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

时间:2019-05-14 17:3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

第一篇:“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

“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

坐落于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源头,临安与水的渊源深厚,也意味着临安在面对“五水共治”生态大考时,必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考验。近年来,临安将建设“美丽中国”“两美浙江”“三美临安”的生态理念融为一体,用一系列临安特色的创新实践,巧妙破解治水命题。

从集镇污水处理设施率先实现提标全覆盖,到“2.0版河长制”的长效机制保障,一泓清水从城市悠悠贯通到青山绿水之间的大小乡村,临安人用全民治水、全面治水的热情助力城乡美丽升级,并给护航G20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从扎实推进治水+拆违、畜禽养殖整治“百日攻坚”到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由“低小散”向“绿富美”华丽转型,一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变奏曲在临安大地华丽上演。先行先试,重在长久,走在前列的治水“排头兵”

临安站在“城乡一盘棋”的高度,以科学的规划为统领,全面统筹治水问题。近年来,先后编制了《临安生态市建设规划》、各镇(街)《生态建设规划》、《临安市域污水专项规划》、《临安主城区污水专项规划》和《临安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市域总体规划》等,将镇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列为重点工程,为全市287个行政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临安先后投入近20亿元资金,通过构建覆盖城乡的污水管网设施,形成了完善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化治水体系。

在市区,临安市城市污水厂堪称“城市之肾”,是城市水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力量。这座总投资1.3亿元、日处理量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植物水军”脱氮除磷、净化尾水,经处理后的水质优于国家一级A标。该工程已列入国家减排计划,工艺和规模在全省领先,还被授予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五水共治”文化景观。

在乡村,13座集镇污水处理厂和287个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共计2308个污水处理终端)保障农村治污“全面覆盖,不留死角”。2015年,临安完成了13座集镇污水处理厂的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集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全覆盖,污水处理能力得到有力提升。与此同时,临安将“互联网+”思维融入治水工作,为城、镇、村三级污水实现高效有序管理装上了“智慧大脑”,农村管网设施已全部纳入在线监测联网系统,农村生活污水指挥中心成为全省领先的24小时动态监控管理平台。

治水,贵在长效,长效治理的核心能量源于全民治水。临安创造性实施的“2.0版”河长制,成为构建河湖保护新格局的关键力量。

临安着力构建由河长牵头,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市民群众合力参与的“2.0版”河长制,将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定为“河长固定活动日”,按照“长效管理、属地负责”原则,将辖区内所有河道纳入“党员河道”管理范围,确立了人大代表评议河长制度,河长每年必须向所在地人民代表大会述职。与此同时,169名民间河长与“五水共治”义工服务队协同配合,成为田间村头河岸边最活跃的“治水卫士”,民间治水能量得以最大化释放。美丽升级,产业转型,新旧发展动能加速转换

经过长期奋战,如今,临安“五水共治”顺利进入“巷战”阶段。对水环境的“毛细血管”——境内600个河湖库塘清淤和小沟、小渠、小溪、小塘(统称小微水体)的集中整治,成为临安治水新的发力点。

於潜镇光明村组织党员和村民打了近一个月的“巷战”,通过清淤把村里的池塘、大小沟渠彻底进行清洁。在池塘里修起假山,栽下荷花;岸边筑起篱笆,种上杨柳,村民们临水浣纱的场景重新回来了。如今,像光明村一样,“巷战”的治水故事正在临安各个乡村火热上演。

过去9个月,临安4个出境断面水质年均值基本保持Ⅱ类水质,市域范围内166条镇级以上河道,Ⅲ类水以上河道数达95%,昌化溪等多数河段水质达到Ⅰ类水。一泓清水出临安,临安境内大小河流换了新颜。南苕溪的水清了,东关溪一度消失的汪刺鱼、石斑鱼又出现在水里,和水有关的乡愁记忆重新回到了生活。

水清了,城乡美了,如何实现美丽生态与经济发展协同进步?这才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题中之义。临安通过实施“两换一变”,推动地方特色产业由“低小散”向“绿富美”华丽转型,在推进环境治理的同时,促进新旧发展动能顺利转换。

