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凤姚校长
1972年出生在中山市东区大鳌溪村一个小学教师家庭,家教很严,相比姐姐和弟弟,郑凤姚从小深得父母偏爱,因为她聪明好学,口齿伶俐,热爱劳动,特别是愿意在父亲的指导下读书习字。小学三年级就开始阅读《花城》杂志、古龙小说、四大名著,虽然对书中意思不甚了了,却乐在其中。身材瘦弱的她并没有一般女孩子的娇气,放学回家就帮父母在田间劳作,是家里不折不扣的“最佳拔秧能手”。一次在拔秧时,因为酷热难当,晕倒在水田里,差点被淤泥窒息而死,幸被邻居发现获救。她就是这样一个不甘示弱的“拼命三郎”。
1985年的中考成绩揭晓,郑凤姚因为是村里第一个考入中山市纪念中学的学生而成为了全村人的骄傲。然而,自信满满的郑凤姚进入纪中才知道,在这所“高手”如林的学校里,她还算不上是最优秀的学生,这个事实给正步入青春期的郑凤姚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这种心理困惑一直伴随了她整整三年的初中生活。好在父亲是小学教师,深谙教书育人之道,对她不仅没有指责、失望,还常常鼓励她,在临近初中毕业时又全力支持她报考了中山师范学校。
1988年郑凤姚成为中山师范学校的一名新生,准备继承父亲衣钵,做一名小学教师。在这所学校,他遇到了对她的成长起了重要影响作用的恩师——文选老师刘传沛。刘老师敏锐地觉察出这个表面活泼开朗的乖巧学生内心深处的不自信,不动声色地指出她作文中的某些长处,鼓励她勤奋练笔,积极参加各类作文比赛,争取发表作品。不久,她的处女作《十七岁的求索》获市级奖励并在当时的《香山报》上发表。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郑凤姚重拾了自信,以后作品频频见报,她因此逐步走出了自卑的阴影。恰逢师范学校成立“师魂文学社”,刘老师再度赋予了这个学生一次锻炼的机会,举荐她当上了文学社第一任总编辑,从此,这个平台成为了她自信和力量的源泉。
1991年,郑凤姚开始踏上讲坛。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她深有所悟:教师的责任在于,对每位孩子都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点亮孩子成长的心灯,激活每个孩子内在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发展与成长的支点,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1994年,郑凤姚成为了东区槎桥小学最年轻的教导主任。四年后,郑凤姚成为了沙岗小学的校长。五年在校长任上的摸索探寻,使郑凤姚逐渐成熟起来,“尊重生命,促进孩子生命的成长,让孩子拥有快乐、充满自信的童年”这一教育最本真的追求,成为了郑凤姚内心最坚定的教育信念。
2003年,郑凤姚本着学习和锻炼的目的,来到东区雍景园小学,以副校长身份师从郑彩丽校长开展工作,三年时间里,虚心求教,获益良多。2006年11月,郑凤姚正式担纲雍景园小学校长,开始了新一轮的奋斗和超越。2008年,郑凤姚被教育局委派到江苏一间名校挂职学习,她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对照江苏名校长们的诸多宝贵经验,她对自己十多年来的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更加坚定了“人本的教育”“本真的教育”的信念,“上善若水,顺势而为”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明晰——教育如水,润泽生命;教师如水,胸怀天地;学生如水,灵动自强。“让希望与快乐同行”的教育愿景也更加明确。回到学校,她即致力于现代教育的研究,努力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小学基础教育模式;致力于建设一支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阳光教师团队,培植教师的阳光心态,以团队的影响力激活每位教师的潜能,并强调教师去教育的功利化,纯化教育观、家长观、学生观,做个有梦想有激情的教育人;致力于家校合作工作,率先在全国成立了首支亲子志愿者(义工)服务队。
郑凤姚学习有悟性,工作能忘我,效果更惊人。短短九年时间里,雍景园小学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特色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奖”“全国优秀红旗大队”“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红旗大队”“广东省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广东省综合实践示范学校”“广东省优秀传统项目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书法教育名校”“广东省校本教研优秀示范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入选国家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组织评选的“金螺号——风采校园”。国家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来这所学校考察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什么是素质教育,这就是素质教育!”。
从教二十多年的郑凤姚如今已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广东省小学校长代表,广东省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山市第一届和第二届名校长,全国创新型校长,并获选中山市志愿服务十五年十五人典型人物(之一)。
2010年7月,中央政府召开了建国以来最高级别的教育工作会议,郑凤姚有幸成为广东省区域的基础教育唯一代表出席,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中央领导人对国家教育的宏伟规划。年轻的“老”校长郑凤姚满面春风,豪情四溢,一个声音在心中反复响起:“用责任、爱与智慧点燃孩子、家长和教师的心灯,做一位走好、走远的教育人!”
