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时间:2019-05-14 16:5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一篇: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6.1.1条

电缆(线)敷设前,应做外观及导通检查,并用直流500伏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值不应小于5兆欧;当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其规定。

第6.1.2条

线路应按最短途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

第6.1.3条

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介质排放、潮湿以及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的区域。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保护或屏蔽措施。

第6.1.4条

线路不应敷设在影响操作,妨碍设备检修、运输和人行的位置。

第6.1.5条

当线路周围环境温度超过65℃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处在有可能引起火灾的火源场所时,应加防火措施。

第6.1.6条

线路不宜平行敷设在高温工艺设备、管道的上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和具有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的下方。

第6.1.7条

线路与绝热的工艺设备、管道绝热层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0毫米,与其他工艺设备、管道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50毫米。

第6.1.8条

架空敷设的线路从户外进入室内时,应有防水措施。

第6.1.9条

线路的终端接线处以及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处,应留有适当的余度。

第6.1.10条

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当无法避免时,应在分线箱或接线盒内接线,接头宜采用压接;当采用焊接时应用无腐蚀性的焊药。补偿导线宜采用压接。同轴电缆及高频电缆应采用专用接头。

第6.1.11条

敷设线路时,不宜在混凝土梁、柱上凿安装孔,在防腐蚀的厂房内不应破坏防腐层。

第6.1.12条

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线及标号,并按本规范第6.1.1条的规定,测量绝缘电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6.1.13条

测量线路绝缘电阻时,必须将已连接上的仪表设备及元件断开。

第6.1.14条

在线路的终端处和地下人井处,应加标志牌;地下埋设的线路,应在其正上方地面上加标桩;标志牌和标桩应坚固、明显、防腐蚀,其上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第二节 支架的安装

第6.2.1条

制作支架时应将材料矫正、平直。切口处不应有卷边和毛刺。制作好的支架应牢固、平正、尺寸准确。

第6.2.2条

安装支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金属结构上和混凝土构筑物的预埋件上,应采用焊接固定。

二、在混凝土上,宜采用膨胀螺栓固定。

三、在不允许焊接支架的工艺管道上,应采用“U”型螺栓或卡子固定。

四、在允许焊接支架的金属工艺设备、管道上,可采用焊接固定。当工艺设备、管道与支架不是同一种材质或需要增加强度时,应预先焊接一块与工艺设备、管道材质相同的加强板后,再在其上面焊接支架。

五、支架应固定牢固、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在同一直线段上的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架间距应均匀。

六、支架安装在有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物构架上时,其安装坡度应与电缆沟或建筑物构架的坡度相同;安装在有弧度的设备或构架上时,其安装弧度应与设备或构架的弧度相同。

第6.2.3条

支架不应安装在具有较大振动、热源、腐蚀性液滴及排污沟道的位置;也不宜安装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以及能移动的构筑物上。

第6.2.4条

水平安装的汇线槽及保护管用的金属支架间距宜为2米;在拐弯处、终端处及其他需要的位置可适当减小间距;垂直安装时可适当增大间距。

第6.2.5条

电缆支架间距宜为:当电缆水平敷设时为0.8米,垂直敷设时为1.0米。

第三节 汇线槽的安装

第6.3.1条

制作好的汇线槽应平整,内部光洁、无毛刺,加工尺寸准确。

第6.3.2条

汇线槽采用焊接连接时应牢固,不应有显著变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6.3.3条

汇线槽采用螺栓连接或固定时,宜用平滑的半圆头螺栓,螺母应在汇线槽的外侧,固定应牢固。

第6.3.4条

汇线槽的安装应横平竖直,排列整齐,其上部与天花板(或楼板)之间应留有便于操作的空间。垂直排列的汇线槽拐弯时,其弯曲弧度应一致。

第6.3.5条

槽与槽之间、槽与仪表盘(箱)之间、槽与盖之间、盖与盖之间的连接处,应对合严密。

第6.3.6条

汇线槽安装在工艺管架上时,宜在工艺管道的侧面或上方。

注:对于高温管道,不应在其上方。

第6.3.7条

汇线槽拐直角弯时,其最小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的10倍。

第6.3.8条

当直接由汇线槽内引出电缆时,应用机械加工方法开孔,并采用合适的护圈保护电缆。

第6.3.9条

汇线槽应有排水孔。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6.3.10条

汇线槽的直线长度超过50米时,宜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第四节 电缆(线)保护管的敷设

第6.4.1条

保护管不应有变形及裂缝,其内部应清洁、无毛刺,管口应光滑、无锐边。

第6.4.2条

埋入混凝土内的保护管,管外不应涂漆。

第6.4.3条

弯制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保护管的弯成角度不应小于90度;

二、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当穿无铠装的电缆且明敷设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6倍;当穿铠装电缆以及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10倍;

三、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和明显的弯扁;

四、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

第6.4.4条

当保护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米或弯曲角度的总和超过270度时,应在其中间加装拉线盒。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6.4.5条

保护管的两端管口应带护线箍或打成喇叭形。

第6.4.6条

金属保护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明敷设时宜采用螺纹连接,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的。

二、埋设时宜采用套管焊接,管子的对口处应处于套管的中心位置;焊接应牢固,焊口应严密,并应做防腐处理。

三、镀锌管及薄壁管应采用螺纹连接。

四、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以及可能有粉尘、液体、蒸汽、腐蚀性或潮湿气体进入管内的地方敷设的保护管,其两端管口应密封。

五、保护管连接后应保证整个系统的电气连续性。

第6.4.7条

保护管与检测元件或就地仪表之间,应用金属软管连接,并有防水弯。与就地仪表箱、分线箱、接线盒、拉线盒等连接时应密封,并用锁紧螺母将管固定牢固。

第6.4.8条

埋设的保护管应选最短途径敷设,埋入墙或混凝土内时,离表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毫米。

第6.4.9条

保护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用管卡固定时,管卡间距应均匀。

第6.4.10条

保护管有可能受到雨水或潮湿气体浸入时,应在其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能积水的位置安装排水设施。

第6.4.11条

埋设的保护管与公路或铁路交叉时,管顶埋入深度不应小于1米;与排水沟交叉时,离沟底净距离不应小于0.5米;并应延伸出路基或排水沟外1米以上;与地下管道之间的净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6.5.12条的规定。

第6.4.12条

穿墙保护管段(或保护罩)两端延伸出墙面的长度,不应大于30毫米。

第6.4.13条

穿过楼板(或平台)继续向前明敷设电缆的保护管段,宜高出楼板(或平台)1米。

第6.4.14条

埋设的保护管引出地面时,管口宜高出地面200毫米;当从地下引入落地式仪表盘(箱)时,宜高出盘(箱)内地面50毫米。

第6.4.15条

敷设在电缆沟道内的保护管,不应紧靠沟壁。

第6.4.16条

在户外和潮湿场所敷设的保护管,引入分线箱或仪表盘(箱)时,宜从底部进入。

第6.4.17条

现场分线箱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一、周围环境温度不宜高于45℃;

二、到各检测点的距离应适当,箱体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5米;

三、不应影响操作、通行和设备维修。

第6.4.18条

拉线盒、接线盒和分线箱均应密封,分线箱应标明编号。

第6.4.19条

采用硬质塑料管作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弯管时加热应均匀,管子不应有明显变形与烧焦。

二、用套管加热连接时,管子插入套管内的深度宜大于其外径的1.5倍;当使用粘合剂连接时,应大于1.1倍。

三、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1.5米,对直径小于25毫米的管子不宜大于1米。

四、在管端及连接部件的两侧300毫米处应加以固定。

五、管的直线长度大于30米时,应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六、与未绝热的高温工艺设备、管道表面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毫米。当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第6.4.20条

采用混凝土排管作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排管的内壁和管口应光滑;

二、排管应有不小于1∶1000的泄水坡;

三、排管对口连接时,相对两孔中心线的偏差不宜大于5毫米;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口处应用水泥密封;

四、排管在改变方向、分支及进出口处,应筑电缆井,并应垫砂;

五、埋入地下的深度及与地下管道之间的净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6.4.11条的规定;埋在人行道下时不应小于500毫米;

六、排管上表面宜涂红色耐腐蚀的颜料作为明显标记。

第五节 电缆的敷设

第6.5.1条

敷设电缆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下列规定:

