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你掌握演讲说话之道
教你掌握演讲说话之道
作为一个演示技能教练和老师,我经常听到演讲者用3个常见的说话习惯来削弱他们对受众的控制力:模糊限制词、反义疑问句和用升调说话。这些语言和声音习惯会让受众停下来质疑演讲者的自信和决心。以下就是这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以下是在演示中消除常见的演讲模式的办法。
即使是最有自信最有说服力的演讲者,都可能在演示过程中说出某些扼杀可信度的词汇或让某些语言习惯出现,从而产生对自己不利的影响。作为一个演示技能教练和老师,我经常听到演讲者用3个常见的说话习惯来削弱他们对受众的控制力:模糊限制词、反义疑问句和用升调说话。这些语言和声音习惯会让受众停下来质疑演讲者的自信和决心。以下就是这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1.模糊限制词
像“我认为”、“稍微”、“有点”这样的软性词汇选择让很多演示变成了垃圾。在一些人际交往对话中,类似这样的短语实际上会让你看起来不那么固执已见,对合作的态度更加开明。但是在演示过程中,模糊的限制词会削弱你的地位,减少你的权威,让你看起来优柔寡断,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解决模糊限制词的最佳办法是什么呢?替换。找到更强有力的词汇去取代那些不那么自信的词汇。例如:把“我想”变成“我相信”或者“我知道”。把“稍微”和“有点”变成“单方面”。找到更多坚定自信的替代词汇,这是确保让你的观点更加清晰明确的一个方法。
2.反义疑问句
当你在一个短语的末尾加上一个问题的时,这样的情况就发生了,比如“这是一个很好的汉堡,不是吗?”同样,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中反义疑问句对你有利,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在邀请对话者参与。
但是当你在听众面前演讲的时候,反义疑问句会削弱你的潜在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杜绝使用反义疑问句。使自己摆脱反义疑问句——或者任何下意识的口头禅——的第一步就是在你与他们讲话的时候要意识到这一点。为了提高意识,你可以让同事在你提出反义疑问句之后提醒你,或者你可以对自己的演讲录音,并自己加以注意。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方法,你都是在将一个无意识的演讲行为转变成有意识的行为。最终,你会从识别出你刚提出了一个反义疑问句过渡到你注意到你将要提出一个反义疑问句。当这种预料某事即将发生的意识存在时,你将能够避免问这些多余的问题。那些习惯上使用反义疑问句的人想要避免使用它们需要很多的练习,但是你会得到的好处是你会拥有更强大、更坚定和更自信的演讲风格。
3.用升调说话
关于这个问题,重点不在于你选择的词汇上,而在于你如何说话——尤其是在句尾。如果你是一个用升调说话的人,那么你在句子结尾的时候声调会上扬,基本上会让你的陈述句听起来像是问句。当一个演讲者说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比如说“我们的利润正在增长”,然而听起来却像是“我们的利润在增长吗?”,对于受众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样的话更令人困惑和苦恼的了。作为演讲者,你的目标是使用你的声音——音量、节奏和语气——帮助你的受众去理解你的信息,而不是让他们困惑。
纠正用升调说话的最佳方式就是关注你的呼吸。如果你是一个用升调说话的人,那么你可能在结束句子之前会快速地吸气,因为你觉得体内剩下的空气不足以支撑说出剩下的想法。这种吸气之后往往会伴随着音高的上升。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练习我所谓的让你的句子和短语“着陆”。不要在句子快要结束的时候吸气,在你讲完你的想法时彻底地呼气。(注意:这并不意味着要降低音量,而是在保持音量的同时呼吸。)
