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用技术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区别
通用技术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区别
新课程在浙江已经进行到第三年,但对通用技术学科除了本学科任教的教师比较了解外,其他老师几乎还一无所知。所以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老师对这门学科还是以“劳技课”相称,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到底这门课和以前的“劳技课”有何区别,是不是和以前的“劳技课”有着一种承继的关系。下面我将解答这个问题: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全新的课程,是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要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通用技术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上则更加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课程追求五个目标: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意念的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及选择能力。这些目标综合起来可以理解为是课程所要求学生所形成的技术素养。美国的课程标准对技术素养提出了更加准确的定义,提出“技术素养”实际上包括了学生在设计和开发产品、系统和环境以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形成批判性思维。
综上所述,通用技术课程追求的技术素养主要体现在思维和能力上,一种简单的技能很容易形成,然而一种思维的形成,并物化成一种能力的素养的形成却是有难度的,所以通用技术的学习要立足实践,要动手,但更要动脑,是需要综合其他所有学科的知识形成一种应用、创新思维。
而以前的劳技课和这门课程并没有直接的承继关系,侧重点也完全不同,劳技课侧重于简单技能的培养,是在社会缺少劳动技能的劳动者的前提下诞生的,其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已经不再能满足我们社会的需要。
第二篇: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如何实实在在地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江苏省江都市小纪中学 薛珊红
如何实实在在地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这是一个非常迫切而又复杂的问题,下面,我想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肤浅的认识。
一、推进劳动技术教育,首先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
随着新课程的大力推进和不断深入,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已经被现实地提到了我们的面前,这是一门人人喊好,个个怕教的课程。喊好的原因是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可以改变中国学生只会动脑不会动手 “高分低能”的现象,怕教的原因是这是一条荆棘丛生的希望之路,虽然方方面面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但中国教育的最后一个也是最根本的一个关口——高考,尚未给予劳动技术教育以最后的通行证,所以,现实的情况是:各校在非毕业年级尚能拿劳动技术教育装装门面,毕业年级是绝不放冒天下家长之大不韪轻易尝试的,有人把这种现象戏称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试卷半掩面”。便真实而又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人们对劳动技术教育的态度。那么,我们江都市双沟中心小学是如何转变教育理念,大力推进这一课程的呢?
1、教育理念的转变需要现实的氛围
转变教育理念,推进劳动技术教育需要忧国忧民的远大理想,需要献身教育的崇高志向,需要服务社会的高尚情怀。但对于我们大多数的凡夫俗子来说,更需要现实的教育氛围。我们双沟中心小学能够很快融入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很大程度上源于环境的影响。首先,双沟是一个发电机之乡,社会、家长,包括镇领导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大力支持的,我们学校身处这样的教育环境,早在一九八五年便开始了以五小科技活动为龙头的多种多样的动手动脑活动。到九十年代后期,学校成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会员学位,创办了江苏省首家乡镇少年科学院,创建成省市二级科技特色学校,多次引来团中央、省少工委、扬州市少工委领导的指导与关心,他们的思想教育和理念渗透,悄悄地滋润了我们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心,在这样的不断洗礼中,我校历任校长和 1 历届校务会成员都重视实践活动。“双小科技文化艺术节”创办至今年已举办过九届,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2、转变教育理念需要一定的基础