一、交链聚乙烯电缆0℃。

二、低压塑料电缆-20℃。

三、橡皮及聚氯乙烯保护套橡皮绝缘电缆-15℃。

四、裸铅包橡皮绝缘电缆-20℃。

五、其它外护套层橡皮绝缘电缆-7℃。

第6.5.2条

敷设电缆应合理安排,不宜交叉;敷设时应防止电缆之间及电缆与其他硬物体之间的摩擦;固定时,松紧应适度。

第6.5.3条

塑料绝缘、橡皮绝缘多芯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下列规定值:

一、有铠装的电缆为其外径的10倍;

二、无铠装的电缆为其外径的6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6.5.4条

仪表信号电缆(线)与电力电缆(线)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当平行敷设时,其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第6.5.5条

在同一汇线槽内的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分类布置;对于交流仪表电源线路和安全联锁线路,应用隔板与无屏蔽的仪表信号线路隔开敷设。

第6.5.6条

电缆引入或引出建筑物、隧道、地面,穿过铁路、公路、沟渠、楼板、墙壁时,应安装一段保护管,保护管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6.4.11、6.4.12、6.4.13和6.4.14条的规定。

第6.5.7条

电缆沿支架或在汇线槽内敷设时,应在下列各处固定牢固:

一、当电缆倾斜坡度超过45度或垂直排列时,在每一个支架上。

二、当电缆倾斜坡度不超过45度且水平排列时,在每隔1~2个支架上。

三、在线路拐弯处和补偿余度两侧以及保护管两端的第一、二两个支架上。

四、在引入仪表盘(箱)、供电盘(箱)前300~400毫米处。

五、在引入接线盒及分线箱前150~300毫米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6.5.8条

数条汇线槽垂直分层安装时,电缆应按下列规定顺序从上至下排列:

一、仪表信号线路;

二、安全联锁线路;

三、仪表用交流和直流供电线路。

第6.5.9条

明敷设的仪表信号线路与具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1.5米;当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保护管以及在汇线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米。

第6.5.10条

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时,其上下应铺100毫米厚的砂子,砂子上面盖一层砖或混凝土护板,复盖宽度应超过电缆边缘两侧50毫米;电缆应埋在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防止损坏电缆的措施,但埋入深度不应小于700毫米。

第6.5.11条

直接埋地敷设的电缆与建筑物地下基础间的最小净距离宜为1.6米,与电力电缆间的最小净距离应为0.5米。

第6.5.12条

直接埋地敷设的电缆不应沿任何地下管道的上方或下方平行敷设。当沿地下管道两侧平行敷设或与其交叉时,最小净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与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平行时为1.0米,交叉时为0.5米。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与热力管道平行时为2.0米,交叉时为0.5米,当电缆周围土壤温升超过10℃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三、与水管道或其他工艺管道平行或交叉时均为0.5米。

第6.5.13条

电缆在隧道或沟道内敷设时,应敷设在支架上或汇线槽内。当电缆进入建筑物后,电缆沟道与建筑物间应隔离密封。

第6.5.14条

电缆敷设后,两端应做电缆头。

第6.5.15条

制作电缆头时,绝缘带应干燥、清洁、无折皱、层间无空隙,抽出屏蔽接地线时,不应损坏绝缘;在潮湿或有油污的场所,应有相应的防潮、防油措施。

第六节 补偿导线和电线的敷设

第6.6.1条

补偿导线应穿保护管或在汇线槽内敷设,不应直接埋地敷设。

第6.6.2条

当补偿导线和测量仪表之间不采用切换开关或冷端温度补偿器时,宜将补偿导线直接和仪表连接。

第6.6.3条

当补偿导线进行中间和终端接线时,严禁接错极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性。

第6.6.4条

补偿导线不应与其他线路在同一根保护管内敷设。

第6.6.5条

电线宜穿保护管敷设。

第6.6.6条

补偿导线和电线穿管前应清扫保护管,穿管时不应损伤导线。

第6.6.7条

仪表信号线路、仪表供电线路、安全联锁线路、本质安全型仪表线路以及有特殊要求的仪表信号线路,应分别采用各自的保护管。

第七节 仪表盘(箱、架)内的配线

第6.7.1条

仪表盘(箱、架)内的线路可敷设在小型汇线槽内,也可明敷设;当明敷设时,电缆、电线束应用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扎带扎牢,扎带间距宜为100毫米。

第6.7.2条

电线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3倍。

第6.7.3条

本质安全型仪表的信号线和非本质安全型仪表的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信号线应加以分隔。当仪表有特殊要求时,应按仪表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配线。

第6.7.4条

仪表盘(箱、架)内的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其绝缘护套不应有损伤。

第6.7.5条

仪表盘(箱、架)内端子板两端的线路,均应按施工图纸标号。

第6.7.6条

每一个接线端上最多允许接两根芯线。

第6.7.7条

接线端子板的安装应牢固;当其在仪表盘(箱、架)底部时,距离基础面的高度宜为250毫米。在顶部或侧面时,与盘(箱、架)边缘的距离宜为100毫米。多组接线端子板并列安装时,其间隔净距离宜为200毫米。

第6.7.8条

剥去外部护套的橡皮绝缘芯线及接地线、屏蔽线,应加设绝缘护套。

第6.7.9条

导线与接线端子板、仪表、电气设备等连接时,应留有适当余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一节 防爆

第7.1.1条

本节规定不适用于矿井井下和制造、使用、贮存爆炸物质的场所。

第7.1.2条

安装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仪表、电气设备和材料,必须具有符合现行国家或部颁防爆质量标准的技术鉴定文件和“防爆产品出厂合格证书”;其外部应无损伤和裂纹。

第7.1.3条

当汇线槽或电缆沟道通过不同等级的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分隔间壁时,在分隔间壁处必须做充填密封。

第7.1.4条

敷设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电缆(线)保护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保护管之间及保护管与接线盒、分线箱、拉线盒之间,应采用圆柱管螺纹连接,螺纹有效啮合部分应在6扣以上,螺纹处宜涂导电性防锈脂,并用锁紧螺母锁紧,不宜缠麻、涂铅油。连接处应保证良好的电气连续性;

二、保护管穿过不同等级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分隔间壁时,分界处必须用防爆管件做充填密封;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保护管与现场仪表、检测元件、电气设备、仪表箱、分线箱、接线盒及拉线盒连接时,应安装隔爆密封管件并做充填密封;密封管件与仪表箱、分线箱、接线盒及拉线盒间的距离不应超过0.45米;密封管件与现场仪表、检测元件和电气设备间,应按其所在危险场所和区域的类、级别的不同,分别采用隔爆型、安全防爆型或防尘型金属软管连接,金属软管的长度不应超过0.45米;

四、全部保护管系统必须确保密封;

五、保护管应采用管卡固定牢固,不应采用焊接固定。

第7.1.5条

线路沿工艺管架敷设时,其位置应在爆炸和火灾危险性较小的一侧;当工艺管道内爆炸和火灾危险介质的密度大于空气时,应在工艺管道的上方;反之,应在其下方。

第7.1.6条

线路在现场接线或分线时,必须按危险场所和区域的类、级别的不同,分别采用防爆型或隔爆密闭型分线箱或接线盒,接线必须牢固可靠,接触良好,并应加防松和防拔脱装置。

第7.1.7条

采用正压通风防爆仪表箱的通风管必须保持畅通,且不宜安装切断阀。

第7.1.8条

采用正压通风防爆的仪表箱,安装后应保证箱内能维持不低于设计规定的压力值;当有低压力联锁或报警装置时,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动作应准确、可靠。

第7.1.9条

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安装的仪表箱、分线箱、接线盒及防爆仪表、电气设备引入电缆时,应采用防爆密封填料函进行密封;外壳上多余的孔应做防爆密封。

第7.1.10条

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安装的仪表箱以及仪表和电气设备,应有“电源未切断不得打开”的标志。

第7.1.11条

本质安全型仪表的安装和线路敷设,除应按本规范第7.1.2、7.1.3、7.1.5条和第7.1.4条二款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本质安全线路和非本质安全线路,不应共用一根电缆或穿同一根保护管。

二、当采用芯线无屏蔽的电缆或无屏蔽的电线时,两个及其以上不同系列的本质安全线路,不应共用同一根电缆或穿同一根保护管。

三、本质安全线路敷设完毕,应采用50赫兹正弦交流电压进行一分钟的绝缘强度试验,不应击穿。试验电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本质安全线路对地之间为本质安全线路工作电压值的两倍。当其值小于500伏时为500伏。

2、本质安全线路与非本质安全线路之间为本质安全线路工作电压值与非本质安全线路工作电压值之和的两倍加1000伏。当其值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于1500伏时为1500伏。

