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时间:2019-05-14 16:0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京市高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京市高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第一篇:南京市高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关于贯彻《高淳区优化营商环境100条》工作

实施方案

各科室、单位,社保中心各部:

为贯彻落实《高淳区优化营商环境100条》,不断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振精气神、锤炼好作风,积极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示范城市,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现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有效整合力量

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班子,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各科室、单位负责人为组员,分工负责,抓好落实。具体名单如下:

长:王三伢

副组长:卜志造

张锡庚

孔令华

刘传军

员:江

吴雪英

陈建珍

夏洪君

姜义鸿

孙晓明

王全中

卞之礼

孔玉成 邢益松

赵迎华

李晓阳

潘煜华

韩志坚 杨贤东

柏生水

陈真伢

军 陈

刘军英

张至刚

各科室、单位要密切协作配合,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齐心协力抓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突出工作重点,分工具体落实

人才。(责任科室:人才管理与职称工作科、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责任人:倪强、邢益松)

(五)全面落实“三降三补”用工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市社会保险 “降成本”政策。进一步落实企业稳岗补贴、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及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一次性奖励等政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增强以企业为主体吸纳劳动力的内生动力。(责任科室:规划财务科、劳动就业管理中心、社会保险基金财务部、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管理部。责任人:邢益松、柏生水、陈真伢)

(六)优化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加强对企业规范用工的业务指导和法律宣传,健全部门联动处理疑难、重大劳资纠纷的协同机制,帮助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责任科室:劳动关系与仲裁科、劳动保障监察科(大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责任人:卞之礼、李晓阳、孔玉成)

(七)就业手续无门槛一网通办。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鉴证手续、市内就业调整手续和就业报到手续,实现毕业生就业手续无门槛办理;开通网上查询档案功能,在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技术支持下开通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网上办理人事档案转进转出、开具档案证明等相关业务。(责任科室:人才交流与开发服务中心。责任人:赵迎华)

(八)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活动。重点走访全区骨干企业、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创新创业企业,着重围绕全力支持企

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在推进改革上,大胆探索,主动参与,各方配合,下真功,出实招,防止走形式、走过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各科室、单位将每月的工作推进情况于当月25日前报办公室汇总。

(二)做好宣传引导。各科室、单位要注重提炼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在局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客户端重点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动态、创新举措和实际成效,努力营造“优化营商环境人人有责”良好氛围。

(三)严格监督执纪。认真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发现存在优化营商环境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制度落实不力等行为和现象,及时作出相应处理并要求整改到位,同时配合区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监督组,做好线索收集和报送工作。

南京市高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8年10月17日

第二篇: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文件汇编

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 录

1、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办法

…………………………(宁政办发〔2006〕99号)(1)

2、关于转发市人事局《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 暂行办法》的通知

…………………………(宁政办发〔2008〕103号)(17)

3、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 的通知》的通知

…………………………(宁人社〔2011〕 129号)(25)

4、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南京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 通知

…………………………(宁委办发〔2009〕53号)(37)

5、省人社厅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48)

6、省人社厅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问题的处理意见局级

……………………………(56)

7、南京市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 意见

………………………(宁人社(R)〔2010〕 6号)(59)

8、关于转发江苏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 见的通知

………………………………(宁卫〔2010〕 90号)(75)

9、关于转发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加快推进省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 通知》的通知

…………………………(宁人社〔2010〕 270号)(99)

10、关于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我省事业 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后工资待遇如何处理的 答复意见》的通知

…………………………(宁人社〔2010〕 198号)(104)

11、关于转发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印发〈江苏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管 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通知

…………………………(宁人社〔2011〕 184号)(109)

12、关于印发《南京市中小学教师系列五级教师岗位 基本任职条件》(试行)的通知

……………………………(宁教人〔2010〕 5号)(121)

13、关于印发《南京市卫生局局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三、五、六级岗位基本任职条件》(试行)的通知

……………………………(宁卫人〔2010〕 7号)(124)

14、关于在玄武区开展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 …………………………(宁编办字〔2011〕 66号)(131)

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办法

宁政办发〔2006〕99号

第一章

第一条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制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2〕35号)和《江苏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暂行办法》(苏政办发〔2005〕123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是指事业单位与职工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在平等自愿、公开竞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之间的聘用关系及工作岗位,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人事管理制度。

第三条

本市所有事业单位与其受聘人员之间建立 — 1 —

聘用关系的适用本办法。参照公务员法进行人事管理的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执行。

中央部属在宁的事业单位和本市使用事业编制的单位聘用工作人员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组织和管理

第四条

政府人事部门是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的综合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负有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责,依法保护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双方的合法权益,并对违反政策法规的行为予以纠正和处理。

聘用合同的文本由市人事行政部门统一制发。第五条

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督促所属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工作。

第六条

聘用单位应当成立或明确实行聘用制的工作组织。聘用工作组织由本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纪律监察部门负责人和工会代表组成。根据需要,聘用工作组织也可聘请有关专家参加。

不具备成立聘用工作组织条件的事业单位,其人员聘用工作由其主管部门负责。

第七条

聘用制的实施由聘用工作组织提出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聘用单位的人员聘用、考核、续聘、解聘等事项,由聘用工作组织提出意见,报本单位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章