临安是省级生猪输出大市(县),畜牧业年产值9亿元以上,生猪养殖,是临安农业的传统主导产业和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为推动环境治理和农民致富实现双赢,在整治畜禽养殖污染中,临安连续实施两个《临安市草食动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农户从生猪养殖转向肉羊、肉兔为主的草食动物产业。生猪饲养量从2013年的20.8万头,消减至2016年的15.5万头,仍保持9.6亿元产值,与整治前基本持平,临安初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畜牧业发展之路。

今年3月,临安市发展草食动物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在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会议上做典型发言。

作为闻名于世的山核桃之乡,在临安,每年约有5万吨山核桃蒲壳被当作垃圾丢弃,曾几何时,每逢采收季节,产区河道屡屡出现水质变红发黑现象。近年来,临安大力推广“便携式山核桃脱壳机”,实行山上就地脱壳。另外,临安通过扶持相关企业,对回收利用蒲壳进行财政补助,将山核桃蒲壳制成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农药、天然抗氧化剂、有机肥、园艺栽培介质、活性炭等,综合利用率几乎达到100%,在减小产区水坏境压力的同时,也帮助农民鼓了“钱袋子”。

一泓清水里,既有临安人对水环境的尊崇和呵护,又折射出临安创新发展的思维。走在前列、敢于创新的“临安模式”赋予水长久之美,赋予发展以新内涵,为浙江“五水共治”生态事业写下了生动的临安注解。

第二篇:“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 调研报告

“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

“五水共治”是浙江改革开放以来工作力度最大、持续性最好、成效最明显的一次大规模、群众性的治水实践,现已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三年治水实践启示我们,治水关乎民生、关乎转型、关乎法治、关乎生态、关乎改革、关乎文明,也检验和推进党的建设,可以说是关乎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回顾治水历程、总结治水经验、思考治水举措,对浙江深入贯彻总书记“两山”重要思想、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决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巩固战、持久战,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抓“五水共治”就是抓民生建设,是顺民心、得民意的德政工程,三年治水已经并将继续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总书记深刻指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然而,曾几何时,水之殇,成为浙江百姓之痛、经济之患、生态之伤。

2013年11月,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五水共治”重大战略决策。浙江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了铁腕治水攻坚战,要求各地以治水倒逼转型发展,以治水和转型的实际成效,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其中治污水是重头戏、大拇指,百姓观感最直接,治好污水,百姓必会竖起大拇指。到2015年底,以“清三河”为主要抓手,全省消灭垃圾河6500公里、黑臭河超过5100公里,在全国率先实现所有建制镇都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昔日垃圾河、黑臭河变成了景观河、风景河和可游泳的河,城郊、城乡接合部、乡村环境得到极大改观,很多河道沿线成了集防洪、治污、景观、休闲等于一体的水生态风景线,“山水浙江、诗画江南”的美景正日渐呈现。面对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由衷地高兴、支持并参与其中,更是以撰文、写诗、作赋、绘画等方式,热情讴歌浙江治水的伟大实践,毫不吝啬地予以点赞,全省社会公众对治水的支持度连续达到96%以上。

二、抓“五水共治”就是抓经济建设,是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一招,三年治水倒逼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总书记指出,“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对浙江而言,加快转型升级是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由之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三年治水实践证明,“五水共治”对污染企业釜底抽薪,对落后产能猛药去疴,同时能够“腾笼换鸟”发展生态经济和新兴产业,能够发挥转型升级的“乘数效应”,是倒逼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管用之法。

抓“五水共治”,本身就是抓有效投资促转型。我省把治水项目列入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内容,要求集中落实一批立时见效的应急项目,启动一批有决定性影响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批“千里海塘”式的大工程大项目。几年来,全省“五水共治”重点项目已投资近2000亿元。

以治水为突破口,浙江接续打好“三改一拆”、浙商回归和培育七大产业、特色小镇、“四换三名”、“四边三化”等转型升级组合拳,推动我省经济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质量效益更好的方向转变。特别是以治水倒逼拆违汰劣,以拆违根治低小散的污染源,近三年来,全省累计拆除违法建筑4.7亿平方米,涉及土地46万亩;三改5.8亿平方米,整理利用土地45万亩,为“换鸟”腾出了“笼子”,为转型提供了空间。如今,通过治水倒逼工业转型,浙江经济更加生态化,已出现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和工业对水环境的源头性污染明显削减的可喜现象。

