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修改版公开课我的名字
我的名字
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长大”的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其中一篇诗歌,一篇儿童故事。诗歌《我的名字》从名字的正面写出了“长大”的含义,故事《好事情》则从反面教育学生,要想长大,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学情分析:大家都有过帮助别人的经历,只是同学们不会太在意自己的行为,更不会上升到情感的方面。有些学生一说到做好事就想到在汽车上给老人让座,在家帮爸妈洗碗。其实,雷锋精神的精髓就是做小小的对他人有益的事且能持之以恒。孩子普遍单纯可爱,积极进取,相信通过学习课文,能帮助学生们形成这么一种生活观念:做好事就是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成长”的含义在于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尽到社会的责任。懂得“小雷锋、红领巾”的褒扬之义。
2.补足课文省略的部分,复述课文记叙的几件事。
3.认字12个,积累新偏旁——父字头,女字旁和土字旁(提土旁)4.写字7个,学习新笔画横折折折钩。继续培养运用知识分析字形的能力,记叙培养揣摩字形的习惯。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新偏旁。教学难点:
1.理解“成长”的含义在于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尽到社会的责任,懂得“小雷锋、红领巾”等称呼的褒扬之义。2.补足课文省略的部分,复述课文记叙的几件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谜语:“有一样东西,你有我也有,你能用,我却不能用。”同学们猜猜看,是什么呢?(谜底:名字)
2.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谁愿意大声说出来,让听课的老师认识认识你呢? 3.揭题,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叫《我的名字》。现在,请小朋友们拿起手来,跟着老师一起把题目书空一遍。这是第15单元以“长大”为主题的一篇课文(师板书课题,生跟着书空)齐读课题两遍
板书:15长大
我的名字
(设计意图:猜谜导入,方法特别,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趣味盎然地开始这一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大家轻轻打翻开书本第86页,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不过在读书之前,请大家认真看看老师的“读书建议”(师读)2.指名反馈:诗歌有五个小节
3.老师发现,小朋友们刚才都读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比赛一下,看哪一组读得最棒。请第一组读第一小节,第二组读第二小节,第三组读第三小节,第四组读第四小节。最后一节全班齐读。题目由老师来读,现在,请大家轻轻地把课本竖起来,准备好了吗?
4.每个小组都读得很不错,现在老师奖励全班小朋友们看着大屏幕再读一遍,不过,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老师标红色的词。5.刚才我们不仅把课文完整地读了一遍,而且还认识了很多红色的新词,不过其中有个新词出现的次数最多,细心的小朋友肯定知道是哪个?谁来说说?
6.没错,就是“知道”。这节课,我们要会写的就是这个“道”字。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7.第六单元的金钥匙告诉我们,偏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字义,记住字形,走之儿,表示这个字跟行走有关,还告诉我们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写的时候要先写被包住的部分。
8.现在,请小朋友们拿起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一遍。(师板书“道”)我们除了要把字写对,还要写好,谁能说说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哪几笔?老师想看看今天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请小朋友们轻轻拿起笔并翻开本子,按我们刚才教的方法在本子上把这个字写一遍,写完再跟书本比一比,看看哪里写好了,哪里还需要改正。9.我们除了可以利用加一加、减一减和偏旁的方法记住汉字,还可以通过给生字交朋友来记住它,老师想请同学们试着给这个字交三个朋友,谁来试试看!(生答)老师也给这个字交了三个朋友,我们一起来读读,每个词读两遍。
10.字会写了,课文也会读了,那课文中的词宝宝,你们还认识吗?老师请一组小朋友来开火车!(开两组)不过,在开火车之前,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注意这四个词。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二个字都要读轻声),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好,现在火车开起来了!
11.读得真不错,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遍!
