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丽的呼伦贝尔我的家乡
美丽的呼伦贝尔我的家乡
呼伦贝尔市地域辽阔,风光旖旎[yǐ nǐ]。这里有水草丰美的草原,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林海,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这里夏季气候宜人,是避暑胜地;冬季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
呼伦贝尔草原牧场辽阔,植物种类繁多,生长茂盛,河湖遍布,是我国生态保持较好,未受污染的大草原之一。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次生林和迹地更新林景观齐备,巍巍青山,茫茫林海,是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博物馆。呼伦贝尔市的河流湖泊把广袤的大地装扮得绚丽多姿。
边城满洲里、草原城海拉尔、林城牙克石、山城扎兰屯,这些城市建筑风格各异,独具特色。“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鲜卑旧墟石室”、“黑山头古城”、“金边壕”等,可以使游人尽览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在这里留下的历史足迹;额尔古纳河流域是蒙古族的发祥地,在这里可以看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时叱咤风云的古战场。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民族文化,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进入秋季,呼伦贝尔到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金色的草原、蓝色的天空、多彩的树木和点缀其间的牛羊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画卷,令众多中外游客流连忘返。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境内大兴安岭和草原掩映,拥有1亿多亩草场和2亿多亩森林,500多个湖泊、3000多条河流镶嵌其中,是我国自然风光最美的地方之一。
冬季,一场大雪,呼伦贝尔到处银装素裹,犹如童话世界,阳光灿烂,蓝天、白雪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第二篇:我美丽的家乡
我美丽的家乡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
一片片稻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谁不说俺家乡美
…….家乡是生我、养我、呵护着我的地方,是我成长的摇篮,是爱的港湾,是世界上最温馨的地方。
当你走进我的家乡时,你会听到一位忠臣的故事,他就是商代的丞相——比干!比干为了拯救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后人为了纪念他,建立了比干庙,并为他塑了像。每年农历四月四,林氏子孙及许多中外人士都来瞻仰他,怀念他。
家乡还有一道最美的风景线,那就是高高耸立的云梦山,他是太行山脉的一部分。山上有许多名胜古迹:有风景秀丽的塔岗水库、石包头水库,由人工开凿的青年洞,有险要的跑马岭,还有林氏祖祠、比干之子——林坚出生地等。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这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特别是春夏季节,无论你是荡漾在波光粼粼的湖面,还是踏上摇曳的吊桥,或是在山顶的树荫下小憩,放眼四周,山是那样的绿,水是那样的清。这纯天然的美景会使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听妈妈说,家乡以前非常落后。路是土路,交通十分不便。人们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糠腌菜,穿的是破衣烂衫。改革开放后,富民政策下乡,政府掏
钱,百姓大干,现在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狭窄的泥泞小路变成了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低矮的平房变成了两三层的小洋楼,摩托车、电动车、家庭小轿车开进了农家院。人们的生活水平水平明显提高了,家乡到处都变美了。
现在正值春天,家乡到处充满了嫩绿、翠绿,麦苗整齐的排列在田里,像是给家乡镶上了一块大翡翠。人们有说有笑地在田间劳作,构成了一片和谐的图画。
啊!我美丽的家乡!美得像一幅五彩的画、像一首抒情的诗、像一曲婉转的歌。她濯清了我们浑身的污垢、洗尽了我们的烦恼、冲散了我们的劳累,留下的却是幸福、欢乐和甜蜜。啊!我美丽的家乡!你那一年四季富于变幻的景色,谁能不陶醉在你美丽的怀抱里呢?
第三篇:我美丽的家乡
我美丽的家乡
中国地图很大,却没有我家乡的名字,但是你可以在吉林省的地图上看的见哦,因为我的家乡万良是个很小的小镇,这里民风淳朴,空气清新......地球大吧,都是我们这样的小村小庄组成的。
蓝天是白云的家,森林是小鸟的家,大地是种子的家,美丽的参乡-----抚松万良是我魂牵梦萦的家.这里有巍巍的长白山,这里有滔滔的松花水.这里的土地肥沃,这里的特产丰富,这里的人民勤劳善良,乐观向上.我爱这里的青山绿水,我爱这里的厚土文化.今天我在这里歌唱,歌唱我美丽的参乡.我的家乡四周都是山,就先说说山吧,春天,肥沃的土地给我们提供了纯绿色无污染的野菜,山芹菜,刺龙芽,蕨菜.猴子腿,刺五加,牛毛广,婆婆丁,荠荠菜,小根菜等等等等,太多了,说不过来了,味道不仅鲜美,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呢!更重要的是可以卖给外地人,搞一点小创收挣点小外汇,!即可以促进万良经济发展,又能让我们自立更生!两全其美,美吧?!
