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述职报告
XX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述职报告
我于1999年担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先后分管林牧渔业、海洋经济、粮食、物资、盐业、茧丝绸、第三产业等方面的工作。几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在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始终坚持在县委、县政府跨越发展大局下开展各项分管工作,较好地履行了岗位职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林牧渔业加速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组织实施了“千万株意杨工程”和“林业双千万工程”,林业发展规模和速度已连续两年列全市第一,全省上游。意杨蓄积量达到140万立方米,占全市蓄积量的40%,列全市之首。畜、禽产品总量不断扩张,平均每年以10个百分点的幅度递增。稻田养殖发展势头良好,在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同时,为全县的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矗分管期间,先后被列为全国平原绿化县、全国商品瘦肉猪生产基地县、全省秸秆养羊示范县和稻田养殖示范县。林牧渔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xx年和xx年分别达到%和%,农民人均来自林牧渔业的可支配收入xx年达到802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二是海洋开发纵深推进。xx年,沿海经济区内乡镇的经济总量已达到亿元,连续3年递增幅度都在8%以上。全县滩涂养殖面积达到万亩;海洋捕捞船只达到848艘,总动力达到万马力;年完成海产品产量万吨。主持编制了我县海洋功能区划,海域的使用和管理得到加强,海洋经济的发展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三是流通企业改革平稳实施。粮食、物资、商业、盐业等列入破产改制企业45家,已终结、娈现36家。国有粮食流通企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系统2021 名职工,除政策性照顾对象外,全部解除了劳动关系。确定返聘上岗362人,返聘人数占原职工总数的%,职工补偿金基本发放到位。购销总公司按章成立,企业帐务及资产已划转集并。这项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平稳有序,走在全市的前列。
四是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今年1-8月份,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 %;服务业从业人员新增1万人,达到万人。生产原盐万吨,占年计划的%,销售万吨,占年计划的65%,收购蚕茧 350万斤。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作为县政府的分管领导,只是做了一些应做的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调查研究,找准切合实际的工作思路。
围绕“提速升位、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我和分管部门的同志一起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充分挖掘我县的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力求把准发展和改革的关键。在林牧渔业生产上,提出了立足培植传统项目上规模,发展名优项目创特色,拓宽销售通道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在海洋经济上,根据盛市建设“海上苏东”、“海上盐城” 的战略要求,制定了“十五”海洋发展规划,以基地建设为抓手,以扩张经济总量为重点,对海洋资源实施系统化、规模化开发,力求加快形成以现代化大农业为基储临海工业为主体、三产协调推进的沿海经济发展模式。在服务业上,针对我县服务业基础较差、起点较低,但开发空间较大的实际,提出了“加大投入,着力发展,引导扶持,深化改革,尽快建立适应市场化的服务业运行机制”的工作思路,对全县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产生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在推进粮食企业改革上,确立了以市场化为方向,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彻底理顺粮食行政管理与企业经营的关系,全面调整职工劳动关系,建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粮食购销新机制。文章来源:
第二篇:县人民政府班子200x年述职报告
200x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政府班子紧紧围绕建设“宜宾经济强县、四川文化名县、全国生态示范县”的定位,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提速增效、加快发展”为主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始终保持良好精神风貌,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在经济工作、事业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班子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现述职如下: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县政府一班人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受住了国家宏观调控、军工企业改制等严峻考验,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全年完成GDp20.3亿元,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6.5亿元,增长10.7%;第二产业7.7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6.1亿元,增长12.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27万元,增长(同口径)1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3‰。
(一)农业品牌初步形成 按照“产业化发展农业,城镇化建设农村,标准化组织生产,特色化致富农民”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3亿元,增长12.1%。积极引导标准化生产,推动三大特色农业逐步形成品牌,全年完成蔬菜播种面积15.03万亩,形成精细、大宗、特色蔬菜三大片区,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基地示范县通过验收;种草5.8万亩,发展种鹅36.2万只,被认定为四川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水果6.5万亩,产量2.76万吨,甜橙、西瓜获中国无公害农产品证书。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富民白鹅、文龙药业、徽记食品等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大力引导农村专合组织发展,协会已达27个,会员1577人。采取多种形式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整治病害水库11座,维修整治塘库堰427处,新改建各类排灌渠118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平方公里,新改建农村机耕道102公里,维修改造机电提灌站40余处。
