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尊重宪法开始3
从尊重宪法开始
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树立宪法意识
一判断正误(判断下列说法或行为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依法治国首要的是依照宪法治理国家()(2)依法治国是依宪治国()(3)宪法规定国家性质等国家某一方面的问题()(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关系()
(5)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6)各种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原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根本性的方面,因此,宪法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
(8)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最高行为准则,因此依法治国首要的就是依照宪法治理国家()
(9)宪法是高高在上的一部大法,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关系()
(10)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11)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12)违反宪法的行为就是违宪行为()(13)宪法是我们生活的基本依据,也是我们行为的最高规范()二 选择题
1.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生活联系紧密。作为公民,我们应该()
① 认真学习宪法 ② 养成遵守宪法的好习惯 ③ 树立宪法意识 ④ 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右图,回答2——3题。
2.下边这副法律体系金字塔说明了()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C.宪法具有稳定性
D.宪法是一切普通法律的总和
3.宪法之所以处于这样的地位,是因为()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
C.宪法是母法 D.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4.在下列行为中,具有宪法依据的行为有()
①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活动 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
③学校要求高三学生星期天来上课 ④公民老刘保护自家的祖传秘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邓小平同志说:“你要说话不走火,宪法多熟悉一下,那你的话就不容易走火。”这一形象的说法告诉我们()A.说话办事都必须有宪法依据 B.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办事 C.熟悉了宪法,说话就不会出错 D.我国公民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6.一个人出生后,他的父母要到公安机关为他登记户口;成家时,要去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想开办企业,要向工商部门申请领取营业执照„„。这就要求()
A.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到政府部门办事的公民不必学法、用法
B.政府部门要制定尽可能多的与公民相关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 C.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
D.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公民也要学法、守法、用法 7.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下列言行不符合宪法要求的是()
①“请讲普通话” ②捕食珍贵动物 ③劝说父母依法纳税 ④在自然保护区滥砍滥伐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要求我们()① 树立宪法意识
② 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 ③ 每年修改宪法
④ 经常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规范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9.国家主席胡锦涛说:“我一定忠诚地履行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竭诚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国家主席之所以要忠诚地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是因为()A.宪法是公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B.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C.宪法的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D.宪法是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10.在全国法制宣传教育日期间,全国各地、各部门围绕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
① 能够增强人们的宪法观念
② 能够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法律 ③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法律素质
④ 是推进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三 问答题
11.据报道:因受贿567万元和滥用职权致使工伤保险金6893万元被挪用至今无法收回,江西省南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陶年根被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依法惩处腐败分子的态度坚决,不论什么人,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将受到严厉的惩处,公安部党委解决拥护中央的决定。(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有人认为,公安部是执法机关,不必遵守宪法和法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2.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观点?
(2)如果以此观点为主题在社区文化活动室搞一个法制宣传,请你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设计一个宣传方案。
1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考考你对我国宪法知道多少: ⑴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 国家的根本制度是: 国家的民族制度是: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⑵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⑶初二学生小兵上课时在教室里扔纸飞标,被刘老师叫出课堂不让他进教室听课。请从“树立宪法意识”的角度简要评析这件事情。
14、伴随着我国法制建设前进的步伐,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为了配合今年的法制宣传,某校准备举办手抄报比赛,八年级(4)班的同学设计了“走进法律”和“以案说法”两个栏目。
(1)在“走进法律”栏目中,有位同学提供了右面的图标,该图标中的“12.4”指的是:
(2)在“以案说法”栏目中,有这样一则案例“某县高三学生张某因高考准考证被所在中学扣押而失去语文考试机会,他一纸诉状将其所在的中学告上法庭。经过调查取证,该县法院一审当庭宣判:该中学扣证行为违反了我国宪法,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判决由该校赔偿原告高考报名费219元、精神抚慰金1.5万元。法院依据宪法对该案的判决给你哪些启示?
