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包河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包河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9日在合肥市包河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长 胡启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0年是包河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前进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依靠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了发展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的同步提升,全面完成区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双轮驱动,项目带动,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5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区级财政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41.6%,一年之内连续越过6个亿元台阶,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其中地方级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53.3%,总量位居全省各县(市)、区之首。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5.7亿元,其中工业投资9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8%和17.6%,新建续建亿元以上项目164个。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1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跃居全市县区第一。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4.7亿元,同比增长22.8%。引资总量达到215亿元,同比增长33.5%,安徽广电传媒、威斯汀酒店、蓝鼎星河府等22个亿元以上项目先后落户。现代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的井喷期、收获期。全区商务楼宇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取得突破,工总行、建总行、浦东发展银行后台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滨湖世纪城40万平方米Shopping Mall陆续投入使用,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尤其是涵盖商业零售、超五星级酒店、5A级写字楼、特色街区和高档住宅,全省首个最具规模和品牌实力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包河万达广场盛大开业,大大提升了我市、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业态品质。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包河工业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4.3亿元,顺利实现“百亿园区”目标,工业投资占全区比重达到62.8%,江汽M 209年产3万辆轻型客货车项目投入试生产,江淮客车新基地基本建成;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33户,达到226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31户,汽车和电力产业累计实现产值294亿元。都市型农业加快发展,共调整农业产业结构5.3万亩,全区基本退出传统农业种植。
(二)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按时完成北涝圩片区、滨湖中心、环巢湖道路等拆迁任务,强力推进十五里河中段高铁站片区二期以及环城水系、北京路等重点项目拆迁,共完成各类拆迁近180万平方米。杨小郢城中村实现净地交付并开工建设,老城区改造取得历史性突破。加快推进高铁站、轨道交通一号线、南淝河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南北高架即将全线贯通,重庆路、宿松南路、绩溪路、青弋江路等主次干道竣工通车,合肥港综合码头一期开港起航。新建续建京华世家、紫竹苑、石桥等10个大建设复建点,在建面积285万平方米。以“城区绿化学上海,农村造林超苏北”为目标,高标准开展绿化大会战和植树造林、清洁家园行动,城区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农村造林超过1万亩。完成塘西河污水处理厂、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和十五里河截污工程,小仓房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全区重点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节能减排完成既定目标。强化大建设管理,严格项目代建、招投标、责任追究等六项制度,确保大建设快速、规范推进。以滨湖新区为样板,统筹推进市容创建、环境整治和道路景观美化亮化,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倾力民生,统筹发展,和谐包河展示新气象。精心实施区承担的21项民生工程,区财政投入比上年增长近2倍。农村低保由人均每年1600元提高到3360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人均每年2000元提高到3120元,城乡医疗救助标准上限由2万元提高到3万元,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小学、初中分别由45元、60元提高到90元、110元。实施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1122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5483人,农民工技能培训3417人。美丹家园廉租房建设进展顺利。完成骆岗街道4个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区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以大圩镇为试点,推行“组保洁、村(居)收集、镇(街)集中、区转运”模式,环卫城乡一体化管理全面展开。完成34所学校加固和重建任务,总面积达到14.6万平方米,首获全省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督导考核优秀称号。新建19个村卫生室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区47个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达到省规范化、市示范化标准,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新建3个农家书屋和25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滨湖为主题、节庆为载体的文化旅游活动深入开展。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区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8.1%。成立世纪金源、滨湖蓝鼎、滨湖康园3个社区,新建沁心湖、滨湖家园、包河、曙光4个市级标准化示范社区,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再上新水平。包河文化陵园一期建成使用,双拥、慈善、老龄事业持续发展。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工作。
扎实推进平安包河建设。完善打防控一体化建设,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薄弱环节,招聘专业巡防队员360名,校园安全、社区安全全面加强。大力排查化解各类信访隐患和矛盾纠纷,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带案下访、信访包保等制度,世博会、四体会、徽商大会等重大活动保障有力,我区荣获“全省信访工作责任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在全市城区率先成立安全生产监察大队,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三车”整治和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有效开展,工业园区安全整治获得全市优秀等次,区消防大队被评为“全国消防监督执法示范单位”。深入实施《质量兴区三年规划》,江汽集团荣获全省唯一的“全国质量奖”,大圩荣获国家级“都市生态休闲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科学应对夏季汛情,实现城乡安全度汛。加强应急管理,58个村居通过市民防进社区验收。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成绩。