三、抓“五水共治”就是抓法治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在浙江的生动实践,三年治水成为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大平台、试验田、试金石

省委打响全省“五水共治”发令枪之时,正是最高法、最高检出台《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之际。司法解释对适用“环境污染罪”及处臵过程中“妨害公务罪”情形的明确,为我省依法治水提供了强大的法制保障。

浙江适时出台、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条例、河道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用好法治的武器;同时成立了由环保、城管执法、公安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机构,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对污染企业、违建行为形成立体打击的高压态势,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绝不手软,绝不姑息,绝不搞“下不为例”,确保打出的每一拳都能“干净利索”“直击要害”。截至2015年底,铅蓄电池、电镀、制革、造纸、印染、化工六大重污染行业纳入整治范围的企业有5740家,关停了2219家。2015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2万多件,执法监管力度为全国罕见。

浙江三年治水,是顺应民心的举措,也是不断发动社会群策群力、全民参与的过程。在党委、政府的主导下,企业更加主动地承担了治水护水的社会责任,群众投工投劳参与治水的建设、管理和监督,群团组织和学校社区构建起志愿者队伍,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营造了全民治水的良好氛围。这一过程,既增进了全民环保的社会共识,也增强了公民依法办事的法治意识,维护了法治的威严,更有效促进了社会治理和社会稳定,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局面,实现了“治水任务要完成,社会稳定是底线”的目标。

四、抓“五水共治”就是抓生态建设,是践行“两山”重要思想的创新载体,三年治水使生态省建设目标进一步落到实处

早在2003年,作为试点省份,浙江将生态省建设作为“事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提出要花20年左右的时间,“把浙江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省份”。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到安吉余村调研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2015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进党中央文件。“两山”重要思想体现了我国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要。浙江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用统筹的思想、系统的思维来抓好“五水共治”,对生态环境进行统一保护、系统修复。既统筹推进“五水共治”,城乡协调并进,陆海整体联动,岸上岸下标本兼治,跨区域全流域综合治理;又统筹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堵齐抓共推,实现环境综合整治。

水还是生产之基。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水体水质,浙江“缺水”,有海岛地区资源性缺水制约,也有一些山区工程性缺水因素,还有经济强县人口剧增的供应性缺水,但主要是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根子就在过于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五水共治”,浙江把水质指标作为硬约束倒逼转型,就是要以短期阵痛换来长远的绿色发展、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五水共治”以治理水环境质量为切入口,以修复生态环境为重要目标,以倒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根本方向,契合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本质要求,无疑是践行“两山”重要思想的具体抓手、创新载体、有力举措。

五、抓“五水共治”就是抓深化改革,是对生态及其维护系统的重构,三年治水提升浙江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书记指出,改革要从时间表倒排最紧迫事项改起,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最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五水共治”完全符合这“四个改起”的要求,是针对过去体制、机制、制度失灵导致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水危机”的一次全面深化的改革行动,是对浙江生态及其维护系统的一次彻底的重构。

三年来,针对过去“九龙治水”以及部门和地方条块责任不清等现象,浙江按照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进行部门整合和统筹,以深化改革破解治水的体制、机制和制度障碍。省委、省政府谋划了强有力的“八大保障”机制,做到规划能指导、项目能跟上、资金能配套、监理能到位、考核能引导、科技能支撑、规章能约束、指挥能统一。

在此基础上,建立统分结合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责任包干的“河长制”;建立在水岸同治、陆海联动基础上的流域系统治理;统筹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城治乡,形成美丽浙江的“生命共同体”;实行最严格的水环境监管机制;逐步建立起有效的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机制;推进生态补偿与奖惩制度,逐步推开经济性制度建设;加强行政督查与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公众监督、媒体监督作用有机结合,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监督力量;探索综合行政执法新模式,全面推进城乡统筹的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进一步强化基层的社会治理能力。

