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4 17:3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万钢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万钢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万钢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万钢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日期:2011年01月13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回顾2009年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工作。昨天,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为获奖者颁奖,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明确提出“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这既是对科技支撑措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刘延东国务委员对这次全国科技工作会议非常重视,专程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的科技工作,并对今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领导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科技部做工作报告。

一、2009年科技工作回顾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方、各部门和全国科技界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共克时艰,为保增长、保稳定,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做出了切实贡献,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科技支撑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科技部多次召开党组会和部务会,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措施的落实,组织科技界,会同经济界、产业界,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深入研究科技支撑措施,及时向国务院提出建议,使科技支撑措施成为中央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后,各地方、各部门和科技界认真学习,统一思想,积极将《意见》的精神和要求,贯彻落实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工作部署中,使科技创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按照国务院领导的要求,科技部牵头召开了科字口部门(单位)联席会议,研究提出了科技界落实《意见》的共同行动方案。教育部制定了发挥高校科技支撑作用的意见。中国科学院提出了面向企业开放研发资源、组织服务团队等一系列措施。中国工程院拓展了“院士行”等活动。自然基金会与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同设立了支持技术创新的联合基金。中国科协在企业深入开展了“讲理想、比贡献”活动。

国务院各部门按照《意见》的分工,积极行动部署。科技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加快了重大专项实施的调整工作,组织对重点任务的专题调研,并积极协调、加强督导。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能源局等重大专项牵头单位,以及《意见》确定的45项任务的牵头单位,积极落实配套支撑条件,加快推动各项任务的启动实施。

各地方也高度重视,把落实《意见》精神和各项措施,作为本省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和重点任务,结合本地的科技、资源和产业优势,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一些省市专门制定了本地“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目前,《意见》的各项支撑措施顺利推进,成效明显。1.加快了重大专项实施步伐,取得阶段性成效。

实施重大专项是培育和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举措,也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之一。按照《意见》要求,对重大专项实施计划进行了调整,加快了已有较好基础、对扩内需能够产生直接作用、近两三年内能够形成进入市场任务的实施进度。2009年民口9个专项共启动2597个项目/课题,安排中央财政经费518亿元,已拨付139.43亿元。专项实施已初显成效,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完成TD-SCDMA增强型试验芯片和设备研发并启动业务应用示范;成功开发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数控重型桥式龙门五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已进入用户现场装配;90/65纳米12英寸刻蚀机a样机已交用户进行考核验证;新型流感药物“磷酸奥斯他韦”被作为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国家储备药物。2009年11月,刘延东国务委员主持召开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组织实施推进会,对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起到了重要的督促、指导和推动作用。通过各方面努力,重大专项组织实施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和技术两条线的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建立了第一行政责任人和专职技术责任人制度。产业联盟和技术标准组织参与机制正在积极推进,企业在实施重大专项中的牵头作用更加突出。凝聚了一批活跃在国内相关领域科研和生产一线、有海外工作学习经历的优秀人才和团队,为专项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

2.加快推广应用了一批先进技术和产品,在“保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方、各部门积极落实《意见》任务,加大先进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863计划、支撑计划和政策引导类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也及时做出调整,对已有工作基础、对重点产业振兴和扩大内需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一批科技项目加大了支持力度。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取得进展。加快了高速列车关键技术及装备的开发,350km/h动车组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京津、武广高速客运专线开通运行。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取得突破,依托曹妃甸工程建立了洁净钢生产平台,实现了转炉功能的优化组合,每条生产线平均每年节约50万吨标煤。TD手机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全国已有550多万个用户。现代农机装备、粮食丰产工程、食品加工、动植物育种等技术研发、集成和示范推广,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口推广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丰产技术和生产模式,推广面积达1.6亿亩,创造了双季稻平均亩产1355.2公斤、黄淮区小麦玉米两熟平均亩产1770.5公斤的高产纪录。3.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为“调结构”做贡献。

2009年9月,温家宝总理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座谈会,听取了经济、科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了重要指示。科技部积极落实温总理指示精神,按照标本兼治、近期和长远相结合的原则,在积极实施扩内需、保增长的科技支撑措施同时,着眼于结构调整和长远发展,加大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一是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在新能源领域,解决了风电机组整机自主设计和关键零部件瓶颈技术问题;攻克了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等技术。在电动汽车方面,攻克了大容量铿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取得了“新一代整车控制器”、“两档变速器”等一批成果。在生物医药领域,组织工程皮肤已获得我国第一个产品证书,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成功研制了新型疫苗及抗体药物和蛋白质药物。在节能环保领域,成功研发燃煤电厂双相整流烟气脱硫成套技术与装备。在生物育种领域,转基因水稻已完成相关安全性审批,标志着我国生物育种取得重大进展。

二是启动实施了“十城千辆”、“金太阳”、“十城万盏”等一批科技应用示范工程。通过对用户实行财政补贴政策,推动了电动汽车、光伏太阳能、半导体照明等产业化进程。电动汽车已在13个城市的公共服务用车领域进行推广应用示范,20个不同类型的纯电动轿车取得产品公告,财政补贴约10亿元。国务院已决定进一步扩大示范应用范围,将示范城市扩大到20个,并选择5个城市开展对个人购买电动汽车进行财政补贴的试点。21个城市开展了半导体照明试点,100多个太阳能工程项目获得国家财政补贴约20亿元。

4.着力满足改善民生的科技需求,为“惠民生”做出切实贡献。

改善民生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内需、促进内生增长的内在要求。在人口健康、节能减排、公共安全、城镇宜居环境建设等民生领域,重点部署了一批重大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如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出甲流疫苗,对有效防控甲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接种人数已超过4400万。启动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约11.6万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围绕73个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开展创新创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成功举办了2009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促进了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增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信心,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了展览,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5.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加大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工程是国务院《意见》中的一项重要措施。科技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方启动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加快了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步伐,有效地促进了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一是积极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技术创新和研发组织模式。通过试点,引导联盟规范发展,围绕振兴重点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推进联盟构建。目前,国家已认定了数控机床高速精密化、半导体照明等20个联盟,各地方构建的区域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超过100个。二是建设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服务。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认定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三是加大创新型企业建设力度,引导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已达469家,各地方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3000多家,这些企业正在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四是实施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各地方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广东实施了“百校千人万企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工程”,甘肃启动实施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百团千人”行动。国家科技计划已安排经费6.4亿元,天津、上海、江苏等14个省市也安排财政专项经费7.67亿元,用于支持科技人员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提出的研发项目。据统计,全国将有10万以上的科技人员深入企业服务。

按照《意见》“今明两年财政科技投入1000亿元,用于各项科技支撑措施的实施”的要求,科技部会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在去年科技总预算没有增长的情况下,既保证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又积极调整投入结构,一是重大专项调整出500多亿元,用于支持加快实施的任务;二是调整国家科技计划的预算安排,将2009年和2010年两年预算的80%(约260亿元),用于落实《意见》的相关任务,2009年已落实140亿元左右;三是积极引导各地方加大对《意见》各项任务的财政科技投入。通过上述调整,保证了《意见》各项任务落实的经费投入。(二)科技工作全面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新进展 2009年,科技工作坚持自主创新,全面推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的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2009年,我国内地发表国际科技论文预计突破10万篇,占世界份额接近10%;发明专利申请量有望达到30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22万件,较上年增长13%;专利的大幅增加活跃了技术市场,全国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预计达到2800亿元,较上年增长5%。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重大成果,量子通讯技术取得突破,在合肥建成世界上首个基于量子加密技术的电话网;在世界上第一次获得由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制备的活体小鼠,((Nature》杂志评论称,“中国科学家为克隆成年哺乳动物,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前沿技术研究方面攻克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我国首台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天河一号”研制成功,巩固了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方面的国际地位;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工业技术开发成功,实现了煤制烯烃技术的突破;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到1109米海底,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实现1000米级载人深潜的国家。

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200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63个,总数达到320个,其中依托企业的94个;6个国家实验室试点建设工作加紧推进;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36个,总数达到232家;有26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已验收或正在建设;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达到105个。开通了“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867万份自然科技资源、140TB的科学数据、21.5万种科技图书、1.7万种西文科技期刊以及1.2万台套大型科学仪器的信息实现共享;建成了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生物种质资源库等一批重要实物平台,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2009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预计达到5100万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的达到2200万人。全国R&D人力投入预计达到225万人年,其中研究人员总量达到121万人年。通过“千人计划”,积极推进高端人才引进工作,依托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实验室和高新区等平台,已成功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76名。

科技投入稳步增加。据初步统计,2009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预计达到5700亿元,比2008年增长23%。财政科技投入继续稳步增长,2009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到1461亿元,较上年增长25.6%。中央财政科技投入极大地带动了地方财政、企业、社会的科技投入,财政科技拨款中,中央和地方的投入比例接近1:1,科技投入的结构正在发生可喜变化。2.自主创新环境明显改善

加大《科学技术进步法》的贯彻落实力度。研究起草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等,细化和落实《科技进步法》有关配套政策措施。各地方开展了科技进步条例和配套法规制定或修订工作。如厦门市、沈阳市修订通过了科技进步条例,重庆市发布了《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在科技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税费减免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初步形成。《科技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制定任务基本完成。截止到目前,国家已制定出台了78项细则,各省市共出台了570多个政策文件,涵盖投入、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人才、科普等各个方面,科技政策逐步向创新政策转变,政策着力点从研发链向创新链拓展。一批政策已经发挥明显成效,如全国已有近一半的省市执行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极大地激励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科技金融迈出实质性步伐。积极推动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重点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联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设立种子、天使、创新、创投等基金,引导通过贷款担保、信用质押、风险补偿基金等多种方式,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不同方式的支持。目前,金融资本在科技领域的放大效应逐步显现,创业风险投资管理资本总量超过1400亿元。特别是创业板的推出,拓展了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渠道。此外,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北京、天津等12个试点城市(区)已经推出了14个险种,全国实现科技保险风险保额1077亿元,同比增长57%,约有1600家高新技术企业参与了科技保险。高新区等科技园区建设步伐加快。省级高新区升级工作进展顺利,湘潭和泰州两个省级高新区已被批复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使国家高新区总数达到56个。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正式启动。绵阳科技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2008年国家高新区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25万亿元,2009年预计增长巧%以上,占全国比重将超过10%。在汽车、船舶、装备制造等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认定了86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新批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35家,总数达到108家,成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2009年38个国家农业科技园通过了综合验收和认定,园区核心区面积达68万亩,入驻企业3960个,实现总产值1427.8亿元,培训人员超过100万人次,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国际科技合作进入新阶段。科技外交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政府间科技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美国签署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合作议定书》,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中美两国政府首次共同制定联合研究计划和任务,二是中美两国首次共同出资支持双方产学研合作。启动实施“中欧科技伙伴计划”,标志着中欧科技合作新机制的形成。推出“中非科技伙伴计划”,拓展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

