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市农技推广和植保工作会议讲话稿
全市农技推广和植保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农业科技教育工作、植保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当前我市农业科技教育、农技推广、植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研究部署推进这三项工作的具体措施。刚才,熙平、仕钊、国发同志分别就这三项工作作了具体安排,我都同意。下面,我再强调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农业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农业科技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上具有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必须充分认识农业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农业科技教育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基础支撑。20**年我市粮食总产保持在183万吨以上,为全省粮食总产“八连增”和维护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我市人多地少,解决好我市506万人民的粮食问题将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长期、艰巨的责任。当前我市正处在“四化两型”建设的重要时期,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工业用途拓展,农产品总量需求刚性增长、质量安全要求日益提高,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越来越重。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大幅度提升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农业植物新品种、优质高效种植技术和成果的研发与转化推广,不断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确保粮食等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第二,农业科技教育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耕地非农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耕地资源数量不断减少;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居高不下,耕地质量不高的情况没有明显改观;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很多工业“三废”、生活垃圾、畜禽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放,形成了对农业环境的污染。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我市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不断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依靠大量低成本劳动力支撑农业发展的空间逐渐减小。由此可见,今后耕地等农业资源的刚性约束将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难以为继。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农业科技教育,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农业技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从根本上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农业科技教育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我市有农业人口369万人,乡村劳动力267万人,仍有114万劳动力固守在“一亩三分地”上。这表明,我市农业仍然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投入产出水平低、劳动效率低、回报率低。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围绕“两提两降”,即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以现代科技装备农业、武装农民,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源动力。实践也说明,农业科技教育对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成为促进我市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二、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实事求是的讲,目前我市农业科技创新的力量相当薄弱,我们必须结合本地实际,充分把握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找准农业科技创新的突破点。
第一,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围绕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加强水稻、蔬菜、柑橘、茶叶等主要农产品品种培育、大面积均衡增产、节水节药节肥、重大灾害防控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研究,推进技术集成,提高我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品质和经济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力争全市取得一批重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
第二,要突出抓好农作物种业发展。要积极支持市属科研机构从事农作物育种、品种抗性鉴定、机械化制种、种子加工储藏、质量快速检验等种业领域关键性技术研发。要建设好市农科所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示范站。要推动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鼓励种子企业开展品种研发;鼓励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培育1-2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龙头企业。要加强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建设资兴、永兴、安仁、桂阳、苏仙、汝城等地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争取国家支持建设10万亩杂交水稻繁育基地。要加快蔬菜、水果、茶叶良种繁殖体系建设,引进、培育和推广一批高产优质种苗。要加强传统优势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加强地方名优品种保护和提纯复壮。
三、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近些年,我市农民培训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但农民培训的任务仍然很繁重。目前全市农村劳力中,接受过农业生产技术的只有12%左右。要围绕主导产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质。第一,要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程。从2004年至2011年,我市已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数9万人,今年省厅安排我市职业技能培训人数8050人,农业专业培训人数10800人。各县市区要以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为主要依托,组织具备条件的培训机构,以农业生产技术、农村能源与环境、农业经营、农村社会管理和农村特色产业为主要内容,对种植业、畜牧和渔业、兽医、农机、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涉农企业和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知识的引导性培训,切实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第二,要加快实施农民创业培训工程。从2004年至2012年,我市已经培训创业人才1万人,今年省厅安排我市创业培训人数100人。要以郴州理工学校为培训机构,以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增强农民创业意识为重点,以提升农民创业能力为核心,对农民开展创业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创业方法、提高经营水平、扩大经营规模、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办农业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增收。
第三,要积极推动实施农民学历提升工程。要依托市农广校、涉农院校等教育机构,采用送教下乡、学分管理等方式,实施农民学历提升工程。要解决农民的工学矛盾,确保教育质量。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面向农业一线生产经营者和有志于从事农业的“两后生”参加培训,培养大批具有中高等学历的农村实用人才和职业农民。
第四,要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村建设工程。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市科研所、校、农技推广单位为技术依托,帮助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引进科技项目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建设农民科技书屋,培养一批科技示范户。
四、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农业科技成果产出多,但实际起作用的成果还比较少。为此,要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大力气,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率。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农业科技教育工作、植保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当前我市农业科技教育、农技推广、植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研究部署推进这三项工作的具体措施。刚才,熙平、仕钊、国发同志分别就这三项工作作了具体安排,我都同意。下面,我再强调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农业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农业科技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上具有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必须充分认识农业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农业科技教育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基础支撑。20**年我市粮食总产保持在183万吨以上,为全省粮食总产“八连增”和维护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我市人多地少,解决好我市506万人民的粮食问题将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长期、艰巨的责任。