(二)工业效益不断提高 继续按照“背靠大市发展配角、联合军工共谋发展、依托农业产业互动、扶优扶强壮大支柱”的工作思路,加快工业化进程。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 16.4亿元,增长 2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3.2 %;工考企业总产值 3.4亿元,增长 122.8 %,在全市名列前茅。宜宾天蓝化工、四川文龙药业等企业规模扩大、效益提高,其中天蓝公司实现产值2.5亿元、利税逾千万元;四川文龙药业通过GMp认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 力度,引进项目40个,到位资金2.2亿元,其中恒旭铝塑厂项目落户我县并投产,天力化工项目取得一定进展。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民营企业及业主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全县民营经济总量达 9.5亿元,占县域经济的 46.5%。
(三)投资结构调整优化 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改善投资结构,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完成投资7.16亿元,增长 34.6%,其中,实施重点建设项目41个,总投资5.47亿元;争取到中央财政专项及国债项目6个,投资2320万元。全面完成农业综合开发、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人饮二期工程、护城溪一期工程、宜南沿江路整治二期工程、留-和路、李-仙路等项目;顺利推进北城700米道路、出城通道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启动了护城溪二期、滨江防护堤二期等项目建设。
(四)财政金融运行平稳 面对我县县乡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严峻现实,投入了较多的精力抓财政工作,使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04亿元,总支出2.17亿元,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推行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实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银行直发,切实加强县级财政对乡镇财政的支持帮助。推行预算编制改革,实行非税收入银行直收,逐步完善了综合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出台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加强了国有资产规范管理。银政、银企合作加强,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全县存款余额16.12亿元,贷款余额10.1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69亿元,比年初增长12.6%。平稳推进信用社以县为单位的统一法人模式改革,完成清产核资、审计确认工作。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继续巩固“两基”教育成果,全县中小学基本消除危房。狠抓素质教育提高,高考本科上线1021人,上线率46.07%,其中南一中本科上线957人,居全市第一;初中升高中比例67%,中考居全市第一。充分发挥骨干学校示范带动作用,南一中成功举办百年校庆,南职中通过“国重”复评遴选。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责任。多元投入科技资金2500万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与川农大合作进一步加强,启动四川白鹅资源品种保护和文龙药业开发项目。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举办了第七届梨花节、第五届农民运动会、首届社区运动会等活动。积极参加市二运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奖牌总数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网吧整治。积极开展“国卫”创建工作并通过省灭蝇达标验收,启动了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实施乡镇卫生院上划管理,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政府其他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人武部正规化建设再上台阶,征兵工作圆满完成。完成全员聘用制为重点的事业单位改革,开展农村人才开发工程“十项活动”。党政一把手环保目标责任进一步落实,被列入第九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权利得到基本保障,启动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气象、档案、邮政、电力、通讯等事业不断进步,供销、地方志、民族宗教、救灾救济等工作有序推进,审计、民政、统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六)政务环境逐步改善 认真宣传贯彻《行政许可法》,完成行政许可项目清理,清理36个单位511项,其中,取消不符合行政许可要求的101项。政务公开进一步强化,行政透明度明显增强。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质量明显提高。
二、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把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把造福群众作为创新工作思路的结合点,突出抓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的实现。
(一)狠抓政策落实,促进农民增收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确保助农增收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农民人均纯收入2878元,增加388元。严格执行退耕还林政策,累计兑现原粮180万公斤,发放管护生活费240万元,核减农业税85.68万元;落实粮食直补政策,补助244.09万元;降低农业税及附加3.6个百分点,减负506万元。完成4个省级扶贫新村建设,改建148户贫困户危房。劳务开发培训2.58万人,转移和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6.8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71亿元。
(二)狠抓城市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时把城市建设的重点摆在加大城市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上来。发挥规划龙头作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已通过省上初审,北城控规已完成。稳步推进外西街、交通街、东大街等街道改造,实施了以主要街道为重点的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相继落成一批新型住宅小区。加强城镇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提高土地经营水平,实现土地收益2513万元,为城市建设、企业改制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狠抓社会保障,关心群众利益 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4363人,吸纳安置再就业救助对象1075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清欠农民工工资28.5万元。按时足额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162.43万元,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509万元;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791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2.2万人。强化城镇低保动态管理和农村五保户供养,低保总数达到1.06万人,农村五保户1883名。实施了计生奖励扶助制度,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4.54%。