内地与港澳台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2009年香港4所高校的4个实验室,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伙伴实验室,伙伴实验室达9个;内地与澳门在中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科技合作日趋活跃;福建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厦门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推动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科技奖励改革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全面落实新修订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改革推荐评审机制,完善改进评价指标体系。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成果,对在基层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加大了奖励力度。在营造创新环境和造就创新人才方面,科技奖励的导向性得到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获奖的项目占今年进步奖的36%,4名来自基层的普通工人、农民获奖,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的已达14名。

科学技术普及和创新方法工作成效显著。科技部联合中宣部、中国科协等19个部门,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成功举办2009年科技活动周。全国共举办各类科技活动3万余项,向基层赠送各类科技资料近3000万份,举办各类科技报告会、讲座、研讨会17000余场(次),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普场馆、基地近2000所,参与公众突破1亿人次。科技列车行、青少年科普创作室等,已经成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科普品牌。先后批复12个省市开展创新方法工作试点,开展了技术创新方法培训和推广工作,累计培训4万余人。科研仪器设备自主创新取得较大进展。3.科技工作统筹协调明显加强。

科字口部门会商机制在国家科技宏观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科字口部门召开6次会商会议,就《科技规划纲要》执行情况评估、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制定、科技人才队伍培养、科技评价体系与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加强了工作的衔接。

部省会商机制促进了科技资源的集成和优化配置。科技部与部分省(区、市)建立了部省会商机制,通过部省领导共商共议,准确把握地方发展需求与国家重大科技部署的结合点,统筹配置中央和地方资源,实现上下联动,推动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部际合作取得积极成效。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就科技工作落实知识产权战略进行会商,共同推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与发改委等14个部门联合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行动,与铁道部联合组织实施京沪高速铁路科技专项行动,与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科技专项行动,与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实施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等,这些专项行动进展顺利。部际合作促进了资源整合,催生了一批面向行业的重大创新成果。4.地方和部门科技工作成效显著。地方科技工作各具特色。一是打造本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江苏以科技创新“八大工程”为重点,加快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辽宁举全省之力,建设装备制造业等区域特色产业基地;江西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力争做大做强10个产业;山西整合科技资源,支撑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大连启动生态科技城建设,全力打造高端产业基地。二是加大科技服务能力建设。据统计,目前60%的省市设立了科技平台建设专项资金。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重庆“检测超市”,海南“农业科技110”等已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科技平台服务品牌。三是探索科技金融结合新模式。天津设立了创业风险投资种子资金;北京多家金融服务机构联动,以知识产权质押形式,累计向29家企业发放3.1亿元贷款;湖北率先建立了科技计划企业保荐制度。四是县市科技工作扎实推进。840个县(市)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62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很多省市重视并加强基层科技机构和队伍建设。上海市杨浦区、湖北省武汉市、江苏无锡市等在机构调整中进一步强化了基层科技管理机构的职能和作用。

部门科技工作进展显著。公益行业专项的稳定支持,推动了水利、卫生、农业、气象、环保、质检等11个行业的科技工作,2009年安排487个项目,拨款近10亿元,已累计安排经费50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积极推进技术改造,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国土资源部在矿产资源综合勘查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技术突破,新增了一批资源靶区。国家广电总局加快下一代电视广播系统的应用示范,已为200万个家庭提供了数字媒体信息服务。同志们: 回顾2009年科技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英明决策的结果;是各地方、各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全国科技界扎实工作、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代表科技部,向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科技事业付出心血和努力的各级科技管理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斗在科技工作第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回顾2009年科技工作,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确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推进下,部省会商推向深入,部际合作不断加强,科技工作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提升。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科技成果快速推广应用,科技能量极大释放;资源整合、开放共享步伐加快,产业基地和科技金融快速发展,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高校、研究院所科技人员深入一线,青年科技人员得到成长,企业科技人员担当重任,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科技人员成为经济建设生力军。科技融入了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支撑引领作用得到充分体现,科技事业跨入发展的新时期。我们的体会是: ——融入主战场,意味着科技进步要更加受到经济界的关注,科技必须更加贴近经济、贴近市场,不断拓展工作的新领域、新空间,支撑经济发展。——融入主战场,意味着科技要更多的理解经济运行规律,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要掌握发展规律,超前部署,把握发展环节,创新商业模式,造就人才团队,引领经济发展。

——融入主战场,意味着人民大众对科技的高度期望,必须更加贴近民生,关注民生需求,加强生态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科技创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

——融入主战场,意味着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高,必须进一步创新机制,把发挥人的创造性摆在突出位置,推动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推进科技发展的合力。

——融入主战场,意味着需要更多面向未来的战略技术储备,必须进行前瞻性部署,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知识和技术的供给能力。

二、关于当前形势与2010年科技工作总体思路

做好2010年的各项工作,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认真分析国际形势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深入研究国内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确定科技工作的思路和重点。(一)关于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

总体上看,2010年经济科技发展的环境将好于去年,但仍然面临严峻挑战。1.世界范围的结构调整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新变化,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金融危机导致主要经济体需求与供给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资源与市场的争夺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围绕气候变化等焦点问题的博弈更加激烈。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会议,既反映出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望,又凸显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综合较量。一方面过去发达国家那种以过度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发展国家的发展空间,削除贫困,实现联合国新千年发展目标。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转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伴随着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全球正在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时代,抢占战略制高点的竞争更加激烈。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都着眼未来和长远发展,把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积极实施新的科技和人才战略,力争重塑国家竞争优势。谁把握了发展趋势,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世界范围的结构调整为我国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机遇稍纵即逝。必须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新科技革命中有所作为,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2.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已经明朗。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投资率偏高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高度依赖扩大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格局难以持续;国内能源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以及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意味着传统的外延式扩张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的后劲和动力不足;人口健康、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不相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已刻不容缓。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必须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并把科学技术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决定民族兴衰和国家命运,要依靠科学技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赋予了我国科技工作新的历史使命,也将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巨大动力。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加快做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3.当前我国科技工作面临着诸多新挑战。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科技规划纲要》实施以来,自主创新战略深入人心,国家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为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科技工作仍面临诸多的挑战和困难:重大专项全面启动实施,开局良好,同时专项组织的责任体系和顶层设计亟待加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项实施的举国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科技规划纲要》中做出全面部署,一批核心技术得到攻克,同时对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还有待深化,主攻方向需进一步凝练,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还存在壁垒和障碍。企业的创新意识显著增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同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还比较薄弱,产学研结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民生科技工作稳步推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取得新进展,同时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还有差距,支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科技自身实力不断增强,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掌握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同时缺乏世界级的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基础条件和持续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地方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同时基层科技工作存在削弱趋势。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技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同时自主创新政策措施需进一步落实,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总之,当前我国科技发展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增强必胜信念,找准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明确主攻方向,努力做好科技发展和改革的各项工作,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二)关于2010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继续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结构调整、转变方式,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改善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部党组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工作的思路和重点。

2010年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科技规划纲要的战略任务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科技支撑措施,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以支撑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民生科技,着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我国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做好2010年科技工作,必须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科技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科学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企稳向好势头是当前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事关国家发展全局,要进一步落实《意见》的各项任务和支撑措施。同时,着眼长远,全面推进《科技规划纲要》实施,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把促进结构调整和增强科技自身能力结合起来,增强发展的后劲。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是今年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快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的研发以及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加强技术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强化科技自身能力建设,增强长远发展的积累和后劲。

三是把推动自主创新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培育新的增长点。要提高研发能力,努力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方面和系统配套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产业发展规律,打通关键环节的壁垒和障碍,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四是把科技支撑经济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发展的协调性。科技工作既要把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瓶颈问题作为优先任务,又要运用科学技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把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增强发展的动力。破解科技发展难题,体制机制是关键。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抓住科技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进一步消除制约技术创新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以改革促发展。

三、关于2010年科技工作重点

根据以上思路,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2010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扎实推进重大专项实施,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刘延东国务委员在重大专项(民口)组织实施推进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市场条件下的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全力推进重大专项的实施。

一是进一步突出重点。继续把扩内需、保增长的任务作为实施的重点,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扎实推进。同时,重大专项涵盖了新能源、信息、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众多领域,一方面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超前部署的战略眼光,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加强各关键技术之间的系统集成和产品创新,力争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先进制造等四大板块,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加强应用示范和市场推广,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二是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抓好统筹协调工作,加强专项之间的协调衔接,提高决策和办事效率。充分发挥第一行政责任人和专职技术责任人的作用,保证每个层次都有专人负责。探索地方进一步参与专项实施的机制与模式,做好专项实施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对接工作。加强专项实施的全过程监督评估,逐步实现监督评估工作的制度化。

三是进一步创新实施机制。鼓励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担专项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任务,促进产学研用的结合。通过专项实施,培育一批创新意识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形成一批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服务平台。四是做好“十二五”实施计划的编制工作。《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十二五”发展规划》,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制定工作。各专项要结合各自的特点和当前的形势要求,充分听取相关部门和地方的意见,研究制定各专项的“十二五”实施计划,并提出相应的配套政策建议。

(二)强化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工作,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把高新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工作的重点,放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选择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的方向,加大培育力度,尽快形成产业规模。

一是确定主攻方向。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的系统配套。在推进风能、太阳能技术进步的同时,更加关注并网输配、智能控制等后续环节;在发展煤基/生物质天然气的同时,关注生物脱硫、生物制藻、合成气沼气提纯,以及成套系统;在核能发展的同时,加强安全技术标准和人力资源建设。在强化电动汽车关键部件开发的同时,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型乘用车和大中型客车应用示范及市场推广。在突破以“三网融合”为基础的智能感知网、物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关键技术的同时,推进成套装备开发和标准体系研发应用。数控机床、深海装备、大型飞机、高速列车等要形成完整的功能部件研发和配套能力。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充分利用已有的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强化支持。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和需求,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打通制约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的壁垒和障碍。要关注和研究商业模式创新,制订与之适应配套的政策措施,这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取得市场成效至关重要。三是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重要载体作用。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为主要任务,强化高新区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国家高新区要主动转型,聚焦1一2个产业,促进产业聚集、构建公共平台、推进科技金融、汇聚创新人才,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载体,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工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支持力度。突出抓好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型企业三大载体建设,着力在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机制和创新服务上下功夫,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发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继续探索联盟建设与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产学研用和大中小企业的紧密结合。支持联盟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提高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支撑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二是增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加强与部门和地方的联动,重点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确定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进行试点示范。支持平台的服务能力建设,突出平台的资源整合与开放服务功能。三是扩大创新型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依托创新型企业,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支持创新型企业的研发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要在行业、区域发展中发挥技术创新的先锋作用和先进技术的辐射作用。四是鼓励有条件的省市开展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继续推进江苏、浙江、安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推动山东、四川、黑龙江等省市完善试点方案,鼓励试点省市结合优势特色,创造性地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积极引导科技要素和现代生产经营要素在农村一线集聚,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