六、抓“五水共治”就是抓精神文明建设,是对治水文化的传承和水文化的弘扬,三年治水使浙江由生态整治迈向生态文明

“五水共治”是我国治水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水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古人天人合一的治水思想,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治水文化”。今天,面对艰巨繁重、复杂系统的治水工程,当代浙江人的“五水共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与精神的凝聚和传承。

“五水共治”更是对水文化的呼唤和弘扬。水文化反映了人与水之间的关系,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构成和支撑。在治水战役中,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面向全社会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开展浙江水文化、水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工作,实现水文化进课堂、进社区、进街道、进工厂。各地把治水的过程当作是传播生态文明的过程,当作传播科学治水精神的过程,当作传播民族精神的过程,把文化的韵味渗透到治水工作的各个方面,切实增强全社会的亲水、节水、爱水、保水意识和水危机意识,营造人水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水共治”,还蕴含着从生态的整治转向科学节约用水的生态文明思想。三年治水历程中,各地积极探索,越来越鲜明地折射出生态文明的发展轨迹:全域化景区、社会化投入、循环化利用、市场化引导、精细化管理、生态化经济,特别是走群众化共建共享治水道路,让更多老百姓受益于生态环境的修复,进而又更加热情地参与到生态环境修复、维护中去的探索和实践,反映了“美丽浙江”建设中的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清水秀的目标。

七、抓“五水共治”就是抓党的建设,是考验基层党建的主战场和党员干部的练武台,三年治水有力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努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浙江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中之重来抓。各地通过制定“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的基层党建行动计划,让越来越多的基层党组织在“五水共治”等中心工作中强起来、活起来、动起来。

通过“党建+”模式,县乡两级党组织,机关联系在村(社区)的农村指导员,乡镇派驻的驻村(社区)干部,村(社区)党组织和每一名基层党员,五股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千名好支书”和“万名好党员”,同时也教育了一批落后党员,清理了一批违法乱纪的党员。三年治水,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战场。

大事难事看担当,“五水共治”最能考验各级干部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考验党员干部是否做到“三严三实”。在全省“三改一拆”与“五水共治”联动开展,考验的是干部严格执法,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和能力;考验的是干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三年来,全省各级干部“干”字当头,“实”字为先,攻坚克难,拼搏奋斗,以上率下,干群同心,真正把“五水共治”当作锤炼能力的大平台、检验作风的大考场、比拼实绩的大擂台。通过“五水共治”的工作实践,不仅开启了浙江发展的未来,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更打造了一支过得硬、打胜仗的“狮子型”干部队伍,提振了各级干部敢于担当、勇于攻坚的精气神。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群众最关注公平公正。公平正义的风向标,就是能不能、敢不敢抓住“关键的少数”。在涉及利益调整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作中,一些县市就从党员干部、代表委员、名人富人牛人等“关键的少数”打开突破口,使得过去似乎积重难返的治水、拆违势如破竹,这也在实践中提高了干部依法治理的能力。三年治水,浙江基层党建得以大幅提升,不仅恢复了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也引领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公平正义的社会生态。

八、“五水共治”关乎全局,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十三五”时期要续写浙江科学治水新篇章

“五水共治”旨在修复江河湖溪、重构生态系统、倒逼经济转型、提升生活品质。三年治水实践,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五水共治”是贯彻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是补齐浙江生态环境短板的战略选择,是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新路的生动实践,牵动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各个方面,切中了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千头万绪工作的“牛鼻子”,是治省兴省的关键之策。

浙江下一步怎么治水,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治水,省委立意深远、意志坚定、部署周密。省委提出,深入推进“十三五”时期“五水共治”工作,必须紧紧咬住“一个大目标”: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必须坚持“两手发力”:要坚持治理存量与优化增量两手并举。必须牢牢把握“三个关键”:把握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科学治水的“衣领子”,补齐短板这个统筹治水的“发力点”,构建体制机制这个长效治水的“定海针”。必须狠抓“四项举措”:念好拆、治、归“三字经”,坚定不移打好以治水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组合拳;下好清、挖、截“三手棋”,坚决彻底根治污泥浊水;唱响治、建、管“三部曲”,着力优化水环境、水项目、水制度供给结构;演好政、企、民“三重奏”,构建全民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我们一定要像省委书记夏宝龙强调的那样,大力弘扬大禹治水精神,以翻篇归零的心态再出发,以严实的作风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强化看齐意识,“对标比学”抓落实;强化奉献意识,“功不在我”抓落实;强化使命意识,“赶考交卷”抓落实;强化战斗意识,“猛虎扑食”抓落实;强化廉政意识,“干净干事”抓落实,深入推进科学治水的新探索新实践,让“五水共治”宏伟蓝图化为浙江的美好现实。

