试点的主要方向,就是试点的地区,我们建议向或者继续向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陆地边境线、革命老区这样一些农村地区倾斜,使他们更早地能够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成果,能够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来。二是进行系统培训,有了好的政策,要把它落实到每一个农民群众的身上,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要建立起有效的、基层的运行网络。三是要加大宣传工作。社会保障对农民来讲还是一件新事,所以要加大宣传。一方面要对已经超过60岁的老年人,确保他的基础养老金的支付,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政策的引导和宣传,动员、组织、引导更多的中青年农民从现在起就参保交费,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增加更多的资金积累。最后,我们要完善工作制度、严肃纪律,确保无论是政府投入的还是农民群众自己交的养老保险基金绝对安全,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农民群众的身上。谢谢。
[10:01]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请问尹部长,目前各地针对购房都出台了限购令,北京的限购令规定买房必须有五年的社保记录,请问这个政策对北京的就业形势会有什么影响?谢谢。
[10:02]
[尹蔚民]:请胡晓义副部长回答这个问题。
[10:03]
[胡晓义]:你这个问题的角度,我确实觉得很新颖,就是限购令和五年社保缴费的要求对北京的就业形势有什么影响。我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不一定回答准确。我想,在住房市场上需要有一定的调控措施,这是大家都能够理解的,社保缴费的年限作为一项限制措施,我认为也可以得到大家的理解。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前些日子曾经出现过一些情况,有些可以认定为无良中介,号称可以代办补缴社保来获得购房资格,这个问题北京市的官方已经作出了澄清,制度是严密的,没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了一定严肃查处。至于你说对就业有什么影响,现在我们还没有从北京市的渠道得到对就业有明显影响的信息。我理解北京的就业市场仍然是高度开放、高度活跃的市场,全国各地的劳动者都有可能到北京来寻找工作岗位。限购令只是说在购房上有一定的限制,对于租房、对于其他方面没有过多的限制。所以我个人认为,对北京市的就业形势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我自己的看法。如果我们从北京市得到了这方面的信息,我们会跟媒体进行交流。谢谢。
[10:06]
[江苏南京晨报记者]:现在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一是在江苏苏北一些欠发达的县市已经出现了因为新增的就业人员不足,社保基金有较大的缺口。我已经开始在担心,等到二十年以后,我退休的时候,社保基金总量够不够,我能不能领到养老金,能不能领到退休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他们的社保缺口怎么来弥补,像我的担心,怎么样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前两年很冷的时候,包括在南京也有出现农民工露宿街头,冻死在马路上。人保部前两年也讲过,将会建造一部分的打工楼,来解决寻找工作的农民工暂时安身问题,但是这两年没有这个说法,想问一下打工楼有没有在计划中?谢谢。
[10:07]
[尹蔚民]:你也是问了两个问题,头一个问题涉及到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实行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个人账户实行积累制。从目前的情况看,养老基金的支付,是不存在问题的。去年统计数据,我们收上来的养老保险基金大约是在13000亿左右,支出的养老保险基金大约是近1万亿左右,当期的结余有3000亿,累计的结余有15000多亿。但是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好在什么地方呢?一是现在统筹层次还比较低,不同的统筹地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提高统筹层次。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当中,已经明确提出,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这样就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的调剂,有利于化解风险。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我们国家现在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阶段,大家都知道,去年底我们老龄人口1.7个亿,占总人口的12.8%,而且增长速度比较快。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制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早就决定设立全国社保基金,而且全国社保基金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的,到去年底社保基金已经有七千多亿。另外一方面,随着个人账户包括新农保的个人账户的逐步做实,我们还要研究投资的办法,使老百姓的养命钱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增值,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巨大的冲击。我想,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10:16]
[尹蔚民]:第二个问题,关于农民工的住房保障问题,你实际上讲的是农民工的公寓问题,和刚才那位女记者的提问应该说差不多。现在住房制度改革中已经非常明确,政府的责任在于保障性住房,也就是廉租房和公租房,而且建设部门已经有这样的政策规定,就是在政府盖的廉租房当中,要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很多城市现在已经在这样做。当然,这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和农民工现在遇到的其他方面的一些实际问题包括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住房、文化、薪酬等问题一样,有关部门都在进行认真的研究,相信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都会循序渐进地、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10:21]
[齐鲁晚报记者]:尹部长您好,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十一五”规划中有几个目标没有完成,其中就是服务业就业比重,请问这个目标没有完成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还有哪些困难,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谢谢。