合同订立

第八条

对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任用,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可以采用聘用或者任命等形式。

对事业单位的党群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在已与单位建立了聘用关系的人员中,按照各自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并任用。

第九条

事业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和科学规范的要求,设置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工勤人员的岗位,并按照岗位的职责要求和聘用条件,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公开招聘等方法择优聘用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应当符合编制计划有关管理规定。

第十条

人员聘用的基本程序是:

(一)公布空缺岗位及其职责、聘用条件、聘期工资待遇等事项;

(二)应聘人员申请应聘;

(三)聘用工作组织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初审;

(四)聘用工作组织对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进行考试或考核,并根据结果择优提出拟聘人员名单;

(五)聘用单位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受聘人员;

(六)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第十一条

聘用合同分为四种类型:3年以下(含3年)的合同为短期合同,对流动性强、技术含量低的岗位一般签订短期合同;3年以上的合同为中期合同,对岗位需要或职业要求期限较长的可签订中期合同;签订至职工退休的合同为长期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为项目合同。

对工作已满25年,或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已满10年且年龄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已不足10年的人员,本人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聘用单位应当与其订立。此类人员如在单位内部竞争上岗中未被聘任,应当比照有关未聘人员安置政策予以妥善安置,不得解除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首次实行聘用制度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应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

(一)现役军人的配偶;

(二)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三)残疾人员;

(四)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经劳动能力签定委员会鉴定为1-6级伤残的;

(五)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有明确规定的。第十三条

聘用单位与新进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但最长不超过6个月。被聘人员为大中专应届毕业生的,试用期可以延长至12个月。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

事业单位首次签订聘用合同时,原职工拒签的,单位应当给予其3至6个月的择业期。择业期满后未调出的,应当劝其办理辞职手续;未调出又不辞职的,予以辞退。

原固定制职工签订聘用合同,不再约定试用期。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等政策性安置人员首次签订聘用合同时,不得约定试用期,合同期限不得低于3年。

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订立聘用合同时,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抵押金、抵押物或者其他财物。

第十四条

经指定的医疗单位确诊患有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精神病的,暂缓签订聘用合同,缓签期延续至前述情况消失;或者只保留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直至该人员办理退休(退职)手续。

经劳动能力签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退休(退职)手续。

第十五条

聘用合同应具备以下条款:

(一)聘用合同期限;

(二)岗位及职责要求;

(三)岗位纪律;

(四)岗位工作条件;

(五)工资待遇;

(六)聘用合同变更和终止的条件;

(七)违反聘用合同的责任。

除上述必备条款外,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在聘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培训和继续教育、知识产权保护、解聘提前通知时限以及纠纷解决办法等条款。

聘用单位根据工作需要,与被聘人员在协商一致的基 — 6 —

础上所签订的岗位协议书、专项协议书、专业技术职务聘约书及变更合同书等,作为聘用合同的附件,与聘用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十六条

聘用合同由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与受聘人员双方以书面形式签订,一式3份,当事人双方各执一份,一份存入本人档案。聘用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之日起生效。

第十七条

下列聘用合同为无效合同: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

(二)采用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订立的;

(三)权利义务显失公正,严重损害一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

(四)未经本人书面委托,由他人代签、本人提出异议的。

无效合同由有管辖权的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裁决。第十八条

人员聘用工作按有关规定实行回避制度。

第四章

聘期内考核与管理

第十九条

聘用合同期内,聘用单位应对受聘人员的 — 7 —

工作情况实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聘用工作组织在征询群众评议意见和受聘人员领导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考核等次意见,报聘用单位负责人集体决定。考核结果是续聘、解聘、奖惩以及岗位调整的主要依据。

受聘人员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的,聘用单位可以调整该受聘人员的岗位,或者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培训后重新上岗或调整岗位。受聘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同意调整岗位的,聘用单位有权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调整岗位后,双方应对聘用合同中的有关条款作相应的变更。

第二十条

受聘人员的工资收入在核定的工资总额内按照所从事的工作和岗位确定。受聘人员岗位变动后,按新聘岗位确定其工资待遇。单位也可根据受聘人员的工作性质、岗位职责和实际情况,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多种收入分配方式。

聘用单位不得随意拖欠、扣减受聘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第二十一条

受聘人员和聘用单位应按照国家、省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或接续有关社会保险。

受聘人员在聘期间享受规定的各项福利待遇。解聘、— 8 —

辞聘后,原待遇取消。

经确诊患有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精神病的缓签合同人员,在治疗期内执行规定的病假期间生活待遇。

第二十二条

受聘人员在聘期内应参加国家和省、市规定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第二十三条

受聘人员的退休(退职)待遇按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合同变更、终止和解除

第二十四条

聘用合同签订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合同内容。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变更后,原聘用合同的法律效力不受影响,仍然有效。确需变更的,双方应协商一致,并按原签订程序变更合同。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原合同继续有效。

第二十五条

聘用合同期满或者双方约定的合同终止条件出现,聘用合同即行终止。

聘用合同期满,岗位需要、本人愿意、考核合格的,可以续签聘用合同。

第二十六条

经聘用合同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聘 — 9 —

用合同。

第二十七条

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可随时解除聘用合同:

(一)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本岗位要求;

