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省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2005]75号
辽宁省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辽人[2005]75号)
为进一步适应全省经济发展和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需要,完善经济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机制,根据辽宁省人事厅关于印发《2005年全省职称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辽人发[2005]4号)精神,从2005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
一、评审范围
全省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工作的在职高级经济师;离退休后现仍在辽宁从事经济工作的高级经济师也可参加评审,取得专业技术资格后,不作为享受原单位工资及其他一切待遇的依据。
二、评审条件
(一)基本要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身体健康,积极为我省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二)学历、资历要求
1、大学本科以上经济专业(含会计、审计、统计等相近专业)毕业,取得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满五年以上人员。
2、不具备规定学历(大专以下学历)、资历(任高级经济师满三年,不满五年),但在担任高级经济师工作期间,业绩特别突出,符合破格条件的人员可以破格申报参加评审。
(三)专业理论要求
1、能系统掌握和运用经济专业理论,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经济工作业务;
2、熟悉国内外的经济工作动态,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处理经济工作中出现的重大疑难问题的能力;
3、熟悉并掌握国内外的经济及相关专业的前沿理论,对经济专业理论具有独创性的研究。
(四)业务水平和能力要求
1、有丰富的经济管理工作经验,在主持大型企业或市(厅)级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中业绩突出;在主持中型企业或县(处)级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解决重大经济活动中的关键或疑难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政策性意见,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须提供相关材料);
2、主持管理过重大咨询、评估或科技课题,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须提供相关材料);
3、主持或参与省级科研设计、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业务工作,取得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须提供相关材料);
4、主持、参加编写市级以上行业标准、政策法规,并已颁布执行(须提供相关材料)。
(五)业绩成果要求
担任高级经济师以来,工作业绩突出。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解决关键性问题,其成果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显著(须有同行专家和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鉴定和认可);
2、熟悉并掌握国内外经济管理方法,对经济领域及本专业发展趋势有创造性研究,其研究成果获省(部)级调研成果一等奖(等级内额定人员);
3、主持或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改组改制,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其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企业管理进步成果一等奖(等级内额定人员);
4、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工程经济项目的课题研究,取得重大成果,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级内额定人员)以上奖励;
5、破格申报评审需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级内额定人员)以上奖励;
6、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级内额定人员)以上奖励人员可不受学历资历限制,直接申报参加评审。
(六)论文和著作要求
担任高级经济师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国家级学术、技术刊物上发表经济或相近专业论文三篇以上(第一作者至少二篇),或在省级学术、技术刊物上发表经济或相近专业论文五篇以上(第一作者至少三篇);
2、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经济或相近专业学术论文三篇以上(主稿至少二篇),或参加全国学术会议并提交经济或相近专业学术论文五篇以上(主稿至少三篇);
3、本人撰写的公开出版的全省性或省级本专业学术、技术教材二十万字以上或主持编写省部级标准并已颁布执行;
4、正式出版十万字以上的经济或相近专业的专著或译著。
(七)外语和计算机要求
申报评审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须提供职称外语A级合格证书和计算机高级合格证书,符合免试条件人员按相关免试政策掌握。
对于2005年参加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人员,其外语和计算机合格证书可先评后补,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要在三年内(自取得专业技术资格当年算起)补交外语和计算机合格证书,不能按时补交的原资格作废。
三、申报和评审程序
1、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评审委员会由省人事厅负责组建,评审委员会成员由省内同行专家组成。
2、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评审采取量化赋分和答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参评人员答辩时间约为二十分钟,答辩题目在所提交的论文中产生。
3、申报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人员需提供论文或经济著作、译著原件,提供证明学历的毕业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合格证书、获奖证书等原件(收卷审核后退回);同时填写《辽宁省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审核表》一式三份、《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报评推荐表》一式三份、《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表》一式三份,破格评审人员还需填写《辽宁省破格人员评审表》一式三份,所填表格一份装入主卷,其它两份放在材料袋中。
4、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申报评审程序与高级经济师的申报评审程序相同。
五、其他要求
1、各市、省直各部门要认真按照省人事厅《关于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实行公示办法的通知》(辽人发[2002]13号)文件精神,在推荐、评审和公布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名单时要进行公示,防止和杜绝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现象发生。
2、2005年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评审时间定于8月份,各市和省直各部门务于7月15日前将申报材料和照片等报省人事厅,申报人员在20人以上的需同时报软盘。答辩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3、报卷地点设在辽宁省人才中心305房间,联系电话:(024)22503874,联系人:阚义。
第二篇: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
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从事工业、农业、商业、水利、建筑、餐旅、物资、供销、交通、运输、贸易、财政、金融、保险、证券、税务、工商、文化、出版、计划、房地产、信息、咨询,资产、资本运作、产权管理、人力资源、价格管理、经济研究等经济专业工作中评审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条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合格以上。
第三条学历、资历条件
评审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得博士学位,取得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后,受聘经济师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
二、获得硕士学位7年以上、获得大学本科学历10年以上,取得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后,受聘经济师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
三、获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20年以上,取得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后,受聘经济师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
