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论文]信息税及其对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治理汇总

时间:2019-05-14 16:4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证券论文]信息税及其对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治理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证券论文]信息税及其对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治理汇总》。

第一篇:[证券论文]信息税及其对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治理汇总

[证券论文]信息税及其对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治理

[摘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的法定信息披露、信息披露监管、会计准则建设等信息的公共服务越来越重要,而证券市场现行较为单一的证券交易税收制度作为公共服务开支的来源很难保证这些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开征信息税所产生的收入、支出和调节等作用会产生一定的政策效应,如提高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对虚假信息披露问题进行治理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信息披露监管、信息披露规则建设和合法信息权利保障工作的财力支持,从而有利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质量、信息监管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提高和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维护。

[关键词]信息税;会计信息产品;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

一、在证券市场开征信息税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公开制度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通过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可以为市场投资者提供及时、充分、相关的信息,信息公开的程度、公开的效率和质量是一个证券市场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志。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因此强制上市公司披露出来的会计信息等信息内容可称为公共信息产品。而非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产品和上市公司未被披露出来的会计信息则属于私人信息产品。会计信息以公共信息产品的形式而存在从而成为证券市场会计管制制度安排的基础,这是一种近乎全球性的制度安排。政府介入会计信息管制的直接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市场自由配置会计信息会出现失灵的情况,二是出于公平的考虑,保障在信息获取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现行证券市场的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就是政府实施会计信息管制的产物,政府的介入矫正了纯市场配置信息可能产生的低效率。而政府一旦介入会计信息披露则产生了一系列与公共信息产品提供有关的公共服务,要提供这些专属于证券市场信息公开化的公共服务是要有一定的公共支出来保证,但是其来源却无法通过当前并不景气的证券交易税来解决。为此,我们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改革现行的证券市场运行机制,做出一定的创新性制度安排,以达到完善信息公开化制度,提高信息公开的程度、公开的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二)证券市场的信息公共服务需求

政府介入证券市场的信息管制,是通过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方式进行的。它应包括:提供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与鉴定规则如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制定,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监管,对信息披露进行的再鉴定,为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的受害者提供司法服务等等,这些内容都构成了证券市场的信息公共服务需求。而这些需求不可能通过企业、个人来提供,因为其公共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只能通过政府进行适当的税收安排来保证该公共服务的提供。为了保证公共服务提供的质量和信息公开效果,政府可以开征源于证券市场的特定税收,并通过指定或设立相关的机构进行特定的公共服务的提供,提供一定数量的非排他、非竞争的公共信息产品,如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会计专家制定并颁布适应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通过有关部门提供证券市场信息监管服务等等。实际上,可将这些信息公共服务内容列入公共服务范畴。但是,这些公共服务并没有相应地得到来自于证券市场的财力支持,我国现有的证券市场的印花税和国外的证券市场征收的证券交易税,与信息公共服务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这些税收主要是针对证券交易和证券合约而设计,并在这个意义上保障证券市场的证券交易秩序。而在现有的证券市场税收设计中,还没有针对信息披露而设计的税种。证券市场的信息公共服务的完善以及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秩序的重塑对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迫切性,使得开征信息披露税(以下称信息税)成为保障市场信息披露秩序,完善市场信息公开制度所必需。而对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信息税,政府是理所当然的运作者。

(三)开征信息税的设计

从税收的角度来看,政府针对证券市场的公共信息需求而提供公共信息产品的服务,使得征收相应的税收成为必要,政府可以针对证券市场的证券交易行为、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行为,以及有关证券市场中介(如会计师事务所、基金公司、证券数据公司,等等)依靠信息披露及使用信息披露与鉴定规则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进行征税。这些行为过程从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规则等公共产品的使用、生产和获益使征收与信息披露相关的税收成为可能,国家可以对证券市场中的会计法定信息披露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并就相关信息和准则产品使用行为征收信息税。而信息税作为公共支出的来源,可以使政府有充足的财力实施公共信息产品的公共生产(包括强制信息披露、信息监管、会计准则制定和维护、会计信息鉴定与民事赔偿司法服务等),这一过程也充分地体现了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是典型的公共产品。

按照现有研究对信息税的初步理解,与证券市场的结构相一致,信息税的纳税人应是进行财务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实施审计业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购买股票的投资者,财务分析师、证券分析师等信息服务职业者,上市公司数据产品开发商,以及有关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等等。信息税的征收对象是证券市场中财务信息披露行为、股票购买行为、审计服务行为和信息服务收费行为等信息披露的各利益相关方的特定信息消费行为。信息税的计税,可以按交易额,收费额或资产额的一定比例计算。

在证券市场征收信息税,无疑将形成现代证券市场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尤其是信息税所产生的公共收入、公共支出效应和配置信息的杠杆效应将对市场的信息披露问题的治理、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信息披露利益相关方的参与程度和监管方的政策改进起到积极的作用,下文将详细阐述。笔者认为,在现有的证券税制的基础上提出信息税的概念和设计,对于改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和信息披露监管有启发意义,同时对构建一个资本市场新的信息披露模式和改善现有的证券市场的会计监管效率,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和积极的政策指导意义。

二、信息税对信息披露问题的治理效应

开征证券市场信息税这一政策具有相当的政策效应,也只有信息税的推出对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问题的治理和投资者等信息披露直接利益相关方的信息权利保障卓有成效,这项改革才可能得到支持。一旦在资本市场开征信息税,即会对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尤其对会计信息虚假披露和信息披露不足、信息有效需求不足和监管质量不高等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问题产生有效的治理效应。