[10:22]
[尹蔚民]:在“十一五”约束性指标当中,其中有两项没有完成,一项就是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总理在政府报告当 中非常坦诚地把这个问题讲出来了。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服务业的比重本身还比较低,特别是跟发达国家来比还比较低,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一般要占到70-80%。第二方面,由于比重比较低,所以在服务业的就业比重也相应比较低。在“十一五”期间,这个问题确实是没有完成预定的目标要求,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服务业的发展问题。随着我们工业化、城镇化快速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我想在这方面会有一个明显的改进。当然这几个指标政府工作报告上都已经讲了,包括城镇化的比例要提高四个点。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我们的服务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特别是我们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一个要点也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而服务业恰恰是容纳就业最好的、最多的、最大的行业。所以我相信,在“十二五”期间,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在服务业当中会容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谢谢。
[10:22]
[香港明报记者]:刚才提到了最低工资的问题,随着最低工资的逐年提高,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也面临着劳动力成本的压力,据我所知,很多在珠三角开设工厂的一些中小企业,比如一些港商他们都有这方面的压力,甚至面临着要关闭的危险。想问一下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会不会通过减税等等政策给这些中小企业一个发展空间呢?谢谢。
[10:23]
[尹蔚民]:你讲的这是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用工成本的增加是当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比较大的压力,这是我们政府部门在把握这类问题时的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刚才我们讲到了,一线职工的工资确实偏低,应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逐步地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职工工资的提高带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使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贸易加工企业感到压力比较大,因为这类企业平均利润率都不是太高,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能力有限。当然不仅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还包括原材料价格的上升等等,企业面临的压力比较大。所以我们会稳慎地把握,按照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的那句话,就是劳动者报酬的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一致。也就是说,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来提高劳动者的报酬。而且刚才我也讲到,这种提高可以采取集体协商的方式,大家达成一个共识。当然,这种劳动成本的提升,对经济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适度转移,也会产生一种倒逼机制,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谢谢。
[10:26]
[中国社会保障记者]:请问胡部长一个老工伤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制度。但是有些企业已经经营非常困难,甚至有的已经不存在了。这些老工伤人员的生活相对比较困难的,人社部将如何解决好这部分人的工伤保障问题。谢谢。
[10:31]
[胡晓义]:老工伤人员这个群体我们是这样界定的,就是已经受到工伤的伤害,但是还没有纳入到工伤保险的统筹范围里来,而是由各个企业自行管理解决待遇的一批人员,这个群体在老国有企业特别是过去一些矿山、建筑企业当中比较集中。老工伤问题是一个经济体制转轨、企业改革涉及群体规模比较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国务院作出决策全面解决这个问题。据我们初步调查,现在工伤保险制度已经覆盖了1.62亿职工,老工伤人员这个群体还有300多万人,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其中国有企业当中有伤残等级的,特别是1-6级工伤人员加上工亡职工的家属。这样一个群体特别是伤残和工亡职工的遗属是最需要帮助的,因为他们日常的医疗费和抚恤费用都是比较高的。国务院决定把所有的老工伤人员都纳入到这个范围里面来,但是首先解决这130万人的问题,在今年4月底,也就是说下个月底,要将其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的统筹管理。在今年年底之前,要把其他的老工伤人员也都纳入到工伤保险统筹管理。正像你讲到的,老工伤人员所在的企业,有一部分已经破产了,有一部分虽然没有破产,但是经营困难,很难再拿出钱来,所以在国务院决策中是多渠道筹资,首先存续企业应提供一部分资金支持,如果资金不足的话,目前工伤保险基金有一定的结余,用工伤保险基金结余再承担一部分,地方政府还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角度再提供一部分财政支持。此外,中央财政对于老工伤人员特别集中的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城市等,给予有重点的资金支持,这个预算已做了安排,而且已全部拨付到各省。通过这样几条渠道,再加上过去我们工伤保险工作的经验,我相信这样一个涉及几百万人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可以得到较好地解决的。谢谢。
[10:38]
[香港大公报记者]:尹部长,社保资金有一个保值增值的问题,现在有一些社保资金进入保障房领域,我们知道保障房投资和利润会比较低,想问一下,咱们这方面有没有什么限制和措施?另外,关于工资增长机制,很多人反映工资多少年都不变化,很多老百姓反映,这个工资增长受益人群是不是主要集中在公务员这个群体,因为他有一些机制来保障,其他人群的工资收入情况怎么样?现在收入分配差距还是在拉大,请问咱社保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措施?