(四)创新机制,狠抓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始终维护区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主动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全年共办结人大代表建议72件、政协提案111件,满意率分别达到98.6%和100%。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创造性开展工作。坚持常务会议学法制度,“五五”普法通过省市验收。在全市率先完成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任务,行政机构、领导职数、内设机构分别精简26%、8.3%和10.8%。强力整合事业单位,先后撤销区农口、住建口、宣口等所属事业单位13个,所有人员一律竞争上岗。严格机构编制和人事管理,规范各类协理(管)员配备和工资待遇,采取公选、公开竞聘、交流轮岗、社会招考等形式,进一步拓展了选人用人渠道。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狠抓机关效能和政府执行力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阳光、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形成。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和部门“开门预算”,出台国有资产、村居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规定,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执行年”活动为抓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防腐拒变长效机制得到较好落实。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回首“十一五”的难忘岁月,我们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区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这五年,是跨越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第一城区”地位不断巩固的五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137.2亿元提高到365亿元,年均增长21.6%,三次产业比重由1.7:43.4:54.9调整到0.7:39.2:60.1。区级财政收入由6.7亿元提高到21.9亿元,年均增长26.7%,地方级收入一举跃居全省县(市)、区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86.6亿元提高到575.7亿元,年均增长46%,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48.7亿元提高到136.1亿元,年均增长22.9%,以城市综合体为引领、楼宇经济为亮点的现代服务业总量急剧增长、档次快速提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142.5亿元提高到374.7亿元,年均增长21.3%,汽车、电力成为两大“百亿产业”。引进内外资总量累计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41.5%,麦德龙、家乐福、沃尔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五矿集团等18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先后落户。五年来,我区主要经济指标始终在高基数上保持高增长,综合实力已稳居全省城区之首。这五年,是滨湖引领,城市建设迅猛推进,包河形象大为提升的五年。滨湖新区从无到有,累计投资近400亿元,建成道路81公里,市政基础设施覆盖面积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房建工程开工面积达1400万平方米,集聚人口12万,一个引领合肥未来发展的现代化新区雄姿英发。五年来,我们书写了大建设“包河速度”,创造了大拆迁“包河经验”,累计完成拆迁691万平方米,拆除城中村41个,新建复建点427万平方米,可安置房屋42541套。高铁、地铁、高架、水运等立体交通加快形成,凸显了“门户城区”的优势;大力度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和高档次的绿化造林,彰显了“生态城区”的特色,城区综合承载力大为提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包河更加宜居宜业。这五年,是给力民生,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居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实现翻一番增长,分别达到19586元和810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63:1缩小到2.4:1。五年来,以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农民工、社会弱势群体等为主要对象,以就业就学就医、低保养老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民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合肥一中、合肥46中、合肥师范附小、寿春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落户包河,我区由“教育第一大区”向“教育第一强区”迈进。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区”、“全省平安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区”、“省级平安畅通区”等荣誉。
各位代表,包河区“十一五”的奋斗历程波澜壮阔,建设发展的巨大成就让我们倍感自豪。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包河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够大,牵动性大项目的引进和开工还不足;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任务繁重,城区功能和品位仍需提升;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与群众期望相比还有差距,由大面积、高强度建设拆迁所引发的信访维稳压力较大,社会管理的机制有待创新;少数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学习力、执行力还不够强,为民服务水平、建设发展能力亟待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
“十二五”时期是包河区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黄金机遇期。未来五年,历史机遇扑面而来。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安徽加速崛起态势更加强劲,合肥加快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的举措空前有力,为我们集聚资本产业、提升综合实力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随着滨湖新区建设深度拓展,人流量超过5000万人次的高铁站加快建设,轨道交通一号线快速推进,合肥港综合码头一期投入运营,滨湖中心建设全面展开,包河大步迈入“滨湖新时代、高铁新时代、地铁新时代、临港新时代”,并将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区位条件和后发优势更加凸显。未来五年,发展前景灿烂辉煌。刚刚闭幕的区委二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包河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科学描绘了包河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这激荡着我们干事创业的梦想和抱负,激励着我们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奋斗。我们要在区委二届十次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始终保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弘扬真抓实干、敢于担当的务实作风,树立追求卓越、勇争一流的工作标准,营造凝心聚力、团结干事的浓厚氛围,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的发展,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多担责任、多做贡献。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擎全省“第一城区”的旗帜,以实现跨越赶超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滨湖引领、双轮驱动、开放创新、生态立区四大战略,全力推进“加快滨湖建设、提升老城品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包河”四大任务,努力把包河建设成为经济更加繁荣、城市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宜居的现代化核心城区,在中部省会同类城区中不断争先进位,为合肥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三个过千亿,五个翻一番以上”,即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等3项指标均超过1000亿元,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引进内外资总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5项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以上。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要重点把握和推进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滨湖引领战略,着力形成三区联动、整体开发的发展格局
