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2014教师招聘笔试指导

时间:2019-05-14 16:1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公教育2014教师招聘笔试指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公教育2014教师招聘笔试指导》。

第一篇:中公教育2014教师招聘笔试指导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官方网址:qh.offcn.com

中公教育2014教师招聘笔试指导

青海教师考试网将于第一时间提供青海省教师考试报名时间、考试时间、职位表等相关信息。为帮助广大考生备考青海省教师考试,青海教师考试网特此整理教师考试考试资讯、资料辅导、考试题库、备考动态等知识汇总。

一、笔试备考方法

(一)按最新考试大纲的要求备考

俗话说:“考场如战场”,“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首先我们要了解教师招聘考试到底考什么,我们只有弄清楚教师招聘考试到底考什么,我们才可以很好的应对。教师招聘考试大纲是考试的“指南针”,大纲里面蕴含着出题者透露给大家的试题信息,摸清出题者的意图才能占得先机。通过大纲,考生可以了解教师招聘考试的方向和内容,增强对考试的整体理解和宏观把握。

(二)研习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是你所要参加考试的最标准的蓝本,务必重视历年真题的重要性。

根据真题了解教师招聘考试的题型特点、难易程度等,发现自己的弱点所在,为自己在今后的复习当中掌握好侧重点做好准备工作。从真题中发现规律,仔细分析每一题的命题特点、设置的陷阱、梳理解题的思路、汇总解题多种方法,在对真题的研习过程中,由纲到目,由表及里,将知识点与题目联系起来。这样复习才能高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制定学习计划,贵在坚持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如果没有一个长远而周密的计划,最终会一无所获。所以,考生复习要有周密的计划,好好利用考前几个月的时间。提前制定一个周密复习计划,整体把握备考全过程,对时间分配、课程分配、复习进度等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尽量做到周密、实用、高效。注意要一心投入复习计划中,千万不要“欠账”,绝对不要拖到“明天”。

学习的过程都是单调而苦闷的,需要反复的记忆和巩固,这个过程贵在坚持。在这个过程中,考生要坚持以下原则:

1.要积极主动,心态是积极的,行动是主动的。

2.要以终为始,目标为通过考试,其他都应为此目标让路,向前推每一个能实现目标该做的事情。

3.先易后难,分解疑点、难点,各个击破。

4.要相信“有方法,但没有捷径”,多看、多做、多总结。

二、笔试应试技巧

有些人平时表现十分出色,但在考试时总是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这种情况与缺乏正确的应考技能不无关系。在考试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会有助于自己真实水平的发挥:

(一)注意考场要求,把握考试时间

考试时具有良好的时间感非常重要,考场中有严格的程序安排和规则要求,应试者一定要在考前了解相关要求,并在考试中严格执行,否则会影响考试成绩。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官方网址:qh.offcn.com

另外,应试者要注意在考试前进行统筹安排的问题。如果丝毫没有计划和安排,在考试中遇到因时间紧、答不完题而造成心慌意乱的情绪就很正常了。应试者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对答题的先后顺序和每一题大概所需的时间作出预先的时间分配,如果超过了这一时间却无法很快做出答案。

(二)先做会做的题

从多年的经验和教师招聘考试的特点来看,做题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可以保证成功率。千万不要在难题上花太多的时间,先保证把会做的题目做完,否则得不偿失。遇到难题时,在上面划一个记号,而后跳过它们,若答完所有题尚有时间可以再思考这些题目。如果一定要坚持把一道难题做出来而因此耽误了大量时间,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可取的,会导致剩下的大部分试题无法做完;反过来,如果先将容易的题做完,在剩余的时间内回头做较难的题,会大大提高分数。

(三)重视直觉和第一反应

当面对有些难以抉择或者很难区分选项的试题时,应该重视直觉和第一反应,避免狐疑多虑、犹豫不决。事实上,考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针对一个问题,想到了好几种可能情况,觉得几种答案都对但又只能选一种,考生往往会犹豫不决,最后只有瞎猜一个答案。在这种情形下,建议考生采纳先入为主的方案,重视并适当应用直觉。直觉是以过去的体验和知识积累为基础而产生的,故有一定的正确性,它比随意瞎猜更加有效。

总之,整张试卷题目难易有别、难易交替。“有难有易,难易交错”是主要特点,这点是绝对的,但题目难易又是相对的。因为每位应试者由于个性知识特点和能力差异,面对每种题型和每道考题难易不是绝对的。应试者可根据考题难易分布规律,结合自身特点,掌握好适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答题原则(先易后难),解题的方法(先快后慢),答题的重点(先分值高后分值低),控制好答题时间,有选择有针对地答题,达到提高答题速度、质量,在有限时间内争取拿高分,最大化提高考试质量。

文章来源:中公青海公务员考试网(http://qh.offcn.com)

第二篇:教师招聘笔试考试数学技巧指导

茂名中公教育 maoming.offcn.com 教师招聘笔试考试数学技巧指导

在考试当中,很多学生对于写三维目标都很是郁闷,提笔忘词,甚至写完了文不达意。针对于此,今天中公讲师王宏亮给大家总结下常见的三维目标写法。知识与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

2.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投影与视图;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能确定位置。

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

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相信大家只要记住上面这些词语,那么大家就不会对这个可怕的敌人了。