[10:41]
[尹蔚民]:你也是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问题。可能你的信息不大准确。现在社保基金的投资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进行投资运营,地方各个省市只是做实个人账户,中央补助的资金也是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在运营方面有一系列的严格规定。你讲的进入保障房建设的资金可能是住房公积金那一块,那不是社会保险基金。
[10:42]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我有个问题问尹部长,我们一直在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现在村办产业特别是农业生产一线也特别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是大学毕业生因为一些实际原因可能并不是很愿意到农村一线去工作,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会不会继续考虑在政策上的加大扶持力度,从而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改变?谢谢。
[10:44]
[尹蔚民]:我刚才实际上已经讲到,我们一直在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为什么呢?就是基层需要人才,基层有广阔的舞台。既然是政府鼓励和引导,就会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刚才我也讲到,大学生如果到农村去创办企业,在税收、小额担保贷款、场地费用、创业的培训、指导等方面,都有一系列优惠的政策。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去工作,也会有相应的一些优惠政策。我们还是特别希望能够看到广大的高校毕业生能够根据祖国的需要,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到艰苦边远地区去大显身手,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谢谢。
[10:47]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有一个问题请教尹部长,刚才您提到劳动者报酬的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相一致的。但是我们看到“十二五”报告里还有另一个数字,就是居民收入增长要在7%以上的年均水平,这两个数字之间如果出现矛盾的话,我们如何进行平衡,以哪个指标为主?另外您刚才提到劳动工资的增长在最高的年份大概达到了百分之十几,但是在过去的十几年,我们的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的数据可能只有3-5%左右,这两个数据之间的差距在哪里?您能不能给解释一下。谢谢。
[10:52]
[尹蔚民]:这实际上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居民收入占GDP的增长幅度,一个是劳动报酬提高跟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第一个是一个大的测算概念,就是每年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居民收入是多少,增幅是多少。第二个是单指在一个企业里面,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企业职工工资的提高,应该是同步,它不是全社会的大概念。再一个,最低工资标准都是由各省市来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实际内涵是要求各类企业职工的工资,不能低于这个最低工资标准,但是并不是说要以最低的工资标准作为职工的基本工资。我们一直在引导企业不能违反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同时也希望企业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地提高职工的工资,取得一种双赢的局面。刚才你问的这个问题,几个概念不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是这几个数据是非常清晰的,就是“十二五”期间,我们居民收入的年增长水平要在7%以上,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我们会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把这些工作都落到实处。谢谢。
[10:55]
[主持人吴高盛]:本场采访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尹部长,谢谢胡副部长,也谢谢各位记者。今天下午有一场记者招待会,两点半,请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接受记者的采访,也欢迎大家参加。
[10:55]
[人民网]:直播到此结束。谢谢。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