(一)信息税的征收体现的治理效应

首先,信息税的开征使市场主要的信息需求和使用者负担一定的成本,从而产生为使用信息而强制付费的效应。从股票的投资者角度来看,会激励投资者更大程度地关注信息披露质量与信息披露规范,提高其对信息披露规则、信息披露治理的参与程度,成为一个有效的信息需求主体。在解决证券市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力对于信息的需求时,一种可选择的模式就是纯粹的市场配置,上市公司完全基于融资签约等目的而自愿披露公司财务信息,投资者、中介机构等财务信息披露的利益相关方为了优化其投资决策,可能需要通过个人收集、委托收集或购买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很显然,这种市场配置信息的模式需要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很容易形成市场失灵。但是,从证券市场发展的过程来看,各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最终都选择了强制信息披露,即通过证券法规强制上市公司履行对外的信息披露义务,上市公司必须对其股东履行法定的持续披露财务信息的义务。但是,这一模式产生的后果是股东之外的其他众多的信息披露的利益相关方可以近乎无偿地获取上市公司的信息,即存在普遍的非股东的信息使用者的免费搭车行为,这种制度缺陷造成的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利用和关注不足的现象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亦显得十分突出。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得股东以及非股东信息使用者可以无需额外支付成本去获取投资企业的相关信息,而当可以“无偿”获得与投资企业相关的会计信息时,其产生的后果之一是信息的使用者无意于介入会计准则的制定,对于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披露虚假信息等问题的治理,其参与程度和参与的积极性都不高,投资者很难形成一定的维权意识,其他信息使用者的信息权利更无从谈起,因此他们都难以成为对会计信息有效需求的主体。而在证券市场引入信息税机制,国家就信息披露行为向有关的信息披露涉及的利益相关各方征收信息税,可以产生一定的信息有偿或信息付费效应,即有关各方会因为使用信息、获得信息规范收益和监管公共服务而需支付一定的成本,这种将信息披露的外部性进行内部化的制度设计有利于在行为上激励信息需求方提高对于信息质量和信息规则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可进一步明确相应的信息保障权利和信息责任追究主体。非股东信息使用者也使用信息纳税而获得一种法定信息权的确认,这有利于引导其对“知情权”的权利维护意识。可以说,信息税制度设计可以在权利和责任对称的基础上塑造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主体。

其次,信息税会为政府的信息公共服务提供经费支持。信息税的征收所产生的税收收入从财力上有利于完善信息相关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这种财力的提供是强制性的,因而是独立于纳税提供者的,这与美国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从上市公司获得支持费和从会计公司获得捐助等方式,具有不同的特性,可以说是“优质”的准则制定、监管服务提供的经费来源。信息税对于公共财政意味着是源于证券市场的巨额的公共收入,这将为相应的公共部门提供充足的、独立性很高的“优质”经费来源,这对于其完善如财务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信息规则的制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披露监管服务,对信息中介服务的监管和为虚假信息受害者提供司法服务等公共服务,是极好的保障。因为来自资本市场充足的税源的信息税收人,将其用于维护和改进市场的信息披露服务,则对于证券市场信息公共服务提供的数量和质量是较为充分的保障。美国前SEC主席利维特指出,为了提高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效率,他建议给予FASB充裕、独立的资金,不仅应当向上市公司,而且应当向金融机构(如互助基金、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征收信息使用费,因为金融机构的决策早就得益于会计准则所促成的透明度,但金融机构至今只收益不付费。而信息税的开征,使得利维特的这一思路不仅切实可行,而且信息税的强制性能更好地解决其提出的披露成本负担方案。

(二)信息税的支出中体现的治理效应

信息税的开征,一方面,可以在财力上保证有关证券市场的公共服务部门通过多种方式来有效地改善其服务质量,如机构的调整、充实,监管力量的壮大,或通过市场招标外包的方法改善服务质量,这对于公共信息产品提供的支持作用是特别明显的。另一方面,因为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信息税将有关信息公共服务部门置身于纳税人的关注和监督之下,即在开征信息税为监管方提供公共信息产品服务所需要的充足经费的同时,引进了纳税人对公共服务质量的监督机制,有利于监管方积极地改善公共信息产品的提供质量。如果引人这种利益相关者监督机制,对于证券市场监管和会计准则制定等部门必然产生要提高信息服务质量的压力,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投资者因其降低经营风险和决策优化基于“付费”,会主动介入到信息披露规范建设中来,尤其有与信息税义务相伴随的合法的信息权的保障,因而对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质量会提出更合乎理性的要求。如此,由信息税所整合的财务信息披露新格局就有可能实现改善公共信息产品的提供质量,使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成为可能。

通过投资者等信息税的纳税人来监督证券市场的监管者,可以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监管者”的机制,如有可能出现对于监管部门信息披露监管失职按照《国家赔偿法》进行赔偿的政策设计。即使是在证券市场发达的美国,近年来存在的较大范围的虚假财务信息披露事实也表明,其民事赔偿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政府监管失误也客观存在,亦需要对纳税人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基于信息税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若与证券民事赔偿和国家赔偿制度相互衔接起来,则可以通过提高政府的监管服务质量、效率和责任,有效地遏制虚假财务信息的披露。通过纳税人来监督政府的有关监管部门,通过这些政府监管部门对其信息监管不力所产生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后果负责,并向投资者支付一定的经济赔偿,从而使信息税开征和相关的司法制度完善在相当程度上迫使有关监管部门和监管工作人员努力提高其监管水平和监管质量。至于政府的赔偿基金也形成一项公共支出,其可源于信息税所获得的公共收人部分,而赔偿基金的节余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估政府监管部门实施证券监管的效率。

在我国,通过开征信息税,使得与财务信息披露和会计准则制定有关的公共服务具有较为充裕的经费支持,可有效地解决我国证券市场规模日益壮大、公共信息服务日益繁重与经费瓶颈限制有关机构和信息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等矛盾。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是,证监会尚需完善证券市场的信息监管服务,提高其信息监管的能力,财政部会计司需要提高会计准则等公共产品的质量,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体制和规模还远远不能满足提供高质量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相关服务的能力,如进一步加强与准则相关的服务,这涵盖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会计准则的推行、评估和修订。此外,我国还面临不断完善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有关的司法服务,以形成系统地提供证券虚假信息披露的问责和追究的法律制度。在信息税的制度设计下,纳税人合法的“知情权”受到侵害,其纳税凭证足以成为诉讼的铁证,可以依法获得合法权益的保障。发达的信息司法鉴定、法务会计和民事赔偿等公共服务则可遏制虚假披露等信息披露质量缺陷。