一个有用的练习方法就是把一只手放在你的腹部大声朗读。每当你在结束句子时说话声调上扬,你的腹部将会向内部收缩(这是由吸气导致的)。如果你把短语说完,在句子结束的时候你的腹部将会随着呼气而扩张。
在你做演示的时候,控制房间里的人至关重要——如果你的受众认为你没有自信和可信度,他们根本就不会考虑你真正地在说什么。在众多的方法中最好的就是明智地选择词汇并强有力地说出来。像使用模糊限制词、反义疑问句和用升调说话这样的坏习惯会让你的受众分心并且会破坏你的影响力。但是有了意识和实践,你就可以消灭它们,这样你看起来会更加居高临下,你的信息看起来会更加清晰更加令人信服。
(来源:BNET 商学院)
第二篇:说话之道读后感
在书的序中,蔡康永就一针见血: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说话之道读后感。报告、开会、道歉、要求加薪、演讲、倾听诉苦等等,都只跟一件事情有关,就是你会不会说话,知不知道听你讲话的人想听到什么。卖了这样的一个关子,确实能把人吸引住,引发读者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看来,深谙“说话之道”的作者果然功力不浅,很会抓住人心。
全书一共包括40篇精彩的短文,每篇其实都是一个故事,当你沉浸在故事有趣的情节中,末了就会发现在愉快的阅读中已经不知不觉学到了蔡康永的“说话之术”,阅读的过程是愉悦的,学习的过程也就变得轻松有趣。而不像有些教人说话的书,理论一大堆,说教的方式又让读者难以忍受,完全像在学“术”而不是学“道”,心理距离远,效果自然不会好。深入人心、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应该就是《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这本书最大的特点。
如果你想要升职加薪,该怎么说话讨好老板呢?一群朋友聚会,如何炒热气氛呢?和女(男)朋友吵架了,如何打破僵局,和好如初呢?聊天时话题卡住了,又该怎么解决呢?……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完全会碰到的事情,因此学上一招真的非常有用。作者认为,从我们嘴巴说出去的话,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别人评价我们的依据,不可小看,如果稍加玩味自己说话的内容和说话的方式,会比较懂得别人是怎么形成对自己的印象、怎样定位我们在他人的心中该占的比重。
蔡康永主持节目的时候,和小S配合得天衣无缝,且永远不会抢白嘉宾;做演讲的时候从来都是讲故事多于喊口号;做颁奖礼主持独树一帜却不抢风头;哪怕是接受记者的访问,每个采访过他的记者都会得到满意不空洞的回答。小S也在本书的序中说,“跟康永哥聊天绝对不会被刺伤,还被他附带的一两句小夸奖逗得心花怒放,但又觉得那么真诚,不滑头,让人不爱都难!”当一个人成为别人愿意沟通交谈的对象,说明这个人很受别人喜欢和尊重,还有值得肯定的一点,就是他的说话和倾听的能力肯定不一般。这种“会说话” 的能力会帮到我们很多,解决不少实际问题。
作者说,弄懂说话之道,比只是在练习说话之术更重要,书中谈了不少“说话之术”,但也有很多比“术”更高层的东西。“透过说话,懂得把别人放在心上”,这就是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一起来学学。
翻开这本所谓“教人说话之道”的实用书,刚读到序言,其中的一句“透过说话,懂得把别人放在心上”就直中我内心!确实,语言最美的时候,在于透过它我们可?彼此交流,可以感受彼此的需要,可以确认彼此的存在,而这一切,只需把对方放在心里!为何从前的我却不愿抛弃自己固步自封的膨胀姿态,放低放轻去主动关心朋友,诚心聆听,耐心交流,虚心请教;似乎对越亲密的朋友越容易苛求,幼稚地错认那是所谓的“真诚”!而反观自己,不也是渴望交到一个“聊天时不会被刺伤”的知心好友么?
是啊,虚荣自满的我有多久没有耐心倾听好友的心事,又有多容易在交流中途,否定好友的观点而将自己的意见强凌于他人!这样的自己,是怎样的自私无知,难以相处!