第三篇:五水共治实践感言

实践感言

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是一个大目标、大思路。这是浙江省政府近期推出的大政方针,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

为了响应浙江省的号召,我校进行了“五水共治,绿水共存”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7月—8月之间,我陆续走访了云和、莲都、青田等地,实地开展了“五水共治”的调查。

7月的天气是炎热的,是闷燥的。我们实地走进了云和的农村基层,向当地的居民询问了有关水质方面的问题。随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到莲都、青田等地,在这里进行“五水共治,绿水共存”的宣传倡议书的发放,并进行随机采访。傍晚的广场满是休憩的人们、玩闹的儿童和锻炼的老人,我们通过对不同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了解并记录了他们关心及反映的问题,如水源污染、饮用水处理等问题,同时向市民们介绍了一些水污染相关的现象,如水华的成因和危害,号召市民们关注水文水资源的发展和保护。经过长达将近一个小时的努力,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此次宣传和实践任务,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同时向周边居民分发了调查问卷,对现在的水质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我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在这次实践的日子里,有了很多在学校里没有的感觉:如在学校我们每天都享受着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老师会不厌其烦的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我们由于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也早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在实践中,将不会有人告诉你这些,你必须知道应该做什么,要学会主动的去做,并且只管要求做到最好。在这次实践中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人际来往和待人办事的本领。无论什么事变我们都要积极的去做。你知道当我们对别人微笑时,别人回报给我们的肯定也是醉人的笑脸。在实践中,我们必须要时时保持主动性与积极性,对本身要有信心,要学会求同存异,多多的体贴别人!水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深刻地了解到现在水污染的严重性及整治的必要性。生活垃圾及工业污水已经造成了水资源的破坏,居民的用水问题刻不容缓。所以我们要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此刻起,我们应当提高对水资源的认识,自觉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不再让可利用的水白白流走,而让它们得到充分利用。这些都是小事,却实实在在地存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即使微不足道,但可以节约用水,对水资源的保护尽一份心意。

保护水资源不需要我们轰轰烈烈地干大事,只需要我们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尽管“五水共治”的道路还很长,但是我们都在努力。

第四篇:“五水共治、共治吾水”实践报告

“五水共治、共治吾水”寒假实践报告

姓名:江

班级:高二(11)班

一、实践时间:2月15日

二、实践者:江 恒

高二(11)班

三、实践地点:定阳社区桑园小区

四、实践报告:

假期来了,我从繁忙的学业中抽离出来却不愿挥霍自己的时间。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我决定走出家门,做一次社会实践。寒假期间的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之外的一种延伸,有助于在校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身体的有效途径……

在寒假期间,为了迎接春节,美化小区环境卫生,很荣幸在2月15日参加了定阳社区开展的“五水共治、美化环境”卫生实践活动。那天,天气很寒冷,即便有阳光普照,也敌不过冬风的萧瑟。我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还有很多党员一起在桑园小区内进行了一次卫生打扫活动。为了美化环境,大家的活动积极性很高,扫的扫,捡的捡,特别是那几个年近七十的老党员干得很起劲。把绿化带内的垃圾和卫生死角全部打扫干净,花了我们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小区环境状况焕然一新。