四、获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25年以上,取得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后,受聘经济师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
第四条专业技术工作能力条件
评审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任现职期间,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和相关法律规定,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经济
专业工作实践经验,能提出有重要价值的政策性意见,独立解决重要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在经济管理方面业绩显著。
二、主持较大项目工作,解决过经济管理上的重大问题,取得显著成效,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上升。
三、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2篇或著作1部,或为解决地区、行业、部门(单位)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撰写具有较高水平的专题调查报告、经济分析报告或省级以上重大技术改造、基础建设项目经济评估报告等。
第五条学术(技术)成果条件
评审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任现职期间,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主持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利税连续2年比上年增长10%以上;原为亏损的企业,减亏幅度连续2年在20%以上。
二、参与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3年以上,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做出了主要贡献;主持两项以上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三项以上大型单项业务活动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主持制定五项以上企业内部重要管理制度,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主持小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主要经济指标达到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做出突出贡献。
四、从事经济研究工作,获国家级奖或省(部)级二等奖以上1项,或省(部)级三等奖、市(厅)级一等奖2项以上,或市(厅)级二等奖3项以上。
五、主持或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单位或行业重要经济管理办法的拟定,所提建议被行业主管部门采纳,对行业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产生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六、主持完成过企业单位重大经济技术决策、重大经营管理项目,或对企业生产发展方向、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生产布局等方面提出决策性建议,使企业(单位)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有显著提高。
七、在经营管理上改革创新,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决策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主要贡献。
第六条破格条件
不具备规定学历,取得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受聘经济师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或具备规定的学历,取得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后,受聘经济师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破格评审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任现职期间,在具备第四、五条规定的正常评评审条件的同时,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
一、主持或作为骨干参与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经会计师事务所审核或由同级财政、税务部门审核的财务决算认定企业经济效益显著。在申报期内企业利税连续3年比上年增长15%以上;原为亏损的企业,减亏幅度连续3年在30%以上。同时,对所从事的经济专业理论有较深入的研究,公开出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经济著作1部(主要编著者),或在专业刊物发表独立完成的论文3篇以上。
二、主持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主要经济指标连续3年以上名列本地同行业企业前5名、本县前3名。
三、从事经济研究工作,在理论研究、经济改革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获得国家三等或省(部)级二等以上、或省(部)级三等两项(次)以上科研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
四、直接制定或主持实施重点课题,研究市(州)级以上大型经济方案、经营活动,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或对高新技术、科学管理方法的推广应用
方面,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并经市(厅)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五、工作业绩、贡献特别突出的人员。
第七条附则
一、主持:是指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分管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单位负责人(不包括党务政工负责人);
二、骨干:是指具体承担项目的调研、立项、项目实施、综合研究报告的编写等全过程的负责人或是具体从事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等某一方面的负责人。
第三篇:关于做好2010年工程教授、研究员级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0年工程、农业、会计、经济、统计、审计、翻译等系列教授、研究员级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
辽人社[2010]131号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局,省直各部门:
为做好2010年工程、农业、会计、经济、统计、审计、翻译等系列教授、研究员级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审标准及要求
l、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按照原省人事厅印发《关于在工程、农业系列评定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的实施意见》(辽人发
[1997]37号)的通知及相关文件要求进行。
2、教授、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按照原省人事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教授、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辽人[2005177号)及相关文件要求进行。
3、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按照原省人事厅、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印发《辽宁省教授、研究员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辽人
[2005175号)及相关文件要求进行。
4、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统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按照原省人事厅、省统计局关于印发《辽宁省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统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辽人l2005176号)及相关文件要求进行。
5、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审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按照原省人事厅、省审计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审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辽人[2005]73号)及相关文件要求进行。
6、翻译系列正译审和副译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按照原省人事厅《关于2005年翻译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辽人[2005190号)及相关文件要求进行。
7、工程系列机械、石化、冶金、轻工、建材、纺织、电力、粮食、电子工程(通讯、半导体物理、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等专业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含中、初级)的评审工作与工程系列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工作同步进行,办法和程序相同。