(二)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

(三)严重扰乱工作秩序,致使聘用单位、及其他单位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受到治安行政处罚的;

(四)违反工作规定或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或者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被依法判处管制以上刑事处罚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第二十八条

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聘用单位可解除聘用合同,但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拟被解聘的受聘人员:

(一)受聘人员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又不同意聘用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的,或者虽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的;

(二)受聘人员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又不能从事由聘用单位安排的其他工 — 10 —

作的;

(三)聘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聘用合同达成协议的。

第二十九条

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聘用单位不得终止或解除聘用合同:

(一)受聘人员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二)因工负伤,治疗期终结后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为1至6级伤残的;

(三)患职业病以及现有医疗条件下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或有精神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的;

(五)受聘人员正在接受纪检监察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六)属于国家和省规定的不得解除聘用合同的其他情形的。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受聘人员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考入普通高等院校的;

(三)被录用或选调到国家机关工作的;

(四)依法服兵役的。

除上述情形外,受聘人员解除聘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聘用单位。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聘人员不得提出解除聘用合同:

(一)在涉及国家秘密岗位上工作,处在规定保密期限内的;

(二)承担国家和地方重点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其工作任务尚未完成的;

(三)正在接受纪检监察审查尚未结案的。第三十二条

受聘人员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未能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的,受聘人员应当坚持正常工作,继续履行聘用合同。6个月后受聘人员再次提出解除聘用合同,仍未能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的,即可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第三十三条

聘用合同解除后,原聘用单位和解聘人员应当在3个月内办理人事档案转移手续。原聘用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解聘人员的人事档案;解聘人员不得无故不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第三十四条

从事国家机密工作,或曾从事国家机密工作,在规定的保密期内的涉密岗位受聘人员的解聘或者工作调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涉密人员管理的规定。受聘人员解除聘用合同后违反规定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原所在单位的知识产权、技术秘密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章

责任与补偿

第三十五条

聘用合同当事人违反聘用合同约定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聘用合同当事人对违反聘用合同约定均有过错的,应当根据过错的大小,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十六条

聘用单位出资引进或培训的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约定引进或培训后的工作服务期限及违约责任。没有约定的,受聘人员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时,聘用单位不得收取相关费用。有约定的,按约定执行,但不得超过引进费和培训费的实际支出,培训费可按培训后每服务1年递减20%执行,引进费可根据实际约定。

第三十七条

有下列解除聘用合同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应当根据被解聘人员在单位的实际工作年限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

(一)聘用单位提出解除聘用合同,受聘人员同意解除的;

(二)受聘人员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聘用单位安排的其它工作,聘用单位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

(三)受聘人员考核不合格又不同意聘用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的,或者虽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聘用单位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

(四)聘用单位分立、合并、撤销,受聘人员不能安置到相应单位就业而解除聘用合同的。

第三十八条

经济补偿以被解聘人员在该聘用单位每工作1年,支付其本人1个月的上年月平均工资为标准(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被解聘人员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当地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

试用期内被解聘的,不给予经济补偿。

第三十九条

受聘人员与所在聘用单位的聘用关系 — 14 —

终止或解除后,聘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为被聘人员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调转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

第七章

争议处理

第四十条

受聘人员与聘用单位因聘用合同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人事争议调解和仲裁的有关规定向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提出调解或向当地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对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的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裁决一经生效,对争议双方具有约束力。

第八章

第四十一条

聘用合同当事人如有一方要求进行合同鉴定的,可在聘用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到当地政府人事部门办理,人事部门应当为其提供相关服务。对聘用合同中与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相抵触的内容,人事部 — 15 —

门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南京市人事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南京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管理规定》(宁人字〔2000〕80号)停止执行。本办法施行前,依据有关规定订立并已经生效的聘用合同,聘用合同当事人应继续履行;聘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可以按照本办法变更聘用合同。

二〇〇六年八月十日

南京市政府办公厅文件

宁政办发〔2008〕103号

关于转发市人事局《南京市事业单位 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人事局拟定的《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八年九月十八日

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

(市人事局 2008年9月)

第一章 总 则

一、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和《江苏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意见》(苏人发〔2004〕32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应当公开招聘,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和政策性安置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的除外。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外。

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当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实行“统一规范、分级管理、分类实施”办法,以岗位需求为依据,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章 招聘范围、条件及程序

四、公开招聘应当面向社会,凡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应聘: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

(四)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

(五)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六)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公开招聘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要求。

五、公开招聘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订招聘计划;

(二)发布招聘简章;

(三)受理应聘并审查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

(四)考试、考核;

(五)体检、考察;

(六)确定拟聘人员;

(七)公示招聘结果;

(八)办理聘用手续。

第三章 招聘计划、信息发布与资格审查

六、公开招聘计划由用人单位制订,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单位性质,隶属关系,岗位空缺情况,经费来源,招聘理由,招聘岗位、数量、时间及方式等。

七、市各主管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计划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市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计划由市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区、县所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计划必须经区、县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并在发布招聘简章3个工作日前报市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八、事业单位拟发布的公开招聘简章必须经有核准权的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并自报名之日起提前至少2日在有核准权的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的媒体和南京市人事网站上发布。

公开招聘简章应当载明:

(一)招聘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隶属关系、基本职能、地址等);

(二)招聘岗位、数量及所需资格条件;