作者:校史采编组 黄彬
第二篇:郑校长讲话
标题:大学,就得坚守独立,秉守正义
内心文韵的丰润,远比学专业重要
——在2014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贵州大学校长 郑强(2014年9月15日)
亲爱的新同学们、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十年寒窗终成就,一朝高中榜有名。同学们,你们从懵懂无知到学有所成。不经意间,已经走过了12个求学春秋。也许,没有一段很合适的话能确切表述你们这12年的经历。因为,它背负了太多的希望和期盼,也留下了无数的艰辛和汗水。无论你们还是你们的父母,都会为今天的成绩感到自豪和骄傲。2014级新生同学们,你们的到来,对贵州大学,将是历史性的、标志性的!在你们身上,将开辟贵大教育的新纪元,并将载入贵大发展史册。你们将头顶贵大“两个第一”的光环,你们将亲身营造和感受其他贵大学子不曾感受到的“两个第一”。
第一个“第一”,你们将是贵州大学按照“通识教育”模式培养的第一届学生。
什么是“通识教育”?同学是否了解?思考过?What,s the General(liberal)Education?
19世纪,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汇贯通并全面发展的人。于是,提出了“通识教育”的概念,强调知识的基础性、贯通性和交叉性,尤其看重人文知识与专业知 识的融汇贯通。
第二个“第一”,你们将是贵州大学新创建的“阳明学院”迎来的第一届学生,将亲身营造并体验属于阳明学院、属于你们自己的学习形式、文化氛围。
在你们跨进贵大校园的第一天,作为你们的校长和老师,我想讲两点:
一是为何贵州大学要按“通识教育”的模式培养你们。
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钱伟长先生古稀之年执掌上海工业大学(今上海大学)时就提出:“ 一二年级不分专业,甚至要规定同一宿舍的学生不能来自一个专业。”。他指出,大学招生原本就是理多文少,而理科科目在拉开分数档次时又占绝对优势,学理科的常常变成一把一根弦的琴,人文素养的培养每每被忽视、轻视、漠视。《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拥有广博的学识向来是中国传统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事实上,许多伟大科学家的人文素养都很高——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钱伟长,等等,均是。
在我看来,在大学一年级对同学们进行“通识教育”,是造就大师的必经之路,是国际一流大学教育教学的通行模式,是贵州大学一流办学条件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具有坚实基础、宽广视野、可持续发展的拔尖人才的必由之路。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庄子《逍遥游》中讲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进行“通识教育”就如同教刚入武堂的门徒“蹲马步”、“打沙袋”、“举石锁”;专业教育就是教习武弟子“招式”、“拳种”、“套 路”。苦练童子功、基本功,是后续可成为武林高手的基石和前提。没有“蹲马步”、“打沙袋”、“举石锁”的基础,你是练不出飞檐走壁绝招的;你即便能使出两招,打出的拳也仅是“花拳”而已,踢出的腿大多也只能是“绣腿”。
我时常讲,本科教育是是大学历久弥新的事业,是大学永恒的基础性工作,是大学获得卓越声誉的源泉。没有一流的本科生教育,就不会有一流的研究生教育;而没有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就不会有一流的大学学术研究。一句话,本科教育立校之本,是我们贵大这所百年学府对大学本道的深刻领悟,是把贵大建设“有特色、高水平、领军型”大学的题中要义。
为搞好本科生教育,今年7月,贵州大学成立“通识教育”学院——阳明学院,在全校全面开展“通识教育”。你们有幸成为了贵州大学第一届开展“通识教育” 的探路者人、亲历者。
二是为什么将贵大的“通识教育”培养单位冠名为“阳明学院”?