二、资格审查及评审办法
1、资格初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继续实行个人申报、民主评议、单位推荐、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查的申报办法。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要对个人申报材料认真审核,进行民主评议,经公示无异议后,推荐上报;各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严格把关,认真审查,未经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查的申报材料一律不得受理。
2、资格复审:为保证申报材料质量,报卷结束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按照评审的标准和条件,对申报材料进行复审,凡不符合申报标准和条件的材料,一律不得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
3、评审办法:在教授、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审计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继续实行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考试合格后,通过考试合格成绩和量化赋分加权,综合评价参评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考试时间另行通知)。工程、农业、翻译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继续实行综合评价和业内认可的评价模式。
三、评审材料报送要求
1、申报评审上述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需填写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审核表一式三份,填写《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报评推荐表》一式三份,破格晋升人员需填写《辽宁省破格评定人员审核表》一式三份。所填表格一份装入主卷,其余两份放入材料袋中。专业技术人员填写的三份《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报评推荐表》需粘好照片,全部装入材料袋中,其它材料按要求装订成册,按规定程序上报。申报评审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均按上述办法办理。
2、省及各市有关单位务于7月15日前将申报材料和照片报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申报材料时同时报电子版。
报卷地点:省人才中心305房间(沈阳市和平区哈尔滨路50号)
联系电话:024-22503874
职称处咨询电话:024-22959120
附件:关于在工程、农业系列评定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的实施意见(略)
附件:
辽宁省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为落实科学人才观,客观公正评价工程、农业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多出成果和技术创新,支持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评审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评审条件适用于在我省国有、非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工程技术和农业技术研究、开发、推广的人员。
二、评审专业
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评审专业:建筑、交通、机械、建材、电子电气、技术监督、冶金、化工、纺织、环保、测绘、地质、医药、粮食、综合等15个专业;
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评审专业:农学、植保、蚕学、蔬菜、果树、土壤农化、畜牧、兽医、林学、农机、水产、水利等12个专业。
三、申报及评审条件
(一)凡申报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任职资格评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且任职内考核综合结果达到合格。
(二)学历、资历要求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农艺师资格5年以上。
2.虽不具备规定学历(学位),但取得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农艺师5年以上;或具备规定学历(学位),取得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农艺师资格满3年,在达到正常晋升专业技术理论要求、工作经历与能力要求、论文和著作要求、外语、计算机要求的同时,工作业绩和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破格晋升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
(1)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星火奖三等奖以上及相当奖励项目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2)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星火奖、新产品奖二等奖1项或三等奖2项及相当奖励项目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3)获得副省级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4)获市(厅)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三)外语、计算机要求
1.申报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任职资格评审人员,需取得全国统一组织职称外语考试A级合格证书。申报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已取得的职称外语A级合格证书可重复使用;符合免试条件人员,可免于参加职称外语考试。
2.申报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任职资格评审人员,需取得省计算机应用能力高级证书或参加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两个模块考试合格。符合免试条件人员,可免于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四)专业技术理论要求
1.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和技术,了解相关专业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知识;
2.在本专业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是省或市内本专业学术带头人,能够指导本专业高级技术人员的工作,或具有培训指导本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3.熟悉本专业有关前沿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对本专业理论有创造性研究,在省内同行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
(五)工作经历和能力要求
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省部级以上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解决重大技术问题起关键性作用,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2.在研究开发、生产、推广实践中,有较大的技术性突破,解决过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或填补国内同行业某一技术领域空白,并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
3.在大型以上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主持完成国外引进大型先进成套(单机)
设备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的全过程,投入生产后,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4.主持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的设计、研发、开发、推广应用中,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将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主持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经过省级认定;组织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并通过验收;创立、领办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省级认定。
(六)工作业绩和成果要求