(3)如果你来组织一次法制宣传活动,你准备用什么形式?(说出一种即可,但不能与本题中的方式重复。)
第2课时 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树立宪法意识
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 1.A 2.A 3.B 4.B 5.D 6.D 7.D 8.D 9.D 10.A 11.(1)上述材料说明,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无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2)我国各种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不得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宪法是一切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违反国家宪法的行为就是违宪行为。
12.(1)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2)①宣传内容:各级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及各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都要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任何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宪行为都必将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②宣传形式:利用投影打出有关宣传的文字;播放录像介绍一些高干违法犯罪受到审判;播放光盘介绍中央领导接受宪法宣传教育,按宪法办事,依法治国等。13.⑴人民民主专政 社会主义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⑵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国家效力;宪法是制定其它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更为严格;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⑶受教育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为权利,刘老师不让小兵进教室听课是错误的,应及时改正;作为义务,小兵在课堂上扔纸飞标是不认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表现,应检查并改正。14.(1)全国法制宣传日。因为我国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通过的,所以我国把12月4日定为法制宣传教育日。(2)①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追究。② 宪法具有最高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的权利。每个公民都要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③ 作为青少年应认真学习宪法、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采取合法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捍卫宪法尊严。(3)法律知识竞赛、法治讲座、法治故事大赛、漫画展等。
第二篇:从尊重宪法开始
从尊重宪法开始
一、选择题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首先要做到遵守()A、宪法 B、普通法律 C、党章 D、地方法规
2、山有峰,峰是山的最高位置。直接反映出宪法()A、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B、是公民权利的保障
C、规定了国家社会中最根本的问题 D、制定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3、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它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为了讨回属于自己的土地。河南临颖县村民在无数次奔波无果后,与县政府“对簿公堂”。法院依据宪法判决村民胜诉。这告诉我们()
①依法治国所依据的“法”仅指我国的宪法
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最重要的就是要依宪治国 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就必须加强对各级政府的法律监督 ④“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原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4、中宣部、司法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每年一届的法治人物评选活动是()A、依法治国方略的体现 B、科教兴国战略的体现 C、以德治国方略的体现 D、保护人权的体现
5、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赞成2863票,反对10票,弃权17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宪法的修改权属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6、()是我国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依法行政 B、执法必严 C、依宪治国 D、依法治国
8、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是()A、宪法
B、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C、刑法 D、村规民约
9、国家主席胡锦涛说:“我一定忠诚地履行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竭诚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国家主席之所以要忠诚地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是因为()
A、宪法是公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B、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C、宪法的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D、宪法是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10、在全国法制宣传教育日期间,全国各地、各部门围绕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
①能够增强人们的宪法观念 ②能够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法律 ③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法律素质
④是推进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问答题
11、我国实行依法治国,从2001年起,把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全国法制教育宣传日。(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2)为什么把每年的12月4日定为法制宣传教育日?(3)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公民应该怎样对待宪法?
12、据报道:因受贿567万元和滥用职权致使工伤保险金6893万元被挪用至今无法收回,江西省南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陶年根被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依法惩处腐败分子的态度坚决,不论什么人,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将受到严厉的惩处,公安部党委解决拥护中央的决定。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有人认为,公安部是执法机关,不必遵守宪法和法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三、材料分析题