今天来到贵州大学的学生,有省内的,也有省外的。不管你来自哪里,作为校长,我在这里给你们普及点历史、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你们知晓“通识教育”培养学院冠名“阳明学院”的本义和内涵。
“阳明”即“王阳明”,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世界著名中国文化研究专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曾说:“五百年来在东亚,儒家思想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梃杖四十,谪为贵州龙场(今修文)驿丞,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忍辱莅任。我去过修文龙场,那里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在龙场,王阳明面壁连年挫折、遭遇,甚至不幸,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是著名的“龙场悟道”。他谪居龙场三年成就了著名的“心即理”和“知行合一”学说,并萌发“致良知”思想。
听到这里,我想你们大家就多少明白了冠名“阳明学院”的真正意义以及校长、老师对你们的期待。我们贵大不想只是培养有点小技能、小手艺,可混碗饭吃的工匠,我们要培养的应是“有用之才”——志向高远,堪担大任的英才;富于创新,能力出众的俊才;自强不息,学技兼优的良才。而决不能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无用之才”——不学无术、能力低下的庸才;身体不康健,人格不健全的废才;利欲熏心,投机取巧,甚 至站在祖国和人民对立面的戾才。
中国的通识教育迫切地需要走一条本土化发展路径。应该注意到的是,中国古代教育蕴含了培养全人的通识教育理念。作为古代教育总纲领的《大学》中的开篇就予以明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问主张等,都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通识理念。因此,传统道德文化是繁衍和发展通识教育的土壤,是提供富含人文性、关怀性的文化资源和教育素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和综合国力的日趋强大,对传统文化的呼唤和重新重视已经成为国人寻根之路上的严肃命题。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自觉,指的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大学,作为传承和创造优秀文化的主要场所,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阵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主要引领者,其首要任务是培养了解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并自觉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文化人。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国家层面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内涵,在社会层面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内涵,在公民层面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而易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我们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最高要义。
因此,“通识教育”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贯通和体现,既是在人才培养上对中国坚持文化自觉,又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资源开掘,汲取“人文通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精华,从大学之道出发,对中国通识教育困境的回应。同学们,既然讲“通识教育”,其核心就在一个“通”字,是讲知识的复合交叉和融汇贯通,并不强调看重学的是哪一门专业。“通”能厚积,“通”能薄发。
事实上,本科是基础,很基础,太基础。那种以为本科学什么,将来就只能做什么,就必须做什么的思维,不仅早已过时,而且还有些愚昧。