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星火奖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2.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星火奖、新产品奖三等奖以上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3.获得副省级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或市(厅)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4.获得1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或2项以上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应用后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在大型以上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业绩突出,具创新技术成果,获得本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以上的主持人,并将科技成果应用到本企业生产实践中,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论文和著作要求
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本人撰写公开出版的全国性或省级本专业学术、技术教材20万字以上或主持编写省部级标准并已颁布执行;
2.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3篇以上(至少有2篇为第一作者),或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至少有3篇为第一作者);
3.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学术论文3篇以上或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论文5篇以上;
4.正式出版过10万字以上专著或译著。
四、其他事项
(一)本评审标准所规定的学历、资历、专业技术理论、工作经历和能力、工作业绩和成果、论文和著作、外语和计算机要求必须同时具备。
(二)本评审标准涉及的业绩、成果、论文和著作,均为任现职以来取得的。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符合一步到位参加教授、研究员级高级专业技术评审人员,学历、资历需满足博士毕业满7年、或硕士毕业满12年、或本科毕业满15年的要求。业绩、成果、论文和著作主要以近5年取得的为依据。
(三)申报人员提供的论文应是经国家或省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并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论文,非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论文不能按所晋升职称系列或专业论文对待。获奖证书应是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奖励项目,非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奖励项目不能按晋升系列或专业奖励项目对待。
(四)专业技术人员所学专业与申报评审专业不相近的,需具有评审专业的继续教育证明。
(五)本评审标准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评审相关条件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六)本评审标准由省人社厅负责解释。
第四篇:辽宁省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辽宁省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为落实科学人才观,客观公正评价工程、农业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多出成果和技术创新,支持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评审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评审条件适用于在我省国有、非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工程技术和农业技术研究、开发、推广的人员。
二、评审专业
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评审专业:建筑、交通、机械、建材、电子电气、技术监督、冶金、化工、纺织、环保、测绘、地质、医药、粮食、综合等15个专业;
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评审专业:农学、植保、蚕学、蔬菜、果树、土壤农化、畜牧、兽医、林学、农机、水产、水利等12个专业。
三、申报及评审条件
(一)凡申报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任职资格评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且任职内考核综合结果均达到合格。
(二)学历、资历要求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农艺师资格5年以上。
2.虽不具备规定学历(学位),但取得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农艺师5年以上;或具备规定学历(学位),取得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农艺师资格满3年,在达到正常晋升专业技术理论要求、工作经历与能力要求、论文和著作要求、外语、计算机要求的同时,工作业绩和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破格晋升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
(1)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星火奖三等奖以上及相当奖励项目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2)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星火奖、新产品奖二等奖1项或三等奖2项及相当奖励项目和等级内额定人员;
(3)获得副省级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4)获市(厅)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三)外语、计算机要求
1.申报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任职资格评审人员,需取得全国统一组织职称外语考试A级合格证书。申报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已取得的职称外语A级合格证书可重复使用;符合免试条件人员,或免于参加职称外语考试。
2.申报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任职资格评审人员,需取得省计算机应用能力高级证书或参加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两个模块考试合格。符合免试条件人员,可免于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四)专业技术理论要求
1.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和技术,了解相关专业及计算机应用等专
业知识;
2.在本专业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是省或市内本专业学术带头人,能够指导本专业高级技术人员的工作,或具有培训指导本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3.熟悉本专业有关前沿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对本专业理论有创造性研究,在省内同行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
(五)工作经历和能力要求
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省部级以上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解决重大技术问题起关键性作用,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2.在研究开发、生产、推广实践中,有较大的技术性突破,解决过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或填补国内同行业某一技术领域空白,并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
3.在大型以上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主持完成国外引进大型先进成套(单机)设备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的全过程,投入生产后,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4.主持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的设计、研发、开发、推广应用中,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将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主持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经过省级认定;组织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并通过验收;
创立、领办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省级认定。
(六)工作业绩和成果要求