(采取形式多样的生字学习法,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的学生的合作精神,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习课文
1.现在,老师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课文中的“我”有几个名字,分别叫什么?知道答案的可以悄悄告诉同桌!2.谁愿意跟全班小朋友一起分享一下你的答案?(指名反馈)(师板书)
3.啊!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可真多呀!谁这样称呼这个小男孩的呢?(全班齐答)
4.那大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他呢?现在就让老师带领大家再次走进课文,去认识认识这个小男孩!指名读第四小节。
5.介绍资料,让学生认识真正的雷锋。(学习第四小节)你们知道雷锋是谁吗?
师小结:所以当我们称呼一个人为雷锋的时候,就是在表扬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6.老爷爷为什么称小男孩为“小雷锋”,让我们来看看插图吧。金钥匙告诉我们通过插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图上画的是什么?
7.观察老爷爷的表情,你从他的表情中,看出来什么?
是啊,这么重的东西,老爷爷一个人推该多辛苦啊,那你知道老爷爷为什么称小男孩为“小雷锋”了吗?
谁能试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黑板上的这个问题?
练习句式:因为„„所以„„ 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8.同学们,小男孩乐于助人,帮助老爷爷推车,所以老爷爷感激地称他为“小雷锋”,那小男孩还做了哪些好事,使得人们称他为“小朋友”“红领巾”“好孩子”呢?请大家选一节你喜欢的诗歌认真地读一读,然后把你的理解告诉同桌!9.指名反馈
①指名读第一节:叔叔在干什么?叔叔为什么叫我“小朋友”?(因为„„所以„„)
②指名读第二小节:同学们你们知道“红领巾”有什么意义吗? 介绍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戴上红领巾是一件非常神圣、光荣的事情。你看!红领巾围成的形状就像心形,这就告诉我们小朋友,从你戴上它的那刻起,就要有一颗爱心!所以当我们称呼一个人为“红领巾”时,就表示这个人有一颗善良的心,爱帮助他人!那阿姨为什么叫“我”红领巾?谁来说说!(因为„„所以„„)
③指名读第三节:我又做了什么好事?老奶奶叫“我”好孩子?(从扶到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教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授人以鱼”的功效。)10.这节课,我们要求写的另外一个字就是“奶奶”的“奶”。①谁能利用我们学习“道”的方法,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
②写这个字之前,我们要先学习一种新的笔画名称——横折折折钩。(板书,生边读边书空,两遍)提醒:横折的折要向左偏一点,不要写正。
③谁来试着说说这个字的笔画笔顺?(生反馈)对不对呢?请翻看书本第90页,看一看,第一道题“描一描,写一写”观察一下这个字的笔顺?
示范写,生书空!说一说,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生答)
11.总结前四节
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名字是不是“我”真正的名字呢?(生答)那大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我”呢?我为什么不告诉他们自己真正的名字呢?
师:“我”帮助了别人,并不想得到回报,所以“我”没有留下名字。虽然人们不知道我的名字,但是他们又赋给“我”更多美好的名字。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拥有这些名字吗?你该怎么去做? 师:大家说得真好!现在,假如你就是这个关心,帮助他人的好孩子,你会用什么样的感情读这首诗歌呢?(自豪、骄傲)
四、课堂小结
师:是啊!我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所以人们赠送我这么多美好的名字,从这些名字中,我们发现这个小男孩已经真正长大了!现在老师也想把这颗心送给每个小朋友,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五、课后作业
1、背一背《我的名字》
2、读一读《日有所诵》——《两个名字》
板书:我的名字:小朋友
红领巾
好孩子
小雷锋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清新的儿童诗,诗中描写了一个乐于助人不留姓名的可爱的少年形象。
这节公开课,我以谈话导入,先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出本课主题“名字”,然后自己的名字切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好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接着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的这位小朋友也有好几个名字,我们一起来找找!在兴趣盎然中我们开始了这一课的学习。在《我的名字》一课中,作者每件事只提了一个头,没有展开叙述,意在让读者产生思考。因此我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让学生想象:我为“扫垃圾的阿姨(上公交车的老奶奶)”做了什么?他们才会叫我“红领巾(好孩子)”?