四、本质安全线路及其附件,应具有耐久性兰色标记。

五、本质安全线路与非本质安全线路在同一汇线槽或同一沟道内敷设时,应用接地的金属隔板或具有足够耐压强度的绝缘板隔离;或分开排列敷设,其间距应大于50毫米并分别固定牢固。

六、本质安全线路与非本质安全线路共用一个分线箱时,本质安全线路与非本质安全线路接线端子之间,应用接地的金属板隔开。

七、仪表盘(箱、架)内的本质安全线路与非本质安全线路所使用的接线端子板带电部分相互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毫米;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用沿板面的延长距离不小于50毫米的绝缘板隔离;线路应走各自的路径,分开敷设,绑扎牢固。

八、凡有本质安全线路的仪表盘(箱、架)内的配线,线路的最末一个绑扎固定点离仪表或端子板间的距离,应尽可能短,端子上宜加绝缘盖板。

九、仪表盘(箱、架)以及本质安全线路等的接地端子与接地线的连接应牢固,并应加防松和防拔脱装置。

十、本质安全关联设备(如各种类型的安全栅、电流隔离器等)的安装位置应在安全场所一侧,并应可靠接地。

十一、采用屏蔽电缆(线)时,屏蔽层不应接到电路接地式安全栅(如并联二极管安全栅等)的接地端子上。

十二、线路敷设完毕,回路内线路的电阻和设备的电阻的总值,不应超过仪表最大负载电阻值。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十三、本质安全线路内的接地线和屏蔽连接线,应有绝缘层。

十四、本质安全线路不应受到其他电路的强电磁感应和强静电感应;线路的长度和敷设形式应符合仪表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十五、不同系列的本质安全型仪表及本质安全关联设备,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确认其技术性能具有相容性,并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后,方可相互代替。

十六、本质安全产品防爆合格证编号后有“×”字样者,禁止使用镉、锌、镁、铝材质及其镀层的金属件作为电气连接件、紧固件、导电体和接地体。

第二节 接地

第7.2.1条

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但有可能接触到危险电压的裸露金属部件,均应做保护接地。本质安全型仪表金属外壳当仪表使用说明书无接地规定时,不做保护接地,当规定接地时,应直接与其关联设备接地的接地极连接。

第7.2.2条

保护接地可接到电气工程低压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网上,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应串联接地。

第7.2.3条

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7.2.4条

在建筑物上安装的汇线槽及电缆(线)保护管,当设计不规定只能一点接地时,可以多点接地。

第7.2.5条

信号回路接地与屏蔽接地可共用一个单独的接地极。同一信号回路或同一线路的屏蔽层,只能有一个接地点。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第7.2.6条

信号回路的接地点应在显示仪表侧,当采用接地型热电偶和检测部分已接地的仪表时,不应再在显示仪表侧接地。

第7.2.7条

屏蔽电缆(线)屏蔽层的接地应符合本规范第7.2.6条的规定;同一线路的屏蔽层应具有可靠的电气连续性。

第7.2.8条

当有防干扰要求时,多芯电缆中的备用芯线应在一点接地。屏蔽电缆的备用芯线与电缆屏蔽层,应在同一侧接地。

第7.2.9条

仪表盘(箱、架)内的保护接地、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和本质安全型仪表系统接地,应分别接到各自的接地母线上;各接地母线,各接地总干线、分干线之间,应彼此绝缘。

第7.2.10条

分线箱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非本质安全线路分线箱的接地,应接到保护接地网或已接地的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钢结构上。

二、本质安全线路分线箱的接地,应接到信号接地干线或接地式安全栅的接地母线上。

三、本质安全线路与非本质安全线路共用一个分线箱时,应将本质安全系统接地母线、非本质安全系统接地母线及分线箱外壳接地线三者,互相绝缘地接至各自的接地干线上。

第7.2.11条

本质安全线路本身不接地,但仪表功能要求接地时,应按仪表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

第7.2.12条

本质安全型仪表系统的接地,宜采用独立的接地极或接至信号接地极上,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第7.2.13条

接地线的颜色应符合设计规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8.1.1条

管路敷设的位置,应按现场情况决定,不宜敷设在有碍检修、易受机械损伤、腐蚀、振动及影响测量之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8.1.2条

管路不宜直接埋地敷设。必须直接埋地时,应经试压合格和防腐处理后方可埋入。直接埋地的管路连接时必须采用焊接,在穿过道路及进出地面处应穿保护管。

第8.1.3条

管路敷设前,管内应清扫干净,需要脱脂的管路,应经脱脂检查合格后再进行敷设。

第二节 管路的敷设

第8.2.1条

测量管路在满足测量要求的条件下,应按最短路径敷设。

第8.2.2条

测量管路沿水平敷设时,应根据不同的介质及测量要求,有1∶10~1∶100的坡度,其倾斜方向应保证能排除气体或冷凝液。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管路的集气处安装排气装置,集液处安装排液装置。

第8.2.3条

管路在穿墙或过楼板处,应加装保护管段或保护罩,管子的接头不应在保护管段或保护罩内。穿过不同等级的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以及有毒厂房的分隔间壁时,保护管段或保护罩应密封。

第8.2.4条

当管路与高温工艺设备、管道连接时应采取补偿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热膨胀的措施。

第8.2.5条

测量差压用的正压管及负压管应敷设在环境温度相同的地方。

第8.2.6条

管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外观不应有明显的变形和损伤;

二、敷设管缆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产品规定的最低允许温度;

三、敷设时,应防止管缆受机械损伤及交叉摩擦;

四、敷设后的管缆应留有适当的余度。

第8.2.7条

管路与工艺设备、管道或建筑物表面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0毫米。油及易燃、易爆介质的管路与热表面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50毫米,且不应平行敷设在其上方。当管路需要绝热时,应适当增大距离。

第三节 弯管及连接

第8.3.1条

金属管子的弯制宜采用冷弯。高压管宜一次弯成。

第8.3.2条

管子的弯曲半径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金属管:不小于管子外径的3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塑料管:不小于管子外径的4.5倍。

第8.3.3条

管子弯制后,应无裂纹和凹陷。

第8.3.4条

当高压管路分支时,应采用三通连接。三通的材质必须与管路相同。

第8.3.5条

管子连接时,其轴线应一致。

第8.3.6条

直径小于10毫米的铜管,宜采用卡套式中间接头连接。也可以采用承插法或套管法焊接。承插法焊接时,其插入方向应顺着介质流向。

第8.3.7条

镀锌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连接用的管件也应采用镀锌件。

第四节 管路的固定

第8.4.1条

管子应采用管卡固定在支架上。当管子与支架间有频繁的相对运动时,应在管子与支架间加木块或软垫。成排敷设的管路,间距均应一致。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8.4.2条

支架的制作和安装,除应符合本规范第六章第二节的规定外,还应满足管路坡度的要求。

第8.4.3条

管路支架的间距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钢管

水平敷设:1~1.5米;

垂直敷设:1.5~2米。

二、铜管、铝管、塑料管及管缆:

水平敷设:0.5~0.7米;

垂直敷设:0.7~1米。

三、需要绝热的管路,应适当缩小支架间距。

第8.4.4条

不锈钢管固定时,不应与碳钢直接接触。

第五节 仪表盘(箱、架)内的配管

第8.5.1条

管路应敷设在不妨碍操作和维修的位置。

第8.5.2条

管路应集中成排敷设,做到整齐、美观,固定牢固。

第8.5.3条

管路与线路及盘(箱)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8.5.4条

管子与仪表连接时,不应使仪表承受机械应力。

第8.5.5条

管路与玻璃管微压计连接时,应采用软管。管路与软管的连接处,应高出仪表接头150~200毫米。

第8.5.6条

当管路引入安装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有毒及有腐蚀性介质场所的仪表盘(箱)时,其引入孔处应密封。

第六节 仪表用管路系统的压力试验

第8.6.1条

敷设完毕的管路,必须无漏焊、堵塞和错接的现象。

第8.6.2条

管路系统的压力试验,宜采用液压;当试验压力小于16×帕(16千克力/)且管路内介质为气体时,可采用气压进行。

第8.6.3条

液压试验压力为1.25倍设计压力,当达到试验压力后,停压5分钟,无泄漏为合格。

第8.6.4条

气压试验压力为1.15倍设计压力,当达到试验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力后,停压5分钟,压力下降值不大于试验压力的1%为合格。

第8.6.5条

当工艺系统规定进行真空度或泄漏量试验时,其内的仪表管路系统应随同工艺系统一起进行试验。

第8.6.6条

液压试验介质应用洁净的水,当管路材质为奥氏体不锈钢时,水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0025%。试验后应将液体排净。在环境温度5℃以下进行试验时,应采取防冻措施。