(三)报名时间、地点及手续;

(四)考试、考核方式及时间;

(五)开考比例要求;

(六)成绩计算方法及录取办法;

(七)公示时间、方式;

(八)咨询、监督电话;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九、用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按公开招聘的要求,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方可参加考试、考核。一般情况下,同一岗位的招聘数与参加考试(核)人数应有一定的比例要求。

公开招聘可成立工作小组负责招聘的具体实施工作。招聘工作小组一般由人事、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也可吸收有关专家及职工代表参加。

第四章 考试与考核

十、公开招聘考试、考核可采用笔试、面试和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考试、考核内容主要是招聘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

具体的考试、考核科目和方式应根据用人单位的工作 — 21 —

性质、人员结构、岗位特点和实际需要确定。

十一、根据公开招聘的范围、数量、专业和岗位要求,公开招聘考试、考核可经主管部门批准由事业单位自行组织,也可由本级或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或者由本级或上级人事行政部门统一组织。

人事行政部门所属考试服务机构和相关机构可受事业单位、人事行政部门或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委托,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提供服务。

十二、对通过考试、考核的应聘人员,招聘单位应对其资格条件进行复查,并对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考察。

第五章 聘 用

十三、公开招聘的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按核准的公开招聘计划数,根据考试、考核、体检和考察的结果,研究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并按公开发布的公示时间、方式予以公示,公示时间应当不少于7天。

招聘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对公示中反映的问题应当及时查清,以决定是否聘用。

十四、公示期满后,公开招聘的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将拟聘用人员名单报有核准权的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并办理进人手续。

十五、用人单位与受聘人员应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并按规定实行试用期。试用期包括在正式聘用合同期限内。

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第六章 纪律与监督

十六、公开招聘应实行回避制度。凡与聘用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应聘人员,不得应聘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或人事、财务、纪检(监察)岗位,以及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聘用单位负责人员和招聘工作人员在办理人员聘用事项时,涉及与本人有上述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招聘公正的,应当回避。

十七、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 — 23 —

规范监管,重点是考试、考核环节的指导和监管。对公开招聘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应当予以制止和纠正,并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作相应的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其 他

十八、事业单位接收政策性安置人员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下达安置计划。事业单位根据本级人事行政部门及其主管部门下达的安置计划,可直接接收安置对象,也可在安置对象中进行招聘。

对事业单位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短缺人才及岗位有特殊要求的人员,经本级或上级人事行政部门批准,可采用简化招聘程序,在一定范围内考核、考察等方法进人。

事业单位招聘外国国籍人员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十九、本办法由市人事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二十、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

文件

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宁人社〔2011〕 129号

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

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区县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各部委办局人事(干部)处、各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干部)处:

现将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苏人社发〔2011〕46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1、认真学习人社部发〔2010〕92号、苏人社发〔2011〕46号、宁政办发〔2008〕103号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做好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意见》(宁人字〔2008〕18号)等文件精神,并在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

2、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凡违反政策规定的,不予办理聘用等人事手续。

3、严格执行核准备案制度。市各主管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计划(含招聘简章)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计划(含招聘简章)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

区、县所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计划(含招聘简章)须经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并在发布简章3个工作日前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4、公开招聘考试、考核方法,既要规范、完善,又要体现事业单位行业、专业及岗位特点。考试可采取笔试、面试、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等多种方式。

5、公开招聘要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招聘信息要内容完整、简洁清晰,须在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网站、招聘单位及主管部门网站上发布,也可同时在其他网站和媒体向社会发布,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招聘信息一经发布,应当严格执行,不得擅 — 26 —

自更改。

6、各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监管制度。公开招聘工作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确保公开招聘工作公平、公开、公正。

附:关于转发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苏人社发〔2011〕46号)

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 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七日

附:

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

文件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苏人社发〔2011〕 46号

关于转发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各有关单位:

现将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92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规范事业单位进人行为、提高进人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是实现公民平等就业的重要途径。各地 — 28 —

各部门要认真学习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在2011年要基本实现公开招聘制度在全省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全覆盖。

二、坚持“干什么考什么”原则,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科学性。事业单位行业分布广、岗位门类多、技术要求高,公开招聘工作一定要坚持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公开招聘的组织方式、选拔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公开招聘的考试、考核方法应符合事业单位特点,充分体现行业、专业和岗位特点。在考试内容上,要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根据岗位要求合理设置考试内容,提高公开招聘工作的科学性,把适合的人才在需要的时候选聘到合适的岗位上。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可以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进行。

三、抓好公开环节,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公信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要切实做到“信息公 — 29 —

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增强透明度,提高公信力。招聘公告要内容完整,文字简洁,意思清晰,并通过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网站及其他媒体统一向社会发布。招聘公告一经发布,应当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要健全公示制度,拟聘人员名单及其考试成绩与名次、招聘岗位,以及该人员与岗位招聘条件相对应的有关信息,都应予以公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严禁内部招聘、人情招聘、内定名单、依人画像、设置歧视性条件等违法违规现象。

四、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监管力度。各地各部门要建立严格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监管制度,通过检查巡视、台帐查询、舆论监督等形式强化监督,对招聘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有错必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各地各部门要重点加强对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工作人员招聘的监督管理。各市要加大对县(市、区)级以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指导力度。