通过思考,同学们跃跃欲试,说出好多种想法:帮阿姨扫地,帮阿姨捡垃圾,不乱扔垃圾,给阿姨喝水(给奶奶让座、给奶奶提行李、扶奶奶上车„„)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仅仅把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做了重点指导。比如:由于年代原因,大部分孩子对“雷锋”不太了解,我向孩子们动之以情介绍了雷锋的事迹;观察图画时,我提醒孩子们观察的顺序,引导学生通过画面想象,再现当时的情境。其余几小结的内容,我以简单的导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在课后的评课、交流中,聆听了几位听课老师的意见,我觉得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以下两点需要特别注意:
1、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可能新教师都或多或少会有这个问题。另外,我在执教本课时有些紧张,不论是学生的回答还是提问,没有完全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2、对学生的一些语文习惯的训练,如读词的节奏训练,节奏感不强,停顿没有,读起来缺失美感,另外在轻声的训练上也不到位。五月份教学反思
教学需要“一分钟”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然而,学生真的动起来后,却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形——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但是,课堂纪律却难以控制,教学目标也难以达成。动起来的课堂为什么反而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操作有没有到位,更为重要的是有没有把握好教学中的几个一分钟。
一、组织教学一分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抓好课前一分钟,就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学生在课间充分释放情感,情绪上属于玩乐状态,上课伊始马上展开教学则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因为学生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教师应当用一分钟的时间组织教学,让学生尽快从热闹的玩乐情绪转入积极的学习情绪中。在这一分钟里,教师可以走上讲台,用专注的目光环视全体学生,用眼神提醒一些学生做好上课准备,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等待,从而静下心来准备上课。此外,我认为上课之前学生的“起立”也很重要。我们决不能忽视这一小小的细节,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老师一句简短有力的“上课”声也是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法宝。记得以前自己上课也不太注重这一环节,庆幸的是,我已及时领悟到其中的重要性了。组织教学一分钟用得恰到,往往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这一分钟,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认真思考一分钟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我刚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马上纷纷举手,“我来、我来”、“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刚开始,我还一直暗自欣喜,认为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因为这表示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相反,如时还会报以严厉的批评,比如“不认真听课、不积极思考、不爱动脑筋”等等。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然而,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当我静下心来用心反思,设身处地地思考这个现象时:我发现,我的想法错了,诚然,我已被所谓的喧闹的假象迷惑了。我也曾经是一名学生,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我没有立即举手,但并不代表我没有在认真思考。况且,这只是一群只有七八岁的小孩,我为什么不能给他们足够的思考空间,反而一味强求孩子们对我的问题给以最及时的回应呢? 的确,教师需要反思,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也需要思考,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孔子曾教导我们“学而不思则罔”。因此,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很多学生不假思索就直接回答,这可能表示学生并没有真正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抑或说明教师的提问是表层的,而不是深层的。因为表层的提问,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也无法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我认为,教师要提出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即使提问后有学生立刻举手,教师也不要急于马上提问他们,应鼓励学生“认真思考一分钟”,学生只有认真思考了,才能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学会倾听一分钟
“认真听老师讲课”是所有教师和家长常常挂在嘴巴的话,这句话也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但我们往往忽略了,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的,课堂是不仅仅有教师系统的讲授,还有更多学生精彩独到的见解。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单元的金钥匙就告诉我们:同学发言时,我认真听。我和他看法不一样,也不打断他的发音,等他说完了我再说。所以,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还要善于倾听学习伙伴的见解。认真倾听老师讲课,是对老师的尊重,而认真倾听学习伙伴的发音,则是对同学的尊重。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深受家人的溺爱,不免滋生傲慢、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他们不懂得分享,更不善于倾听、合作。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大部分学生都会认真听老师讲课,但一到同伴发言,真正在倾听的学生少之又少。追根究底,除了上述这点原因,我认为还有一点,就是大多数学生都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他们觉得课堂上老师讲的话才重要,只要听老师讲课就行,其他人讲话没必要听。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我想,要纠正学生头脑中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参与学习探究,更要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此外,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并郑重其事地告诉学生:学会倾听,是对同学的尊重,学会倾听,可以使我们了解并真正理解他人的意见,学会倾听,才可能对他人的意见提出有效的评价和改进的建议。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适时提醒学生注意倾听,不如该倾听时教师可以暗示性地摸摸耳朵,久而久之,学生将能逐步养成这一好习惯。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溪流无以成江海。教学中的这“一分钟”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我相信,只要你愿意坚持下来,这样一个个小小的“一分钟”将能创造一个个大大的教学奇迹。
有人曾说,当我们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坚持到底时,这件事情本身就不简单;当我们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坚持到底时,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平凡,我认为,在教学上也是一样的!