第8.6.7条

气压试验介质应用空气或惰性气体。

第8.6.8条

压力试验用的压力表应校验合格,其精确度不应低于1.5级,刻度上限值宜为试验压力的1.5~2倍。

第8.6.9条

压力试验过程中,若发现有泄漏现象,应泄压后再修理。修理后,应重新试验。

第8.6.10条

压力试验合格后,宜在管路的另一端泄压,检查管路是否堵塞,并应拆除压力试验用的临时盲板。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二篇: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开拓者

吴钦炜——我国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1922—)

史美纪 发布时间: 2006-09-01 09:43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吴钦炜,仪器仪表专家。我国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的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我国工业自动化仪表的研究开发和科技管理工作,参与创建我国第一

一个仪器仪表科学研究机构,是制订我国工业自动化仪表型谱系列和总体系的负责人之一,曾多次主持制订我国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技术与新产品发展规划,参与主编了多种权威性的工具书。为我国工业自动化和仪器仪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吴钦炜,1922年12月25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市。青年时期因抗日战争,随家辗转搬迁,先后到郑州、武昌、湘西山区等地,由于住地偏僻,交通阻塞,无学可上,饱受失学之苦,主要靠自学求取知识。1941年在四川江津考入国立十七中学高中部学习。由于失学3年,深知求学之不易,在学习上比较刻苦,学习成绩较好。1944年在重庆考入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46年2月随学校迁至上海继续就读,直至1948年毕业。

1947年吴钦炜参加了交通大学地下党领导的由进步学生组织的“护校晋京请愿运动”、“响应五·二○运动”等罢课活动。从护校、争公费、抗议南京国民政府军警特务暴行、反对内战等革命活动中,使他看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和人民大众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力量。使他从个人的小圈子里走出来,投入到学生爱国运动的洪流中去。

吴钦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参加了由地下党组织的科技团体——中国技术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在中国技术协会的学术部里积极工作,举办技术讲座,组织学术报告,将其主要精力投入这类科技活动。1952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吴钦炜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参加京沪杭各发电厂的热工控制调查,并深入电器仪表检验和试验技术研究。1956年10月起,投入我国自动化仪表行业的创建工作,为建立我国第一个仪器仪表科学研究基地作出了开拓性的成绩。60年代,他在担任第一机械工业部热工仪表科学研究所电子研究室主任期间,从事研究并组织开发自动平衡式指示记录仪表、超声工业检测仪表、同位素工业应用仪表、电磁流量计、液位测量仪表和电子计算机等新型仪表和装置,其科研成果的水平均处于当时的国内领先地位。后来,又组织了研究所和有关仪表厂开展自动平衡式指示记录仪表系列产品的统一设计工作,努力贯彻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原则,制订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型谱系列,为发展我国该类仪表产品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1962年以后,随着国家工业建设发展的需要,机械工业部多次派他参加石油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等专家考察团赴西欧、美国、日本考察、重点了解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和配套仪表的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并与国外主要仪表公司进行技术交流,掌握了国外发展动向。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仪表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为制订我国仪器仪表科学技术和新产品发展规划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1965年吴钦炜参加机械工业部仪器仪表局主持的产品规划编制工作,在掌握各工业部门生产过程典型装置控制系统及配套仪表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分析,在王良楣主持下,组织编制了我国第一套工业自动化仪表型谱系列及总体系。它对我国自动化仪表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吴钦炜在机械电子工业部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工作了30多年,长期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在1978至1986年担任所长和总工程师期间,为了贯彻机械工业部“攻成套、打基础、上水平”的方针,制定了研究所的奋斗目标和主攻方向,使仪表可靠性技术的研究、仪表质量评定技术的研究、仪表专用电路设计和应用技术研究、基础试验室的建设等在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他积极支持新技术在仪表和试验装置上的应用,如在温度测试装置中采用热管技术、在光电扫描测量中采用CCD固体传感器技术等,均属创新型的科技成果。

吴钦炜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二、三、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兼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学会理事长;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三、四、五届理事会理事,兼仪表与装置专业委员会主任。他热心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在1983年第一届多国仪器仪表学术会议大会上,代表中国作了“过程测量与控制仪表的发展”特约报告;在1980年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作了“自动化仪表装置技术发展的基本任务”专题报告,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吴钦炜参加了多种权威性工具书的编著。他主编过《中国大百科全书》“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卷“自动化技术工具”分支;《工业自动化仪表手册》第二分册(产品部分);《电机工程手册》(第一版)“检测仪表”、“显示仪表”、“调节仪表”、“执行器”4篇;《仪器仪表环境技术和设备手册》。并撰写过数十篇专题论文。

吴钦炜在科研工作中,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勤奋钻研,埋头工作;在为人处事中,作风正派,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教育活动,特别关心和培养中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的开拓创新精神,是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导师。他的学识和人品均是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自动化仪表科学研究指导者

吴钦炜长期从事自动化仪表科研、管理和领导工作。他在担任机械工业部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期间,为了使研究所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系统地翻阅和整理了日、美、英、德等国仪表科技发展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结合国外考察和我国自动化仪表实际情况,规划了科研机构的设置,提出了行业技术发展的重点任务,制定了自动化仪表科研的方向性课题,建立了较完善的科研、测试基地,培养了一支自动化仪表的科研队伍,从而加快了自动化仪表科研和新产品开发的进程。

70年代后期,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大量涌现。国外主要仪表企业开始在仪器仪表中应用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实现仪器仪表的记忆、判断、处理、执行以及逻辑操作、监视诊断功能,并能实现各种智能作用。吴钦炜看准了微机化仪表和智能化仪表将成为各种仪表产品更新换代的主要发展方向,提出了在自动化仪表科研工作中必须大力发展微机化仪表和智能化仪表的指导性意见。经过十多年努力,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已研制出一批微机化仪表和智能化仪表,并投入生产,使我国许多产品开始更新换代,从而使我国自动化仪表产品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自从1975年美国霍尼韦尔公司最先推出分散型控制系统以来,世界各大仪表企业都在加紧开发和建立这类新系统。由于分散型控制系统具有功能齐全,人-机联系方便,系统扩展灵活,安装调试简单,性能/价格比良好等优点,在冶金、电力、石油、化工等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吴钦炜在70年代后期即积极提出自行开发、研制分散型控制系统的建议,并组织力量开展研究。经过多年努力,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科技人员在80年代后期研制成功了分散型控制系统,并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近年来,吴钦炜根据国外自动化仪表发展动向,提出了自动化仪表应大力发展专用集成电路;自动化仪表必须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加速发展新型传感技术、智能变送器和现场总线通信技术;过程自动化应向工厂自动化发展;自动化仪表要注意与相邻学科相结合,如新型控制理论、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等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上述意见和建议,有的已付诸实施,取得了成果(如专用集成电路等);有的正在实施(如仪表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等);有的已列入发展规划,准备实施。

吴钦炜还积极支持和扶植新技术在仪表和试验装置上的应用。如温度仪表研究室科技人员采用热管技术实现温度测试装置的更新换代,取得了技术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又如机械量仪表研究室科技人员采用CCD固体传感器实现光电扫描测量,已在工业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创新的科技成果。

制订我国自动化仪表科技发展规划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为了加速发展我国自动化仪表行业,必须掌握国内外自动化仪表发展历史和趋向,制订赶超国外先进水平和适合国情的自动化仪表科技发展规划。

1962年吴钦炜连续参加了由石油部和冶金部组织的出国专业实习组和考察团。通过半年的考察,对于代表当时国外先进水平的炼油工业、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冷热钢板轧制等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和配套仪表的技术设计要点,都有比较系统地了解,并收集了不少技术资料,编写了书面报告。1963—1964年,吴钦炜多次与日本主要仪表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和座谈,掌握了当时日本自动化仪表产品更新换代和科技发展动向,编写了详细的技术专题报告,通过出国考察与外商技术交流、技术谈判,掌握了国外自动化仪表科学技术水平和主要工业部门自动控制与配套仪表情况,从而为制订我国自动化仪表科技发展规划和新产品发展规划以及措施和建议,提供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技术资料。

吴钦炜早在1958年就参与制订国家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以后他多次参加我国仪器仪表科技发展规划和赶超规划的调研、编制和审查工作。

1965~1966年吴钦炜参加我国各主导工业部门自动化调查工作,在掌握各工业部门生产过程典型自控系统及仪表与成套装置需求情况的基础上,协助王良楣编制了我国第一部自动化仪表产品型谱系列和总体系。这项工作对我国自动化仪表科学技术和新产品的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