可枚举的事实例证数不胜数。我们贵大的杰出校友叶小文,是学哲学的,而现在他却是国内著名的宗教学家,还是一名小有名气的大提琴演奏家;我们贵大的另一位杰出校友龙永图,是英语专业毕业的,但他却是享誉国内外的经济贸易专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首席谈判代表;再以一位我们贵大的杰出校友周卫健为例,她也是外语专业的学生,而她现在却是国际上著名的第四纪地质学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你们是否知晓《中国大学 生演讲网》截止昨天(2014年9月14日)晚上8点列出的中国著名演讲家排名?排在第一的是谁?你们自然会喊出马云、白岩松、李开复、易中天、俞敏洪以及郎咸平等名流名家之名。可排名的结果是,白岩松排第四,马云排第五,俞敏洪排第七,郎咸平排第十七,李开复排第二十二,易中天在前四十位排名中没有出现。排名第一的是谁呢?不好意思,是站在这儿的你们的校长郑强。你们的校长强哥本科学的是什么专业呢?不是文科,是理科;不是演讲,是化学。
同学们,高水平教育,往往并不看重学什么专业,而是看重全面素质的培养;看重独立思考、秉守正义、勇于担当。独立思考,就是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哪怕孤单、孤独。秉守正义,就是视真理为崇高,视正义为生命。像“老人摔倒后到底该不该扶”这样的问题竟然还成了当今社会讨论甚至迷茫的问题。你们的 校长教导你们,不管是否有诈,不管我们为曾经发生的讹诈付出过多大的代价,我们贵大学生都要义无反顾地去扶。因为,正义的秉守不需左顾右盼,良知的践行无须患得患失。勇于担当,就是一种责任,要有“有我”、“可用我”、“用得上我”、“用我准行”的胆略和大气。
同学们,我还想对你们说,如果大家认为到大学来就是学个专业,我是哪个系的,毕业后哪个专业好找工作,这完全是过时的思维,是低档次的认知。我以一个学者、校长,更是爱你们长者告诉你们,读大学,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心文韵的丰润。
同学们,大学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培养了几个一流的科学家,不仅仅在于出了几位声名远扬的社会名流,而是在于培养了多少能为自己的爹妈尽点孝心,在于培养了多少能为自己的家乡和国家能做点贡献的 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四年你们毕业后,如果你们能够把在贵州大学学到的知识、培养的能力用到贵州建设上,用到西部发展上,仅凭这一点,你们的贡献也就不亚于清华北大浙大的学生!认同贵大学生的这种成长成才价值,认同贵州大学的这种办学理念,就是回归大学本质,就是真正懂得大学的真谛与本道!在这点上,贵州大学不要在乎别人的评头论足,更不要看重SCI论文数排名以及在某些“舞棒弄刀”的大学排名机构所列出的所谓“大学排名”。
同学们,贵大搞通识教育也好,贵大建阳明学院也罢,都是为了把你们培养可用能用的人才。能读北大、清华、复旦、浙大,固然令人羡慕。但,我决不认为,考上这些学校的高考佼佼者今后就一定会成功。前不久,2014年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校长联谊活动在贵大举行。在论坛上我当着清华、复旦、南大、浙大 以及港大、台大等名牌大学的校长们的面讲,我决不认为,那些分数领先、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今后就肯定比今天考上贵大的学生成功!我倒是认为,在这几十年的中国,但凡以高分数考进“牛”大学的学生们,大多是把“吃奶的劲”全用上、全用尽的学生。无论是社会、家庭和公众照射在他们身上的耀斑都足以使他们目眩,甚至晕倒;再加上由于入大学前或高考的高分几乎都印证了他们经历过过度的知识灌输,受到过超前的能力挖掘,而使其内心的对科学的追求在踏进大学时就已精疲力竭。他们与我们贵大学生相比,恰恰丧失了再领先的动力和机会!在我看来,你们考进贵大,不就是分数没有那些考入名牌大学的分数高吗?可你们恰恰是没有把“吃奶的劲”用尽的人,你们恰恰是在中小学受到的伤害比较少的人,你们恰恰是可教可调且具有无穷的后发成长成才优势的人!
同学们,2011年5月9日,总书记视察贵州大学时在中国文化书院对贵州大学学生说:“贵州大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国家重点大学,是贵州的最高学府,同学们能到贵州大学学习,是值得自豪的。”
我们贵大人之所以自豪,是因为贵州大学身处贵州这片沃土——在这里,追溯中华文化先史,有王阳明,正是他为儒家思想奠定了重要基础。在这里,追溯中国革命史和解放史,有遵义会议,正是这个会议为实现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奠定了根本基础。在这里,追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有浙江大学西迁办学,正是在贵州湄潭孕育产生的浙大“求是”精神,奠定了浙江大学“东方剑桥”的美誉。在这里,我们更迎来了中华复兴、贵州跨越、贵大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
同学们,最后,我想说,怀揣梦想、敢于超越,既是我们贵大人的信念,更是我们对你们的希望!
谢谢大家!