把滨湖新区建设成为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核心板块。在滨湖核心区,加快建设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和全省商务会展中心。在十五里河中段高铁站片区,突出交通转换、商业商务和居住功能,充分展示合肥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崭新形象。在包河工业区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和全省重要的临港物流基地。在南部生态区打造现代都市生态文明的示范窗口。把老城区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商业服务中心和商业街区。加快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重点打造芜湖路商圈、南二环商圈和马鞍山路、徽州大道、巢湖路、宁国路等各具特色的品牌商业街区。把淝河片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副中心。争取市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整体推进淝河片区开发改造,着力构筑以商贸商务、生态人居为主,楼宇经济与滨水经济互融互促的城市发展新空间。统筹城乡发展,按照“基础设施同步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管理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加强“三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城市和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民市民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精细化管理,建设功能完善、建管一流的精品城区。
(二)坚持双轮驱动战略,着力构建业态繁荣、结构优化的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扩张总量、优化结构、提升内涵的要求,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现代商贸服务业、文化创意会展业、现代物流业、高端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六大业态”,着力打造滨湖新区、高铁站片区、芜湖路、南二环“四大商圈”,加快建成全省现代服务业第一区。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以包河工业区为主平台,培育优势产业主导、新兴产业引领、大企业支撑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依托江汽、安凯等龙头企业,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汽车、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水平,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性能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创响都市型农业品牌。加快滨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大圩都市农业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开发农业旅游休闲、生态保护等多重功能,创响“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的都市型农业品牌。
(三)坚持开放创新战略,着力增创深度开放、充满活力的发展优势
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片区开发,招大引强,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深入开展与辖区大企业的战略合作、与央企的对接合作、与兄弟县区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银企合作平台、企业(协会)和民间合作平台,形成全社会合作发展新氛围,努力打造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水上门户。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城市管理、财政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不断增创跨越发展新优势。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合肥市创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为契机,探索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与方法,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四)坚持生态立区战略,着力构建民生改善、宜居宜业的和谐包河
落实环保优先,加强水环境治理,持续开展“森林城区”建设,倾力做好“水文章”、“绿文章”。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大力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总体要求,优先实施民生工程,加快建设与“第一城区”相匹配的社会发展新高地。打造“全省教育第一强区”,最大限度地让包河居民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步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更好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快构建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精神卫生、食品安全、卫生监督、应急处置“八位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突出围绕被征地农民、社会弱势群体等,大力创建充分就业城区和创业型城区。以扩面提标为重点,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平安包河建设,完善大维稳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依法治区进程,提升全区人民文明素质。
三、2011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对于保持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顺利实现未来五年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自我加压、立说立行、砥砺奋进,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跨越赶超的主题,坚持滨湖引领、双轮驱动,又好又快发展不动摇;坚持群众路线、攻坚破难,加快城市建设不松劲;坚持民生优先、创新管理,构建和谐包河不懈怠;坚持真抓实干、创先争优,加强自身建设不停步,确保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达到市控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着重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扩大有效投入,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全力招大引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坚持不懈地抓好“第一要事”,在扩大总量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引资结构,着力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确保全年到位省外资金220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包河工业区要确保引进3个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相关街镇要确保引进3个5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以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率高的大项目为重点,着力引进基地型、旗舰型龙头企业。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工业项目组、城中村改造项目组、金融组、文化产业组、商贸服务组等5个专业招商小组要有的放矢,主动出击,务求实效。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招商引资紧紧抓在手中,带头走出去招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落实责任。
狠抓项目落地开工。完善区和各街镇、包河工业区两级项目库,逐个项目建立清单式明细台账,做好项目动态管理。切实加强项目调度,对牵动性大项目实行“一对一”包联,强化全过程的要素保障和环境服务,确保意向项目早签约、协议项目快落地、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快达产。在全区开展“项目落地年”活动,全年力争新建续建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80个,蓝鼎大酒店、扬州杰信汽车空调、上海科先汽车装备、安徽中鼎汽车零部件等项目要尽快开工建设,东方广场、吉瑞泰盛、纵横高科等项目要全面竣工,江淮客车一期、M209一期、正兴车轮二期等项目要实现达产,省“861”和市“1346”项目要确保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二)主攻楼宇经济,进一步做大现代服务业总量
加快商业商务楼宇载体建设。在滨湖核心区,着力引导大集团、大企业开发建设以城市综合体为引领的大型高档商业地产,吸引金融、中介、会展、文化等高端服务业入驻发展。在十五里河中段高铁站片区,认真研究总体规划,围绕南北广场和路网建设,主动做好轨道交通业、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项目谋划、储备和引进。在老城区,进一步完善楼宇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加大老旧楼宇资源盘活力度,深化二次招商,打造楼宇经济新亮点。