(三)信息税对证券市场信息供需调节体现的治理效应

在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利益相关方即信息供给者、信息需求者、政府有关部门等以“为信息、信息规则、信息监管付费”为基本的制度设计理念,以征收信息税为实施信息供需市场调控的有力手段,通过其税收杠杆机制来调节财务信息的供给和需求,这是对信息披露纯市场运作失灵的一种更为有效的修正。该信息供需运行机制基于强制性对会计信息的生产、使用和受益等行为征税,信息的供需双方都要支付信息税从而形成会计信息披露有偿化、会计信息的获取有偿化以及会计信息规则使用有偿化等基本特征。相对于纯粹的市场配置信息模式,在相当程度上改进了信息需求和信息提供配置的效率。政府对信息披露的管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市场信息供需配置失灵,而基于信息税的信息披露制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现行的强制无偿披露的缺陷,即在信息使用上存在广泛的免费搭车问题。这种强制有偿的信息配置模式建立在会计信息披露规则的制定、会计信息的有偿使用、会计信息披露和使用权利的赋予、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鉴定以及虚假信息披露责任追究和司法介入等一系列税收、法律等制度安排的基础之上。该模式的形成将波及到信息生产、使用和监管等各方,而征收信息税,如前文所述,尤其有利于提高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监管力度和监管效率,优化信息在市场信息需求者中的配置。

此外,信息税产生的信息调节和配置效应还体现在信息提供数量和质量的均衡上,通过信息税同时调节相关信息的供给方(如上市公司)和需求方(如购买股票的投资者)对相关信息的有效供求,为相关的证券市场信息公开制度的有效运行提供税收调节杠杆。信息的需求方会通过积极介入准则制定如介入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或听证,要求改进以实现其满意的财务信息披露数量(程度)和质量,以满足其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的需要。尤其是一些投资基金等重量级的信息需求方也是信息税的重量级纳税人,作为信息披露的利益相关方,会提出更高的信息披露要求,从而避免有过多的市场投机者和小股东因市场“噪声交易”和会计信息处理能力局限而形成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需求不足。当然,在会计计量理论和会计规则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披露的利益相关方可能会对属于制度性的会计信息失真保持一定程度的“容忍”,这种“容忍度”随着投资者素质提高,投资者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而这会形成对会计准则理论发展和会计准则制定的压力,会转化为对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公共服务的压力。从信息供给方来看,供给方会在尽可能低的信息披露风险水平上满足需求方的要求,即在权衡披露成本的基础上保证信息披露的质量,以规避信息披露可能引起的民事赔偿诉讼等法律风险。监管方在信息税的经费支持和纳税人的监督下,具有改善监管的行为趋向。因此,证券市场中财务信息生产、披露和消费以及监管的过程实际上是信息披露的利益相关各方多方博弈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现有规则下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信息供需均衡。该均衡的形成能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信息披露不足、信息冗余以及虚假披露等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问题。信息税使供、需、管三方更具互动性,并形成互相的牵制。因此,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以“信息税”调节为特征的证券市场新的信息配置和调节运行机制,从而在市场运行机制层面对信息披露问题形成一贯性的约束。

第二篇: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论文

[摘要]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不是学术用语,而是一个实际工程的代称,因此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在美国称之为电子化数据收集、分析及检索系统(Electronic Data Gathering,Analysis,and Retrieval System,简称EDGAR);在加拿大称之为电子化文件分析及检索系统(SySrem for Electronic Document AnalysisandRetrieval,简称SEDAR);而我国台湾以“电子申报系统”为其命名。

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的概念,构成及一般运行过程

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不是学术用语,而是一个实际工程的代称,因此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在美国称之为电子化数据收集、分析及检索系统(Electronic Data Gathering,Analysis,and Retrieval System,简称EDGAR);在加拿大称之为电子化文件分析及检索系统(SySrem for Electronic Document AnalysisandRetrieval,简称SEDAR);而我国台湾以“电子申报系统”为其命名。

虽然各国(或地区)对该系统的称谓不一,但其基本功能是大致相同的,都是以电子化方式(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提交、传递、接收、审核、接受、加工存储和分发证券信息。本文将具有上述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统称为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

在构成上,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与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或计算机业务处理系统基本相同,也是主要由输入端口、处理系统及输出端口三部分构成(见图1)。输入端口即系统的入档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称为报告义务入档人,是指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须披露公开信息的公司及个人。另一种是入档代理人。美国和加拿大的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为报告义务入档人提供了一个可以委托他人代理其进行档案提交工作的便利,此时的受托人即为入档代理人。报告义务入档人委托代理人须支付代理费。处理系统是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电子化档案的提交、传递、接收、审核、接受、存储、加工和分发工作。输出端口即系统的信息用户。按信息的使用是否采取有偿形式,可将系统的信息用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免费用户,这是信息用户的主体,多为一般投资者;另一类是付费用户,占信息用户的较小比例,多为信息发布商或销售商。免费用户获得的信息通常都是未经加工过的,通过其自行访问网站来查阅检索,而付费用户获得的信息多通过一定的传输协议以批量方式进行。

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的一般工作流程(见图2),主要包括入档人登录、准备档案、提交档案及系统接收档案、审核档案、接受或拒绝接受档案、加工处理档案和档案数据分发等八个环节。通过上述环节,系统完成从入档人提交档案到档案信息向社会开放的全过程。

建立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对证券市场的作用与影响

建立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实行信息披露电子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和作用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可概括为两条: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效率。以下分别从四个市场主体的角度作进一步具体阐明。

1.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对上市公司而言,实行电子化信息披露以后,从短期来看,由于其要购置必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同时还要支付入档费用,和(或)入档代理费(在其委托入档代理人时)及进行相关人员培训等,因而会增加一定的费用支出。但从长期来看,其成本是降低的。一是实行电子化信息披露以后,由于股东或潜在投资人能够更方便地获得信息,因此索取纸质文件的数量将大大减少,上市公司的纸质文件制作及管理费用降低;二是在有关公开信息得到充分披露和传播后,上市公司的筹资成本自然会大大降低;三是以电子化方式提交档案,提高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能力和水平,其相应的工作效率会显著提高。

2.对投资者的影响。对投资者来说,实行电子化信息披露为其增加了一条获得证券市场信息的渠道,而且这一渠道比传统渠道在许多方面效果更佳:一方面投资者获取信息更为及时,另一方面对信息的查询检索也更为快速便捷,特别是对于证券历史信息。