2012/6/ 3 期末教学反思:
课内外衔接,语文拓展阅读初探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迎接我们的是信息化的挑战。新知识、新技术快速更新,因特网信息技术更以目不暇接的态势呈现在我们面前。新课程标准和新大纲明确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就要求学生生的阅读必须是快速、高效和广泛的。然而,目前小学六年来读的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即使学得再好,所得也是很有限。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如何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如何让学生有趣地“攻下”这天文般的阅读堡垒,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立足语文课本,进行课内外衔接的语文拓展阅读,不失为一项切实可行的重要措施。下面我就这一方面的话题抛砖引玉。
一、课前预习时引导课外阅读,收集信息资料。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预习时让学生广泛涉猎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能激发阅读兴趣,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所以,教学既要凭借教材,又不能囿于教材。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对教材作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也可根据本地区所占的课程资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整合,使课堂成为架设书本世界与学生经验世界的桥梁。比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车的世界》,它是以“车”为主题的开发单元。本单元没有主体课文,只有一幅精美的图——马路上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图下是图内各种车辆的名称。这给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大部分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对车辆都特别感兴趣。另外,从孩子们一年级入学开始,我们就鼓励他们利用课外时间积极进行阅读,并为他们精心设置了一本《采蜜集》。以此为契机,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家搜集有关车的图片,了解各种车的名字和用途,并把搜集到的资料剪贴在《采蜜集》上。学生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有的从报纸上、有的从网上、有的从杂志上获取了很多关于车的图片还有文字说明。上课时,我让孩子们根据各自准备的资料交流、汇报。这样既让学生获得关于车的各方面的信息,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内激活课外阅读,拓展教材内容。
1、拓展延伸,架设阅读桥梁
有人说:“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也应该有多广阔。因此,语文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视野。
就拿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单元来说,本单元以“丁丁冬冬学识字”为主题,其中有一个版块是让学生分辨各种蔬菜和水果。因此,我特意在周末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家长陪孩子去市场或超市认识各种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能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1)我们可以在教学结尾处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广阔的空间,其意义十分深远。如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1单元的语文天地有一道题是“听老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我并没有仅仅局限于完成这项作业,而是在讲故事之前先向学生介绍关于安徒生的知识,并鼓励学生课后积极阅读《安徒生童话》。
(2)可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研究。如学了《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我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雪地里还会来哪些小画家,它们又会画什么呢?我就鼓励学生搜集有关各种动物脚印的资料。
2、在空白处补充,加深理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学习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兴趣。小学生对阅读不可能顷刻之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我们可以在课文教学中增加知识积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播下课外阅读的种子。
比如《数星星的孩子》这一课向我们介绍了北极星、北斗星、织女星,我借机引导学生说一说还认识哪些星,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了相关的知识,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神秘星空的兴趣,也激起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致,可谓一举多得。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它的书库,”叶老再三强调,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成了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
课外阅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一个人(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要求,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生活,关系到每个人一生的幸福。总之,课内、外阅读仿佛是一只鸟的两翼,只有展开两翼才能展翅高飞。
最后,我想引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来总结观点,那就是——“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想,这句话对每位有志于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老师而言都是值得深思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2/6/23
第二篇:如何修改“回收站”的名字
系统DIY 如何修改Windows回收站名称
2005-12-28 08:48作者:温鹏(原创)出处:天极网责任编辑:原野
系统桌面的个性风格,总给人一种,酷毙的感觉。不过大家通常“美中不足”做不到位,就是“回收站”的名称没有做修改。确实在正常的情况下,无论是管理员、系统用户都无法对其进行重命名,难道对此真的毫无变数?答案请见下文揭晓!