第三篇:中公教育集团招聘岗位

中公教育集团招聘岗位

一、市场主管1名副主管2名专员6名

职位描述:1.负责市场活动的宣传、策划2.负责高校学生代理的管理及监督

3.负责市场书店的调研、整理4.负责书店的合作、维护等工作。任职资格:1.大专以上学历2.能吃苦耐劳

二、教务专员10名工作地点:合肥 芜湖 蚌埠 阜阳 安庆 职位描述:1.负责学员的接待、咨询2.负责学员电话的接听和回访

3.负责班次的开设等事宜4.负责对报名书店的统计和分析 任职资格:1.大专以上学历2.能吃苦耐劳

三、设计专员1名工作地点:合肥

职位描述:1.负责公司宣传资料的设计2.负责公司网站图片的美化

3.负责公司交待的其他相关工作

任职资格:1.大专以上学历2.艺术类专业

四、网推专员1名工作地点:合肥

职位描述:1.负责公司产品的线上推广2.负责公司网站SEO的优化

3.负责网站的改版升级设计4.负责公司交待的其他相关工作 任职资格:1.大专以上学历2.能吃苦耐劳3.对网站优化、网络营销非常熟悉

五、图书专员

职位描述:1.负责公司图书的调研、统计2.负责书店的开发与维护

3.负责安徽省内各地市书店的长期合作与维护

任职资格:1.大专以上学历2.能吃苦耐劳3.能适应在安徽省内长期出差

六、专、兼职教师10名工作地点:合肥

职位描述:1.行测5名申论3名面试2名

3.专兼职均可(兼职不购买五险一金)

任职资格:1.研究生以上学历(本科要求985院校)2.热爱教育事业

4.兼职要求有过政府工作经历或在高校从事过相关课程的授课工作

第四篇:2014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公权威指导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2014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公权威指导信息技

术教学评价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jl.zgjsks.com/

回顾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普及教育二十余年的历史,谈起教学评价只是近几年的事。而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围绕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各种研究也逐渐多起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电子学习档案、评价量规、自评、互评等一系列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常常被人们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中。

然而,在新课标下这些评价方法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实施,何时选择何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却是大多数一线教师十分困惑的问题。中公讲师于霞撰写本文就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法的实施及评价方式的作用和选择进行概述。

教学是有目标的。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我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要从这三个维度去检验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了对学生的选拔与甄别作用。在新课标的教学评价中我们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原则,应运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去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一、评价方法及实施

如果按照评价的时间和作用来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了使教学计划更有效的实施而进行的预测性、测定性的评价,或者是对评价对象现状和存在问题的鉴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情况,看他们是否具备了进行某项教学活动的条件;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测定评价对象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指出没有掌握的内容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而终结性评价则是当某一项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对最终的成果做出判断。它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到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给学生评定成绩,为学生具有某种能力或资格作证明。

如果按照参与评价的主体来分,教学评价又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就是评价者根据确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进行评价。开展自我评价,使评价对象积极反省自己,约束自己在学习活动的行为;他人评价即是由被评价者之外的其他人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它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比较强。

二、把诊断性评价用于教学的分层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由于初中小学开课的不统一以及教学内容的不衔接,造成高中入学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极大差异。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调查表、访谈、作品设计等方式诊断了解每一位同学的情况,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例如:对每年入学的新生都要做以下几个有针对性的诊断性评价:通过“信息技术水平调查表”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通过完成以“我的感受与希望”为主题的电子作品了解学生对通用应用软件的掌握程度;通过“网上搜索技巧”了解学生对网络应用的程度。根据这些评价、和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层教学。

三、把形成性评价用于平时作业管理

在各种评价方法中,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致力于引导学生掌握所学内容,激励学生去学生,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从而及时采取因人施教的补救措施。这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五篇:教师招聘笔试试题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教师招聘笔试试题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经典】

2009郑州市各区教师招聘笔试面试考试内容总结

(2010-04-04 14:58:51)转载 标签:

杂谈

2009郑州市中原区:

侧重专业基础知识。中原区笔试的试题可以说非常的基础,而且不偏不倚,不以偏题怪题为重点,主要依托就是课本知识。但是最终大家考不到高分,是因为很少有人能够像高考时候一样认真研究课本。内容考得很细致,也很全面,所以看书也要认真细致才能取胜。有空最好做一些往年的高考题。但是所有的题几乎都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所以即使考不上也心服口服。

除了专业知识外,中原区试题中还会出现10到20分的教育学心理学考题,根据专业不同分值设置不同,也是很基础的东西,仍然考查细节。如果你只是草草准备一下,估计是很难答上来的。

然后还有令很多人恐惧的三笔字。虽然我三笔字也不在行,但是我对这样的考核报以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我认为“字”不仅是一个人的脸面,更是一个教师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素质,是为人师表的基础。但是钢笔和毛笔字并不是要写成楷书行书什么的才给分,其实只要写得好看就会的高分,所以功夫要下在平时。简笔画可以速成,考前练一练会有效果的。

笔试竞争非常激烈,一分一般能差三个人。这里面的任何一项内容都有可能决定成败,所以各位不要掉以轻心。

2009郑州市市直:考察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今年有五个题型:单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教育申论(作文:愿做红烛照讲台800字以上)

市直的考题普遍反映比较偏,就是看起来不像重点的反而考,但是我仍然认为题出的不过分,如果你都答不上来只能说明你复习的不够全面。我想提醒各位的是,不要只盯着教育学心理学,其实在教育法规和新课改上往往会有重头戏,比如今年的三道大题中,新课改考了“泰勒的课程设计原理”,美国的泰勒(Ralph W.Tyler, 1902-)提出了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的目标课程。

1、泰勒认为课程目标的确定来源于: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泰勒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

1、培养思维技能的学习经验;