应该说,大多数的学校是渴望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技术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成绩,赢取社会的赞誉的,不少学校往往是鼓足干劲开了头,却发现这也不易,那也不易,于是悄悄地放弃了。这也难怪,转变教育理念,开始劳动技术教育不是凭着一个美好的想法就能一蹴而就的。他首先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开展各类活动的经验基础,这一切不是课堂能教得会,养得成的,必须有扎扎实实的活动来滋润学生,才能逐步锻炼出学生的能力,其次,需要有一批拥有各种活动组织指导能力的教师来引导活动,使活动走向深入,第三也需要有必备的物质基础来支撑活动,而这一点,应该说各个学校都是具备的。因此,我们认为,转变教育理念要在活动中转变,千万不可以坐等理念转变再去开展活动。一句话,以活动促理念转变,以活动促学生能力的养成,以活动促师资到位,以活动促进活动层次的上升,这是我校的一贯做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3、转变教育理念需要大张旗鼓的开展活动
在我们的广大家长不希望孩子“玩疯了”,不具备了欧美国家家长放学见到了孩子时问一声:“汤姆,今天过得愉快吗”的家长环境里,仅仅学校转变教育理念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的家长每天放学接孩子时总习惯地问:“小明,今天作业得多少分?”如果这个小明说“今天就玩,老师没布置作业”,家长的心里一定会不高兴的。我们大家都相信这是一个现实,如果连续三天家长得到不做作业的信息,就非找教师不可,连续一个星期就会找校长,谁一个月让学生不做作业,家长是非转学不可的,这样说不是让学生不写作业,而是说我们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时要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我们学校的做法是: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让家长参加学校每年一度的劳动技术教育成果汇报,参加班上每学期至少一次的成果汇报,一定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玩得有出息、有进步,有希望才行,当家长看到孩子们参加活动而能面带笑容,甚至找班主任说“让我孩子参加某活动吧”的时候,教育理念才算切实转变到位了。
二、推进劳动技术教育需要扎扎实实的开展活动
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有时我们校长教师会和学生一样地问:“我们该怎么办?”的确,当我们站在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大门口时,我们一开始也不知道怎么办。下面是我们学校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角度摸索出的三个阶段特点,我们认为对于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1、希望越高,失望越多的混沌阶段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始试验阶段,校长、主任谁也拿不出主导意见,我就这样开始了探索,真有一种混沌未开的感觉,于是第一批三个活动开始了,有五(1)班《给省长部长伯伯写封信》,什么目的也没定,就是自己给自己壮壮胆吧,教师们上网搜的地址姓名发到学生手中。每人给两位发信,发了100封,全校教师和五(1)班师生眼巴巴地望了一个月,只收到了八封回信,还有三封明白无误地写着“人事调动,原地退回”,应该说大部分人被这第一棍打呆了,原先教师、学生希望能露一回脸,出一回头的希望全粉碎了,五(2)班和五(3)班的活动启动得慢,见这一现状不大,也就不了了之,什么都没有留下。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个教训:综合实践活动不能用功利去玷污它,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我们切实地领悟到,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需要为活动选择的指向,而不能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理解为赶时髦,是可以给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带来多少好处的一个名利场。凡此种种类似的情况,我们称之为混沌阶段。
2、模式试验,寻找方向的探索阶段
有了春学期教训,在二00二年秋学期初,我校在试点班级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活动应以学生为主的探索阶段,学校以四、五年级六个班为试点。开展了三个模式的试验;第一个模式“全盘自由”指导老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活动,应该让学生去自己组织运行。第二个模式“全盘控制”。这个模式的理论基础是:适应了应试教育的学生没有动手能力,应由教师为他们选好题,指好路,让他们偿偿实践活动的味。第三个模式是根据课程理论的“教师指导下的活动”由原来的科技指导老师带两个班开展“适度指导”模式的试卷。当时,三个模式都有典型的课题“全盘自由”的老师让学生自己选题,最得意的 题目有《男性怎样才能生小孩》、《时光隧道到底在哪里》等一些前卫的题目,叫你不得不佩服学生想象力。“全程控制”的老师自己选了一个中央电视台的“护蛋”活动。“适度指导”老师从学生提出的72个题目中选了一个“高空抛蛋”活动来开展。半个学期下来了,“全盘自由”的模式组虽然老师不断督促,但由于选题太难太深,学生还是停留在题目上,老师便巧妙地结束了试验。“全程控制”的“护蛋”活动由于一周的时间限制,也早早地枯燥地结束了。惟有“高空抛蛋”在学生的创意下,经过老师指导,不断翻新花样,居然坚持了二个多月,在学校引起了很大轰动效应。经过这一轮试验,我校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自主活动,既不能放羊式地超越学生生活、学习经验基础去开展活动,也不宜由教师强控制着活动。应该在放手让学生活动的基础上由教师适度地把握方向,使活动朝着有利于释放学业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能力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的第二个认识。