13、材料一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刑法、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均特别写明“以宪法为依据制定本法”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全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认真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在全社会的贯彻实施。”
(1)材料一说明了宪法的哪些问题?
(2)从材料一所说明的问题,可以看出宪法的地位如何?(3)宪法的地位对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答案
一、1、A
2、A
3、B
4、A
5、C
6、D
7、D
8、A
9、D
10、A
二、11、(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基,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最大权威,是依法治国的总章程。(2)因为我国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通过的,我国把12月4日定为法制宣传教育日,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要增强人们的宪法观念,首先要从尊重宪法、维护宪法开始。(3)我们青少年应认真学习宪法,领会宪法的精神实质,增强宪法观念,严格遵守宪法。以宪法为最高准则。自觉做到:凡是宪法要求的必须做,凡是宪法反对做的和禁止做的事,就坚决不做,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阻止别人去做。
12、(1)上述材料说明,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无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2)我国各种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不得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宪法是一切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违反国家宪法的行为就是违宪行为。
三、13、(1)①说明了宪法是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是普通法律立法的基础,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或宣布无效。(2)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3)青少年要努力学习宪法知识,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第三篇:教育从尊重开始
《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闲暇之际匆匆浏览了《教育从尊重开始》一书,书中孙云晓老师用朴实的语言诠释着教育的真谛——教育从尊重开始。作者孙云晓,一位跨世纪新教育的忠实守望者,一位童年的捍卫者,出版的个人专著达三十余部,他总能够捕捉时代的精神,走进儿童的心灵,是一位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书中以一个独生女的父亲的教育经历和感悟。在对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教育实例的生动叙述中,娓娓道来教育的真谛——“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爱如钙”、“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等。一个个贴近生活实际的教育案例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亲耳听过,亲眼见过的平凡小事。但作者却能在这平凡小事中挖掘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真谛。
作者在书中提到真正的爱是无私的,的确,他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家长,当他得知女儿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没有抱怨,没有指责,而是开导女儿,和女儿一起找原因,想办法。作者还指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说“我白疼你了!”当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便说:“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养你有啥用?”平时我和父母们打交道,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当时我只带着同情,并未多想。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爱是自私的,他在为孩子提供各种优越物质条件的同时希望孩子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父母一定要端正心态,不管孩子达到达不到自己所预定的目标,都不要抱怨不要用言语伤害孩子。我想父母要有一颗平常心,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期望值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还在书中提到:“没有孝心的孩子很难有爱心”,“被真爱感动的孩子才会懂得感恩”。我觉得这两种观点很有必要让一些父母知晓。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的孩子不知道体谅父母的辛苦,更不知道孝敬父母。父母对孩子倾注了满腔的爱却得不到孩子丝毫的感恩,反而觉着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不应一味埋怨孩子不懂事,应该从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原因。作者指出:“培养孩子孝心爱心应从点滴小事做起:如不能让孩子吃独食;要经常给孩子讲讲自己工作的艰辛;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父母要在孝敬老人方面为孩子做榜样等。”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父母的真爱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撒在孩子稚嫩的心田里,以真爱育真情,用真情换真情。
细想孙老师的每一句话,在教学的细节中也都能得到证实。课堂上孩子搞小动作不听课,不引人注意地摸一下他的头,或是不动声色地把孩子手中的东西拿到一边放好,孩子就会不由得脸红或马上改正自己的行为;孩子犯了错误,悄悄地把他叫到一旁耐心地交流,最后孩子会露出开心的笑容„„是《教育从尊重开始》告诉我,这种“悄悄地”就叫“尊重”,正是这种尊重,使每一个孩子都在悄悄地健康成长。
让“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找到更大的动力,塑起更强的精神支柱。尊重学生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积极回应。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的最根本的素质就是尊重。尊重的教育才能教出尊重他人的学生。只有学会了尊重才可能去尊重父母家庭、尊重老师学校、去尊重单位和集体,去尊重社会和国家,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学生和国民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的进步。任何一个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建树的教师,在他们的教育生命的词典里绝对不会缺损“尊重”二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人说话。我虽然没能和作者面对面地交流,但我有幸走进了他感悟教育真谛的征程中。“教育从尊重开始”,让我们从实践中来体会它的真谛吧!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细节决定成败》粗一看这题目,似乎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了,可是仔细一读这本书,却是深有感触,作者在书中,不断强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寓伟大于平凡的真理。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这段话指出了我们工作中的通病。再高的山都是由细土堆积而成,再大的河海也是由细流汇聚而成,再大的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才能顺利完成。
一个细节的忽略往往可以铸成人生大错,可以造成事业颠峰之危,而一个细