当前我市正处在“四化两型”建设的重要时期,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工业用途拓展,农产品总量需求刚性增长、质量安全要求日益提高,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越来越重。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大幅度提升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农业植物新品种、优质高效种植技术和成果的研发与转化推广,不断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确保粮食等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第二,农业科技教育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耕地非农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耕地资源数量不断减少;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居高不下,耕地质量不高的情况没有明显改观;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很多工业“三废”、生活垃圾、畜禽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放,形成了对农业环境的污染。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我市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不断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依靠大量低成本劳动力支撑农业发展的空间逐渐减小。由此可见,今后耕地等农业资源的刚性约束将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难以为继。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农业科技教育,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农业技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从根本上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农业科技教育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我市有农业人口369万人,乡村劳动力267万人,仍有114万劳动力固守在“一亩三分地”上。这表明,我市农业仍然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投入产出水平低、劳动效率低、回报率低。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围绕“两提两降”,即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以现代科技装备农业、武装农民,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源动力。实践也说明,农业科技教育对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成为促进我市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二、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实事求是的讲,目前我市农业科技创新的力量相当薄弱,我们必须结合本地实际,充分把握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找准农业科技创新的突破点。
第一,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围绕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加强水稻、蔬菜、柑橘、茶叶等主要农产品品种培育、大面积均衡增产、节水节药节肥、重大灾害防控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研究,推进技术集成,提高我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品质和经济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力争全市取得一批重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
第二,要突出抓好农作物种业发展。要积极支持市属科研机构从事农作物育种、品种抗性鉴定、机械化制种、种子加工储藏、质量快速检验等种业领域关键性技术研发。要建设好市农科所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示范站。要推动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鼓励种子企业开展品种研发;鼓励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培育1-2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龙头企业。要加强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建设资兴、永兴、安仁、桂阳、苏仙、汝城等地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争取国家支持建设10万亩杂交水稻繁育基地。要加快蔬菜、水果、茶叶良种繁殖体系建设,引进、培育和推广一批高产优质种苗。要加强传统优势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加强地方名优品种保护和提纯复壮。
三、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近些年,我市农民培训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但农民培训的任务仍然很繁重。目前全市农村劳力中,接受过农业生产技术的只有12%左右。要围绕主导产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质。第一,要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程。从2004年至2011年,我市已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数9万人,今年省厅安排我市职业技能培训人数8050人,农业专业培训人数10800人。各县市区要以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为主要依托,组织具备条件的培训机构,以农业生产技术、农村能源与环境、农业经营、农村社会管理和农村特色产业为主要内容,对种植业、畜牧和渔业、兽医、农机、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涉农企业和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知识的引导性培训,切实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第二,要加快实施农民创业培训工程。从2004年至2012年,我市已经培训创业人才1万人,今年省厅安排我市创业培训人数100人。要以郴州理工学校为培训机构,以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增强农民创业意识为重点,以提升农民创业能力为核心,对农民开展创业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创业方法、提高经营水平、扩大经营规模、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办农业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增收。第三,要积极推动实施农民学历提升工程。要依托市农广校、涉农院校等教育机构,采用送教下乡、学分管理等方式,实施农民学历提升工程。要解决农民的工学矛盾,确保教育质量。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面向农业一线生产经营者和有志于从事农业的“两后生”参加培训,培养大批具有中高等学历的农村实用人才和职业农民。
第四,要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村建设工程。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市科研所、校、农技推广单位为技术依托,帮助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引进科技项目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建设农民科技书屋,培养一批科技示范户。
四、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农业科技成果产出多,但实际起作用的成果还比较少。为此,要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大力气,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率。
第一,要加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目前,全市大部分县市区的改革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没有一个县市区真正完成改革任务。当前,我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已到关键时期,要围绕三个字的要求做好工作:第一个是快,就是要加快进度。现在我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第一位的要求是把进度搞上去。不早日完成改革,乡镇农技人员人心就无法稳定,人员就无法到位,业务就无法开展,在争资立项、落实政策等方面势必受到影响,同时还会承受一系列的压力。据了解,中央财政已安排到湖南省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专项资金1.26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经费3.3亿,补助项目将基本覆盖每个农业县市区,条件建设项目我市11个县市区的202个乡镇农技站点已全部进行了申报,但是省农业厅有要求:必须在完成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后、且符合省农业厅改革主张才能投入资金、实施项目,否则,不予考虑或暂缓安排实施项目。今年10月份,省政府将对全省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组织检查验收,市政府已经向省里、市人大作出承诺,要求各县市区在9月底前完成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任务,对工作不力、不能如期完成改革任务和改革验收不合格、在申报国家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方面受到影响的县市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责任人进行严厉的问责。各县市区农业局要加强向县市区领导汇报,主动与编制、人事、财政部门协调,全力以赴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在9月底省、市政府检查验收之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务。第二个是稳,就是要稳定大局。要严格落实湘政办发〔2010〕71号、郴办发〔2012〕21号等省、市关于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文件精神,规范操作;特别是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设置和管理体制方面,要与省里湘政办发〔2010〕71号文件精神保持一致,凡是没有执行或“变通”执行湘政办发〔2010〕71号文件有关规定的县市区必须尽快纠正过来。要科学合理地定编定岗,配足配齐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编制数额,实行专编专用,不得挤占;要制定细致、公平、可行的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上岗方案,维护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正当权益,确保人才不流失,庸才不上岗。要严格规范和落实程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施竞聘上岗方案,妥善安置分流未聘人员,耐心做好思想工作,确保改革稳定和谐。第三个是远,就是要深谋远虑。必须认识到,此轮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基础工作,既不能只看眼前、图一时轻松、随意变通执行政策,也不能只抓一点、忽略全局。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如何设置、人员如何安置等紧迫性问题,也要同步研究改革后的机构如何管理、条件如何改善、人员如何考核、业务如何开展、公益服务如何保障、社会化服务如何培育和引导等后续问题。只有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将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才能更好地推动和落实改革,尽可能减少遗留问题,确保良好改革成效。