2、有助于获得信息的学习经验;

3、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的学习经验;

4、有助于培养兴趣的学习经验

课程内容的构成应以课程目标为出发点,包括三个维度的构成要素: 学科知识

社会生活经验 活动经验

(三)经验的组织

一、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二、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三、直线式与螺旋式

(四)课程的实施

课程实施中应考虑的问题:

第一,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第二,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第三,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

第四,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第五,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与结构进行规划; 第六,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第七,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结果。教育法规考了“教育法的层次”,教育学心理学考了“学习教育学的意义”,而四个名词解释中,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义务教育法),新课改(课程)各涉及一个,可见教育法规和新课改的重要性了。

填空选择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醒各位多做几套卷子。据我判断招教的命题组其实都是东拼西凑的出题,几乎不会专门命新题的。如果你做的卷子足够多的话,你会在考试中发现很多原题,尤其是填空选择判断之类的小题。

作文可以套用高考作文的模式,写成排比段落,中间穿插排比句,开头要换点心思设计引入,最后一段呼应开头。像今年这样的题目我认为应该写点套话,表表决心什么的。这样看起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容易得高分。我不知道作文得了多少分,但是我在空了一道大题,名词解释最多写对一半的情况下仍然考了我们那组的第一名,还有特岗教师考试也取得不错的成绩看来,我的作文应该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同时也要告诉大家,我的填空选择答得很好,很多题我都做过的。

二七区:考察教育学,心理学,新课改,教育法规,时政,今年题型:单选,多选,判断,简答,案例分析,教育申论(素质教育之我见 500字左右)

教育学心理学方面也是全面考察,而且其中有题专门考察心理学知识。在简答中出现了我认为最不可能考的题,我是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背的,加上这一道,我几乎把山香书上所有成条的大题都背了,一共总结了150道。所以看到这道题心里直后怕,如果不是头一天晚上一个念想,背了149道还是抓瞎啊。所以提醒大家不要有什么重点非重点的思想,要想考高分就踏踏实实背书,认真细致的背书,同时配合模拟题和真题查漏补缺。而且我想告诉大家: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不要梳理过一遍就把书扔掉了,常看常新才能全面。而且背书切忌“自以为是”,要认真确认自己是不是真的背会了,模棱两可很可能最后害了你,并且注意背诵常有反复的情况发生,昨天明明会背,今天却突然想不起来。书上的细节只靠看是不够的,你要用各种方法考查自己在完全没有课本环境的影响下能不能将那些细节脱口而出

(我整理了一本全面的笔记,把细节做成填空,在做题过程中遇到有价值的信息就标注在相关内容旁边。考试前就是每天做一遍填空题,不会的做记号,下次仍然不会的可能性很大,这时不要急于翻书,要努力回忆,一旦记起印象会非常深刻。做完以后要在当天的另外一段时间加以巩固)。

二七区很重视新课改,案例分析就是考察这个内容,一道题9分,两道简答才6分呢,教育申论也是新课改,可见其重要性。

时政出现了10-15分,单选多选判断都有。考得都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细节就让人很挠头(比如奥运会中国拿了多少块金牌48,49,50,还是51?拍卖的兽首有哪几种-兔首,龙首,鼠首,马首)。如果有心参加招教,就多多留意吧,功夫重在平时。

09洛阳招教模拟及答案

(2010-04-04 19:08:02)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单项选择题

1. 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2.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3. 把教师纳入“天、地、启、亲”序列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老子

4.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 B.编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5.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6. 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侧重于间接经验的获取与侧重于直接经验的获取的关系

B.侧重于书本公共知识的学习与侧重于个人实践知识的学习的关系

C.关注经验的逻辑方面及关注经验的心理方面的关系

D.注意思维与注重行动的关系

7. 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

8. 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9. 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A.知 B.情

r音 D.行

10.;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11.t·明人伦‟‟是我国()学校教育目的。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国民党统治时期

12.课外活动不包括()。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1翥耋耋兰喜誓蓍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淼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13.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趋。吊友服侍到钟刀„仰佑‟

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4.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在这两个高峰期内,他们的身高、体重的发

展速度比平时快得多,这种现象说明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整体结构,依此

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直观性原则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采取一个模式,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这根本上对教育上的()的关系及其意

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致。

A.自然性与社会性 B.受动性与能动性

C.共性与个体 D.方向性与现实性

17.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

中的()o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8.学生李伟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 “你又违反

纪律了?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

到底准备怎么办?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上学了。”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

室。从上面例子分析,你认为要使李伟同学守纪律应采用方法是()。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19.苏联教育家()的教育文艺名著《教育诗》总结了“工学团”的教育经验。

A.加里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赞科夫

20.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A.可以改变人口质量

B.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C.可以调整人口结构

D.可以制约人口迁移

二、填空题

1. 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 1. 卢梭

2. 3.

4. 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5. 教育活动

6. 社会、儿童

7.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8.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9. 环境、学校教育)。

二、填空题

2.科技、教育

——和——在当今世界被人们视为社会发展的两大支柱。

3. 个体身心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发展

过程,特别是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为是。4.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5_——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一个以人的集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

6.——、知识、——.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7. 德育过程由——一一——、——、——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8. 传授知识是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知识可分为 和。

9.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

一、——的相互作用下其身体和心理两个

方面发生的量和质的变化。

三、简答题

1.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 1.首先,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

其次,要有崇高的人格魅力。

第三,要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2.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2.(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3.为什么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 3.(1)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施行德育要把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严格要求

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依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尊重学生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级性,增强德育效果;

(3)为了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还要提出正确的、简明的、严格的和有计划的要求。4.简述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

4.教师聘任作为教师任用的一种基本制度,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通过聘任确定了聘任人和

受聘人双方的法律关系。聘任双方关系基于独立而结合,基于意见一致或相互同意而成立.

