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报社编辑记者述职报告
(一)机动部我三月底到机动部工作,六月底离开,在3个月的时间里,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有:1 陪兄弟们一起出差采访,一起写稿子。帮兄弟们树立信心,鼓舞斗志。2 扩展选题思路,个人认为,机动部的选题范围不仅仅是深度报道,有意思的事件、有争议的话题、人物的另一面等等,凡是能引起阅读兴趣的题材都是我们报道的范围。3 5.12地震发生后,本报先后派出8位记者。这个月,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前方的兄弟做好服务。由于8位记者分散在不同地方,当时余震不断地发生,我每天做的最多的不是统筹稿件,而是确定同志们的安全和具体位置,传达报社领导对兄弟们的关心,告诉大家,对报社最重要的不是稿子,而是他们的安全。其次,我这个月的重点工作就是统筹稿件,及时传递最新信息给前方记者,尽量提供采访思路,然后汇总前线的稿件,与夜班对接。4 机动部只有4名记者,我在这个部门也只做了3个月,但受到的感动却很多很多。这个部门要求记者经常出差,对记者的业务水平、社会经验和心里素质都是很大的挑战。我记得地震时,好几次听到高高大大的胡志强在电话那头哭泣,但无论我怎么劝,他都不肯回来,他说再辛苦也心甘;有一个月,王向前只有4天时间在家里,剩下的都在外出差,但从来没听他说过一个累字;卢艳艳一个小女孩,背着相机跑到陌生的城市,自掏腰包打的满城采访,回到报社,稿子一遍通不过,写第二遍,不行,再写,不行,再改„„一篇3000字的稿子背后,她可能要写一万多字,但她从来没有放弃,每次改稿,她都会说这是收获。赖海芳怀着孩子也一直坚持采访写稿,已经是写稿高手的她,对新闻有着洁癖般的执着,经常自己推翻一个版的稿子(我们都认为已经很不错的文本)再重写。即便自己不方便外出采访,她也会义务帮大家找线索„„由于陌生的原因,我是充满恐惧地来到这个部门,但离开这帮兄弟的时候,我满怀感激与不舍。
(二)本地部我七月份来到本地新闻部,在4个月的时间里,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1 打破以往的各种限制,尝试口语化、轻松的标题风格。2 确立编辑“救稿而非毙稿”的工作思路,鼓励大家尽量从常规新闻中找出不同点,从小事中发现趣味点,在原有的稿子基础上找出发散点和延伸的方向,尽量配合采访挖掘新闻。3 鼓励编辑工作前移,从被动的编稿走向主动策划。4个月的时间里,本部门每位编辑每个月至少会做一个策划方案。最终操作成功的有:李飞的“不只是记录”、孙任渊的“让公交安全进站”、郑筱倩的“麻辣教师”、彭珍玲的“这个七夕遇见爱情”、“你节约我送钱”、“爱在中秋”等策划。其中。“爱在中秋”配合广告部,为报社至少带来6万元的广告收入,麻辣教师也带来1.7万元的收入。4 努力实现采编“无缝对接”,加强编辑记者的沟通,多次联合采访部门举办出游、看电影等活动,提供编辑记者互相了解的机会。5 加强部门内部的学习氛围,利用本部门的网络空间,建立学习的平台,提供各大报刊的评论、标题、策划思路、稿件风格等材料,供大家讨论和学习。报社编辑记者述职报告 相关文章:酒店管理述职报告院学生会学习部长述职报告班级文娱委员述职报告学校领导班子述职报告农村党委述职报告暨工作计划农村村委述职报告暨工作计划政府科技工作者个人述职报告关于评聘中级职称大会上的述职报告查看更多>> 述职报告
第二篇:报社编辑记者述职报告
(一)机动部
我三月底到机动部工作,六月底离开,在3个月的时间里,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有:陪兄弟们一起出差采访,一起写稿子。帮兄弟们树立信心,鼓舞斗志。扩展选题思路,个人认为,机动部的选题范围不仅仅是深度报道,有意思的事件、有争议的话题、人物的另一面等等,凡是能引起阅读兴趣的题材都是我们报道的范围。5.12地震发生后,本报先后派出8位记者。这个月,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前方的兄弟做好服务。由于8位记者分散在不同地方,当时余震不断地发生,我每天做的最多的不是统筹稿件,而是确定同志们的安全和具体位置,传达报社领导对兄弟们的关心,告诉大家,对报社最重要的不是稿子,而是他们的安全。其次,我这个月的重点工作就是统筹稿件,及时传递最新信息给前方记者,尽量提供采访思路,然后汇总前线的稿件,与夜班对接。机动部只有4名记者,我在这个部门也只做了3个月,但受到的感动却很多很多。这个部门要求记者经常出差,对记者的业务水平、社会经验和心里素质都是很大的挑战。我记得地震时,好几次听到高高大大的胡志强在电话那头哭泣,但无论我怎么劝,他都不肯回来,他说再辛苦也心甘;有一个月,王向前只有4天时间在家里,剩下的都在外出差,但从来没听他说过一个累字;卢艳艳一个小女孩,背着相机跑到陌生的城市,自掏腰包打的满城采访,回到报社,稿子一遍通不过,写第二遍,不行,再写,不行,再改……一篇3000字的稿子背后,她可能要写一万多字,但她从来没有放弃,每次改稿,她都会说这是收获。赖海芳怀着孩子也一直坚持采访写稿,已经是写稿高手的她,对新闻有着洁癖般的执着,经常自己推翻一个版的稿子(我们都认为已经很不错的文本)再重写。即便自己不方便外出采访,她也会义务帮大家找线索……