1977年以后,吴钦炜多次参加机械工业部仪器仪表局和国家科委自动化组主持的长远规划的编制和审查工作。他提出了自动化仪表科技工作要点、科研开发方向、新技术发展动向、新产品发展重点,以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建议等方面的具体报告,为我国自动化仪表工业和科技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创建仪器仪表可靠性研究、测试基地

吴钦炜是仪器仪表可靠性专业创建人之一。70年代以前,我国自动化仪表科研工作的任务主要是发展新品种,追求产品性能指标(如精确度、灵敏度、分辨能力等)。随着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国防建设的发展,单纯追求仪表产品性能指标,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吴钦炜根据国外仪器仪表发展,于70年代后期最先提出开展仪器仪表可靠性技术与环境适应性技术的研究工作。在他的主持下,调整了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的人力和物力,在原来环境研究室的基础上,改建为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室,研究的专业范围从原来的气候环境、机械环境和化学环境,发展和新设置了可靠性、仪表防爆和电磁兼容性专业。同时要求该室具有:“创业的技术、创业的队伍、创业的思想”。1979年,吴钦炜又进一步提出:“要在两年内把可靠性与环境试验基地按照国际标准IEC/TC65有关仪表适应性要求建立基本的试验条件;并为仪表行业开展可靠性工作做好技术准备。”在1982年,为使该试验基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与英国劳埃德船级社签订了技术合作合同,全面改造试验条件,添置先进试验设备和仪器,派遣技术人员出国培训,按国际标准要求建设和管理试验室。该试验室已于1987年获得英国劳埃德船级社的认证和授权,并已成为国际性试验室。

吴钦炜在关心可靠性与环境试验基地建设的同时,关心仪器仪表可靠性人才的培养和教学工作,创造条件派中青年技术人员出国考察与培训。1982年起,他亲自担任仪器仪表可靠性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在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FMECA和FTA、化工系统可靠性分析、MontaCarlo法在仪表漂移设计中应用以及仪表可靠性增长等技术领域中给予具体指导。

吴钦炜主持编写《仪表可靠性设计、试验与评定》教材,主编《仪器仪表环境技术和设备手册》。他还担任机械电子工业部仪器仪表司可靠性技术顾问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可靠性工程学会顾问。他为仪器仪表可靠性技术和环境适应性技术的研究以及试验测试基地建设作出了贡献。

促进和推动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

吴钦炜一直把促进和推动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作为毕生奋斗的目标。长期以来,他经常为国内许多仪器仪表科技刊物撰写稿件,发表他对发展我国仪器仪表事业的见解。1979年他要求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科技情报研究室筹备出版面向全行业的科技刊物。1980年2月定名为《自动化仪表》的专业技术刊物正式创刊,由他亲自担任主编。吴钦炜先后担任《自动化仪表》第一届编辑委员会副主任,第二届编辑委员会主任。从《自动化仪表》创刊起,吴钦炜不仅为刊物制定编辑方针、注意编辑出版水平和质量、关心编辑部的日常工作,而且亲自为刊物撰写了许多对行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论文。例如:“自动化技术和自动化仪表”、“过程测量与控制仪表的发展趋势”、“新技术革命与自动化仪表”、“微机技术推动自动化仪表更新换代”、“现代仪表设计和智能控制系统”等等,受到行业内外的普遍重视,有的论文还引起国外同行的重视。如今,《自动化仪表》已成为国内仪器仪表行业最权威的刊物之一,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是与吴钦炜长期为之倾注心血分不开的。

吴钦炜积极主张仪器仪表行业应该办一份报纸,宣传党和国家发展仪器仪表事业的方针政策,促进和推动仪器仪表行业发展,以及与应用部门交流信息。1985年,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中国仪器仪表报》正式创刊,吴钦炜先后担任该报代社长、社长。从报社重要工作的决策,到编辑、出版方针、宗旨的制定;从报社记者站、通讯员等新闻队伍的建设,到报纸报导大纲的确定;他都身体力行,克服社会兼职多、工作繁忙的困难,亲自过问。他不仅为报纸撰写行业内的重大新闻报导稿,而且在报纸头版开辟的“专家论坛”栏目中发表了诸如“关于检测传感器和变送器”、“关于过程控制用执行器”、“关于采用数字技术的记录仪”、“关于分散型综合控制管理系统”、“关于智能化系统”、“关于数字调节器和智能调节器”、“关于可编程序控制器”等7篇介绍“90年代自动化仪表与系统”的连续文章,以及其他多篇重要论文,为行业制订“八五”规划提供了很有参考价值的论据,并为规划和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他积极支持报社编辑、出版《中国仪器仪表新产品年鉴》,并担任主编审,从年鉴内容的选择到每份具体稿件的技术准确性,他都认真审查,严格把关,从而保证了《年鉴》的质量和水平。

吴钦炜是我国仪器仪表界的知名学者,担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任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学会理事长;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兼任仪表与装置专业委员会主任和上海市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他热心于仪器仪表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一方面把国外仪器仪表先进技术介绍到中国来,另一方面把国内仪器仪表工业介绍给世界各国,为提高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学术水平和技术水平作出了贡献。1983年4月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美国仪表学会和日本测量与控制学会在上海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多国仪器仪表学术会议大会上,吴钦炜代表中国作了“过程测量与控制仪表的发展”特约报告,得到了与会国内外仪器仪表专家的高度评价。从1979年以来,吴钦炜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举办的学术交流会议上发表了“工业自动化仪表的现状和发展动向”、“过程检测转换技术发展动向”、“自动化仪表装置技术发展的基本任务”、“迎接工厂自动化的挑战——几种数字控制装置的开发和应用”、“90年代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等十多篇论文和专题报告。吴钦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上述论文和报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析了自动化仪表国内外现状和差距,提出了发展我国自动化仪表的对策建议,对自动化仪表行业技术发展起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重视培养自动化仪表技术人才

吴钦炜治学严谨、身体力行,十分重视自动化仪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国家需要大量仪器仪表科技人员,华东工业部上海工业试验所(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前身)于1950年至1952年在社会上招收10名高中毕业生,吴钦炜担任教师并协助王良楣培养仪器仪表专业人员,为科研单位增添了新生力量。目前这10个人都已成为本行业的技术骨干。

1958~1960年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热工仪表科学研究所(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前身)委托上海机械专科学校(上海机械学院前身)举办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装置大专班,招收42名高中毕业生,吴钦炜做了大量组织工作。目前,这批学生大多已成为研究所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

从1981年起,经机械工业部审查批准,上海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成为全国仪器仪表行业第一个招收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单位,吴钦炜担任硕士研究生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981年以来,该所共招收自动化仪表硕士研究生27名,为行业输送了一批科研骨干。吴钦炜还亲自担任仪表可靠性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了4名可靠性专业硕士研究生。

此外,吴钦炜还担任上海机械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担任华东化工学院和上海机械学院兼职教授,为我国教育事业和教师的进修培训作出了贡献。

(作者:史美纪)

简历

1922年12月25日 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

1944—1948年 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获工程学士学位。

1949—1960年 先后任华东工业部上海工业试验所、轻工业部上海科学研究所、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仪器仪表科学研究所技术员一级技术员。

1960—1964年 任第一机械工业部热工仪表科学研究所电子研究室主任、工程师。

1964—1978年 任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科研生产组负责人、工程师。

1978—1986年 任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总工程师、所长、高级工程师。

1982—1986年 兼任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副总工程师。

1980年 国家科委自动化科学学科组成员,任控制系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分组副组长。

1979年 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第二、三、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可靠性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仪表与装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0年— 任《自动化仪表》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兼主编、编辑委员会主任。

1985年 任中国仪器仪表报代社长、社长。

1986年— 任机械电子工业部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顾问、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

主要论著

1 吴钦炜等主编.电机工程手册第44篇检测仪表,第45篇显示仪表,第46篇调节仪表,第47篇执行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

2 吴钦炜等主编.机械工程手册第52篇热工测量与控制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

3 吴钦炜主编.仪器仪表环境技术和设备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委员会仪器仪表局,1988。

4 吴钦炜等主编.工业自动化仪表手册第二分册(产品部分之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5 吴钦炜.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研制介绍.仪器与实验技术,1958(3)。

6 吴钦炜.荷兰仪器展览会上的工业测量和自动化仪表.仪器要闻,1964.3。

7 吴钦炜.冶金生产过程用测量仪表和自动化装置.仪器要闻,1964.4。

8 吴钦炜.日本的工业自动化仪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所出国考察报告,1975。