首先将注册表打开,单击“开始”按钮,选择“运行”标签,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Regedit”的命令字母,然后敲击“回车键”运行。注册表会出现在屏幕的左上角处,在将其内部第一个主键展开到HKEY_CLASSES_ROOTCLSID645FF040-101b-9f08-00aa002f954e的位置,然后双击右边设置的“默认”名称。弹出“编辑字符串”对话框,把数值数据文本标签里的文字,改为自己喜欢的个性名称(如图1),在单击“确定”按钮,进行内部修改。
图 1 还需修改另外一处,顺“原路”返回到注册表初始位置,展开第二个主键到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ShellNoRoamMUICache处。然后在右框的位置找到@C:WINDOWSsystem32SHELL32.dll,-8964的字符名称,并双击该处,弹出“编辑字符串”对话框,将其数值数据的内容和第一次修改的保持一致(如图2)。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并且重新启动计算机,“回收站”的名字即可变成我们所改的个性名称!
图 2
网址http://soft.yesky.com/os/285/2252285.shtml
第三篇:《你叫什么名字》公开课教案
游戏目的:学会有礼貌的询问别人的名字,并学会介绍自己;在游戏中培养、树立自信心
游戏准备:玩具或手偶
游戏过程: ① 当儿童走进教室后,教师要先进行自我介绍,在介绍一个小手偶。教师可以说:Hello, boys and girls.My name is---This is Bingo.然后教师手拿 Bingo手偶走近儿童模仿 Bingo的声音对儿童说: Hello, My name’s Bingo.What’s your name?
② 教师走到每位儿童面前,请他们轻轻抚摸一下Bingo 手偶,并试着回答My name’s---教师不必强迫每位儿童都回答,可采取举手自愿回答的方式,对有勇气并回答得好的儿童,教师应马上给予鼓励 :very good!
③ 做完练习后,可以让儿童唱歌:Bingo’s Song。教师可以扮成Bingo。
④ 教师可以先反复唱两遍,再鼓励儿童跟着学唱。如果还想介绍其他的小动物,也可改一下歌词:I’m a teddy bear.My name is Teddy.Teddy,Teddy.What’s your name ?
⑤ 也可请儿童之间互问互答。
例:女孩: I’m a little girl.My name is Kelly, Kelly, Kelly.What’s your name?
男孩: I’m a little boy.My name is Tony, Tony, Tony.What’s your name?
⑥ 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让儿童戴上小动物的面具,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声音演唱:
例: I’m a little cat.My name is Mimi, Mimi, Mimi.What’s your name?