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

文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人社部发〔2010〕 92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人事局,各副省级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干部(人事)部门: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推行以来,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稳步实施,有力推动了公开招聘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建立。但同时也要看到,在实施公开招聘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制度推行不平衡、政策执行不到位、操作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为贯彻落实《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 — 31 —

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办发〔2009〕43号)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6号),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规范事业单位招聘行为,促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严格政策,全面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各项规定

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一律实行公开招聘。事业单位要在岗位空缺的前提下,按照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通过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关于招聘范围、条件、程序、信息发布、资格审查、考试考核、聘用等方面的要求。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制定公开招聘方案并报送有关部门核准备案。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规定权限严格履行招聘方案核准备案职责。

各地各部门要加快完善政策措施,尚未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公开招聘实施办法的,要在2011年3月份前出台。已经出台实施办法的,要分类细化要求,完善公开招聘组 — 32 —

织工作规程。到2012年,要基本实现公开招聘制度在全国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全覆盖。

二、坚持公开,增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透明度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要遵循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严格规范公开招聘信息发布。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招聘信息,内容应包括公开招聘范围、条件、程序和时间安排、招聘办法、报名方法等内容。发布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招聘信息须在组织人事部门网站、招聘单位及主管部门网站上免费公布,同时也可以在人力资源市场网站或者其他媒体上公布。招聘信息一经公布,应当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

增强公开招聘实施过程透明度。对于公开招聘中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核等环节的进展情况应当面向社会公布,并确保及时、全面、准确。

健全公开招聘结果公示制度。公开招聘结果应在招聘信息发布的范围内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公示内容应包括招聘单位名称、招聘岗位情况以及拟聘人员基本情况。

三、突出分类,创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组织方式方法

公开招聘要坚持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要严格按照统一的公开招聘制度的要求,充分体现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以及各类工作人员的专业特点,分类组织实施公开招聘。

公开招聘方式方法应符合事业单位特点,充分体现行业、专业及岗位特点。公开招聘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择优聘用。公开招聘高层次、紧缺人才,可以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探索符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的公开招聘方式,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规范和完善公开招聘考试、考核方法。考试可采取笔试、面试、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等多种方式。按照“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合理设置考试内容,符合岗位要求。对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招聘,不应将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列为笔试内容。考核应侧重于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以及与应聘岗位相关的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等。

各地各部门要研究制定公开招聘考试工作规程,规范考试命题、笔试阅卷、面试组织等环节。要完善保密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考务安全。要加强公开招聘考官培训工作,提高面试、实际操作能力测试工作水平,增强考试公正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强题库建设。

组织人事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实际需求,发挥考试、人才等服务机构的优势,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搭建考试考务服务平台。

四、严肃纪律,提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公信力

要认真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关于回避制度的规定。在公开发布的招聘信息中,要明确有关人员回避的要求。对违反回避规定的公开招聘行为,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对相关人员予以批评教育,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对违反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视情况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予以严肃处理,根据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调离工作岗位或者给予处分;对违反公开招聘规定的应聘人员,要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应确保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不因民族、性别或者身体残疾而受歧视。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要求,除卫生部核准并予以公布的特殊职业外,事业单位在公开招聘中不得要求进行 — 35 —

乙肝项目检测。

五、强化监管,确保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有序进行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履行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责,建立严格的制度规范,加强管理,强化监督,指导事业单位依法行使用人自主权。要加大对县级以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指导力度。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职责。公开招聘工作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

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及时受理有关投诉或者举报,接受社会监督。对有关投诉或者实名举报的调查处理情况,应当向投诉人或者实名举报人反馈;对新闻媒体反映问题的调查处理情况,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

要建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舆情监测报告制度,密切关注网络、媒体等舆论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加强对公开招聘突发性事件的舆情研判,制定应急预案,通过新闻发布会、向媒体提供新闻通稿等形式,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消息,引导舆论,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妥善处理。畅通信息渠道,对于重大舆情要及时处置并报同级党委政府和上级组织人事部门。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七日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文件

宁委办发〔2009〕53号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 南京市人民政府 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事业单位 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南京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南京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事业单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江苏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苏办发〔2008〕2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对我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列入事业编制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为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都要进行岗位设置,建立和完善岗位管理制度。

2、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 — 38 —

团体,参照本实施意见执行。

二、岗位设置原则

4、事业单位应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等特点进行岗位设置。

规范有序。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省、市及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岗位设置权限、程序和经核准的比例、最高岗位等级设置岗位。

科学合理。事业单位应按其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科学确定本单位所需岗位的名称、类别、职责、任职条件、任务和岗位等级。

精简效能。事业单位应结合单位的功能和职责任务,综合考虑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服务效能、提升竞争能力、降低运行成本等设置岗位。

动态管理。事业单位应根据社会事业发展、单位功能调整的实际,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适时对岗位设置方案和岗位说明书进行调整,确保岗位设置适应社会公共服务需要。

三、岗位类别及等级

5、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6、事业单位应根据其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等特点,综合确定其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结构比例,并确定相应的主体岗位。

(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5%。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和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总量的55%。

7、事业单位设置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有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8、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别划分不同的岗位等级: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四、管理岗位设置