并在平等地位上签订聘任合同。

(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作为聘任人,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国家

有关规定和学校教学、科研需要,自主确定教师结构比例;作为受聘人,教师有权根据本人

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学校与教师之间在平等地位上签订的聘任合同,对于双方均有约束力。它以聘书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聘

任期满后,校方可根据教师的实际表现及岗位需要等决定是否续聘;教师可根据单位工作情

况、专业要求等决定去留。

5.简述现代社会中,教师为什么需要专业化?

许多行业由于其劳动的复杂性,需要个人经受专业的训练才能适应职业的需要。究其

原因。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其一,从客观上讲,许多职业尤其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一些复杂行业.必须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才能胜任,才能为社会所认可。其二,从主观上讲,专业化可以保护从业人员的利益,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限制非专业人员进入该行业;另一 方面,不断的专业化培训也促进了专业人员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避免专业人员内部不称职的人败坏行业的社会声誉。

教师职业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但是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师资机构(如师范

院校)开始的(大约在17世纪之后),这种专业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与国民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是同步的。直到今日,教师的专业化也并没有完全为社会所认可。尽管如此,教师专业化将是今后教师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这不仅是提高教师自身地位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在未来社会中,教师职业将由熟悉教育理论、熟悉各种教育媒体的使用、熟悉各种教育策略的专业人员来担任。

四、论述题

1. 联系实际。你认为一堂课的优劣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目标;教学内容要正确,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问题;媒

体生动,方法恰当,运用自如;课堂结构紧凑,有条不紊;考核评价教学效果好。

2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一家族的八代人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有50名男子都 是音乐家。有人认为,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你认为对吗?应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2.上述看法是错误的: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

性。没有这个物质前提人就无法得到发展;能否成为音乐家的现实,关键还在于后天的环境 和教育: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结合。

一、单项选择题

1. D【解析】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2. C 3. A 4. C 5. D【解析】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的人,各种特征还处于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6. A【解析】学科课程重在知识体系,所讲授的大部分是间接经验。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参与,在实践中学习,侧重于直接经验的获取。

7. C【解析】教学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8. C【解析】课外辅导是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9. A【解析】知是其他各个要素的基础。10.D【解析】见大纲中的对操行评定的定义。

11.B【解析】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交度发展时期,学校集前代之大成。汇合各种学校

构成一套组织比较完备的学制系统,有“国学”和“乡学”之分。教育内容

特别注重道德教育,以“明人伦”为核心,以礼、乐、射、御、书、数等

“六艺”为基本内容。

12.D【解析】课外活动范围广泛,形式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六类:科技活动、学科活

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活动、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13.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机体的某一部分受损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

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补偿,这就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14.C【解析】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5.D 16.C 17.B 18.A 19.B 20.B

2009-02-26 08:19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一、分层教学在学科中的运用

1、学生分层

首先经过测试,依据学生对知识的不同掌握情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或组,并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兴趣。对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个出发点,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或者分组,就不可能进行真正的分层教学。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这种知识水平是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用一句俗话就是“跳一跳,摘桃子”。对这种知识的学习,学生必须先努力向上“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即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目标的分层就在于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段学习目标,以使不同的学生能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3、教学评价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如果再以一张试卷或是统一的操作来

评价学生的学习的话,不能有效反应出学生实际掌握的水平。因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结合学科谈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疑乃思之端,学之源。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并且从敢问到善问,提高质疑能力和质疑水平,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提倡鼓励和精心引导的过程。

1.创设激其情,引其疑的情境。

2.对比生疑。

3.以谬生疑。

4.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疑。

三、什么是素质教育? 点击下载全部的内容:http://

教师上岗考试试卷汇编及答案1 2009-02-26 08:24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b、c、e。

a.传统思想因素 b.人的身心发展因素 c.科学文化因素 d.生产力因素 e.社会因素

2.课程的基本类型有b、c、d。

a.国家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 e.问题课程

3.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e。

a.教材 b.教学辅导书 c.综合练习册 d.教学目标 e.教学指导书

4.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及顺序a、b、c、d、e。

a.课程设置 b.课时分配 c.规定培养目标 d.学科顺序 e.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5.“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c。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e.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6.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a、b、d。

a.讲授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讨论法 e.实验法

点击查看更多的内容http://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概论之教育与学生习题集[1] 2009-02-28 09:44

一、基本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的________,是________和________在各个职业领域内的具体体现。

2.教师道德是一种________,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________的指导下,通过________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和。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________。

4.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________,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_。5.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6.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________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________等方面。

7.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少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

8.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________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因________而生,又为________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________功能。10.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选择题

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________。A.工作关系B.心理关系C.道德关系D.个人关系 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_。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团结协作D.以身作则 更多内容请点击进入教师招聘资料专区http://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起开始施行。

A.1997年9月10日 B.1996年1月1日

C.1995年9月10日 D.1994年1月1日

2.1986年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新义务教育法。这是现行《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颁布以来的一次重大修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日实施。

A.2006年6月29日 B.2006年7月1日

C.2006年9月1日 D.2006年12月3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C.2000年9月1日 D.2005年9月1日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A.1年 B.2年