我觉得我家乡的秋天是最美丽的!秋高气爽在许多大城市里只是个书面用语,他们根本体会不到这种意境,工业污染把他们的天空变成了灰色的,而我家乡的天空可是名副其实的晴空万里,蔚蓝的天空偶尔也会飘着几朵悠闲的云,顽皮的变幻着各种动作,懒洋洋的就飘走了,不管你生活的有多么大的压力,只要抬头看看天空,做一个深呼吸,两个字就会体现在你身上“痛快”!没事的
时候去山里转转,看看狗尾巴草在微风中轻轻的摇曳,听听小蚂蚱在草丛里欢快的叫嚣,闻闻空气中扑鼻的花香,大自然恩赐你如此的美好,还等什么,尽情享受吧!
万良的秋天可是个大丰收的季节,核桃,松子,榛子,葡萄,蘑菇,蘑菇有好多种呢,最受欢迎的是臻蘑和冻蘑,味道就不用说了,小笨鸡炖蘑菇可是我们招待好朋友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呀!再给你配上自家做的大酱,黄瓜,辣椒,小葱,还有本地引以为豪的干豆腐,保你吃了这顿想那顿!
我爱你,万良.你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就旧貌换了新颜.宽阔笔直的柏油路代替了原来坑洼不平的老土路;街道两旁整齐划一的门市楼房代替了原来破旧不堪的小草房.幢幢新楼拔地而起,排排新房稳稳落地.电话,手机,电脑,早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朋友们,你可知道,家乡的巨变是谁的功劳?不用我说你也应该猜到,当然是浑身是宝,经济价值极高的人参了.说起人参,它可真是家乡的骄傲.正因为它为人民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让家乡人提前过上了小康生活,也让万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弹丸之地享有世界极的美誉.因为这里有亚洲最大的人参交易市场,所以云集了祖国四方的投资商纷纷来万良投资建厂,让更多的百姓富甲一方.如今的家乡已美名远扬,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熠熠闪光.美丽的家乡,我爱你!今天,你是我们的骄傲,明天,我们将是你的荣光!
第四篇:我美丽的家乡(模版)
我美丽的家乡——栾川
我的家坐落在伏牛山下一个风水宝地,她就是闻名世界的栾川。在家乡的发展过程中,栾川钼业和旅游业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钼的储量有二百零六万吨,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因此,栾川被海外人称为“中国钼都”。在栾川连绵起伏的山峦,青翠欲滴的森林中,有着老子归隐地——老君山;北国第一洞——鸡冠洞;世界森林氧吧——龙峪湾;中国水乡农家——重渡沟;休闲温泉——九龙山;中原第一大滑雪乐园——伏牛山滑雪场;红色革命地——抱犊寨等。所以,我的家乡又有“洛阳后花园”、“洛阳南大门”、“中原小香港”的美称。
栾川的土特产各种各样:核桃、木耳、香菇、拳菜、金针菇、猴头等等,吸引着各地商客,深受好评。如果您在洛栾快速通道上看见路旁一家挨一家的土特产小摊,不用质疑,您已进入栾川地界了。栾川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各地游客奉献出营养丰富的特产,同时使自己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010年,丹尼斯百货、新时代广场、大张量贩等大型商业企业进驻栾川,为栾川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栾川一定会山更青、水更绿、人更美!