第三篇:樊福凤校长
扎根农村苦耕耘 立足岗位献真情
——记罗塘中心校尹集小学校长樊福凤
尹集小学是一所村完小,地处长丰县罗塘乡西南部的瓦埠湖畔,位于尹集村街道;北与淮南史院乡隔涧相望,西与寿县毗邻,是长丰“西域”最偏僻的小学。
校园不大,两排楼房,十多间校舍,但校园里规划井然有序。“合肥市绿色小学”、“长丰县文明单位”、“长丰县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奖牌见证了这里是孩子们读书的最佳场所。尹集小学算得上长丰县村小中的一朵“奇葩”。这一切都缘于学校有一位执著坚定、无私奉献的好校长和一支团结友爱、积极上进的教师队伍。
“让农村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用爱为农村孩子托起一片蓝天”,是樊福凤校长一贯追求的教育理想和奋斗目标。在她的带领下,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积极为师生提供更舒适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让我们共同走近樊福凤校长,感受她那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教育情怀。
一、倾心育人、爱岗敬业
她一九九九年被分配到尹集小学,已在这所极偏远的村小工作了整整15年了。15年,她一直谨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座右铭,并用行动把它诠释成一个字“爱”——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孩子,爱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的岗位。15年,岁月带走了她的青春,却留下了她对职业的深深眷恋!对乡村教育的深深情怀!
15年来,她始终把教育教学工作放在首位,一直奉行“平实做人,务实做事”,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内化到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 1 工作态度中,凡事不敷衍了事,尽心尽力做到最好,从不敢怠慢自己工作的每一天和每一件琐碎的小事。班主任工作期间,每天,早早到班,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下课,和学生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掌握每个人的心理发展、学习、家庭情况;放学后,与家长交流,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加通力合作,共同教育好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转化,15年来,不知有多少顽劣的孩子在她的教育引导下健康成长。她还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守纪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变“成才”教育为“成人”教育。记得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当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而樊校长认为,一个和谐的人就是一个专家——一个能适应社会发展、符合时代特征、适合国家需要的“专家”,而这样的“专家”也是教学效果的最高体现。
二、勤奋钻研、科研提升
首先,弘扬师德,以身垂范。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身为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是吸引学生的重要条件。一直以来,她不断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法规,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并以此去熏陶、感染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坚持“育人先育德”的理念,以求在偏远的乡村小学贯彻落实好党的教改方针,践行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人格培养,努力践行着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其次,钻研业务,提升专业技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坚持学习,她认为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永远保持一颗鲜活的心灵,“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池的活水。”
身为非师范类教师的她,总觉得自己有很多欠缺,便刻苦钻研,在不折不扣地完成本职教学工作和学校分工的同时,学习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加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还积极参加县局和中心校的各项培训学习,带头上推门课,虚心向年轻教师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求打造高校课堂。她相信教学相长,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她的谦虚、勤奋,真诚、敬业,为自己在孩子、家长、同事、乃至领导们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三、以校为家,忠于职守,做好学校的当家人
2006年,因为工作能力出众,她被任命为尹集小学的校长,樊福凤深深感受到自己肩头的担子,暗下定决心,要把学校工作做好,把学生教好,向老百姓交一份合格的答卷。从担任校长职务以来,她一直能顾全大局,服从上级任务分工,团结同志,以诚相待,肯干事,能干事,干实事,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在教职工中树立了良好的领导形象。要求老师做到的她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师不做的她从来不做。她任劳任怨,以校为家,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在她的生活中,没有上下班时间,办公室来的最早的是她,离开办公室最迟的是她,呆在教室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的也是她,钻研业务到深夜的还是她。她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了生活的全部!以致于前任教体局局长软铜华同志几次在全县校长会上表扬她,并号召全县校长学习她以校为家的奉献精神。县局教研室翟主任来校视导工作,深受感动,随即安排在 3 尹集小学举办一次大规模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意在鼓励表扬尹集小学全体师生的同时,又给其他兄弟学校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现任教体局王局长来校视察工作,也称赞学校的面貌比他“现象的要好得多”。