9 吴钦炜.工业自动化仪表现状和发展动向.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979.4。

10 吴钦炜.过程检测转换技术的发展动向.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学会学术交流会专题报告,1979.10。

11 吴钦炜.自动化仪表技术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1980(1)。

12 吴钦炜.自动化技术与自动化仪表.自动化仪表,1980

(1)。

13 吴钦炜.自动化仪表装置技术发展的基本任务.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国内外自动化发展动向报告集,1980.5。

14 吴钦炜.过程测量与控制仪表的发展.第一届多国仪器仪表学术会议大会特约报告,1983。

15 吴钦炜.Process Control in the PRC.美国HydrocarbonProcessting,Jannary1984。

16 吴钦炜.新技术革命与自动化仪表.自动化仪表,1984(7)。

17 吴钦炜等.谈“新技术革命中自动化仪表对策”讨论中几个涉及技术方向的问题.自动化仪表,1985(1)。

18 吴钦炜.微机技术推动自动化仪表更新换代——MI-CONEX’86典型产品介绍.自动化仪表,1986(9)。

19 吴钦炜等.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及系统新发展.机械部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成立30周年论文集,1986.10。

20 吴钦炜.现代仪表设计和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化仪表,1988(6)。

21 吴钦炜等.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发展动向和对策建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特刊,1989。

22 吴钦炜.90年代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1990.4。

第三篇: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摘录

规范

1、井点降水应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基底以下0.5m。停止降水时,必须验算涌水量和明挖隧道结构的抗浮稳定性,当不能满足要求时,不得停泵。

2、降水井井点距基坑边缘不应小于1.5m,距暗挖隧道结构不应小于2m;

3、降水井井点应沿基坑或暗挖隧道布设,并应成封闭形,当不能封闭时,应延长1倍以上的基坑或暗挖隧道横断面宽度;

4、井点钻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孔的孔口处应设置护筒;

2)孔径应比管径大200-300mm;

3)孔径应垂直、上下一致,孔底比管底深0.5-1.0m;

4)钻进中应取土样并做好记录。

5、排渣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粘性土中成孔,可注入清水,以原土泥浆护壁,排渣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1.2;

2)砂土和较厚夹砂层中成孔,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1.3,在穿越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坍孔土层中成孔时,泥浆比重控制在1.3-1.5;

3)泥浆选用塑性指数Ip≥17的粘土配制;

4)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比重,并定期测定粘度、含砂率和胶体率,其指标控制:粘度为18-22s,含砂率为4%-8%,胶体率不小于90%。

6、清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孔壁土质不易坍塌时,可用空气吸泥机清孔;

2)用原土造浆时,清孔后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左右;

3)孔壁土质较差时,宜用泥浆循环清孔,清孔后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5-1.25;

4)清孔过程中必须补足泥浆,并保持浆面稳定;

5)清孔后立即吊放钢筋笼,并灌注水下混凝土。

7、成孔施工中如发现斜孔、弯孔、缩孔、塌孔或沿护筒周围冒浆及地面沉陷等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8、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为: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钢筋笼直径±10mm,长度±50mm。

9、横撑安装位置允许偏差为:高程±50mm,水平间距±100mm。

10、横撑安装前应先拼装,拼装后两端支点中心线偏心不应大于20mm。安装后总偏心量不应大于50mm。

11、横撑及腰梁应随基坑回填自下而上逐层拆除,边拆边填,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12、存土点不得选在建筑物、地下管线和架空线附近,基坑两侧10m范围内不得存土。在已回填的隧道结构顶部存土时,应核算沉降量后确定堆土高度。

13、基坑必须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开挖,严禁掏底施工。放坡开挖基坑应随基坑开挖及时刷坡,边坡应平顺并符合设计规定;支护桩支护的基坑,应随基坑开挖及时护壁;

14、基坑开挖接近基底200mm时,应配合人工清底,不得超挖或扰动基底土。

15、基底应平整压实,其允许偏差为:高程+10/-20mm;平整度20mm,并在1m范围内不得多于1处。基底经检查合格后,应及时施工混凝土垫层。

16、雨季施工应沿基坑做好挡水埝和排水沟,冬季施工应及时用保温材料覆盖,基底不得受冻。

17、基坑必须在隧道和地下管线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回填。基坑回填前,应将基坑内积水、杂物清理干净,符合回填的虚土应压实,并经隐检合格后方可回填。

18、基坑回填应分层、水平压实;隧道结构两侧应水平、对称同时填压;基坑回填高程不一致时,应从低处逐层填压;基坑分段回填接茬处,已填土坡应挖台阶,其宽度不得小于1m,高度不得大于0.5m。

19、基坑回填时,机械或机具不得碰撞隧道结构及防水保护层。隧道结构两侧和顶部500mm范围内以及地下管线周围应采用人工使用小型机具夯填。

20、基坑回填土采用机械碾压时,搭接宽度不得小于200mm。人工夯填时,夯与夯之间重叠不得小于1/3夯底宽度。

21、基坑回填碾压过程中,应取样检查回填土密实度。机械碾压时,每层填土按基坑长度50m或基坑面积为1000m2时取一组,人工夯实时,每层填土按基坑长度25m或基坑面积为500m2时取一组;每组取样点不得少于6个,其中部和两边各取两个。遇有填料类别和特征明显变化或压实质量可疑处应增加取样点位。

22、基坑雨季回填时应集中力量,分段施工,取、运、填、平、压各工序应连续作业。雨前应及时压完已填土层并将表面压平后,做

成一定坡势。雨中不得填筑非透水性土质。

23、基坑不宜冬季回填。如必须施工时,应有可靠的防冻措施。除按常规施工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减少20%-25%,并适当增加压实密实度;

2)冻土块填料含量不得大于15%,粒径不得大于150mm,均匀铺填、逐层压实。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工程设计高程1m范围内不得回填冻土块;

3)基坑回填前,应清除回填面上积雪和保温材料;

4)集中力量,分段施工,取、运、填、平、压各工序应连续作业;

5)基面压实后立即覆盖保温,必要时可撒盐水;

6)加强测试,严格控制填料含水量。

24、模板支立前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铺设应牢固、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相邻两块模板接缝高低差不应大于2mm。支架系统连接应牢固稳定。

25、底板结构先贴防水层的保护墙应支撑牢固,结构梗斜和底梁模板支立位置应正确、牢固、平整。

26、顶板结构应先支立支架后铺设模板,并预留10-30mm沉落量,顶板结构模板允许偏差为:设计高程加预留沉落量+10/-20mm;中线±10mm;宽度+15/-10mm。

27、墙体结构应根据放线位置分层支立模板,内模板与顶模板连接好并调整净空合格后固定;外侧模板应在钢筋绑扎完后支立。模板支立允许偏差为:垂直度2‰;平面位置±10mm。

28、底板混凝土应沿线路方向分层留台阶灌注。混凝土灌注至高程初凝前,应用表面振捣器振一遍后抹面,其允许偏差为:高程±10mm,表面平整度10mm。

29、墙体和顶板混凝上灌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墙体混凝土左右对称、水平、分层连续灌注,至顶板交界处间歇1-1.5h,然后再灌注顶板混凝土。

2)顶板混凝土连续水平、分台阶由边墙、中墙分别向结构中间方向进行灌注。混凝土灌至高程初凝前,应用表面振捣器振捣一遍后抹面,其允许偏差为:高程±10mm,表面平整度5mm。

30、混凝土终凝后应及时养护,垫层混凝土养护期不得少于7d,结构混凝土养护期不得少于14d。

31、在施工条件受到限制,边墙与底板防水层同时铺贴时,边墙

顶部应留置临时保护墙,或采取防止损坏卷材留茬的措施。

32、隧道喷锚暗挖施工应充分利用围岩自承作用,开挖后及时施工初期支护结构并适时闭合,当开挖面围岩稳定时间不能满足初期支护结构施工时,应采取预加固措施。

32、隧道施工中,应对地面、地层和支护结构的动态进行监测,并及时反馈信息。

33、盾构在工作竖井内组装和进出工作竖井前,应安装基座和导轨,并对隧道洞口土体进行加固和完成封门施工。

34、盾构基座应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精度,并满足盾构装拆和检修需要。基座导轨高程、轨距及中线位置应正确,并固定牢固。