3.对监管机构的影响。实行电子化信息披露对监管机构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就美国SEC实施的EDGAR系统而言,其初衷并非为公众获取信息提供便利,而是以提供信息申报的便利性作为宗旨。当SEC接受公开发行公司的申报材料后,可以将电子文档传至对其负责的内部或外部的审查人员,并可将资料传送至交易所、全国证券商协会,或经由北美证券管理者公会传至各州证券主管机构。考虑到美国地域之广、资本市场之大,从申报工作量来看,EDGAR大大减少了证券监管机构的成本,显著地提高了其工作效率。

4.对证券信息服务行业的影响。证券市场是一个信息化市场,市场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分析、使用对于证券市场运作、市场发展、市场监管和投资者决策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正因如此,以证券市场信息为开发目标的证券信息服务业也不断发展起来。但作为这样一个行业,其健康发展至少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保证其所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权威性;二是市场中能够形成合理的分工,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的建立和实施恰好满足了证券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两个需要。以严格立法强制实行电子化入档一方面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又形成了一个基础性的数据平台,有利于该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海外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的建立及实施概况

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首先建立于美国。早在1983年美国SEC就开始了该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并于次年秋季开发出第一代系统提供给信息披露义务人志愿使用。1993年初,SEC开始要求信息披露义务人志愿通过 EDGAR系统进行电子化入档。1996年,美国SEC规定所有的信息披露义务人都必须进行电子化入档。SEC官方网站对EDGAR的介绍中明确提出,建立EDGAR系统的目的是为电子化入档人提供便利,提高美国证监会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效率,使投资者、金融机构和其他人士能够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并且指出,信息传播的电子化,促进了投资者的更广泛参与,也推动了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EDGAR系统的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志愿期、过渡期和正式实施期。志愿期时间较长,从1983年开始至 1993年结束。1993年2月23日至1996年 5月6日是入档人试用EDAGR系统的过渡期。之后EDGAR系统进入正式实施期。在此期间,EDGAR系统进行多次改版,特别是1998年SEC为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资源,决定进行EDGAR系统的升级工作,并于2000年发布了一系列公告,对与该系统升级有关的监管规则进行修订。目前入档人可以提交HTML档案,可以在HTML档案中提供超级链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向EDGAR直接提交档案。

EDGAR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EDGAR指定入档网站的功能、EDGAR系统软件的功能和EDGAR数据的分发功能。自2000年4月起,SEC开始通过互联网接受档案入档广SEC规定WWW.edgarfiling,sec.gov为入档人指定入档网站,该网站为入档人提交档案及进行有关入档工作的管理提供了大量便利。通过该网站,入档人可以下载用户端软件,进行在线信息查询、进行入档费用管理、直接提交入档档案。EDGAR系统软件主要是指供入档人进行档案编辑准备工作的 EDGARLink升级软件。该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准备入档档案;二是使用XFDL语言对入档档案信息进行格式化;二是检查入档档案及入档文件中的格式错误;三是对入档人修改入档档案中的错误提供技术支持;四是自动对入档档案进行压缩处理,以节约档案存储空间和传输时间,EDGAR系统对外提供多种数据分发及检索方式。一是由EDGAR数据分发系统采取有偿收费方式对外出售数据;二是由投资者或其他人士直接访问美国SEC的官方网站,其中设立了一个“档案和格式”(Filings and Forms)栏目,用户可从中获取公开档案,但该网站上的公开档案在档案入档日期后的24小时后才能被浏览检索;三是投资者或其他人士访问EDGAR分发系统用户的网站来获取公开? 蛋感畔ⅲ部上蚱湟愿斗逊绞蕉┲菩畔ⅰ?br>

从管理上来看,可用下列表达式来表示EDGAR的管理模式:“SEC主管+外包工程+私有化”。所谓SEC主管是指EDGAR系统由美国SEC建立并由其负责,具体表现在该系统的主要立法规范均由SEC作出并监管执行,系统的规划设计由其进行,建设的主要费用由其承担,通过系统入档的档案由其审核,对入档人的日常管理也由其负责。所谓外包工程是指EDGAR系统的具体开发和日常维护工作由 SEC对外招标专业公司进行,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其仅负责规划和设计工作。所谓私有化是指EDGAR系统的一部分由外部公司进行开发、维护,开发、维护费用由外部公司承担,外部公司通过出售系统数据弥补其投资和日常运营。EDGAR系统共分三部分,分别是数据收集系统、数据分析审核系统和数据分发系统。前两部分的建设资金都来自政府拔款。私有化部分指的是EDGAR系统的第三部分,即数据分发系统,该系统的开发维护资金由系统的合约人提供。

为确保EDGAR系统的建立及顺利实施,美国SEC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范,包括《条例S-T》和((EDGAR入档人手册)等,为系统的运行提供制度保障。《条例S-T》是EDGAR系统得以建立和实施的基石。该条例独立地规定入档人要以电子化方式提交档案,取消了一些在SEC规则和格式规定中的具体要求,还对有关的规则和格式规定作了必要的修订,为入档人履行电子化入档义务提供依据。但并不是所有的个人或公司都需通过 EDGAR系统提交档案,即便是必须以电子化方式提交档案的入档人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申请豁免而提交纸质文件,而且对于某些文件,条例规定必须以纸质方式提交。

《EDGAR入档人手册》是规范入档人使用EDGAR系统进行电子化入档的基本标准、程序和指南,该手册已并入联邦条例准则,对所有的入档人均有法定约束力。入档人必须按照((EDGAR入档人手册)中规定的有关电子入档技术要求准备电子化档案。自1997年以来,《EDGAR入档人手册》已改版了8次,每一次改版或是为 EDGAR增加了新的功能,或是为了便利入档人,或是为了便利信息使用者,目前为7.50版。此外,美国SEC还经常以发布公告的形式,对EDGAR系统的制度规范进行修订。除此之外,美国证券交易法对EDGAR系统的建立及管理也作出了一些明确规定,如 EDGAR系统的最早法源依据便是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35条第(b)项,该项现已删除,另现存的第35条第(a)对EDGAR的各项建制要求作了若干规定,如预算分配和国会监督等。美国1996年的《全国证券市场促进法》在其107款中,对EDGAR系统的私有化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EDGAR系统自建立以来,获得了较大的成功。目前,该系统已基本上取代了入档人传统的书面档案上报工作,极大地提高了监管机构的工作效率,强化了入档人信息披露的规范程度,为投资者获取证券市场信息提供了更多便利,同时促进了证券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EDGAR数据资料库已成为美国证券市场最重要、使用最广泛、影响最大的数据中心,被认为是美国政府承担建设的最成功的技术创新工程之一。