一是继续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新品种选育,培育现代种业。加强粮食丰产、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加快食品加工、生物质综合利用等重点涉农产业技术进步,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力度。继续推进星火计划、农业成果转化资金、科技富民强县专项的实施,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农村宜居、农村饮水、农民健康等技术的集成开发和推广应用,形成一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模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拉动农村消费需求。

三是推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大院等专项工作,加强对农民科技合作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的引导,大力发展农村科技创业服务中介机构,加强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加快构建信息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科技创业,提高农村生产组织化水平。

今年的重点任务是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应用,培育壮大种业企业。要通过加强生物育种新技术研发和新品种推广应用,推进种业企业成长壮大。同时要关注产业模式创新,通过技术交易等多种方式,促进高校、研究院所的研究成果向龙头种业企业聚集。通过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推广应用新品种,支持种业企业开展新产品筛选和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

(五)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摆在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民生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既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又能有效拉动消费,促进内生增长。

一是加强人口与健康领域科技工作。重点推进重大疾病防治、医疗器械国产化等工作,继续实施全民健康科技行动,重点面向农村、社区基层推广适用诊疗技术和产品,面向公众推广适宜健康的知识和技术。

二是推进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工作。加快建立食品安全、生产安全、防灾减灾等公共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加强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故、灾害的检测监测,研究开发保障公共安全急需的仪器、设备及装备,建立公共安全保障和应急技术平台。

三是继续推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工作。重点加强能源高效转化、建筑节能与节能新材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等技术研发。充分发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区)的实验载体和基地作用,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实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加强气候变化机制研究,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开发。

(六)强化创新基础条件建设,大力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一是继续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支持新兴学科和弱势学科,推动学科交叉,完善学科布局。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在纳米、干细胞、蛋白质、量子调控等领域,加快实施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在关系国家未来发展和战略必争的重点领域,部署一批重大前沿技术研究项目。要特别关注技术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加强对提高产品可靠性、耐久性、精度保证性起深层次作用的结构、疲劳、振动、噪声、摩擦、系统失效机制等规律性、理论性,基础研究。

二是加快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继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等研究试验基地建设,加强科研仪器设备自我装备能力;进一步完善“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推进科技资源调查工作,加强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等综合实验服务基地建设,引导和支持大型科学仪器、科学数据、科技文献、自然科技资源等向社会开放服务。(七)加强基层科技工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培育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强科技资源空间布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根据资源享赋、产业结构、人力资源和创新环境等不同区域特点,结合城镇化建设,大力支持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是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创新要素的流动,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合肥等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不同区域选择若干城市进一步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不同模式。支持重庆等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试验区建设。继续开展科技支疆和科技援藏工作。

三是切实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加强基层科技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国家科技工作和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县(区)市科技管理机构是基层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切实巩固和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夯实基础。

保障县市科技管理机构、人员到位,不断改善其工作环境和条件;加强对县市科技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基层科技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基层科技管理和服务机构的重要桥梁作用,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城镇化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八)加大人才培养和激励力度,建设科技人才队伍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把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和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统筹项目、人才和基地建设,充分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计划和创新基地建设,加强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和积聚,特别是要为中青年优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舞台。二是大力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继续通过“千人计划”,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落实好相关配套政策,用好人才。

三是加强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根据新时期加强科技管理干部能力建设的实际需求,以提升实效为重点,继续开展科技管理干部培训工作,拓宽干部实践锻炼和交流渠道,提高科技管理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九)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政策落实、机制创新和环境营造是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

一是抓好重点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推动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税收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重点政策的落实。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监测评估,建立长效机制。

二是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的政策措施。加强与经济、财税、行业管理等部门的政策协调,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转移、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等新的政策措施。各地方、各部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在新体制、新机制、新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在重点政策上先行取得突破,形成示范试点效应。三是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完善公益类院所分类改革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公益科研机构绩效考评,加快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加强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其行业技术的骨干和引领作用。

四是深入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继续深化与金融部门和机构的合作,继续推动扩大信用质押、贷款担保、科技保险等试点工作。加强引导,使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完善支持中小企业的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十)扩大科技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水平

创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使国际科技合作更紧密地融入国家整体外交战略,更紧密地服务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

一是构建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网络体系。依托国内一流科研机构或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发中心,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国际合作平台。加强平台与项目的结合,充分发挥平台在对外科技合作中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拓展对外科技合作渠道和方式。继续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走出去”,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开展高水平实质性合作研发,鼓励在互利共赢、合理分享合作研发成果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组织和支持一批与国家科技发展需求密切相关的国际合作项目。将“对俄科技合作专项”模式适时推广到其它国别。

三是完善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国家科技计划等的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有效衔接。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实际需要和特点的组织管理体制,提升国际科技合作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和深化双边、多边国际科技合作,形成领域集中、重点突出、成果明确、互利共赢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机制。

四是充分利用世博机遇,吸收世界各国先进技术。今年5月,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将第一次在中国上海举行。在国务院世博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科技部、上海市等共同制定和实施了世博科技专项行动,通过长达5年的努力,世博会上将展示和应用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建筑、环境保护、智能电网、新一代移动通讯、安全保障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科技的创新成果。各参与单位要倍加努力,做好运行保障工作。

另外,世博会也是世界各国科技大比拼的舞台,要组织科技战线,特别是企业的参与,了解各国科技发展的理念和创新成果,做好交流、沟通、学习和引进消化吸收工作。

(十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科技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科技管理的理念、方式,努力提高科技宏观管理水平和科技公共服务能力,推动科学发展。一是加强科技工作的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的会商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促进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的统筹协调,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的统筹配置,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的统筹部署,形成目标统一、分工协作的科技工作新格局。二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管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发展规划、政策引导、环境营造和公共服务等工作上。优化科技计划体系,创新管理方式。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推进科技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加强战略研究和技术预测工作,持续推进创新方法研究和应用,积极推广技术路线图等方法,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三是加强科技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库、专家库建设,形成科技计划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信息的共享共用。完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今年是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工作的实施年,要将R&D资源清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严把数据质量,确保清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科技评估机构、评估队伍及能力建设,完善评估指标体系,丰富评估方法,使科技评估工作制度化。各省市、各部门要在科技统计、科技评估经费和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切实给予保障。

进一步做好科学普及工作;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切实加强科技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科技经费监管,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同志们: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为“十二五”开局奠定基础的一年。制订“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是今年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各地方、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本地方、本部门发展和改革的实际,部署启动和组织好本地区、本部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制订工作。

“十二五”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是落实《科技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也是积极适应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重要时期。目前,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刘延东国务委员的指示,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研究制订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第一,关于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工作思路的考虑。制订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重点考虑“五个坚持”:坚持以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统筹安排科技工作,促进科技与经济更紧密结合;坚持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全面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大力提升科技自身的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依靠制度创新激发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动力;坚持更加开放、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将国际科技合作融入国家外交,实施科技发展国际战略;坚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大自主创新政策支持,实现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战略取向,将努力体现“四方面根本要求”:体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核心作用;体现绿色发展的根本要求,把突破能源、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放在突出位置,让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改善民生的根本要求,把惠及民生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体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要求,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更加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第二,关于制订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的部署安排。

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制订工作按照《科技规划纲要》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十二五”科技发展思路专题研究、规划纲要起草等三个阶段安排。其中,《科技规划纲要》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从去年7月启动,将于今年3月完成总体评估报告;“十二五”科技发展思路专题研究去年8月启动,目前已经形成战略研究报告初稿,预计将于今年3月份完成;规划起草工作将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起草过程中,将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争取在年底前完成规划文本的起草工作。

第三,关于制订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的工作机制。

将借鉴《科技规划纲要》编制的成功经验。一是请高层次专家为科技发展思路研究咨询把关,提升规划研究的战略层次;二是面向国务院主要产业、经济、行业部门和各地方,征集事关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三是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吸收各方面研究成果,努力把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过程变成统一思想、集思广益、凝练共识、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重要过程。

总之,“十二五”科技规划应是积极适应世界科技发展环境新变化的五年规划;应是积极应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五年规划;应是全面落实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的五年规划。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规划时,要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针对“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新特点,必须在发展上有新思路,在编制方法上有新突破。同志们: 2010年是国际形势和经济发展最为复杂的一年。对科技工作来说,是充满挑战、充满机遇的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推动我国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谢谢大家!