第二,要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要对农业部、省农业厅认定的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进行定期公布,组织基层一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深入田间地头,扎实开展科技服务,大力推广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齐穗水稻生产三项关键技术和超级杂交稻“三定”栽培技术、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技术等实用新技术,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提高农户接受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能力,建立农民依靠科技促进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
第三,要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平台。要积极探索农技推广的多种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鼓励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农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科技服务中心,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大力开展农技推广活动,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科技服务中心+示范基地+农户”的新型科技服务推广模式。
五、把握关健时机,抓好中晚稻重大病虫防控工作
今年,农业部召开了两次视频会议,省政府专门下发了文件,省农业厅下发了多个文件、召开了专题紧急会议,对水稻病虫防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郴州今年粮食总产要达到189万吨的目标,中晚稻产量是大头,确保中晚稻丰收,关键一条就要抓好重大病虫防控。第一,要高度重视,牢固树立虫口夺粮的思想。郴州是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从境外和广东、广西迁入湖南的桥头堡,也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纹枯病和稻瘟病的重发区。今年全市早稻病虫害发生相当严重,形势十分严峻,虽经科学防控,得到较好控制,但残留病虫源基数仍然较高。当前中晚稻长势好,但近期雨水多,迁入虫量大,总体上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当前中晚稻病虫防控还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大家思想上千万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决不能因为病虫为害造成粮食减产,绝不能因为植保问题影响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要采取切实措施,将病虫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谁超过了这根线,就要追究谁的责任。
第二,要分类指导,落实科学防控措施。当前,农村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普遍下降,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不高;植保技术力量不够,农药市场还比较混乱。针对这些问题,要提出切实可行解决方案,积极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妥善加以解决。要从五个方面落实科学防控措施:一是情报要准确。要有针对性加强病虫监测,尽可能提供详细的病虫发生情报,充分借助病虫电视预报、手机短信、网络媒体的力量,及时把病虫信息传递给千家万户。二是重点要抓住。要把“两迁害虫”和中稻穗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作为防治主攻对象,尤其要注意五代飞虱本地虫源发生动态及北方稻区回迁虫源对我市中晚稻的影响。三是措施要有力。要积极组织植保专家深入基层,开展巡回指导,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解决技术难题;要组织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科学指导中晚稻病虫防控;要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群防群治;要引导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突出抓好粮食主产区的统防统治工作,确保不留防治死角。四是农药要选准。要及时做好农药和器械准备,并根据防控需要,推荐一批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对路农药;要讲求精准施药,合理用药,既要保障农产品丰收,又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争取绿色防控的主动权。五是器械要改善。各地要积极争取本地财政资金,并充分利用相关项目资金,加快改善植保设施设备,重点装备一批作业效率高,性能好的大中型植保机械和现代远程监控设备等,为病虫防控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要加强领导,强化防控工作责任。一要落实防控责任。省政府文件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分管负责人是本地区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农业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是技术责任人。各县市区都要做到“五个一”:即成立一个以政府分管负责人为指挥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的病虫害防治指挥部,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下发一个政府文件;召开一个政府层面的防控会议;在较有影响力的媒体上播放或刊发一批病虫防控宣传报道;争取一些财政支持经费。市局成立了3个水稻病虫防控督导组,实行分片联系制。这段时间,全市植保系统的技术力量都要下去开展病虫防控指导。从下周开始,省厅、市局的水稻病虫防控督导组都将深入基层督导。二要做好宣传发动。各县市区农业植保部门要把如何抓好中晚稻病虫防控工作,形成紧急性工作意见,抓紧向领导汇报,引起领导的重视;要积极与新闻媒体打好交道,让媒体加强宣传,发动广大农户开展病虫防治,充分发挥各方力量,一起把工作做好做实。同志们,农业科技教育推广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中晚稻病虫防控是一项迫在眉睫、影响全局的重点工作。这次会议以后,大家要抓紧贯彻落实,奋力开创我市农业科技教育推广工作新局面,努力夺取今年我市粮食生产的新胜利,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第二篇:基层农技推广
隆回县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邵阳市佳和农牧示范基地
实施方案
(2013)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八月
2013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邵阳佳和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13‟38号)和†湖南省农业厅 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湘农业联„2013‟136号)的要求,确保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全面提升基层养殖业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着眼于现阶段养殖业发展需要,以满足农牧渔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深化基层牧渔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服务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服务后农牧渔民的实际成效为检验标准,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加强队伍、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牧渔民满意的基层养殖业技术推广机构,推进隆回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实施内容
(一)深化体系改革,完善工作机制。
1、持续推动和深化基层养殖业技术推广体系进程。在隆回县畜牧水产局(隆回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乡镇动物防疫站(乡镇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择优选择猪场技术骨干做为养殖技术推广指导员(以乡镇为主),引导养殖专业大学生到基层做好推广体系服务工作,引领示范户(场)技术人员利用现代养殖先进技术进行生产,对项目实施指导员和养殖场专业技术员进行系统培训,为基层养殖技术推广体系注入新生力量。
2、建立养殖技术推广新机制。
(1)组建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专家组。在县畜牧水产局的领导系统挑选技术过硬、工作积极、具有实战技巧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9名,组建养殖技术组。实行定点联系制,把我县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养殖业技术推广人员组织起来,认真履行技术指导职责。
(2)明确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对象及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任务要求。一是包场联户制度,每个养殖技术指导人员落实工作任务职责,联系服务工作区域和养殖示范户,实行包干责任制。二是在全面推行包干责任制基础上,实行公开服务机制,向社会公示养殖技术指导人员姓名、联系电话、服务内容、工作职责等。三是对每个养殖技术指导人员定岗定责,加强养殖户需求信息收集与反馈。四是确定养殖技术指导人员工作目标(包括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任务、推广使用率等)、服务对象、任务要求和工作指标等。五是全面推行工作日志公示和考勤制度,把每个养殖技术指导员的下乡记录和技术服务情况张贴公示,强化群众监督。
(3)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建立健全县畜牧水产局、乡镇政府、养殖户三方考评制度,将养殖技术指导人员的工作实效、辐射带动养殖户情况及畜牧水产局、乡镇政府、养殖户三方满意度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考评结果与养殖技术指导人员补助报酬、津补贴、奖金等挂钩。县畜牧水产局根据实施该项目的考核结果,综合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职务晋升挂钩,建立先进更先进,后进赶超先进的良好工作氛围,充分调动每个养殖技术指导员工作积极性。