由于陌生的原因,我是充满恐惧地来到这个部门,但离开这帮兄弟的时候,我满怀感激与不舍。
(二)本地部
我七月份来到本地新闻部,在4个月的时间里,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打破以往的各种限制,尝试口语化、轻松的标题风格。确立编辑“救稿而非毙稿”的工作思路,鼓励大家尽量从常规新闻中找出不同点,从小事中发现趣味点,在原有的稿子基础上找出发散点和延伸的方向,尽量配合采访挖掘新闻。鼓励编辑工作前移,从被动的编稿走向主动策划。4个月的时间里,本部门每位编辑每个月至少会做一个策划方案。最终操作成功的有:李飞的“不只是记录”、孙任渊的“让公交安全进站”、郑筱倩的“麻辣教师”、彭珍玲的“这个七夕遇见爱情”、“你节约我送钱”、“爱在中秋”等策划。其中。“爱在中秋”配合广告部,为报社至少带来6万元的广告收入,麻辣教师也带来1.7万元的收入。努力实现采编“无缝对接”,加强编辑记者的沟通,多次联合采访部门举办出游、看电影等活动,提供编辑记者互相了解的机会。加强部门内部的学习氛围,利用本部门的网络空间,建立学习的平台,提供各大报刊的评论、标题、策划思路、稿件风格等材料,供大家讨论和学习。
第三篇:报社编辑记者述职报告
报社编辑记者述职报告-
(一)机动部
我三月底到机动部工作,六月底离开,在3个月的时间里,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1 陪兄弟们一起出差采访,一起写稿子。帮兄弟们树立信心,鼓舞斗志。扩展选题思路,个人认为,机动部的选题范围不仅仅是深度报道,有意思的事件、有争议的话题、人物的另一面等等,凡是能引起阅读兴趣的题材都是我们报道的范围。5.12地震发生后,本报先后派出8位记者。这个月,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前方的兄弟做好服务。由于8位记者分散在不同地方,当时余震不断地发生,我每天做的最多的不是统筹稿件,而是确定同志们的安全和具体位置,传达报社领导对兄弟们的关心,告诉大家,对报社最重要的不是稿子,而是他们的安全。其次,我这个月的重点工作就是统筹稿件,及时传递最新信息给前方记者,尽量提供采访思路,然后汇总前线的稿件,与夜班对接。机动部只有4名记者,我在这个部门也只做了3个月,但受到的感动却很多很多。这个部门要求记者经常出差,对记者的业务水平、社会经验和心里素质都是很大的挑战。我记得地震时,好几次听到高高大大的胡志强在电话那头哭泣,但无论我怎么劝,他都不肯回来,他说再辛苦也心甘;有一个月,王向前只有4天时间在家里,剩下的都在外出差,但从来没听他说过一个累字;
卢艳艳一个小女孩,背着相机跑到陌生的城市,自掏腰包打的满城采访,回到报社,稿子一遍通不过,写第二遍,不行,再写,不行,再改„„一篇3000字的稿子背后,她可能要写一万多字,但她从来没有放弃,每次改稿,她都会说这是收获。赖海芳怀着孩子也一直坚持采访写稿,已经是写稿高手的她,对新闻有着洁癖般的执着,经常自己推翻一个版的稿子(我们都认为已经很不错的文本)再重写。即便自己不方便外出采访,她也会义务帮大家找线索„„
由于陌生的原因,我是充满恐惧地来到这个部门,但离开这帮兄弟的时候,我满怀感激与不舍。
(二)本地部
我七月份来到本地新闻部,在4个月的时间里,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打破以往的各种限制,尝试口语化、轻松的标题风格。确立编辑“救稿而非毙稿”的工作思路,鼓励大家尽量从常规新闻中找出不同点,从小事中发现趣味点,在原有的稿子基础上找出发散点和延伸的方向,尽量配合采访挖掘新闻。3 鼓励编辑工作前移,从被动的编稿走向主动策划。4个月的时间里,本部门每位编辑每个月至少会做一个策划方案。最终操作成功的有:李飞的“不只是记录”、孙任渊的“让公交安全进站”、郑筱倩的“麻辣教师”、彭珍玲的“这个七夕遇见爱情”、“你节约我送钱”、“爱在中秋”等策划。其中。“爱在中秋”配合广告部,为报社至少带来6万元的广告收入,麻辣教师也带来1.7万元的收入。努力实现采编“无缝对接”,加强编辑记者的沟通,多次联合采访部门举办出游、看电影等活动,提供编辑记者互相了解的机会。加强部门内部的学习氛围,利用本部门的网络空间,建立学习的平台,提供各大报刊的评论、标题、策划思路、稿件风格等材料,供大家讨论和学习。
第四篇:报社编辑记者述职报告
报社编辑记者述职报告