第二篇: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同志在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上讲话

关于印发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同志在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

上讲话的通知

科技部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8月03日

来源:科技部

国科办基„2011‟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总装备部司令部,各有关单位:

2011年5月2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同志在2011年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上作了《大力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贡献》的讲话。现将讲话全文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附件:大力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贡献

科学技术部办公厅

二O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 1 — 附件:

大力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贡献

——在2011年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 万钢

(2011年5月23日)

这次会议是继1989年、2000年两次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之后,我们举行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科技部等五部委,向长期以来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和管理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基础研究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会议旨在回顾过去十年基础研究工作取得的重要成绩,总结积累的珍贵经验,谋划“十二五”基础研究发展思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十分重视这次会议,今天亲临会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延东同志的讲话,回顾了我国基础研究工作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下的发展历程,高度肯定了我国基础研究工作取得的成绩,准确分析了当前基础研究发展趋势和特点,就今后推动基础研究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延东同志的讲话对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执行。同时,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地方的代表也做了很好的大会发言,交流了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心得体会和经验 — 2 — 做法,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我国科技工作成就巨大,基础研究进步显著 1.“十一五”我国科技工作成就巨大,成效突出。

“十一五”期间,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地方、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创新型国家发展步伐加快推进。归纳起来,科技工作的巨大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科技资源总量跃居世界前列,科技产出总量快速增加,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初见成效。二是科技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为高技术产业发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民生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形成了全方位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三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取得新进展。四是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政策法规、科技金融、科技人才、科普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社会自主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五是科技统筹协调工作得到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商机制、部省会商机制不断完善,正在形成合力推动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总体而言,“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科技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不久前结束的“十一五”科技

— 3 — 成就展,重点展示了五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的一批代表性成果,党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都亲临会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2.基础研究发展迅猛,进步显著。

自2000年以来,尤其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实施,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不断增加,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先后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整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1)基础研究的战略意义和重要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共识和高度重视。全社会对基础研究认识不断深化,基础研究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大幅增长,为基础研究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经费快速增长,2008年中央财政增设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基础研究投入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稳定支持的力度不断提高。

(2)学科研究体系更加完备。我国稳步推进基础学科发展,积极推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进步,推动各学科均衡协调发展,形成了较为合理、多层次的科研和学科布局。学科整体水平进步较大,学术影响全面提升,部分学科进入世界前列。

(3)创新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科学工程等基础研究创新基地稳步发展,已成为我国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重要载体;同时,我们 — 4 — 还创建了一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这些创新基地在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10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科技人才作为其中的重点内容。有关部门和地方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从海外吸引了众多高层次创新人才,已形成了一支规模适度、创新能力较强的基础研究队伍。

(5)研究水平大幅提升。近十年来,我国国际科学论文的数量强劲增长,论文质量持续提升。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通过专利合作条约申请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大幅度上升。部分基础研究成果如高温超导、量子通讯、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等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些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彰显了我国的科研实力。

(6)基础研究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基础研究的长期积累和多学科的交叉综合,为我国载人航天、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各项重大工程的巨大成功,为推动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的发展,为解决粮食安全、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等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奠定了可靠的科学基础。

(7)科研诚信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以及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坚持教育引导、制

— 5 — 度规范、监督约束并重的原则,认真开展案件调查处理工作,加大惩处力度。加强科研诚信宣传教育,不断增强科技人员自律意识和职业规范。积极参与科研诚信国际合作与交流建设,共同探讨科研规范以及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机制。

总之,我国整体科技工作和基础研究进步显著,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整体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学术水平不断提升,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经进入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的重要跃升期,将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二、新时期我国基础研究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世界科技发展进入空前活跃的创新时代。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学科分化与交叉融合不断深入,新兴学科不断涌现,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基础研究新方法、新工具带动新的研究模式不断呈现,科学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上不断向纵深发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界限趋于模糊,成果转化的周期明显缩短,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基础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互动日益增强,深刻改变人类的思维和生产生活方式。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在新能源、材料、信息、生命科学等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展现了新时代的曙光,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在科技发展酝酿变革与突破的关键时期,我国科学家应该抓住机遇,有所作为,坚持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开辟新的科学前沿,为人类科学文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 6 — 2.围绕科学前沿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当前,科技全球化迅速拓展,大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呈现出合作与竞争并存、开放与垄断交织的新态势,科技和人才成为竞争的焦点。去年我参加了“创新与可持续增长”部长论坛、第38届卡内基集团科技部长会议、首届全球清洁能源部长会议以及出访加拿大、美国等活动,深刻体会到了世界发达国家重视科技创新、重视通过创新来应对全球性的挑战、重视发展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达国家纷纷借助其经济、科技优势,利用优惠的移民政策、充足的科研经费、一流的科研环境等手段,在全球范围争夺创新人才和资源,加大科技经费尤其是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保持其在科学前沿的优势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和绿色经济等领域投入巨资,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以期赢得未来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面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追赶世界先进科学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3.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研究的需求愈加旺盛。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压力,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日趋严峻,高投入、高能耗、高

— 7 — 污染、低效益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技术难点,诸如在制造业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摩擦、振动、热传导、耐久性以及工艺过程等方面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基本的科学问题没有搞清楚,从而制约了我国企业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只有加强基础研究,深入探索其中的基本规律,依靠科技创新破解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中的诸多难题。

总体而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切需要科技超前部署和引领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改善民生福祉。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广泛迫切的需求,为基础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大力发展基础研究,不断取得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才能奠定能够改善民生、创造未来产业的新发现和新技术的基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理论支撑”。

4.客观认识我国基础研究发展面临的问题。

面对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1)现代科学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基础研究积累还不够,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引领学科发展的能力尚欠缺。(2)学术环境不够宽松。一是对于突破常规的奇思异想不够宽容;二是门户之见、论资排辈观念犹存,青年科学家难以脱颖而出;三是学术思想不够活跃,许多本应由激烈争论和思想碰撞而产生的学术观点却碍于“情面”无法产生。(3)除中央财政外,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还不 — 8 — 够。

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技术创新中的基础研究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制约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目前世界企业500强中已有不少中国企业,但多数依靠行业垄断、规模经济、资源占有等因素,科技创新还未能从中发挥主要作用。我调研过国内一些企业,企业领导跟我讲,虽然在规模上我们居世界同行前列,但普遍感觉到主导行业发展方向的能力不强,与一些跨国公司相比差距较大。我调研过国外某家公司,它瞄准行业发展趋势并超前部署相关方面的基础研究,其投入占到公司科技投入的20%以上,历经10年研制成功一款芯片传感器。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和主导地位。

另外,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如何看待基础研究的作用?面向市场应用的科技成果能够进行转化、投产并进入生产生活,但基础研究成果则不应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在这方面,我们要根据科学发展的规律和基础研究的特点,来设计和确定相应的评价规范。一是要充分认识知识的创造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其效益和意义是长久而深远的。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人类到现在对于核能等领域可能还是根本无知的;二是要充分认识各领域的前沿技术对本行业技术变革所起到的作用,多数也是来自于基础研究前沿探索的结果;三是要充分认识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科研人员。所以,在衡量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时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成果转化率”指标,而要全方位、科学地

— 9 — 评价,否则会影响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作用的评价。

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从夯实科技工作发展的基础着手,把基础研究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吸引、稳定和培养创新人才,加速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十二五”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基本思路

“十二五”是深入实施《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科技部党组出台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十二五”科技工作新局面的意见》,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即将颁布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对“十二五”科技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做出了系统部署和整体安排。在基础研究方面,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国家基础研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近期将颁布实施。另外,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已在会上印发给与会代表,希望大家带回去认真研究,并将意见及时反馈给我们。延东同志在刚才的讲话中,对推动我国基础研究繁荣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下面,我就“十二五”基础研究工作再补充几点具体说明。

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基础研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就是要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阻碍科技进步的因素和做法,增强科技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一是要优化市场机制 — 10 — 与环境,把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是要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大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三是要以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为切入点,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技评价奖励制度,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环境。四是要强化科技工作的宏观统筹与协调沟通,完善部省会商、部际合作机制,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形成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基础研究的合力。

基础研究涉及到的部门较多,要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开展大胆的探索。第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各相关部门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协同机制,避免重复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基础研究主体计划要定位准确、分工明确。第二,基础研究计划与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要加强衔接,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成果。第三,要加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紧密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解决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推动跨部门的合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国立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的创新能力。第四,要改进经费资助结构,加大稳定支持的力度,对经过科学论证的重大项目、优秀团队和重点基地给予稳定持续的支持,让科学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潜心研究。第五,要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最近,973计划在复评阶段采用了网络视频答辩,全程录像录音,不但简化程序、节约经费,还能净化评审环境,更重要的是减少了申请人员的往返奔波,节省

— 11 — 了他们的科研时间。

2.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优化资源配置。

目前,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主要来自中央财政以及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国家财政支持基础研究的主导作用,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引导和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完善多渠道支持基础研究的格局,逐步扭转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偏低的局面。尽管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在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中的比例不断增长,但由于企业很少关注基础研究,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R&D投入总量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要通过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和转制院所重视基础研究并加强投入。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要做出表率和示范,对行业中的技术难点和共性关键技术从基础研究的角度进行探索,这样才能对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撑,才能为整个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加强基础研究前瞻性布局,提升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能力。要稳步推进学科建设,鼓励科学家自由探索。积极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不断拓展学科方向,促进学科协调可持续发展。要通过自然科学基金、“985工程”、“211工程”和知识创新工程等渠道,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加强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建设,努力推动更多的学科挺进世界前列。要注意扶持弱势学科、传统学科和特殊学科。鼓励科学家大胆创新,支持他们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和对未 — 12 — 知世界的自由探索,鼓励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多学科和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不断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要稳定支持一批仰望星空的专家学者,要引导科学家的自由探索自觉地聚焦于国家战略,特别是事关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深层次科学问题。

围绕国际科学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进行超前部署,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重大科学问题,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973计划等的作用,在农业、能源、人口健康、信息、资源环境、材料、制造与工程等领域进行重点部署,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改善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孕育重大突破的热点问题进行部署,继续组织实施纳米科学、量子调控、蛋白质研究、发育与生殖、干细胞、全球变化和聚变能研究等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力争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抢占科学制高点。

同时,要创新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新机制,通过产学研联盟等方式,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步伐,让更多的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惠及群众,使基础研究更好的回馈社会。

4.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基础研究队伍整体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技、教育和人才规划纲要,遵循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营造良

— 13 — 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要促进大学之间、院所之间、院所和大学之间的人才流动,改变“师传徒、徒传孙”等学术近亲繁殖的状况。继续组织实施好“千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等人才计划,加强全球范围拔尖人才引进工作。加快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培养和引进各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支持优秀青年基础研究人才和创新研究团队,努力造就一批引领国际科学前沿的领军人才和世界一流水平的科学家。要加强基础研究后备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博士后工作站机制,进一步加强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符合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特点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形成合理的科研队伍组成结构。

5.营造宽松自由的基础研究学术环境。

创新思维往往来自于激烈的学术讨论和思想碰撞之中,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是基础。一是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倡导敢于质疑、敢于争鸣、敢于辩论的研讨风气,鼓励不同学术思想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碰撞。二是要鼓励科研人员自由流动,促进学术交流、交叉和融合;特别是国家(重点)实验室要主动吸纳接收来自于其他院校、尤其是普通高校的青年学者参与或者自带课题进行研究工作。三是要“尊权威”但不“唯权威”。学术权威是在创新实践中产生的,并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应该受到尊重。但“唯权威”则会阻碍创新。对确实有创见、敢于挑战权威或公认观点的青年学者,哪怕他们的观点还有待完善,学术界和管理部门也要满怀热情地鼓 — 14 — 励支持。要倡导学术自由,允许同一个研究单位内部有不同的学术观点,反对“学霸”作风、反对压制不同学术观点和拉帮结派行为。四是要改进和完善科学技术评价办法,在科研立项管理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对“非共识”项目要给予认真对待。