欣喜发现这本“实用书”并没有照本宣科的语言,没有说教分明的模式,简单亲切,轻松愉快地通过一个个虚构却又贴近生活的小故事让我明白不用能说会道,不用假装深度;只需懂得倾听,懂得欣赏,已经是与人交流的一种美德;而与人交流,也无所谓“良心”“灵魂”这类高贵字眼,太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推心置腹的“感觉”,而不是生死之交!懂得说话不仅可以交到好友,也有可能化干戈为玉帛,化敌人为朋友,如此有利的投资,又何乐而不为呢?对于生命中最在乎的亲人,用话语将关心表达出来,让他们接收到讯息,如此生活也才更有滋味!
读罢这本实用诚心的小书,更觉得康永不是遥不可及有着华丽光环的明星,不是学富五车有着渊博知识的长辈,更不是媒体渲染出来的那个高高在上有着显赫家世的公子;他就像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惜,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谦逊真诚,幽默风趣,为你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会从他身上汲取源源不竭的能量,不仅是知识方面,更是如何做人!
翻开这本所谓“教人说话之道”的实用书,刚读到序言,其中的一句“透过说话,懂得把别人放在心上”就直触我内心!确实,语言最美的时候,在于透过它我们可以彼此交流,可以感受彼此的需要,可以确认彼此的存在,而这一切,只需把对方放在心里!放低姿态去主动关心朋友,诚心聆听,耐心交流,虚心请教,读后感《说话之道读后感》。
乡间老农—句话,常常比庙堂之上大人物一百分钟的演讲动人,因为老农那—句话里面的“生命含量”很高,能够打动我们。这本书虽然谈很多“说话之术”,但我相信的不是“术”。我相信的,是先对人和人之间的沟通认真看待,然后得到比较多的力量、比较靠近幸福。透过说话,懂得把别人放在心上,这就是我相信的、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当别人已经礼貌回绝你话题的时候 就请你考虑打住
别人已经表现得不想继续的时候 就请你立刻打住
别人已经表现出各种怒火的时候 就请你为此道歉
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有人天天上健身房,练出漂亮肌肉,可惜课堂报告或公司开会,未必能让你脱衣展示成果;有人唱歌非常好听,可惜想向男友道歉,或想提醒老板加薪时,用唱的会显得你很古怪,说不定加薪不成,反遭遣散。
记录下耐人寻味的话语:
1.适度的挑战,能让谈话热络:谈话的时候小小的难度,会让人印象加深。2.想知道后来怎么样了吗?悬疑式说话,增加乐趣。
3.硬生生报出数字,会很难记住。
4.想表扬人,要找出人感到敏感的主题。
5.说话要发射感情。
6.想帮人,要给予小小帮忙。互惠的角度考虑问题。
第三篇:掌握高效时间管理之道
掌握高效时间管理之道
中小型企业总会有这一类人:他们永远准时,从不会忘记要办的事;能够按事先计划的步骤,如期、甚至提早完成工作;事事办妥,轻松无比;他们拥有异于常人的超能力?非也,原来懂得时间管理的窍门,可使人做起事来特别得心应手,更能令你成为上司眼中的出色员工。最新国内。国际金融焦点和专家分析请查阅中国金融网《行长经理内参》
面对排山倒海的工作量毋须眉头深锁,即使呆坐一旁干著急亦无补于事,所谓成果先行,想办法在指定的时间完成工作才是当务之急,绝不能抱今日的工作做不完便留待明天做的躲懒心态,要知道明日可能会有更多、更忙的工作要处理。查阅最全面的金融信息和最有价值的金融资源请登陆中国金融资源总库
将概念化于纸上
首先,每日回到办公室,未开始手头上的工作之前,可把一日内要处理的工作项目分门别类,清晰地写下来;其次,按工作的重要性排列要完成及处理的次序,以成果先行,哪项工作效益最大,便先行处理,没空理会的工作不是丢下不理,而是稍后再理,这不仅是时间管理,而是投资时间以求最大的回报。
从事廿多年管理顾问工作的美国著名管理学家DavidAllen指出,把所有资料硬塞进脑里是最不智的做法,聪明的做法是,利用纸和笔,记录每日的工作日志,亦可以用录音机,把所有计划概念化,整理好后放在你私人办公桌、每日必会翻看的资料夹中,作为执行工作的指针。