多少个节假日,她牵挂着学校的平安,关心其他教师的生活,自己值班护校。多少次学校项目工程实施,她都坚守学校,配合施工方,以求工程质量和进度达标。她曾感慨地说:在2010年校安工程实施期间,一个暑假就休息了三天——二姐家娶媳妇去喝喜酒,其他时间都呆在学校工作、待命。可以这么说,学校的每一点发展都离不开樊校长的深思熟虑,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凝聚了她的心血。在她的努力下,尹集小学环境优美整洁,教学秩序井然,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在当好学校管理带头人的同时,樊福凤校长一如既往的做好自己的学科教学工作。在日常课堂教学工作中也起着示范引领的作用——平时带头上示范课、攥写论文,给年轻教师做标杆,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主动关心帮助他们的成长。每学期给他们上示范观摩课,并听取年轻教师的课,指导并督促他们不断进步,还为年轻教师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因此大大提高了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
不仅如此,樊校长在生活中也给予教师、特别是特岗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主动和他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所需所求,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便利。记得刘海燕老师曾说过;“如果不是学校太偏远,回家交通不便,我情愿一辈子在这教书。”尽管学校偏远,校长无私的 4 关怀亦能温暖着、感动着暂时在校任教的年轻教师愉快地生活着、工作着。
四、几多耕耘,几多收获
多年来,她一直身兼“多职”——教师、校长、班主任、人大代表,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但她任劳任怨,将班级的工作和学校的工作及人大代表的工作合理安排,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她个人先进事迹还多次被长丰电视台、《长丰报》、《合肥日报》、《安徽科技报》宣传报道。2011年她被评为“长丰县首届十佳校长”;2006年开始连任长丰县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学校也取得了许多成绩:2009年被评为“长丰县平安校园”、2010年3月被评为“长丰县第十届文明单位”;2010年五月被评为“长丰县第一批教育先锋号”;2010年,创建合肥市绿色学校顺利通过;2011年先后被评为“长丰县依法治校示范校”、“长丰县经典诵读特色学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教师节座谈会上,樊校长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提出提高农村偏远地区教师待遇的建议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有望很快落实。
其实,还需要补充说明一点,樊校长工作兢兢业业,却很淡泊名利,只要本校符合条件的年轻教师参与的评比,她从不参与,把机会和荣誉留赠于他人。在去年评选长丰县骨干教师的时候,学校一位年轻教师说想参与,以备评职称时加分,她主动帮那位年轻教师整理材料,结果报上去后却发现有硬件不符,既浪费了指标,又耽误了樊校长,但她什么也没说,反倒安慰那位教师。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樊校长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 5 铭。她立足于长丰县最为偏远的这块乡村土地上,却始终站在教育这块神圣的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默默奉献着,用自己的心温暖关爱着每一位师生,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和智的种子。那么坦然、那么执著!她是以奉献、求真、创新的精神在完成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履行着一个校长的责任,追求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在谱奏一曲人民教师的敬业奉献的颂歌。
第四篇:班主任经验交流发言稿姚凤梅
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八年级组 姚凤梅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早上好:
今天很荣幸在这里与大家分享班主任工作的一点心得。说实在的,在座各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比我更有经验,也比我做得好,今天我在这里讲述我的感受,希望大家能给我提意见,不恰当之处也请大家指出,作为我今后工作的参考。
一.取人长,补己短
我在二中工作了整整6个年头,我发现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工作特色、工作方法。比如,在刚来二中的前两年我从几位老教师尤其是田主任和刘俊达老师、何俊丽老师、刘凤臣老师那里学会了如何把班级管理工作做细?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与家长交流?如何协调科任老师之间的关系?…等等。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学到这些,只要我们肯细心观察、虚心倾听、谦虚的请教、敢于向他人倾诉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一定能博采众家之长,弥补自我的不足。
二.注重沟通