光阴如水,忙碌而又充实的工作又将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中有什么值得分享的成绩呢?好好地做个总结并写一份述职报告吧。快来参考述职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社编辑记者述职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报社编辑记者述职报告120XX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中,我们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泪水,但我相信,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做铺垫,总结一下自己的各项工作,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一、严格遵守晚报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团队中的一分子
从20XX年11月1日至20XX年11月31日一年的时间里,自己能够严格遵守报社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按要求上下班,按时打卡,以确保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
副刊部的人员和具体工作经过几次调整,更突出了这个部门的团队性,为此自己做事前,总是时时想到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并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以能为这个集体增光为荣。
二、认真、及时地完成连载、开卷、专栏版面的编辑工作
自进入城市晚报,我一直负责连载版面的编辑工作,连载版面除法定假日外,每天都要做版。从组稿、选稿、报选题、编稿到具体的版面编辑工作,我都能够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个环节,所选稿件一直受到读者的关注。
开卷版面是很受读者的读书版面,每周一期,有新书推介、书评、书人剪影等栏目,是读书人的精神家园。我知道这对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许多过往的知识要补充,还有许多新的知识需要学习,为此我一方面多读书来充实自己,同时也经常阅读其他一些报刊杂志上的“读书”版面,使自己不足的信息及时得到补充。
此外,我还负责每周一期的专栏版面的编辑工作,专栏版面的约稿一直是难度很大的工作,有时为了寻找和有关名家,往往要打许多电话,发好多次邮件,才能组到适用于版面的稿子。每个都是一部书,在认真完成工作的基础上,我从结识的那里学到了更多宝贵的知识。
三、积极配合其他同事的工作,提供采访线索
副刊部的名家访谈栏目开办以来,提升了报纸的文化品位,并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可有时却苦于找不到更好的采访线索,所以我利用平时与专栏、出版社联系工作的机会,联系到著名作家,为名家访谈的采访提供线索。
总结20XX年这一年,自己面对了更多的工作和更高的要求,这也更增强了今后完成各项工作的信心,使自己不断努力,面对更多的挑战。
报社编辑记者述职报告2(一)机动部
我三月底到机动部工作,六月底离开,在3个月的时间里,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1、陪兄弟们一起出差采访,一起写稿子。帮兄弟们树立信心,鼓舞斗志。
2、扩展选题思路,个人认为,机动部的选题范围不仅仅是深度报道,有意思的事件、有争议的话题、人物的另一面等等,凡是能引起阅读兴趣的题材都是我们报道的范围。
3、地震发生后,本报先后派出8位记者。这个月,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前方的兄弟做好服务。由于8位记者分散在不同地方,当时余震不断地发生,我每天做的最多的不是统筹稿件,而是确定同志们的安全和具体位置,传达报社领导对兄弟们的关心,告诉大家,对报社最重要的不是稿子,而是他们的安全。其次,我这个月的重点工作就是统筹稿件,及时传递最新信息给前方记者,尽量提供采访思路,然后汇总前线的稿件,与夜班对接。
4、机动部只有4名记者,我在这个部门也只做了3个月,但受到的感动却很多很多。这个部门要求记者经常出差,对记者的业务水平、社会经验和心里素质都是很大的挑战。我记得地震时,好几次听到高高大大的胡志强在电话那头哭泣,但无论我怎么劝,他都不肯回来,他说再辛苦也心甘;有一个月,王向前只有4天时间在家里,剩下的都在外出差,但从来没听他说过一个累字;卢艳艳一个小女孩,背着相机跑到陌生的.城市,自掏腰包打的满城采访,回到报社,稿子一遍通不过,写第二遍,不行,再写,不行,再改……一篇3000字的稿子背后,她可能要写一万多字,但她从来没有放弃,每次改稿,她都会说这是收获。赖海芳怀着孩子也一直坚持采访写稿,已经是写稿高手的她,对新闻有着洁癖般的执着,经常自己推翻一个版的稿子(我们都认为已经很不错的文本)再重写。即便自己不方便外出采访,她也会义务帮大家找线索……
由于陌生的原因,我是充满恐惧地来到这个部门,但离开这帮兄弟的时候,我满怀感激与不舍。
(二)本地部
我七月份来到本地新闻部,在4个月的时间里,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打破以往的各种限制,尝试口语化、轻松的标题风格。