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仿照美国,建立了类似系统。加拿大于1997年初由各省的证券主管机构联合建立了一个与EDGAR系统功能相类似的 SEDAR系统。加拿大政府为该系统的实施专门颁布了一个全国性文件,规定电子化信息披露的内容与程序,要求各省的证管部门执行。加拿大证券监管局制定了SEDAR入档人手册,作为入档人准备及提交电子化档案的具体标准、程序和指引,并已参考并入SEAGR系统全国文件中,对所有电子化入档人具有法定约束力。关于该系统建立的初衷,SEDAR网站上的有关文件作了说明和解释:SEDAR系统为证券市场提供了一个创造性的连接方式,实现以电子化方式提交档案和交纳入档费,节约时间和金钱,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高效获得信息的途径,同时在发行人、入档人和证券监管机构之间搭建一个重要的联系信道。至于SEDAR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则是由加拿大证券保管公司的子公司 CDS公司承担的。加拿大证券监管局指定CDS公司作为SEDAR系统的入档业务合约人,CDS公司管理和运行该系统,为入档人提供支持,同时与监管机构和入档人一道规划系统的未来发展。

总的来说,SEDAR系统的功能与 EDGAR大体一样。在目前阶段除豁免的申报发行人外,全部的发行人都要经SEDAR系统披露公开信息。根据 SEDAR系统的开发规划,在最后阶段所有的豁免发行包括外国发行人)与注册申请、第三方入档(如公司内部人的持股情况申报)都要经过该系统进行。

台湾于1998年开始实施公开信息电子档案网络申报系统,简称电子申报系统。系统建立的目的在其电子申报作业说明书中以下列字句给予了明确阐明:“台湾证期会为配合实施电子化政府的政策及贯彻信息充分揭露原则,积极推动“公开信息电子档案网络申报”,期望证券市场各项公开信息得以完整、快速地透过互联网络提供给投资人,以建立一个信息透明与公平的证券市场。”该系统由证期会主管,证期会委托财团法人证基会负责系统的建设及日常运营,证基会再委托台湾安际网络公司进行系统的具体开发工作。台湾开发电子化申报系统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建设资金仅1000万台币。就其数据库而言,目前只能起到一个电子化资料室的作用,还很不完善。他们正在讨论该系统的改进升级工作。据负责该项工作的有关人员介绍,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台湾的EDGAR”。

海外建立实施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的主要经验

美国SEC建立的EDGAR系统是海外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的代表,也是各国和地区效仿学习的对象。因此,这里我们集中总结EDGAR系统的建立和实施经验,主要包括:

1.以严格立法提供保障。如前文所述,对EDGAR系统,美国SEC制定了一系列条例、公告、手册等规范,同时美国的部分法律中也对EDGAR的有关管理作了立法规定。严格的立法使得EDGAR的建立和实施有了充分的法律依据,也使得EDGAR公开数据资料库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权威性得到了保证。

2.灵活管理。EDGAR系统得以成功实施,是与美国SEC对其的灵活管理分不开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过渡期。EDGAR系统最早是提供给入档人志愿使用的,之后SEC在强制所有入档人以电子化入档时为其提供了过渡时间表,保证了电子化入档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提供过渡期这一理念还体现在EDGAR软件版本的更新过程中。通常EDGAR在更新软件版本时都会给入档人一段适应调整时间,这对入档人顺利进行入档是十分有利的。二是电子化方式与纸质形式相结合。美国SEC在强制实行电子化入档中并没有完全取消纸质文件提交方式,其原因之一是考虑部分机密文件的安全需要,另一方面也 是考虑到上网并未为所有社会公众所习惯,同时上网并非所有投资者都能办到。三是随环境的变化不断修订规则。自EDGAR建立以来,其规则已作了多次修订,这些修订或者是为了适应入档人的需求,或者是为提高系统效率、降低入档人成本,或者为方便公众使用,或者为充分运用新技术。最突出的一次就是2000年4月24日美国SEC发布有关公告,使得互联网成为入档人提交档案的新手段,四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SEC建立实施EDGAR系统的所有工作并不是由其自身独自承担的,而是广泛借助了社会资源,甚至将系统的一部分进行私有化。五是注重为入档人和投资者服务。美国 SEC及其EDGAR系统建设合约人在为入档人和投资者服务方面作了许多细微的工作,包括开设热线电话、建立网上帮助和常见问题回答栏目等,尤为引人注意的是SEC在制定或修订有关规则时,十分重视入档人和有关方面代表的意见,同时进行成本费用分析,较好地体现了其为入档人和投资者服务的理念。

3.政府支持。美国政府对EDGAR系统的建设是十分支持的,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立法支持;二是资金支持。从前者来看,对于一个计算机业务处理系统,美国有两部证券业的基本法律对其有关管理进行立法规定,并为之制定特别的条例,可见其重视程度;从后者来看,1998年6月30日,美国SEC与TRW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EDGAR升级合约,估计系统升级的3年总费用约为2240万美元,到2001年6月估计包括系统升级以及日常维护费用总开支将达4900万美元。此外,在3年合约期满以后,SEC计划与TRW公司再续签新的合约,合约期可能为5年,在5年期满以后,8年的总费用将达1亿美元。如此大额建设资金都是由政府拔款,说明了美国政府对EDGAR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视。

4.以充足的人力资源做后盾。美国证监会为了EDGAR系统的建立和实施,在社会上广招人才,向EDGAR输送了大量计算机技术人员、财务会计和信息编辑等各类专业人士。目前在EDGAR,单单提供技术支持的就有40—50位工程技术人员,专门从事上市公司信息接收、分类、审查、分析、存档入库和上网分发的达300多人。这也是EDGAR系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技术进步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为使用,为EDGAR系统的升级和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支持及有利的社会环境。这是EDGAR系统成功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