节的讲究,可以让企业咸鱼翻身,可以在谈判中力挽狂澜于既倒。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国公司员工与日本公司员工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员工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员工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员工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会擦六遍,第二天可能也会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只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所说的:“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琐碎的,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细节往往被我们忽视。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要求人们做事认真,精细,否则会影响整个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对一个单位来说也是如此,单位要成功,就得靠每一个员工做好每一个细节。
就我们的学校而言,如果管理人员没有做好每一个细节,学校的总体工作的正常运行就不能得到保证;我们的教师没有做好每一个细节,就不可能保证整个教育的质量。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利普·克劳斯比说:”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动所构成的公司行为经不起其中1%或2%的行动偏离正轨”。如我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导致澳星爆炸,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一个单位若想成功,就必须把单位每个员工做的每个细节有机地联系,协调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单位发展壮大。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古人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已故总理周恩来就一贯提倡注重细节,他自己也是关照小事,成就大事的典范。的确,细节在我们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魅力是无予伦比的。你可能因为对它的注重而使你抓住很多的机会,从而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修复了自己的人生,完善了自己的品格。品味细节,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你会更强大,因为成绩与荣誉是一点一滴堆积起来的。没有小的成功,哪来大的收获。细节的文化底蕴与深刻含义往往是一般人难以把握的,相反,对细节有一定的认知,能用细节来塑造自己的人,是既聪明又成功的人。他们了解细节之美,能灵活运用细节给他们带来 的财富,从而使自己即使置身瓦砾之中,也能闪烁出耀眼的光茫。细节是生活与事业中一些很小的闪光点,但它的作用却不可低估。有些人奉行做大事,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胜人一筹,从而忽视小节,结果不但没有提升自己,反而更加失败。
因为他们不明白,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会而成,茂盛的森林是千百棵树连接而成,骄人的战绩更是无数细小的成功凝聚而成。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细节,酝酿过程中的细节之美。只有这样,你才会取得不断的成功。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中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麦地里最大的一个麦穗,只许进不许退,弟子们总认为机会还很多,不许过早定夺。结果,到了麦地尽头时,他们每个人都两手空空。文章一句话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做人和拾麦穗一样,机会便是其中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麦穗,就象做作业,做作业是见识试题的机会,看课外书是获得知识的机会,做家务是锻炼独立能力的机会„„我们不能好高骛远,要懂得把握住眼前的机会,人生路的确很长,但是这是一条只进不退的路,路上的机会每个人均等,懂得珍惜机会的人才能大展鸿图。相反,那些不懂得把握时机的人只能在他没有珍惜的机会面前抱怨自己不幸运,没有机会。
让教育多份选择和智慧
著名特级教师袁浩在处理4个放学后贪玩抓虾的“小调皮”时,用了如下方法:袁老师事先对他们捉虾的地点做了了解,发现了那个“清浅的小溪”是没有危险的。于是当4个“小调皮”耷拉着脑袋,站在办公室里等着挨批时,袁老师只是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喜欢虾子,这好啊!大科学家达尔文、法布尔从小不都是昆虫迷吗?你们谁能告诉我,虾子喜欢歇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抓着的?抓虾用什么办法最好?虾子到底是什么模样、什么颜色的,头上有什么?脚有多少只?尾巴呢……”小调皮们傻了眼,只顾着抓,谁会注意到底是什么模样?看到孩子们傻了眼,袁老师又拍拍他们的肩膀说:“我本想让你们明天向全班同学介绍介绍的,可是你们……这样吧,你们再去抓一次,抓的时候,认真看看,好好想想,回来再讲给我听听,好不好?”孩子们相互望望便撒腿去了。孩子放学回家忙着捉虾,这事
若落在我们手里可能会把他们的家长传来!左一个“不遵守纪律”,右一个“不注意安全”,通常会把孩子说得眼泪汪汪!因为我们所关注、所思考的只是“放学不回家捉虾”这个事情的性质,至于孩子们捉虾的危险大不大,坏事能不能变成好事,我们很少会去关心和注意的。在这一点上,袁老师做了有心人。他通过孩子们对虾的特殊“情结”,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探索、教孩子们如何玩得更有意义。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只要我们的多些了解和思考,就可能多份选择和智慧。
潜能
传说苏格兰北部的古城堡和蓦地经常闹鬼。有一个人因为公务繁忙半夜时分才回家,而他又必须经过蓦地。蓦地里有偶尔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号叫,蝙蝠幽灵一样无声地飞来飞去,枯枝像鬼怪的手爪伸向暗黑的天空。走着走着,他一不小心掉进一个新挖的墓坑里。这个坑太深太大了,人高马大的他几经努力还是爬不出去。他索性坐在那里,等天亮再说吧。这时,又有一个人经过这里,也不小心掉了下去,这个人使出吃奶的力气也爬不出去。先掉下来的人实在看不过去,开口说:“别费力气了,你是爬不出去的。”那人忽然听到说话声以为是遇到了鬼,吓得魂不附体,手脚并用,没想到三两下竟然爬了上去,然后惨叫着逃得无影无踪。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深不可测的,我们没有理由给任何人妄下断语-------“你是庸者,你是天才”。谁知道一个人的潜能在什么时候爆发出来?值得思考的是,平常的生活里,“平庸”的人很少爆发自己潜能因而显得平庸,“聪明”的人则会让自己的潜能像山泉一样长流常新地表现出来,因而不同凡响。其实,我们全部可以做出不同凡响的事,因为我们的潜能就像埋藏起来的石油,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作这种“潜能”的挖掘者、激发者,使每一名学生身体里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整个教育的成功。
第四篇:关心残疾人,从尊重开始
关心残疾人从尊重开始
每当我们望着这美丽的世界,会觉得生活如此五彩斑斓,但是你是否想过,这个看似美丽的世界,还有许许多多与我们不一样的人享受不了生活的美好,大自然的生机,他们就是——残疾人。
残疾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他们与我们没什么不同,只是比我们少了些东西,但他们也有心,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支撑着他们,阳光地生活下去!可残疾人在一些人心中看来是卑微的,对他们冷嘲热讽!但是你是否想过,他们用比我们残缺的,弱小的身体,同样的担起生活,担起希望。在北京西单看到的一幕,自今还震荡着我的心灵。
去年暑假,我和妈妈到北京的阿姨家做客,从东直门乘地铁到了西单,出口通道边一位并不显眼的残疾人让我停下了脚步,他没有手,也没有脚,只能用断臂勉强地支撑着自已的身体,他的身体微微地颤抖着,与众不同的是,他的嘴里衔着一支沾满墨汁的毛笔,在一张宣纸上认认真真地写下一横一划,字迹十分工整,浑厚有力,给大字赋予了生命。
但他用的是——嘴,我不禁肃然起敬,他的形象在我心中顿时变得高大起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八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是啊,这不仅是他写的字,更是他心的呐喊!