DavidAllen认为,时间管理的要诀是,选择策略性目标,只做能有助向目标迈进的事项,例如,面对连串工作而无从入手时,你需作出决定,是先打电话搜集资料,还是先剪报为佳?关键是你必须清晰界定,希望获得甚么成果,以及何时需完成工作?下一步,便该想想该怎做才可达成目标。切记,你不可订出超乎计划以外的计划,例如,「要做A计划,A计划做不成便做B计划」,每次最好只定一个目标,依目标行事,不要分心,待完成上一个项目后,再执行下个项目。
选择策略性目标
当然,个人精神状态亦很重要,只有在最佳的体质及健康状况下,才能按进度工作,且能够胜任具创意的工作。至于一些次要的工作,可选择下放,请求公司部门内的其它同事的帮忙,或向上司呈报有部分工作要稍迟处理的原委,留待日后再处理。同时,最好能更新每日的工作时间表;只选择最迫切的工作去做,即等于你懂得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在工作进行时,还需不时反省及检讨工作进度,包括检讨先前已做好的规划及策略性选择。你切需掌握每日执行工作的节奏;每周定时检讨工作进度。碰上大型的工作计划,最好能仔细计划要执行的下一个步骤。同时,检讨进度可助解决一时的突发事故。例如,工序受
阻时,可实时找合作的同事或上司,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导致难以收拾的局面。
预早订下完成时间
所有在一日内已列出清单,必须要完成的工作最好能如期完成。有时,难免会出现拖延的借口。要杜绝这个弊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为每项独立的工作预早定下完成时间,下决心如期进行及完成。
另一方面,要懂得节省及充分利用时间,例如,办公室白领一族,常有下午茶的习惯,虽然在工作后来个小休可助松驰神经及「充电」,但又吃又喝难免用去廿多分钟,这时,不妨只喝杯茶,离开座位伸伸手脚,之后即可「再战江湖」。其实只要节省一丁点时间,你便可比别人累积额外的工作时间。
绝对不要浪费时间去处理你能力内办不到的事情。选择你能力范围内可胜任的工作,然后全力以赴,成本效益相对亦会提高。但问题是办不到而又被上司委任的工作该怎么办?其实,你可主动出击,不要被动地「等死」,例如,向公司资历较深的同事请教,甚至主动请他们帮忙,一起完成工作,不单止令工作于指定时间内完成,更有助与协助你的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注重操作不求质
另一方面,拥有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香港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外务总监吴克俭认为,港人对于西方引入的时间管理概念较为模糊,常犯上通病,令工作不单止未能有效完成,更处理得一团糟。「港人一般爱在同一时间内做很多件事,就像同时看几本书,每次都要不停花时间反复再看,每本都看不出结果,如此不能集中精神,到头来便一事无成。」吴克俭说。他认为,港人的工作文化,是面对上司的指令「甚么也saidyes、不懂亦不敢saidno」,当面前摆着一堆个人能力办不到的工作,想如期完成根本是天方夜谭。
吴克俭指出,港人工作起来较注重「操作」,或不讲求工作素质,大多数人只知「做、做、做」,而不懂该全心全意地去做。常不懂在工作途中抽离,反省及检讨自己的进度,导致当中一有变量时,便出现无法自处、不懂解决的困局。
吴克俭建议企业及办公室引入时间管理的概念,以提高个人及企业效益。「时间管理最重要是有清晰的工作计划及目标,懂订定先后次序,如果掌握不到重点,便如同本末倒置。」吴克俭说,每间企业不同职级的人,面对时间管理时都有不同的问题。例如,低层职员未能如期做妥工作,可说是非他之过,而是他的上司没尽其管理的责任,当然,个人看法及态度亦是关键。「自己看工具书,或尝试用记事簿协助、督促自己如期完成工作亦是很好的做法。而定期检讨进度,亦可训练个人策划能力,习惯有系统及有规律地处理工作,可避免浪费时间。」
时间应“用”而非“花”
吴氏又说,一些初出茅庐的毕业生,面对从读书转到工作的环境,多数不懂如何有效地管理时间,以达到最大的工作效益,他建议学校或企业可在他们步出校门前或上班前,接受有关的培训。