(4)建立多元化养殖技术推广服务机制。以畜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技术服务的突破口,切实提高技术的到位率;以网络专家咨询系统、网络书屋等现代化手段推广养殖业主导产业和主推技术。在强化公益性服务和公益 2
性职能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共同做好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共同开展养殖技术服务。
(二)革新主导技术,主推实用成果
县项目实施小组根据县专家小组意见、养殖产业发展要求和养殖户的科技需求,通过邀请科研、教学、企业等单位专家,组织开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与集成,形成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实用可行的养殖技术推广计划。
1、主导品种:杜洛克、长白、大约克。
2、主推畜牧技术
(1)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技术(2)猪人工授精及遗传改良新技术(3)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4)兽药安全使用技术(5)自配饲料安全生产技术
(6)人工种草,青贮、氨化饲料生产技术
(三)明确示范区域,健全服务网络。
1、培育科技示范户。
在全县26个乡镇220个行政村实施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全县共遴选30个养殖场(户)做为科技示范户,选聘养殖技术指导员9名,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指导养殖技术科技示范户的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每个科技示范户成为养殖情况调查员、养殖技术指导员、政策宣传员,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在加大科技示范户培育的同时,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培训覆盖面。
2、建设养殖科技示范基地
邵阳市佳和农牧有限公司做为县养殖科技示范基地,以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佳禾农牧有限公司专家技术团队开展新品种和新技术、新设备设施引进的试验、示范和开展培训观摩等活动。做到“四明确”暨一有明确的主导产业和主导技术;二有明确的基地责任人;三有明确的专家、技术指导员以及技术指导服务职责;四有醒目标示牌。
(四)夯实人才基础,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的实施,着力解决基层养殖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断层和知识更新慢的实际问题,分层分类进行培训。根据上级要求挑选骨干养殖技术指导人员到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省畜牧水产局进行培训。根据实际情况,以集中培训、异地研修、现场集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聘任指导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对养殖大户、养殖协会等主要从业人员加强指导,建立系统培训制度与准入制度的对接。鼓励一批热爱养殖事业、专业素质高、立志献身“三农”的高校养殖专业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养殖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改善养殖技术推广队伍结构。以阳光工程、各种惠农政策项目为依托,以推广养殖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目的,全面推进养殖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的比率,进一步提升技术推广水平。
三、实施步骤
根据上级要求,项目工作实施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8月19日-8月31日)宣传动员筹备阶段,筛选主导产业、主推技术、主推品种,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实施小组、专家组,细化养殖行业实施方案、编制•湖南省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实施方案‣,报送县畜牧水产局、省畜牧水产局。
第二阶段(9月1日-11月25日)组织实施阶段,一是遴选示范户和技术指导员。二是发布主导品种和主导技术名
录,编制技术指导方案和技术资料等。三是对示范场、示范户、带动户进行技术指导与服务。四是兑现“物化技术”补贴,促进主导品种、主导技术到位。五是开展以示范场、示范户和基层农技指导员为重点的培训等。
第三阶段(11月26日-11月30日,具体时间以上级文件要求为准)考评总结阶段,县畜牧水产局(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上级要求,认真进行项目总结,开展绩效考评和验收检查,并形成验收总结报告报省和省农业厅,申请上级验收。
四、经费安排和使用
1、养殖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安排4万元。
(1)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补助安排1.5万元,主要用于技术指导员交通、通讯和误餐补助。(2)聘请技术专家补助安排1.0万元,主要用于聘请专家的差旅、交通和劳务费等。(3)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费安排1.5万元,主要用于技术推广资料的印刷及建立竞争上岗、责任推广、绩效考评、知识更新等相关管理制度和开展工作考评过程中的资料印刷费等。
2、养殖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安排2万元。(4)养殖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安排2万元,主要用于基层养殖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继续教育补助和采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推广服务补助;养殖业技术指导员参加农民田间学校、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面补助;以及实施“特岗计划”,支持大学生到乡镇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补助。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县畜牧水产局(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成员为副组长、组员。成员主要负责具体技术资料的编写、技术方案制定、资金落实、项目实施进度的检查、验收
等工作,切实组织、协调、管理,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
(二)落实工作责任制。项目实施小组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宣传发动等工作;(1)项目管理、组织协调实行技术推广负责制。根据县畜牧水产局的要求制定实施措施,加强综合协调,整合行政、技术、项目资源,组织宣传发动,加强监督检查等。(2)技术推广实行专家负责制。专家组全面负责项目实施时的技术指导工作。专家组组长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定期召集专家会议,研究解决推广实施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三)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设立项目专帐,专人负责,做到专款专用。建立相关财务管理和公示制度,细化支出范围,明确补助资金使用用途,用途符合上级规定,将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的任务指标、经费补助标准等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一旦发现违规违法行为,按国家规定严肃处理。
附表1:
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专家组名单
组 长:
肖时健 隆回县畜牧水产局局长 副组长:
郭桢干 隆回县畜牧水产局总畜牧师 畜牧师 卿笃兴(常务)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
廖兴华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场长 张战娥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财务 张礼君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外联 成 员:
卿小将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兽医 阳波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育种 肖洁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护育 龙壮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育种 卿菊英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人工授精 马建华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办公室主任
硕士 生
附表2:
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
组 长:成 员:
实施小组名单
副组长: 郭桢干 卿笃兴 廖兴华
张礼君 卿小将 阳波
肖洁 卿菊英 马建华 肖时健 张战娥 龙壮
第三篇:农技推广体系
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巴州区玉井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何家美
最近,我作为乡镇基层干部、人大工作者有幸参加了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执法检查。在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带领下,先后深入部分乡镇和区农业局及其下属部分单位进行了认真检查。因我长期在乡镇工作,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情况比较熟悉,便利用检查的有利机会对区、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成效、现状、问题作了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
一、主要成效
长期以来,区、乡两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致力于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广大农技人员精诚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广大农民,为推进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较大贡献。一是供应了大量的化肥、农药、农膜、优良种子等农用物资,有力的支持了农业生产。二是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有力的促进了生产发展。三是开展了多层次农业科技宣传培训,有力地加快了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四是实施了多项农业科研项目,建立了规模较大、标准较高、效果较好且各具特色的农业种养园区(科技示范基地),起到了辐射带动、典型引路的作用。
二、目前现状
1、机构设置。全区有14个区级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单位,49个乡镇(办事处)农技站。
2、人员编制。全区实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433人(不含农经),其中财拨304人,差补39人,自收自支(计划用工)90人。实有人员中,区级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25人,其中财拨155人,差补39人,自收自支31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08人,其中财拨149人,自收自支(计划用工)59人。