2、确立编辑“救稿而非毙稿”的工作思路,鼓励大家尽量从常规新闻中找出不同点,从小事中发现趣味点,在原有的稿子基础上找出发散点和延伸的方向,尽量配合采访挖掘新闻。
3、鼓励编辑工作前移,从被动的编稿走向主动策划。4个月的时间里,本部门每位编辑每个月至少会做一个策划方案。最终操作成功的有:李飞的“不只是记录”、孙任渊的“让公交安全进站”、郑筱倩的“麻辣教师”、彭珍玲的“这个七夕遇见爱情”、“你节约我送钱”、“爱在中秋”等策划。其中。“爱在中秋”配合广告部,为报社至少带来6万元的广告收入,麻辣教师也带来万元的收入。
4、努力实现采编“无缝对接”,加强编辑记者的沟通,多次联合采访部门举办出游、看电影等活动,提供编辑记者互相了解的机会。
5、加强部门内部的学习氛围,利用本部门的网络空间,建立平台,提供各大报刊的评论、标题、策划思路、稿件风格等材料,供大家讨论和学习。
第五篇:报社编辑述职报告范文
[报社编辑述职报告]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上午好:来报社快一年了,非常感谢领导给了我这个工作机会,也非常感谢同事们这么长时间以来对我的帮助,报社编辑述职报告。在报社,我看到了领导对下属的体恤,看到了同事间的合作共事,这是个团结向上的团队。我很高兴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努力而快乐地工作着。
一、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刚来报社前几个月都是实习阶段,每天就是帮其他同事校对稿件。刚开始认为这项工作很简单,可是时间长了,才意识到这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需要高度的责任心、细心和耐心。虽然大学学了几年英语,但是毕业后干了一段时间的翻译工作,所以编辑这一行对我来说很陌生,有很多理念和知识需要我去学习。正式开始中考湘教版14版的编辑工作以后,王延伟老师,徐辉老师,王丛军老师等同事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很快熟悉了我们报纸的特点和流程,使我能够很快地独立开展工作,度过了新工作的适应期,述职报告《报社编辑述职报告》。由于一开始就接手九年级的编辑工作,我知道自己面临着很大压力。由于湘教的作者少,来稿有限,需要很多时间修改,所以想做好并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湘教教材来得晚,从8月份拿到教材到11月份,短时间内就签了半年的报纸。所以那段时间经常加班加点,研究教材,研究中考试题,和其他同事按时签付印。虽然辛苦,但我觉的是值得的。为自己喜欢的工作而努力,虽然辛苦但也是一种享受。在每次看到新一期的报纸出来时,就有一种成就感,干劲也更大了。
二、努力培养作者队伍。作者的多少和来稿的好坏对报纸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接手工作以后,我尽快熟悉并巩固了现有的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量和他们多联系沟通,征求他们对自己工作的建议,虚心接受并改进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想办法寻找新作者,给他们发邮件,寄样报。虽然辛苦换来的收获并不丰盛,但我会继续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三、加强业务修养和专业水平,努力创新。对于报纸来说,质量就是报纸的生命。内容为王,质量取胜。而编辑的业务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业余时间,我会看相关的书籍,争取今年通过出版专业职称考试。同时,加强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熟悉课本,更透彻地研究中考试题,把握考试趋势,使报纸真正获得学生的肯定,老师的认可。同时突破一些旧的观念,使报纸版面和内容再创新。但是我深知这段时间有成绩也有不足,有快乐也有遗憾。高兴的是自己有机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尽心尽力地去做了。遗憾的是由于自己毕竟是刚接触这一行,没有一线教学经验,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工作中仍有不少失误。有时候看着自己辛苦的成果不是那么完善,很是难过。不过我会以此为鉴,认真总结并吸取每次教训,更加努力地去充实自己,多看书,多向别的编辑学习,多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求新求精,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争取在新的一年里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