总括专家意见,时间管理的精粹是,订定工作目标,分配工作次序,依计划行事。学习有效地「用」时间,而非「花」时间。实行最初可能会很难,但一旦习惯后,你会发现工作得特别起劲,个人工作效率亦相应提高不少。
有效管理时间5部曲
(1)写下每日、每周需完成的工作事项,看看能力范围内哪些工作是可行的;
(2)将工作以重要性次序排列及处理,成果先行,先做最具成本效益的工作;
(3)每日更新工作项目,定期检讨工作效率及目标,使计划能按部就班地完成;
(4)要做的便马上去做,勿为自己找寻借口以延迟进度;
(5)量力而为,估计自己究竟要用多久时间才能完成一份工作,以及是否需要其它人的帮忙。
来源:博锐管理在线 亚商编辑:雾中花
管理和效率不是一回事
在我看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待管理,都不要越过“效率”这一关。因为它是基础性的管理,尤其是对于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这一块,不知道效率是什么、不知道效率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往往会连看懂一些西方理论都很困难。
我说些自己的感觉和看法。效率不是个绝对概念,而是个相对概念,所以只能是比较而言。对于管理来讲,当你把资源配置做好了,慢慢向资源配置的极致发展,就是效率不断攀升的过程,从这点来,管理和效率不是一回事。
另外再说说关于要取得效率就要摘掉标语和取消计件的问题,我觉得怎么说呢,说得不客气点是剜却心头肉,来补眼前疮。效率怎么体现?从产品角度讲包括质量和数量,任何一块成为短板都可以说是没有效率的。你质量再好,又能怎样呢?同样的达到6西格马,人家一天做10件,你为了追求质量,偏偏要做一件?
标语口号有没有作用?谁敢说没有?贴上标语口号就代表不注重质量吗?
计件曾经是非常先进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和考核方法,现在也还在一些工厂用,我相信它
不会被放弃,就算你如何注重质量,同样要知道你的工人做了几件,做了几件合乎标准的,做了几件不合乎标准的,这同样是计件。
第四篇:说话之道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话之道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全书一共包括40篇精彩的短文,每篇其实都是一个故事,当你沉浸在故事有趣的情节中,末了就会发现在愉快的阅读中已经不知不觉学到了蔡康永的“说话之术”,阅读的过程是愉悦的,学习的过程也就变得轻松有趣。而不像有些教人说话的书,理论一大堆,说教的方式又让读者难以忍受,完全像在学“术”而不是学“道”,心理距离远,效果自然不会好。深入人心、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应该就是《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这本书最大的特点。
在书的序中,蔡康永就一针见血: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报告、开会、道歉、要求加薪、演讲、倾听诉苦等等,都只跟一件事情有关,就是你会不会说话,知不知道听你讲话的人想听到什么。卖了这样的一个关子,确实能把人吸引住,引发读者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看来,深谙“说话之道”的作者果然功力不浅,很会抓住人心。
整本书字数不多,读来比较轻松。读罢,不禁反思起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常犯的几个说话错误,由此归纳出三点感想:
一是“说话本无道,有心便有道”。只要不是哑巴,开口说话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总会有人说的话让人开心,有人说的话却让人难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忙人”,当你和他讲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心思不在这里,当你问他“怎么样?”时,他往往会说“你刚才说了什么?”遇到这样的人,说话者的心一定会凉半截。因此,将心比心,当我们手头正在忙事情,无暇顾及身边想要向你倾述的朋友时,请及时告诉他“稍等”。但如果这个朋友是个有自杀倾向的人,那就应该立即停下手头的工作,耐下心来听听他的话。也就是说,要么不听,要听就请认真听。
二是“多听少说,比少听多说好”。很多时候,朋友向你抱怨并不是想得到你的同情或是想从你这里得到建议,而只是单纯地想让你听他说完。回顾我的八卦生涯,好多次与朋友谈话,还没等他们说完,我就会迫不及待地抛出自己的观点,还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并且认为自己这样是为他好,自己是万能的知心姐姐。到头来朋友的情绪没有得到完整的发泄,这个世上反而又多了一个抱怨者。
三是“每一次说话都是一次练习”。我以前觉得平时说话都无所谓的,只要公众场合讲话时注意点就行了。结果发现,平时不努力,用时徒伤悲。不论在饭桌上,还是在别的什么公众场合,我往往会得“失语症”,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些社交礼仪也做得很不到位。虽然不需要做到八面玲珑那么好,但是基本的客气话也不太会说,这就有点不太好意思了。另外更严重的是,有时不经意间冒出一些不太文明的俚语,儿子一听就记住了,做了很坏的榜样。由此可见,平时管好自己的嘴,用好每一次练习的机会是多么重要。
如果你也是和我一样属于“嘴笨”类型的,那么不妨也来看看这本书吧!受益匪浅。
【说话之道读后感】相关文章:
1.《说话之道》读后感800字作文
2.韩愈的说话之道
3.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读后感550字
4.《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读后感
5.《说话之道》的读书笔记800字
6.自然之道读后感
7.《自然之道》读后感
8.狼之道人之道作文
9.《蔡康永的说话之道2》学习笔记摘抄
第五篇:《蔡康永说话之道》读书笔记
《蔡康永说话之道》读书笔记
1.每天我们说那么多话,其中到底有几句话是我们说外之后,会自己找个空档,把那
几句话放在心头玩味一番?“我为什么说出这句话?”“我为什么会用这个态度说?”如果没事就想想这样的事,就会发现,我们心里其实藏了很多我们自己都没搞清楚的东西。这些东西藏在我们的话里,从我们的嘴巴说出去了,变成了别人评价我们的依据。
2.我自己是不会故意去捏造这类赞美,但如果真的听说,就算是转个三四手的赞美,我也一定乐于转达的。
3.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4.你嘴上爱抱怨,你就成为“怨女”。你嘴上爱耍贱,你就成为“贱嘴”。你老是说色
情笑话,你就成为色迷迷怪叔叔„„虽然,我们都知道你骨子里可能不是这样的人。
5.少给别人找麻烦的办法,就是把麻烦在自己手上解决掉。
6.别人并不是为了伺候你而存在的。
7.再亲近的朋友、再亲近的家人,都不可能每分钟都没完没了地一直说话。
8.但聚会时,沉默好像会带来压力,逼得人要开口说些什么。
9.也可以学着享受。看夜景的时候、两人散步的时候、三五好友一起下厨煮菜的时候,“正在做的事”本来就很有趣,沉默反而比喋喋不休更丰富,更值得回味。
10.口头上败给他的人,心里都期待他出洋相。
11.每个人都喜欢别人同意自己。
12.当你不同意对方的时候,其实你不必像文中那位好辩的同事这样,硬要对方人数认
错。这对事情的进展没有什么帮助。你可以语带保留,可以迂回地提醒,如果对方不是白痴,应该听得出你的立场。
13.舌战如果发生在情侣之间,那“认输”的益处就更大了。把优先级搞清楚以后,自
然懂得情侣之间维持住彼此的爱才是最重要的。
14.看,有很多种,“端详”、“检验”、“审视”,跟“注意”、“注视”、“望着”,有分寸上的不同。
15.约会的时候,当然最好是三不五时地带着感情望着对方,让对方感到两人之间有暧
昧的电流在传递,而不是“两个饿坏了的人聚在一起填饱肚子”。