C.3年 D.3~5年

5.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达到()以上标准。

A.二级甲等 B.二级乙等

C.三级甲等 D.三级乙等

6.义务教育是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责任,义务教育()。

A.收取学、杂费

B.不收学费,收杂费

C.不收学费、杂费 D.原则上不收学杂费

7.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不依法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A.是自己家的事,别人无权过问

B.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说了算

C.是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D.情节严重者涉嫌犯罪行为的,由公安机关立案处理

8.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指的未成年人是()

A.不满12岁 B.不满15岁 C.不满16周岁 D.不满18周岁

9.张某11周岁,小学五年级,经常在学校一家小卖部买零食和学习用品,部分赊帐,年终时共欠340元。小卖部老板拿帐单要求张某的父亲付款,遭到拒绝。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张某的购买零食和学习用品的行为是无效民事行为,其父亲作为监护人无需赔偿

B.张某的购买零食和学习用品的行为是合法民事行为,其父亲作为监护人应当付款

C.张某的购买零食和学习用品的行为是无效民事行为,其父亲作为监护人应当付款

D.张某的购买零食和学习用品的行为是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应当由其自己付款,不应由其父亲付款

10.方某晚上牵着狗出来散步,狗突然挣脱绳索,奔向童某(3岁),并咬伤童某,当时童某的父亲正在用手机给朋友打电话。

关于本案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方某负全责

B.方某和童某的父亲都承担责任

C.意外事件,方某不需承担责任

D.童某的父亲没有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应当负全部责任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www.51test.net/show/1199453.html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www.51test.net/show.asp?id=1228273&Page=2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2010-04-04 19:04:40)转载 标签:

杂谈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6、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8、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19、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20、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1、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22、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23、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4、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

25、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26、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7、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8、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29、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3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31、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32、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的作用。

33、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34、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35、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36、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37、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38、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

39、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40、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

41、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可安排必修课,也可开设选修课。

42、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43、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44、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45、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46、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47、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48、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49、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50、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51、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52、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53、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54、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5、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56、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7、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58、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59、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60、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61、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62、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63、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64、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65、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66、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

67、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68、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69、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70、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71、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72、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73、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74、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75、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76、学校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77、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78、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

79、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80、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81、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82、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83、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84、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85、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86、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87、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88、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89、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90、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

原型: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

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正迁移、负迁移)

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理想、空想

意志:(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的动力性特征:指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角色冲突:指围绕角色目标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相互防碍的斗争。

心理调适:就是在冲突中减轻压力,保持正常反映状态的心理过程。

学习:广义上:是人和动物凭借经验引起的倾向或能力的相对持久性的变化过程。狭义上,是人类的学习。

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包括个体的各种生理组织结构和机能以及本能行为,也即个体的生物学方面的发展。

变式:是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或事例时,经常变换呈现形式。

知识的巩固:就是采取某些强化措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识记,并持久保持的过程。即把所学的知识牢固地保持在头脑里。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的,自动化了的动作活动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智力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是反映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以完善、合理的程序进行的并近于自动化了的智力活动方式。

学习迁移:是指学习一种知识、技能对学习另一种知识、技能产生某种影响

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消极影响,即干扰作用。

思维定势:指过去思维活动的经验使当前思维活动处于一种准备状态。

逆向迁移:是指后学习的知识、技能对先前学习的知识,技能产生影响。

学习策略:学习者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学习方法的采用以及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过程。

元认知体验:是个体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

元认知监控:指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并相应地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目的。

记忆策略:指在元认知的作用下,具体调节记忆方法的策略。

规则的发现学习:指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然后,让学生在例证中概括出一般规则的学习方式。

品德: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的稳定特征成倾向。

道行认识:是对关于是非、好坏和善恶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肯定的或否定的内心体验。

道德行为:指一个人表现的有关道德方面的言论、举止和行动。

道德概念: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道德信念:指人对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确信,并愿以它作为行动指南的意识倾向。

幼儿期:指儿童从三岁到六、七岁这一年龄阶段。(幼儿园--幼儿期,入学以前--学前期)

依恋:指幼儿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

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发育性学习障碍: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显露的许多心理和语言功能发展的偏离,包括原始性缺陷和衍生性缺陷。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社会性认知: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它的形成是由人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决定的,同时受人的情感意志、理想动机、立场态度等个性因素所制约。

心理教育:指依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校心理辅导:指学校心理辅导人员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创设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给学生以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合理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个别辅导:以个别学生为对象,以学生问题和需要为基础,用尊重、接纳和理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通过聆听、疏导、咨询、活动等途径,予以适当启发和诱导,使学生能够从有心理问题发展成为心理健康。

聆听法:即咨询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方法。

松弛法: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的肌肉从头到脚逐步放松的方法。

系统脱敏法:指有步骤地由弱到强逐渐适应某种过敏反应的刺激源。

分题计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经过计论成争辨得出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增进文化的同时,以潜移默化方式获得渗透性心理教育,促进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快乐学习: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都有积极的情感投入。

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指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认知态度,意志品质,行为特征,情感倾向的综合反映

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重现——是指经验过的事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

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遗忘。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地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地心理过程。

幻想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想象。

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为支柱的思维叫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概念为支柱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叫抽象思维.发散思维——朝着多个方向,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集中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导出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叫集中思维.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思维过程的基础,并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由出乎意料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道德感——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意志行动——在意志支配下进行地行动叫。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具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有效地支配自己行动地意志品质。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种善于明辩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积极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

意志的坚持性——是指不屈不挠地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

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和协调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地心理特点。

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一般能力——是人在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

创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有目的的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颖的、独特的思想与产品的能力。