对我国建立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的思考与建议

从我国来看,目前信息披露还主要采取传统的方式,尚未实行电子化。我们认为,我国有必要借鉴海外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的建立实施经验,建设该类系统,推助证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建立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以下方面的积极深远影响。

1.提高信息披露水平,增强证券市场效率。实行电子化信息披露,将使我国证券市场多了一条公开信息的披露渠道,而且由于电子化信息披露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使得信息披露更加及时、快速。由于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能够提供完整的、格式化的资料和数据库,因而资料检索将更为便捷,数据资料也更利于投资者分析使用。其结果必将是大大促进公开信息的高效充分运用,提高证券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公开与公平性。

2.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信息披露监管是证券市场监管的核心。实行电子化信息披露,借助于最新信息技术手段,能有效地减少信息披露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显著地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监管机构能通过对信息披露内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控制信息的质量和流向渠道,获得更好的监管效果。

3.强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由于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要求上市公司履行特定的操作程序,对披露内容和形式也将作出严格的规定,因此将大大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水平,间接地强化其公司治理结构。

4.有效整合市场各方资源,促进我国证券信息产业发展。目前,我国有多个部门或单位进行有关证券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分发工作,包括证监会、深沪证交所、部分证券公司,还有一些专业的数据开发商。但尚未有一个权威、统一、完整的数据资料库,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也限制了证券信息开发使用的深度和广度。建立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将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数据平台,摆脱目前“各自为政”的局面,从而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促进证券信息产业的形成和长远发展。

5.适应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接轨的需要。我国证券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与国外有较大差距,数据基础建设薄弱是主要问题之一,而数据基础建设是衡量信息系统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建立电子化信息系统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同时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不断走向国际化,基于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的统一数据库将成为吸引海外投资者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我们认为,目前在我国建立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是可行的。一是从技术上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的建设和实施提供了充分支持.纵观海外相关系统的建设情况,其运用的主要技术是互联网技术,目前我国完全有能力自行设计和开发该系统(注:台湾开发电子申报系统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二是从管理上看,我国证监会和深沪证交所都有开发和管理大型数据库系统的成功实践。相信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我们有能力管理好这样一个系统。三是从法律上看,虽然我国证券法中并未规定信息披露义务人以电子化方式披露信息的义务,但在信息化技术已取得广泛应用的新环境下,证监会可以采取发布条例、公告等办法制定相应的规范,因此将不存在法律障碍。四是海外已有先例可循,他们在系统建设和管理中的经验可资我们参考和借鉴。

作为我国证券市场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的开发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统一规划”是指由证监会以制定条例、发布公告或入档人手册等形式统一档案格式及内容要求、统一技术平台包括硬件配置及软件接口。“分步实施”是指在系统建设中把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分阶段开发。系统建设的远期目标是实现以互联网为主要传输媒介,进行所有信息披露义务人(包括上市公司及第三方)公开信息的电子化提交、传输、接受、审核、存储、分发及开发利用,形成一个统一、完整、权威的证券数据资料库供不同层次的市场信息需求者使用,并最终与证监会的其他业务系统相连接。系统的近期目标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部分文件的电子化入档,传输媒介可采取磁盘文件、磁带文件等多种方式,并提供过渡期让入档人志愿使用该系统;第二阶段是传输媒介全部采用互联网方式,强制性要求所有信息披露义务人均需通过该系统进行所有公开信息的披露;第三阶段是补充自证券市场建立以来的历史档案资料,形成完整的数据资料库,并将该系统与证监会其他业务系统相连接。当然,在系统设计及建设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上述总体规划进行合理调整。

第三篇:政府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会计信息论文会计论文

政府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会计信息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本文将通过介绍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分析当前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而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者的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建议

一、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一)政府的财政报告

政府财政报告属于一项为需求财政信息人员编制的综合型的报告,其主要形式为财政报表,主要内容是财务信息,对政府财务的受托责任进行系统、全面地反映。政府财政报告有两个组成部分,即文字说明以及财务报表。

(二)政府的预算报告

政府预算报告属于一种根据特定标准制定而出的书面性质文件,主要是在各类的计划表格中填写出政府预算的财政收入、支出。填写的表格能够将某一时期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以及支出的方向进行有效反映。

二、当前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一)会计核算体系落后

如今政府会计核算的主要方式为“预算会计”,其本质模式为“收付实现制”。但是,预算会计无法有效地将政府财务的基本内容全面展示出来,对相关工作中诸如政府隐形债务这些存在的风险也无法有效体现。

(二)披露信息数据不全

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注重披露政府与部门预算具体范围中的收入与支出情况,缺乏对政府与部门资产和负债重要信息情况的分析与披露。披露信息的片面和短缺对于公众和信息使用者而言缺乏实用性。

三、健全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改善会计核算体系

如前文所提,“收付实现制”在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中的单独应用并不理想。因此,政府可以在会计核算体系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其根据义务以及权利实际的发生对事项和交易加以确认,从而对费用以及各阶段的收入配比得出财务的成果进行有效地反映。“权责发生制”可以对政府财政的支出进行全面把控,以便确保政府能合理、科学地制定预算的安排;对政府资产的负债情况进行全方位反映,以便将财务信息的内容进行全面丰富,从而减少财务的风险。

(二)提升披露工作质量

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工作质量的提高,重点在于使政府的财政报告以及预算报告具有更加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

1、完善政府财务报告

当今政府的财务报告的完善,应当从财务信息的使用人员的具体需要、政府受托责任以及财务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着手。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制定出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国情相符的综合型政府的财务报告,从而将更加科学、有效、全面的财务信息提供给政府。

2、增加政府预算报告内容

政府的预算报告内容中,应当具有年中预算执行报告、决算

报告以及预算报告。

(1)年中预算执行报告主要包括:分析报告、预算期间相关执行情况报告以及执行结果等;(2)决算报告主要通过分析报告以及预算内政府预算执行的结果,综合地反映政府所有的活动;

(三)完善披露相关制度

1、建立完善考核制度

进一步明确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范围、方式及时间,将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纳入各级预算部门工作考核,以制度方式最大限度地确保有关人员能够详细、客观地编制及公开政府财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最终有效提升政府财务信息的实用性。