F=4/42 3 4 3 1 ︳ 2 7 6 5 ︳3 5 3 5 ︴3 2 1-︳
I’m a little dog.My name is Bingo.Bingo Bingo.What’s your name
第四篇:《你的名字》公开课教案
《你的名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本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语言特点。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意象,解读诗歌的技能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所展现的美好真挚的感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理解本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主题自古以来都是诗歌吟咏的重点内容之一,同学们曾经听过哪些和爱情有关的诗呢?(学生集体回答)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很有新意的爱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没有赞美爱人的美貌与品德,没有描述恋爱时的甜蜜与焦灼,也没有吟咏爱情的崇高与坚贞,甚至没有出现一个“爱”字。但是,诗人却把对爱人的感情表现得如此清透彻底,它就是台湾的著名作家纪弦,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你的名字》。请同学们翻开教材。
(二)作者简介
纪弦:出生于河北清苑,原名路逾,笔名路易士,祖籍陕西。他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纪弦不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也颇有建树,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
他的诗歌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极富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
本诗作于1952年。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全诗的构思中心和中心意象是什么? 明确:中心意象是“你的名字”,即恋人的名字。2.学生朗读竞赛
学生活动:学生自选背景音乐配乐朗诵,学生投票评出最优者。教师活动:教师做最后点评,分析诗歌朗诵时的注意事项。
明确:本诗是一首爱情诗,诗歌以“爱人的名字”为吟咏的中心内容,表现出的是诗人对爱人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情,所以我们在朗诵的时候,要语气要轻柔,语速要缓慢,朗诵的过程中语调要高低起伏,体现出诗人情感的升华。但是最后一句的语气要轻,因为有七个“轻”字,体现出诗人不愿惊动爱人的那种小心呵护的感情。
(四)再读诗歌,探究诗歌技巧
1.学生齐读,思考并探究问题
问题①:为了表现自己炽烈的爱情,诗人采取了什么手法?
明确:为表现对恋人刻骨铭心、难舍难分、念念不忘的缠绵之情,作者采取了复沓回 环的手段。这首诗将“唤你的名字”作为引子与收束,由实至虚,由醒入梦,浓墨重彩地描绘诗人的梦境。在一首十八行的小诗中连用十五个“你的名字”,首尾两段的重复呼应与大回环,二节与三节之间的近距回环,四节与二节之间的远距回环,使回环成为压倒之势,也可谓“前所未有”,这种手法把缠绵的情思传达得淋漓尽致,不着一个“爱”字,痴爱之情却溢满字里行间,多情又别致,外在诗美与内情运动状态的同构堪称一绝。
问题②:不难看出,本诗多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请同学们分析本诗比喻手法的特点。明确:诗人先后用了七个比喻和三个排句来表达自己一泻千里的感情。“你的名字”本是抽象的,将如日、如星、如灯、如钻石、如闪电、如缤纷的火花、如原始森林的燃烧这七个比喻与“你的名字”叠印,你的名字也就幻化成具体的形象,即“发光的名字”。具体地表现出爱人的名字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抒发内心抒发无尽的真挚情感。
问题③:试分析本诗动词的使用。
明确:在表现爱人名字的态度上,这里连用了五个动词:“唤”“写”“画”“梦”“刻”,由浅入深、有层次地表达了对爱人的炽烈情感。呼唤爱人的名字又未免太单调了,须“写”爱人的名字,“画”爱人的名字。试想,诗人远离爱人、伏案疾书,在纸上“写”满、“画”满了爱人的名字,他在写名字之时,爱人的形象尽在心底,这该是怎样一种相思的境界!日有所思,必夜有所梦。于是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力,说“梦见的是你发光的名字”。诗的第三节实际是将梦境深化。爱人的名字既然发光,又是如何发光的呢?诗人用了四个排比句,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把爱人发光的名字比做太阳、星星、灯光、钻石、火花、闪电,比做原始森林的燃烧。然而,“唤”“写”“画”“梦”毕竟平面而且虚幻,诗人乃更进一步,由虚入实,开始“刻”爱人的名字!刻在哪儿好呢?只有“刻你的名字在树上。/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这真是神来之笔!人们常说:生命之树常青!把爱人的名字刻在其上,寓意这份爱情与生命共同成长,永不凋零。