学习——广义的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持久的行为变化。是指人和动物的学习。

意义学习——通过符号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叫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接受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某种学习需要的外显。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概念——是指由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

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将概念的定义直接纳入自己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通过辨别新概念与原有有关概念的异同而掌握新概念.创造性——是产生独特非凡而具有一定人类价值产品的能力。也称创造力,或创造心理。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品德——即道德品质,又称品性、德性。是指个人依据一定德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德稳定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现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顺从——是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人一致,而在认识和情感上与他人并不一致.认同——是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比顺从深入一层.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学校心理健康指导——是指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即心理学专家及教育工作者,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有认知缺陷、情绪障碍、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帮助,促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健康——不仅是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异常心理。是心理活动中,由挫折而形成的轻度创伤。

学习障碍——是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专门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者的良好人际交流,帮助来访者自强、自主、独立,客观分析所面临的困扰并加以克服,增进心理健康,提高适应能力的过程。

一、填空、选择题

1、《绪论》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心理现象(又被称为心理活动)不仅人有,动物也有,我们所学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心理学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最基本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教育性原则。研究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观察法和实验法。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

2、《心理实质》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上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神经系统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上有三条显著的沟裂,将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区,称为叶,即: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与抑制。条件反射的原理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反射活动。

3、《注意》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其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三种基本功能是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与注意的稳定生相反的品质是分心。正在上课时突然的事件引起学生产生的是无意注意。老师讲课时,, 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广度的的表现,“一心二用”是注意的分配的表现。专心做功课是有意注意,人的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听课又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分散,听课做笔记是注意的分配,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刺激物的强度一般是指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

4、《感觉》一般地,微弱刺激物能提高其它感觉的感受性,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是反比的关系,根据感觉反映事物的属性的特点,可以把感觉分成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外部感觉有视觉、听、嗅和味觉。内部感觉有肤觉、内脏觉、平衡觉和运动觉。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根据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可以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误知觉。“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知觉的整体性,“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适应现象,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称为错觉,人们往

往把相似的,接近的,连续的事物知觉视为一个整体,这是由于知觉的选择性。由于一系列弱光的持续作用,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做暗适应。反映头部运动频率和方向的感觉叫做平衡觉,对自己的身体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叫做动觉。

5、《记忆》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记忆可分为三大系统: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根据有无预定的目的、任务,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意义识记的条件是理解;机械识记的条件是多次重复。艾宾浩斯是第一个对人类记忆进行科学实验的人,揭示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感觉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最多不超过2秒,表象和词语是记忆的主要形式。

6、《思维和想象》思维的反映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的两个重要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贯穿在整个思维过程之中,根据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做动作思维。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创造想象。有意想象按内容的新颖程度不同,可分为再创想象和创造想象。想象的功能包括预见功能、补充功能和代替功能。思维的品质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有分析无综合。想象的特点是新形象,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幻想,科学家计算出地月之间的距离是四十万公里,这一活动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加入收藏

7、《情感》人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三种。情感的功能有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三方面。按情绪状态分类。情感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热情四种,情感的产生常以需要为中介。“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心境的特征。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种。

8、《意志》意志行动对人的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意志行动可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大的阶段。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四个方面。按趋避方向,动机冲突可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三种。采取决定阶段可分为动机

斗争、确定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制定行动计划三个环节。意志行动的几个特征中,最能体现人的意识能动性的特征是克服困难。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完成阶段。“优柔寡断”与意志的果断性品质相反,“人云亦云”是缺乏意志自觉性的体现。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行动是意志行动的特征之一,动摇、顽固是与坚持性相反的不良品质。

9、《个性》个性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制约性。动机意向、意图信念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的表现式。人的个性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其中信念、世界观居于最高层次,制约着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直接推动人产生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因叫动机。个性具有稳定性特征,说明人的个性特征是相对的,在评述个性的本质时,主要标志是社会。自我意识在个性中的作用是调控。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叫间接兴趣。

10、《个性心理》气质类型首先是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抽出,后被古罗马医生盖伦继承,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即多血型、胆汁型、粘液质、抑郁质。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五种基本能力。1905年,法国的心理学家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量表。智力测验也称一般能力测验,比较著名的广泛使用的量表有斯坦福-比纳量表、韦氏量表。气质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即心理过程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的特征。“大器晚成”与“早慧”是能力发展时间差异的表现。直率、易冲动心理活动突发外倾气质属于胆汁质。安静、稳定、反映迟缓内倾的气质属于粘液质,强-不平衡-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兴奋型。学生马虎粗心或细致认真,反映的是其性格的对待现实特征。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勇敢、勤劳、朴素的特征主要属于性格。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是创造能力的特征。

11、《学习心理》人类的学习是自觉能动地以语言为中介,在社会实践中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积累个人经验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系统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发展认识能力和培养品德的过程。学习理论主要有三大派别,联结学说、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准备律师、练习律、效果律。奥苏贝尔依据学习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两类;根据学习者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意义学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学习动机变量对学习的作用犹如“催化剂”。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是学习需要。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特久的行为变化。

12、《学习心理2》以是否找到具体事物来表示概念作标准,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概念可分为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华莱士提出问题解决四阶段模式为:准备阶段、孕育阶段、豁朗阶段和验证阶段。概念形成是学龄儿童获得概念的典型方式,从学习方法上看概念形成属于发现学习。概念同化具有不同的模式,一般可以概括为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智力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定势属于顺向迁移。官能心理学是形式训练说的思想基础。共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桑代克,学生的创造性有三次下降,6岁入学的时候,9岁左右,14岁左右。