只要生命存在,生活就是美好的。让我们尊重残疾人,关心残疾人,学习残疾人,让我们共享一片蓝天!
绍兴县马鞍镇中心小学
潘铭泽
迎风傲立
初春的天气,咋暖还寒,总是那么冷。而那梅花娇而不艳,不畏严寒。即使枝丫被雪压了,即使枝条被风吹断了,它仍生长着,一直都坚强面对,给人们带来春的气息。
望向梅花,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回忆。记得一次在坐公交车的时候,车上有很多人,把本来就很小的公共汽车挤得水泄不通,恐怕连一只蚊子也找不到落脚之处。我是先上来的,所以找到了个座位。
几个老人陆陆续续地上来了,一两个青年给老人让了座。白发苍苍的老人,骨瘦如柴,那张苍白的脸更显得憔悴。年迈的老人吃力地上来了,所有人都跟着老人提心吊胆,司机也耐心地等老人们站稳了脚。只有一个老人——所有老人都已经落座了,他孤零零地站着,显得有些突出。
“还有谁愿意让座?”售票员问,语气中带着着急、恳求、期待……
目光随着大多数人群,望向了一个眉清目秀的青年,穿的比较体面,却没有绅士风度。转而回复的是爱理不理,以“拒人千里”的冷漠来回答那些期待的目光。
怎么能这样?我有些愤怒。他是一个老人,是一个弱者,是一个需要被人关心的人!可那青年却无视老人。作为一个小学生,作为一个少先队员,我挺身而出,众人为老人捏了把汗,对我投来佩服以及感谢的目光,对青年投来鄙夷的目光。
真的很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那样做?一直想着,车门开了。只见青年默默走下车,一瘸一拐地下去了。孤傲的他,没有向谁说明,冷漠的他,没有向谁解释。不去向别人说清楚,走自己的路。留下的是一车诧异的目光……呀,原来他是个残疾人!原来他也是需要帮助的对象啊!可是刚才毫不察觉到这一点。
望着他的背影,我忽然觉得自己是个罪人,外表不是来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地。
那篇《高贵的施舍》也说明了这点 :当一个乞丐向一位女主人乞讨钱时,这位女主人并没有直接给他施舍,而是让这个乞丐用唯一的一只手将放在门前的砖搬到门后。这一小小的话语,让乞丐一下子领悟到了做人的尊严,他接受了女主人的要求。若干年后,一位公司的董事长来到了女主人面前,这就是昔日那位乞丐,当他告诉女主人让他们一家人去城里居住时,女主人断然拒绝,并让他把房子给两只手都没有的人。
一点儿残缺不能击到我们,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面对这样的生活困难,也不能退缩,而要愈精神。一个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不怕困难的决心才好!