对问题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与其家长密切配合,包括扭转其家长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要达成共识。首先就要主动与其家长联系,为他实事求是、客观地分析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及其成因,引起家长的重视,并诚恳告诉他,孩子的这种毛病,光靠学校是无法矫正过来的,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并且要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各不相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不同类型的家长应采取何种接待策略,是我们班主任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1、理智型的家长:班主任应将学生的实际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虚心的征求他们对班主任所采取教育措施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实际上很多家长的文化修养、理论水平、生活阅历和教育手段是班主任可借鉴的宝贵资源,他们的很多教育观念和方法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2、对溺爱型的家长:沟通时,针对家长关爱孩子的特点,首先要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的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的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3、对“后进生”的家长:班主任最头疼的就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的太多,不能言过其实。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时,语气要舒缓婉转,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的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借鉴了几位老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告诉我,班主任要做个标准的天平。平等地对等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优生,漠视差生,这是班主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优生犯了规,要严肃处理,差生心理脆弱,本身就有自卑感,又最易犯错,因而处事过程中,切忌伤他们的自尊,心平气和地说理教育,有耐心地去引导他们才是最好的方法。他们一旦有一丁点儿进步要大力表扬,让他们找会自信。另外一个班级中,无论男女,不管优劣,班主任都应从生活学习,思想意识等各方面地去关注。平时多走进他们,谈心交流,我经常利用班会课和学生共同解决一些矛盾,读一些好文章进行引导;努力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再走进他的的心灵。因而班主任要扮演好教师、朋友、父母等多重角色,也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同学们的尊重、信赖。要想教育好学生,和学生沟通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和学生沟通的主要方式是谈心,和学生谈心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特别当学生向你敞开心扉的时候,班主任就会觉得无比快乐。和学生谈心,就能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也可以把工作做好,谈心既是了解学生的手段,也是一种教育过程,在谈心中不知不觉把事情解决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搞好师生间的心理沟通,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可敬的,学生才会认为我们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多年来,我一直注重与学生沟通,时刻提醒自己,不了解情况的问题不谈,没有把握的事情不说,务必使所做的沟通工作,学生能够心悦诚服。总之,要和学生真正沟通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不是那么的困难,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真心,一定会换回一颗真心。
三.今后的工作重点
1.抓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同学们的良好个人习惯。
2.肯定每位同学的进步。
3.注重培养班干部独立自主的管理能力,将班级事务细化到每个班干部身上。
4.鼓励同学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培养兴趣爱好。
5.强调细节,对每一位同学们严格要求。
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得到了各位老教师以及众多年轻同事的帮助和支持,使几来的工作得到顺利开展,虽然本学期我班总体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在很多方面对比别的班级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向更多的同事学习,将班级管理做到更好。
第五篇:郑校长2013毕业典礼演讲稿
让生命在创造和磨难中绽放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3-07-06 14:47 点击:847
1让生命在创造和磨难中绽放
——在西安交大第104届(2013年)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的讲话
郑南宁
亲爱的同学、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
大家上午好!
在各位同学完成学业,迈向未来的时刻,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刚才的毕业歌唱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有我们最美的年华,年轻的梦在这里发芽,我们都已经长大。今天,各位同学伴随着学业的进步和思想的成熟,就像美丽的蒲公英,随着毕业的风,飞向远方,飞向未来。