13、《品德心理》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的改变经历三个阶段:顺从、认同和内化。品德一般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唯智派认为,人的确品德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主张进行伦理谈话和系统讲授道德知识。行为派认为,人的品德是我们所有的道德行为方式的总和。他们重视行为方式的训练,行为习惯的培养。

14、《心理健康》学习障碍是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学习的情绪障碍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异常情绪状态,主要有厌学、考试焦虑症、学校恐怖症等。心理咨询以其方式划分,有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尊重信任的原则、预防性原则、长善救失和保密原则。心理咨询是帮助情绪自我提高、健康成长的过程,而不是替来访者作决定。

教育心理学简述题论述题

(2010-04-04 19:06:38)转载 标签:

杂谈

三、简述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

忆、想象、思维。(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6、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有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重合;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

7、注意的品质有哪些?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8、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有哪些?(1)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开始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2)有意后注意得到较快的发展(3)注意的品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4)注意的个别差异明显

9、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1)客观原因: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2)主观原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10、引起和维持无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排除干扰。合理地组织活动。

1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1)客观因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状况;对象和背景的组合关系。(2)主观因素:人的需要、兴趣、经验和情绪状态

13、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觉的适应现象;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分析器活动的相互作用;同一分析器感觉的相互作用;实践与感受性的变化。

14、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有哪些?(1)客观因素:对象各部分的强度关系;对象各部分的依存关系(2)主观因素:人的经验、知识水平。

15、遗忘的原因是什么?衰退说;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干扰说;遗忘是因为有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目前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干扰是主要原因。

16、简述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

17、简述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

18、影响再认的因素是什么?(1)对原有材料识记的巩固程度(2)当前呈现的材料同原来曾识记过的材料的相似程度(3)当前事物所处环境和该事物过去被识记时所处环境的类似程度

19、简述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过程(2)比较与分类过程(3)抽象与概括过程(4)系统化与具体化过程

20、简述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品质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活动上表现的差异(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21、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有何区别?(1)含义不同;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或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不根据责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2)二者内容的创造性程度不同,再造想象的创造性在程度上不如创造想象。

22、情感的功能有哪些?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

23、初中学生情感的特点有哪些?(1)情绪情感的半外露、半隐蔽性特点(2)情绪和情感不够稳定,存在明显的两极性(3)高级情感得到迅速发展

24、情感调控的方式有哪些?理智调控、转移调控、激励调控。

25、意志有哪些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26、初中生意志的特点有哪些?近景动机占主导地位,意志行动的动机容易动摇;说和做相脱离;克服困难的毅力逐步增强;(4)在意志品质上的特点:自觉性和幼稚性、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状态:果断品质有发展,反应快、行动快,有轻率行为表现:自制力有所增强,但自制力水平不高:坚持性还很不成熟,其行为容易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27、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哪些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可分为三个环节,即动机斗争、确定目标、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2)执行决定阶段。

28、意志行动的特征有哪些?自觉目的性、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29、个性有哪些基本特征?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社会制约性

30、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1、简述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的心理结构就是个性的构成。个性是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的统一体,它一般由如下三个部分组成:(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3)自我意识

32、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有先天因素、社会环境两大因素。社会环境又可分为社会生活条件、教育、个体的社会实践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三方面因素,(1)先天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2)社会生活条件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3)教育在个性形成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社会实践活动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3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怎样的?能力和知识、技能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离开了学习和训练,能力是得不到发展的。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技能也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依赖于能力的发展。能力与知识、技能虽然联系紧密,但是它们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

34、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怎样?气质与性格关系密切,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是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1)气质可以影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2)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3)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性格也可以影响气质,气质虽然是稳定的心理特征,但它仍受到后天生活实践的影响,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性格特征可以克制气质类型中的某些特征。

35、结合实际分析影响性格形成的影响:要点:(1)家庭影响:家庭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父母的性格和思想作风、对子女的期望;家庭的教育方式。(2)学校文化;教育内容:教师的性格和思想;学生集体。(3)社会影响(4)自我教育。

36、简述性格的结构内容: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认知特征

37、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1)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学习材料自身具有的逻辑意义。这里说的逻辑意义,是指材料本身能与学习者的有关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垢联系而言的。(2)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指学习者的内因。第一、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如果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又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那么这种学习材料对于学习者就构成了潜在意义。第二,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抽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38、制约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哪些?(1)熟悉而新颖的刺激(2)学生事物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兴趣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产生愉快、惊喜等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易引起兴趣(3)适合学生个性的活动。兴趣受制于人的需要、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特征是学生兴趣发展的重要基础。责任感和义务感。

39、制定学习目的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舍远求近。即要完成的某项学习任务就是眼前的事,而不是指向遥远的未来的目标。(2)具体明确。具体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建立在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上。(3)非难非易。具有适中的挑战性。

4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客观因素:刺激呈现的模式;问题的具体性;多余刺激的干扰;练习的多样性。主观因素:认知结构;定势的作用;智慧发展的水平;动机强度。设为首页

41、学习为什么会迁移?学习迁移之所以会发生,一般取决于两个条件:(1)客观条件,两种学习之间存在共同成分(2)主观条件,学习者必须具有概括出两种学习之间共同成分的能力。

42、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很多,客观因素有家庭、社会和学校因素:主观因素有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道德认知水平。

43、学生不良品德的原因有哪些?客观原因:家庭的不良教育;学校教育工作上的缺点和错误;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观原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被强烈的个人欲望所驱使;意志薄弱,道德观念不能战胜不合理的需要;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