(四)狠抓改革稳定,解决群众难题 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始终把企业职工利益的维护放在首位,反复研究改制方案,稳妥推进企业改革,县车队等改革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航运公司等改革正积极推进,配合南山、长庆军工企业政策性破产改制顺利开展。以创建“平安南溪”为主题,积极推行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安刑侦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体系,社会治安形势良好。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加强安全监管,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市上下达目标限额以内,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了信访工作机制,信访形势平稳,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相继得到解决。
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升班子工作形象
我们认真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学习,改进作风,率先垂范,不断提高班子整体工作能力。
(一)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班子成员自觉参加中心组及其他形式集中学习,主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市场经济理论、法律及其他学科知识。全年参加各类集中学习80余人次,参加继续教育20余次。通过学习与实践,形成调研报告,进而转化为工作思路,全年班子成员撰写调研文章27篇。
(二)发扬民主,形成班子强大合力。用民主集中提高决策质量,凡属重大问题都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提交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讨论研究。全年召开政府全体会2次、常务会13次、县长办公会 次。工作中,班子成员能交心谈心、沟通情况、增进理解、增加感情;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注重维护班子整体和成员的威信。
(三)转变作风,带头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坚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性。一是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廉政建设工作。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分管部门、行业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及时制止。二是加强县政府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精减各类会议、文件,经常深入到基层调研,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做到属于个人负担的费用,由自己承担。三是认真执行中纪委、省纪委“四项规定”。未发生干预和插手各项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等市场经济活动的行为。四是认真执行中、省、市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切实加强自身修养,反对送钱送物行为,凡是送现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物品的,都能拒收;一时拒绝不了的,能作出符合规定的处理。坚持严格教育,管好配偶、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坚持不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不参与带有赌博敛财性质的娱乐活动。
一年来,县政府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苦干实干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工业支撑作用不明显、县乡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发展环境急待改善、班子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增强等。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努力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为加快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XX年人民政府县长的述职报告
XX年人民政府县长的述职报告
根据组织安排,XX年6月,我从东安县调任道县县委副书记,协助县委书记抓县委日常工作,分管党群、工业和县委机关工作。XX年年5月,道县人大常委会任命我为道县副县长、代县长,XX年年11月,在道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举为道县人民政府县长,按照县委常委分工,负责县政府全盘工作。两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紧紧围绕县委的工作部署,认真履行职责,严于律己,勤奋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抓项目,促跨跃,努力推动经济大发展
任职以来,我始终把坚持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县政府班子成员,弘扬实干精神,扎实推进政府各项工作。XX年年,全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亿元,增长%,三次产业比分别为::;财政收入亿元,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57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4048元,增长%。今年1—6月,完成地方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亿元、6亿元、亿元,分别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财政收入亿元,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