2、建立健全审计制度

当前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缺乏财政审计这一重要环节,这种缺少审计而向财务信息使用者以及社会进行披露的工作形式,会对政府的会计信息客观性产生极大影响,进而降低其公信度。所以,有关部门必须对政府的会计信息披露工作采取审计工作,并建立健全相关的审计制度,以便使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率得到有效提高,同时约束有关人员廉洁、高效地参与到财政相关工作中,使得政府的受托责任能够得到贯彻落实,进而提高政府财务工作的公信度。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工作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监督,从而确保政府的财政工作能够得到顺利开展,并且将各项资金的使用准确地落实到位。当今政府的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从而推动此项工作能够顺

利、有序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马艳.浅析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06):29.——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四篇: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治理》的文献综述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治理》的文献综述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含义

在《浅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作者应建权提出,会计信息披露是指按照会计的准则编制而成的会计信息,再按照会计准则披露的要求,提供给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过程。阅读他们的观点,我总结出,会计信息披露通过对比管理层与投资者两者之间的信息,对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中,作者王咏梅认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股票发行公司按照国家和证券交易所规定的公开企业重要信息,是益于投资者进行判断的一种行为。按照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财务报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通过阅读王咏梅的观点,我认为: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可以增加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的信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避免上市公司违操作,利于投资者形成一个合理的证券投资组合。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在《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与分析》中,作者明洪盛提到,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字叙述失真,即有意歪曲经济业务的内容,张冠李戴,把不合理、不合法、虚假的业务或收支通过各种途径变通为合理、合法、真实的业务或收支,或做出虚假的陈述。具体表现为滥用各项损失准备、转回调节利润等。第二,数字不实,即经济业务内容本身是合法的,但在作会计处理时,经济业务的数据不真实,有意地扩大或缩小经济业务的数量。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作者阮慧荣提到,信息使用者通过对充分而完整的会计信息及其勾稽关系的分析,可以判断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一些上市公司总是采取尽量少披露会计信息的方法来隐瞒可能存在的不实资料。例如,有的上市公司其投资收益占到了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但究竟是投资何处所得,投资收益率有多少,风险程度如何等,均未做相应说明。

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中,作者李静萍提到,《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人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重大事件的报告提交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并向社会公布,说明事件的实质。这一规定对于防止知道未公开信息的内幕人士进行内幕交易有积极的意义。作为公众公司,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本应慎之又慎,但一些上市公司却不顾损害公司形象,披露信息时极为随意。有的上市公司在公布定期报告时不严肃,公布之后不断地打“补丁”。

总结以上观点,我得出:

1、信息披露不真实

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提高股票市价以顺利筹集资金、增加公司业绩等目的,违反法律规定,向证券市场及投资者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和内幕信息,这严重违背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不但破坏证券市场的正常投资秩序,也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2、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有的公司甚至对一些重大事件不予披露,由于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上市公司对应该披露的信息没有进行完整的披露,而是采取避重就轻,夸大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避开对自己不利的信息,隐瞒事实真相,误导投资者。

3、会计信息披露时间滞后

相当一部分的上市公司不能及时的公布财务信息,这会降低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市场经济中,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关系到每个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4、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

我国目前制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规的有关机构有全国人大、证券委、财政部以及其他机构等,这些部门很多,管理不又统一,从而导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统一性,信息披露制度不稳定,有些治标不治本的规定又经常变动,不易把握又不易执行,这给会计信息披露出现遗漏、虚假、隐瞒等现象以可乘之隙。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

在《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中,作者梅明华提到,为了获得更广阔的融资渠道,有些公司或者利用各种手段虚增利润,或者制造虚假证明文件,或者进行虚假陈述,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发布不实信息,以此获得上市资格。其次,是配股的吸引。为了获得配股资格以满足对资金的持续需求,有些公司往往粉饰会计数据,进而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

在《浅析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趋势》中,作者段丽军提到假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是理性的是利弊权衡的结果是成本效益比较的结果即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信息披露违规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收益若大于由此所致的成本上市公司就会选择违规行为反之上市公司则会依法披露信息。1被揭露的可能性很小。2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国家现已发布的一些法律法规有关惩治会计造假的规定处罚过轻过宽。这样只要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行为可能获得的不义之财造假者就有“博弈”的理由和冲动。

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其治理研究》中,作者朱红奋提到职业审计界的审计监督有效性不足。造成有大量的未经严格把关的不实信息得以对外披露。其次,信息披露违规的法律责任体系存在缺陷。对违法违规行为一般都采用行政处罚,责任人较少因其违法行为而受到处罚或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尽管证监会颁布了多项信息披露的有关准则,但作为主要报告部分的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信息的生成则是根据财政部会计制度制定的。由于两者职责不明又缺乏协调和沟通,信息披露的要求缺乏一致性,造成执行中的混乱状况,给披露虚假信息创造了可乘之机。

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问题与对策》中,作者司小平提到证券监管力度不足。目前我国尚无证券市场的自律性机构交易所在运作过程中也很少严格约束会员。个别负责经济的官员习惯于用行政管理办法来管理证券市场不按证券市场的规律办事。投资者的行为也还在摸索阶段造成有用的会计信息不能全面、及时地传递给投资者和其他信息需求者。因此证券监管力度不足也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原因之一。2社会审计机构存在问题。众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舞弊案无不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为了维持与上市公司的良好关系和眼前利益在实践中并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通过阅读,我认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包括以下几种: 1.巨大的利益驱动

某些上市公司利用造假等会计行为来粉饰自己的业绩,在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上大做文章,使其披露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公正、客观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我国对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也做了明确的规定,为了保住这赚钱的工具,有些公司大搞财务包装,玩弄披露游戏。2.违规成本低廉

被揭露的概率很小,围绕着公司会计信息的造假,涉及到很多的单位和人员,有些本来就是执法者,但不认真执法,反而与公司串通,合伙作弊,使造假信息更加具有隐蔽性,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另外,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公告出来的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在这之中,虚假信息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就使查处难度难上加难。二是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即使被揭露出来,处罚的力度也不够大。3.会计信息披露成本过高 但在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上,信息的披露成本和融资成本都很低,加上资本市场上存在的诸多不规范,这使很多企业都争先上市。面对这种状态,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要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成本,从而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更加透明化。4.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对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改进,但到目前为止,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公开透明、实施规范、易于操作、层次清晰、公平执行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5.外部监管力度不足