35、盾构掘进临近工作竖井一定距离时,应控制其出土量并加强线路中线及高程测量,距封门500mm左右时停止前进,拆除封门后应连续掘进并拼装管片。

36、盾构掘进中,必须保证正面土体稳定,并根据地质、线路平面、高程、坡度、胸板等条件,正确编组千斤顶。

37、盾构掘进速度,应与地表控制的隆陷值、进出土量、正面土压平衡调整值及同步注浆等相协调。如停歇时间较长时,必须及时封闭正面土体。

38、盾构掘进中应严格控制中线平面位置和高程,其允许偏差均为±50mm。发现偏离应逐步纠正,不得猛纠硬调。

39、土压平衡式盾构掘进时,工作面压力应通过试推进50-100m后确定,在推进中应及时调整并保持稳定。

40、钢筋混凝土管片拼装中,应保持盾构稳定状态,并防止盾构后退和已砌管片受损。举重钳钳牢管片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退出管片拼装环范围。

41、钢筋混凝土管片拼装成环时,其连接螺栓应先逐片初步拧紧,脱出盾尾后再次拧紧。当后续盾构掘进至每环管片拼装之前,应对相邻已成环的3环范围内管片螺栓进行全面检查并复紧。

42、管片拼装后,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片拼装允许偏差为:高程和平面±50mm;每环相邻管片平整度4mm;纵向相邻环环面平整度5mm;衬砌环直径椭圆度5‰;

2)螺栓应拧紧,环向及纵向螺栓应全部穿进。

43、衬砌管片脱出盾尾后,应配合地面量测及时进行壁后注浆。

44、注浆前应对注浆孔、注浆管路和设备进行检查并将盾尾封堵严密。注浆过程中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完工后及时将管路、设备清洗干净。

45、注浆时壁后空隙应全部充填密实,注浆量应控制在130%-180%。壁孔注浆宜从隧道两腰开始,注完顶部再注底部,当有条件时也可多点同时进行。注浆后应将壁孔封闭。

同步注浆时各注浆管应同时进行。

第四篇:仪表自动化年终总结

自动化专业属于电气信息类的一个专业,它是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控制手段,组成各种自动化控制装置和系统,实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自动化,是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急需的专业。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仪表自动化年终总结,欢迎阅读。仪表自动化年终总结1

我是XX,现年30岁,男,汉族,于20xx年7月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任XX信息自动化公司自动化部技术员。现将本人的工作总结如下:

从参加工作以来,参与的新建工程有本钢8、9号焦炉的的电除尘PLC系统,本钢7号转炉水处理PLC系统,马耳岭球团厂变频器安装调试,燃气厂第三加压站二期工程PLC系统等新建工程,参与的改造工程有焦化四五号焦炉除尘PLC系统改造工程,燃气厂第七加压站PLC系统改造工程,二氢站及十一加仪表和PLC系统改造工程,六环水处理站PLC系统改造等,日常维护工作有供水厂的三环水、四环水,六环水、十四环水处理站,三热轧水处理站,污水厂等日常维护工作。

在工作中一直以一个自动化人的职业道德来要求自己,尽自己努力完成各项本职工作,在现场工作中积极发扬了自动化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各项工作都受到现场人员的好评和肯定。

通过这几年的工作时间,我对现场的工艺流程有了一定了解,对PLC设备也越来越熟悉。

另外对工程建设当中的施工步骤和施工环节有了整体的认识,在了解PLC系统的同时,也在逐步的提高自身对PLC设备及自动控制的认识,在这几年时间内我的个人工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和领导的关心以及身边同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求实创新,不断磨炼自己,尽我所能把工作做好,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思想上,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与水平,不断地探索与追求。

学习上,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自身很好的为自己定位,尽管有些自动化现场的工作条件很艰苦,但对我们年青人来说,也不失为一次锻炼自我,挑战自我的机遇。理论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更应该还原回到生活,在自动化公司这样的一个地方,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来发现的好东西,值得我们来深究学习的地方。工作中我时刻牢记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将理论与实际的工作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在工作中不断地改变自我,适时地对自己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也在工作中逐渐的成长。

以后的路还有多长,不过我相信,我可以做的更好的,我可以在今后不断的努力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自动化公司有着广袤的发展空间,我坚信我可以得到最好的成长,为本钢信息自动化公司的成长壮大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仪表自动化年终总结2

辗转一年将去,我们在忙碌的工作中走过了初春深秋,回首一年的工作,有硕果累累的喜悦,有与同事协同攻关的艰辛,也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惆怅,我们仪表班虽然只有3个人,但是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从全年来看,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各类仪表参数相对比较稳定,这包括工业四大参数在内的“流量、压力、温度、物位。7号炉料罐压力平凡出现堵塞问题,6号炉虽然也有,但是并不经常出现。

7号炉顶氮气流量出现过一次超量程,喷煤氮气流量也出现过超量程经过查看,喷煤氮气流量原先就超量程只是变送器一只开着气压平衡阀,热风炉上的煤气流量和空气流量都是微差压调节对工艺要求非常高,我们对热风炉各差压变送器做出了定期校准,校零点措施。

各温度参数方面,热风温度和拱角,拱顶温度最为重要直接影响炼铁生产,7号炉热风温度下半年出现过一次波动现象经查看是热电偶丝烧断,6号炉也曾两次更换过热电偶,热风炉拱角温度曾多次出现测量偏高不准,经查看同样也是烧断,这些温度测量点不易更换环境条件也很苛刻,况且这类S型热电偶材料是白金制成比较昂贵,对公司提出的降本增效实属不易,我个人建议采用十字测温仪。

物位测量是最头疼的一项,它传到上的并非标准4—20mA信号,这对于处理问题一直都拿不准到底是何原因,这表明我们的技术还要有望不断提高。全年内各调节阀动作调节不是很理想,我们不断找出问题将反馈调节设定到最符合工艺要求,开关量调节和模拟量调节相对来说模拟量控制比较稳定不容易出现问题,开关量控制平凡出现反馈不准开关不到位和调节时浮动大,我们针对这些问题也费了不少精力。

各主要场合的监控摄像,全年内多次出现信号干扰画面显示不清,对此我们更换了多条视频线路,做了防干扰接地。自动化方面包括PLC在内的PC电脑和一系列的内部软件,为保证自动化正常运行我们对PLC和PC工控电脑定期进行清楚灰尘,10月份热风炉2#电脑出现过历史数据丢失,我们对WINCC归档变量画面修改后在没有出现过此类情况。

纵观全年我个人感觉我们对所维护的设备不遗余力的付出了青春,今后我们还要更加努力向前走去,因为我们前方的路还很远还有更多任务在等待着我们这些年轻人去完成。

往年大地早已经白茫茫的一片了,今年还未曾下过雪。雪是那么的冷,可是它又那么的美丽,我害怕冷,可我还是那么的喜欢它。

第五篇:自动化仪表考核制度

自动化仪表考核制度

一、对于上级决策执行力度方面:

1、上级下达的任务要按规定时限完成,没有按时限完成的考核直接责任人100分,次要责任人50分。

2、对上级书面下达及会议下达的各种内容,要做到上传下达,保持良好的贯通率,下达24小时,班级职工不知道的,直接考核班长50分。

二、纪律方面:

1、不迟到、不早退,尽职尽责,违者考核责任人50分,连续两次考核按旷工一天处理,旷工一天考核200分,连续旷工三天以上待岗处理。

2、班中有吵闹、斗殴的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3、不脱岗、不串岗、不睡岗,不提前吃饭洗澡,不玩耍嬉戏打闹,不带小孩进入作业区,班长不做私活,不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违者考核责任人50分。

4、不开班前班后会的直接考核组长30分。

5、乱扔烟头、纸屑、果皮等杂物、随地吐痰者,考核责任人50分。

6、乱扔塑料袋、一次性餐具者,考核20分。

7、办公现场、公共场所等吸烟者,每人次考核50分。

8、随地大小便者,每发现一次考核50分。

9、乱贴乱画、乱牵乱挂、乱晒衣物者,没发现一处考核50分。

10、损坏公共财物照价赔偿。

11、在禁止通行的铁路边行走者,每发现一次考核50分。

12、在公司厂区、宿舍内赌博者受行政处分。

13、利用职权徇私舞弊,向他人索贿受贿,接受吃请等行为者接受行政处分。

14、故意泄露公司技术,经营上的机密致使公司蒙受重大损失者接受行政处分。

三、班组事务方面:

1、班中事务相互推诿,针对本班能解决而遗留下来班的直接考核摊长50分。

2、因生产紧张、没时间处理的,当班班长没有去检查或没有分析故障原因的考核摊长50分。

3、各班摊长要对本班组成员在当班过程中的一切负责,没有对班组成员负起责任,随波逐流的考核责任人30分,考核摊长50分。

4、各班摊长要正规班组对设备的巡检,没有巡检或巡检不到位的直接考核责任人50分,连带考核摊长30分。

5、各班摊长除每天安排(维护)好生产还要对要害重点部位进行检查(不只局限于包机设备),因检查不到位造成生产停滞,出考核包机人外,考核责任人50分,乱带考核摊长30分。

6、每天三班提前30分钟到岗,当班职工利用30分钟时间检查危险源点及包机设备每班55时必须回来交接班,由接班班组召开班前会,根据调度会内容安排班组事务,同事交班班组召开班后会议,总结当班情况,交接好班中事务,工具及灭火器情况。

7、每班职工到岗时,各班摊长要检查职工是否饮酒,是否劳保穿戴不齐,检查出隐瞒的,没采取果断处理的,考核摊长50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加重考核责任人100分,考核摊长100分。

8、各班因技术问题损坏设备的,考核摊长及责任人各50分。

9、辖区卫生要随时清理,值班室卫生每日交班班组在下班之前要清理干净,随时

保证值班室干净整洁,没有按规定执行的直接考核班组责任人30分。

10、备件室取拿备件要有记录,在消耗中写明名称、型号规格、使用人、使用时间、使用主机。取备件时不能乱拿乱放,违反规定的视情节轻重考核摊长30分。备

件胡乱更换的(没有坏而更换的)直接考核摊长50分,备件室窗户要关好,门

要锁好,不按规定执行的给予考核摊长30分。

11、各班组负责人要督促本班职工对专业知识及安全知识的学习,各班组要对自己

所包机设备的各种指标清楚,抽查不合格者,考核责任人30分,如抽查摊长也

不清楚的考核摊长50分。

12、各班组负责人对班组职工进行打分,但必须实事求是,经调查有意隐瞒过失的,考核摊长50分。

13、班组工具要加强管理,交接班交接清楚,丢失、损坏工具的班组要按价赔偿,隐瞒不报的考核班组50分。

14、班组职工要精诚团结,影响团结、挑拨是非的职工,免除当月奖金,摊长免除

当月奖金或免职。

15、班组职工禁止攒假,休假合理安排,摊长休假只准白天休假,休假按厂规定条

例,违反规定的考核,摊长休假前腰安排好本班事务。

16、杜绝长明灯,各种仪表室要人走灯灭,摊长班长要勤检查,查出未按规定执行的考核摊长及责任人30分。

17、中、夜班出去干活的职工要跟摊长(值班室无人应通知调度室)说明去处,注

意互保,摊长要知道班组成员去向,如长时间不在的,摊长要及时联系,班中

禁止串岗,严重的摊长免职,职工免除1/2奖金。

四、对没有造成停产故障、事故等不良后果、但存在缺陷的设备以及不规范的操作、检

修等。按如下标准考核包机人:

1、误操作:发现一次考核20分;

2、蛮操作、超负荷运行:发现一次考核50分;

3、螺栓脱落或松动,每一个考核2分;

4、现场设备无包机牌及设备名称、包机人,每一处考核摊长20分;

5、设备卫生差,不干净、油污多,灰尘多,每一处考核20分;

6、设备、备件不按要求摆放,无定制管理,修复件与未修复件混放,一次考核20

分;

7、检修完后,现场未打扫清理,更换的备件、材料未清走,每一处考核20分。

8、设备、管网、软管中的跑、冒、滴、漏,每一处考核20分。轴流风机不用是未

关,一处考核50分。

9、设备部件不完善,部件装配部规范或带病工作的,每一次考核20分;

9、不重视设备管理,当月考核累计达200分,扣单位当月奖金40%;

10、设备专业人员对设备存在的问题不检查、不制止、不考核、视而不见、督查不

力的,每次考核100分;

五、补充规定:

1、安工段制定的时间提前15分钟到厂,上下班不准迟到、早退,每发现一次考核

责任人50分,每月累计3次按旷工一天处理。

2、按时参加班前、班后会,不准迟到、早退。不走过场,开会时保持会议制度,开会期间手机关掉,不准谈论与会内容无关的事情,会后记录签名,每违反一

项考核责任人50分,摊长考核100分。

3、公休或有事必须提前由本人填写假条,经班长段长签名后方可休班,每违反一

次考核50分,在家有事打电话请假按事假处理(急病或直系亲属有急病需照顾的除外)必须开据镇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并附带药费凭证;事假按炼钢厂考核管理管理规定进行考核。

4、当月睡岗一次考核50分,二次交厂部。班中不准脱岗,串岗干与工作无关的事

情,每违反一项考核50分,摊长在现场考核100分。

5、违章、违纪、打架、骂人、现场吸烟每人次考核50分,严重造成后果的考核当

事人奖金50%或交厂部处理。

6、进入车间劳保用品穿戴整齐,当月一次提出警告并整改,二次将考核50分,三

次以上者考核当月奖金30%。

7、责任岗位卫生不合格,当月一次不合格考核50分,下班后整改完毕。由班长复

查合格后方可离开,不整改者考核200分。

8、发生安全事故专业员及班长、摊长当月无管理奖,责任人并按上级规定处理,危险源点不按时检查走过场的考核责任人100分,发生事故按炼钢厂修理车间管理规定处理。

9、值班室照明设备人走时及时关闭电源,每发现一次考核责任人50分。

10、班中使用的工具使用后擦净并保管好,不准丢失、损坏每发生一项考核使用班

组责任人50分,丢失,无故损坏的照价赔偿。

11、工段内交给班组的工作任务要及时完成,未完成考核班组责任人50分,班长

100分(有特殊原因以书面形式报告上交工段)。

12、门、窗开关要到位,天气发生变化要及时关闭,不准有损坏现象,每发生一次

考核班组责任人50分,班长100分。

13、各班吃饭休息时间不超过30分,每超过一分钟考核责任人10分,考核摊长

50分。

14、炼钢厂厂区及值班室不准吸烟,违者考核责任人50分。

15、每月工段闭卷考试一次,将纳入月底工资考评。

16、各种记录不准丢失或撕毁,考核相关责任人50分,各项记录填写不规范、乱

涂乱画,记录不全面每发现一次考核50分,后果严重的考核100-200分。

17、周一安全会填写真实不准有涂改现象,下班后组织培训经本人核查后签字,公

休人员转天补齐,每发现一次不合格考核50分。

18、外来人员出入要害部位登记表要认真填写,每发现一次考核相关责任人50分。

19、每班安排人员查看调度室物流系统时间及网络连接情况,如发现网络中断长达

3小时以上时间、日期不对的,直接考核摊长50分。

20、软件程序,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修改、删除、拷贝、违反视其软件程序的重要性

一次考核50-300分。

21、下班后,必须关掉电脑、打印机等后,才能离开办公室,否则,每违反一次扣

200分,对于因未关机而造成的机器损失由隔热板照价赔偿。

22、用电脑时,严禁玩游戏,看录像等工作外之事,违反者每次考核100分。

23、员工行为损坏企业形象,对企业造成恶劣影响受行政处分。

24、公休不按时休假的直接考核50分。

25、借巡检之名干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或借口故意拖延巡检时间的考核当事人

50分。

注: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未尽事宜按照以后的补充管理规定执行。

设备处自动化科

下载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隐蔽工程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电路工程的施工标准:1、开槽应横平竖直,地面开槽深度3CM左右,开在找平层,不能破坏结构层。观察好室内KFS预设的管道,不可切伤原始管道。2、严禁横向开槽,严禁将承重墙体的受力钢筋......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7。00 水泥砼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12。00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00422。00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41。00 市......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目录

    目次 1.总则………………………………………………………………… 2.术语………………………………………………………………… 3.施工准备………………………………………......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 编制工作概况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2000]65号文和建设部建标[2001]87号文的要求,由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主编,会同武钢金属结构有限责任公......

    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精选五篇)

    代建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方案 代建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方案(草案) 为切实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代建项目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xxx 号代建......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0310—2002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ode for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installation Of lifts escalators and passenge......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B50205-200l内容简介侯兆欣(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北京100088)1编制工作概况根据建设部建标标[2000]65号文和建设部建标[2001]87号文的要求......

    第十三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征稿(合集五篇)

    《自动化仪表》论文模版 说明:所投稿件请通栏排版,也不要设置页眉页脚,以便于修改及编辑;当文章录用后编辑部将会重新排版,来稿参照下面的格式即可。(论文中的图、表的绘制,单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