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星火奖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2.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星火奖、新产品奖三等奖以上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3.获得副省级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或市(厅)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4.获得1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或2项以上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应用后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在大型以上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业绩突出,具有创新技术成果,获得本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以上的主持人,并将科技成果应用到本企业生产实践中,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论文和著作要求
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本人撰写公开出版的全国性或省级本专业学术、技术教材20万字以上或主持编写省部级标准并已颁布执行;
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3篇以上(至少有2篇为第一作者),或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至少有3篇为第一作者);
2.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学术论文3篇以上或参加全国性学术
会议交流论文5篇以上;
4.正式出版过10万字以上专著或译著。
四、其他事项
(一)本评审标准所规定的学历、资历、专业技术理论、工作经历和能力、工作业绩和成果、论文和著作、外语和计算机要求必须同时具备。
(二)本评审标准涉及的业绩、成果、论文和著作,均为任现职以来取得的。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符合一步到位参加教授、研究员级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人员,学历、资历需满足博士毕业满7年、或硕士毕业满12年、或本科毕业满15年的要求。业绩、成果、论文和著作主要以近5年取得的为依据。
(三)申报人员提供的论文应是经国家或省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并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论文,非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论文不能按晋升职称系列或专业论文对待。获奖证书应是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奖励项目,非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奖励项目不能按晋升系列或专业奖励项目对待。
(四)专业技术人员所学专业与申报评审专业不相近的,需具有评审专业的继续教育证明。
(五)本评审标准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评审相关条件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六)本评审标准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五篇:辽宁省经济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
辽宁省经济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
为落实科学人才观,客观公正评价经济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多出成果和技术创新,支持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结合经济专业特点,制定本评审标准。
一、评审范围及专业
本评审标准适用于全省国有、非国有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经济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设置经济和国际商务两个专业。
二、申报及评审条件
(一)凡申报高级经济师、高级国际商务师资格评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且任现职以来考核综合结果均达到合格。
(二)学历、资历要求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经济师、国际商务师资格2年以上;
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经济专业或相近专业,非经济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需具有评审专业的继续教育证明),取得经济师、国际商务师资格5年以上;
3、虽不具备规定学历,但取得经济师、国际商务师资格5年以上;或具备规定学历,取得经济师、国际商务师资格满3年,在达到正常晋升专业理论要求、工作经历与能力要求、论文和著作要求、外语及计算机要求的同时,工作业绩和成果符合下列条
件之一,可破格晋升高级经济师、高级国际商务师:
(1)获得市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以上奖励1项及相当奖励项目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2)获得省企业管理进步成果奖、省(部)级调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及相当奖励项目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三)外语、计算机要求
1、申报高级经济师资格评审人员,需取得全国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B级合格证书;申报高级国际商务师资格评审人员,需取得全国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A级合格证书;符合免试条件人员,可免于参加职称外语考试。
2、申报高级经济师、高级国际商务师资格评审人员,需取得计算机应用能力高级证书或参加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两个模块考试合格;符合免试条件人员,可免于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四)专业理论要求
1、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对本专业的某一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2、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本专业的热点、重点问题有独创见解。
3、熟悉和掌握有关经济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能够综合分析和解决处理在经济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五)工作经历和能力要求
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能主持中型企业、县(处)级以上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或在大型企业、市(厅)级事业单位主持职能部门经济管理工作中业绩突出,经专家认定在同行业中领先;在企、事业单位中,从事主要职能部门工作的业务骨干人员,解决过经济管理上的重大问题和重要经济活动中的关键问题,提出过有价值的政策性意见,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须提供相关材料)。
2、主持管理过重大咨询、评估、科研课题,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须提供相关材料)。
3、主持管理过科研设计、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业务工作,并取得比较明显的相对稳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须提供相关材料)。
4、主持、参加编写过行业标准、政策法规、条例制度及有关的管理办法(须提供相关材料),并已颁布实施。
(六)工作业绩和成果要求
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或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改组改制,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和方法,其研究成果获市级以上企业管理进步成果奖二等奖以上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2、熟悉并掌握国内外经济管理方法,对经济领域及本专业发展趋势有创造性研究,其研究成果获市级以上调研成果奖二等奖以上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3、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工程经济项目的课题研究,其研究成果获得相当于上述等级的奖励项目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七)论文和著作要求
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技术刊物上发表经济或相近专业论文3篇以上;在市级公开发行的学术、技术刊物上发表经济或相近专业论文4篇以上。
2、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并提交经济或相近专业论文3篇以上;参加省级学术会议并提交经济或相近专业论文4篇以上(须经有关部门认定)。
3、正式出版4万字以上的经济或相近专业的专著或译著。
三、其他事项
(一)本评审标准所规定的学历、资历、专业技术理论、工作经历和能力、工作业绩和成果、论文和著作、外语和计算机要求必须同时具备。
(二)本评审标准涉及的业绩、成果、论文和著作,均为任现职以来取得的。
(三)获奖证书应是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奖励项目,非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奖励项目不能按晋升系列或专业奖励项目对待。
(四)本评审标准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评审相关条件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