3、年龄结构。根据年龄分段统计,在433人中,35岁以下的只有103人,占24%;35-40岁的91人,占21%;40-50岁的153人,占35%;50-60岁的86人,占20%。
4、学历结构。433人中,大学本科13人,占3%;大专143人,占33%;中专、高中247人,占57%;初中及以下文化的30人,占7%。
5、技术职称。全区共有高级职称34人,中级职称154人,初级职称121人。其中:区级有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92人,初级职称62 人;乡镇有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62人,初级职称59人。
6、阵地建设。全区有10个乡镇农技站无站址,无办公场地。
7、设施设备。区级农技推广机构除近两年购置有电脑和检测设备外,没有其他设施设备;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任何设施设备。
8、管理体制。区级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上,仍采取的是各业务站独立运作方式。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实行双重管理,区农业局负责业务指导,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人、财、物。区、乡农技推广机构属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性质,基本没有安排推广经费。
三、存在问题
当前,全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服务“三农”的要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队伍不稳、机制不活、保障不力、服务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
1、农技推广未摆上应有位置。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在思想上产生了“农业发展潜力不大”、“搞农业难以发家致富”的想法,自觉不自觉地把农业生产摆在了无足轻重的位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逐渐从党政重点弱化为部门一般性工作,进而在体制设置、经费保障、工作安排等方面未能摆上应有的位置。
2、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一是年龄偏大。乡镇农技站40岁以上136人,占65%。他们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参加工作的,特别是近20%的50岁以上人员,长期在基层工作,形成了传统的思维定势,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精力减退,活力不足。柳林镇农技站站长陈永国说,他现已56岁,先后四、五次向主管部门递交申请,要求辞去站长职务,因缺乏人员至今仍在当站长。二是知识老化。大专以上文化156人,占36%,中专(高中)及以下277人,占64%。具有高级职称只有34人,中级职称154人,加起来才占43%。现有区、乡农技人员基本上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半路出征的非专业人员。十多年来,新进入农技队伍的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极少,据了解,十年只进了2名大学生。农技队伍已处于青黄不接时期。在职农技人员没有参加过系统的业务培训。据区农技站站长朱永显介绍,他作为站长,87年参工以来未参加任何进修或培训,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导致了新一轮农技推广队伍知识断层及知识老化,业务能力下降,更难有效地向农民推广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三是力量不均。大多数乡镇只有2名左右的技术员,条件较差的边远乡镇只有一名,甚至没有,难以完成繁重的农技推广任务,而条件好的乡镇却多达30余人,造成干的干、看的看,技术力量未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发挥。
3、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公业务费虽从2009年由人平1500元提高到1800元,但扣除报刊订阅、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费用外,真正能自身支配的钱很少;农技人员除财政直发工资外,福利待遇无法保证,90%的乡镇农技人员靠开展物化服务增加自身收入,抓农技推广的精力不足;农技推广经费一直未纳入财政预算,搞现场、抓推广、抓示范,不仅车费无钱报销,有时还贴上自己的工资。玉井乡农技站站长向刚每年引进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各类新品种,在玉女村三社推广示范基地进行品种对比试验,以便有针对性地向农民推广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因无推广经费,每年无偿向农民提供近2000元的种子、农药、肥料款,均靠自己物化服务的收入支付。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存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农技人员情绪低落,纷纷感到“踏错了门,嫁错了人”、“一朝入农门,终身在基层”,付出多,回报少,单位穷,无任何下乡津补贴,工作无激情。
4、服务手段十分落后。大多数乡镇农技站的办公场所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年久失修,加之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很多乡镇农技站的办公用房已成危房,现基本无法使用;部分乡镇农技站的办公场所已被卖掉,无处办公,工作打游击。许多乡镇农技站仍处于试验无基地、服务无设备、检测无仪器的状况,导致推广服务手段落后,推广人员仍然靠“眼看、手摸、口说、牙咬”、“下乡两条腿,推广一张嘴”来搞推广,难以单独开展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
5、新技术推广难度较大。一是部分村社干部重视不够,支持减退,一些农户科技意识淡薄,在村社讲技术课很少有人参加。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青年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均是老、小、病、残,他们既没文化、也不容易接受和掌握新技术。三是部分农户耕作粗放,科技含量较低。现在是会种田的不能种田(均是老人在家),可以种田的不种田(青年全部外出,大中专学生毕业后基本不回农村,同时也种不来田)。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一些农户怕荒芜土地受人议论,只图种上,种植质量却不高,技术含量较低。
四、对策建议
面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广大农民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必须切实解决目前全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1、进一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重要性的认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是实施科教兴农的重要载体。若没有积极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就没有农业的稳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切实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抓好抓实。
2、进一步推进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一要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区农业主管部门既要加强对乡镇农技站的业务指导,又要保障有充分的人权、物权、财权,以便对人员进行调配和管理。二要分离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要强化农技推广人员的公益性职能,集中精力抓本质,将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的经营销售推向市场,并严格规范经营行为。三要改革人员流动办法。实行分乡(镇)定编,严禁超标,竞争上岗,整合资源,避免人才浪费;实行城乡交流、乡镇交流,激发工作活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加人员编制,提高新进大学生专业人才比例,增加新鲜血液。四要改革培训方式。通过分期、分批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使农技人员掌握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进一步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利用科技下乡、试验示范、以会代训、赶场宣传、巡回辅导、印发资料、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实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率。充分发挥区、乡各农民专业协会的职能作用,使之成为农技推广的新生力量。通过创新,实现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科学化,真正发挥好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作用。
4、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要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将推广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重点保证,确保对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确保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落到实处。
5、进一步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功能。一要搞好阵地建设,确保有阵地办公。二要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肩负着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职能,必须要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才能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完成任务。三要开展技术承包、联产计酬、统防统治、领办园区等有偿服务,解决农民缺技术、缺劳力、推广难等实际问题,切实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二O一O年七月八日
对湘西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改革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谢建华
王汝荣
白应刚
为全面推进我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进程,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三农”的基础性作用,由州人民政府牵头,组织州农业、畜牧水产、农机等相关部门,于4月上中旬开展了为期半月的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和走访农户等方式调研,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对加快我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我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指县市、乡镇两级为“三农”直接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的种植业、畜牧水产、农机化等公益性职能的事业单位。通过调查,这些单位目前改革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主要是:
1.机构设置齐全但不够科学。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州共设置县乡两级农业、畜牧水产、农机化等推广机构602个,其中县级161个、区域站9个、乡镇级432个。从机构设置上看,虽全州每个乡镇都设有基层农业推广机构,但设置不够科学。县级推广机构设置分散,没有设立综合性农技推广中心,且有职能交叉重叠现象;乡镇综合服务站的设置不利于向上争资上项,不利于上下业务对口指导和服务。
2.编制经费虽有但不能保障。据调查统计,全州共核定基层推广人员编制3210人,其中县级1407人、区域站49人、乡镇级1754人。实有在岗人员3338人。全州161个县市级农业推广机构中,属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有146个,差额的有7个,自收自支的8个;全州441个乡镇(含区域)站中,属财政全额拨款的有366个,差额的75个。全州农业推广人员工作经费县市之间差异较大,人均在1000-4000元之间,部分县市没有工作经费。
3.人员队伍庞大但不够精干。据调查统计,全州实有在岗人员3338人,本科以上学历246人,大专学历1146人,中专学历1319人,中专以下学历499人,分别占7.7%、35.7%、41.1%、15.5%,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比重低;在编人员中,高级职称61人,中级职称700人,初级职称1278人,初级职称以下1171人,分别占1.9%、21.8%、39.8%和36.5%,中高级职称不足25%,基层农业推广单位缺乏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推广人才。
4.管理模式多样但不够高效。经调查,全州基层农业推广站目前管理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以县管为主,即人、财、物、事由县农业行政部门管理,乡镇政府仅管日常工作;二是以乡镇管理为主,即人、财、物、事由乡镇政府管理,县市农业行政部门仅负责业务指导;三是县乡共管,即县农业行政部门管理人事和业务,乡镇政府管理财务和日常工作。从调查座谈走访中我们发现,基层站管理模式以县市管理或乡镇管理为主各有利弊,但都不够高效。
5.设施建设有所改善但仍滞后。近年来,全州基层站基础设施建设、办公设备配置虽有所改善,但尚有298个属于无站房、无设备、无基地的“三无站”,基础设施、设备、基地建设严重滞后,离“五有”标准(有较好的场所、有齐全的办公设备、有先进的技术服务手段、有一处较好的培训场所、有一定规模的试验示范基地)相距甚远,严重影响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
二、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的思考
1.进一步统一改革认识。我们应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从发展我州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和解决我州“三农”问题的客观实际出发,进一步充分认识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措施,加快推进步伐,确保改革与建设任务的落实。
2.进一步明确改革要求。加快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鼓励探索、改革创新,要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按照综合建设、分步实施的思路,加强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建设和条件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在管理体制上,要坚持公益性定位,强化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职责,切实解决乡镇或区域性农技人员服务缺位和不到位等问题;在运行机制上,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切实提高为农服务实效;在保障机制上,要对公益性人员编制、事业经费、服务条件等方面加大财政支持保障力度。
3.进一步突出建设重点。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中,应突出抓好条件设施等基础建设。要坚持“重点支持县以下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兼顾完善县级推广机构”的原则,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建站方式上,鉴于我州农业、畜牧水产、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尚未整合,可以“节约土地资源、集约建设资金”为原则,采取“分别设站、整合建设、集中办公、协调管理”的方式,引导各行业站的办公场所相当集中,实行办公设施、仪器设备、试验示范基地等设施设备资源共享;二是在投入方式上,应实行“两级投入、一级建设”,即中央和省里承担起建设投入的主体责任,县一级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三是在建设内容上,要侧重于办公场所、仪器设备、交通工具、试验示范基地等四个方面,具体建设内容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由各县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四是在建设标准上,应立足当前、谋划长远,适度提高建设标准,不搞只顾眼前的拼凑工程,切实提高建设质量,全面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础条件。
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按照计划经济体制要求建立起来的,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推广方式等均与当时的经济体制相适应,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这个体系已经明显地不适应。主要表现为推广主体单
一、机制不灵活、经费保障不足、推广与科研教育衔接不紧密等。因此,尽快构建一个高效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至关重要的历史任务。
我国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国务院于2006年8月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农业部于2006年11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意见》(农经发[2006]29号),相继提出了逐步构建“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培育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要求。围绕如何深入贯彻两个《意见》精神,把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落到实处,我们课题组进行了认真调研和分析。
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两个《意见》精神,重新整合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在加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同时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要坚持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原则,实行政府统筹、多方协作、优势互补、平等竞争;要以项目为载体,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支持农业科教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农村和农业企业兼职等,实现推广形式的多样化。
关于如何加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两个《意见》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国各地也有许多成功的试点,如山东省牟平的经验,关键是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如何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发挥应有作用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探讨。
一、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必要性我国每年大约产生7OOO项农业科技成果,但转化率仅为3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由于缺乏有效的推广渠道被闲置,造成了优质生产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缺乏科技创新注入,生产水平低下。究其原因,就是处于中间环节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仍无根本好转,处于主体地位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无力把科技成果及时扩散到农业生产中去,也没有很好发挥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在加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把当前的两大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主体即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在强化其科研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职能的前提下,同时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有利于解决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相互脱节的问题,形成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对强化其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职能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对农业科研单位来说,通过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缩短了科技成果推广周期,科研人员可以获得更多的新信息,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推广实践既是科研的延伸和继续,也是新的研究课题产生的源泉。对农业教育单位来说,教师和学生通过参与科技推广工作,能直接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对现代农业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特别是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农、爱农的专业思想。
二、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可行性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在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人员培养教育方面有独特优势。不断提高农民和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专家优势,具有先进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可以在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人员继续教育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一方面,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可以利用自身的专家优势,通过多种培训渠道,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愿意并且有能力接受新技术。另一方面,农业教育、科研单位通过举办培训班、开设农业技术推广专业,培养农业推广学士、硕士和博士,有条件为农技推广战线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