着力打造专业特色楼宇和税收“千万元楼”、“亿元楼”。完善包河商务楼宇网建设,充分发挥其宣传推介、信息服务和招商平台的功能,提高楼宇的企业入驻率。大力发展专业特色楼宇,推进“一楼一业”、“多楼一业”,打造一批金融楼、文化创意楼、服务外包楼、中介服务楼。狠抓“企业注册率、税收贡献率”两个提高,启动实施税收“千万元楼”乃至“亿元楼”培育工程,全年力争达到10个以上。引导区内文化、餐饮、娱乐资源集聚,进一步推进美食街、休闲街等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建设。马鞍山路沿线要发挥综合交通优势,优化服务业布局,致力建成全市一流的商务办公集聚区。
强化现代服务业的引领作用,加快发展都市农业。进一步突出都市农业的旅游休闲功能,统筹抓好产业升级、造林绿化、基础设施、村庄整治和农村新社区建设,加快打造以田园游、亲水游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品牌,努力建成合肥经济圈的旅游核心区。
(三)做强工业园区,进一步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
包河工业区要坚持“一心一意搞工业”不动摇,依托江汽、安凯、水泥研究设计院等骨干企业,着力引进工业大项目,进一步壮大汽车、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增创园区产业特色。牢固树立亩均成本——收益意识,加大低效闲置土地清理力度,集中宝贵的土地资源招大商,保证优质项目快速落地。加快经营性土地上市和投融资平台建设,完善园区道路、水电、管网、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切实服务好园区企业,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全年力争新建续建亿元以上项目40个以上,工业投资占全区比重达到80%以上,在全市城区工业园区中率先实现工业产值超200亿元目标。
在抓好园区主平台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辖区大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健全主动对接、上门服务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深化与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共赢发展机制,积极争取企业项目布局、产业链延伸向我区倾斜。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科技服务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动质量兴区活动深入开展。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
(四)强力推进大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尽心尽力服务滨湖核心区建设。今年是滨湖核心区重大项目集中建设的一年,滨湖中心项目正式开工,玉龙路、南宁路、杭州路等20多条道路和金斗公园、塘西河公园、方兴湖公园启动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合肥博物馆、要素大市场以及蓝鼎滨湖假日、银桥酒店、湖南大厦等一批商业服务业项目加快推进。我们要继续发扬攻坚克难、连续作战的精神,按时完成所有拆迁任务,确保各项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及时做好群众安置,确保滨湖康园一期回迁、滨湖欣园竣工交付、滨湖顺园启动建设,同时,针对新区人口激增、管理区域加快扩张的新态势,统筹抓好城市管理、社区服务、农民转型、借力发展等各项工作,努力把滨湖新区打造成为引领合肥、示范全省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城市管理样板区、宜居和谐平安区。
全力加快老城提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的要求,坚持走群众路线,总结经验,吃透政策,加大力度,善破难题,一方面要全面完成十五里河中段高铁站片区22个城中村拆迁任务,力争“两年拆出两个老城区”,同时启动实施3—4个较大的城中村和棚户区、危旧小区改造项目,确保干一处,成一处。推进丝绸厂小区等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有关街镇要迎难而上,迎头赶上,力争实现更大突破。
统筹推进其它各项大建设。加快十五里河中段高铁站片区路网和复建点建设,同步推进教育、卫生等服务设施建设。在淝河片区上,注重统筹近期开发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着力在引进大项目、改善大环境上下功夫。在综合交通工程上,加快铁路枢纽及南环线、合福线、轨道交通一号线、包河大道高架、铜陵路高架工程建设,新建高铁路、祁门路、巢湖南路,确保南淝河大桥、繁华大道东段以及曙光路、前园路等城市支路建成通车。在园林绿化上,继续大力度开展绿化大会战和植树造林、清洁家园活动,着力打造塘西河、十五里河和巢湖亲水风景岸线。在水环境工程上,推进南淝河防洪工程建设,开展十五里河、派河综合治理,实施黄巷片区城市防洪内涝点、周谷堆城市内涝点治理和张生圩排涝站建设,推进北涝圩污水处理厂和小仓房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在民生和公用事业上,加快文昌雅居、贾大郢、淝南家园等复建点建设,确保美丹家园廉租房年内完工;完成12个标准化菜场改造任务;新建续建十五里河片区复建点配套变电站、石桥回迁点供水管道、兰州路燃气管道、花园路公交场站等水、电、气、热、公交项目。
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继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重心下移、权责下放、人力下沉”,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精细化、长效化的城市管理机制。加大违法建设巡查力度,严格责任追究,严禁出现新的违法建设。超前谋划好南北高架两侧的环境治理,继续推进以立面改造、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的街景整治,打造一批城市管理样板街。加强创建重点路段、薄弱时段管理,从严治理占道经营、流动摊点、乱张贴、乱搭建等城市顽症,消除卫生死角、管理盲区。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实行环卫一体化全覆盖,整体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五)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按照“提标、扩面、规范、高效”的总体要求,继续优先实施民生工程,进一步形成共享、多享的长效机制,加快公共服务向基层覆盖、向农村延伸,确保城乡统筹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以合肥市全面启动国家级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制定实施包河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大圩小学、包河花园小学、望湖城小学等建成使用,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实现标准化。大力实施“名师名校”工程,带动提升全区整体教学教育水平,全力创建全国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区。增加社区和农村体育设施,促进更多的单位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形成氛围。
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全面普及九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建立与综合改革相配套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努力构建“八位一体”的大卫生公共服务格局。新建望湖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烟墩、常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工程项目配套,加快推进居(村)卫生站(室)规范化管理。加强街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进一步拓展丰富滨湖旅游节、葡萄节、美食节等节庆活动。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积极创建第三批市标准化示范社区。认真做好民族宗教、档案等工作。完成《包河区志》编纂任务。
继续创建充分就业城区,推进用工信息平台、劳务中介平台、职业培训平台规范发展,开展系列就业援助活动,促进各类群体广泛就业。继续创建创业型城区,完善创业项目库,筹建区创业服务大厅,开展咨询、实训、小额贷款等“一站式”服务,大力扶持创业基地、创业街(示范点)建设。重视关心拆迁群众生活问题,认真抓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筹资标准及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实施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等工程,推进慈善事业和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及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包河花园敬老院建成使用。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贯彻《包河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意见》,切实抓好重点工作的落实。启动实施“六五”普法。加强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层基础建设,突出抓好校园、社区、建筑工地、娱乐场所等重点区域的治安防控工作。严格落实信访各项制度,在依法规范信访秩序的同时,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的理念,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行业、领域集中整治。大力加强民防人防应急工作,健全完善全覆盖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六)狠抓执行力,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始终坚持在区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不折不扣地把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主动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抓好依法行政、民主施政的各项工作。围绕提高执行力这个根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强化责任意识。坚持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放在首位,主动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养成抓细、抓实、抓具体的工作习惯,对每个数字、每个问题、每项政策,都要力求准确掌握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数;对项目落地、征地拆迁、城中村改造等重点工作,要敢于担当,一线处理,一抓到底。要自我加压、勇于争先,街镇工作比实绩,部门工作比服务,岗位工作比奉献,各单位都要融入大局,找准切入点,干出几件有意义、有影响、有牵动的实事。