1、坚定不移地大抓项目建设。我与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一道,着力抓好为全县经济发展打基础,增后劲的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一是吃透政策争项目。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取向,积极跑部进厅,做好衔接工作,想方设法将更多的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市计划的“笼子”,并争取落实。近年来,全县相继争取了湖南省粮食生产大县、全国厚朴生产基地县、“赣南—湘南—桂北”柑桔优势产业带脐橙优势项目县、全国脐橙标准化生产示范县、革命老区县等一批重大项目。以此为基础,XX年年8月初,我就对全县XX年项目申报工作进行了全面详细地安排部署,共包装项目136个,向上申报项目88个,申报资金亿元。带领相关科局负责人向上级汇报工作的同时,争取资金。成功申报项目42个,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亿元。其中仅全国生猪调出基地县项目,中央每年下拨生猪生产补助1000万元。二是突出招商引项目。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设“蓝宁道”加工贸易区的契机,依托丰富的资源,创优环境,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扩大开放,大力引进项目。两年多来,全县合同引进项目125个,合同利用资金7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亿元。工作中,注重创新招商方式。今年3月,成功举办了“中国(道县)民间中和节”活动,实现了节会搭台、经贸唱戏目标。同时,在东莞市设立了招商办事处,选派一批责任心强、干劲足、业务精的同志,由一名年轻副处级领导带队,常驻招商,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我坚持带头外出招商,注重与客商广交朋友,热情接待来道客商,以诚相待,以心换心,引进了亚洲果业、建溢鞋业、凯迪生物质发电、新源制衣、江南广德矿业、华新水泥等项目,合同引进资金亿元,到位资金亿元。其中,上市公司、全国第二大水泥龙头企业华新水泥拟投资亿元,在我县新建一条日产4000吨熟料的水泥生产线,正在筹备开工建设。华新水泥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创税5000万元以上。三是优化服务跟项目。始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通过制定《关于鼓励投资兴办工业的若干规定》、《关于招商引资的奖励办法》和《关于道县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等优惠政策,在投资、经营、利益等方面给予客商最大限度的优惠,尽最大努力降低落户企业的投资成本,为推动开放、引进项目提供坚强的政策保障。两年多来,我经常深入工业园开展调研,对企业存在的困难和反映的问题,及时给予协调解决。并帮助客商解决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土地审批、资金紧缺、用工等困难,倾心尽力为企业服务。
2、毫不动摇地加速工业领跑。我与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始终坚持工业领跑战略不动摇,突出工业发展的主体地位。在政策制定上全面围绕工业发展配套,在产业结构上重点依靠工业发展调优,在资源配置上充分利用工业发展整合。通过抓园区、抓引进、抓技改、抓环境,我县工业亮点纷呈现。一是打造平台兴工业。按照建设“省级工业园”的要求,大力度、高标准建设道州工业园,致力于把它打造成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洼地”,引领全县工业经济腾飞的“航母”。县工业园规划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目前止,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亿元,完成了3平方公里设施配套,初步形成了5平方公里规模,园区工业产业聚集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已有49家企业落户工业园,投资总额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亿元。其中,科茂林化、捷宝电讯、长兴模具、冠图制衣等9家企业顺利投产;乐福五金、福顺塑胶等10家正在动工建设;凯迪生物质发电、华昱泰五金等30家正在筹建当中。XX年年,园区规模工业产值完成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亿元的%。二是深化改革促工业。引导全县干部职工转变观念,抓住有利时机,深化国企改革,变存量为增量,以资源换资本。目前,氮肥厂改制基本终结,瓷厂、酒厂、化工厂、煤炭公司、矿茂公司等企业资产按破产程序基本处置到位。三是依托资源强工业。依托我县丰富的铁、锰等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引进了14家冶炼企业,其中鑫利锰业、蓝瑞冶炼等3家已投厂;江南广德、金鑫冶炼等6家正在建设。充分利用原跃进机械厂、东升机械厂闲置土地,设立道县冶炼工业精深加工项目区。我先后2次召开县长办公会,组织有关部门协调矛盾,扫除各种障碍,确保了园区建设的顺利进行。目前已有6家企业签约落户园区,其中5家开工建设。我县矿产资源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纵向延伸的产业链条初步形成,资源优势逐步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了矿冶产业的集群发展。12XX年人民政府县长的述职报告
第四篇:县人民政府班子200x年述职报告
200x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下,县政府班子紧紧围绕建设“宜宾经济强县、四川文化名县、全国生态示范县”的定位,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提速增效、加快发展”为主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始终保持良好精神风貌,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在经济工作、事业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班子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如下: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农业品牌初步形成按照“产业化发展农业,城镇化建设农村,标准化组织生产,特色化致富农民”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3亿元,增长12.1%。积极引导标准化生产,推动三大特色农业逐步形成品牌,全年完成蔬菜播种面积15.03万亩,形成精细、大宗、特色蔬菜三大片区,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基地示范县通过验收;种草5.8万亩,发展种鹅36.2万只,被认定为四川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水果6.5万亩,产量2.76万吨,甜橙、西瓜获中国无公害农产品证书。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富民白鹅、文龙药业、徽记食品等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大力引导农村专合组织发展,协会已达27个,会员1577人。采取多种形式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整治病害水库11座,维修整治塘库堰427处,新改建各类排灌渠118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平方公里,新改建农村机耕道102公里,维修改造机电提灌站40余处。
(三)投资结构调整优化
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改善投资结构,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完成投资7.16亿元,增长