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具有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实践经验。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单一的政府主导的五级推广网以外,正在形成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涉农企业、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的社会农技推广网络。特别是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已经主动投身到农业技术推广的主战场,进村人户,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奠定了基础。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该院结合黄淮海农业科技区域创新中心建设,高度重视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把为全省及区域农业生产服务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成了1.6万平方米的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在全省80多个县建立了210处科技推广服务联系点和50多处推广示范基地,初步建成了遍布全省17个市的推广网络,并辐射到周边省份,全院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年均新增社会效益50多亿元。
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也有国外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广主体渐趋多元化,推广形式渐趋多样化。其中一些比较成功的模式就是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纳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由其自身或联合其他机构来完成科研成果的示范推广工作,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同时成为科技推广的生力军。
三、积极探索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形式和保障机制鉴于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已经广泛参与推广工作并具备明显优势的实际,建议通过修改《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地方法规,制定相关政策,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将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和现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同时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在资金投入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其通过多种形式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三大推广主体的有效融合。
1.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瞄准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每年选定一定数目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项目,鼓励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参与竞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申报转化推广项目必须有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作技术支撑;实现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机构的有效对接。
2.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与地方政府、涉农企业等联合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通过有效运作达到以下目标:一是使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的科研成果进一步熟化;二是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集成创新;三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积极采用新技术;四是形成规模优势,进一步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
3.选派科技特派员,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在新形势下,把科技、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植入农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有效措施。要鼓励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采取创办科技实体等形式,引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深化。
4.鼓励科教人员深入农业第一线,直接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农业科研、教育单位要有计划按比例地组织科教人员深入农村,开展公益性推广服务工作。与之配套,建议在农业科研、教育单位设立一定比例的农业技术推广岗位,在科教人员工作量中规定10%-30%用于基层推广服务(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自2005年起规定占中层班子任期目标考核的10%),并允许农业科教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农村和农业企业兼职,其合法收入应受保护。
5.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举办农技“110”、网络医院等推广形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推广服务,成为农技推广手段创新的一个新亮点。山东省寿光市2006年4月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了“蔬菜网络医院”。全市16个乡镇建立了210个站点,菜农和专家可以随时在网上见。网络一端连着菜农,另一端连着蔬菜专家。菜农与专家在网上互动交流,有声音,有图像,不出村就能及时诊疗蔬菜的各种疾病,可谓“民心工程”。
在构建以现有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农业教育单位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过程中,要积极支持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新体系。
山东是农业大省、强省,也是最早提出和实施科教兴农的省份,历来重视科技、教育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国务院“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鼓励地方进行探索和实践”的要求,建议山东省在创新发展思路、建立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方面先行一步,再为全国提供新鲜经验,科教兴农更上层楼。
第四篇: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http:///3221788
(使用请双击删除页眉文字)专业好文档为您倾心整理,谢谢使用
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二O一一年是继续深入贯彻执行党的惠民政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
面推进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年。在县委、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创业、勤劳
致富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连续作战、敢与天斗的革命精神,战胜了严重的水稻
病虫灾难和历史罕见的旱灾,做到了大灾之年少减产,使我镇农业生产得以稳步
发展。全镇水稻播面1.82万亩,单产360公斤,总产量6480吨。其中优质稻播
面0.8万亩,单产382公斤,总产3056吨。旱粮总播面2400亩,总产量2115
吨。油菜播面4300亩,总产309吨。完成冬种生产1、46万亩,冬种覆盖率79.4,其中油菜播面4600亩,蔬菜3000亩、绿肥7000亩。多年生、一年生经济作物
播面稳步发展,收益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涌现了诸如***的罗汉果种植
示范基地、***的桑蚕种养示范基地、***的八角种植示范基地等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典型和以***为代表的一批市、县级科技示范户和乡土能人,他们都将对我镇农业结构的调整和进一步优化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年来,我们在县农业局的亲切关怀、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
和支持下,按照县局的要求和部署,牢固树立服务宗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紧紧围绕“粮食增产、结构调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狠抓服务,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政治业务学习,积极参加镇党委、政府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和活动,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抓紧时间进行业务学习,不定期地组织站内人员开展学习和交流,有效地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基层,心系群众,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扎实搞好服务工作。
二、立足本职,切实搞好农技推广工作。
1、抓好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的推广、示范。
(1)、为加快我镇粮食种植业内部品种品质结构的调整,提高我镇的稻米品质,实现优质优价,提高农民收入,近几年业,我们始终紧抓优质稻的开发推广工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今年共推广种植八千亩,项目涉及17个村。推广的组合主要是扬两优6号、川香优6号、宜香3003、新两优6号、两优036、两优培
九、红莲优6号等。通过组织技术培训班,适时播种、科学肥水治理和加强病虫防治等系列技术措施的实施,于8月29日---9月8日对项目区进行了分类测产验收,经加权平均,项目单产为382公斤,比全镇平均单产亩增收22公斤,总产增加17.6万公斤,增收28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达到了增产优质增收的目的。
(2)、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试验示范。为选定我镇杂交油菜品种的当家组合,提高油菜的产量、品质和效益,根据县局安排和我镇的实际,我们于20××年9月引进了湘杂油6号进行试验、示范。面积10亩,其中***亩。项目9
月15日---18日播种,10月20---28日移栽,大田亩用猪粪10---15担,硼肥1-1.5公斤作基肥。