16.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吧对方“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就算这个状态,只维持一顿饭的时间,也能让对方觉得“被重视”,如沐春风。
17.遇上对方提起了一个你完全不想接的话题,不必急着要抵抗,而是轻巧地把对方热
衷的话题,连接到一个很生活的方向,就行了。
18.我知道有些话题你起了个头,是希望问出一个结果,或是要告诉对方某件事,但卡
住了就是卡住了,暂且丢开就不会手忙脚乱,有机会在绕回来就可以了。
19.谈话是发生在当下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同时听着你讲话,脑子里却一直惦记着三分
钟前你讲了什么烂话题,遇到会卡住的话题,就让它摔破在地上,用脚扫到沙发底下就对了。
20.如果在相聚的两小时里面,你有三次让对方开心地笑,那对方应该是绝对不会记得
你曾经踢过几个无聊的话题的。
21.我建议的发问方式,可以是先问两三个像是非题或选择题的具体问题,把对方有兴
趣聊的范围给摸索出来,再用申论题往下问。
22.聊天,如果一开始就制造出双方都很想讲话的气氛,对方就会有“怎么跟你有说不
完的话?”“和你谈天好轻松!”这种感受。
23.因为人都想找到知己,人都想被了解,每次愉快的谈天,都像是灵魂被按摩过一样,会让你以为“终于遇到知己”了。
24.当然很可惜的是,知己有时只是一个有明确目的,要利用你的人。
25.当你自己想要被别人喜欢的时候,你只要把别人放在你自己的位置上来想,那就轮
到你来扮演这个“最上道”的朋友了。
26.你的朋友们,也不是在陪酒、做牛郎啊,他们凭什么要永远让你畅所欲言呢?
27.如果问题这么尖锐,可以试着把心里假设的事,倒退回去两三步来问。
28.在公事上,必须问出尖锐的问题时,我建议拿“抽象的第三方”来当替死鬼。
29.还有一种说法,可以尽量把对方听来刺耳的、有审判味道的字眼,改成用一些“具
体的陈述”。
30.人生那面出现尖锐的问题。逃得过就逃,这是我们的天性,逃不过的话,就处理吧。
31.适度的挑衅,绝对能让谈话热络。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见呗重视、被探讨,而不是被一个完全没有原则的人敷衍了事地点头称是,应付过去。
32.人生处处有地雷,如果你没有被炸到,那只是因为你还没有猜到,不是因为你那区
域这么好都没地雷的。
33.现实世界里一言既出,是没有办法剪辑的。
34.第一、对方很容易有苦衷的、不方便对不熟的人说的,比方说:财务状况、生什么
病、感情状况、小孩的成绩等等。第二,是对方很容易有强硬立场的,弹起来容易起争执的,比方说支持哪支球队、讨厌那个明星、信那个宗教。世俗的攻击吃肉的或者反过来吃肉的攻击吃素的等等。
35.好友谈话,必须谈的深才有意思。但这事急不得,等到交情够了,再深入地谈吧。
36.硬生生地爆出数字,是很难给人留下印象的。
37.这是一个白目者意识高涨的时代,白目的人越来越理直气壮地活着,就算初次见面,直接问对方收入的状况也不再那么罕见了。
38.谈天、谈话,其实也是一样,空档是很重要的。
39.电视上布道或者传教的男女法师教主们,讲话都很有抑扬顿挫,同时也都慢吞吞的,因为他们讲话的声音,是一种精神上的按摩,有时轻、有时重、又是按摩一下你的理性,但大多时候按摩你的感性。
40.跟一个寡言的人共处一个小时,是很沉闷的;但跟一个喋喋不休的人共处十分钟,应该你就会想掐死对方了。
41.大部分人心中都会充满问号,想知道后来怎样了。这是人之常情,人必须知道很多
事情后来是怎么发展又怎么结束的,因为这就是人从原始时代开始,向同伴们学习生存之道的方法。
42.很多笑话并不能带动话题喔。不但不能带动话题,有时还会停止话题。
43.幽默感跟笑话,是两码事。
44.讲话幽默的人,就像走路好看的人,你跟他走在一起,会觉得很平常的走路也是赏
心乐事。而讲笑话比较像翻跟斗,翻得好不好姑且不说,但其实很少有人喜欢跟一个没事就翻跟斗的人一起走路的。
45.你不必假装有深度,只要懂得欣赏别人的深度,已经是一种美德了。
46.在高手面前,装懂是没有用的,只会自爆其短。最好就是珍惜遇到高手的机会,好
好把道理听懂。生活又不是有奖金的抢答竞赛,请问,你一直抢答做什么呢?