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有利于风清气正的科研诚信建设。只有这样,高校和科研院所才能产生引领学科发展的学术观点和学术大师,企业才能产生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和工程大师。真理在不断的交流中越辩越明,虚假在研讨和争论中终将露出马脚。当然,争辩也要以理服人,讲学术文明,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人身攻击行为。

6.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基地。

要进一步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等基础研究基地建设,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凝聚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推动人才、基地和项目紧密结合。加快深海、深空、深地和高能物理等领域的大科学装置建设,完善布局,提高运行效率,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创新基地,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基础条件和保障。积极鼓励和支持自主研制科研仪器设备,推动先进科研仪器和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提高基础研究装备水平和能力。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建设各级重点实验室,以此为抓手推动行业和地方基础研究工作发展。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依托创新型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建设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更要加强基础和能力建设,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支

— 15 — 持,引导创新资源尤其是高素质研发人员向企业集聚,发挥实验室在产学研联盟中的核心作用。

7.推动基础研究的开放与交流,加强国际合作。

要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大力推动基础研究国际合作交流,吸引更多外国科研人员来华从事科研与交流,鼓励他们承担重大项目或成为项目骨干,提高科研机构的国际化水平。要充分发挥政府间科技合作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研究计划和大科学装置建设,推动高水平基础研究的开放、合作与交流。组织有我国特定优势的重大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力争形成以我为主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鼓励我国基础研究机构与境外优秀研究机构、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展长期稳定、实质性的合作,努力营造有利于科学家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环境,进一步推动国际(地区)合作研究基地和网络建设,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8.推动基础研究的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要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作用。“瘦肉精”、“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等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除暴露出部分从业者唯利是图、道德沦丧外,也反映出他们不懂科学。日本地震后在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抢食盐”现象,同样也反映出部分群众的科学素养有待提高。上述这些事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科学知识、基础研究的最新发展动向和成果介绍给群众,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这是我们基础研究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我们的科技计划管理工作要 — 16 — 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每个结题的项目承担者都应该写一些相关的科普文章,让群众更好地理解和支持科研工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科技管理部门、专家学者要主动通过新闻媒体宣传、讲座、参观、展览、开放等方式,结合生活和时代的热点事件,向群众尤其是中小学生大力宣传科学知识,树立讲科学的理念。

同志们,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时代赋予基础研究新的使命和任务。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发扬求真务实、不畏艰险、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努力开创基础研究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万钢部长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暨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 依靠科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万钢部长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暨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科技部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09年11月02日

来源:科技部

同志们: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次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暨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启动仪式,进展顺利,开得很好。

今天上午,学勇同志传达了延东国务委员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重要指示。延东国务委员的重要指示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学勇书记做了讲话,对实施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提出了明确要求。来武同志就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进行了工作部署。会议表彰了一批在科技特派员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他们的业绩值得赞赏、精神值得弘扬。福建省副省长李川同志、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助理屈冬玉同志等9位同志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下面,我围绕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依靠科技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谈几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新时期农村科技工作

去年10月,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党中央召开了举世瞩目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把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机结合,对农业农村科技发展的历程进行了认真回顾,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对新时期农业农村科技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一方面,科技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引领。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在杂交水稻、小麦细胞工程、家蚕功能基因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于国际领先地位;成功研制了一季单产1400公斤的玉米超高产技术和亩产800公斤的二期超级稻,亩产900公斤的三期超级稻育种技术取得重要突破;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已超过我国抗虫棉面积的90%。实施粮食丰产等重大农业科技工程,依靠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了粮食单产和总产水平;杂交水稻累计推广60多亿亩,增产6000多亿公斤;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去年,我到河南参加粮食丰产工程会议时,看了亩产1000多公斤玉米、700多公斤小麦的试验田。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难以置信。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解放初期,全国大概有30多亿亩土地,却养不活6亿人。现在我们用18亿亩,连续5-6年获得了丰产,养活了13亿人,这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总结起来,一条基本的经验是改革开放确实解放了生产力,科学技术确实促进了生产力,只有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我们还突破了一大批食品和林产品加工、农机装备、食品与农产品物流等关键技术并大面积应用,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科技开发,在农业节能减排、村镇规划、农民生活环境改善、农林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改善农村民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的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科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央财政对农业农村科技的投入大幅增加。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科研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科技人员积极性明显提高,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农业科技体系结构得到优化,农林科研院所、涉农高校服务农业生产的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在农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大院、农技110与星火科技12396等创新机制不断涌现,多元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大力实施星火计划,推进科技富民强县,加快科技进村入户,农业农村科技转化应用成效显著,农村基层科技活力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为乡镇企业和农村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在我国广大农村得到快速发展的时期。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我国已进入世界农业科技大国行列。农业农村科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的结果,是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科技服务“三农”的方向,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好农民的重要作用;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机制的作用,积极探索科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始终坚持提高农村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支撑农业农村科学发展。

(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农村科技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这一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度重视,对新时期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殷切希望。科技工作必须把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作为重大任务,放在突出位置。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必须紧紧依靠科技的力量来战胜这些困难和挑战。一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持续丰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二是突破水土等资源短缺的瓶颈约束,改善农业生态,适应全球气候变化,抵御自然灾害,降低农业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三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效益,改善农村民生,需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四是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发展农村新能源,促进农业节本增效,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五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自我增收能力,迫切需要加速科技培训和普及。六是优化城乡要素配置,促进城乡统筹,科技有很大潜力。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国农业农村科技还不完全适应需要。一是农村科技人才短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二是农村科技资源配置总体薄弱,三是农业农村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四是科技服务“三农”的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们必须紧紧把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科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机制,引导技术、人才等要素加快向农村流动、集聚,优化科技资源和要素配置,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农村民生科技进步,推动新时期农村科技实现更大的发展。

(三)面向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两个轮子”协调驱动,加快新时期农村科技进步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不断完善创新研究与普及推广协调发展的布局,充分发挥科技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一,既要注重高产,又要注重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不断提高粮食持续丰产和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二,既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又要加快涉农产业科技进步,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既要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又要服务农村民生改善,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既要强化科技创新,又要加快科技创业,引导科技、人才、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五,既要注重研究开发,又要注重转化应用,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农民;六,既要切实强化科技对农村发展的支撑引领,又要着力提升农村科技服务能力,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持续的科技支撑;七,既要强化政府引导,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增强农村科技发展的活力。

要努力在三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一是,把提高粮食丰产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业节能减排科技支撑,加快重点涉农产业技术升级,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凝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力争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二是,把富民、惠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加强生物燃气、清洁能源、农村宜居和饮水等关键技术的开发与集成,加快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进步,力争在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上取得突破。三是,把推进改革创新、促进城乡统筹作为战略基点,强化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大力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建立健全多元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基层科技进步,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一体化发展,力争在创新农村科技体制机制方面取得突破。

二、科技特派员工作是农村科技发展的重要创新,探索了推进农村科技重心下移的新经验

农村科技工作的实践表明,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推动农村科技重心下移,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亿万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的根本价值所在。为切实改变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相对薄弱的局面,各地、各部门和科技界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多元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在发展中不断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重要创新。

(一)科技特派员工作在发展中不断深化,探索了一条农村科技服务与创业的新路子

科技特派员制度源于基层创新。1999年,针对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科技服务、而科技服务供给相对不足的实际,福建南平采取积极措施,将一批科技素质较高的人才下派到农村生产第一线,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受到广泛关注。2002年,科技部在南平召开现场会,前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总结推广基层的创新实践,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迅速展开。

试点工作首先在西北五省启动。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把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姊妹篇,坚持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推动,大力发展法人科技特派员和信息科技特派员,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主战场,探索了一条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的新路子。各经济发达省份也纷纷加入了试点行列。浙江省立足创业富民,依托优势科教资源,搭建政策条件平台,深入推进试点工作。辽宁省以县域为单元,围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科技特派员团队。广东省根据企业技术需求,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各地结合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技特派员工作模式。

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下,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地方已发展到31个省(区、市、旗)、1640个县市;科技特派员发展到7.29万人左右,直接服务近800万农户,辐射带动3680多万农民增收。科技特派员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今天发言的几位同志,有的从省市政府角度,有的从科技主管部门的角度,有的从科研机构的角度,交流了如何支持和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特别是科技特派员同志们,他们深入农村,勇于实践,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为农业的发展,为农民的增收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刚才,俞旭平同志在发言中谈到甚至因此带来了生活上的困难,“女儿对爸爸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帮妈妈多做点家务活”,这使我十分感动。在此,我向今天获得表彰的优秀科技特派员和先进集体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科技特派员工作强化了科技与农业农村发展的结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是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广大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一线,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和创新创业,提高了农民从事多种经营的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仅2008年,科技特派员就引进农林动植物新品种2.38万个,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2.49万项,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8942家,创办、领办、协办企业7419家,增加收益95亿元。在实践中,科技特派员的服务环节逐步由产中向产前、产中、产后全面拓展,服务领域由生产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拓展,服务方式由单一的技术服务向技术、资金、管理等综合服务全面拓展,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民生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是创新了农村科技服务模式,有力促进了科技和农民的“零距离”对接。通过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实施,一大批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村企业,面对面地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开展科技创业,大大缩短了科学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距离、缩短了科技人员与农民群众的距离,让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了科技并不遥远,科技就在身边。同时,农业专家大院、农技

110、星火科技12396、农村科技合作组织、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模式的蓬勃兴起,必将进一步缩短科技传播的时空距离,加快科技进村入户,实现农村科技的零距离服务。科技特派员也在工作中增强了自身的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金融知识,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创造了先决条件。湖北省农科院作为法人科技特派员,在服务农村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发展,一方面加速了农业科研成果的直接转化,另一方面科研院所科研经费连续5年不断增加,实现了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民农户的共赢。

三是强化了科技的带动作用,加快了现代生产经营要素向农村流动、集聚。科技特派员工作通过创新机制、完善政策,把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引入农村,与资金、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相结合,开展创业和服务,推动了农村市场主体的发展,培育了一大批初具规模的农业生产、加工、服务、物流科技型企业和高附加值的农村新兴产业,提高了农村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增强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是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壮大了农村科技人才队伍。科技特派员工作通过科技人员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充分体现了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三农”的积极性,改善了一线科技人才短缺的局面。目前,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和实体创业等形式从事有偿服务的科技特派员已超过30%,并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正在逐步成为广大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的重要形式。同时,深入基层创新创业,对科技人员队伍也是极大的锻炼,有利于优化我国基层科技人员的结构,提升基层科技人员的素质。