9、管理岗位分为单位领导岗位、内设机构领导岗位 — 40 —

和普通管理岗位。

领导岗位、内设机构领导岗位、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编制部门和上级机关确定的规格、职数以及本实施意见设置。副局级及以上岗位由市委组织部确认,其他管理岗位由市人事局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或单位确认。

10、事业单位中的党群组织,除国家、省和我市另有规定外,不单独设置管理岗位,其工作人员在本单位已聘人员中,按各自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

11、相当厅级的事业单位设置领导岗位的层级原则上不超过3个;相当处级的原则上不超过2个;相当科级及以下的不超过2个。少数规格低、规模小、人数少的事业单位,一般只设1个领导岗位层级。

12、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和办事员的管理岗位,依次分别对应三级到十级岗位。正局职、副局职管理岗位分别对应四级和五级岗位。

五、专业技术岗位设置

13、专业技术岗位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 — 41 —

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为员级岗位。

全市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首次原则上按1.3:4:4.7控制。

14、专业技术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为,二级、三级、四级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比例为5:5。

15、各行业专业技术岗位的数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除一级岗位设置由国家统一确认,二级岗位设置由省统一核准外,其余岗位设置,由市人事局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综合确定,并分类控制。

六、工勤技能岗位设置

16、工勤技能岗位分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级至五级。

17、工勤技能岗位数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设置,根据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技术工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5%。其中一级、二级岗位总量占岗位总量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

— 42 —

七、岗位任职条件

18、各类、各等级岗位基本任职条件:(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5)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19、管理岗位的基本条件:一般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四级以上管理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各等级管理岗位任职的基本条件:

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2年以上;

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3年以上;

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3年以上。

20、专业技术岗位任职的基本条件:

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按行业指导意见和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有关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可根据需要,综 — 43 —

合考虑人员资历、承担责任、工作业绩、考核结果、准入条件等因素,制定各等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的具体标准。

21、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评。

学徒期、熟练期和试用期满,并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八、岗位设置程序及权限

2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按以下程序进行:

(1)编制岗位设置方案。事业单位在对单位职责、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梳理的基础上,编制岗位设置方案,确定各岗位的类别、名称、等级等。

(2)岗位设置方案核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市管干部的岗位设置,报市委组织部核准。

区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由区县人事局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

(3)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事业单位按核准的岗 — 44 —

位设置方案,制定本单位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并编制岗位说明书。

(4)广泛征询意见。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岗位说明书应广泛听取意见,经单位或主管部门设立的聘用工作组织或聘用委员会讨论,由单位负责人集体研究通过,并报主管部门和市人事局备案。

(5)组织实施。事业单位按通过的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

(6)岗位设置方案经核准后,应保持相对稳定。事业单位因编制增减或因事业发展需要调整岗位设置的,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变更核准。事业单位合并、分立的,应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重新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并经核准。

九、岗位聘用

23、事业单位聘用人员不得突破经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按本实施意见首次岗位设置时,现有人员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应按有关政策规定,通过自然减员、交流、低聘或解聘等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

24、事业单位要严格按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通过公开、平等、竞争等程序,择优选聘人员,签订聘用 — 45 —

合同或变更合同内容。

对确有真才实学、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可按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25、专业技术一级岗位人员聘用,按国家规定执行。二级岗位人员聘用,由市人事局审核,报省里核准。三级岗位人员聘用,须经聘用工作组织或聘用委员会评审,由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事局核准。五、六级岗位人员聘用,经评审后,由主管部门核准,报市人事局备案。

26、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须在所兼任岗位结构比例限额之内,并按有关规定报批。

27、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之间流动的,应具备任职岗位规定的条件。

28、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组织岗位聘用、签订聘用合同情况进行验收认定。在此基础上,按有关政策确定工资待遇。

十、组织实施和管理

29、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各有关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共 — 46 —

第三篇:南京市高淳区交通运输局文件

南京市高淳区交通运输局文件

高交安字〔2017〕24号

关于印发《2017年今冬明春 火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根据省、市、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关于开展2017年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结合交通运输行业实际,制定了《2017年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高淳区交通运输局

2017年11月29日

抄报:区消委办、市交通局

2017年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冬春火灾防控工作,确保全区交通运输系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局安委会决定从即日起至2018年全国“两会”结束,在全系统集中开展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加强公共安全的系列重要讲话要求,强化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和企业认真履职,企业员工广泛参与,采取消防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与火灾防控基础工作相结合等方式,切实提高全系统火灾防范水平,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有力推动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我局决定成立以局长任组长,各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安委办(安全质监科),张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冬春火灾防控工作的开展,跟踪掌握冬春火灾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重点、难点问题。

三、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全力做好重点时期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各单位要按照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宁高消委 [2017]16号)和本通知的要求,深入组织开展行业系统今冬明春消防安全检查,强化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认真做好公祭日、元旦、春节、元宵节、全国“两会”期间的消防安全工作,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重点要害部位的消防安全检查,开展有针对性消防演练,提升火灾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按照“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推进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各单位要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加强对高层建筑的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对违反物业管理相关规定的要依法处理。对排查发现的隐患进行分析研判,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落实整改方案、责任和资金。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督促单位和业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方式,逐项消除隐患,并抄告区消防部门。