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注重加强工业、金融、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等实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区域专家人才库,对急需的专业人才,采取灵活方式,实行柔性引才。持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对每项工作都要细化操作方案,落实时限要求,强化工作督查,已经完成的查成效,正在落实的查进度,没有办到的查原因,以督查发现问题、促进整改。政府部门负责同志不仅要以身作则,对本单位工作人员也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敢抓敢管,治庸治懒。进一步完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目标设定、过程管理和考核奖惩,绩优必奖,失职必罚,渎职必究,力戒无所作为,决不姑息迁就。
加强廉政建设。围绕征地拆迁、工程建设、资产处置、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环节,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价,推动改革向基层预算单位延伸。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党性修养,带头遵守《廉政准则》,带头接受监督,带头管好身边人,算好政治账、经济账、自由帐、亲情帐,始终怀着感恩的心、敬畏的心去工作,做到干净干事、清白为人。
各位代表,包河区“十二五”发展蓝图宏伟、目标远大,开局之年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共同书写包河跨越发展、加速赶超的新篇章,为合肥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包河区召开学期结束工作会议
包河区召开学期结束工作会议
【字体:大 中 小】【2015/1/28】 【作者/来源 办公室】 【阅读: 62 次】 【关 闭】
1月26日上午,包河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工作会议在曙光小学龙图校区召开,各中小学、幼儿园党政主要负责人,局机关各科室、二级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区教体局班子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陈雪梅局长主持。
局班子成员分别就各自分管的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重点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做了细致分析。副局长郑春强首先就财务工作、基建维修、教育装备以及德育工作做了回顾。他要求各单位要严格规范财务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加强固定资产和基建项目的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加大民生工程的宣传力度;积极使用教育装备,合理编制项目清单;重视科技创新教育;加强德育队伍培养,继续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普及社团活动等。
副局长高俊对教育教学管理、教科研、督导等工作进行了总结。他要求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教科研工作,完善落实教科研的长效机制,开展创新有效的教科研活动;加强教学的常规管理和精细化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各单位要做到“教育教学两手抓”,布置、检查“双到位”,潜心静心抓教学,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
党委委员吴家良就办公室、宣传、安全、组织人事等工作做了回顾。他表示局机关将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整合各类资源,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他要求各单位要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加强宣传工作力度,提升宣传的层次和水平,关注和重视新媒体的宣传和运用;积极成立家长安全委员会,对于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尽快整改;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融洽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
党委书记庞士考就党支部工作做了部署。他要求各党支部要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强化党性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抓好党员干部和教师队伍管理,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区教体局局长陈雪梅传达了市“两会”精神,介绍了包河区整体发展情况和目标定位,她指出区委、区政府对教育事业始终高度重视,更寄于厚望。她要求校(园)长要进一步提升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增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课程管理、班级建设、教学常规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重视党建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假期安全教育,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做好“万名教师进万家”活动,不仅关注家访数量,更要重视家访的质量。
最后,陈局长带领与会人员学习解读了《包河区教育体育局2015年工作要点》,要求各单位围绕2015年主要任务寻找学校发展的支撑点和突破点,用心谋划新学期工作,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全力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优质教育。
2015年,包河区教体局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建设“全国一流省会城市标志区”的战略部署,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发展内涵提升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提升教育的优质度、公平度和满意度,打造“学在包河”的教育品牌,全面建设安徽教育第一强区。
第三篇:包河区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推荐)
包河区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
根据包河区“名师工作室”以及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名师工作室工作职责》的总体要求,针对物理学科的具体情况,结合学员的年龄、职称结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经历,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包河区中学物理工作室将在区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严格履行《名师工作室职责》的各项具体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搭建一个学习提高、探讨交流、开放务实和全面发展的综合平台,使全体学员通过三年的全方位学习,在理论水平、科学素养、创新意识、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发展等方面获得突出的进步和显著的提高。
二、理论学习方面
1、每位学员结合各自教学特长、理论方面和实际教学中的兴趣爱好着眼点,学习和交流《中学物理教学法》和《物理教师必备素质》系列,在2008年内阅读其中不少于4本书,每学期期末递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读书报告不少于1篇。
2、根据学习进程需要,在三年内阅读、反思和交流《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验稿)》、《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以及新课程改革相关理论书籍和全国刊物的有关文章及课改信息。
三、教育教学方面
1、课件制作