我国如今依然没有证券市场的自律性机构,交易所在运作过程当中也很少会严格约束会员。由于中国证监会力量薄弱,权威性的不足,证券市场又是多种利益冲突的焦点之一。

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治理对策

在《论如何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信息披露及监管措施》中,作者兰志凯提到首先,随着《证券法》的出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已初步形成,然而已经颁布的一 些规范性文件,有些内容不统一,有些相对滞后,有些比较分散,不易全面执行,因此相对于市场规范的要求来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中,作者李静萍提到国在实行这一制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应做到:第一,加快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改善执业环境,制定相应的执业自律准则,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第二,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及其他执业标准。证监会和中国注协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应形成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提高证券市场民间审计质量;第三,应借鉴海外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经验,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制度。尽快出台《注册会计师惩戒规则》,在中国注协成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委员会,明确赋予它以惩戒权。

在《浅析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趋势》中,作者段丽军提到中国 证券市场发展的时间短,发育不成熟,上市公司的法制观念比较淡薄,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存在着职责不明确、监督不严格、管理有漏洞等问题,整个监督管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加强监督管理就是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条例及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规定的原则、程序和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对 金融 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上市公司及投资者的市场行为进行制约,保证其权利在规定的范围内得到保障并履行其相应的义务。因此我得出一下结论:

1.完善和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提高现有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标准,实施强制性的后续教育制度,从而切实的帮他们提高素质,强化注册会计师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的惩罚力度,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的审计委员会制,实行新的审计委托关系,完善以政府监管为主导的职业发展模式。

2.强化监管职能,完善监管机制 如果制度健全监管有力,不仅相关的公司法律法规得到贯彻落实,还能购有效的抑制某些公司利用财务报表操纵利润的行为。充分利用社会媒体以及公众的力量,通过公开受理投诉或举报以及对举报者立功奖励的机制,监督上市公司的操作者依法披露信息。建立完备的信息披露监管制度,保证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内容要简明易懂,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3.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公正的公司治理会计信息披露评价体系,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三方面,确定相应的指标,在综合评定基础上再划分出评定等级,从而全面、有针对的准确评价,从而使公司治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一目了然,这不仅为政府监管,也为公司自律,这是投资者决策提供高效的参考依据。4.加大处罚力度,严格执法

相关部门应加大相关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针对造假违规以及那些敢于铤而走险单位和个人,建立起更为严厉的制裁措施,这项措施应毫不手软,这样才能警示后来者不敢重蹈覆辙、以身试法。

参考文献

[1] 曾德超.浅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监管问题[J].财政监督,2011.4.[2] 张鸣.我国上市公司监管相关方博弈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2):64-71 [3] 应建权.浅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第2期:45 [4] 王咏梅.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1,(04).[5] 王跃堂.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01(07).[6] 韩道琴.美国会计信息披露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通讯,2010,(24).[7] 蒋燕辉.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8] 朱红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其治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9] 段丽军.浅析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趋势[J].商业环境,2008,131-132 [10] 于丰.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研究[N].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0,(09)[11] 兰志凯.论如何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信息披露及监管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8).[12] 明洪盛.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与分析[J].财会通讯,2010,(24).[13] 袁金平.浅谈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合理有效性[J].《信息技术》,2010(3)[14] 明洪盛.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与分析[J].财会通讯,2010,(24).[15] 阮慧荣.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2009,(11).[16] 司小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 2009,(12).[17] 兰志凯.论如何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信息披露及监管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18] 李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3).[19] 李静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J].经济师,2010(12)[20] 欧阳令南.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 [21] 张昕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监管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2] Beaver,W.H.Financial Reporting:An Accounting Revolution,Prentice-Hall,Inc,2009.[23] LaPorta,Francis,Schipper.Have financial statements lost their releva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9.[24] Collins,Maydew,Weiss,Healy,PalePu.Changes in the value-relevanceof earnings and book values over the past forty year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9.[25] LaPorta,Francis,Schipper.Have financial statements lost their releva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10 [26] Collins,Maydew,Weiss,Healy,PalePu.Changes in the value-relevanceof earnings and book values over the past forty year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0

第五篇: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思考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在此,对它的问题进行思考及浅析,并提出个人观点与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原因、建议

会计信息就是会计主体向社会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是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信息虽然主要以数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它并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代表着一定的经济意义。数字不同对企业做出决策的影响就不同,因此,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明确一下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包括3个原则:真实性原则、充分性原则、及时性原则。

接着,浅析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存在的问题有三项,其一,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的失真和造假行为;其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其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清晰。由于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与资金的限制,导致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完善的财务制度,现有的制度也存在执行力不足、内部监督失效等问题,具体形成原因有(1)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不具备应有的专业素质,对会计原理、会计法规以及制度了解不深入,做出错账的概率较大,进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2)有些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不高,把自身的利益放在了首位,罔顾法律而蓄意造假。(3)我国中小企业大都是家族式经营模式,其不管是经营管理人员还是财务人员往往都会优先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人为的去捏造会计信息,蓄意变动会计数据。最常见的是虚报产值、虚增利润以及虚列负债去骗取贷款,或者掩饰利润以逃避税收。(4)中小企业所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未及时更新。(5)企业内部管理不完善,未能很好地实现职权分离。

最后,为加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提出一些浅显建议。(1)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巩固其专业知识。(2)完善会计机构,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来任命会计人员,防止任人唯亲的状况,实现职权分离。如出纳与会计的岗位分离,不得兼任,且聘用的会计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3)及时更新会计核算系统,避免硬件上落后于大企业,也能使会计信息更好地为管理服务。(4)提升企业内部文化,培养良好的信用环境,杜绝不良风气,做到防微杜渐。(5)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加强内部监管,做到奖惩分明,对于优秀的会计人员给予肯定和奖励,对犯错误的会计人员也绝不姑息。参考文献:廉颖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下载[证券论文]信息税及其对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治理汇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证券论文]信息税及其对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治理汇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