34.6%,其中,实施重点建设项目41个,总投资5.47亿元;争取到中央财政专项及国债项目6个,投资2320万元。全面完成农业综合开发、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人饮二期工程、护城溪一期工程、宜南沿江路整治二期工程、留-和路、李-仙路等项目;顺利推进北城700米道路、出城通道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启动了护城溪二期、滨江防护堤二期等项目建设。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继续巩固“两基”教育成果,全县中小学基本消除危房。狠抓素质教育提高,高考本科上线1021人,上线率46.07%,其中南一中本科上线957人,居全市第一;初中升高中比例67%,中考居全市第一。充分发挥骨干学校示范带动作用,南一中成功举办百年校庆,南职中通过“国重”复评遴选。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责任。多元投入科技资金2500万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与川农大合作进一步加强,启动四川白鹅资源品种保护和文龙药业开发项目。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举办了第七届梨花节、第五届农民运动会、首届社区运动会等活动。积极参加市二运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奖牌总数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网吧整治。积极开展“国卫”创建工作并通过省灭蝇达标验收,启动了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实施乡镇卫生院上划管理,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政府其他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人武部正规化建设再上台阶,征兵工作圆满完成。完成全员聘用制为重点的事业单位改革,开展农村人才开发工程“十项活动”。党政一把手环保目标责任进一步落实,被列入第九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权利得到基本保障,启动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气象、档案、邮政、电力、通讯等事业不断进步,供销、地方志、民族宗教、救灾救济等工作有序推进,审计、民政、统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六)政务环境逐步改善
认真宣传贯彻《行政许可法》,完成行政许可项目清理,清理36个单位511项,其中,取消不符合行政许可要求的101项。政务公开进一步强化,行政透明度明显增强。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质量明显提高。
二、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把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把造福群众作为创新工作思路的结合点,突出抓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的实现。
(二)狠抓城市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时把城市建设的重点摆在加大城市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上来。发挥规划龙头作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已通过省上初审,北城控规已完成。稳步推进外西街、交通街、东大街等街道改造,实施了以主要街道为重点的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相继落成一批新型住宅小区。加强城镇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提高土地经营水平,实现土地收益2513万元,为城市建设、企业改制提供了资金保障。
(四)狠抓改革稳定,解决群众难题
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始终把企业职工利益的维护放在首位,反复研究改制方案,稳妥推进企业改革,县车队等改革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航运公司等改革正积极推进,配合南山、长庆军工企业政策性破产改制顺利开展。以创建“平安南溪”为主题,积极推行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安刑侦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体系,社会治安形势良好。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加强安全监管,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市上下达目标限额以内,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了信访工作机制,信访形势平稳,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相继得到解决。
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升班子工作形象
我们认真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学习,改进作风,率先垂范,不断提高班子整体工作能力。
(一)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班子成员自觉参加中心组及其他形式集中学习,主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市场经济理论、法律及其他学科知识。全年参加各类集中学习80余人次,参加继续教育20余次。通过学习与实践,形成调研,进而转化为工作思路,全年班子成员撰写调研文章27篇。
(二)发扬民主,形成班子强大合力。用民主集中提高决策质量,凡属重大问题都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提交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讨论研究。全年召开政府全2次、常务会13次、县长办公会
次。工作中,班子成员能交心谈心、沟通情况、增进理解、增加感情;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注重维护班子整体和成员的威信。
(三)转变作风,带头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坚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性。一是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廉政建设工作。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分管部门、行业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及时制止。二是加强县政府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精减各类会议、文件,经常深入到基层调研,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做到属于个人负担的费用,由自己承担。三是认真执行中纪委、省纪委“四项规定”。未发生干预和插手各项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等市场经济活动的行为。四是认真执行中、省、市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切实加强自身修养,反对送钱送物行为,凡是送现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物品的,都能拒收;一时拒绝不了的,能作出符合规定的处理。坚持严格教育,管好配偶、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坚持不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不参与带有赌博敛财性质的娱乐活动。