全体学员分工合作,每学期分别制作初中各年级课件。(具体进行分工)
2、每学期,工作室聘请省内外高等院校和教研部门有关专家学者开设讲座至少一次,每位学员递交1篇(每篇不少于1000字)学习的心得体会;
3、每学期,工作室组织不少于1次外出参观学习和到各类中学开设公开课和示范课,每学期推出精品课不少于3节;
4、每学期每位学员开设优质课至少1节,观摩省内外教师讲课不少于2节;
5、每学期每位学员都要写出一份教学心得、至少一份教学设计、期中期末试卷分析上交工作室。
6、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各种级别的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扩大名师工作室影响面。
四、教研及课题研究方面
1、工作室每学期研究1个区级课题,三年内完成市级以上课题1—2个。
工作室课题初步题目:(其它根据情况再定)
①初中物理教学和小学科学衔接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具有区级特色的中学物理教育模式
2、每位学员在三年内须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教研文章不少于5~8篇(其中独立完成不少于4篇);
3、三年内参加全国正式教育学术机构和核心期刊举办的论文比赛获奖论文不少于5篇;
4、针对物理学科特点,工作室将整合区内外物理教师资源,突出开放式特点,有效开展跨地区的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研的层次和水平。
五、学员管理和要求方面
1、建立规范的学员学习档案,全面记录学习和培养过程情况;
2、工作室严格活动考勤,每次活动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心得体会,每学期参加活动时间少于总时间的五分之四者,考核视为不合格;
3、每位学员参加论文比赛以及相关教育教学活动都要积极宣传,扩大工作室的影响;
4、每位学员每学期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学期结束时开展阶段性学习反思活动,进行一次自评和互评,接受工作室的综合考核。
六、图书及音像资料购置
按需购置,贯穿三年的时间进行
1、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各类工具书;
2、初中现行各版本、各年级物理教科书及教师用书;
3、物理教育教学类的相关理论书籍和课件、教案等方面的参考书;
4、中学物理类的光盘等资料。
附:工作行事历(2008年3月至2008年6月)(初稿,待讨论完善)
1、2008年3月:搭建工作室框架,成立工作室机构。
2、2008年3月: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建设完善工作室博客。
3、2008年3月:召开工作室成员会议,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工作重点,制订工作室研究课题以及具体的时间安排等。
4、2008年4月:工作室开始正式运作,分析2007年中考试卷。2008年中考研讨。
5、2008年4月:专题活动:模拟考试分析和研讨。
6、2008年5月:协助召开2008年初三毕业班中考会议,分析中考命题方向,开设初三年级观摩课。
7、2008年5月:专题探讨:初三年复习效率的最大化。
8、2008年六月:总结工作室的工作情况,完成书面报告上报教育局,工作室成员完成自己的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或经验总结。继续完善工作室网站,制订下一工作计划。
2008年物理博客工作设想:
⑴在短期内尽可能的充实博客,吸收人气,争取尽快扩大知名度,打响品牌。
⑵在资料越来越齐全来访者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旺的情况下,计划整合博客和论坛,进一步巩固点击率,扩大影响力。
⑶根据工作室工作要求,“参加网上教学论坛的对话、咨询等活动”,计划每个工作室成员都要定期作为在线名师,安排1位工作室成员在线,时间为一个工作日(早上8点至晚上8点),具体工作除了管理网页、论坛、博客之外,还要在线对话、接受咨询、视频答疑等。
第四篇:合肥市包河区残联简介
包河区残联简介
概况
合肥市包河区残联成立于1991年,为区政府直属单位。位于合肥市包河大道118号包河区政务中心南楼一楼,现有工作人员12人。全区共登记各类残疾人23108人,目前已为上述五类残疾人换发二代残疾人证7137本。
资质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残联的指导下,在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区先后荣获“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区”、“安徽省残疾人劳动就业先进单位”、“安徽省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合肥市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合肥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残疾人事业与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均超额完成。残疾人在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医疗康复、文体教育、权益保障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责任
当前,正置“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谱写包河区残疾人工作的新篇章。我们的宗旨是:“宏扬人道主义,倡导助残风尚,营造平等友爱和谐的社会环境。”
我们的任务是:
1、团结教育残疾人,遵守法律,履行应尽的义务,发扬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2、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宣传残疾人事业,沟通政府、社会与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动员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3、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体育、用品用具、无障碍环境和残疾预防工作,帮扶残疾人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4、协助政府研究、制定和实施残疾人事业的法规、政策和计划,对有关业务领域进行指导和管理。
5、承担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做好综合、组织、协调服务。
6、指导和管理各类残疾人社会组织。
7、开展残疾人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8、承担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9、负责本区残疾人就业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缴。
第五篇: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0年1月27日在合肥市包河区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人民法院院长李志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09年主要工作回顾
2009年,我院在区委的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在区政协、区政府的支持和市中院的指导下,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以“司法公正”为核心,以“又好又快办案、争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我区的和谐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全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5361件,审(执)结5288件,诉讼标的额7.45亿元,结案率达98.64%,受理案件数和结案数继2008年之后再创历史新高。与上相比,受理案件数上升18.71%,结案数上升22.78%,结案率上升了3.27个百分点。
(一)坚持“宽严相济”,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继续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惩治各类刑事犯罪,全年共受理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371 件594人,并全部审结。一是从严从快惩处严重危害公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多发性犯罪,共审结“两抢一盗”案件255件425人,故意伤害、强奸等暴力犯罪案件81件111人。二是加大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共审结贪污贿赂类案件10件14人。如对原阜阳市颍泉区政协主席赵德才,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八年。三是坚持宽严相济,全年共对283人依法适用缓刑、管制、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有效地减少了社会对立面和不稳定因素。四是积极稳妥地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共审结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40件,其中调解结案28件,调处率达70%。
(二)坚持开拓创新,全面推动未成年人审判工作。