我爱我的祖国,更爱我的家乡“洛阳栾川”。等我长大以后。我要用我的双手,把她装扮的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第五篇: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儿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夜以继日,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那朵枯萎了的花,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即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片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实际上,呼伦、贝尔都是蒙古语,分别指以鱼为食的雌水獭和雄水獭,两个湖缘此得名,两湖周边的草原和地级市遂分别得名为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市面积为2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现有270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连同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满、俄罗斯等族共3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呼伦贝尔市辖海拉尔区、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1区、5市、7旗。〔进入草原时〕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镇,远离了闹市喧嚣,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景象。这里最有名的旅游目的地有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和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等。〔来到蒙古包〕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之前,我先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不管您来到哪座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白呶!”(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云、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过程中,辅佐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长期生活在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的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或者说当一回蒙古人。〔走出蒙古包〕在蓝天白云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套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骑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介绍蒙古族同胞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筋骨强壮、充满豪气与力量?据说这与蒙古族平素喜欢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长期以来养育了这个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强筋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熬煮,待茶水卷着茶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反复熬,闻着香,奶茶即成。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中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熟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酪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用肉食与面食调剂。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宰杀、剥皮后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即离火起锅,持蒙古刀,手把着带骨肉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肉的鲜嫩和营养。〔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驰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脚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
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介绍蒙古包和勒勒车〕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和勒勒车。可是,你知道蒙古包的历史和勒勒车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类似流传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状的住宿建筑物。从广义上推算,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辐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深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可保畅通无阻。牧人倒场(搬家),勒勒车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介绍蒙古族节庆〕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00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因草原辽阔,牧民聚集在一起的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个办法,垒石成堆,当作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热烈的祭祀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传统的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诵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顺时针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乐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游客们参与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举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天下第一曲水莫尔格勒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流淌于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河长319公里,流域面积4987平方公里。自东北向西南流经陈巴尔虎旗全境,流域内地势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道异常弯曲,似“九曲回肠”,因经著名作家老舍品题为“全国第一曲”,遂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美誉。两岸水草丰美,是良好的天然牧场和草原旅游胜地。下游流经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注入呼和诺尔湖,又于湖东南流出而归入海拉尔河。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水肥草美,风光奇秀,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西北部古老的巴尔虎草原中心地带,310国道从旁经过,距海拉尔区45公里,距满洲里市110公里。呼和诺尔草原是我国目前少数未受任何工业污染和农业开发的天然优良草原之一,在国内草原旅游资源中具有垄断性和独特性。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该旅游区形成了以草原自然生态景观为主,河流、湖泊、矿泉、冰雪、芦苇等多样类型为辅的自然生态景观。“呼和诺尔”,蒙古语意为“青蓝色的湖”,面积12平方公里。湖的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共同构成了一幅别具风格的自然画卷,使这里成为草原生态观光的理想之地。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巴尔虎蒙古族以千百年沿袭至今的独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礼仪向来自远方的游客诉说着他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着这里作为北方游牧民族成长摇篮的风采。这里浓缩着呼伦贝尔草原的精华,游呼伦贝尔草原,不可不来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噢!旅游区建有大型多功能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另外还有大小蒙古包几十顶,供游人住宿。设有射箭、摔跤、骑马、访问牧民家庭、观看驯马、套马表演、祭敖包、篝火晚会、乘船游湖等活动项目。该旅游区(中心地带),1997年被评为内蒙古十佳旅游景点之一,现为国家3A级旅游区。游牧圣地——金帐汗部落草原旅游区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位于呼伦贝尔草原有“中国第一曲水”之称的莫尔格勒河下游东畔,是呼伦贝尔惟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区。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中国历史上许多北方马背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与各部落争雄,最终占据了呼伦贝尔草原。金帐汗景区的布局,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和再现。每逢夏季,陈巴尔虎旗“走敖特尔”的蒙古族、鄂温克族的牧民们便来到这山青水秀、水草丰美的地方搭包放牧,自然形成一个游牧部落群体。蓝蓝天空,白白云朵,弯弯河水,茵茵绿草,群群牛羊,点点毡房,袅袅炊烟和浓浓民族风情,使这里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游牧圣地。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现为国家2A级旅游区。一位颇有诗才的游客来呼伦贝尔草原的这两个旅游区游览后即兴作《草原行吟》四首,情真意切,颇为感人。诗曰:
(一)(二)乾坤景象翠而青,碧草无边连苍穹。大盘高堆手扒肉,小碗满斟宾主情。神往蓝天何惬意,心驰绿野愈陶情。祝酒歌催人欲醉,一堂笑语伴欢声。
(三)(四)宴罢出游兴正浓,呼朋骑马试追风。欣然下榻蒙古包,闹市喧嚣尽远抛。蓝湖曲水随心漾,更喜牧羊雨濛濛。独特风情凭体验,此行最是乐逍遥。朋友们,谁的诗写得好,也请留下您的大作、墨宝,既可作为呼伦贝尔草原之旅的纪念,也可供后来者赏析,启迪旅游者的心灵。〔结束语〕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的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增进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喜爱大家,欢迎大家的到来,他们都以极大的热情期待着各位再次光临。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能有机会再次相会在呼伦贝尔草原!