看到你们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脸庞,我不禁想起我的大学生活。我常常在想,大学为什么让我们如此迷恋。工作以后才慢慢明白了,大学为我们提供了创造、自由和宽容的空间。这个空间,传递着智者的神思妙想,培育着独立思考和追求卓越的品格,交织着师生之间、同窗之间的深厚情谊。正是在这个空间,这所大学的历史和文化点点滴滴融入到我们的生命之中,使我们的人格和信仰不断成熟,获得了思想的成长,心灵的浸润,精神的淬炼。我想,这就是大学珍藏在我们心中的永恒记忆。二十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是一个从过去推向未来的,按照自己的意愿突破既定自我,实现新的可能的过程。萨特的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人”丰富的生命内涵。人,是通过创造来展现自己、成就自己的。在过往的历史中,这一生命的真谛往往被遮蔽。在传统社会里,由于物质和文化资源的匮乏和绝对垄断,导致创造历史和改变世界的可能性只是在少数人手中。但是,同学们,今天我们非常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开放的、伟大的时代,创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维度,成为我们每个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也正因为如此,创造精神成了现代大学的文化特征。秉承创造,大学才能成为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引领社会发展的真正学府;秉承创造,诸位同学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真正的塑造者,才有机会使自己成为创造历史和改变世界的卓越者。当然,如果你对自己的选择始终怀有一颗炽热的心,即便是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你也能体会到一种创造的价值。
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的征程中,中国社会的诸多面相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中有惊喜、兴奋和满足,也有失望、无奈和焦虑。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容易被物质和欲望所淹没,初入社会的你们,容易变得无所适从,角色的转换也许会让你们感到措手不及,“事业的成功和爱情的美满”,作为年轻人最祈望的人生两件大事,也将非常现实地摆在诸位同学的面前。想必同学们考虑的问题会越来越严肃和沉重,心中对未来的期许也可能面临种种困惑。的确,人生的过程有着许多不确定性,正是这样的不确定性,才使得现实未必尽如人意,才带来人们对希望的追求,这就是生活。
最近在网上看到几则新闻,有一位父亲因孩子未考上大学,竟然拉上全家去跳河;也有高中生因高考失利,而选择轻生走向不归之路。此外,现在每年都有一些大学生因各种原因迷失人生,而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作为一个父亲,对这些现象感到十分痛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也在扪心自问,我们的教育究竟缺失了什么?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包括一些成年人,缺乏抗逆境的能力?为什么对生命如此漠视?如何学会应对人生种种失意与挫折、苦痛与磨难,这也许是伴随我们整个一生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大学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外,更应该担负起生命教育的重任。但是,要获得这个问题的最终解答,还需要同学们在漫漫人生路上去细细体验和感悟。
真正的人生不可能没有磨难。其实,同学们在求学期间大都有过不顺心的经历、挫折,甚至有心碎的时刻,但你们都坚强地成长起来。诸位同学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应对今后生活和工作中将会出现的诸多的不完美和困难,甚至是不堪的磨难。面对挫折和磨难有两种态度,消极的逃避会使人慢慢颓废消沉下去,积极的面对却能使人获得智慧。经历了磨难才能使人傲然挺立,经历了磨难才能使人拥有生命的厚重,才更能使人深刻领悟生命的本质。正如伟大的诗人泰戈尔所言,“只有经过狱火的焚烧才能炼就创造世界的双手,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人间最美的绝唱”。在人类近代史上,一些伟大人物,包括一些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大都经历了某些痛苦的体验,甚至濒于绝望,但他们却在悲痛和苦难中奏响了生命不屈的凯歌。那些经历对他们的生活和人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还想对那些因各种原因未能顺利毕业的同学说几句话。在我的脑海里始终忘不了与他们交流的情形,当年他们与在座的同学们一样优秀,踏进大学的第一天也充满着憧憬和信心,他们曾经努力过,也渴望今天的毕业。但由于意志的懈怠和方向的迷失,他们带着人生的懊悔渡过了大学时光。这是他们经历的又一种人生磨难。我多么希望他们不要沮丧放弃,树立信心重新启程。这里,我想讲一个故事,08届毕业的一位校友,在工作三年后给我来过一封信,信中写到:“在校期间,因各种因素我患上心理疾病,学习成绩下降,巨大的压力使人痛苦不堪。后来在医生、老师、同学和家人的帮助关爱下,我经历休学留级复学,逐步康复最终完成学业,回想起来坎坷颇多。母校曾是我学习生活和奋斗过的地方,是我珍惜和深爱的地方。感情的力量鼓舞我提笔书信,一是表达对母校深深的爱,二是建议学校对这个群体的同学给予更多的人文和个性化的关爱,让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文光辉在母校更加发扬光大。”这位同学的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坎坷的困境需要周围的帮助和关爱,但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坚强应对。同学们要记住,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没有永远的成功更没有永远的失败,万万不可因为挫折和磨难而放弃信心和追求,要勇敢地去做最好的自己,让生命在创造和磨难中绽放!
今天是我们大家都很高兴的时刻,在同学们即将离开学校之际,本应多讲一些勉励和美好的话,我却谈到生命,谈到磨难,话题似乎显得很沉重。但我想到各位同学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的道路上,你不一定会成功,但一定会经历挫折和磨难。作为你们的一位年长的朋友,真切的希望你们在今后岁月的长河中经受住风雨的考验。
同学们,生活是一本精深的书,别人的注释代替不了自己的理解,它需要每一个人自己去经历。希望同学们能以思考立身,在不完美之中寻求创造,在磨难中去体验有价值的人生,珍爱生命和生活,珍爱亲人和朋友,珍爱祖国和人民。在自觉向上的追求中,将他人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融入己身,让自己的生命“日滔滔以自新”,始终自信地去成就有意义、有价值、有创造的未来,尽一己所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做出努力。
我真心祝福你们的未来幸福、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