坚持“教育、挽救、感化”的工作方针,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为目标,全面推动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全年共受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29件188人,并全部审结。一是制定和完善审判流程操作规定。建立未成年人审判信息专报制度,进一步落实绿色通道、亲情陪护、圆桌审判等制度,使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扎实、创新的未审工作被团省委等有关部门联合评选为“全省十大新闻事件”之首。二是努力将未审工作向庭外延伸,大力推行谈心帮教和庭后回访等创新举措,了解被判处非监禁刑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成长情况,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走出心理上的误区,使他们真正地感受到司法的“阳光与温暖”。三是逐步尝试涉及未成年人权益
民事案件的集中审理,总结涉未民事案件的新问题、新特点,不断探索涉未民事纠纷解决的新方法,全年共受理涉未民事案件35件,审结34件。四是通过召开题为“为了明天”的未成年缓刑人员帮教考察会,与区政法委、关工委、团委、检察院、司法局及心理咨询师一起,对未成年人及其父母“面对面”进行帮教和心理辅导,使他们的思想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洗礼,这种融情、理、法为一体的“零距离”帮教方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三)坚持调判结合,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贯彻“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指导思想,共受理民商事案件3519件,审结3464件,其中调解、撤诉1482件,占结案总数的42.78%。一是针对案多人少的困难和矛盾,及时地调整和充实民商事审判力量,确保全院全年审判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二是慎重审理劳动争议类案件364件,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妥善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517件,依法制裁侵权行为,保护受害方的合法利益。按照便民利民的要求,成立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巡回法庭”,热情、耐心地接受当事人法律咨询,就地审结此类案件25件。四是随着购销、贷款等传统商事案件的减少,以及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纠纷的大量增多,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法官进行业务培训,总结此类案件的新问题新特点,摸索审理、调解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共审理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纠纷案件291件。五是树立“服务滨湖”意识,紧密结合“大建设、大发展”客观形势,进一步强化滨湖人民法庭的诉前调解工作,审判法官深入到乡村、社区等最基层,对影响稳定影响发展的纠纷,以“春风化雨”式的思想工作,达到息诉止争、教育一片的实际效果。
(四)坚持“支持与监督”,全力推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坚持“支持与监督”并重,既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又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全年共受理行政诉讼案件25件,并全部审结。一是充分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诉权”,凡当事人起诉并符合条件的,依法予以受理。二是加强与公安、房产、环保等行政机关的联系,以授课、走访等形式,通过具体案例指导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三是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安徽行政学院培训班学员旁听庭审,自觉主动地接受监督,扩大行政审判工作的普法效果。
(五)坚持强制与教育,全力破解“执行难”。
正确处理依法执行与服务大局、加大执行力度与确保社会稳定的关系,切实做到依法、规范和文明执行。全年共受理执行案件1317件,结案1299件,结案标的额1.47亿元。一是扎实开展中政委、最高法院部署的 “执行积案集中清理活动”,采取提级执行、交叉执行、共同执行以及实施“执行110”、执行联络员等有效措施,全体执行人员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执行工作第一线,对1252件历年积案全部进行了清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在执行过程中,实行执行告知、执行听证制度,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三是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执行程序,采取在被执行人住所地张贴公告、实行执行悬赏等方法,适时采取强制措施,切实保护和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实施“阳光执行”,采取“两公开一选择”措施,强化执行评估、拍卖活动的监督,预防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五是注重执行过程中的和解,以调促执、以执促和,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二、全面落实司法便民、利民措施,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一)提升司法服务质量,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在全体法官及工作人员中,牢固树立“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思想和意识,将司法便民、司法利民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在立案环节中,畅通“绿色通道”,开展“一站式”服务,推行首问负责制和立案释明制,尽力方便当事人诉讼。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行动不便的当事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利用休息日到当事人的住所进行开庭和调解,对有可能引发影响稳定的群体性纠纷,上门服务,多做工作。如某小区22户居民起诉物业公司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因双方对立情绪严重,涉及人数众多,一纸判决不可能使纠纷彻底解决,审判法官就利用“国庆”休息时间,到该小区上门调解,拿出切实可行的“双赢”方案邀请双方坐下来商谈,经过耐心细致地思想工作,双方的积怨得以化解,纠纷得到圆满解决。在执行过程中,更是急当事人所急,想方设法查找执行线索,努力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在“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中,对一起被执行人下落不明、多年未能执结的案件,执行人员不畏艰辛,跑遍了全国10多个城市,利用人民银行查询系统进行执行调查,顺利查封了被执行人30多处银行帐户,迫使被执行人履行了全部付款义务,维护了申请人的合法利益。
(二)树立全员信访意识,妥善处理信访案件。
在全院工作人员中牢固树立信访工作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对待并妥善处理当事人的涉诉信访。为此制定《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对当事人的投诉和来访,做到逐案登记、专人填报、件件答复;对不能及时答复和处理的,多做思想工作,按照“院长接待日制度”,确定接访时间和接访院长,切实解决当事人申诉难、信访难问题。对涉诉上访、信访督办案件,实行领导包案、部门督办、责任到人,做到耐心说服,依法处理,件件报告,尽力解决当事人反映的实际问题。一年来,涉诉信访案件与上相比大幅度减少,7件信访督办案件已全部办结,涉案当事人对处理结果基本满意。
(三)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普法教育实效。
忠实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员单位的职责,将纠纷解决在基层,将影响和谐稳定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大规模集体上访等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以及重大刑事案件,在第一时间内主动、及时地将案件具体情况上报给区有关领导和上级法院,全力预防和消除不稳定因素。在具体审判工作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地单位人员旁听庭审,既强化了外部监督,又扩大了庭审教育的效果。此外,在辖区街道、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法律宣传活动,印发宣传材料2300余份。以庭室为单位,组织审判法官深入企业、学校、社居委,解惑答疑,为他们提供法律上的帮助。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挖掘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案例,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法制宣传,编发宣传稿件708篇,扩大了法律宣传的社会效果。
三、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政治坚定、公正廉洁的法官队伍
(一)加强思想教育,扎实开展各项学习教育活动。