3、完善程式,全面活动阶段
二00三年至今的一个阶段,我们逐渐认识到:“全盘自由”在小学阶段里是没有市场的,“全程控制”可在小学低年级适度运用,但应逐步放宽控制。“适度指导”在小学是最有生命力的活动模式,我们在学习南京中山门小学、南林大子弟小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过程,评价,生成内容应对机制等方面的试验之后,不断向全校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目前,我们学校依托双沟镇少年科学院在各班建立的小小研究所,在各班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机构,并把这些活动与周六的快乐周末相结合,做到班班有活动,队队有实践,这样把综合实践活动推向全校,推向全员,力争把每一个学生都动员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在广大教师和全体学生的不断努力下,二OO四年五月二十九日我校承办了江都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观摩研讨活动,期间给来宾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十多个班的操作活动,这是我们不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以活动促活动能力养成战略结出的硕果之一。
三、推进劳动技术教育,必须注重活动资源的挖掘
随着劳动技术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活动资源日渐成为制约因素。这就提 醒我们必须注重活动资源的挖掘,挖掘活动资源,必须本着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结合特点,围绕环境,便于开展的原则进行,我校是这样开挖活动资源的:
1、紧扣学校特色
我校是省市两级的科技特色学校,科技活动资源十分丰富,因此,我校广大教师能不断结合科技内容,开展活动,这类活动主要有模型类和创新类,少年宫活动的扎实开展为我校积累了丰富的航模,车模,飞机模型和火箭模型,我校高年级每年都要举行几次活动,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从中选拔小研究员和小博士,激发学生的学科技,用科技,爱科技的热情。创新类的活动,一般结合一年一度的省市创新大赛开展,让学生去发明、创意、小论文,科幻画天地大展身手,很受学生的欢迎。
2、结合农村特色
农村是所有农村学校活动的天然资源宝库,我校能根据自身特色,结合环境教育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富有新意的实践活动,一类是围绕庄稼展开的,如《秸秆还田能成为现实吗?》、《绿色食品究竟离我们有多远?》等活动让学生关注与学生切身相关的话题,培养他们从小爱农村,长大当新农民的志向,一类是围绕“泥”展开。泥塑、泥玩具、泥童话乐园„„充满童趣的泥世界是孩子们永不厌倦的活动宝库,在这里老师们尽可放手,孩子们会自己组织,自己制订游戏规则,自己成长。农村,的确是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资源宝库。
3、依托队特色
我校少先大队部活动一向开展得有声有色,我们能不断推进队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如“地球村”系列活动中的“环保志愿者、环保小卫士”、“我给小树当妈妈”、“树叶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培养学生能力,又养成了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文明风尚。另一种队活动是“变废为宝”,易拉罐,塑料瓶,蛋壳,旧纸经过学生巧手变成饰物,玩具,这类是学生乐此不疲的好活动。
4、依靠课题建设
课题与劳动技术教育是相辅相承的。我校能坚持用劳动技术教育来丰富课题建设。如在《少先队集体建设与队员交往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中,我们就 进行了大量的队员交往实践活动。“开心锁”咨询活动,“与老师交朋友”和爸妈交朋友等系列活动至今还是我们经常开展的好主题。
5、挖掘校本教材资源
校本课程建设,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了新的资源库,我校能充分运用已有的《农村环境探索》校本教材中丰富活动,不断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调查、采访,观察等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丰富学生的人人阅历,如中年级的《龙虾》一课中的活动就让学生十分喜爱,课文中有找龙虾,钓龙虾,看龙虾、烧龙虾、吃龙虾、说龙虾、评龙虾、画龙虾等一系列活动,着实让学生过了一把龙虾隐。
劳动技术教育的扎实推进,需要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支撑,来供总结,来供研究,就让我们从朦胧中开始探索起来,向着课程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进。
Let’s
go!让我们现在就开始!