47.赞赏,观察对方最渴望的部分。
48.人跟人之间是有一本账,只是每个人,计算的方式不同。
49.人能够集中精神“听事情”的单位,每单位大概只有15分钟。
50.一场演讲,或者一集节目能让人记住三件事,已经是非常好的内容了。
51.只要你愿意,对顾客凑趣、对上司凑趣、对长辈凑趣,都不难。难只难在,你有没
有“乐在其中”而已。
52.一个做晚辈的人,一定可以对他的“长辈”调整心态,以长辈的乐趣为乐趣。
53.如果碰到对方爱憎分明,而且要求你跟他站在同一阵线,你只能让对方尽情宣泄他的不满。但你要控制一下,不要忘形地加油添醋,不要为了讨好对方,就夸张地攻击别人。
54.不管多么想摆脱对方,眼睛千万不要露出冷淡的眼神,怎样都要表现出“等一下有
机会再跟你好好聊”的热情。就算你此刻只想躲开她,也还是可以少树敌的。因为敌人是最恐怖的资产,拥有越多,你死得越快。
55.一个人很难“了解另一个人所受的苦”。因为当事人向你倾诉的时候,她只需要你听,也许她也很需要你给她一点建议,但她可能不需要另一个人宣称有别人懂她的苦。她的痛苦折磨得她快死了,她不会觉得这种痛苦是“可替代的”。你这样讲,安慰不了她。
56.只是提出要求的方法不同,要别人帮的忙是一样的。
57.一个找人帮忙时的重点,是“大事化小”。不要一次就一股脑地把整件事丢到对方头
上,这样“轰”一声砸过去,对方很容易“咻”一声就溜了。
58.我觉得比较受用的道歉方式,应该是把自己的过错,所造成的麻烦,先在自己脑子
里过滤一下,然后,想一下可以采取的补救措施大概有哪些,接下来,就是勇敢地向对方说明自己犯了什么错,有多清楚这样的错给对方带来了多大的麻烦,添了多少困扰,然后,当然就等着挨骂了。
59.除了什么都会说出口的二百五之外,每个人都有不愿说白了的难言之隐。
60.对方未必不想告诉你,但他有他的难言之隐,她的用字遣词、态度、眼神,可能会
邪路线索给你,这是你就要抓得住那些线索,才能循线找到原因。
61.别人骂你一句,你回骂一句,这叫吵架;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赞美,这就叫
社交。
62.美国有个调查,说一般人最喜欢的字,是自己姓名里的字。
63.你关心一个人,就会找话跟他聊,让他说话。我相信“倾诉”是人的本能,是原始
人就开始依赖的生存之道。
64.练习关心别人,而且表现出你的关心,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的。因为你生命中必须有
你最在乎的人,你才会活得有滋味。而对那些你最在乎的人,你一定会关心,而且更重要的,是把你的关心表现出来,让他们收到。
65.人跟人沟通常有障碍,有时候对方就是跟你不同世界,怎么说都说不通,那也就只
能尽力而为。
66.语言最美的时候,就是我们透过语言,感受到彼此互相需要的时候。
点评:
这本书累计看了不到两小时,读书笔记摘了两小时,不过3450字。康永这本畅销书,真心很浪费纸张。
看过《人性的弱点》,不禁觉得此书到处都是成功学的笔调,只是描述了表象,离人际的本质还有点距离。但这些细节总结的很到位,很多都是我自己之前还未意识到的道理。其实沟通的根本原则真的很简单:给对方最大的尊重。什么是最大的尊重,我们老祖宗早就说过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PS:另一个感悟就是,台湾文化与我心息息相通,人性的本质无论地域,无论宗教信仰,无论政治立场。我愈发想去台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