(三)持续推进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是三年行动计划,各单位要督促各自领域相关企业对重要电气产品和电缆进行一次检验,落实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完善电气产品和电缆管理。交通工程建设单位、汽车客运站要组织或邀请第三方机构参与检查,全面排查电器产品及其线路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要求,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建立项目电气治理档案,列出问题清单、分析原因、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

(四)组织开展针对性专项整治活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隐患严重就重点整治什么隐患”,检查突出危险货物运输、城市公共交通、人员密集场所、交通在建工程、货运仓储企业等领域,采取集中整治和专项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排查整治火灾隐患。

1、危险货物运输: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消防委员会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和危化品企业落实“6+4”工作要求,突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消防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和安全排查,重点查改有关企业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企业内部消防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处置预案的建立和落实情况;危险货物作业、运输资质管理及专项安全评价落实情况;消防安全设施及器材配置情况,及时督促消除火灾隐患。

2、城市公共交通:开展交通消防安全检查,逐条线路、逐个站点排查登记,全面摸清安全现状,重点针对高峰时期大客流应急管理措施、防烟排烟等自动消防设施、人员安全疏散、站点运营等方面的内容,组织开展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城市公交、客运企业要全面开展车辆设备安全大检查,重点对油、电、气路状况进行全面排查,确保车辆技术性能良好,严防营运车辆发生自燃事故。

3、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重点查改有关单位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完好有效情况;紧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情况;装修装饰使用易燃可燃装修材料情况;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及应急处置程序情况。保持疏

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通道畅通,严禁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障碍物。全国“两会”前,完成人员密集场所排查工作,落实严防严控措施。

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消防安全隐患及时抄报区消防部门。

四、工作步骤及要求

今冬明春消防检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7年11月30日前),各单位结合行业安全生产特点,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工作方案,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利用多媒体、橱窗、展板广泛宣传发动,动员系统内全员参与,营造舆论声势。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7年12月1日至全国“两会”结束),各单位和企业按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定期研判调度,从严从细从实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圣诞、元旦、春节、元宵节、国家公祭日、全国及省市“两会”消防安全。

(三)总结巩固阶段(全国“两会”结束后2日内),各单位对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认真总结固化经验做法,建立完善火灾防控工作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各单位要通过多媒体、橱窗、展板等各类渠道,广泛宣传今冬明春消防检查部署开展情况以及重点工作成效,注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要针对冬季、春季火灾特点,开展提示性消防宣传,普

及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常识以及自防自救知识,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

(二)强化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今冬明春消防检查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解决人员配备、公共消防设施装备、火灾隐患等重大问题,既要整治隐患防好当前,也要夯实基础,管好长远。各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本行业系统单位消防安全检查,完善部门信息互通、联合执法、共同治理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三)明确工作责任,严格督导检查。各单位要严格按照“三必须”要求,建立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人员。各行业部门要采取“四不两直”的方法,深入基层督导检查,推进工作落实,对查出的隐患要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要强化问责,对工作不落实、进展缓慢的,通报批评。要加大火灾事故责任追究力度,对发生火灾事故的,依法依纪严肃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各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分工抓好落实,每月22日前上报当月工作开展情况,2018年全国“两会”结束后2日内报送工作总结。

联系人:张阎 联系电话:57331908

第四篇: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合人社秘〔2010〕78号

关于开展2010非国有经济组织建设 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开发区)人事(劳动)局、建委,各驻外建筑管理处,各有关单位:

根据原省人事厅、省建设厅〘关于开展非国有经济组织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皖人发〔2006〕79号)和〘关于印发〖安徽省非国有经济组织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的通知〙(建人〔2006〕381号)规定,现就我市2010非国有经济组织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通知如下:1

一、申报条件和程序

1、申报标准条件。2010全市非国有经济组织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按照原省人事厅、省建设厅皖人发〔2006〕79号和省建设厅、原省人事厅建人〔2006〕381号文件执行。申报人的任职年限统一计算到2010年12月31日。

2、全市非国有建设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程序为:个人申请;所在单位负责审核;由县(区、开发区)建设、人事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初审,并出具委托函。

驻外省市的非国有建设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申报材料,须经市建委驻当地办事处初审、市建委核准后申报。

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实行人事代理的非国有经济组织建设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申报材料,由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初审合格后出具委托评审函。

原市属国有改制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申报材料可直接上报。

3、破格申报人员,须统一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后受理。

转岗评审人员,须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并说明转岗原因,经业务主管部门初审、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核准后申报。

4、面试答辩。申报高级工程师、破格申报、转岗申报人员须参加面试考核。面试内容主要是申报人所从事专业的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面试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5、为确保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以及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时,由所在单位人事或职改部门在本单位公示其申报材料,对公示后无异议的人员,须由单位人事或职改部门在申报评审表“申报材料公示情况”栏如实填写公示情况,否则不予受理。

所有评审材料的真实性由所在单位及各县、区(开发区)建委、人事局(或驻外建管处)负全责。

二、申报的材料

1、各县、区(开发区)人事(劳动)局,或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驻外建管处委托评审函1份。

2、〘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破格、转系列申报人员须在评审表封面右上角注明“破格、转系列”字样),申报高级工程师一式3份,申报工程师一式2份,助理工程师、技术员一式1份。