44、中学生面临的基本心理冲突有哪些?性发育迅速成熟和性心理相对幼稚、性知识缺乏的矛盾;情感激荡要求释放与外部表露趋向内隐的矛盾;自我意识迅速提高和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45、简述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1)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2)正视度接受现实(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4)善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5)热爱生活、乐于工作(6)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特征与年龄特点相符合

46、学生心理健康有何重要意义(影响)?(1)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2)心理健康是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保障(3)心理健康是优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4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和途径有哪些?(1)指导学生自觉遵循心理规律,了解心理保健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接纳“现实我”。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主动与人交往。积极参加文体活动。(2)对少年期学生进行必要的性教育(3)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47、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5)教学中讲究的心理卫生

48、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的预防(2)开展心理咨询工作(3)诊断生评价(4)行为矫正5)学习指导(6)职业指导。

四.论述题:

1、试述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心理实质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1)日常生活经验的证明,人们认识到脑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2)临床经验和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对脑机能的认识(3)反射概念的提出和条件反射学说的建立,进一步揭露和证实了人脑与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2)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3)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2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改进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防止干扰;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利用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

规律合理地组织好教学进程;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正确组织课堂教学(3)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习善于组织自己注意的能力(2)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3)教育学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4)要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己排除干扰的能力(5)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针对学生注意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4、什么是观察?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措施有:(1)观察前必须向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在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3)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记录或报告(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5)在观察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加(6)在观察过程中,要有言语活动参加。

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避免遗忘:(1)组织有效的复习:及时与经常复习相结合: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复习时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干扰:复习方式多样化(2)适当的超额学习(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6、根据中小学生记忆特点,如何提高记忆效果:(1)启发学生学习的自学性(2)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3)引导学生把看、听、说、练结合起来(4)把概念讲深讲透(5)重视课堂练习的作用。

7、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教育学生合理地满足和调节需要(3)丰富多样的情境教育(4)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8、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2)注重培养健康的情感(3)培养和增强责任心,强化坚持性和自制性(4)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5)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6)通过适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7)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8)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9、联系实际分析学生兴趣的个别差异表现:(1)兴趣的倾向性(2)广阔性(3)稳定性(4)效能性

10、举例分析能力个别差异的表现:能力的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差异;能力类型方面的差异;能力在性别方面的差异

11、联系实际谈谈能力的培养:早期教育是能力早期发展的决定条件;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培养能力的基础;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兴趣爱好和勤奋是内部动力;教师应坚持正确的观点

12、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强化学习动机(5)合理地组织竞赛(6)正确评价,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7)加强归因指导。

13、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概念的掌握?(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提供范例丰富表象(2)比较概括,抓住关键特征(3)变式练习,提供反馈信息(4)正确表征概念,给予系统归类(5)模糊概念教学

14、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1)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2)形成问题解决一般过程的意识(3)注重发现和识别问题(4)尽可能利用外在形成表征问题(5)克服影响问题解决的消极因素的影响

15、如何培养创造性?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解除儿童对错误的恐惧心;鼓励幻想;鼓励和创造性的人接触;鼓励个人的首创;避免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有创造潜力的人。

16、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2)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和法则的迁移(3)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4)培养可逆联想的习惯(5)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结合。

17、结合实际分析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变过程:(1)消除疑惧心理,融洽师生关系(2)提高道德认识,讲究教育方法(3)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4)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18、联系实际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学习负担过重(2)家庭关系紧张(3)自我评价不客观(4)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不平衡

下载中公教育2014教师招聘笔试指导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公教育2014教师招聘笔试指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 《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面试热点终极预测》撷要 为了让同学们把辅导课程中的学习最大限度地在考场上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中公教育的顶级研发团队在考前又倾注智慧......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语文笔试中散文写作的复习指导

    语文笔试中散文写作的复习指导 推荐阅读: 2014年安徽黄山教师资格考试笔试辅导简章 黄山教师考试网为您提供,欢迎加入黄山教师考试群334544676 教师招聘考试中作文一般占40分,......

    中烟公司笔试2014招聘

    我是12月15日在济南山大千佛山校区参加的招聘笔试 笔试内容有行测常识部分和专业知识部分 分别是35分和65分,题型全部为单选题 行测中有十分为常识比如镜子成像,中国十大名茶,......

    2014年吉安遂川县事业单位招聘指导专题(政公教育)

    现场报名的方式,报名时间:2014年8月14日8:00时至8月18日17:00时止(双休日照常上班),逾期不接受报名。面试形式如下: 面试形式:未提及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 一、招聘人数:122名 查看:201......

    教师招聘备考盲区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知识_甘肃中公教育

    gs.zgjsks.com 众所周知,教师招聘面试考试主要是考查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基本技能两大部分。事实上,在教师招聘面试环节还会考到一部分内容,即教师对于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

    中公heoffcn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精选

    中公河南www.xiexiebang.com 教育法律法规练习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______年。( ) A.1951 B.1978 C.1985 D.1986 2第一次提出九年义务教育是在________中。(......

    教师招聘 自我介绍 指导

    自我介绍 第一、考察应聘者的表述是否与简历上显示的内容相一致。 第二、考察应聘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以及总结概括的能力。 第三、考验应聘者的现场把控能力。......

    教师招聘试讲指导

    教师招聘试讲指导——如何让试讲更精彩 许多考生在进入面试环节后,一直担心的一点就是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的上完一整堂课,怎样能在众多考生中崭露头角,脱颖而出,下面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