(三)科技特派员工作是重要的体制机制创新,为依靠科技破解“三农”难题探索了宝贵经验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尊重农民、地方的首创精神。科技特派员工作始终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实际需求,在实践中探索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有效形式,用实践来检验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成效。基于各地的创新实践,科技特派员工作初步走出了一条“自下而上”、扎根于群众、扎根于需求的发展道路。这也是科技特派员工作之所以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二是遵循市场规律,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农民积极性,实现多方共赢。科技特派员工作搭建了科技成果供需的桥梁,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双向选择,不搞“拉郎配”;另一方面,遵循市场规律,在强化政府引导的同时,通过市场驱动,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科技特派员和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形成“利益共同体”,把科技人员、农民、企业、合作组织等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多方共赢。

三是紧紧把握“人”这一关键创新要素,加强现代生产经营要素的系统集成。科技特派员工作坚持以科技人员为核心,以科技成果为纽带,引导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向一线集聚。通过科技特派员的创业和服务,推动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使“企业+农户”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在科技特派员的带领下,通过组织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科技合作社,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创业和服务,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与农业产业化、农村信息化和农民组织化的有机结合,使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服务的经济社会效益成倍放大。

四是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推进科技要素的“逆向”流动。在市场条件下,城市科技资源和生产经营要素向农村转移具有典型的“逆向”流动特征。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各地结合实际,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刚才,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麻建锋从培养干部、支持农业发展、健全保障机制和财政金融支持等方面介绍了工作经验,很有启发性。部分地区探索制定了“三保留、三优先、三鼓励”保障政策;部分地区在实践中还创建了科技特派员创业信用担保贷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科技特派员的创业热情。

三、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充分发挥科技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非常关心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非常关心科技特派员工作。回良玉副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都对推进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做出过重要批示。回良玉副总理指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提高,所以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至关重要。刘延东国务委员指出:加强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提升农村科技研发能力,推动“三农”工作很有意义。近一段时间以来,刘延东国务委员又多次就科技特派员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我们要认真学xxx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再接再厉,加快农村科技进步,为促进城乡统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的重要意义 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一是有利于加快科技要素向农村转移,带动金融、管理、信息等生产经营要素向农村聚集,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二是有利于提高科技特派员的组织带动能力,加快农村科技型企业、农村科技合作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稳定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生产组织化程度;三是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引导科技特派员在产业链上合理分布,延伸农业产业链,壮大涉农产业,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四是有利于建立健全多元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壮大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提高农村科技持续支撑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

我们要把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作为新时期提高农村基层科技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建立健全多元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作为依靠科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探索破解“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予以推动。

(二)扎实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

我们八个部门已经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的意见》,对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进行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这里,我强调几点:

一是要围绕建设和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系统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工作。把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理念应用到发展农业之中,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科技支撑农业,通过科技特派员创业,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链。支持科技特派员围绕农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领办、创办、协办经济实体和专业合作组织,带动金融、管理、信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进产学研深度结合,形成产业技术联合体,加快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二是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多元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与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紧密衔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发展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模式。支持科技特派员在创业中强化服务,围绕产业链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开展多形式的技术服务,发展创新创业一体化的产业技术联盟。进一步加快科技特派员服务的领域向产前、产中、产后全面拓展,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拓展,不断扩大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覆盖面。进一步发展农业专家大院、农技110与星火科技12396、农村科技合作组织等新型服务模式,完善以大学为主体的农技推广模式,逐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农村科技服务网络。

三是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拓宽科技特派员来源渠道,不断扩大科技特派员队伍的规模。突破身份、领域、行业、部门、区域的限制,吸引科技人员、大学生、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等优秀技术、管理、经营人才加入到科技特派员队伍中来。大力发展法人科技特派员和科技特派员团队。继续做好科技特派团对口支援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四是要搭建平台,强化服务,不断提高科技特派员创业能力。大力发展信息科技特派员,推动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和农村信息化实现更加紧密的结合。积极探索发展创业协会和创业基金等有效形式,完善创业孵化、产权交易、成果展示平台,强化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提高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综合配套能力。

(三)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的政策环境

要加强科技特派员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国家层面上,我们八个部门成立了协调指导小组,将加强协商、推动解决相关重大问题。各地科技主管部门要把科技特派员创业工作作为科技工作特别是农村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部门联合,在工作推动中发挥好协调作用。基层科技管理部门要将其作为日常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基层科技工作的重要载体,切实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要加大科技特派员创业工作投入力度。加强资源的集成,促进国家财政投入向科技特派员创业工作倾斜,加强引导支持。各地要把科技特派员创业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大投入,为科技特派员创业提供保障。进一步推进农村领域科技金融工作,加强金融对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的支持。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

要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创业支持政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创业和服务模式,完善利益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争取在保障政策、经费投入、考核评价和管理服务等方面有更大的突破,解除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促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常态化运行,使科技特派员真正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有实惠”。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特派员、先进集体和管理组织,要加强表彰宣传。鼓励各地结合实际,进一步大胆创新,推动科技特派员创业工作深入发展。同志们: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近一个时期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国务院下发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要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治标与治本的结合、当前与长远的结合,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发挥科技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中的支撑作用,努力实现创新驱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是依靠科技扩大农村内需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把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依靠科技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广大科技人员要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在服务企业、服务“三农”、服务城乡统筹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最后,我宣布: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正式启动!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好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XX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全省科技战线认真贯彻“xxxx”重要思想,全面部署和组织启动科技攻关计划,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各项工作进展较快,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代表省政府向辛勤工作在科技管理战线的同志们表示感谢和慰问。今年是本届政府的最后一年,我们既要完成本届政府的科技工作目标,又要为下一届政府的科技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按照全国科技会议精神和我省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我认为要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积极工作:(一)组织好重点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高新技术是当今世界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也是我国最有希望实现跨越发展的领域。我省发展高新技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重点,加强优势领域的研究开发。一是重点支持能够形成产业化,带来较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有重点的组织科技成果转化。要在信息、光电子、现代中药、新材料和玉米深加工等相关领域选择有前景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大扶持力度,争取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发推动部分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有市场、有效益的高新技术。

同时,要积极争取和参与将在今年全面启动的国家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的12个示范专项,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安全与电子政务及电子金融、功能基因组与生物芯片、电动汽车、高速磁悬浮列车、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主要农产品深加工、奶业发展、食品安全、节水农业、水污染治理、重要技术标准等。这12个专项中象电动汽车、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主要农产品深加工、节水农业、重要技术标准等,我们是能有所作为的,要积极争取参与和承担国家重大攻关项目,争取我省现在正在实施的科研项目进入国家专项。(二)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的科技工作。最近,*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十五”规划暨首批拟启动重大项目通过了*政府同中国工程院组织的专家论证。建设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是省委、省政府落实“高效益、广就业、可持续”方针,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迎对进入wto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这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组建了中药材种植等5个重点实验室;启动了人参等12个无公害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了“人参振兴工程”;确立了10户中药企业为*中药现代化示范企业。刚才,我们为首批中药现代化示范企业授了牌。今年,我们要继续抓好我省道地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建立gap标准。按glp标准建设好*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研究室、中药化学研究室、组合化学试验室、中药药理研究室和中药质量检测研究室。组织实施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十五”首批重点项目。抓好一批国家一类、二类中药创新药物的开发和一批疗效确切、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传统中成药的二次开发。(三)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调整提供技术支持。去年8月份,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业科技大会,以省政府名义表彰奖励了全省农业科技战线的先进个人。农业科技为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以及“入世”的新形势,结合我省实际,农业科技要重点发展农作物良种技术(例如:杂交大豆大田制种技术等)、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长白山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生态环境整治技术(例如:羊草、碱毛草等快速繁育技术等)、农业工程技术(包括节水农业技术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转基因植物培育与产业化技术以及畜牧业优良品种的选育等等,形成国内领先技术优势。

(四)加强信息化应用技术研究。信息化在当今世界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正向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信息化对加快改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以及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正发生深刻影响。xx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

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我们要抓住国家重视信息化的机遇,加强信息化应用技术研究。一是加强政府办公应用信息技术研究。二是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应用信息技术研究和推广。科技部将在“十五”期间,专门拿出8亿元资金,整合有关科技资源,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我们要积极参与这一工程研究,为推进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

(五)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的原始性创新工作。入世后,如果我们在技术领域单纯跟踪,将难以越过跨国公司严密的专利壁垒,有可能不断拉大同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最终对发达国家形成技术依赖。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领域的原始性创新,努力实现科技发展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这是我国新世纪科技发展战略重要指导思想。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培育形成一批高水平研究基地,形成局部优化的科研环境和优势。要积极申请在我省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支持部分优秀企业的研发中心建设;要支持优势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积极向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委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支持,促进我省基础研究工作的开展;设立专项经费,组织实施基本科学数据共享、科研实验设备共用等工作。

二、加强对高新开发区和科技园区的工作指导,积极扩大科技合作领域

长春、*两个高新技术开发区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对全省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XX年末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00多户,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40户,实施高新技术项目300多项。预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75亿元,工业总产值242.5亿元,利税48亿元,分别增长20%左右。*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52户,预计XX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30%。

要继续加强对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作的指导,支持高新区加快发展,特别是要加强对光电子产业园、软件园和大学科技园等园区建设指导,尽快形成一批科技创新、创业基地。支持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企业,为海外学子回国创业提供服务。我省组团参加的*高交会、深圳高交会,近年来取得较好的成果。要总结经验,利用高交会这个平台,寻求更多的合作与发展机遇。

去年,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这是国家科技部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科技大会”精神,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省政府为支持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已将该园区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享受省政府赋予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和《*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开发区建设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吉政发〔XX〕10号)所赋予开发区的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科技厅要按照科技部下发的《农业科技

园区指南》和《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以及《*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批复》(吉政函〔XX〕138号),加强对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指导。

要树立大科技思想,广泛开展省内、省外和国内、国外科技合作,积极拓展国内外科技合作渠道。围绕生态省建设和

“十五”重大工程项目,加强我省同中科院、工程院的合作,加强同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信息交流,建立广泛联系,搭建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我省同清华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开展的省校、省院合作良好。我省生态省总体规划纲要论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规划暨首批拟启动的重大项目论证,在合作院、校的支持下顺利完成。

要加强同友好国家的交流。俄罗斯是同我国有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中央提出要扩大同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有良好的科技基础和一流的科学人才,扩大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我省与友好邻邦的科技、经济关系。