(3)金稻龙药肥的推广。金稻龙药肥是集追肥和除草于一体的一项新产品,是国家科技部、财政部重点扶持,中心电视台上榜推广的科技成果。继去年从县植保站引进推广后,得到了使用农户的普遍认可。根据县局领导在“金稻龙“推广会上的要求,为使这项科技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今年,我们狠抓了这项工作的落实。全镇推广了900余亩,较去年增加了400亩,主要分布在池***等村。插秧后5---10天施用,经田间观察,表现为返青快(3---5天)分蘖好,节位低,成穗率高;杀草谱广,除草干净、后期叶青籽黄杆亮,坚固率高。经对使用农户的调查,每亩增产都在30—60公斤,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抓好实用技术培训,技术讲座和咨询服务工作。
技术培训是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技术入户率的有效途径。结合今年的推广工作,共举办了“优质稻栽培技术”、“中稻浸种育秧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柑桔培管技术”等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450人次,印发资料200份,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都把握了相应的实用技术,促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利用墙报,经营服务点等积极开展技术宣传、技术讲座和咨询服务。今年共出墙报4期,刊出技术资料14篇,利用经营服务点开展技术讲座17期,接受咨询服务1700余人次。积极完成《**农业》的征订发行任务。
这些工作的开展,既增强了群众的科技意识,促进了实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帮助一些群众解决了生产中碰到的难题。同时,我们还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开展服务上门入户活动,深入基层,下到田间地头,力争为群众多做实事,多做好事。
3、认真开展病虫测报,切实搞好病虫防治工作。
今年是水稻多种病虫,尤其是“两迁”害虫大发生的一年,来势猛、危害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按照县局的要求,采取定人、定时、定点、点面结合的方式,认真开展病虫调查和测报,准确把握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及时上报局站,及时发出防治通知,同时,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引起重视,争取支持,成立了镇病虫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继续实行“四包两保两不留”制度,在全镇掀起了大打病虫防治歼灭战的热潮。今年共发出病虫防治通知单200余份,组织指导群众分别于6月8---12日、6月16---20日、7月16---23日开展了三次大的病虫防治歼灭战。由于领导重视,宣传组织到们,防治得力和补治及时,有效控制了我镇中稻病虫发生程度,减少了病虫危害损失,没有出现成灾失收的田块,得到了县局的肯定。
同时,我们还根据县局的安排,对全镇因旱灾失收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统计、上报,全镇因旱失收面积为109亩。
4、积极开展科技联帮活动。
继续开展科技联帮活动,做到人人有联帮对象,户户有发展项目,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使他们成为致富带头人,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
动作用,促进一方经济发展。如***等,在当地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自身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5、积极配合搞好农业执法工作。
搞好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守法经营,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上报,并积极配合搞好农业执法工作。
6、加强组织纪律和工作联系。
加强组织纪律性,服从工作安排。搞好与局属各股站的工作联系,及时汇报工作,按时上报各种材料、报表和数据。
7、积极参加镇里的中心工作,按时完成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
1、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慢、知识结构单一,影响了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的质量。
2、留守人员的现状(老、少、好、弱),给技术推广带来了新的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农业产业发展大计。
3、小农经济意识,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信息服务等都是制约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
四、工作思路。
1、技术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加快知识更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工作要求,扎实搞好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2、要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和风险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自觉投身于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之中。
3、坚持走“稳粮、调经、开发特色产业”的路子,筑巢引凤,千方百计引进龙头企业,并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4、要建好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同时要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组建农业专业协会,为农民的生产搭建好各种服务平台,准确及时地向农民提供生产信息,价格信息和中长期的市场猜测分析服务,为农民的生产决策提供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依据和条件。
第五篇: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站全体农技干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团结协作,弘扬奉献精神,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县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农业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稳定粮食总产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为中心,狠抓各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积极引进水稻免耕抛秧新技术进行示范,为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及粮食总量安全作出一定的贡献。
一、水稻免耕抛秧新技术示范情况
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布置,我县今年水稻免耕抛秧新技术示范任务为3000亩。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领导对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非常重视,把它列入重点工作之一,及时成立了县级推广工作实施领导小组和技术服务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推广工作领导和服务机构,加强了推广工作的领导力度。县人民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拨出6000元专款,召开全县晚稻免耕抛秧现场会。全县共举办培训会18场次,培训4710人次;放录像178场次,有4860人次观看;召开现场会1次,到会人员237人;发放光碟138张,技术资料4100份,出宣传墙报8期。
全县水稻免耕栽培技术推广示范样板15片,面积741亩,其中县级示范样板3片,面积222.7亩;乡级示范样板12片,面积518.3亩。2003年我县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推广全年完成5080亩,减少水稻种植成本投入20.323万元,平均亩产456.3公斤,与常规抛秧栽培相比,亩增产15.63公斤。其中:早稻864亩,平均亩产578.6公斤,亩增产17.4公斤;中稻1152亩,平均亩产592.1公斤,亩增产16.7公斤;晚稻3064亩,预计平均亩产347.6公斤,亩增产12.6公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双杂”良种推广完成情况
推广“双杂”良种,是促进粮食稳产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2003年,全县推广种植杂交水稻面积共6.8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9.5%;推广种植杂交玉米1.87万亩。其中推广种植优质杂交稻1.2万亩,推广种植以正大619为主的优质高产杂交玉米1.46万亩。
三、秋冬季积极推广种植“双低”油菜“史力丰”
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我县今年计划完成种植秋冬油菜1000亩,实际完成种植秋冬油菜703亩,其中“双低”油菜“史力丰”518亩。为完成“双低”油菜“史力丰”的示范推广,县直各站广大农技人员深入联系乡镇农技站,大家一起下农村、田头,指导农户整、播种、施肥,确保示范顺利完成。我站农技人员深入城厢镇那桑村各队,长住20天,与农户一起劳动,并边指导边示范,确保了 “双低”油菜示范的顺利实施。
四、水稻旱育稀植及软盘抛秧技术推广工作情况
旱育稀植全县完成推广面积共3.46万亩,比计划3万亩增加0.46万亩,平均亩产473.5公斤,比对照亩增14.2公斤。其中:早稻推广0.61万亩,平均亩产494.7公斤,比对照亩增12.6公斤;中稻推广2.33万亩,平均亩产502.4公斤,比对照亩增15.4公斤;晚稻推广0.52万亩,平均亩产416.4公斤,比对照亩增11.7公斤。
软盘抛秧全县完成推广面积共4.18万亩,比计划4万亩增加0.18万亩,平均亩产477.7公斤,比对照亩增15.66公斤。其中早稻推广0.87亩,平均亩产484.8公斤,比对照亩增21.4公斤;中稻推广2.43万亩,平均亩产534.8公斤,比对照亩增16.2公斤;晚稻推广0.88万亩,平均亩产431.6公斤,比对照亩增12.4公斤。
五、积极推广育秧专用肥的施用技术
推广育秧专用肥施用技术,能一次完成秧畦土壤消毒、调酸、防病、防寒、施肥、化控壮苗等多项技术环节,达到提高秧苗素质、省工节本、使用简便、防止水稻烂秧、培育多蘖壮秧的目的。今年,全县及12个个乡(镇)推广育秧专用肥面积共3.2万亩,比计划3万亩增加0.2万亩。使用育秧专用肥平均亩产494.7公斤,比对照亩增18.6公斤,增产3.76%。
六、继续抓好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技术指导工作
全县完成地膜玉米种植面积共1.18万亩,比上年增0.08万亩。经多
点测产验收及加权统计,全县地膜玉米平均亩产236.7公斤,比露地玉米亩增41.7公斤,增产率17.6%。
七、认真抓好“二田”建设工作
“吨粮田”项目:全县完成实施面积3.7万亩,经测产验收,平均亩产667.1公斤。
“万元田”项目:全县完成实施面积0.46万亩,平均亩产值5860元,比上年同期亩增730元。
八、明年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明年工作目标
1、水稻旱育稀植2.5万亩。
2、水稻免耕抛秧4.5万亩。
3、水稻壮秧剂应用推广3.7万亩。
4、优质稻示范3万亩。
5、水稻免耕栽培1万亩。
6、杂交玉米良种推广2万亩。
7、万元田面积0.5万亩。
8、吨粮田面积4万亩。
(二)工作措施
1、争取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
2、继续当好农业局领导的参谋。
3、广大农技人员要团结协作,目标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