开展五水共治活动以来,我居住的桑园小区环境有明显提升。原小区存在环境卫生乱差问题十分严重。在县委县政府领导重视下,对桑园小区内所有楼道铺设排污管道,路面环境,如:照明系统、绿化等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在定阳社区领导的管理下,加强了五水共治的宣传,并提高了小区内居民爱卫生意识,开展了“我爱我家,人人爱卫生”、“五水共治、人人参与”的活动,组织了广大的党员,居民打扫卫生活动,营造了小区居民不乱扔垃圾,不乱排污的良好氛围。共同为建设文明、和谐、低碳、绿化、环保的社会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当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少部分居民的热爱环境意识淡薄,破坏绿化带,随地乱扔垃圾等现象,仍有发生。五水共治是一条任重道远的路,需要你我他的长期共同努力……

参加本次社会实路,让我见识到了课本之外的另一个世界。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让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体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

第五篇:五水共治作文

浦江五水共治调研

虞宅中小:毛岚2014年3月25日

自2013年11月29日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以来,浙江省上下陆续拉开治水的新篇章。

污水与水灾共治是这次十三届四次全会中“五水共治”的目标。“五水共治”将水治理的机动性交给各个地方政府,让浙江上下将水治理问题提上了日程,让地方政府对于水治理问题思考的更加深入和全面彻底。

五水共治从环境角度来说是保护日益珍贵的水资源和预防各种水灾,从经济角度来说则是用政策等强制力保障的手段来控制水污染,并用此来促使企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从浙江的历史文化角度来说则是还江南一掬碧水,让浙江真正成为温柔水乡。

浦江属钱塘江水系。沿途接纳洪公溪、深溪等大小溪流32条。资源性、水质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

饮用、洗涤、灌溉、生产,时时处处离不开水。但让人忧心和可怕的是,“水少了”———水资源短缺不说,浦江还面临“水脏了”———工业水污染严重等难题。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已经成了避无可避的历史性挑战。

浦江境内,由于各种工业污水和垃圾一度乱排滥倒,河流遭受严重污染,好多变成了黑河、臭河、垃圾河。村民在村头小河中淘米洗菜、钓鱼抓虾、游泳嬉戏的光景变成了美好回忆。水脏了,老百姓感受最真切,反映最强烈。“五水共治”中,治污水难度最大、最重要,是“牛鼻子”、“鹅脖子”。

作为教师,从学生出发,开展“五水共治”教育也势在必得:

⒈在母亲河旁多种一些树木,防止泥土流失。

⒉源头上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⒊沿途污水净化处理在排放,⒋减少农业农药和化肥的使用,⒌禁止任意向河床倾卸固体垃圾,⒍禁止过度捕捞,⒎禁止非法采挖河沙,⒏节约用水,⒐宣传环保,加强教育,提高全体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下载“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水共治新闻稿

    年07月8日 14:30:52 星期二 为继续宣扬“五水共治”的暑期实践活动,我们小组成员今天来到嘉兴水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 在领导热情且富有见解的访谈中 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嘉兴......

    五水共治广播稿

    同学们,你们知道五水指什么?五水共治指什么?清三河指什么? 五水是指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清三河指清理垃圾河、......

    五水共治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评委们:大家好! 我叫余悦,今年10岁,来之实验小学三(2)班。今天我朗诵的题目是《 美丽千岛湖梦 》 闭上眼睛,张开寻梦的翅膀,我的思绪飞过青山白云,置身于那一片山清水秀......

    五水共治演讲稿(最终定稿)

    青年治水,绘出美丽温州新蓝图 我的家乡在永嘉楠溪江。“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这首千古流传的《咏永嘉》可谓是尽显我们永嘉山水......

    五水共治演讲稿[最终定稿]

    与梦携手创未来梦江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与梦携手创未来梦江南》 这里,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原;大地无语,却显露出广博;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

    五水共治倡议书

    五水共治倡议书 五水共治倡议书1 各位市民朋友: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水环境直接关系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关系温岭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治污水、防......

    五水共治情况调查表

    五水共治情况调查表 2014年7月到10月期间,本人走访了西湖区文新街道、翠苑街道、留下街道等地区,期间的河道(余杭塘河、运河支流、西溪湿地)状况良好,基本没有黑臭河、垃圾河的......

    五水共治研究报告

    五水共治研究报告 1.让我们了解家乡水污染的现状,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2.让我们知道水污染的危害,使大家都来关心、保护家乡的水资源。 3.培养同学们热爱自己美好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