一年来,县政府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县委正确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苦干实干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工业支撑作用不明显、县乡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发展环境急待改善、班子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增强等。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努力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为加快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人民政府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县人民政府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2007年9月)本届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执政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重振淮北工业强县雄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定位和总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六年振兴规划”总揽全局,埋头苦干,攻坚克难,负重前行,奋发有为,坚实地走过了“一年倍增、两年翻番、三年赶超周边”的振兴之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0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21亿元,同比增长15.2%,增幅全市第一,是2002年的2.3倍;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7.68亿元,同比增长75.3%,是2002年的3.5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54%,增幅全市第一、全省第三,是2002年的2.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246元,同比增长10.6%,是2002年的1.4倍;三次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重大突破;在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中首次夺得三县两区第1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今年全县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35亿元,同比增长15.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76.5元,同比增长16.3%。1—7月份,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71.2%;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7.1亿元,同比增长44.4%。一、坚持学习,加强调研,班子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每年年初,县政府领导班子均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并确保做到目标、时间和要求“三明确”。在坚持每月一次集中学习的基础上,采取举办知识讲座、参加培训、观看电教片、赴外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求学习之真,务工作之实,较好地保证了学习效果。通过理论学习,班子成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解放,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增强。二是注重调查研究。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能够始终坚持每月用一周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工作。同时,根据班子成员分工,组织开展了如何建立有效招商机制、开发区建设以及经营城市、新农村建设、加快林地资源开发等一系列课题调研活动。近三年来,领导班子成员撰写出《在后发快进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实事求是要求建设社会新农村》等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理论和调研文章40余篇。三是坚持学以致用。始终坚持把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做到学以资政、以用促学、学用相长。近年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矛盾,在深入学习和调研的基础上,适时提出并实施了“三得”和“五个一”为民工程、招商引资驻厂员制度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一观三制”等一系列创新的工作举措,不仅有效地化解了制约我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难题,而且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二、围绕中心,攻坚克难,县域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一是大力推进工业突破,加快打造新兴工业基地。以纺织服装、精深木业和电光源三大产业为主导,坚持外引内培,重点打造华东新纺都、淮海经济区木业走廊、中国第四大木地板生产基地和新兴电光源产业基地。目前,全县含在建的棉纺生产规模已达70万锭、成衣3000万件套,木业加工能力超过150万立方米,年产节能灯管4亿只、普泡1亿只。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发展的首选,提出了“招商引资从企业投产才真正开始”、“为企业服务也是为百姓服务”等先进服务理念,大力推行专业招商、组团招商、产业链招商等系列招商活动。组建了20个驻外招商分局,主攻投资规模超亿元的重大项目、产业配套项目,增强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和竞争力。围绕“打造苏北一流开发区”的目标,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达83平方公里的县经济开发区,并持续加大开发区基础配套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目前,开发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配套资金13亿元,国际商务中心、蓝领公寓、污水处理厂、1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等一批重点配套设施项目相继竣工;开发区建成区面积和基础设施配套面积均达到15.2平方公里,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一大批外资项目、国内知名企业、上市公司相继落户,开发区共入驻企业416个,其中超亿元项目39个,实际投入超60亿元。2006年5月县经济开发区顺利进入省级开发区序列。二是实施四城联动战略,加快建设中等工贸生态城市。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聘请了高资质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和完善了县城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战略规划以及各类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率已达100%,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的有序开发建设。