问题④:试赏析本诗中“轻”字的妙用。明确:“轻”字在诗中出现了11次,“你的名字”出现了15次,可以说“轻”字与“你的名字”在诗中使用的频率最高。几乎每行诗均出现“你的名字”,是为了一再表现强烈的感情。整首诗五节,只有第一节与最后一节(第五节)出现“轻”字,这就形成首尾照应的特点。诗中三处出现“轻”字,即“最轻最轻的”“轻轻地”与“轻轻轻轻轻轻轻地”,意思相近而有变化,“轻轻轻轻轻轻轻地”是叠字“轻轻地”延伸与发展,又是“最轻最轻的”具体化。很生动地表现恋爱中的人内心的缠绵之情,很有个性。这也许是抒情主人公性格所致,也许是对爱情的最轻柔的呵护,也许永远是一个谜,别人无从揣测。
问题⑤:都说《你的名字》是一首奇绝的爱情诗,请问它具体“奇”在哪里? 明确:
一奇:奇行至痴。从唤,到写,到画,到梦,到最后的刻,真是痴情人做痴情事!二奇:奇想至痴。这是最大的亮点。名字刻于生命树,跟着树长大。
三奇:奇言至痴。最后一句。七个“轻”排列在一起,完全打破语言常规,甚至有些疯癫之象,却表达了不可穷尽的痴情!2.教师总结。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五)课堂小结:
纪弦创造性地以恋人的“名字”作为全诗的构思中心和中心意象,并以色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的比喻,围绕中心完成全诗的意象结构,像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完成一幅得意的蓝图。全诗虽然不讲究脚韵,但它却追求圆顺而流畅、优美而动听的旋律,宛如一阕悦耳清心的轻音乐。有了多变化而求统一的复沓与回环,我们读这首诗,就犹如聆听着一首深情曼妙的谣曲。
(六)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
试对比鉴赏《神女峰》、《预言》,分析其抒情手法的异同。
提示:可从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鉴赏。
第五篇:我的名字
大班社会活动:《我的名字》
活动目标:
1、大胆地交流关于名字的由来,了解自己名字的独特性和含义。
2、通过讲解、讨论,初步了解中国的百家姓。
3、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激发幼儿认识百家姓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事先请幼儿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名字的写法、含义和取名字的小故事和了解百家姓。
2、幼儿名字小卡片。
活动过程:
一、介绍自己的名字
1、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名字?
2、幼儿出示写有自己名字的卡片,向小朋友介绍自己,将自己名字贴黑板上。
3、教师:我们的名字都一样吗?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每个人的名字都不一样,有的名字有两个字,有的名字有三个字。
二、寻找姓的秘密
1、教师:名字中的第一个字是什么?你姓什么?名字是由姓和名组成的。
2、教师:你知道有哪些姓吗?
三、巩固认识自己的姓氏
1、你们的姓是怎么来的?为什么?
教师小结:宝宝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所以,咱们中国的传统孩子是跟爸爸姓。
2、教师:你知道哪些人和你的姓一样吗?(爸爸和我同姓……爷爷和我同姓……弟弟和我同姓……姐姐和我同姓。)
3、为什么爷爷、爸爸和你是同一个姓呢?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那是因为爷爷把姓传给了他的后代爸爸,爸爸又把姓传给了他的后代你、哥哥姐姐,家里那些和你同姓的人是一家人!是亲人!
4、你周围有没有和你一样姓的?
5、认识复姓
教师出示复姓卡片,这些名字和我们刚才认识的名字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我们中国的地方可大了,一共有十几亿人口,所以有好多姓,那么多的姓在古代就编成了一本书,我们就叫它《百家姓》。
6、教师出示《百家姓》的书,师:书中共记录了500多个姓氏,那位小朋友能说一说百家姓,教师读一读百家姓的内容,让幼儿感知丰富的姓氏。
四、探索名字的奥秘
1、教师:我们小朋友的姓是跟爸爸,不是随便起的,那你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小秘密吗?
2、鼓励幼儿讲述家人给自己取名字的过程或意义。
3、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爸爸妈妈 不是随便给我们取名字的,我们小朋友的名字是有一定意义的,表达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期望,和对我们美好的祝愿,希望每个小朋友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活动延伸:
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了不起的中国人有哪些人与你同姓?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情?我们以后再来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