三、继续大力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工作

我省的科研院所转制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省蚕研所、粮科院等单位为全省科研院所的转制提供了借鉴经验。总的看,科研院所转制工作平稳,科研队伍稳定。去年,省里将一些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工资缺口纳入财政基数,解除了这些院所离退休人员的后顾之忧。省政府还出台了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企业和从事科技服务活动的政策,对推动科技工作者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起到了促进作用。科研院所转制是大事所趋,要积极面对这项改革工作。不能再抱有等、靠、拖的思想,要认识到越早转制越能掌握主动权。自身发展有困难的院所应该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充分利用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进行联合、合作,科技主管部门要给予支持和帮助。

科技部要求,省属开发类院所转制工作要在XX年全部完成。科技主管部门在加强指导工作的同时,注意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对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关于科研机构离退休人员的待遇问题,徐冠华同志讲,国务院已批准了科技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卫生部联合上报的方案,具体实施办法正在制定中。待国家的具体实施办法下发后,科技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好落实。

在推进科研院所改革的同时,要研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新的研究开发体系。这是一个新课题,目的是提高我省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转变作风,努力建设一支廉洁高效的科技管理队伍

今年是中央确定的调查研究年和转变作风年。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六次会议精神,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要求,把转变作风和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增强服务意识,克服官僚主义。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管理工作就是要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科研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对科技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管项目、分资金。要提倡敬业精神

,为发展我省科技事业和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这是每一个科技管理工作者的职责。要积极帮助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以及科研人员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支持,为他们排忧解难。据了解,中科院“十五”的研究经费是140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XX年的研究经费是16亿。因此,我们要加强同科技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委的工作联系,使我们科技工作能够更多地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和支持。

加强调查研究,既是加强作风建设的要求,也是做好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科技主管部门要站在全省科技发展的高度,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市场的科技需求,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研情况,有针对地开展科技工作,积极探索科技管理和服务新途径、新方法。

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的同志,还要加强学习,不断调整工作思路。特别是要加强对高新技术知识和wto有关法规的学习,努力提高为民执政、科学理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科技管理队伍总的看是好的,但是一定要从严治政。一方面,广大干部要提高拒腐防变意识和抵御不正之风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从制度上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要教育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和事业上。

第五篇:在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附件2:

在全国县(市)科技工作

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 李学勇

同志们:

经过两天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就要闭幕了!这次会议是在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快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陈至立国务委员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阐述了县(市)科技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对县(市)科技工作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鼓舞和鞭策。徐冠华部长作了题为“全面推进县(市)科技工作,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基层”的工作报告,对县(市)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下一步的工作做了整体部署。会议还表彰了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15个单位代表作了生动的大会典型经验交流。同时,今天上午还召开了省长座谈会,代表们分组进行了讨论,刚才七个小组的代表又作了很好的发言。会议充分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是一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大会!会议取得了预期成效,获得了圆满成功!下面,我着重谈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会议的特点与成效

这次会议是近20多年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一致反映:这次会议非常重要,非常及时,开得非常有成效,体现了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代表们感到“收获大、体会深、任务重、信心足”。

1.本次会议的基本特点

大家认为会议具有鲜明的特点。可以简要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准备充分。科技部党组在年初的全国科技工作会上把今年确定为县(市)科技工作年,把县(市)科技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之后,围绕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组织了50多个调研组(次),分别由多位部长带队,分片到各地做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较好地了解了情况,既有成绩,也有困难和问题。这些对于我们凝炼思路、部署工作以及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主题鲜明。大家都谈到这次会议的主题鲜明,会议聚焦在县(市)基层科技工作,较大范围地直接听取县(市)党政领导和各级科技部门的意见,把加强基层科技工作重心放在富民强县上,对加强县(市)的科技工作进行部署和落实,应该说具有开创性。有的同志希望今后制度化,定期地召开县(市)科技工作会。

三是经验丰富,可学可用。两天会议听取了15个大会典型经验交流,加上47份书面交流,这些经验非常珍贵,确实是宝贵财富,使人感到很受启发,也很受教育。这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直接推动下,特别是在县(市)一级党政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包括人大政协的支持,县(市)科技部门组 — 2 — 织广大科技人员和各方面的力量,通过艰苦努力、坚持不懈地创造才取得的成效,丰富的实践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应该说县(市)科技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是大方向,这是主流。加强县(市)科技工作不是说县(市)科技工作一塌糊涂,而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新形势对县(市)科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县(市)科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四是求真务实。这次会议不单谈成绩、谈经验,还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我们感到,无论是省市的领导、省市的科技主管部门同志,还是我们基层的同志们很多问题提得都是一针见血,非常中肯,这些意见非常重要。同时,不但提出问题,而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非常务实。昨天南平市在交流科技特派员经验时,讲到六个“针对”。针对具体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工作做得很扎实。我们就是要有这种精神,才能真正地求真务实,把县(市)科技工作搞好。

2.会议的主要成效

这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效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进一步深化了对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认识。陈至立国务委员对加强县(市)科技工作作了高屋建瓴的论述。会议通过认真学习至立国务委员的讲话和广泛的交流、深入的讨论,对加强县(市)科技工作,不仅形成了广泛的共识,而且有所深化和提高。

首先是对县(市)科技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通过这几天的讨论,大家已形成了共识:抓小康,首先得抓科技。科技兴,则县市兴;科技强,则县市强。正如有些代表在发言中所说的“向科

— 3 — 技要发展,兴科技奔小康”。同时,从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全局来看,大家也进一步明确了在抓好国家重大创新活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要抓好基层科技工作。“两条腿”都要长,真正把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去,使广大基层群众、中小企业受益。加强县(市)科技工作,不是为了加强而加强,而是要使老百姓真正感受到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恩惠”。要从提高执政为民的高度来认识;要带着感情深入农村,深入基层;要了解农村,了解基层;要加强农村,加强基层。

其次是对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紧迫性统一了认识。很多地方的发展历程表明,只有源源不断地把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和管理方式送入农村,注入新的增长要素,才能尽快解决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增收困难等瓶颈问题,带动县域支柱产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快速发展,才能有效破解“三农”问题,实现统筹协调发展。县(市)这个层面矛盾比较集中,这个层面的工作加强了,可能对于推动整个地方科技工作起到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许多同志深有感触地说,抓好县(市)科技工作迫在眉睫,已到了不抓不行,非抓不可,必须抓实、抓好的时候了。

再者是对县(市)科技工作的艰巨性加深了认识。正如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许多同志在会上又反映的,县(市)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矛盾仍很突出,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求,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县(市)科技工作覆盖面大、内容广,各地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别,涉及到政策、体制、机制和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等综合因素。县(市)— 4 — 科技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任务十分艰巨。

第二,总结和交流了县(市)科技工作值得推广的经验。在大家的交流和以往的调研中,很多好的经验经常让我们感动和振奋。县(市)科技工作的实践为当地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下一步如何做好县(市)科技工作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让我们体会到了抓什么、如何去抓。这些经验教给了我们思路,教给了我们办法,教给我们如何把陈至立国务委员的重要讲话和冠华同志的工作报告真正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我觉得这就是经验的作用所在,这一条是不能忽视的。这次会议有两本材料,一本大会书面交流材料,一本是大会典型发言材料,这些是大家真正在基层干了十几年,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们要认真地学习,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对这些经验,徐部长的报告已作了深刻的阐述。这里我认为有必要再谈几点从这些实践经验中得到的重要启示:

只有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才能做好基层科技工作。这一点,通过这次会议,已形成高度共识,也需要将其作为基层科技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深入贯彻。正如昨天上午醴陵市委书记在发言中所说的“县(市)科技工作只有深深扎根于基层的土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与主导产业融为一体,才能获得强劲的动力和鲜活的生命力”。

只有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责任到位,才能有效推进县域科技工作。这是贯彻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要求,也是大家在实践中的重要经验。浙江在全省全面推行市县党政领导科技

— 5 — 进步目标责任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已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下一步要进一步在更大的范围推开。

只有不断地创新工作机制,才能形成基层科技工作取之不竭的活力与动力。来自基层的经验已显现了机制创新所带来的巨大潜能。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等都是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的成功模式,找到了科技与经济、科技服务和市场机制的结合点。南平和宝鸡的经验已在全国推开,许多地方主动学、自觉学,并从中受益。各地还要进一步研究创新和推广这些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

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开拓基层科技工作的新局面。人才稀缺、流失严重一直是基层科技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从政策、机制、环境等方面拿出硬措施打破这个瓶颈,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大家谈到了很多通过效益分红、股权激励、奖励等多种灵活机制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措施。往往是一个科技能人盘活一个企业、带动一个支柱产业、致富一方群众。我们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把基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抓好。

只有注重加强基层科技能力建设,才能保证科技为经济的服务能力。近年来,以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重点的县(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显示出科技能力建设和经济发展双赢的良好前景。广西田阳通过县、乡、村、屯、示范户五级构建科技信息技术推广网络体系,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水平低、产销信息不畅、农民增产 — 6 — 不增收的突出矛盾。河南新郑、海南琼海等地探索了农技110等科技信息服务模式,为各地学习和推开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第三,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县(市)科技工作的思路和措施。陈至立国务委员的讲话对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徐部长的工作报告已对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作了全面阐述,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总体动员和部署。新时期对县(市)科技工作的部署突出了几点要求:一是从国家科技工作的整体部署角度看,要将各级科技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倾斜,根本解决长期以来重科研、轻应用,对基层群众科技需求重视不够的问题。二是从基层科技工作的重心来看,要紧紧围绕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避免科技工作游离于经济工作之外。三是从基层科技工作的主线来看,要牢牢抓住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和产业化,改变科技成果与基层需求脱节,县(市)层次成果转化应用与推广能力差的局面。四是从近期的工作重点来看,突出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科技服务能力,有效改善基层科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科技服务体系弱化的困境。五是从基层科技工作的主体来看,要充分发挥好地方科技主管部门的作用。同时,要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和参与。这次会议的召开和有关措施的出台就得益于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可以说我们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有关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任务和措施,徐部长也已作了全面部署。下面,我着重强调需重点落实的六大新举措。一是进一步推行好一把手考核。就是要抓好加强领导这个关键环节,把一把手

— 7 — 考核的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开,切实落实好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二是明确和强化科技管理部门职能。科技部门只有明确职能,找准定位,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三是抓好县(市)科技工作试点。充分发挥试点示范作用,树一批典型,抓一批试点,全面提升试点县(市)科技工作能力。四是加强县(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主要以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主,以此带动面向基层的科技信息服务、实用技术转移和传播、技术培训和技术普及等工作,切实提升基层科技服务能力。五是大力推广科技特派员等新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把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等好的机制推广开,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进行新的探索。六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县(市)科技工作,切实加大对县(市)科技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