围绕建设40平方公里、30万人口中等工贸生态城市,大力实施以工、以贸、以文、以水“四大兴城”计划,强势推进城东工贸新城、城西泗水古城、城北文化新城、城南生态名城“四城联动”开发。按照“三高、三化、三精”要求,突出“打造一批重点功能区域、完善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兴建一批重大标志性建筑”,全面提高城市建设品位。重点实施了包括城市外环畅通工程、城市重点市场建设工程、八大节点建设工程在内的城市“十大创建工程”和包括十大精品社区、十大专业市场、十大商贸特色街在内的“八个十工程”,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近三年来,政府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亿元,带动社会投入超过60亿元,投入累计超过**历史总和;建成区面积由2003年的12平方公里扩张到目前的32.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面积扩张到4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由26%提高到36%。三是大力推进资源开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围绕发展新农业、塑造新村貌、培育新农民,加快实施以资源开发、康居示范、创业富民为重点的新农村“三大工程”。立足全县60万亩林地和60万亩水面资源,加快10万头林地生态淮猪、亚飞设施蔬菜、乐口福食用菌基地等“四带十区”规模效益农业建设,农业产业化“八大创建”连续两年名列全市第一,被评为江苏省高效农业特色县。目前,全县实现林地资源综合开发13万亩,项目超200个,总产值超过30亿元,建成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计26万亩,全县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总数达46个,拥有著名商标8件,创省级名牌农产品5个;全面推广基地集聚、产业集聚、商贸集聚、功能集聚和开发集聚“五种模式”,因地制宜地推进集中居住点和康居示范点建设,新建各类市场27个、商业街15条、居住小区18个、乡镇工业集中区15个;依托全县45万劳动力资源,以培养现代产业工人、民营创业者和新兴服务业人才为重点,大力实施20万农民大培训、大转移、大回流工程,加快发展“三来一加”等短平快项目。目前,全县在外务工人数25余万人,累计返乡就业人员达2万人、创业人员超过1500名,其中创办50万元以上、吸纳劳动力50人以上的企业有60家。大力推进新老农村五件实事建设工程,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四是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努力提高教学教育质量。全县农村中小学“六有工程”和“四配套工程”在全市率先通过省政府验收,**中学新校区全面投入使用,全县高考本科完成率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不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县人民医院顺利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全县42家医疗单位全部实现民营化。基本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体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超过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7.2%;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力度,切实搞好防污治污和节能减排工作,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突出利益导向机制,扎实搞好计划生育工作,被国家计生委、财政部表彰为“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试点先进单位”;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杨树节暨中国杨树产业博览会和全国越野摩托车锦标赛**分站赛等重大活动;积极实施“三得”工程和“五个一”为民工程,规划实施了10万人进城就业、15万人转化为市民的经济开发区安居就业工程,建成城东、京西、刘集圩等7个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安置小区,近2000户农民喜迁新居,1500余名失地农民由政府资助培训而陆续就业,6200余名失地农民和拆迁居民全部纳入城乡低保;大力推行“一观三制”,建立健全大信访工作格局,着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信访总量持续下降,2006年实现去京上访零登记目标;大力推进“平安**”、“法治**”建设,荣获省“法治江苏合格县”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荣誉称号,并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社会治安安全县”。三、从严治政,一心为民,政府形象不断提升
一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的第一要事,严格执行交办、会办、督办、查办“四办”工作制,确保县政府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大项目建设、林地资源综合开发、小城镇综合开发等重点工作,采取定期督查、定期通报、定期观摩评比的方式,强力予以推进,保证了重点工作和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严厉整肃中层梗阻现象以及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低下、工作推诿扯皮等突出问题;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切实提高行政效能,较好地优化了我县的创业和投资环境。二是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坚持实行县长负责制和分工负责制,大事、要事集体研究,日常事务分工抓落实,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行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自觉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联系,虚心听取各界人士的建议意见,较好地改进了政府的工作。三是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制度,加强部门权力运行重点环节和部位人员的监督。进一步规范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行为,全面实施重点工程述廉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对全县64个部门和66个热点岗位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开通政风、行风评议热线,拓宽群众参与行风监督的途径,有效推动了行业风气的好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县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总量依然较小,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依然较低;企业规模偏小,效益不高以及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职能、投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等等。对此,我们将认真对待,在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既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强力推进大项目,强势发动大创业,全面加快**经济社会振兴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