因为有了叶子,树才显得生机勃勃;因为有了花儿,空地才显得诗情画意;因为有了关爱,世界才显得和平美好。坚强,是残疾人的毅力,支撑他一直走完人生的路;关爱,是广大群众的本能,鼓励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但不能一味得帮助和关爱,要在此同时,让他们自己试着站起来,试着在无人的角落,拼劲全力,去寻觅雨后的彩虹。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角落里,默默 绽放自己的光彩……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迎风傲立,努力生存,积极向上……
肖凤敏
残疾,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公的命运。残疾,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令人恐惧的词语。恐惧他带来的黑暗,恐惧他带来的歧视,恐惧他带来的困难。但是,对于真正的残疾人来说,没有那些对命运不公的痛恨,也没有对恐惧的屈服。因为他们的心灵是明亮的,是永远美丽的,是永恒的。
她一个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她,一个对命运不屈服的人;她,一个创建了19世纪神话般的人物。她没有普通人所拥有的光明,但她的一生注定将成为永恒。她就是美国著名聋哑作家海伦凯勒。海伦凯勒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黑暗中度过的,在她刚出生19个月的时候,不幸染上猩红热疾病,可怕的疾病夺走了她的视力与听力。在这无边的黑暗与寂寞里,她并没有选择对命运的屈服,而她选择自强不息。在导师的帮助下,她用坚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没有抱怨,没有悲伤,在艰难的环境下,她毕业于美国哈弗大学。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她的一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在常人都无法克服的困境下,她竟然成功了。
对这个伟大的残疾人,我们应该至于她崇高的敬意。是的,他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至少我们是四肢健全的,让我们用爱心去驱逐掉他们心中的黑暗,用我们的爱心去点亮他们的希望之火,用我们的爱心去温暖他们的心扉。
颜晓莉
用“心”去关爱残疾人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了自己独特的人生历程,体验着生活的五彩斑斓。爱,就像一个跳动的音符,与我们一路同行。当我们享受着美好的生活时,你可知道,这个世界,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享受不了生活的美好,大自然的热情。他们就是——残疾人。
残疾人在人们的眼里是一些低贱的人。人们见到残疾人,不但不帮助他们,反而对他们指指点点,拿他们取乐。你可知道你一些微不足道的动作,对他们的心灵上,尊严上有多大的伤害吗?残疾人也是人啊!要不是种种原因,他们现在能这样?
海伦。凯勒说过:“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不一定能用眼睛看到或用手摸到,他们是必须用心灵去体会的。”的确是这样,残疾人虽然身体上出现了一点缺陷,但他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生活也有快乐。
贝多芬出生贫寒,从小随父亲学音乐,8岁开始演奏,50岁耳朵失聪了,可他有伟大的理想,克服种种困难。经过他的努力,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他的成就对同时代及以后欧洲音乐艺术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
张海迪5岁就瘫痪了。可她并没有放弃过活着,她不断进取,学习了日语、德语、英语和世界语。她还尽力帮助周围的青年,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不少青年在她的鼓励下考取了大学。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生命之歌:一个人的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的富强,为人民的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这种种都说明残疾人并不比我们弱。
每一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天残疾,有些人是后天不幸遭遇各种各样从天而降的灾难,在经历过生命的低谷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残疾人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职业选手。因此,他们一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训练,二缺乏资金的保障去购置训练器材和服装等必需用品。他们付出的努力除了身体上与正常运动员的差距外,还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并走到今天,走到奥运会的赛场。
“鸟巢”、“水立方”,因为有残奥运动员,而同样精彩。对待残疾人运动员,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残奥会,除了精彩的比赛,我们还能读到无数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故事。我们更深地体会到:爱,应该献给每一个人;爱,时时刻刻在我们心里;爱,温暖着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爱,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人类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马光海
第五篇:尊重,从细节开始
尊重,从细节开始
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德研部 李佳
教育离不开尊重,没有尊重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这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识,但真正落实到教育行为时却经常被教师们忽略。当学生满脸期待、热情而恭敬地向你问好时,你是否报以应有的回应;当学生把小山似的作业本送到你办公室的时候,你是不是经常忘记说声谢谢;当学生汗流浃背把教室打扫干净后,你有没有对孩子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当诸如此类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我们不禁要反思如何把对学生的尊重落实到每个细节中去。