同时,这次会议既讲成绩,也讲到问题,各地、各单位、各位代表对进一步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会后,科技部需要认真地研究、分析和梳理,逐条落实。一些好的建议将直接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采纳。

二、关于会议精神的落实

落实这次会议的成果,重在学习、贯彻;开会重要,落实更为重要。会议精神的贯彻和落实也是徐部长在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的。在这里,我再从五个方面谈谈具体要求:第一是贯彻;第二是加强;第三是提升;第四是创新;第五是落实。

1.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为契机,全面推进县(市)科技工作。全面推进县(市)科技工作,首先要深入贯彻、领会会议精神。贯彻的重点首先要抓好学习。只有学习到位,推进县(市)科技工 — 8 — 作才能有正确的方向;只有学习到位,推进县(市)科技工作才能有一个高的起点;只有学习到位,推进县(市)科技工作才能有一个新的局面。要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各地要专门组织学习陈至立国务委员的重要讲话,要深入学习徐冠华部长的工作报告,也要学习会上交流和尚未来得及交流的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县(市)基层科技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会后请各地方、各部门的代表务必及时向本地区、本部门传达、宣传,并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会议精神。

全面推进县(市)科技工作,必须要做好统筹部署。各地要形成整体的部署,系统地结合区情、县情进行部署。在统筹部署县(市)科技工作时,既要理清思路,更要有实际措施和具体的行动;既要有明确的工作内容,更要有有效的组织保障和工作机制;既要注重落实已有的政策措施,更要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办法。

2.以科技富民强县为宗旨,大力加强县(市)科技工作。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关键是要把科技工作摆上位臵。陈至立国务委员指出,要把县(市)科技工作摆在重要位臵、摆在突出位臵;我们要切实把县(市)科技工作摆在当地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臵,摆在事关全局工作的位臵,摆在关系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位臵。大力加强县(市)科技工作,关键要落实好陈至立国务委员提出的“四个到位”:即“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给科技以地位。科技部、省、地、县,— 9 — 各就各位,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共同来加强县(市)科技工作。

加强县(市)科技工作,各省市要发挥责任主体作用。各省市要将县(市)科技工作放在本地区科技发展的重要位臵,切实加强对县(市)科技工作的支持,把县(市)科技工作纳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行整体设计,制定本地区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具体方案。各地(市)要切实发挥枢纽作用,上引下联,加强协调,引导和推进本地区的县(市)科技工作。

加强县(市)科技工作,要把工作真正落脚到县(市)。县(市)是科技工作的主战场,县(市)党政领导要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要敢于向科技部门交任务,压担子,在“人”上面要切实加强,要派更多、更强的人才充实到科技队伍中去。要加强投入,虽然目前投入有限,但要增加投入的比重,逐步改善基层科技工作的基础条件,提高信息化水平。要切实强化县(市)科技管理部门的服务和管理职能,县(市)科技管理部门和广大基层科技工作者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促进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中“求有为,谋有位”。

加强县(市)科技工作,要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指导作用。科技部要把县(市)科技工作放在突出的位臵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加强宏观指导和支持,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与县(市)基层的联系与沟通,加强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县(市)科技工作的分类指导。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升县(市)科技工作。提升县(市)科技工作,就是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不断 — 10 — 地提高县(市)科技工作的水平,提升工作能力。

提升县(市)科技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首先是要树立依靠人、用好人的思想,不断提高科技队伍素质,增强服务能力。科技局长要选强的,要提高素质,要加强培训。我们已经办了十七期西部党政领导干部的科技培训班,培训了1600位学员,这个工作还得继续抓好。其次是科技队伍,科技队伍要充实、要稳定、要壮大。特别是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引入新的机制,充实一线的科技力量,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宏大的基层科技大军,一支直接为“三农”服务的科技大军。再者就是要有为民服务的思想,服务大众需求,不论哪方面的工作,都要体现在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实现小康目标上。

提升县(市)科技工作,必须坚持协调发展。把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城镇与农村的协调、科技与经济的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发展产业很重要,但是不能一代人发展产业,造成几代人都无法修补的生态环境。要注意形成一些长效的机制,不能为短期目标而造成整个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要依靠科技把协调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县(市),特别是落实到欠发达的地区。要依靠科技广开思路,走上良性循环。

提升县(市)科技工作,必须统筹区域发展。加强区域协作合作,统筹发展。东部与西部之间要加强科技交流与协作,东部支持西部,西部完成有效承接,东西互动;倡导县与县之间、区域之间的互动,取长补短,共谋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地方也希望科技部能够在促进东西互动上有一些大的举措,这些我们会后还要认

— 11 — 真研究考虑。

提升县(市)科技工作,必须坚持进一步开放。加强学习、加强交流、加强互助。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要坚持进一步开放的思想,大胆地走出去、引进来,不但招商引资,而且招财引智,利用各方科技资源,采取各种方式,提升县(市)科技工作。每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型科技型企业、重点国家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都要重点联系、支持一个县(市)的科技工作;鼓励全国经济百强县和科技进步示范县实行“一帮一”工程,即每县都要带动一个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贫困县。

4.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创新县(市)科技工作的局面。县(市)科技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陈至立国务委员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快县(市)科技工作体制和机制创新。各地要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机制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不求路径的统一,只求目标的一致,把工作切实抓出成效。

以创新的思路推动县(市)科技工作。创新的思路就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途径,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东部县(市)可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引领战略高技术产业方面找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东北部县(市)可从服务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找到科技工作的着力点;中部县(市)可从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竞争力找到工作的发力点;西部县(市)可从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方面找到工作的切入点。

以创新的机制拓展县(市)科技工作。各地要进一步探索并逐 — 12 — 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引导科技资源下基层,结合本地情况和需求,采取不同模式,更加有效地服务和支撑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充分考虑到农民、中小企业这些服务对象和群体的特殊性,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拓展工作空间。

以创新的体系保障县(市)科技工作。县(市)是区域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地要把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臵。要优化配臵人才、信息、投入等创新资源,培育和壮大企业、广大科技人员、农民等创新主体,建立和完善推广、服务的创新机制,营造和改善政策等创新环境。只有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才能保障县(市)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

5.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切实落实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

应该说我们开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会议。因为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实实在在的措施。会后更要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实实在在的作风,求真务实地做好落实工作。近期重点要做好五件实事,即“五个一”。

制定一个文件。即“关于加速县(市)科技进步的若干意见”,会上已进行了初步讨论,大家都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文件,需要认真地研究制定好。代表们希望政策要有力度,建议会同有关部门会签,由国务院或国办转发。经我们几位部领导商量,我们想再给大家两周时间,希望大家认认真真地研究,进行修改,提出书面意见反馈科技部。同时,各地也都要参照制定相关措施。

推行一项制度。即大力推行一把手科技进步责任考核制度。大

— 13 — 家都觉得把这项工作要真正做实了,县(市)科技工作没有钱的会有钱,没有位臵的可以有位臵,没有条件的会有条件。现在已经有15个省实施了由组织部门和科技部门共同考核的一把手科技进步责任制。我们要进一步延伸这个做法,提升这个做法,推广这个做法。在已有的浙江等地成功做法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推广各地实施党政“一把手抓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成功经验,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党政主要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同时,进一步推动“科技兴市县”工作。

推广一套新机制。好的机制非常重要,我们要善于创新,要敢于走出新路。科技特派员南平先做起来,现在已在二十几个省市推广,这就走出了新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推广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等新的长效工作机制,将这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在全国推广开来,吸引更多科技人员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各地要因地制宜地深入推进基层科技工作的机制与体制创新,并努力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抓好一批试点。即抓好一批科技工作的试点县(市),试点县(市)不是挑选最好的、最强的,而是选择欠发达地区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让它们先走一步,让它们在加强县(市)科技工作中能够有所创造。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我认为这一点十分重要。科技部将结合面向基层的科技计划和专项工作,下大力气抓好试点和示范。除了部省联动共抓的试点外,各省(市、区)也要抓一些省级的试点县(市)。会后,科技部将尽快确定首批100个左右试点县(市)。明年、后年再各启动100个左右,并争取将试点工作持续 — 14 — 进行若干年,使相当一批县(市)科技进步能直接纳入试点县工作。对于启动的试点县(市),应从机制、能力建设和重点项目等方面全面推动工作,对试点工作将加强监督、动态管理;通过三年工作试点,国家还将组织评估、验收。

建设一个平台。就是建设以科技信息服务为主的基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在上游,重点要集成部门和地方科技资源,遴选适于在农村和中小企业推广转化的先进技术,形成面向基层服务的、综合性的科技信息库;在末端,县(市)根据各自情况,建立不种形式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负责上游信息的中转、识别与应用。国家主要负责总体规划和资源集成,省(市)要统筹协调,配套支持;县(市)要完备设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各种方式抓好信息应用服务。经过3—5年努力,力争实现科技信息村村通,做到县县有科技信息服务中心,乡(镇)乡有信息工作站,村村有信息员。

同志们,会议很快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会,更是一次动员会。会议的召开只是做好县(市)科技工作的一个新起点,科技部把今年确定为“县(市)科技工作年”就是为了促进这项工作有一个更好、更高的起点。加强县(市)科技工作决不是一年半载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有持久坚持、真抓实干的决心。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县(市)科技工作的信心。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的思路和有效的措施,再加上各地已经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和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我们完全相信,新时期县(市)科技工作应该有所作为、可以有所作为、而且一定能够大有作为。

— 15 — 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臶,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扭转县(市)科技工作总体上薄弱的局面,到2010年使县(市)科技工作面貌有一个大的改观,不断开创新时期县(市)科技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下载万钢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万钢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集团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集团召开科技工作会议,贯彻落实xxx局~年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过去集团的科技工作,表彰在科技战线上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安排部署~年的科技工作任务,号召全集......

    在集团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集团召开科技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局2005年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过去集团的科技工作,表彰在科技战线上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安排部署2005年的科技工作任务,......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曹新生同志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政务通报第49期 (二○一○年五月十日)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全市科技奖励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马小平(2010年1月7日)同志们: 这次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扬州市委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研究分......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这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江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省、湛江市科技创新座谈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对全市实施......

    在全县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去年科技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科技工作任务。动员各乡镇、企业、部门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科技事业......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曹新生同志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政务通报第49期(二○一○年五月十日)同志们:今天,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全市科技奖励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充分......

    在县政府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县科技工作会议,是县委、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过去工作,部署今年工作。刚才,永旺局长全面回顾总结了近五年来我县科技工作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