3、〘2010年申报非国有建设工程XXX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评审情况一览表〙(用A3纸打印,加盖公章)及电子版(Excel格式)。

4、破格、转岗申报人员须填写〘破格申报审批表〙(一式2份)。

5、〘2010年申报非国有建设工程XXX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简明情况登记表〙(用A3纸打印)一式20份。

6、〘专业技术人员任期考核表〙1份(并能显示每的考核结果)或任期内每年考核表各1份。

7、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1份(加盖单位公章)。

8、任现职后发表的代表性论文、著作(须提供刊物原件)或撰写的技术报告(须打印成册,并由单位及专家签署评价,加盖公章)。

9、近五年以来的业务工作总结或专业技术总结1篇(须打印成册),由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10、现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学历证书、继续教育证书、获奖证书及其它材料的原件。

11、根据本人完成业绩提供相应证书复印件,如:项目经理证书及项目经理手册记录(一般由省建设厅建管处填写);项目安全管理人员须有安全资格证(省建设厅安全办发)。

12、近期2寸半身正面免冠照片4张。

各类表格可与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中心联系,也可直接从其网站下载,网址:。

三、申报的时间、地点和要求

1、申报时间:2010年4月12日—5月14日,逾期报送以及申报者个人单独报送的材料,不予受理。

2、申报地址:合肥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中心,阜南路19号合肥人才大厦八楼。联系电话:2674267。

申报材料中的有关表格须按附表的统一格式填写,其中“任职资格评审情况一览表”必须报电子版(Excel格式),请各县、区(开发区)建委、各驻外建筑管理处统一汇总后,上报汇总表(纸质表和电子表各1份)。

各县、区(开发区)人事(劳动)部门对申报评审人员的材料要严格审核。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并予以通报批评,今后两年不得申报。

政策咨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3536503、市建委组干处2672758。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非国有 技术资格通知

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2010年3月23日印 校对人:余鲁萍共印40份

第五篇: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鹤人社[2010]11号

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鹤壁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考核鉴定程序的通知

各县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各有关培训机构: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农村劳动力技能考核鉴定工作,切实提高各培训机构技能培训质量,确保农村劳动力学到一技之长,经研究制定了《鹤壁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考核鉴定程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原鹤劳社[2008]57号停止执行。

二0一0年三月二十二日

《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考核鉴定程序》

为切实提高各培训机构技能培训质量,确保农村劳动力经培训后真正掌握一技之长,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或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现就我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考核鉴定工作制定如下程序:

一、统一申报

各县区在每期技能培训班结束之前10日,要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就业科、职业技能开发科上报考核鉴定人员花名册。

二、考评人员安排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就业工资科、职业技能开发科接到培训机构报告后,职业技能开发科对报告进行审核,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人员和考核鉴定时间。

三、考核鉴定前的准备

1. 考场准备

由培训机构设置技能操作考场。考场要求场地安全、整洁、卫生、明亮;设备仪器、工卡量具、原材料等的数量应达到考试要求;考场应备有安全防护、设备检修、材料供应人员;距考场10米设警戒线,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2. 颁发准考证

各县区人劳局按照职业技能开发科提供的标准,制作统一格式的准考证,并于考核鉴定半小时分发给参加考核鉴定的学员。

3. 人员准备

职业技能开发科、劳动就业工资科、县区人劳局统一负责选派考核鉴定现场负责人、考评人员、监考员、工作人员、巡视人员。

4. 试卷准备

实操试卷采用农村劳动力专项职业技能培训试卷,试卷准备由职业技能开发科负责。

5. 培训学员考试时须携带准考证、身份证及有关证件和考试准备工具,提前十分钟进入考场,参考人员要遵守考场纪律,尊重监考人员。

四、实施考核鉴定

农村劳动力技能考核鉴定以实际操作为主。由考评人员对学员技能考核结果进行评定并签字。对有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的学员,按国家职业资格规定程序进行等级鉴定。考核鉴定期间,按照公开、公正的原则,实行封闭鉴定。考评人员和工作人员要做好试卷的保密工作,加强对考核鉴定过程的监督,一经发现试卷泄密、弄虚作假等违纪现象,要及时采取取消考试成绩等措施,并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

五、培训补贴

各县区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审核拨付培训机构技能培训补贴时,根据考核合格人数确定补贴人数及补贴数额,凡考核不合格的不予拨付技能培训补贴。

下载南京市高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京市高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津人社办发〔2011〕40号关于开展2011年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委、局(集团总公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附件1 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大人社发【2010】86号 关于开展2010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人 晋升(确定)技术等级资格考核工作的通知各区、市、县人社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

    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市人社发〔2010〕415号 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转发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曾在国有企业工作过的相关人员参加 城镇企业职工......

    徐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徐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徐人社发[2011]216号关于公布2011年度工伤保险相关数据及工伤保险定期待遇调整 办法的通知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

    日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日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日人社办发[2010]64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于申报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 创新创业人才的通知各区县、日照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五篇材料)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津人社局发〔2010〕64号 关于妥善处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委、办、局(集团总公司、人民团......

    潍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精选五篇)

    潍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潍人社办[2010]10号 关于推荐选拔第十批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 通知 各县(市、区、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直各部门,各高等院校,有关上......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访工作实施方案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访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访工作科学化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根据克拉玛依区信访联席会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