紧密结合法院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并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人民法官为人民、勤政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并根据我院客观实际情况,专门组织开展了“作风纪律教育”活动,做到不流于形式、不停于表面,严格责任、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在集中学习、分头讨论的同时,由分管领导带头,组织审判法官深入农村、企业、学校,开展送法到基层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自我剖析、切实整改,全体法官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得到进一步端正,以又好又快办案服务稳定发展的大局理念得到进一步巩固,融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已深入人心。由于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各项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了成效。
(二)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审判工作规范化管理。
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让每一个审判人员的司法行为都在制度的约束和监督之下,实现了“人人有目标,事事有监督,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为树立正确的审判思路,提高办案质量,制定了《审判业务学习小组暂行规定》,成立了劳动争议、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合同法等九个审判业务学习小组,通过对疑难案件的讨论和交流,促进了全院法官司法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为落实勤政、廉政的要求,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制定《关于审判人员出差办案暂行规定》,消除了与当事人的“三同”现象。为维护正常的办公、办案秩序,迅速、正确地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制定了《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进一步提高审判工作质量,还专门制定了《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对所有改判、发回重审案件逐案分析讨论,并指令原审承办法官列席会议,总结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切实指导审判实践。
(三)加强廉政建设,筑牢防腐拒变坚强防线。
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五个严禁”的规定,教育全体法官及工作人员把“五个严禁”作为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来遵循,作为最基本的职业习惯来培养,作为最基本的道德修养来提高,不断增强司法为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院领导上党课、集中组织学习等形式,结合“勤政廉政警示教育活动”,教育全体法官做到清廉自律、防微杜渐。在学习讨论的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净化心灵、提升境界的“勤政廉政爱心助残”主题实践活动,全体法官向残疾儿童奉献了爱心。为确保法官的司法廉洁,建立并完善了廉政承诺制、诫勉谈话制、一票否决制等“廉政三制”,确立了“一岗双责”追究制,特别是对新提拔、录用的干部,由院领导亲自进行廉政谈话。为进一步拓宽外部监督渠道,及时增补并提请区人大常委会任命7名人民陪审员,18名人民陪审员共参与834件案件审理,充分体现了司法的民主性。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利用内部局域网,开辟了廉政文化、格言警句、警示教育专栏,并在电子大屏幕上予以显示,着力营造清廉自律的文化氛围。此外,还组织党员法官到烈士陵园开展党员宣誓活动,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坚定党员法官的先进性意识和司法为民的理念。
一年来,我院先后荣获“全省法院审判软件管理先进单位”、“合肥市第十一届文明单位”、“合肥市„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全区人口和计生先进集体”等称号,未审庭荣获“包河区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称号,还有27名干警获得各级表彰。我们深知法院工作中的每一点成绩,都是区委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法院全体法官及工作人员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区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困难:少数法官积极融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意识不强,法官队伍的司法能力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思路上的创新还不够,与争创“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尚有差距;案件数量迅猛增长与审判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法官年龄及知识结构断层现象日趋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法院工作的开展,等等。对此,我们将认真研究和总结,并逐步加以解决。
2010年工作目标与重点
2010年,我院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本次人代会精神,围绕稳定和发展大局,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抓手,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积极进取,奋力开拓,努力践行司法为民,争创全省一流基层法院。具体来说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党的领导,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保持和坚定人民法院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从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案件信息专报制度,及时主动地向区委、人大及其常委会汇报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积极探索诉前和解新机制,不断强化诉讼调解和执行工作,特别是要加强滨湖人民法庭的审判工作,努力将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到街道、社区,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稳定的隐患,从而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坚持案结事了,努力推动审判工作科学发展。
围绕全区工作中心,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并突出服务与保障意识,以公正和高效的审判工作,达到息诉止争、案结事了、促进和谐的社会效果。在民商事审判中,进一步发挥诉讼调解的作用,把调解落实到诉讼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刑事审判中,继续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着力向庭前、判后延伸,不断完善回访、帮教措施,及时总结涉未民事案件的新特点,摸索保护和实现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新方法。在行政审判中,积极探索以协调方式解决行政争议新机制,尽力化解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的纠纷,切实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在执行过程中,坚持“清理积案、执行新案”两手抓,加大执行力度,穷尽执行手段,保证有可供执行财产的执行案件全部执结,努力使涉执上访、信访大幅度减少,进一步实现执行工作的良性循环。
(三)坚持司法为民,努力实现队伍建设科学发展。
坚持“从严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工作方针,教育全体法官牢固树立“人民法官为人民”的理念,以打造“职业、时尚、团队、拼搏”法官队伍为目标,把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抓牢、抓实、抓好。在加强法官法律业务培训、提
升司法能力的同时,着重加强法官队伍的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确保司法廉洁,促进司法公正。通过全方位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律业务考核,使全院每一位法官不仅具备熟练的审判技能、踏实的工作作风,而且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廉洁奉公、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紧密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大力开展“学习型法院”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全体法官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展示新时期人民法官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里,我院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进一步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忠实、全面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以一流的司法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以一流的审判业绩,为我区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