一、尊重体现在师生平等,我做你看
笔者曾去一个班级听课,随着听课老师陆续来到班级,班主任突然发现讲台的边上有一团不雅的纸团,顿时脸红,于是,他大声而着急地说:“值日组长呢?把前面的垃圾扫一下。”只见班级最后一排的一位男同学站起身,挤过一排听课老师,走近讲台弯腰将纸团拾起,众目睽睽之下扔进了垃圾桶,班级一片沉默,同学们各有所思。这位老师的责任心和崇高尊严尽显无疑。
而另外一次相同的经历,另一位班主任面对同样的情景,微笑着什么都没有说,毫不犹豫地面对着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弯下了腰,躬身拾起地上的垃圾,而学生们在这一片沉默中,都下意识地低头看看自己的脚下,看看是不是也有东西需要像老师一样拾起……
我想了很多,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在不是颐指气使,而是把自己当成和他们平等的一员,你怎么做自然就影响着你的学生怎么做,真正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我做你看。其实人格高尚的教师就是一部教科书。
学生字迹潦草一直是困扰老师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一些教师的板书中找到答案。要求学生横平竖直,字迹工整,那么老师在板书和批语时首先要做到书写规范;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肃立,敬礼,老师首先要以身示范;间操时,我们习惯于看着学生做操,莫不如转过身去,和学生一同做操,既锻炼身体,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在走廊里要讲话小声,脚步放轻。然而在很多时候,大声喧哗的却是老师;我们要求学生不穿奇装异服,自己就必须衣着得体,端庄大方。
二、尊重体现在生生平等,激发潜能
对于优生,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尊重,但对待潜能生很多教师就没那么客气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教师经常埋怨自己的学生差,有的干脆引用孔子的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从这些字眼中可以看出这些教师心理上存有急功近利的浮躁感。学生是复杂有感情的人,潜能生更是如此,他们更渴望教师的理解与尊重,我们应该把握每一个教育契机,最大限度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潜能。手心手背都是肉,对学生的尊重要一视同仁。
其实,有时候教师大发雷霆、讽刺挖苦学生,不但对自己身体健康不利,又会与我们想要的教育效果背道而驰。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教育学生时音量的适当非常重要,声音越大,对孩子的伤害越大,教育效果也是最差的。教师是塑造人的,言谈行为必须要谨慎。
真正的教育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过有尊严的生活,其实,学生如果建立起了强大的自尊,学习问题就自然解决。
“渴望伟大”是个体行动的最大动力。我们总告诉潜能生要好好学习,不如让他们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功。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成功。比如,降低考试和提问的难度;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等等。另外,“说”不如“教”,学生需要的不是指责,而是实际的帮助。所以,学生犯错后,教师千万不要喋喋不休地埋怨、批评,这样不具任何意义。心理学家指出,当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只需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然后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平复孩子的情绪,接下来我们就要集中注意力帮助孩子找到改正这个错误的方法,避免下次再犯。
三、尊重体现在换位思考,艺术育人
受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在学校里留守儿童、离异家庭的孩子日益增多。面对这样的特殊学生,毫无疑问,班主任会倾注更多的爱与关怀,但切不可借爱之名,触及学生那最敏感的神经——自尊。
出于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同情与关心,很多学校经常组织一些捐款、捐物、送温暖等活动,[~ 课 件 ]但我们经常会发现,时间长了,这些孩子会习惯了享受关怀,变得冷漠,不知感恩。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教师没能做到换位思考,没有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作为教师,一定要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果我是孩子,希望老师怎样对待我”。这种众目睽睽之下的捐款活动,会使特殊学生内心的创伤一次次被撕开,帮助成了对他们的伤害。
因此,我们必须以尊重人的方式去助人。教师不妨转变方式,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又达到帮助学生的目的。如:把为学生准备的新书包变成考试成绩进步的一种奖励;把给学生带的水果变成比赛后获胜的成果等等。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对象,换位思考;教师需要研究教育方法,艺术育人。
另外,对于特殊家庭孩子的关注,一定要把握好度,有时还需要“取消”关注,因为总被关注也是一种伤害。我们都说孩子有一颗纯净的心,如水晶般透明,也如水晶般易碎,我们要小心呵护孩子的心!
对学生的手势永远是手心向上的;课堂上,先问:“我讲清楚了吗”,而不是“你听懂了吗”;当学生回答不出你提的问题时,想个办法,让孩子体面地坐下;把微笑定格成一种表情,把赞美培养成一种习惯;尊重是一种蹲下身来的侧耳倾听,当你静静地倾听学生心音的时候,花开也是有声音的……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当尊重融化在教育的细微之处,演变成一种教育艺术,我们的育人之路势必时时充满欢声笑语,处处洒满灿烂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