以上材料,取之我校的实践,肤浅不足之处敬请指教,以便促进我校的综合深入开展。
第三篇: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汇报材料
加强劳动技术教育 实现综合育人效应
——迁安市陈官营初级中学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现有9个教学班,433名学生,53名教职工。学校有160亩劳动实习基地。几年来,我校一直深入开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本着坚持为当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把劳动基地建设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努力探索农村初中适应农村发展的希望之路。
一、改变观念,加大力度,强化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教学工作中,努力提高师生对劳动技术教育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真正把劳动技术教育摆到“德、智、体、美、劳” 五育并举的位置上来,把劳动技术教育同培养市场经济建设人才紧密结合起来。学校、社会、家庭对劳动技术教育的思想认识,是我们加强劳技教育的前提条件,思想认识不从根本上解决,出路问题就无从谈起。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校着力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克服轻视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把上好劳动技术课提高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高度来认识。我校真正把劳动技术课摆到应有的位置上去,按照课程设置计划和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足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劳动技术教育,逐步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规范化和系列化。
在初中生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教育合力,取得稳固、良好的教育效果,也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二、建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狠抓考核评估手段的建设,加强对劳动技术教育工作的管理。
学校建立实习基地,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研究,建立了一套科学而完善的管理制度,除原有《农村初中校园文化建议研究制度》外,还建立了以校长牵头,教导处具体落实的一套管理方案。
建立起行之有效、科学系统的劳动技术教育考核评估手段,这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四个方面。考核的原则是:第一,注重动手能力,成绩中操作技能的比重大于其他方面 ;第二,注重平时表现;第三,注重最基础最通用的内容。制定劳动技术教育考核细则,课堂教学常规等一系列考核指标,促进了劳动技术教育的开展。
三、开齐上好劳动技术教育课。
根据地方、学校课程计划,七八九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每周各安排一课时。并且根据课程要求,按年级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技术实践活动。
劳动技术课的教材建设是改善和加强劳动技术课教学的基础工程。要搞好劳动技术课的教材建设,必须根据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提高学生劳动技能、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学生升学或就业打基础的实际出发,坚持“一纲多本”的原则,以省编教材为主,乡土教材为辅,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实际,编写好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门类、不同形式的校本教材,使教材真正为教学服务、为育人服务、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
四、建立实习基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乐学、愿学、学有所获,掌握一技之长。
劳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必须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劳动实践的基地和场所,配置必要的设备、工具。
为了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我校建立了三个层次的实习基地——校内基地、家庭基地、辐射基地。在校内基地上建立了70亩农作物良种培育基地,40亩果树培育基地,20亩树苗培育基地和10亩蔬菜培育基地,占地20亩的鱼塘,占地10亩的猪场等。在这些基地上现有各种新品种果树3000余棵,葡萄2000多株; 此外我校还确立了任庄果园、东牛山果园、唐庄果园、“黄淮海综合开发区”辖陈官营千亩平原等5个社会辐射劳动实验基地,并在学生家庭中建立了120多个实验基地。
五、优化校内外育人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当前农村学校与家庭结合、合作育人的和谐教育机制存在十分突出的问题。我校属农业大乡,处于迁安市东部一角,农民思想保守,经济条件普遍较差,文化氛围相对缺失,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未能有机整合,家校育人环境不和谐、不统一,从而也导致教育的影响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很大程度制约农村教育和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如何既要严格执行上级的素质教育文件精神,又要得到社会和家长认可和支持也变成了一个新课题,因此,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合力势在必行。
实习基地要顺利发展,必须取得政府、中心校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必须协调好与周边农户的关系。实施互利互惠的原则,共同开发、共同管理,最好是扩大规模,形成合力,才能有好的效益。
2014年,新世纪第一轮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克服困难,闯出困境,把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引向深入。在“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实现综合育人效应”方面我校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一些兄弟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校决心彻底摒弃粗放经营式的管理,努力使我校教育教学形成“产业化”规模,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争创一流农村特色学校。
第四篇: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xx学校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四、五、六三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段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
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4.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5.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 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性原则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劳动技术课教学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5.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技术,使劳动技术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技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6.开放性原则
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又要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
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7.安全性原则
劳动技术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劳动技术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
劳动技术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从小养成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第五篇:劳动技术教育总结
劳动技术教育总结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